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三十
卷三百三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三百三十 宋 王钦若等 撰
  宰辅部
   退让
刘向有言曰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传曰群后
德让是知让之为德也至矣矧廊庙之上辅弼之职佐
佑天子燮理阴阳外抚四夷内安百姓其为任也重矣
而有副兹具瞻允膺登用乃能励贞退之节崇谦挹之
卷三百三十 第 1b 页
风或推功以相先或举德以自代发于诚悫盖非矫饰
固足以激奔竞之风惩贪冒之党与夫鹈在梁而濡翼
负且乘而致寇兴积薪之叹思五鼎之食者不可同年
而语也
舜既即帝位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奋起庸功/载事也访)
(群臣有能起发其功广尧/之事者言舜曰以别尧)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亮信惠/顺也求)
(其人使居百揆之官信/立其功顺其事者谁乎)佥曰伯禹作司空(四岳同辞而/对禹代鲧为)
(崇伯入为天子司空治/洪水有成功言可用之)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
卷三百三十 第 2a 页
(然其所举称禹前功以命之/懋勉也惟居是百揆勉行之)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
皋陶(居稷官者弃也契皋陶/二臣名稽首首至地也)帝曰俞汝往哉(然其所推/之贤不许)
(其让敕使/往宅百揆)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问谁能顺我百工/事者朝臣举垂垂)
(臣/名)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共谓供/其职事)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
伯与(殳斨伯与/三臣名)帝曰俞往哉汝谐(汝能谐/和此官)帝曰畴若予
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上谓山下谓泽若顺谓施其/政教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言)
(伯益/能之)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虞掌山/泽之官)益拜稽首让于朱
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朱虎熊罴四臣名垂益所/让四人皆在元恺之中)
卷三百三十 第 2b 页
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三礼天地人之礼/伯夷臣名姜姓)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秩序宗尊也/主郊庙之官)夙夜惟寅直哉惟
(夙早也言早夜敬思其义兴/礼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夔/龙)
(二臣/名)帝曰俞往钦哉(然其贤/不许让)
汉陈平为右丞相事惠帝及吕太后终平与太尉周勃
合谋诛诸吕立文帝文帝立举以为相(举犹皆也文帝/以平勃俱旧臣)
(有功皆欲/以为相)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平欲让勃位乃
谢病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
卷三百三十 第 3a 页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于是乃以太尉
勃为右丞相位第一(臣钦若等曰秦/汉以前尚右)平徙为左丞相位
第二
周勃为右丞相居十馀月人或说勃曰君诛诸吕立代
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
(厌谓当之也言既有大功又受厚赏/而居尊位以久当之不去则祸及矣)勃惧亦自危乃谢
请归相印帝许之
公孙弘武帝时为丞相后淮南衡山王谋反治党与方
卷三百三十 第 3b 页
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侯居宰相位宜佐明主填
抚国家使人繇臣子之道(繇从/也)今诸侯有叛逆之计此
大臣奉职不称也(称副/也)恐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曰臣
闻天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
友之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所以行之也
故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
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
人者也陛下躬孝悌监三王建周道兼文武招徕四方
卷三百三十 第 4a 页
之士任贤序位量能授官将以励百姓劝贤才也今臣
愚驽无汗马之劳(言未尝/从军旅)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
(过犹/误也)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不副其/任也)
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
归侯乞骸骨避贤者路帝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
恙不已(罹遭也恙忧也已止也/言何忧于疾不止也)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
彰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间(言行空/隙也)君其存精神止念虑
辅助医药以自持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有瘳视事
卷三百三十 第 4b 页
石庆为丞相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
四十万(名数若/今户籍)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适之(适读/曰谪)
庆惭不任职上书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
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锧上不忍致法愿
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公孙贺武帝时代石庆为丞相初引拜不受印绶顿首
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材官诚不任宰相帝
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帝
卷三百三十 第 5a 页
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
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张安世为车骑将军霍光薨后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
言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宣帝亦欲用之安世闻旨惧
不敢当请间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
事不言情不达(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诚自量不足以居大
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财与/裁同)帝笑
曰君言大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言君尚不可/谁更可也)安世深
卷三百三十 第 5b 页
辞弗能得后数日竟拜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其子延寿
为光禄勋领宿卫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
子延寿求出补吏宣帝以为北地太守岁馀帝闵安世
年老复徵延寿为左曹太仆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
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悯之虽不
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
数问焉(言意所不及者/即以问君也)何感而上疏归卫将军富平侯
(感恨/也)薄朕忘故(薄犹嫌也君意嫌朕/遗忘故旧而求去也)非所望也愿将
卷三百三十 第 6a 页
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
匡衡元帝时为丞相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
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
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其党与于是司𨽻校尉
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
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
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无劾衡惭惧上疏谢
卷三百三十 第 6b 页
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安乐侯印绶帝报书不许因
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默默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
不时连乞骸骨让位帝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张禹为给事中领尚书事时成帝舅平阳侯王凤为大
将军辅政专权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上书乞骸
骨欲避凤帝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几惧失其中君以道
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
流言(雅素故也谓师/傅故旧之恩)朕无闻焉(不闻有毁/短之言)君其固心致
卷三百三十 第 7a 页
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
上尊酒大官致飨侍医视疾使者临问(侍医侍太/子之医)禹惶
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为丞相封安昌侯为相六年鸿
嘉元年以老病乞骸骨帝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驷
马黄金百斤罢就第以列候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
相置从事史五人益封四百户
朱博哀帝时为丞相封阳乡侯食邑二千户博上书让
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户而臣独过制诚惭惧愿还千
卷三百三十 第 7b 页
户许焉
孔光哀帝时以丞相封博山侯后益封凡食邑万一千
户病甚上书让还七千户及还所赐第一
平当哀帝时为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
明年春帝使使者召欲封当(冬月非封侯时故/且先赐爵关内侯)当病笃
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耶当曰
吾居大位已负素餐责矣起受侯印还卧家死有馀罪
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帝报曰朕选
卷三百三十 第 8a 页
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
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
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
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馀卒
后汉李通光武时为大司空性谦恭尝欲避权势素有
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令以公位归第养病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
印绶以特进奉朝请
卷三百三十 第 8b 页
窦融光武建武中迁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
在功臣之右每召会进见体貌辞气卑恭己甚帝以此
愈亲厚之融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金迁
口达至诚又上疏曰臣融年五十三有子年十五质性
顽钝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诚
欲令恭肃畏事恂恂循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乃当傅
以连城广土享诸侯王国哉因复请间求见帝不许后
朝罢逡巡席后帝知欲有让遂使左右傅出它日朝见
卷三百三十 第 9a 页
迎诏融曰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
今相见宜论他事勿得复言融不敢重陈请
伏恭明帝时为司空在位九年以病乞骸骨罢诏赐千
户奉以终身
邓彪章帝元和初为太傅录尚书事及窦氏诛以老病
上还枢机要职诏赐养牛酒而许焉
第五伦章帝时为司空连以老病上疏乞身赐策罢以
二千石奉终其身加赐钱五十万宅一区后数年卒
卷三百三十 第 9b 页
张酺和帝永元中为太尉数上疏以疾乞身荐魏郡太
守徐防自代帝不许使中黄门问病加以珍羞赐钱三
十万酺遂称笃时子蕃以郎侍讲帝因令小黄门敕蕃
曰阴阳不和万人失所朝廷望公思惟得失与国同心
而托病自洁求去重任谁当与吾同忧责者非有望于
断金也司徒固疾司空年老公其伛偻勿露所敕酺惶
恐诣阙谢还复视事(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也)
张禹殇帝时为太傅录尚书事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
卷三百三十 第 10a 页
身诏遣小黄门问疾赐牛一头酒十斛劝令就第明年
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封侯(禹封安乡侯/食千二百户)其秋以
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更拜太

刘恺安帝时为司徒视事五岁称病上书致仕有诏优
许焉安帝始亲政事朝廷多称恺之德复拜太尉视事
三年以疾乞骸骨久乃许之
黄琼桓帝延熹元年为太尉以日食免明年梁冀诛琼
卷三百三十 第 10b 页
复拜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
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
陈蕃延熹八年为太尉蕃让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臣
不如太常胡广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
亮达文武兼资臣不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窦后临朝
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曰
盖褒功以劝善表义以厉俗无德不报大雅所叹太傅
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谔之
卷三百三十 第 11a 页
操华首称固今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疏让曰
使者即臣卢授高阳乡侯印绶臣诚悼心不知所裁臣
闻让身之文德之昭也然不敢盗以为名窃惟割地之
封功德是为臣熟自思省前后历职无它异能合亦食
禄不合亦食禄臣虽无素洁之行窃慕君子不以其道
得之不居也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
下民于臣之身亦何所寄顾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
得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卷三百三十 第 11b 页
魏王朗文帝黄初中为司空时鹈鹕集灵芝池诏公卿
举独行君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帝
乃为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诏曰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
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之倾
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君其勿有后
辞朗乃起
华歆黄初中为太尉病乞退让位于管宁帝不许临当
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奉诏喻旨曰朕新莅庶事一
卷三百三十 第 12a 页
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
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
古人固有之矣顾以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徇节常人
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
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座又诏袭须歆
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卫臻明帝时为司徒齐王即位后固乞逊位诏曰昔干
木偃息义压强秦留侯颐神不忘楚事谠言嘉谋望不
卷三百三十 第 12b 页
吝焉赐宅一区位特进秩如三司
徐邈以光禄大夫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
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
蒋济齐王时为太尉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雒水浮桥
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臣忝宠上
司而爽敢包藏祸心此臣之无任也太傅奋独断之策
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
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而上失
卷三百三十 第 13a 页
其制下受其弊臣备宰司民所具瞻诚恐冒赏之渐自
此而兴推让之风由此而废固辞不许
卢毓高贵乡公时为司空毓固推骠骑将军王昶光禄
大夫王观司𨽻校尉王祥诏使使者即授印绶进爵封
容城侯邑二千三百户
王观为仆射常道乡公即位迁司空固辞不许遣使即
第拜授就官数日上送印绶辄自舆归里舍
晋王祥泰始初为太保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
卷三百三十 第 13b 页
祥固乞骸骨诏听以睢陵公就第
郑袤初仕魏为光禄大夫景元初因病疾失明虽寝疾
十馀年而时贤并相推荐武帝泰始中诏曰光禄大夫
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守道冲粹退有清和之风进有素
丝之节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
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让遣
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袤谓坦曰魏以徐景山为司
空吾时为侍中受诏譬旨徐公语吾曰三公当上应天
卷三百三十 第 14a 页
心苟非其人实伤和气不敢以垂死之年累辱朝廷也
终于不就遵大雅君子之迹可不务乎固辞久之见许
郑冲武帝泰始初为太傅冲表乞骸骨优诏不许九年
冲又抗表致仕诏曰太傅韫德深粹履行高洁恬远清
虚确然绝世艾服王事六十馀载忠肃在公虑不及私
遂应众举历登三事仍荷保傅之重绸缪论道之任光
辅奕世亮兹天工迪宣谋猷弘济大烈可谓朝之隽老
众所具瞻者也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训导扬
卷三百三十 第 14b 页
厥蒙庶赖显德缉熙有成而公屡以年高疾笃致仕告
退惟从公志则朕孰与咨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是用
未许迄于累载而高让弥笃至意难违览其盛指俾朕
怃然夫功成弗有上德所隆成人之美君子与焉岂必
遂朕凭赖之心以枉大雅进止之度哉今听其所执以
寿光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
山涛武帝太康初自尚书仆射拜司徒涛固让诏曰君
年耆德茂国之硕老是以授君台辅之位而远崇克让
卷三百三十 第 15a 页
至于反覆良用于邑君当终始朝政翼辅朕躬涛又表
曰臣事天朝三十馀年卒无毫釐以崇大化陛下私臣
无已猥授三司臣闻德薄位高力少任重上有折足之
凶下有灭门之咎愿陛下垂累世之恩乞臣骸骨诏曰
君翼赞朝政保乂皇家匡佐之勋朕所依赖司徒之职
实掌邦教故用敬授以荅群望岂宜冲让以自抑损耶
已敕断章表使者乃卧加章绶涛曰垂没之人岂可污
官府乎舆疾归家
卷三百三十 第 15b 页
卫瓘太康初为司空以日蚀瓘与太尉汝南王亮司徒
魏舒俱逊位帝不听
魏舒太康中为司徒以年老每称疾逊位中复暂起署
兖州中正寻又称疾尚书左丞郤诜与舒书曰公久疾
小差视事是也唯上所念何意起讫还卧曲身回法甚
失具瞻之望公少立巍巍一旦弃之可不惜哉舒称疾
如初后以灾异逊位武帝不听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
送章绶帝手诏敦勉而舒执意弥固乃下诏曰司徒剧
卷三百三十 第 16a 页
阳子舒体道弘粹思量经远忠肃居正在公尽规入管
诠衡官人允叙出赞衮职敷弘五教惠训播流德音茂
著可谓朝之俊乂者也而屡执冲让辞旨恳诚申览反
覆省用怃然盖成人之美先典所与难违至情今听其
所执以剧阳子就第
李胤太康中为司徒以吴会初平大臣多有勋劳宜有
登进乃上疏逊位帝不听遣侍中宣旨优诏敦谕绝其
章表李不得已起视事
卷三百三十 第 16b 页
刘寔惠帝元康中为司空迁太保转太傅以老病逊位
赐安车驷马钱百万以侯就第怀帝即位复授太尉寔
自陈年老固辞不许左丞相刘坦上言曰夫堂高级远
主尊相贵是以古之哲王莫不师其元臣崇养老之教
训示四海使长少有礼七十致仕亦所以优异旧德厉
廉高之风太尉寔体清素之操执不渝之洁悬车告老
二十馀年浩然之志老而弥笃可谓国之硕老邦之宗
模臣闻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寔年踰九十命在日制遂
卷三百三十 第 17a 页
自扶舆冒险而至展哀山陵致敬阙庭大臣之节备矣
圣诏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光饪鼎实断章敦喻经涉
二年而寔频上露板辞旨恳诚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
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谓宜听寔所守三年诏曰昔虞
任五臣致垂拱之化汉相萧何兴宁一之誉故能光隆于
当时垂裕于百代朕绍天明命临御万邦所以崇显政
道者亦赖之于元臣庶尹毕力股肱以副至望而君年
耆告老确然难违今听君以侯就第位居三司之上秩
卷三百三十 第 17b 页
禄准旧赐几杖不朝及宅一区国之大政将咨于君副
朕意焉
王衍怀帝时为太尉尚书令封武陵侯衍辞封不受
王导成帝时为太保岁大旱导上疏逊位诏曰夫圣王
御世动合至道运无不周故能人伦攸叙万物获宜朕
荷祖宗之重托于王公之上不能仰陶玄风俯治宇宙
亢阳踰时兆庶胥怨邦之不臧惟予一人公体道明哲
弘猷深远勋格四海翼亮三世国典之不坠寔仲山甫
卷三百三十 第 18a 页
补之而猥崇谦光引咎克让元首之愆寄责宰辅祗增
其阙博综万几不可一日有旷公宜遗履谦之近节遵
经国之远略门下速遣侍中以下敦喻导固让诏累逼
之然后视事
庾亮成帝时迁司空固让不拜会王导薨徵亮为司徒
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亮乂固辞成帝许之咸康六年薨
追赠太尉及葬又赠永昌公印绶弟冰上疏曰臣谨详
前事亦曾闻臣亮对臣等之言恳恳于斯事是以屡自
卷三百三十 第 18b 页
陈请将迄十年岂恃好让而不肃恭顾曩时之衅近出
宇下加先帝神武算略兼该是以役不踰时而凶彊馘
灭计之以事则功归圣主推之于运则胜非人力至如
亮等因圣略之弘得效所职事将何论功将何赏及后
伤蹶责踰先功是以陛下优诏听许亮实思自效以报
天德何悟身潜圣世微志长绝存亡哀恨痛贯心膂愿
陛下发明诏遂先恩则臣亮死且不朽
庾冰成帝时为中书监辅政初冰为吴国内史会苏峻
卷三百三十 第 19a 页
作逆冰行奋武将军拒峻别率张健走之乘胜赴京师
又遣将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
不受及冰辅政诏复论前功冰上疏曰臣门户不幸以
短才赞务衅及天庭殃流邦族若晋典休明夷戮久矣
而于时颠沛刑宪暂坠遂令臣等复得为时陈力徇国
之臣因之而奋立功于大罪之后建义于颠覆之馀此
是臣等所以复得视息于天壤王宪不复必明于往愆
也此之厚幸可谓弘矣岂复得计劳纳封受赏司勋哉
卷三百三十 第 19b 页
愿陛下曲降灵泽哀恕繇中申命有司惠臣所乞则愚
臣之愿于此毕矣许之
陆玩为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玩频自表
优诏褒扬重复自陈曰臣实凡短风操不立阶缘嘉会
便蕃荣显遂总括宪台预闻政道竟不能敷融玄风清
一朝序咎责之来于臣已重诚以身许国义忘曲让而
慺慺所守终于陈诉者特以端右机要事务殷多但臣
已盈六十之年智力有限疾患深重体气日弊朝夕自
卷三百三十 第 20a 页
励非复所堪若偃息苟免职事并废则莫大之悔天下
将谓臣何乞陛下披豁圣怀霈然垂允诏不许玩重表
曰臣比陈诚款不足上畅天聪圣恩徘徊励以体国臣
闻至公之道上下玄同用才不负其长量力不受其短
虽加官重禄无世不有皆勋庸亲贤惟时所须赖兼统
以济世务非优崇以荣一人臣受遇三世恩隆宠厚岂
敢辞执事之劳求冲让之誉徒以端右要重兴替所存
久以无任妨贤旷职臣犹自知不可况天下之人乎今
卷三百三十 第 20b 页
复外参论道内统百揆不堪之名有如皎日愿陛下少
垂哀矜使四海知官不可以私于人人不可以私取官
则天工宏坦谁不谓允犹不许
蔡谟康帝时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领司徒谟冲让不
辟僚佐诏屡敦逼之始取掾属及迁侍中司徒上疏让
曰伏自惟省昔阶谬蒙恩忝非据尸素累积而光宠更
崇谤讟弥兴而荣进复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
臣覆餗之衅惶悚战灼寄颜无所乞垂天鉴回恩改谬
卷三百三十 第 21a 页
以允群望皇太后诏报不许谟犹固让谓所亲曰我若
为司徒将为后代所哂义不敢拜也皇太后遣使喻意
自四年冬至五年末诏书屡下谟固守所执
 
 
 
 
 
卷三百三十 第 21b 页
 
 
 
 
 
 
 
 册府元龟卷三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