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
卷一百二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一百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帝王部
   招谏
尚书述帝舜之言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成
王稽首周公以求教诲穆王申命伯囧责其正己斯皆
古先哲王劳谦寅畏询谋补察之美也若夫弁冕端委
蔽旒塞纩中堂有千里之阻神龙有逆鳞之威苟非屈
卷一百二 第 1b 页
己以详延虚怀以听纳即下之壅遏不闻而上之满假
自用矣是以二帝三王之世莫不树诽谤之木设敢谏
之鼓植进善之旌立记过之史乃至公卿列士皆献诗
以讽瞽史瞍矇有书箴赋诵之职百工执艺庶人传语
使下情尽达众志咸竭然后斟酌而取舍焉故朝政无
阙王度以贞德音享于人神钦明格于上下矣而历代
以还或因三光之谪见水旱之作沴忧劳戒惧咨求谠
议斯亦圣哲之常道也若乃访采惟勤听受斯郁命令
卷一百二 第 2a 页
徒粲于方策骨鲠蔑闻于登进先民有言曰应天以实
不以文动人以行不以言亦奚益于治体矣
夏禹以五音听治(五音宫商/角徵羽)悬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
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道和阴阳鼓一声/以节五音故击之)
喻寡人以义者击钟(钟金也义取/断喻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
(铎铃金口木舌合为音声/告事非一品故振之也)语寡人以忧者击磬(磬石也/声急忧)
(亦急务故/击磬也)有狱讼者摇鼗(狱讼一辨于事/故取小鼗摇之)
汉文帝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诏曰天下治乱在予
卷一百二 第 2b 页
一人惟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
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
知见之所不及丐以启告朕(丐音盖乞也言以过失开/告朕躬是则于朕为恩惠)
(也/)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五月诏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民欲)
(有进善者立/于旌下言之)诽谤之木(尧作之桥梁边板所以书/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所以
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訞与/妖同)是使
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繇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
卷一百二 第 3a 页
贤良其除之其后贾山上书言除铸钱令非是又讼淮
南王无大罪等事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
所以广谏诤之路也
后元年三月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比犹/频也)又有水旱疾
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
所失而行有过与(与读曰/欤下同)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
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
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
卷一百二 第 3b 页
益寡而计民未加益(度谓量计之/音徒各反)以口量地其于古犹
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
末以害农者蕃(末谓工商之业也蕃/亦多也音扶元切)为酒醪以靡榖者
(醪汁酒滓也/靡音縻散也)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
得其中(中音竹/仲切)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
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宣帝地节三年十月诏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恐
焉有能箴朕过失及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以匡
卷一百二 第 4a 页
朕之不逮毋讳有司(讳避也虽有司在显/职皆言其过勿避之)
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
殿庙壁木饰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压杀人众
(豲音植属天水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山崩地裂水泉涌出诏丞相御史
中二千石举茂才异等直言极谏之士
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
(五榖不收人但食/菜其颜色变恶)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赈
救赐寒者衣今秋禾麦颇伤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
卷一百二 第 4b 页
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
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三年六月诏曰盖闻安民之道本繇阴阳(繇与/由同)间者阴
阳错谬风雨不时朕之不德庶几群公有敢言朕之过
失今则不然媮合苟从未肯极言(媮与/偷同)朕甚悯焉惟烝
庶之饥寒远离父母妻子劳于非业之作卫于不居之
(不急之事古/云非业也)恐非所以佐阴阳之道也其罢甘泉建
章宫卫令就农百官各省费条奏毋有所讳有司勉之
卷一百二 第 5a 页
毋犯四时之禁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
人于是言事者众或进擢召见人人自以得帝意
永光三年十一月诏曰乃者己丑地动中冬雨水大雾
(中读/曰仲)盗贼并起吏何不以时禁各悉意对
四年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戊寅晦日有蚀之诏自
今以来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辅朕之不
逮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夜地震未央
卷一百二 第 5b 页
宫殿中诏公卿其各思朕之过失明白陈之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既诏百寮陈朕过失
无有所讳
鸿嘉二年三月诏曰古之选贤傅纳以言明试以功(傅/读)
(曰敷陈也令陈言而/省纳之乃试以事也)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逸逋/也)教化
流行风雨和时百榖用成众庶咸以康宁朕承鸿业十
有馀年数遭水旱疾疫之灾黎民屡困于饥寒而望礼
义之兴岂不难哉朕既无率道(道读/曰导)帝王之道日以陵
卷一百二 第 6a 页
(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颓替若丘陵之渐平也)意乃招贤选士之路郁滞而
不通与将举者未得其人也其举敦厚有行义能直言
者冀闻切言嘉谋以辅朕之不逮
永始四年六月诏曰乃者地震京师火灾屡降朕甚惧
之有司其各悉心明对厥咎朕将亲览焉
元延元年七月有星孛于东井诏公卿大夫博士议郎
其各悉心惟思变意明以经对无有所讳
哀帝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诏公卿大夫陈
卷一百二 第 6b 页
朕之过失无有所讳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朔日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将军
中二千石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后汉光武建武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十月丁丑
诏曰吾德薄不明寇贼为害强弱相陵元元失所毛诗
云日月告凶不用其行永念厥咎内疚于心其敕公卿
举贤良方正各一人百寮并上封事无有隐讳有司修
职务遵法度
卷一百二 第 7a 页
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食之帝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
日诏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其上书者不得言圣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食之诏言事者靡有
所讳
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食之既诏群臣勉脩职事极言
无讳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

章帝以永平十八年八月即位十一月甲辰晦日有食
卷一百二 第 7b 页
之于是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诏有司各上封事
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诏公卿以下举直言
极谏能指朕过失者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亲览问焉
和帝永元七年四月辛亥日有食之帝引公卿问得失
令将军大夫御史谒者博士议郎郎官会庭中各言封

安帝永初二年七月诏曰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
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朕以不德遵奉大业而阴阳差越
卷一百二 第 8a 页
变异并见万民饥流羌貊叛戾夙夜克己忧心煢煢间
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
至谋以鉴不逮而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其百寮
及郡国吏人有道术明习灾异阴阳之度璇玑之数者
各使指变以闻二千石长吏明以诏书博衍幽隐朕将
亲览待以不次冀获嘉谋以承天诫
建光元年十一月郡国三十五地震或坼裂诏三公已
下各上封事陈得失
卷一百二 第 8b 页
顺帝阳嘉二年四月己亥京师地震五月诏群公卿士
各悉心直言厥咎靡有所讳
三年河南三府大旱诏书以尚书周举才学优深特下
策问曰朕以不德仰承三统夙兴夜寝思协大中顷年
已来旱灾屡应稼穑焦枯民食困乏五品不训王泽未
流群司素飧据非其位审所贬黜变复之徵厥效何繇
分别具对勿有所讳
永和元年正月乙卯诏曰朕秉政不明灾眚屡臻典籍
卷一百二 第 9a 页
所忌震食为重今日变方远地摇京师咎徵不虚必有
所应群公百僚其各上封事指陈得失靡有所讳
冲帝以建康元年八月即位九月京师及太原雁门地
震三郡水涌土裂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贤良方正
幽逸修道之士各一人百僚皆上封事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辛亥日有食之诏三公九卿校尉
各言得失
四月庚寅京师地震命列侯将大夫御史谒者千石六
卷一百二 第 9b 页
百石博士议郎郎官各上封事指陈得失
延熹五年五月乙亥京师地震诏公卿各上封事
灵帝建宁元年五月丁未朔日有食之诏公卿已下各
上封事
二年四月大风雨雹诏公卿已下各上封事
四年二月诏公卿至六百石各上封事
光和六年夏旱七月制书引咎诏群臣各陈政要所当
施行
卷一百二 第 10a 页
魏太祖为汉司空建安十一年令曰夫治世御众建立
辅弼诫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斯实君臣恳
恳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以来不闻嘉谋岂
吾开延不勤之咎邪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
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文帝初为魏王延康元年七月下令曰轩辕有明台之
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百官有司其
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
卷一百二 第 10b 页
搢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率与/帅同)
齐王正始元年三月以岁旱诏令狱官亟平冤枉理出
轻微群公卿士谠言嘉谋各悉乃心
晋武帝泰始二年九月散骑常侍皇甫陶傅玄共掌谏
职上疏言事诏曰二常侍恳恳于所论可谓乃心欲佐
益时事者也而主者率以常制裁之岂得不使发愤邪
二常侍所论或举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
之然后主者八座广共研精凡关言于人主人臣之所
卷一百二 第 11a 页
至难而人主苦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
慨至使杜口结舌每念于此未尝不叹息也故前诏敢
有直言勿有所拒庶几得以发蒙补过获保高位苟言
有偏善情在忠益虽文词有谬误言语有得失皆当旷
然恕之古人有不拒诽谤况皆善意在可采录乎近者
孔晁綦毋和皆按以轻慢之罪所以皆原欲使四海知
区区之朝而无讳言之忌也
四年九月诏曰虽诏有所欲及奏得可而于事不便者
卷一百二 第 11b 页
皆不可隐情
五年七月延群公询谠言
八年二月帝与右将军皇甫陶论事陶与帝争言散骑
常侍郑徽表请罪之帝曰谠言謇谔所望于左右也人
主常以阿媚为患岂以争臣为损哉徽越职妄奏岂朕
之意遂免徽官
太康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乙卯诏曰比年灾异
屡发日蚀三朝地震山崩邦之不臧寔在朕躬公卿大
卷一百二 第 12a 页
臣各上封事具言其故勿有所讳
元帝太兴元年六月初置谏鼓谤木
十一月雷震暴雨诏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陈得失
无有所讳将亲览焉
二年五月三吴大饥诏百官各上封事
十二月大赦诏百官各上封事
明帝太宁三年四月诏曰餐直言引亮正想群贤达吾
此怀矣予违汝弼尧舜之相君臣也吾虽虚闇庶不拒
卷一百二 第 12b 页
逆耳之谈稷契之任君居之矣望共勖之
后魏明元永兴四年四月宴群臣于西宫使各献直言
孝文延兴元年九月诏在位及庶民直言极谏有利民
益治损政伤化悉心以闻
承明元年八月诏曰朕猥承前绪纂成洪烈思隆先志
缉熙政道群公卿士其各勉厥心辅朕不逮诸有便民
利国者具状以闻
十月诏曰朕纂承皇极炤临万方思阐遐风光被兆庶
卷一百二 第 13a 页
使朝有不讳之音野无自蔽之响畴咨帝载询及刍荛
自今已后群公卿士下及吏民各听上书直言极谏勿
有所隐诸有便宜益治利民可以正风俗者有司以闻
朕将亲览三事大夫论其可否裁而用之
太和三年八月诏群臣直言尽规靡有所讳
七年九月诏曰朕承祖宗夙夜惟惧然听政之际犹虑
未周至于按文审狱思闻已过自今群臣奏事当献可
替否无或面从使朕之过彰于远近
卷一百二 第 13b 页
八年八月诏曰帝业至重非广询无以致治王务至繁
非博采无以兴政先王知其如此故虚己以求过明恕
以思咎是以谏鼓置于尧世谤木立于舜庭用能耳目
四达庶绩咸熙朕承累圣之洪基属千载之昌运每希
遐风㬌行前式承明之初班下内外听人各尽规以补
其阙中旨虽宣允称者少故变时法遵古典裁制俸禄
改更刑书宽猛未允人或异议思言者莫由申情求见
者无因自达故令上明不周下情壅塞今制百辟卿士
卷一百二 第 14a 页
工商吏民各上便宜利民益治损化伤政直言极谏勿
有所隐务令辞无烦华理从简实朕亲览以知世事之
要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
九年二月诏曰昔之哲王莫不博采下情勤求箴諌建
设旌鼓询纳刍荛朕班禄删刑虑不周允虚怀谠直志
献洪猷百辟卿士及工商吏民其各上书极谏靡有所

十一年六月诏曰春旱至今野无青草上天致谴实由
卷一百二 第 14b 页
匪德百姓无辜将罹饥馑寤寐思求罔知所益公卿内
外股肱之臣谋猷所寄其极言无隐以救民瘼
宣武正始三年二月诏曰昔虞戒面从昌言屡进周任
谏辅王阙必箴朕仰赞鸿基伏膺宝历思康庶绩一日
万几侧望忠言虚求谠直而良策弗进规画无闻岂所
谓弼谐元首救其不逮者乎可诏王公已下其有嘉谋
深图直言忠谏利国便民矫时厉俗者咸令指事陈奏
无或依违
卷一百二 第 15a 页
孝明神龟二年二月诏求直言诸有上书者听密封通

孝昌二年六月诏曰自运属艰棘历载于兹烽驿交驰
旌鼓不息祖宗盛业危若缀旒社稷洪基殆将沦坠朕
威德不能遐被经略无以远及俾令苍生罹此涂炭何
以苟安黄屋无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飧素服当亲
自招募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
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班告内
卷一百二 第 15b 页
外咸使闻知
孝庄建义元年六月以寇难未夷避正殿责躬撤膳又
班募格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极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
陈国家利害之谋赴君亲临难之节者集华林园面论

西魏文帝大统五年十月于阳武门外置悬鼓纸笔以
求得失
十年正月诏公卿已下每月上封事三条极言得失刺
卷一百二 第 16a 页
史二千石铜墨以上有谠言嘉谋勿有所讳
后周明帝武成元年六月戊子大霖雨诏曰昔唐咨四
岳殷告六眚睹灾兴惧咸致时雍朕抚运膺图作民父
母弗敢怠荒以求民瘼而霖雨作沴害麦伤苗隤屋漂
垣洎于昏垫谅朕不德苍生何咎刑政所失罔识厥由
公卿大夫士爰及牧守黎庶等宜各上封事谠言极谏
罔有所讳朕将览察以答天谴
武帝保定三年四月诏百官及民上封事极言得失
卷一百二 第 16b 页
建德元年四月诏百官军民上封事极言得失
隋文帝开皇九年诏曰朕君临区宇于斯九载开直言
之路披不讳之心形于颜色劳于兴寝自顷逞艺论功
昌言乃众推诚切谏其事甚疏公卿士庶非所望也各
启至诚补兹不逮见善必进有才必举无或噤嘿退有
后言布告天下咸悉此意
十一年五月癸卯诏百官悉诣朝堂上封事
唐高祖武德二年闰二月甲辰考群臣以李纲孙伏伽
卷一百二 第 17a 页
为上第帝置酒高会奏九部乐于庭高祖谓裴寂曰隋
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唯謟佞上不闻过下不
尽忠至使社稷倾危死于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念在
安民平乱任武臣官方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辅不
逮比每虚心接待冀闻谠言然唯李纲苦尽忠款孙伏
伽可谓诚直馀人犹踵敝风俛首而已岂朕所望哉当
以身为婴儿方朕于慈父有怀必尽有意必申也
太宗贞观元年正月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治
卷一百二 第 17b 页
正臣事邪主不能致治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可得
安天下也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而定天下既
而规模弘远流庆子孙此盖任贤得人之所致也后世
称美不容于口朕虽不明阙于学问至夫大好大恶容
或知之幸诸公数相谏正谏议大夫王圭对曰臣闻木从
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古者天子必有谏臣七人言不用
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
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自是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
卷一百二 第 18a 页
内平章军国必使谏官随之欲其预闻政事有所开说
太宗虚己以纳之
十一月壬戌太宗谓侍臣曰隋帝性多猜忌上下情不
相达斯岂致治之理乎朕今推赤心以相付亦望公辈
以直心相向纵有指斥深切无忧逆忤
三年五月徐州蝗且旱六月诏曰岂赏罚不中任用失
所将奢侈未革苞苴尚行者乎文武百辟宜各上封事
极言朕过勿有所隐
卷一百二 第 18b 页
四年二月以岁旱诏公卿极言得失勿有所隐
十一年七月以水灾诏文武百寮各上封事极言朕过
勿有所隐诸州官民有能明识治道方正直谏者并宜
荐达朕将亲见其人问以得失
九月帝谓侍臣曰朕居九重之内藉左右为耳目但举
事出入亏政害人必须矫正朕将思改之
十七年正月帝谓侍臣曰朕观古先帝王何尝不受正
谏以兴化拒忠言而亡灭有谏朕安国者授以高官矫
卷一百二 第 19a 页
朕为非者加以显戮虚心伫待终无所应然喜得三事
思有终始一则克平祸乱四夷顺轨二则灾异不生百
姓殷实三则年在盛壮君临天下既喜所得当惧所失
三思而动庶无愆尤必不渭桥乘船霸陵纵辔慎夫人
同坐夏太康久猎如此等事当不烦谏诤耳倘嗜欲迁
性喜怒变情但闻一言而正岂候三谏之劳朕于公等
乞言幸无所隐
四月帝谓侍臣曰前王之取天下必藉众力英才辅助
卷一百二 第 19b 页
仰成师主朕昔仗义而起策发诸心寇平于手即位以
后诚念苍生有人上封事献直言能益于时以裨政要
者朕倾耳而听拭目而览合于务者不以舆皂而废其
言也
二十年十二月帝手诏曰朕闻尧舜之君自愚而益智
桀纣之主由智以添愚故异顺逆于忠言则殊荣辱于
帝道朕登蹑宇宙字育黔黎恐大德之或亏惧小瑕之
有累候忠良之献替想英杰之谋猷而谏鼓空悬逆耳
卷一百二 第 20a 页
之言罕进谤木徒设悔心之论全无唯昔魏徵每显余
过自其逝也虽有莫彰岂可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
兹日故亦庶僚苟顺不触龙鳞所以虚己外求披衷内
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
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高宗永徽五年正月以时旱手诏京文武九品以上及
朝集使各进封事极言厥咎
九月帝谓五品已上曰往日不离膝下旦夕侍奉当时
卷一百二 第 20b 页
见五品已上论事或有仗下而奏或有进状而论者终
日不绝岂今时无事公等何不言也自今已后宜数论
事若不能面奏任各进状
龙朔三年八月戊申诏凡百在位宜极言得失悉心无
隐以救不逮
咸亨元年十月命文武五品已上上封事
中宗神龙元年二月诏京官职事九品已上及朝集使
极言朝政得失
卷一百二 第 21a 页
五月又制京官九品已上极言时政得失
睿宗景云元年十一月诏曰朕闻彰善瘅恶有国之常
典纠宽济猛为政之通规朕以薄德滥膺明命瞻言赏
罚未适时宜至使忠良未进小人未退贪吏未惩流亡
未安贤良者未归怀冤者未理在予之责有愧良深不
能致君于尧舜者亦群公群士之所耻也卿等将何规
补使致咸亨各以状闻朕当亲览其才望兼优公清特
著可以宣风道俗者具以名闻但百司承宽共为苟且
卷一百二 第 21b 页
事多愆咎无复纪纲令各本司长官审善恶才识限十
日进状
玄宗开元三年五月以旱故下诏令诸司长官各言时
政得失以辅朕之不逮
十月诏曰朕以薄德祗膺睿图曾不能虚己淳源励精
至道将致俗于仁寿思纳人于轨训幸乾坤交泰风雨
咸若中外百僚尽知戒惧华夏万姓颇亦欢康犹恐人
或未安政有不惬令外司置匦侧门进状封章论事靡
卷一百二 第 22a 页
所不达轩阶进规于何不尽曾无忤旨之罚实有推心
之期岂朕之不诚何人则未谕如闻朝廷之内噂𠴲纷
然进不昌言退不讪议悬书以谤国侨之患邓析伪言
而辨孔子之诛少正自昔为蠹罔不在兹求于治政固
宜惩绝自今已后制敕有不便于时及除授有不称于
职或内怀奸忒外损公私并听进状具陈得失五品已
上官乃许其廷争若轻肆口语潜行诽讟委御史大夫
已下严加察访状涉疑似推勘奏闻
卷一百二 第 22b 页
十四年六月以旱及风灾命百官及州县长官上封事
极言时政得失无有所隐
肃宗乾元元年四月诏京官九品以上许上封事极言
时政得失朕将亲览用伫嘉谋才有可观别当甄录
二年三月诏昔公卿面谏载在简册令仆陛奏亦惟旧
章所以下竭其忠上闻其过君臣同德岂不盛欤公卿
已下有能论时政之非箴朕躬之阙有益于国有利于
人宜尽昌言以救时敝朕必当行终无讳者朝廷用一
卷一百二 第 23a 页
人擢一职或有不当亦任奏论京文武五品已上正员
清资官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一人任自封进两省
官十日一上封事直论得失无假文言冀成殿最用存
沮劝
上元二年九月制曰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
望须成削藁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
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
代宗广德元年七月制谏官每月一上封事无所回避
卷一百二 第 23b 页
二年二月制百官有论时政得失并任指陈事实具状
进封必宜切直无讳有司白身人亦宜准此任诣匦使
进表朕将亲览必加择用
三月诏曰为政者宣之使言作事者稽之于众切于求
道务以从人将明目而达聪亦理烦而去惑经国之体
庶无阙言文武百官及诸色人等有论时政得失上封
事者状出后宜令左右仆射尚书及左右丞诸司侍郎
御史大夫中丞等于尚书省详议可否具状闻奏其所
卷一百二 第 24a 页
上封事除常参官外有时辞理可观或干能堪用者亦
宜具言详议官中或见不同者即任别状奏闻
十二月乙酉令谏官每日奏事
大历七年十一月制曰淮南数州夏秋无雨朕精诚奉
天诫惧临下唯恐明有所不炤听有所不达百辟卿士
咸弼予违宣示百姓令知朕意
八年八月诏京五品已上及两省供奉官郎官御史各
上封事论国之利害时大有年帝虑税重害农弊延百
卷一百二 第 24b 页
姓乃下是诏旬日内抗疏者百馀人损益各异悉亲览
留中不出
十二年四月诏曰昔予太祖太宗之御天下也功格二
仪不私于已化覃万宇犹问于人外与公卿大夫讨论
政典内与鸿生硕老演畅儒风日旰忘劳特称至理犹
复旁求谏诤俯察讴谣广延不讳之书载建登闻之鼓
于时中朝无阙政四海无疲人历代是遵列圣相轨朕
承天序祗奉睿图战战兢兢日甚一日于兹十六年矣
卷一百二 第 25a 页
何尝不励精理道欲得忠贤虚己清心日有所待直词
谠议或时空闻五谏七臣人其安在眷怀于此耿叹良
深顷以任非其人凡事壅蔽今则已惩厥罪正乃惟心
式伫嘉猷庶裨不德自今已后谏官所献封事不限早
晚任进状来所由门司不得辄有停滞如须侧门论事
亦任随状面奏即便令引对如有除拜不称于职诏令
不便于时法禁乖宜刑赏未当征求无节冤滥在人并
宜极论得失无所回避以称朕意其常朝官六品已上
卷一百二 第 25b 页
亦宜准此其击登闻鼓者金吾将军收状为进不得辄
有损伤亦不须令人遮拥禁止其理匦使但任投匦人
投表状于匦中依常进不须勒留副本并接时妄有盘
问方便止遏欲使万邦之事无隔于九重献替之谟不
遗于听览
 
 
 册府元龟卷一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