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十三
卷三百十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三百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宰辅部
   谋猷第三
唐姚崇先天中为紫微令先是中宗时公主及外戚皆
奏请度人为僧尼亦有出私财造寺者富户彊丁皆经
营避役远近充满至是崇奏曰佛不在外求之于心佛图
澄最贤无益于全赵罗什多艺不救于亡秦何充符融
卷三百十三 第 1b 页
皆遭败灭齐襄梁武未免灾殃但发心慈悲行事利益
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何用妄度奸人令坏正法帝纳
其言令有司隐括僧徒以伪滥还俗者万二千馀人
宋璟为相开元五年黄门监苏颋为紫微侍郎同在相
位奏曰十月十四十五日承前诸寺观多动音声今传
有仗内音声拟相誇斗官人百姓或有縳绷此事傥行
异常喧杂四齐虽许作乐三载犹在遏音伏惟孝理深
在典故臣等既闻此事不敢不陈即日敕所在停之十
卷三百十三 第 2a 页
一月庚戌璟与紫微侍郎苏颋奏曰悲田养病从长安
已来置使专知且国家矜孤恤穷敬老养病至于按此
各有司存今遂聚无名之人著收利之使实恐逋逃为
薮隐没成奸昔仲繇仕卫出私财为粥以饲贫者孔邱
非之乃覆其馈人臣私惠犹且不可国家小慈殊乖善
政伏望罢之其病患人令河南府按此分付其家不许
又奏朝集使每至春末还多有改转率以为常璟奏请
一切勒还绝其侥求之路七年二月己巳上封者以兴
卷三百十三 第 2b 页
庆池是符命之所里之上字符于圣名池水之源生于
朱邸请刻石纪颂颁示天下璟又奏曰徵祥所宝在于
圣德兴庆休应宇内咸知颁告刻石恐尘大体望宣付
国史从之五月又奏曰陛下屡降德音勤恤人隐此诚
苍生繄赖明主用心但河北不登或须给贷贵在用遍
省于差科共遵程式又考使去日恩敕再三若有饥弊
随使赈廪山东蒸黎德施溥洽又顷者缘农桑在候恐
囚系尚多徒已下刑并责保放唯流死等色则情不可
卷三百十三 第 3a 页
宽古人慎赦义在存法恐今有言事者未能细知直以
月蚀修德或云分野应有灾祥因而多言冀惑上听臣
以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女谒不行谗夫渐远此谓修
德也囹圄不挠甲兵不兴理官在平不以深奇为狱军
将慎举不以轻进邀功此所谓修刑也向时所陈皆朝
廷常已留念纵日月慎盈满将因此而致福必指期而
有应且君子耻言浮于行故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
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望以至诚动神不要制书频降
卷三百十三 第 3b 页
其京城诸司及府县系囚仰重臣等即准敕与所由参
详处分帝报曰在于朕躬庶事戒慎天下或恐不称所
望卿为朕耳目焉上天降省良有以焉深辅朕之不逮
郭子仪为中书令代宗大历十年二月奏曰臣伏以魏
博相卫河阳三城陕州等军吏不宁须速安抚言甚切
至帝甚然之
杨炎为相初国家旧制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而大
府四时以数闻尚书比部覆其出入上下相辖无失遗
卷三百十三 第 4a 页
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时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
不能禁乃悉以租赋进入大盈内库以中人主之意天
子以取给为便故不复出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
有司不得窥其多少国用不得计其盈缩殆二十年矣
中官以冗名持簿书领其事者三百人皆奉给其间连
结根固不可动及炎作相顿首于帝前论之曰夫财赋
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是以
前代历选重臣主之犹惧不集往往覆败大计一失则
卷三百十三 第 4b 页
天下摇先朝权制中人领其职以五尺官竖操邦之本
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愚待
罪宰辅陛下至德惟人是恤参校蠹弊无斯之甚请出
之以归有司度宫中经费一岁几何量数奉入不敢亏
用如此然后可以议政惟陛下察焉诏曰凡财赋皆归
在藏库一用旧式每岁于数中量进三五十万入大盈
而度支先以其全数闻炎以片言移人主意议者以为
难中外咸称之
卷三百十三 第 5a 页
柳浑为相贞元三年奏故尚书左丞田季羔公忠正直
先朝名臣其祖父皆以孝行旌表门闾京城隋朝旧第
季羔一家而已今被堂侄伯强进状请货宅召市入马
以讨土蕃一开此门恐滋不逞讨贼自有国计岂资侥
倖之徒且毁弃义门亏损风教望少加责罚亦可惩劝
从之
陆贽贞元中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请许台省长官自荐
属官德宗俄又宣旨曰外议以诸司所举多引用亲党
卷三百十三 第 5b 页
兼通赂遗不得实才此法行之非便今后卿等宜自选
择勿用诸司延荐贽论奏曰臣实顽鄙一无所堪猥蒙
任使待罪宰相虽怀窃位之惧且乏知人之明自揣庸
虚终难上报唯知广求才之路使贤者各以汇征启至
公之门令职司皆得自达既蒙允许即已宣行南宫举
人才至千数非台省旧吏则是使府佐寮累经荐延多
历事任论其资望既不愧于班行考其行能又未闻于
阙败遽以腾口上烦圣聪道已难行亦可知矣陛下勤
卷三百十三 第 6a 页
求治道务徇物情因谓举荐非宜复委宰臣拣择其为
任辅弼博采舆词可谓圣德之盛者然于委任责成
之道听言考实之方闲邪存诚犹恐有阙陛下既纳臣
言而用之旋闻横议而止之于臣谋不责成于横议不
考实此乃谋国者得以辞其罪议典者得以肆其诬率
是而行触类而长固无必定之计亦无必实之言计不
定则理道难成言不实则小人得志国家之病常必由
之昔齐桓公问管仲害霸之事对曰得贤不能任害霸
卷三百十三 第 6b 页
也用而不能终害霸也与贤人谋事而与小人议之害
霸也所谓小人者不必悉怀险诐故覆邦家盖以其意
性憸邪趣向狭促以沮议为出众以自异为不群趍近
利而昧远图效小信而伤大道况又言行难保恣其非
心者乎伏以宰辅常制不过数人人之所知固有限极
必不能遍谙诸事备阅群才若令悉命群官理须询访
是则变公举为私荐易明敡为暗投傥如议者之言所
举多有情故举于君上且未绝私荐于宰臣安肯无诈
卷三百十三 第 7a 页
失实之弊必又甚焉所以承前命官罕有不涉私谤虽则
秉钧不一或自徇情亦繇私访所亲转为所卖其弊非
远圣鉴明知今又知徇浮言专任宰臣除吏宰臣不遍
谙识踵前须访于人若访亲朋则是悔其覆车不易故
辙若访于朝列则是求其私荐不如公举之为愈二者
利害惟陛下更详择焉恐不如委任长官慎择寮属所
拣既少所求亦精得贤有鉴识之名失实当暗谬之责
人之常性莫不爱身况于台省长官皆是当朝华选孰
卷三百十三 第 7b 页
肯徇私妄举以伤名取责者耶所谓台省长官即仆射
尚书左右丞侍郎及御史大夫中丞是也陛下比择辅
相多亦出于其中今之宰臣则往日台省长官也今之
台省长官乃将来之宰官也但是职名暂异固非行业
频殊岂有为长官之时不能举一二属吏居宰臣之位
则可择千百具寮物议悠悠其惑斯甚夫求才贵广考
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贵精在
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
卷三百十三 第 8a 页
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宏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
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
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则
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
知人之名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
贵精之效也陛下诞膺宝历思致治平虽好贤之心有
踰于前哲而得人之盛未迨于往时盖由宝鉴独任于
圣聪搜择颇难于公举仍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
卷三百十三 第 8b 页
遂使先进者渐益凋讹后来者不相接续施一令则谤
沮互起用一人则疮痏立成此乃失于选才太精制法
不一之患也则天举用之法伤易而得人陛下慎拣之
规太精而失士陛下选任宰相必异于庶官精择长吏
必愈于末品及至宰臣献规长吏荐士陛下即但纳横
议不稽始谋是以任以重者轻其言待以轻者重其事
且又不辨所毁之虚实不析所试之短长人之多言何
所不至是将使人无所措其手足岂独选任之道失其
卷三百十三 第 9a 页
端而已乎帝虽嘉其所陈长官荐士之诏竟追寝之
赵退翁为相深于治道尝议以为政之本选贤才敦节
俭薄赋敛宽刑罚每对扬之际必再三奏之贞元八年
表上审官六议曰臣谬登宰辅四年于兹恭承德音未
尝不以求贤为切至于延荐职在愚臣虽当代天之功
且乏知人之鉴渐积岁月孤负圣朝无补王猷有妨贤
路况多病惫兼虑阙违顷奉表章备陈肝胆陛下以臣
性拙近直身病可矜不弃孱微尚加委任自此思省报
卷三百十三 第 9b 页
效尤难莫副尧舜之心空怀尸素之惧伏惟陛下法象
应期圣神广运云行雨施皆发自然训诰典谟悉经会
览臣所以不敢援引古昔上烦天听且以用人之要愿
申鄙见复念稽颡丹陛仰对宸严謇讷易穷遽数难辨
理详则尘黩颇甚言略则利害未分若默以求容苟而
窃位纵天地之仁幸免在外中之责何逃非陛下用臣
之意也其所欲言者皆陛下思虑之内臣但以顶戴恩
造不知所为身被风毒渐忧沉痼是以恳恳勤勤切于
卷三百十三 第 10a 页
愚诚也臣闻开元贞观之际宰辅论事或多上书所冀
获尽情理今臣酌前代之损益体当时之通变谨献审
官六议伏惟閒宴赐其省览其大指议宰臣曰宜博采
众贤用为辅弼今中外知其贤者伏惟陛下用之识其
能者任之求其全才不可得也议进用废官则曰异同
之论是非难辨由考课难于实劾好恶杂于众声所以
访之弥多得之弥少选之弥切虑之弥难属者臣因论
求才选士古今为难拔十得五贤愚犹半陛下谓臣曰
卷三百十三 第 10b 页
何必五也十得三斯可矣圣主思贤至是而宰臣不能
进之非也进贤在于广任用明殿最举大节弃小瑕随
其所能试之以事用人之大纲也议京诸司阙官则曰
当今要官多阙闲官十无一二文官武官任用资序递
迁要官本以才行閒官多因恩泽朝廷或将任使多拟
要官要官则人少阙多閒官则人多阙少明当选拔者
转少在优容者转多宜补阙员务育材用夫大厦永固
是梁栋榱桷之全也圣朝致理亦庶官群吏之能也议
卷三百十三 第 11a 页
中外考课官则曰汉以数易长吏谓之弊政其有能理
者辄增秩锡金或八九年十馀年乃入为九卿或迁三
辅功绩茂异遂至丞相其间不隔数官今陛下内选庶
僚外委州府课绩高者不次超升致理之法无踰于此
臣愚以为黜陟宜立年限若所居要重未尝迁徙就加
爵秩其馀进退令知褒贬之必行迟速之有常如绩在
中等年考及限与之平转中外迭处历试其能使无苟
且之心又无潦滞之虑议举遗滞则曰官司既广必委
卷三百十三 第 11b 页
宰辅宰辅不能遍知又询于庶官庶官不能遍知又询
于众人众声嚣然守有臧否十人举之未信一人毁之
可疑殆至于今兹弊未改其所举所毁亦尽爱憎也若
不于审实而承声言之大凡常人之心以称人之善为
情以攻人之过为直苟有除授多生谤议由是宰臣每
将荐用亦自重难日往月来未副圣意宜须听时论所
举多者先用必非文故皆不弃之议擢用诸使府僚属
则曰诸使群吏各自精求务于得人既经试效能否可
卷三百十三 第 12a 页
知擢其贤能置之朝列或曰外使须才固不可夺臣知
必不然也属使府宾介每有登朝本使殊以为荣自喜
知人且明公选任凡才能之士名位未达多在方镇日
月在上谁不知之思登阙廷如望霄汉宜须博采无俾
久滞帝荅曰朕端拱虚怀精求至理弼违献可允属台
臣卿道著直方识通今古思振淹滞以叙彝伦罄竭谋
猷裁成议列志在裨赞实沃予衷克彰奉职之诚深得
大臣之体再三省阅良多嘉重焉
卷三百十三 第 12b 页
贾耽为相贞元十六年九月义成军节度卢群卒甲戌
以尚书左丞李元素为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营
田使耽奏曰自今以后诸道节度缺但自朝廷除者冀
无他虑若于军中擢用必有向背喜惧者人心固不安
帝以为然及蔡州吴少诚拒命以盐夏节度使韩全义讨
之兵败耽奏曰全义五楼退军贼不敢追趁者应望国
家恩贷伏恐须开其生路帝是之诏雪少诚
杜黄裳元和初为相与宪宗语及方镇除授黄裳言德
卷三百十三 第 13a 页
宗朝每方镇死多先命中使探其军情至则纳其副倅
及大将厚赂归称其美以是因循方镇罕有特命帅守
者陛下宜熟思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肃诸侯则天下
何忧不治帝然其言由是用兵诛夏属之后不容藩臣
蹇傲尅复两河威令复振盖黄裳启其衷也又帝谓宰
臣曰朕尝览前史见历代帝王或怠于听理或亲于烦
政互有得失其理安在黄裳对曰帝王之务在于修己
简易择贤任之宵衣旰食以求民瘼舍己从人以务厚
卷三百十三 第 13b 页
下固不可怠肆安逸然事有纲领大小当务知其远者
大者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秦
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葛亮霸国之相耳二十罚
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案
省尚书疑事陈矫称其不可隋文帝日昃听政每令卫
士傅食太宗皇帝亦笑其烦察则为人上之体固不可
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功赏罚苟信谁不尽心
传称舜之德曰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诚以能举
卷三百十三 第 14a 页
十六相去四凶也岂与劳神疲体自任耳目之主同年
而语哉但人主常患在不能推诚人臣之弊在不能自
竭由是上疑下诈礼貌或亏欲求共理自然难致苟去
此弊何患不至于理帝深然其言
武元衡元和为相诏追浙西节度使李锜锜称疾请医
理俟岁一入朝帝以问宰相郑絪请如锜奏元衡曰不
可且锜先自请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疾是可否在锜
也今陛下新立天下属耳目焉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
卷三百十三 第 14b 页
令从此去矣帝曰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
李吉甫为相宪宗谓宰臣曰当今政教所施何者为急
吉甫对曰为政所急谅非一端自非事举其中固不可
臻于郅理然国以人为本亲人之任莫先牧宰实系一
方若廉察得人委之临抚列郡承式政化自宣苟或非
才为蠹实甚由是而言观察刺史之任为切自昔唐虞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故得久于其事风化可成而末代
命官多轻外任选授之际意在沙汰委以藩部自然非
卷三百十三 第 15a 页
才刺史数广益非慎择加以更代促遽人无安志迎送
之费竭耗不供此最为弊圣虑所及实穷政本伏望慎
守良制改革前失则四海蒙福人无苟且之心帝深然
之时京城诸僧有以请庄硙免税者吉甫奏曰钱米所
徵素有定额容缁徒有馀之力配贫下无告之氓必不
可许帝不止
李藩为相元和四年十二月宪宗谓宰臣曰前代帝王
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李藩对曰
卷三百十三 第 15b 页
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必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
珠玉唯务耕桑则人无淫心俗日孰本百姓既足君孰
与不足自然府帑充羡稼穑继登若或人君力贵异物
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贼盗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
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然理平伏愿以知之为
非难保之为急务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须损之又损
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
卷三百十三 第 16a 页
之繇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倘有踰滥极
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权德舆为相元和五年宪宗谓宰臣曰朕以禁中旧殿
岁久倾危欲渐修葺缘国用未足每务简俭至于车服
饮食亦畏奢侈不知竟可营造否德舆对曰仲尼谓大
禹卑宫室菲饮食恶衣服为无间言汉文帝欲起露台
以百金中人十家之产曰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
以台为于是遂止是以文帝之代四海富庶俗知礼让
卷三百十三 第 16b 页
今陛下至诚恭俭有过前王实天下幸甚
李绛为相元和七年宪宗谓宰臣曰人之行事常患不
通于理己然之失追改复难古人处此复有道否绛对
曰行事过差古之圣人皆所不免故天子置辅弼之任
有诤臣七人皆选正直端庄之臣以备其选规主以道
德勉主以公正故主心理于中臣论正于外制理于未
乱销患于未萌主或过举则諌以止之故上下同体犹
手足之于心膂交相为用以致康宁此亦常理非难遵
卷三百十三 第 17a 页
之事但矜得惜失常情所弊古人贵改过不吝从善如
流良为此耳陛下以上圣生知研虑几道臣等备位无
所发明伏闻圣语益惭愚瞽然无代无贤在用之与否
耳昔燕昭王筑台以待贤士郭隗首进请自隗始则四
方之贤闻风而至臣等虽以至愚上弼明圣苟不拒愚
言同于询刍荛常如今日则真贤将至直谏竞启矣帝
曰朕之不明固昧于理然擢用卿等唯冀直谏必当尽
心无隐数进苦口之言社稷是赖非余敢私也绛等蹈
卷三百十三 第 17b 页
舞拜谢而出宪宗又谓宰臣曰昨者地震草树皆动摇
何祥也绛对曰在昔玄元皇帝以大圣明睿通于天下
之理因周三川之震云天地之气不过其序人乱之也
人政乖错则上感阴阳之气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
能升于是有地震又孔子修春秋所记灾异先地震日
蚀盖地载万物日为君象政有感伤天地见责书之示
戒用儆后王伏愿陛下勉保虔恭之诚动以利万物绥
四方为虑则变异自销休徵可致也帝深然之
卷三百十三 第 18a 页
韦贯之为相元和中以淮西之役镇州盗发辇下杀宰
相武元衡伤御史大夫裴度及度为相二寇并征议者
以物力不可贯之请守镇以养威攻蔡以专力宪宗方
急于太平未可其奏贯之进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之事
乎天下之兵始于蔡急魏应齐赵同恶德宗率天下兵
命李抱真马燧急击之物力用屈于是朱泚乘为乱朱
滔随而向阙致使梁汉为府奉天有行营皆陛下所闻
见非他不能忍待次第速于扑灭故也陛下独不能宽
卷三百十三 第 18b 页
岁月俟拔蔡而图镇耶帝深然之
崔群为相元和十四年诛李师道宪宗顾谓群曰师古
虽自袭祖父然朝廷待之始终其妻于师道即嫂叔也
虽云逆族若量罪轻重亦宜降等又李宗奭虽抵严宪
其情比之大逆亦有不同其妻之族也今其子女俱在
掖庭于法皆似稍深卿等留意否群对曰圣情仁恻罪
止元凶其妻近属傥获宽宥实合弘煦之道于是师古
妻女宜娘诏出于邓州安置宗奭妻韦氏及男女先没
卷三百十三 第 19a 页
掖庭并释放其婢奴资货皆复赐之又盐铁福建院官
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孺母刘求哀于宰相
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悯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赦长孺
何如群曰陛下仁恻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如待正敕
即无及也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
也其年帝谓宰臣曰听受之间大是难事推诚选任谓
所委者必合悉心及至临事亦闻皆有颇曲朕临御已
来岁月渐久虽不明不敏然见物理渐详每欲于事察
卷三百十三 第 19b 页
审比令学士编录古今疑谤类昨以披阅见暧昧似是
之事颇为鉴戒群等奏曰情无曲直辨之至易稍涉欺
诈审之实难孔子所谓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诚以巧言浸润微昧难觉故古之鞠狱皆听三讯虑其
冤诬择贤任之严法断之使人务诚直理归公正则亦
何由致蔽伪也陛下览今古惑听之说以广聪明鉴往
知来实天下幸甚时欲收复河湟国用不足郡府长吏
由是希旨往往捃拾自为进贡会处州刺史苗稷直进
卷三百十三 第 20a 页
羡馀钱七千贯群请下令却赐本州代贫逃户税钱遏
兹时弊物论归之
裴度为相元和四年宪宗常与宰臣议及人臣事主当
力行善事自致公望何乃好树朋党朕甚恶之度对臣
闻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故君子小人未有无徒者但君
子为徒则是同德小人为徒则是朋党此是外甚相似
中实相远在圣主观其所行之事以辨之度等退相贺
曰圣上今日论君子小人之事可谓诚言是则圣主以
卷三百十三 第 20b 页
为难辨则易矣以为易辨则难矣今陛下以为辨之难
则君子与小人弥当自区别矣他日宰臣或以当今利
病欲有所釐改及陈为臣事君之道帝必往复诘问既
尽理之后则曰凡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为朕
言当须行之勿空陈说而已宰相起而对曰书曰非知
之艰行之惟艰陛下今日处分可谓至言臣等敢不勖
厉以副天心然亦以天下之人从陛下所行不从陛下
所言臣等亦愿陛下每言之则行之耳帝大悦十二年
卷三百十三 第 21a 页
以杨元卿授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未行改授光禄少
卿初朝廷比令元卿与李愬会议于唐州东境选要便
处权置行蔡州如百姓等渐有归顺者便准敕优恤必
令全活既而召见元卿遽奏请借度支钱及言事颇多
不合旨度亦以诸将讨贼三年功成在旦暮如更分土
地与元卿即虑相侵生事故罢前命而改授焉
宝历二年四月乙丑送幽州春衣中使内养杨文瑞流
崇陵李孝温元陵艰难已来朝廷春衣常命中人赐方
卷三百十三 第 21b 页
镇及将士时服今春衣所赐幽州时服朱克融嫌疏弱
执中使以闻帝特优容别命中人宣谕仍更赐衣服杨
文瑞等先是克融留春衣使又奏云伏闻陛下欲幸东
都今请将兵马并丁匠五千人赴东都修理宫阙迎候
车驾又奏三军今年无春衣拟于朝廷请一年春衣约
三十万端疋方可足用不然三军不安帝览表召宰臣
等问如何处分为宜我欲遣一重臣宣慰兼便索春衣
使得无度对曰克融本凶族无故又敢悖慢必将灭亡
卷三百十三 第 22a 页
陛下不足为虑譬如有一豺虎于山林间自吼自掷但
不采顾自然无事此贼只敢于巢穴内无礼动必不得
今亦不要遣使宣慰亦不要索所留敕使但更缓旬日
与一诏云闻中官至彼稍失去就待到我当有处分所
赐卿春衣有司制造不谨我甚要知已令科处所请兵
马及丁匠五千人赴东都固是虚语臣料贼中必出不
得今欲直挫其奸意即云卿所请丁匠修宫阙可速来
已敕魏博等道令所在排比供拟料得此语必慞惶失
卷三百十三 第 22b 页
计若未能如此犹示含容则报云东都宫阙所要修理
事在有司不假卿遣丁匠远来又所言三军春衣自是
本道事比来朝廷或有赐予皆缘徵发须至优恩若寻
常则无此例我固不惜三二十万疋物只是事体不可
独与范阳卿宜知悉只如此处分即得陛下更不要介
意帝从之遂进诏草及诏到后皆如度所料
 
 册府元龟卷三百一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