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
卷五百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    宋 王钦若等 撰
  邦计部
   钱币第二
宋高祖即位初言事者多以钱币减少国用不足欲悉
市民铜更铸五铢钱散骑常侍范泰奏议曰流闻将禁
私铜以充官铜民虽失器终于获直国用不足其利实
多臣愚意异不宁寝默臣闻治国若烹小鲜拯弊莫若
卷五百 第 1b 页
务本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
末有馀者也故囊漏贮中识者不吝反裘负薪存毛实
难王者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
争利故拔葵所以明治织蒲谓之不仁是以贵贱有章
职分无爽今之所忧在农民尚寡仓廪未充转运无已
资食者众家无私积难以禦荒耳夫货存贸易不在多
少昔日之贵今日之贱彼此共之其揆一也但令官民
均通则无患不足若使必资货广以收国用者则龟贝
卷五百 第 2a 页
之属自古所行寻铜之为器在用也博矣钟律所通者
远机衡所揆者大夏鼎负图实冠众瑞晋铎呈象亦启
休徵器有要用则贵贱同资物有适宜则家国共急今
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财
则君民俱困校之以实损多益少陛下劳谦终日无倦
庶务以身率物勤素成风而颂声不作者良由基根未
固意在远略伏愿思可久之道除欲速之情弘山海之
纳择刍牧之说则嘉谋日陈圣虑可广也
卷五百 第 2b 页
文帝元嘉七年立钱署铸四铢钱文曰四铢重如其文
二十四年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
二十五年罢大钱当两先是货少铸四铢钱民间颇盗
铸多剪凿古钱以取铜文帝患之录尚书江夏王义恭
建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剪凿议者多同尚书仆射何
尚之议曰伏览明命欲改钱制不劳采铸其利自倍实
救弊之弘算增货之良术求之管浅犹有未譬夫泉贝
之兴以估货为本事存交易岂假多少数少则币轻数
卷五百 第 3a 页
多则物重多少虽异济用不殊况复以一当两徒崇虚
价者耶凡创制改法宜从民情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
者也泉布废兴骤议前代赤仄白金俄然罢息六货溃
乱民泣于市良由事不画一难用遵行自非急病权时
宜守久长之业烦政曲杂致远尝泥且货偏则民病故
先王立井田之法以一之使富不淫侈贫不过匮虽兹
法久废不可顿施要宜而近粗相放拟若今制遂行富
人赀货自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欲均之意又钱
卷五百 第 3b 页
之行式大小多品直云大钱则未知其格若止于四铢
五铢则文皆古篆既非下走所识如或漫灭尤难分明
公私交乱争讼必起此最是其深疑者也命旨兼虑剪
凿日多以至消尽鄙意复谓殆无此嫌民巧虽密要有
踪迹且用钱货铜事可寻捡直由属所怠纵纠察不精
致使立制以来发觉者寡令虽有悬金之名竟无酬与
之实若申明旧科禽获即报明畏法希赏不日自定矣
愚者之议智者择焉猥参访逮敢不输尽吏部尚书庾
卷五百 第 4a 页
炳之侍中太子左卫率萧思话中护军赵伯符御史中
丞何承天太常郤敬叔并同尚之议中领军沈演之以
为龟贝行于上古泉刀兴自有周皆所以阜财通利实
国富民者也历代虽远资用弥便但采铸久废兼丧乱
累仍縻(散/湮)灭何可胜计晋迁河南彊境未廓或士习其
风钱不普用其数本少为患尚轻今王略开广声教遐
暨金镪所布爰逮荒服昔所不及悉已流行之矣用弥
广而货愈狭加复竞窃剪凿销毁滋繁刑虽重禁奸弊
卷五百 第 4b 页
方密遂使岁月增贵贫室日虚悯作肆力之民徒勤不
足以供赡诚由货贵物贱尝调未革弗思釐改为弊专
深斯实亲教之良时通变之嘉会愚谓若以大钱当两
则国传难朽之宝家赢一倍之利不俟加宪巧源自绝
施一令而众美成无兴造之费莫盛于兹矣帝从演之
议遂以一当两行之经时至是以公私非便乃罢
孝武建元元年更铸四铢钱立钱署铸钱先是元嘉中
铸四铢钱轮郭形制与五铢同用费损无利故百姓不
卷五百 第 5a 页
盗铸及帝即位又铸孝建四铢百姓因此盗铸钱转伪
小商货不行尚书右丞徐爰议曰贵货利民载自八政
开铸流圜法成九府民富国实教立化光及时移俗易
则通变适用是以周汉俶迁随世轻重降及后代财丰
用足因循前贯无复改创年历既远丧乱屡经烟焚剪
毁日月消减货薄民贫公私俱困不有革造必将大乏
宜应式遵古典收铜缮铸纳赎刋刑著在往策今宜以
铜赎刑随罪为品诏可之所铸钱形式薄小轮郭不成
卷五百 第 5b 页
就于是民间盗铸者云起杂以铅锡并不牢固又剪凿
古钱以取其铜钱既薄小稍违官式虽重制严刑民吏
官长坐死免者相系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人患苦之
乃立品格薄小无轮郭者悉加禁断始兴郡公沈庆之
立议曰昔秦币过重高祖是患普令民铸改造榆荚而
货轻物重又复乖时太宗放铸贾谊致讥诚以采山术
存铜多利重耕战之器曩时所用四民竞造为害或多
而孝文弗纳民铸遂行故能朽贯盈府天下殷实况今
卷五百 第 6a 页
耕战不用采铸废久镕冶所资多因成器功艰利薄绝
吴邓之资农民不息无释耒之患方今中兴开运圣化
唯新虽复偃甲销戈而仓库未实公私所乏唯钱而已
愚谓宜听民铸钱郡县开置钱署乐铸之家皆居署内
平其准式去其杂伪官敛轮郭藏之以为永宝去春所
禁新品一时施用今铸悉依此格万税三千严捡盗铸
并禁剪凿数年之间公私丰赡铜尽事息奸伪自止且
禁铸则铜转成器开铸则器化为财剪华利用于事为
卷五百 第 6b 页
益帝下其事公卿太宰江夏王义恭议曰伏见沈庆之
议听民私铸乐铸之室皆入署居平其准式去其杂伪
愚谓百姓不乐与官相关由来甚久又多是人士盖不
欲入署凡盗铸为利利在伪杂伪杂既禁乐入必寡云
敛取轮郭藏为永宝愚谓上之所贵下必从之百姓闻
官敛轮郭轮郭之价百倍大小对易谁肯为之强制使
换状似逼夺又去春所禁新品一时施用愚谓此条在
可开许又云今铸宜依此格万税三千又云严捡盗铸
卷五百 第 7a 页
不得更造愚谓禁制之设非惟一旦昧利犯宪群庶常
情不患制轻患在冒犯今入署必万输三千私铸无十
三之税逐利犯禁居然不断又云铜尽事息奸伪自禁
愚谓赤县内铜非可卒尽比及铜尽奸伪己积又云禁
铸则铜转成器开铸则器化为财然顷所患于刑式不
均加以剪凿又铅锡众杂耳止于盗铸者铜亦无须苦
禁颜竣议曰泉货利用近古所同轻重之议定于汉世
魏晋以降未之能改诚以物货既均改之伪生故也世
卷五百 第 7b 页
代渐久弊运顿至因革之道宜有其术今云开署放铸
诚所欣同但虑采山争铸器用日耗铜既转少器亦弥
贵设器直一千则铸之减半为之无利虽令不行又云
去春所禁一时施行用是欲使天下丰财若细物必行
而不从公铸利己既深情伪无极私铸剪凿书不可禁
五铢半两之属不盈一年必至于尽财货未赡大钱已
竭数岁之间悉为尘土岂可令取弊之道基于皇代今
百姓之货虽为转少而市井之民未有嗟怨此新禁初
卷五百 第 8a 页
行品式未一须臾自止不足以垂圣虑唯府藏空匮实
为重忧今纵行细钱官无益赋之理百姓虽赡无解官
乏唯简费去华设在节俭求赡之道莫此为贵然钱有
定限而消息无方剪铸虽息终致穷尽者亡应官开取
铜之路绝器用之涂定其品式月日渐铸岁久之后可
为世益耳时议者又以铜转难得欲铸二铢钱竣又议
曰议者将为官藏空虚宜更改铸天下铜少宜减钱式
以救交弊赈国舒民愚以为不然今铸二铢恣行新细
卷五百 第 8b 页
于官无解于乏而民奸巧大兴天下之货靡碎至尽空
立严禁而利深难绝不过一二年间其弊不可复救此
甚不可一也今镕铸有顿得一二倍之理纵复得此必
待弥年岁暮税登财币渐革日用之费不赡数月虽权
徵助何解下乏耶徒使奸民意駃而贻厥愆谋此又甚
不可二也民惩大钱之改兼畏近日新禁市井之间必
生喧扰远利未开切患猥及富商得志贫民困窘此又
甚不可三也若使交易深重尚不可行况又未见其利
卷五百 第 9a 页
而众弊如此失算当时取诮百代乎帝不听
前废帝永光元年开百姓铸钱由是钱货乱散一千钱
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綖
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
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
景和元年铸二铢钱形式转细官钱每出民间即模效
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郭不磨铝如今之剪凿
者谓之来子
卷五百 第 9b 页
明帝即位初禁鹅眼綖环钱其馀皆通用复禁民铸官
署亦废止
太始二年断新钱专用古钱
南齐太祖建元四年奏朝请孔顗上铸钱均货议辞甚
博其略以为食货相通理势自然李悝曰籴甚贵伤民
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甚贵甚贱其伤一
也三吴国之关奥比岁时被水潦而籴不贵是天下钱
少非谷穰贱此不可不察也铸钱之弊在轻重屡变重
卷五百 第 10a 页
钱患难用而难用为无累轻钱弊盗铸而盗铸为祸深
民所盗铸严法不禁者由上铸钱惜铜爱工也惜铜爱
工者谓钱无用之器以通交易务欲令轻而数多使省
工而易成不详虑其为患也自汉铸五铢钱至宋文帝
历五百馀年制度世有废兴而不变五铢钱者明其轻
重可法得货之宜也以为宜开置泉府方收贡金大兴
镕铸钱重五铢一依汉法府库已实国用有储乃量俸
禄薄赋税则家给民足顷盗铸新钱者皆效作剪凿不
卷五百 第 10b 页
铸大钱也摩泽淄染始皆类也故交易之后渝变还新
良民弗习淄染不复行矣所鬻卖者皆徒实其物盗铸
者复贱买新钱淄染更用反覆生诈循环起奸此明主
尤所深禁而不可长也若官钱已布于民使严断剪凿
小轻破缺无周郭者悉不得行官钱细小者称合铢两
销以为大利贫良之民塞奸巧之路钱货既均远近若
一百姓乐业市道无争衣食滋殖矣时议者多以钱货
转少宜更广铸重其铢两以防民奸帝使诸州郡大市
卷五百 第 11a 页
铜会晏驾事寝
武帝即位初水旱不时竟陵王子良启曰泉铸年远类
多剪凿江东大钱十不一在公家所受必须轮郭完全
遂买本一千加子七百求请无地摇革相寻完者为用
既不兼两回复迁贸会非委积纵令小民无婴困苦且
钱帛相半为制永久或闻长宰须令输直进违旧科退
容奸利
永明八年广郡卑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
卷五百 第 11b 页
炉四所高一丈五尺从蒙城渡水南北许步平地掘土
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邓通南安人汉文帝赐通严道县铜山铸钱今蒙山近
青衣水南青衣在侧并是故秦之铜山严道地青衣县
又改名汉嘉且蒙山去南安一百里按此必是通所铸
(地/近)唤蒙山僚出云甚可经略此议若立润利无极并献
蒙山铜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帝从之遣使入
蜀铸钱得千工费多乃止
卷五百 第 12a 页
梁高祖天监初准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
馀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帝
乃铸钱肉好周郭文曰五铢重四铢三参二黍其百文
则重一斤二两又别铸除其肉各谓之公式女钱径一
寸文曰五铢重如新铸五铢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
钱交易者其五铢径一寸三分重八铢文曰五铢三吴
属县行之女钱径一寸重五铢无轮郭郡县皆通用太
平百钱二种并径一寸重四铢四铢源流本一但文字
卷五百 第 12b 页
古今之殊耳文并曰太平百钱定平二百五铢径六分
重一铢半文曰定平一曰稚钱五铢径一寸半重四铢
文曰五铢源出于五铢但狭小东境谓之稚钱五铢径
七分半重三铢半文曰五铢源出稚钱但稍迁异以铢
为朱耳三吴行之差少于馀钱又有对文钱(其源/未闻)丰货
钱径一寸重四铢半谓之男钱亦妇人佩之即生男此
等轻重不一天子频下诏书非新铸二等之钱并不许
用趋利之徒私用转甚
卷五百 第 13a 页
普通四年十二月罢铜钱铸铁钱时人以铁易得并皆
私铸大同已后所在铁钱遂如丘山物价腾贵交易者
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而唯论贯商旅奸诈因以求利自
破岭以东八十为陌名曰东钱江郢以上七十为陌名
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陌名曰长钱
大同元年七月诏曰朝四而暮三众狙皆喜名实未亏
而喜怒为用顷闻外间多用九陌钱陌钱减则物贵陌
钱足则物贱非物有贵贱是心有颠倒至于远方日更
卷五百 第 13b 页
滋甚岂直国有异政乃家有殊俗徒乱王制无益民财
今可通用足陌钱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
商运女子质作并同诏下而人不从钱陌益少至于末
年遂以三十五为陌
敬帝太平元年三月班下远近并同杂用今古钱
二年四月铸四柱钱一准二十壬辰改四柱钱一准十
丙申复闭细钱
陈高祖永定初承梁丧乱之后铁钱不行梁元始末又
卷五百 第 14a 页
有两铢钱及鹅眼钱于时人杂用其价同但两柱重而
鹅眼轻私家多镕铸又间以锡铁兼以粟帛为货
文帝天嘉三年改铸五铢钱初出一当鹅眼之十
宣帝大建十一年七月初用大货六铢钱一当五铢之
十与五铢并行后还当一人皆不便乃相讹言曰六铢
钱有不利县官之象遂废六铢而行五铢竟至陈亡其
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
后魏之初钱货无所用孝文始诏曰天下用钱太和十
卷五百 第 14b 页
九年公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诏京师及诸州郡皆通
行之内外百官禄皆准绢给钱绢疋为钱二百在所遣
钱工备炉冶民有欲铸听就铸之铜必精练无所和杂
宣武永平三年冬又铸五铢钱
孝明熙平元年京师及诸州镇或有止用古钱不行新
铸致商货不通贸迁颇隔尚书令任城王澄上言臣闻
洪范八政货居二焉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
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者帝王所以
卷五百 第 15a 页
聚人守位成养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夏殷
之政九州贡金以定五品周仍其旧太公立九府之法
于是圜货始行定两铢之楷齐桓修之因以霸诸侯降
及秦始汉文遂有轻重之异吴濞邓通之钱收利遍于
天下河南之地犹甚多焉逮于孝武乃更造五铢其中
毁铸随利改易故使钱有大小之品窃寻太和之钱孝
文留心创制后与五铢并行此乃不刋之式但臣窃闻
之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因其所宜顺而致用太和五铢
卷五百 第 15b 页
虽利于京师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土货既殊贸鬻亦
异便于荆郢之邦者则碍于兖豫之域致使贫民有至
困之切王道贻隔化之讼去永平三年都座奏断天下
用钱不依准式者时被敕云不行之钱虽有常禁其先
用之处权可听行至年末悉令断之暨延昌二年徐州
民俭刺史启奏求行土钱旨听权宜依旧用谨寻不行
之钱律有明式指谓鹅眼环凿更无馀禁计河南诸州
今所行者悉非制限昔来绳禁愚窃惑焉又河北州镇
卷五百 第 16a 页
既无新造五铢设有旧者而复禁断并不得行专以单
丝之缣疏缕之布狭幅促度不中常式裂疋为尺以济
有无至今徒成杼轴之劳不免饥寒之苦良民分截布
帛壅塞钱货实非救恤冻馁子育黎元谨唯自古以来
钱品不一前后累代易变无常且钱之为名欲泉流不
已臣之愚意谓今之太和与新铸五铢及诸古钱方俗
所便用者虽有大小之异并得通行贵贱之差自依乡
价庶货环海内公私无壅其不行之钱及盗铸毁大为
卷五百 第 16b 页
小巧伪不如法者据律罪之诏曰钱行已久今东南有
事且依旧用澄又奏臣猥属枢衡庶罄心力尝愿货物
均通书轨一范谨详周礼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布犹泉
也其藏曰泉其流曰布然则钱之兴也始于一品欲令
世匠均同环流无极爰暨周景降建亡新易铸相寻参
差百品遂令接境乖商连邦隔贸臣比奏求宣下海内
依式行钱澄被旨敕钱行已久且可依旧谨重参量以
为太和五铢乃大魏之通货不朽之常模宁可专贸于
卷五百 第 17a 页
京邑不行于天下但今戎马在郊江疆未一东南之州
依旧为便至于西京北城内外州镇未用钱处行之则
不足为难塞之则有乖通典何者布帛不可尺寸而裂
五榖则有负担之难钱之为用贯镪相属不假斗斛之
器不劳秤尺之平济世之宜谓为深允请并下诸州方
镇其太和及新铸五铢并古钱内外全好者不限大小
悉听行之鹅眼远凿依律而禁河南州镇先用钱者既
听依旧不在断限太和五铢二钱得用公造新者其馀
卷五百 第 17b 页
杂种一用古钱生新之类普同禁约诸方之钱通行京
师其听依旧之处与太和钱及新造五铢并行若盗铸
钱者罪重常宪既欲均齐物品廛井斯和若不绳以严
法无以肃兹违犯符旨一宣仍不遵用者刺史守令依
律治罪诏从之而河北诸州旧少钱货犹以他物交易
钱略不入于市也
二年冬尚书崔亮奏弘农郡铜青谷有铜矿计一升得
铜五两四铢苇池谷矿一升得铜五两变帐山矿计一
卷五百 第 18a 页
升得铜四两河内郡王屋山计矿一升得铜八两南贵
州苑烛山齐州商山并是往昔铜官旧迹见在谨按铸
钱方兴用铜处广既有地利并宜鼓铸诏从之自后所
行之钱民多私铸稍就小薄价用弥贱
孝昌三年正月诏立铸钱之制是时朝议铸钱以国子博
士高谦之为铸钱都将长史乃上表求铸三铢钱曰盖钱
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太公
为周制九府圜法至景王时更铸大钱秦兼海内钱重半
卷五百 第 18b 页
两汉兴以秦钱重改铸榆荚钱至文帝五年复为四铢孝
武时悉复销坏更铸三铢至元狩中变为五铢又造赤仄
之钱以一当五王莽摄政钱有六等大钱重十二铢次
九铢次七铢次五铢次三铢次一铢文帝罢五铢钱明
帝复立孙权江左铸大钱一当五百权赤乌年复铸大
钱一当千轻重大小莫不随时而变窃以食货之要八
政为首聚财之贵贻训典文是以昔之帝王乘天地之
饶御海内之富莫不腐红粟于太仓藏朽贯于泉府储
卷五百 第 19a 页
蓄既盈民无困弊可以宁谧四极如身使臂者矣昔汉
之孝武地广财丰外事四夷遂虚国用于是草莱之臣
出财助国兴利之计纳税庙堂市列酒𣙜之官邑有造
缗之令盐铁既兴钱币屡改少府遂丰上林饶积外辟
百蛮内不增赋者皆计利之由也今群妖未息四郊多
垒徵税颇烦千金日费资储渐耗才用将竭诚杨氏献
说之秋桑儿言利之日夫以西京之盛钱犹屡改并行
大小子母相权况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名物凋零军
卷五百 第 19b 页
国用少别铸小钱可以富益何损于政也且政兴不以
钱大政衰不以钱小唯贵公私得所政化无亏既已行
之于古亦宜效之于今矣昔禹遭大水以历山之金铸
钱救民之困汤遭大旱以庄山之金铸钱赎民之卖子
者今百姓穷悴甚于曩日钦明之主岂得垂拱而观之
哉臣今此铸以济交乏五铢之钱任使并用行之无损
国得其益穆公之言于斯验矣臣虽术愧计然识非心
算暂充钱官颇睹其理苟有所益不得不言脱以为疑
卷五百 第 20a 页
求下公卿博议如谓为允即乞施行诏将从之事未就
会谦之卒
孝庄永安二年秋更铸永安五铢钱是时所用钱人多
私铸稍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米斗几直一千御史中
尉高道穆表曰四民之业钱货为本救弊改铸王政所
先自顷以来私铸薄滥官司纠绳桂网非一在市铜价
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既示之以深
利又随之以重刑罹罪者虽多奸铸者弥众今钱徒有
卷五百 第 20b 页
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
上殆欲不沉此乃因循有渐科防不切朝廷之愆彼复
何罪昔汉文以五分钱小改铸四铢至武帝复改三铢
为半两此皆以大易小以重代轻也论今据古宜改铸
大钱文载年号以记其始则一斤所成止七十六文铜
价至贱五十有馀其中人工食料钖炭铅沙纵复私营
不能自润直至无利应自息心况复严刑广设也以臣
测之必当钱货永通公私获允黄门侍郎杨侃奏曰昔
卷五百 第 21a 页
马援在陇西尝上书求复五铢钱事下三府不许及援
徵入为虎贲中郎亲对光武申释其趣事始施行臣顷
在雍州亦表陈其事听人与官并铸五铢钱使人乐为
而俗弊得改旨下尚书八座不许以今况昔即理不殊
求取臣前表经御披拆侃乃随事剖辩帝从之乃铸五铢
钱如侃所奏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官
欲贵贱乃出藏绢分遣使人于二市卖之绢疋正钱二
百而私市者犹三百利之所在盗铸弥众巧伪既多轻
卷五百 第 21b 页
重非一四方州镇用各不同迁邺之后轻滥尤多
北齐神武罢政之初承魏犹用永安五铢迁邺已后百
姓私铸体制渐别遂各以为名有雍州青赤梁州生厚
𦂳钱吉钱河阳生涩天柱牵之称冀州之北钱皆不行
交易者皆以绢帛神武乃收境内之铜及钱仍依旧文
更铸流之西境未几之间渐复细薄奸伪竞起
文襄辅政时以钱文五铢名须称实宜称(与秤/同)钱一文
重五铢者听入市用计百钱重一斤四两十二铢自馀
卷五百 第 22a 页
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
秤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凡有
私铸悉不禁断但重五铢然后听用入市之钱重不五
铢或虽重五铢而多杂铅镴并不听用若有辄以小薄
杂钱入市有人纠获其钱悉入告者其小薄之钱若即
禁断恐人交乏绝畿内五十日外州百日为限群官参
议咸以时谷颇贵请待有年王从之而止
文宣天保三年除永安之钱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
卷五百 第 22b 页
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少帝乾明昭帝皇建
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郭青熟细眉赤生之异
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钖之别青齐徐兖梁豫等州辈类
各殊武平已后私铸甚薄或以生铁和铜至于齐亡卒
不能禁
后周之初尚用魏钱及武帝保定元年七月更铸钱文
曰布泉以一当五与五铢并行时梁益之境又杂用钱
交易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而官不禁
卷五百 第 23a 页
建德三年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与布泉钱并行
四年七月以边境之上人多盗铸乃禁五行大布钱不
得出入四关布泉之钱听入而不听出
五年正月以布泉渐贱而人不用遂废之初令私铸钱
者绞其从者远配为民
宣帝大象元年十一月又铸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
五行大布及五铢凡三品并行
隋高祖开皇元年九月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
卷五百 第 23b 页
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
一千重四斤二两
三年四月高祖以钱既新出百姓或私有镕铸乃诏四
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
样不同者即坏以为铜入官诏行新钱已后前代旧钱
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及齐常平所在勿用以贸易不

四年诏仍依旧不禁者县令夺半年禄然百姓习用既
卷五百 第 24a 页
久尚犹不绝
五年正月诏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
便之是时见用之钱皆私和以锡镴锡镴既贱求利者
多私铸之钱不可禁约其年诏乃禁出锡镴之处并不
得私有采取
十年诏晋王广听于扬州立五垆铸钱其后奸狡稍渐磨
炉钱郭取铜私铸又杂以铅锡递相仿效钱遂轻薄乃
下恶钱之禁京师及诸州邸肆之上皆令立榜置样为
卷五百 第 24b 页
准不中样者不入于市
十八年诏汉王谅听于并州立五垆铸钱是时江南人
间钱少晋王又铸于鄂州白纻山有铜铆处锢铜铸钱
于是诏听置十垆铸钱又诏蜀王秀听于益州立五垆
铸钱是时钱益滥恶乃令有司括天下邸肆见钱非官
铸者皆毁之其铜入官而京师以恶钱贸易为利所执
有死者数年之间私铸颇息
炀帝大业已后王纲弛紊巨奸狡猾遂多私铸钱转薄
卷五百 第 25a 页
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或剪铁鍱裁皮糊
纸以为钱相杂用之货贱物贵以至于亡
 
 
 
 
 
 
卷五百 第 25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