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十    宋 王钦若等 撰
  帝王部
   继统第二
晋惠帝武帝第二子泰始三年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
太熙元年四月己酉即皇帝位
怀帝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永兴元年十二月丁亥立
为皇太弟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惠帝晏驾羊皇后以
卷十 第 1b 页
为太弟于嫂不得为太后催清河王覃入已至尚书阁
侍中华混等急召太弟癸酉即皇帝位
悯帝武帝孙吴孝王晏之子出继伯父柬袭封为秦王
永嘉二年拜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及雒阳倾覆避难于
荥阳密县与舅荀藩荀组相遇自密南趋许颍豫州刺
史阎鼎与前抚军长史王毗司徒长史刘畴中书郎李
昕及荀组等同谋奉帝归于长安而畴等中涂复叛鼎
追杀之藩组仅而获免鼎遂挟帝乘牛车自宛趋武关
卷十 第 2a 页
频遇山贼士卒亡散次于蓝田鼎告雍州刺史贾疋疋
遽遣州兵迎卫达于长安又使辅国将军梁综取守之
时有玉龟出灞水神马鸣城南焉六年九月辛巳奉秦
王为皇太子登坛告类建宗庙社稷大赦明年四月丙
午奉怀帝凶问举哀成礼壬辰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

明帝元帝长子太兴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昌元年闰十
一月庚寅即皇帝位
卷十 第 2b 页
成帝明帝长子太宁三年戊辰立为皇太子闰八月己
丒即皇帝位
康帝成帝母弟咸和元年封吴王二年徙封琅琊王咸
康五年迁侍中司徒八年六月庚寅成帝不讳诏以琅
琊王为嗣甲午即皇帝位
穆帝康帝子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为皇太子己亥太
子即皇帝位时年三岁皇太后摄政升平元年帝加元
服正月告于太庙始亲万机皇太后居崇德宫
卷十 第 3a 页
哀帝成帝长子咸康八年封为琅琊王永和三年除骠
骑将军五年五月丁巳穆帝晏驾皇太后令曰帝奄不
救厥疾继嗣未建琅琊王丕中兴正统明德懋亲昔在
咸康属当储贰以年在幼冲未堪国难故显宗高让今
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统于是百官备法驾
迎于琅琊第庚申即皇帝位十月诏曰显宗成皇帝顾
命以时事多艰弘高世之风树德博重以隆社稷而国
故不已康穆早世裔祚不融朕以寡德复承先绪感惟
卷十 第 3b 页
永慕悲痛兼摧夫昭穆之义固宜本之天属继体承基
古今常道宜上嗣显宗以修本统帝于穆帝为从父昆
弟穆帝舅褚歆有表中书答表朝廷无其义诏下议尚
书仆射江虨等四人云闵僖兄弟也为父子则帝应为
穆帝嗣卫军王术等二十五人云成帝不私亲爱越授
天伦康帝受显宗社稷之重已移所授纂承之序宜继
康皇尚书谢奉等六人云继体之正宜本天属考之人
情宜继显宗时多异议尚书左丞孔严与丹阳尹庾和
卷十 第 4a 页
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
议为长竟从之
海西公哀帝之母弟也咸康八年封为东海王升平五
年改封琅琊王隆和初转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
三司兴宁三年二月丙申哀帝晏驾无嗣丁酉皇太后
诏曰帝遂不救厥疾艰祸仍臻遗绪泯然哀恸切心琅
琊王奕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宗纂承天统便速
正大礼以宁人神于是百官奉迎于琅琊第是日即皇
卷十 第 4b 页
帝位
简文帝元帝之少子永昌元年封琅琊王咸和元年徙
封会稽王太和元年海西公废皇太后诏曰丞相录尚
书会稽王体自中宗明德邵令英秀玄虚神栖事外以
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归为日已久
宜从天人之心以统皇极主者明依旧典以时施行于
是大司马桓温率百官进太极前殿具乘舆法驾奉迎
帝于会稽邸于朝堂变服着平巾帻单衣东向拜受玺
卷十 第 5a 页
绶咸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桓温出次中堂
分兵屯卫
孝武帝简文第三子兴宁三年七月封会稽王咸安二
年七月己未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皇太后临朝
太元元年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见于太庙皇太后归
政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
安帝孝武长子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立为皇太子二
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晏驾辛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卷十 第 5b 页
癸亥以司徒会稽王道子为太傅摄政
恭帝安帝母弟初封琅琊王为大司马义熙十四年十
二月相国宋公刘裕矫称安帝遗诏曰惟我有晋诞膺
明命业隆九有光宅四海朕以不德属当多艰幸赖宰
辅拯厥倾覆仍恃保佑克黜祸乱遂冕旒宸极混一六
合方凭阿衡惟新洪业而搆疾大渐将遂弗兴仰惟灵
命亲贤是荷咨尔大司马琅琊王体自先皇明德光懋
属惟储贰众望攸集其君临晋邦奉系宗祀允执其中
卷十 第 6a 页
燮和天下阐扬末诰无废我高祖之景命是日即帝位
后魏太宗明元帝道武长子(道武事具帝/王创业门)初封齐王母
刘贵人赐死帝日夜号泣道武怒之帝惧乃游行逃于
外天赐六年十月清河王绍作逆帝入诛绍壬辰即皇
帝位
世祖太武帝明元长子泰常七年封泰平王监国八年
十月壬申即皇帝位
高宗文成帝太武之孙恭宗景穆帝长子太武爱之常
卷十 第 6b 页
置左右号世嫡皇孙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于
永安前殿
显祖献文帝文成长子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和
平六年五月甲辰即皇帝位
高祖孝文帝献文太子初献文雅薄时务尝有遗世之
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任城王云太尉源贺固
谏之东阳公丕等进言曰皇太子虽圣德夙彰然实冲
幼陛下富于春秋始览机政普天景仰率土徯心欲隆
卷十 第 7a 页
独善不以万物为心其若宗庙何其若亿兆何曰储宫
正统受终文祖群公相之有何不可皇兴五年八月册
命太子曰昔尧舜之禅天下也皆繇其子不肖若丹朱
啇均能负荷者岂搜扬仄陋而授之哉尔虽幼冲有君
人之表必能恢隆王道以济兆民今使太保建安王陆
馥太尉源贺持节奉皇帝玺绶致位于尔躬其践升帝
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休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
性可不善欤丁未诏曰朕纂承洪业运属太平淮岱率
卷十 第 7b 页
从四海清晏是以希心玄古志存澹泊躬览万务则损
颐神之和一日或旷政有淹滞之失但子有天下归尊
于父父有天下传之于子今稽协灵运考会群心爰授
储宫践升大位朕方优游恭已栖心浩然社稷乂安克
广其业不亦善乎百官有司其祗奉嗣子以答天休宣
布宇内咸使闻悉于是群公奏曰昔三皇之世澹泊无
事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
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
卷十 第 8a 页
尊号太上皇帝乃从之己酉太上皇帝徙御崇光宫采
椽不斲土阶而已国之大事咸以闻是月丙午太子即
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世宗宣帝孝文第二子太和二十三年四月丁巳自皇
太子即皇帝位于鲁阳先是三月庚子孝文疾甚车驾
北次榖塘原甲辰诏赐皇后冯氏死诏司徒彭城王协
徵太子于鲁阳践祚诏以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详为
司空公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
卷十 第 8b 页
嘉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与侍中太尉
公僖尚书右仆射任城王等六人辅政顾命宰辅曰粤
太尉司空尚书令左右仆射吏部尚书惟我太祖丕丕
之业与四象齐茂累圣重明属鸿历于寡昧兢兢业业
思纂乃圣之遗迹迁都嵩极定鼎河瀍庶荡瓯吴复理
万国以仰光七庙俯济苍生天夺其年不果乃志公卿
其善毗继子隆我魏室不亦善欤可不勉之帝即位居
谅闇委政宰辅景明二年正月始亲政引见群臣于太
卷十 第 9a 页
极前殿告以览政之意
肃宗孝明帝宣武第二子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为皇
太子四年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
敬宗孝庄帝彭城王协之第三子孝昌二年封长乐王
武泰元年二月孝明晏驾大都督尔朱荣以兵向京师
四月戍戌立为皇帝
前废帝(谥曰/简闵)广陵惠王羽之子正始中袭爵正光中元
乂擅权帝托以瘖病及庄帝晏驾尔朱世隆等上表劝
卷十 第 9b 页
进王答曰自量𦕈身是以执让然王公勤至不可拒违
今敬承所陈唯愧弗堪负荷耳太尉公尔朱度津奉玺
绶衮冕之服及就辂车百官侍卫入自建春云龙门升
太极前殿群臣拜贺礼毕遂登阊阖门改元肆赦
后废帝章武王融第二子初建明二年为渤海太守及
齐献武王高欢起义兵将诛暴逆乃推戴之十月壬寅
即皇帝位于信都城西升坛焚燎大赦称中兴元年
西魏武帝(亦曰/出帝)孝文帝孙广平武穆怀王第三子普泰
卷十 第 10a 页
元年加侍中尚书右仆射中兴二年四月后废帝自以
疏远未允四海之心请逊大位大丞相渤海王高欢与
百僚会议佥谓高祖不可无后乃共奉王戊子即皇帝
位于东郭之外
文帝孝文帝孙京兆王愉之子永熙二年闰十二月帝
南阳王为周太祖所立
废帝文帝长子大统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十七年三
月太子即皇帝位
卷十 第 10b 页
恭帝文帝第四子大统十四年封为齐王废帝三年正
月为周太祖所立三年禅于周
后周世宗明帝太祖长子初封宁都郡公为岐州刺史
孝闵帝元年九月晋公护废立遣使迎帝于岐州九月
癸亥至京师止于旧邸甲子群臣上表劝进备法驾奉
迎帝固让群臣固请是日即天王位乙丒朝群臣于延
寿殿
武成元年正月己酉太师晋公护上表归政帝始亲览
卷十 第 11a 页
万机军旅之事护犹总焉
高祖武帝太祖第四子明帝即位初为蒲州刺史武成
元年入为大司空二年四月明帝遗诏传位帝固让百
官劝进乃从之壬寅即皇帝位
宣帝高祖长子建德元年立为皇太子宣政元年六月
丁酉高祖晏驾戊戌太子即皇帝位
静帝宣帝长子大象元年正月封鲁王是月立为皇太
子二月宣帝诏曰有圣大宝实惟重器玄天表命人事
卷十 第 11b 页
与能幽显同谋确乎不易域中之大宝悬定于杳冥天
下为公盖不避于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受河雒之
锡武功文德光格区宇创业垂统永惟无穷朕以寡薄
祗承洪绪上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贰之心职
贡与云雨俱通宪章共光华并旦圆首方足咸登仁寿
兴隆国本用弘天历皇太子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惟
积德之休允叶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
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望
卷十 第 12a 页
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知朕意焉
隋炀帝高帝第二子(高帝事迹具/帝王创业门)开皇八年立为皇太
子仁寿四年七月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恭帝元德太子之子大业三年封陈王又徙为代王十
三年十月唐高祖义兵入长安尊炀帝为太上皇帝奉
帝纂业壬戌即皇帝位于大兴殿寻禅于唐
唐太宗文皇帝高祖第二子(高祖事迹具/帝王创业门)武德元年封
秦王九年六月癸亥立为太子军机兵仗仓粮凡厥庶
卷十 第 12b 页
政事无大小悉委皇太子断决然后闻奏是月壬申高
祖手诏司空裴寂等曰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有司择
日宜速闻奏八月癸亥高祖诏曰乾道统天文明于是
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
逊之礼旁求历试三代以降天下为家继体承基裔嗣
相袭故能孝飨宗庙卜世长远贻庆后昆克隆鼎祚朕
膺期受命握图阐极大拯横流载宁区夏然而昧旦丕
显日昃坐朝驭朽兢怀履冰在念忧勤庶政九载于兹
卷十 第 13a 页
今英华已竭耄期倦勤久怀物表高蹈风云释累遗尘
有同脱屣深求閒逸用保休和皇太子世民久叶祥符
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自云雷缔搆霸业伊始
义旗之举首创成规京邑克平莫非其力乃皇极已建
天步犹艰内发谋猷外清氛祲英图冠世妙算穷神伐
暴除凶无思不服薛举负西戎之众武周引北狄之兵
祸起蜂飞假名窃号元戎所指折首倾巢王世充藉府
库之资凭山河之固信臣精卒承间守险建德因之同
卷十 第 13b 页
恶相济金鼓才震一纵两擒师不踰时戎衣大定夷刘
闼于赵魏覆徐朗于谯兖功格穹苍德孚宇宙雄才宏
略振古莫俦造我大唐繄其是赖既而居中作相任隆
列辟百揆时总三阶以平地属元良实惟固本万邦咸
正兆庶乐推晷律呈象休徵允集华夏载伫讴颂知归
今传皇帝位于世民所司备礼以时册授公卿百官四
方岳牧及长吏下至士民宜悉祗奉以称朕意夫政惟
通变礼贵从宜利在因民义存适要条章法度不便于
卷十 第 14a 页
时者随时改易勿有疑滞昔汉祖拨乱身定大功群臣
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资敬五日一朝备礼尊崇号称
太上朕方游心恬淡安神玄默无为拱揖宪章往古称
谓之仪一准汉代庶宗社之固申锡无疆天禄之期永
安勿替布告天下咸使知闻太宗冲让不敢奉诏翌日
朝于西宫面奏请曰尧舜虽有至德有禅授之事然亲
览庶政并经百年陛下以至圣之德抚有四海始将十
载臣望陛下遵尧舜之道以百姓为心高祖曰吾思此
卷十 第 14b 页
事已熟怀之已久故欲怡神以养生不欲矫情以从物
惟恐性不能尽欢娱身不能恣逸乐目不能观五色耳
不能听五音口不能极膏腴鼻不能嗅芬馥今传授得
所业泰身安此是怡神以养生会吾之宿志若乃饰仁
义务知能劳神以施号令疲形以行赏罚此是矫情以
从物非吾心之所取也夫善治外者不伤性善治内者
不累身吾方以道摄生养性故脱屣于汝岂可婴吾以
负重哉太宗稽首固请高祖曰夫为人子务自劳身致
卷十 第 15a 页
其亲于安乐吾老矣传汝以万机若不从是非孝也太
宗弗敢辞于是遣兼太尉司空魏国公裴寂赐策曰夫
天生蒸民树以司牧三灵辅德百姓与能粤自夏殷传
业裔祚轨物长世率繇兹道朕祗膺灵命肇开宝历声
教所覃无思不服然而万机填委九区辐凑明发不寐
考极观书听政劳神经谋损虑深思閒旷释兹重负咨
尔聪明神武德实天生君人之量爰备夙夜王业初基
雷云伊始英谋独断秘策潜深及扩定关陇澄清河雒
卷十 第 15b 页
北通玄塞东静青丘宏图遐举元功克茂氛雾廓清鲸
鲵斯尽泽沾方外声畅无垠总统机衡百工以乂敷弘
德化四门允穆讴歌所属宇内宅心象纬告徵灵命斯
在朕是用上稽苍昊俯顺黔黎推而弗居永垂显号致
皇帝位于尔躬今命司空上柱国魏国公寂尚书左仆
射上柱国宋国公瑀赍玺绶尔其纂承洪绪对扬休命式
隆宝祚以康四海太宗固让诏不许之甲子太宗即位
于东宫显德殿遣兼太尉司空裴寂柴燎告天于南郊
卷十 第 16a 页
曰皇帝臣某敢以玄牡昭告皇皇后帝太上皇厌居宸
极凝情姑射倦此万机释兹重负人神不可以乏主天
序不可以无统历数有归猥当寡薄神器有奉用集大
命惧忝帝位固辞弗克遂膺大礼临驭兆民敬简元日
告类上帝即皇帝位惟神敷祐万邦永绥天极贞观三
年四月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地乃徙居焉改名大
安宫诏曰书云知人则哲唯帝难之易曰通其变使民
不倦故太伯端委周室以隆东海就国汉基方永立权
卷十 第 16b 页
致治不其然乎朕世袭缁衣家传鼎业佐魏及周勤劳
王室有隋御历地居戚里尝以补天在虑纳揆为心大
业道丧皇极如燬倾维折柱天下分离涂炭纳隍黔黎
殆尽顾兹九有锋镝纵横静念持扶计无所出世民幼
怀大度性合天道韫经纬之奇文包汤武之弘略深谋
秘策沃朕救溺之心壮思雄图起朕救焚之志因其感
激许以经纶纠合义师投袂而起车次于平阳之郊剑
及于孟津之会元戎所指冰消雾捲曾未浃旬廓清京
卷十 第 17a 页
邑定非常之业建不世之功三古以来未之闻也朱旗
西指则仁杲丧元白羽东临则世充泥首摧武周如拉
朽收建德若拾遗至若黑闼逋诛圆朗小丑三捷七擒
不可胜计一人之力冠今超古暴之遐迩岂待昌言往
以建成嫡长冀其养德日就不谓匿怨友于忌能毁善
谗言屡发殆至铄金赖天启朕心宗社降福密悟凶邪
指麾歼殄朕愧受浸润深念元功乃敬授帝图先天传
政惧其溢满骄上未称三灵之心纵欲肆情不恤万方
卷十 第 17b 页
之重朕故仍居紫极处之肃成察其复礼观其齐政露
往霜来四载于兹矣比闻思我王度克难克艰昧旦丕
显去奢去泰朝夕视膳蒸蒸之性日严昃景忧民翼翼
之情日慎南越稽首北狄款关四海晏然五兵偃戢招
君璋之众只用尺书屠师都之城无亏寸刃公卿辑睦
远迩乂安金鼓绝于疆场心镜悬于亿兆尽善尽美吾
无间然匪天祐之孰能至此令月吉辰风调雨顺朕俯
观人事仰鉴穹旻当养性别宫使其正位居极宜令有
卷十 第 18a 页
司具礼务在周备朕得脱屣高蹈拟迹于轩辕授历传
玺爰属于启诵大宝既固卜年惟永付托有所何乐如
之百辟卿士等或晋阳从我同披荆棘或秦邸故吏早
预腹心并以德举言扬进忠显孝保乂社稷天平地成
唯当带砺山河与国休戚可悉心辅弼无党无偏罔或
隳哉替尔丕绩善事元首称朕意焉太宗奉表陈让曰
臣闻至敬无文至诚不饰地居臣子不以小忠挠志情
兼家国不以细行婴心臣蒙奖厉擢居天策战必以死
卷十 第 18b 页
实深悯于黎庶奋不顾命愿无忝于宗社规摹指麾皆
禀圣算人心神诱遂得成功安敢贪天自称已力前以
圣人大宝滥钟愚懦臣谓肃成理务礼通监抚日慎一
日不敢推辞今奉兹诏更垂奖予以四海乂安褰裳紫
极归尊轩辕天下幸甚令臣自当启诵不觉厚颜顷者
阴阳尚愆嘉榖未稔政治有亏刑典不措恐𦕈身多罪
以及万方伏愿天慈仍安太极待民知尧力玉烛顺序
网开汤祝金科削编然后降辇西宫于事非晚付臣宣
卷十 第 19a 页
室亦敢当仁臣志在忘私冒陈丹款高祖手诏曰君之
于臣尚须探察父之审子岂可同常汝夙怀忠孝吾爱
汝亦过于诸子况立功德具如前诏所恨吾受谗言几
至投杼上玄降福神器安宁此乃宗庙有灵非独吾之
幸也比察汝布政听汝德音洋洋盈耳副吾所望昔齐
有秕政而致小白晋有艰难而获重耳今天下庆赖在
汝一人顷者寒暑不调水旱乖节止是吾之与汝安处
未得其位乃致承乾所居非少阳之体吾今往西宫方
卷十 第 19b 页
思万代之福汝何劳撝抑频此言请且深思大道永保
社稷善始令终无或懈怠奉行吾诏勿以小让为怀至
公之言彼宫此室势何殊也异姓贤者尚欲权之今汝
已克负荷应兹当璧极慰吾意宜绝常辞也太宗不敢
忤意乃止乙亥太上皇居于大安宫太宗亲侍舆辇百
僚陪从置酒高会极欢而罢甲午太宗正位于太极殿
高宗天皇大帝太宗第九子贞观五年封晋王十七年
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春太宗不豫诏太子于金液门
卷十 第 20a 页
听政四月从幸翠微宫五月己巳太宗晏驾庚午发自
翠微宫至京六月甲戌太子即皇帝位
中宗孝和皇帝高宗第七子母曰天后武氏二岁封周
王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永隆元年立为皇太子弘道元
年十二月太子即位天后临朝明年正月甲申朔改元
嗣圣元年二月戊午天后废帝为庐陵郡王五月迁于
均州寻徙居房陵圣历元年召赴上都皇嗣(即睿/宗也)让位
于帝遂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正月甲戌天后传位于
卷十 第 20b 页
太子乙亥即皇帝位于通天宫之端扆殿
睿宗大圣真皇帝中宗母弟龙朔二年封殷王乾封元
年改豫王总章二年徙冀王上元三年改相王嗣圣元
年皇太后武氏废中宗为庐陵王文明元年二月立为
皇帝太后临朝天授元年降为皇嗣圣历元年让位于
中宗复降为相王景龙四年六月少帝即位年十六韦
庶人专政庚子帝第三子临淄王隆基率朝邑县尉刘
幽求长上折冲麻嗣宗内苑总监钟绍京等讨捕韦氏
卷十 第 21a 页
并其党与诛之辛丒奉少主御安福门楼大赦天下癸
卯王公卿士咸以王室多故义择长君以帝众望所归
固请即尊位是日少帝让于叔父甲辰帝自两仪殿出
于太极殿少帝于殿东隅次幕内西面帝于梓宫侧东
向太平公主曰少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合否幽求跪曰
少帝仁孝追踪舜禹大王恩慈倍过之矣今家国事重
有此推让诚为至公也是日少帝制曰自古帝王必有
符命兄弟相及存诸典礼朕以孤藐遭家多难顾兹蒙
卷十 第 21b 页
识不晓政途茫茫四海将何所属累圣丕业若坠于地
王室多故义择长君思与群公推崇明圣叔父相王高
宗之子昔以天下让于先帝孝友宽简彰信兆人神龙
之初已有明旨将立太弟以为嗣君因王恳辞未行册
命所以东宫旷位于今历年缀衣在辰祸变仓卒后掖
称制计立冲人钦奉前怀愿遵理命上申平昔之文仰
复祖宗之烈起今日请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守旧
藩归于外邸凡百卿士敬承朕意赞我天人之休期光
卷十 第 22a 页
我有唐之洪业帝固让有制不许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天下于是降少帝为温王丙午帝缟服于太极东廊引
群公卿士谓曰朕与苍生有幸且得社稷安宁自大行
晏驾韦氏篡逆元恶大憝并从诛剪嗣皇年幼未晓政
途推让朕躬事非获已今与卿等相见不胜悲感甲戌
命温王重茂于内宅安厝明年正月以温王重茂为襄
王食巴集等州实封二千户于集州安置
 
卷十 第 22b 页
 
 
 
 
 
 
 
 册府元龟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