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南朝)¶
宋(南朝)¶ 第 383a 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三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 宋(南朝)

都建业。起武帝庚申。尽顺帝戊午。凡八主。五十九
年。

*** 武帝

帝讳裕。姓刘。字德舆。彭城县绥里人。帝微时游京口
竹林寺。独卧讲堂前。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以白帝。
帝喜曰。上人无妄言。帝为宋公时。以京口故宅为普
照寺。永初元年设斋内殿。沙门道照陈词。至百年迅
速苦乐俄顷。帝善之。别施䞋资三万。帝尝手写戒经
口诵梵本。造灵根.法王等四寺。又建东山寺(帝纪.统纪.稽古
略)。

*** 文帝

帝讳义隆。高祖第三子。元嘉五年帝造禅灵寺。常供
千僧。八年。帝问求那跋摩曰。朕欲斋戒不杀。迫于徇
物。不获于志。跋摩对曰。帝王所修各异。匹夫身贱名
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已将何以济。帝王以四海为家。
兆民为子。出一嘉言士民咸悦。布一善政人神以和。
则风雨应时百谷滋茂。如此持斋。德亦大矣。宁在辍
宋(南朝)¶ 第 383b 页 X87-0383.png
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为弘济耶。帝叹曰。俗迷
远理。僧滞近教。如师之言。可论天人之际矣(弘明集)。九
年。竺道生还都。止清园寺。帝深嘉叹之。因幸大庄严
寺设大会。帝亲同四众地坐。及斋。众以过午不食。帝
曰日才午矣。生曰。白日丽天。何得非中。举钵便食。帝
(宋史)。天竺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至金陵。帝遣使郊迎。
命居祇洹寺。累延入内供养。何尚之及诸王公并师
事之(本传)

*** 孝武帝

帝讳骏。字休龙。文帝子。孝建元年文帝讳日。帝于中
兴寺建八关斋戒。中食竟。从臣远敏孙等更进鱼肉。
帝怒并与免官。二年。诏沙门道猷为新安镇寺法主。
甚允时望。大明二年。帝诏法师昙宗忏罪。帝因曰。朕
何罪而劳卿为忏。宗曰。舜称予违尔弼。禹曰万方有
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冲。宁得独异。帝大悦。七年。
沙门慧益欲焚身钟山。至云龙门辞帝。帝出门迎。益
以佛法凭嘱。焚身之日道俗满山。帝亦临幸。益手自
执烛以焚。口诵药王品。火及眼。声乃绝。帝夜梦益振
锡而至。复嘱以佛法。帝明日为设会度僧。焚身之处
建药王寺(僧传)

*** 明帝

帝讳彧。字休。景文帝第十一子。泰始三年诏于建阳
门置兴皇寺。敕沙门道猛为纲领。帝曰。人能弘道。道
藉人弘。今得法师。非直道益苍生。亦乃有光世望。遂
宋(南朝)¶ 第 383c 页 X87-0383.png
敕猛讲成实论。公卿毕集。帝亲临听。诏曰。猛法师风
道多济。朕所宾友。可给钱三万及吏与车。又诏僧瑾
为天下僧正。赐法伎一部。月给钱三万及车与吏力
(释监)。四年。帝造湘宫寺成。大开讲席。敕法瑗为法主。帝
临讲筵。公卿会坐。观者荣之(僧传)。帝尝问志公云。牛首
山有何神圣。志曰。文殊领一万菩萨。夏居五台。冬居
牛首。又辟支佛入定于此。由是称其寺曰佛窟(辟支佛塔
记)。帝造丈八金像。旦常蔬食。日诵般若。感得舍利。造
弘普寺(六帖)

*** 何尚之

元嘉十二年。文帝谓侍中尚之曰。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本在济俗。若求性灵真要。则必以佛理为指南。
近见颜延之折达性论。宗炳难黑白论。并明达至理
开奖人意。若率土皆淳此化。则朕坐致太平矣。尚之
曰。度江巳来。王导.周顗.庾亮.谢安.戴逵.许询.王蒙.郗
超.谢尚.王坦之。臣高祖兄弟(何充兄弟)。莫不禀志归依。夫
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
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人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
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此明旨所谓坐
致太平者也。故图澄适赵。二石减暴。灵塔放光。苻犍
损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观。至于土木之功。虽若钜费。
然值福报恩不可顿绝。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
际。岂臣所宜预。窃谓秦楚强兵。孙吴吞并。将无取于
此也。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息。贵仁德则兵气销。
宋(南朝)¶ 第 384a 页 X87-0384.png
以孙吴为志。动期吞并。则将无取乎尧舜之道。岂特
释教而巳哉。帝说曰。释门之有卿。犹孔门之有季路。
恶言不入于耳也(宋史)

*** 王玄谟

玄谟。字彦德。太原祁人也。举兵伐魏。以玄谟为宁朔
将军。受辅国将军。萧斌节度。玄谟失律。斌将斩之。沈
庆之固谏曰。佛狸(魏太武)威震天下。岂玄谟所能当。且
杀战将徒自弱耳。乃止。初玄谟将见杀。梦人告曰。诵
观音经千遍可免。仍口授其经曰。观世音。南无佛。与
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
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既觉。诵之不
辍。忽唱停刑。后官至开府。年八十二卒(南史并统纪)

*** 范泰 晔

泰。字伯伦。顺阳人。博览篇籍。好为文章。暮年事佛甚
精。于宅西建祇洹精舍。子晔。字蔚宗。撰东汉书。其西
域论。略曰。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西汉方志莫有称
焉。张骞但著地多暑湿。乘象而战。班超惟列其奉浮
屠。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予闻之
后说也。其国则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
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诡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
事出天外。而骞超无闻者。岂其道闭往运数开叔叶
(汉书)

*** 周颙

颙。字彦伦。汝南人。晋光禄顗十世孙。明帝颇好玄理。
宋(南朝)¶ 第 384b 页 X87-0384.png
以颙有辞义。引入内殿亲近宿。直帝所为惨毒之事。
颙不敢显谏。辄诵经中因缘罪福之事。帝亦为之小
止。颙音辞辩丽。长于佛理。著三宗论。音空假义。太子
问颙卿精进何如胤。颙曰。三途八难共所未免。然各
有累。太子曰。累伊何。颙曰。周妻何肉。颙尝建山茨寺
于钟山。命慧约居之。今草堂寺是也(南史)。颙尝遗书于
胤。略曰。变之大者莫过死生。生之重者无踰性命。性
命于彼甚切。滋味在我可轻。丈人于血味之类虽不
身践。至于雁鲤宁不取备于屠门。而驺虞虽饥非自
死之草不食。胤由此绝去血味(弘明集)

*** 谢灵运

灵运。安西将军瑍之子。奕之曾孙。灵运少好学。博览
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袭封康乐公。
出为永嘉太守。灵运祖父并葬始宁(今上虞东山寺)。自永嘉
还始宁。有始宁别墅诸诗。灵运负材傲物。至庐山见
远公。肃然心服。乃即寺筑台译涅槃经三十六卷。凿
池种莲。远公与诸贤同修净业。灵运求入社。远公以
其心杂。止之。尝撰佛赞曰。惟此大觉。因心则灵。垢尽
智照。教极慧明。三达非我。一援群生。理阻心行。道绝
形声。菩萨赞曰。若人仰宗。发性遗虑。以定养慧。和理
斯附。爰初四等。终然十住。涉求至矣。在外皆去。缘觉
声闻合赞曰。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
宝。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成一道。无量寿
佛颂和从弟惠连曰。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愿言
宋(南朝)¶ 第 384c 页 X87-0384.png
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清英。颓年
欲安寄。乘化必晨征。又有维摩诘经中譬赞八首。曰
沫泡曰炎曰芭蕉曰幻曰梦曰影响曰浮云曰电(语备
弘明集)。

*** 颜延之

延之。字延年。文章冠绝当世。与灵运齐名。文帝尝召
之不见。孝武加金紫光禄大夫。时有沙门慧琳。假服
僧次而毁其法。著白黑论。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
狎。雅相激扬。著达性论。拘滞一方。呵诋释教。延之折
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明佛汪洋。尤为名理。并是开
奖人意(弘明集)

*** 袁粲 何镇之

粲。字景倩。为尚书仆射。位司徒。逸士顾欢。虽同二教
而意党道教。粲为论以驳之。谓孔老教俗为本。释氏
出世为宗。发轸既殊。其归亦异。又仙道以变形为尚。
泥洹以陶神为先。变形者白首穷玄而未能无死。陶
神者尘惑日损而湛然常住。泥洹之道无死之地。陶
神若此。何谓其同。时常侍何镇之睹劝夷夏论。大不
平之。以书抵欢。略曰。故知天竺既中土于大千。斯感
通于至圣。圣应既彼。声被则此。云行法教。雨施华夏。
道者一也。形者二也。道者真也。形者俗也。灭俗归真
必违其俗。是以孔子以全形守祀恩接六亲。老氏以
摄生养性自我外物。乃为尽善。不为尽美。何得拟道
菩提比圣牟尼哉(释监)
宋(南朝)¶ 第 385a 页 X87-0385.png

** 齐

都建康。起高帝己未。尽和帝壬午。七主。廿三年。

*** 高帝

帝讳道成。字绍伯。萧姓。兰陵人。汉相何二十四世孙。
建元四年正月。帝幸庄严寺。听法师行远讲维摩经。
公卿毕集。御座稍远不闻法音。中书令张绪请迁讲
席以邻帝座。远不从。帝迁座近之听法。帝尝书法华。
诵般若。四月八日常铸金像。七月十五日设盆普寺
饭僧。造陟𡵆.正观二寺(方志并弘明集)

*** 武帝

帝讳颐。字宣远。高帝长子。永明二年正月。定林行远
卒。帝致书于弟子法献曰。承远无常。弟子夜中巳自
冥知。远此去甚佳。迟见法师。可叙瑞梦也。七年。帝以
大士宝志惑众收付建康。狱人见大士游行市井。及
检点。仍在狱中。又语吏曰。门外两舆食金钵盛饭。汝
可取之。果文惠太子竟陵王送供至。建康令吕文显
以闻。帝悔谢。迎至禁中。馆于华林园。是年僧钟卒。钟
尝见帝于乾知殿。但称贫道。帝问仆射。王俭曰古之
沙门何所称。对曰。晋宋以来多称贫道。而使预座。帝
曰揖拜则太甚。称名亦无嫌。帝大崇教法。造招贤.游
玄二寺(释监方志)

*** 明帝

帝讳鸾。字景栖。始安贞王道生之子。改元建武。帝尝
持六斋修十善。诵法华.般若等经。建归依寺。造千佛
宋(南朝)¶ 第 385b 页 X87-0385.png
金像(方志)

*** 萧子良

子良。封竟陵王。与文慧大子并精佛理。而子良每招
致名僧讲论佛乘。尊法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
赋食行水。子良尝梦东方普光世界天王如来说净
住净行法门。因著净住子二十卷。净住者。即梵语布
萨。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净行者。以诸业净则化
行于世(文备弘明集)

*** 刘霁

霁。母明氏𥨊疾。霁诵观音菩萨圣号数万遍。夜梦僧
曰夫人算尽矣。君精诚笃志。当为申延。后六十日乃
亡。霁庐墓哀恸。常有白鹤双翔庐侧(南史)

*** 刘歊 吁

歊。字士光。平原人。隐居求志。事母兄以孝悌。母每病
梦歊进药。翌日有间。弟刘吁。字彦度。常著谷皮巾。被
衲衣。每游山泽留连忘返。吁善玄言。尤精释典。与兄
歊听讲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颐寺东涧。有终焉之
(南史)

*** 刘虬

虬。字灵预。南阳人。宋太始中为当阳令。后徙居江陵
不仕。遂断谷。饵术麻衣草屦。长斋礼诵六时不缺。屏
绝书艺唯研精佛理。注法华.华严二经。建元建武之
初。徵辟皆不就。建武二年冬移居江州。俄有白云徘
徊櫩宇。异香入户。闻磬声而卒(南史)
宋(南朝)¶ 第 385c 页 X87-0385.png

*** 明僧绍

僧绍。字休烈。平原人。自号平原居士。其先吴太伯之
裔。百里奚子。孟明以名为姓。僧绍其后也。僧绍闻沙
门僧远夙德。往候之。时僧远居定林寺。齐高帝欲就
寺见之。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僧
绍曰。山薮之人。正当凿坯以遁。若辞不获。便当依戴
公故事。宋泰始中尝游摄山。有终焉之志。野老谏曰。
山多猛虎毒蛇。所以久绝行践。僧绍曰。毒中之毒无
过三毒。忠信可蹈水火。猛兽亦何能为。乃结茅茨。廿
许年不事人世。尝与法度禅师讲无量寿经。中夜忽
见金光照室。光中有台馆形像。永明七年遂舍宅建
寺。又梦岩有如来光彩。有怀创像。俄而物故。僧绍第
二子仲璋为临沂令。遂与度师镌造无量寿佛像三
丈一尺五寸并二菩萨(栖霞寺记.南史)

*** 王巾

巾。字简栖。琅琊人。有学业。为齐录事参军。作头陀寺
碑。其文略曰。盖闻挹朝夕之池者无以测其浅深。仰
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
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是以掩室摩竭用启息言
之津。杜口毗耶以通得意之路。然爻系所筌穷于此
域。则称谓所绝形乎彼岸者矣。彼岸者。引之于有则
高谢四流。推之于无则俯弘六度。不可以学地知。不
可以意生及其涅槃之蕴也。况法身圆对规矩冥立。
一音称物宫商潜运。是以如来利见迦维托生王室。
宋(南朝)¶ 第 386a 页 X87-0386.png
凭五衍之轼拯济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行不
舍之檀。唱无缘之慈。演勿照之明。道忘机之权。于时
义远矣。能事毕矣。然拂衣双树。脱屣金沙。莫系于去
来。复归于无物无为之寂。不挠不尽之灵。无歇大矣
哉。正法既没。象教陵夷。于是马鸣幽赞。龙树虚求。并
振颓纲。俱维绝纽。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
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
师。九十六种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东被。教肄南移。
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
然后遗文间出列刹相望。澄什结辙于山西。林远肩
随于江左矣。头陀寺者。沙门慧宗之所立也(文选。巾尝著
僧史十卷)。

*** 孔稚圭

圭。字德彰。会稽人。少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
引为主簿。与江淹对掌辞笔为尚书左丞。尝答萧子
良疏。略曰。民早奉提拂之仁。深蒙大慈弘引之训。至
于大觉明教般若正源。民生平所崇。初不违背。仰禀
明公之训。凭接明公之风。导之以正乘。引之以通戒。
使民六滞顿祛。五情方勖。回心顶礼奉持。不期一朝
霍然大悟。悟之所导。举自明公。不胜踊跃之至(本传.弘明
集)。

佛法金汤编卷第三天台释如惺重校
宋(南朝)¶ 第 386b 页 X87-038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