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六十四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三百六十四 宋 王钦若等 撰
  将帅部
   机略第四
后魏李先明元永兴中为安东将军与上党王长孙道
生率众袭冯跋乙连城尅之悉虏其众乃进讨和龙先
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各五尺围用
填城堑攻其西南绝其外援勒兵急攻贼必可擒道生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b 页
不从遂掠民而还
蒲城侯崙太武时为统万镇将从永昌王仁南征别出
汝阴济淮宋将刘康祖屯于慰武亭以邀军路师人患
之崙曰今大风既劲若令推草车方轨并进乘风纵火
以精兵自后乘之破必矣从之斩康祖傅首行宫
沛郡公祯为司卫监从太武征蠕蠕忽遇贼别部多少
不敌祯乃就山解鞍放马以示有伏贼果疑而避之
古弼为安西将军从太武征赫连定驾至平凉次于泾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a 页
南遣弼与侍中张黎击平凉赫连定自安定率步骑二
万来救与弼等相遇弼伪退以诱之太武使高车敕勒驰
击定斩首数千级弼乘胜取安定
陆俟为内都大官安定卢永刘超等聚党万馀人以叛
太武以俟威恩被于关中诏以本官加都督秦雍诸军
事镇长安太武曰秦川险绝奉化日近吏民未被恩惠
故顷年已来频有叛动今刘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
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而为一据险拒战未易攻也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b 页
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今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
单马之镇超等闻之大欣以为无能为也既至申扬威
信示以成败诱纳超女外若姻亲超犹自惊初无降意
俟乃率其帐下往见超观其举措设掩袭之计超使人
逆曰三百人以外当以弓马相待三百人以内当以酒
食相供俟乃将二百骑诣超设备甚严俟遂纵酒尽醉
而还后谓将士曰超可取也乃密选精兵五百人陈国
恩德激厉将士言至恳切士卒奋勇各曰以死从公必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a 页
无二也遂伪猎诣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
限俟于是诈醉上马大呼手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杀
伤千数遂平之太武大悦
源贺为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贺为乡导诏问攻战
之计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
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祸福必相率归
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尔太武曰善
于是遣贺率精锐历诸部招慰下三万馀落获杂畜十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b 页
馀万头及围姑臧繇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
迁征西将军后为征南将军时诏都督三道诸军屯于
漠南是时每岁秋冬遣三道并出以备北寇至春中乃
班师贺以劳役京都又非禦边长计乃上言请募诸州
镇有武健者三万人复其徭赋厚加赈恤分为三部二
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给彊弩十二床武卫三百乘弩
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多造马枪及诸器
械使武略大将二人以镇抚之冬则讲武春则种植并
卷三百六十四 第 4a 页
戍并耕则兵未劳而有盈畜矣又于白道南三处立仓
运近州镇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备不虞于宜为便
不可岁常举众连动京师令朝廷常有北顾之虑也事
寝不报
刘洁为尚书令从太武破蠕蠕大檀于云中洁言于帝
曰大檀恃众虽破胆奔北恐不惧往败将复送死请收
田讫复一大举东西并进为二道讨之帝然其言
济阴王新成有武略库莫奚侵扰诏新成讨之新成乃
卷三百六十四 第 4b 页
多为毒酒贼逼便弃营而去贼至兢饮遂简轻骑纵击
俘馘甚多
李崇孝文帝时为安东将军徐州降人郭陆聚党作逆
人多应之骚扰南北崇遣高平人卜冀州诈称犯罪逃亡
归于陆陆纳之以为谋主数月冀州斩陆送之贼徒溃
散后为车骑将军扬州刺史时梁人于浮山堰淮以灌
扬徐水势日增崇乃于硖石之戍间编舟为桥北更立
船楼十各高三丈十步置一篱至两岸蕃板装治四箱
卷三百六十四 第 5a 页
解合贼至举用不战解下又于楼船之北连覆大船东
西竟水防贼火筏又于八公山之东南更起一城以备
大水州人号曰魏昌城
中山王英初为梁州刺史孝文时梁州民李天干等诣
英降待以国士之礼天干等家在南郑之西请师迎接
英遣迎之萧懿闻而遣将姜脩率众追袭逮夜交战颇
有杀伤脩后屡败复更请军懿遣众赴之迎者告急英
率骑一千倍道赴救未至贼已退还英恐其入城别遣
卷三百六十四 第 5b 页
统军元拔以随其后英徼其前合击破之尽俘其众懿
续遣军英不虞贼至且众力已疲军少人皆惧咸欲奔
走英乃缓骑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贼东西指麾状似
处分然后整列而前贼心谓有伏兵俄然贼退乘势追
殄遂围南郑会萧懿遣将伐獠英统军为其所败后英
以奇兵掩之尽皆擒获被敕班师英于是先遣老弱身
勒精兵留后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也英还一日犹
闭门不开二日之后懿乃遣将追英英亲自殿后与士
卷三百六十四 第 6a 页
卒下马交战贼众莫敢逼之四日四夜然后贼退全军
而还后与邢峦讨梁将齐苟仁于悬瓠城英既次义阳
将取三关英策之曰三关相须如左右手若尅一关两
关不待攻而定攻难不如攻易东关易攻宜须先取即
黄石公所谓战如风发攻如河决英恐其并力于东乃
使长吏李华率五统向西关分其兵势自督诸军向东
关先是马仙琕使云骑将军马广率众拒屯于长薄军
主胡文超别屯松岘英至长薄马广夜遁入于武阳英
卷三百六十四 第 6b 页
进师攻之闻梁遣其冠军将军彭瓫生骠骑将军徐超
秀援武阳英乃缓军曰纵之使入此城吾先曾观其形
势易攻尔吾取之如拾遗也诸将未之信瓫生等既入
武阳英促围攻之六日而广等降于是进击黄岘梁太
子左卫率李元履弃城奔窜又讨西关梁司州刺史马
仙琕亦即退走果如英策凡擒其大将六人支将二十
人卒七千人米四十万石军资称是
尉元孝文时为都督南征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元上表
卷三百六十四 第 7a 页
曰臣天安之初奉律总戎廓宁淮左海岱既平仍忝徐
岳素飧尸禄积有年岁彼土安危窃所具悉每惟彭城
水陆之要江南用兵莫不因之威陵诸夏夫国之大计
豫备为先且臣初尅徐方青齐未定从河以南犹怀彼
此时刘彧遣张永沈攸之陈显达萧顺之等前后数度
规取彭城势连青兖唯以彭城既固而永等摧屈今计
彼戍兵多是胡人臣前镇徐州之日胡人子都将呼延
笼达因于负罪便尔叛乱鸠引胡类一时扇动赖灵威
卷三百六十四 第 7b 页
遐被罪人斯戮又团城子都将胡人王𠡠勤负衅南叛
每惧奸图狡诱同党愚诚所见宜以彭城胡军换取南
豫州徙民之兵转戍彭城又以中州鲜卑增实兵数于
事为宜诏曰公之所陈甚合事机其先薛安都以徐州
内附以元与孔伯恭赴援元表分兵置戌进定青冀复
表曰彭城贼之要藩不有积粟彊守不可以固若储粮
广戌虽刘彧师徒悉动不敢窥𨵦淮北之城此自然之
势也诏曰待后军到量宜守防其青冀已遣军援须待
卷三百六十四 第 8a 页
尅定更运军粮元又有表曰臣前表以下邳水陆所凑
先规殄灭遣兵屡讨犹未擒定然彭城下邳信命未断
此之戍人元居贼界心尚恋土辄相抗拒或希幸非望
南来息耗壅塞不达虽至穷迫仍不肯降彭城民任玄
明从淮南到镇称刘彧遣将任农夫陈显达领兵三千
来循宿豫臣即以其日密遣觇使验其虚实如明所言
臣欲自出击之以运粮未接又恐新民生变遣子都将
于沓刘龙驹等步骑五千将往赴击但征人淹久逃亡
卷三百六十四 第 8b 页
者多迭相扇动莫有固志器仗败毁无一可用臣闻伐
国事重古人所难功虽可立必须经略而举若贼向彭
城必繇清泗过宿豫历下邳趣青州路繇下邳入沂水
经东安即为贼用师之要今若先定下邳平宿豫镇淮
南戌东安则青冀诸镇可不攻而尅若四处不服青冀
虽拔百姓狼顾犹怀侥倖之心愚臣以为宜释青冀之
师先定东南之地夏水虽盛无津途可因冬路虽通无
高城可固如此则淮北自举暂劳永逸
卷三百六十四 第 9a 页
傅永孝文时为豫州刺史平南将军王肃长史齐明帝
遣将鲁康祚赵公政众号一万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
永勒甲士三千击之时康祚等军于淮南永舍淮北十
有馀里永量吴楚之兵好以斫营为事即夜分兵为二
部出于营外又以贼若夜来必应于渡淮之所以火记
其浅处永既设伏乃密令人以瓠盛火渡淮南岸当深
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然之其夜康祚公政等
果亲率领来斫永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祚等奔趣淮
卷三百六十四 第 9b 页
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之火而争渡
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康祚人马坠淮
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于京师公政岐州刺史超
宗之从兄也时裴叔业率王茂先李定等来侵楚王茂
永适还州肃复令永讨之永将心腹一人驰诣楚王茂
至即令填塞外堑夜伏战士一千人于城外晓而叔业
等至顿于城东列阵将置长围永所伏兵于左道击其
后军破之叔业乃令将佐守所列之阵自率精甲数千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0a 页
救之永上门楼观叔业南行五六里许便开门奋击遂
摧破之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左右欲追之永曰弱
卒不满三千彼精甲犹盛非力屈而败自堕吾计中尔
既不测我之虚寔足丧其胆执俘足矣何假逐之获叔
业伞扇鼓幕甲仗万馀两月之中遂献再捷
奚康生孝文时为中坚将军讨吐京叛胡辛支追至车
突谷康生诈为堕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
矛杀数十人胡遂奔北轻骑退走去康生百馀步弯弓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0b 页
射之应弦而死因俘其牛羊驼马以万数
辛祥为龙骧府长史带义阳太守梁将胡武城陶平虏
于州南金山之上连营侵逼众情大惧祥从容晓喻人
心遂安时出挑战伪退以骄贼贼果日来攻逼不复自
备乃夜出袭其营将晓矢刃交下贼大分散擒平虏并
斩武城以送京师州境获全
杨椿为平西将军时秦州𦍑吕苟儿泾州屠各陈瞻
聚众叛诏椿为别将𨽻安西将军元丽讨之贼入陇守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1a 页
溪自固或谋伏兵山径断其出入待粮尽而攻之或云
斩除山木纵火焚之然后进讨椿曰并非计也此本规
盗非有经略自王师一至无战不摧所以深窜者正避
死尔今宜勒三军勿更侵掠贼必谓我见险不前必轻
我军然后掩其不备可举而平矣乃缓师不进贼果出
掠仍以军中驴马饵之不加讨逐如是多日阴简精卒
衔枚夜袭斩瞻而傅其首
椿弟津为定州刺史时贼帅薛脩礼杜雒周残掠州境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1b 页
津与贼帅元洪业及与贼中督将尉灵根程杀鬼潘法
显等书晓谕之并授铁劵许以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
洪业等复书云今与诸人密议欲杀普贤愿公听之又
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耳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公
若置之恐纵敌为患矣愿公察之津以城内北人虽是
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
吏无不感其仁恕
田益宗为征虏将军宣武景明初梁遣军王吴子阳率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2a 页
众寇三关益宗遣梅与之等击之获其二城益宗上表
曰臣闻机之所在圣贤弗之疑兼弱攻昧前王莫之舍
皆拯群生于汤炭盛武功于方来然霜叶将沦非劲飙
无以速其萚天之所弃非假手无以歼其人窃惟萧衍
常以君臣交争江外州镇中分为两东西抗峙已淹岁
时民庶穷于转输兵甲疲于战斗事救于目前力尽于麾
下维州镇纲纪庶方藩城棋立孤存而已不乘机电扫
廓彼蛮疆恐后之经略未易于此且寿春虽平三面仍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2b 页
梗镇守之宜寔须豫设义阳差近淮源利涉津要朝廷
行师必繇此道若江南一平有事淮外须乘夏水汎长
列舟长淮师赴寿春须从义阳之北便是居我喉要在
虑弥深义阳之灭今实时矣度彼众不过须精卒一万
二千然行师之法贵张形势请使两荆之众西拟随雍
扬州之卒顿于建安得捍三关之援然后二豫之军直
据南关对抗延头遣一都督总诸军节度季冬进师迄
于春末弗过十旬尅之必矣宣武纳之遣镇南元英攻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3a 页
义阳益宗遣其息鲁生领步骑八千断贼粮运并焚其
钧城积聚梁戍主赵文举率众拒战鲁生破之获文举
及小将胡建兴古皓庄元仲等斩五千馀级溺死者千
五百人食米运舟焚烧殆尽
源怀景明中为车骑将军凉州大中正怀奏曰南贼游
魂江扬职为乱逆肆厥狂悖月滋日甚贵臣重将靡有
孑遗崇信奸回昵比阉竖内外离心骨肉猜叛萧宝融
僭号于荆郢其雍州刺史萧衍勒兵而东袭上流之众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3b 页
已逼其郊广陵京口各持兵而怀两望钟离淮阴并鼎
峙而观得失秣陵孤危制不出门君子小人并罹灾祸
延首北望朝不及夕斯实天启之期吞并之会乘厥萧
墙之衅藉其分离之隙东据历阳兼指瓜步缘江镇戍
达于荆郢然后奋雷电之威布山河之信则江西之地
不刃自来吴会之乡指期可举昔王浚有言皓若暴死
更立贤主文武之官各得其任则勍敌也若使萧衍克
就上下同心非直后图之难实亦扬境危逼何则寿春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4a 页
之去建业七百而已山川水陆彼所谙利脱江湘无波
君臣效职藉水凭舟倏忽而至寿春容不自保江南将
若之何今宝卷邑居有土崩之形边城无继援之兆清
荡江区寔在今日臣受恩既重不敢不言诏曰不君不
臣江南常弊有粟不食其在斯矣上天既欲亡之诸藩
又愿取之人事天道孰云匪会但以养害仁者不为且
十月五日衍军已达大航其大伤小亡之势久应有决
假令天罚宝融衍兵获进则衍之主佐又是乱亡遗孽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4b 页
皇灵其能久祐之乎今之所矜者正以南黔企德边书
继至殄瘁之氓理须救接若尔者扬州兵力配积不少
但可速遣任城委以处分别加慰勉令妙尽边算也以
衍事克遂停正始中蠕蠕寇边诏怀禦之怀至云中蠕
蠕亡遁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筑
城置戍之处皆量其高下揣其厚薄及储粮积仗之宜
犬牙相救之势凡表五十八条表曰蠕蠕不羁自古而
尔游魂鸟集水草为家中国患者皆斯类耳历代驱逐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5a 页
莫之能制虽比拓榆中远临瀚海而智臣勇将力算俱
竭胡人颇遁中国以疲于时贤哲思造化之至理推生
民之习业量夫中夏粒食邑居之民蚕衣儒步之士与
荒表茹毛饮血之类鸟宿禽居之徒亲较长短固宜防
制知城郭之固暂劳永逸自皇魏统极都于平城威震
天下德笼宇宙今定鼎成周去北遥远代表诸藩北固
高车外叛寻遭旱俭戎马甲兵十分阙八去岁复镇阴
山庶士荡尽遣尚书郎中韩贞宋世量等简行要险防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5b 页
遏形便谓准旧镇东西相望令形势相接筑城置戍分
兵要害劝农积粟警急之日随便剪讨如此则威形增
广兵势亦盛耳北方沙漠夏乏水草时有小泉不济大
众脱有非意要待秋冬因云而动若至冬日冰沙凝厉
游骑之寇终不敢攻城亦不敢越城南出如此北方无
忧矣宣武从之今北镇诸戍东西九城是也
任城王澄宣武时为镇南大将军扬州刺史表曰萧衍
频断东关欲令巢湖泛溢周回四百馀里东关合江之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6a 页
际广不过数十步若贼计得成大湖倾注者则淮南诸
戍必同晋阳之事矣又吴楚便水且灌且战淮南之地
将非国有寿阳去江五百馀里众庶惶惶并惧水害脱
乘民之愿攻敌之虚豫勒诸州纂集士马首秋大集则
南渎可为饮马之津霍岭必成徙倚之观事贵应机经
略须早纵混一不可必果江西自是无虞若犹豫缓图
不加除讨关塞既成襄陵方及平原民戍定为鱼矣
澄弟嵩宣武时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嵩表曰萧宝融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6b 页
骨肉相残忠良先戮臣下嚣然莫不离背君臣携贰干
戈日寻流闻宝卷雍州刺史萧衍兄懿于建业阻兵与
宝融相持荆郢二州刺史并是宝卷之弟必有图衍之
志臣若遣书相闻迎其本谋冀获同心并力除衍衍平
之后必旋师赴救丹阳当不能复经营疆陲全固襄沔
臣之军威已得临据则沔南之地可一举而收缘汉耀
兵示以威德思归有道者则引而纳之受疑告危者则
援而接之总兵伫锐观衅伺隙若其零落之形已彰怠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7a 页
懈之势已著便可顺流摧锋长驱席卷诏曰所陈嘉谋
深是良计如当机形可进任将军裁之既而梁武寻克
建业乃止
安定王燮宣武时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燮表曰谨惟
州治李润堡虽是少梁旧地晋芮锡壤然胡夷内附遂
为戎落城非旧邑先代之名爰自国初护𦍑小戍及改
镇立郡依岳立州因籍仓府未刋名实窃见冯翊古城
𦍑魏两民之交许雒水陆之际先汉之左辅皇魏之右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7b 页
翼形势名都实惟西蕃奥府今州之所在岂惟非旧至
乃居岗饮涧井谷秽杂升降劬劳往还数里噂誻明昏
有亏礼教未若冯翊面华渭包原泽井浅池平樵牧饶
广采材华阴陆运七十伐木龙门顺流而下培植旧雉
功省力易人各为巳不以为劳昔宋民无井穿井而忻
得人况合城无水得水而不家庆窃闻前政刺史非无
是意或值兵举或遇年灾缘此契阔稽延至此去岁已
熟秋方大登四境晏安京师无事丁不十钱之费人无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8a 页
八旬之勤损轻益重乞垂鉴远诏曰一劳永逸便可听

萧宝夤为抚军将军宣武时梁武遣将康绚于浮山堰
淮以灌扬徐除宝夤都督东讨诸军事堰既成淮水滥
溢将为扬徐之患宝夤于堰上流更凿新渠引注淮泽
水乃小减
邢峦宣武时为安西将军既平蜀巴西乃表曰扬州成
都相去万里陆途既绝惟资水路萧衍兄子渊藻去年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8b 页
四月十三日发扬州今岁四月四日至蜀水军西上非
周年不达外无军援一可图也益州顷经刘季连反叛
邓元超攻围资储散尽仓库空竭今犹未复兼民人丧
胆无复固守之意二可图也萧渊藻是群剧少年未洽
治务及至益州便戮邓元超曹亮宗临戎斩将则是驾
驭失方范国惠津渠退败锁执在狱今之所任并非宿
将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既不厌民望多行残暴民
心离解三可图也蜀之所恃惟阻剑阁今既克南安已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9a 页
夺其险据彼界内三分已一从南安向涪方轨任意前
军累破后众丧魂四可图也昔刘禅据一国之地姜维
为佐邓艾既出绵竹彼即投降及苻坚之世杨安朱彤
三月取汉中四月至涪城兵未及州仲孙逃命桓温西
征不旬月而平蜀地昔来常多不守况渊藻是萧衍兄
子骨肉至亲若其逃亡当无死理脱军克涪城渊藻复
何宜城中坐而受困若其出斗庸蜀之卒唯便刀槊弓
箭至少假有遥射弗至伤人五可图也臣闻乘机而动
卷三百六十四 第 19b 页
武之善经攻昧侮亡春秋明义未有舍干戚而康时不
征伐而混一伏惟陛下纂武文之业当必世之期跨中
州之饶兼甲兵之盛清荡天区在于今矣是以践极之
初寿春驰款先岁命将义阳克辟淮外既以风清荆沔
于焉肃晏方欲偃甲息兵候机而动而天赞休明时来
斯速虽欲靖戎理不获已至使道迁归诚汉境伫拔臣
以不才属当戎寄内省文吏不以军谋自许指临汉中
唯规保疆守界事属艰途东西寇窃上凭国威下仗将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0a 页
士边帅用命频有薄捷藉势乘威径度大剑既克南安
据彼要险前军长迈已至梓潼新化之民翻然怀惠瞻
望涪益旦夕可屠正以兵少粮匮未宜前出为尔稽缓
惧失民心则更为寇今若不取后图便难辄率愚管庶
几殄尅如其无功分受宪坐且益州殷实户馀十万比
寿春义阳三倍非匹可乘可利实在于兹若朝廷志存
保民未欲经略臣之在此便为无事乞归侍养微展乌
鸟诏曰若贼敢窥𨵦观机剪扑如其无也则安民保境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0b 页
以悦边心平蜀之举更听后敕方将席卷岷蜀电扫西
南何得辞以恋亲中途告退宜勖令图务申高略峦又
表曰昔邓艾钟会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蜀
所以然者斗实力故也况臣才绝古人智勇又阙复何
宜请二万之众而希平蜀所以敢者正以据得要险士
民慕义此往则易彼来则难任力而行理有可尅今王
足前进已逼涪城脱得涪城则益州便是成擒之物但
得之有旦晚尔且梓潼已附民户数万朝廷岂得不守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1a 页
之也若守也直保境之兵则已一万臣今请二万五千
所增无几又剑阁天险古来所称张载铭云世乱则逆
世清则顺此之一言良可惜矣臣诚知征伐大事不易
可为自军度剑阁以来鬓发中白忧虑战惧宁可一日
为心所以勉强者既得此地而自退不守恐辜先皇之
恩遇负陛下之爵禄是以孜孜频有陈请且臣之意算
正欲先图涪城以渐而进若尅涪城便是中分益州之
地断水陆之冲彼外无援军孤城自守复何能持久哉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1b 页
臣今欲使军军相次声势连接先作万全之计然后图
彼得之则大尅不得则自全乂巴西南郑相离一千四
百去州迢递恒多生动昔在南之日以其统绾势难故
增立巴州镇静夷獠梁州藉利因而表罢彼土民望严
蒲何扬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
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但以去州既远不能
仕进至于州纲无繇厕迹巴境民豪便是无梁州之分
是以郁怏多生动静建议之始严玄思自号巴州刺史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2a 页
尅城以来仍使行事巴西广袤一千户馀四万若彼立
州镇摄华獠则大帖民情从垫江已还不复劳征自为
国有宣武不从又王足于涪城辄还遂不定蜀
崔延伯宣武永平中为后将军幽州刺史梁衍遣其左
游击将军赵祖悦率众偷据硖石诏延伯为别将与都
督崔亮讨之亮令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瓮生挟
淮为营延伯遂取车轮去辋削锐其辐两两接对揉竹
为絙贯连相属并十馀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辘轳出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2b 页
没任情不可烧斫既断祖悦等走路又令舟舸不通繇
是梁军不能赴救祖悦合军咸见俘虏于军拜平南将
军光禄大夫后与杨大眼等至自淮阳灵太后幸西林
园引见延伯等太后曰卿等志尚雄猛皆国之名将北
平硖石公私庆快此乃卿等之功也但淮堰仍在宜须
预谋故引卿等亲共量算各出一图以为后计大眼对
曰臣辄谓水陆二道一时俱下往无不尅延伯曰臣今
辄难大眼既对圣颜答旨宜实水南水北各有沟渎陆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3a 页
地之计如何可前愚臣短见愿圣心悯水兵之勤苦给
复一年专习水战脱有不虞召便可用往无不获灵太
后曰卿之所言深是宜要当敕如请
袁翻孝明时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会蠕蠕主阿那瑰
后主婆罗门并以国乱来降朝廷问翻安置之所翻表
曰谬以非才忝荷边任猥垂访逮安置蠕蠕主阿那瑰
婆罗门等处所远近利害之宜窃惟匈奴为患其来久
矣虽隆周盛汉莫能降服衰弱则降富彊则叛是以方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3b 页
叔召虎不遑自息卫青去病勤亦劳止或修文德以来
之或兴干戈以伐之而一得一失利害相侔故呼韩来
朝左贤入侍史籍谓之盛事千载以为美谈至于皇代
勃兴威驭四海爰在北京仍梗疆场自卜惟雒食定鼎
伊瀍高车蠕蠕迭相吞噬始则蠕蠕衰微高车彊盛蠕
蠕则自救靡暇高车则僻远西北及蠕蠕复振反破高
车主丧民离不绝如线而高车今能终雪其耻复摧蠕
蠕者正繇种类繁多不可顿灭故也然斗此两敌即卞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4a 页
庄之算得使境上无尘数十年中者抑此之繇也今蠕
蠕内为高车所讨灭外凭大国之威灵两主投身一期
而至百姓归诚万里相属进希朝廷哀矜剋复宗社退
望庇身有道保其妻儿虽乃远夷荒桀不识信顺终无
纯固之节必有孤负之心然兴亡继绝列圣同规抚降
恤附百王共轨若弃而不受则亏我大德若纳而礼待
则损我资储来者既多全徙内地非直其情不愿迎送
艰难然夷不乱华殷鉴不远覆车在于刘石毁辙固不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4b 页
可寻且蠕蠕尚存则高车犹有内顾之忧未暇窥窬上
国若蠕蠕全灭则高车跋扈之计岂易可知今蠕蠕虽
主奔于上民散于下而馀党寔繁部落犹众处处棋布
以望令主尔高车亦未能一时并兼尽令率附又高车
士马虽众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盗为
资陵夺为业河西捍禦彊敌唯凉州燉煌而已凉州土
广人民皆稀粮仗素阙燉煌酒泉空虚尤甚若蠕蠕无
复竖立令高车独擅北垂则西顾之忧匪旦伊夕愚谓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5a 页
蠕蠕二主并宜存之居阿那瑰于东偏处婆罗门于西
裔分其降民各有收属那瑰住所非所经见其中事势
不敢辄陈其婆罗门请修西海故城以安处之西海郡
本属凉州今在酒泉直抵张掖西北千二百里去高车
所住金山一千馀里正是北虏往来之冲要汉家行军
之旧道土地沃衍大宜耕殖非但今处婆罗门于事为
便即可永为重戍镇防西北宜遣一良将加以配衣仍
令监护婆罗门凡诸州镇应徙之兵随宜割配且田且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5b 页
戍虽外为置蠕蠕之声内实防高车之策一二年后足
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长计也若婆罗门能自尅厉
使馀烬归心收离聚散复兴其国者乃渐令北转徙渡
流沙即是我之外藩高车勍敌西北之虞可无过虑如
其奸回反覆孤恩背德者此不过为逋逃之寇于我何
损今不早图戎心一启脱先据西海夺我险要则酒泉
张掖自然孤危长河以西终非国有不图厥始而忧其
终噬脐之恨悔将何及愚见如允乞遣大使往凉州燉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6a 页
煌及于西海躬行山谷要害之所亲阅亭障远近之宜
商量士马校练粮仗部分定见处置得所入东西海之
间即令播种至秋收一年之食使不复劳转输之功也
且西海北垂即是大碛野兽所聚千百为群正是蠕蠕
射猎之处殖田以自供籍兽以自给彼此相资足以自
固今之豫度微似小损岁终大计其利实多高车豺狼
之心何可专信假令称臣致款正可外加优纳而复内
备弥深所谓先人有夺人之心者也管窥所陈惧多孟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6b 页
浪时朝议是之
曹世表孝明时为征虏将军出行豫州刺史值梁将湛
僧珍陷东豫州州民刘获郑辨反于州界为之内应朝
廷以源子恭代世表为州以世表为东南道行台率元
安平元显伯皇甫邓林等讨之于时贼众彊断小殷关
驿使不通诸将以士马单少皆败散之馀不敢复战咸
欲保城自固世表时患背肿乃舆病出外呼统军是玄
宝谓之曰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辨皆州民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7a 页
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
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获破则湛僧珍自走东
南请服卿之功也乃简选兵马付宝讨之促令发军即
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
平湛僧珍退走唯郑辨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世表
召诸将吏众责子恭收辨斩之傅首京师敕遣中使宣
旨慰喻赐马二匹衣服被褥复以世表行豫州事行台
如故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7b 页
贺拔岳孝庄时为卫将军讨万俟丑奴于渭南傍水分
置精骑四十五十以为一所随地形便骆驿置之明日
自将百馀骑隔水与贼相见并且东行岳渐前进先所
置驿骑随岳而集骑既渐增贼不复测其多少行二十
里许便至浅可济岳便驰马东出以示奔遁贼谓岳走
乃弃步兵南渡渭水轻骑追岳岳东行数十馀里依横
冈伏兵以待之贼以路险不得前进前后继至半度冈
东岳乃回战身先士卒急击之贼便退走岳号令所部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8a 页
贼下马者皆不听杀贼顾见之便悉投马俄而虏获三
千人马亦无遗遂渡渭北降步兵万馀收其辎重
慕容俨为京畿都督孝宗时西荆州为梁将曹义宗所
围俨应募赴之时北平太守宋带剑谋叛俨乃轻骑出
其不意直至城下语云大军已到太守何不出迎带剑
造次惶恐不知所为便出迎俨即执之一郡遂定
叱列延庆孝宗时为都督恒云燕朔四州诸军事前废
帝即位幽州刺史刘灵助举兵倡义诸州豪右咸相结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8b 页
附刘灵助进屯于定州之安固世隆白前废帝以延庆
与大都督侯渊于定州相会以讨灵助渊谓延庆曰灵
助善于卜占百姓信惑所在响应未易可图若万一战
有利钝钝则大事去矣未若还师西入据关拒险以待
其变延庆曰刘灵助庸人也天道深远岂其所识大兵
一临彼皆恃其妖术坐看符厌宁肯戮力致死与吾争
胜负哉如吾计者政欲出营城外诡言西归灵助闻之
必信而自宽潜军往袭可一往而擒渊从之乃出顿城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9a 页
西声云将还拣精骑一千夜发诘朝造灵助垒战于城
北遂破擒之
侯渊为骠骑将军讨韩楼配卒甚少渊遂广张军声多
设供具亲率数百骑深入楼境欲执行人以问虚实去
蓟百馀里值贼帅陈周马步万馀渊遂潜伏以乘其背
大破之虏其卒五千馀人寻还其马仗纵令入城左右
谏曰既获贼众何为复资遣之也渊曰我兵既少不可
力战事须为计以离隙之渊度其已至遂率骑夜集昧
卷三百六十四 第 29b 页
旦叩其城门韩楼果疑降卒为渊内应遂遁走追擒之
樊子鹄出帝时为东南道大行台时萧衍遣元树入据
谯城子鹄讨之逆战大破梁众遂围谯城树勒兵出战
辄被摧衄遂不敢出自守而已子鹄恐梁武遣救乃分
兵击梁苞州然州宕州大涧蒙县等五城并望风逃散
树既无外援计无所出子鹄又令人说之树遂请率众
归南以地还国子鹄等许之共结盟约及树众半出子
鹄中击破之擒树及梁谯州刺史朱文开俘馘甚多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0a 页
北齐尧雄初仕后魏为二豫扬郢四州都督梁司州刺
史陈庆之复围南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
其空虚攻之必尅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
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
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
薛循义为东魏卫将军从神武战沙苑退还晋州西魏
仪同长孙子彦围逼城下循义开门伏甲士以待之子
彦不测虚实于是遁去神武甚嘉之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0b 页
斛律羌举东魏时为都督从神武西讨大军济河集诸
将议进趣之计羌举曰黑獭聚凶党强弱可知若欲固
守无粮援可恃今揣其情已同困兽若不与其战而径
趣咸阳咸阳空虚可不战而尅拔其根本彼无所归则
黑獭之首悬于军门矣诸将议有异同遂战于渭曲大
军败绩
斛律金为东魏汾州刺史沙苑之役神武以地阨少却
军为西师所乘遂乱张华原以簿帐历点兵莫有应者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1a 页
神武将集兵便战金曰众散将离其势不可复用宜急
向河东神武据鞍未动金以鞭拂马神武乃还于是大
败丧军士八万侯景敛西魏力人持大棒守河桥衣甲
厚射不入贺拔仁侯其转面射一发毙之是役也无金
先请还几至危矣
卢勇行雒州事东魏元象初官军围广州数旬未拔行
台侯景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勇进观形势于
是率百骑各笼一匹马至大隗山知魏将李景和率军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1b 页
将至勇多置幡旗于树头分骑为十队鸣角直前擒西
魏仪同程华斩仪同王征蛮驱马三百匹逼夜而还广
州守将骆超以城降神武令勇行广州事
张亮为行台右丞高仲密之叛也与斛律金守河阳周
太祖于上流放火船烧河桥亮乃备小艇百馀艘皆载
长锁锁头施钩火船将至即驰小艇以钩钩之引锁向
岸火船不得及桥桥之获全亮之计也
段韶为并州刺史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2a 页
晋阳世祖自邺倍道兼行赴救突厥从北结阵而前东
拒汾河西被风谷时事既仓卒兵马未整世祖见如此
亦欲避之而东寻纳河间王孝琬之请令赵郡王尽护
诸将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
城二里诸将咸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
雪既厚逆贼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
既而交战大破之敌前锋尽殪无复孑遗自馀通宵奔
遁仍令韶率骑追之出塞不及而还世祖嘉其功别封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2b 页
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冢宰
许惇为大司农会侯景背叛王思政入据颍城王师出
讨引洧水灌城惇之策也迁殿中尚书
独孤永业后主时为河阳道行台仆射雒州刺史周武
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禦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
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匆速
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
至乃解围去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3a 页
 
 
 
 
 
 
 
 
卷三百六十四 第 33b 页
 
 
 
 
 
 
 
 册府元龟卷三百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