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韩愈¶ 第 407a 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九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 韩愈
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愈三岁而孤。鞠于嫂
郑氏。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元和十四年诏迎凤
翔法门寺塔佛指骨至京师。留禁中三日。五色光现。
百僚称贺。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不及。
时愈为刑部侍郎。上表极谏。帝大怒。将抵以死。裴度.
崔群曰。愈言讦捂。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
此。愿少宽假。乃贬潮州剌史。既至潮。闻大颠禅师之
名。致书请入郡问道。书曰。愈启。孟夏渐热。惟道体安
和。愈弊劣。无谓坐事。贬官到此。久闻道德。窃思见颜。
缘昨到来。未获参谒。巳帖县令。具人船奉迎。日久伫
瞻。愈白。又书曰。愈启。海上穷处。无与话言。侧承道高。
思获披接。专辄有此咨屈。此旬晴明不甚热。倘能乘
闲一访。实谓幸也。不宣。又书曰。愈启。慧匀至。辱答问。
韩愈¶ 第 407b 页 X87-0407.png
珍悚无巳。所示广大深迥。非造次可量。传曰。书不尽
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终不可得而见耶。如
此而论。读来一百遍。不如亲面对之。愈曰。道无凝滞。
行无系缚。苟非所恋著。则山林閒寂与城隍无异。大
颠师论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不至州郭。自激修行。立
空旷无累之地者。非通道也。劳于一来。安于所识。道
故如是。不宣。于是大颠至郡。愈甚敬焉。留师旬日。愈
因祀神海上。登灵山。造其居问道曰。如何是道。师良
久。愈罔措(云云)。颠问愈曰。子之貌郁然。似有不怿。何
耶。愈曰。愈用于朝。享禄厚矣。一旦以忠言不用。窜逐
播越岭海。毒雾瘴气日少发作。其生讵可保。安能有
怿乎。颠曰。子直言于朝也。忠于君而不顾其身耶。抑
尚顾其身强言之以徇名耶。且子之遭黜所言何事。
愈曰主上迎佛骨入大内。愈以佛者夷狄之法耳。三
代无佛而年祚永久。晋宋梁魏事佛。不夭则乱。恐主
上惑于此。是以不顾其身而斥之。颠曰。若是则子言
谬矣。佛也者荫天人之大器。其道则妙万物而为言。
其言尽性命之理。其教则舍恶而趋善去伪而归真。
其视天下犹父之于子也。而子毁之。是犹子而刃父
也。吾闻善观人者。观其道之所存而不较其所居之
地。桀纣之居蹠蹻之徒皆中国人也。然不可法者。以
其无道也。舜生东夷。文王生西夷。由余生于戎。季札
出于蛮。彼二圣二贤岂可谓之夷狄而不法乎。以五
帝三王之代未有佛而长寿。外丙二年仲壬四年何
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终不可得而见耶。如
此而论。读来一百遍。不如亲面对之。愈曰。道无凝滞。
行无系缚。苟非所恋著。则山林閒寂与城隍无异。大
颠师论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不至州郭。自激修行。立
空旷无累之地者。非通道也。劳于一来。安于所识。道
故如是。不宣。于是大颠至郡。愈甚敬焉。留师旬日。愈
因祀神海上。登灵山。造其居问道曰。如何是道。师良
久。愈罔措(云云)。颠问愈曰。子之貌郁然。似有不怿。何
耶。愈曰。愈用于朝。享禄厚矣。一旦以忠言不用。窜逐
播越岭海。毒雾瘴气日少发作。其生讵可保。安能有
怿乎。颠曰。子直言于朝也。忠于君而不顾其身耶。抑
尚顾其身强言之以徇名耶。且子之遭黜所言何事。
愈曰主上迎佛骨入大内。愈以佛者夷狄之法耳。三
代无佛而年祚永久。晋宋梁魏事佛。不夭则乱。恐主
上惑于此。是以不顾其身而斥之。颠曰。若是则子言
谬矣。佛也者荫天人之大器。其道则妙万物而为言。
其言尽性命之理。其教则舍恶而趋善去伪而归真。
其视天下犹父之于子也。而子毁之。是犹子而刃父
也。吾闻善观人者。观其道之所存而不较其所居之
地。桀纣之居蹠蹻之徒皆中国人也。然不可法者。以
其无道也。舜生东夷。文王生西夷。由余生于戎。季札
出于蛮。彼二圣二贤岂可谓之夷狄而不法乎。以五
帝三王之代未有佛而长寿。外丙二年仲壬四年何
韩愈¶ 第 407c 页 X87-0407.png
其夭耶。以事佛之人主夭且乱。则汉明为一代之英
主。梁武寿至八十六。岂必皆夭且乱耶。且子诵佛书。
其疑与先王异者可道之乎。愈曰何暇读彼之书。颠
曰子以佛不道先王之法言。未尝读彼之书。安知不
谈先王之法言耶。佛与人臣言必依于忠。与人子言
必依于孝。及其言之至无方者也。无体者也。妙之又
妙者也。愈曰师之言尽于此乎。颠曰。吾之所以告子
者。盖就子之所能而为之言。非至乎至者也。愈曰幸
闻其至者可乎。颠曰。诚尔心。尽尔性。穷物之理。极天
之命。然后可闻也。愈量移袁州。复造颠庐施衣二袭。
请别曰。愈也将去师矣。幸闻一言。颠曰。吾闻易信人
者必其守易改。易誉人者必其谤易发。子闻吾言而
易信之矣。庸知复闻他说不复以我为非哉(备稽古略)。
** 权德舆
德舆。字载之。秦州略阳人。元和初拜礼部尚书同平
章事。尝著草衣禅师宴坐记。略曰。信州南岳有宴坐
之地。而禅师在焉。师居三十年。州人以草衣号焉。足
不蹈地。口不尝味。时无寒暑。一绳床而巳。身及智慧
二俱清净。微言软语有时而闻。涉其境之远近。随其
根之上下。如雨润万物风行空中。履其门阈皆获趣
入。若非斡玄机于无际。穷实相之源底。则四时攻于
外。百疾生于内矣。古所谓遗物离人而立于独者。禅
师得之。呜呼。世人感物以游心。心迁于物则利害生
焉。吉凶形焉。牵縻羁锁荡而不复。而至人则返静于
主。梁武寿至八十六。岂必皆夭且乱耶。且子诵佛书。
其疑与先王异者可道之乎。愈曰何暇读彼之书。颠
曰子以佛不道先王之法言。未尝读彼之书。安知不
谈先王之法言耶。佛与人臣言必依于忠。与人子言
必依于孝。及其言之至无方者也。无体者也。妙之又
妙者也。愈曰师之言尽于此乎。颠曰。吾之所以告子
者。盖就子之所能而为之言。非至乎至者也。愈曰幸
闻其至者可乎。颠曰。诚尔心。尽尔性。穷物之理。极天
之命。然后可闻也。愈量移袁州。复造颠庐施衣二袭。
请别曰。愈也将去师矣。幸闻一言。颠曰。吾闻易信人
者必其守易改。易誉人者必其谤易发。子闻吾言而
易信之矣。庸知复闻他说不复以我为非哉(备稽古略)。
** 权德舆
德舆。字载之。秦州略阳人。元和初拜礼部尚书同平
章事。尝著草衣禅师宴坐记。略曰。信州南岳有宴坐
之地。而禅师在焉。师居三十年。州人以草衣号焉。足
不蹈地。口不尝味。时无寒暑。一绳床而巳。身及智慧
二俱清净。微言软语有时而闻。涉其境之远近。随其
根之上下。如雨润万物风行空中。履其门阈皆获趣
入。若非斡玄机于无际。穷实相之源底。则四时攻于
外。百疾生于内矣。古所谓遗物离人而立于独者。禅
师得之。呜呼。世人感物以游心。心迁于物则利害生
焉。吉凶形焉。牵縻羁锁荡而不复。而至人则返静于
韩愈¶ 第 408a 页 X87-0408.png
动。复性于情。夭寿仁鄙之殊由此作也。斯盖世谛之
一说耳。于禅师之道其犹稊稗耶(统纪)。
** 李渤
渤。字浚之。初隐庐山。久之更徙少室。元和初。李巽.韦
况交章荐之。以右拾遗召。不拜。穆宗召为考功员外
郎。进谏议大夫。为江州剌史日尝问归宗常禅师曰。
须弥纳芥子即不问。如何是芥子纳须弥。师曰。人传
使君读万卷书是否。渤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
大。万卷书何处著。渤有省(唐史并传灯)。
** 李泌
泌。字长源。初无妻。不食肉。代宗强诏食肉娶妻。德宗
朝进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封邺侯。闻瓒禅师居南岳。
人号懒残。泌往谒之。闻译经声先悲怆而后悦豫。知
为隐者。候之良久。瓒拨火出芋食之曰。领取十年宰
相。至是泌用事。为帝言其高行。诏徵之。使者至石窟
宣麻。瓒寒涕垂颐凝然而坐不以介意。使回以闻。德
宗益嗟敬之(唐史并传灯)。
** 孟简
简。字几道。元和中为尚书。素好佛。韩愈与书有云。积
善积恶殃庆自以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从夷狄之
教(云云)。简答书云。来示云。积善积恶殃庆自以类至。
若是则释氏辨之精详。尽欲人积善耳。故迦文为大
士言六度。为中根言十二因缘。为小根言四圣谛。又
云。依法不依人。假如飞廉恶来之所为者皆亡国灭
一说耳。于禅师之道其犹稊稗耶(统纪)。
** 李渤
渤。字浚之。初隐庐山。久之更徙少室。元和初。李巽.韦
况交章荐之。以右拾遗召。不拜。穆宗召为考功员外
郎。进谏议大夫。为江州剌史日尝问归宗常禅师曰。
须弥纳芥子即不问。如何是芥子纳须弥。师曰。人传
使君读万卷书是否。渤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
大。万卷书何处著。渤有省(唐史并传灯)。
** 李泌
泌。字长源。初无妻。不食肉。代宗强诏食肉娶妻。德宗
朝进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封邺侯。闻瓒禅师居南岳。
人号懒残。泌往谒之。闻译经声先悲怆而后悦豫。知
为隐者。候之良久。瓒拨火出芋食之曰。领取十年宰
相。至是泌用事。为帝言其高行。诏徵之。使者至石窟
宣麻。瓒寒涕垂颐凝然而坐不以介意。使回以闻。德
宗益嗟敬之(唐史并传灯)。
** 孟简
简。字几道。元和中为尚书。素好佛。韩愈与书有云。积
善积恶殃庆自以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从夷狄之
教(云云)。简答书云。来示云。积善积恶殃庆自以类至。
若是则释氏辨之精详。尽欲人积善耳。故迦文为大
士言六度。为中根言十二因缘。为小根言四圣谛。又
云。依法不依人。假如飞廉恶来之所为者皆亡国灭
韩愈¶ 第 408b 页 X87-0408.png
身之道。故虽华夏其可从乎。夏禹文王之所作皆万
世受赐。故虽戎狄其可斥乎。閤下徒以夷狄之说辱
圣贤之身。圣贤之身必能忍辱。圣贤之法其可辱乎。
深所不取也。但閤下不奉即巳。区区毁黩。岂积善之
云乎。彼杨墨老氏之书。其所述。作于理偏虚。非中道
要切。释氏之教则不然。大明积恶之根源。覈天下神
道报应之微细。皎然言善恶之异路。为广其道。奈何
韩君以愚人下俚翁妪之情见待之耶。然其法行于
世。使人人自畏恶修善。岂不大助教化之防与(附见韩文
公集)。
** 梁肃
肃。字敬之。安定人。以补阙修史侍皇太子。卒赠礼部
郎中。学天台教于荆溪禅师。深得心要。以止观文义
弘博。览者费日。乃删定为六卷。行于世。有天台禅林
寺碑.天台止观统例.智者大师传论(统纪)。
** 于頔
頔。字允元。贞元十四年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初为湖
州剌史日。进沙门皎然杼山诗集藏于御书殿。頔尝
问紫玉禅师。如何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师曰。于頔这客作汉。问恁么事作么。頔当时失色。师
指云。祇这个便是漂堕罗刹鬼国也。頔闻巳信受(传灯)。
** 李吉甫 武元衡 高崇文 薛华 郑馀庆
陆长源
吉甫。字弘宪。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尝请
世受赐。故虽戎狄其可斥乎。閤下徒以夷狄之说辱
圣贤之身。圣贤之身必能忍辱。圣贤之法其可辱乎。
深所不取也。但閤下不奉即巳。区区毁黩。岂积善之
云乎。彼杨墨老氏之书。其所述。作于理偏虚。非中道
要切。释氏之教则不然。大明积恶之根源。覈天下神
道报应之微细。皎然言善恶之异路。为广其道。奈何
韩君以愚人下俚翁妪之情见待之耶。然其法行于
世。使人人自畏恶修善。岂不大助教化之防与(附见韩文
公集)。
** 梁肃
肃。字敬之。安定人。以补阙修史侍皇太子。卒赠礼部
郎中。学天台教于荆溪禅师。深得心要。以止观文义
弘博。览者费日。乃删定为六卷。行于世。有天台禅林
寺碑.天台止观统例.智者大师传论(统纪)。
** 于頔
頔。字允元。贞元十四年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初为湖
州剌史日。进沙门皎然杼山诗集藏于御书殿。頔尝
问紫玉禅师。如何是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师曰。于頔这客作汉。问恁么事作么。頔当时失色。师
指云。祇这个便是漂堕罗刹鬼国也。頔闻巳信受(传灯)。
** 李吉甫 武元衡 高崇文 薛华 郑馀庆
陆长源
吉甫。字弘宪。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尝请
韩愈¶ 第 408c 页 X87-0408.png
清凉观师为述华严正要一卷。武元衡。字伯苍。元和
中拜相。尝请清凉著法界观玄镜一卷。高崇文。其先
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累官
金吾将军。擒刘辟有功。封南平郡王。请清凉著镜灯
说文一卷。薛华。为滑州节度使。与孟简.钱徽.白居易.
杜羔等请清凉制七处九会华藏界图心镜说文十
卷。郑馀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擢进士第。贞元中拜
同平章事。请清凉造华严纲要三卷。陆长源。吴中人。
为汝州剌史。尝撰华严经清凉疏序。略曰。大方广佛
华严经者。西方谓之圆满修多罗也。大者如宇之覆。
方者如地之载。广者笼万有而为义。佛者总十号而
称首。华者行业之繁绘。严者庄敬之成饰。其功大。其
德圆。法教之宗系。经论之泉薮。江河之归东海。星象
之拱北辰。微妙甚深不可得而称也。又尝请清凉撰
三圣圆融观一卷(清凉国师碑刻)。
** 张仲素
仲素。为翰林学士。元和十四年二月宪宗敕仲素撰
佛骨碑。略曰。岐阳法云寺鸣鸑阜有阿育王所造之
塔。藏佛指节。太宗特建寺宇加之重塔。高宗迁之洛
邑。天后荐以宝函。中宗记之国史。肃宗奉之内殿。德
宗礼之法宫。据本传必三十年一开。则玉烛调。金镜
朗。氛祲灭。稼穑丰(唐史)。
** 白居易
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后徙居下邽。居易敏悟绝
中拜相。尝请清凉著法界观玄镜一卷。高崇文。其先
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累官
金吾将军。擒刘辟有功。封南平郡王。请清凉著镜灯
说文一卷。薛华。为滑州节度使。与孟简.钱徽.白居易.
杜羔等请清凉制七处九会华藏界图心镜说文十
卷。郑馀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擢进士第。贞元中拜
同平章事。请清凉造华严纲要三卷。陆长源。吴中人。
为汝州剌史。尝撰华严经清凉疏序。略曰。大方广佛
华严经者。西方谓之圆满修多罗也。大者如宇之覆。
方者如地之载。广者笼万有而为义。佛者总十号而
称首。华者行业之繁绘。严者庄敬之成饰。其功大。其
德圆。法教之宗系。经论之泉薮。江河之归东海。星象
之拱北辰。微妙甚深不可得而称也。又尝请清凉撰
三圣圆融观一卷(清凉国师碑刻)。
** 张仲素
仲素。为翰林学士。元和十四年二月宪宗敕仲素撰
佛骨碑。略曰。岐阳法云寺鸣鸑阜有阿育王所造之
塔。藏佛指节。太宗特建寺宇加之重塔。高宗迁之洛
邑。天后荐以宝函。中宗记之国史。肃宗奉之内殿。德
宗礼之法宫。据本传必三十年一开。则玉烛调。金镜
朗。氛祲灭。稼穑丰(唐史)。
** 白居易
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后徙居下邽。居易敏悟绝
韩愈¶ 第 409a 页 X87-0409.png
人。工文章。年十七登进士第。元和中对策乙等。仕至
刑部尚书。居易于东都所居。疏沼种树。搆石楼于香
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曰醉吟先生。尝问心要于凝禅
师。得八言广为八偈。八言谓觉观定慧明通济舍。其
观偈曰。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
之又观。则辨真妄(八偈见长庆集)。元和四年诏惟宽禅师入
见问禅要。敕居易问师曰。既云禅师。何以说法。师曰。
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
律即是法。法不离禅。长庆二年居易知杭州。往问道
于鸟窠禅师。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易曰三岁
孩儿也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
不得。居易服其言。作礼而去。后至庐山谒归宗常禅
师。值师泥壁。师问曰。君子儒。小人儒。居易曰君子儒。
师打泥圬一下。居易遂过泥。师接得便用。良久云。莫
便是快俊底白侍郎么。居易云不敢。师云祇有过泥
分。尝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行念慈氏名。坐想
慈氏容。愿当来世必生兜率。晚岁风痹。遂专志西方
祈生安养。画西方变相一轴。为之愿曰。极乐世界清
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
寿佛所。一夕念佛坐榻上。倏然而逝。居易尝于钵塔
寺依如大师受八关斋戒者九度(旧唐史并传灯)。太和三年
苏州重玄寺刊石壁经成。居易撰碑。略曰。夫开示悟
入诸佛知见。以了义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莫尊于
法华经。證无生忍。造不二门。住不思议解脱。莫极于
刑部尚书。居易于东都所居。疏沼种树。搆石楼于香
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曰醉吟先生。尝问心要于凝禅
师。得八言广为八偈。八言谓觉观定慧明通济舍。其
观偈曰。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
之又观。则辨真妄(八偈见长庆集)。元和四年诏惟宽禅师入
见问禅要。敕居易问师曰。既云禅师。何以说法。师曰。
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
律即是法。法不离禅。长庆二年居易知杭州。往问道
于鸟窠禅师。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易曰三岁
孩儿也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
不得。居易服其言。作礼而去。后至庐山谒归宗常禅
师。值师泥壁。师问曰。君子儒。小人儒。居易曰君子儒。
师打泥圬一下。居易遂过泥。师接得便用。良久云。莫
便是快俊底白侍郎么。居易云不敢。师云祇有过泥
分。尝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行念慈氏名。坐想
慈氏容。愿当来世必生兜率。晚岁风痹。遂专志西方
祈生安养。画西方变相一轴。为之愿曰。极乐世界清
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
寿佛所。一夕念佛坐榻上。倏然而逝。居易尝于钵塔
寺依如大师受八关斋戒者九度(旧唐史并传灯)。太和三年
苏州重玄寺刊石壁经成。居易撰碑。略曰。夫开示悟
入诸佛知见。以了义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莫尊于
法华经。證无生忍。造不二门。住不思议解脱。莫极于
韩愈¶ 第 409b 页 X87-0409.png
维摩经。摄四生九类入无馀涅槃。实无得度者。莫先
于金刚经。坏罪集福。净一切恶。莫急于尊胜陀罗尼
经。应念随愿往生。莫切于弥陀经。用正见观真相。莫
出于普贤行法经。诠自性。认本觉。莫深于实相法密
经。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般若心经。是八种经。具十
二部三乘之要旨。万佛之秘藏尽矣(长庆集)。
** 庞蕴
蕴。字道玄。衡阳人。世本业儒。志求真谛。初谒石头迁
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迁以手掩其口。
豁然有省。一日迁问曰。日用作么生。蕴曰。若问日用
事。即无开口处。乃以偈呈迁。迁然之。后参马祖。问曰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
江水即向汝道。蕴顿领玄要。元和中北游襄汉。居郭
西小舍。一女灵照常制竹漉篱卖以供朝夕。将逝令
灵照出视早晚。及午以报。女遽曰。日巳中矣。而有蚀
也。蕴出户视之。女即登父座合掌坐亡。蕴笑曰。吾女
锋捷。于是更留七日。州牧于頔问疾。蕴谓曰。但愿空
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言讫枕頔膝而化(传灯)。
** 柳宗元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贞元中拜监察御史。元和中为
柳州剌史。后贬永州司马。因自放山泽间。其湮厄感
郁一寓诸文。送浚上人归省序略曰。金仙氏之道本
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其教曰禅曰法曰
于金刚经。坏罪集福。净一切恶。莫急于尊胜陀罗尼
经。应念随愿往生。莫切于弥陀经。用正见观真相。莫
出于普贤行法经。诠自性。认本觉。莫深于实相法密
经。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般若心经。是八种经。具十
二部三乘之要旨。万佛之秘藏尽矣(长庆集)。
** 庞蕴
蕴。字道玄。衡阳人。世本业儒。志求真谛。初谒石头迁
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迁以手掩其口。
豁然有省。一日迁问曰。日用作么生。蕴曰。若问日用
事。即无开口处。乃以偈呈迁。迁然之。后参马祖。问曰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
江水即向汝道。蕴顿领玄要。元和中北游襄汉。居郭
西小舍。一女灵照常制竹漉篱卖以供朝夕。将逝令
灵照出视早晚。及午以报。女遽曰。日巳中矣。而有蚀
也。蕴出户视之。女即登父座合掌坐亡。蕴笑曰。吾女
锋捷。于是更留七日。州牧于頔问疾。蕴谓曰。但愿空
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言讫枕頔膝而化(传灯)。
** 柳宗元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贞元中拜监察御史。元和中为
柳州剌史。后贬永州司马。因自放山泽间。其湮厄感
郁一寓诸文。送浚上人归省序略曰。金仙氏之道本
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其教曰禅曰法曰
韩愈¶ 第 409c 页 X87-0409.png
律。上人专于律行。恒久弥固。其仪刑后学者欤。诲于
生灵。触类蒙福。其积众德者欤。觐于高堂。视远如迩。
其本孝敬者欤。撰南岳般舟和尚碑。略曰。和尚心大
行密。体卑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师即崇岭
作精室曰般舟台焉。呜呼。无得而修。故念为实相。不
取于法。故律为大乘。万行方厉。一性恒如。寂用之涯
不可得也。送浩初上人序略曰。儒者韩退之病予嗜
浮图言。訾予与浮图游。且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图。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与
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剔子。扬
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
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
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蹠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
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
不可得而斥也。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撰净土院记。略
曰。中州之西数万里。有国曰身毒。释迦如来示现之
地。彼佛言曰。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曰极乐。佛
号无量寿如来。其国无三恶八难。众宝以为饰。其人
无十缠九恼。群圣以为友。有能诚心大愿归心是土
者。苟念力具足则生彼国。永出三界得不退转。其言
无所欺也。晋时庐山远法师作念佛三昧咏。大劝于
时。其后天台顗大师著释净土十疑论。宏宣其教。迷
者赖焉。盖其留异迹而去者甚众。撰南岳大明律师
碑。略曰。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
生灵。触类蒙福。其积众德者欤。觐于高堂。视远如迩。
其本孝敬者欤。撰南岳般舟和尚碑。略曰。和尚心大
行密。体卑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师即崇岭
作精室曰般舟台焉。呜呼。无得而修。故念为实相。不
取于法。故律为大乘。万行方厉。一性恒如。寂用之涯
不可得也。送浩初上人序略曰。儒者韩退之病予嗜
浮图言。訾予与浮图游。且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图。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与
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剔子。扬
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
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
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蹠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
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
不可得而斥也。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撰净土院记。略
曰。中州之西数万里。有国曰身毒。释迦如来示现之
地。彼佛言曰。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曰极乐。佛
号无量寿如来。其国无三恶八难。众宝以为饰。其人
无十缠九恼。群圣以为友。有能诚心大愿归心是土
者。苟念力具足则生彼国。永出三界得不退转。其言
无所欺也。晋时庐山远法师作念佛三昧咏。大劝于
时。其后天台顗大师著释净土十疑论。宏宣其教。迷
者赖焉。盖其留异迹而去者甚众。撰南岳大明律师
碑。略曰。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
韩愈¶ 第 410a 页 X87-0410.png
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
慧者。不可与言佛。撰六祖能大师碑。略曰。自有生物
则好斗夺丧其本实。悖乖淫流莫返于初。而浮图说
后出推离还源合所。谓生而静者梁氏。好作有为。达
磨讥之。空术益显。六传大鉴。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
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
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全文并见本集)。
** 李翱
翱。字习之。后魏尚普左仆射冲十世孙。中进士第。元
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尝为朗州剌史。仰慕药
山惟俨禅师道风。屡请不赴。乃特入山致敬。药山端
然看经殊不顾视。翱乃云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行。
药山却召翱。翱回首。何得贵耳贱目。遂顶拜。起问如
何是道。药山以手指天。复指净瓶。翱曰不会。药山云。
云在青天水在瓶。翱拜谢。乃呈偈云。鍊得身形似鹤
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事。云在青天水
在瓶。一夕师登山。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声落澧阳
八九十里。翱闻之。复寄偈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
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翱
尝著复性三篇。其一谓情昏则性匿忘情则复性。其
二谓无思则寂照。其三谓昏而不思终不明道(传灯并本
集)。
** 裴度
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历四朝。文宗诏节度河东。二
慧者。不可与言佛。撰六祖能大师碑。略曰。自有生物
则好斗夺丧其本实。悖乖淫流莫返于初。而浮图说
后出推离还源合所。谓生而静者梁氏。好作有为。达
磨讥之。空术益显。六传大鉴。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
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
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全文并见本集)。
** 李翱
翱。字习之。后魏尚普左仆射冲十世孙。中进士第。元
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尝为朗州剌史。仰慕药
山惟俨禅师道风。屡请不赴。乃特入山致敬。药山端
然看经殊不顾视。翱乃云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行。
药山却召翱。翱回首。何得贵耳贱目。遂顶拜。起问如
何是道。药山以手指天。复指净瓶。翱曰不会。药山云。
云在青天水在瓶。翱拜谢。乃呈偈云。鍊得身形似鹤
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事。云在青天水
在瓶。一夕师登山。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声落澧阳
八九十里。翱闻之。复寄偈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
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翱
尝著复性三篇。其一谓情昏则性匿忘情则复性。其
二谓无思则寂照。其三谓昏而不思终不明道(传灯并本
集)。
** 裴度
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历四朝。文宗诏节度河东。二
韩愈¶ 第 410b 页 X87-0410.png
年拜中书令封晋国公。谥文忠。尝与三十馀人问道
于国一钦禅师。行门人礼。在河东时奏五台佛光寺
庆云现。见文殊乘狮子于空中。从者万众。帝遣使供
万菩萨。是日复有庆云见(镡津集)。
** 庾承宣
承宣。登贞元八年第。与韩愈.欧阳詹等同榜。号龙虎
榜。尝撰福州净光塔铭。其序略曰。观察使柳公.监军
使鱼公相与言曰。报君莫大于崇福。崇福莫大于树
善。树善莫大于佛教。教之本其在浮图欤。夫浮图者。
上参诸天。下镇三界。影之所荫如日月之照。破昏为
明。铃之所响如金石之奏。闻声生善。如是之福尽归
人主。谋之既臧。相顾踊跃。食王禄者乐于檀施。荷帝
力者悦而献工。役无告劳。功用斯毕。皇帝嘉焉。赐额
曰贞元无垢净光之塔(旧唐史)。
** 刘禹锡
禹锡字梦得。系出中山。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终
检校礼部郎中。尝撰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曰。元和
十年某月日。诏书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谥曰大鉴。
实广州牧马总以疏闻。由是可其奏。后三年有僧道
琳。率其徒由曹溪来。且曰愿立第二碑。学者志也。维
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摩腾.竺法兰以经来华。人始
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曶爽。后五百岁而达磨以法
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旦之睹白日。自达磨六传
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同异。世之言真宗者
于国一钦禅师。行门人礼。在河东时奏五台佛光寺
庆云现。见文殊乘狮子于空中。从者万众。帝遣使供
万菩萨。是日复有庆云见(镡津集)。
** 庾承宣
承宣。登贞元八年第。与韩愈.欧阳詹等同榜。号龙虎
榜。尝撰福州净光塔铭。其序略曰。观察使柳公.监军
使鱼公相与言曰。报君莫大于崇福。崇福莫大于树
善。树善莫大于佛教。教之本其在浮图欤。夫浮图者。
上参诸天。下镇三界。影之所荫如日月之照。破昏为
明。铃之所响如金石之奏。闻声生善。如是之福尽归
人主。谋之既臧。相顾踊跃。食王禄者乐于檀施。荷帝
力者悦而献工。役无告劳。功用斯毕。皇帝嘉焉。赐额
曰贞元无垢净光之塔(旧唐史)。
** 刘禹锡
禹锡字梦得。系出中山。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终
检校礼部郎中。尝撰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曰。元和
十年某月日。诏书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谥曰大鉴。
实广州牧马总以疏闻。由是可其奏。后三年有僧道
琳。率其徒由曹溪来。且曰愿立第二碑。学者志也。维
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摩腾.竺法兰以经来华。人始
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曶爽。后五百岁而达磨以法
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旦之睹白日。自达磨六传
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同异。世之言真宗者
韩愈¶ 第 410c 页 X87-0410.png
所谓顿门。初达磨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
至大鉴置而不传。岂以是为筌蹄耶。刍狗耶。将人人
之莫已若。而不若置之耶。吾不得而知也。按大鉴生
新州。三十出家。四十七年而殁。百有六年而谥。始自
蕲之东山。从第五师得授记以归。高宗使中贵人再
徵。不奉诏。第以言为贵。上敬行之。铭曰。至人之生无
有种类。同人者形。出人者智。蠢蠢南裔降生杰异。父
乾母坤独肖元气。一言顿悟不践初地。五叶相承授
以宝器。宴坐曹溪世号南宗。学徒畟来如水之东。饮
以妙药差其瘖聋。诏不能致许为法雄。去佛日远群
言积亿。著空执有各走其域。我立真筌扬起南国。无
修而修无得而得。能使学者还其天职。如黑而迷仰
见斗极。得之自然竟不可传。口传手付则碍于有。留
衣中堂得者天授。又撰佛衣铭曰。佛言不行。佛衣乃
争。忽近贵远。古今常情。尼父之生。土无一里。梦奠之
后。履存千祀。惟昔有梁。如象之狂。达磨救世。来为医
王。以言不痊。因物乃迁。如执符节。行乎复关。民不知
官。望车而畏。俗不知佛。得衣为贵。坏色之衣。道不在
兹。由之信道。所以为宝。六祖未彰。其出也微。既还狼
荒。憬俗蚩蚩。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非止传
衣。初必有终。传岂无巳。物必归尽。衣胡久恃。先终知
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于何有。其用巳陈。孰非刍
狗。
** 李德裕
至大鉴置而不传。岂以是为筌蹄耶。刍狗耶。将人人
之莫已若。而不若置之耶。吾不得而知也。按大鉴生
新州。三十出家。四十七年而殁。百有六年而谥。始自
蕲之东山。从第五师得授记以归。高宗使中贵人再
徵。不奉诏。第以言为贵。上敬行之。铭曰。至人之生无
有种类。同人者形。出人者智。蠢蠢南裔降生杰异。父
乾母坤独肖元气。一言顿悟不践初地。五叶相承授
以宝器。宴坐曹溪世号南宗。学徒畟来如水之东。饮
以妙药差其瘖聋。诏不能致许为法雄。去佛日远群
言积亿。著空执有各走其域。我立真筌扬起南国。无
修而修无得而得。能使学者还其天职。如黑而迷仰
见斗极。得之自然竟不可传。口传手付则碍于有。留
衣中堂得者天授。又撰佛衣铭曰。佛言不行。佛衣乃
争。忽近贵远。古今常情。尼父之生。土无一里。梦奠之
后。履存千祀。惟昔有梁。如象之狂。达磨救世。来为医
王。以言不痊。因物乃迁。如执符节。行乎复关。民不知
官。望车而畏。俗不知佛。得衣为贵。坏色之衣。道不在
兹。由之信道。所以为宝。六祖未彰。其出也微。既还狼
荒。憬俗蚩蚩。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非止传
衣。初必有终。传岂无巳。物必归尽。衣胡久恃。先终知
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于何有。其用巳陈。孰非刍
狗。
** 李德裕
韩愈¶ 第 411a 页 X87-0411.png
德裕。字文饶。吉甫子也。其先赞皇人。穆宗即位擢翰
林学士。官至司徒同平章事。终崖州司户参军。懿宗
追赠卫国公。宝历中。公以淮海书院及所居宅建甘
露寺。以资穆宗冥福。时甘露降故名(本传并润州图经)。
** 万敬儒
敬儒。庐州人。三世同居。丧亲庐墓剌血写佛经。断手
二指辄复生。宣宗表其家(唐书本传)。
** 吴道子
道子。阳翟人。初名道子。玄宗改名道玄。工𦘕。下笔有
神。玄定召入供奉。于景公寺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
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不售(名𦘕记并统纪)。
** 杜荀鹤
荀鹤。字彦之。早有诗名。大中中登料。后迁主客员外
郎。天祐初卒。自号九华山人。有诗集行世。其送僧诗
曰。利门名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只恐为僧心
不了。为僧心了总输僧。
** 李舟
舟。字公度。陇西人。岑之子也。有文章。高志气。杜甫有
诗二十六韵送之。首云。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云
云)。舟尝云。释迦生中国。设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设
教如释迦。天堂无则巳。有则君子登。地狱无则巳。有
则小人入(李肇国史补)。
** 陆亘
亘观察池州时。普愿禅师居南泉三十年。亘请入郡
韩愈¶ 第 411b 页 X87-0411.png
伸弟子礼。亘曰。弟子亦薄会佛法。师曰大夫十二时
中作么生。亘曰寸丝不挂。师曰阶下汉。亘见人双陆。
拈起骰子。云恁么不恁么。祇恁么信彩去时如何。师
拈起云。臭骨头。花十八(传灯)。
** 李节
节为河东节度巡官。大中八年潭州岳麓寺沙门疏
言往太原求大藏经。河东节度使司空卢钧.副使韦
宙以经施之。节饯之以序曰。业儒之人喜排释氏。其
论必曰禹汤文武之代皆无有释。释氏之兴。源于汉。
流于晋。㳽漫于宋魏齐梁陈隋。此衰世之所奉也。宜
一扫绝刬草之。使不得滋。论者之言粗矣。抑能知其
然未知其所以然也。吾请精而言之。昔有一夫肤腯
而色凝。气烈而神清。怡然保顺。医与祷无用也。复一
夫而有风湿之疴。背癃而足躄。耳聩而目瞑。于是用
攻熨焉。事禳禬焉。是二夫者胡相反耶。病与不病异
耳。呜呼。三代之前世康人良。禹汤文武德义播之。周
公孔子典教持之。道风虽微。渐渍犹存。诈不胜信。恶
知避善。暨三代之季。世病矣。风俗大败。诈力相乘。善
以柔退。恶以强用。上下相仇激为怨俗也。释氏之教
以清净恬虚为禅定。以柔谦退让为忍辱。故怨争可
得而息也。以菲薄勤苦为修行。以穷达寿夭为因果。
故贵贱可得而安也。怨争息则干戈盗贼之不兴。贵
贱安则君臣民庶之有别。此佛圣人所以救衰世之
道也。不有释氏尚安救之哉。今论者不责衰世之俗
中作么生。亘曰寸丝不挂。师曰阶下汉。亘见人双陆。
拈起骰子。云恁么不恁么。祇恁么信彩去时如何。师
拈起云。臭骨头。花十八(传灯)。
** 李节
节为河东节度巡官。大中八年潭州岳麓寺沙门疏
言往太原求大藏经。河东节度使司空卢钧.副使韦
宙以经施之。节饯之以序曰。业儒之人喜排释氏。其
论必曰禹汤文武之代皆无有释。释氏之兴。源于汉。
流于晋。㳽漫于宋魏齐梁陈隋。此衰世之所奉也。宜
一扫绝刬草之。使不得滋。论者之言粗矣。抑能知其
然未知其所以然也。吾请精而言之。昔有一夫肤腯
而色凝。气烈而神清。怡然保顺。医与祷无用也。复一
夫而有风湿之疴。背癃而足躄。耳聩而目瞑。于是用
攻熨焉。事禳禬焉。是二夫者胡相反耶。病与不病异
耳。呜呼。三代之前世康人良。禹汤文武德义播之。周
公孔子典教持之。道风虽微。渐渍犹存。诈不胜信。恶
知避善。暨三代之季。世病矣。风俗大败。诈力相乘。善
以柔退。恶以强用。上下相仇激为怨俗也。释氏之教
以清净恬虚为禅定。以柔谦退让为忍辱。故怨争可
得而息也。以菲薄勤苦为修行。以穷达寿夭为因果。
故贵贱可得而安也。怨争息则干戈盗贼之不兴。贵
贱安则君臣民庶之有别。此佛圣人所以救衰世之
道也。不有释氏尚安救之哉。今论者不责衰世之俗
韩愈¶ 第 411c 页 X87-0411.png
为难移。而尤释氏之徒为无用。是不怜抱病之夫而
诟医祷之为何人也。不思释氏救世行化之为大益。
而且病其宫墙之丽。徒众之蕃。雕锼彩绘之费。吾故
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会昌季年。武宗大剪
释氏。巾其徒。撤其居。容貌于土木者沉诸水。言论于
纸素者投诸火。分命御史乘驷走天下察。敢隐匿者
罪之。于是天下名蓝真宇毁去若扫。天子建号之初。
雪释氏。不当废也。亟下诏复之。而自湖以南。远人畏
法。体朝廷之严旨。焚撤经象殆无遗馀故。今明命虽
颁。莫能得其经籍。道林寺湘西之胜游也。有释疏言。
独曰。太原府国家旧都佛祠最多。大帅司空卢公天
下仁人。我第往求遗书。或可得。既上谒军门。公果诺
之。四驰以求逸文。月未几得经律论五千四十八卷
辇而归。嘻释氏救世之道既言之矣。向非我明君洞
鉴理源。何能复行其道。非司空公克崇大法。何能复
全其书。非沙门疏言深识法运。何能不惮远求以遂
兹盛典。奉圣上之命兴释氏之宗。惠及后人。其功用
有不可胜言者(通论)。
** 裴肃
肃。字中明。孟州济源人。尝任越州观察使。捐俸童修
龙兴寺大佛殿(今宝林寺)。初殿隳坏。众请昙彦法师修之。
彦曰非贫道缘力也。后三百年有绯衣功德主来兴
此殿。寺众刻石记之。及肃赴任。施俸修殿。果应彦记
(释鉴)。
诟医祷之为何人也。不思释氏救世行化之为大益。
而且病其宫墙之丽。徒众之蕃。雕锼彩绘之费。吾故
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会昌季年。武宗大剪
释氏。巾其徒。撤其居。容貌于土木者沉诸水。言论于
纸素者投诸火。分命御史乘驷走天下察。敢隐匿者
罪之。于是天下名蓝真宇毁去若扫。天子建号之初。
雪释氏。不当废也。亟下诏复之。而自湖以南。远人畏
法。体朝廷之严旨。焚撤经象殆无遗馀故。今明命虽
颁。莫能得其经籍。道林寺湘西之胜游也。有释疏言。
独曰。太原府国家旧都佛祠最多。大帅司空卢公天
下仁人。我第往求遗书。或可得。既上谒军门。公果诺
之。四驰以求逸文。月未几得经律论五千四十八卷
辇而归。嘻释氏救世之道既言之矣。向非我明君洞
鉴理源。何能复行其道。非司空公克崇大法。何能复
全其书。非沙门疏言深识法运。何能不惮远求以遂
兹盛典。奉圣上之命兴释氏之宗。惠及后人。其功用
有不可胜言者(通论)。
** 裴肃
肃。字中明。孟州济源人。尝任越州观察使。捐俸童修
龙兴寺大佛殿(今宝林寺)。初殿隳坏。众请昙彦法师修之。
彦曰非贫道缘力也。后三百年有绯衣功德主来兴
此殿。寺众刻石记之。及肃赴任。施俸修殿。果应彦记
(释鉴)。
韩愈¶ 第 412a 页 X87-0412.png
** 裴休
休。字公美。肃子也。操守严正。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
出户。有馈鹿者。休不食。曰。蔬食犹不足。今一啖肉。后
何以继。擢进士为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宣
宗尝曰。休真儒者。然嗜浮图法。讲求其说。当世嘲之
而所好不衰。休剌洪州。入龙兴寺。观画壁曰。容仪可
观。高僧何在。众无对。休曰此间有禅僧否。或曰。有运
禅师混迹洒扫。可问之。休延至。以前语问之。运朗声
曰裴休。休曰诺。运曰在甚么处。休豁然契会。遂延入
府朝夕问道。因师黄檗。休又尝与圭峰密禅师游。入
其阃域。受其显诀。议者以圭峰为禅耶律耶经论耶。
休论之曰。嘻。议者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夫一心者万
法之总也。分而为戒定慧。开而为六度。散而为万行。
未尝非一心。一心未尝违万行。禅者六度之一耳。何
能总诸法哉。且诸祖或广行法教。或专心禅寂。或蝉
蜕而去。或火化而灭。而法必同。行不必同也。故密师
之道以知见为妙门。以寂静为正味。慈忍为甲盾。慧
断为剑矛。破内魔之高垒。陷外贼之坚阵。二乘不兴。
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化。荷担不胜往。吾师
耻之。故皇皇于济拔。汲汲于开诱。其四依之人乎。其
十地之人乎。议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高僧传)。左街
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赐紫大达法师端甫卒。休制
碑。略曰。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
世寻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
韩愈¶ 第 412b 页 X87-0412.png
此无以为丈夫。师年十七为比丘。自是经律论无敌
于天下。德宗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顺宗仰其风。亲
之若昆弟。宪宗幸其寺。待之若宾友。由是天子益知
佛为大圣人也。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天子端拱
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江海无惊浪。盖参
用真乘以毗大政之明效也。休平居不御酒肉。作劝
发菩提心文。撰圆觉经序.法界观序.禅源诠序。世服
其精要(旧唐史并传灯)。
** 李商隐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诗文瑰迈奇古。号西昆体。其赞
佛偈曰。吾儒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
师竺乾。善入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师。商隐慕悟达
国师知玄之道。以弟子礼事之。尝苦眼疾。乞玄冥祷。
玄寄天眼偈三章。读讫疾愈(僧传统纪)。
** 吕岩
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兆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
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
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閒自在身。六神和合
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
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
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傍有窃
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
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
于天下。德宗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顺宗仰其风。亲
之若昆弟。宪宗幸其寺。待之若宾友。由是天子益知
佛为大圣人也。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天子端拱
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江海无惊浪。盖参
用真乘以毗大政之明效也。休平居不御酒肉。作劝
发菩提心文。撰圆觉经序.法界观序.禅源诠序。世服
其精要(旧唐史并传灯)。
** 李商隐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诗文瑰迈奇古。号西昆体。其赞
佛偈曰。吾儒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
师竺乾。善入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师。商隐慕悟达
国师知玄之道。以弟子礼事之。尝苦眼疾。乞玄冥祷。
玄寄天眼偈三章。读讫疾愈(僧传统纪)。
** 吕岩
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兆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
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
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閒自在身。六神和合
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
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
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傍有窃
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
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
韩愈¶ 第 412c 页 X87-0412.png
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
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
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
下有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后
谒潭州智度觉禅师有曰。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
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
一衲之外无馀衣。一钵之外无馀食。远生死岸。破烦
恼壳。方今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
兴者其在吾师乎。聊作一绝奉记。达者推心方济物。
圣贤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
人(五灯会元)。
佛法金汤编卷第九天台释如惺重校
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
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
下有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后
谒潭州智度觉禅师有曰。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
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
一衲之外无馀衣。一钵之外无馀食。远生死岸。破烦
恼壳。方今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
兴者其在吾师乎。聊作一绝奉记。达者推心方济物。
圣贤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
人(五灯会元)。
佛法金汤编卷第九天台释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