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一百三十五 宋 王钦若等 撰
  帝王部
    悯征役  好边功
   悯征役
昔轩辕氏抚万民度四方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则
征役之兴有自来矣然而王者致治贵于无为圣人用
兵盖不得已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一物失所则若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b 页
纳之于隍况乎蒙霜露冒锋镝行有攻战之苦居有徭
戍之勤而可不悯之者哉是以历代帝王下蠲复之诏
降赈给之命存者待以爵赏没者敛以衣衾故曰悦以
使民民忘其死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诗之东
山所繇作也今之纪者非唯乘塞守边飞刍挽粟之谓
凡于力役第而次之
周文王为西伯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殷
王之命其属为将帅将戍役禦西戎及北狄之难以守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a 页
 
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诗曰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始)
(生/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汉高祖为汉王四年八月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
棺敛转送其家四方归心焉
八年十一月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槥音卫小棺/也今谓之椟)归其
县县给衣衾棺葬具(初为槥椟至县更给/衣及棺备其葬具耳)祠以少牢长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b 页
吏亲葬
九年三月行如雒阳令吏卒从军至平城及其守城邑
(平城左右诸/城能坚守也)皆复终身勿事
武帝建元元年秋七月诏曰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郑/氏)
(曰去故置新/常二万人)其省万人
元光六年冬诏曰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丐奴数寇
边境故遣将抚师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虏之方人将吏
新会上下未辑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
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少吏犯禁用兵之法不勤不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a 页
教将帅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将军
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于士卒三者并行非仁
圣之心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
(无繇/也)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
宣帝五凤元年夏赦徒作杜陵者
元帝初元三年六月诏曰惟烝庶之饥寒远离父母妻
子劳于非业之作卫于不居之宫(不急之事/故云非业)恐非所以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b 页
佐阴阳之道也其罢丼泉建章宫卫令就农百官各省

成帝永始元年七月诏曰将作大匠万年(解万/年也)言昌陵
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
虚耗百姓罢劳(罢读/曰疲)客土疏恶(取他处土以/增高为客土)终不可成
朕惟其难怛然伤心(惟思/也)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
令天下无有动摇之心
后汉质帝永嘉元年五月诏曰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a 页
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朕甚悯焉昔文王葬枯骨人赖
其德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恤
以慰孤魂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诏曰比起陵茔弥历时岁力役既
广徒𨽻尤勤顷雨泽不沾密云复散傥或在兹其令徒
作陵者减刑咎
魏太祖为汉丞相以建安七年令曰吾起义兵为天下
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b 页
吾悽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
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
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十四年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死士亡
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
恤抚循以称吾意
文帝初为魏王汉延康元年下令曰诸将征伐士卒死
卷一百三十五 第 5a 页
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槥椟殡敛送致
其家官为设祭
齐王嗣位诏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
齐王正始七年八月诏曰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祀而昨
出已见治道得雨当复更治徒弃功夫每念百姓力少
役多夙夜存心道路但当期于通利闻乃挝箠老小务
崇修饰疲困流离以至哀叹吾岂安乘此而行致馨德
于宗庙邪自今以后明申敕之
卷一百三十五 第 5b 页
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八月蜀将姜维寇狄道九月姜维
退还诏曰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贼陆梁边
陲洮西之战至取负败将士死亡计以千数或没命战
场冤魂不反或牵掣虏手流离异域吾深痛悯为之悼
心其令所在郡典农及安抚夷二护军各部大吏慰其
门户无差赋役一年其力战死事者皆如旧科勿有所

十一月诏曰往者洮西之战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或
卷一百三十五 第 6a 页
沉溺洮水骸骨不收弃于原野吾甚痛之其告征西安
西将军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收敛藏埋
以慰存亡
晋武帝太康元年五月庚午诏诸士卒年六十罢归于

惠帝永安元年十二月诏曰自顷戎车屡征劳费人力
供御之物皆减三分之二户调田租三分减一蠲除苛
政爱人务本清通之后当还京师
卷一百三十五 第 6b 页
成帝咸康二年三月旱诏免所旱郡县役
孝武帝太元四年三月诏凡诸役费自非军国事要皆
宜停省以固时务
后魏孝文延兴三年二月太上皇帝至自北讨死王事
者复其家又诏畿内民从役死事者郡县为迎丧给以
葬费又诏醴阳被掠之兵有得还者赐绢二十匹南部
尚书公孙邃奏为贵贱等级帝称善
太和六年二月诏曰萧道成逆乱江淮戎旗频举七州
卷一百三十五 第 7a 页
之民既有征军之劳深乖轻徭之义朕甚悯之其复常
调三年
八年五月己卯诏赈赐河南七州戍兵
十七年十二月诏隐恤军士死亡疾病务令优洽
十九年二月南伐齐幸八公山路中雨甚诏去盖见军
士病者亲急恤之八月诏诸徒兵从征被伤者皆听还
本处
宣武正始四年十二月诏兵士征硖石者复租赋一年
卷一百三十五 第 7b 页
孝明熙平元年七月诏兵士钟离没落者复一房田租
三年
二年五月诏曰杨州硖石荆山新淮酂城兵士战没者
追给敛财复一房五年若无妻复其家一人二年身被
三疮赏一阶虽一疮而四体废落者亦同此赏
孝庄永安二年二月朔诏诸禁卫之官从戎有功及伤
痍者赴选先叙
出帝永熙三年六月诏曰顷年已来天步时阻干戈不
卷一百三十五 第 8a 页
戢荆棘斯生或殉节感恩奋不顾命或临戎对敌赴难
如归身首横分体骨不敛勋诚靡录荣赠莫加寤寐矜
之良有嗟悼可普告内外咸许言列若无亲近听故友
陈之尚书简实随状科赠庶慰冤魂少申恻隐
后周明帝武成元年六月诏曰颍川从我是曰元勋无
忘父城实起王业文考属天地草昧造化权舆拯彼横
流兴兹颓运赖英贤尽力文武同心翼赞大功克隆帝
业而披坚执锐栉风沐雨永言畴昔良用怃然至若功
卷一百三十五 第 8b 页
成名遂建国剖符予惟休也其有致死王事妻子无归
者朕甚伤之凡是从先王向夏州从来见在及薨亡者
并量赐钱帛称朕意焉
武帝平齐之役见军士有跣而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
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
建德元年三月诏曰民亦劳止则星动于天作事不时
则石言于国故知为政欲静在宁民为治欲安在息役
兴起无度徵发不已加以频岁师旅农亩废业去秋灾
卷一百三十五 第 9a 页
蝗年谷不登民有散亡家空杼轴朕每旦恭已夕惕兢
怀自今正调以外无妄有发庶时殷俗阜称朕意焉
隋文帝开皇元年九月诏战亡之家遣使赈给仍令使
者就家劳问
六年八月诏大象已来死事之家咸令赈恤
炀帝大业四年九月诏免长城役者一年租赋
八年二月诏曰朕观风燕裔问罪辽滨文武叶力爪牙
思奋莫不执锐勤王舍家从役罕蓄仓廪之资兼损播
卷一百三十五 第 9b 页
殖之务朕所以夕惕愀然虑其匮乏虽复素饱之众情
在亡私悦使之人宜从其厚诸行从一品以下佽飞募
人以上家口郡县宜数存问若有粮食乏少皆宜赈给
或虽有田畴贫弱不能自耕种可于多丁富室劝课相助
使之居者有敛积之丰行役无顾后之虑
十年二月诏曰竭力王役致身戎事咸繇徇义莫匪勤
诚委命草泽弃骸原野兴言念之每怀悯恻往年出军
问罪将届辽滨庙算胜略具有进止而杨谅惛凶罔识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0a 页
成败高颎愎狠本无智谋临三军犹儿戏视人命如草
芥不遵成规坐贻挠退遂令死亡者众不及埋藏今宜
遣使人分道收葬设祭于辽西郡立道场一所恩加泉
壤庶弭穷魂之冤泽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
唐高祖武德三年六月以沁州被围一载忠勤可嘉乃
以绢三千疋颁赐将士
八年八月令民部尚书皇甫无逸于并州设祭战亡将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0b 页
太宗贞观十年十月征辽回次营州诏辽东道战亡人
骸骨并集柳城东南有司设太牢以祭之太宗临哭尽
哀从臣无不流泪御制祭文曰夫忠烈尽世往贤明轨
忘身殉国先哲良规惟尔等心苞铁石志烈风霜勇气
雄图冲冠裂眦怀忠立节重义轻生奋剑提戈摧城陷
阵冒锋刃而不顾赴汤火而如归殒命战场残形寇垒
膏润原钺身丧名存摇落寒关遂非生入苍茫雷野无
复馀踪涉出塞之前途掩灵榇而反骨歌阳春之往路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1a 页
黯长夜之归魂山川宛其不殊存亡飒焉非昔然而身
者今之所重名者后之所贵身乃常有而愚夫怯焉功
则难立惟烈士成焉若以一生之短期收千载之令誉
此圣贤之操也岂直忠勇者乎所以按辔停舆抚膺一
恸嘉乃诚节痛尔遗灵酒俎既陈魂其斯享
十五年十一月赠战亡将士官三转听授一子递其尸
匮还乡棺敛而葬焉
十九年三月征辽舆驾在定州将士每到者遣于定州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1b 页
北门过太宗御城楼抚慰之明告赏罚优劳甚至悉踊
跃歌呼足蹈手舞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太宗召至御
床亲加抚慰付州县廪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其役有不预征名而请以私装从军者动以千计皆云
不愿受国家官赏乞于高丽城下效一旦之命诏皆不
许其人心齐一自古出师命将未之有也七月诏以征
辽从行及辽东平壤二道军人战死者各加四级听一
子承袭分遣使人就家吊祭又诏从军死亡之徒恐致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2a 页
湮没埋人之处宜立标榜军回之日各令将还并给棺
以葬焉
二十二年二月制渡辽有功之徒未授勋班而犯罪者
与成官同优之也六月令陜州刺史孙伏伽与河南太
子詹事张行成于河北渭州亲见父老存抚百姓从军
之家州县为之营农
高宗龙朔中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等讨铁勒无功遣
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2b 页
姜恪为副以辑其馀众其兵士道死者令所在差军收
瘗之仍蠲免其家
睿宗唐隆元年六月即位诏诸道征镇人家令州县简

玄宗开元二年六月诏曰吐蕃小寇僻处大荒先朝外
抚许其内属结以和戎之好优以外臣之礼野心易动
朝奖遄忘不度德以量力敢窥边而犯塞薛纳等拥旌
为将按节持兵驱之逐之指期殄灭使苞桑莫系破竹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3a 页
无遗实赖宗庙之灵兼资将士之力比来酬叙多历岁
年命赏踰时有乖劝善已令紫微舍人倪若水就军叙
录即有处分
五年五月诏曰王者制五服绥四方申画郊畿慎固封
守是乃选徒兴役禦寇备边钦若前载率繇兹道朕以
薄德绍膺丕运奉天明命为人父母永隔绥养梦寐以
之每念征戍良可矜者其有涉河渡碛冒险乘危多历
年所远辞亲爱壮龄应募华首未归眷此劳止期于折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3b 页
衷但碛西诸镇道阻且长数有替易难于烦扰其镇兵
宜以四年为限散之州县务取富户丁多差遣后量免
户纳杂科税其诸军镇兵近日递加年限者各依旧以
三年二年为限仍并不得延留其情愿留镇者即稍加
赐物得代愿往听令复行为贵劳逸且均公私咸适宣
布遐迩识朕意焉
九年二月诏诸府卫士役重人微既每征行又常番上
言念艰辛更无是过不稍优矜何以存济自今已后征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4a 页
行及当番处卫士除公乘配手力厅事及复身以外官
人辄私抽役使宜令御史金吾按察使严加采察
十二年九月诏曰为国之道莫不欲家给人足令行禁
止而族谈者苦边疆之戎役偶语者伤户口之凋残且
夫怀土重迁人之常性离邦去里孰无其情或委非其
材或政非其要致令父不保子兄不宁弟井邑有流离
之怨道路有吁嗟之声静言思之良可叹息是以昼分
不食夜不安寝庶息彼弊政就此凉风故发使车以巡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4b 页
郡县其承前处置不便不利于人即宜当处商量随事
釐革其缘边兵士等或远辞乡壤久事戎旃饥寒而衣
食不充疾病而医药不拯边烽忽警将何以堪宜令使
人各亲劳苦其有年齿衰暮或抱𤻞羸弱即与军司选
择给粮放还行人之家委州县优恤所到宣抚称朕意

十三年正月诏曰阳和布气是物萌芽仁者用心无遗
枯圬自开元元年已来诸军兵士殒殁骸骨不归坟垄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5a 页
者宜令军使为造棺递送本贯委州县府助其埋殡河
曲陇外往岁战场殂殁无归阴雨犹哭言念于此良用
恻然亦委朔方陇右河西节度使聚敛骸骨就高燥处
同葬祭以酒脯高大筑坟使久远标识又诏曰乘塞守
边义不可辍远征久戍人亦告劳朕身处九重心在四
远因时遇物无日不思停障有行役之勤室家无杼轴
之用不少优惜何以为安方春发生须急农事其诸军
长征人家单贫乏无力者宜令本管州县劝率其家助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5b 页
其营种使有秋望
十四年六月诏曰朕为人父母抚有海内以百姓为心
恐一夫失所至于兵募尤令存恤去给行赐还给程粮
以此优矜不合辛苦如闻比来兵募年满者皆食不充
腹衣不蔽形驮募什物散落略尽既不能致便流浪不
归丁壮减耗实繇于此自今已后诸镇兵募每准额至
交替时所司预检勘两月前奏闻当差御史分道检察
若涉欺隐委御史弹奏其有衣资尽者量以逃死兵衣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6a 页
给三两军使得支济如病患者递给驴乘令及伴侣
十五年二月命中官李善才宣慰于河南河北州县制
曰北河遭水处城旁及诸蕃投降人先令安置及州县
被差征行人家口等去年水涝漂损田苗频遣使人所
在巡抚兼令州县倍加矜恤不知并得安存与否今旧
谷既没新麦未登丁壮既差远行老少虑不支济朕身
居黄屋念在苍生每思优养无忘梦寐今故遣中使左
监门卫将军李善才重此宣慰宜令州县检责有乏绝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6b 页
者准例给粮俾令安堵以副朕意
十六年三月诏曰诸军镇行人家缘其身在征戍事须
优矜比来频有处分令州县长官存问检校如闻每事
牵挽不异居人竟不存恤是何道理宜令所司申明前
后敕严加处分如是侵扰委御史台采访奏闻
十二月诏曰边鄙未清尚须式遏既加镇守遂劳力役
朕宵衣旰食务在安人求瘼恤隐宜从简要如闻诸军
兵募处置多乖年满之日逃亡甚众自今已后各委本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7a 页
道节度使及兵部侍郎裴光庭同检校年终类会文奏
使健儿长镇何以克堪可分为五番每一年放一番洗
沐远取先年人为第一番周而复始每五年共酬勋五

二年四月诏曰王者经略以正区夏武夫干城式固封
域将以戢兵禁暴安国庇人朕所以选择忠良镇守疆
场念践更之役有徭戍之勤备以武守示之威惠故得
夷狄款附靡然顺风九有晏如四方无事虽备豫之诫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7b 页
不可暂阙而鳏煢之徒思有矜悯其天下诸州镇兵募
及健儿等或年月已久颇亦辛勤或老疾尪羸或单弱
贫窭或亲老孤独致阙晨昏言念于斯深用矜叹宜委
节度使及军州简择有如此色一切放还咸宜精审以
称朕意
二十六年春正月亲迎气于东郊毕制曰朕每念黎氓
弊于征戍亲戚多别离之怨关山有往复之勤何尝不
恻隐于怀寤寐增叹所以别遣召募以实边军赐其厚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8a 页
赏便令长往今诸军所召人数向足在于中夏自可罢
兵既无金革之事足保农桑之业自今已后诸军兵健
并宜停遣其见镇兵并一切放还京畿之内杂役殷繁
言念劬劳岂忘优恤
二十九年诏曰诸军行人皆远离乡贯捍彼疆场动即
逾年言念艰劳岂忘优恤有疾病老弱不堪斗战者委
节度拣择放还
天宝三载正月诏曰凡在黎献实资存恤一失生业则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8b 页
流痡不归每轸于怀深可矜悯诸色当番人应送资课
者宜当郡具申尚书省勾覆如身至上处勿更抑令纳
资致使往来辛苦从闰二月至六月已来其当上人中
有单贫老弱者委郡县长官与所繇计会便放营农
十二月制曰诸军行人远为边捍修短之分虽有定期
从役而终良深轸念其有阵亡及在军亡殁骸骨尚未
还本贯者宜令节度使给其棺榇递归本乡若家内无
人付近亲收葬仍令所繇郡县量事优恤使得济办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9a 页
八载闰六月上尊号大赦诏曰征镇之役其来自久虽
存素备谅在变通顷者用兵盖非获已今西戎摧殄北
虏归降南蛮东夷咸来稽颡亦可谓四海无事万里廓
清减戍息人思弘善贷其军镇兵非切要可均减者宜
令本道节度使与所司商量处置闻奏其百姓有频经
镇戍者已后差点之次不在取限
十载正月南郊诏曰京兆府及三辅三郡百役殷繁自
今已后应差防丁屯丁宜令所繇支出别郡
卷一百三十五 第 19b 页
肃宗至德二年诏阵亡将士郡县具棺榇瘗埋之遇伤
者特加恤养
十二月诏曰阵亡人令所在郡收骸骨瘗埋具酒食致
祭各与追赠其家给复二载
乾元元年四月甲寅诏曰阵亡人家并损免户州县随
事优恤赈给
上元二年五月诏曰百司及州县兴功力役不急之务
一切并停诸军兵健应在行营有羸老病疾不任战阵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0a 页
者各委节度使速拣择放还路次州县量加济恤诸色
番役各令所司减省放其营农
代宗广德二年二月南郊祀昊天上帝礼毕制曰自凶
孽乱常王室多故干戈不息今已十年军国务繁关辅
尤剧念兹疲耗久困徵科其京城诸司诸使应配彍骑
官散官诸色丁匠募士供膳音声人执祭斋郎问事掌
闲鱼师并诸司门仆京兆府驿丁屯丁及诸色纳资人
每月总八万四千五十八人数内宜每月共支二千九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0b 页
百四十四人仍令河东关内诸州府配不得偏出京兆
府馀八万一千一百一十四人并停所须诸卫役使宜
撙节定数官给资钱不得干扰百姓又曰征人不息勤
戍斯久丁壮疲弊老弱困穷光武有言头为之白戢藏
锋刃牧养元元方面重臣宜悉朕意
大历七年十一月诏以淮南数州秋夏无雨扬洪宣等
三州作坊往以军兴是资戎器既属时岁大歉虑乎人
不宁居徵夫役工损费尤甚务从省约以息疲人亦宜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1a 页
并停
九年四月制曰在军将士有刀箭所伤久婴沉疾者戮
力疆场致身锋刃各委所繇量给药物厚加优赏其阵
亡将士亦仰本使随事优恤妻子各申锡赉
十二年十一月日长至帝不受朝贺以防秋将士曝在
野故也
德宗建中元年六月命给事中蒋镇吊祠泾州将士之
战亡者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1b 页
三年二月既诛李惟岳下诏易定深赵常冀节观察管
内自官军出征所有诛戮并令州县瘗埋勿令暴露有
家属者并许收葬
兴元元年四月帝在梁州山南地偏及夏尤热将士未
给春服帝亦御裌服以视朝左右请御衫帝曰将士从
我者冬服未易我岂可独衣衫乎将士闻之无不感涕
至五月诸道财赋稍至先令给将士衣服而后御衫
六月帝发兴元邸七月至京师帝自发兴元即路踰月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2a 页
时当盛暑赫日未尝张盖加幅左右数以为请帝曰从
官将士皆以朕之故尚露首于赫曦之中朕宁以已之
适而不同其寒暑也竟不从
贞元二年四月李希烈平诏曰淮西百姓等久经沦陷
兼被伤痍想兹彫残实足哀悯除供当道军用之外宜
给复二年将士之中不乐在军愿归农业者委节度使
刺史量给逃户田宅并钱借贷种粮优复终身使之存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2b 页
三年闰五月崔汉衡副浑瑊会盟吐蕃汉衡及判官郑
叔矩皆为吐蕃所执六月辛亥诏赐崔汉衡郑叔矩家
粟布
四年正月赦书泾陇邠宁振武灵盐银夏官健常例之
外每年加赐两段
三月泾原节度刘昌以平凉盟会所亡殁将士骸骨在
焉乃令聚而瘗之因感梦于昌有愧谢之意遂以上闻
帝乃下诏深自剋责仍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及中官以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3a 页
御厨馔物及内造衣服数百袭令刘昌收其骸骨以归
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一百人皆棺槥敛以衣服葬于
浅水原置二冢其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诏翰
林学士撰二冢志文及祭文其日刘昌陈兵于葬所先
设幕次具牢馔祖祭之礼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焚其
衣及纸钱千幅又立二堠题以冢名竖于道傍师人观
之莫不感泣
十五年四月诏应在城诸州军及畿内诸县镇兼京西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3b 页
步铎并奉天行营杂职掌所繇兼长行官健共五万八
千二百七十二人宜令所司每人赐粟一石
宪宗永贞元年八月诏曰诸道节度使团练经略防禦
等将士久执干戈式遏封略勤劳王室深用嘉之㩀其
优劳并与甄录各委本军本使即具名衔奏闻
元和元年春正月南郊大赦天下京兆府诸司色役人
各令条流简省
十一年春正月朔不受朝贺以师在原野故也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4a 页
十二年十月淮西平诏其官军阵亡将士等审勘名衔
即与褒赠其家口委本军优赏仍五年不停衣食其将
士因战阵伤损尤宜优异至残废者各委本军厚加优
恤仍勿停衣粮其陷在贼中官吏将士百姓等应节义
著明无辜受戮者宜令长吏致祭收葬并委节度具名
迹闻奏当有褒赠仍优赏其家
穆宗长庆元年七月十八日诏应经战阵之处所在州
县收瘗遗骸仍量事与槥椟兼以礼致祭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4b 页
敬宗以长庆四年正月即位十月赐山陵持路夫绢各
二疋时蜀连雨役人饥冻颇甚至有持锸抱彗而死者
帝闻而恻然故有赐
文宗太和二年七月赐魏博行营将士裹疮帛一千疋
金疮散一千贴便令奏事官押送本道
四年七月内库出绫三千疋赴宥州赐修城将校
七年正月诏诸色工役非灼然交切者勒停
开成元年十月京兆尹薛元赏奏昆明池条造功毕欲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5a 页
大为其防上曰时方凝冱筑堤可否元赏曰正当人閒
上曰王者动作必法时令不计人閒遂罢之
二年五月帝御紫宸殿宰相郑覃李石奏襄阳殷侑论
当道防秋兵请就边上招召徐泗薛元赏请留旧防秋
兵二年帝曰殷侑所请边上募兵恐不得其实又迁动
农者防秋既有年限元赏岂得苟留念其边戍乡情不
可爽及瓜之信
懿宗咸通五年五月丁酉诏邕州巴西黎巂界内昨因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5b 页
蛮叛互有杀伤宜令本道收拾埋瘗量设祭酬
后唐庄宗初嗣晋王位柏乡之役日晚战酣突阵都将
辽州刺史安元信伤重帝自临傅药抚谕
同光元年十二月敕自十数年来累经战阵杀伤暴露
有足悯嗟其德胜寨莘县杨刘镇通津镇胡柳陂战阵
之所宜令逐处差人检收骸骨埋瘗取系省钱备酒纸
招祭以慰亡魂
明宗天成元年五月丙寅差供奉官张殷祚押夏衣一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6a 页
万副赐湖南行营将士
十月诏曰嫌疑之衅多起于苍黄似是之名卒难于明
辨应去年四月一日诸州府军变内有诖误身殁者并
许子孙礼葬顷以两军对垒仍岁交锋亡殁甚多暴露
不少宜令滑濮郓澶卫等州各㩀地界内应有暴露骸
骨并与埋瘗
长兴三年三月帝谓六军副使石敬瑭曰神武马军就
粮巩县昨日雨甚何不赐油衣敬瑭对曰去京师近不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6b 页
敢奏请帝曰百寮入朝至近尚须油衣纵与未必禦湿
然表朕意耳十二月赐修雒水堤岸工徒每夫酒一升
十夫共一羊癸丑帝幸龙门观工徒修伊河石堰以羊
酒赐役夫如雒堰例伊水中流榜夫堕水遣人拯之以
锦袍赐之
四年二月乙丑敕仓门开河役夫数日春寒稍甚宜俟
晴暖作役
十一月枢密使安重诲奏欲近南别开一河以导水计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7a 页
功六十万权倩京师户人帝曰劳役百姓不宜有此商
量遂止
末帝清泰元年七月甲子诏凤翔西面来往兵士或疾
病伤损者留医养候住行李则人给千钱勒归本处
晋高祖天福二年十二月宣遣承旨刘贞义押风药往
军前赐中伤将校
少帝开运二年二月乙酉敕曰契丹违天背惠猾夏渝
盟无名侵犯于封疆纵暴杀伤于生聚毒流数郡怒积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7b 页
群情果败衄于漳州乃退归于燕塞今则长驱虎旅誓
扫龙庭雪万姓之沉冤期四方之昭泰每念契丹经过
之处边隅陷没之人未掩僵尸何安恨魄轸伤既切惠
泽宜加其常定邢洺管界契丹经过之处枉遭杀害无
主收葬者宜令本州差大将一人所在收瘗量事祭奠
讫具事以闻
汉隐帝乾祐元年四月庚辰敕青州收瘗用兵讨杨光
远时骸骨癸卯敕三京邺都诸道州府自契丹南下群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8a 页
盗劫伤所有被杀暴露骸骨及坟墓被发掘者并令逐
处长吏㨿地分收拾埋瘗初契丹犯阙四郊坟墓无不
发掘故有是诏
三年正月丙寅诏遣供奉官梁再筠使河中侯枢使凤
翔并为收拾用兵时城内外杀伤饿殍遗骸令瘗而祭
之时已有僧收拾尸首至二十万
周太祖广顺二年五月平慕容彦超于兖州诏诸军将
士等有殁于王事者各等第给孝缯仍以本人半分衣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8b 页
粮给与本家一年有亲子者官中并与收录安排自军
使都头已上皆与赠官九月敕兖州自逆臣盗㨿多有
杀伤永为葬朽之仁式示掩骸之义宜令乐院使黄知
筠往兖州收暴露骸骨于高地为圹埋瘗祭奠以闻
世宗显德元年正月赦文诸军将士年老病患不任征
行情愿归农者本军具以名闻给凭繇放免
四月讨太原回诏昨杀戮贼军处四面山谷间尸首绝
多宜令逐处官吏差人收敛埋瘗勿令暴露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9a 页
二年十一月以秦凤平诏城下功役百姓为矢石所害
致死者本户除二税外放免三年差徭仍赐本家孝服
绢三疋其部署人夫州县官并与加阶减选
四年二月壬戌诏谕淮南招讨使李重进都监向训庐
州行府刘重进等令于淮南管内战阵之处收其骼胔
悉埋瘗之
三月诏曰自攻讨寿州已来应有将士殁于王事者宜
差殿直刘汉卿于寿州四面收敛其尸以官物祭奠本
卷一百三十五 第 29b 页
家仍以优给有男者量与叙用
五年五月帝以征淮南回降德音云疾风劲草既验忠
诚临难捐躯所宜旌异应淮南行营将士殁于王事者
各与赠官逐人若有亲的子孙并与叙录内有中伤残
废不任征行者等第给救接钱帛排难疆场马革无惭
于壮志遗骸暴露牛冈有轸于深仁载循掩骼之文俾
释穷泉之恨凡经战阵处应有暴露骸骨仰逐处州县
收拾埋瘗淮南界内逐处坟墓有曾遭发掘处委逐州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0a 页
县差人掩闭
   好边功
圣人制兵以威天下五材并用弗可阙也然而有道之
守实在于外夷好战之危盖存于深戒其或中区大定
海内同轨乃复恃其富彊肆其材力采疆吏之丼言信
行人之诡计贪其土地利其俘获出师命将穷兵黩武
靡思馈运之苦罔念征戍之役以致百姓骚动中国罢
弊损多益寡得虚丧实久而迷复何救于治哉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0b 页
周穆王将征犬戎(犬一/作趺)祭公谋父諌(祭畿内之国周公/之后为王卿士谋)
(父字/也)曰不可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
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犬
戎树敦(树一作竖竖立也言/犬戎立惟敦笃也)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
以禦我矣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
者不至
汉武帝建元六年八月闽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
将兵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击之未至而越人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1a 页
杀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晓南粤(番音皤/风读曰)
(讽/)蒙归至长安上书曰南粤王黄屋左纛(言为天子/之车服)
东西万馀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今以长沙豫章往水
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浮船牂牁
出不意此制粤一奇也诚以汉之疆巴蜀之饶通夜郎
道为置吏甚易帝许之乃拜蒙以郎中将将千人食重
万馀人(食粮度衣重也/重音直用也)从巴莋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
(多同其/侯名也)厚赐谕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比之于/汉县也)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1b 页
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
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𤏡道
指牂牁江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莋可置郡使相
如以郎中将往谕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
元光四年夏发巴蜀治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
馈饟(馈亦馈字饟/古饷字也)率十馀钟致一石(言其劳费/再功重)散币于
邛𤏡以辑之(邛今邛州也𤏡今𤏡道县/也辑与集同谓安定也)数岁而道不通
蛮夷因以数攻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2a 页
(悉尽也更偿也虽尽租税/不足偿其功费也更音庚)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
而内受钱于都内(都内京师主藏者也大司/农属官有师内令坐也)西南夷又
数发兵兴击耗费亡功帝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
报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时筑朔方㨿河逐胡弘
等因言西南夷为害(言通西南夷/大为损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
帝许之罢西夷独置南夷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保
(令自保守且修成其/业犍为今嘉州县)
元朔二年春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兴十馀万入筑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2b 页
卫朔方(既筑其城/又守卫之)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
百钜万(数十百万/乃至百万)府库并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
身复为郎增秩(庶人入奴婢则复终身而为郎者就增/其秩也一曰入奴婢少者复终身多者)
(得为郎旧为/郎更增秩也)及入羊为郎是时主父偃盛言朔方地肥
饶外阻河蒙恬城以逐丐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威
胡之本也上览其说下公卿议皆言不便公孙弘曰秦
时尝发三十万众筑此河终不可就(就成/也)已而弃之朱
买臣难诎弘遂置朔方本偃计也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3a 页
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
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毒音笃一/名天笃则)
(浮屠胡/是也)身毒国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土著谓/有城郭)
(常居不随畜牧移徙也/著音直略切其下亦同)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
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度计/也)大夏去汉万二
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
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
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径直也宜犹当也从/属面大夏其道当直)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3b 页
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
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氐康居之
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设施也施者以/利诱令入朝)诚得而以
义属之(谓不以/兵革)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
四方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乃令因蜀为发间使四道
并出(间使者求/间隙而行)出駹出莋出徙邛出𤏡(皆夷名駹音龙/莋村各切徙音)
(斯𤏡蒲/北切)皆各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莋(汉使见闭于夷/也氐与莋二种)
(也/)南方闭巂昆明(巂昆明亦皆夷种/名也巂先橤切)昆明之属无君长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4a 页
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
乘象国名浈越(浈音颠浈/马出其国)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间/出)
(物谓私/往市者)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浈国时吏士争上书
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听其
(人皆不乐去故有自谓/为使者即听而遣之)予节募吏民无所从来(不为/限禁)
(远近虽家人私/𨽻并许应募)为其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来还不能
无侵盗弊物及使失指(乘天子/指意)天子为其习之辄覆按
致重罪(言其串习不以为难/必当敬求充使地)以激怒令赎(令立功/以赎罪)复求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4b 页
使使端穷而轻犯法其吏卒亦辄盛推国所有言大者
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相效其使皆
私县官赍物(言所赍官物窃自/用之司于私者)欲贱市以私其利(所市/之物)
(得利多者不/尽入官也)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汉使言于/外国人人)
(轻重/不实)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令其困/苦也)
汉使乏绝匮怨至相攻击楼兰姑师小国当空道(空即/孔也)
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又时时遮击之使
者争言外国利害(言服之则利/不讨则为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于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5a 页
是天子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谓外国/属汉者)及郡兵数
万击姑师王恢数为楼兰所苦帝令恢佐破奴将兵破
奴与轻骑七百人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暴兵威
以动乌孙大宛之属(暴谓显/扬也)还封破奴为浞野侯恢为
浩侯于是汉列亭障至玉门关矣(王门关/龙勒界)而大宛诸国
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光大以大鸟卯及黎轩昡人献于
(鸟卯大如汲水之瓮昡读与幻同即令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天子大悦
太初元年八月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发属国六千骑及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5b 页
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浩侯
王恢使道军既西过监水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
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北至郁成
士财有数千(北音必寐功/财与才同)皆饥罢(罢读/日疲)攻郁成城郁成
距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
举况至其王都乎失利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
什一二(十人之中一/二人得还)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
不患战而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6a 页
(益多/也)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
之贰师恐因留屯敦煌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馀于
匈奴(赵破奴后封浞野/侯浞音士角切)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
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
汉而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易轻也轮/台亦国名)为外
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案其罪/而行罚)赦囚徒捍
寇盗(使从军/为斥)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六万人
(兴发部署/岁馀乃行)负私从者不与(负私粮食及私从者不在/六万人数中也与读曰豫)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6b 页
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设张甚/具也)
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馀校尉宛城中无井汲城
外流水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冗其城(空孔也/从其城)
(下水者令从也道流不迫其城也空以冗其城者围而/攻之令作孔使穿冗也下云决其水源移之又大围其)
(城攻之皆再叙其事也曰既徙其水不令于/城下流而因其旧引水入城之孔攻而冗之)益发甲卒
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立二县以/卫边也或)
(曰置二/部都尉)而发天下七科适(适读/曰谪)及载糒给贰师(糒乾饭/音备)
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7a 页
校尉(习便也一人为执马校/尉一人为驱马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于
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
台不下数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平行言/无宛难)兵到
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
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留行谓留上/军废其行)
乃先至宛决其水源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
四十馀日宛贵人谋曰王母寡匿善马杀汉使(母寡宛/王名)
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去乃力战而死未晚也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7b 页
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
(宛之贵人为将而/勇者名煎靡也)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
为攻宛以王母寡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
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我尽杀善
马康居之救又且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孰计
之何从(令二师熟计之而欲攻/战乎欲不攻而取马乎)是时康居候视汉兵尚
盛不敢进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而其内食
尚多计以为来诛首恶者母寡头已至于此不许则坚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8a 页
守而康居候汉兵罢来救宛破汉军必矣(罢读/曰疲)军吏皆
以为然许宛之约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
食汉军(下食读/曰饮)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牝牡三
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
(昧音本末之末/祭音千曷切)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城中罢而引归
贾捐之曰武帝元狩中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粟久/腐坏)
(则色红/赤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较(计/也)乃探平城之事(追/计)
(其事故/言探)录冒顿以来数为边害厉兵马因服民以攘服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8b 页
(攘却/也)西连诸国至于安息东过碣石以玄莬乐浪为
(乐音落/浪音郎)北郤丐奴万里更起营塞制南海以为八郡
则天下断狱万数民赋数百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
度犹不能足当此之时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
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
泣巷哭(泪流被面以入于/口故言饮泣也)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
淮南王盗写虎符阴聘名士关东公孙勇等诈为使者
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9a 页
后魏太武神麚二年练兵于南郊将袭蠕蠕公卿皆不
愿行保太后固止帝皆不听唯太常卿崔浩赞成帝从
浩计而行帝缘粟水西行过汉将窦宪故垒平城三千
七百馀里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
山东西五千馀里南北四千里
隋炀帝大业三年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海师
何蛮言每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稀似有烟雾之
气亦不知几千里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言不相通
卷一百三十五 第 39b 页
掠一人而返明年帝复令宽慰抚之流求不从取其布
甲而还时倭国使来朝见之曰此夷邪乃国人所用也
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
海击之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宠甓屿又一日便至
流求初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崙人颇解其语遣
人慰谕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棱击走之进至其都频
战皆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自尔
遂绝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0a 页
五年五月吐谷浑王率众保覆袁州帝分命将击之六
月癸卯大升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暝与后
宫相失士卒冻死者大半
八年正月亲征高丽大军集于涿郡总管一百一十万
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馈运者倍之三月帝御师于辽
水四月进辽东时诸将各奉旨不敢赴机既而高丽各
城守攻之不下六月己未幸辽东责怒诸将止城西数
里御六合城七月壬寅宇文述等败绩于薛水右屯卫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0b 页
将军辛世雄死之九军并陷一日一夜还至鸭渌水行
四百五十里初度辽九军三十万五千人及还至辽东
城唯二千七百既班师败将宇文述于仲文等除名为
民斩尚书右丞刘士就以谢天下
九年正月徵天下兵募民为骁果集于涿郡复宇文述
等官爵又徵兵讨高丽四月庚午车驾度辽壬申遣宇
文述杨义以趣平壤六月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
遂逼东都兵部侍郎斛斯政奔于高丽帝乃班师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1a 页
十年二月诏百寮议伐高丽数日无敢言者遂下诏亲
征三月壬子行幸涿郡四月甲午次北平七月甲子高
丽遣使降囚送斛斯政帝大悦遂班师初帝以天下承
平日久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番至者厚加礼赐有不
恭命以兵击之盛兴屯田于玉门柳城之外课天下富
实益市武马疋直十馀万坐而冻喂者十家而九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二月谓侍臣曰莫离之贼弑其主
尽杀大臣用刑有同坑阱百姓转死怨痛在心道路以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1b 页
目夫出师吊伐须有其名因其弑君虐下取之甚易也
十九年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领将
常何等率江淮岭硖劲卒四方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汎
海趋平壤又以特进英国公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
管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为副领将军张仕贵等率步
骑六万趋辽东两军合势太宗亲御六军以会之后张
亮与高丽再战于建安城下皆破之及道宗遣果毅都
尉傅伏爱领队兵于山顶以防敌土山自高而陟排其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2a 页
城城隳会伏爱私离所部高丽百人自颓城而战遂据
有土山而堑断之积火萦排以自守固太宗大怒斩伏
爱以徇命诸将击之三日不能克太宗以辽东仓储无
几士卒寒冻乃诏班师
二十二年又遣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等往青丘道伐
之万彻渡海八鸭渌水进破其泊灼俘获甚众太宗命
江南造大船遣陜州刺史孙伏伽召募勇敢之士莱州
刺史李道裕运粮及器械贮于乌湖岛将欲大举以伐
卷一百三十五 第 42b 页
高丽不果行初太宗征高丽虽有功所损亦甚谓左右
曰使复有魏徵在必无此行
高宗嗣位又命兵部尚书任雅相左武卫大将军苏定
方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等前后讨之皆无大功而

乾封元年十一月命英国公李绩为辽东行军大总管
率裨将郭待封等以征高丽总章元年十一月拔平壤
 册府元龟卷一百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