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三
卷五百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邦计部
   屯田
夫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㸑师不宿饱屯田之利
繇是兴矣自汉武创制置吏卒五六万人充国上状条
便宜十有二事新莽伪政则立田禾将军东汉永平亦
命宜禾都尉魏晋而下无代无之是皆因戍营田因田
卷五百三 第 1b 页
积榖兼兵民之力省飞挽之劳比夫负海转输率三十
钟而致一石者其利岂不博哉然而轮台之耕龟兹曰
来迫吾国车师之垦匈奴曰必争此地或攻扰田畴或
荡摇边戍募民敢徙徒垂空言调吏而行复致胥怨若
乃任峻为典农之官所在积粟邓艾著济河之论资食
有储斯皆不越中区近在宇下厥功易就人靡告劳故
魏氏之致富饶晋人之能尅敌者用此道也
汉武帝太初末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之后西域震
卷五百三 第 2a 页
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谓得拜/职也)于是自
燉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
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言统领保护/营田之事)以给使外国者(谓/收)
(其所种五/榖以供之)及匈奴昆邪王降后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
(令音/零)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
匈奴以北(其地相/接不绝)是时军旅连出师行十二年海内虚
耗征和中贰师将军李广利以军降匈奴帝既悔远
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故轮台东
卷五百三 第 2b 页
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处
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榖与中国同时熟其旁国
少锥刀贵黄金䌽缯可以易榖食宜给足不可乏(言以/锥刀)
(及黄金䌽缯与此旁国易榖/食可以给田卒不忧乏粮)臣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
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
务使以时益种五榖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斥候属校
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骑置今之/驿马也)田一岁有积榖募
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累谓妻/子家属)就畜积为本业
卷五百三 第 3a 页
(畜读/曰蓄)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
为使臣谨遣徵事臣昌分部行边严敕太守都尉明烽
火选士马谨斥候蓄茭草愿陛下遣使使西国以安其
意臣昩死请帝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不复出军
昭帝即位初用桑弘羊前议以杆弥太子赖丹为校尉
将军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龟兹贵人姑翼(龟兹/读曰)
(邱/慈)谓其王曰赖丹本臣属吾国今佩汉印绶来迫吾
国而田必为害王即杀赖丹而上书谢汉
卷五百三 第 3b 页
始元二年八月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调调发也故吏/前为官职者令)
(其部率习射战士/于张掖为屯田也)
元凤四年平乐监傅介子既杀楼兰王汉乃立尉屠耆
为王(尉屠耆楼兰王/弟先为质于汉)更名其国为鄯善王自请天子曰
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
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榖令臣得依其
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
(填音竹/刃切)其后更置都尉
卷五百三 第 4a 页
宣帝地节二年诏遣侍郎郑吉及校尉司马憙(许吏/切)
免刑罪人田渠犁积榖欲以攻车师至秋收榖吉憙发
城郭诸国兵万馀人自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
师攻交河城破之王尚在其北石城中未得会军食尽
吉等且罢兵归田渠犁收秋毕复发兵攻车师王轻
骑奔乌孙吉即迎其妻子置渠犁车师东奏事至酒泉
有诏还田渠犁及车师益积榖以安西国侵匈奴吉始
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得降者言单于大臣皆曰车
卷五百三 第 4b 页
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榖必害人国不可
不争也果遣骑来击田者吉乃与校尉尽将渠犁田
士千五百人往田匈奴复益遣骑来汉田卒少不能当
保车师城中匈奴将即其城下谓吉曰单于必争此地
不可田也围城数日乃解后常数千骑往来守车师
去渠犁千馀里间以山河北近匈奴汉兵在渠犁者孰
能相救愿益田卒公卿议以为道远烦费可且罢车师
田者诏遣长罗侯(尝惠/也)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
卷五百三 第 5a 页
馀里杨威武车师旁胡骑引兵去乃得出归渠犁凡三
校尉屯田(匈奴传云宣帝时西域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匈奴收其馀东不敢居故地而汉益遣屯士)
(分田车师/地以实之)其后匈奴遣左右奥鞬各六千骑(奥音郁鞬/音居言切)
与左人将再击汉之田车师城者不能下
神爵三年日逐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
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使吉并护北道
故号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也)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
田田于北胥鞬(地/名)枝莎车之地(枝分/也)屯田校尉始属都
卷五百三 第 5b 页
护都护治乌孙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
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都护治焉
赵充国为后将军讨叛羌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
待其弊上奏曰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德于
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
榖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槁
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茭乾刍也槁禾杆/也石百二十斤)难久不解
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卒读/曰倅)相因并起为
卷五百三 第 6a 页
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策且羌人易以计破难用兵
碎也故臣愚心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
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
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枝皆在水
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
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榖月二万七千三百六
十三斛盐二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
沟渠(缮补也浚/深治也)治湟狭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
卷五百三 第 6b 页
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田事出谓至春人出营田也/赋谓班与之也亩古亩字也)
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军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
就草(倅副也什二者千骑则与副/马二百匹也伉音口浪切)为田者游兵以充入
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畜读/曰蓄)今大司农所转榖至者足
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许帝报
曰皇帝问后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
计敌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熟计其便复奏充国
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
卷五百三 第 7a 页
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
畏死亡一也今敌亡其美地荐草(荐稠/草)愁于寄托远遁
骨肉心离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师罢兵(般音班/还也)万人留
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敌虽未即伏辜兵决可
期月而望羌人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馀人及受言去
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人之具也臣谨条不出兵留
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
卷五百三 第 7b 页
田致榖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人令不得归肥饶
之地(古地/字)贫破其众以成羌人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
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
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榖至
临羌以羌人(亦/示字)杨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閒
暇时下所伐材(閒读/曰闲)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
徼幸不出令反畔之敌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
瘃堕之患(离遭也堕谓因寒/疾而墯指者也)坐得必胜之道七也亡经
卷五百三 第 8a 页
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敌得
乘间之埶九也又亡惊动河南大开小开(皆羌种在河/西之河南也)
使生它变之忧十也治湟狭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
西域信威千里(信读/曰申)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桥成军行/安易若于)
(枕席上/过也)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
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识
长册唯明诏博详公卿议臣采择帝复赐报曰皇帝
问后将军言十二便闻之敌虽未伏诛兵决可期月而
卷五百三 第 8b 页
望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敌闻
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
民将何以止之又大开小开前言曰我告汉军先零所
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
(此谓本始五年伐先零不分别大/小开本意是以大小开有此言也)其意常恐今兵不出
得亡变生与先零为一将军孰计复奏充国奏曰臣闻
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馀不过
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䍐开莫须又颇暴略其
卷五百三 第 9a 页
羸弱畜产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臣
愚以为敌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
而望窃见北边自燉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馀里乘塞
列隧有吏卒数千人敌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
士万人屯田地埶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
堑垒木樵(樵与谯同谓为/高楼以望敌也)校联不绝(此校谓用木自相/贯穿以为固者亦)
(犹周易荷校灭耳也周礼校人掌王马之政六厩成校/盖用关械阑养马也说文解字云校木因也亦谓以木)
(相贯遮阑/禽兽也)便兵弩饬斗具烽火幸通执及并力以逸待
卷五百三 第 9b 页
劳兵之利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
禦之备骑兵虽罢敌见万人留田为必禽之具其土崩
归德宜不久矣从今尽三月敌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
子于它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又见屯田之士精兵
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累重谓妻子也累/音力瑞切重音直)
(用/切)是臣之愚计所以度敌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
策也至于敌小寇盗时杀人民其原未可卒禁臣闻战
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诚令兵出虽不
卷五百三 第 10a 页
能灭先零亶能令敌绝不为小寇(亶读/曰但)则出兵可也即
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埶往终不见利空内
自罢敝(罢读曰疲/敝与弊同)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夷也又大
兵一出还不可复留湟中亦末可空如是繇役复发
也且匈奴不可不备乌桓不可不忧今久转运烦费倾
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澹古赡字/赡给也)臣愚以为不便校尉
临众幸得承威德奉厚币拊循众羌谕以明诏宜
皆乡风(乡读/曰向)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
卷五百三 第 10b 页
足以故出兵臣窃自惟念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子
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
(媮苟且也/慊亦嫌字)而亡后咎馀责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
稷之福也臣幸得奋精兵讨不义久留天诛罪当万死
陛下宽仁未忍加诛令臣数得熟计愚臣伏计熟甚不
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惟陛下省察充国奏每上辄
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
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
卷五百三 第 11a 页
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
也帝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人可胜
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
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帝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
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敌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
两将军与中郎将邛出击强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斩
首二千级中郎将邛斩首降者亦二千馀级而充国所
降复得五千馀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
卷五百三 第 11b 页
元帝时置戊巳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戊巳中央镇覆/四方又开渠播)
(种以为职故称戊巳时/车师有前王后王国也)
王莽遣尚书大夫赵并使劳北边还言五原北假膏壤
殖谷(北假地名也膏壤言/其土肥美也殖生也)异时常置田官乃以并为田
禾将军发戍卒屯田北假以助军
后汉光武建武五年马援家属随隗嚣质子恂归雒阳
居数月而无它职任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
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中帝许之
卷五百三 第 12a 页
六年讨敌将军王霸屯田新安(时太中大夫张纯/将兵屯田南阳)
七年诏骠骑大将军杜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
敌寇(广武县名/属太原郡)
明帝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今伊/州)置宜禾
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阗诸国
章帝建初二年复罢屯田伊吾卢
顺帝永建元年复朔方西河上郡既而激河浚渠为屯
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计遂令安定北地上郡及陇西金
卷五百三 第 12b 页
城常储榖粟令周数年内右扶风韩皓代马贤为校尉
明年犀苦诣皓自言求归故地皓复不遣因转湟中屯
田置两河间以逼群羌皓后坐徵张掖太守马续代为
校尉两河间羌以屯田近之恐必见图乃解仇诅盟各
自警备续欲先示恩信乃上移屯田还湟中羌意乃安
六年以伊吾卢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
暴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
阳嘉元年以湟中地广更增置屯田五部复为十部复
卷五百三 第 13a 页
置玄莬郡屯田六部
灵帝中平中傅燮为汉阳太守广开屯田列置四十馀

魏太祖初兴值董卓之乱百姓流离榖石至五十馀万
人多相食既破黄巾欲经略四方而苦军食不足羽林
监颍川枣祗及韩浩建置屯田议太祖乃下令曰自遭
荒乱率乏粮榖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
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
卷五百三 第 13b 页
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
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
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骑
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乃募民屯田许下得榖百万
斛于是开置芍陂屯田(芍音鹊/今寿州)州郡列置田官(淮南郡/吏仓慈)
(为绥集/都尉)数年中所在积榖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军国之
饶起于枣祗而成于任峻时太祖欲广置屯田以司空
掾国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
卷五百三 第 14a 页
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刘靖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修广戾渠陵大堰
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
梁习为并州刺史总故部曲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
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
以给人牛之费
齐王正始中司马宣王秉政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
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初宣王欲广田畜谷为灭吴
卷五百三 第 14b 页
之资乃使邓艾行陈项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
足尽地利宜开河渠引水浇溉以通漕运之道乃著济
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榖许都
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
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上下田粮可省许昌
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分
休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
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
卷五百三 第 15a 页
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敌无不尅矣宣王善之皆
如艾计施行复以灭贼之要在于积榖乃大兴屯守广
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馀顷自是
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蜀后主建兴中诸葛亮为丞相出师侵魏据五丈原每
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
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
吴大帝赤乌中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
卷五百三 第 15b 页
领都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
晋安平王孚魏明帝时为度支尚书以关中连遭贼寇
榖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
夏修田桑繇是关中军国有馀待贼有备矣
扶风王骏武帝初为镇西将军都督雍梁等州劝督农
桑与士卒分役已及僚佐并将帅兵士等人限田十亩
具以表闻诏遣普下州县使各务农事
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率营兵出镇南夏时吴石城
卷五百三 第 16a 页
守去襄阳七百馀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
罢守于是戌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馀顷大获其利祜
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束晢太康中为张华司空贼曹属时欲广农晢上议曰
伏见诏书以仓廪不实关右饥穷欲大兴田农以蕃嘉
榖此诚有虞戒大禹尽力之谓然农穰可致所繇者三
一曰天时不愆二曰地利无失三曰人力咸用若必春
无霢霂之润秋繁滂沱之患水旱失中雩禳有请虽使
卷五百三 第 16b 页
羲和平秩后稷亲农理疆圳于原隰勤藨蓘于中田犹
不足以致仓庾盈亿之积也然地利可以计生人力可
以课致诏书之旨亦将欲尽此理乎今天下千城人多
游食废业占空无田课之实较计九州数过万计可申
严此防令监司精察一人失课负及郡县此人力之可
致也又司州十郡土狭人繁三魏尤甚而猪羊马牧布
其境内宜悉破废以供无业业少之人虽颇割徙在者
犹多田诸苑牧不乐旷野贪在人间故谓北土不宜畜
卷五百三 第 17a 页
牧此诚不然案古今之语以为马之所生实在冀北大
贾牂羊取之清渤放豕之歌起于钜鹿是其效也可悉
徙诸牧以充其地使马牛猪羊龁草于空虚之田游食
之人受业于赋给之赐此地利之可致者也昔骓駓在
坰史克所以颂鲁僖却马务田老氏所以称有道岂利
之所以会哉又如汲郡之吴泽良田数千顷贮水停洿
人不垦植闻其国人皆谓通泄之功不足为难潟卤成
原其利甚重而豪强大族惜其鱼蒲之饶搆说官长终
卷五百三 第 17b 页
于不破此亦谷口之谣载在史篇谓宜复下郡县以详
当今之计荆扬兖豫污泥之土渠坞之宜必多此数最
是不待天时而丰年可获者也以其云雨生于畚锸多
稌生于决泄不必望朝隮而潢潦臻禜山川而霖雨息
是故两周争东西之流史起惜漳渠之浸明地利之重
也宜诏四州刺史使谨案以闻又昔魏氏徙三郡人在
阳平顿邱界今者繁盛合五六千家二郡田地逼狭谓
可徙还西州以充边土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
卷五百三 第 18a 页
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
又农事之大益也
荀崧为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之晋陵军
事北镇淮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龟
殷浩为中军将军北征许雒开江西疁(音/刘)田千馀顷以
为军储
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诏二千石长吏以入榖多少为
殿最其非宿卫要任皆宜赴农使军各自佃作即以为
卷五百三 第 18b 页

后赵石季龙谋伐昌黎使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万馀
屯田于海滨自幽州东至白狼大兴屯田
宋毛修之为冠军将军领南郡相高祖将伐羌先遣修
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
王弘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主簿时农务顿息
末役繁兴弘以为宜建屯田陈之曰近面所咨立屯田
事已具简圣怀南亩事兴时不可失宜早督田畯以要
卷五百三 第 19a 页
岁功而府资役单刻控引无所虽复厉以重劝肃以严
威适足令囹圄充积而无救于事实也伏见南局诸冶
募吏数百虽资以廪赡收入甚微愚谓若回以配农必
功利百倍矣然军器所须不可都废今欲留铜官大冶
都邑小冶各一所重其功课一准扬州州之求取亦当无
乏馀者皆罢之以充东作之要又欲二局田曹各立典
军募吏依冶比例并听取山湖人此皆无损于私有益于
公者也其中亦应畴量分判番假及给廪多少自可一
卷五百三 第 19b 页
以委之本曹亲局所统必当练悉且近东曹板水曹参
军纳之领此任其人颇有干能自足了其事耳顷年以
来斯务弛废田芜廪虚实亦繇此弘过蒙饰擢志输
短效岂可相与寝默有怀弗闻耶至于当否尊自当裁
以远鉴若所启谬允者伏愿便以时施行庶几有务农
之勤仓有盈廪之实礼节之兴可以垂拱待也
南齐桓崇祖为豫州刺史平西将军明帝使入关参敌
消息还敕崇祖曰卿视吾是守江东而已邪所少者食
卷五百三 第 20a 页
卿但努力营田自然平殄残丑遂敕崇祖修治芍陂田
祖冲之为长水校尉领冗从仆射冲之造安边论欲开
屯田广农殖明帝建武中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
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事竟不行
徐孝嗣建武末为尚书令是时连年虏动军国虚乏孝
嗣表立屯田曰有国急务兵食是同一夫辍耕于事弥
切故井陌疆里长毂成于周朝屯田广置胜戈富于汉
室降此已还详略可见但求之自古为论则赊即以当
卷五百三 第 20b 页
今宜有要术窃寻缘淮诸镇皆取给京师费引既殷漕
运艰涩聚粮待敌每苦不周利害之基莫此为急臣比
访之故老及经彼宰守淮南旧田触处极目陂遏不修
咸成茂草平原陆地弥望尤多今边备既严戌卒增众
远资馈运近废良畴士多饥色可为嗟叹愚欲使刺史
二千石躬自履行随地垦辟精寻灌溉之源善商肥确
之异州郡县戌主帅已下悉分番附农今水田虽晚方
事菽麦二种益是北土所宜彼人便之不减粳稻开创
卷五百三 第 21a 页
之利宜在及时所启允合请即使至徐兖司豫爰及荆
雍各当境规度勿有所遗别立主曹专司其事田器耕
牛台详所给岁终言最明其刑赏此功克举庶有弘益
若缘边足食则江南自丰权其所饶略不可计奏御见
纳时帝已寝疾兵事未巳竟不施行
梁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豫诸军事罢义阳镇兵停陆
转运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
充实高祖每嘉赏之
卷五百三 第 21b 页
夏侯夔为豫州刺史时积岁寇戎人颇失业夔乃帅军
人于苍陵立堰溉田千馀顷岁收榖百馀万石以充储
备兼赡贫人境内赖之
裴邃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后又为西戎校
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
息边军民人吏获安
后魏东平公仪秦王翰之子道武命督屯田于河外自
五原至稠阳外务农稼大得人心
卷五百三 第 22a 页
薛虎子为开府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入
公库任其私用常苦饥寒虎子上表于孝文曰臣闻金
汤之固非粟不守韩白之勇非粮不战故自用兵已来
莫不先积聚然后图并兼者也今江左未宾鲸鲵待戮
若不委粟彭城以强丰沛则何以拓定江关扫一衡霍
窃惟在镇之兵不减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疋即目随
身用度无准未及代下不免饥寒论之于公无毫釐之
润语其私则横费不足非所谓纳民轨度公私相益也
卷五百三 第 22b 页
今徐州左右水陆壤沃清汴通流足盈溉灌其中良田
十万馀顷若以兵绢市牛分减戍卒计其牛数足得万
头兴力公田必当大获粟稻一岁之中且给官食半兵
芸殖馀兵尚众且耕且守不妨捍边一年之收过于十
倍之绢暂时之耕充于数年之食于后兵资唯须内库
五稔之后榖帛俱溢匪直戍士有丰饱之资于国亦有
吞敌之势昔杜预田宛叶以平吴充国耕西零以强汉
臣虽识谢古人任当边守庶竭尘露有增山海孝文纳
卷五百三 第 23a 页

范绍为宁远将军义阳太守时朝廷有南讨之计发河
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馀人广
开屯田八座奏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加步兵校尉
绍勤于劝课频岁大获
宋弁为黄门郎随车驾南讨诏弁于豫州都督所部及
东荆颍邺皆减戍士营农水陆兼作
杜纂为积弩将军既平南阳又诣赭阳武阳二郡课种
卷五百三 第 23b 页
公田随供军费
北齐斛律羡为幽州道行台仆射导高梁水北合易京
东会于潞因以灌田边储岁积转漕用省公私获利焉
嵇晔孝昭皇建中为平州刺史晔建议开幽州督亢旧
陂长城左右营屯岁收稻粟数十万石北境得以周赡
又于河内置怀义等屯以给河南之费自是稍止转输
之劳
隋郭衍文帝开皇中为朔中总管所部有常安镇北接
卷五百三 第 24a 页
蕃境常劳转运衍乃选沃饶地置屯田岁剩粟万石民
免转输之劳
赵仲卿为朔州总管开皇三年突厥犯塞吐谷浑寇边
军旅数起转输劳弊帝乃令仲卿于长城已北大兴屯
田以实塞下又于河西勒百姓立堡营田积榖京师置
常平监
炀帝大业中刘权从征吐谷浑帝令权过曼头赤水置
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留镇西境
卷五百三 第 24b 页
唐高祖武德初窦静为并州大总管府长史时突厥为
边患师旅岁兴军粮不属静上表请于太原多置屯田
以省馈运议者以人物凋零不宜动众书奏不省静复
上书辞甚切于是徵静入朝与裴寂萧瑀封德彝等争
不能屈竟从静议岁收数十万斛高祖善之六年秦王
又奏请益置屯田于并州界高祖从之
窦轨为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击临洮羌破其部众轨度
羌胡终为后患于松州置屯田以备后举
卷五百三 第 25a 页
太宗贞观初张俭为朔州刺史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
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俭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

张公谨为代州都督上表请屯田以省转运
高宗显庆中刘仁轨为带方州刺史镇守百济于是渐
营屯田积粮抚士以经略高丽
则天天授初娄师德为检校丰州都督知营田事则天
下书劳曰卿受委北垂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屯田
卷五百三 第 25b 页
收粟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贵无复输运之艰两
军及其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
嘉尚忻悦良深长寿元年召拜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明
年拜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谓师德曰王师外镇必藉
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又为河源积石
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
郭元振长安中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元振令
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尽其水陆之利旧凉州粟
卷五百三 第 26a 页
麦斛至数千及汉通牧率之后数年丰稔遂斛至数十
钱积军粮可支数十年
中宗时王晙为桂州都督桂州旧有屯兵常运衡永等
州粮以馈之晙始改筑罗郭奏罢屯兵又堰江水开屯
田数千顷百姓赖之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夏四月庚戌诏曰陈许豫寿等四
州本开稻田将利百姓度其收获甚役功庸何如分地
均耕令人自种先所置屯田宜并定其地量给逃还及
卷五百三 第 26b 页
贫下百姓
代宗大历五年诏诸州置屯田并停特留华同泽等三
州屯乃悉以度支之务委于宰臣
李承大历末为淮南淮西黜陟使奏于楚州置常丰堰
以禦海潮屯田塉卤岁收十倍至德宗初严郢为京兆
尹宰相杨炎不习边事请于丰州屯田发关辅人开陵
阳渠人颇苦之郢尝从事朔方晓其利害乃具五城旧
屯及募兵仓储等数奏曰按旧屯沃饶之地今十不耕
卷五百三 第 27a 页
一若力可垦辟不俟浚渠其诸屯水利可种之田甚广
盖功力不及因致荒废今若发两京关辅人于丰州浚
渠营田徒扰兆庶必无其利臣不敢远引他事请以内
园植稻明之且秦地膏腴田称第一其内园丁皆京兆
人于当处营田月一替其易可见然每人月给钱八千
粮食在外内园使犹僦募不占奏令府司集事计一丁
岁当钱九十六千米七斛二斗计所僦丁三百每岁合
给钱二万八千八百贯米二千一百六十斛不知岁终
卷五百三 第 27b 页
收穫几何臣计所得不补所费况二千馀里发人出塞
屯田一岁方替其粮谷从太原转饷运直至多又每人
须给钱六十三千米七斛二斗私出资费数又倍之据
所收必不登本而关辅之人不免流散是虚畿甸而无
益军储与天宝已前屯田事殊臣虽至愚不敢不熟计
惟当省察疏奏不报郢又上奏曰伏以五城旧屯其数
至广臣前已挟名闻奏讫其五城军士若以今日所运
开渠之粮贷诸城官田至冬输之又以所送开渠功直
卷五百三 第 28a 页
布帛先给田者至冬令据时估输榖如此即关辅免于
徵发五城丰厚力农辟田比之浚渠十倍之利也时炎
方用事郢议不省卒开陵阳渠而竟弃之
刘怦为雄武军使广屯田节用以办理称
李元谅贞元中为陇右节度于泾州及良原收军田粟
数万石初将刈穫泾原节度刘昌遣兵数千屯于潘原
以禦蕃寇自是边军颇有积储
李复为义成军节度使请于白马卫南置屯田数百亩
卷五百三 第 28b 页
以资军食时人悦之
孟元阳起于陈许军中理戎整肃勤公事善部署曲环
之为节度使元阳为大将环使董作于西华屯元阳盛
夏芒屩立稻田中须役者退而后就舍故其田无岁不
稔军中足食
宪宗元和三年六月以东都防禦使旧苑内营田六百
五十顷至六年令河南府收管营种岁终具所得闻奏
其营田兵罢之
卷五百三 第 29a 页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诏诸道除边军营
田处其军粮既取正税米分给其所管田自为军中资
用不合取百姓营田并以塉地回换百姓肥浓地其军
中如要营田任取食粮健卒而不得辄妄招召
敬宗长庆四年七月灵武节度使奏于特进渠新置营
田六百顷
宝历元年杨元卿为沧景节度使诏以所置屯田有裨
国用命兼充当道营田使是冬元卿上言营田收廪粟
卷五百三 第 29b 页
二十万斛请付度支充军粮
崔弘礼为河阳节度使上言于秦渠下辟荒田三百顷
岁收粟二万斛从宝历二年减去度支所给数
文宗太和中殷侑为沧齐德等州观察使上言当管河
北两州百姓耕牛见管户一万三千六百九十四除老
弱单独外其间大半力堪营种去年缘无耕牛百姓掘
草根充粮一年虚过饥饿相继转死道路臣去年躬亲
劝责酌量人力于一万三千户内每户请牛一具支绢
卷五百三 第 30a 页
绫五疋计三万疋馀二千户不得牛营田不敢不奏诏
曰沧州营田已有次第耕牛欠数频有奏论方及春农
实资济恤宜更赐绫绢一万疋其来年将士粮米便勒
本道自供
六年二月户部尚书判度支王起奏灵武邠宁田土宽
广又复肥浓悉堪种莳承前但逐年旋支钱收籴悉无
贮积与本道计会立营田从之
七年四月以宣武军先置营田别加田卒至是敕罢其
卷五百三 第 30b 页
卒计所停粮五万七千馀斛节度使杨元卿奏请于营
田顷亩之内加税小麦三万九千馀斛以代给其粮而
留其卒诏许之
开成元年三月戊午度支奏请停京西营田
武宗会昌六年五月赦节文灵武天德三城封部之内
皆有良田缘无居人久绝耕种自今已后天下囚徒合
处死刑愤非巨蠹者特许生全并家口配流此三道仍
令本军镇各收管安存兼接借农具务使耕植
卷五百三 第 31a 页
宣宗大中三年八月敕曰原州威州秦州武州并六关
访闻土地肥饶水草丰美如有百姓要垦辟耕种五年
内不加税赋五年后量定户籍便为永业其京城有犯
事合流役囚徒从今后一切配十处收管者十处者谓
原州秦州威州武州驿藏关石门关木峡关六盘关制
胜关石峡关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三月西京奏制置三白渠起置营
田务一十一
卷五百三 第 31b 页
明宗天成二年八月户部员外郎知诏诰于峤上言请
边上兵士起置营田敩赵充国诸葛亮之术庶令且战
且耕望致轻徭
十二月左司郎中卢损上言以今岁南征运粮庆费唐
邓复郢地利膏腴请以下军官健兴置营田庶减民役
以备军行
长兴元年七月前洋州节度副使程叉徽陈利见请于
瀛莫两州界起置营田以备边因授叉徽莫州刺史充
卷五百三 第 32a 页
两州营田使
晋张希崇为灵州两使留后先是州界与戎人交处每
岁以戍兵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及开故屯
田谕边士使播种军食大济尔玉书褒之因正授戎节
 
 
 
 
卷五百三 第 32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