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三
卷四百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四百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将帅部
   识略第二
吴董袭为扬武都尉从孙策伐黄祖于江夏策死大帝
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
安不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
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
卷四百三 第 1b 页
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众皆壮其言
周瑜字公瑾为中护军时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下
书责大帝质任子大帝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
不能决大帝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
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
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扬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
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府之众兵精粮多将士
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汎舟举
卷四百三 第 2a 页
帆朝发夕到土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偪迫而欲送质
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
不往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
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
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
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略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
之有大帝母曰公瑾议是也遂不送质后瑜屯据江陵
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川牧治公安备诣京口见大帝瑜
卷四百三 第 2b 页
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资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
非久屈于人下者用愚谋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
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
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
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大
帝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钟离牧为濡须督深以进取可图而不敢陈其策与侍
中东观令朱育宴慨然叹息育谓牧恨于策爵未副
卷四百三 第 3a 页
因谓牧曰朝廷诸君以际会坐取高官亭侯功无与比
不肯在人下见顾者犹以于邑况于侯也牧笑而答曰
卿之所言未获我心也马援有言人当功多而赏薄吾
功不足录而见宠已过当岂以为恨国家不深相知而
见害朝人是以默默不敢有所陈若其不然当建进取
之计以报所受之恩不徒自守而已愤叹以此也育复
曰国家已自知侯以侯之才无为不成愚谓可自陈所怀
牧曰武安君谓秦王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
卷四百三 第 3b 页
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武安君欲为秦王并兼六国恐
授事而不见任故先陈此言秦王既许而不能卒陨将
成之业赐剑杜邮今国家知吾不如秦王之知武安君
而害吾者有过范雎大皇帝时陆丞相讨鄱阳以二千
人授吾潘太常讨武陵吾又有三千人而朝廷下议弃
吾于彼使江渚诸督不复发兵相继蒙国威灵自济今
日何可为常向使吾不料时度宜苟有所陈至见委以
事不足兵势终有败绩之患何无不成之有
卷四百三 第 4a 页
钟离徇领兵为将拜偏将军戍西陵与监军使者唐盛
论地形势谓宜城信陵为建平援若不先城敌将先入
盛以施绩留建平智略名将累经于彼无云当城之者
不然徇计后半年晋果遣将修信陵城
虞翻为骑都尉大帝与魏和先是魏将于禁降吴欲遣
禁还归北翻谏曰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
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损犹如放盗不如
斩之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大帝不听群臣送
卷四百三 第 4b 页
禁翻谓禁曰卿勿谓吴无人吾谋适不用耳禁虽为翻
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尝为翻设虚座
吕蒙为横野中即将蒙与周瑜等围曹仁于南郡益州
将龚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
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大帝善其言还肃兵
又蒙当袭南郡帝欲令征虏将军孙皎与蒙为左右部
大督蒙说帝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
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
卷四百三 第 5a 页
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
也帝悟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又甘宁粗暴
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帝令帝怒之蒙辄陈请天下
未平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帝遂厚宁卒得其用
全琮为徐州牧督步骑五万征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
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徼倖举不百全非国家之大体
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纵有所获犹不
足以弱敌而副望也如或邂逅亏损非小与其获罪琮
卷四百三 第 5b 页
宁以身受之不敢徼功以负国也
骆统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尤
以召募在民间长恶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大帝
与相反覆终遂行之
滕胤与诸葛恪俱受遗诏辅政加卫将军恪将悉众伐
魏胤谏恪曰吾以丧代之际受伊霍之托入安本朝出
摧彊敌名声振于海内天下莫不震动万姓之心冀得
蒙君而息今猥以劳役之后兴师出征民疲力屈远主
卷四百三 第 6a 页
有备若攻城不克野略无获是丧前劳而招后责也不
如案甲息师观隙而动且兵者大事事以众济众苟不
悦君独安之恪不从
丁奉为冠军将军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太傅诸
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
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雒兵大举而来必有成
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
陆逊为征西将军刘备大众东侵大帝命逊为大都督
卷四百三 第 6b 页
拒之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曰备举众东下锐
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
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
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
忧今缘山行军势不能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
敝耳备知其计引兵从谷中出当禦备时诸军或是孙
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按剑曰
刘备天下知名曹公所惮今在境界此彊敌也诸君并
卷四百三 第 7a 页
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
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
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
辞军令有常不可犯也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大
帝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对曰受
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
功臣皆国家所尝与共克定天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
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帝大笑称善加拜逊辅国
卷四百三 第 7b 页
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又即将周祗乞于鄱阳
召募事下问逊逊以为此郡民易动难安不可与召恐致
贼寇而祗固陈取之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祗攻没诸
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并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遽
等相率降逊
陆抗字幼节父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
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大帝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
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帝意
卷四百三 第 8a 页
渐解
贺齐为武威中即将尝讨山贼贼中有善禁者每当交
战官军刀剑不拔弓弩射矢皆还自向辄致不利贺将
军长情有思乃曰吾闻金有刃者可禁虫有毒者可禁
其无刃之物无毒之虫则不可禁彼必是能禁吾兵者
也必不能禁无刃物矣乃多作劲木白棓选有力精卒
五千人为先登尽捉棓彼山贼恃其有善禁者了不严
备于是官军以白棓击之彼禁者果不复行所击杀者
卷四百三 第 8b 页
万计
陆凯为镇西大将军时丁忠使于晋归说后主曰北方
守战之具不设弋阳可袭而取后主访群臣凯曰夫兵
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己来更相侵伐无岁宁
居今彊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而遣使求亲欲息兵
役不可谓其求援于我今敌形势方彊而欲徼倖求胜
未见其利也车骑将军刘纂曰天生五材谁能去兵谲
诈相雄有自来矣若其有阙庸可弃乎宜遣间以观其
卷四百三 第 9a 页
势后主阴纳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绝
蔡圭为将在秣陵时圭弟敏等守沔中晋折冲将军周
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圭与
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举信义以相高比
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
利而忘大备也候者得圭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
江求圭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吴
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卷四百三 第 9b 页
张悌字巨先少善名理景帝时为屯骑校尉魏伐蜀吴
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
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
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
亡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
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挟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
其德也丕睿承之继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
驱驰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
卷四百三 第 10a 页
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
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
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国如反掌任贤
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
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
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彊弱不
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
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昔楚剑利而
卷四百三 第 10b 页
秦昭惧孟明用而晋人忧彼之得志固我大患也吴人
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
晋羊祜为平南将军祜有清德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
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此
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
宜识吾此意及出镇荆州时长吏丧官后人怨之多毁坏
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繇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又
祜为征南大将军上疏曰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
卷四百三 第 11a 页
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
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繇人而成匪
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非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
为之化也尧有丹水之伐舜有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
宙戢兵和众者也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
来十二年是谓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日矣议者常言
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乃诸侯之时耳当今一统
不得与古同论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
卷四百三 第 11b 页
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以
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彊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
可保也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
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其进兵
之日曾无藩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捲径
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
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
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
卷四百三 第 12a 页
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
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
干戈经历盛衰不可久长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
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
指夏口徐兖扬青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
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蜀奇
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吴缘江为国无有
内外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恃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
卷四百三 第 12b 页
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
徒皆畏逼而至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世之计一
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
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
不如中国惟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
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而官军悬进人有致节之
志吴人战于其内有凭城之心如此军不踰时尅可必
矣帝深纳之会秦凉屡败祐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
卷四百三 第 13a 页
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尝
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
后时哉祜镇荆州寝疾求入朝既至雒阳会景献宫车
在殡(臣钦若等曰景献/皇后祜同产姊也)哀恸至笃中诏申谕扶疾引见
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
帝以其病不宜数入遣中书张华问其筹策祜曰今主
上有禅代之美而功德未著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
尅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
卷四百三 第 13b 页
之盛孰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
万之众长江未可得而越也将如后患何华深赞成其
计祜谓华曰成吾志者子也帝欲祜卧护诸将祜曰取
吴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
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受愿审择其人疾笃荐
杜预自代
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将伐吴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
未可尽剋况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
卷四百三 第 14a 页
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
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议者乃以书谢
之平吴之役诏书使益州刺史王浚下建平受预节度
至秣陵受王浑节度预至江陵谓诸将帅曰若浚得
下建平则顺流长驱威名已著不宜令受制于我若不
能克则无缘得施节度浚至西陵预与之书曰足下既
摧其西藩便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
卷四百三 第 14b 页
炭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
事也浚大悦表呈预书
刘弘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惠帝幸长安河间王颙挟
天子诏弘为刘乔继援弘以张方残暴知颙必败遣使
受东海王越节度
周访为扬烈将军时华轶为江州刺史自以受雒京所
遣而为寿阳所督时雒京尚存不能祗承元帝教命郡
县多谏之轶不纳曰吾欲见诏书耳时帝遣访率众屯
卷四百三 第 15a 页
彭泽以备轶访过姑孰著作即干宝见而问之访曰大
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彦夏/轶字)有忧
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
今又无故以兵守其门将成其衅吾当屯浔阳故县既
在江西可以捍禦北方又无嫌于相遏也
陶侃镇荆州南蛮司马新野杜曾永嘉之乱曾斩胡亢
而并其众自称南中即将领竟陵太守既而致笺于平
南将军荀崧求讨丹水贼以自效崧纳之侃遗崧书曰
卷四百三 第 15b 页
杜曾凶狡所将之卒皆豺狼也可谓鸱枭食母之物此
人不死州土未宁足下当识吾言崧以宛中兵少藉曾
为外援不从侃言曾复率流亡三千馀人围襄阳数月
不下而还
祖逖元帝用为徐州刺史徵为军咨祭酒逖以社稷倾
覆尝怀振复之志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逃
民怨叛也繇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
中原今天下既被残酷遗黎思本人有奋击之心但悉
卷四百三 第 16a 页
无所凭倚大王诚能命将帅使若逖等执殳前驱上为
国家雪耻下为百姓请命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响赴沉
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
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温峤为前将军时王敦既败制以敦纲纪除名参伍禁
锢峤上疏曰王敦刚愎不仁忍行杀戮亲任小人疏远
君子朝廷所不能抑骨肉所不能间处其朝者常惧危
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
卷四百三 第 16b 页
时晦之辰也且敦为大逆之日拘录人士自免无路原
其私心岂遑宴处如陆玩羊曼刘胤蔡谟郭璞尝与臣
言备知之矣必其凶悖自可罪人斯得如其枉入奸党
宜施之以宽加以玩等之诚闻于圣听当受同贼之责
实负其心陛下仁圣含宏思求允中臣阶缘博纳干非
其事诚在爱才不忘忠益帝从之后出镇武昌陈豫章
十郡之要宜以刺史居之浔阳滨江都督应镇其地今
以州帖府进退不便且古镇将多不领州皆以文武形
卷四百三 第 17a 页
势不同故也宜选单车刺史别抚豫章专理黎庶诏不
许峤又平苏峻党路永匡术贾宁中涂悉以众归顺王
导将褒显之峤曰术辈首乱罪莫大焉晚虽改悔未足
以补前失全其首领为幸已过何可复宠授哉导无以

陶侃为荆州刺史议者以武昌北岸有邾城宜分兵镇
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
我所以设险而禦寇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
卷四百三 第 17b 页
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寇
虏乃致祸之繇非禦寇也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今
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
非所资也后庾亮戍之果大败
蔡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豫州
之沛郡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假节时左卫将军陈光上
疏请伐胡诏令攻寿阳谟上疏曰今寿阳城小而固自
寿阳至琅琊城壁相望其间远者才百馀里一城见攻
卷四百三 第 18a 页
众城必救且王师在路五十馀日刘仕一军早已入淮
又遣数部北取玉壁大将未至声息久闻而贼之邮驿
一日千里河北之骑足以来赴非惟邻城相救而已夫
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废梁焚舟背水而阵今欲停
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对坚敌顾临归路此兵法之所戒
也若进攻未拔胡骑卒至惧桓子不知所为而舟中之
指可掬今征军五千皆王都精锐之众又光为左卫远
近闻之名为殿中之军宜令所向有征无战而顿之坚
卷四百三 第 18b 页
城之下胜之不武不胜为笑今以国之上驷击寇之下
邑得之则利薄而不足损敌失之则害重而足以益寇
惧非策之长者臣愚以为闻寇而致讨贼退而振旅于
事无失不胜管见谨冒陈闻
朱伺为陶侃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
请督将议拒贼之计伺独不言珉言朱将军何以不言
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
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唯当忍之彼不能
卷四百三 第 19a 页
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袁乔督沔中诸戍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
夏相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温曰夫经略大
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中然后举无遗算耳今
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
从易者今溯流万里历经天险彼或有备不可必克蜀
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
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
卷四百三 第 19b 页
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
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以为重备必不敢动
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蜀土富实号
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
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
大利也温从之
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领护南
蛮校尉侍中荆州刺史镇江陵苻坚彊盛冲欲移阻江
卷四百三 第 20a 页
南乃上疏曰自中兴已来荆州所镇随宜回转臣亡兄
温以石季龙死经略中原因江陵路便即而镇之事与
时迁势无常定且兵者诡道示之以弱今宜全重江南
轻戍江北南平孱陵县界地名上明田土膏梁可以资
业军人在吴时乐乡城以上四十馀里北枕大江西挟
二峡若狂狡送死则旧郢以北坚壁不战接会济江路
不云远乘其疲堕扑剪为易臣司存阃外辄随宜处分
于是移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
卷四百三 第 20b 页
亮守江夏
宋沈林子高祖伐𦍑参征西军事破姚泓将姚绍初诸
将破贼皆多其首级而林子献捷书至每以实闻高祖
问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复增张
虏获以自夸诞国渊以事实见赏魏尚以盈级受罚此
前事之师表后乘之良辙也高祖曰乃所望于卿也
徐羡之为高祖太尉左司马掌留任以副贰刘穆之高
祖议欲北伐朝士多谏唯羡之默然或问之何独不言
卷四百三 第 21a 页
羡之曰吾位至二品官为二千石志愿久充今二方已
平拓地万里唯有小𦍑未定而公寝食不忘意量乖殊
何可轻豫未几高祖受晋禅
檀道济为冠军将军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径进雒
阳凡拔城破垒俘四千馀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咸
悦相率归之者甚众进据潼关与诸将军共破姚绍长
安既平以为征虏将军琅琊内史
卷四百三 第 21b 页
王仲德为安北将军与到彦之北伐大破魏军诸军进
屯灵昌津司兖既定三军咸喜仲德独有忧色曰胡虽
仁义不足而凶狡有馀今敛戈北归并力完聚若河冰
冬合岂不能为三军忧其年冬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进
逼金墉虎牢雒阳诸军相继奔走彦之闻二城不守欲
焚舟步走仲德曰雒阳既陷则虎牢不能独全势使然
也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彊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
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乃回军沿济南
卷四百三 第 22a 页
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
刘康祖为左军将军太祖欲大举北伐康祖以岁月已
晚请待明年帝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尚义
之志不许已而果败
到彦之为使持节南蛮校尉时太祖入奉大统以徐羡
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
二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
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卷四百三 第 22b 页
沈庆之元嘉二十七年迁为步军校尉太祖北伐庆之
副王玄谟向碻磝戍主弃城走玄谟围滑台庆之与萧
斌留守碻磝斌仍领辅国司马玄谟攻滑台积旬不拔
魏主率大众南向斌遣庆之率五千人救玄谟庆之曰
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
轻往必无益也斌固遣令去会玄谟退斌将斩之庆之
固谏乃止太祖后问何故谏斌杀玄谟对曰诸将奔退
莫不惧罪自归而死将至逃散且大兵至未宜自弱故
卷四百三 第 23a 页
以攻为便耳萧斌以前驱败绩欲固守碻磝庆之曰夫
深入寇境规求所欲退败如此何可久住今青冀虚弱
而坐守穷城若虏众东过清口非国家有也碻磝孤绝
复作朱修之滑台耳会诏使至不许退诸将并谓宜留
斌复问计于庆之庆之曰阃外之事将所得专诏从远
来事势已异节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斌及
坐者并笑曰沈公乃更学问庆之厉声曰众人虽见古
今不如下官耳学也玄谟自以退败求戍碻磝斌乃还
卷四百三 第 23b 页
历城申坦垣护之共据清口庆之乘驿驰归未至帝驿
诏止之使还援玄谟会魏师已至彭城不得向北太尉
江夏王义恭留领府中兵参军魏主至仰山义恭遣庆
之率三万拒之庆之以为魏众彊往必见擒不肯行太
祖后谓之曰进止处分皆合事宜惟恨不弃碻磝耳卿
在左右久偏解我意正复违诏济事亦无嫌也二十九
年十月督讨群蛮于江沔三十年正月世祖出次五洲
总统群帅庆之从巴水出至五洲咨受军略会世祖典
卷四百三 第 24a 页
签董元嗣自京师还陈元凶弑逆世祖遣庆之还山引
诸军庆之谓腹心曰萧斌妇人不足数其馀将帅并是
所悉皆易与耳东宫同恶不过三千人在外屈逼必不
为用力今辅顺讨逆不忧不济也
胡藩为鄱阳太守从武帝伐刘毅初毅当之荆州日表
求东道还建业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帝出倪塘
会毅藩请杀之谓高祖曰公谓刘卫军为公下乎帝曰
卿谓何如对曰夫豁达大度功高天下连百万之众允
卷四百三 第 24b 页
天下之望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猎记传一语一默自
许以雄豪加以誇伐缙绅白面之士辐辏而归此毅不
肯为公下也帝曰吾与毅俱有克复功其过未彰不可
自相图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
沈攸之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张兴世领水军拒南贼于
赭圻时豫州刺史殷琰之据寿阳同逆为刘勔所攻南
贼遣庞孟虬率军助琰之刘勔遣使求援甚急建安王
休仁欲遣兴世救之问攸之攸之曰孟虬蚁寇必无能
卷四百三 第 25a 页
为遣别将马步数千足以相制若有意外且以江南饵
之上流若捷不忧不殄兴世之行是安危大机必不可
辍乃遣段佛荣等援勔
王景文太宗初即位为左卫将军时六军戒严景文仗
士三千人入六门诸将咸云平殄小贼易于拾遗景文
曰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将当临事而惧好
谋而成先为不可胜之术耳
垣护之为宁朔将军督徐州之东莞二郡军事孝武以
卷四百三 第 25b 页
历下要害欲移青州并镇历城议者多异护之曰青州
北有河济又多陂泽非虏所向每来寇掠必繇历城二
州并镇此经远之略也北又近河归顺者易近息民
患远申王威安边之上计也繇是遂定
 
 
 
 册府元龟卷四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