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
卷一百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一百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帝王
   招谏第二
唐德宗即位初大赦制宪官諌官常参官每政事错综
即面折廷争无有所隐宪司弹奏一依贞观故事其知
匦使先有明敕非不丁宁犹闻拥遏自今已后仰每日
诣匦务招远方达聪明目诸司各举厥职共守至公天
卷一百三 第 1b 页
下有才业尤著高蹈丘园及直言极谏之士所在具以
名闻
兴元元年九月帝谓宰相曰今大盗虽除时犹多艰宜
广延纳以达众情近日朝官谏臣都不条奏外事人之
利病朕何以知之自今每衙及延英坐日常令朝官三
两人面奏时政得失庶有弘益又令精择谏官俾极言
无隐
贞元元年八月诏令待制官各陈所见方略十二月以
卷一百三 第 2a 页
蝗螟之后流佣未复诏延英视事日令常参官七人对
见问以时政得失
四年正月诏京九品已上官各上封事极言得失
六年闰四月以岁旱令常参官及京畿县令各上封事
指陈救人之术致旱之繇咸极乃诚无有所隐
九年十一月日南至郊祀礼毕大赦天下诸司官有陈
时政得失者各尽所见修疏封进人有冤滞事有阙遗
悉当极言无所隐避
卷一百三 第 2b 页
顺宗以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诏内外官及诸色人
任上封事极言时政得失才有可观别当甄奖
宪宗元和二年十二月谓宰臣曰朕近读贞观政要粗
见当时之事以太宗神武每有一事少涉过差群臣进
谏者往复数四况朕寡昧自今每有事不得中者卿须
十论不特一二而已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御丹凤楼大赦诏
内外文武官及诸色人等中任上封事极言时政得失
卷一百三 第 3a 页
有才可观别当甄奖
敬宗宝历元年正月赦书朕即位之初已有赦令至如
损彻服御绝止他献限丧葬以息淫费禁奇靡以专女
工他淫擅赋闲籴禁钱吏行奸欺人曷依庇僧道踰滥
流贬重轻钱币利害军屯侵占车马衣服之式未几废
格已多或职司惰慢而不能将明或诏书才行而下已
不守以此求理不亦难乎其元和以来诏并长庆四
年三月三日赦令有委废不行事在朕躬者谏官直言
卷一百三 第 3b 页
得失无有所隐
文宗太和元年正月赦诏内外文武官及诸色人任上
封事极言得失无有隐讳
四月宰臣对罢召常侍谏议给事中中书舍人起居补
阙拾遗集于政事堂宣谕圣旨自今已后如有公事面
论奏者并宜对来六月诏曰内外卿士有规朕过宜上
封事条奏
六年五月诏曰朕闻王者之理天下一物失所兴纳隍
卷一百三 第 4a 页
之咎一夫不获叹时予之辜虽饥疫凶荒国家代有而
阴阳祲沴儆戒朕躬自知诸道水旱害人疫疾相继宵
旰罪已兴寝疚怀屡降诏书俾副勤恤发廪蠲赋救患
赈贫亦可谓至矣今长吏申奏札瘥犹甚盖教化未感
于烝人精诚未格于天地法令之或爽官吏之或非百
姓侵冤税役多弊奸赃未去农业失时有一于兹皆伤
和气并委内外文武常参官一一条疏各具所见闻奏
必当亲览无惮直言
卷一百三 第 4b 页
九年十二月敕创造谏院印一面以谏院之印为文谏
院旧无印苟有章疏各于本司请印谏官有疏人多知
之至是特敕置印兼诏谏官凡所论事有关机密任别
以状引之不须以官衔结署
开成元年正月一日赦书内外文武官及诸色人任上
封事极言得失有裨时政必加升擢待以不次
二年三月壬申诏常参官及诸州府长吏如有规谏者
各上封事极言得失陈救灾之本明致理之方咸竭乃
卷一百三 第 5a 页
心以辅厥辟
三年十一月以妖星见降诏文武百官及诸色人有能
通达刑政之源参考天人之际任各上章疏指言得失
懿宗咸通四年正月诏曰济济多士邦国赖之以取宁
謇謇匪躬王臣急之以行义故内悬谏鼓外设匦函思
广谟猷用弘风教自此在朝行者勿韬利国之谋居草
泽者但贡安民之策必当开纳择彼所长勿虑依违翻
成自滞旌扬之道无所吝焉
卷一百三 第 5b 页
僖宗光启元年三月诏曰古者进善翘旌蔽贤削地苟
异至公之选适开浮党之门要在拔奇方资济理昔贞
观戡乱既久治具毕张而马周徒步献书上犹前席魏
徵直言替否下得竭诚况朕久致履危实惟懵道欲新
庶政益赖群才已诏中外臣僚必使搜罗淹滞仍令文
武各陈所见冀有可裨苟申筹国之谋是济同舟之患
非无上赏伫称勤求布告远近咸使知悉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四月即位制曰外内文武官及诸
卷一百三 第 6a 页
色人任上封事兼有贤良方正抱器怀能或利害可陈
无所隐讳直言极谏朕将一一行之亦委诸道长吏具
姓名申奏
闰四月帝御延英殿顾谓侍臣曰朕自创业已来勤于
军旅至圣王治道殊未经心陆生有言以马上得之不
可以马上为治朕惟寡昧夙夜惕然实赖卿等献纳忠
言箴规得失朕不学曹丕云舜禹之事吾知之矣遂非
拒谏自取厥违敬俟语言辅兹不逮
卷一百三 第 6b 页
二年二月诏曰尧鼓明悬贵闻进谏舜旌旁建比为求
贤是宜广纳话言庶箴阙政洎伪梁人滋浇薄朝掩忠
良蔑闻投水之规莫识从绳之论此后应两省文武常
参官并前资草泽之士有谋分利害事计弼违并许上
表敷陈朕当选长旌录如有性多毁誉私伫爱憎承宽
偶恃于得言纵志惟专于罔善朕亦潜令伺察观要审
详狡蠹有彰罪刑无赦
三年闰十二月诏曰朕闻古先哲王临御天下上则以
卷一百三 第 7a 页
无偏无党为政治次则以足食足兵为远谋缅惟前修
诚可师范朕纂承凤历嗣守鸿图三载于兹万几是总
非不知五兵未辑兆庶多难盖赖卿等寅亮居怀康济
为务冀尽赋舆之理洞询盍彻之规今则潜按方区备
聆谣俗或力役罕均其劳逸或赋租莫辨于后先但以
督促为名烦苛不已被甲胄者何尝充给趋朝省者专
困支持州闾之货殖全疏天地之灾祥屡应以至星辰
越度旱涝不时农桑失业于丘园饥馑相望于郊野生
卷一百三 第 7b 页
灵及此寝食宁遑岂非朕圣政未孚焦劳自掇者耶朕
昨亲援毫翰轸念疮痍一则询而谋猷一则表予宵旰
未披来奏转挠于怀敢不翼翼罪躬乾乾轸虑咨尔四
岳弼予一人何不举尔贤才辅予寡昧百辟之内群后
之间莫有尽忠者被掩其能抱器者难陈其力或草泽
有遗逸之士山林多屈滞之人尔所不知吾将何助卿
等位尊调鼎名显代天既逢不讳之朝何吝繇中之说
当宜历告中外急访英髦应在任及前资文武官下至
卷一百三 第 8a 页
草泽之士有济国治民除奸革弊者并宜各献封章朕
选择施行其近宣御札亦可告谕内外体朕意焉
明宗天成三年三月丁未宣御札曰朕奄有四海于今
三年敬事天明敢忘日慎上凭列圣赖祖宗之垂休下
设庶官思邦家之共治闻过必服见善则师静惟省躬
动怀畏相每从人欲方布时和不谓仲春已来繁阴未散
虽如膏之泽可待丰年而飞霰其濛恐伤粟麦实关穑
务深轸纳隍卿等陈力有方直言无避共熙帝载以沃
卷一百三 第 8b 页
朕心更吐嘉谋庶裨阙政应文武百官奏对恐有隐密
之事不敢当庭敷扬即许上章极言时政善恶贵合天
道弛张
长兴四年八月戊申受尊号毕下制曰在朝文武臣寮
并诸色职员有能直言极谏者如上封事尽当开纳
晋高祖天福元年闰十一月壬午敕鸣谏鼓以俟谠言
列胏石以申冤滞将闻善以自戒思与物而垂恩备著
前规用光大业或直辞可责或有理可矜各务奏陈皆
卷一百三 第 9a 页
当鉴纳
十二月庚寅御札宣示百寮曰朕猥以渺冲式承眷命
虽宵衣旰食不敢怠荒而一日万几有虞旷阙应在朝
文武臣寮等早升班序并蕴器能怀康济之才展经纶
之术既逢昌运宜罄谠言须务救时各思举职勿取容
而避事勿尸禄以旷官或时经未叶于和平必思献替
或命令未谐于允当必在箴规苟有敷陈并当开纳俟
汝匪躬之节副予仄席之求凡在朝廷共裨寡德咨尔
卷一百三 第 9b 页
卿士宜体朕怀
二年五月御札示百寮曰朕自祗膺大宝虔奉丕图每
念创业之艰虽未尝终日而懈堕所冀照临之内将臻
康泰之风庶几亿兆之中渐息疮痍之痛虽疚心罔暇
而逆耳无闻岂视听之不开致箴规之未贡应在朝文
武臣寮等各怀异术早践通班宜陈经济之谋用赞兴
隆之道勿失谠直之议无苟循避之规咸罄乃诚同规
不逮宜令在朝文武臣寮每人各进封事一件仍须实
卷一百三 第 10a 页
封通进务裨阙政用副虚怀凡百寀寮宜体朕意
三年二月御札曰百官曾有宣示令进封事据到者未
及十人朕虽无德自行敕后数月至懵人也应有一件
事食禄于朝卒无一言可不知贞观政要说言而不用
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帝急于时病务求致理/时命吏部尚书梁文矩)
(等十人置详定院诏遣百官上封事夫封事箴时政之/阙达于一人否者留中可者行之令下详定司未敢有)
(尽其言者自是数月僶/俛滞命故有御札促焉)
七年闰三月敕起今后百官每五日一度起居日轮差
卷一百三 第 10b 页
定两员官具所见实封以闻
汉高祖以晋开运四年二月即位称天福十二年至六
月诏曰古者询刍荛之言采歌诗之讽冀求利病以省
是非况济济盈朝謇謇就列怀才抱器博古知今苟无
弘益之辞曷表翊扶之力起今后文武百寮每遇后殿
起居日仰具利济上章以闻次第循环周而复始嘉谋
嘉猷之告庶得闻知可久可大之规期于晓达亦聆此
事向来已行但率皆浮言鲜克忠告良繇时或拘忌人
卷一百三 第 11a 页
有依违遂使急务慎于指陈浪语盈于章奏有名无实
阿旨取容今则不然所宜改作凡有封事并可直言无
用饰辞务存确论辅此不逮称朕意焉
周太祖广顺元年正月丁卯即位制曰自古圣帝明王
莫不好贤乐谏是以立诽谤之木采刍荛之言时之利
病罔不知政之得失无不察达聪明目其在兹乎应内
外文武臣寮有见识灼然益于道者许非时上章闻达
是月庚辰又诏曰朕昔在侧微罔亲敩学但明军旅之
卷一百三 第 11b 页
事安知王化之基而天命眷求神器自至涉道斯浅何
德以堪爰念得之惟艰未若守之不易况承敝之后致
理尤难苍生未得息肩贤者尚多钳口必欲使下情上
达上情下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莫若开其言路询于
廷臣冀时政之得失必论君道之否臧必告自然昏蒙
渐涤听览有资致于日新其在封事如闻累朝旧制咸
令转对上书百辟相循五日为准然或权臣惜短时主
多猜不敢深切为言恐以伤触获戾至有搜罗鄙事蔓
卷一百三 第 12a 页
延虚辞徒牵率以为劳于裨补而何取朕猥惟凉德肇
启丕图矻矻览于万机未能广其庶绩兢兢念于百姓
何以致之小康寅畏以居思虑为疾实赖黎献诲以谠
言一则究邦国之规模一则观卿士之才器且采缙绅
之议不亦愈于刍荛之词询贤哲之谋不亦愈于工瞽
之谏应在朝文武百寮凡有所见益国利民之事并可
实封而奏诣閤门进纳即不可尚习馀风更循旧辙无
益于理者勿说不济于时者勿书纵使指朕之非攻朕
卷一百三 第 12b 页
之短自当改过不吝岂但从谏如流如或武班中有出
自战功不亲儒墨苟有殊见安得惜言固可假手直书
岂在属文丽藻至于藩侯群牧当切务于安时蠹于政
者必知利于民者必晓但关弘益悉可敷闻朕今谕此
至怀固非掠其虚美志在得画一之道成可久之规济
济英翘无辞贡直事有短者不责理有长者必行但存
辅翼之心勿以逆鳞为惧咸在中外宜副朕心
世宗显德元年三月诏曰文武班列亲近臣寮爱国诚
卷一百三 第 13a 页
坚致君心切苟或闻朕躬之过失睹时政之否臧无惜
敷陈以补寡昧苦口良药逆耳忠言裨益滋多翘伫惟
切今后内外臣寮或有所见及有所裨赞可具实封章
表以闻或欲面对便仰閤门司非时引见
二年三月诏曰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
过失虽尧舜禹汤之上圣文武成康之至明尚犹思逆耳
之言求苦口之药何况后之人不逮哉朕承先帝之灵居
至尊之位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自临
卷一百三 第 13b 页
宸极已过周星至于刑政取舍之间国家措置之事岂能
尽是须有未周朕犹自知人岂不察而在位者未有一人
指朕躬之过失食禄者曾无一言论时政之是非岂朕
之寡昧不足与言邪岂人之循默未肯尽心邪岂左右
前后有所畏忌邪岂高卑疏近自生间别邪古人云君
子大言受大禄小言受小禄又云官箴王阙则是士大
夫之有禄位无不言之人然则为人上者不能感其心
而致其言此朕之过也得不求骨鲠之辞询正直之议
卷一百三 第 14a 页
共申裨益庶洽治平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而不能
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
见器略之浅深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
求之不言将谁执咎应内外文武臣寮今后或有所见
所闻并许上章论谏若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
之有瑕疵勿宜有隐方求名实岂尚虚华苟或素不攻
文但可直书其事理有谬误者当期舍短言涉伤忤者
必与留中冀所尽情免至多虑诸有司局公事者各宜
卷一百三 第 14b 页
举职事有不便者革之可也理有可行者举之可也勿
务因循渐成讹谬臣寮有出使在外回者苟或知黎庶
之利病闻官吏之优劣当具敷奏以广听闻班行职位
之中迁除改转之际即当考陈力之轻重校言事之臧
否奉公切直者当议甄升临事蓄缩者须行抑退翰林
学士两省官职官居侍从乃论思谏诤之司御史台官
任处宪司是击搏紏弹之地论其职分尤异群官如逐
任官内无所献替启发弹举者三月限满合迁转时宜
卷一百三 第 15a 页
令中书门下先奏取进止凡尔有位宜悉朕怀
四年五月诏曰朕暇日观书见前代名臣议时政得失
皆直书其事不尚枝词举一善必适其材惩一恶必当
其咎故能中外无壅悔吝不生居上者听之而不疑在
下者言之而无罪嘻埋轮都亭恶梁冀也陈尸下室进
蘧瑗也曹参期狱市无挠充国议屯田之制李勉嫉恶
谓卢杞为奸邪诗人乐善美张仲之孝友皆明述臧否
端若贯珠时主闻之可以区别施于臣寮得事君尽忠
卷一百三 第 15b 页
之义用之邦国有从谏如流之称爰自近朝颇亏公道
上封事者言无可采议刑罚者事不酌中论阿党则莫
显姓名述正直则曾无按据卒岁延纳终无可观为臣
事君不当如是今后每遇入閤其待制官候对及文武
臣寮非时所上章疏并须直书其事不得隐情但云某
人有文某人有武某人晓钱榖某人能理人某处所官
吏因循某州县刑狱冤滥某事利于国而未举某事害
于民而未除经营四方者术策何施裨赞万几者阙遗
卷一百三 第 16a 页
何补何人党正之士何人诈伪之端苟上下同心则纲
纪有序当寡昧求理之际适贤良献可之时当极言之
朕自详览黜陟二柄期于必行咨尔群寮各体深意其
待制候对官今后于文班内论次充不在只取刑法官
百寮听命再拜而退
 
 
 
卷一百三 第 16b 页
 
 
 
 
 
 
 
 册府元龟卷一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