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二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二百十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闰位部
    招諌  纳谏  听谏 推诚
   招谏
古之令王曷尝不谋及黄发询于刍荛昼日以询问命
官而箴阙然后臻夫治也自大运中否群雄擅命瓜剖
鼎峙分霸区域吴蜀而下逮乎朱梁或克己悔过畴咨
卷二百十二 第 1b 页
善训或灾谪著见乐闻过咎或遵述古道以广言路或
延访幽远以询阙政莫不发明诏布德音勤勤恳恳而
敷求谠议者已若乃纳諌有如流之速从善有转规之
易斯固弥缝其阙驯致于道其如闻义不徙垂之空言
者亦可恧欤
吴大帝权初信任校事吕壹壹后奸罪发露伏诛帝引
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
损益礼还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曰袁
卷二百十二 第 2a 页
礼还云与子瑜(诸葛/瑾字)子山(步骘/字)义封(朱然/字)定公(吕岱/字)
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
所陈悉推之伯言(孙逊/字)承明(潘浚/字)伯言承明见礼泣涕
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此怅
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
人之举措何能悉中独当已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
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自孤兴军五
十年所役赋凡百皆出于民天下未定孽类犹存士民
卷二百十二 第 2b 页
勤苦诚所贯知然劳百姓事不得已与诸君从事自少
至长发有二色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计足用相
保尽言直諌所望诸君拾遗补阙孤亦望之昔卫武公
年过志壮勤求辅弼每独叹责且布衣韦带相与交结
分成好合尚污垢不异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
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
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同船济水
将谁与易齐桓公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尝不叹
卷二百十二 第 3a 页
有过未尝不諌諌而不得终諌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
之德而诸君諌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于
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久不相见因事当
笑共定大业整齐天下当复有谁凡百事要所当损益
乐闻异计救所不逮
赤乌十一年二月地仍震诏群僚各厉精思朕过失无
有所讳
宋文帝元嘉五年诏曰朕承洪业临飨四海风化未弘
卷二百十二 第 3b 页
治道多昧求之人事鉴寝惟忧加顷阴阳违序旱疫成
患仰惟灾戒责深在予思所以侧身克念谳狱详刑上
答天谴下恤民瘼群后百司其各献谠言指陈得失勿
有所讳
孝武帝即位诏曰世道未夷惟忧在国夫使群善毕举
固非一才所议况以寡德属衰薄之期夙宵寅想永怀
待旦王公卿士凡有嘉谋善政可以移风训俗咸达乃
诚无或依隐
卷二百十二 第 4a 页
明帝泰始二年诏曰夫秉机询政立教之攸本举贤聘
逸弘化之所基故负鼎进策殷代以康释钓作辅周祚
斯乂朕甫承大业训道未敷虽侧忠规伫梦岩筑而良
图莫荐奇士弗闻永鉴通古无忘宵寝今藩隅克晏敷
化维始屡怀存治寔望箴阙王公卿士群僚庶官其有
嘉谋直献救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南齐太祖建元三年诏曰王公卿士荐谠言
武帝永明元年诏内外群僚各举朕违肆心规諌
卷二百十二 第 4b 页
郁林王隆昌元年正月诏百僚极諌得失
明帝建武二年诏王公卿士内外群僚各举朕违肆心
极諌
东昏侯永元三年正月诏百官陈谠言
梁武帝天监元年即位诏曰商俗甫移遗风尚炽下不
上达繇来远矣升中驭索增其懔然可于公车府谤木
肺石旁各置一函若肉食莫言山阿欲有横议投谤木
函若从我江汉功在可策犀兕徒弊龙蛇方悬其次身
卷二百十二 第 5a 页
高才妙摈压莫通怀传吕之术抱屈贾之叹理有皦然
受困包匦夫大政侵小豪门陵贱四民已穷九重莫达
若欲自申并可投肺石函六年正月诏曰径寸之宝或
隐沙泥以人废言君子斯戒朕听朝宴罢思阐政术虽
百辟卿士有怀必闻而蓄响幽遐未臻魏阙或屈以贫
陋或间以山川顿足延首无因奏达岂所谓浮沉靡漏
远近兼得者乎四方士民若有欲陈言刑政益国利民
沦碍幽远不能自通者可各诠条布怀于刺史二千石
卷二百十二 第 5b 页
有可申采大小以闻
十年七月诏曰昔公卿面陈载在前史令仆陛奏列代
明文所以釐彼庶绩成兹群务晋氏陵替虚诞为风自
此相因其失弥远遂使武帐空劳无汲公之奏丹墀徒
辟阙郑生之履三槐八座殆有务之官宜有所论可入
陈启庶藉周爰少裨寡薄
普通三年五月赦诏公卿百僚各上封事
大同二年三月诏曰政在养民德存被物上令如风民
卷二百十二 第 6a 页
应如草朕以寡德运属时来拨乱反正倏焉三纪不能
使重门不闭守在海外疆场多阻车书未一民疲转输
士劳边防彻田为粮未得顿止治道不明政用多僻百
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阙飞耳之听州辍刺举郡忘共治
致使失理负谤无由闻达侮文弄法因事生奸胏石空
陈悬钟徒设书不云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寔赖贤佐
救其不及凡厥在朝各献谠言政治不便于民者可悉
陈之若在四远刺史二千石长吏并以奏闻细民有言
卷二百十二 第 6b 页
事者咸为申达朕将亲鉴以舒其过文武在位举尔所
知公侯将相随才擢用拾遗补阙勿有所隐
陈后主太建十四年二月诏曰昔睿后宰民哲王御宇
虽德称汪濊明能普烛犹复虚已乞言降情访道高咨
岳牧下听舆台故能政若神明事无悔吝朕纂承丕绪
思隆大业尝惧九重已邃四聪未广欲听昌言不疲痹
足若逢廷折无惮批鳞而口柔之辞傥闻于在位腹诽
之意或隐于具僚非所以弘理至公缉熙帝载者也内
卷二百十二 第 7a 页
外卿士文武众司若智周政术心练治体救民俗之疾
苦辨禁网之疏密者各进忠谠无所隐讳朕将虚已听
受择善而行庶深鉴物情贞我王度
至德四年正月诏曰尧施谏鼓禹拜昌言求之异等久
著前册举以淹滞复闻昔典斯乃治道之深规帝王之
切务朕以寡昧丕承鸿绪未明虚已日旰兴怀万机多
紊四聪弗达思闻謇谔采其谋略王公以下各荐所知
傍询管库爰及舆皂一介有能片言可用朕亲加听览
卷二百十二 第 7b 页
俾兹启沃
北齐文宣帝即位诏曰有能直言正谏不避罪辜謇謇
若朱云谔谔若周舍开朕意沃朕心弼予一人利兼百
姓者必当宠以荣禄待以不次
孝昭帝即位诏謇正之士并听进见陈事
梁太祖乾化元年正月朔日有食之庚寅制曰两汉已
来日蚀地震百官各上封事指陈得失盖欲周知时病
尽达物情用缉国章以奉天诫朕每思逆耳罔忌触鳞
卷二百十二 第 8a 页
将洽政经庶开言路况兹谪见当有咎徵其在列辟群
臣危言正諌极万邦之利害致六合之殷昌毗予一人
永建皇极
二年诏曰谤木求规集囊贡事将裨理道岂限侧言应
内外文武百官及草泽并许上封事极言得失
   纳谏
书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则知君以虚受为德
臣以尽节为忠有国之谋猷立身之模范何莫繇斯者
卷二百十二 第 8b 页
也观夫闰位之君容纳直言信用正谏或有宠而必弃
或临事而不行或营构而休工或畋游而罢意得顺流
转规之旨获享国永年之运垂于世也不亦美乎
秦始皇为秦王九年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
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繇此背秦
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说苑曰秦始皇立茅/焦为傅又爵之上卿)
(太后大喜曰天下元直使败复成安秦/社稷使妾母子相见者茅焦之力也)后居甘泉宫(咸/阳)
(宫西/宫也)
卷二百十二 第 9a 页
吴大帝以建安二十年征合肥率轻骑将往突敌长史
张纮谏曰此乃偏将之任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
帝纳纮言而止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于是遂止不行
薛综为尚书仆射嘉禾中公孙渊降吴而复叛帝盛怒
欲自亲征综上疏谏时群臣多谏帝遂不行(又选曹尚/书陆瑁上)
(疏谏帝览瑁书嘉其/词理端切遂不行)又大将军陆逊上疏谏帝纳用焉
张休为右弼都尉帝常游猎迨暮乃归休上疏谏戒帝
大善之潘浚为少府帝数射雉浚谏帝曰相与别后时
卷二百十二 第 9b 页
或暂出耳不复如往日之数也浚曰天下未定万机务
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
浚出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帝由是自绝不复射

刘基为大司农帝欢宴之末自起行酒虞翻伏地阳醉帝
去翻起坐帝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时坐者莫不遑遽
唯基起抱帝谏曰大王以三爵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
下孰知之帝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
卷二百十二 第 10a 页
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今大王躬行德义欲与
尧舜比隆何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帝因敕左右自
今酒后言杀者皆不得杀
宋高祖初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诲
谏即时遣出
文帝时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左卫
将军谢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帝手诏酬纳
焉述语子综曰主上矜邵夙诚特加曲恕吾所启谬会故特
卷二百十二 第 10b 页
见酬纳耳若此迹宣布则为侵夺主恩不可之大者也
使综对前焚之太祖后谓邵曰卿之获免谢述有力焉
何尚之为尚书右仆射时文帝行幸还多侵夕尚之表
谏优诏纳之
南齐太祖建元初王僧虔为丹阳尹郡县狱相承有上
(去/声)杀囚僧虔上疏言之帝纳其言
武帝幸方山曰朕经始此山之南复为离宫之所故应
有迈灵丘灵丘者山湖新林苑也太子詹事徐孝嗣答曰绕
卷二百十二 第 11a 页
黄山款牛首乃盛汉之事今江南未广民亦劳止愿陛下
少更留神帝竟无所修立竟陵王子良永明末武帝将
射雉子良上书諌虽不尽纳而深见宠爱
梁高祖初为梁公纳齐东昏侯余妃颇妨政事侍中范
云常以为言未之纳也后与范云同入卧内云又谏曰
昔汉高祖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今明公始定天下
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王茂因
卷二百十二 第 11b 页
起拜曰范云言是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高祖默
然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明日赐
云茂钱各百万及在位敦睦九族优待朝士有犯罪者
皆讽群下屈法申之百姓有罪皆案之以法缘坐则老
幼不免一人亡逃则举家质作人既穷急奸宄益深后
帝亲祠南郊秣陵老人遮帝曰陛下为法急于黎庶缓
于权贵非长久之术诚能反是天下幸甚于是思有以
宽之
卷二百十二 第 12a 页
江子四为尚书右丞大同二年上封事极言治政得失
高祖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所种过不
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诏尚书可时加检校于有蠹患
者便即勒停宜速详启勿致淹缓
北齐孝昭帝每访问左右冀获直言曾问舍人裴泽在
外议论得失泽率尔对曰陛下聪明至公自可远侔古
昔而有识之士咸言伤细帝王之度颇为未弘帝笑曰
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此事安可久行
卷二百十二 第 12b 页
恐后又疏漏泽因被宠遇其乐闻过如此
赵郡王浚小名须拔与厍狄显安侍坐于孝昭帝帝曰
须拔我同堂弟显安我亲姑子今序家人礼除君臣之
敬可言我之不逮显安曰陛下多妄言曰若何对曰陛
下昔见文宣以马鞭挞人常以为非而今行之非妄言
邪帝握其手谢之又使直言对曰陛下太细天子更似
吏帝曰朕其知之然无法来久将整之以至无为耳又
问王晞晞答如显安皆从容受纳
卷二百十二 第 13a 页
王晞为太子太傅孝昭帝斩人于前问晞曰此人合死
不晞曰罪实合死但恨其不得死地臣闻刑人于市与
众弃之殿廷非杀戮之所帝改容曰自今当为王公改

武成帝先患气因饮辄大发动右仆射和士开每谏不
从属帝气疾发又欲饮士开泪下歔欷不能言帝曰卿
此是不言之諌因不复饮
   听纳
卷二百十二 第 13b 页
传曰从善如登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斯亦君
人者听纳之难也自咸秦以迄江表逮于北齐莫不㨿
万乘之势居兆民之上兵力雄盛威权独运亦能垂采
嘉谟延纳谠议讲求策略优容亮直已然之失改而不
吝惟机之务谋无过举用能克济于勋业惟和于政典
通下情而无壅熙百志而咸乂虽刍荛之微咸献其说
在牧圉之贱并竭其诚而况于在廷师师之臣在位济
济之士孰不尽忠而效智哉
卷二百十二 第 14a 页
秦李斯初入秦拜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泾
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说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
逐中乃上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吴大帝初为吴侯建安五年立十三年九月曹公入荆
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
之皆恐帝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
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
卷二百十二 第 14b 页
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
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
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齐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
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周
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
才兼仗父兄之烈割㨿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
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
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
卷二百十二 第 15a 页
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交胜负于船楫可乎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
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
马无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
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
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
之帝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
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
卷二百十二 第 15b 页
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受孤也帝拔刀砍前奏案曰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及会罢之夜瑜
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惧不复
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较之彼所将中
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
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数虽甚多
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帝抚背曰
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
卷二百十二 第 16a 页
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耳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辩之者诚决邂逅
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后遂破曹公于赤壁
陆逊为将时荆州士人新还仕进或未得所逊上疏曰
昔汉高受命招延英异光武中兴群俊毕至苟可以熙
隆道教者来必远近今荆州始定人物未达臣愚慺慺
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
归大化帝敬纳其言
卷二百十二 第 16b 页
甘宁为周瑜吕蒙所荐达于帝帝加异同于旧臣宁陈
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
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
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
后操图之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
财榖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
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戍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
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㨿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
卷二百十二 第 17a 页
规巴蜀帝深纳之
吕蒙拜右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马
万馀尽以属蒙与关羽分上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
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
始搆宜相辅恊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
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
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
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卷二百十二 第 17b 页
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
于彊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帝深纳
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
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
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
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㨿
长江形势益张帝尤以此言为当蒙竟袭破羽
张梁为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孙奂裨将帝在武昌
卷二百十二 第 18a 页
欲还都建业而虑水道溯流二千里一旦有警不相赴
及以此怀疑及至夏口于坞中大会百官议之诏曰诸
将吏勿拘位任其有计者为国言之诸将或陈宜立栅
夏口或言宜重设铁锁者帝皆以为非计时梁为小将
未有知名乃越席而进曰臣闻香饵引泉鱼重币购勇
士今宜明树赏罚之信遣将入沔与敌争利形势既成
彼不敢干也使武昌有精兵万人付智略者任将常使
严整一旦有警应声相赴作甘水城轻舰数十诸所宜
卷二百十二 第 18b 页
用皆使备具如此开门延敌敌自不来矣帝以梁计为
最得即超增梁位后稍以功进至沔中督
宋武帝闻咸阳沦没欲复北伐从事中郎谢晦谏以士
马疲怠乃止
南齐太祖初徵顾欢为扬州主簿欢至称山谷臣上表
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
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
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
卷二百十二 第 19a 页
势则身戮夫天门开阖自古有之四气相新絺裘代进
今火泽易位三灵改宪天树明德对时育物搜扬仄陋
野无伏言是以穷谷愚夫敢露偏管谨删撰老氏献治
纲一卷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
废道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幸赐一览则上下交泰虽不
求民而民悦不祈天而天应应天悦民则皇基固矣臣
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
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时员外郎散骑刘
卷二百十二 第 19b 页
思效又表陈谠言曰宋自大明已来渐见彫弊徵赋有
增于往天府尤贫于昔兼军警屡兴伤夷不复戍役残
丁储无半菽小民嗷嗷无乐生之色贵势之流货室之
族陈服伎乐争相奢丽亭池第宅竞趣高华至于山泽
之人不敢采饮其水草贫富相辉损源尚未陛下宜发
明诏吐德音布惠泽禁邪伪薄赋敛省徭役绝奇丽之
赂塞郑卫之倡变历运之化应质文之用不亦大哉又
彭汴有鸱枭之巢青丘为狐兔之窟虐害踰纪残暴日
卷二百十二 第 20a 页
滋鬼泣旧泉人悲故壤童孺视编发而惭生耆老看左
衽而耻没陛下宜仰答天人引领之望下吊沉黎倾首
之勤授钺卫霍之将遗策萧张之师万道俱前穷山荡
谷此即常山不足指而倾渤海不足饮而竭岂徒残寇
尘灭而已哉帝诏曰朕夙夜惟寅思弘治道纾梦岩滨
垂精管库旰食萦怀其勤至矣吴郡顾欢散骑郎刘思
效或至自丘园或越在冗位并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
辨彰治体有恊朕心今出镇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
卷二百十二 第 20b 页
欢近已加旌贲思效可付选铨序以显谠言
刘绘为南康相郡事之暇专意讲说太祖左右陈洪请
假南还问绘在郡何以既而闻之曰南康是三州喉舌
应须治干岂可以年少讲学处之邪徵还为安陆王护
军司马
刘善明太祖初为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陈事十一条又
谏起宣阳门表陈宜明守宰赏罚立学校制斋祀广开
宾馆以接荒民帝答曰具卿忠谠之怀夫赏罚以惩守
卷二百十二 第 21a 页
宰饰馆以待遐荒皆古之善政吾所宜勉更撰斋祀或
非易制国学之美已敕公卿宣阳门今敕停寡德多阙
思复有闻
明帝即位咨议参军张忻泰上书陈便宜二十条其一
条言宜毁废塔寺帝并优诏报答
梁高祖时朱异诣都上书言建康宜置狱司比廷尉敕
付上书详议从之旧制年二十五方得释褐时异适二
十一特敕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
卷二百十二 第 21b 页
钟嵘南齐永元末除司徒行参军天监初制度虽革而
日不暇给嵘乃言曰永元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
以贿就挥一金而取九列寄片札以招六校骑都塞市
郎将填街服既缨组尚为臧获之事职惟黄散犹躬胥
徒之役名实淆紊兹焉莫甚臣愚谓永元诸军官是素
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倖若
吏姓寒人听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若侨杂伧楚
应在绥抚正宜严断禄力绝其妨正直乞虚号而已谨
卷二百十二 第 22a 页
竭愚忠不恤众口敕付尚书行之
北齐神武时高仲密之叛神武知其繇崔暹将杀之文
襄匿暹为之请神武曰我为尔不杀然须与苦手文襄
出暹而谓陈元康曰暹若得杖不须见我及暹见神武
将解衣受罚元康趣入止之因历阶升曰王方以天下
付世子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尔况世间人邪
神武意解曰不繇元康崔暹得一百乃舍之
阳休之为度支尚书孝昭帝留心政道每访休之治术
卷二百十二 第 22b 页
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致治之先
帝深纳之
   推诚
夫知人则哲盖王者之攸难任贤勿贰乃临下之懿范
所以当开创之期济经纶之业自非开宽明之怀纳义
烈之士察其心腑鉴彼邪正则何以闻谗间之辞不以
介意解就擒之虏咨以良策得讹言而抚慰用逆党之
才能盖上能以诚信而自持下则感待遇之过望为之
卷二百十二 第 23a 页
禦侮罔避艰难虽不能混一区宇大庇苍黔而君臣之
际亦可咏矣
蜀先主初见诸葛亮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解之曰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关羽河东解人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羽与
张飞为之禦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
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
卷二百十二 第 23b 页
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难
吴孙策与太史慈战于神亭慈败为策所执策素闻其
名即解縳请见咨问进取之术慈答曰破军之将不足
与论事策曰昔韩信定计于广武今策决疑于仁者君
何辞焉慈曰州军新破士卒离心若傥分散难复合聚
欲出宣恩安集恐不合尊意策长跪答曰诚本心所望
也策又谓慈曰闻卿昔为太守劫州章赴文举诣玄德
皆有烈义天下智士也但所托未得其人耳射钩斩袪
卷二百十二 第 24a 页
古人不嫌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出教曰龙欲腾
翥先阶尺水者也策又曰刘牧往责吾为袁氏攻庐江
其意颇猥理恕不足何者先君手下兵数千馀人尽在
公路许孤志在立事不得不屈意于公路求索故兵再
往才得千馀人耳仍令孤攻庐江尔时事势不得不为
行但其后不遵臣节自弃作邪僭事谏之不从丈夫义
交苟有大故不得不离孤交求公路及绝之本末如此
今刘繇丧亡恨不及其生时与共论辨今儿子豫章不
卷二百十二 第 24b 页
知华子鱼待遇何如其故部曲复依随之否卿则州人昔
又从事宁能往视其儿子并宣孤意于其部曲部曲乐
来便与俱来不乐来者且安慰之并观察子鱼所以牧
禦方规何似庐陵鄱阳人民亲附之否卿手下兵宜将多
少自繇意慈曰慈有不赦之罪将军量同桓文待遇过
望古人报生以死期于尽节没而后已今并息兵兵不
宜多将数十人自足以往还也策曰明日中望君来还
诸将皆疑策曰太史子义(子义/慈字)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
卷二百十二 第 25a 页
不欺策明日大请诸将预设酒食立竿视影日中而慈

张昭为孙策长史抚军中郎将昭每得北齐士大夫书
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
宜进退不安策闻之叹笑曰昔管子相齐一则仲父二
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
独不在我乎
大帝以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遣之部或以纮本受北
卷二百十二 第 25b 页
任嫌其志趣不止于此帝不以介意
宋高祖以太子詹事中书令传亮任总国权听于省见
客神虎门外每旦车常数百辆
刘粹毅族兄也粹尽心高祖不与毅同高祖欲谋毅众
并疑粹在夏口高祖屡信之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事
平封滠县男食邑五百户
孝武帝时王玄谟尝讨南郡王义宣人言玄谟在梁山
与义宣通谋帝不能明后为雍州刺史闻讹言玄谟欲
卷二百十二 第 26a 页
反帝知其虚驰使抚慰之又曰梁山风尘初不介意君
臣之际过足相保聊复为笑伸卿眉头玄谟性严未尝
妄笑人言玄谟眉头未曾伸故帝以此戏之
南齐太祖初镇淮阴为宋帝所疑遗书结青州刺史王
玄邈玄邈不相答和及罢州还太祖以经途又要之玄
邈虽许既而严军直过还都启帝称太祖有异谋太祖
不恨也升明中太祖引为骠骑司马冠军将军太山太
守玄邈甚惧而太祖待之如初陈显达为护军将军太
卷二百十二 第 26b 页
祖即位后御膳不宰牲显达上熊烝一盘帝即以充饭
梁高祖初举义师时马仙琕为齐宁朔将军高祖使其
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殉义师至新林
仙琕犹持兵于江西口抄运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
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昔人弗忘卿勿以
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
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
陈高祖初为广州中直兵参军监江西督护梁大同中
卷二百十二 第 27a 页
卢安兴为广州南江督护杜僧明与兄天合俱行安兴
死僧明复副其子子雄子雄讨交州土豪李贲不克赐
死子雄弟子略子烈与僧明天合周文育同谋攻广州
高祖时在高要率众来讨大破之杀天合生禽僧明及
文育等高祖并释之引为主帅高祖征交趾讨元景仲
僧明文育并有功
韦载为义兴太守高祖诛王僧辨遣周文育袭载载婴
城自守相持数旬高祖闻文育军不利乃自将征之克
卷二百十二 第 27b 页
水栅仍遣载族弟翙赍书喻载以诛王僧辨意并奉梁
敬帝敕载得书乃以其众降于高祖高祖厚加抚慰即
以翙监义兴郡所部将帅并随才任使引载常置左右
与之谋议
文帝初为临川王拒王琳于南皖时荀朗从帝会高祖
宴驾宣太后与舍人蔡景历秘不发丧朗弟晓在都知
之乃谋率其家兵袭台事觉景历杀晓仍系其兄弟帝
即位并释之因厚抚慰朗令与侯安都共拒王琳琳平
卷二百十二 第 28a 页
迁使持节安北将军散骑常侍都督霍晋合三州诸军
事三州刺史
陆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起家东宫直后侯景之乱于
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
稽子隆随之及文帝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
降而子隆力战败绩文帝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拔为中
兵参军
后主末鲁广达为中领军隋将韩擒虎之过江也达长
卷二百十二 第 28b 页
子世真在新蔡乃与其弟世雄及所部奔擒虎遣使致
书以招广达广达时屯兵京师乃自劾廷尉请罪后主
谓之曰世真虽异路中大夫公国之重臣吾所恃赖岂
得自同嫌疑之间手赐黄金即日还营
北齐神武为东魏丞相孝静帝兴和中高季式镇永安
戍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即狼狈
奔告神武神武信其至诚待之如旧
文襄帝辅政时清河王岳初与神武经纶天下家有私
卷二百十二 第 29a 页
兵并蓄戎器储甲千馀领至是岳以四海无事表纳之
帝敦至亲之重推心相任云叔属居肺腑职在维城所
有之甲本资国用叔何疑而纳之文宣之世亦顿请纳
又固不许
 
 
 
 
卷二百十二 第 29b 页
 
 
 
 
 
 
 
 册府元龟卷二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