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八
卷七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七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帝王部
   委任第二
隋高祖初为丞相时窦荣定为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
统露门内两厢仗卫帝宿禁中遇尉迟迥初平朝廷颇
以山东为意拜荣定为雒州总管以镇之
宇文忻为豫州总管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恊及为
卷七十八 第 1b 页
丞相恩顾弥隆尉迟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从韦孝
宽击之时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帝令高颎驰驿监
军与颎密谋进取者惟忻而已
李彻字广达高祖受禅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之镇并
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寮佐帝以彻
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军事进爵齐安郡公
时蜀王秀亦镇益州帝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
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卷七十八 第 2a 页
韦世康初仕后周为司会中大夫尉迟迥之作乱高祖
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
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
境清肃开皇中为吏部尚书因侍宴再拜陈让曰臣无
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臷不益明时恐先朝露
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帝曰朕夙夜庶几求贤
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
纵令筋力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
卷七十八 第 2b 页
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
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
于仲文开皇初为行军元帅统十二部总管帝以尚书
文簿繁杂吏多奸计令仲文勘录省中事其所发摘甚
多帝嘉其明断厚加劳赏
达奚长孺为荆州总管三十六州军事高祖谓之曰江
陵要害国之南门今已委公朕无虑也
令狐熙为汴州刺史高祖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徵拜
卷七十八 第 3a 页
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
得承制补授给帐内五百人赐帛五百疋发传送其家
李雄字毗卢为鸿胪卿晋王出镇并州以雄为河北行
台兵部尚书高祖谓雄曰吾儿既少更事未多以卿兼
文武才今推诚相委吾无北顾之忧矣雄顿首而言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寄臣以重任臣虽愚固心非木石谨当
竭诚效命以答鸿恩歔欷流涕帝慰谕而遣之
高颎平陈后以功授上柱国颎逊位高祖诏曰公识鉴
卷七十八 第 3b 页
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
腹自朕受命尝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
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辞费也其优奖如此未几尚书都
事姜晔楚州行参军李君才并奏称水旱不调罪繇高
颎请废黜之二人俱得罪而去亲礼愈密
王谊为大内史时汾州嵇胡为乱谊率兵击之高祖弟
越王盛谯王俭虽为总管并受谊节度其见重如此
杨异高祖用为吴州总管时炀帝为晋王镇扬州诏令
卷七十八 第 4a 页
异每岁一与王相见评论得失规讽疑阙
宇文述自开皇中伐陈为行军总管陈王既擒而萧瓛
萧岩据东吴之地拥兵拒守高祖与述诏曰公鸿勋大
业名高望重奉国之诚久所知悉金陵之寇既以清荡
而吴会之地东路为遥萧岩萧瓛并在其处公率将戎
旅抚慰彼方振扬国威宣布朝化以公明略乘胜而往
风行电扫自当稽服若使干戈不用黎庶获安方副朕
怀公之力也(炀帝大业中为左卫大将军与苏威常兴/选举参预朝政贵重委任与苏威等其亲)
卷七十八 第 4b 页
(爱则/过之)
苏威自高祖时拜开府仪同兼纳言民部尚书复兼大
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
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高祖曰苏威
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顾谓威曰用
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及高祖幸并州命
与高颎同总留事俄追诣行在所使决民讼后为左光
禄大夫(炀帝即位以威先朝旧臣渐加委任后岁馀复/为纳言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
卷七十八 第 5a 页
(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参掌朝政时人称为五贵)
炀帝即位数月拜伊州刺史杨约为内史令约有学术
兼达时务帝甚任之后数载加官右光禄大夫
吐万绪自高祖时为夏州总管炀帝之在藩也颇见亲
遇及为太子引为右虞侯率及帝嗣位汉王谅时镇并
州帝恐其为变拜晋绛二州刺史
王辩为武贲郎将及山东盗贼起上谷魏刁儿自号历
山飞众十馀万劫掠燕赵炀帝引辩升御榻问以方略
卷七十八 第 5b 页
辩论取贼形势帝称善曰诚如此计贼何足忧也于是
发从行卒步骑三千击败之赐黄金二百两
长孙晟为上开府仪同三司安抚突厥还遇炀帝即位
帝引晟于大行前委以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左
领军
元文都大业中为大府卿帝渐任之甚有当时之誉
柳肃为工部侍郎炀帝大见亲任每行幸辽东尝委之
于涿郡留守
卷七十八 第 6a 页
独孤楷为并州总管遇疾丧明上表乞骸骨帝曰先朝
旧臣历职二代高风素望卧以镇之无劳躬亲簿领也
遣其长子凌云监省郡事其见重如此
樊子盖为凉州刺史兼武威太守大业三年入朝帝引
之内殿特蒙褒美五年炀帝西巡诏加子盖右光禄大
夫子盖表自陈曰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尝为外臣未居
内职不得陪属车奉丹陛溘死边城没有遗恨唯陛下
察之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
卷七十八 第 6b 页
宜识此心六年朝于江都宫还除民部尚书时处罗可
汗及高昌王款塞复以子盖检校武威太守应接二蕃
后帝幸辽东子盖为东都留守车驾至高阳追诣行在
所既而引见帝顾谓子盖曰朕遣越王留守东都示以
皇枝盘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
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无赖不轨者便诛锄之
凡可施行无劳形迹今造玉麟符以代铜兽又指越代
二王曰今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
卷七十八 第 7a 页
幅者教习之动静之节宜思其可于是赐以良田甲第
卫玄为刑部尚书大业九年炀帝幸辽东使玄与代王
侑留守京师拜为京兆内史尚书如故许以便宜从事
敕代王侑待以师傅之礼会杨玄感围逼东都玄率步
骑七万与宇文述等击破之还镇京师帝谓之曰关右
之任一委于公公安社稷乃安公危社稷亦危出入须
有兵卫坐卧常宜自牢勇夫重闭此其义也今特给千
兵以充侍从赐以玉麟符玄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帝
卷七十八 第 7b 页
使内史舍人封德彝驰谕之曰京师国本王业所基宗
庙园陵所在藉公耆旧卧以镇之朕为国计义无相许
故遣德彝口陈指意玄乃止
唐高祖武德元年以萧瑀为中书令时军国草创方隅
未宁高祖雅相礼重委以心腹凡诸政事瑀悉关掌内
外咨禀日有千数陈奏便宜多见允纳高祖每临轩听
政常引瑀赐升御榻而坐与言呼之为萧郎国典朝仪
亦责成于瑀(太宗入纂春宫以瑀为太子太保太宗之/伐辽东也以雒邑冲要襟带关河以瑀为)
卷七十八 第 8a 页
(雒阳宫/留守)
窦诞为太常卿加上柱国高祖诸少子荆王元景等未
出宫者十馀王所有国司家产之事悉付诞检校焉
韦仁寿为南宁州都督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仁寿复
请徙居南宁以兵镇守有诏特听以便宜从事令益州
给兵送之
段德操为左武卫将军延州总管徵令入朝赏劳甚厚
及建成北讨高祖问其方略又劳之曰今者之行以公
卷七十八 第 8b 页
为北道主人勉其经略以就功名也
太宗时李绩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在并州凡十六年
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帝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
良安抚边境唯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
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卢承庆为民部侍郎太宗令承庆兼检校兵部侍郎仍
知五品选事承庆辞曰选事职在尚书臣今掌之便是
卷七十八 第 9a 页
越局帝不许曰朕今信卿卿何不自信也
杨恭仁为特进贞观五年十一月以恭仁行雒州都督
太宗谓之曰雒阳要重古难其人朕之子弟多恐非所
任特以委公也
刘兰贞观十一年为右领军将军及太宗行幸雒阳以蜀
王愔为夏州都督又以兰为长史愔不之藩而兰总其
事封平原郡公寻领检校代州都督将军如故
高士廉为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五年驾幸洛阳庶人承
卷七十八 第 9b 页
乾监国士廉摄太子少师太宗手诏士廉曰端拱三州
不忧关中者唯卿是属萧何之镇寄情非浅后加开府
仪同三司平章政事车驾问罪辽阳皇太子于定州监
国以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玺书劳问不绝
房玄龄为司空太傅知门下省事及太宗亲幸辽东以
玄龄为京城留守降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
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玄龄处分发遣在路
表奏相望每上言敌不可轻尤宜戒慎
卷七十八 第 10a 页
窦静镇夏州时擒颉利处其部众于河南靖以为不便
上封事谏之虽未从之太宗嘉其忠謇答以优诏曰北
方之务悉以相委以卿为宁朔大使抚镇华戎朕无北
顾之忧矣
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高宗居春坊以大亮兼领太子
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太宗每出
巡幸多令大亮居守
韦挺为太常卿父冲在隋尝为营州总管有经略高丽
卷七十八 第 10b 页
遗文会太宗将伐辽东挺以闻奏太宗甚悦遂令挺先
运军粮河北诸州皆取挺节度仍许以便宜行事帝亲
解貂裘及内厩马二疋赐之群公祖道朝野以为荣
杨弘礼为中书舍人太宗有事辽东以弘礼有文武材
擢拜兵部侍郎专典兵机之务时诸宰相并在定州留辅
太子唯有褚遂良许敬宗及弘礼在行在所掌知机务
姜确贞观中拜宣威将军守屯卫将军摄将作如故确
性恭勤虽祁寒暑雨未尝暂懈太宗以是益加任使及
卷七十八 第 11a 页
营建昭陵确又参典茔制以劳正授左屯卫将军自此
之后转蒙亲顾玄武门宿卫及园苑之务皆以为之其
屯营飞骑亦分𨽻于确每有游幸即领骑而从焉
高宗时张行成为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旱抗
表请致仕高宗手诏不许仍赐以宫女黄金器物行成
又固请乞骸骨帝曰公我之故旧腹心柰何舍我而去
因怆然流涕行成不得已复起视事
张文瓘为侍中性严正诸司奏议多所紏劾高宗甚亲
卷七十八 第 11b 页
委之或时卧疾在家朝廷每有大事帝必问诸宰臣与
文瓘议未奏云未议者则遣其筹之奏云已议者皆报

李晦为雍州长史高宗幸雒阳以晦为京师留守临行
帝谓晦曰关中之事一以付卿但法律跼之不可以成
官政令式之外有异绩利于人者随事即行不须闻奏
刘仁轨为太子太傅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宗幸东都皇
太子京师监国遣仁轨及与侍中裴炎中书令薛元超
卷七十八 第 12a 页
留辅太子二年赴东都又令太孙重炤京师留守仍令
仁轨为副弘道元年复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
品文明元年太孙被废特令仁轨专知留守事仍与仁
轨书曰昔汉以关中之事专仗萧何今者托公亦犹于
古所希耆德敬勖乃诚
薛元超为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
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曰朕之
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
卷七十八 第 12b 页
所寄既深不得不然也
裴炎为侍中高宗幸雒阳令炎留辅太子兼知礼部尚
书事
薛仁贵为吐蕃所败坐除名寻而高丽馀众相率复叛
诏起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之上元中坐事徙象
州会赦归高宗思其功寻复召见谓曰往九成宫遭水
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漠北辽东咸
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言卿
卷七十八 第 13a 页
乌海城下故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
西边不静瓜沙路绝岂可高枕乡邑不为朕指挥耶于
是授瓜州长史
中宗时魏元忠为侍中检校兵部尚书中宗居谅闇多
不视事军国大政独委元忠者数月
玄宗时薛纳为陇右防禦使开元二年赐纳旌节敕王
臧怀亮王海宾杨楚客等并受纳节度防禦吐蕃如
临时进退致失权宜便以军法从事四年以纳摄御史
卷七十八 第 13b 页
大夫持节朔方军大总管讨叛如军将等临敌有不用
命便以军法从事
李光弼为太原尹兼太原及北军州节度使开元十七年
正月光表请入朝帝降书曰朔川兵马飞狐要害委卿
经略随事防虞比来东夷颇尽诚款如闻突厥常欲侵
渔部落渐移向东固亦须有备豫凡秋防操练今正其
时卿若入朝谁当处置宜识此意且未须来
肃宗时房琯为吏部尚书平章事先是至德元年九月
卷七十八 第 14a 页
上皇遣琯等奏皇帝册书至顺化郡肃宗以琯素有重
名虚心待之琯亦以天下之务为己任有谏事者独决
之诸宰皆避位莫敢言
郭子仪为司空至德初广平王为元帅统大将军东征
以子仪为副实总军政后子仪为司徒中书令充朔方
邠宁鄜坊等道节度
肃宗以子仪久为大将得士卒心命镇绛州诏授朔方
河中北庭潞泽州节度行营兵马副元帅时肃宗不康
卷七十八 第 14b 页
引子仪入卧内以河东之事委之子仪流涕哽咽受命
而去
代宗初仆固怀恩为工部尚书帝思清河陇以怀恩晓
知边事俾充陇右节度使未行议东征残寇又改灵州
大都护充朔方行营节度使封大宁郡王兼绛州刺史
大夫工部尚书如旧寻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回纥
可汗亲率甲兵求自效回纥可敦怀恩之女也以是尤
委任之
卷七十八 第 15a 页
马璘为四镇北庭行营以及邠宁节度使代宗以犬戎寖
骄岁犯郊境泾州最边戎寇乃诏璘移镇泾州为泾源
节度使泾州刺史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如故复以郑
颍二州𨽻之
辛云京为河东节度使代宗以北门委之及薨追悼发
哀为之流涕
李抱玉为凤翔节度使时吐蕃每岁犯境代宗以岐
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
卷七十八 第 15b 页
事又兼山南西道节度使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
判梁州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
处三公
张光晟为单于都护兼御史中丞振武军使代宗密谓
之曰北蕃纵横日久当思所禦之计光晟既受命至镇
威令甚行
李勉为滑亳等州观察使永平军节度等使代宗以勉
兼汴州刺史充汴宋等八州节度观察留后时以汴州
卷七十八 第 16a 页
节度都虞侯李灵耀擅杀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潜结
田承嗣为援故有是命
德宗时崔祐甫代常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寻转中书
侍郎脩国史仍平章事帝初即位庶务皆委宰臣祐甫
染疾舆入中书卧而承旨或休假在第每除拜大命必
密咨以决焉
李兴翰为盐州兵马使贞元十九年以为盐州刺史保
塞军使左神策行营兵马使其剑南东川西川兵在州
卷七十八 第 16b 页
者皆俾兴翰主焉盐州军使便宜得专达于上盐州自
此不𨽻夏州
宪宗时高崇文为神策行营节度使宪宗元和元年剑
南西川刘辟反宪宗命崇文讨辟诏应赴西川应援将
士等并取高崇文处分
杜佑为司徒同平章事岁馀请致仕宪宗以佑筋力未
衰面令自今已后每日依往例入朝视事
田弘正为魏博节度使同平章事元和十四年制受检
卷七十八 第 17a 页
校司徒兼侍中依前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魏博等州
即度使始弘正入觐乞遂留阙下表凡三入帝谓之曰
昨韩弘至朝称疾恳辞戎务朕不得不从今卿复请留
止意诚可尚然魏土乐卿之政邻境服卿之威为我长
城不可辞也乃还镇
穆宗长庆二年四月裴度自河东节度除东都留守至
阙除淮南节度初度发太原中途得朱克融王庭凑复
书皆许退兵度不敢发以其书奏穆宗喜因遣使宣慰
卷七十八 第 17b 页
克融并廷凑入深州取牛元翼又令先于途中命度更
发书与廷凑度书因言朝谢后即归守留务中使见书
虑廷凑知度东归无兵权即背前约遽请度易其即归
之辞并上其书草穆宗方忧深州之围得度前后书喜
甚及度至又自有以悟帝恩待益至故复得兵符
敬宗宝历元年四月以前神策军大将军知军事兼御
史大夫康志睦为检校工部尚书兼青州刺史御史大
夫充平卢军节度淄青等州观察使志睦父日知兴元
卷七十八 第 18a 页
初为赵州刺史时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惟岳
不奉朝命曰知帅麾下蕃汉步骑二千人自赵归阙德宗
深嘉之历授官秩至晋慈隰等州节度使睦以父勋于
将为神策累迁本军大将军至是帝以修谨可委又本
忠臣子弟特授此镇然制下后人情甚不协谏官继有
章疏帝竟不为之止及在镇颇有理声
后唐庄宗以郭崇韬为枢密使侍中兼修国史时为宦官
所恶帝甚不平及客省使李严自蜀使迥且言王衍政
卷七十八 第 18b 页
荒民怨人不为使可以鼓行平定其致书侮嫚帝心怒
之下诏诸蕃和市战马选练兵甲议择将帅明宗为天
下兵马总管典兵柄廷议当委西征崇韬自以位重势
危将立功以制阉竖乃密奏曰契丹侵轶北面须藉大
臣全倚总管镇禦燕赵臣伏念兴圣宫使地当储副未
立殊功宜依本朝故事以亲王为元帅付以讨伐之权
示威名于天下帝方爱继岌即曰小子蒙幼安能独行
卿当为予择其副贰崇韬未奏帝曰朕熟思之无踰于
卷七十八 第 19a 页
卿是日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以崇韬为诸道兵
马招讨使部驾下诸军六万发雒阳军将发帝御嘉庆
殿置酒宴西征诸将举酒嘱崇韬曰继岌小子未习军
机唯卿久从吾征伐兵家变略事之得失属之于卿无
累小子崇韬谢之而发
安元信从庄宗定魏博元城之战尅捷居多移为博州
刺史与梁军对垒得胜迁元信为右厢排阵使王处直
引契丹背盟北边俶扰以元信久在边用为大同军节
卷七十八 第 19b 页
度使
袁建礼为内衙副指挥使时北讨刘守光建丰常先士
卒转都教练使权蕃汉总管庄宗入邺以心腹干能选
为魏府都巡检使
明宗时安重诲为枢密使三上表乞解机务诏不允复
面奏乞与臣一镇以息谤议明宗不悦重诲奏不已明
宗怒谓曰放卿出朕自有人即令武德使孟汉琼至中
书与宰臣商量重诲事冯道言曰诸人苟惜安令解枢
卷七十八 第 20a 页
务为便赵凤曰大臣岂可轻动公失言也道等因附汉
琼奏曰此断自宸旨然重臣不可轻议移改繇是兼命
范延光为枢密使重诲如故
范延光为枢密使上表陈情乞解枢务优诏不允令皇
城使翟光邺宣旨云卿避重难则便矣谁当荷重难者
勿复兴言要遂陈请十年为予致太平后即允卿辞避
帝御中兴殿延光称疾甚上表陈情帝谓枢密使赵延
寿曰延光又贡章疏恳求退避其意如何莫是朕之失
卷七十八 第 20b 页
德不可扶持否延寿曰延光位高责重畏惧满盈所以
求退与旧臣迭处祗如臣素无才术因缘戚属冒昧渥
恩自掌枢密常多忧惕所希旧臣迭处然后乞在散班
不谓延光先有陈情延光之心臣知之矣固不愿远违
宸扆须避枢机但以此职望重责深动贻官谤向来处
者罕有保全所谓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帝曰卿言是也
然家国之事仗卿等披榛故人总欲舍予予谁共治卿
见延光道予此语勉就公参又令中使杨敬达就延光
卷七十八 第 21a 页
第宣旨延光又上第三章陈乞优答不允
朱弘昭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长兴四年九月诏为检校
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枢密使制下弘昭面诉曰
臣厮养之才智谋极短遇陛下兴运骤至方镇常惧不
任况内秉大权必孤奖擢伏乞别选才能上叱之曰公
辈皆欲去朕左右怕在眼前养尔辈何为弘昭退谢不
敢复言
符彦超为汾州刺史同光末为魏州军乱天下骚动诏
卷七十八 第 21b 页
彦超北京巡检朝廷先令内养吕郑二人监兵及仓库
明宗入雒皇弟存诏单骑入河东与吕郑谋杀彦超张
宪据城自卫彦超知之彦超部下杀吕郑存诏于衙城
明宗又令其弟龙武都虞侯彦卿来安抚遂请彦超入
朝自雪六月彦超入觐明宗便殿召见抚谕曰河东无
事赖尔尽心也翌日授建雄军留后未行属弟曹州刺
史彦饶杀宣武乱军安辑汴州明宗甚喜召彦超曰吾
与尔父为先朝立社稷我于仓皇中军民推戴又得尔
卷七十八 第 22a 页
兄弟气力我更何忧却为我往河东抚育耆旧授检校
司徒北京留守太原尹
闵帝时宋令询自帝在藩时补为客将知书乐善动皆
繇礼长兴中闵帝连殿大藩迁为都押牙参辅阃政甚
有时誉闵帝深委之
末帝时符彦饶清泰初以右千牛卫上将军充左右严
卫都指挥使彦饶旧典禁军明宗朝立定乱之功今春
以伯氏安州不治而入宿卫帝亲旧也故复委任之
卷七十八 第 22b 页
安叔千新授振武节度使赐赴镇帝面谕狂虏侵寇以
尔知虏情状所以委任赐戎服金带银器其牙兵赐物
有差又赐茶五百斤马五十匹
汉高祖时杨邠为枢密使上章以枢密万几平章四辅
官要事重心力不堪乞解枢机冀逃咎悔帝命中使宣
谕邠曰枢机之职舍卿用谁忽有此章莫有人离间卿
否宣次宣徽北院使吴虔裕在旁飏言曰枢密重地难
以久处俾后来者迭居相公辞让是也宣使还具言虔
卷七十八 第 23a 页
裕道此即日出虔裕为郑州防禦使
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再幸淮甸命枢密使王朴兼东京
留守京邑庶务悉以便宜制之比及入跸都下肃如也
 
 
 
 
 
卷七十八 第 23b 页
 
 
 
 
 
 
 
 册府元龟卷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