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十六
卷五百十六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十六  宋 王钦若等 撰
  宪官部
   振举
夫奋庸亮采所以干于事功宿业修方所以举乎官政
矧乃中司之局纪纲是赖平反措枉用清于庶狱绳违
纠缪以肃乎外庭政治之攸先法度之所出莅斯职者
实重其选自非秉方正之节挺中立之志居位自称临
卷五百十六 第 1b 页
事生风谨条教而有严专抨弹而无避亦何以充厥任
哉元魏之后乃有振攸司之务论庶官之失修举废坠
釐整班制儆率其违慢缝弥其愆阙使众目咸振彝伦
式叙斯固得持宪之体焉
后魏孝庄时元子思为御史中尉先是兼尚书仆射元
顺奏以尚书百揆之本至于公事不应送御史台子
思奏曰案御史令云中尉督司百寮治书侍御史糺察
禁内又云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
卷五百十六 第 2a 页
路时经四帝前后中尉二十许人奉以周旋未曾暂废
府寺台省并从此令唯肃宗之世为临洮举哀故兼尚
书左仆射臣顺不肯与名又不送簿故中尉臣郦道元
举而奏之而顺复启云尚书百揆之本令仆纳言之贵
不宜下𨽻中尉送名御史寻亦蒙敕听如其奏从此迄
今便无准一臣初上台具见其事意欲申请决议但以
权兼未宜便尔日复一日遂历炎凉去月朔旦台移
尚书索应朝名帐而省稽留不送寻复移催并主吏忽
卷五百十六 第 2b 页
为尚书郎中裴献伯后注云案旧事御史中尉逢台郎
于复道中尉下车执板郎中车上举手礼之以此而言
明非敌体臣既见此深为怪愕旋省二三未解所以正
谓都省别被新式改易高祖旧命即遣移问事何所依
又获尚书郎中王元旭报出蔡氏汉官似非穿凿始知
裴王亦规访典谟两人心欲自矫臣案汉书宣秉传诏
徵秉为御史中丞与司𨽻校尉尚书令俱会殿庭并专
席而坐京师号之为三独坐又寻魏书崔琰传晋书
卷五百十六 第 3a 页
傅嘏传皆云既为中丞百寮震悚以此而言则中丞不
揖省郎盖已久矣宪台不属都堂亦非今日又寻职令
云朝会失时即加弹糺则百官簿帐应送上台灼然
明矣又皇太子以下违犯宪制皆得糺察则令仆朝名
宜付御史又亦彰矣不付名至臧否何验臣顺专执未
为平通先朝曲遂岂是正法谨案尚书郎中臣裴献伯
王元旭等妄班士流早参清官轻弄矩礼斐然若斯苟
执异端忽然至此此而不纲将隳朝令请以见事免献
卷五百十六 第 3b 页
伯等所居官付法科处尚书纳言之本令仆百揆之要
同彼浮虚助之乖失宜明首从节级其罪诏曰国家异
政不可据之古事付司检高祖旧格推处得失以闻寻
从子思奏仍为元天穆所忿遂停
高道穆孝庄时为御史中尉上疏曰臣闻舜命皋陶奸
宄是托禹泣辜人刑辟为念所以举直错枉事切曩贤
明德慎罚议存先典高祖大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论刑
辟是非虽事非古始交济时要所谓礼乐互兴不相沿
卷五百十六 第 4a 页
袭者矣臣以无庸忝当令任所思报效未忘寝兴但识
谢知今业惭稽古未能进一言以利国说一策以兴邦
索米长安岂不知愧至于职司其忧犹望僶俛窃见御
史出外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何者得情
之罚不能不怨守令为治容有爱憎奸猾之徒常思报
恶多有妄造无名共相诬谤御史一经检究耻于不成
杖木之下以虚为实无罪不能自雪者岂可胜道哉臣
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若仍踵前失或
卷五百十六 第 4b 页
伤善人则尸禄之责无所逃罪所以夙夜为忧思有悛
革如臣鄙见请依太和故事还置司直十人名拟廷尉
秩以五品选历官有称心平性正者以为御史若出纠
劾即移廷尉令知人数廷尉遣司直御史俱发所到州
郡分居别馆御史检了移付司直覆问事讫与御史俱
还中尉弹闻廷尉科案一如旧式庶使狱成罪定无复
稽宽为恶取败不得称枉若御史司直纠劾失实依所
断狱罪之听以所简迭相纠发如二使阿曲有不尽理
卷五百十六 第 5a 页
听罪家诣门下通诉别加按检如此则肺石之傍怨讼可
息丛棘之下无受罪吞声者矣诏从之复置司直
唐高宗永徽四年崔义玄为御史大夫旧例御史台不
受诉讼有通词状者即于台门候御史御史竞往门外
收采知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知及义玄为大
夫始定受事御史人如一日劾状题告人姓名则天万
岁通天元年左台殿中侍御史徐有功奏论天官秋官
及朝堂三司理匦使愆失其略曰自陛下即位以来海
卷五百十六 第 5b 页
内官员一定而天下选人渐多掌选之曹用舍不平补
拟乖次应留即放应放翻留嘱请公行颜面罔惧遂使
嚣谤满路怨讟盈朝浸以为常殊无愧惮又往属唐朝
季年时多逆节鞫讯结断刑狱至严革命已来载祀遽
积馀风未殄用法犹深今推鞫者恣行酷法不依律文
妄构异端虚立證据劾略为罪舍法用情格律昭然无
心遵奉断事则不依款占罔据条章状表生情法外构
理率心任意轻重自由天下称冤莫不由此陛下九重
卷五百十六 第 6a 页
严秘万机事总何能一一躬览事事亲详近臣畏罪而
不言大臣重禄而不奏遂使刻薄之吏弊法未悛士子
朝臣屏气累息皆不自保恐坠网罗又陛下令朝堂受
表设匦投状空有其名竟无其实并不能正直各自防
闲延引岁时拖拽来去叩阍不听挝鼓不闻抱恨怀冤
呼嗟而已至诚所感和气必伤岂不由受委任者不副
天心是陛下务使直申其冤是有司务在重增其枉尘
垢圣德隐蔽宸听者是臣等不忠不诚死罪死罪臣今
卷五百十六 第 6b 页
请考选官诠注不平致令在外怨讟者臣即察访纠而
弹之以按其曲伏望贬考夺禄以愧其心罪仍依法度
其刑狱推断之宜有行酷法妄考妄断臣即按验奏而
劾之获枉状请即付法断罪亦准前条夺禄贬考以惭
其德其三司受表及理匦申冤使不速与夺致令拥滞
有理不为申者亦望准前弹奏贬考夺禄然臣昔处法
司猥蒙擢用臣愚无以上答圣造愿以执法酬恩无纵
诡随不避强禦猛噬挚击是臣之分如天恩允臣所奏
卷五百十六 第 7a 页
请降敕施行庶不越旬时可以除残革弊刑措不用天
下幸甚制从之
玄宗开元十四年崔隐甫为御史大夫故事大夫与监
察竞为官政略无承禀及隐甫为大夫一切督责之事
无小大悉令咨决稍有忤意列上其罪前后贬黜者过
半群僚侧息帝常谓曰卿为大夫深副朕所委
德宗贞元二年七月司门员外王休为左赞善大夫以
判刑部断狱失理为右丞元琇所奏故就冗秩时政尚
卷五百十六 第 7b 页
因循宰相简辖琇独举其职议者多之
八年正月御史台奏伏以台司推事多是制狱其中或
有准敕便须处分要知法理又缘大理刑部断狱亦皆
申报台司傥或差错事须详定比来皆却令刑部大理
法直简勘必恐自相扶会纵有错失无由辨明伏请置
法直一员冀断结之际事无阙遗其粮料请取台中诸
色钱物量事支给其功优等请准刑部大理处分敕旨
依奏
卷五百十六 第 8a 页
九年二月御史台奏今后府县诸司公事有推问未毕
辄挝鼓进状者请却付本司推问断讫犹称抑屈使任
诣台司案覈若实抑屈所由官录奏推典量罪决责如
告事人所诉不实亦准法处分
姚庭筠为御史中丞奏称律令格式悬之象魏奉而行
之事无不理比见诸司寮寀不能遵守章程事无大小
皆悉闻奏臣闻为君者任臣为臣者奉法故云汝为君
目将司明也则知万机务综不可遍览也所以设官分
卷五百十六 第 8b 页
职者委任责成百工惟时以成垂拱之化比者或修一
水窗或伐一枯木并皆上闻旒扆取断宸衷岂代天理
物至公之道也自今以后若缘军国大事及牒式无文
者任奏取进止自馀据章程合行者合令准法处分其
有故生疑滞有致稽失者请令御史随事纠弹从之
宪宗永贞元年十月武元衡为御史中丞奏贞元二年
御史中丞窦参所奏凡诸使兼宪官者除元帅都统节
度观察都团练防禦等使馀并在本官之位其后苏弁
卷五百十六 第 9a 页
于硕以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邓泳以易州刺史兼御
史大夫皆奉进旨令在同类之上伏以前后异同遵守
不一臣谨议伏请自今常参官兼御史大夫中丞者准
简省官立在本品同类之下从之
元和元年三月辛未御史中丞武元衡奏中书门下御
史台五品已上官尚书省四品已上官诸司正三品已
上及从三品职事官东都留守转运盐铁节度观察都
团练防禦招讨经略等使河南尹同华州刺史诸卫将
卷五百十六 第 9b 页
军三品已上官除授皆入阁门谢其馀官许于宣政南
班拜讫便退诏曰如此例中有加使及职掌并准此又
奏吏部兵部尚书侍郎官并礼部侍郎每选举限内自
十月至二月不奉朝参若称事繁即中书门下御史台
度支京兆府公事至重朝请如常况旬节已赐归休又
许分日一月之内才奉十日朝参甚寒又蒙矜放臣询
求故实以为王颜任中丞日常论其事举奏甚详伏请
准贞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仍永为常式从之
卷五百十六 第 10a 页
二年十二月癸亥御史台奏文武常参官准乾元元年
三月十四日敕如有朝堂相吊慰跪拜待漏行立失序
语笑諠哗入衙门执笏不端行立迟慢立班不正趋拜
失仪言语微讪穿仗出阁门无故离位廊下食行坐失
仪语闹入朝不从正门出入非公事入中书寺每犯夺
一月俸班列不肃所由指挥犹或饰非仍拒抗者录奏
贬官今商量旧条每罚各减一半所贵有犯必举如所
由指挥报告抵拒饰非即准旧具名闻奏必冀众知禀
卷五百十六 第 10b 页
敬朝列肃清从之
四年五月御史台奏准旧例监察御史从下六人各察
尚书省一司又准兴元元年十月敕令监察从上第一
人察吏部礼部第二人察兵部工部第三人察户部刑
部者伏以监察第一第二人已充监察及馆驿等使新
人除出使外并无职掌无以观其能否今请守旧制新
人分察从之
十二月御史中丞李夷简奏诸使诸州有两税外杂率
卷五百十六 第 11a 页
其违格敕不法事请诸道盐铁转运度支巡院访察状
报台司以凭闻奏从之
五年二月御史中丞王播奏监察御史旧例在任二十
五月转准具员不加今请仍旧殿中侍御史旧例在任
十三月转准具员加十三月今后减至十月从之播为
中丞振举朝章百职修举
十二年九月御史台奏御史同制除官承前名字高下
为班位先后为名在前身在外到却在旧人上后先有
卷五百十六 第 11b 页
紊劳逸不均今请以上日为先后未上不得计月数制
可其敕名在前上日在后之人但不逾一月不在此限
行位班次即宜以敕内先后为定
十五年三月御史中丞崔植奏当台新除三院御史授上日
职事先后去元和十二年御史台奏请应除御史职事但据
上日为先后未上日不得计月数者准其年九月七日敕不
逾一个月不在此限行立班次即宜以敕内先后为定臣伏
以御史除官之时据来处各有远近若据一月便为惩
卷五百十六 第 12a 页
创恐乖旧例殊未合宜伏缘台司职事各有定分先后
次第不可踰越若行立班次既依敕令公事先后须系
到日则院长本职翻然在下制置错乱无所遵承行之
累年转见其弊伏请自今以后三院御史职事行立一
切依敕文先后为定以后赴职稽慢量道路远近则台
司别具名闻奏须议惩责岂止颠倒职事而已从之
穆宗长庆二年正月御史中丞牛僧孺奏诸道节度观
察等使请在台御史充判官臣伏见贞元二年敕在中
卷五百十六 第 12b 页
书门下两省供奉官及尚书省御史台见任郎官御史
诸司诸使并不得奏请任使仍永为常式者近日诸道
奏请皆不守敕文臣昨十三日已于延英面奏伏蒙允
许重举前敕不许更有奏请制曰可(时段文昌自宰相/出镇庸蜀奏諌官)
(御史南宫郎三人为寮佐以其职带台铉上故可之不/踰年又表侍御史王由伯监察苏景裔留中不下中执)
(法举旧章议/者以为当)
三年二月御史台奏差定朝拜公卿除准式假外有临
时请假者请同临祭出齐罚俸又拜陵官辞讫便须发
卷五百十六 第 13a 页
不得止宿于家十一月御史台奏伏以台司奏报并有
旧条昨因左巡奏疏阙已准敕科罚闻奏讫臣今简寻
条件本不该详事须添改令可遵守伏请添一节文应
诸司科决人致死虽不死而事异于常稍稍涉非理者
并准前条闻奏禁城内不在此限庶得从今已后免有
阙遗敕旨依奏
四年侍御史知弹奏温造请复置朱衣豸冠于外廊大
臣沮而不行
卷五百十六 第 13b 页
敬宗宝历元年闰七月监察御史刘宽夫上言近日摄
祭多差王府官僚位望既轻有乖严敬伏请以后摄太
尉差尚书省三品以上及保傅宾詹等官如人少即请
取丞郎摄从之
九月御史台奏近日新置刺史赴官多违条限请准旧
制不逾十日常参官及六品以下分司官比来淹延亦
动经累月自今以后常参官分司请敕下后二十日发
其六品以下分司官请待台牒到发限外如妄称事故
卷五百十六 第 14a 页
不发常参官奏听进止六品已下官台司举罚两月俸
从之
文宗太和元年十二月御史台奏伏以京城囚徒准敕
科决者臣当司准旧例差御史一人监决如囚称冤即
收禁闻奏便令监决御史覆勘者伏虑监决之时各怀
疑惮务求省便难究冤辞恐至无告屈之人失陛下好
生之理且台司本定四推以谳疑狱六察职事已重不
合分外领推伏请自今以后有囚称冤者监察御史闻
卷五百十六 第 14b 页
奏敕下后便配四推所冀狱无冤滞事得论理从之
四年二月御史台奏内外六品以下官有不之任诸色
事故勾留等伏以任官员数素定奉公有常一处
阙人庶务失本法苟不举弊恐滋深今国计所须江淮
是赖江淮州县官俸科稍厚处勾留倍多除准敕正额
勒留人外有事故离任者每年须部送两税左藏库行
纲不知处差常务例置以官糜费因缘所害甚广况勤
劳责累移在他人俸禄资考则为已有欲将求于致理
卷五百十六 第 15a 页
先是察其旷官伏请起今除元有敕额勾留之司及宰
相节度使幼小子弟恩例一官不之任外纵有要籍并
须其事由闻奏挟名敕下即任离本官任仍当时牒报
御史台有违请免所居官并殿三选其州府长史奏听
进止可之
三月壬寅御史台奏三院御史尽入到朝堂从前无止
泊处今请置祗候屋宇门下直省院西京兆府尹院东
有官地请准长庆元年八月于中书南给官地起造请
卷五百十六 第 15b 页
度支给钱一千贯文台司自勾当使从便起造可之
十月丁卯御史中丞宇文鼎奏今月十三日宰臣奉宣
进止自今以后欲对并令前一日进状来者伏以延英
开日群臣皆不前知遇陛下坐时如进状请对或令司
各有要事便得奏闻今遣应对官前一日进状以寻常
公事不假面论只且于表章足达更俟后坐动逾数辰
处置之间便有不及以兹限约恐失事机窃以请对官
状入之时合在平旦苟或居后则乖敬恭致令临事排
卷五百十六 第 16a 页
比时有失次伏乞重赐宣示俾共晓知限以状入者并
在卯前如在卯后听不收览自然人各遵奉事理无遗
从之
是月御史台奏伏准六典故事外官授命皆便道之官
盖缘任缺其人则朝廷切于总理近日皆显陈私便不
顾国经越理劳人迂行县道或路非传置创设供承况
每道馆驿有数使料有条则例苟踰支计失素使偏州
下吏何以咨陪又准假宁令守官五考一给拜扫假令
卷五百十六 第 16b 页
皆称幸从便路愿谒枌榆则是展墓足以因行赴官得
皆枉道臣今月五日已于延英面奏伏奉圣旨今将状
来伏乞起今公私行李勒依纪律敢有违越请委所司
论劾敕旨依奏
是月御史台奏诸司诸使及诸州府并盐院等公事申
牒臣当台各令遵守时限并臣当司行牒勘事多缘准
敕推勘刑狱或是远方人事有抑冤凡于开系尽须勘
逐事节不精即虑滞屈比来行牒有累月不申兼频牒
卷五百十六 第 17a 页
不报者遂使刑狱淹恤惧涉慢官其间或有须且禁身
动经时月者若无条约弊恐转深臣等今勘则各得远
近程限及往复日数限外经十日不报者其本判官勾
官等各罚三十直如两度不报者其本判官勾官各罚
五十直如三度不报者其本判官勾官各罚一百直如
涉情故违敕限者本判官勾官牒考功书下考如经过
所由辄有停滞其所由官典等节级别举处分其间如
事须转行文牒诸处追寻亦须具事由先报敕旨依奏
卷五百十六 第 17b 页
五年三月御史台奏应截耳进状人准开元十三年八
月二十四日敕比来有小小诉竞即自刑害自今以后
犯者先决四十然后勘事又准建中元年三月十一日
敕节文自今以后除事有不合所司论者即任奏闻其
馀不得妄有进状如有违犯及自刑害者即令所司送
官准法处分仍委台府其前后格敕分析告示者伏以
近日截耳论诉其徒寔繁且将自刑以冀上达未必皆
负其屈州府不与申论臣谨详前后敕制如前伏请自
卷五百十六 第 18a 页
今以后如有此色者并准元敕付司先决四十后推勘
宜令待推勘无理即本犯之外准元敕处分
是月丙寅御史台奏伏见在京诸司兼诸道方镇每奏
请宾僚及州县官等改名多言与近族从伯叔名同敕
旨皆允在于典法宜为重难若于宗族之中服属又近
创名之日合虑有妨而曾不是思但将自便紊朝廷之
典章滋选部之奸滥苟无惩革实谓倖门或以孤更名
礼经不可系于名教合守格言伏请严示敕文俾其止
卷五百十六 第 18b 页
绝诸司使自今以后不得辄奏闻如有事故必须为改
即请具所奏同名人下付有司以出身以来官衔切加
磨勘事实显者方可听从之
九月八日御史台奏京兆尹及少尹两县令合台参官
等旧例新除大夫中丞府县官自京尹以下并就台参
见其新除三院御史并不到台参亦不于廊下参见此
为阙礼尤甚伏请自今以后应三院有新除御史等并
请勒京兆尹及少尹两县令就廊下参见冀使禀奉之
卷五百十六 第 19a 页
礼不亏临制之仪可守台司令史及驱使官并诸色所
由有罪犯须科决等或有罪犯稍重者皆是愚人常态
不可一一奏闻便欲随事科绳又缘台杖稍细以细杖
而止大罪必恐凶狡不惩自今以后如有情故难容不
足上尘圣听者许臣等据所犯判决杖下数勒送京兆
府用常行杖科决讫报冀得戒惧之意稍严奸欺之心
可革从之
开成元年正月御史中丞李珝奏御史台旧制大藏左
卷五百十六 第 19b 页
藏库以殿中侍御史两人分监今珝请以监察二人代
之仍放朝参本俸外依旧加给三十千出纳小差委以
弹举从之
二月御史台奏旧以第一第二殿中御史知东西推窃
以故事三院御史皆初领繁剧后即渐轻近以新入监
察两人监仓监库殿中既无仓库兼俸空负推狱忧勤
即与台中从剧入轻顿乖旧例今请殿中第三人第四
人分知两推希同渐杀之文可之(前奏监察监仓亦御/史中丞李珝上请且)
卷五百十六 第 20a 页
(御史新入皆先外府推事是从剧之甚者仓库厚俸酬/其勤劳是入轻之优者李珝皆倒置之乃自言从剧入)
(轻顿乖旧例闻者/莫不笑其无素)
四年四月御史中丞高元裕奏伏以天下三司监院官
带御史者从前谓之外台得以察访所在风俗按举不
法元和四年御史中丞李夷简亦曾奏知监院官多是
台中寮属伏请委以各访察本道使司及州县有违格
敕不公等事罕能遵行岁月既久事须振起伏请自今
以后三司知监院官带御史者并属台司凡有纪纲公
卷五百十六 第 20b 页
事得以指使从之
武宗会昌元年二月御史大夫陈夷行奏奉中书门下
牒伏准今年正月二十八日宣应馆驿近日因循多致
败阙邮递马畜每事阙供蕃客往来皆有论奏委中书
门下与夷行同商量条疏闻奏所置馆驿鞍马什物并
作人多少及功价资课每年破用取何色钱物添修支
遣其驿马数勘每驿见欠多少速具分析奏来者臣今
商量请准敕先牒诸州府勘鞍马什物作人功价粮课
卷五百十六 第 21a 页
并勘每年缘馆驿占留钱数诸色破用及使料粟麦递
马草料待诸州府报到续具闻奏今具简前后敕文行
用相当者参立新格逐意条疏除馆驿弊事
宣宗大中元年四月御史台奏伏以御史台临制百事
纠绳不法若事简则风宪自肃事烦则纪纲转轻至如
婚田两竞息利交关凡所陈论皆合先陈府县如属诸
军诸使亦且合于本司披论近日多便诣台论诉烦亵
既甚为弊颇深自今以后伏请应有论理公私债负及
卷五百十六 第 21b 页
婚田两竞且令于本司及本军本州府论理不得即诣
台论诉如有先进状及接宰相下状送到台司勘当审
知先未经本司论理者亦且请送本司如已经本司论
理不平即任经台司论讯若台司推勘冤屈不虚其本
司本州元推官典并请追赴台推勘量事情轻重科断
本推官若罪轻即罚直书下考稍重即停见任贬降以
此惩责庶免旷官臣今月三日已于延英面奏今臣将
状来者敕旨依奏
卷五百十六 第 22a 页
四年二月御史台奏应文武常参官本朝及入阁追朝
不到并连请假故久阙朝参等臣今月二十一日延英
面奏进止以班行务在严肃今臣切加提举者臣伏见
元和元年御史中丞武元衡奏上于是吏部兵部礼部
三司尚书侍郎郎官等选举限内久废朝参虽事在奉
公犹奉请釐革近者已久绝提举稍涉因循应文武常
参官多妄请假不妨人事无废宴游但务便安有亏诚
敬以至上劳圣念俾肃朝行臣忝宪司亲承睿旨苟或
卷五百十六 第 22b 页
避事实虞旷官臣请起自今以后文武常参官等除准
式假及病灼然为众所知外有以事故请假者并望许
臣举察录奏其所陈假牒请准旧例每牒不得过三日
每月不得再陈牒如本合朝日无故一不到请准常条
书罚再不到臣请倍罚频三朝不到便请具名衔奏听
进止其追朝入阁近例全合赴班一不到准条已倍书
罚频两朝不到便请具衔闻奏所冀臣寮稍加惕厉班
列得以整齐敕旨依奏
卷五百十六 第 23a 页
九月御史台奏准旧例京兆府准敕科决囚徒合差监
察御史一人到府门监决御史未至其囚已引至科决
处纵有冤屈披诉不及今后请许令御史先到引问如
囚不称冤然后行决其河南府准此诸州府有死囚仍
委长史差官监决并先引问从之
懿宗咸通十四年春正月丙寅御史中丞韦蟾奏应诸
州刺史除授正衙辞谢后托故陈牒请假实为容易自
今后如实有故为众所知者三日外不在陈牒之限应
卷五百十六 第 23b 页
内外除官入京合便朝谢如有犯条章颇乖礼敬自今
以后望准故事如未朝谢须俟于都亭驿如违台司勘
当申奏从之
 
 
 
 
 册府元龟卷五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