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晋¶ (自动笺注)
佛法金湯編卷第二
會稽沙門心泰
天台沙門真清
*西晉
公元前96年
洛陽
武帝乙酉
愍帝丙子
四主
五十二年。
**武帝
帝諱炎。
司馬
字安世
文帝昭長子
河內溫人也。
帝大崇佛事廣造伽藍
(方志)
**惠帝
公元前65年
諱衷
字正度
武帝第二子。
元康元年
洛下
興聖寺
常供百僧(方志)。
**荀勗
字公曾
武帝朝領秘書監
汲郡塚中竹書
撰次
公元466年
以為中經
列在秘書
泰始二年
洛下金像佛菩
薩十二身。
放大光明
都人競集瞻禮(本傳統紀)。
**羊祜
字叔子
續之孫。
累遷尚書僕射
五歲
乳母
隣家李氏園桑樹下探取金環
李氏驚曰。
此吾亡兒
所失。
乃知李氏子之前身也。
武帝時祜為荊州
督。
日供武當山寺。
有問其故。
祜曰。
前身多過賴造此
寺故獲中濟
所以供養之情偏重於此(本傳統紀)。
**劉薩訶
公元1077年
薩訶。
并州離石人也。
家業弋獵
太康三年病死入冥
梵僧指往會稽阿育王塔懺悔
既蘇
出家名慧
達。
會稽遍求不見
偶一夜聞地下鐘聲
懇求
日。
忽從地涌出寶塔。
一尺四寸
七寸
佛像悉具。
達既見塔。
精勤禮懺
瑞應頗多(阿育塔始此。
塔記)。
**朱膺
膺。
吳人
素奉正法
吳淞江滬凟口見二石浮江
而至。
背有銘曰。
維衛迦葉二佛
遂迎至通玄寺
公元1082年
八年漁者得二青石鉢於江上歸。
以盛葷物。
俄見佛
像在鉢際。
識者前二像鉢也。
遂送通玄寺。
蘇州
開元寺(法苑)。
*東晉
公元前44年
建康
元帝丁丑
恭帝庚申。
十一主。
一百四
年。
**元帝
帝諱睿。
字景文
宣帝曾孫
琅玡恭王之子
太興
年詔沙門潛入講經
敬其德。
著屐登殿
瓦棺龍興二寺
以集丹陽建業千僧(六帖統紀)。
**明帝
公元349年
帝諱紹。
字道畿
元帝長子
太寧元年手御丹青圖釋
佛像
于大內樂賢堂造皇興.道場二寺
集義學沙
門百員講論佛道(統紀)。
**成帝
公元330年
諱衍
字世根
長子
咸和五年會稽寶山
義法師入禁傳授五戒
建中興.鹿野二寺以居繙
公元1082年
經義千僧(六帖)。
初吉友於石子岡行頭陀行
既卒因
於此
帝為樹剎於塚所。
後關右沙門即塚所起寺。
謝混贊成高座寺
**簡文帝
公元371年
帝諱昱。
字道方
元帝少子
咸安元年帝幸瓦官寺
竺法汰放光般若
二年長干寺造塔。
壯麗殊偉
工之日光簷宇
帝每讀佛經
以為陶鍊精神
聖人可至(釋監)。
**孝武帝
公元373年
諱曜
字昌明
簡文帝第三子。
寧康元年道安
法師名。
詔曰。
法師道德照臨人天
使大法流行
蒼生依賴
日食公祿
所司以時資給
二年
竺潛
法師亡。
詔曰。
法師理悟虗遠
風鑑清高
宰相之榮。
緇衣之行。
宣道以濟蒼生
奄從遷謝用痛於懷。
公元318年
賜錢十萬助建塋塔。
太元六年帝於內殿精舍
奉佛。
沙門名德居中講道
造皇泰寺。
仍捨舊第
為本起寺(辨正論)。
泰山朗和尚書曰。
叡德光時。
東嶽
有生蒙潤
翼匡時。
舊京淪沒
神州傾蕩
荼蓼
嗟悼朕心。
思與和尚同養群生
至人通微
明朕意。
遣使五色珠像一軀
明光錦五十疋。
牙簟五領
金鉢五枚
到願納受(弘明集)。
**王導
字茂弘
琅玡人
司空錄尚書事。
太保
封郡公
天竺尸利蜜多羅(此云吉友)遊建康
建初寺
說法
梵唄
導見之曰。
我輩人也。
庾亮周顗謝鯤桓彝
造門結友
時呼為高座法師(今高座寺是)。
吉友甞對導解
盤薄
卞壺適至。
吉友正容肅然
人問其故。
對曰。
風鑑期人。
範度格物
吾政當以是應之耳(晉史
僧傳)。
**謝安
字安石
陳郡陽夏人
隱居越之東山
年四十出為
西司馬
太元中錄尚書事加太保
謚文靖
東山
時與支遁許詢為山水之遊。
甞詔入禁中講經。
會宗遺文
守文者所陋。
安聞而嘆曰。
九方歅
公元329年
相馬
玄黃而取神駿也。
太和二年遁辭還山
沃洲寺以居之。
時安吳興
以書抵遁。
略曰。
思君
日積計辰。
傾遲尤甚
知欲還自治
為之愴然
人生
如寄耳頃。
風流得意之事殆為都盡。
終日戚戚惟遲。
一來晤言消遣之。
一日千載也(本傳高僧傳)。
**王羲之
羲之
字逸少
導從子也。
起家秘書郎
後為右軍將軍
公元340年
會稽內史。
咸康六年廬山歸宗寺
西天達磨
多羅居之。
羲之會稽支遁名。
未之信。
還剡。
羲之
觀其風力
謂曰。
逍遙可得聞乎。
作數
言。
羲之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巳。
乃請住靈嘉寺。
相近
俄又投迹剡山(晉史并僧傳)。
**周𤣱
𤣱。
字宣佩
義興陽羨人
西晉平西將軍之子
家世
奉佛。
𤣱為吳興太守日。
家僮捕魚
忽見光溢川映
而上
網之得一金像三尺許。
舉移不動。
僮以白
𤣱。
𤣱之女事佛尤懇。
𤣱以人船送女
往迎歸家供事
夢像左膝痛。
旦視像膝果有穿缺。
遂以金釵補之
(大藏感通錄)。
**陶侃
字士行
咸和中都督交廣荊江八州軍事
封長
沙公。
左司馬
謚桓公
鎮南海日
漁人夕見
海濵有光。
因以白侃
遣人尋之。
見金凌波而至船
側。
視其銘。
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薩像也。
初未深
信因果。
及得此像彌加尊敬
以像送寒溪寺
寺嘗經
火而像無恙
後侃鎮武昌
使人迎像至鎮。
而舟沒失
其像焉。
惠遠法師剏寺廬山
遠心祈之。
於是像泠
然自至(高僧傳)。
**高悝
咸和中丹陽尹。
每見張侯橋浦內現光。
乃遣吏
覔之。
金像一軀
西域古制
光趺並缺。
載像至長
公元1082年
干寺。
光發中宵
觀拜者眾。
歲餘臨海人張係於海獲
金銅蓮花趺。
以置像足。
儼然符合
是夕有光屬天。
之有西域五僧振錫而至。
詣悝云。
昔得阿育王所造
像。
甞至
遭亂藏像河濵
尋覔失所
感夢云。
為高
所得
瞻禮之。
悝引至長干寺
五僧見像瞻拜
涕泣
像為放光
合浦採珠人董宗之得圓光
海。
事聞簡文
勑施安像上。
於是光趺始具(感通錄)。
**郗超
字景興
一字嘉賓
山陽人
為桓溫府掾
謝安
曰。
支遁所談何如嵆中散
曰。
盡力道。
得半耳。
超著五戒文。
略曰。
不殺長壽
不盜常泰
不淫
清淨
不欺則人常敬信
不醉則神理治也
行五
戒。
更修歲月齋戒
三齋者。
正月五月九月
六齋
者。
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凡齋不得甞魚
肉。
御妻妾。
迎中而食。
既中之後
美味甘香不得
甞。
洗心念道
歸依三寶(弘明集)。
**王喬之(或云齊之)
喬之
瑯玡人
念佛三昧詩曰。
玅用有茲。
涉有覧無。
神由昧微。
識以照麁。
積微自引
因功本虗。
泯彼三觀
忘此豪餘。
又曰。
嘅自一生
夙乏慧識
託崇淵人。
庶藉
冥力。
思轉毫功。
在深不測
至哉之念。
注心西極(廬山集)。
**習鑿齒
鑿齒
字彥威
襄陽人
少有志氣
博學洽聞
文章
稱。
累遷別駕
時有沙門釋道安
俊辯高才
北至
州與習相見
道安曰。
彌天釋道安
習曰。
四海習鑿齒
時人以為佳對
後以脚疾廢於里巷
襄陽陷於
堅。
素聞其名。
道安俱輿而致焉。
堅以其蹇疾。
諸鎮書曰。
昔晉氏平吳利在二陸
今破漢南士纔
一人半耳(晉史)。
習與道安書。
略曰。
承應履正
明白
融。
慈訓兼照。
道俗齊蔭。
宗虗者悟無常之旨。
存有者
外身之權。
弟子聞。
不終朝而雨六合者。
彌天之雲
也。
淵源以潤八極者。
四大之流也。
萬物賴其澤。
下蒙其潤。
自大東流四百餘年。
賢哲君子不歸
宗。
道業之隆莫盛於今
老幼等願道俗同懷
慶雲
東徂摩尼回耀。
一躡七寶之座。
暫視明哲之燈。
雨甘
露於豐草
旃檀江湄
如來之教復崇於今日。
玄波逸響重蕩濯於一代矣(弘明集)。
**許詢
詢。
字玄度
高陽人
高士也。
澡心學佛
江左公卿
仰慕之。
簡文高其風。
月夜必造焉。
清言玅理亹亹
不巳。
帝為前席
支遁維摩經
詢為都講
詢發一
問。
眾謂不能通。
通一義。
眾謂詢無以難。
詢甞以
會稽永興新居崇化寺。
建塔四層(本傳互見蕭𧦴傳)。
**何充
字次道
廬江潛人。
成帝朝為尚書令
司空
成帝
幼冲
庾氷元舅輔政
沙門盡敬王者
等議曰。
武皇盛明革命
明帝以聰聖玄覧
此時沙門
屈膝
以不變其修善之法。
所以通天下之志耳。
三上
氷議遂𥨊。
充性好釋典
崇脩佛寺
供給沙門
費鉅而不吝(本傳統紀)。
何準
字幼道
高尚寡欲
州府交辟
不就
兄充居宰輔之重。
權傾一時
散帶衡門
人事
唯誦佛經而巳(晉書)。
**王珣
字元琳
導之孫。
長子
為桓溫主簿
太元中為散
常侍
弟珉。
字季琰
少有才藝
名出右。
時有外國
沙門提婆
玅解法理
兄弟阿毗曇經。
珉尚幼。
講未半便云巳解。
即與沙門法綱等自講。
綱嘆曰。
皆是
但小未精耳。
珣與珉捨別業虎丘寺(晉史并寺
記)。
**王坦之
坦之
字文度
述子也。
太原人
仕至中書令
沙門
法度甚厚。
共論幽明報應
先死者當報其事。
經年
師忽來云。
貧道巳死。
罪福不虗
惟當勤修道
德以昇濟神明耳。
言訖不見
坦之尋亦卒。
坦之甞捨
園為安樂寺(本傳搜神記)。
**孫綽
字興公
之子
許詢支遁遊放會稽山水。
哀帝
朝為著作郎
撰喻道論
略曰。
或有疑至道者
喻之曰。
六合遐邈庶類殷充
千變萬化混然無端
是以
萬之識各期所見
鱗介之物不達臯壤之事。
毛羽
不識流浪之勢。
自得於窞井者則恠遊溟之量。
翥於數仞者則疑冲天之力。
纏束世教之內。
肆觀周
孔之跡。
至德窮於堯舜
微言盡於老易
奚復覩夫
方外玅趣
寰中玄照乎。
夫佛也者
道者也。
也者
導物者也。
應感順通
無為無不為者也。
無為
虗寂自然
無不為故神化萬物
或難曰。
孔適
而教。
佛欲頓去殺
何以懲暴止奸哉。
答曰。
不然
孔即佛。
佛即周孔
故在皇為皇。
在王為王。
佛者覺也。
孟軻聖人先覺
旨一也。
周孔救弊
佛教
本。
為首尾。
其致不殊
難曰。
周孔以孝為首
沙門
之道棄親即踈。
利剔鬚髮
生廢色養
終絕血食
而云
弘道敦仁廣濟群生
答曰。
故孝之為貴。
貴能立身
道永光厥親。
匍匐懷橘日御三牲
不能萬物
尊已。
養親之道。
昔佛為太子棄國學道
乘條為宇
藉草為茵。
思安般。
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游志三四。
出入十二門
神若寒灰形如槁木
端坐
年道號佛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游步三界之表。
無窮之境。
天清地潤品物咸亨。
蠢蠕之生枯槁
賴改悴為榮。
還照本國廣敷法音
王咸悟亦升道
場。
以此榮親何孝如之。
佛有十二部經
四部專以
勸孝為事
殷勤之旨可謂至矣。
俗人不詳其源。
便
瞽言妄說輙生攻難
螢燭見疑三光之盛。
芒隙
之滴怪淵海之量。
誣罔為辯。
果敢為明。
可謂
大人而侮天命者也(弘明集)。
**戴逵
字安道
譙郡人
欲造丈六無量壽佛像。
古制
拙。
乃密採眾說
積思三年刻雕方就。
迎置山陰靈寶
寺。
郗超見而作禮
香在手。
勃然上極雲表
眾皆嘆其神感
子顒
字仲若
才巧如其父。
江夷
託顒造音像
積年未成。
夜夢神曰。
江夷觀音
緣。
可改彌勒
顒即馳報
書巳至。
於此夕感
夢。
及改彌勒
觸手成玅。
像在會稽龍華寺(統記)。
**袁宏
字彥伯
逸才
甞著漢紀云。
西域天竺佛道焉。
佛者覺也。
覺悟群生也。
其教以修善慈悲為主
清淨
其精者號沙門
漢言息心
息意去欲而歸
無為也。
以為人死精靈不滅
隨復受形
生時
行善惡皆有報應
故所貴行修道鍊精神。
以至
為佛也。
身長丈六
黃金色相。
項佩日光
變化無所
不入
故能化通萬物大濟群生
漢明感夢遣使
天竺問道
圖其像而還
有經數千卷
虗無為宗。
精粗無所不統。
善為宏闊勝大之言。
所求在一體
之內。
所明在視聽之外
世俗之人或以為虗誕
然歸
玄微深遠難得而測。
王公大臣視死生報應
際。
莫不矍然自失焉(漢郊祀志)。
**劉程之
程之
字仲思
彭城人
宜昌柴桑縣令
後入廬山
惠遠法師念佛三昧
師曰。
官祿巍巍
何以不為
程之曰。
君臣相疑
何以為。
居十五年。
專志念佛
公元1080年
六年八月彌陀放光摩頂
即對像焚香祝曰。
釋迦遺教知有西方淨土
以此香先當上奉釋
世尊
次用供養彌陀導師
願賜攝取
第三奉供
法華經
所以得生
由持此經。
言巳臥床西向而逝。
之有隱德
謝安劉裕相推薦甚。
力辤不屈
乃旌之曰
遺民(本傳)。
**周續之
續之
字道祖
鴈門人
年十二受業於范𡩋。
五經
緯。
號十經
稱為顏子
既而入廬山事沙門惠遠
布衣
蔬食終身不娶。
劉遺民陶潛號為潯陽三隱(南史)。
**雷次宗
次宗
字仲倫
豫章人
廬山蓮社
館東林之側。
遠公亡。
與子姪書曰。
託業廬山
釋和尚卅年。
淵匠既傾。
良朋亦喪。
及今未耄。
尚可勵志西歸
津梁
自今巳往。
勿以家務相聞(南史)。
**張野
字萊民
潯陽柴桑
淵明婚姻之契。
學兼
華梵
累徵不就
廬山遠公
與劉雷同修淨業(本傳)。
詮。
字秀碩
野之族子
尚情高逸
酷嗜墳典
徵為散騎
常侍不起
庾悅以其貧。
起為潯陽
笑曰。
古人以容
膝為安。
屈志就祿何足為榮。
乃入廬山
遠公
釋典
深有悟入(本傳)。
**宗炳
字少文
南陽人
劉裕荊州
辟為主簿
答曰。
棲丘飲谷三十年矣。
豈可王門折腰為吏耶。
乃入
廬山築室
專修淨業
甞著明佛論(本傳)。
**孟顗
平昌人
事佛精懇
謝靈運曰。
生天須在靈運
前。
成佛必在靈運後。
義熈中會稽太守
曇翼
法師東遊會稽
秦望山
法華經越二十年。
有女
子身披彩服筠籠
一白兩根大蒜至師前曰。
入山採薇
日巳夕矣。
豺狼當道
無生理
敢託一
公元1082年
宿。
師却之甚堅。
哀鳴不巳。
遂以草床居之。
夜半
呼腹疼。
告師按摩
布裹錫杖遙為按之。
翌日
女以
彩服祥雲
豕化白象
雙蓮
凌雲而上謂師曰。
普賢菩薩也。
以汝不久當歸我眾。
特來相試。
觀汝
心中水中月不可染污
既而天雨寶華地皆震動
鄉人聞見莫不稱嘆
是日顗方晨起視事
忽見南方
祥雲光射庭際
隱然絲竹金石之音。
訪知普賢示化
遂以師道行聞於朝。
勑建法華寺(今天衣寺)。
師亡。
真身
山中(統紀)。
**陶潛
字淵明
潯陽柴桑人
大司馬侃之曾孫
彭澤
之官八十餘日。
解印去縣。
賦歸去來辭。
及宋受禪
柴桑
往來廬山
使一門二兒舁以行。
時遠法
師與諸賢結社
書招淵明
淵明曰。
若許飲則往。
之遂造焉。
攢眉而去。
甞著搜神錄。
多載佛之靈驗
(本傳)。
**羅含
字均彰
湘中人。
甞晝夢彩鳥入口
自是藻思日新
為桓溫別駕
徵為尚書郎
致仕
更生論。
略曰。
萬物
有數
天地無窮
萬物不更則天有終
天地無終
更生可知矣。
神質冥期符契自合
世皆悲合之
必離。
而莫慰離之必合。
皆知聚之必散。
而莫識散之
必聚。
今談者徒知向我非今。
不知今我即昔我耳。
達觀所以死生
亦云死生寤寐
誠哉是言(弘明
集)。
**顧凱之
凱之。
字長康
小字虎頭
工畵。
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
沙門慧力瓦官寺
朝賢施者不過十萬。
長康
貧。
諾錢百萬。
人皆咲之。
一日殿壁維摩像。
將點
眸子曰。
第一日見者責施十萬。
第二日見者五萬。
三日任例責施。
開戶
光明照寺。
施者填塞
得錢
百萬(金陵志)。
**范𡩋
𡩋。
字武子
累遷中書侍郎
出補章大守
甞請慧持
法師法華經及毗曇論。
四方雲集
王珣與𡩋書云
遠公持公孰愈。
𡩋答書曰。
誠為賢兄賢弟也。
重答
書曰。
但令如兄未易有。
況弟復賢耶(慧持傳)。
**謝尚
字仁祖
之子
鎮西將軍
甞夢其父告
之曰。
西南有氣至。
人當之必死。
宜修福建造寺
可禳之。
未暇建塔寺。
可於杖頭刻作塔形
有氣
來可擬之。
尚寤。
遂刻小塔施之杖頭
恒置左右
後果
異氣從天而下
始如車輪而漸彌大直衝尚家。
杖頭指之。
氣即回散。
闔門獲全
氣所經處。
數里無
公元139年
孑遺
尚遂於永和四年捨宅造寺
莊嚴寺(建康錄)。
**何無忌
無忌
東海人
義熈中江州剌史。
盧循戰。
握節
死。
崇信佛法
枳園寺。
安帝西還皇運凱泰。
興起釋門修營功德(辨正論)。
**桓伊
字叔夏
小字野王
太元中以淮淝之功封永修縣
侯。
惠遠法師襄陽廬山
慧永西林寺
欲於
山東建寺。
經營之際。
山神降靈願加資助
信宿風雷
公元1082年
夜作雲雨晦冥
明發就觀。
則有良木殊材駢羅委積
時伊為九江剌史。
驚其神異奏立寺焉曰東林
殿曰
神運(東林寺記)。
*六朝僣偽十六國
**
劉淵平陽
劉曜
國號趙。
三主
二十六年。
**後蜀
李特成都
五主。
四十五年。
**前凉
張軌凉州
八主
七十四年。
**後趙
襄國
六主
三十四年。
***石勒
字世龍
其先匈奴
劉淵輔漢將軍
劉曜
公元310年
大司馬九錫進爵趙公
國號後趙
永嘉四年。
竺佛圖澄洛陽
玅通玄術
常服自養積日不食
善誦神呪役鬼神。
洛陽宼亂
石勒屯兵葛陂
專事殺戮
往化之。
將郭黑略素奉佛法
澄即見
之。
略受五戒
崇弟子禮
略隨勒戰
澄皆預記勝負
略有異。
見問之。
曰有澄也。
召見之。
問曰佛法
靈。
澄以鉢盛水呪之。
須臾青蓮鉢中
光色耀目。
由此敬之
及與劉曜戰以訪澄。
澄曰。
塔鈴音云。
替戾岡
僕谷劬禿當。
言軍出捉得劉曜也。
出戰
生擒
奉澄彌敬
愛子暴卒
嘆曰。
吾聞虢太
子死。
扁鵲能生之。
今可得效乎。
澄取楊枝沾水洒之。
執斌手曰可起矣。
斌遂甦(晉書)。
***石虎
字季龍
勒之從子
遷都于鄴
奉澄尤謹。
衣以綾錦
乘以雕輦
朝會引見太子
公卿扶翼升殿
使司空
公元1082年
農旦夕問起居
五日一朝
澄之所在
無敢向其處涕
便旋者。
國人化之。
造寺宇。
削髮出家率多事佛。
澄知石氏將滅。
從化矣。
虎為鑿壙營墳。
澄將卒。
虎曰。
國家存心佛法
當蒙福祉
布政猛虐。
終無福祐
乃安坐而逝(晉史)。
**前燕
慕容廆遼東棘城
五主。
三十九年。
**後燕
中山
四主
二十六年。
***慕容垂
第五子。
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神靈緒。
慈蔭
百國
凡在含生
孰不蒙潤
承籍纂統
元戎克興。
暴亂
至人通靈
隨權指化
願不血刃
四海混伏。
遣使送官絹百疋。
袈裟三領
綿五十斤。
幸為呪願(弘明
集)。
**南燕
據廣固。
二主
十三年。
***慕容德
皝之少子
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遭家多難
災禍
屢臻。
朕以無德
生在亂兵
和尚大恩
神祗盖護。
今遣
使送絹百疋。
并假東齊王俸高山二縣封給。
書不
盡意
稱朕心焉(弘明集)。
**北燕
慕容盛馮䟦龍城
二主
二十八年。
**前秦
平陽
七主
四十五年。
***苻堅
字永固
之子
洪之孫。
攻拔襄陽
道安習鑿齒
迎至長安
出東苑命安同載
僕射權翼諫曰。
道安
毀形
不可參乘
曰。
安公道德所尊。
乃令翼扶安登
輦。
藍田古鼎
腹有篆文
無識之者
問安
曰。
魯襄公所鑄也。
堅勑三舘學士有所疑皆以問安
國人語曰。
不師
不禁難。
貌侻而姿黑。
喜談
論。
故諺曰。
道人
四隣
左臂有肉方寸
隆起如印。
世號印手菩薩
堅與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大聖應期
靈權超軼
蔭盖十方
化融無外
山海之養群生
天地之育萬物
遣使安車相。
請并送紫金數斤。
三人
俻洒掃
幸望納受
堅聞鳩摩羅什龜茲
國。
呂光等率兵西伐龜茲
曰。
若獲羅什
即馳
驛送之。
龜茲
乃獲羅什
還至凉州
聞堅為姚萇
所害。
留什於涼(晉史并弘明集)。
**後秦
姚萇長安
三主
三十四年。
弋仲第二十四
子也。
***姚興
字子略
萇之長子
少崇三寶
銳志講習
呂光
子敗。
呂隆
降。
乃迎羅什
雅好大乘
敷演
嘆曰。
吾若著筆作大阿毗曇
非迦旃子比
也。
深識者寡。
何所論。
惟為姚興著實相論二卷
奉之若神。
講經草堂寺
朝臣大德沙門
千餘人肅容觀聽
興如逍遙園
引諸沙門聽什演說
佛經
由是公卿以下皆奉佛法
州郡化之。
事佛者十
室而九(北史)。
什弟子道[(丰*力)石]。
奉律精苦
興重之。
自什入關
僧尼萬數
以䂮為僧正
詔曰。
大法東流
於今為盛。
僧尼𥨊多。
宜設綱領
䂮法師早有學義
晚以德稱
僧正
給輿吏力
秩比侍中
又以僧遷禪慧為悅眾。
法欽慧斌僧錄
班秩有差
什尋覽舊經多所舛
謬。
皆𨤲正之。
乃譯出金剛.仁王大品般若法華等經。
興著通三世論以示因果
王公欽讚(僧史高僧傳)。
**西秦
乞伏國仁隴右
四主
二十七年。
**南凉
禿髮烏孤廣武
三主
十八年。
**後凉
呂光姑臧
四主
十八年。
**北凉
段業張掖
三主
四十三年。
***沮渠蒙遜
蒙遜。
匃奴之種。
段業
自立後徙姑臧
龜茲沙門
無讖至。
蒙遜留之。
譯大涅槃及悲華.光明等經。
遜初
凉州之南百里許設五佛像
或以石刻或以土塑
千變萬化
又為母造一石像。
甚靈。
因子亡。
而有毀
寺逐僧之心。
像則淚下如泉。
稽首禮謝。
倍復精虔
(感通錄)。
拓䟦珪中山
聞讖。
思一瞻禮
遣使來迎。
不許
再遣高平李順䇿拜凉王
九錫
諭之
曰。
曇無讖德廣大。
朕思一見
馳驛送至。
遜曰。
奉事朝廷無所負也。
前表乞留。
今復來追。
此臣師也。
有死則巳。
往則不可
順曰。
朝廷欽王忠義
顯加
殊禮
今以一道人虧損大功
不忍一朝之忿
所不
當言
朝廷待遇之意。
切為大王不取
遜竟不遣。
西歸而逝(統紀)。
**西凉
李暠敦煌
三主
二十二年。
**
赫連勃勃朔方
三主
二十五年。
佛法金湯卷第天台釋如惺重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