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帝王部
   尚黄老
黄帝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老子曰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信所谓知之修练涤除冲览拱
默垂衣而致治犹龙变化而莫测本其妙用归诸自然
故乃凝神御变抱一执契无可无不可者矣自汉之世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崇其言于宫壸孝武以降混其术于神仙或严祠于掖
庭或讲议于斧扆广设坛醮亲受符录肸蚃报应与时
偕行虽崇奉之至亦未能清净如此也唐称景胄茂畅
真气灵宇相望黄冠交映尊其虚无之论列于儒学之
科与夫大易神道设教洪范建用皇极爱民治国之要
其归一揆耳
后汉桓帝延熹八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悹之苦县祠老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
九年七月祠黄老于濯龙宫(文罽为坛饰浮金铅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
是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晋哀帝雅好黄老断榖饵长生药
后魏道武好黄老之言诵咏不倦数召诸王及朝臣亲
为说之
太武太平真君三年正月甲申帝至道坛亲受符箓法
驾旗帜是时道士寇谦之字辅真南雍州刺史赞之之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弟自云寇恂之十三世孙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
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幽诚上达有仙人成公
兴不知何许人至谦之从母家佣赁谦之尝觐其姨见
兴行貌甚强力作不倦请回赁兴代已使役乃将还令
其开舍南枣田谦之于树下坐算兴恳发至勤时来看
算谦之谓曰汝但力作何为看此二三日后来复看之
如此不已后谦之算十一曜有所不了惘然自失兴谓
谦之曰先生何为不怿谦之曰我学算累年而近算周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髀不合以此自愧且非汝所知何劳问也兴曰先生试
随兴语布之俄然便决谦之叹伏不测兴之深浅请师
事之兴固辞不肯但求谦之为弟子未几谓谦之曰先
生有意学道岂能与兴隐遁谦之忻然从之兴乃令谦
之洁斋三日共入华山令谦之居一石室自出采药还
谦之食药不复饥乃将谦之入嵩山有三重石室令谦
之住第二重历年兴谓谦之曰兴出后当有人将药来
但食之莫为疑怪寻有人将药而至皆是毒虫臭恶之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物谦之大惧出走兴还问状谦之具对兴叹息曰先生
未便得仙止可为帝王师耳兴事谦之七年而谓之曰
兴不得久留明日中应去兴亡后先生幸为沐浴自当
有人见迎兴乃入第三重石室而卒谦之躬自沐浴明
日中有叩石室者谦之出视见两童子一持法服一持
钵及锡杖谦之引入至兴尸所兴欻然而起著衣持钵
执杖而去先是有京兆灞城人王胡儿其叔父亡颇有
灵异曾将胡儿致嵩别岭同行观望见金室玉堂有一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馆尤珍丽空而无人题曰成公兴之馆胡儿怪而问之
其父曰此是仙人成公兴馆坐失火烧七间屋被谪为
寇谦之作弟子七年始知谦之精诚远通兴乃仙者谪
满而去谦之守志嵩岳精专不懈以神瑞二年十月乙
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导从百灵仙人玉女左右侍卫
集于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往辛亥年嵩岳岭灵
集仙宫主表天曹称自天师张陵去世已来修善之人
无所师受嵩岳道士上谷寇谦之立身置理行合自然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才任范首可处师位吾故来观汝授汝天师之位赐汝
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号曰并进言吾此经诫自
天地开辟以来不傅于世今运数应出汝宣吾新科清
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大
道清虚岂有斯事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练
使九疑人长容之等十二人授谦之服气道引口诀之
法遂得辟榖气盛体轻颜色殊丽弟子十馀人皆得其
术泰常八年十月戊戌有牧土上师李谱文来临嵩岳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云老君之玄孙昔代郡桑乾以汉武之世得道为牧土
宫主临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地方八十万里有奇盖
历术一章之数也其中为方万里者有三百六十万遣
弟子宣教云嵩岳所络广汉平土方万里以授谦之作
诰曰吾处天宫敷演真法处法道年二十二岁除十岁
为童蒙其馀十二年教化虽无大功且有指授之劳今
赐汝迁入内宫大真大宝九州真师治鬼师治民师继
天师四录修勤不懈依劳复迁赐汝天中二真大文录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劾召百神以授弟子文录有五等一曰阴阳大官二曰
正府三曰正房真官四曰宿宫散官五曰并进录生坛
位礼拜衣冠仪式各有差品凡六十馀卷号曰录图真
经付汝奉持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出天宫静轮之法能
兴造克就则起真仙矣又地上生民末劫垂及其中行
教甚难但令男女立坛宇朝夕礼拜若家严君功及上
世其中能修身鍊药学长生之术即为真君种民药别
授方销鍊金丹云英玉浆之法皆有诀要上师李君手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笔有数篇其馀皆正真书曹赵道覆所书古文鸟迹篆
𨽻杂体辞义约辩宛而成章大与世礼相准择贤推德
信者为先勤者次之又言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天之
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最高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
真尊次天覆地载阴阳真尊次洪正阳尊姓赵名道隐
以殷时得道牧土之来赤松王乔之伦及韩终张世安
刘根张陵近世仙者并为翼从牧土命谦之为子与群
仙结为徒友幽冥之事世所不了听谦之具问一二告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焉经云佛者昔于西胡得道在四十二天为延真宫主
勇猛苦教故其弟子皆髡形染衣继绝人道始光初奉
其书而献之世祖乃令谦之止于张曜之所供其食物
时朝野闻之若存若亡未全信也崔浩独异其言因师
事之受其法术于是上疏赞明其事曰臣闻圣王受命
则有天应而河图雒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若今日
人神接对手笔粲然辞旨深妙自古无比昔汉高虽复
英圣四皓犹或耻之不为屈节今清德隐仙不召自至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斯诚陛下侔踪轩黄应天之符也岂可以世俗常谈而
忽上灵之命臣窃惧之太武欣然乃使谒者奉玉帛牲
牢祭嵩岳迎致其馀弟子在山中者于是崇奉天师显
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浩事天师礼拜甚谨人或
讥之浩闻之曰昔张释之为王生结袜吾虽才非贤哲
今奉天师足以不愧于古人矣及嵩高道士四十馀人
至遂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
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斋宿祈请六时礼拜月设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厨会数千人太武将讨赫连昌太尉长孙嵩难之太武
乃问幽微于谦之对曰必克陛下神武应期天经下治
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太平真君三年谦
之奏曰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宫之法开古以来
未之有也应登受符书以彰圣德太武从之于是亲至
道坛受符录备法驾旗帜尽青以崇道家之色也自后
诸帝每即位皆如之景穆太子见谦之奏造静轮宫必
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功役万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计经年不成乃言于太武曰人天道殊卑高定分今谦
之欲要以无成之期说以不然之事财力费损百姓疲
劳无乃不可乎必如其言未若因东山万仞之上为功
差易太武深然景穆之言但以崔浩赞成难违其意沉
吟者久之乃曰吾亦知其无成事既尔何惜三五百功
九年谦之卒葬以道士之礼先于未亡谓诸弟子及吾
之在汝曹可求神仙箓吾去之后天宫真难可复遇设
会之日更布二席于上师坐前弟子问其故谦之曰仙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官来是夕卒前一日忽言吾气息不理腹中大痛而行
止如常至明旦便终须臾口中气状若烟云上出空中
至天半乃消尸体引长弟子量之八尺三寸三日已后
稍缩至敛量之长六尺六寸于是诸弟子以为尸解变
化而去不死也时有京兆人韦文秀隐于嵩高徵诣京
师太武曾问方士金丹事多日可成文秀对曰神仙幽
昧变化难测可以闇遇难以预期臣昔者受教于先师
曾闻其事未之为也太武以文秀关右豪族风操温雅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言对有方遣与尚书崔赜诣王屋山合丹竟不能就是
时方士至者前后数十人河东祁纤好相人太武贤之
拜纤上大夫频阳绛略闻喜吴邵道引脩养积年百馀岁
神气不衰弘农阎平仙博览百家之言然不能达其意
辞占应对义旨可听太武欲授之官终辞不受扶风鲁
祈连赫连屈子暴虐避地寒山教授子弟数百人好方
术少嗜欲河东罗崇从之常饵松柏不食五谷自称受
道于条山太武令崇还乡里立坛祈请黄老云条山有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穴与昆崙蓬莱相属入穴中得见仙人与之往来诏令
河东郡给所须从穴行百馀步遂穷后召有司以崇诬
罔不道奏治之太武曰崇修道之人岂致欺妄以诈于
世或傅闻不审而至于此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
礼今治之是伤朕待贤之意遂赦之
文成兴光元年二月帝至道坛登受图箓礼毕曲赦京
师班赏各有差
献文天安元年三月辛亥帝幸道坛亲受符箓曲赦京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时东莱人王道翼少有绝俗之意隐韩山中四十馀/年断粟食荽通达经章书符箓尝隐居深山不交世)
(务年六十馀献文闻而诏青州刺史韩颓遣使就山召/之翼乃赴都献文以其仍守本操遂令增给衣食终身)
孝文太和十五年秋诏曰夫至道无形虚寂为主自有
汉以来置立坛祠先朝以其至顺可归用立寺宇昔京
城之内居舍尚希今者里宅栉比人神猥凑非所以祗
崇至法清敬神道可移于都南桑乾之阴岳山之阳永
置其所给户五十以供斋祀之用仍名为崇虚寺可召
诸州隐士员满九十人迁雒移邺踵如故事其道场在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南郊方二百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坛主
道士哥人一百六人以行拜坛祠之礼
后周武帝天和四年二月帝御大德殿集百僚道士等
讨论其药帝赋诗以记其迹仍敕于师正所居置隆唐
观及帝营奉天宫特置仙游门以通师正所止之谷
唐中宗神龙元年二月制天下诸州各置观一所咸以
大唐中兴为名
睿宗景云元年十月制以雒州襄王府宅为太安国观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十二月癸未制曰玄元皇帝朕之始祖无为所庇不亦
远乎第八女西域公主第九女昌隆公主性安虚白神
融皎昧并令入道奉为天皇天后宜于京城右造观仍
以来年正月令二公主入道
二年正月加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率更令史崇玄为
金紫光禄大夫太清观主
三月癸酉制为皇女金仙玉真二公主于京城各置一
观仍以金仙玉真为名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四月手制曰朕闻释及玄宗理均迹异拯人救俗教别
功齐岂于中间妄生彼我不遵善下之旨相高无上之
法有殊圣教颇失彝章自今每缘法事集会僧尼道士
女冠等宜令斋行并进
玄宗开元八年六月道士叶法善卒制曰故道士鸿胪
卿员外置越国公叶法善天真精密妙理幽畅包括秘
要发挥灵符固以冥默难原希夷罕测而精栖蓬阆迹
混朝伍保黄冠而不拔加紫绶而非荣卓尔孤秀泠然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独往胜气绝俗真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映斯乃体
应中仙名升上德朕尝听政之暇屈询至道公以理国
之法屡奏昌言谋参隐讽事宣弘益叹徽音之未泯悲
形解之俄留何莫慭遗歼良奄及永惟平昔感怆于怀
宜申礼命式贲泉壤可赠越州都督(法善三世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
(术高宗闻法善名徵诣京师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殆/五十年常来名山数诏入禁中尽礼问道然排挤佛法)
(议者或讥其向背以其术高终莫之测也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功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旧)
(称为道士止于京师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当时尊宠莫与为比年九十卒)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九年三月置石柱于景龙观令天台道士司马承祯依
蔡邕石柱三体书写老子道德经
十年正月己丑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
并置崇玄学其生徒令习道德经及庄列文子等每年
准明经例举送
四月帝梦京师终南山趾有天尊之象求得之于盩厔
楼观之侧
十四年九月制曰玄元皇帝先圣宗师国家本系昔草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昧之始告受命之期高祖应之遂于神降之所置庙改
县曰神仙近日庙庭屡彰嘉瑞虔荷灵应祗庆载深宜
令本州择精诚道士七人于羊角庙中洁斋㷊香以崇
奉敬
十八年十月命集贤院学士陈希烈等于三殿讲道德
经侍中裴光庭等奏曰尧舜以揖逊而理汤武以干戈
而兴或劳神以苦形且役智而憔虑有生之类虽亦闻
于小康无为之风故未臻于大道今陛下化成天下与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道玄同小其有为之迹弘此不言之教将以去华归本
削伪存真其为道德之乡固在老庄之术遂命集贤院
学士中书舍人陈希烈谏议大夫王回质侍讲学士宗
正少卿康子元赞善大夫冯朝隐等于三殿侍讲敷畅
真文演襄城之七圣及姑山之四子理之于国唯清唯
净之风脩之于身久视长生之道圣化玄运寰瀛乐康
咸日用而不知实旷代之未有臣沗职司望编入史册
宣示天下帝手诏报曰朕虔守宗祧祗膺历数夙夜兢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惕惧不克胜求贤臣而委之谋猷延学者而资其博洽
用扶不逮雅致咸和既内平而外成且刑清而讼息端
拱多暇留意典坟以为道者玄妙之宗德为教化之本
讲讽微旨稽详秘文庶无为而政成不宰而物应岂敢
比德尧舜论功汤武者哉然必先正其心深思逮于遐
迩务惟齐俗亦欲申于兆庶必若同归清净共守玄默
所陈编示良用多惭
十九年正月壬戌置五岳真君祠庙各于岳下选德行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道士数人焚香洒扫焉初司马承祯隐于天台徵至京
师承祯因上言五岳神祗皆是山林之神非真正之神
也五岳皆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
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立
斋祠之所帝从其言因敕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其形
像制度皆令承祯推按道经创意为之
二十年四月己酉敕曰五岳先制真君祠庙朕为苍生
祈福宜令祭岳使选精诚道士以时设醮及庐山使者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青城丈人庙并准此祭醮
二十年正月制曰老子道德经宜令士庶家藏一本每
年贡举人量减尚书论策一两条准数加老子策俾尊
崇道本弘益化源今之此敕亦宜家置一本每须三省
以识朕怀侍中裴光庭等奏曰伏见昨日一敕教示百
僚爰及兆庶圣恩博洽德泽如天亦既生成载加诲勖
莫不迁善咸知向方臣忝在枢衡未有弘益忽承天奖
旷若发蒙虽羲轩上皇尧舜至德无以加也天下幸甚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云云望编入国史以示将来从之诏曰玄元之教家国
是资匪为先祖贵申道本所以首岁元日因行春令清
净之政期诸相国乎为官择才可以先淳素也
二月逸人张果就徵张果不知何许人也则天时隐于
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傅其有延年秘术自云年十千
岁尧时为侍中人莫之辨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
后人复见之往来镇州山中镇州刺史韦济以状闻玄
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之果对使绝气如死人之状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良久渐苏晤不敢逼驰还具奏玄宗又遣中书舍人徐
峤赍玺书以邀迎之果乃随峤至东鲁肩舆入宫中玄
宗亲访以理道及神仙药饵之事寻下制曰镇州张果
先生游方之外者也迹先高尚心入窈冥足混光尘召
至城阙莫详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
宗极今将行朝礼爰升宠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
玄先生其年请入镇州赐以衣服及杂䌽等便放归山
为造栖霞观于隐所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十二月侍讲学士陈希烈等讲书毕黄门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裴耀卿等奏曰臣等伏承陛下讲读尚书
周易道德庄列毕圣心弘道国训崇儒玄风远被更自
兹始况以事殷四海念切万方日午罢朝既披文于内
殿风回问俗亦函丈于行宫汉皇乙夜无以过此悟老
庄之旨齐物而仁恕以行运尧舜之心稽古则宪章攸
备钩深致远不疾而速陶钧庶类品物之欢幸实深弘
奖大猷简策之辉光载远臣等叨陪献纳窃奉音徽庆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耀之诚倍百常品伏望付史官腾芳盛烈帝手诏报曰
尚书雅诰周易精微朕幼奉师资未穷奥义故时令讲
说耳至乎庄子及道德经递为表里详其所指触类繁
多既问广成之道复得方明之相况之今日千载一时
故弘斯义以喻卿也编绪简牍随卿意焉文武百官尚
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萧嵩奏曰伏见去年以来有敕
令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陈希烈谏议大夫王回质膳
部郎中冯朝隐等每日侍讲玄元皇帝道德经及周易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尚书庄子等以今月二十四日讲毕臣闻尧放上代之
文以成其圣舜观古人之象以著其明是知道有可尊
礼忘于贵不唯聚学将以范人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
下明实天聪举惟圣作道风允洽文教克成犹尚以广
生知以从积学事必稽古书皆作徵尊祖而习老经体
天而观易象追广成之说则问以庄篇考唐郊之旧则
详于尧典日者北祠后土东幸温泉或地涉风沙或天
将寒雪而讲筵必集帐殿如初足以知好学之志彰克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勤之德虽包羲画卦夏禹受书曷以臻兹臣等忝在朝
列预闻帝道伏请宣付史官颁示天下帝手诏荅曰爰
开集贤引进儒道退朝讲读盖亦其常岁月周施颇寻
章句其雅诰则稽之于古以质今其道真则取之于真
不崇其放理国之要可不谓然乎宣付史官依卿所请
二十二年十月敕曰道家三元诚有科诫朕尝精意祷
亦久矣而初未蒙福念不在兹今月十四日十五日是
下元斋日都内人应有屠宰令河南尹李适之勾当总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与赎取其百司诸厨日有肉料亦责数奏来并百姓间
是日并停宰杀渔猎等兼肉料食自今已后两都及天
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元日起十三至十五兼宜
禁断
二十三年三月癸未亲注老子并修疏义八卷及至开
元文字音义三十卷颁示公卿士庶及道释二门听直
言可否文武百官右丞相萧嵩等奏曰臣等准敕牒问
百司并宣示道俗各得报称咸以为玄言造微字说该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洽刋成代则钦若圣规观妙知常以埏埴而为体宿疑
前失区条流而毕正是以发挥道教弘长儒风既以化
人且闻端本虽旁求异义载伫天心而四海同文一辞
宁措并请编入史册藏之袐府许之
六月庚寅嘉州峨眉山醮坛有神灯遍照诸峰群萃成

二十四年八月庚午都城道士于龙兴观设斋发扬御
书道德经上表请降中夜亲王宰相及朝官行香并献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蔬食许之九月赠故道士王友真为银青光禄大夫
二十五年正月癸未以道士尹愔为谏议大夫集贤学
士兼知史官事特赐朝散阶制曰古者置长过之官立
司过之史所以书君举箴王阙不次而受惟才是与道
士尹愔识洞微妙心游淡泊祗服玄元弘敷圣教虽混
万物独诣于清真而博综九流兼通于儒墨方贵无名
之朴期不言之化资其妙道寘彼周行宜居纳诲之职
仍在记言之地愔上表恳让诏许衣道士服视事愔乃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受职
二十六年正月丁丑亲迎气于东郊毕制道释二门皆
为圣教义归弘济礼在遵崇其天下观寺大小各度十
七人简择灼然有经业戒行为乡闾所推仍先取年高

二十七年十二月宰臣牛仙客李林甫奏曰臣等伏见
皇太子送十一月德音付史官伏承陛下前月五日将
欲巡幸渭北是夜梦玄元皇帝曰明日子欲游乎北神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不在此事宜止五更当自有应且子之享国多年矣何
必此日陛下二更便停敕至五更果烈风大起际暮方
定伏以玉真体妙莫大于皇极圣明致理孰盛于吾皇
繇是感而遂通圣与神合言不测之事示必然之期果
兹烈风有叶灵梦既彰陛下之祚更表无疆之休同天
地而久长若符契之徵验臣以上自开辟博考图书神
灵效祥帝王膺庆未有若此之昭著也臣等谬当枢近
又忝史官预闻德音不胜忭跃伏望宣示百僚颁及中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外帝手诏报曰顷欲渭北近游梦中有命神不守职事
不可行出必有名何容易也赖玄圣垂告灵应果然朕
夙夜惊怀福庆斯在春秋记异况在此乎所请宜依
二十八年五月帝谓宰臣曰朕在藩邸有宅在积善里
东南隅宜于此地置玄元皇帝庙及崇玄学
二十九年正月诏曰三皇之时兆庶淳朴盖繇其上以
道化人自兹厥后为政各异我烈祖玄元皇帝禀大贤
之德蕴至道之精乃著五千文用矫时弊可以理国家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超夫象系之表出彼明言之外朕有处分令家习此书
庶乎人用向方政成不宰虑兹下士未达微言是以重
有发明俾之开悟期弱丧而知复弘善贷于无穷两京
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每年依道法斋醮兼置
崇玄学于当州县学士数内均融量置令习道德经及
庄子文子列子待习业成后每年随贡举人例送至省
置助教一人委所繇州长官于诸色人内精加访择补
授仍稍加优奖是月亳州奏玄元皇帝庙中之井涌气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成云五色相映
二月帝谓宰臣曰洪州人邬玄宗往在文明中傅玄元
皇帝真告于天后曰我国祚无穷当千万君遂遭禁锢
因兹沦丧自非忠义之士感激过人孰能不避死亡之
诛竟达神灵之命宜与追赠以慰泉壤其子瑗亦依资
授一官制曰故洪州人邬玄宗往者来应嘉诏次于虢
略忽睹玄元皇帝俾之升云空中与言使戒天后表国
祚中兴之运示宝历无疆之期遂能不顾其身来傅此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旨竟遭幽系谅可伤嗟自非竭节本朝孰克犯颜兹日
宜加追赠用慰幽魂可赠棣州刺史
三月亳州奏老君庙九井先涸自奉诏增修观寺九井
皆涌及树枯复荣
四月漏下后帝谓侍中牛仙客中书令李林甫曰朕自
临御以来向三十年来未尝不四更初起具衣服礼谒
尊容盖为苍生祈福也昨十日前礼谒事毕之后曙色
未分端坐静意有若假窹忽梦见一真容云吾是汝远
卷五十三 第 23a 页
祖吾之形象可三尺馀在京城西南一百馀里时人都
不知年代之数汝但遣人寻求吾自应见汝当庆流万
叶享祚无穷吾自度其时合吾与汝兴庆中相见汝当
大庆吾犹未即言语毕觉后昭昭然若有所睹朕即命
使兼令诸道士相随于京都西南求诸果于盩厔县楼
观东南山阜间乃遇真容一昨迎到便于兴庆宫大同
殿安置瞻睹与梦中无异卿等可入观之仙客林甫俱
拜贺上言曰玄元大圣降见真容感应之徵实符睿德
卷五十三 第 23b 页
陛下礼至真之道崇清净之源何常不礼敬度诚为苍
生祈福故得真容入梦列祖表灵求之西南果与梦恊
且兴庆宫者潜龙旧邸王业所兴当此处而告期与嘉
名而相会斯乃降于紫府镇我皇家启无疆之休论大
庆之应陛下爰舍正殿以为法堂是尊是崇至敬至极
殊常之礼将万福而俱臻无外皆覃及亿兆而同庆臣
等何幸亲诣瞻礼自然相好谅绝名言开辟以来典籍
所载未之有也请宣示中外编诸简册帝手诏报曰梦
卷五十三 第 24a 页
之正者是谓通神于惟圣容果以诚应岂朕德所及而
大道是兴再省神灵言犹在耳将贻福业代纪弥多初
告以行宫乃置之内殿兼之大庆久属朕躬稽之道德
以兹为宝当慈育万姓承荅神明卿等宗臣宜同朕意
愿扬嘉应安敢让焉
五月庚戌帝梦玄元皇帝告以休期命有司图画真容
分布天下乃下诏曰大道混成乃先于天地圣人立教
用敷于宗极故能发挥妙本弘济生灵使秉志者悟往
卷五十三 第 24b 页
迷方者知复以此救物故无弃人其孰当之粤若我列
祖玄元皇帝矣朕纂承宝业重阐玄猷自临御以来罔
不夙夜涤虑凝想齐心服礼谒于尊容未明而毕事将
三十载矣盖为天下苍生以祈多福不谓微诚上达宗
祖垂鉴顷因假寐或梦真容既觉之后昭焉以瞻殊相
自然与梦相恊诚为密降仙府永镇人寰告我以无疆
之休德音在听表我以非常之庆灵贶有期乃昊穹幽
赞宗社储休岂朕虚薄能致兹事若便寝之乃乖祗敬
卷五十三 第 25a 页
宜令所司即写真容分送诸道采访使令当州道转送
开元观安置所在道士等皆具威仪法事迎后象到七
日夜设斋行礼仍各赐锡用充斋庆之费自今已后常
令讲习道德经以畅微旨所置道学须倍加敦劝使有
成益是知真理深远弘之在人不有激扬何以励俗诸
色人等有明道德经及庄列文子等委所繇长官访择
具以名闻朕当亲试别加甄奖今者真容应见古所未
闻福虽始于邦家庆宜均于士庶其亲王公主郡县主
卷五十三 第 25b 页
及内外文武官等并量赐钱至休假之辰宜以素餐用
申庆乐诸道节度使及将士等亦准此其两京及诸州
父老亦量赐钱同此欢宴其钱以当处官物充伊尔公
卿逮乎黎献宜勉崇玄化共复淳源宣布遐迩明知朕
意戊寅有庆云见于亳州真源县玄元皇帝庙兼有白
鹤翔于庙门楼
八月丁亥陵州奏开元观老君真容见仪象分明道士
十数人皆见久之方隐请颁示天下从之甲午命有司
卷五十三 第 26a 页
于兴唐观设斋自内迎玄元皇帝真容于观宰臣百官
悉行香有庆云见侍中牛仙客中书令李林甫上表贺
曰伏以玄元孚祐圣感潜通将垂介福必有丕应顷属
初夏微阳暂愆自梦恊已来频降膏泽变兹秋稼成此
丰年又数日阴云通宵澍雨圣容将出天景廓清加以
霏烟在天瑞气捧日元符稠叠若此再三惟皇祖之降
灵表吾君以大庆爰自古昔所未尝闻臣等何人睹兹
明应伏望宣付史官帝曰卿等表言数事皆圣祖启佑
卷五十三 第 26b 页
应以随迎祗顾薄躬对越灵命编于史册随卿意焉
九月御兴庆门数亲试明道德经及庄文列子举人问
策曰朕听政之暇常读道德经文列庄子其书文约而
意精词高而旨远可以礼国可以保身朕敦崇其教以
左右人也子大夫能从事于此甚盛加之古今异宜文
质相变若在宥而不理外物而为行邃古之化非御今
之道适时之术陈其所宜又礼乐刑政所以经邦国圣
智仁义所以序人伦使之废绝未知其旨道德经曰绝
卷五十三 第 27a 页
学无忧则乖进德修业之教列子力命曰汝奚功于物
又违惩恶劝善之文二旨孰非何优何劣文子曰金积
折廉璧袭无嬴且申其义庄子曰括与支交相养明徵
其言使一理混同三教兼举成不易之则副虚伫之怀
有姚子彦靳能元载等策入第各授之以官
十二月敕曰朕每念黎庶无忘餐寐冀其家给而足富
而且寿仙济之方莫为道教大圣垂范微言粲然遵而
行之其应何远况时将献岁万物发生既叶阳和或存
卷五十三 第 27b 页
惠养宜令天下诸观起来年正月一日至年终以来常
转本际经其四大斋日每百官斋之日常令讲诵庶泽
及无外称朕意焉(是年皇太子奏曰臣弟兄奉恩旨共/造大玄观庶凭神力永保圣躬望精)
(选二七人度为道士上曰道贵清净/必在人弘念尔等勤诚用依来请)
是月亳州奏玄元皇帝庙门之南丁汝璿家有牛忽变
成青牛事符仙瑞请颁示中外许之
 
 册府元龟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