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二十五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二十五 宋 王钦若等 撰
  諌诤部
   规諌第二
汉张敞为京兆尹刘更生献淮南枕中洪宝苑秘之方
(洪大也苑秘者言/秘术之苑圃也)宣帝令尚方铸作事不验更生坐论
敞上疏諌曰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之虚语
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后尚方待诏皆罢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b 页
匡衡元帝世为太子少傅傅昭仪及子定陶王爱幸宠
于皇后太子衡上疏曰臣闻治乱安危之机在乎审所
用心盖受命之主务在创业垂统传之无穷继体之君
心存于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昔者成王之嗣位
思述文武之道以养其心休烈盛美皆归之二后而不
敢专其名是以上天歆享鬼神祐焉其诗曰念我皇祖
陟降庭止言成王尝思祖考之业而鬼神祐助其治也
陛下圣德天覆子爱海内然阴阳未和奸邪未禁者殆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a 页
论议者未丕扬先帝之盛功争言制度不可用也务变更
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
无所信臣窃恨国家释乐成之业而虚为此纷纷也愿
陛下详览统业之事留神于遵制扬功以定群下之心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孔子著之孝经首章盖至
德之本也成帝初衡又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
曰陛下秉至孝伤哀思慕不绝于心未有游虞弋射之
(虞与/娱同)诚隆于慎终追远无穷已也窃愿陛下虽圣性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b 页
得之犹复加圣心焉(言天性已自然/又当加意也)诗云焭焭在疚言
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盖所以就文武之业崇
大化之本也
谷永为北地太守徵入为大司农成帝末年颇好鬼神
亦以无继嗣故多上书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祠祭
上林苑中长安城旁费用甚多然无大贵盛者永说上
曰臣闻明于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
可罔以非类诸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五经之法言而盛
卷五百二十五 第 3a 页
称奇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嗣及言世有
仙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兴起也谓起/而去远也)登遐倒景
(在日月之上反从下/炤下炤故其景倒)览观县圃浮游蓬莱(昆崙九城上/者县圃县圃)
(即阊阖/天门)耕耘五德朝种暮穫(翼氏风角五德东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
(戊五种色禾于/地而耕耘也)与山石无极(言获长寿北于/山石无穷也)黄冶变化
(黄者铸黄金也道家言冶丹/砂令变化可铸作黄金也)坚冰淖溺(方士诈以药石/若陷冰丸投之)
(冰上冰即消液因假为神/仙道使然也淖濡甚也)化五色五仓之术者(思身中五/色腹中有)
(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
卷五百二十五 第 3b 页
罔世主(邪僻之道/非正义也)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洋洋美/甚之貌)
(也/)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是以明王距而不
听圣人绝而不语(谓孔子不/语怪神)昔周史苌弘欲以鬼神之
术辅尊灵王会朝诸侯而周愈微诸侯愈叛楚怀王隆
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以兵挫地削身辱国
危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
属多赍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
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
卷五百二十五 第 4a 页
祭祀事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大尤尊
盛至妻公主爵位重累震动海内元鼎元封之际燕齐
之间方士瞑目㧖揽言有神仙祭祀受福之术者以万
数其后平等皆以术穷诈得诛夷伏辜至初元中有天
渊玉女钜鹿神人轑阳侯师张宗之奸纷纷复起(轑阳/侯江)
(人也元帝时坐使家丞/上印绶随宗学仙免官)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
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旷日经年靡
有毫釐之验足以揆今经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
卷五百二十五 第 4b 页
(周书雒诰之辞也言祭享之道唯以洁诚若/多其容仪而不及礼物则不为神所享也)论语曰
子不语怪神唯陛下距绝此类毋令奸人有以窥伺者
上善其言
耿育哀帝时为议郎有司奏成帝赵后之罪育上疏言
臣闻继嗣失统废适立庶圣人法禁古今至戒然太伯
见历知适逡循固让(历谓王季知适谓/知其当为适嗣也)委身吴粤权变
所设不计常法致位王季以崇圣德最备是以尊号追
及太王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孝成
卷五百二十五 第 5a 页
皇帝自知继嗣不以时立念虽未有皇太子万岁之后
未能持国权柄之重制于女主女主骄盛则嗜欲无极
少主幼弱则大臣不使(谓不可使/从命也)世无周公抱负之辅
恐危社稷倾乱天下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
爱之恩怀独见之明内断于身故废后宫就馆之渐绝
徵嗣祸乱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庙愚臣既不能
深援安危定金匮之计又不知推演圣德述先帝之志
乃反覆校省内暴露私燕诬污先帝倾惑之过成结宠
卷五百二十五 第 5b 页
妾妒媚之诛甚失贤圣远见之明逆负先帝忧国之意
夫论大德不拘俗立大功不合众此乃孝成皇帝至思
以万万于众臣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岂
当世庸庸斗筲之臣能是及且褒广将顺君务之美拯
救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
未然各随指阿从以求容媚晏驾之后尊号已定万事
已讫乃探追不及之事讦扬幽昧之过此臣所深痛也
愿陛下下有司议即如臣言宜宣布天下使咸晓知先
卷五百二十五 第 6a 页
帝圣意所起不然空使谤议也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
闻百蛮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后之意也盖孝子善述
父之志善成人之事唯陛下省察哀帝为太子亦颇得
赵太后力遂不竟其事
杨宣为諌议大夫时王莽王仁智就国天下多冤王氏
宣上封事言孝成皇帝深惟宗庙之重称述陛下至德
以承天序圣策深远恩德至厚惟念先帝之意岂不欲
以陛下自代奉承东宫哉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更忧
卷五百二十五 第 6b 页
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丁傅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于
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惭于延陵乎哀帝深感其言
后汉冯衍为曲阳令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其
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烈三曰修旧功四曰招俊杰五
曰明好恶六曰简法令七曰差秩禄八曰抚边境书奏
光武将召见为尚书令王护等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桓谭为议郎给事中建武中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繇乎辅佐辅佐贤明则
卷五百二十五 第 7a 页
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
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
所谓贤者异也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
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患也恐王不能定也
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君骄士曰非我无从
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
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
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盖善政者视俗
卷五百二十五 第 7b 页
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于
时而躁人可定昔董仲舒言理国譬若琴瑟其不调者
则解而更张夫更张难行而拂众者亡是故贾谊以才
逐而晁错以智死世虽有殊能而终莫敢谈者惧于前
事也且设法禁者非能塞天下之奸皆合众人之所欲
也大抵取便国利事多者则可矣夫张官置吏以理万
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今人
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雠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
卷五百二十五 第 8a 页
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
听人自理而无复法禁者也今宜申明旧令若已伏官
诛而私相杀伤者虽一身逃亡皆徙家属于边其相伤
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如此则雠怨自解盗贼息
矣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
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
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
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
卷五百二十五 第 8b 页
侈靡以淫耳目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紏告若非身力所
得皆以藏畀告者如此则役专一已不敢以货与人事
寡力弱必归功田亩田亩修则谷入多而地力尽矣又
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
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
开二门也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挍定科比一其
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
矣书奏不省
卷五百二十五 第 9a 页
朱浮为执金吾光武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
微之有过者必见斥罢交易分扰百姓不宁六年有日
食之异浮因上疏曰臣闻日者众阳之所宗君上之位
也凡居官治民据郡典县皆为王为上为尊长若阳上
不明尊长不足则干动三光垂示王者五典纪国家之
政鸿范别灾异之文皆宣明天道以徵来事者也陛下
哀悯海内亲离祸毒保宥生人使得苏息而今牧人之
吏多未称职小违理实辄见斥罢岂不灿然黑白分明
卷五百二十五 第 9b 页
哉然以尧舜之盛犹加三考大汉之兴亦累功效吏皆
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当时吏职何能悉
理论议之徒岂不諠哗盖以为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
难之业当累日也而间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
劳道路寻其视事日浅未足昭见其职既加严切人不
自保各相顾望无自安之心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
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
讥故争饰诈伪以要虚誉斯皆群阳骚动日月失行之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0a 页
应夫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如摧长久之
业而造速成之功非陛下之福也天下非一时之用
也海内非一旦之功也愿陛下游意于经年之外望化
于一世之后天下幸甚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
牧守易代颇简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
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省退帝时用明察
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浮复上疏曰陛下清
明履约率礼无违自宗室诸王外家后亲皆奉遵绳墨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0b 页
无党势之名至或乘牛车齐于编人斯固法令整齐下
无作威者也求之于事宜以和平而灾异犹见者而岂
徒然天道信诚不可不察窃见陛下疾往者上威不行
下专国命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
任至于有所劾奏便加免退覆按不关三府罪谴不蒙
澄察陛下以使者为腹心而使者以从事为耳目是尚
书之平决于百石之吏故群下苛劾各自为能兼以私
情容长憎爱在职皆竞张空虚以要时利故有罪者必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1a 页
不厌服无罪者坐被空文不可经盛衰贻后王也夫事
积久则吏自重吏安则人自静传曰五年再闰天道乃
备夫以天地之灵犹五载以成其化况人道哉臣浮愚
戆不胜惓惓愿陛下留心千里之任省察偏言之奏
郅恽为上东门侯建武十七年郭皇后废恽乃言于光
武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
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
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1b 页
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班彪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
未备师保多阙彪上言曰孔子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贾谊以为习与善人居不能无善犹生长于齐不能无
齐言也习与恶人居不能无恶犹生长于楚不能无楚
言也是以圣人审所与居而戒慎所习昔成王之为孺
子出则周公召公太公史佚入则大颠闳夭南宫适散
宜生左右前后礼无违者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2a 页
大平是以春秋爱子教以义方不纳于邪骄奢淫佚所
自邪也诗云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言武王之谋遗子孙
也汉兴太宗使晁错导太子以法术贾谊教梁王以诗
书乃至中宗亦令刘向王褒萧望之周堪之徒以文章
儒学保训东宫以下莫不崇简其人就成德器今皇太
子诸王虽结发学问修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
多阙旧典宜博选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为太子
太傅东宫及诸王国备置官属又旧制太子食汤沐十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2b 页
县设周卫交戟五日一朝因坐东箱省视膳食其非朝日
使仆中允旦旦请问而已明不媟黩广其敬也书奏帝
纳之
钟离意明帝永平中为仆射会连有变异意上疏曰伏
惟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经术郊祀天地畏敬鬼神忧恤
黎元劳心不怠而天气未和日月不明水泉涌溢寒暑
违节者咎在群臣不能宣化理职而以苛刻为俗吏杀
良人继踵不绝百官无相亲之心吏人无雍雍之志至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3a 页
于骨肉相残毒害弥深感逆和气以致天灾百姓可以
德胜难以力服先王要道民用和睦故能致天下和平
灾害不生祸乱不作鹿鸣之诗必言宴乐者以人神之
心洽然后天气和也愿陛下垂圣德揆万机诏有司慎
人命缓刑罚顺时气以调阴阳垂之无极帝虽不能时
用然知其至诚亦以此故不得久留出为鲁相
陈宠章帝初为尚书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
书决事率近于重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3b 页
疏曰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僣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僣
不滥故唐尧著典𤯝灾肆赦周公作戒勿误庶狱伯夷
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繇此言之圣贤之政以刑罚
为首往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奸慝奸慝既平必宜济
之以宽陛下既即位率繇此义数诏群僚弘崇晏安而
有司执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犹尚深刻断狱者急于
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
私逞纵威福夫于政犹张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绝故子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4a 页
贡非臧孙之猛法而美郑侨之仁政(臧孙鲁大夫猛行/政子贡非之曰夫)
(政犹张琴瑟也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曰罚得则奸邪/正赏得则下欢悦子之贼心见矣独不闻子产之相郑)
(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
(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故曰德/莫大于仁祸莫大于刻今子病而人贺子愈而人相惧)
(曰嗟乎何命之不善臧孙子又/不死臧孙惭而避位终身不出)诗云不刚不柔布政优
优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
之法轻薄箠楚以济群生全广至德以奉天心帝敬纳
宠言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4b 页
韦彪章帝建初末为大鸿胪以世承二帝吏化之后多
以苛刻为能又置官选职不必以才因盛夏多寒上疏
諌曰臣闻政化之本必顺阴阳伏见立夏以来当暑而
寒殆以刑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之所致也农人急于
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废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
患也夫欲急人所务当先除其所患天下枢要在于尚
书尚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间者多从郎官超升此位虽
晓习文法长于应对然察察小慧类无大能简尝历州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5a 页
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
周密宜鉴啬夫捷给之对深思绛侯木讷之功也往时
楚狱大起故置令史以助郎职而类多小人好为奸利
今者务简可皆停省又諌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
謇正有补益于朝者今或从徵试辈为大夫又御史外
迁动据州郡并宜清选其任责以言绩其二千石视事
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惟留
圣心书奏帝纳之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5b 页
乐恢为议郎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上书諌曰春
秋之义王者不理夷狄得其地不可垦发得其人无益
于政故明王之于夷狄羁縻而已孔子曰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以汉之盛不务修舜禹周公之术而无
故兴干戈动兵革以求无用之物臣诚惑之
张酺为河南尹会窦氏败酺上疏曰臣实愚惷不及大
体以为窦氏虽伏厥辜而罪别未著后世不见其事但
闻其诛非所以垂示国典贻之将来宜下理官与天下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6a 页
平之方宪等宠贵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谓窦受顾命
之托怀伊吕之忠至乃复比邓夫人于文母今严威既
行皆言当死不复顾其前后考折厥衷臣复见夏阳侯
环每行忠善前与臣言尝有尽节之心检敕宾客未尝
犯法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令
议者为环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
以崇厚德和帝感酺言徙环封就国而已
庞参为左校直諌令坐法输作若卢(若卢/狱名)永初元年凉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6b 页
州先零种羌反叛遣车骑将军邓骘讨之参于徒中使
其子俊上书曰方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徵发不绝水源
不休地力不复(言其乘损/不复于旧)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农
功消于转运资财竭于徵发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
收入搏手困穷无望来秋(两手相搏/言无计也)百姓力屈不复堪
命臣愚以为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若总兵养众以待
其疲车骑将军骘宜且振旅留征西校尉任尚使督凉
州士民转居三辅休徭役以助其时止烦赋以益其财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7a 页
令男得耕种女得织纴(织纴织/缯布也)然后畜精锐乘懈沮出
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雠报奔北之耻雪矣书奏
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参邓太后从之而徵邓骘还
樊准永初中为御史中丞会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
饥困准上疏曰臣闻传曰饥而不损兹曰太厥灾水春
秋谷梁传曰五𢿰不登谓之大祲大祲之礼百官备而
不制群神祷而不祠犹是言之调和阴阳实在俭节朝
廷虽劳心元元事从省约而在职之吏尚未奉承建化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7b 页
致理繇近及远故诗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则今可先令
大官尚方考功上林池籞诸官实减无事之物五府调
省中都官吏京师作者如此则化及四方人劳省息伏
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赡虽有其名终
无其实可依征和元年故事遣使持节慰安尤困乏者
徙置荆扬熟郡既省转运之费且令百姓各安其所今
虽有西屯之役宜先东州之急如遣使者与二千石随
事消息悉留富人守其旧土转尤贫者过所衣食诚父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8a 页
母之计也愿以臣言下公卿平议邓太后从之悉以公
田赋与贫人
陈忠为尚书安帝亲政事后连有灾异诏举有道公卿
百僚各上封事忠以诏书既开諌争虑言事者必多激
切或致不能容乃上疏豫通广帝意曰臣闻仁君广山
薮之大纳切直之谋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
是以高祖舍周昌桀纣之譬孝文嘉袁盎人豕之讥武
帝纳东方朔宣室之正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昔晋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8b 页
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
极諌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公曰
善于是下令曰吾欲进善有谒而不通者罪致死今明
诏崇高宗之德推宋景之诚引咎克躬咨访群吏言事
者见杜根成翊世等新蒙表录显列二台必承风响应
争为切直若嘉谋异策宜辄纳用如其管穴妄有讥刺
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不圣朝无讳之
美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特迁一等以广直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9a 页
言之路书奏御有诏拜有道高第士沛国施延为侍中
左雄为尚书令顺帝永建三年京师汉阳地皆震裂水
泉涌出四年司冀复有大水雄推校灾异以为下人有
逆上之徵又上疏言宜密为备以俟不虞寻而青冀扬
州盗贼连𤼵数年之间海内扰乱其后天下大赦贼虽
颇解而官犹无备流叛之馀数月复起雄与仆射郭虔
共上疏以为寇贼连年死亡大半一人犯法举宗群亡
宜及其尚微开令改悔若告党与者听除其罪能诛斩
卷五百二十五 第 19b 页
者明加其赏书奏并不省
张衡顺帝初再为太史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
上疏陈事曰代为陛下宣哲克明继体承天中遭倾覆
龙德泥蟠今乘云高跻盘桓天位诚所谓将隆大位必
先倥偬之也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百揆允当庶绩咸熙宜获福
祉神祗受誉黎庶而阴阳未和灾𤯝累见神明幽远宜
鉴在兹福仁祸淫景响而应因德隆休乘失致咎天道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0a 页
虽远吉凶可见近世蔡郑江樊周广王圣皆为效矣故
恭俭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谄慢鲜不夷戮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也夫情胜其性流遁忘反岂唯不肖中才皆然
苟非大贤不能见得思义故积恶成衅罪不可解也向
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贵宠之臣
众所属仰其有愆尤上下知之褒美讥恶有心皆同故
怨讟溢乎四海神明降其祸辟也顷年雨常不足思求
所失则洪范所谓僣常旸若者也惧群臣奢侈昏踰典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0b 页
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又前年京师地震土裂裂者威
分震者人扰也君以静唱臣以动和威自上出不趣于
下礼之政也窃惧圣思厌倦制不专已恩不忍割与众
共威威不可分德不可共洪范曰臣有作威作福玉食
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天监孔明虽疏不失灾异示人前
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复往悔自非圣人不能无过愿
陛下思惟所以稽古率旧勿令刑德八柄不繇天子若
恩从上下事依礼制礼制修则奢僭息事合宜则无凶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1a 页
咎然后神望允塞灾消不至矣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
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訞
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曰臣闻圣人明
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经天验道
本尽于此或观星辰逆顺寒燠所繇或察龟策之占巫
觋言其所因者非一术也立言于前有徵于后故智者
贵焉谓之谶书谶书始出盖知之者寡自汉取秦用兵
力战功成业遂可谓大事当此之时莫或称谶若夏候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1b 页
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著述无谶一言刘向父
子领校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尚
书尧使鲧理洪水九载绩用不成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而春秋谶云共工理水凡谶皆云黄帝伐蚩尤而诗谶
独以为蚩尤败然后尧受命春秋元命包中有公输班
与墨翟事见战国非春秋时也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
置在于汉世其名三辅诸陵世数可知至于图中讫于
成帝一卷之书互异数事圣人之言埶无若是殆必虚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2a 页
伪之徒以要世取资往者侍中贾逵擿谶互异三十馀
事诸言谶者皆不能说至于王莽篡位汉世大祸八十
篇何为不戒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且河雒六蓻
篇录已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篡(衡集上事云河雒五九/六蓺四九谓八十一篇)
(也方言曰秦晋言非其事谓之皮傅谓不深得其情核/肤浅近强相傅会也庄子曰窜句也续汉书亦作窜本)
(作篡者义/亦通也)永元中清河宋景遂以历纪推言水灾而伪
称洞视玉版(遁甲开山图曰禹游于东海得玉版碧色/长一尺二寸图如日月以自炤达幽明直)
(言宋景历纪推之水灾/非洞视玉版所见也)或者弃家业入山林后皆无效
卷五百二十五 第 22b 页
而复采前世成事以为證验至于永建复统则有能知
此皆欺世罔俗以昧执位情伪较然莫之紏禁且律历
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徵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
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
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
无瑕玷矣
 
 册府元龟卷五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