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九十八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四百九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邦计部
   漕运
昔周官挈畚以令粮楚师振廪而同食自雍及绛汎舟
之役是兴率钟致石负海之输攸出盖漕运之举旧矣
利害之论详矣若乃京师大众之所聚万旅百官之仰
给邦畿之赋岂足充用逮于奉辞伐叛调兵乘鄣或约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b 页
赍以深入或赢粮而景从曷尝不漕引而致羡储飞挽
而资宿饱乃有穿渠凿河乘便利之势创法立制极机
巧之思斯皆贤者之心术古人之能事至于成败之殊
致劳逸之异宜亦一开卷而可见也
鲁哀公九年秋吴城䢴沟通江淮
秦始皇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
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汉高祖初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山川园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a 页
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沭邑皆各为私
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漕运关东粟以给中都官岁
不过数十万石
萧何初为汉王丞相时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辄
以便宜施行关中书计户口转漕给军
孝文帝时贾谊上疏曰天子都长安而以淮南东道为
奉地镪道数千不轻致输郡或乃越诸 而远调发徵
至无状也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b 页
其远者不出五百里而至公侯地方百里中之而为都
输将繇使远者不出五十里而至输者不苦其繇繇者
使不伤其费故远方人安及秦不能分人寸地欲自有
之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不轻而致
也上之所得甚少而人之苦甚多也帝不能用
孝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
十馀钟致一石其后东灭朝鲜置沧海郡人徒之费拟
西南夷又卫青击匈奴取河南地复兴十万馀人筑卫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a 页
朔方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
元光中郑当时为大司农言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上渡
六月罢而漕水道九百馀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
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罢
而渠下民田万馀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而益肥
关中之地得谷帝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发卒数
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
下之民颇得以溉矣后河东守潘系言漕从山东西岁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b 页
百馀万石更底柱之艰败亡甚多而烦费穿渠引汾水
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故尽
河壖弃地民茭牧其中矣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
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
帝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田
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
入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之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
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沔斜
卷四百九十八 第 4a 页
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绝水至斜
间百馀里以车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谷可致而山东
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
巴蜀帝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
道五百馀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诸农各致粟山东漕益岁
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备边馀谷诸军输帛
五百万疋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
卷四百九十八 第 4b 页
长黄金再百焉
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
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啇
功利得幸于帝(商度/也)五凤中奏言故事岁漕关东榖四
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十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
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又曰
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故
御史属徐宫(御史大/夫属)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
卷四百九十八 第 5a 页
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后复与民鱼
乃出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今寿昌欲近籴
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直二万万馀(万万/亿也)有动众之
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寿昌习于商工分铢之事其深
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帝不听漕事果便
元康中乌孙乌就屠袭杀狂王自立为昆弥汉遣破羌
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燉煌遣使者按行表穿
卑鞮侯井以西(大井大通渠也下泉流涌/出在白龙堆东土山下)欲通渠转榖
卷四百九十八 第 5b 页
积居庐仓以计之
息夫躬哀帝时为光禄大夫言秦开郑渠以富国强兵
今为京师土地肥饶可度地势水泉广溉灌之利天子
使躬持节领护三辅都水躬立表欲穿长安城引漕注
太仓下以省转输议不可成乃止
后汉光武南定河内乃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
事光武谓恂曰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
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监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
卷四百九十八 第 6a 页
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
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肄习/也)伐淇园之竹为矢百馀万
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及光武上尊号
即位时军食乏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骊驾并/驾也辇)
(车挽/行也)尚书升斗以禀百官帝数策书劳问
来歙为中郎将光武诏使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因上
书曰公孙述以陇西天水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
郡平荡则述智计穷矣宜益选兵马储积资粮昔赵之
卷四百九十八 第 6b 页
将帅多贾人高帝悬之以重赏今西州新破兵人疲馑
若招以财榖则其众可集臣知国家所给非一用度不
足然有不得已也帝然之于是大转粮运(东观记曰诏/于汧积谷六)
(万斛驴四/百头负驮)
张纯建武五年拜大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
扬部督委输(督促也委/输转运也)纯为大司空上穿阳渠引洺水
为漕百姓得其利
王霸为上谷太守建武十三年霸陈委输可从温水漕
卷四百九十八 第 7a 页
(水经注曰温馀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又东过/运都县南又东过荆州县北盖通以运漕也)以省陆
转输之劳事皆施行
朱茂屯田晋阳以驴车转运
明帝时邓训为郎中理滹沱石臼河从都宪至羊肠仓
(郦元水经注云汾阳故城积谷所在谓之羊肠仓在晋/阳西北石磴萦委若羊肠焉故以为名今岚州界羊肠)
(阪是/也)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
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至章帝建初三
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计考量隐括(隐审量括之也/孙卿子曰构木)
卷四百九十八 第 7b 页
(必待隐栝蒸揉然后/直也构谓曲者也)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帝从之遂
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安帝永初七年调滨水县谷输敖仓(诗曰薄狩于敖即/此地秦于北筑大)
(仓亦曰敖庾在今郑州荥阳县西北东观记曰滨/水县彭城广阳庐江九江谷九十万斛送敖仓)
虞诩为武都太守先是运道艰难舟车不通驴马具载僦五
致一诩乃自将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沮及下辩/并县名沮)
(今兴州顺政县也下/辩今成州同谷县也)数十里中皆烧石剪木开漕船道
(续汉志曰下辩东三十馀里有峡中当水泉生大石障/塞水流每至春夏辄溺没稼穑坏败宫郭诩乃使人烧)
卷四百九十八 第 8a 页
(石以水灌之石皆摧裂因/镌去石遂无汎溺之患也)以人僦直雇借佣者于是水
运通利岁省四千馀万
魏太祖将征乌丸蹋顿患军粮难致魏郡太守董昭凿
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
齐王正始二年司马宣王使邓艾行陈颍以东至寿春
艾以为良田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
军粮又通漕之道宣王从之乃开广漕渠东南有事兴
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卷四百九十八 第 8b 页
蜀后主建兴九年诸葛亮复出祁山始以木牛运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粮进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晋宣帝初为魏太尉都督雍州魏明帝青龙三年关东
饥帝运长安粟五百万斛输于京师
武帝泰始十年凿陜南山决河东注洺以通运漕
杜预镇荆州以旧水道唯沔汉达江陵千数百里北无
卷四百九十八 第 9a 页
通路又巴丘湖沅湘之会表里山川实为险固荆蛮之
所恃也预乃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馀里内泻长江
之险外通零桂之漕南士歌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
识智名与勇功
陈敏庐江人以郡廉吏补尚书仓部令史及赵王伦篡
逆三王起义兵久屯不散京师仓廪空虚敏建议曰南
方米谷皆积数十年时将欲腐败而不漕运以济中州
非所以救患周急也朝廷从之以敏为合肥度支迁广
卷四百九十八 第 9b 页
陵度支
怀帝永嘉元年九月始脩千金堨于许昌以通运
成帝咸和六年以海贼寇钞漕运不继发王公以下千
馀丁各运米六斛
穆帝升平三年三月甲辰诏以比年出军粮运不继王
公以下十三户借一人一年助运
哀帝隆和元年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次汝南运米五
万斛以运洛阳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0a 页
海西公大和四年桓温北伐军次胡陆攻慕容忠获之
次金乡时亢旱水道不通乃凿钜野三百馀里以通舟
运自清水入河
桓冲孝武时都督江荆梁益交宁广七州军事冲到江
陵诏以荆州水旱饥荒又冲新移草创岁运米三十万
斛以供军资须年丰乃止
谢玄为前锋都督既平兖州玄患水道险涩粮运艰难
用督护闻人奭谋堰吕梁水树栅立七埭为派壅二岸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0b 页
之流以利运漕自此公私利便又进代青州故谓之青
州派
简文咸安元年诏以京都有经年之储权停一年之运
石季龙谋伐昌黎遣渡辽漕代将青州之众渡海戍蹋
顿城无水而还因戍于海岛运谷三百万斛以给之又
以船三百艘运谷三百万斛诣高丽季龙将讨慕容皝
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榖百千万斛于安乐城以备征
军之调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1a 页
梁高祖初举义师郑绍叔为骁骑将军侍从东下江州
留绍叔监州事督江湘二州粮运无缺乏
沈瑀为尚书右丞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表瑀催督运转
军国护济高祖以为能迁尚书驾部郎兼右丞
陈文帝天嘉元年二月诏曰自丧乱以来十有馀年编
户凋亡万不遗一中原氓庶盖云无几也顷者寇难仍
接算敛繁多且兴师以来千金日费府藏虚竭杼轴岁
空所置军资本充戎备今元恶克殄八表已康兵戎静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1b 页
戢息肩方在思彼馀黎陶此宽赋令岁供军粮减三分
之一尚书申下四方称朕哀矜之意
后魏太武始光二年五月诏天下十家发大牛一头运
粟塞上
太平真君七年征南将军薄骨律镇将刁雍表曰奉诏
天下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谷五
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
深沙轻车往来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十石每至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2a 页
深沙多致滞陷又榖在河西转至沃野越渡大河计车
五十乘运十万斛百馀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之
业车牛险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
三年臣前被诏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臣闻郑
白之渠远引淮海之粟溯流数千周年乃得一至犹称
国有储粮民用安乐今求于率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
百艘每二艘为一舫胜谷二千斛一舫十人计须千人
臣镇内之兵率皆水行一运二十万斛方舟顺流百日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2b 页
而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六十日得一返从三月至
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计用人功轻于车运十倍有
馀不费牛力又不废田诏曰知欲造船运谷一冬即成
大省民力既不废牛力又不废田甚善甚美非但一运
自可永以为式令别下统万镇出兵以供运谷卿镇可
出百兵为船工岂可专废千人虽遣船匠犹卿指授未
可专任也诸有益国利民如此者续复以闻(自徐扬内/附之后乃)
(代经略江淮于是转运中州以实边镇百姓疲于道路/有司请于水运之次随便置仓乃令小平石门白马津)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3a 页
(漳涯黑水济州陈郡大梁凡八所各立四阁每军国有/须应车漕引自此费役微省时三门都将薛钦上言计)
(京西水次汾华二州尝农河北河东平阳等郡年尝绵/绢及货麻皆折公物雇车牛送京道险人疲费公私略)
(计华州一车官酬绢八疋三丈九尺别有私人雇价布/八十疋可乘一车官酬绢五疋二丈别有私人雇价布)
(五十疋自馀州郡虽未练多少推之远近应不减此今/求车取雇绢三疋市材造船不劳砍采计船一艘举十)
(三车车取三疋各有三十九疋雇作手并匠及船上杂/具介直足以成船誊绢七十八疋布七百八十疋又租)
(车一乘古格二十斛成载私人雇价远者五斗布一疋/近者一石布一疋准其私雇一车有布远者八十疋近)
(者四十疋造船一艘计举七百石准雇价应有千四百/疋今取布三百疋造船一艘并船上复理杂事计一船)
(有剩布千一百疋又其造船之后须锯材人工并削船/茹依工多少即给当州郡门兵不假更召汾州不过百)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3b 页
(里华州去河不过六十并令计程依旧价车送船所船/之所运难达陂其陆路从陂至仓库调一车雇绢一疋)
(租一车布五疋则于公私为便尚书度支郎中朱元旭/计称令校薛钦之说虽即验未彰而指况甚善所云一)
(船代车是策之长者若以门兵造舟便为阙彼城防无/容全依宜令取雇车之物市材就作及仓库所须悉以)
(营办七月之始十月初旬令州郡刚典各受租调于所/在然后付之十车之中留车士四人佐其守护粟帛上)
(船之日随运至京师将共监慎如有耗损同其倍徵河/中缺食失归运司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
(常体必宜量上数下谨其受入自馀一如其利计底柱/之难号为天险迅惊千里未易其功然后陈便利无容)
(辄抑若效充其说则附例酬庸如其不验微慎所损令/始开创不可悬生减拆且依请管立一年之后须加羸)
(费岁遣御史校其虚实脱有乖越别更量裁尚书准依/案钦所列实允事宜郎中之计备尽公理但舟楫所通)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4a 页
(远近必至苟利公私不宜止在前件昔人乃远通袖斜/以利关中之漕南达高广以增京洛之饶况乃漳沮夷)
(路河济平流而不均彼省烦同兹巨益且鸿沟之引宋/卫使谍具存讨虏之通幽冀古迹备在舟车省益理实)
(相悬水陆难易用力不等请诸通水之处皆宜率同此/式纵复五百三百里车运之水次计较利饶犹为不少)
(其钦所列州郡如请兴造东路诸州皆先通水每年租/调悉用舟楫若船数有阙且假赁充事比之僦车交成)
(息耗其先通流宜遣捡行闲月脩葺使理有可通必无/壅滞如此则发召匪多为益实广一尔暂劳久安永逸)
(录尚书高阳王雍尚书仆射李崇等奏曰运漕之利古/今攸同舟车息耗实相殊绝钦之所列关西而已若乃)
(域内同行足为公私巨益谨辄参量备如前计庶徵召/有减劳止小康若此请蒙遂必须沟洫通流即求广开)
(修筑或古迹仍在旧事可因用功差易此冬闲月令疏/通咸讫比春水之时使运漕无滞从之而不能行也)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4b 页
尉元献文时为镇南大将军授徐州元表曰彭城仓廪
虚罄人有饥色求运冀湘济兖四州取粟张永所弃船
九百艘(臣钦若等曰张永宋将也/攻彭城力屈弃船而走)沿河运致可以济救
新民献文从之
孝文太和七年正月诏青兖齐东徐四州之民运仓粟
二十万石送瑕丘琅琊复租算一年
崔亮孝明时为度支尚书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公私
赖焉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5a 页
张普惠为尚书右丞先是仇他武兴群氐数反西垂郡
戍租运久绝孝明诏普惠以本官持节西道行台给秦
岐泾华泾雍豳秦七州兵武三万人任其召发送南秦
东益二州兵租分付诸戍其所部将统听于关西牧守
之中随机召遣军资板印之属悉以自随普惠至南秦
停岐泾华雍豳东秦六州兵武召秦州兵武四千人分
配四统令送租兵连营接栅相继而进运租车驴随机
输转别遣中散大夫封答慰喻南秦员外常侍杨公熙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5b 页
宣劳东益氐民于时南秦氐豪吴富聚合凶类所在邀
劫公熙既至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密与普惠书言公熙
旧是蕃国之裔而诸氐与相见者必有阴私言宜加图
防普惠乃符摄公熙令赴南秦公熙果已密遣其从兄
山虎与吴富同逆又妄自说乡里纷动群氐托云与崔
南秦有隙拒而不赴租达平落吴富等果恊车营实公
熙所潜遣也后吴富虽为左右杀而从党犹盛秦所绾
武都阶租颇得达东益群氐先以款顺故广业仇鸠河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6a 页
池三城粟便得入其应入东益十万石租皆稽留费尽
升斗不至镇戍兵武遂致饥虚咸恨普惠经略不广事
讫普惠拜表案劾公熙还朝赐绢布一百段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
于蒲陜虢熊伊洺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熊/州)
(今福昌县伊州今陆浑县邵/州今绛郡亘县馀并今郡也)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
黎阳仓陜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卫陜华/并今郡)转相灌
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又遣仓部侍郎韦瓒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6b 页
蒲陜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底柱之险达
于常平者免其征戍其后以渭水多沙流有浅深漕者
苦之四年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即/今)
(永兴/城也)东至潼关三百馀里名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
赖之(时兵部尚书苏孝慈/督其役渠成帝善之)
七年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万馀开通济渠自
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7a 页
于转输
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万馀众开永济渠引泌水南达
于河北通涿郡(今范/阳郡)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五年于西域之地置西海源鄯且末等郡(逐吐谷浑得/其地并在今)
(酒泉张掖晋昌郡之/北今悉为北狄之地)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
发四方诸郡运粮以给之
七年冬大会涿郡分江淮南兵配骁卫大将军来护儿
别以舟师济沧海舳舻数百里并载军粮期兴大兵会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7b 页
于平壤(高丽/所都)
唐高祖武德初李袭誉摄太府少卿太宗东讨王世充以
袭誉摄潞州总管委之转运以馈大军
二年闰二月太府少卿李袭誉运剑南之米以实京师
八月扬州都督李靖运江淮之米以实雒阳
刘赡初仕隋太原县长遇义兵起高祖引为将军咨议
寻以本管领河西道守高祖之图宋老生也赡亲督馈
运义兵赖之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8a 页
党仁弘高祖起义兵为左武侯将军简校陜州总管镇
守陜城及大军东讨王世充仁弘转饷不绝
太宗贞观十七年时征辽东先遣太常卿韦挺于河北
诸州徵军粮贮于营州又令太仆少卿萧锐于河南道
诸州转粮入海至十八年八月锐奏称海中古大人城
西去黄县二十三里北至高丽四百七十里地多甜水
山岛接连贮纳军粮此为尤便诏从之于是自河南道
运转米粮水陆相继渡海军粮皆贮此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8b 页
二十二年七月开斜谷道水路运米以至京师
高宗咸亨三年于岐州除仓县东南开渠引渭水入升
原渠通船筏至京故城(京故城即故长安城汉惠帝所/筑在今大兴城之西北苑中)
玄宗开元十八年朝集使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曰
江南户口稍广仓库所资唯出租庸更无征防缘水陆
遥远转运艰辛工力虽劳仓储不益窃见每州所送租
及庸调等本州正月二月上道至扬州入斗门即逢水
浅已有阻碍须停留一月已上三月四月以后始渡河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9a 页
入汴河乾浅又船运停留至六七月始至河口即逢黄
河水涨不得入河又须停一两月待河水小始得上河
入雒即漕雒乾浅船艘隘闹般载停滞备极艰辛计从
江南至东都停滞日多得行日少粮食既皆不足欠折
因此而生又江南百姓不习河水皆转雇河师水手更
为损费伏见国家旧法往代成规择制便宜以垂长久
河口元置武牢仓江南船不入黄河即于仓内便贮巩
县置雒口仓从黄河不入漕洛即于仓内安置爰及河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9b 页
阴仓柏崖太原永丰仓渭南仓节级取便例皆如此水
通则随近运转不通即且纳在仓不滞远船不忧欠耗
比于旷年长运利便一倍有馀今若具置武牢雒口等
仓江南船至河口即却还本州更得其船充运并取所
减脚钱更运江淮变造义仓每年剩得一二万石即数
年之外仓廪转加其江淮义仓多为下湿不堪久贮若
无船运三两年变色即给贷费散公私无益疏奏不省
至二十一年耀卿为京兆尹京师雨水害稼榖价踊贵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0a 页
耀卿奏曰伏惟陛下仁圣至深忧勤庶务小有饥乏降
诏哀矜躬亲支计救其危急今既大驾东巡百司扈从
诸州及三辅先有所贮且随见在发重臣分道赈给计
可支一二年从东都广漕运以实关辅待稍充实车驾
西还即事无不济臣以国家帝业本在京师万国朝宗
百代不易之所但为秦中地狭收粟不多傥遇水旱即
便匮乏往者贞观永徽之际禄廪数少每年转运不过
一二十万石所用便足以此车驾少得安居今升平日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0b 页
久国用渐广每年陜雒漕运数倍于前支犹不给陛下
幸东都以就贮积为国大计不惮劬劳皆为忧人而行
岂是故欲来往若能更广陜运支入京仓廪常有三二
年粮即无忧水旱今日天下输丁约有四百万人每丁
支出钱百文充陜洛运脚五十文克营窖等用贮纳司
农及河南府陜州以充其费租米则各随远近任自出
脚送纳东都至陜河路艰险既用陆脚无繇广致若能
开通河漕变陆为水则所支有馀动盈万计且江南租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1a 页
船所在候水始敢发进吴人不便河漕繇是所在停留
日月既淹遂生隐盗臣请于河口置一仓纳江东租米
便于船回从河口即分入河雒官自雇船载运者至三
门之东置一仓既属水险即于河岸山傍车回运十数
里至三门之西又置一仓每运至仓即般下贮纳水通
即运水细便止渐至太原仓溯河入渭更无停留所省
巨万臣尝任济定冀等三州刺史询访故事前汉都关
内年月稍久及随亦在京师缘河皆有旧仓所以国用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1b 页
常赡若依此行用利便实深帝大悦寻以耀卿为黄门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敕郑州刺史及河南少尹萧
照自江淮至京以来捡古仓节级贮纳仍以耀卿为转
运使于是始置河阳县及河阳仓河清县置柏崖仓三
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三门仓开三门北山十八里
陆行以避湍险自江淮西北溯鸿沟悉纳河阴仓自河
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悉河水者递送纳于
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凡三年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2a 页
运七百万石省脚三十万贯耀卿罢相后缘北运险涩
颇有欺隐议者又言其不便事又停废
二十五年六月诏曰河东陜运两使每年常运一百八
十万石米送京近已减八十万石讫今据太仓米数支
计有舒务在息人不欲劳弊其今年所运一百万石亦
宜停
二十七年河东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以江淮漕运经
淮水波涛有沉损遂开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至楚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2b 页
州淮阴县北十八里合于淮而踰时毕功既而以水流
浚急行旅艰险旋即停废却繇旧河
二十九年陜州刺史李齐物避三门河路浚急于淇北
凿石渠通运船为漫流河汎旋填没淤塞不可漕运而

天宝三载左常侍兼陜州刺史韦坚开漕河自苑西引
渭水因通渠至华阴县入渭引永丰仓及三门仓米以
给京师名曰广运潭以坚为天下转运使(灞浐二水会/于漕渠每夏)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3a 页
(大雨辄皆填淤大/历之后渐不通舟)初坚为长安令以干济称天宝元年
擢为陜郡太守充水陆运使坚以漕运通于京师岁益
钜万乃召水工审地脉于咸阳拥渭水作兴成堰截灞
浐并渭而东至潼关永丰仓下与渭合遂于苑东望春
楼下穿潭以通舟楫既成帝亲幸望春长乐宴群臣坚
素备东京船数百艘于潭侧每船皆标榜曰某郡船中
悉贮本郡货物连亘数里观者如堵帝甚欢下诏曰万
代之利一朝而成将允叶于永图岂苟求于纵观韦坚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3b 页
始终捡挍夙夜勤劳宜特与三品仍改授三品官判官
以下节级酬奖所役人夫酬庸外放一年地税赐其潭
以广运为名坚遂加银青光禄大夫左常侍其陜郡太
守水陆运使及江淮租庸转运使并如故
十四载八月制曰所运粮储本资国用太仓今既馀羡
江淮转输艰劳务在从宜何必旧数其来载水陆运入
京宜并停
肃宗时刘晏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4a 页
铁使时新承大兵之后中外艰食京师米斗常至一千
宫厨无兼时之积禁营军乏食畿县百姓授穗以供之
晏受命以转输为己任凡所经历必䆒利病之繇至江
淮以书遗宰相元载曰浮于淮泗达于汴入于淮西至
于底柱硖石少华楚帆越客直抵建章长乐此安社稷
之奇策也晏宾于东朝犹有官谤相公始终故旧不信
流言则贾谊复召宣室弘羊重兴功利敢不悉力以答
所知驱马陜郊见三门渠津遗迹到河阴巩雒见宇文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4b 页
恺置梁公堰分黄河水入通济渠大夫李杰新堤故事
饰象河庙凛然如生涉荣郊浚泽遥望淮甸步步探讨
知昔人用心则潭衡桂阳必多积谷今关辅汲汲只缘
兵粮漕引潇湘洞庭万里几日沦波挂席西指长安三
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天子无侧席之
忧都人见泛舟之役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胆三河流离
者于兹请命相公辅载明主为富人侯此今之切务不
可失也使仆湔洗瑕秽率罄愚懦平当经义请护河堤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5a 页
贞勤其官不辞水死然运之利病各有四五焉晏自尹
京入为计相共五年矣京师三辅百姓唯苦税亩伤多
若使江湖米来每年一二十万即顿减徭赋歌舞皇泽
其利一也东都残毁百无一存若米运流通则饥人皆
附村落邑屋从此滋多受命之日引海陵之仓衣食巩
雒是计之得者其利二也诸侯有在边者诸戎有侵败
王略者或闻三江五湖继陈红粒云帆桂楫输纳帝乡
军志曰先声后实可以震耀夷夏其利三也自古帝王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5b 页
之盛皆云书同文车同轨日月所照莫不率俾今舟车
既通商贾往来百货杂集航海梯山圣神辉光渐近贞
观永徽之盛其利四也所可疑者函陜凋残东周尤甚
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馀而已居
无尺椽人无烟㸑萧条悽惨兽游鬼哭牛必羸角舆必
脱辐栈车挽漕亦不易求今于无人之境兴足人之运
故难就矣其病一也河汴有初不脩则毁淀故每年正
月发近县丁男塞长茭决沮淤清明桃花以后远水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6a 页
自然安流阳侯宓妃不复太息顷因寇难总不掏拓泽
灭水岸善隳役夫需于沙津吏旋淤泞千里洄上罔水
行舟其病二也东垣底柱沔水二陵北河运处五六百
里戍卒久绝县吏空拳夺攘奸宄窟穴囊橐夹河为薮
豺狼狺狺舟行所经寇亦能往其病三也东自淮阴西
临蒲坂亘三千里屯戍相望中军皆鼎司元侯贱卒亦
仪同青紫每云食半菽又云无挟纩挽漕所至船到便
留即非单车使折简书所能制矣其病四也惟小子毕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6b 页
其志虑奔走之惟中书详其利病裁成之晏累年已来
事缺名毁圣慈含育特赐生全月馀家居遽即临遣恩
荣感切思殒百身见一水不通愿荷锸先往见一粒不运
愿负米而趋焦心苦形期报明主丹诚未尅漕引多虞
屏营中流掩泣献状自此每岁运米数千万石以济关

代宗大历末李芃为陈州刺史开陈颍路以通漕挽
德宗建中末王绍为常州从事包佶领租庸盐铁亦以绍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7a 页
为判官时李希烈阻兵江淮租输所在艰阻将移运路
自颍入汴绍奉佶表诣阙属德宗西幸绍乃督缘路轻
货趣金商路倍程出洋州以赴行在德宗亲劳苦之谓
绍曰六军未有春服我犹衣裘绍俯伏流涕奏曰包佶
令臣间道进奉数约五十万帝曰道路回远轻费悬急
卿之所奏岂可望耶后五日而所督径至帝深赖焉
贞元二年正月诏浙江东西至今年入运送上都米七
十五万石更于本道两税折纳米一百万石并江西湖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7b 页
南鄂岳福建等道先支米并委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滉
处置船运数内送一百万石至东渭桥输纳馀赈给河
北等诸军及行营粮料其淮南及濠寿等道先支米洪
潭屯米并委淮南节度使杜亚勾当船运数内送二十
万石至东渭桥馀支充诸军行营粮料天下两税钱物
并委本道观察使本州刺史拣择官典送上都其应定
色目程限脚价钱物委度支商量条件闻奏诸道水陆
运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转运等使宜并停其巡院职掌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8a 页
官典等姓名所请俸料委度支勘责分析闻奏诸道盐
铁𣙜酒等事委元秀有盐铁事处每道置巡院令勾当
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使度支巡院般运在路钱物委
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并分付观察使发遣仍
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少者闻奏时崔造专
政大改移易钱谷司事故累有诏令事多隳败造寻以
忧疾归
五年十一月度支转运使奏来年江淮转运米等比年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8b 页
自扬子运米送上都皆分配缘路观察使差长纲发遣
运路既远实谓勤劳伏以京西屯军储畜是切今请当
使诸院悉自差纲节级船运冀得省便必应程期从之
八年五月以都官郎中郑克均为灵夏二州运粮使吐
蕃之围灵州军食绝及吐蕃稍却均自夏州以牛马杂
运米六万馀斛灵州度支又于胜州沂河运云朔米万
馀斛是秋云亦有年粟稻数万斛人心颇固
十三年判度支苏弁奏领南行纲送钱物数满二万贯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9a 页
无损折者即依旧敕例与改官
十五年三月诏令江淮转运米每年宜运米二百万石
迩来虽有此命而运米竟不过四十万石
宪宗元和初李巽为度支转运使旧例每岁运江淮米
五十万斛抵河阴久不盈其数唯巽三年登焉
六年四月谏议大夫裴堪为同州刺史充本州防禦长
春官使诸道转运使奏每年江淮合运糙米四十万石
到东渭桥臣受任日近欠阙素多伏请收籴递年贮备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9b 页
从之
十一年十二月始置淮颍水运使扬子等诸院米自淮
阴溯流寿州西四十里入颍口又溯流至颍州沈丘界
五百里至于陈州项城又溯流五百里入于溵河又三
百里输于堰城得米五十万石附之以茭一千五百万
束计其功省汴运七万六千贯
敬宗宝历二年七月敕太仓广运潭宜却令司农寺收
管此潭漕舟止泊之所贞元中诏收为内捕鱼池今以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0a 页
取汉陂属尚食故以此潭却赐司农寺
文宗太和三年五月诏去年以来水损处郓曹濮淄青
德齐等三道宜各赐米五万石兖海三万石并以入运
米在侧近者逐便速与般运
开城元年闰五月帝御紫宸殿宰臣李石奏曰咸阳县
令韩辽请开兴城堰旧漕漕在县西十八里东达永丰
仓自秦汉以来疏凿其后堙废辽请重开道用功亦不
多此漕城自咸阳抵潼关三百里内无车挽之勤辕下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0b 页
之牛尽得归农耕永利秦中李固言自王涯已曾奏开
漕之利利秦中实多但恐今非其时帝曰莫有阴阳拘
忌否苟利于人朕无所顾七月度支奏天下两税𣙜酒
诸色等钱自江淮诸道送至河阴自河阴转输官纲及
私脚计费每岁一十七万七千二百有馀贯而官纲欠
折私费破用杖死系死皆傍及保人遗患妻子至是置
畜郡县递岁减七万七千四百馀贯计一万三千三百
乘任缘路百姓随力畜之取其佣日役一驿运其货贿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1a 页
输于泉府通岁无停晷焉而能永去损货溺人之患
三年四月度支使杜悰奏水运院旧制在代州开成二
年省司以去营田发运公事稍远遂奏移院振武臣得
水运使司空舆状兼往来之人备言移院不便请依旧
却移代州从之
懿宗咸通三年夏淮南河南蝗旱民饥南蛮陷交趾徵
诸道兵赴岭南诏湖南水运自湘江入零渠江西造切
面粥以馈行营湘潍溯运功役艰难军屯广州乏食润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1b 页
州人陈磻石诣阙上书言江西湖广溯流运粮不济军
期士卒食尽即散此宜深虑臣有奇计以馈南军天子
召见磻石因奏臣弟听思曾任雷州刺史家人随海船
至福建往来大船一只可致千石自福建装船不一月
至广州得船数十艘便可致三五万石至广州矣又引
刘裕海路进军破卢循故事执政是之磻石为盐铁巡
官往杨子院专督海运于是康承训之军皆不阙供
五年五月丁酉诏淮南两浙海运兵隔舟船访问商徒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2a 页
失业颇甚所由纵舍为弊实深亦有般辇货财委于水
次无人看守多至散亡嗟怨之声盈于道路宜令三道
据船数米石数牒报所在盐铁巡院令和顾入海𦨴船
分付所司通计载米数足外辄不得更有隔夺妄称贮
备其小河短船至江口使司自有船不在更取商人之
限如官吏妄行威福必议痛刑
梁罗绍威镇魏慱日以临淄海岱罢兵岁久储庾山积
唯京师军民多而食盖寡愿于大行伐木下安阳淇门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2b 页
斲船三百艘置水运自大河入洺口岁以给宿卫太祖
深然之会绍威遘疾乃止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三月敕郓州差兵二千自黎阳开
河以通漕运
明宗天成元年四月制曰先缘漕运京师租庸司兵借
私船今既分兵就食停淤漕运其诸河渡私船并仰却
付本主如有滞留许本主论告
二年九月洋州脩魏门仓一百间充贮转运下峡斛㪷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3a 页
十一月壬子三司使张延朗奏于洺中预备一二年军
粮除水运外深冬百姓稍闲请差运粮一转帝然之(又/云)
(延朗奏敕诸道船/粮百石以实京师)
十二月车驾在汴时论以运粮百万劳民稍甚近臣奏
之帝只命东地数州搬十万石至汴州仍促诸军搬取
家口
三年二月车驾在汴司勋员外郎夏侯晤上言曰诸道
转运比要实辇下军储今闻多是轻赍却至京中籴纳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3b 页
请下令禁止
长兴元年十月凤州奏开脩唐仓湖田路通凤翔馈运
二年闰五月三日敕应缘沿河船粮依北面转运司船
搬仓例每一石于数内与正销破二胜
三年二月幽州奏重开府东南河路一百五十里阔九
十步以通漕运
五月幽州进王新开东南河路图自王马口至淤口长
一百六十五里阔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可胜漕船千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4a 页

四年二月三司使奏河水运自洺口至京往年牵船下
卸皆是水运牙官每人管定四十石令洺岸至仓门稍
远牙官转运艰难近日例多逃走欲于洺河北岸别凿
一湾引船直至仓门下卸其功役欲于诸军傔人内差
借从之(寻命奉圣军都指挥朱洮/实开河湾至瞻自仓明)
周世宗显德二年正月上谓侍臣曰转输之物向来皆
给斗耗自晋汉以来不与支破仓廪所纳新物尚破省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4b 页
耗况水路所般岂无所损起今后每石宜与耗一斗
二月癸亥世宗曰今州戍兵旧制沿江发运务差均邓
两州人户自备舟船水运粮盐供馈军食近闻彼民颇
甚劳弊及令有司按本州税积所纳常赋可以岁给军
储其水运舟船并宜停废
四年四月诏疏汴水一𣲖北入于五丈河又东北达于
齐鲁之舟楫皆至京师
六年二月命侍卫军马都指挥使韩令坤自京都疏汴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5a 页
水入于蔡河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袁彦浚五丈河以通
漕运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5b 页
 
 
 
 
 
 
 
 册府元龟卷四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