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九十三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四百九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邦计部
   山泽
昔禹别九州贡金三品成周之制名山大泽不以封者
盖与民同财但赋税之而已至汉武干山海之货隆盐
铁之利制官府作为刑辟繇是言事者析毫犯法者连
袂矣其后因时立法或暂罢而寻复出令生奸益繁文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b 页
而密网沿革之制于兹可见贪凉之弊莫之能救矧又
茗荈科禁源于唐室诏条既举𣙜课弥广稽夫元始之
论策书攸纪方此之时英俊咸集仁智勇辩各明其趣
及桑大夫据当世合时变上权利之略钜儒宿学不能
自解良史以博物通达目之然而权万物之轻重以佐
公家之用度以代有司之徵敛斯亦安边境制四夷国
之大业不可废也若乃防禁弥峻蚳蝝尽取奸臣恣其
聚敛细民困于浸渔此固在上之所慎焉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a 页
管仲为齐相谓桓公曰海王之国(海王者言以负海之/利而王其业者王于)
(况/切)谨正盐筴(正税也/音征)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
人食盐每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少半犹/劣薄也)大女食盐
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吾子犹言小/男小女也)此其大历
(历数/也)盐百升而釜(盐十二两七铢一黍十分之一为/升当米六合四勺也百升之盐七)
(十六斤十二两十九铢二累/为釜当米六斗四升者是已)合盐之重升加分彊釜五
十也(分彊半彊也令使盐官税其盐之重每一升加半/合为彊而取之则一釜之盐得五十合而为之彊)
升加一彊釜一百也升加二彊釜二百也钟二千(十釜/之盐)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b 页
(七百六十八斤为钟/当米六斛四斗是也)十钟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二百
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举其大数而言之也开/口谓大男小女之所食)
(盐/也)禺筴之商日二百万(禺读为偶对也商计也对其大/男小女食盐之口数而立筴以)
(计所税之盐一日计二/百万合为二百钟也)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万乘
之国正九百万也(万乘之国大男大女食盐者千万人/而税之盐一日二百钟十日二千钟)
(一月六千钟今又施其税数以千万人如九百万人之/数则所税之盐一日百八十钟十日千八百钟一月五)
(千四/百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又变其五千四百/钟之盐而籍其钱)
(计一月每人籍钱三十凡千万人为钱三万矣以/此籍之数比其常籍则当一国而有三千万人矣)今吾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a 页
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诸君谓老/男老女也)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既不籍于老男老/女又不籍于小男小女乃能以千万人当三千万者盖)
(盐官之利耳盐官之利既然则铁官之利可知也盐官/之利当一国而三万人铁官利当一国三万人焉故能)
(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人/耳常籍人之数犹在此外)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
吾子则必嚣号今夫给之盐筴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
避此者数也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
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大锄谓/之铫)行服
(辇名所以载作/器人挽者也)轺辇者(轺音羊昭切辇音居/玉切大车驾马者也)必有一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b 页
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今针之重加一也三十针一人之籍(针之重每十分加/一分以为强而取)
(之则一女之/籍得三十针)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
(刀之重每十分加六分以为强而取之/五六为三十则一女之籍得五刀也)耜铁之重加七
三耜铁一人之籍也(耜铁之重每十分加七分以为/强而取之则一农之籍得三耜)
馀轻重皆准此而行(其器弥重/其加弥多)然则举臂胜(音/升)事无不
服籍者桓公曰然则国无山海不王乎管仲对曰因人
之山海假之名有山海之国(虽无海假名有海/虽无山假名有山)售盐于
卷四百九十三 第 4a 页
吾国(彼国有盐而粜/于吾国为售耳)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受取/也假)
(令彼盐平价釜当十钱者吾又加五钱取之所以来之/也既得于盐则令吾国盐官出而粜之釜一百钱也)
我未与其本事也(与用也本/事本盐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以重/相推)
(谓加五钱/之类也)此人用之数也(彼人所有而/皆为我用之)又曰齐有渠展
之盐(渠展齐地也沛水出流入海之处/可煮盐之所也古曰渠展之盐)请君伐蒩薪使
国人煮水为盐(煮海/水也)(音/征)而积之十月始生至于正月
成三万钟下令曰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
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庸/功)而煮
卷四百九十三 第 4b 页
(北海之众谓北海煮盐之人本意禁人煮盐下令托/以农事虑有妨夺先自大夫起欲人不知其机斯为)
(权/术)若此则坐长十倍以令籴之梁赵宋卫濮阳彼尽馈
食之国(本国自无盐/远馈而食之)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桓
公乃使籴之得成金万斤(一云万一/千馀斤)
韩厥为晋大夫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
氏之地(郇瑕古国名河东/解县西北有郇县)沃饶而近盐(盐盐池猗氏/县盐池是)
利君乐不可失厥曰不可不如新田(今平阳降/邑县是)夫山泽
林盐国之宝也国饶则民骄佚(财易致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
卷四百九十三 第 5a 页
贫不可谓乐(近宝则民/不务本)公说从之
汉高祖封兄仲之子濞为吴王会孝惠高帝时天下初
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招
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
饶足(铸钱煮海收其利以足/国用故无赋于民也)
武帝时大农上盐铁丞孔仅东郭咸阳言(东郭姓咸阳/名奏上其言)
(也/)山海天地之藏宜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鬻盐官与牢盆(牢价直也今/世言雇手牢)
卷四百九十三 第 5b 页
(又曰牢禀食也古者名/禀为牢盆鬻盐盆也)浮食奇民欲擅干山海之货(干/谓)
(主领/也)以致富羡役利细民(羡饶/也)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
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钛足/钳也)没入其器物郡不出
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使觐咸阳乘传举行天下
盐铁(举皆也普天/下皆行之也)作官府(主鬻铸其出/纳之处也)除故盐铁家富
者为吏益多贾人矣
昭帝始元六年二月诏有司问郡国举贤良文学民所
疾苦议罢盐铁𣙜酤(武帝时以国用不足县官悉自卖/盐铁酤酒昭帝却未务本不与天)
卷四百九十三 第 6a 页
(下争利故/罢之也)治粟都尉领大农桑弘羊难(难诸议者/之言也)以为
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乃与
丞相田千秋共奏罢𣙜酤
宣帝地节四年九月诏曰今郡国颇被水灾已赈贷盐
民之食而价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价
元帝时尝罢盐铁官三年而复之(一云宣元成哀年/五世无所变改)
莽时羲和鲁正言名山大泽盐铁钱布帛五均赊贷干
在县官(干谓主/领也)于是置命士督五均六干郡有数人皆
卷四百九十三 第 6b 页
用富贵雒阳薛子仲张长叔临菑姓伟等(姓姓名/伟也)乘传
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簿计/簿也)府藏不
实百姓俞病莽知民苦之复下诏曰夫盐食肴之将(将/大)
(也一说为食/肴之将帅)酒百乐之长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名山
大泽饶衍之藏五均赊贷百姓所取平卬以给澹铁布
铜冶通行有无备民用也此六者非编户齐民所能家
(家谓家家/自作也)必仰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豪民富贾
即要贫弱先圣知其然也故干之每一干为设科条防
卷四百九十三 第 7a 页
禁犯者罪至死奸吏滑民并侵众庶各不安生
后汉光武建武初彭宠为渔阳太守有旧铁盐官宠转
以贸榖积珍宝益富彊
卫飒建武中为桂阳太守郡内来阳县山铁铸石佗郡
民庶尝因依聚会私为冶铸遂招来亡命多致奸盗飒
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馀万
章帝时郑众为大司农帝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
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帝不从时尚书张林
卷四百九十三 第 7b 页
曰盐者食之急也县官可自卖盐武帝时施行之名曰
均输于是事下尚书通议尚书朱晖议曰王制天子不
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者不与百姓争利均输之
法与贾贩无异以布帛为租则吏多奸官自卖盐与下
争利非明主所宜行帝本以林言为是得晖议因发怒
遂用林言少时复止
和帝以章和二年二月即位四月戊寅诏曰昔孝武皇
帝致诛胡越故权收盐铁之利以奉师旅之费自中兴
卷四百九十三 第 8a 页
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即位务休力
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
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
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
官如故事(县官为/天子)其申敕刺史二千石奉顺圣旨勉弘
德化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永元十五年复置涿郡故盐铁官(其郡县有盐官铁官/者随事广狭置令长)
(及丞秩次/皆如县官)
卷四百九十三 第 8b 页
魏太祖为汉大将军建安初治书侍御史卫觊镇关中
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荀彧
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馀
家闻本土亦宁皆企望思归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
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甲遂彊一旦
变动必有后忧夫盐国之大宝也自乱来放散今宜如
旧制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
劝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又使司
卷四百九十三 第 9a 页
𨽻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则诸将日削官民日盛此
彊本弱敌之利也彧以白太祖太祖从之始遣谒者仆
射监盐官领校尉治弘农流人果还关中丰实
齐王嘉平四年关中饥司马宣王表兴京兆天水南安
盐池以益军实
蜀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盐铁之利利之甚多有裨
国用
晋武帝泰始末交州牧陶璜上言以合浦郡土地硗硧
卷四百九十三 第 9b 页
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易而
吴时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散好珠禁绝去来人以饥困
又所调猥多恨每不充今请上珠三分输二次者输一
粗者蠲除自十月讫二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旅往来
如旧并从之
元帝建武元年初弛山泽之禁
南燕慕容德立冶于商山置盐官于鸟尝泽以广军国
之用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0a 页
陈文帝天嘉二年十二月甲申太子中庶子虞荔御史
中丞孔奂以国用不足奏立煮海盐传及𣙜酤之科诏
并施行
后魏献文皇兴四年十一月诏弛山泽之禁
孝文太和六年八月罢山泽之禁
十九年崔挺为光州刺史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
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
二十年十二月开盐池之禁与民共之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0b 页
宣武景明四年七月诏还收盐池利以入公
正始三年四月诏罢盐池禁先是河东郡有盐池尝立
官司以收税既而罢之民有富强者专擅其用贫弱者
不得资益延兴末复立盐司量其贵贱节其赋入于是
公私兼利宣武政存宽简复罢其禁
延昌三年有司奏长安骊山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镇
州上言曰刘山有银矿八石得银七两锡二百馀斤其
色洁白有踰上品诏并置银官常令采铸又汉中旧有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1a 页
金户千馀家常于溪水沙金年终总输(后临淮田彧为/州刺史奏罢之)
孝明神龟元年闰七月开常州银山之禁与民共之是
时太师高阳王雍太傅清河王怿等奏盐池天藏资育
群生仰惟先朝限者亦不苟与细民竞兹嬴利但利起
天地取用无法或豪贵封护或近者吝守卑贱远来贸
然绝望是以因置主司令其裁察强弱相兼务令得所
且什一之税自古及今所济为广自尔沾洽远近齐平
公私两宜储益不少乃至鼓吹主簿王俊兴等辞称请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1b 页
供百官食盐二万斛之外岁求输马千匹牛五百头以
此而推非可稍计其后通直散骑常侍兼中尉甄琛表
曰王者道同天壤地齐造化济民拯物为民父母故年
榖不登为民祈祀乾灾所惠天子顺之山川秘利天子
通之苟益生民损躬无吝如或所取唯为赈恤是以月
令称山林泽薮有能取蔬食禽兽者皆野虞教导之其
迭相侵夺者罪之无赦此明导民而弗禁通有无以相
济也周礼虽有川泽之禁正所以防其残尽必令取之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2a 页
有时斯所谓鄣护虽在公更所以为民守之尔且一家
之长惠及子孙一运之君泽周天下皆所以厚其所养
以为国家之富未有尊居父母而醯醢是吝富有万品
而一物是规今者天为黔首生盐国与黔首鄣护其利
犹是富专口断不及四体也且天下夫妇岁贡粟帛四
海之有备奉一人军国之资取给百姓天子亦何患乎
贫而苟禁一池也古之王者世育其民或水火以济其
用或巢宇以诲其居或教农以去其饥或训衣以除其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2b 页
弊故周诗称教之诲之饮之食之皆所以抚覆导养为
之求利者也臣性昧玄理识无远尚每观上古爱民之
迹时读中华骤税之书未尝不叹彼远大惜此近狭今
伪弊相承仍崇阙匣之税大魏恢博唯受榖帛之输是
使远方闻者罔不歌德昔亶甫以弃宝得民硕鼠以爱
财失众君王之义宜其高矣魏之简税惠实远矣语称
出纳之吝有司之福施惠之难人君之祸夫以府藏之
物以不施而为灾况府外之利而可吝之于黔首且善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3a 页
藏者藏于民不善藏者藏于府藏于民者民欢而君富
藏于府者国怨而民贫国怨则示化有亏民贫则君无
所取愿弛此盐禁使沛然远及依周礼置水衡之法使
之监导而已诏曰民利在斯深如所陈付八座议可否
以闻司徒录尚书事彭城王协兼尚书邢峦等奏琛之
所列当乎有言首尾大备或无可贬但恐坐谈则理高
行之则事阙是用迟回未谓为可窃惟古之善为治者
莫若昭其胜途悟其远理及于救世升降称时欲令丰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3b 页
无过溢险不致弊役养消息备在厥中节约取足成其
性命如不尔者焉用君为任其生产随其啄食便是刍
狗万物不相由矣自大道既往恩惠生焉下奉上施卑
高理睦然恩重既交思极之术广尝恐财不赒国泽不
厚民故多方以达其情立法以行其志至乃取货山川
轻在民之贡立税关市裨十一之储收此与彼非利己
也回彼就此非为身也所谓集天地之产惠天地之民
藉造化之富赈造化之贫彻商贾给戎战赋四民赡军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4a 页
国取乎用乎各有宜也久以禁此渊池不专大官之御
敛此匹帛岂为后宫之资既润不在己彼我理一犹积
而散之将焉所吝且税之本意事有可求固以布济生
民非为富贿藏货不尔者昔之君子何为然哉是以后
来经图末之或改故先朝商较小大以情降鉴之流兴
复盐禁然自行以来典司多怠出入之间事不如法随
令细民怨嗟商贩轻议此乃用之者无方非兴之者有
谬至使朝廷明识兴议其间今则罢之惧失前旨一行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4b 页
一改法若弈棋参论理要宜依前式诏曰司盐之税乃
自古通典然兴利制民亦代或不同苟可以富民益化
唯理所在甄琛之表实所谓助政毗治者也可从其前
计使公私并宜川利无拥尚书严为禁豪强之制也
孝昌三年雍州刺史萧宝寅反以尚书右仆射长孙稚
为行台讨之时薛凤贤反于正平薛修义屯聚河东分
据盐河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寅稚乃据河东时
有诏废盐池盐税稚上表曰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圻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5a 页
惟须宝而护之均赡以理今四境多虞府库整竭然冀
定二州且亡且乱常调之绢不复可收仰惟府库有出
无入必须经纶出入相补略论盐税一年之中准绢帛
犹不应减三十万疋也便是移冀定二州置于畿甸今
若废之事用同失前臣仰违严旨而先讨关贼径解河
东者非是閒长安而急蒲坂蒲坂一陷没失盐池三军
口命济赡理绝天助大魏兹计不爽昔高祖升平之年
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制非为物竞利恐由利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5b 页
而乱俗也况今王公素飧百官尸禄租税六年之粟调
来岁之资此皆出人私财夺人旅力岂是愿言事不
获已臣辄符司监将尉还率所部依常收税更听后敕
前废帝初即位诏税盐之官可废之
东魏孝静天平初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置灶以
煮盐沧州置灶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置灶四百五十二
幽州置灶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又于邯郸置灶
四计终岁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八斛四斗军国所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6a 页
资得以周赡
后周太祖初为魏相创制六官掌盐掌四盐之政令一
曰散盐煮海以成之二曰监盐引池以化之三曰形盐
掘地以出之四曰饴盐于戎以取之凡监盐形盐每地
为之禁百姓取之皆税焉
隋高祖开皇元年三月戊子弛山泽之禁
三年高祖以周末之弊收利盐池盐井皆禁百姓采用
于是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6b 页
唐玄宗开元元年十一月河中尹姜师度以安邑盐池
渐涸师度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池公私大收其利是
月左拾遗刘彤上表曰臣闻汉孝武为政厩马三十万
后宫数万人外讨戎夷内兴宫室殚费之甚实百当今
而古费多而货有馀今用少而财不足何也岂非古取
山泽而今取贫民哉取山泽则公利厚而人归于农取
贫民则公利薄而人去其业故先王作法也山海有官
虞衡有职轻重有术禁发有时一则专农二则饶国夫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7a 页
煮海为盐采山铸钱伐木为室农馀之辈寒而无衣饥
而无食佣赁自资者穷苦之流也若能取山海厚利夺
农馀之人调敛重徭免穷苦之子所谓损有馀而益不
足帝王之道可不谓然乎臣愿陛下诏盐铁木等官收
其利贸迁于人则不及数年府有馀储矣然后下宽大
之令蠲穷独之徭可以惠群生可以柔荒服虽戎狄降
伏尧汤水灾无足虞也奉天适变唯陛下行之帝令宰
臣议可否咸以盐铁之利甚益国用遂令将作大匠姜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7b 页
师度户部侍郎强循俱摄御史中丞与诸道按察使简
校海内盐铁之课比令使人勾当除此更无别求在外
不细委知如闻称有侵刻宜令本州刺史上佐一人简
校依令式收税如有落帐欺没仍委按察紏觉奏闻其
姜师度除蒲州盐池以外自馀处更不须巡捡
二十五年判仓部格蒲州盐池令州司监当租分与有
力之家营种之课收盐每年上中下畦通融取一万石
仍差官人简校若陂渠穿穴所须功力先以营种之家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8a 页
人丁充若破坏过多量力不齐者听役随近人夫又屯
田格幽州盐屯每屯配丁五十人一年收率满二千八
百石以上准营田第二等二千四百石以上准第三等
二千石以上准第四等大同横野军盐屯配丁五十人
每屯一年收率千五百石以上准第二等千二百石以
上准第四等成州长道县盐井一所并节级有赏罚蜀
道等十州盐井总九十所每年课盐都当钱八千七百
九贯(陵州井一所课都当钱二千六十一贯绵州井四/所都当钱二百九十四贯资州井六十八所都当)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8b 页
(钱千八十三贯泸州井五所都当钱千八百八十贯荥/州井十二所都当钱四百贯梓州七百二十贯遂州四)
(百十二贯阆州千七百贯普/州二百七贯果州二十六贯)若闰月计加一月课随月
徵纳任以钱银兼纳其银两别常以二百价为估其课
依都数纳官欠即均徵灶户
肃宗乾元元年司金郎中第五琦为河南等五道度支
使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𣙜其盐官置盐院官吏出
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𨽻盐铁使盗
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9a 页
上用以饶
代宗大历八年六月癸亥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上言
安邑县盐池生乳盐其状鲜丽七月乙亥解县安邑两
池生乳盐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上言曰臣顷进漫生
盐故老相传已称灵瑞今乳盐新出特表非常伏请荐
于清庙编之史册从之仍颁赐宰相以下有差(时盐池/为潦水)
(所入滉诈/奏为瑞)初𣙜盐起于第五琦及刘晏代其任法术精
密官无遗利初岁入钱六十万贯季岁十倍而人无厌
卷四百九十三 第 19b 页
苦大历末通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三百万贯而盐
利过半
德宗以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七月庚午诏曰朕闻王
者不贵远物所宝惟贤故尧设茅茨禹卑宫室光武舍
去宝剑顺帝封还大珠朕仰止前王思齐大素邕州所
奏金坑诚为润国语人于利非朕素怀方以不贪为宝
惟德其物岂尚此难得之货生可欲之心耶其金坑任
人开采官不得占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0a 页
建中三年五月诏𣙜盐每一斗更加百文
兴元元年十月丁巳诏诸道𣙜盐宜令中书门下及度
支裁减估价兼条疏利害奏闻
贞元二年四月陜虢观察使李泌奏虢州卢氏县山治
近出瑟瑟请充贡献禁人开采诏曰瑟瑟之宝中土所
无今产于近甸实为灵贶朕不饰器玩不尚珍奇常思
返朴之风用明恭俭之节其出瑟瑟处任百姓求采不
宜禁止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0b 页
九年正月癸卯初税茶先是诸道盐铁使张滂奏曰伏
以去秋水灾诏令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备伏请出茶
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
一价钱充所放两税其明年已后所得税外收贮若诸
州遭水旱赋税不办以此代之诏曰可仍委张滂具处
置条奏自是每岁得钱四十万贯茶之有税自此始也
然税茶无虚岁遭水旱未尝以税茶钱拯赡
十四年李若初为诸道盐铁转运使整理盐法颇有次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1a 页
叙会遇疾卒
十六年二月𣙜盐使史牟奏泽潞郑等州多食末盐请
切禁断从之
宪宗以永贞元年八月乙巳即位九月癸酉度支使奏
江淮盐每斗减钱一百二十𣙜二百五十其河中两池
盐请斗减钱二十六𣙜三百
十一月度支奏久雨车辇不通京师盐贵请粜出贮库
盐二万石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1b 页
元和元年五月盐铁使奏请每州所贮盐若遇价贵斗
至二百二十减十文出粜以便贫人公私不缺其盐仓
每州各以留州钱造一十二间委知院官及州县官一
人同知所粜钱送院市轻货送上都从之
三年七月复以度支安邑解县两池留后为𣙜盐使先
是两池盐务𨽻度支其职视诸道巡院贞元十六年史
牟以金部郎中主池务遂奏置使额二十一年盐铁度
支合为一使以杜佑兼领佑遂奏院属度支亦有使名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2a 页
则盐务不合有使号遂与东渭桥给纳使同奏罢之至
是判度支裴均以其事益繁遂奏置使焉
十月乙亥重申采银之禁应辄采一两已上者笞二十
递出本界州县官吏节级科罚
四年二月诸道盐铁转运使李选奏江淮河南河内兖
郓岭南诸监院元和三年粜盐都收价钱七百二十七
万八千一百六十贯比量未改法已前旧盐利总约时
价四倍加抬计成虚钱一千七百八十一万五千八百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2b 页
七贯贞元二年收粜盐虚钱六百五十九万六千贯永
贞元年收粜盐虚钱七百五十三万一百贯元和元年
收粜盐虚钱一千一百二十八万贯二年收粜盐虚钱
一千三百五万七千三百贯三年收粜盐虚钱一千七
百八十一万五千一百贯谨具累年粜盐比类钱数具
所收钱除准旧例充盐本外伏请付度支收管从之
六月敕五岭已北所有银坑依前任百姓开采禁钱不
出岭南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3a 页
五年四月甲午诸道盐铁使奏元和元年盐利钱虚估
一千八百五万三千六百贯
五月度支奏鄜坊邠宁泾源诸军将士等请同当处百
姓例食乌白两池盐从之
六年四月盐铁转运使刑部侍郎王播奏江淮河南峡
内岭南兖郓等盐院元和十五年粜盐都收价钱六百
九十八万五千五百贯比量未改法已前旧盐利总约
时价四倍加抬计成虚钱一千七百四十六万三千七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3b 页
百贯除充盐本外请付度支收管从之
闰十二月户部侍郎判度支卢坦奏河中两池课盐敕
文只许于京圻凤翔陜虢河中泽潞河南许汝等二十
五州界内籴货比来因循兼越入兴元府及洋兴凤文
成等六州臣移牒勘责得山南西道观察使报其果阆
两川盐本土户人及邑南诸郡市人又供当军士马尚
有悬欠若兼数州自然阙绝又得兴元诸府耆老状申
诉臣今商量河中盐请放入六州界籴货从之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4a 页
七年四月盐铁转运使刑部侍郎王播奏元和六年籴
盐除峡内盐井外计收盐价钱六百八十五万九千二
百贯比量未改法已前旧盐利总约时价四倍加抬计
成虚钱一千七百一十二万七千一百贯改法实估也
八年四月盐铁使刑部侍郎王播奏应管江淮兖郓等
盐院元和七年计收盐钱六百七十八万四千四百贯
比未改法已前旧盐利总约时价四倍加抬计成虚钱
一千二百一十七万九十贯其二百一十八万六千三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4b 页
百贯充粜盐本其一千四百九十九万二千六百贯充
𣙜利请以利付度支收管从之
十年七月度支使皇甫镈奏加峡内四监剑南东西两
川山东西道盐估以利供军从之
十一年讨吴元济二月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茶

十二年五月出内库茶三十万斤付度支进其直
十三年三月盐铁使程异奏应诸道州府先请置茶盐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5a 页
店收税伏准今年正月一日赦文其诸道州府因用兵
以来或虑有权置职名及擅加科配事非常制一切禁
断者伏以𣙜税茶盐本资财赋赡济军镇盖是从权兵
罢自合便停事久实为重敛其诸道先所置店及收诸
色钱物等虽非擅加且异常制伏请准赦文勒停从之
十四年三月郓州青州兖州各置𣙜盐院
八月归光州茶园于百姓从刺史房克让之请也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诏𣙜税之法虽合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5b 页
同遵疮痍之馀姑欲宽假其河北税盐宜委度支与𣙜
盐使审细商量具条疏闻奏
长庆元年正月制度支盐铁使户部应纳税茶兼粜盐
中须纳见钱者亦与时估匹段及斛㪷如情愿纳见钱
亦任稳便仍永为常式
三月敕乌池(在盐/州)每年粜盐收博𣙜米以一十五万石
为定额又诏河朔初平人希德泽且务宽大使之获安
其河北𣙜盐法宜权停仍令度支与镇冀魏博等道节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6a 页
度审酌商量如能约计课利钱数分付𣙜盐院亦任稳
便自天保兵兴以来河北盐法羁縻而已暨宪宗用皇
甫镈奏置税盐使同江淮两地𣙜利人苦扰禁戎镇亦
频上诉故有是命
是月盐铁使王播奏扬州白池两处纳𣙜场请依旧为
院又奏请诸道监院粜盐付商人每斗加五十文通旧
三百文价请诸处煎盐场停置小铺粜盐每斗加三十
文通旧一百九十文价又奏应管煎盐户盐商并诸盐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6b 页
院停场官吏所繇等前后敕制除两税不许差役追扰
今请更有违越县令奏闻贬黜刺史罚一季俸科再犯
者奏听进止并从之
五月盐铁使王播奏应诸道𣙜茶约旧额一百文加税
五十文诏从之拾遗李珏等上疏曰伏以𣙜率救弊起
自干戈天下无虞所宜蠲省况税茶之事尤出近代贞
元中不得不尔今四海镜静八方砥平厚敛于人殊伤
国体其不可一也而又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人之所资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7a 页
远近同俗既蠲渴乏难舍斯须至于田闾嗜好尤切今
收税既重时估必增流弊于人先及贫弱其不可二也
且山泽之饶出无定数量斤论税所贵集多若价高则
市者稀价贱则市者广岁终上计其利几何未见阜财
徒闻敛怨其不可三也臣不敢远徵故事直以目前所
见陈之伏惟陛下暂留聪明稍垂念虑特追成命更赐
商量则嗷嗷万姓皆荷福利臣又窃见陛下爱人育物
动感神明即位之初已惩聚敛外官抽贯旋有诏停洋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7b 页
洋德音千古不朽今者𣙜茶加税颇失人情臣忝职谏
司岂敢缄默尘黩旒扆战越伏深疏奏不报
十二月盐铁使奏请应江淮粜盐加价有差以助军用
至军罢日停从之
二年三月张平叔为户部侍郎判度支上言度支所管
𣙜盐旧法为弊年深臣今请官中自粜盐法可以富国
强兵劝农积货疏其利害十八条诏下其奏令公卿议
中书舍人韦处厚抗论不可以平叔条制不周经虑未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8a 页
尽以为利者反害以为简者至烦乃即其条目随以设
难平叔一条云应简得公私盐当日具都数申度支便
任府县差人勾当出粜多少逐月申报粜价之内所得
见钱去上都一千里者任市当土布绢处厚驳曰窃以
禹贡甸服五百里近者纳草远者纳米是量远近而制
轻重也今言千里外市绢则是千里内须送见钱兴元
洋州并是八百里内骆谷道路险阻非常若送见钱实
为不可又一条云州县所要粜盐人委所在长吏于当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8b 页
州当县仓督录事佐吏以下本所繇中拣选不得差配
百姓如有乡村去州县路远处即州县拣定所繇将盐
就乡村粜易处厚驳曰臣曾任刺史所繇入乡村是为
政之大弊一吏到门百家纳货今陛下方以清静简易
休息苍生宜去其冗负除其蟊贼今山剑州县境土至
阔其令若行烦扰至甚又一条云臣今欲献盐法归于
简易但委州县则无不济伏缘所务至重须以庙堂宰
臣充关内河东山剑等道盐铁使处厚驳曰臣窃以度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9a 页
支使四方禀奉不殊宰相权柄已重不假台司台司者
三公论道之地杂以鹾务实非所宜三十年来窦参程
异皇甫镈并以钱榖居台铉非惟国体不可抑亦名利
难兼所以参辈不受国诛必有天祸又一条云据每道
每州粜盐不少今所在户口都不申明实数臣请令长
吏有不亲公事信任所繇浮词云当界无入粜盐交恐
不济臣即请差清彊巡官往所诉州简责实户口数团
保处厚驳曰臣曾为外州刺史备谙此事自兵兴以来
卷四百九十三 第 29b 页
垂二十载百姓粗能支济免至流离者实赖所存浮户
相倚两税得充纵遇水旱虫霜亦得相全相补若搜索
悉尽立至流亡宇文融当开元全盛之时搜丁出户犹
以残人敛怨瘁国害身此策若行则甚于彼臣前月二
十四日思政殿面奉德音深恤疲人且不配户圣虑周
悉繇见事情臣等退而抃跃以为升平坐致若据此节
即与配户无殊平叔所陈未副圣德又一条云诸州府
县简得盐便于当处官仓收贮其京城两县简责得盐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0a 页
于度支两常平院贮当日各据数勒留依所定估出粜
从敕下后诸巡院便计料般盐分付府县供粜常令所
贮有剩不得令阙如有违阙知院官闻奏贬远恶处官
典所繇节级重科决停解如府县不存公心课利减耗
及所送官盐价匹段滥弱并送纳不时妄有申诉其京
兆亦令司录及观察使停见任改散慢官其专判盐案
及刺史请贬与上佐本州专判案官录事参军县令亦
请远贬处厚驳曰臣窃以古人云人爱其狐裘反而负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0b 页
刍皮既不存毛将安傅皮喻百姓毛喻国家百姓不存
国家不立今两税编户是国根本择忠信之长命慈惠
之师推赤子之仁布恺悌之化犹惧不及而有伤痍今
为盐铁不登便须贬黜虽龚黄召杜之政卓鲁蒲密之
能无所施于圣代矣其末条云以设法之初沮议者众
圣断先定则成绩可期令出之后辇毂之下尤要堤防
恐尔两军市人盐商大贾或行财货邀截喧诉临时必
有此色奸人伏乞圣慈委两军中尉兼京令尹切加把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1a 页
捉如有此色捉获头首所在决杀连状聚众人各加脊
杖二十处厚驳曰臣窃以古人云利不百不变法工不
十不易器改更之事自古所难故云谋不欲多决之欲
独臣于平叔无亲故无雠嫌所陈者非挟情所议者归
利害唯圣上独断推于至公然彊人之所不能事必不
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臣尝为开州刺史当时被
盐监吏人横搅官政亦欲盐归州县总领其权尝试研
求事有不可盖以设法施行须顺风俗或东州便则西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1b 页
州害或南州易则北州难且据山南一道明之兴元巡
管不用见钱山谷贫人随土交易布帛既少食物随时
市盐者或一斤麻或一两丝或蜡或漆或鱼或鸡璅细
丛杂者皆因所便今逼之使出布帛则俗且不堪其弊
官中货之以易绢劳而无功伏惟圣明裁择时平叔倾
巧有恩自谓言无不允及处厚驳奏帝称善令示平叔
词屈其法遂罢
五月诏曰兵革初宁方资𣙜筦闾阎重困可议蠲除如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2a 页
闻淄青郓三道往年粜盐价钱近收七十万贯供给资
费优赡有馀自盐铁使管事已来军府顿绝其利遂使
经行阵者有停粮之怨服垄亩者兴加税之嗟犯盐禁
者困鞭挞之刑理生业者乏蚕将之具虽县官受利而
郡府益空俾人获安宁我节用其盐铁先于淄青兖郓
等道管内置小铺粜盐巡院纳𣙜起今年五月一日已
后一切并停仍各委本道纳较比年节度使自收管充
军府逐急用度及均减管内贫下百姓两税钱数至年
卷四百九十三 第 32b 页
终各具粜盐数所得钱并均减两税闻奏是时王承元
为平卢军节度均输盐法未尝行于两河承元悉归之
有司
 
 
 
 
 册府元龟卷四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