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二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十二   宋 王钦若等撰
  帝王部
   发号令第一
易姤之象曰后以施命告四方书曰令出惟行盖夫诰
誓之文自三王而始作者矣若夫履至尊之重司生人
之命固必讲求治道畴咨政典稽合谟训懋建皇极使
命令之出若流水之顺化导所及类随风之偃其或因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事立制乘时创法防禁之设以谨乎踰矩约束之行以
昭乎垂范明悬赏格以速于夷凶申严宪度以臻于敦
俗自非较若画一简而易从理契于物宜事式于古训
垂可久而靡忒示必信而不愆亦何以厌伏乎群心涣
汗乎大号者也
商成汤既黜夏命(出其/王命)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至自东
郊告诸侯群后无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
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备万民乃有
居后稷降播农殖百榖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一/作)
(工/)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力弗予(音/与)有状先王
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一作/政)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

周成王归自奄(伐奄/归)在宗周诰庶邦(诰以/祸福)作多方(众方/天下)
(诸/侯)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归政之明年/淮夷奄又叛鲁征)
(淮夷作费誓王亲征奄/灭其国五月还至镐京)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周公以王命顺大道告四/方称周公以别王自告)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
尔命尔罔不知(殷之诸侯正民者我天下汝命谓诛/纣也言天下无不知纣暴虐以取亡)
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大惟为王/谋之命不)
(长敬念于祭杞谓夏桀惟天下/至戒于夏以谴告之谓灾异)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
于民(有夏桀不畏天戒而大其逸豫/不肯忧言于民无忧民之言)乃大淫昏不克终
日劝于帝之迪(言桀乃大为过昏之行/不能终日劝于天之道)乃尔攸闻(言桀/之恶)
(乃汝/所闻)厥图帝之命不克开于民之丽(桀其谋天之命不/能开于民所施政)
(教丽施也/言昏昧)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因甲于内乱(桀乃大下/罚于民重)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乱有夏言残虐外不忧民内不/勤德因甲于内乱内之言昏甚)不克灵承于旅罔丕惟
进之恭洪舒于民(言桀不能奉善于人众无大/惟进恭德大舒惰于治民)亦惟有
夏之民叨懫日钦劓割夏邑(桀洪舒于民政亦惟有夏/之民贪叨忿懫而逆命于)
(是桀日尊敬其能劓/割夏邑者谓残贼臣)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
成汤(天惟时桀恶改更求民主以代之/正大明美之命于成汤使王天下)刑殄有夏惟天
不畀纯(命汤刑绝冇夏惟/天不与桀亦已大)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
永于多享(天所以不与桀以其乃惟用汝多方/之义民为臣而不能长久多享国故)惟夏之
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惟桀之所谓恭人众士大/不克明安享于民言乱王)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所任任/同己者)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桀之众士/乃相与惟)
(暴虐于民至于百端所为言虐非/一大不能阍民以善言于桀合志)乃惟成汤克以尔多
方简代夏作民主(乃惟成汤能用汝众方之/贤大代夏政为天下民主)慎厥丽乃
劝厥民刑用劝(汤慎其施政于民民乃劝善其/人虽刑亦用劝善言政刑清)以至于
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言自汤至于帝乙皆成/其王道畏慎辅相无不)
(明有德慎去刑/罚亦能劝善)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
克用劝(帝乙巳上要察囚情绝戮众罪亦能劝善/开于无罪之人必无枉纵亦能用劝善)今至
于尔辟弗克以尔多方享天之命(今至于汝君谓纣不/能用汝众方享天之)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命故诛/灭之)呜呼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叹而/顺其)
(事以告汝多方非天用释/弃桀桀纵恶自弃故诛放)非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以
尔多方大淫图天之命屑有辞(非天用弃有殷乃惟汝/君纣用汝众方大为过)
(恶者共谋天之命恶事尽有/辞说布在天下故见诛灭)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于
享天降时丧有邦间之(夏说桀也言桀谋其政不成于/享故天下是丧亡以祸之使天)
(下有国圣人代之言有/国明皇天无亲佑有德)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后王纣/逸豫其)
(过逸言纵/恣无度)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纣谋其政不洁/进于善故天惟)
(下是丧亡/谓诛灭)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惟善人无念/于善则为狂)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人惟狂人能念于善则为圣人言/桀纣非实狂愚以不念善故灭亡)天惟五年须暇之子
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天以汤故五年须暇汤之子孙/冀其改悔而纣大为民上肆行)
(无道事无可念言无可听/武王服丧三年还师二年)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
厥顾天(天惟求汝众方之贤大动纣/以威开其能顾天可以代者)惟尔多方罔堪顾
之惟我周王灵承于旅(惟汝众方之中无堪顾天之道/者惟我周王善奉于众言以仁)
(政得/人心)克堪用德惟典神天(言周文武能堪用德惟可/以主神天之祀任天王)
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天以我周德之故/惟教我用美道伐)
(殷大与我殷之王命/以正汝众方之诸侯)今我曷敢多诰我惟大降尔四国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民命(今我何敢多诰汝而已我惟大下/汝四国民命用诛管蔡商奄之君)尔曷不忱裕之
于尔多方(汝曷不以诚信行宽裕之道于/汝众方欲其戒四国崇和协)尔曷不夹介
乂我周王享天之命(夹近也汝何不近大见治于我/周王以享天之命而为不安乎)
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今汝殷之/诸侯皆尚)
(得居汝常宅君臣民皆尚得畋汝故田/汝何不顺从王政广天之命而自怀疑)尔乃迪屡不静
尔心未爱(汝所蹈行数为不安/汝心未爱我周故)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
屑播天命(汝乃不大居安天命/是汝乃尽播弃天命)尔乃自作不典图忱于
(汝未爱我周播弃天命是汝/乃自为不常谋信于正道)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时其战要囚之(我惟汝如是不谋信于正道故其告教/之谓许以文诰其战要囚之谓讨其倡)
(乱执其/朋党)至于再至于三(再谓三监淮夷叛时三谓成王/即政又叛言迪屡不静之事)
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我诰教战要囚/汝已至再三汝)
(其有不用我命我乃大下/诛汝君乃其大罚诛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宁乃惟
尔自速辜(非我有周执德不安宁自诛/汝乃惟汝自召罪以取诛)王曰呜呼猷告
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王叹而以道告汝/众方与殷多士)今尔奔走臣
我监五祀(监谓成周之监此指谓所迁顽民殷众士今/汝奔走来从臣我我监五年无过则得还本)
(土/)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臬(于惟有相长事/小大众正官之)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人汝无不能用/法欲其皆用法)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尔室不睦尔惟和
哉尔邑克明尔惟克勤乃事(小大多正自为不和汝有/方多士当和之哉汝亲近)
(室家不睦汝亦当和之哉汝邑/中能明是汝惟能勤汝职事)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
以穆穆在乃位(汝庶几不自忌入于凶德/亦则用敬敬常在汝位)克阅于乃邑
谋介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汝能使我阅其于/汝邑而以汝所谋)
(为大则汝乃用是洛邑庶几长力畋女/田矣言虽迁徙而以脩善得反邑里矣)天惟畀矜尔我
有周惟其大介赉尔(汝能脩善天惟与汝怜汝我有/周惟共大赐汝言受多福之祚)
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非但受怜赐又乃蹈大/道在王庭庶几脩汝事)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有所服行/在大官)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
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王叹而言曰众士汝不能劝信/我命汝亦则惟不能享天祚矣)
(凡民亦惟曰不/享于汝祚矣)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
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若尔乃惟逸豫颇/僻大弃王命则惟)
(汝众方取天之威我则致行/天罚离远汝土将远徙之)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祗
告尔命(我不惟多诰汝而已我/惟敬告汝吉凶之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
于和则无我怨(又诰汝是惟汝初不能敬于和道故诛/汝汝无我怨解所以再三加诛之意)
康王既尸天子(尸主也主天/下之正号)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既/受)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顾命群臣陈戒遂/报告之因是曰遂)康王之诰(求诸侯之/见辅弼也)王出在应门之
(出毕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南面)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
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二公为二伯各率其所掌/诸侯随其方为位皆北面)皆布乘
黄朱(诸侯皆陈四黄马/朱以为庭实)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
执壤奠(宾诸侯也举奉圭兼币之辞言一二见非一也/为藩卫故曰臣卫来朝而遇丧遂因见新王敢)
(执壤地所出/而奠贽也)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诸侯拜/送币而)
(首至地尽礼也康王以义继/先人明德答其拜受其币)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
再拜稽首(冢宰与司徒皆共群臣诸侯兼/进陈戒不言诸侯以内见外)曰敢敬告天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大天改大国殷之/王命谓诛纣也)惟周文武诞
受羑若克恤西土(言文武大受道而顺之能/爱我西土之民本其所起)惟新陟王
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惟周家新升王位/当尽和天下赏罚)
(能定其功用布遗后人/之美言施及子孙无穷)今王敬之哉(敬天道务崇/先人之美)张皇
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言当张大六师之众无坏/我高德之祖寡有之教命)王若
曰庶邦侯甸男卫(顺其戒而告之不/言群臣以内见外)惟予一人钊报诰
(报其/戒)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务咎(言先君文武道大政/化平美不务咎恶)
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致行至忠信之道明显/明于天下言圣德洽)则亦有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言文武既圣则亦有/勇猛如熊罴之士忠)
(一不二心之臣/共安治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
(君圣臣良用端直之命于上天天大/用训其道付与四方之国王天下)乃命建侯树屏
在我后之人(言文武乃施政令立诸侯树以为/藩屏傅王业在我后之人谓子孙)今予一
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天子称同/姓诸侯曰)
(伯父言今我一二伯父庶几相与顾念文武/之道安汝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而法循之)虽尔身在
外乃心罔不在王室(言虽汝身在外土为诸侯汝心常/当忠笃无不在王室熊罴之士励)
(朝臣此/督诸侯)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各当用心奉忧其所/行顺道无自荒怠遗)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我稚子之羞辱稚/子康王自谓也)群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已听诰命/趋出罢退)
(诸侯归国/朝臣就次)王释冕反丧服(脱去黼冕反服/丧服居倚庐)
汉高祖二年使诸将略地拔陇西以万人若一郡降者
封万户(若者豫及之辞言以万人/或以一郡降者皆封万户)
六年令天下县邑城(皇后公主所食田邑令各筑/其城也县之与邑皆令筑城)
十一年冬以代相国陈豨反帝亲征之诏诸县坚守不
降反寇者复租三岁
十二年二月诏曰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
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
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
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
三秦者皆世世复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
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
使明知朕意
文帝七年十月令列侯太夫人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无得擅徵捕(列侯之妻称夫人列侯死子后为列侯/乃得称太夫人子不为列侯不得称也)
景帝后二年十月省彻侯之国(文帝遣列侯之国今/省之省音所领反)
武帝天汉二年十一月诏关内都尉曰今豪杰虽远交
依东方群盗其谨察出入者
征和二年戾太子反帝在甘泉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
者自有赏罚以牛车为橹(橹楯也远与敌战故以车马/橹用自蔽也一说橹望敌之)
(楼/也)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用短兵则士/众多死伤)坚闭城门毋令
反者得出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宣帝本始四年四月郡国地震或山摧诏律令有可蠲
除以安百姓条奏
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
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民嫁娶不
得具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
以导民也诗不云乎民之失德乾糇以愆(小雅伐木之/诗也糇食也)
(愆过也言人无恩德不相饮食则阙/乾糇之事为过恶也乾音干糇音侯)勿行苛政
成帝阳朔二年春寒诏曰昔在帝尧立羲和之官(羲氏/和氏)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世掌天/地之官)命以四时之事令不失其序故书云黎民于蕃
时雍(黎众也时是也雍和也言众民于是变化用是大/和蕃多也尚书作变而此纪作蕃两说并通蕃音)
(扶元/反)明以阴阳为本也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阴阳薄而
小之(谓为轻小/之事也)所奏请多违时政(时政月/令也)傅以不知周
行天下(言递相因循以所不知之/事施设教令周遍天下)而欲望阴阳和调岂
不谬哉其务顺四时月令
永始四年六月诏曰圣王明礼制序尊卑异车服以章
有德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踰制故民兴行上义而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下利(以义为上/以利为下)方今世俗奢僣罔极(罔无也/极中也)靡有厌足
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则法/也)未闻脩身遵礼同
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兴治园池多畜
奴婢被服绮縠(被皮/义切)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
制吏民慕效寖以成俗(寖渐/也)而欲望百姓俭节家给人
足岂不难哉诗不云乎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小雅节南/山之诗也)
(赫赫盛貌也师尹尹氏为大师之官/也言居位盛高备为众庶所瞻仰)其申敕有司以渐
禁之(谓约/束也)青绿民所常服且勿止(然则禁红/紫之属)列位近臣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各自省改(省视也视而改之论语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司𨽻校尉察不变

哀帝绥和三年四月即位六月诏郡国察吏残贼酷虐
者以时退有司无得举赦前往事博士弟子父母死与
宁三年(宁与处/家丧)
后汉光武建武六年六月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
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
司𨽻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合者(并必/政切)上大司徒大司马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
馀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七年正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
僣贫者单财(单尽/也)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
其咎(仓卒谓丧乱也谓厚葬者皆/被发掘故乃知其咎咎恶也)其布告天下令知忠
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明帝永平十二年五月诏曰昔曾闵奉亲竭欢致养仲
尼葬子有棺无椁丧贵致哀礼存宁俭今百姓送终之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
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糜破积世之业以供终朝之
费子孙饥寒绝命于此岂祖考之意哉又车服制度恣
极耳目田荒不耕游食者众(游食谓/浮食者)有司具申明科禁
宜于今者宣之郡国
章帝建初七年九月幸偃师至河内下诏曰车驾行秋
稼观收穫因陟郡界皆精骑轻行无它辎重不得辄脩
桥道远离城郭遣吏逢迎刺探起居(刺探谓候伺/探音汤槛切)出入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前后以为烦扰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所过
欲令贫弱有利无违诏书
元和二年正月诏三公曰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
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
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夫俗吏矫饰外猊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
阳则伤化朕甚厌之甚苦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
不足月计有馀如襄城令刘万吏人同声谓之不烦虽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未有它异斯亦殆近之矣间敕二千石各尚宽明而今
富奸行赂于下贪吏枉法于上使有罪不论而无过被
刑甚大逆也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
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
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顺帝永建二年二月诏以民入山凿石发泄藏气敕有
司简察所当禁绝
魏太祖为汉丞相建安八年五月令曰司马法将军死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魏书云绥却也有/前一尺无却一寸)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
军者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
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
免官爵(魏书载庚申令曰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所谓可与适道未可与)
(权管仲曰使贤者食于能则上斗士食于功则率轻于/死二者设子国则天下治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
(受禄赏而可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昔之言一似管)
(窥虎/欤)
文帝黄初五年诏日近之不绥何远之怀今事多而民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少上下相弊以文法百姓无所措其手足昔泰山之哭
者以为苛政甚于猛虎吾被儒者之风服圣人之遗教
岂可以目玩其辞行违其诫者哉广议轻刑以惠百姓
明帝太和三年七月诏曰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
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
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
引亡秦或误时朝既尊恭皇立庙京都又宠藩妾使比
长信叙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僣差无度人神弗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佑而非罪师丹中正之諌用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
后相踵行之昔鲁文逆祀罪繇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
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后嗣万一有繇
诸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敢为佞邪导谀时
君妄建非正之统以干正统谓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
肱大臣诛之无赦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著于令典
晋武帝太始元年十二月诏曰昔王凌谋废齐王而王
竟不足以守位邓艾虽矜功失节然束手受罪今大赦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其家还使立后兴灭继绝约法省刑除魏氏宗室禁锢
诸将吏遭三年丧者遣宁终丧百姓复其徭役罢部曲
将长吏以下质任省郡国御调禁乐府靡丽百戏之伎
及雕文游畋之具开直言路置諌官以掌之
五年正月敕戒郡国计吏诸郡国守相令长务尽地利
禁游食商贩其休假者令与父兄同其勤劳豪势不得
侵役寡弱私相置名
咸宁四年诏曰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诞伤财害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其犯者虽会赦令皆当毁坏
惠帝永平元年正月诏子弟及群官并不得谒陵
元帝太兴元年四月初禁招魂葬
成帝咸和八年正月令诸郡举力人能举千五百斤以
上者
安帝义熙元年五月禁绢扇及摴蒲
后魏道武天兴三年十二月诏曰世俗谓汉高起于布
衣而有天下此未达其故也夫刘承尧统旷世继德有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蛇龙之徵致云彩之应五纬上聚天人俱协明革命之
主大运所钟不可以非望求也然狂狡之徒所以颠蹶
而不已者诚惑于逐鹿之说而迷于天命也故有踵覆
车之轨蹈衅逆之踪毒甚者倾州郡害微者败邑里至
乃身死名颓殃及九族纵乱随灭死而不悔岂不痛哉
故春秋之义大一统吴楚僣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
名比之尘垢自非继圣载德天人合会帝王之业夫岂
虚应历观古今不义而求非望者徒丧其保家之道而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伏刀锯之诛有国有家者诚能推兴废之有期保天命
之不易察徵应之潜授杜竞逐之邪言绝奸雄之僣肆
思多福于止足则几于神智矣如此则可以保荣禄于
天年流馀庆于后世夫然故祸悖无缘而生兵甲何因
而起凡厥来世勖哉戒之可不慎欤时太史属奏天文
错乱帝亲筮占多云改王易政故数革官号一欲防塞
凶狡二欲消灾应变已而虑群下疑惑心谤腹非丙申
复诏曰上古之治尚德下名有任而无爵易治而事序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故邪谋闭而不起奸慝绝而不作周姬之末下凌上替
以号自定以位制禄卿世其官大夫遂事阳德不畅义
发家倍故衅繇此起兵繇此作秦汉之弊舍德崇侈能
否混杂贤愚相乱庶官失序任非其人于是忠义之道
寝廉耻之节废退让之风绝毁誉之议兴莫不繇乎贵
尚名位而祸败及之矣古置三公职大忧重故曰待罪
宰相将委任责成非虚宠禄也而今世俗佥以台辅为
荣贵企慕而求之夫此职司在人主之所任耳用之所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重舍之所轻所贵者至矣何取于鼎司之虚称也夫桀
纣之南面虽高而不可薄姬之为下虽卑而不可尊一
官可以效智华门可以垂范苟以道德为实贤于覆餗
蔀家矣故量已者令终而义全昧利者身陷而名灭利
之与名毁誉之疵竞道之与德神识之家宝是故道义
治之本名爵治之末名不本于道不可以为宜爵无补
于门不可以为用用而不禁为病深矣能通其变不失
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来者诚思成败之理察治乱之繇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鉴殷周之失革秦汉之弊则几于治矣
太武大延三年五月诏曰方今寇逆消殄天下渐晏比
年以来屡诏有司班宣惠政与民宁息而内外群官及
牧守令长不能忧勤所司纪察非法废公带私更相隐
置浊货为官政存苟且夫法之不用自上犯之其令天
下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
太平真君五年正月诏曰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私养
沙门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限今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
九年十月以婚姻奢靡丧葬过度诏有司更为料限
文成兴光元年九月闭都城门大索三日获奸人亡命数
百人
大安五年诏曰夫褒赏必于有功刑罚审于有罪此古
今之所同繇来之常式牧守莅民侵食百姓以营家业
王赋不充虽岁满去职应计前逋正其刑罪而主者失
于督察不加弹坐使有罪者优游获免无罪者妄受其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辜是启奸邪之路长贪暴之心岂所谓原情处罪以正
天下自今诸迁代者仰别在职殿最案制治罪克举者
加以爵宠有愆者肆之刑戮使能否殊异刑赏不差主
者明为条制以为常楷
和平四年十二月辛丑诏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所以
殊等级示轨仪今丧葬嫁娶大礼未备贵势豪富越度
奢靡非所谓式昭典宪者有司为之条格使贵贱有章
上下咸序著之于令壬寅诏夫婚姻者人之始是以夫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妇之义三纲之首礼之重者莫过于斯尊卑高下宜令
区别然中世以来贵族之门多不率法或贪利财贿或
因缘私好在于苟合无所择选今贵贱不分巨细同贯
尘秽清化亏损人伦将何以宣示典谋垂之来裔今制
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技巧卑
姓为婚犯者加罪
献文天安元年七月辛亥诏诸有诈取爵位罪特原之
削其爵职其有祖父假爵号货求正名者不听继袭诸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不以实闻者以大不敬论
皇兴五年三月乙亥诏曰天安以来军国多务南定徐
方北扫遗虏征戍之人亡窜非一虽罪合刑书每加哀
宥然宽政犹水逋逃遂多宜申明典刑以肃奸伪自今
诸有逃亡之兵及下代守宰浮游不赴者限六月三十
日悉听归首不首者论如律
孝文延兴二年诏沙门不得去寺浮游民间行者仰(去/声)
以公文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四年二月辛未禁断寒食
五年四月诏禁畜鹰鹞开相告之制
六年禁杀牛马
太和二年五月诏婚聘过礼则嫁娶有失时之弊厚葬
送终则生者有糜费之苦圣王知其如此故申之以礼
数约之以法禁乃者民渐奢尚婚葬越轨致贫富相高
贵贱无别又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惟氏族下与非
类婚耦先帝亲发明诏为之科禁而百姓习常仍不肃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改朕今宪章旧典祇案先制著之律令永为定准犯者
以违制论
三年诏曰治因教宽弊由网密今侯职千数奸巧弄威
重罪受财不列细过吹毛而举其一切罚之于是更置
谨直者数百人以防諠斗自是街术吏民安其职业
七年正月诏曰朕每思知百姓之所疾苦以增脩宽政
而明不烛远寔有缺焉故见问守宰苛虐之状于州郡
使者令秀孝计掾而对多不实甚乖朕虚求之意宜案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以大辟明罔上必诛然情犹未忍可恕罪听归申下天
下使知后犯无恕
十九年正月帝伐齐至悬瓠诏禁淮北之民不得侵掠
犯者以大辟论
六年乙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
所居官是年广川王谐薨有司奏广川王妃薨于代京
未审以新尊从于卑旧为复以卑旧来就新尊诏曰迁
雒之人自兹厥后恐可归骸邛岭皆不得就茔常代其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有夫先葬在北妇今葬在南妇人从夫宜还代葬若欲
移父就母亦得任之其妻坟在常代夫死于雒不得以
尊就卑欲移母就父宜亦从之若异葬亦从之若不在
葬限身在代丧葬之彼此皆得任之其户属燕赵身官
京雒去留之宜亦从所择其属诸州者各得任意
二十五年三月癸丑诏介山之邑听为寒食自馀禁断
七月丁亥诏邪佞毁朝固惟治蠹贪夫窃位大政以亏
主者弹劾不肖明黜资禄又曰轻徭薄赋君人常理岁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中常役具以状闻
宣武景明四年十二月诏曰先朝制立轨式庶事唯允
但岁积人移物情乖惰比或擅有增损废坠不行或守
旧违宜时有妨舛或职分错乱互相推委其下有司列
其疑阙速以奏闻
正始元年十月诏断群官白衣募吏
永平二年四月诏曰圣人济世随物污隆或正或权理
无常在先朝以云驾甫迁嵩基始构河雒民庶徙旧未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安代来新宅尚不能就伊阙西南郡蛮填聚沔阳赋城
连邑作戍蠢尔愚巴心未纯款故暂抑造育之仁权受
肃奸之法今京师天固与昔不同杨郢荆益皆为我有
保崄诸蛮罔不归附商洛民情诚倍往日唯樊襄已南
仁乖道政被拘隔化非民之咎而无赖之徒轻相劫掠
屠害良善离人父兄萧衍为酷实亦深矣便可放彼掠
民示其大惠舍此残贼未令之愆并敕缘边州镇自今
以后不听境外寇盗犯者罪同境内若州镇主将知容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不紏坐之如律
六月诏曰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今
可申敕四方使远近无二
四年五月诏禁天文之学
延昌二年二月诏定奴良之制以景明为断
九月诏以贵族豪门崇习奢侈诏尚书严立限级节其
流宕
孝明熙平元年七月重申杀牛之禁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二年十月诏曰北京根旧帝业所基南迁二纪犹有留
住怀本乐故未能自遣若未迁者悉可听之仍停安堵
永业门才术艺应于时求者自别徵引不在斯例周之
子孙汉之刘族遍于海内咸致蕃衍岂拘南北千里而
已哉
神龟元年十二月诏曰民生有终下归兆域京邑隐赈
口盈亿万贵贱攸凭未有定所为民父母尤宜存恤今
制乾甫山以西拟为九原也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正光五年八月诏曰赏贵宿劳明主常德恩沾旧绩哲
后彝范太祖道武皇帝应期拨乱大造区夏世祖太武
皇帝缵戎丕绪光阐王业躬率六师扫清逋秽诸州镇
城人本充牙爪服勤征旅契阔行间备尝劳剧逮显宗
献文皇帝自北被南淮海思韪便差割强族分卫方镇
高祖孝文皇帝远遵盘庚将迁嵩雒规遏北疆荡辟南
境选良家酋俯增戍朔陲戎捍所寄寔惟斯等先帝以
其诚效既亮方加酬赐会宛郢驰烽胊泗告警军旗频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动兵连积岁兹恩仍寝用迄于今怨叛之兴颇繇于此
朕叨承乾历抚驭宇宙调风布政思广惠液宜追述前
恩敷兹后施诸州镇军贯元非犯配者悉免为民镇改
为州依旧立称此等世习干戈率多劲勇今既甄拔应
思报效可三五简发讨彼沙陇当使人齐其力奋击先
驱妖党犯丑必可荡涤冲铎斩级自依常赏
孝昌元年八月癸酉诏断远近贡献珍丽违者免官
十二月壬午诏曰高祖以大明定功世宗以下武宁乱
卷六十二 第 26a 页
声溢朔南化清中宇业盛隆周祚延七百朕幼龄纂历
夙驭鸿基战战兢兢若临深渊闇于治道政刑未孚权
臣擅命乱我朝式致使西秦跋扈朔漠搆妖蠢尔荆蛮
氛埃不息孔炽甚于泾阳出车切于细柳师旅盘桓留
滞不进北淯悬危南阳告急将亏荆沔之地以致蹙国
之忧今茅毂挹腕爪牙叹愤并欲摧挫封豕剿截长蛇
使人神两泰幽明献吉朕将躬驭六师扫荡逋秽其配
依六军分𨽻熊虎前驱后队左翼右师必令将帅雄果
卷六十二 第 26b 页
军吏明齐粮仗车马速度时须其有失律亡军兵卒逃
叛盗贼劫掠伏窜山泽者免其往咎录其后效别立募
格听其自新广下州郡令赴军所先讨荆蛮疆理南服
戈旗东指扫平淮外然后奋七萃于西戎腾五牛于北
狄躬抚乱离之苦面恤饥寒之患尔乃还跸蒿宇饮至
庙庭沉璧河雒告成泰岱岂不盛欤百官外内牧守军
宰宜各肃勤用明尔职
孝庄建义元年六月己酉诏诸有私马仗从戎者职人
卷六十二 第 27a 页
侵优两大阶亦授实官若武艺超伦者虽无私马亦依
前条虽不超伦但射槊超辟一艺而胆略有施者依第
出身外者优一大阶一军级实官若无姓第者从八品
出身阶依前加特授实官
七月丁巳诏从四品以上从征者不得优阶正四品者
优一军级从三品以上从征者优一大阶正五品已下
还依前格若有正阶十馀计入四品三品限授五阶
永安二年五月诏私马仗从戎优阶授官又诏职人及
卷六十二 第 27b 页
民出马优阶各有差
八月庚戌朔诏诸有公私债负一钱以上巨万以还悉
皆禁断不得徵责
十一月诏群官休停在外者皆令赴阙程会有差
三年十月丁未诏募攻河桥格赏帛授官各有差
前废帝普泰元年四月诏有司不得复称伪梁罢细作
之条无禁邻国还往
出帝大昌元年六月诏诸授建明普泰封爵况级优特
卷六十二 第 28a 页
之旨悉追
 
 
 
 
 
 
 
卷六十二 第 28b 页
 
 
 
 
 
 
 
 册府元龟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