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三十八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二百三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列国君部
    智识  谋略  任谋
   智识
夫智周物表识洞机先持世保民前训谓之明哲安时
利物君子用为谋猷则列土之君享国之主任用靡失
法令罔愆励勤王之诚广先世之业封疆不扰兵赋自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b 页
彊则智识之有馀而思虑之无忽者也
郑庄公以鲁隐公十一年七月会齐侯隐公伐许庚辰
傅于许(傅于许/城下)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
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
有令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伯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
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
假手于我寡人寡人惟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
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口于四方其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a 页
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
获也佐吾子(获郑大夫/公孙获)若寡人得殁乎地天其以礼悔
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
焉如旧婚媾其能降以相从也(降心以/相从)无滋他族实逼
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之子孙其覆亡之不暇
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
亦聊以固吾圉也(圉边/垂)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
器用财贿无寘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b 页
(此今河南新郑/旧郑在京兆)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
楚文王以鲁庄公十七年卒初申侯申出也(姊妹之/子为出)
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
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从我取从我求我/不以女为罪衅)
之人将求多于女(后人谓嗣君也求多于/女谓以礼义大望责之)女必不免我
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政狭/法峻)既葬出奔郑
卷二百三十八 第 3a 页
又有宠于厉公鲁僖公七年郑杀申侯子文闻其死也
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秦穆公时晋杀丕郑丕豹奔秦(丕豹丕/郑之子)言于秦伯曰晋
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大主秦也/小怨里丕)
曰失众焉能杀(谓杀里/丕之党)违祸谁能出君(谓豹辟/祸也)楚成王
时晋公子重耳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
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
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
卷二百三十八 第 3b 页
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
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
王曰虽然何以报不谷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
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司马法曰从遁不/过三舍九十里也)楚将子
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
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
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庄王伐宋晋文公救宋楚子入居
于申(申在方城/故曰入)使申叔去谷(僖公二十六/年申叔戍谷)使子玉去
卷二百三十八 第 4a 页
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晋侯/生十)
(七年而亡十九年而反凡/三十六年至此四十矣)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
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献公之子九人唯文/公在故曰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除惠怀/吕郤)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无求过/分军志)
(兵/书)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
矣子玉使请战王怒少与之师楚师败绩鲁宣公十三
年及晋师战于邲晋师败绩楚子次于衡雍潘党曰君
盍筑武军(筑军营以/彰武功)而收晋尸以为京观(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
卷二百三十八 第 4b 页
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
夫文止戈为武(文/字)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戢藏也櫜韬也诗美/武王能诛灭暴乱也)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肆/遂)
(也夏大也言武王既息兵又能/求美德故遂大而信王保天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
尔功(武颂篇名耆致也言/武王诛纣致定其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
(其三三篇铺布也绎陈也时是也思辞也颂/美武王能布政陈教使天下归往求安定)其六曰
绥万邦屡丰年(其六六篇绥安也屡数也言武王既安/天下数致丰年此三六之数与今诗颂)
(篇次不同盖/楚乐歌之篇)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卷二百三十八 第 5a 页
者也(此武/七德)故使子孙无忘其章(若之篇章使/子孙不忘)今我使二
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
保大犹有晋存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
德而彊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几危/也)而安人之乱
以为己荣何以丰财(兵动则/年荒)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
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祀先君/告战胜)武非吾功也
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
有京观以惩淫慝(鲸鲵大鱼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今罪无所(晋罪无/所犯也)
卷二百三十八 第 5b 页
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何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君
宫告成事而还
晋文公败楚于城濮子玉及连谷而死晋侯闻之而后
喜可知也(喜见/颜色)曰莫余毒也已蔿莒臣实为令尹奉己
而已不在民矣
楚共王时申公巫臣奔晋而因郤至(郤至克/族子)以臣于晋晋
人使为邢大夫(邢晋/邑)楚子反请以重币锢之(禁锢勿/令仕)王曰
止其自为谋也则过矣其为吾先君谋也则忠忠社稷之
卷二百三十八 第 6a 页
固也所盖多矣(盖覆/也)且彼若能利国家虽重币晋将可乎
(言不/许)若无益于晋晋将弃之何劳锢焉(为七年楚灭巫臣/族晋南通吴张本)
齐湣王欲为从长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
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
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而
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
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
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安兵息民
卷二百三十八 第 6b 页
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
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
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彊百万也且王
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挫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
乃欲先事秦愿大王熟计之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
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言听齐
昭雎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雪耻必且取地于秦
而后足以雪耻于诸侯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
卷二百三十八 第 7a 页
疾如是则王得齐韩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而韩
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
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赵攻上党楚攻河外韩
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
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所报德莫如楚厚臣以为其事
王必疾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昧为齐相也韩已
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
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
卷二百三十八 第 7b 页
必言秦复与楚侵地矣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合秦而合
齐以善韩
   谋略
班固有言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故
春秋之世彊霸之君兼弱攻昧行是道也乃有割天性
之亲以结其私爱乘事机之变以致其震恐或阳善而
弛其备或求成而纾其难片言激怒三军为之鼓行单
介致命千乘为之罢举故能敌大以小图安于危是皆
卷二百三十八 第 8a 页
变诈出乎其心几微究乎其表乃至自为之使以入彊
国亲改其服以从异俗孟子所谓五霸之罪人也其信
然乎
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
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
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而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晋文公初奔狄惠公畏文公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
卷二百三十八 第 8b 页
杀重耳(文公/名)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
为可用欲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久矣故愿徙之大国夫
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
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后反国伐曹门焉多死
(攻曹/城门)曹人尸诸城上(磔晋死人/于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
曰称舍于墓(舆众也舍墓/为将发冢)师迁焉曹人凶惧(迁至曹人/墓凶凶恐)
(惧/声)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遂入曹
楚文王欲取息与蔡(息蔡二/国名)乃先诈善蔡侯而与之谋
卷二百三十八 第 9a 页
曰吾欲得息奈何蔡侯曰息夫人吾妻之姨(蔡侯哀侯/也妻之娣)
(为/姨)吾请为飨俱入息因以甲徂遂取息旋会于蔡又取
(不劳师徒得之/曰取言易也)
庄王九年令尹子越椒以若敖氏处烝野将攻王王与
若敖氏战于皋浒(楚地/名)伯棼射王汰辀及鼓跗著于丁
(伯棼越椒也辀车辕汰过/也箭过车辕上丁宁钲也)又射汰辀以贯笠毂(兵车/无盖)
(尊者则边人执笠依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毂言箭及王之盖)师惧退王使巡师曰
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鼓
卷二百三十八 第 9b 页
而进之遂灭若敖氏
吴阖闾六年桐叛楚(桐小国泸江舒/县西南有桐乡)吴子使舒鸠氏诱
楚人(舒鸠楚/属国)曰以师临我(教舒鸠诱楚/使以师临吴)我伐桐为我使
之无忌(吴伐桐也伪若畏楚师之临已而为伐其叛国/以取媚者也欲使楚不忌吴所谓多方以误之)
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从舒/鸠言)吴人见舟于豫章(伪将/为楚)
(伐/桐)而潜师于巢(实欲以/击楚)冬十月吴军楚师战于豫章败
(楚不/忌故)遂围巢克之获公子繁(繁守巢/大夫)越王句践元年
吴伐越(楚五年/越入吴)越子句践禦之陈于槜李句践患吴之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0a 页
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敢死之士往辄为吴所禽/欲使吴师乱取之而吴不动)
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以剑/注颈)而辞曰二君有治(治军/旅)
奸旗鼓(犯军/令)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刎
也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射伤吴王阖闾阖
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三年句践兴师伐吴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以馀兵五千
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行成于吴曰寡君句践乏无
所使使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0b 页
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
句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
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
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
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
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
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
之行成子胥谏不听遂许之后越伐吴吴子禦于笠泽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1a 页
夹水而阵越为左右句卒(句卒钩伍相著/别为左右屯也)使夜或左或
右鼓噪而进吴师分以禦之越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军
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左右勾卒为声势以分吴军而三/军精兵并力击其中军故得胜)
赵武灵王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
五日而毕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
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
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
人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1b 页
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彊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
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
臣皆不欲于是肥义侍王曰简襄主之烈计胡翟之利
为人臣者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
业此两者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王之迹开于胡翟之
乡而卒世不见也为敌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尽百
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
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2a 页
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
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
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
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愚者闇成
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
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
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2b 页
人胡服将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
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兄/弟)
(一作元夷元/始也夷平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
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
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
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事成功立然后善也今寡
人恐叔之逆从政之经以辅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
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3a 页
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
臣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
王命之臣敢对因竭其愚忠曰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
智之所居也(五帝本纪云/幼而徇齐)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
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
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
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
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使者以报王曰臣固闻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3b 页
叔之疾也我将自往请之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谓
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
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夫剪发
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以草染齿用白/作黑雕文谓刻)
(其肌以丹/青涅之)却冠秫绌(战国策作秫缝绌亦缝之别名也/鉥者綦针也古字假借故作秫绌)
(耳此盖言其女功缄缕之粗/拙也又一本作鲑冠黎緤也)大吴之国也故礼服莫同
其便一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
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4a 页
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
变智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
多辨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焉而众求尽
善也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吾国
东有河薄洛之水(安平经县西有漳/水津名薄洛津)与齐中山同之无
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一云自常山以/下代上党以东)东有燕
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
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4b 页
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
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
先时中山负齐之彊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
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
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
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
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
臣愚不达于王之义敢道世俗之闻臣之罪也今王将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5a 页
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乎再拜稽首
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也赵文赵造
周袑(战国策作/绍袑音绍)赵俊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
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虙戏神
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随时制法
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
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
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5b 页
未足多也且服奇者志淫则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者
民易则是吴越无秀士也且圣人利身谓之服便事谓
之礼夫进退之节衣服之制者所以齐常民也非所以
论贤者也故齐民与俗流贤者与变俱故谚曰以书御
马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循法之功
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遂胡服
招骑射其后武灵王传国于子惠文王乃自号主父主
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6a 页
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
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
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
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惠文王二年
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三
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在上/郡)起灵寿(在常/山)北地方从
代道大通还归行赏大赦
   任谋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6b 页
诗曰周爰咨谋书曰谋及卿士自周之东迁诸侯力攻
征伐自出权谲相倾彊凌弱大侵小以至于战国谋臣
辨士比比而有乃能询求听纳用其所长规转川流风
行霆断繇是克敌而益壤和戎以靖国持危以纾难治
烦而解纷至于反间变诈阴诡奇巧以济一时之务者
有之矣盖利之所在见几而作夫岂暇顾道家之所忌

晋献公朝诸大夫而问焉曰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其意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7a 页
何也诸大夫有进对者曰寝不安与其诸侍御有不在
侧者与献公不应荀息进曰虞郭见与(犹曰虞郭岂见/于君之心乎荀)
(息素知献公欲/伐此国故云耳)献公揖而进之(以手通/指曰揖)遂与之入而谋
曰吾欲攻虢则虞救之攻虞则虢救之如之何愿与子
虑之荀息对曰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虢而明日取
虞尔君何忧焉献公曰然则奈何荀息曰请以屈产之
(屈产出名马之/地乘备驷也)与垂棘之白璧(垂棘出美玉之地/玉以尚白为美)
必可得也则宝出之内府藏之外府(如虞可得犹/外府藏也)马出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7b 页
之内厩系之外厩尔君何丧焉献公曰诺虽然宫之奇
存焉如之何荀息曰宫之奇知则知矣(君欲言其/知实知也)虽然
虞公贪而好宝必不从其言请终以往于是终以往虞
公见宝许诺宫之奇果谏云记曰唇亡则齿寒(记史/记也)
虢之相救非相为赐(赐犹/惠也)则晋今日取虢而明日虞从
而亡耳君请勿许也虞公不从其言终假之道以取虢
(明虢非虞不灭/虞当坐灭人)还四年反取虞(还复往/故云反)虞公抱宝牵马
而至荀息见曰臣之谋何如献公曰子之谋则已行矣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8a 页
宝则吾宝也然马之齿亦已长矣盖戏之也(以马齿长/戏之喻荀)
(息之年老道此者以终荀/息宫之奇言且以为戒)悼公五年无终子嘉父使孟
乐如晋(无终山戎国名/孟乐其使臣)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
诸戎(欲戎与晋和/庄子魏绛)晋侯曰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魏
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
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
(诸华/中国)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公曰然则莫如
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荐聚/也易)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8b 页
(犹轻/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
(耸惧狎/习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
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顿坏/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
(以后羿/为鉴戒)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
脩民事田以时(传言晋侯/能用善谋)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
归齐王隘之曰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与我不
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退而问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9a 页
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使太子入致
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
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
使求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献其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求反主坟墓复群臣
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
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彊万乘之齐
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
卷二百三十八 第 19b 页
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王曰齐使
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
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
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
之昭常出景鲤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
奈何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
许万乘之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
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王入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0a 页
子良见寡人曰不可不与也与而复攻之常见寡人曰
不可与也常请守之鲤见寡人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
能独守也臣请索救于秦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
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
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
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
马命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
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0b 页
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
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
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馀万敝甲钝兵愿承
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
曰臣身受命敝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
攻东地伐昭常未涉境彊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
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
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1a 页
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秦缪公时戎王使繇余于秦繇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
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繇余观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
繇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
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
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繇余曰此乃中国所以乱
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
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1b 页
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
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
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
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内史周/官也)孤闻
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繇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
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
乐以夺其志(夺一/作徇)为繇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
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繇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2a 页
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繇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
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人
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繇余繇
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繇余繇余遂去降秦
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于是益国十二开地千
里遂霸西戎
张仪既相秦苴蜀相攻击(苴读为苞黎之苞音与/巴相近以为今之巴郡)各来
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2b 页
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
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惠
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
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斜谷之口(一作寻成皋/巩县有寻口)
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伐新城宜阳以临
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
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
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伦也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3a 页
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
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
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
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
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
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有桀纣
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
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3b 页
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
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
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
矣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
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
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
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
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4a 页
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彊富厚轻诸侯
齐桓公十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桓公召大臣而
谋曰蚤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子曰不若勿救段干朋
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过矣
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
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
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
取桑丘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4b 页
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召
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
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
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
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
威王从其计
宣王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宣
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于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5a 页
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
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
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
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
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必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
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
国于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婴一/作朌)孙子为帅救韩赵
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5b 页
襄王立田单相之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
坐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军分之衣无可以分者单
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
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
问之曰女闻言乎对曰闻之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
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
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
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6a 页
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
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
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
教也
 
 
 
卷二百三十八 第 26b 页
 
 
 
 
 
 
 
 册府元龟卷二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