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三十四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三百三十四 宋 王钦若等 撰
  宰辅部
   谴让
夫委质事君陈力就列有官守焉有言责焉其或因职
事之堕废被公朝之诃谴寘于司败时惟国典矧乃辅
弼之任左右厥辟宣翼统纪表正伦类百工承式庶民
尔瞻苟有任非其人心或附下怀情不尽越职举事属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b 页
灾异之著见或水旱之作沴燮治攸系措置失宜至或
论议非当谤咎交集赋敛无艺蠹弊随生繇是赐以玺
书责以吏事乃有赐车马以就第上印绶而归田其致
诘之深或引决为谢者盖有之矣若乃秉心无苟本乎
纳忠守道居常因以蒙毁者亦奚愧焉
汉萧何高帝时为相国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
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藁为兽食(稿禾租也言人/恣田之不收其)
(稿税/也)帝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a 页
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卫尉名字史失之/也侍谓侍天子也)前问曰
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事具总录/部救患门)上不怿是日使
使持节赦出何
张苍文帝时为丞相任人为中候(苍有所保举而其/人为中候之官)
为奸利帝以为让遂病免
卫绾景帝时为丞相三岁武帝立建元中丞相以景帝
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天子不亲政则/丞相当理之而)
(绾不申/其冤)免之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b 页
石庆武帝时为丞相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
名数者四十万(名数若/今户籍)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适
(适读/曰谪)帝以为庆老谨不能与其议(与读/曰豫)乃赐丞相告
归而案御史大夫以下议为请者庆惭不任职上书曰
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廪空虚民多
流亡罪当伏质上不忍致法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
避贤者路帝报曰间者河水滔陆(滔漫也高平曰/陆漫音莫干切)泛滥
十馀郡堤防勤劳弗能堙塞(堙音/因)朕甚忧之是故巡方
卷三百三十四 第 3a 页
(东方/诸州)礼嵩岳通八神以合宣房(自言致礼中岳通敬/八神合宣房者于宣)
(房塞决/河也)济淮江历山滨海(滨海者循海涯而行/也滨音宾又音频)问百年
民所疾苦惟吏多私徵求无已(惟思也/已止也)去者便居者扰
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言百姓去其本土者则免于吏/徵求在旧居者则见役调故为)
(流人设法又禁吏之重赋也一曰/去者为吏出使居人以自便也)乃者封泰山皇天嘉
贶神物并见(贶赐也见/显示也)朕力荅气应未能承意(言自脩/以报瑞)
(应恐未承/顺上天意)是以切比闾里知吏奸邪(比校考也/音颖寝切)委任有
司然则官旷民愁盗贼公行(旷空也人不举/职是空其官)往年觐明
卷三百三十四 第 3b 页
堂赦殊死无禁锢咸自新与更始今流民愈多计文不
(郡上计文书自/文饰不改正也)君不绳责长吏而请以兴徙四十万
口摇荡百姓(荡动/也)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幼/年)
(无罪坐为父兄/所率而并徙)朕失望焉今君上书言仓库城郭不充
实民多贫盗贼众请入粟为庶人(庆自以居相位而不/能理请入栗已罪退)
(为庶/人)夫怀知民贫而请益赋(怀此/心)动危之而辞位(摇动/百姓)
(使其危急而/自欲去也)欲安归难乎(以此危难之事/欲归之于何人)君其反室(若/此)
(自谓理当然/者可还家)庆素质见诏报反室自以为得许欲上印
卷三百三十四 第 4a 页
绶掾史以为见责甚深而终以反室者丑恶之辞也或
劝庆宜引决(令自/杀)庆甚惧不知所出遂复起视事庆乃
以谨得终
田鼢武帝时为丞相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帝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尝请
考工地益宅帝怒曰遂取武库是后乃退(考工少府之/属官也主作)
(器械上责其请故谓之曰/何不遂取武库鼢乃止)
暴胜之武帝时为御史大夫戾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
卷三百三十四 第 4b 页
门得出(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一号社门)会夜司直田仁部闭
城门坐令太子得出城丞相刘屈氂欲斩仁胜之谓丞
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柰何擅斩之丞相释仁(释/放)
(也/)帝闻而大怒下吏责问御史大夫曰司直纵反者丞
相斩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胜之惶恐自杀
萧望之宣帝时为御史大夫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设常
平仓帝善之望之非寿昌丞相丙吉年老上重焉望之
又奏言百姓或乏因盗贼未止二千石多材下不任职
卷三百三十四 第 5a 页
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今首岁日月少光(首岁/岁之)
(初首谓/正月也)咎在臣等上以望之意轻宰相(言三公非其人/又言咎在臣等)
(是其意/毁丞相)乃下侍中建章卫尉金安上光禄勋杨恽御史
中丞王忠并诘问望之(三人同/共问之)望之免冠置对天子繇
是不说(繇读与由同/说读曰悦)后丞相司直繁延寿(繁音/婆)奏侍中
谒者良使承制诏望之望之再拜已良与望之言望之
不起因故下手(伏地而/言也)而谓御史曰良礼不备故事丞
相病明日御史大夫辄问病朝奏事会庭中差居丞相
卷三百三十四 第 5b 页
后丞相谢大夫少进揖今丞相数病望之不问病会庭
中与丞相钧礼(不为前后/之差也)时议事不合意望之曰使年
宁能父我耶(宁能与吾/父母同邪)知御史有令不得擅使望之多
使守史自给车马之杜陵护视家事(自给车马者令其/自乘私车马也)
少史冠法冠为妻先引(少史曹史之下者/也先引谓尊车前)又使卖买私
所附益凡十万三千(使其史为望之家有所卖买而/史以其钱增益之用润望之也)
望之大臣通经术居九卿之右本朝所仰(右上/也)至不奉
法自脩倨慢不逊攘(攘古/让字)受所监臧二百五十以上(二/百)
卷三百三十四 第 6a 页
(五十以上者当时律令坐罪之次若/今律条言一尺以上一匹以上矣)请逮捕系治帝于
是策望之曰有司奏君责使者礼遇丞相亡礼廉声不
闻敖慢不逊(敖读/曰傲)亡以扶政帅先百僚君不深思陷于
兹秽朕不忍致君于理使光禄勋恽策诏左迁君为太
子太傅授印其上故印使者(使者即谓杨恽也命恽授/太傅印而望之以大夫印)
(上于/恽)便道之官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与帅意亡愆靡
有后言
黄霸宣帝时为丞相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
卷三百三十四 第 6b 页
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诏问霸太尉官罢久矣
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如/或)
(也/)左右之臣皆将率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
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言欲拜/将相事)
(在其/朕也)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具知其/材质)
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
(乃得/免罪)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
于定国元帝初为丞相贡禹为御史大夫帝始即位关
卷三百三十四 第 7a 页
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言事者/上书陈)
(事/也)帝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五日以听朝/故云朝日也)入受
诏条责以职事曰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贼发不得恐负/其殿故妄疑善)
(人致其/罪也)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亟/急)
(也不急追贼反/禁系失物之家)后不敢复告以故寖广(寖渐/也)民多冤结
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
在位多不任职(谓令长/丞尉)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其
租以故重困(趣读曰促重/音值用切)关东流民饥寒疾疫已诏吏
卷三百三十四 第 7b 页
转漕虚仓廪开府藏相赈救赐寒者衣至春犹恐不赡
(赡足/也)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塞补/也)悉意条状
陈朕过失(悉尽/也)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
青亡光上复以诏条责曰侍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
子相弃(以遭饥馑/不能相养)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邪将从
东方来者加增之也何以错谬至是(错眩也谬违也谓/吏及东方人言不)
(相同/也)欲知其实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
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各以诚对
卷三百三十四 第 8a 页
(言能防救与否/宜各以实对)母有所讳定国惶恐上书自劾归侯印
乞骸骨帝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息谓自/休息)万方之事
大录于君(大录总/录也)能无过者其惟圣人方今承周秦之
敝俗化陵夷(言颓/替也)民寡礼谊阴阳不调灾咎之发不为
一端而作圣人推类以记不敢专也况于非圣者乎(非/圣)
(人者言/常人)日夜惟思所以未能尽明(所以所由也言/何由致此灾)经曰万
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在职何必颛焉(颛与专同不/专繇君也)
勉察郡国守相郡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永执纲纪
卷三百三十四 第 8b 页
务悉聪明彊食慎疾(悉尽/也)定国遂称病笃固辞帝乃赐
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
王商成帝时为丞相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
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会日有蚀之大中大夫蜀郡
张匡上书言商作威作福从外制中取必于上(言意欲/望行必)
(果/之)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若卢狱名属少/府黄门北寺)帝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
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
卷三百三十四 第 9a 页
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
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陷于大辟前
商女弟内行不修奴贼杀人疑商教使为商重臣故抑
而不穷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
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

薛宣成帝时代张禹为丞相时帝好儒雅而宣经术又
浅帝亦轻焉会广汉郡盗贼群起丞相御史遣掾吏逐
卷三百三十四 第 9b 页
捕不能克帝乃拜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以军法
从事数月斩其渠帅郑躬(渠大/也)降者数千人乃平会邛
成太后终丧事仓卒吏赋敛以趍办二日(邛成太后宣帝/王皇后也趍读)
(曰趣仓/卒曰趍)其后帝闻之以过丞相御史遂册免宣曰君为
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不闻其/有此行)
(也/)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仓廪空虚(比频也登/成也年榖)
(不/成)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
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乃者广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0a 页
汉群盗横决残贼吏民朕恻然伤之数以问君君对辄
不如其实西州鬲绝几不为郡(鬲与隔同/几矩依切)三辅赋敛无
度酷吏并缘为奸(并步/浪切)侵扰百姓诏君案验复无欲得
事实之意九卿以下咸承风旨同时陷于谩欺之辜咎
繇君焉(谩诳也音谩又音莫/于切繇读与由同)有司法君领职解嫚(法谓/据法)
(以劾也解读曰/懈嫚与慢同)开谩欺之路伤薄风化无以帅示四方
不忍致君于理其上丞相高阳侯印绶罢归
尹志成帝时为御史大夫以河决馆陶方略疏阔帝切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0b 页
责之自杀
翟方进成帝时为丞相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议曹李
寻奏记言应变之权君侯所自明往者数白三光垂象
变动见端(九年之中而日/三食荧惑守心)山川水泉反理视患(元延中/岷山摧)
(壅江江水不流山地之镇宜固而摧水逆/流反于常理所以示人患也视读曰示)民人讹谣斥
事感名(斥事甘泉溢之事也有言溢者后/果井水溢感名燕燕尾涎涎是也)三者既效可
谓寒心今提扬眉矢贯中(提摄提星也扬眉杨芒角也矢/枉矢也绥和元年正月枉矢)
(从东南入北斗摄提与斗杓建寅贯摄也/提中又云矢一星贯中者谓正直弧中)狼奋角弓且张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1a 页
(狼一星奋角者有芒角也狼芒角盗贼起/天弓九星不欲明明犹张也兵起之象)金历库土逆
(库在轸南金太白也历武库则/兵起土镇星也逆度逆行也)辅湛没火守舍(北斗第/四星旁)
(一小星曰辅沉没不见则天下之兵销三十日为守舍/谓日月所经宿舍也一曰火守舍荧惑守心湛亦曰沉)
万岁之期近慎朝暮(万岁之期谓死也慎朝/暮者言其事在朝夕)上无恻怛
济世之功下无推让避贤之效欲当大位为具臣以全
身难矣(具谓具位之臣/无功与德也)大责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
(言其事重不/但斥逐而已)阖府三百馀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
(三百馀人谓丞/相之官属也)方进忧之不知所出会郎贲丽善为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1b 页
(贲姓也丽名/也贲音肥)言大臣宜当之帝乃召见方进还归未
及决帝遂赐册曰皇帝问丞相君有孔子之虑孟贲之
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惟君登位于今十年
灾害并臻民被饥饿加以疾疫溺死关门牡开(元延元/年章门)
(函谷门/牡自亡)失国守备盗贼党辈(党众/多)吏民残贼殴杀良民
(殴击也音/一口切)断狱岁多前上书言事交错道路怀奸朋党
相为隐蔽皆忘忠虑群下汹汹更相嫉妒(更工/衡切)其咎安
在观君之治无欲辅朕富民便安元元之念间者郡国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2a 页
榖虽颇熟(间谓近/者以来)百姓不足者尚众前去城郭未能尽
还夙夜未尝忘焉朕惟往时之用与今一也(谓财/用也)百寮
用度各有数君不量多少一听群下言用度不足奏一
切增赋税城郭堧及园田过更算马牛羊(一切权时堧/城郭旁地也)
(凡田入多益其税也百人为卒取一人所赡尝为之月/用二千使人直之谓之过更有牛马羊头数出税算千)
(输二十也/堧人缘切)增益盐铁变更无常朕既不明随奏许可后
议者以为不便制诏下君君云卖酒醪后请止未尽月
复奏议令卖酒醪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无忠固意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2b 页
(容容随众/上下也)将何以辅朕帅道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
岂不难哉(蒙谓/也)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欲退君
位尚未忍君其熟念详计塞绝奸源忧国如家务便百
姓以辅朕朕既已改君其自思彊食慎职使尚书令赐
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方进即日自杀(汉仪/注有)
(天地大变天下大过皇帝使侍中持节乘四白马赐上/尊酒十斛牛一头策告殃咎使者去半道丞相即上病)
(使者还未白事尚书/以丞相不起病闻)
孔光成帝时为御史大夫帝无继嗣至亲有同产弟中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3a 页
山孝王及同产弟子定陶王在帝议立嗣丞相翟方进
等以定陶王宜为嗣光独以中山王宜为嗣以议不中
意左迁廷尉光后为丞相定陶王立是为哀帝帝祖母
傅太后欲与成帝母称尊号群下多顺旨唯师丹与光
持不可丹以罪免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
又重忤傅太后旨(重直/用切)繇是傅氏在位者与大司空朱
博为表里共毁谮光后数月遂策免光曰丞相者朕之
股肱所以共承宗庙统理海内(共读/曰恭)辅朕之不逮以治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3b 页
天下也朕既不明灾异重仍(仍频也重/直用切)日月无光山摧
河决五星失行是章朕之不德而股肱之不良也君前
为御史大夫辅翼先帝出入八年卒无忠言嘉谋今相
朕出入三年忧国之风复无闻焉阴阳错谬岁比不
(比频/也)天下空虚百姓饥馑父子分散流离道路以十
万数然而百官群职旷废奸轨放纵盗贼并起或攻官
寺杀长吏数以问君君无怵惕忧惧之意对毋能为(言/盗)
(贼不/能害)是以群卿大夫咸惰哉莫以为意咎繇君焉君秉社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4a 页
稷之重总百寮之任上无以弼朕之阙下不能绥安百
姓书不云乎毋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于虖(于读曰乌/虖读曰呼)
君其上丞相博山侯印绶罢归
何武成帝末为大司空与丞相翟方进多所举奏号为
烦碎不称贤公因遣吏归迎后母会哀帝即位吏恐道
路有盗贼后母留止左右或讥武事亲不笃(左右为天/子侧近之)
(臣/)哀帝亦欲改易大臣遂策免武曰君举错烦苛不合
众心(错置也音/千故切)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无以率示四方其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4b 页
上大司空印绶罢归就国
师丹哀帝时为大司空初丹议帝母祖母定陶恭王后
不合为共皇太后恭王既追尊为恭皇帝又议不宜立
庙京师丹繇是寖不合帝意(寖渐/也)会有上书言古者以
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帝以问丹
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
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
写其草丁传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5a 页
遍持其书帝以问将军中朝臣皆对曰忠臣不显諌大
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臣不密则失
身宜下廷尉治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遂策免丹
曰夫三公者朕之腹心也辅善相过表率百寮和合天
下者也朕既不明委政于公间者阴阳不调寒暑失时
变异娄臻(娄古/屡字)山摧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
连无所归心司空之职尤废焉君在位出入三年未闻
忠言嘉谋而反有朋党相连不恭之名乃者以挺力田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5b 页
议改币章示君(挺音从鼎切引拔也谓持/拔异力田之人优宠之也)君内为朕建
可改不疑(共立此/议也)以君之言博考朝臣君乃希众雷同
外以为不便令观听者归非于朕朕隐忍不宣为君受
愆朕疾夫比周之徒(比类/昧切)虚伪坏化浸以成俗故屡以
书饬君(饬与/敕同)几君省过求已(几音冀省视也自/求诸已不尤人也)而反不
受退有后言及君奏封事传于道路布闻朝市言事者
以为大臣不忠辜陷重辟获虚采名谤讥匈匈流于四
方腹心如此谓疏者何殆谬于二人同心之利焉将何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6a 页
以率示群下附亲远方朕惟君位尊任重虑不周密怀
谖迷国(谖诈也音/虚袁切)进退违命反覆异言甚为君耻之非
所以恭承天地永保国家之意以君尝托传位未忍考
于理已诏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乐侯印绶罢

王崇哀帝时为御史大夫数月是时成帝舅安成恭侯
夫人放居寡共养长信宫(放者夫人之/名共音供)坐咒诅下狱崇
奏封事为放言放外家解氏与崇为昏(婚姻/之家)哀帝以崇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6b 页
为不忠诚策诏崇曰朕以君有累世之美故踰列次(谓/自)
(祖及父皆/有名也)在位以来忠诚忧国未闻所繇(繇与由同/由从也)
怀诈谖之辞(谖诈言也/音虚爰切)欲以攀救旧姻之家大逆之辜
举错专恣(错置/也)不遵法度亡以示百寮左迁为大司农
后汉侯霸光武时为司农荐前梁令阎扬素有讥议帝
嫌之既见霸奏疑其有奸大怒赐霸玺书曰崇山幽都
何可偶(崇山南裔也幽都北裔也偶对/也言将杀之不可得流徙也)黄钺一下无处
(斧钺以黄金饰/之所以戮之)欲以身试法耶将杀身以成仁耶使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7a 页
尚书冯勤奉策至司徒府勤还陈霸本意申释帝意稍

虞延明帝时为司徒会楚王英谋反阴氏欲中伤之使
人私以楚谋告延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又欲辟
幽州从事公孙弘以弘交通楚王而止并不奏闻及英
事发觉诏书切让延遂自杀
郑弘章帝时为太尉奏尚书张林阿附侍中窦宪而素
行赃秽又上雒阳令杨光宪之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7b 页
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
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敇出之
因乞骸骨归未许卒
司马苞安帝时为太尉刘恺为司空元初二年五月甲
戍诏曰朝廷不明政事失中灾异不息忧心悼惧被蝗
以来七年于兹而州郡隐匿裁言顷亩(裁与才同/古字通)今群
飞蔽天为害广远所言所见宁相副耶三司之职内外
是监既不闻奏又无举正天灾至重欺罔辜大今方盛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8a 页
夏且复假贷以观厥后(假贷犹宽容也盛夏不/可加刑罚故且宽容)其务消
救灾眚安辑黎元
吴陆逊大帝时为丞相时太子有不安之议逊恳陈适
庶之分而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
流徙太子太傅吴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帝累遣中
使责让逊逊愤恚卒
梁何敬容为尚书令侍中参掌机密坐妾弟费慧明为
导仓丞夜盗官米为禁司所执送领军府时河东王誉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8b 页
为领军将军敬容以书解慧明誉即封书以奏焉高祖
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张绾奏敬容协私罔上合
弃市刑诏特免职
后魏广陵王羽孝文时为太子太保录尚书事言考课
事帝诏曰虽考内未宣绩已久著故明堂月令载公卿
大夫论考属官居职区分著三公尚书三载殿最之义
此之考内已为明矣但论考之事理在不轻问绩之方
应关朕听辄尔轻发殊为躁也每考之义应在年终既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9a 页
云此年何得春初也今始惟夏且待至秋后领廷尉卿
帝谓羽曰汝之浅薄固不足以况晋之巨源考之今世
民斯下矣汝始为廷尉及初作尚书内外瞻望以吾有
弟自往秋南旆之后近小人远君子在公阿党亏我皇
宪出入无章动乖礼则计汝所行应在下下之第帝又
谓羽曰汝既是宸极之弟而居枢端之任汝自在职以
来功勤之绩不闻于朝阿党之音频干朕听汝之过失
已备积于前不复能别叙今黜汝录尚书廷尉但居特
卷三百三十四 第 19b 页
进太保
隋高颎为左仆射文帝素不平颎时上柱国王积以罪
诛当推覈之际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之帝欲成
颎之罪闻此大惊时上柱国贺若弼刑部尚书薛胄民
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明颎无罪帝愈怒
皆以之属吏自是朝臣无敢言者颎竟坐免以公就第
唐高士廉为侍中太宗贞观初在职岁馀黄门侍郎王
圭有密奏附士廉以闻士廉寝而不言坐是获谴出为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0a 页
安州大都督
杨师道为中书令庶人承乾逆谋之泄也师道与长孙
无忌房玄龄同按其狱师道假子赵节与承乾通谋师
道微讽太宗冀活之繇是获谴狱未竟不令视事后数
日太宗谓侍臣曰师道任寄不轻无心体国翻溺情于
假子岂可更居股肱之任于是拜吏部尚书
裴寂为司空有沙门法雅怨望出妖言伏法寂辞相连
坐免归蒲州俄追入阙未几有狂人自称信行寓居汾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0b 页
阴言多妖妄尝谓寂家童曰裴公有天分于时信行已
死寂监奴恭命以其言白寂寂惶惧不敢闻奏阴呼恭
命杀所言者恭命纵令亡匿寂不之知寂遣恭命收纳
封邑得钱百馀万因用而尽寂怒将遣人捕之恭命惧
而上变太宗谓侍臣曰裴寂有死罪四焉位为三公与
妖人言辞相涉罪一也事发之后乃负气愤怒称国家有
天下是其所让罪二也巫言有天分匿而不奏罪三也
阴行诛杀以灭口罪四也我杀之非无辞矣议者多言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1a 页
流配朕其从众乎于是从交州
萧瑀为特进参预朝政瑀尝请出家太宗谓曰甚知公
素爱桑门今者不能违意瑀旋踵奏称臣顷思量不能
出家太宗以对群臣吐言而取舍相违怒之瑀寻称足
疾时诣朝堂但不入见太宗谓侍臣曰瑀岂不得其所
乎而自嫌如此遂降诏曰朕无聪明于元首期托德于
股肱思欲去伪归真除浇反朴至于佛教非意所遵虽
有国之常经固敝俗之虚诞何则求其道者未验福于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1b 页
将来循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
简文锐意于法门倾帑藏以给僧祗殚人力以增塔庙
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馀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
鷇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徵何其
谬也而前太子太保宋国公瑀践覆车之馀轨袭亡国
之遗风弃公就私未明𨼆显之际身俗口道莫辨邪正
之心循累叶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忤君主下
则扇惑浮华往前朕谓张亮云卿能好佛何不出家瑀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2a 页
乃端然自应请先入道朕即许之寻复不用一回一惑
在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帷扆之内所谓乖栋梁
之大体岂具瞻之量乎朕犹𨼆忍至今瑀尚全无悛改
宜即去兹朝阙出牧小藩可商州刺史
李义府高宗龙朔三年四月除名长流巂州诏曰右丞相
兼行殷王府长史河问郡公李义府缘兹小技累升显
地尘露之益未表于铨流公廉之誉有紊于彝典泄禁
中之语鬻宠授之朝恩交占候之人轻朔望之哀礼蓄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2b 页
财黩货实玷衣冠稔恶嫉贤载亏正道特以任使多年
未忍加其重罚宜从遐弃以肃朝伦
韦安石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景云二
年十月御承天门引安石及兵部尚书门下三品郭元
振左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侍中李日知
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张说制责之曰自
顷已来政教尤阙时或水旱人多困弊府库益竭寮吏
日滋僶俛政途罔然如失岂惟朕之薄德固亦辅佐非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3a 页
材安石可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元振可吏部尚书怀
贞可左御史大夫日知可户部尚书说可尚书左丞并
停知政事
张嘉贞玄宗开元十一年为中书令嘉贞弟嘉祐以黩
货闻嘉贞素服待罪不得入谒帝诏曰中书令张嘉贞
备位宰臣夙承恩命不能励其公节以训私门其弟嘉
祐顷缘奖授迁在清秩冯宠自肆黩货有彰岂可仍践
台阶仪刑百辟贬居藩守俾肃朝伦可幽州刺史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3b 页
杜暹李元纮同为相开元十七年六月制曰出纳王言
发挥纶翰宰相之任选众惟贤捡校黄门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杜暹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元
纮等咸励忠贞用登枢揆虽清以自牧而道则未弘不
能同心戮力以祗帝载而乃肆怀相短以玷朝伦朕缘
事丑股肱情惟𨼆蔽掩其恶而不率遂其过而弥彰将
何以缉叙三光仪刑百辟宜回中禁俾列专城暹可荆
州刺史元纮可曹州刺史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4a 页
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德宗幸山
南车驾至城固县唐安公主薨帝之长女昭德皇后所
生性聪敏仁孝所钟爱初诏尚韦宥未克礼会而遇播
迁乃薨帝悼尤甚诏所司厚其葬礼公辅谏曰非久复
京城公主必须归葬今于行路且宜从俭以济军士德
宗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夭亡不欲此为茔垄且
令造一塼塔功费甚微不合关宰相论列姜公辅忽进
章都无道理但欲指朕过失以自取名朕比擢拔为腹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4b 页
心乃负朕如此贽对曰公辅官是谏议职居宰衡献替
固其职分本立辅臣置之左右朝夕纳诲意在防微而
辅弼之乃其所也陛下以造塔役费微小非宰相所论
之事但问理之是非岂论事之大小若造塔为是役虽
大而作之何伤若造塔为非费虽小而言者何罪帝又
曰卿未会朕意朕以公辅材行共宰相都不相当在奉
天时已欲罢免后因公辅辞退朕已面许寻属怀光背
叛遂且因循容至山南公辅知朕必拟改官所以固论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5a 页
造塔卖直取名处此用心岂是良善朕所惆怅者只缘
如此贽虽再三救护帝怒不已乃罢为左庶子
郑馀庆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馀庆通究六经深
旨奏对之际多以古义傅之善度支使于䪹每奏事馀
庆皆议可未几䪹以罪贬时又岁旱人饥德宗与宰相
议将赈给禁卫六军事未行为中书主吏所泄馀庆贬
郴州司马
后唐李琪仕梁为尚书左丞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5b 页
顷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众署之后改试为
守为顷所奏未帝大怒将投荒裔而为赵岩张汉杰所
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卢文纪为平章事从末帝亲征太原谒陵毕休于仗舍
顾文纪曰朕在藩邸时谓卿有相业独排群议用卿为
辅弼不于此时倾竭留待何时又曰宰相安边境抚四
夷今石敬瑭负恩北胡市利卿不运略为国销祸致朕
亲征文纪再拜谢不敢对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6a 页
 
 
 
 
 
 
 
 
卷三百三十四 第 26b 页
 
 
 
 
 
 
 
 册府元龟卷三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