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八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二百六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宗室部
    来朝  辅政  就国
   来朝
昏定晨省为子之道也春朝秋觐事君之义也盖所以
正班爵而有叙训上下而为典者焉自汉氏之世戚藩
列树连城布土分王同姓慎简僚采为之傅相虽违颜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b 页
于咫尺而存心于象魏故得岁自入谒时或召对恭上
之体无越于常度展亲之忧宛如于家人亦有徵诣行
在骏奔祀事忠勤形于贡奉孝弟著于诚明为国邸
之表仪推闻望于英哲宜乎优赐名数加进秩封遂
其请求曾无所吝者矣魏晋而下奉圭觐见者咸以
记云
汉高祖九年十月楚王交朝未央宫(八年九月自/雒阳至长安)
十年十月荆王贾楚王交齐王肥来朝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a 页
惠帝元年淮南王长入朝(长立三/年也)
二年十月齐悼惠王肥来朝献城阳郡以益鲁元公主

文帝二年三月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揖为梁
王武后徙为淮阳王又徙梁王十四年(文帝十/五年)入朝十
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比频也留谓/留在京师)其明年乃之国
二十一年入觐参五年一朝凡三朝揖五年一朝凡再
入朝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b 页
景帝二年梁王武入朝(武立二十/四年也)
三年梁王武复入朝(武立二十/五年也)
四年衡山王勃来朝初吴楚王反王坚守无二心是年
吴楚已破王朝帝以为贞信乃劳苦之(劳音来/到反)曰南方
卑湿徙王于济北以褒之
七年十月梁王武入朝(武立二/十九年)帝使使持乘舆驷马迎
梁王于阙下(天子副车驾驷/马舆即车也)既朝上疏因留中六年冬
梁王武复入朝(武立三十/五年也)上疏欲留帝弗许
卷二百六十八 第 3a 页
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长沙定王发但
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帝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
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
武帝元光六年衡山王赐入朝是时淮南王安河间王
德入朝(安德史/失其年)
昭帝元凤中广陵厉王胥入朝益封万户
成帝河平中楚孝王嚣入朝正月时被疾帝闵之诏与
子男一人俱(从王入/朝也)是时东平思王宇来朝上疏求诸
卷二百六十八 第 3b 页
子及太史公书帝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臣闻诸侯朝
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
制节度以谨防危失(危失谓失道/而倾危也)而求诸书非朝聘之
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物怪(物亦/鬼)
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
天官灾异地形阸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不许之
辞宜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王审乐道傅相
皆儒者朝夕讲诵足以正心虞意(虞与/娱同)夫小辩破义大
卷二百六十八 第 4a 页
道不通致远恐泥皆不足以留意(泥音乃细反/陷滞不通也)诸益于
经术者不爱于王(爱惜也于/王无所惜)对奏天子如凤言遂不与
后汉光武中元元年正月东海王疆沛王辅楚王英济
南王康淮阳王延赵王旴皆来(旴音诩又/况于反)二月从封岱
山疆因留京师二年冬归国
明帝永平二年九月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
延东海王政来朝
六年正月沛王辅楚王英东平王苍淮阳王延琅邪王
卷二百六十八 第 4b 页
京东海王政赵王旴北海王兴齐王石来朝
十一年正月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东平王苍淮阳
王延中山王焉琅邪王京东海王政来朝
十五年二月帝幸彭城耕于下邳三月徵琅邪王京会
良成(县名故城在/今下邳县北)徵东平王苍会阳都(县名在今/沂水县南)又徵
广陵侯及其三弟会鲁祠东海恭王陵
章帝建初七年正月沛王辅济南王康东平王苍中山
王焉东海王政琅邪王宇来朝
卷二百六十八 第 5a 页
元和二年九月徵济南王康中山王焉会祭烝尝
三年正月北巡狩济南王康中山王焉西平王羡六安
王恭乐成王党淮阳王炳任城王尚沛王定皆从(臣钦/若等)
(按元和二年九月徵济南王康中/山王焉其馀史不书来朝年月)
章和二年正月济南王康阜陵王延中山王焉来朝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幸大山齐王无忌东海王普乐安
王延来朝
魏文帝黄初四年任城王彰雍丘王植朝京师
卷二百六十八 第 5b 页
明帝太和五年冬诏诸王朝京师
青龙三年徵燕王宇入朝
景初二年徵燕王宇诣京师
晋武帝泰始四年太原王瑰入朝赐衮冕之服
六年高阳王圭入朝以父孚年高乞留供养拜尚书迁
右仆射
咸宁中河间王颙与诸王俱来朝帝叹颙可以为诸国
表仪
卷二百六十八 第 6a 页
惠帝永光二年二月镇南将军楚王玮镇东将军淮南
王允来朝(是时秦王柬来/朝史不书月)
元康九年淮南王允入朝拜骠骑将军
宋高祖永初二年长沙王道怜自京口朝正入住殿省
后魏献文和平六年十月徵阳平王新城京兆王子推
济阴王小新城汝阴王天赐任城王云入朝
后周静帝即位赵王括陈王纯越王达代王盛滕王道
来朝
卷二百六十八 第 6b 页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潞州刺史韩王元嘉
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豫州刺史道王元庆并来朝
十二年齐州都督齐王祐入朝因称疾愿留京师
十六年十一月癸丑朔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
徐王元礼绛州刺史霍王元轨寿州刺史舒王元名扬
州都督越王元贞来朝
二十年十月徐州刺史霍王元轨许州刺史蒋王恽来

卷二百六十八 第 7a 页
二十一年十月滑州刺史舒王元名相州刺史赵王贞
来朝贡
二十二年十月绛州刺史徐王元礼襄州刺史纪王慎
来朝
梁太祖开平四年十月乙亥东京留守博士友文入觐
召之也
后唐悯帝应顺元年闰正月癸亥洋王从璋自河中入
觐献甲马二十疋
卷二百六十八 第 7b 页
   辅政
夫右贤左戚古之道也自商周之并建子弟以屏王室
或入为卿士宰司国政故虽五属之亲而无官盖尚德
也是知熙帝载执国成惟贤明而是托当亲羁而并进
繇汉而下迄于后周或选自宗英寘于辅弼典掌衡轴
弥纶政治盖有奕叶载德济美垂裕任职兴化式是人
望斯固鬷嘏寅亮之业茂焉非特藩翼怀宁之谓也至
或登用非允授受斯失致覆败者亦时有之斯可监也
卷二百六十八 第 8a 页

商微子启帝乙元子为纣卿士
周公旦武王之弟自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
多武王九年东伐至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
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封周公旦于少昊
之墟曲阜是为鲁公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及成王即位
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畔周乃践阼代成王摄行
政当国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就群
卷二百六十八 第 8b 页
臣之位(臣钦若等曰周公不就封以子伯禽之国其为/王卿士者世为周公厉王奔彘时周公与召公)
(立太子静是为宣王二相辅之史/阙其名其后庄王时有周公黑肩)
毕公高文王之子成王惧太子钊之不任乃命召公毕
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
卫康叔封(封名/也)冉季载周公母弟皆有驯行于是周公
举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
名于天下
武公和康叔之后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厉
卷二百六十八 第 9a 页
王时入相于周诗人作淇澳以美之
祭公谋父周公之后穆王时为王卿士
凡伯周公之裔厉王时为王卿士
虢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宣王时为王卿士
郑桓公友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年表云/母弟)幽王以
为司徒(幽王八年/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
思之
武公掘突桓公子父子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
卷二百六十八 第 9b 页
故作缁衣之诗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
王子虎襄王时为太宰
汉澎侯(澎东/海县)屈氂中山靖王子武帝时自涿郡太守为
左丞相诏曰夫亲亲任贤周唐之道也以澎户二千二
百封左丞相为澎侯
后汉东平王苍光武子明帝时为骠骑将军在朝数载
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
归职帝优诏不听(疏云居宰相之位同气/之亲馀具宗室退让门)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0a 页
魏邵陵侯真太祖族子文帝黄初三年以真为上军大
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迁中军大将军七年与陈群等
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累迁大将军司马
贞子武安侯爽明帝时为卫武将军帝寝疾乃引爽入
卧内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
太尉司马懿并受遗诏辅少主
晋安平王孚宣帝次弟为魏太傅武帝受禅诏曰太傅
勋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导弘训镇静宇内愿奉以不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0b 页
臣之礼其封为安平王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
中外诸军事有司奏诸王未之国者所置官属权未有
备帝以孚明德属尊当宣化树教为群后作则遂备置
官属焉
孚子义阳王望为魏司徒武帝泰始三年诏曰夫尚贤
庸勋尊崇茂亲所以体国经化式是百辟也且台司之
重存乎天官故周建六职政典为首司徒中领军以明
德近属世济其美祖考创业翼佐大命出典方任入赞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1a 页
朝政文德既著武功宣畅逮朕嗣位弼道惟明宜登上
司兼统军戎内辅帝室外隆威重其进位太尉中领军
如故置太尉军司一人参军事六人骑司马五人又增
置官骑十人并前三十假羽葆鼓吹
汝南文成王亮宣帝子武帝末为太尉录尚书事遗诏
委以后事杨骏索诏视遂不还及骏诛诏曰大司马
汝南王亮体道冲粹通识政理宣翼之绩显于本朝二
南之风流于方夏将凭远猷以康王化其以亮为太宰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1b 页
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增掾属十人给千兵百
骑与太保卫瓘对掌朝政
亮子西阳王羕元帝太兴初录尚书事进位太宰领太

梁王肜宣帝子惠帝元康中为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
军录尚书事永康初共赵王伦废贾后诏以肜为太宰
守尚书令是时改司徒为丞相以肜为之伦灭诏肜以
太宰领司徒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2a 页
齐王攸文帝之子武帝践祚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管军
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迁骠骑将军开府辟召礼同三
司每朝政大义悉心陈之累迁侍中司空
攸子武闵王囧惠帝时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与成
都河间常山新野四王诛赵王伦惠帝反正以囧为大
司马于是辅政居攸故宫
成都王颖武帝子助齐王囧诛赵王伦惠帝以颖为大
将军录尚书事囧败颖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咨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2b 页

高密王泰宣帝弟馗之子惠帝永熙初为司空楚王玮
之被收泰严兵将救之祭酒丁绥谏曰公为宰相不可
轻动且夜中仓卒宜遣人参审定问泰从之玮既诛乃
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尚书令
东海孝献王越惠帝西幸以越为太傅与太宰颙夹辅
朝政让不受怀帝即位委政于越
武陵忠敬王遵元帝孙宋高祖义旗兴复朝廷称受密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3a 页
诏使遵总摄万几加侍中大将军移入东宫内外毕敬
迁转百官称制书又教称令书安帝反正更拜太保
会稽文孝王道子孝武帝子大元中录尚书六条事寻
领司徒安帝践祚有司奏道子宜进位太傅扬州牧中
书监假黄钺备殊礼固辞不拜诏内外众事动静咨之
帝既冠道子稽首归政
宋彭城王义康高祖子文帝即位初为荆州刺史元嘉
六年司徒王弘表义康宜还入辅政侍中都督扬南徐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3b 页
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事领平北将军南徐州刺
史持节如故二府并置佐领兵与王弘共辅朝廷弘既
多疾且每事推谦自是内外众务一断之义康性好吏
职锐意文按纠剔是非莫不精尽既专总朝权事决自
已生杀大事以录命断之凡所陈奏入无不可方伯以
下并委义康授用繇是朝野辐凑势倾天下义康亦自
强不息无有懈倦府门每旦常数百乘车虽复位卑人
微皆被引接爱惜官爵未尝以阶级私人凡朝士有才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4a 页
用者引入阙下乐为竭力不敢欺负
江夏王义恭高祖子文帝元嘉十六年进位司空加侍
中都督扬南徐兖三州诸军事司徒录尚书事二十一
年进太尉领司徒义恭既小心恭慎且戒义康之失虽
为总录奉行文书而已故文帝安之孝武践阼累加太
宰前废帝即位诏曰总录之典著自前代孝建始年虽
暂并省而因革有宜理存济务朕煢独在躬未涉政道
百揆庶务允归尊德太宰江夏王义恭新除中书监太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4b 页
尉地居崇重受遗阿衡实深凭倚冀康庶绩可录尚书
事本官监太宰王如故
南郡王义宣高祖子孝武帝即位初为中书监都督扬
豫二州丞相录尚书六条事扬州刺史
建平王宏文帝子孝武入嗣以宏为仆射冠军将军中
书监宏谦俭周慎礼贤接士明晓政事世祖信仗之
南齐竟陵王子良武帝子帝遗诏使子良辅政安成王
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世务乃推安成诏云事无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5a 页
大小悉与鸾参议
巴陵王宝义和帝西台建以为侍中司空梁王定京邑
宣德太后令以宝义为太尉领司徒诏云不言之化形
于自远时人皆云此实录也
后魏江夏公吕道武族弟位外都大官委以朝政大见尊重
扶风公处真烈帝之后少以壮烈闻位殿中尚书委以大
政甚见尊礼
文安公屈国之疏族明元时居门下出纳诏命明元东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5b 页
巡命屈行右丞相命掌军国甚有声誉
彭城王协献文子孝文时除侍中长直禁内参决军国
大政万几之事无不预焉
咸阳王禧孝文末为太尉与司徒彭城王协司空北海
王祥尚书左仆射广阳王嘉等受遗辅政景明二年春
诏曰朕以寡昧夙罹闵凶忧煢在疚罔知攸济实赖先帝
圣德遗泽所覃宰辅忠贤劬劳王室用能抚和上下清肃
内外乃式遵复子归政告逊辞理恳至邈然难夺便当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6a 页
励兹空乏亲览机务咸阳王尊唯元叔道性渊凝可进
位太保领太尉司空北海王季父英明声略茂举可大
将军录尚书事
高阳王雍宣武末为太尉孝明即位初侍中于忠以门
下议以帝幼年未亲机政太尉高阳王雍属尊望重宜
入居西相柏台省决庶政
任城王澄明德茂亲可为尚书令总摄百揆
清河王怿孝明即位灵太后以怿帝之懿叔德允具瞻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6b 页
委以朝政事拟周霍怿竭力辅佐以天下为己任
汝南王悦正光中为侍中太尉孝明诏入居门下与丞
相高阳王雍参决尚书奏事
东魏孝静天平二年二月以太尉咸阳王坦为太傅以
司州牧西河王悰为太尉
三年二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华山王鸷为大司马
四年正月以汝阳王暹为录尚书事
兴和四年四月以太尉彭城王韶为录尚书事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7a 页
武定二年三月以元弼为录尚书事
北齐任城王湝高祖子自孝昭武成时车驾还邺常令
湝镇晋阳总并省历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
彭城景思王浟高祖子皇建初拜大司马兼尚书令转
太保武成入承大业迁太师录尚书浟明练世务果于
断决事无大小咸悉以情
赵郡王睿河清中为司空摄录尚书事累加尚书令拜
太尉睿久典朝政誉望日隆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7b 页
后周晋荡公护太祖之兄邵惠公颢之少子自太祖为
丞相立左右十二军总属相府太祖崩后皆受护处分凡
所徵发非护书不行护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
皆先断后闻孝闵践祚大司马封晋国公邑万户迁大
冢宰高祖立百官总已于护保定元年以护为都督中
外诸军事令五府总于天官
   就国
自汉惩亡秦之失尊王子弟魏晋代兴咸进戚属申画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8a 页
邦壤署置官号南面君民奕世传祚所以屏翰王室为
磐石之宗也而史氏或载其就封之始或述其还国之
自乃有胜衣疏爵既壮而方出明德入辅辞宠以言归
或修觐而旋或被遣而去至于慈爱隆笃恩纪优洽亦
并而叙之所以记封建沿袭之异宜典章因革之殊制
者已
汉营陵侯泽立为琅邪王与齐人田生之国生劝泽急
行毋留出关吕太后果使人追之已出即还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8b 页
齐悼惠王肥高祖六年立孝惠二年入朝帝与齐王燕
饮太后前置齐王上坐如家人礼(以兄弟齿列不从君/臣之礼故曰家人也)
太后怒欲鸩之齐王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内史士曰(内/史)
(王官士/者其名)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馀城而
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
后必喜无患矣于是齐王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王太
(为齐王太后言以母/礼事之所以自媚也)吕太后喜而许之乃置酒齐邸乐
饮遣王归国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9a 页
梁孝王武孝文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比频也留/谓留在京)
(师/)其明年乃之国孝景二十九年入朝帝废栗太子太
后心欲以梁王为嗣大臣有所关说太后议格乃辞归
国三十五年冬复入朝上疏欲留帝不许乃归国
燕刺王旦武帝元狩六年四月与齐王闳广陵厉王胥
同日立旦壮大就国
淮阳宪王钦宣帝元康三年立宣帝甚爱之元帝即位
乃遣之国
卷二百六十八 第 19b 页
东平思王宇宣帝甘露二年立元帝即位就国
舂陵侯仁以舂陵下湿求减邑内徙元帝初元四年徙
封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从弟钜鹿都
尉回及宗族往家焉
仁子敞袭封为庐江都尉族兄安众侯刘崇起兵王莽
思恶刘氏徵敞至长安免归国
后汉鲁王兴哀王石并建武二十七年就国东海恭王
彊建武二年立为皇太子十七年而母郭后废彊不自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0a 页
安数陈恳诚愿备藩国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
就国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
郡初鲁恭王好宫室起灵光殿甚壮是时犹存故诏彊
都鲁中元元年入朝徙封岱因留京师明年春帝崩
冬乃归国
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阳王延并建武二十八年
就国
中山王焉以郭太后少子诸王就国焉独留京师三十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0b 页
年徙封中山王永平二年冬诸王来会辟雍归藩诏焉
与俱就国从以虎贲官骑焉上疏辞让显宗报曰凡诸
侯出境必备左右故夹谷之会司马以从今五国各官
骑百人称娖前行皆北军胡骑便兵善射弓不空张发
必决皆夫有文事必有武备所以重藩职也王其无

东平王苍明帝即位为骠骑将军表乞上将军印绶退
就藩国辞甚恳切永平五年乃许还国而不听上将军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1a 页
印绶六年帝幸鲁徵苍从还京师明年阴太后既葬乃
归国十一年与诸侯朝京师月馀还国帝临送归宫悽
然怀思乃遣使手诏赐国中傅曰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
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
叹息苍建初六年冬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许之七年
三月大鸿胪奏遣诸王归国帝特留苍赐以秘书列仙
图道术秘方至八月饮酎毕有司复奏遣苍乃许之诏
赐苍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为亲疏然数见颜色情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1b 页
重昔时念王久劳思得还休欲署大鸿胪奏不忍下笔顾
授小黄门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于是车驾祖送流涕
而诀复赐乘舆服御珍宝舆马钱布以亿万计
琅邪王京明帝尤爱幸永平五年乃就国
西平王羡章帝遗诏徙封陈王章和二年就国
六安王恭章帝遗诏徙封彭城王章和二年就国
乐成王党与章帝同年尤相亲爱章和二年就国
下邳王衍有容貌章帝即位常在左右章和二年就国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2a 页
梁王畅明帝尤爱幸章帝缘先帝之意恩宠甚笃和帝
即位就国
常山王章殇帝延平元年就国
清河王庆殇帝延平元年与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山
王章就国庆立凡二十五年乃归国(和帝遵肃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师有)
(司请遣诸王归藩不忍/许之殇帝立乃就国)
千乘王伉伉子宠皆薨于京师子鸿嗣顺帝即位始就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2b 页
魏任城王彰太祖之子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彰
始以先王见任有功冀因此遂见授用而闻当随例意
甚不悦不待遣而去
陈思王植黄初元年与诸侯并就国四年来朝是时待
遇诸侯法峻任城暴薨诸侯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
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而监国使者不听植
发愤告离作诗以赠彪
晋东平王楙为侍中与东安公繇善繇欲擅朝政与汝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3a 页
南王亮不平亮托以繇讨杨骏顾望免繇楙等官遣楙
就国又镇下邳惠帝西幸遣使者刘虔即拜兖州刺
史范阳王虓徙楙青州楙不受命虓遣将田徽击破楙
楙走就国
太原王辅武帝受禅初封渤海王泰始二年之国
下邳王晃泰始二年与太原王瑰之国瑰子河间王颙
初袭父爵咸宁二年就国
梁王肜武帝践祚封梁王及之国迁北中郎将(武帝咸/宁初遣)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3b 页
(诸王之国独平原王干/有笃疾故特诏留之)
乐安王鉴泰始中拜越骑校尉咸宁初以齐之梁邹益
封因之国服侍中之服
汝南王亮繇卫将军侍中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
诸军事开府假节之国
楚王玮初封始平王太康末徙封于楚出之国都督荆
州诸军事
赵王伦武帝受禅封琅邪郡王及之国行东中郎将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4a 页
齐王攸为镇军大将军侍中太子太傅武帝诸子并弱
太子不令内外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勖从容言于帝曰
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
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徵侍中冯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
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莫若齐王帝既信勖
言又纳紞说太康三年乃下诏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
毗朝政或出御方岳周之吕侯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侍
中司空齐王攸明德清畅忠允笃诚以母弟之亲受台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4b 页
辅之任佐命立勋劬劳王室宜登显位以称具瞻其以
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侍中如故假节将本营千
人亲骑帐中司马大车皆如旧增鼓吹一部官骑满二十
置骑司马五人馀主者详按旧制施行
秦献王柬为镇西将军西戎校尉假节与楚淮南王俱
之国
淮南王允初封濮阳王拜越骑校尉太康十年徙封淮
南仍之国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5a 页
东海王越荡阴之败奔于下邳竟陵王楙不纳越乃还

后周宣帝大象元年五月以洺州襄国郡为赵国以齐
州济南郡为陈国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以潞
州上党郡为代国以荆州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一万户
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并之国
 
 
卷二百六十八 第 25b 页
 
 
 
 
 
 
 
 册府元龟卷二百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