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十四   宋 王钦若等 撰
  帝王部
   都邑第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受隋禅都长安改隋大兴殿为
太极殿昭阳门为顺天门离宫别馆游憩之所并废
十月以武功旧宅为武功宫
四年十二月使行台仆射屈突通焚乾元殿应天门紫
卷十四 第 1b 页
微宫以其太奢
五年七月营弘义宫(初秦王居宫中承乾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
(此宫以/居之)
六年四月幸龙潜旧宅改为通义宫
十二月以奉义监为龙跃宫帝龙潜时庄舍也又以武
功宅为庆善宫
七年五月置仁智宫于宜州宜君县(今防/州县)
八年四月营太和宫于终南山
卷十四 第 2a 页
九年六月改东宫弘礼嘉福等门为光宣门
太宗贞观三年四月太上皇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乃
徙居之改为太安宫(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曰臣伏/见太安宫在城之西其墙宇门阙)
(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太安宫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
(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番夷朝见及四方/观者有不足瞻仰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
(敞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八年十月营永安宫改名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公
卿百寮争以私财助役
卷十四 第 2b 页
十一年正月新作飞山宫
七月废明德宫及飞山宫之玄圃院分给遭水之家
十四年八月营襄城宫初帝将幸雒阳遣将作大匠阎
立德行可清暑之地以建离宫于汝州西山前临汝水
傍通广城泽以置宫焉役工一百九十馀万杂费称是
十五年三月幸襄城宫及至暑热又多毒虺帝大怒免
立德官而罢其宫分赐百姓
二十年七月辛亥宴五品已上于飞霜殿其殿在玄武
卷十四 第 3a 页
门北因地形高敞层阁三城轩栏相注又引水为洁渌
池树白杨槐柳与阴相接以涤炎暑焉
十月司空房玄龄及将作大匠阎立德大营北阙制显
道门观并成
二十一年复营太和宫笼山为苑自初裁至于设幄九
日而罢功因改名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
殿名翠微殿其寝殿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搆别宫去
台连延里馀正门西开名金华门内殿名喜安殿七月
卷十四 第 3b 页
建玉华宫于宜州宜君县之凤凰谷帝手诏曰朕闻上
代无为檐茅而砌土中季华用槛玉而台琼燥湿之致
虽同奢俭之情则异朕承皇王之绪执造化之纲包万
类于心端图八纮于目际夷夏一轨区宇大同虽则德
有劣于难名道方参于至义若乃制服垂裳之后服牛
羁马之君弦弧剡矢之奇运车浮舟之智济时为美功
亦大焉至若浩浩九龄炎炎七载融山坼地滔天襄陵
生人之艰劳亦极矣彼数德者功莫高乎吞狄此两灾
卷十四 第 4a 页
者劳又甚乎裁宫今虽菲食卑宫有惭于曩哲安人济
难不恧于前贤然而人皆轻见重闻贵耳贱目德虽微
也以其古而为大功虽巨也以其今而成小不亦谬哉
每流鉴于前经尝披怀而自勖思所以收骄闭逸卷欲
除华而顷年已来忧劳烦结暨至兹岁风疾弥时嗟乎
济世之威患攒躬而靡制回天之力痛沈已而难移重
以景炽流金风扬溽暑邅回几席旭慕增劳俯仰嵓廊
寝兴添弊唯冀廓景延凉荡兹虚惙近因群下之志南
卷十四 第 4b 页
营翠微本绝丹青之工才假林泉之势峰居隘乎蚊睫
山径险乎焦原虽一已之可娱念百寮之有倦所以载
怀爽垲爰制玉华故遵意于朴厚本无情于壮丽尺版
尺筑皆悉折庸寸作寸功故非虚役犹恐遐迩乖听方
舆怨咨非其乐劳人而竭力好峻宇而雕墙但以养性
全生不独在私在已怡神祈寿良以为国为人比者屡
有征行非无疲顿前岁问罪辽左去秋巡幸灵州皆以
剪害除凶怀柔服叛岂欲矜辙迹骋盘游而已哉今复
卷十四 第 5a 页
土木频兴营缮屡动永言思此深念人劳一则以为惭
一则以为愧何则匈奴为患自古弊之十月防秋人血
丹于水脉千里转战汉骨皓于塞垣当此之疲人不堪
命尚兴未央之役犹起甘泉之功今则毳幕穹庐取为
郡县天山瀚海分为苑池去既往之长劳成将来之永
逸譬回一年之后创此新宫想志士哲人不以为言也
布告黎庶明此意焉宫既成正门谓之南风门殿覆瓦
馀皆葺之以茅帝以意在清凉务从俭约匠人以为层
卷十四 第 5b 页
嵓峻谷玄览遐长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皇太子所
居南风门之东正门谓之嘉礼门殿名晖和殿其官曹
寺署并皆创立微事营造庶物亦扰市取供而折番和
雇之费以巨亿计矣及帝游幸𠡠奉御王孝积于显道
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甓重基高敞宏壮帝见之甚

高宗永徽二年九月改九成宫为万年宫废玉华殿以
为佛寺苑内及诸曹司旧是百姓田宅者并还本主
卷十四 第 6a 页
三年四月将作大匠阎立德造新殿成移御之日谓侍
臣曰朕性不宜热所司频奏请造此殿既作之后深惧
人劳今既暑热朕居屋下尚有流汗匠人暴露事亦可
悯所以不令精妙意者只避炎暑耳长孙无忌曰圣心
每以恤人为念天德如此臣等不胜幸甚
五年三月幸万年宫帝谓太尉长孙无忌曰此宫非直
凉冷宜人且去京不远朕离此十年屋宇无多损坏昨
者不易一椽一瓦便已可安不知公等得安堵未曹司
卷十四 第 6b 页
廨署周足未乃亲制万年宫铭并序七百馀字群臣请
刋石建于永光门诏从之
十月修筑京师罗郭和雇雍州四万一千人三十日功
毕九门仍各施观明德门一观至五门
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汪因事东都旧殿馀址修
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
七十六尺
六月改东宫弘教殿为崇教殿
卷十四 第 7a 页
二年十二月以雒阳宫为东都雒州官吏阶品准雍州
废雒阳宫总监改青城宫为东都苑北面监明德宫为
东都苑南面监雒阳宫农圃监为东都苑东面监食货
监为东都苑西面监雒州北市置官员准东西市𨽻太
府寺
五年五月修雒水水波堰又于东都苑内造八关宫寻
改为合璧宫
九月改东明门为宾跃门西明门为宣耀门时常机为
卷十四 第 7b 页
司农少卿受诏检校东都营田园苑之事帝谓之曰两
都是朕东西二宅也今之宫馆隋代所造岁序既淹渐
将颓毁欲有修造又费财力如何机奏曰臣任司农向
以十年前后省费今见贮钱三十万贯若以供葺理可
不劳而就也帝大悦诏机兼统将作少府二司使渐营
之于是机始造宿羽高山等宫并移雒水之中桥自立
德之西街徙于长夏之通衢遂废利涉桥公私以为便
及机迁职帝登雒水高岸有临眺之美诏机于其所营
卷十四 第 8a 页
上阳宫宫成移御之
龙朔二年六月帝染风痹以宫内湫湿乃修旧大明宫
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是年置正门曰丹凤
正殿曰含元含元殿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
下二省弘文史二馆
三年二月税陇雍同岐豳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州
率口钱修蓬莱宫又减京官一月俸助修蓬莱宫
四月移仗就蓬莱宫是月始御紫宸殿听政百寮奉贺
卷十四 第 8b 页
新落成也(初遣司稼少卿梁孝仁监造悉于庭院列白/杨树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入宫中纵观)
(孝仁指白杨曰此木易长不过二三年宫中可得荫映/何力不答但诵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意谓此)
(是冢墓木也孝仁遽令拔去之更植梧/桐谓人曰礼失求之于野固不虚也)
麟德二年二月东都造乾元殿成所司奏乾元殿成其
应天门先亦焚之及是亦造成为则天门(神龙元年三/月十一日避)
(元天后号改为应天门唐隆元年七月避/中宗号改为神龙门开元初又为应天门)
乾封二年二月改万年宫依旧为九成宫
咸亨元年三月改蓬莱宫为含元宫(长安元年十一月/又改为大明宫十)
卷十四 第 9a 页
(二月又改为大明殿神龙/元年二月复改为含元殿)
仪凤三年正月诏蓝田县新作凉宫宜名万全宫
四年五月造紫桂宫于渑池县西(永淳元年四/月改芳桂宫)是年帝
入雒乃移御雒北阴殿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谓侍御史
狄仁杰曰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
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也韦弘机之作列岸脩廊在于
堙堞之外万方朝谒无不觌之此岂致君尧舜之意哉
(弘机闻之曰天下有道百司各奉职辅弼之臣则思/献替之事腑脏之臣行诏守官而已吾不敢越分也)
卷十四 第 9b 页
永淳元年七月造奉天宫于嵩山之南仍置嵩阳县
中宗神龙三年八月改玄武楼为制胜楼
睿宗景云元年十月以大内为太极宫
玄宗开元二年七月宋王成器等累上表请以兴庆旧
里宅为宫乃下制曰朕昔与弟兄联居藩邸虔奉圣训
遂膺昌期尝思鄠杜之游颇有芒砀之气王等固陈符
瑞取则不远拟备巡幸推而勿居虽府在京师亦同于
谯沛式遵故事宜依今请遂以兴庆里旧邸为兴庆宫
卷十四 第 10a 页
(初帝在藩邸与宋王等同居于兴庆里时人号曰五王/子宅至景隆末宅内冇龙池涌出望气者云有天子气)
(中宗数行其地命泛舟以驰/象踏气以厌之至是为宫焉)后于西南置楼西面题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至二十五年/帝戒诸王曰)
(奉先帝宫室不敢有加时时补葺已愧于劳人矣唯兴/庆创制乃朝廷百辟卿士以吾旧邸因欲修建不免群)
(卿考室之词是即庶民子来之请亦所以表休徵之地/新作南楼本欲察氓俗采风谣以防壅塞是亦古辟四)
(门达四聪之意时有作乐宴慰不徒然也今因大哥让/朱邸以成花萼相辉之美历观自古圣帝明王有所兴)
(作欲以助教化也吾所冀者式崇敦睦渐渍薄俗令其/人信厚耳兴庆宫在东内之南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
(复道径通北门达南内人主往来两宫莫知之宫之西/南隅有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禁苑在皇城之北苑)
卷十四 第 10b 页
(东曲二十七里南北三十三里东至汶水西连故长安/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内离宫亭以二十四所汉长)
(安故城南东西十三里亦𨽻入苑/中苑置四面监总监以掌种植)
五年七月改明堂为乾元殿诏曰古之操皇纲执大象
者何尝不上稽天道下顺人极或变通以随时爰损益
以成务且衢室创制度堂以筵因之以礼神是光孝德
用之以布政盖称视朔先王所以厚人伦感天地者也少
阳有位上帝斯歆此则神贵于不黩礼殷于至敬今之
明堂俯临宫掖比之严祀有异肃敬苟非宪章将何轨
卷十四 第 11a 页
物繇是礼官博士公卿大夫广参群议钦若前古宜存
路寝之式用罢辟雍之号可改为乾元殿每临御宜依
正殿礼
十一年并州置北都诏曰经邦创制建国设险必因时
顺人统物立极我国家以神武圣德应天受命龙跃晋
水凤翔太原建万代之模为亿兆之主犹成汤之居亳
有周之兴岐朕以𦕈身纂承昌运守祖宗之大宝恢中
兴之洪业叶时卜守经始此都事本因心情兼惟旧近
卷十四 第 11b 页
者嘉祥荐至休瑞屡臻此皆宗祏降灵神祇潜暨岂伊
菲德独享厥休昔尧理唐郊式建丹陵之地汉居雒邑
更表南阳之都今王业正兴宫观犹在列于编郡情所
未安非所以恢大圣之鸿规展孝思之诚敬其并州宜
置北都改州为太原府刺史为尹司马为少尹太原晋
阳为赤县诸县为畿县官吏品第视京雒两府是年置
温泉宫于骊山
十三年六月废都西市
卷十四 第 12a 页
十六年正月始移仗于兴庆宫听政
十九年六月诏曰京雒两都是惟帝宅街衢坊市固须
修整比闻取土穿掘因作秽污坑堑四方远近何以瞻
瞩顷虽处分仍或有违宜令所司申明前敕更不得于
街巷穿坑及取土其旧沟渠令当界乘閒整顿疏决墙
宇桥道亦当界渐修不得广有劳后
二十四年四月改造天津桥合为一桥
六月广花萼楼筑夹城芙蓉园
卷十四 第 12b 页
十二月毁东市东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广花萼楼前
二十六年正月修望春宫
十月两京路行宫各造殿宇及屋千间
二十七年九月于明堂旧址造乾元殿
十月毁东都明堂之上层改下层为乾元殿
二十八年正月两京路及城中苑内种果树
天宝元年十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天神
二年十二月东京应天门改为乾元门
卷十四 第 13a 页
六载十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
十二月发冯翊华阴等郡丁夫筑会昌罗城于温阳置
百司
七载十二月玄元皇帝降于朝元阁改为降圣阁
八载四月华清宫作观风楼
五月于开远门外作振旅亭
十载四月兴庆宫作交泰殿
十二载十月城兴庆宫役京师及三辅人凡一万三千
卷十四 第 13b 页
人并以时估酬钱
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诏曰顷以上皇在蜀朕亦居岐
蜀郡宜改为南京凤翔改为西京西京为中京蜀郡改
为成都府凤翔府尹已下官寮并同三京名号
三载正月改丹凤楼门安化门为达礼门以禄山国雠
恶闻其姓京城及坊门名有安字悉改之
上元元年九月诏荆州大都督府宜改为江陵府仍为
南都江陵县为赤县诸县为畿县长史为尹司马为少
卷十四 第 14a 页
尹馀官属名位并同京兆府及京畿赤县并依旧
二年九月诏曰唐虞之代肇有九州王者所都文无异
制其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三京之号宜停其凤翔先
为西京亦宜准此
元年建卯月诏曰五都之号其来自久宜以京兆府为
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
原府为北都
代宗广德元年九月禁城内六街种植
卷十四 第 14b 页
二年二月又诏禁之初诸军诸使以时艰岁俭奏耕京
城六街之地以供刍或谓非宜乃罢之
永泰元年二月出内人一千人品官六百人赴东京守

十一月河南等道都统黄门侍郎平章事王缙上言请
减诸道军资钱四十万贯脩东都宫内殿宇从之
二年正月京兆尹黎干大发夫役种城内六街树是岁
不许京城内坊市侵街筑墙造舍旧者并毁之
卷十四 第 15a 页
德宗贞元三年作玄英门及观于大明宫北垣
四年二月筑延喜门北复道属于永春门复脩延喜门

三月自武德东门筑垣约左藏库之北属宫城东垣于
是武库因而废焉其器械隶于军器仗
五年正月户部侍郎班宏修玄武楼
八年正月新作玄武门及庑会鞠场
十二年八月增修望仙楼及广夹城及十六王宅时京
卷十四 第 15b 页
城街衢中树缺县吏多栽榆树以其省便会吴凑为京
兆尹每岁唯令植槐树成列
十三年三月于麟德殿前新造亭子成名曰会庆亭五
月引龙首渠水自通化门入至太清宫前
七月浚鱼藻池池先深一丈淘加四尺
八月诏曰昆明池俯近都城古之旧制蒲鱼所产实利
于人宜令京兆尹韩皋充使即勾当修堰涨池
十一月韩皋奏准敕涨昆明池修石炭贺兰两堰并造
卷十四 第 16a 页
土堰开淘湖渠都用钱七千四百三十贯文
十九年二月修含元殿
宪宗元和二年六月左神策军新筑夹城别开门曰玄
化造楼曰晨辉
三年十月敕脩南内殿十三间墙舍共一千六百间及
勤政楼明光楼
六年五月毁兴安门南竹亭
八年五月河南尹许孟容进东都图
卷十四 第 16b 页
九年六月置礼宾院于长兴里北
十二年四月命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第五守进以众二
千筑夹城自云韶门芳林门西至脩德里以通于兴福
寺又置新市于芳林门南
闰五月作蓬莱池周廊四百间
十三年二月诏六军使创修麟德殿之右廊又浚龙首
池起承晖殿雕饰绮焕徙置佛寺之花木以充焉
十四年正月徙置仗内教坊于延政里
卷十四 第 17a 页
三月诏左右军各以官徒二千人修勤政楼
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诏于西上阁门西
廊右畔便门以通宰臣自阁中赴延英路
七月新作永安殿及宝庆殿及修日华门通乾门并朝
堂廊舍
八月发神策六军二千人浚鱼藻池
十月发右神策军兵各千人于门下省东少阳院前筑

卷十四 第 17b 页
长庆元年五月禁中造百尺楼时帑藏未实内外多事
土木之功屡兴物议喧然以为不可
敬宗宝历元年七月乙亥度支准宣进镜铜三千馀斤
黄金银薄总十万翻修清思院新殿及阳德殿图障
二年正月甲戌左右神策六军威远皇城左右金吾共
差二万人入内穿池修殿
是月敕东都已来旧行宫宜令度支郎官一人领都料
匠缘路检计及雒城宫阙与东都留守商议计料分析
卷十四 第 18a 页
闻奏
五月神策军于苑内古长安城中修汉未央宫
文宗太和元年四月诏毁升阳殿东放鸭亭望仙门侧
看楼十间并敬宗所造也
八月癸卯诏毁如京仓舍以其地归门下宝历未好广
苑囿门下省马厩因通入禁中至是还之
二年八月敕修安福楼及南殿院屋宇一百八十八间
又脩两仪殿及甘露殿共一百七十二间
卷十四 第 18b 页
九月集贤院奏请创造昭庆门里西墙至集贤院门南
廊舍三十九间许之
九年二月敕都城胜赏之地唯有曲江承平已前亭馆
接连近年废毁思俾葺修已令所司芟除栽植其诸司
如有力要于曲江置亭馆者给与閒地任其营造七月右
军擗仗使田金操请准敕拆银台门起修三门楼诏左
军官健二千人填龙首池以为鞠场又诏左右军官健
各一千五百人赴曲江修建紫云楼
卷十四 第 19a 页
九月帝幸右银台门观门楼兴工之作发左右神策军
一千五百人修淘曲江是日左右军奏修曲江楼毕各
进图一轴是月内出新造紫云楼彩霞亭额左军中尉
仇士良以鼓吹迎于银台门(时帝好诗每吟杜甫曲江/行云江头宫殿锁干门细)
(柳新蒲为谁绿乃知天宝已前曲江四面皆有/行宫台殿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临之)
武宗会昌元年三月敕造灵符应圣院于龙首池
五年正月造望仙台于郊坛
六月修望仙楼及廊舍共五百三十九间
卷十四 第 19b 页
宣宗大中元年二月敕修百福殿院八十间
七月敕亲亲楼号雍和殿别造屋宇廊舍七百间
二年正月敕脩左银台门楼屋宇及南面城墙至睿武

五年诏脩明仪楼
昭宗光化元年正月车驾在华州诏以韩建脩京师宫
阙是月李茂贞与诸道相次进表助营宫苑诏遣建自
华至京经度宫室开搆桥道九月自华还京
卷十四 第 20a 页
天祐元年正月梁王朱全忠遣将寇彦卿请车驾迁都
雒阳闰四月至东都
哀帝天祐二年五月诏改雒都诸门与西京门同者延
喜门改宣仁门重明门改兴教门长乐门改光政门光
范门改应天门乾化门改乾元门宣政门改敷政门宣
政殿改贞观殿日华门改左延福门月华门改右延福
门万寿门改万春门积庆门改兴善门含章门改膺福
门含清门改延义门金銮门改千秋门延和门改章善
卷十四 第 20b 页
门保宁殿改文思殿诏曰法驾迁都之日雒京再建之
初虑怀土有类于新丰惟更门以合于旧制今则妖星
既出于雍分高闳难仿于秦馀宜复别门之名以壮卜
年之永是用分疆画野寔显验于否臧东雒西京靡玄
参于制度其京都见在门同西京门名并宜改复雒京
旧门名盖避妖星之变也
十月𠡠雒城坊曲内旧有朝臣及诸司宅舍经乱荒榛
张全义葺理以来皆以耕垦既供军赋即系公田或恐
卷十四 第 21a 页
妄有披论认为世业须烦按验遂启幸门其都内坊曲
及畿内已耕殖田土诸色人并不得论认如要田业一
任买置凡论认者不在给还之限如有本主元自差人
勾当不在此限如荒田无主即许识认付河南府
闰十二月皇城使奏伏以皇城之内咫尺禁闱晨夜巡
警固须清肃伏乞准敕条漏鼓声绝后禁断人行今据
军人百姓更点动后尚恣夜行特乞圣慈再下六军止
绝从之
卷十四 第 21b 页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四月即位于魏州是月升魏州为
东京改元城县曰兴唐贵乡县曰唐晋都督府曰兴唐
府以太原为西京镇州为北都
十二月壬申敕汴州伪庭所立殿宇诸门并去牌额复
本名其宣武军额置于咸安门所在宫苑即充行宫应
有不合安鸱吻处并可去之
二年正月丁未敕朝元殿北是明堂殿伪梁改为朝元
殿今复旧名其崇勋殿宜改为中兴殿应顺门改为永
卷十四 第 22a 页
曜门太平门改为万春门通政门改为广政门凤鸣门
改为韶和门万春门改为中兴门解卸殿改为端明殿
 八月𠡠三川奥壤四海名区为帝王光宅之都乃符瑞
荐臻之地周朝始建卜年遂启于延洪汉室中兴即土
是图于远大咸兹建极至我本朝壮丽可观浩穰为最
千门万户寔为富庶之乡接庑连甍宛有升平之俗而
自伪梁僭逆诸夏凭陵寻干戈而虐用蒸黎恣涂炭而
毒流草木依凭兔苑啸聚枭巢遂令辇毂之间鞠兴芜
卷十四 第 22b 页
没之叹朕自削平大憝纂嗣丕图重兴卜雒之都永启
朝宗之会将资久远须议葺脩务令壮观于九重实在
骈罗于万户京城应有空閒地任诸色人请射盖造藩
方侯伯内外臣寮于京邑之中无安居之所亦可请射
各自修营其空閒有主之地仍限半年本主须自脩盖
如过限不盖屋宇亦许他人占射贵在成功不得虚占
是月辛巳诏曰朕刷荡妖氛收复京辇三灵胥悦万国
骏奔凡在炤临毕同欣戴或出司土宇入觐朝廷若无
卷十四 第 23a 页
列第于神州何表爱君之诚节诸道节度观察防禦团
练刺史等并宜令雒京修宅一区既表皇居之壮丽复
佳清雒之浩穰因我后之化家睹群居之恋阙
壬午西都奏重修华清宫温汤屋宇
三年三月详定院奏近并魏州为东京简诸道州县须
先定两府始可各定官品未审依故事京兆河南为两
府太原兴唐为次府天复以兴王之地别有进止敕不
唯府额各定于等差兼亦都名须正于升降将为经久
卷十四 第 23b 页
之制宜遵固本之文本朝故事雍州为西京京兆府雒
州为东都河南府是谓京都两府并州旧为北都太原
府在两府之次近以中兴大业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权为东京为雒京窃以雒京历代帝王之都四方朝贡
所便爰自汉魏迄于隋唐方建都城是比宸极宜依旧
以雒京为东都魏州改为邺都兴唐府与北京太原府
并为次府岂独设官分职命秩免惑于有司抑亦画界
分疆取则无违于故事
卷十四 第 24a 页
四月壬寅武德使上言重修嘉庆殿请丹漆金碧以营
之帝曰此殿为火所废不可不修但务宏壮何烦华侈
寻改为广寿殿
六月壬戌𠡠河南府开永通厚载二门应京城内空閒
地如本主有力即速令盖造若不脩营即许诸色人请
射起屋其月左谏议大夫崔惠上言曰臣伏见雒都顷
当制葺之初荒凉至甚才通行径遍是荆榛此际集人
开耕便许为主或农或圃逾三十年近岁居人渐多里
卷十四 第 24b 页
巷颇隘须增屋室宜正街坊都邑之制度既成华夏之
观瞻益壮因循未改污浊增深窃惟旧制宫苑之侧不
许停秽恶之物今以菜园相接宗庙祠宇公府民家秽
气薰蒸甚非蠲洁请议条制俾令四方则之
八月左补阙杨途奏明君举事须合前规窃见京城之
内尚有南州北州纵市井不可移改城池即宜毁废复
见都城旧墙多已摧塌不可使浩穰神京旁通绿野徘
徊壁垒俯近皇居无或因循常宜脩葺初光启未张全
卷十四 第 25a 页
义为河南尹为蔡贼所攻乃于南市一方之地筑垒自
固后更于市南又筑嘉善坊为南城天复修都之际元
未毁撤途所奏颇适事宜
九月中书奏右补阙杨途先奏毁废京内南北城臣简
到同光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河南尹张全义奏臣自僖
宗朝叨蒙委寄节制雒京临莅之初须置城垒臣乃取
南市曹界分兼展一两坊地修筑两城以立府衙廨署
今区宇既平理合毁废其城濠如一时平治即计功不
卷十四 第 25b 页
少百姓忙时难为差使令欲且平女墙及拥门馀候农
隙别取进止者奉敕京都之内古无郡城本朝多事以
来诸侯握兵自保张全义土功未毁李罕之塞地犹存
时既朗清故宜除刬若时差夫役又恐扰人宜令河南
府先分擘出旧日街巷其城壕许人占射平填便任盖
造屋宇其城基内旧有巷道处便为巷道不得因循妄
有侵占仍请限一月如无力平刬许有力人户占射平

卷十四 第 26a 页
庚申新作兴教门楼
明宗长兴元年正月宗正少卿李延祚奏请止绝车牛
不于天津桥来往
二年六月戊辰应京城六街及诸閒坊先许人脩建屋
室近闻侵地太多乃至不通车驾今后盖造外须通车
马或有越众牵盖并须画时毁拆并果园池亭外馀种
莳菜园空閒田地如本自办即限三月内盖造须毕如
自不办并许人收买𠡠旨伊雒之都皇王所宅乃夷夏
卷十四 第 26b 页
归心之地非农桑取利之田当乱离而曾是荒凉及开
泰而竞为脩葺从来阒寂多已骈阗永安天邑之居宜
广神州之制宜令御史台两街使河南府专切依次第
擘画晓示众多勿容侵越或有利便亦可临时详度奏
闻其月河南府奏准𠡠京城坊市人户菜园许人收买
切虑本主占佃年多以鬻蔬为业固多贫窭岂办盖造
恐资有力转伤贫民𠡠旨都邑之间殷繁是贵欲九重
之转盛在百堵以齐兴作事断自于不疑出令必归于
卷十四 第 27a 页
画一比据巡司申奏为有乱射土田遂设规程令还价
值只要增修舍屋添益闾阎贵使华夏共观壮丽朝廷
以邦本兴隆之计务使骈阗府司以园圃价例之间恐
伤贫下备详敷奏须议允俞其在京诸坊若是有力人
户及形势职掌曹司等已有居第外于别处及连宅置
得菜园令园子主把或典赁与人者并准前敕价例出
卖不得辄有违越如实是贫穷不济人户置得园圃年
多手自灌园身自卖菜以供衣食者则与等第特添价
卷十四 第 27b 页
直仍使买者不得广置地位各量事力须议修营并要酌
中庶无踰越
三年二月庚午脩平头门楼毕名乾通之门
四月戊午中书奏奉敕重定三京诸道州府地望次第
者据十道图旧制以王者所都之地为上本朝都长安
遂以关内道为上今宗庙宫阙见都雒阳请以河南道
为上关内道第二河东道第三馀依旧制又本朝都长
安以京兆府为上今都雒阳请以河南府为上其五府
卷十四 第 28a 页
按十道图以关内道为上遂以凤翔府为首河中成都
江陵兴元为次中兴初升魏博为兴唐府镇州为真定
府皆是创业兴王之地不与诸府雷同今望以兴唐真
定二府升在五府之上合为七府馀依旧制
七月汴州李从曮奏当州旧司天台有铜浑仪并板阁
并在露地损烂欲毁拆敕旨复令缮理不得辄毁
四年六月诏宫西新园宜名永芳园其间新殿宜名和
庆殿
卷十四 第 28b 页
悯帝应顺元年闰正月甲寅集贤院上言以赦书修创
凌烟阁诏问阁高下等级其凌烟阁都长安时在西内
三清殿侧画像皆北向阁有中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
辅南面写功高诸侯王隔外面次第图画功臣题赞自
西京版荡四十馀年旧日主掌官吏及画像工人沦丧
集贤院所属写真官画真官人数不少都雒后废职今
将特起阁请先定佐命功臣人数请下翰林院预令写
真本及下将作差人与画工序间架修建院内先有写
卷十四 第 29a 页
真官沈居隐画真官王武琼二人相次沦亡无人应用
诏集贤御书院复置写真官画真官各一员馀依所奏
晋高祖天福二年正月丙寅改中兴殿中兴门为天福
殿天福门五月丙辰御史中丞张昭远奏汴州在梁室
朱氏称制之年有京都之号及唐庄宗平河南复废为
宣武军至明宗行幸之时掌事者因缘脩葺衙城遂挂
梁室时宫殿门牌额当时识者或窃非之昨车驾省
方暂居梁苑臣观衙城内斋阁牌额一如明宗行幸之
卷十四 第 29b 页
时无都号而有殿名恐非典据臣窃寻秦汉已来寰海
之内銮舆所至多立宫名近代隋室于扬州立江都宫
太原立汾阳宫岐州立仁寿宫唐朝于太原立晋阳宫
同州立长春宫岐州立九成宫宫中殿阁皆题署牌额
以类皇居臣伏准故事请于汴州衙城门权挂一宫门
牌额则其馀斋阁并可以取便为名庶使天下式瞻稍
为宜称者敕旨行阙宜以大宁宫为名其馀候续𠡠处

卷十四 第 30a 页
七月改玄德殿为广政殿玄德门为广政门
十一月改雒京潜龙宅为广德宫北京潜龙宅为兴义

三年十月丙辰诏曰为国之规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务
要利民历考前经朗然通论顾惟凉德获启丕基当数
朝战伐之馀是兆庶伤残之后车徒既广帑廪咸虚经
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尝烦漕运不给供须
今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势乃万庾千厢之地是四通
卷十四 第 30b 页
八达之郊爰自按巡益观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汴
州宜升为东京置开封府仍升开封浚仪两县为赤县
馀升为畿县应旧制开封府时所管属县并可仍旧割
属收管亦升为畿县其雒京改为西京其雍京改为晋
昌军丁亥诏改太宁宫门为明德门又改京城诸门名
额南门尉氏门以薰风为名西二门郑门梁门以金义
乾明为名北二门酸枣封丘门以玄化宣阳为名东二
门曹门宋门以迎春仁和为名
卷十四 第 31a 页
四年二月辛卯改东京玉华殿为永福殿三月己卯改
明德殿为滋德殿宫城南门同名故也
五年九月戊子改东京上源驿为都亭驿
六年八月壬子𠡠改邺都皇城南门应天门为乾明门
大名馆为都亭驿
七年闰三月敕改宣明门为朱凤武德殿为视政文思
殿为崇德画堂为太清寝殿为乾福其门悉从殿名皇
城南门改为乾明北为玄德东为万春西为千秋
卷十四 第 31b 页
四月乙丑敕改邺都罗城及大城诸门罗城南博门为
广运门观音门为金明门橙槽门为清景门寇氏门为
永芳门朝城门为景风门大城南门为昭明门观德门
为广义门北河门为靖安门魏县门为膺福门尉氏门
为迎春门朝臣门为兴仁门上斗门为延清门下斗门
为通远门
汉高祖以天福十二年二月即位于太原宫以太原为
北京五月车驾至东京(即汴/州也)
卷十四 第 32a 页
周太祖广顺元年六月以唐都长安时京城等门比定
今东京诸门薰风等为京城门明德门为皇城门启运
等为宫城门升龙等为宫门崇元等为殿门
二年正月诏开封府脩补京师罗郭率府界丁夫五万
五千板筑旬日罢以积年不脩不可通过兼淘抒旧壕
免雨水坏民庐舍故也
三年六月雒京武行德言五凤楼西面朵楼北塼座落
一丈三尺
卷十四 第 32b 页
十月𠡠入厚载门内向东横街东北屋宇宜令弘文馆
史馆集贤等三馆于此分擘廨署
世宗显德元年七月西京留守武行德率其部民万数
完雒阳罗城先是车驾自太原回行德觐于河阳帝以
雒表城隍颓缺有日矣因面谕行德令葺之繇是徵丁
夫数千而加板筑焉
二年四月诏曰惟王建国实曰京师度地居民固有前
则东京华夷臻凑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而都
卷十四 第 33a 页
城因旧制度未恢诸卫军营或多窄狭百司公署无处
兴修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僦
赁之资增添不定贫阙之户供办实艰而又屋宇交连
街衢湫隘入夏有暑湿之苦居常多烟火之忧将便公
私须广都邑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
帜候将来冬末春初农务閒时即量差近甸人夫渐次
修筑春作才动便令放散如或土功未毕则迤逦次年
脩筑所冀宽容办集今后凡有营葬及兴置宅灶井草
卷十四 第 33b 页
市并须去标帜七里外其标帜内候官中擘画定街巷
军营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
三年六月癸亥诏曰辇毂之下谓之浩穰万国骏奔四
方繁会此地比为藩翰近建京都人物諠阗闾巷隘狭
雨雪则有泥泞之患风旱则多火烛之忧每遇炎蒸易
生疫疾近者开广都邑展引街坊虽然暂劳久成大利
朕昨自淮上回及京师周览康衢更思通济千门万户
庶谐安逸之心盛暑隆冬倍减寒温之苦其京城内街
卷十四 第 34a 页
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
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
其次有差
五年五月赐东京新城诸门名额在寅曰寅宾门在辰
曰延春门在巳曰朱明门在午曰景风门在未曰畏景
门在申曰迎秋门在戌曰肃政门在亥曰玄德门在子
曰长景门在丑曰爱景门改大内东偏旧宾天门为通
苑门又以京城东新修驿为怀信驿以待江南贡使焉
卷十四 第 34b 页
恭帝显德六年十二月改万岁殿为紫宸殿
 
 
 
 
 
 
 册府元龟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