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二十八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二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諌诤部
   规諌第五
晋段灼泰始中为议郎上书陈时宜曰臣闻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环围而攻之
有不克者此天时不如地利城非不高池非不深谷非
不多兵非不利委而去之此地利不如人和然古之王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b 页
者三里之城五里之郭不可攻也人心不和虽金城汤
池不能守也臣推此以广其义舜弹五弦之琴咏南风
之诗而天下自理由尧人可比屋而封也昔者多难奸
雄屡起扰乱众心刀锯相乘流死之孤哀声未绝故臣
以为陛下当深思远念杜渐防萌弹琴咏诗垂拱而已
其要莫若推恩以恊和黎庶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恩不足以保妻子是故唐尧以亲睦九族为先周文以
刑于寡妻为急明王圣主莫不先亲后疏自近及远臣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a 页
以为太宰司徒卫将军三王宜留洛中镇守其馀诸王
自州征足任者年十五以上悉遣之国为选中郎傅相
才兼文武以辅佐之听于其国缮修兵马广布恩信必
抚下如子爱国如家君臣分定百世不迁连城开地为
晋鲁卫所谓磐石之宗天下服其强矣虽云割地譬犹
囊漏贮中亦一家之有耳若虑后世强大自可预为制
度使得推恩以分子弟如此则枝分叶布稍有削小渐
使转至万国亦后世之利非所患也昔在汉世诸吕自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b 页
疑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诸侯九国之强故不敢动
摇于今之宜诸侯强大是为太山之固非我族类其心
必异而魏法禁锢诸王亲戚隔绝不祥莫大焉间者无
故又瓜分天下立五等诸侯上不象贤下不议功而是
非杂揉例受茅土似权时之宜非经久之制将遂不改
此亦烦扰之人渐乱之阶也夫国之兴也由于九族亲
睦黎庶恊和其衰也由于骨肉疏绝百姓离心故夏邦
不安伊尹归殷殷邦不和吕氏入周殷鉴在于夏后去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a 页
事之诫诚来事之鉴也又陈曰昔伐蜀募取凉州兵马
羌中健儿许以重报五千馀人随邓艾讨贼功皆第一
而乙亥诏书州郡将督不与中外军同虽在上功无应
封者惟金城太守杨欣所谓领兵以逼江由之势得封
三十人自金城以西非在欣部无一人封者苟在中军
之例虽下功必侯如州郡虽功高不封非所谓近不重
施远不遗恩之谓也臣闻鱼悬由于甘饵勇夫死于重
报故荆轲慕燕丹之义专诸感阖闾之爱七首振于秦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b 页
庭吴刀耀于鱼腹视死如归岂不有由也哉夫功名重
赏士之所竞不平致怨由来久矣诗云尸鸠在桑其子
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臣以为此等宜蒙爵封灼前
后陈事辄见省览然身微官孤不见进序乃取长假还
乡里临去遣息上表曰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
绩沉伏有年犬马之力无所复堪陛下弘广纳之听采
狂夫之言原臣侵官之罪不问干忤之愆天地厚恩于
臣足矣臣闻忠臣之于其君犹孝子之于其亲进则有
卷五百二十八 第 4a 页
欣然之庆非贪官也退则有戚然之忧非怀禄也其意
在于不忘光君荣亲情所不能已已者也臣伏自悼私
怀至憾生长荒裔而久在外任自还抱疾未尝觐见陛
下竟不知臣何人此臣之憾一也遭运会之世值有事
之时而不能垂功名于竹帛此臣之憾二也逮事圣明
之君而尪瘁羸劣陈力又不能当归死地下此臣之憾
三也哀二亲早亡陨兄弟并凋丧孝敬无复施于家门
此臣之憾四也夏之日忽以过冬之夜寻复来人生百
卷五百二十八 第 4b 页
岁尚以为不足而臣中年婴灾此臣之憾五也惭日月
之所养愧昊苍而无报此臣之所以怀五憾而叹息临
归路而自悼者也语有之曰华言虚也至言实也苦言
药也甘言疾也臣欲言天下太平而灵龟神狐未见仙
芝萐莆未生麒麟未游乎灵禽之囿凤凰未仪于太极
之庭此臣之所不敢华言而为佞者也昔汉高祖初定
天下于时戍卒娄敬上书諌曰陛下取天下不与成周
同而欲比隆成周臣窃以为不侔于是汉祖感悟深纳
卷五百二十八 第 5a 页
其言赐姓为刘氏又顾谓陆贾曰为我著秦所以亡而
吾所以得之者贾乃作新语之书述叙前世成败以为
劝戒又田肯建一言之计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而
受千金之赐故世称汉祖之宽明博纳所以能成帝业
也今之言世者皆曰尧舜复兴天下已太平矣臣犹以
为未亦窃有所劝焉且百王垂制圣贤吐言来事之明
鉴也孟子曰尧不能以天下与舜则舜之有天下也天
与之也昔舜为相尧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
卷五百二十八 第 5b 页
天下诸侯朝觐者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舜曰天
也乃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非天
所与者也曩昔西有不臣之蜀东有僣号之吴三主鼎
足并称天子魏文帝率万乘之众受禅于靡陂而自以
德同唐虞以为汉献即是古之尧自谓即是今之舜乃
谓孟轲荀卿不通禅代之变遂作禅代之文刻石垂诫
班示天下传之后世亦安能使将来君子皆晓然心服
其义乎然魏文徒希慕尧舜之名推新集之魏欲以同
卷五百二十八 第 6a 页
于唐虞之盛忽骨肉之恩忘藩屏之固竟不能使四海
宾服混一皇化而于时群臣莫有諌者不其过矣哉荀
卿曰尧舜禅让是不然矣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
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
治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者也由此言之荀卿孟
轲亦各有所不取焉陛下受禅从东府入西宫兵刃耀
天旌旗翳日虽应天顺天同符唐虞然法度损益则亦
不异于魏文矣故宜资三至以彊制之而今诸王有立国
卷五百二十八 第 6b 页
之名而无襟带之实又蜀地有自然之险是历代奸雄
之所窥𨵦逋逃之所聚也而无亲戚子弟守此岂深思
远虑杜渐防萌者乎昔汉文帝据已成之业六合同风
天下一家而贾谊上疏陈当时之势犹以为譬如抱火
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此言诚
存不忘亡安不忘乱者也然臣之慺慺亦愿陛下居安
思危无曰高高在上常念临深之义不忘履冰之戒尽
除魏世之弊法绥以新政之大化使万邦欣欣喜戴洪
卷五百二十八 第 7a 页
恩昆虫草木咸蒙恩润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
之人此固天下所视望者也陛下自初践阼发无讳之
诏置箴諌之官赫然宠异谔谔之臣以明好直言之信
恐陈事者知直之不用皆杜口结舌祥瑞亦何由来哉
臣无陆生之才不在顾问之地盖闻主圣臣直义在于
有犯无隐臣不惟疏远未信而言敢历论前代隆名之
君及亡败之主废兴所由又博陈举贤之路广开养老
之制崇必信之道又张设义者之难凡五事以闻臣之
卷五百二十八 第 7b 页
所言皆直陈古今所行故事非新声异端也辞议实浅
不足采纳然臣私心诚谓有可发起觉悟遗忘愿陛下察
臣愚忠悯臣狂直无使天下以言者为戒疾痛增笃退
念桑梓之诗惟狐死之义辄长取休归近坟墓顾瞻宫
阙系情皇极不胜丹款遣息颖表言其一曰臣闻善有
章也著在经典恶有罚也戒在刑书上自远古下洎秦
汉其圣王霸主及亡国闇君故可得而称至于忠蹇贤
相及謟佞奸臣亦可得而言故朝有谔谔尽规之臣无
卷五百二十八 第 8a 页
不昌也任用谀阿唯唯之士无不亡也是有国者皆欲
求忠以自辅举贤以自佐而亡国破家者相继皆由任
失其人所谓贤者不贤忠者不忠也臣谨言前任贤所
由兴任不肖所以亡者尧之末年四凶在朝而不去八
元在家而不举然终至天地平宁四门穆穆其功固在
重华之为相夏癸放于鸣条商辛枭于牧野此俱万乘
之主国灭身擒由不能属任贤相用妇人之言荒淫无
道肆志沉宴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于是登糟丘临酒
卷五百二十八 第 8b 页
池观牛饮望肉林龙逢忠而被害比干諌而剖心天下
之所以归恶者也太甲暴虐颠覆汤之典刑于是伊尹
放之桐宫而能改悔反善三年而后归于亳既已放而
复还殷道微而复兴诸侯咸服号称太宗实赖阿衡之
尽忠也周室既衰诸侯并争天王微弱政遂陵迟齐桓
公淫乱之主耳然所以能九合一匡之功有尊周之名
诚管夷吾之力及其死也虫流出门岂非任竖刁之过
乎但一桓公之身得管仲其功如彼任竖刁其乱如此
卷五百二十八 第 9a 页
夫荣辱存亡实在所任可不审哉秦穆伯翳之后微微
小邑至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自穆公至
于始皇皆能留心侍贤远求异士招由余于西戎致五
羖于宛市取丕豹于晋卿迎蹇叔于宋里由是四方雄
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彊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兼称
皇帝由谋臣之助也道化未淳死于沙丘胡亥乘虐用
诈自立不能弘济统绪克成堂搆而乃残贼仁义毒流
黔首故陈胜吴广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于是赵高逆
卷五百二十八 第 9b 页
乱阎乐承指二世穷迫自戮望夷子婴虽立去帝为王
孤危无辅四旬而亡此由邪臣擅命指鹿为马所以速
秦之祸也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
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假令羽既距项伯之邪说
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而
羽距韩生之忠諌背范增之深计自谓霸王之业已定
都彭城还故乡为昼被文绣此盖世俗儿女之情耳而
羽荣之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死尚不知觉悟乃曰天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0a 页
亡我非战之罪甚痛矣哉且夫士之归仁犹水之归下
禽之走旷野故曰为川驱鱼者獭也为薮驱雀者鹯也
为汤武驱人者桀纣也汉高祖起于布衣提三尺之刃
而有天下用六国之资无唐虞之禅岂徒赖良平之奇
谋尽英雄之智力而已乎亦由项氏为驱人也子孙承
基三百馀年逮成帝委政舅家使权势外移安昌侯张
禹者汉之三公成帝保傅也帝亲幸其家拜禹床下深
问天灾人事禹当推大臣之节为社稷深虑忠言嘉谋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0b 页
陈其灾患则王氏不得专权宠王莽无缘乘势位遂托
云龙而登天衢令汉祚中绝也禹謟佞不忠挟怀私计
徒低昂于五侯之间苟取容媚而已是以朱云抗节求
尚方斩马剑欲以斩禹以戒其馀可谓至忠矣而成帝
尚复不悟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傅罪死无赦诏御
史将云下欲急烹之云攀殿折槛幸赖左将军辛庆忌
叩头流血以死争之若不然则云已摧碎矣后虽释槛
不修欲以彰明直臣诚足以为后世之戒亦何益于汉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1a 页
室之所由亡也哉然世之论者以为乱臣贼子无道之
甚莫过于莽此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传称莽
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朋友归仁及
其辅成哀之际勤劳国家动见称述然于时人士诣阙
上书荐莽者不可胜纪内外群臣莫不归莽功德遭遇
汉室中微国嗣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莽得遂
策命孺子而夺其位也昔汤武之兴亦逆取而顺守之
耳向莽深惟殷周取守之术崇道德务仁义履信实去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1b 页
华伪施惠天下十有八年恩足以感百姓义足以结英
雄人怀其德豪杰并用如此宗庙社稷宜未灭也光武
虽复贤才大业讵可冀哉莽即位之后自谓天人之助
以为功广三王德茂唐虞乃自骄矜奋其威诈班宣符
谶震暴残酷穷凶极恶人怨神怒冬雷霆以警其耳目
夏地动以愓其心腹而莽犹不知觉悟方复重兴不顺
时之命竟连伍之刑媚佞者亲幸忠諌者诛夷由是天
下忿懥外内俱发四海分离城池不守身死于匹夫之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2a 页
手为天下笑岂不异哉其所由然者非取之过而守之
非道也莽既屠灭六合云扰刘圣公已立而不辩盆子
承之而复败公孙述又称帝于蜀汉如此数子固非所
谓应天顺人者徒为光武之驱除者耳夫天下者盖亦
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
于牧野维予侯兴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由此言之
主非常人也有德则天下归之无德则天下叛之故古
之明王劳心远虑常如临川无津涯于是法天地象四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2b 页
时隆恩德敬大臣近忠直远佞人仁孝著乎宫墙弘化
洽于兆庶平直如砥矢信义感人神虽有椒房外戚之
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
之辞四门穆穆辟而不阖待諌者而无忌常战战慄慄
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圣贤之驱除也
且臣闻之惧危者常安者也忧亡者常存者也使夫有
国之君能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则本支百世长保荣祚
名位与天地无穷亦何虑乎为来者之驱除哉传有之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3a 页
曰狂夫之言明主察焉其二曰士之立业行非一槩吴
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然在魏使秦人
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曾参闵骞诚孝子也
不能宿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险之地哉今大
晋应期运之所受齐圣美于有虞而吴人不臣称帝私
附此亦国之羞也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
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开贡士之
路荐岩穴举贤才徵命考试匪俊莫用今台阁选举涂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3b 页
塞耳目九品访人谁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
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
不有陆沉者哉其三曰昔田子方养老马而穷士知所
归况居天下之广土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化乎
昔明王圣主无不养老老人众多未必皆贤不可悉养
故父事三老所以明孝宗事五更所以明敬孟子曰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下虽定而
华山之阳无放马之群桃林之下未有休息之牛故以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4a 页
吴人尚未臣服故也夫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天下
元元瞻望新政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
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其四曰法令赏罚
莫大乎信古人有言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况有养人
以惠使民以义而可以不信行之哉臣前为西郡太守
被州所下己未诏书羌人道远其但募取乐行不乐勿
彊臣被诏书辄宣广募示以赏信所得人名即条言征
西其晋人自可差简丁彊如法调取至于羌人非恩义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4b 页
告喻则无欲度金城河西者也自往岁兴军渡河未曾
有变故刺史郭绥劝帅有方深加奖励要许重报是以
所募感恩利赏遂立绩效功在第一今州郡督将并已
受封羌中健儿或王或侯不蒙论叙也晋文犹不贪原
而失信齐桓不肯惜地而背盟况圣主乎其五曰昔周
汉之兴树亲建德周因五等之爵汉有河山之誓及其
衰也神器夺于重臣国祚移于他人故灭周者秦非姬
姓也代汉者魏非刘氏也于今国家大计使异姓无裂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5a 页
土专封之邑同姓并据有连城之地纵复令诸王后世
子孙还自相并盖亦楚人失繁弱于云梦尚为未亡其
弓也其于神器不移他族则始祖不迁之庙万年亿兆
不改其名矣大晋诸王二十馀人而公侯伯子男五百
馀国若言其国皆小乎则汉祖之起俱无尺土之地况
有国者哉将谓大晋世世圣贤而诸侯之裔常不肖邪
则放勋钦明而有丹朱瞽叟顽凶而有虞舜天下有事
无不由兵而无故多树兵本广开乱原臣故曰五等不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5b 页
便也臣以为可如前表诸王宜大其国增益其兵悉遣
守藩使形势足以相接则陛下可高枕而卧矣臣以为
诸侯伯子男名号皆宜更易之使封爵之制禄奉礼秩
并同天下诸侯之例臣闻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也与
死人同病者未尝存也与亡国同法者未尝存也况乎
巍巍大晋方将登太山禅梁父刻石书勋垂示无穷宜
远鉴往代兴废深为严防使著事奋笔必有纪焉昔伊
尹耻其君不为尧舜此臣所以私怀慷忾自忘轻贱者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6a 页
也灼书奏帝览而异焉擢为明威将军魏兴太守卒于

嵇绍为侍中惠帝初反正绍上疏曰臣闻改前辙者则
车不倾革往弊者则政不爽太一统于元首百司役于
多士故文武兴于上成康穆于下也存不忘亡易之义
善愿陛下无忘金城大司马无忘颍上大将军无忘黄
桥则祸乱之名无由兆矣
索綝为卫将军三秦人尹桓解武等数千家盗发汉霸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6b 页
杜二陵多获珍宝悯帝问綝曰汉陵中物何乃多耶綝
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
宗庙一待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享年久长兆葬而茂
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
于今犹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
之诫也
应詹为后军将军元帝大兴中三吴大饥诏百官各上
封事詹表曰夫一人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而军兴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7a 页
以来征战运漕朝廷宗庙百官用度既已殷广下及工
商流寓僮仆不亲农桑而游食者以十万计不思开立
美利而望足国给人岂不难哉古人言曰饥寒并至尧
舜不能使野无盗寇贫富并兼虽皋陶不能使强不陵
弱故有国家者何尝不务农谷近魏武皇帝用枣祗韩
浩之议广建屯田又于征伐之中分带甲之士随宜开
垦故下不甚劳而大功克举也间者流人奔东吴东吴
今检皆已还江及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尤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7b 页
易宜简易流人兴复农官功劳报赏皆如魏氏故事一
年中与百姓二年分税三年计赋税以使之公私兼济
则仓盈庾亿可计日而待也又曰昔高祖使萧何镇关
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
表夷荡区内缉宁今中州萧条未蒙彊理此兆庶所以
企望寿春一方之会去此不远宜选都督有文武经略
者远以振江洛之形势近以作徐豫之藩镇绥集流散
使人有攸依专任农功令事有所寄赵充国农于金城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8a 页
以平西零诸葛亮耕于渭滨规抗上国今诸军自不对
敌皆宜齐课
虞预除佐著作郎大兴二年大旱诏求谠言直諌之士
预上书諌曰大晋受命于今五十馀载自元康以来王
德始缺戎翟及于中国宗庙焚为灰烬千里无烟㸑之
气中华无冠带之人自天地开辟书籍所载大乱之极
未有若兹者也陛下圣德先觉超然远鉴作镇东南声
教遐被上天眷顾人神赞谋虽云中兴其实受命少康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8b 页
宣王诚未足喻然南风之歌不著而陵迟之俗未改者
何也臣愚谓为国之要在于得才得才之术在于抽引
苟其可用雠敌必举高宗文王思佐发梦傅岩拔以为
相载钓老而师之下至列国亦有斯事故燕重郭隗而
三士竞至魏式干木而秦兵退舍今天下虽弊人士虽
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世不乏骥求则可致而束帛未
贲于丘园蒲轮顿毂而不驾所以大化不洽而雍熙有
阙者也预以寇贼未平当须良将又上疏曰臣闻承平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9a 页
之世其教先文拨乱之运非武不克故牧野之战吕望
杖钺淮夷作难召伯专征猃狁为暴卫霍长驱故阴阳
不和擢士为相三军不胜拔卒为将汉帝既定天下犹
思猛士以守四方孝文志在钜鹿冯唐进说魏尚复守
诗称﨣﨣武夫公侯干城折冲之佐岂可忽哉况今中
州荒弊百无一存牧守官长非戎貊之族类即寇窃之
幸脱陛下登阼威畅四方故令此等反善向化然狼子
兽心轻薄易动羯众未殄益使难安周抚陈州相系背
卷五百二十八 第 19b 页
叛徐龛骄黠无所拘忌放兵侵掠罪已彰灼昔葛伯违
道汤献之牛吴濞失礼锡以几杖恶成罪著方复加戮
龛之小丑何足不灭然预备不虞古之善教矧乃有虞
可不为防为防之术宜得良将将不素简难以应敌寿
春无镇祖逖孤立前有劲虏后无系援虽有智力非可
持久愿陛下咨之群公博举于众若当局之才必允其
任则宜奖励使不顾命旁料冗猥或有可者厚加宠待
足令忘身昔英布见慢恚欲自裁出观供置然后致力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0a 页
礼遇之恩可不隆哉诚知山河之量非尘露可益神鉴之
虑非愚浅所测然匹夫婺妇犹有忧国之言况臣得厕
朝堂之末蒙冠带之荣者乎后为著作郎咸和初夏旱
诏众官各陈致雨之意预议曰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
诚诚信者盖二仪之所以生植万物人君之所以保乂
黎蒸是以杀伐拟于震雷推恩象于云雨刑罚在于必
信庆赏在于平均臣闻间者以来刑狱转繁多力者则
广牵连逮以稽年月无援者则严其槚楚期于入重是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0b 页
以百姓嗷然感伤和气臣愚以为轻刑耐罪宜速决遣
殊死重囚加以请宽徭息役务遵节俭砥砺朝臣使各
知禁盖老牛不牺礼有常制而自顷众官拜受祖赠转
相誇尚屠杀牛犊动有十数醉酒沉湎无复限度伤财
败俗所亏不少昔殷宗修德以消桑林之异宋景善言
以退荧惑之变楚国无灾庄王是惧盛德之君未尝无
𤯝应以顺信天佑乃隆臣学见浅闇言不足采
周嵩为御史中丞元帝以王敦势盛渐疏忌王导等嵩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1a 页
上疏曰臣闻明君恩隆其道故贤智之士乐在其朝忠
臣将明其节故量时而后仕思隆其道故无过任之议
将明其节故无过宠之谤是以君臣并隆功格天地近
代以来德废道衰君怀术以御臣臣挟利以事君君臣
交利而祸乱相寻故得失之迹难可详言臣请较而明
之夫傅说之相高宗申召之辅宣王管仲之佐齐桓衰
范之翼晋文或宗师其道垂拱受成委以重权终致尊
主未有忧其逼已还为国蠹者也始田氏擅齐王莽篡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1b 页
汉皆藉封土之强假累世之宠因闇弱之主资母后之
权树比周之党阶绝灭之势然后乃能行其私谋以成
篡夺之祸耳岂遇立功之主为天人所相而能运其奸
计以济其不轨者哉光武以王族奋于闾阎因时之望
收揽英奇遂续汉业以美中兴之功及天下既定颇废
黜功臣者何哉武力之士不达国体以立一时之功不
可久假以权势其兴废之事亦可见矣近者三国鼎峙
并以雄略之才命世之能皆委赖俊哲终成功业贻之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2a 页
后嗣未有愆失遗将来之憾者也今王导王等方之
前贤犹有所后至于忠索竭诚义以辅上共隆洪基翼
成大业亦昔之亮也虽陛下乘奕世之德有天人之会
割据江东奄有南极龙飞海隅兴复旧物此亦群才之
明岂徒陛下之力也哉今王业虽建羯寇未枭天下荡
荡不宾者众公私匮竭仓庾未充梓宫沉沦妃后不反
正委能任贤推毂之日也功业垂就晋祚方隆而一旦
听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说乃更以危为安以疏易亲放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2b 页
逐旧德以佞伍贤远亏既往之明顾伤伊管之效倾巍
巍之望丧如山之功将令贤智杜心义士丧志近招当
时之患远遗来世之笑夫安危在号令存亡在寄任以
古推今岂可不寒心而哀叹者哉臣兄弟受遇无彼此
之嫌而臣干犯时讳触忤龙鳞者何诚念社稷之忧欲
报之于陛下也古之明王思闻其过悟逆耳之言以明
成败之由故采纳愚言以考虚实上为宗庙无穷之计
下收亿兆元元之命臣不胜忧愤竭愚以闻疏奏帝感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3a 页
悟故导等获全
熊远自元帝为丞相引为主簿时朝廷草创议断不循
法律人立异议高下无状远奏曰礼以崇善法以闲非
故礼有常典法有常防人知恶而无邪心是以周建象
魏之制汉创画一之法故能弘大道以至刑厝律令之
作由来尚矣经贤智历夷险随时斟酌最为周备自军
兴以来法度陵替至于处事不用律令竞作属命人立
异议曲适物情亏伤大例府立节度复不奉用临事改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3b 页
制朝作夕更至于主者不敢任法每辄关咨委之大官
非为政之体若本曹处事不合法令监司当以法弹违
不得动用开塞以坏成事按法盖粗术非妙道也矫割
物情以成法耳若每随物情辄改法制此为以情坏法
法之不一是谓多门开人事之路广私请之端非先王
立法之本意也凡为较议者若违律令节度当合经传
及前此故事不得任情以破成法愚谓宜令录事更立
条制诸立议者皆当引律令经传不得直以情言无所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4a 页
依准以亏旧典也若开塞随宜以权道物此是人君之
所得行非臣子所宜专用王者常徵文据法以是为断
耳是时帝以权宜从事尚未能从
郭璞为著作侍郎于时阴阳错谬而刑狱繁兴璞上疏
曰臣闻春秋之义贵元慎始故分至启闭以观云物所
以显天人之说存休咎之徵臣不揆浅见辄依岁首有
所占卦得解之既济按爻论思方涉春木玉龙德之时
而为废冰之气来见乘加外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4b 页
象刑狱所丽变坎加离厥象不烛以义推之皆为刑狱
殷烦理有壅滥又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太白蚀月月
者属坎群阴之府所以炤察幽情以佐太阳者也太白
金行之星而来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坏其所以
为法者也臣术学庸近不练内事卦理所及敢不尽言
又去秋以来沉雨跨年虽为金家沙火之祥然亦是刑
狱充溢怨叹之气所致往建兴四年十二月中行丞相
令史淳于伯刑于市而血逆流长漂泊者小人虽罪在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5a 页
未允何足感动灵变致若斯之怪耶明皇天所以保佑
金家子爱陛下屡见灾异勤动无已陛下宜侧身思惧
以应灵谴皇极之谪事不虚降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
苦雨之灾摧震薄蚀之变狂狡蠢戾之妖以益陛下旰
食之劳也臣谨寻按旧效所以缘咎而致庆因异而迈
政故木不生庭太戊无以隆雉不鸣鼎武丁不为宗夫
寅畏者所以享福怠傲者所以招患此自然之符应不
可不察也按解卦繇云君子以赦过宥罪既济云思患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5b 页
而豫防之臣愚以为宜发哀矜之诏引在予之责荡除
瑕衅赞阳布惠使幽弊之人应苍生以悦育否滞之气
随谷风而舒散此亦寄时事以制用藉开塞而曲成者
也臣窃观陛下心明仁恕体之自然天假其祚奄有区
夏启重光于已昧廓四祖之遐武祥灵表瑞人鬼献谋
应天顺时殆不过此然陛下即位以来中兴之化未阐
虽躬综万机劳逾日昃玄泽未加于群生声教未被乎
宇宙臣子未宁于上黔细未缉于下鸿雁之咏不兴康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6a 页
哉之歌不作何也杖道之情未著而任刑之风先彰经
国之略未振而轨物之迹屡迁夫法令不一则人情惑
职次数改则觊觎生官方不审则秕政作惩劝不明则
善恶浑此有国者之所慎也臣窃为陛下惜之夫以区
区之曹参犹能遵盖公之一言倚清静以镇俗寄市狱
以容非德音不忘流咏于今汉之中宗聪悟独断可谓
令主然厉意刑名用亏纯德老子以礼为忠信之薄况
刑又是礼之糟粕者乎夫无为而为之不宰而宰之固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6b 页
陛下之所体者也耻其君不为尧舜者亦岂惟古人是
以敢肆狂瞽不隐其怀若臣言可采或所以为尘露之
益若不足采所以广纳听之门愿陛下少留神鉴赐察
臣言疏奏优诏报之璞又睹日有黑气上疏曰臣以顽
昧近者冒陈所见陛下不遗狂言事蒙御省伏读圣诏
欢惧交战臣前云三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象刑狱
所丽变坎加离厥象不烛疑将来必有薄蚀之变也此
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潜抹而色都赤中有异物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7a 页
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抟击良久乃解按时在
岁首纯阳之月日在癸亥全阴之位而有此异殆元首
供禦之义不显消复之理不著之所致也计去秋所陈
未及一月而更有此变益明皇天留情陛下恳恳之至
也往年岁末太白蚀月今年岁始日有咎谪曾未数旬
大𤯝再见日月告衅见惧诗人无曰天高其鉴不远故
宋景善言荧惑退次光武宁乱呼沲结冰此明天人之
悬符有若形影之相应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7b 页
则咎徵作陛下宜恭承灵谴敬天之怒施沛然之恩谐
玄同之化上所以充塞天意下所以弭息群谤又上疏
曰臣闻人多幸国之不幸赦不宜数实如圣旨臣愚以
为子产知铸刑书非政之善然不得不作者须以救弊
故也今之宜赦理亦如之随时之宜亦圣人所善者此
国家大信之要诚非微臣所得干预今圣朝明哲思弘
谋猷方辟四门以亮采访舆诵于群心况臣蒙珥笔朝
末敢不竭诚尽规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8a 页
范宁自中书侍郎出为豫章太守临发上疏曰臣闻道
尚虚简政贵平静坦公亮于幽显流子爱于百姓然后
可以经夷险而不忧乘休否而常夷先王所以致太平
者如此而已今四境晏如烽燧不举而仓庾虚耗帑藏
空匮古者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三日休停
至有残形剪发以要复除生儿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娶
妻岂不结怨人鬼感伤和气恐社稷之忧积薪不足以
为喻臣久欲粗启所怀日复一日今当永离左右不欲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8b 页
令心有馀憾请出臣启事付外详择帝诏公卿牧守普
议得失宁又陈时政曰古者分土割境以益百姓之心
圣王作制籍无黄白之别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庶有
旋反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至于渐久人安其业丘垄
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今宜正
其封彊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难者必
曰人各有桑梓俗自有南北一朝属户长为人隶君子
则有风土之慨小人则有怀下役之虑斯诚并兼者之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9a 页
所执而非通理者之笃论也古者失地之君犹臣所寓
之主列国之臣亦有违适之礼随会任秦致称春秋乐
毅官燕见褒良史且今普天下之人原其氏出皆随世
迁移何至于今而独不见况荒郡之人星居东西远者
千馀近者数百而举召役调皆相资须期会差违辄致
严坐人不堪命叛为盗贼是以山湖日积刑狱愈滋今
荒小郡县皆宜并合不满五千户不得为郡不满千户
不得为县守宰之任宜得清平之人顷者选举惟以恤
卷五百二十八 第 29b 页
贫为先虽制有六年而富足便退又郡守长吏牵制无
常或兼台职或带府官夫府以统州州以监郡郡以莅
县如令互相领帖则是下官反为上司赋役无复节限
且牵曳百姓营起廨舍东西流迁人人易处文书簿籍
少有存者先之室宇皆为私家后来新官复应修理
其为弊也胡可胜言又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
送故米布之属不可称计监司相容初无弹紏其中或
有清白亦复不见甄异送兵多者至有千馀家少者数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0a 页
十户既力入私门复资官廪布兵役既竭枉服良人牵
引无端以相充补若是功勋之臣则已享列土之祚岂
应封外复置吏兵乎谓送故之格宜为节制以三年为
断夫人性无涯奢侈由势今并兼之士亦多不赡非力
不足以厚身非禄不足以富家是得之有由而用之无
节蒱酒永日驰骛卒年一宴之馔费过十金丽服之美
不可赀算盛狗马之饰营郑卫之音南亩废而不耕讲
诵阙而无闻凡庸竞驰傲诞成俗谓宜验其乡党考其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0b 页
业尚试其能否而后升进如此匪惟家给人足贤人岂
不继踵而至哉官制谪兵不相袭代顷者小事便以补
役一愆之违辱及累世亲戚傍支罹其祸毒户口减耗
亦由于此皆宜料遣以全国信礼十九为长殇以其未
成人也十五为中殇以为尚童幼也今以十六为全丁
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复童幼之事
矣岂可伤天理违经典困苦万姓乃至此乎今宜修礼
文以二十为全丁十六至十九为半丁则人无夭折生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1a 页
长滋繁矣帝善之初宁之出非帝之意故所启多合旨
周祗为国子博士义熙三年刘裕表遣刘敬宣率众五
千伐蜀祗书諌裕曰自义旗之战所征无不克此可谓
天人交助信顺之徵也今大难已夷君臣俱泰顷五谷
转丰民无饥苦劫盗之患亦为弭息此诚渐足无事宜
大宁治本蜀贼宜平六合宜一非为不尔也古人有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今往伐蜀万有馀里溯
流天险动经时岁若此军直指成都径擒谯氏者复是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1b 页
将帅奋威一快之举耳然益士残荒野无青草成都之
内殆无孑遗计彼得利与今行军之费不足相补也而
今往艰险雨雪方降驱三州三吴之人投之三邑三蜀
之士其中疾病死亡岂可胜计此一疑也贼必不守穷
城将决力战今我往劳困彼来甚逸若使师行不利人
情波骇大势挫衄此二疑也且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况
今溯险万里所在无储若兵不解运漕不继虽韩白之
将何以成功此三疑也今云可征者云彼亲离众叛愚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2a 页
谓不然彼以一匹夫而能致今日之事若众力离散亦
可以至此官所遣兵皆乌合受募之人亦必无千人一
心有前无退者矣夫为治者固先定其内而理其外先
安其近而怀其远自顷狂狡不息诛戮相继未可谓人
和也天险如彼未可谓地利也毛修之家储不虐正应
以得死为限刘敬宣蒙生存之恩亦宜性命仰报将军
欲驱二死之甘心而忘国家之重计愚谓窃所未安阙
门之外非所宜豫苟有其心不觉披尽不从敬宣遂无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2b 页
功而还殁死者大半
宋沈怀文武帝大明二年迁尚书吏部郎时朝议欲依
古制置王畿扬州移治会稽犹以星变也怀文曰周制
封畿汉司隶各因时宜非存相反安民宁国其揆一也
苟民心所安天亦从之未必改今追古乃致平一神州
旧壤历代相承异于边州或罢或置既物情不悦容亏
化本帝不从
谢庄为侍中领前军将军大明中世祖出行夜还敕开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3a 页
门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报不奉旨须墨诏乃开帝后因
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耶对曰臣闻蒐巡有度郊
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
归切恐不逞之徒忘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
门耳
范泰文帝时以散骑常侍致仕元嘉二年表贺元正并
陈旱灾曰元正改律品物惟新陛下蕴日新以蓄德仰
乾元以履祚吉祥集室百福来庭顷旱魃为虐亢阳愆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3b 页
度通川燥流异井同竭老弱不堪远汲贫家殚于负水
租输既重赋税无降百姓怨咨臣年过七十未见此旱
阴阳并革则和气不交岂惟凶荒必生疾疫其为忧虞
不可备序雩禜之典以诚会事巫祝常祚罕能有感上
天之谴不可不察汉东海枉杀孝妇及祭其墓澍雨立
降岁以有年是以卫人伐邢师兴而雨伏愿陛下式遵
远猷思隆高构推忠恕之爱矜冤枉之狱游心下民之
瘼厝思幽冥之纪令谤木竖阙諌鼓鸣朝察刍牧之言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4a 页
总统御之要如此则苞桑可系危几无兆斯而灾害不
消未之有也故夏禹引百姓之罪殷汤甘万方之过太
戊资桑谷以进德宋景藉荧惑以修善斯皆因败以转
成往事之昭晰也修末俗者难为风就正路者易为雅
臣疾患日笃夕不谋朝会及岁庆得以闻达微诚少亮
无恨泉壤永违圣颜拜表悲咽三年秋旱蝗又上表曰
陛下昧旦丕显求民之瘼明断庶狱无倦政事理出群
心泽谣民口百姓翕然皆以为遇其时也灾变虽小要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4b 页
有以致之守宰之失臣所不能究上天之谴臣所不敢
诬有蝗之处县官多课民捕之无益于枯苗有伤于杀
害臣闻桑谷时亡无假斤斧楚昭仁爱不禜自瘳卓茂
去无知之虫宋均囚有异之虎蝗生有由非所宜杀石
不能言星不自陨春秋之旨所宜详察礼妇人有三从
之义而无自专之道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女人被
宥由来尚矣谢诲妇人犹在尚方始贵后贱物情之所
甚苦匹妇一室亦能有所感激臣于谢氏不容有情蒙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5a 页
国重恩寝处思报伏度圣心已当有在礼春秋教诗无
一而阙也臣近侍坐闻立学当在入年陛下经略粗建
意存民食入年则农功兴农功兴则田里辟入秋治庠
序入冬集远生二途并行事不相害夫事多以淹稽为
戒不远为患任臣学官竟无微绩徒坠天施无情自处
臣之区区不望目睹圣化窃慕子囊城郢之心庶免荀
偃不暝之恨臣比陈愚见便是都无可采徒烦天听愧
作反侧书奏帝乃原谢诲妇女时灾旱未已加以疾疫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5b 页
又上表曰顷亢旱历载疾疫未已方之常灾实为过差
古以为王泽不流之徵陛下昧旦临朝无懈治道躬自
菲薄劳心民庶以理而言不应致此意以为上天之于
贤君正自殷勤无已陛下同规禹汤引百姓之过言动
于心道敷自远桑谷生朝而殒荧惑犯心而退非惟消
灾弭患乃所以大启圣明灵雨立降百姓改瞻应感之
来有同影响陛下近当仰推天意俯察人谋升平之化
尚存旧典顾思与不思行与不行耳宋虽揖让受终未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6a 页
积有虞之道先帝登遐之日便是道消之初至乃嗣主
被杀哲藩婴祸九服徘徊有心丧气佐命托孤之臣俄
为戎首天下荡荡王道已沦自非神英拨乱反正则宗
社非复宋有革命之与随时其义尤大是以古今异用
修方必壅大道隐于小成欲速或未必达深根固蒂之
术未洽于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缄默者也臣顽
且鄙不达治宜加之以笃疾重之以悯耄言或非是而
复不能无言陛下录其一毫之诚则臣不知厝身之所
卷五百二十八 第 36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