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十二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三百十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宰辅部
谋猷第二
汉卫绾为丞相武帝建元元年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
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諌之士
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
请皆罢奏可
册府元龟卷三百十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宰辅部
谋猷第二
汉卫绾为丞相武帝建元元年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
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諌之士
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
请皆罢奏可
卷三百十二 第 1b 页
卜式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言郡国不便盐铁而船有
算可罢
魏相为丞相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奏请施行曰
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而民和睦(虞与/娱同)臣
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民
多背本趍末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
死臣相知能浅薄不明国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
未得所繇窃伏观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
算可罢
魏相为丞相条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奏请施行曰
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而民和睦(虞与/娱同)臣
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民
多背本趍末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
死臣相知能浅薄不明国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
未得所繇窃伏观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
卷三百十二 第 2a 页
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赈乏馁遣諌议大
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通省
诸用宽租赋弛山泽陂池禁秣马酤酒贮积(秣马以粟/米饭马也)
(贮积滞/米粟也)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
臣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臣谨按
王法必本于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
之畜尚谓之急元鼎二年平原渤海太山东郡溥被灾害
(溥与/并同)民饿于道路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
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通省
诸用宽租赋弛山泽陂池禁秣马酤酒贮积(秣马以粟/米饭马也)
(贮积滞/米粟也)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
臣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臣谨按
王法必本于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
之畜尚谓之急元鼎二年平原渤海太山东郡溥被灾害
(溥与/并同)民饿于道路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
卷三百十二 第 2b 页
诏赈救乃得蒙更生(救古/救字)今岁不登榖暴腾踊临秋收
敛犹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西𦍑未平师旅在外
兵革相乘臣窃寒心宜蚤图其备惟陛下留神元元率
繇先帝盛德以抚海内宣帝施行其策相又数表采易
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表谓标明之/采撮取也)曰臣相幸得备员
奉职不修不能宣广教化阴阳未和灾害未息咎在臣
等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
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以
敛犹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西𦍑未平师旅在外
兵革相乘臣窃寒心宜蚤图其备惟陛下留神元元率
繇先帝盛德以抚海内宣帝施行其策相又数表采易
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表谓标明之/采撮取也)曰臣相幸得备员
奉职不修不能宣广教化阴阳未和灾害未息咎在臣
等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人
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之分以
卷三百十二 第 3a 页
日为纪日冬夏至则八风之序立万物之性成各有常
职不得相干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木为仁仁/者生生者)
(圜故/为规)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火为礼礼者齐/齐者平故为衡)西
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金为义义者成/成者方故为矩)北方之神
颛顼乘坎执权司冬(水为智智者谋/谋者重故为权)中央之神黄帝乘
坤艮执绳司下土(土为信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兹五帝所司各有时
也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
春兴兑治则饥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则泄(天地之/气不闭)
职不得相干东方之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木为仁仁/者生生者)
(圜故/为规)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火为礼礼者齐/齐者平故为衡)西
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金为义义者成/成者方故为矩)北方之神
颛顼乘坎执权司冬(水为智智者谋/谋者重故为权)中央之神黄帝乘
坤艮执绳司下土(土为信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兹五帝所司各有时
也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
春兴兑治则饥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则泄(天地之/气不闭)
卷三百十二 第 3b 页
(密/也)夏兴坎治则雹明王谨于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
之官以乘四时(乘治/也)节授民事(各依其节/而授以事)君动静以道
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
则灾害不生五榖熟丝麻遂草木茂鸟兽蕃(草古草字/蕃多也)
民不夭疾衣食有馀若是则君尊民悦上下亡怨政教
不违礼让可兴夫风雨不时则伤农桑农桑伤则民饥
寒饥寒在身则亡廉耻寇贼奸宄所由生也臣愚以为
阴阳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圣贤未有不繇者也
之官以乘四时(乘治/也)节授民事(各依其节/而授以事)君动静以道
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三者得叙
则灾害不生五榖熟丝麻遂草木茂鸟兽蕃(草古草字/蕃多也)
民不夭疾衣食有馀若是则君尊民悦上下亡怨政教
不违礼让可兴夫风雨不时则伤农桑农桑伤则民饥
寒饥寒在身则亡廉耻寇贼奸宄所由生也臣愚以为
阴阳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圣贤未有不繇者也
卷三百十二 第 4a 页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高皇帝所述书
天子所服第八(第八天子衣服之制/也于施行诏书第八)曰大谒者臣章受
诏长乐宫曰令群臣议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国臣
何御史大夫臣昌(萧何周/昌也)谨与将军臣陵太子太傅臣
通等议(陵王陵通/叔孙通)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
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
地顺四时以治国家身无祸殃年寿永究是奉宗庙安
天下之大礼也臣请法之中谒者赵尧举春(主一时衣/服礼物朝)
天子所服第八(第八天子衣服之制/也于施行诏书第八)曰大谒者臣章受
诏长乐宫曰令群臣议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国臣
何御史大夫臣昌(萧何周/昌也)谨与将军臣陵太子太傅臣
通等议(陵王陵通/叔孙通)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
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
地顺四时以治国家身无祸殃年寿永究是奉宗庙安
天下之大礼也臣请法之中谒者赵尧举春(主一时衣/服礼物朝)
卷三百十二 第 4b 页
(祭百/事也)李舜举夏倪汤举秋贡禹举冬(高帝时自有/一贡禹也)四人
各职一时大谒者襄章奏制曰可孝文皇帝时以二月
施恩惠于天下赐孝弟力田及罢军卒祠死事者颇非
时节(罢军卒新从军/而休罢者也)御史大夫晁错时为太子家令奏
言其状臣相伏念陛下恩泽甚厚然而灾气未息窃恐
诏令有未合当时者也愿陛下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
人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以和阴阳天下幸甚数陈
便宜帝纳用焉
各职一时大谒者襄章奏制曰可孝文皇帝时以二月
施恩惠于天下赐孝弟力田及罢军卒祠死事者颇非
时节(罢军卒新从军/而休罢者也)御史大夫晁错时为太子家令奏
言其状臣相伏念陛下恩泽甚厚然而灾气未息窃恐
诏令有未合当时者也愿陛下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
人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以和阴阳天下幸甚数陈
便宜帝纳用焉
卷三百十二 第 5a 页
贡禹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
又上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大半以宽繇役又
诸宫奴婢十万馀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
六钜万宜免为庶人廪食(给其/食也)令代关东戍卒乘北边
亭塞候望又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
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又言孝文皇
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
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白明/也)疑者
又上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大半以宽繇役又
诸宫奴婢十万馀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
六钜万宜免为庶人廪食(给其/食也)令代关东戍卒乘北边
亭塞候望又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
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又言孝文皇
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
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白明/也)疑者
卷三百十二 第 5b 页
以与民(罪疑从/轻也)亡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
下断狱四百与刑措亡异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
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从读曰纵/耆读曰嗜)用
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榖者补吏是
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
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
(上府谓所属之/府右职高职也)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
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
下断狱四百与刑措亡异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
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从读曰纵/耆读曰嗜)用
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榖者补吏是
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
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
(上府谓所属之/府右职高职也)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
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
卷三百十二 第 6a 页
慢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
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
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
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动目/以指)
(物出气/以使人)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桀处奸而得利者为
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坏败乃至于是察其所
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
(相诸侯相也/守郡守也)诛不行之所致也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
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
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
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动目/以指)
(物出气/以使人)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桀处奸而得利者为
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坏败乃至于是察其所
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
(相诸侯相也/守郡守也)诛不行之所致也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
卷三百十二 第 6b 页
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
但免官(不止免/官而已)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
举实廉而天下治矣孔子匹夫之人耳以乐道正身不
解之故(解读/曰懈)四海之内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所折
中况乎以汉地之广陛下之德处南面之尊万乘之权
因天地之助其于变世易俗调和阴阳陶冶万物正天
下易于决流抑队(决欲流之水抑将/队之物言其便宜)自成康以来几且
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
但免官(不止免/官而已)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
举实廉而天下治矣孔子匹夫之人耳以乐道正身不
解之故(解读/曰懈)四海之内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所折
中况乎以汉地之广陛下之德处南面之尊万乘之权
因天地之助其于变世易俗调和阴阳陶冶万物正天
下易于决流抑队(决欲流之水抑将/队之物言其便宜)自成康以来几且
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
卷三百十二 第 7a 页
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陛下诚深念高祖
之苦(言高祖取/天下之难)醇法太宗之治正己以先下选贤以自
辅开进忠正致诛奸臣远放谄佞(谄古/謟字)赦出园陵之女
罢倡乐绝郑声去甲乙之帐退伪薄之物修节俭之化
驱天下之民皆归于农如此不解(解读/曰懈)则三王可侔五
帝可及唯陛下留意省察天下幸甚元帝下其议令民
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
及省建章甘泉宫卫卒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馀虽
之苦(言高祖取/天下之难)醇法太宗之治正己以先下选贤以自
辅开进忠正致诛奸臣远放谄佞(谄古/謟字)赦出园陵之女
罢倡乐绝郑声去甲乙之帐退伪薄之物修节俭之化
驱天下之民皆归于农如此不解(解读/曰懈)则三王可侔五
帝可及唯陛下留意省察天下幸甚元帝下其议令民
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
及省建章甘泉宫卫卒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馀虽
卷三百十二 第 7b 页
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
后汉耿国为大司马上言宜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屯
五原以防逃亡卒后明帝追思国言后遂置度辽将军
左右校尉如其议焉
第五伦为司空伦虽峭直然尝疾俗吏苛刻及为三公
值章帝长者屡有善政乃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风
德曰陛下即位躬天然之德体晏安之姿以宽弘临下
出入四年前岁诛刺史二千石贪残者六人斯皆明圣
后汉耿国为大司马上言宜置度辽将军左右校尉屯
五原以防逃亡卒后明帝追思国言后遂置度辽将军
左右校尉如其议焉
第五伦为司空伦虽峭直然尝疾俗吏苛刻及为三公
值章帝长者屡有善政乃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风
德曰陛下即位躬天然之德体晏安之姿以宽弘临下
出入四年前岁诛刺史二千石贪残者六人斯皆明圣
卷三百十二 第 8a 页
所鉴非群下所及然诏书每下宽和而政急不解务存
节俭而奢侈不止者咎在俗弊群下不称故也光武承
王莽之馀颇以严猛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化郡国所
举类多辨职俗吏殊未有宽博之选以应上求者也陈
留令刘豫冠军令驷协并以刻薄之姿临人宰邑专念
掠杀务为严苦吏民愁怨莫不疾之而今之议者反以
为能违天心失经义诚不可不慎也非徒应坐豫协亦
当宜谴举者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
节俭而奢侈不止者咎在俗弊群下不称故也光武承
王莽之馀颇以严猛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化郡国所
举类多辨职俗吏殊未有宽博之选以应上求者也陈
留令刘豫冠军令驷协并以刻薄之姿临人宰邑专念
掠杀务为严苦吏民愁怨莫不疾之而今之议者反以
为能违天心失经义诚不可不慎也非徒应坐豫协亦
当宜谴举者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
卷三百十二 第 8b 页
化矣臣尝读书记知秦以酷急亡国又目见王莽亦以
苛法自灭故勤勤恳恳实在于此又闻诸王主贵戚骄
奢踰制京师尚然何以示远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
化乃成也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出雒阳者
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其人诸上书言事
有不合者可但报归田里不宜过加喜怒以明在宽
鲍昱为司徒建初元年大旱榖贵章帝诏昱问曰旱既
苛法自灭故勤勤恳恳实在于此又闻诸王主贵戚骄
奢踰制京师尚然何以示远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
化乃成也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师及道出雒阳者
宜皆召见可因博问四方兼以观察其人诸上书言事
有不合者可但报归田里不宜过加喜怒以明在宽
鲍昱为司徒建初元年大旱榖贵章帝诏昱问曰旱既
卷三百十二 第 9a 页
太甚将何以修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
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德何能致异但臣
前在汝南典理楚事(臣钦若等曰/谓楚王英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
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
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
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
纳其言
张奋为司空值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
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德何能致异但臣
前在汝南典理楚事(臣钦若等曰/谓楚王英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
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
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
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
纳其言
张奋为司空值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
卷三百十二 第 9b 页
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
国以民为本民以榖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
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
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
司徒幸雒阳狱录囚徒收雒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桓焉顺帝即位拜太傅与太尉朱宠并录尚书事焉复
入授经禁中因宴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入省事帝从
之
国以民为本民以榖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
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
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
司徒幸雒阳狱录囚徒收雒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桓焉顺帝即位拜太傅与太尉朱宠并录尚书事焉复
入授经禁中因宴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入省事帝从
之
卷三百十二 第 10a 页
李固为太尉质帝初将北卜山陵固乃议曰今处处寇
贼军兴用费加倍新创宪陵贼发非一帝尚幼少可起
陵于宪陵茔内依康陵制度其于役费三分减一乃从
固议
杨赐为司徒灵帝初黄巾帅张角等执左道称大贤以
诳耀百姓天下襁负归之赐召掾刘陶告曰张角等遭
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
其患且欲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
贼军兴用费加倍新创宪陵贼发非一帝尚幼少可起
陵于宪陵茔内依康陵制度其于役费三分减一乃从
固议
杨赐为司徒灵帝初黄巾帅张角等执左道称大贤以
诳耀百姓天下襁负归之赐召掾刘陶告曰张角等遭
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
其患且欲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
卷三百十二 第 10b 页
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何如陶对曰此
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庙胜之术也赐遂上书言
之会去位事留中
魏王朗文帝时为司空孙权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
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
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抟
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
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
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庙胜之术也赐遂上书言
之会去位事留中
魏王朗文帝时为司空孙权遣使称藩而与刘备交兵
诏议当兴师与吴并取蜀不朗议曰天子之军重于华
岱诚宜坐曜天威不动若山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抟
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
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
卷三百十二 第 11a 页
行一举可无馀事今权之师未动则助吴之军无为先
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又奏曰诏
问所宜损益必谓东京之事也若夫西京云阳汾阴之
大祭千有五百之群祀通天之台入阿房之宫齐必
百日养牺五载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文绮以
饬重席童女以蹈舞缀酿酎必贯三时而后成乐人必
三千四百而后备内宫美人数至近千学官博士七千
馀人中厩则騑騄驸马六万馀匹外牧则扈养二万而
征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帝纳其计又奏曰诏
问所宜损益必谓东京之事也若夫西京云阳汾阴之
大祭千有五百之群祀通天之台入阿房之宫齐必
百日养牺五载牛则三千其重玉则七千其器文绮以
饬重席童女以蹈舞缀酿酎必贯三时而后成乐人必
三千四百而后备内宫美人数至近千学官博士七千
馀人中厩则騑騄驸马六万馀匹外牧则扈养二万而
卷三百十二 第 11b 页
马十之执金吾从骑六百走卒倍焉太常行陵幸车千
乘太官赐官奴婢六千长安城内治民为政者三千中
二千石蔽罪断刑者二十有五狱政充事猥威仪繁富
隆于三代近过礼中夫所以极奢者大抵多受之于秦
馀既违茧栗悫诚之本扫地简易之指又失替质而损
文避泰而从约之趣岂夫当今隆兴盛明之时祖述尧
舜之际割奢务俭之政除繁崇省之令详刑慎罚之教
所宜希慕哉及夫寝庙日一太牢之祀郡国并立宗庙
乘太官赐官奴婢六千长安城内治民为政者三千中
二千石蔽罪断刑者二十有五狱政充事猥威仪繁富
隆于三代近过礼中夫所以极奢者大抵多受之于秦
馀既违茧栗悫诚之本扫地简易之指又失替质而损
文避泰而从约之趣岂夫当今隆兴盛明之时祖述尧
舜之际割奢务俭之政除繁崇省之令详刑慎罚之教
所宜希慕哉及夫寝庙日一太牢之祀郡国并立宗庙
卷三百十二 第 12a 页
之法丞相御史大夫官属吏从之数若此之辈既已屡
改于哀平之前不行光武之后矣谨按图牒所改奏在
天地及五帝六宗宗庙社稷既已因前代之兆域矣夫
天地则扫地而祭其馀则皆坛而埒之矣明堂所以祀
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
儒林高禖所以祈休祥又所以察时务扬教化稽古先
民开诞庆祚旧时皆在国之阳并高栋夏屋足以肆飨
射望云物七郊虽尊祀尚质犹皆有门宇便坐足以避
改于哀平之前不行光武之后矣谨按图牒所改奏在
天地及五帝六宗宗庙社稷既已因前代之兆域矣夫
天地则扫地而祭其馀则皆坛而埒之矣明堂所以祀
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
儒林高禖所以祈休祥又所以察时务扬教化稽古先
民开诞庆祚旧时皆在国之阳并高栋夏屋足以肆飨
射望云物七郊虽尊祀尚质犹皆有门宇便坐足以避
卷三百十二 第 12b 页
风雨可须军罢年丰以渐修治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
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
之人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
名实不副难以备急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
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修器械无有贮聚一隅驰
羽檄则三面并荒扰此亦汉代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
当今诸夏已安而巴蜀在画外虽未得偃武而韬甲放
马而戢兵宜因年之大丰遂寄军政于农事吏士小大
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
之人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
名实不副难以备急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
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修器械无有贮聚一隅驰
羽檄则三面并荒扰此亦汉代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
当今诸夏已安而巴蜀在画外虽未得偃武而韬甲放
马而戢兵宜因年之大丰遂寄军政于农事吏士小大
卷三百十二 第 13a 页
并勤稼穑止则成井里于广野动则成校队于六军省
其暴繇赡其衣食易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
民忘其死今之谓矣粮畜于食勇畜于势虽坐曜烈威
而众未动画外之蛮必复稽颡以求改往而效用矣若
畏威效用不战而定则贤于交兵而后威立接刃而后
功成远矣若奸凶不革遂迷不反犹欲以其所虐用之
民待大魏投命报养之士然后徐以前歌后舞乐征之
众临彼倒戟折矢乐服之群伐腐摧枯未足以为喻
其暴繇赡其衣食易称悦以使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
民忘其死今之谓矣粮畜于食勇畜于势虽坐曜烈威
而众未动画外之蛮必复稽颡以求改往而效用矣若
畏威效用不战而定则贤于交兵而后威立接刃而后
功成远矣若奸凶不革遂迷不反犹欲以其所虐用之
民待大魏投命报养之士然后徐以前歌后舞乐征之
众临彼倒戟折矢乐服之群伐腐摧枯未足以为喻
卷三百十二 第 13b 页
贾诩为太尉文帝谓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
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
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
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
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汎舟江湖皆
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臣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
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
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
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
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
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汎舟江湖皆
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臣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
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
卷三百十二 第 14a 页
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陈群为司空太和中中军大将军曹真表欲数道伐蜀
从斜谷入群以为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
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
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
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子午道群又陈其不便并
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会霖雨积
日群又以为宜诏还帝从之
陈群为司空太和中中军大将军曹真表欲数道伐蜀
从斜谷入群以为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
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
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
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子午道群又陈其不便并
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会霖雨积
日群又以为宜诏还帝从之
卷三百十二 第 14b 页
蜀诸葛亮为丞相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
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
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
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
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
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
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
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
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
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
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
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
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
卷三百十二 第 15a 页
乘劳此进趍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
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
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
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
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偪于黎阳几败
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
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
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
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
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偪于黎阳几败
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
卷三百十二 第 15b 页
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
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已委之夏侯而夏侯败
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
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
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
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
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
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
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已委之夏侯而夏侯败
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
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
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
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
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
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
卷三百十二 第 16a 页
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
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
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
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
盟关帅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
逆睹也于是有散关之役
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
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
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
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
盟关帅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
逆睹也于是有散关之役
卷三百十二 第 16b 页
吴顾雍为丞相时江边诸将各欲立功自效多陈便宜
有所掩袭权以访雍雍曰臣闻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所
陈欲邀功名而为其身非为国也陛下宜禁制苟不足
以曜威损敌所不宜听也权从之
晋王浑为司空武帝尝访浑元会问郡国计吏方俗之
宜浑奏曰陛下钦明圣哲光于远近明诏冲虚询及刍
荛斯乃周文畴咨之求仲尼不耻下问也旧三朝元会
前计吏诣轩下侍中读诏计吏跪受臣以诏文相承已
有所掩袭权以访雍雍曰臣闻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所
陈欲邀功名而为其身非为国也陛下宜禁制苟不足
以曜威损敌所不宜听也权从之
晋王浑为司空武帝尝访浑元会问郡国计吏方俗之
宜浑奏曰陛下钦明圣哲光于远近明诏冲虚询及刍
荛斯乃周文畴咨之求仲尼不耻下问也旧三朝元会
前计吏诣轩下侍中读诏计吏跪受臣以诏文相承已
卷三百十二 第 17a 页
久无他新声非陛下留心方国之意也可命中书指宣
明诏问方士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刑狱
得无冤滥守长得无侵虐其勤心政化兴利除害者授
以纸笔意尽陈闻以明圣指垂心四远不复因循常辞
且察其答对六义以观计吏人才之实又先帝时正会
后东堂见征镇长史司马诸王国卿诸州别驾今若不
能别见可前诣轩下使侍中宣问以审察方国于事为
便帝然之
明诏问方士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刑狱
得无冤滥守长得无侵虐其勤心政化兴利除害者授
以纸笔意尽陈闻以明圣指垂心四远不复因循常辞
且察其答对六义以观计吏人才之实又先帝时正会
后东堂见征镇长史司马诸王国卿诸州别驾今若不
能别见可前诣轩下使侍中宣问以审察方国于事为
便帝然之
卷三百十二 第 17b 页
裴秀为司空秀以尚书三十六曹统事准例不明宜使
诸卿任职未奏而薨
桓温加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使假黄钺温上疏
陈便宜七事其一朋党雷同私议沸腾宜抑杜浮竞莫
使能植其二户口凋寡不当汉之一郡宜并官省职令
久于其事其三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案宜为限日其
四宜明长幼之礼奖忠公之吏其五褒贬赏罚宜允其
实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学业其七宜选建史官以成
诸卿任职未奏而薨
桓温加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使假黄钺温上疏
陈便宜七事其一朋党雷同私议沸腾宜抑杜浮竞莫
使能植其二户口凋寡不当汉之一郡宜并官省职令
久于其事其三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案宜为限日其
四宜明长幼之礼奖忠公之吏其五褒贬赏罚宜允其
实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学业其七宜选建史官以成
卷三百十二 第 18a 页
晋书有司皆奏行之
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辅政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
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谢玄已
破符坚安奏宜乘衅分会以玄为前锋都督率冠军将
军桓石虔径造涡颖经略旧都玄复率众次于彭城
南齐褚渊高帝时为司徒后魏来侵帝欲发王公以下
无官者为军渊諌以为无益实用空致扰动帝乃止
后魏咸阳王禧为长兼太尉上表曰国朝偃武崇文偏
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辅政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
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谢玄已
破符坚安奏宜乘衅分会以玄为前锋都督率冠军将
军桓石虔径造涡颖经略旧都玄复率众次于彭城
南齐褚渊高帝时为司徒后魏来侵帝欲发王公以下
无官者为军渊諌以为无益实用空致扰动帝乃止
后魏咸阳王禧为长兼太尉上表曰国朝偃武崇文偏
卷三百十二 第 18b 页
舍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今取岁暮之暇
番上之日训其兵法弓矢干槊三分并教使人闲其能
临事无阙诏曰虽云教武未练其方既逼北行卒闻教
武脱生群惑且可停之
崔浩为司徒时方士祁纤奏立四王以日东西南北为
名欲以致祯吉除灾异诏浩与学士议之浩对曰先王
建国以作蕃屏不应假名以为其福夫日月运转周历
四方京都所居在于其内四王之称实奄邦畿名之则
番上之日训其兵法弓矢干槊三分并教使人闲其能
临事无阙诏曰虽云教武未练其方既逼北行卒闻教
武脱生群惑且可停之
崔浩为司徒时方士祁纤奏立四王以日东西南北为
名欲以致祯吉除灾异诏浩与学士议之浩对曰先王
建国以作蕃屏不应假名以为其福夫日月运转周历
四方京都所居在于其内四王之称实奄邦畿名之则
卷三百十二 第 19a 页
逆不可承用先是纤奏改代为万年浩曰昔太祖道武
皇帝应天受命开拓洪业诸所制置无不循古以始封
代土后称为魏故代魏兼用犹彼殷商国家积德著在
图史当享万亿不宜假名以为益也纤之所闻皆非正
义太武从之是时河西王沮渠牧犍内有贰意太武将
讨焉先问于浩浩对曰牧犍恶心已露不可不诛官军
往年北伐虽不克获实无所损于时行者内外军马三
十万匹计在道死伤不满八千岁常羸死恒不减万乃
皇帝应天受命开拓洪业诸所制置无不循古以始封
代土后称为魏故代魏兼用犹彼殷商国家积德著在
图史当享万亿不宜假名以为益也纤之所闻皆非正
义太武从之是时河西王沮渠牧犍内有贰意太武将
讨焉先问于浩浩对曰牧犍恶心已露不可不诛官军
往年北伐虽不克获实无所损于时行者内外军马三
十万匹计在道死伤不满八千岁常羸死恒不减万乃
卷三百十二 第 19b 页
不少于此而远方乘虚便谓大损不能复振今出其不意不
图大军卒至必惊骇骚扰不知所出擒之必矣且牧犍劣
弱诸弟交恣争权从横民心离解加比年以来天灾地
变都在秦梁成灭之国帝曰善吾意亦以为然命公卿
议之弘农王奚斤等三十馀人皆曰牧犍西陲下国虽
心不纯臣然继父职贡朝廷接以蕃礼叉王姬釐降罪
未甚彰谓且羁縻而已今士马劳乏宜可小息又其地
卤斥略无水草大军既到不得久停彼闻军来必完聚
图大军卒至必惊骇骚扰不知所出擒之必矣且牧犍劣
弱诸弟交恣争权从横民心离解加比年以来天灾地
变都在秦梁成灭之国帝曰善吾意亦以为然命公卿
议之弘农王奚斤等三十馀人皆曰牧犍西陲下国虽
心不纯臣然继父职贡朝廷接以蕃礼叉王姬釐降罪
未甚彰谓且羁縻而已今士马劳乏宜可小息又其地
卤斥略无水草大军既到不得久停彼闻军来必完聚
卷三百十二 第 20a 页
城守攻则难拔野无所掠于是尚书古弼李顺之徒皆
曰自温圉河以西至于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
深一丈馀至春夏消液下流成川引以溉灌彼闻军至
决此渠口水不通流则致渴乏去城百里之内赤地无
草又不任久停军马斤等议是也帝乃命浩以其前言
与斤共相难抑诸人不复馀言唯曰彼无水草浩曰汉
书地里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人为居终不于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又雪
曰自温圉河以西至于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
深一丈馀至春夏消液下流成川引以溉灌彼闻军至
决此渠口水不通流则致渴乏去城百里之内赤地无
草又不任久停军马斤等议是也帝乃命浩以其前言
与斤共相难抑诸人不复馀言唯曰彼无水草浩曰汉
书地里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人为居终不于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又雪
卷三百十二 第 20b 页
之消液裁不敛尘何得通渠引漕溉灌数百万顷乎此
言大诋诬于人矣李顺等复曰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
见何可共辩浩曰汝曹受人金钱欲为之辞谓目不见
便可欺也帝隐听闻之乃出亲见斤等辞旨严厉形于
神色群臣乃不敢言唯唯而已于是遂讨凉州而平之
多饶水草如浩所言及帝至东雍亲临汾曲观叛贼薛
永宗叠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帝问浩曰今日可击
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闲北风迅疾宜急
言大诋诬于人矣李顺等复曰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
见何可共辩浩曰汝曹受人金钱欲为之辞谓目不见
便可欺也帝隐听闻之乃出亲见斤等辞旨严厉形于
神色群臣乃不敢言唯唯而已于是遂讨凉州而平之
多饶水草如浩所言及帝至东雍亲临汾曲观叛贼薛
永宗叠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帝问浩曰今日可击
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闲北风迅疾宜急
卷三百十二 第 21a 页
击之须臾必碎若待明日恐其见官军盛大必夜遁走
帝从之永宗溃灭车驾济河前驱告贼在渭北帝至雒
水桥贼已夜遁诏问浩曰盖吴在长安北九十里渭北
地空榖草不备欲渡渭南西行何如浩对曰盖吴营去
此六十里贼魁所在击蛇之法当先破头头破则尾岂
能复动宜乘势先击吴今军往一日便到平吴之后回
向长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内未便损伤愚谓宜从北
道若从南道则盖吴徐入北山卒未可平帝不从乃渡
帝从之永宗溃灭车驾济河前驱告贼在渭北帝至雒
水桥贼已夜遁诏问浩曰盖吴在长安北九十里渭北
地空榖草不备欲渡渭南西行何如浩对曰盖吴营去
此六十里贼魁所在击蛇之法当先破头头破则尾岂
能复动宜乘势先击吴今军往一日便到平吴之后回
向长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内未便损伤愚谓宜从北
道若从南道则盖吴徐入北山卒未可平帝不从乃渡
卷三百十二 第 21b 页
渭南吴闻太武至尽散入北山果如浩言军无所尅帝
悔之
尉眷为侍中太尉与太宰常英等评尚书事文成北巡
狩以寒雪方降议还眷曰今动大众以威北敌去都不
远而便旋驾虏必疑我有内难方寒雪兵人劳苦以经
略大体宜便前进帝从之遂渡汉而还
北海王详领司徒侍中录尚书事详与八座奏曰窃惟
奸劫难除为蠹日久群盗作患有国攸病故五刑为用
悔之
尉眷为侍中太尉与太宰常英等评尚书事文成北巡
狩以寒雪方降议还眷曰今动大众以威北敌去都不
远而便旋驾虏必疑我有内难方寒雪兵人劳苦以经
略大体宜便前进帝从之遂渡汉而还
北海王详领司徒侍中录尚书事详与八座奏曰窃惟
奸劫难除为蠹日久群盗作患有国攸病故五刑为用
卷三百十二 第 22a 页
犹陷触网之诛道几胜残宁息狗窃之响是以班制垂
式名为治本整纲提目政之大要谨寻夺禄事条班已
周岁然京邑尹令善恶易闻边州远守或难听审皆上
下同情迭相掩没设有贼发隐而不言或以劫为偷或
遏掠成盗更令贼发难知攘窃惟甚臣等参议若依制
削夺则县无期月之宰附条贬黜郡縻岁稔之守此制
必行所谓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昔黄龚变风不繇削禄
张赵称美岂惮贬退绥导之体得失在人乃可重选慎
式名为治本整纲提目政之大要谨寻夺禄事条班已
周岁然京邑尹令善恶易闻边州远守或难听审皆上
下同情迭相掩没设有贼发隐而不言或以劫为偷或
遏掠成盗更令贼发难知攘窃惟甚臣等参议若依制
削夺则县无期月之宰附条贬黜郡縻岁稔之守此制
必行所谓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昔黄龚变风不繇削禄
张赵称美岂惮贬退绥导之体得失在人乃可重选慎
卷三百十二 第 22b 页
官依律劾禁不宜轻改法令削黜群司今请改制条还
附律处其励己公清赏有常典风谣黩贿案为考第宣
武从之
高阳王雍为太傅侍中领太尉表请王公以下贱妾悉
不听用织成锦绣金玉珠玑违者以违旨论奴婢悉不
得衣绫绮缬止于缦缯而已奴婢布服并不得以金银
为钗带犯者鞭一百太后从之而不能久行也
任城王澄为司空孝明初灵太后临朝澄表上皇诰宗
附律处其励己公清赏有常典风谣黩贿案为考第宣
武从之
高阳王雍为太傅侍中领太尉表请王公以下贱妾悉
不听用织成锦绣金玉珠玑违者以违旨论奴婢悉不
得衣绫绮缬止于缦缯而已奴婢布服并不得以金银
为钗带犯者鞭一百太后从之而不能久行也
任城王澄为司空孝明初灵太后临朝澄表上皇诰宗
卷三百十二 第 23a 页
制并训诂各一卷意欲太后览之思劝诫之益又奏利
国济民所宜振举者十条一曰律度量衡公私不同所
宜正之二曰宜兴学校以明黜陟之法三曰宜兴灭继
绝各举所知四曰五调之外一不烦民任民之力不过
三日五曰临民之官皆须黜陟以旌赏罚六曰逃亡代
输去来年久者若非伎作任听即住七曰边兵逃走或
实陷没皆须精检三长及近亲若实隐之徵其代输不
隐勿论八曰工商世业之户复徵租调无以堪济今请
国济民所宜振举者十条一曰律度量衡公私不同所
宜正之二曰宜兴学校以明黜陟之法三曰宜兴灭继
绝各举所知四曰五调之外一不烦民任民之力不过
三日五曰临民之官皆须黜陟以旌赏罚六曰逃亡代
输去来年久者若非伎作任听即住七曰边兵逃走或
实陷没皆须精检三长及近亲若实隐之徵其代输不
隐勿论八曰工商世业之户复徵租调无以堪济今请
卷三百十二 第 23b 页
免之使专其业九曰三长禁奸不得隔越相领户不满
者随近并合十曰羽林虎贲边方有事暂可赴战常戍宜
遣番兵代之灵太后下其奏百寮议之事有同否时四中
郎将兵数寡弱不足以襟带京师澄奏宜以东中带荥阳
郡南中带鲁阳郡西中带恒农郡北中带河内郡选二品
三品亲贤兼备者居之省非急之作配以强兵如此则深
根固本彊干弱枝之义也灵太后初将从之后议者不同
乃止之澄又重奏曰固本宜彊防微在豫故虽有文事
者随近并合十曰羽林虎贲边方有事暂可赴战常戍宜
遣番兵代之灵太后下其奏百寮议之事有同否时四中
郎将兵数寡弱不足以襟带京师澄奏宜以东中带荥阳
郡南中带鲁阳郡西中带恒农郡北中带河内郡选二品
三品亲贤兼备者居之省非急之作配以强兵如此则深
根固本彊干弱枝之义也灵太后初将从之后议者不同
乃止之澄又重奏曰固本宜彊防微在豫故虽有文事
卷三百十二 第 24a 页
不忘武功况今重以南蛮仍犷北妖频结来事难图势
同往变脱暴勃忽起振动关畿四府羸卒何以防拟平
康之世可以寄安遗之久长恐非善策如臣愚见郎将
领兵兼总民职省官食禄于此乎在求还依前增兵益
号将位既重则念报亦深军郡相依则表里俱济朝廷
无四顾之忧奸宄绝窥觎之望矣卒不纳又以流人初
至远镇衣食无资多有死者奏并其妻子给粮一岁从
之
同往变脱暴勃忽起振动关畿四府羸卒何以防拟平
康之世可以寄安遗之久长恐非善策如臣愚见郎将
领兵兼总民职省官食禄于此乎在求还依前增兵益
号将位既重则念报亦深军郡相依则表里俱济朝廷
无四顾之忧奸宄绝窥觎之望矣卒不纳又以流人初
至远镇衣食无资多有死者奏并其妻子给粮一岁从
之
卷三百十二 第 24b 页
唐魏徵为秘书监参朝政时高昌王曲文泰将入朝西
域诸国咸欲因文泰遣使贡献太宗令文泰使人厌怛
纥干往迎接之徵諌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
役则不自安往年文泰入朝所经州县犹不能供况加
以此辈若任其商贾来往边人则获其利若为宾客中
国则受其弊矣汉建武二十二年天下已宁西域请置
都护送侍子光武不许盖不以蛮夷劳弊中国也今若
许十国入贡其使不下千人欲使缘边诸州何以取济
域诸国咸欲因文泰遣使贡献太宗令文泰使人厌怛
纥干往迎接之徵諌曰中国始平疮痍未复若微有劳
役则不自安往年文泰入朝所经州县犹不能供况加
以此辈若任其商贾来往边人则获其利若为宾客中
国则受其弊矣汉建武二十二年天下已宁西域请置
都护送侍子光武不许盖不以蛮夷劳弊中国也今若
许十国入贡其使不下千人欲使缘边诸州何以取济
卷三百十二 第 25a 页
人心万端后虽悔之终无所及帝善其议时厌怛纥干
已发遽追止之又帝从容谓近臣曰朕披览史籍见前
王之善事皆力行而不逮其所任用公辈数人而已比
于文景之世而不逮之远也徵进曰今者四夷宾服天
下无事旷古所未有何文景之足论然自古帝王谁不
欲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莫能终其善人臣谁不欲
追踪于稷契及其富贵也莫能竭其心若使君臣各保
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矣帝甚嘉其言
已发遽追止之又帝从容谓近臣曰朕披览史籍见前
王之善事皆力行而不逮其所任用公辈数人而已比
于文景之世而不逮之远也徵进曰今者四夷宾服天
下无事旷古所未有何文景之足论然自古帝王谁不
欲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莫能终其善人臣谁不欲
追踪于稷契及其富贵也莫能竭其心若使君臣各保
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矣帝甚嘉其言
卷三百十二 第 25b 页
狄仁杰则天圣历元年为纳言安抚河北诸州遭贼之
处是时河朔间为突厥所迫胁者贼平后多惧逃散仁
杰上疏曰臣闻朝廷议者以为契丹作梗始明人之逆
顺或因迫胁或有愿从或受伪官或为招慰或兼外贼
或是土人迹虽不同心即无别诚以山东雄猛繇来重
气一顾之势至死不回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户悉破
或至逃亡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重
以官典侵欺因事而起取其髓脑曾无悔心修筑城池
处是时河朔间为突厥所迫胁者贼平后多惧逃散仁
杰上疏曰臣闻朝廷议者以为契丹作梗始明人之逆
顺或因迫胁或有愿从或受伪官或为招慰或兼外贼
或是土人迹虽不同心即无别诚以山东雄猛繇来重
气一顾之势至死不回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户悉破
或至逃亡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重
以官典侵欺因事而起取其髓脑曾无悔心修筑城池
卷三百十二 第 26a 页
缮造兵甲州县役使十倍军机官私不矜期之必取枷
棒之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循礼义愁苦之地不乐
其生有利则归且图赊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
行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
常性借以唐朝为喻殷监不遥河北河南时有恭陵之
役主司逼迫操切不准程一瓦石乱投一时逃散岂不以
力穷则怨不畏刑书民之至愚皆如此类幸蒙唐朝见舍
今为大周淳人向无矜恕之恩安有自新之路昔董卓
棒之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循礼义愁苦之地不乐
其生有利则归且图赊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
行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
常性借以唐朝为喻殷监不遥河北河南时有恭陵之
役主司逼迫操切不准程一瓦石乱投一时逃散岂不以
力穷则怨不畏刑书民之至愚皆如此类幸蒙唐朝见舍
今为大周淳人向无矜恕之恩安有自新之路昔董卓
卷三百十二 第 26b 页
之乱神器播迁及卓被诛部曲无赦事穷变起毒害生
人京室丘墟化为禾黍此繇恩不普洽失在机先臣一
读此书未尝不废卷叹息今以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
宿草行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山东群盗缘兹
聚结臣以边尘暂起不足为忧中夏不安以此为事臣
闻持大国者不可以小道理事广者不可以细分人主
恢弘不拘常法罪之则众情恐惧恕之则反侧自安伏
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自然人神通畅率土欢心
人京室丘墟化为禾黍此繇恩不普洽失在机先臣一
读此书未尝不废卷叹息今以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
宿草行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山东群盗缘兹
聚结臣以边尘暂起不足为忧中夏不安以此为事臣
闻持大国者不可以小道理事广者不可以细分人主
恢弘不拘常法罪之则众情恐惧恕之则反侧自安伏
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自然人神通畅率土欢心
卷三百十二 第 27a 页
诸军凯旋得以无扰从之
卷三百十二 第 27b 页
册府元龟卷三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