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释安清 第 334c 页
化高僧摘要卷四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
* 释安清
字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志
业聪敏。尅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
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常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
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高虽居家。
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父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形器。
丧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
毗昙学。讽持禅经。备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
国。汉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
久。即通习华言。于是宣译众经。改梵为汉。又析译道
地经。先后经论。凡三十九部。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读
者亹亹不倦焉。初高自称。先身巳经出家。有一同学
多瞋。值施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
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词诀云。我当住广州。毕宿
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我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
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
大乱。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
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何必忿怒。遂伸颈受刃。容无
惧色。贼遂杀之。观者莫不骇其奇异。既而为安息王
太子。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乃
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亭湖庙。
此庙旧有威灵。商旅祈祷。分风上下。舟人敬惮。莫不
慑影。高同旅三十馀𦨣。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
* 释安清
字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志
业聪敏。尅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
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常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
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高虽居家。
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父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形器。
丧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
毗昙学。讽持禅经。备尽其妙。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
国。汉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
久。即通习华言。于是宣译众经。改梵为汉。又析译道
地经。先后经论。凡三十九部。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读
者亹亹不倦焉。初高自称。先身巳经出家。有一同学
多瞋。值施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改。
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词诀云。我当住广州。毕宿
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我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
受恶形。我若得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
大乱。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
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何必忿怒。遂伸颈受刃。容无
惧色。贼遂杀之。观者莫不骇其奇异。既而为安息王
太子。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乃
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行达䢼亭湖庙。
此庙旧有威灵。商旅祈祷。分风上下。舟人敬惮。莫不
慑影。高同旅三十馀𦨣。奉牲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
释安清 第 335a 页 X87-0335.png
沙门。可便呼上。客咸惊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
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瞋怒。今为䢼
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
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
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
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
营塔。使生善处。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
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
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
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
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倏忽之顷。便
达豫章。即以庙物为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
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曰。䢼
亭庙神。得离恶形矣。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
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
世害巳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
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
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
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相打。误著高
头。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悲叹三
世有徵。高既王种。西域呼为安侯。
* 释康僧会
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于
交阯。会年十馀岁。二亲并亡。以至性奉孝。服毕出家。
励行甚峻。为人弘雅有识量。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
外国与子。俱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瞋怒。今为䢼
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
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
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
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
营塔。使生善处。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
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
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
番。赞呗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
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倏忽之顷。便
达豫章。即以庙物为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
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高曰。䢼
亭庙神。得离恶形矣。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
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
世害巳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
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
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
高东游。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相打。误著高
头。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悲叹三
世有徵。高既王种。西域呼为安侯。
* 释康僧会
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于
交阯。会年十馀岁。二亲并亡。以至性奉孝。服毕出家。
励行甚峻。为人弘雅有识量。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
释安清 第 335b 页 X87-0335.png
文图纬。多所综涉。颇属文翰。时孙权巳制江左。而佛
教未行。先有优婆塞支谦。字恭明。本月支人。来游汉
境。初汉桓灵之世。有支谶。译出众经。有支亮。资学于
识。谦又受业于亮。博览经籍。莫不精究。汉献末乱。避
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慧。召见悦之。拜为博士。使辅导
东宫。与韦曜诸人。共尽匡益。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
梵文。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从吴黄武元年。至建兴
中。所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四十九经。
曲得圣义。并注了本生死经等。时吴地初染大法。风
化未全。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乃杖锡东游。
以吴赤乌十年初。达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有司
奏曰。有番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恒。事应检察。权
曰。昔汉明梦神。号称为佛。彼之所事。岂其遗风耶。即
召会诘问。有何灵验。会曰。如来迁迹。忽逾千载。遗骨
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八万四千。夫塔寺之
兴。以表遗化也。权以为誇诞。乃谓会曰。若能得舍利。
当为造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会请期七日。乃谓其
属曰。法之兴废。在此一举。今不至诚。后将何及。乃共
洁斋靖室。以铜瓶加几。烧香礼请。七日期毕。寂然无
应。求申二七。亦复如之。权曰。此欺诳。将欲加罪。会更
请三七。权又特听。会谓法属曰。法灵应降。而吾等无
感。何假王宪。当以誓死为期耳。三七日暮。犹无所见。
莫不震惧。既入五更。忽闻瓶中铿然有声。会自往视。
果获舍利。明旦呈权。举朝集观。五色光炎。照耀瓶上。
教未行。先有优婆塞支谦。字恭明。本月支人。来游汉
境。初汉桓灵之世。有支谶。译出众经。有支亮。资学于
识。谦又受业于亮。博览经籍。莫不精究。汉献末乱。避
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慧。召见悦之。拜为博士。使辅导
东宫。与韦曜诸人。共尽匡益。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
梵文。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从吴黄武元年。至建兴
中。所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四十九经。
曲得圣义。并注了本生死经等。时吴地初染大法。风
化未全。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乃杖锡东游。
以吴赤乌十年初。达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有司
奏曰。有番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恒。事应检察。权
曰。昔汉明梦神。号称为佛。彼之所事。岂其遗风耶。即
召会诘问。有何灵验。会曰。如来迁迹。忽逾千载。遗骨
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八万四千。夫塔寺之
兴。以表遗化也。权以为誇诞。乃谓会曰。若能得舍利。
当为造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会请期七日。乃谓其
属曰。法之兴废。在此一举。今不至诚。后将何及。乃共
洁斋靖室。以铜瓶加几。烧香礼请。七日期毕。寂然无
应。求申二七。亦复如之。权曰。此欺诳。将欲加罪。会更
请三七。权又特听。会谓法属曰。法灵应降。而吾等无
感。何假王宪。当以誓死为期耳。三七日暮。犹无所见。
莫不震惧。既入五更。忽闻瓶中铿然有声。会自往视。
果获舍利。明旦呈权。举朝集观。五色光炎。照耀瓶上。
释安清 第 335c 页 X87-0335.png
权自手执瓶。泻于铜盘。舍利所冲。盘即破碎。权大肃
然惊起曰。希有之瑞也。会进言曰。舍利威神。岂直光
明相而巳。乃劫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权
命令试之。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使力者击之。于是
砧磓俱陷。舍利无损。权大嗟服。即为建塔。以始有佛
寺。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
遂兴。至孙皓即正。法令苛虐。废弃淫祠。乃及佛寺。诸
臣佥曰。佛之威力。不同馀神。康会感瑞。大皇创寺。今
若轻毁。恐贻后悔。皓遣张昱诣寺诘会。昱雅有才辩。
难问纵横。会应机骋辞。文理锋出。自旦之夕。昱不能
屈。昱还。叹会才明。非臣所测。愿天鉴察之。皓大集朝
贤。以车马迎会。会既坐。皓问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
何者是耶。会对曰。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
老人星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瑞。
恶亦如之。易称积善馀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典之
格言。即佛之明训。皓曰若然。则周孔巳明。何用佛教。
会曰。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故
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乐。举兹以明。
劝沮不亦大哉。皓当时无以折其言。虽闻正法。而昏
异之性不胜其虐。后使宿卫兵入后宫治园。于地中
得一立金像。高数尺。呈皓。皓使著不净处。以秽汁灌
之。共诸群臣笑以为乐。俄尔之间。举身大肿。阴处犹
痛。叫呼彻天。太史占言。犯大神所为。即祈祀诸庙。永
不差愈。釆女先有奉法者。因问讯云。陛下就佛中求
然惊起曰。希有之瑞也。会进言曰。舍利威神。岂直光
明相而巳。乃劫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权
命令试之。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使力者击之。于是
砧磓俱陷。舍利无损。权大嗟服。即为建塔。以始有佛
寺。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
遂兴。至孙皓即正。法令苛虐。废弃淫祠。乃及佛寺。诸
臣佥曰。佛之威力。不同馀神。康会感瑞。大皇创寺。今
若轻毁。恐贻后悔。皓遣张昱诣寺诘会。昱雅有才辩。
难问纵横。会应机骋辞。文理锋出。自旦之夕。昱不能
屈。昱还。叹会才明。非臣所测。愿天鉴察之。皓大集朝
贤。以车马迎会。会既坐。皓问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
何者是耶。会对曰。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
老人星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瑞。
恶亦如之。易称积善馀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典之
格言。即佛之明训。皓曰若然。则周孔巳明。何用佛教。
会曰。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故
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乐。举兹以明。
劝沮不亦大哉。皓当时无以折其言。虽闻正法。而昏
异之性不胜其虐。后使宿卫兵入后宫治园。于地中
得一立金像。高数尺。呈皓。皓使著不净处。以秽汁灌
之。共诸群臣笑以为乐。俄尔之间。举身大肿。阴处犹
痛。叫呼彻天。太史占言。犯大神所为。即祈祀诸庙。永
不差愈。釆女先有奉法者。因问讯云。陛下就佛中求
释安清 第 336a 页 X87-0336.png
福不。皓举头问曰。佛神大耶。釆女云。佛为大神。皓心
遂悟。釆女即迎像置殿上。香汤洗数十过。烧香忏悔。
皓叩头于枕。自陈罪状。有顷痛间。遣使至寺请会说
法。会即随入。皓见问罪福之由。会为敷析。辞甚精要。
皓欣然大悦。因求看沙门戒。会乃取本业百三十五
愿。分作二百五十事。行住坐卧。皆愿众生。皓见慈愿
广普。益增善意。即就会受五戒。旬日疾瘳。乃于会所
住处。更加修饰。宣示宗室。莫不必奉。会在吴朝。亟说
正法。以皓性𠒋粗。不及妙义。唯叙报应近事。以开其
心。会于建初寺。译出众经。如阿难念弥陀经。镜面王
察微王梵皇经等。又小品及六度集杂譬喻等。又注
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并制序。至吴天纪四年
四月。皓降晋。九月。会遘疾而终。乃晋武太康元年。
* 释慧远
姓贾。雁门楼烦人。年十三。随令狐氏游学许
洛。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时沙门释道安。立
寺于太行恒山。弘赞像法。远往归之。一日闻安讲般
若经。豁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与弟
慧持。投簪落𩭄。委命受业。以大法为已任。精思讽持。
以夜续昼。贫旅无资。缊纩常阙。而昆弟恪恭。终始不
懈。有沙门昙翼。每给以灯烛之费。安公闻而喜曰。道
士诚知人矣。复曰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年二十四。
便就讲说。尝有客听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
昧。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惑者晓然。是后与弟子数
十人。南适荆州。往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乃届浔阳。
遂悟。釆女即迎像置殿上。香汤洗数十过。烧香忏悔。
皓叩头于枕。自陈罪状。有顷痛间。遣使至寺请会说
法。会即随入。皓见问罪福之由。会为敷析。辞甚精要。
皓欣然大悦。因求看沙门戒。会乃取本业百三十五
愿。分作二百五十事。行住坐卧。皆愿众生。皓见慈愿
广普。益增善意。即就会受五戒。旬日疾瘳。乃于会所
住处。更加修饰。宣示宗室。莫不必奉。会在吴朝。亟说
正法。以皓性𠒋粗。不及妙义。唯叙报应近事。以开其
心。会于建初寺。译出众经。如阿难念弥陀经。镜面王
察微王梵皇经等。又小品及六度集杂譬喻等。又注
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并制序。至吴天纪四年
四月。皓降晋。九月。会遘疾而终。乃晋武太康元年。
* 释慧远
姓贾。雁门楼烦人。年十三。随令狐氏游学许
洛。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时沙门释道安。立
寺于太行恒山。弘赞像法。远往归之。一日闻安讲般
若经。豁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便与弟
慧持。投簪落𩭄。委命受业。以大法为已任。精思讽持。
以夜续昼。贫旅无资。缊纩常阙。而昆弟恪恭。终始不
懈。有沙门昙翼。每给以灯烛之费。安公闻而喜曰。道
士诚知人矣。复曰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年二十四。
便就讲说。尝有客听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
昧。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惑者晓然。是后与弟子数
十人。南适荆州。往上明寺。后欲往罗浮山。乃届浔阳。
释安清 第 336b 页 X87-0336.png
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本
远。达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止。当使朽壤抽
泉。言毕清流涌出成溪。后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
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
号精舍。为龙泉寺焉。远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
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叠基。即松栽搆。清泉环
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
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远闻天竺有佛影。是
佛昔化毒龙所留之影。在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石室
中。每欣感交怀。志欲瞻睹。会有西域道士。叙其光相。
远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妙算画工。淡彩图写。色疑
即空。望似烟雾。远乃著铭曰。廓矣太象。理玄无名。体
神人化。落影离形。回晖层岩。凝映虚亭。在阴不昧。处
闇愈明婉步蝉脱。朝宗百灵。应不同方。迹绝而冥。又
昔浔阳陶侃镇广州。有渔人于海中。见神光每夕艳
发。经旬弥盛。怪以白侃。侃往详视。乃是阿育王像。即
接归。以送武昌寒溪寺。侃后移镇。以像有威灵。遣使
迎接。数十人舆之。至水上船。船覆没。使者惧而反之。
侃幼出雄武。素薄信情。故荆楚为之谣曰。可以诚致。
难以力招。及远创寺既成。祈心奉请。乃飘然无梗。于
是率众行道。昏晓不绝。望风遥集。彭城刘遗民。豫章
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莱民。
张季硕等。并弃世荣。依远游止。远乃于精舍无量寿
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殷仲堪之荆州。过山展敬。
远。达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止。当使朽壤抽
泉。言毕清流涌出成溪。后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
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
号精舍。为龙泉寺焉。远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
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叠基。即松栽搆。清泉环
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
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远闻天竺有佛影。是
佛昔化毒龙所留之影。在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石室
中。每欣感交怀。志欲瞻睹。会有西域道士。叙其光相。
远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妙算画工。淡彩图写。色疑
即空。望似烟雾。远乃著铭曰。廓矣太象。理玄无名。体
神人化。落影离形。回晖层岩。凝映虚亭。在阴不昧。处
闇愈明婉步蝉脱。朝宗百灵。应不同方。迹绝而冥。又
昔浔阳陶侃镇广州。有渔人于海中。见神光每夕艳
发。经旬弥盛。怪以白侃。侃往详视。乃是阿育王像。即
接归。以送武昌寒溪寺。侃后移镇。以像有威灵。遣使
迎接。数十人舆之。至水上船。船覆没。使者惧而反之。
侃幼出雄武。素薄信情。故荆楚为之谣曰。可以诚致。
难以力招。及远创寺既成。祈心奉请。乃飘然无梗。于
是率众行道。昏晓不绝。望风遥集。彭城刘遗民。豫章
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莱民。
张季硕等。并弃世荣。依远游止。远乃于精舍无量寿
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殷仲堪之荆州。过山展敬。
释安清 第 336c 页 X87-0336.png
与远共临北涧。论易体要。移景不勌。司徒王谥。护军
王默等。并钦慕风德。遥致师敬。谥修书曰。年始四十。
而衰同耳顺。远答曰。古人不爱尺璧。而重寸阴。观其
所存。似不在长年耳。卢循初下据江州城。入山诣远。
远少与循父嘏。同为书生。及见循。欢然道旧。因朝夕
音介。僧有谏远者曰。循为国寇。与之交厚。得不疑乎。
远曰。我佛法中。情无取舍。岂不为识者所察。及宋武
追讨卢循。设帐桑尾。左右曰。远公素主庐山。与循交
厚。宋武曰。远公世表之人。必无彼此。乃遣使赍书致
敬。并遗钱米。于是远近服其明见。初经流江东。多有
未备。禅法无闻。律藏残阙。远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远
寻众经。踰越沙雪。旷岁方反。皆获梵本。得以传译。有
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博识众典。以晋太元十六年。来
至浔阳。远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于是二学
乃兴。每逢西域一宾。辄恳恻咨访。闻罗什入关。即遣
书通好。什答书。并遗偈曰。既巳舍染乐。心得善摄不。
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不。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
若悦禅智慧。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
仁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远重与什书并报偈曰。本
端竟何从。起灭有无际。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
相更相乘。触理自生滞。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时
无悟宗匠。谁将握玄契。末问尚悠悠。相与期暮岁。后
有弗若多罗。来适关中。诵出十诵梵本。罗什译为晋
文。三分始二。而多罗弃世。远常慨其未备。及闻昙摩
王默等。并钦慕风德。遥致师敬。谥修书曰。年始四十。
而衰同耳顺。远答曰。古人不爱尺璧。而重寸阴。观其
所存。似不在长年耳。卢循初下据江州城。入山诣远。
远少与循父嘏。同为书生。及见循。欢然道旧。因朝夕
音介。僧有谏远者曰。循为国寇。与之交厚。得不疑乎。
远曰。我佛法中。情无取舍。岂不为识者所察。及宋武
追讨卢循。设帐桑尾。左右曰。远公素主庐山。与循交
厚。宋武曰。远公世表之人。必无彼此。乃遣使赍书致
敬。并遗钱米。于是远近服其明见。初经流江东。多有
未备。禅法无闻。律藏残阙。远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远
寻众经。踰越沙雪。旷岁方反。皆获梵本。得以传译。有
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博识众典。以晋太元十六年。来
至浔阳。远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于是二学
乃兴。每逢西域一宾。辄恳恻咨访。闻罗什入关。即遣
书通好。什答书。并遗偈曰。既巳舍染乐。心得善摄不。
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不。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
若悦禅智慧。是法性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
仁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远重与什书并报偈曰。本
端竟何从。起灭有无际。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
相更相乘。触理自生滞。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时
无悟宗匠。谁将握玄契。末问尚悠悠。相与期暮岁。后
有弗若多罗。来适关中。诵出十诵梵本。罗什译为晋
文。三分始二。而多罗弃世。远常慨其未备。及闻昙摩
释安清 第 337a 页 X87-0337.png
流支入秦。善诵此部。乃遣弟子昙邕。致书祈请。令于
关中更出馀分。故十诵一部。具足无阙。先是中土未
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巳。远乃叹曰。佛
是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
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罗什见论而叹
曰。边国人未有经。便闇与理合。岂不妙哉。秦主姚兴
钦佩名德。致书慇勤。信饷连接。赠以龟兹国细缕杂
变像。以伸款心。又令姚嵩献其珠像。释论新出。兴送
论并遗书曰。大智论新译讫。此既龙树所作。又是方
等旨归。宜为一序。以伸作者之意。远序之。桓玄征殷
仲堪。军经庐山。要远出虎溪。远称疾不堪。玄自入山。
见远不觉致敬。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答云。立
身行道。玄称善。所怀问难。不敢复言。乃说征讨之意。
远不答。玄又问何以见愿。远云愿檀越安隐。使彼亦
复无他。玄出山谓左右曰。实乃所生未见。玄后以震
主之威。苦相延致。远答辞坚正。确乎不拔。俄而玄欲
沙汰众僧。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远与玄
书曰。佛教陵迟。秽杂日久。每一寻至。慨愤盈怌。窃见
清澄诸道人教。实应其本心。然令饰伪者绝假通之
路。怌真者无负俗之嫌。道世交兴。三宝复隆矣。因广
玄条制。玄从之。有顷。玄篡位。即下书曰。佛法宏大。所
不能测。诸道人勿复致礼。远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
凡有五篇。及桓玄西奔。晋安帝。自江陵旋于京师。辅
国何无忌。劝远候迎。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问。以晋
关中更出馀分。故十诵一部。具足无阙。先是中土未
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巳。远乃叹曰。佛
是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著法性论曰。
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罗什见论而叹
曰。边国人未有经。便闇与理合。岂不妙哉。秦主姚兴
钦佩名德。致书慇勤。信饷连接。赠以龟兹国细缕杂
变像。以伸款心。又令姚嵩献其珠像。释论新出。兴送
论并遗书曰。大智论新译讫。此既龙树所作。又是方
等旨归。宜为一序。以伸作者之意。远序之。桓玄征殷
仲堪。军经庐山。要远出虎溪。远称疾不堪。玄自入山。
见远不觉致敬。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答云。立
身行道。玄称善。所怀问难。不敢复言。乃说征讨之意。
远不答。玄又问何以见愿。远云愿檀越安隐。使彼亦
复无他。玄出山谓左右曰。实乃所生未见。玄后以震
主之威。苦相延致。远答辞坚正。确乎不拔。俄而玄欲
沙汰众僧。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远与玄
书曰。佛教陵迟。秽杂日久。每一寻至。慨愤盈怌。窃见
清澄诸道人教。实应其本心。然令饰伪者绝假通之
路。怌真者无负俗之嫌。道世交兴。三宝复隆矣。因广
玄条制。玄从之。有顷。玄篡位。即下书曰。佛法宏大。所
不能测。诸道人勿复致礼。远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
凡有五篇。及桓玄西奔。晋安帝。自江陵旋于京师。辅
国何无忌。劝远候迎。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问。以晋
释安清 第 337b 页 X87-0337.png
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动散。至六日困笃。大德蓍年。皆
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蜜和
水为浆。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
终。春秋八十三。
* 释昙翼
姓姚。羌人。年十六出家。事安公为师。少以律
行见称。学通三藏。经游蜀郡。剌史毛璩深重之。为设
中食。躬自瞻奉。见翼于饭中得谷一粒。先取食之。璩
密以敬异。知必不辜信施。后饷千斛。翼受而分施。翼
尝杖锡南征。缔构寺宇。后互贼越逸。侵掠汉南。江陵
阖境。避难上明。翼还江陵。修复长沙寺。丹诚祈请。遂
感舍利。盛以金瓶。置于斋座。至乎中夜。有五色光彩。
从瓶渐出。照满一堂。举众惊嗟。莫不挹翼神感。后入
巴陵君山伐木。山上有穴。通吴之苞山。山既灵异。人
甚惮之。翼率人入出。路值白蛇数十。卧遮行辙。翼退
还所住。遥请山灵。为其礼忏。乃谓神曰。吾造寺伐材。
愿共为功德。夜即梦见神人告翼曰。法师既为三宝
须用。特相随喜。但莫令馀人妄有所伐。明日更往。路
甚清夷。于是伐木。沿流而下。翼常叹。寺立僧足。而形
像尚少。阿育王所造。容仪神瑞。皆布在诸方。何其无
感。不能招致。乃专精恳恻。请求诚应。以晋太元十九
年甲午之岁。二月八日。忽有一像。现于城北。光相冲
天。时白马寺僧众。先往迎接。不能令动。翼乃往祗礼
谓曰。当是阿育王像。降我长沙寺焉。即令弟子三人
捧接。飘然而起。迎还本寺。道俗奔赴。车马轰填。后罽
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蜜和
水为浆。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
终。春秋八十三。
* 释昙翼
姓姚。羌人。年十六出家。事安公为师。少以律
行见称。学通三藏。经游蜀郡。剌史毛璩深重之。为设
中食。躬自瞻奉。见翼于饭中得谷一粒。先取食之。璩
密以敬异。知必不辜信施。后饷千斛。翼受而分施。翼
尝杖锡南征。缔构寺宇。后互贼越逸。侵掠汉南。江陵
阖境。避难上明。翼还江陵。修复长沙寺。丹诚祈请。遂
感舍利。盛以金瓶。置于斋座。至乎中夜。有五色光彩。
从瓶渐出。照满一堂。举众惊嗟。莫不挹翼神感。后入
巴陵君山伐木。山上有穴。通吴之苞山。山既灵异。人
甚惮之。翼率人入出。路值白蛇数十。卧遮行辙。翼退
还所住。遥请山灵。为其礼忏。乃谓神曰。吾造寺伐材。
愿共为功德。夜即梦见神人告翼曰。法师既为三宝
须用。特相随喜。但莫令馀人妄有所伐。明日更往。路
甚清夷。于是伐木。沿流而下。翼常叹。寺立僧足。而形
像尚少。阿育王所造。容仪神瑞。皆布在诸方。何其无
感。不能招致。乃专精恳恻。请求诚应。以晋太元十九
年甲午之岁。二月八日。忽有一像。现于城北。光相冲
天。时白马寺僧众。先往迎接。不能令动。翼乃往祗礼
谓曰。当是阿育王像。降我长沙寺焉。即令弟子三人
捧接。飘然而起。迎还本寺。道俗奔赴。车马轰填。后罽
释安清 第 337c 页 X87-0337.png
宾禅师僧伽难陀。从蜀下入寺礼拜。见像光上有梵
字。便曰。是阿育王像。翼年八十二而终。终日。像圆光。
奄然灵化。莫知所之。
* 释僧瑾
姓朱。沛国人。隐士逮之第四子也。少善庄老。
及诗礼。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遂稽首伏膺。游学
内典。博涉三藏。后至京师。值龙光道生。复依受业。初
憩冶城寺。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王从请五戒。甚加
优礼。时湘东践祚。是为明帝。仍敕瑾为天下僧主。给
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给钱三万。冬夏四赐。并车
舆吏力。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起灵根灵基二寺。以
为禅慧栖止。及明帝末年。颇多忌诵。故涅槃灭度之
幡。于此暂息。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时汝南周颙。入侍帷
握。瑾谓颙曰。陛下比日所行。讽谏无益。唯三世苦报。
最切近情。檀越倘因机候。正当陈此。帝后风疾数加。
痛恼无聊。辄召颙及殷洪等。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
颙乃习读法句。贤愚二经。每见谈说。辄为言先。帝往
往惊曰。报应真当如此。亦宁可不畏。因此犯忤之徒。
屡被全宥。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九。
* 释昙无竭
此云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幼为沙弥。便
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僧所重。常闻法显等。躬践佛
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
沙门。僧猛昙朗之徒。二十五人。共赍幡盖供养之具。
发迹至河南。出海西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
字。便曰。是阿育王像。翼年八十二而终。终日。像圆光。
奄然灵化。莫知所之。
* 释僧瑾
姓朱。沛国人。隐士逮之第四子也。少善庄老。
及诗礼。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遂稽首伏膺。游学
内典。博涉三藏。后至京师。值龙光道生。复依受业。初
憩冶城寺。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王从请五戒。甚加
优礼。时湘东践祚。是为明帝。仍敕瑾为天下僧主。给
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给钱三万。冬夏四赐。并车
舆吏力。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起灵根灵基二寺。以
为禅慧栖止。及明帝末年。颇多忌诵。故涅槃灭度之
幡。于此暂息。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皆不得以对。
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时汝南周颙。入侍帷
握。瑾谓颙曰。陛下比日所行。讽谏无益。唯三世苦报。
最切近情。檀越倘因机候。正当陈此。帝后风疾数加。
痛恼无聊。辄召颙及殷洪等。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
颙乃习读法句。贤愚二经。每见谈说。辄为言先。帝往
往惊曰。报应真当如此。亦宁可不畏。因此犯忤之徒。
屡被全宥。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九。
* 释昙无竭
此云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幼为沙弥。便
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僧所重。常闻法显等。躬践佛
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
沙门。僧猛昙朗之徒。二十五人。共赍幡盖供养之具。
发迹至河南。出海西郡。进入流沙。到高昌郡。经历龟
释安清 第 338a 页 X87-0338.png
兹沙勒诸国。登葱领。度雪山。障气千重。层冰万里。下
有大江流急若箭。于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
一过。到彼岸巳。举烟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巳度。方得
更进。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经三
日。复过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杙
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右手攀上杙。展
转相攀。经三日方过。到平地。料检同侣。失十二人。进
至罽宾国。礼拜佛钵。停岁馀。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
音受记经梵文一部。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狮子口)缘
河。西入月氏国。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后至
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杂三乘学。无竭停
此寺受大戒。于天竺禅师佛驮多罗。(登圣果名)夏坐三月。
复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旷。唯赍石蜜为粮。同侣十
三人。八人死于路。五人同行。无竭虽屡经危棘。而系
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常暂废。将至舍卫国中。野逢山
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从林中出。象惊惶
奔走。后度恒河。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将欲害人。
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野牛惊散。遂得免之。
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译出观世音受记经。
传于京师。后不知所终。
* 释僧倜
姓孙。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性度纯懿。
孝信知名。而勤学世典。备通经史。徵为太学博士。一
览佛经。涣然神解。年二十有八。投钜鹿景明寺。僧实
法师。而出家落发。更寻经论。识神厉勇。复从道房禅
有大江流急若箭。于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十人
一过。到彼岸巳。举烟为帜。后人见烟。知前巳度。方得
更进。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行经三
日。复过大雪山。悬崖壁立。无安足处。石壁皆有故杙
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右手攀上杙。展
转相攀。经三日方过。到平地。料检同侣。失十二人。进
至罽宾国。礼拜佛钵。停岁馀。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
音受记经梵文一部。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狮子口)缘
河。西入月氏国。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后至
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馀人。杂三乘学。无竭停
此寺受大戒。于天竺禅师佛驮多罗。(登圣果名)夏坐三月。
复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旷。唯赍石蜜为粮。同侣十
三人。八人死于路。五人同行。无竭虽屡经危棘。而系
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常暂废。将至舍卫国中。野逢山
象一群。无竭称名归命。即有师子。从林中出。象惊惶
奔走。后度恒河。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将欲害人。
无竭归命如初。寻有大鹫飞来。野牛惊散。遂得免之。
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译出观世音受记经。
传于京师。后不知所终。
* 释僧倜
姓孙。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性度纯懿。
孝信知名。而勤学世典。备通经史。徵为太学博士。一
览佛经。涣然神解。年二十有八。投钜鹿景明寺。僧实
法师。而出家落发。更寻经论。识神厉勇。复从道房禅
释安清 第 338b 页 X87-0338.png
师。受行止观。房即跋陀神足。北游定州嘉鱼山。敛念
久之。全无摄證。便欲出山诵涅槃经。忽遇一僧。言从
泰岳来。稠以情告。彼遂苦劝修禅。慎无他志。由一切
含灵皆有初地味禅。要必系缘。无求不遂。乃从之旬
日。摄心果然得定。常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乃至眠
梦觉见。都无欲想。岁居五夏。又诣赵州漳洪山道明
禅师。受十六特胜法。节食鞭心。九旬一食。或煮食未
熟。摄心入定。动移晷漏。前食并为禽兽所啖。又常修
死想。遭贼怖之。了无畏色。方为说诸业行。皆摧其弓
矢。受戒而返。常于鹊山静处。感神来娆。稠以死要心。
因證深定。九日不起。后从定觉。情想澄然。便诣少陵
寺。祖师三藏。呈已所證。跋陀曰。自葱岭巳东。禅学之
最。汝其人矣。乃更授深要。即住嵩岳寺。僧有百人。泉
水才足。忽见妇人。毙衣挟帚。却坐阶上。听僧诵经。众
不测为神人也。便诃遣之。妇有愠色。以足蹋泉。水立
枯竭。身亦不现。众以告稠。稠呼优婆夷。三呼乃出。便
谓神曰。众僧行道。宜加拥护。妇人以足拨于故泉。水
即上涌。时共深异。因屡入定。每以七日为期。齐文宣
天保二年。下诏敦喻。方遂允请。即日拂衣。将出山阙。
两岫忽然惊震。响声悲切。骇扰人畜。禽兽飞走。如是
三日。倜顾曰。慕道怀仁。触类斯在。岂非爱情易守。放
荡难持耶。乃不约事留。杖策漳滏。帝躬举大驾。出郊
迎之。倜年过七十。神宇清旷。动发人心。敬揖情物。乘
机无坠。帝扶接入内。为论正理。因说三界本空。国土
久之。全无摄證。便欲出山诵涅槃经。忽遇一僧。言从
泰岳来。稠以情告。彼遂苦劝修禅。慎无他志。由一切
含灵皆有初地味禅。要必系缘。无求不遂。乃从之旬
日。摄心果然得定。常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乃至眠
梦觉见。都无欲想。岁居五夏。又诣赵州漳洪山道明
禅师。受十六特胜法。节食鞭心。九旬一食。或煮食未
熟。摄心入定。动移晷漏。前食并为禽兽所啖。又常修
死想。遭贼怖之。了无畏色。方为说诸业行。皆摧其弓
矢。受戒而返。常于鹊山静处。感神来娆。稠以死要心。
因證深定。九日不起。后从定觉。情想澄然。便诣少陵
寺。祖师三藏。呈已所證。跋陀曰。自葱岭巳东。禅学之
最。汝其人矣。乃更授深要。即住嵩岳寺。僧有百人。泉
水才足。忽见妇人。毙衣挟帚。却坐阶上。听僧诵经。众
不测为神人也。便诃遣之。妇有愠色。以足蹋泉。水立
枯竭。身亦不现。众以告稠。稠呼优婆夷。三呼乃出。便
谓神曰。众僧行道。宜加拥护。妇人以足拨于故泉。水
即上涌。时共深异。因屡入定。每以七日为期。齐文宣
天保二年。下诏敦喻。方遂允请。即日拂衣。将出山阙。
两岫忽然惊震。响声悲切。骇扰人畜。禽兽飞走。如是
三日。倜顾曰。慕道怀仁。触类斯在。岂非爱情易守。放
荡难持耶。乃不约事留。杖策漳滏。帝躬举大驾。出郊
迎之。倜年过七十。神宇清旷。动发人心。敬揖情物。乘
机无坠。帝扶接入内。为论正理。因说三界本空。国土
释安清 第 338c 页 X87-0338.png
亦尔。荣华世相。不可常保。广说四念处法。帝闻之。毛
竖流汗。即受禅道。学习不久。便證深定。尔后弥承清
诲。笃敬殷重。因从受菩萨戒法。断酒禁肉。放舍鹰鹞。
去官畋渔。郁成仁国。又断天下屠杀。月六年三。敕民
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除。帝以他日言曰。道由人弘。
诚不虚应。愿师安心道念。弟子敢为外护檀越。稠曰。
菩萨弘誓。护法为心。陛下应天顺俗。居宗设化。栋梁
三宝。导引四民。康济既临。义无推寄。即停正禁中。四
十馀日。日垂明诲。帝奉之无失。后以道化须布。思序
山林。便辞还本住。帝以陵阜回互。咨谒或难。天保三
年。又敕于邺城西南。八十里。龙山之阳。为搆精舍。名
云门寺。请以居之。兼为石窟大寺主。两任纲位。练众
将千。供事繁委。充诸山谷。并敕国内诸州。别置禅肆。
令达解念慧者。就为教授。以齐乾明元年。四月十三
日辰时。绝无患恼。端坐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一。敕
遣襄乐王。宣慰起塔。右仆射魏收为制碑文。
* 释圆通
少出家。泛爱通博。以温敏见称。往邺都大庄
严寺。研讽涅槃。文旨详覈。以高齐武平四年夏中讲。
时有一客僧。形服疏素。履操弘雅。因疾乃投诸寺中
僧侣以其所患缠附。臭气薰勃。皆恶之。无敢停者。通
观其量识宏远。深异其度。乃延之房中。虽有秽污。初
无轻惮。情款通意。问何所学。答曰涅槃。通以素业相
沿。宛然若旧。乃以经中深要。及先德积迷。并叙而谈
之。客僧亦同其所引。更为章句。判释冷然。雅有其致。
竖流汗。即受禅道。学习不久。便證深定。尔后弥承清
诲。笃敬殷重。因从受菩萨戒法。断酒禁肉。放舍鹰鹞。
去官畋渔。郁成仁国。又断天下屠杀。月六年三。敕民
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除。帝以他日言曰。道由人弘。
诚不虚应。愿师安心道念。弟子敢为外护檀越。稠曰。
菩萨弘誓。护法为心。陛下应天顺俗。居宗设化。栋梁
三宝。导引四民。康济既临。义无推寄。即停正禁中。四
十馀日。日垂明诲。帝奉之无失。后以道化须布。思序
山林。便辞还本住。帝以陵阜回互。咨谒或难。天保三
年。又敕于邺城西南。八十里。龙山之阳。为搆精舍。名
云门寺。请以居之。兼为石窟大寺主。两任纲位。练众
将千。供事繁委。充诸山谷。并敕国内诸州。别置禅肆。
令达解念慧者。就为教授。以齐乾明元年。四月十三
日辰时。绝无患恼。端坐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一。敕
遣襄乐王。宣慰起塔。右仆射魏收为制碑文。
* 释圆通
少出家。泛爱通博。以温敏见称。往邺都大庄
严寺。研讽涅槃。文旨详覈。以高齐武平四年夏中讲。
时有一客僧。形服疏素。履操弘雅。因疾乃投诸寺中
僧侣以其所患缠附。臭气薰勃。皆恶之。无敢停者。通
观其量识宏远。深异其度。乃延之房中。虽有秽污。初
无轻惮。情款通意。问何所学。答曰涅槃。通以素业相
沿。宛然若旧。乃以经中深要。及先德积迷。并叙而谈
之。客僧亦同其所引。更为章句。判释冷然。雅有其致。
释安清 第 339a 页 X87-0339.png
通欣于道合。经理汤药。晓夕相守。曾于夜中。持春酒
一盏。劝云服此为佳。客遂颦眉饮之。一咽便止。夏了
病愈。便辞通去。通曰今授衣将逼。官寺例得衣赐。可
待三五日间。当赠一袭寒服。客云藉庇不少。何容更
烦。通固留之。作衣遗巳。临别执通手诫曰。修道不欺
闇室。法师前以酒见及。恐伤来意。非正理也。从今巳
往。此事宜断。颇曾往鼓山石窟寺不。小僧住下舍小
寺。正在石窟北五里。绕涧有一小谷。东出即是竹林
寺。有缘之彼。愿相访也。通敬谢前诫。当必往展。于是
而别。至明年夏初。以石窟山寺。僧往者希。遂减庄严
定国兴圣总持等官寺。百馀僧为一番。通时过夏。预
居石窟。意访竹林。乃大集客主。问寺所在。众皆大笑。
诫通勿传此妖言。竹林竟无。乃流俗之恒传耳。通惟
客僧见投。非常款遇。言及斯事。计非虚指。众亦异焉。
乃各赍香花。与通俱行。至寺北五里。小谷东出。略通
人径。行可五里。升于山阜。见一老公。手巾袹额。在裈
短褐。执钁开荒。二十馀亩。遥见群僧放马而前曰。何
处道人。不依径路。僧云住在石窟。欲向竹林。公大怒
曰。去年官寺放马。啖我生苗。我儿遮护。被打几死。今
复将此面目来耶。曳钁来逐。群僧十馀。望谷驰走。独
不逐通。语通曰。是你干健不返。放使入山喂虎。通即
东出数里。值一曲涧。浅而森茂。寻涧又东。但闻南岭
上有讽诵之声。通问竹林所在。应声答曰。从何处来。
岂非圆通法师乎。通曰是矣。遂披林踰险就通。通略
一盏。劝云服此为佳。客遂颦眉饮之。一咽便止。夏了
病愈。便辞通去。通曰今授衣将逼。官寺例得衣赐。可
待三五日间。当赠一袭寒服。客云藉庇不少。何容更
烦。通固留之。作衣遗巳。临别执通手诫曰。修道不欺
闇室。法师前以酒见及。恐伤来意。非正理也。从今巳
往。此事宜断。颇曾往鼓山石窟寺不。小僧住下舍小
寺。正在石窟北五里。绕涧有一小谷。东出即是竹林
寺。有缘之彼。愿相访也。通敬谢前诫。当必往展。于是
而别。至明年夏初。以石窟山寺。僧往者希。遂减庄严
定国兴圣总持等官寺。百馀僧为一番。通时过夏。预
居石窟。意访竹林。乃大集客主。问寺所在。众皆大笑。
诫通勿传此妖言。竹林竟无。乃流俗之恒传耳。通惟
客僧见投。非常款遇。言及斯事。计非虚指。众亦异焉。
乃各赍香花。与通俱行。至寺北五里。小谷东出。略通
人径。行可五里。升于山阜。见一老公。手巾袹额。在裈
短褐。执钁开荒。二十馀亩。遥见群僧放马而前曰。何
处道人。不依径路。僧云住在石窟。欲向竹林。公大怒
曰。去年官寺放马。啖我生苗。我儿遮护。被打几死。今
复将此面目来耶。曳钁来逐。群僧十馀。望谷驰走。独
不逐通。语通曰。是你干健不返。放使入山喂虎。通即
东出数里。值一曲涧。浅而森茂。寻涧又东。但闻南岭
上有讽诵之声。通问竹林所在。应声答曰。从何处来。
岂非圆通法师乎。通曰是矣。遂披林踰险就通。通略
释安清 第 339b 页 X87-0339.png
叙离阔。喜满言情。曰下山小寺。僧徒乌合。心性动止。
多不称具瞻。虽然。巳能降重。终须到寺。相进数里。忽
见双阙高门。长廊复道。修竹干云。青松蔽日。门外黑
漆槽。长百馀尺。凡有十行。皆铺百衔环。金铜绮饰。贮
以粟豆。傍有马迹。而洒扫清净。乃立通门左。告云。须
前咨大和尚。须臾引入。至讲堂西轩廊下。和尚坐高
床。侍列童吏五六十人。和尚年可七十。眉面峰秀。状
类梵僧。凭案理文书。傍有通事者。通谒却立。和尚命
曰。既住官寺。厚供难舍。何能自屈。此寺诚无可观。通
具述意故。乃令安置。将通巡房礼讯。见两房僧。各坐
宝帐。交络众饰。映夺日光。语引僧云。彼是何人。辄敢
来入。振手遣去。僧有惭色。顾谓通曰。情意不同。令人
阻望。且就小僧住房。可以消息。乃将入室。具叙昔缘。
并设中食。食如邺中常味。食后引观。图像庄严。园池
台阁。周游历览。不可得遍。通因自陈曰。傥得厕迹风
尘。常供洒扫。生愿毕矣。僧曰。相逢即以为意。但须咨
和尚。未知果不。夜与通宿。晓为咨白和尚曰。甚知来
意。不惜一房。凡受官请。为报不浅。依如僧法。不得两
处生名。今且还去。除官名讫。来必相容。勿以为恨。即
遣送出。至马槽侧。顾慕流泪。自伤罪重。不蒙留住。执
僧手别。西行百步。回望犹见。门阙俨然。步步返望。更
行两里。歘见峰崿巉岩。非复寺宇。怅望寻路。行达开
荒之地。了无踪绪。但有榛木。
* 释道判
姓郭。曹州承氏人。三岁丧亲。十五游学。略综
多不称具瞻。虽然。巳能降重。终须到寺。相进数里。忽
见双阙高门。长廊复道。修竹干云。青松蔽日。门外黑
漆槽。长百馀尺。凡有十行。皆铺百衔环。金铜绮饰。贮
以粟豆。傍有马迹。而洒扫清净。乃立通门左。告云。须
前咨大和尚。须臾引入。至讲堂西轩廊下。和尚坐高
床。侍列童吏五六十人。和尚年可七十。眉面峰秀。状
类梵僧。凭案理文书。傍有通事者。通谒却立。和尚命
曰。既住官寺。厚供难舍。何能自屈。此寺诚无可观。通
具述意故。乃令安置。将通巡房礼讯。见两房僧。各坐
宝帐。交络众饰。映夺日光。语引僧云。彼是何人。辄敢
来入。振手遣去。僧有惭色。顾谓通曰。情意不同。令人
阻望。且就小僧住房。可以消息。乃将入室。具叙昔缘。
并设中食。食如邺中常味。食后引观。图像庄严。园池
台阁。周游历览。不可得遍。通因自陈曰。傥得厕迹风
尘。常供洒扫。生愿毕矣。僧曰。相逢即以为意。但须咨
和尚。未知果不。夜与通宿。晓为咨白和尚曰。甚知来
意。不惜一房。凡受官请。为报不浅。依如僧法。不得两
处生名。今且还去。除官名讫。来必相容。勿以为恨。即
遣送出。至马槽侧。顾慕流泪。自伤罪重。不蒙留住。执
僧手别。西行百步。回望犹见。门阙俨然。步步返望。更
行两里。歘见峰崿巉岩。非复寺宇。怅望寻路。行达开
荒之地。了无踪绪。但有榛木。
* 释道判
姓郭。曹州承氏人。三岁丧亲。十五游学。略综
释安清 第 339c 页 X87-0339.png
儒道。十九发心出家。投于外兄而剃落焉。具戒巳后。
历求善友。每阅像教东传。慨面不睹灵迹。遂勇心佛
境。誓当瞻敬。以齐乾明元年。结伴二十一人。发趾邺
都。将经开塞。关逻严设。又照月光。踟蹰回首。义无踰
越。忽值云奔月隐。乘闇度栈。以周保定二年。达于京
邑。武帝赏接崇重。仍令于大乘寺。厚供享之。经逾两
载。上表乞循初志。蒙敕给图书。并资行调。西度石碛
千五百里。四顾茫然。绝无水草。乘饥急行。上经七夕。
便至高昌国。是小蕃附庸突厥。又请国书。至西面可
寒所。彼土不识众僧。将欲加害。增人防卫。不给粮食。
又不许出拾掇薪菜。但令饿死。有周国使人。谏可寒
云。此佛弟子也。本国天子大臣。敬重供养。所行之处。
能令羊马滋多。可寒欢喜。日给羊四口。以充恒食。判
等放之。而自煮菜进啖。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
行既殊。不令西过。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达于长安。
住乾宗寺。逢静蔼法师。咨询道务。慧业冲𨗉。淹历五
周。会武帝灭法。与蔼西奔于太白山。同侣二十六人。
逃难岩居。不忘讲授。中百四论。日夜研寻。恂恂奉诲。
虽有国诛。靡顾其死。东引寻山。岠于华岳。凡所游遁
者。望日参焉。遂依承蔼德。为入室之元宗。始末一十
五年。随逐不舍。后蔼舍身穷谷。用陈护法。判含酸茹
毒。奉接遗骸。建塔树铭。勒于岩壁。天元嗣历。寻改邪
风。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判当其数。初住陟岵寺。
大隋受命。广开佛法。改为大兴善焉。判道穆僧徒。历
历求善友。每阅像教东传。慨面不睹灵迹。遂勇心佛
境。誓当瞻敬。以齐乾明元年。结伴二十一人。发趾邺
都。将经开塞。关逻严设。又照月光。踟蹰回首。义无踰
越。忽值云奔月隐。乘闇度栈。以周保定二年。达于京
邑。武帝赏接崇重。仍令于大乘寺。厚供享之。经逾两
载。上表乞循初志。蒙敕给图书。并资行调。西度石碛
千五百里。四顾茫然。绝无水草。乘饥急行。上经七夕。
便至高昌国。是小蕃附庸突厥。又请国书。至西面可
寒所。彼土不识众僧。将欲加害。增人防卫。不给粮食。
又不许出拾掇薪菜。但令饿死。有周国使人。谏可寒
云。此佛弟子也。本国天子大臣。敬重供养。所行之处。
能令羊马滋多。可寒欢喜。日给羊四口。以充恒食。判
等放之。而自煮菜进啖。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
行既殊。不令西过。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达于长安。
住乾宗寺。逢静蔼法师。咨询道务。慧业冲𨗉。淹历五
周。会武帝灭法。与蔼西奔于太白山。同侣二十六人。
逃难岩居。不忘讲授。中百四论。日夜研寻。恂恂奉诲。
虽有国诛。靡顾其死。东引寻山。岠于华岳。凡所游遁
者。望日参焉。遂依承蔼德。为入室之元宗。始末一十
五年。随逐不舍。后蔼舍身穷谷。用陈护法。判含酸茹
毒。奉接遗骸。建塔树铭。勒于岩壁。天元嗣历。寻改邪
风。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判当其数。初住陟岵寺。
大隋受命。广开佛法。改为大兴善焉。判道穆僧徒。历
释安清 第 340a 页 X87-0340.png
总纲任。开皇初。入终南山。交谷东岭。池号野䐗。迥出
云端。俯临原陆。躬自案行。可以栖心。结草为庵。集众
讲说。开皇七年。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将天竺医工。
就造精舍。常拟供奉。知判道业修旷。给额为龙池寺。
大将军云定兴以为檀越。四事供给。侍郎独孤机。餐
奉音猷。于宅后园。别立斋宇。请来栖息。禀其法戒。薛
国公及夫人郑氏。夙奉清训。年别至山。咨承戒诰。决
通疑议。以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于山寺。
* 释僧范
姓李。平乡人。幼学群书。年二十三。备通疏略。
至于七曜九章天文筮术。咨无再悟。时人语曰相州
李洪范。解彻深义。邺下张宾生。领悟无遗。兼以年华
色美。都无伉俪之心。思附法门。烧指而修供养。年二
十九。栖迟下邑。闻讲涅槃。一听开悟。遂投邺城僧出
家焉。复向洛下。从献公听法华华严。后从辙光师受
道。耽味虚宗。出游开化。利安齐魏。每法筵一举。听众
千馀。逮旋趾邺都。遂使崔觐注易。咨之取长。宗景造
历。求而舍短。大儒徐遵明。李宝顶等。一见信于言前。
受以菩萨戒法。五众归之如市。讲华严十地地持维
摩胜鬘。各有疏记。复变疏引经。制成为论。故涅槃大
品等。并称论焉。地持十部独名述也。然属词繁壮。不
偶世情。言行相辅。祥徵屡降。常有胶州剌史杜弼。于
邺显义寺。请范冬讲。至华严六地。忽有一雁飞下。从
浮图东。顺行入堂。正对高座。伏地听法。讲散徐出。还
顺塔西翔逝。又于此寺夏讲。雀来在坐。西南伏听。终
云端。俯临原陆。躬自案行。可以栖心。结草为庵。集众
讲说。开皇七年。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将天竺医工。
就造精舍。常拟供奉。知判道业修旷。给额为龙池寺。
大将军云定兴以为檀越。四事供给。侍郎独孤机。餐
奉音猷。于宅后园。别立斋宇。请来栖息。禀其法戒。薛
国公及夫人郑氏。夙奉清训。年别至山。咨承戒诰。决
通疑议。以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于山寺。
* 释僧范
姓李。平乡人。幼学群书。年二十三。备通疏略。
至于七曜九章天文筮术。咨无再悟。时人语曰相州
李洪范。解彻深义。邺下张宾生。领悟无遗。兼以年华
色美。都无伉俪之心。思附法门。烧指而修供养。年二
十九。栖迟下邑。闻讲涅槃。一听开悟。遂投邺城僧出
家焉。复向洛下。从献公听法华华严。后从辙光师受
道。耽味虚宗。出游开化。利安齐魏。每法筵一举。听众
千馀。逮旋趾邺都。遂使崔觐注易。咨之取长。宗景造
历。求而舍短。大儒徐遵明。李宝顶等。一见信于言前。
受以菩萨戒法。五众归之如市。讲华严十地地持维
摩胜鬘。各有疏记。复变疏引经。制成为论。故涅槃大
品等。并称论焉。地持十部独名述也。然属词繁壮。不
偶世情。言行相辅。祥徵屡降。常有胶州剌史杜弼。于
邺显义寺。请范冬讲。至华严六地。忽有一雁飞下。从
浮图东。顺行入堂。正对高座。伏地听法。讲散徐出。还
顺塔西翔逝。又于此寺夏讲。雀来在坐。西南伏听。终
释安清 第 340b 页 X87-0340.png
于九旬。又曾处济州。亦有一鸟飞来入听。讫讲便去。
诸祥感众。道洽冥符。
* 释明达
姓康。康居人。童稚出家。严持斋戒。初受十戒。
便护五根。年及具足。行业弥峻。胁不著席。日无再饭。
外仪轨则。内树道因。广济为怀。游行在务。以梁天监
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部。时巴峡蛮裔。鼓行抄劫。州郡
徵兵。刻期诛讨。达志存拯拔。独行诣贼。慰喻招引。未
狎其情。俄而风雨晦冥。雷霆震击。郡贼惊骇。恻尔求
哀。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营办始就。昏霾立霁。翕
然望国。并从王化。襁负排薮。獭兽前趋者。其徒充泽。
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兵威不设。而万里坦然。后
因行役中路。逢有人缚豚在地。声作人语曰。愿上圣
救我。达即解衣赎而放之。行至梓州牛头山。欲构浮
图。及以精舍。不访材石。直觅匠工。道俗莫不怪其言。
于时三月水竭。即下求木。乃于水中得一长材。正堪
刹柱。长短合度。佥用欣然。仍引而竖焉。至四月中。涪
水大溢。木流翳江。自泊村岸。都无溜者。达率合皂素。
通皆接取。从横山积。创修堂宇。架塔九层。远近并力。
一时缮造。役不逾时。剡然成就。而躬袭三衣。并是粗
布。破便治补。寒暑无革。有时在定。据于绳床。赫然火
起。众往扑灭。唯觉清凉。有沙门僧救者。积患挛躄。来
从乞瘥。达便授杖令行。不移晷景。骤步而返。又布萨
时。身先众坐。因有偷者。穿墙负物。既出在外。迷闷方
所。还来投寺。遂喻而遣之。以天监十五年。随始兴王。
诸祥感众。道洽冥符。
* 释明达
姓康。康居人。童稚出家。严持斋戒。初受十戒。
便护五根。年及具足。行业弥峻。胁不著席。日无再饭。
外仪轨则。内树道因。广济为怀。游行在务。以梁天监
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部。时巴峡蛮裔。鼓行抄劫。州郡
徵兵。刻期诛讨。达志存拯拔。独行诣贼。慰喻招引。未
狎其情。俄而风雨晦冥。雷霆震击。郡贼惊骇。恻尔求
哀。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营办始就。昏霾立霁。翕
然望国。并从王化。襁负排薮。獭兽前趋者。其徒充泽。
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兵威不设。而万里坦然。后
因行役中路。逢有人缚豚在地。声作人语曰。愿上圣
救我。达即解衣赎而放之。行至梓州牛头山。欲构浮
图。及以精舍。不访材石。直觅匠工。道俗莫不怪其言。
于时三月水竭。即下求木。乃于水中得一长材。正堪
刹柱。长短合度。佥用欣然。仍引而竖焉。至四月中。涪
水大溢。木流翳江。自泊村岸。都无溜者。达率合皂素。
通皆接取。从横山积。创修堂宇。架塔九层。远近并力。
一时缮造。役不逾时。剡然成就。而躬袭三衣。并是粗
布。破便治补。寒暑无革。有时在定。据于绳床。赫然火
起。众往扑灭。唯觉清凉。有沙门僧救者。积患挛躄。来
从乞瘥。达便授杖令行。不移晷景。骤步而返。又布萨
时。身先众坐。因有偷者。穿墙负物。既出在外。迷闷方
所。还来投寺。遂喻而遣之。以天监十五年。随始兴王。
释安清 第 340c 页 X87-0340.png
还荆州。冬十二月。终于江陵。春秋五十有五。
* 释法总
姓段。并州太原人。少以诵涅槃为业。既通全
部。志在文言。后听玄义。便即传讲。开皇年中。敕召为
涅槃众主。居于海觉。聚结四方。常敷至理。仁寿岁初。
敕送舍利于隋州智门寺。掘基三尺。获神龟一枚。色
黄且绿。状如彩绣。头有八字云。上大王八万七千年。
腹下有王兴二字。于隋侯桥侧柳树。又雨甘露。状如
雨下。香甜浓润。众共饮之。总乃表闻。帝敬谒灵祥。恒
以此龟置于御座。与臣下观之。有经年月。帝游北苑。
放之清池。虽沉泳少时。还出绕池。循逐帝躬。前后非
一。陪卫咸睹。共欣徵感。及四年春。又敕送舍利于辽
州下生寺。放光分粒。其相极多。石函变为锦文。及童
子之像函之北面。现于双树。下有卧佛。又于函南。现
金刚捉杵拟山之相。又于函东。现二佛俱立。并一麒
麟。又于函西。现一菩萨。并一神尼。曲身合掌。向于菩
萨。又放大光。撩乱而起。动眩人目。从瞑达晓。诸灯虽
灭。而光续照。不异日月之明。尔夕阴雨。佛堂鸱吻。放
于黄光。飞移东南三百馀步。寻光所发。乃从堂中舍
利处出。众皆通见。大发道心。八日将下。五色云盖。覆
于塔上。又感奇鸟。素身乌尾赤觜。口御片云。状如华
盖。亦现塔上。四月九日。基上放光。分为五道。直西而
去。色如彩画。数百里引之。见者非一。总躬临此瑞。喜
发内心。具图上闻。敕封秘阁。
* 释童真
姓李。远祖陇西。寓居河东之蒲坂。少厌生死。
* 释法总
姓段。并州太原人。少以诵涅槃为业。既通全
部。志在文言。后听玄义。便即传讲。开皇年中。敕召为
涅槃众主。居于海觉。聚结四方。常敷至理。仁寿岁初。
敕送舍利于隋州智门寺。掘基三尺。获神龟一枚。色
黄且绿。状如彩绣。头有八字云。上大王八万七千年。
腹下有王兴二字。于隋侯桥侧柳树。又雨甘露。状如
雨下。香甜浓润。众共饮之。总乃表闻。帝敬谒灵祥。恒
以此龟置于御座。与臣下观之。有经年月。帝游北苑。
放之清池。虽沉泳少时。还出绕池。循逐帝躬。前后非
一。陪卫咸睹。共欣徵感。及四年春。又敕送舍利于辽
州下生寺。放光分粒。其相极多。石函变为锦文。及童
子之像函之北面。现于双树。下有卧佛。又于函南。现
金刚捉杵拟山之相。又于函东。现二佛俱立。并一麒
麟。又于函西。现一菩萨。并一神尼。曲身合掌。向于菩
萨。又放大光。撩乱而起。动眩人目。从瞑达晓。诸灯虽
灭。而光续照。不异日月之明。尔夕阴雨。佛堂鸱吻。放
于黄光。飞移东南三百馀步。寻光所发。乃从堂中舍
利处出。众皆通见。大发道心。八日将下。五色云盖。覆
于塔上。又感奇鸟。素身乌尾赤觜。口御片云。状如华
盖。亦现塔上。四月九日。基上放光。分为五道。直西而
去。色如彩画。数百里引之。见者非一。总躬临此瑞。喜
发内心。具图上闻。敕封秘阁。
* 释童真
姓李。远祖陇西。寓居河东之蒲坂。少厌生死。
释安清 第 341a 页 X87-0341.png
希心常住。投昙延法师。为其师范。综掇玄儒。英猷秀
举。受具巳后。归宗律句。晚涉经论。通明大小。尤善涅
槃。开皇十二年。敕召于大兴善。对翻梵本。十六年。诏
以为涅槃众生。仁寿元年。下敕。率士之内。普建灵塔。
前后诸州。一百一十一所。皆送舍利。真以德王当时。
下敕令往雍州。创置灵塔。遂送舍利于终南山仙游
寺。即古传云。秦穆公女。名弄玉。习仙升云之所也。初
真以十月内。从京至寺。路逢雨雪。飞奔滂注。淹渍人
物。唯舍利舆上。独不沾润。同共异之。寺居冲谷。日夕
风震。自灵骨初临。迄于藏。怡然恬尽。灯耀山谷。兼
以阴云四塞。雨雪俱零。冀得清霁见日。有符程限。真
乃手执熏炉。兴发大愿。恰至下期。冬日垂照。时正在
午。道俗同庆。及安覆讫。还复云合。大众共叹。大业元
年。营大禅定。下敕召真为道场主。大业九年。因疾卒
于住寺。
* 释道密
姓周。相州人。初投耶舍三藏师。习方艺。又从
邺下听大乘。通衍西梵文言。隋运兴法。翻译为任。敕
召入京。住大兴善寺。师资道成。复弘梵语。会仁寿塔
兴。下敕召。送舍利于同州大兴国寺。寺即文帝所生
之地。其处本基。般若尼寺也。帝以后魏大统七年。六
月十三日。生于此寺中。于时赤光照室。流溢外户。紫
气满庭。状如楼阁。色染人衣。内外惊禁。奶母以时炎
热。就而扇之。寒甚几绝。困不能啼。有神尼者。名曰智
仙。河东蒲坂刘氏女也。少出家。有戒行。以禅观为业。
举。受具巳后。归宗律句。晚涉经论。通明大小。尤善涅
槃。开皇十二年。敕召于大兴善。对翻梵本。十六年。诏
以为涅槃众生。仁寿元年。下敕。率士之内。普建灵塔。
前后诸州。一百一十一所。皆送舍利。真以德王当时。
下敕令往雍州。创置灵塔。遂送舍利于终南山仙游
寺。即古传云。秦穆公女。名弄玉。习仙升云之所也。初
真以十月内。从京至寺。路逢雨雪。飞奔滂注。淹渍人
物。唯舍利舆上。独不沾润。同共异之。寺居冲谷。日夕
风震。自灵骨初临。迄于藏。怡然恬尽。灯耀山谷。兼
以阴云四塞。雨雪俱零。冀得清霁见日。有符程限。真
乃手执熏炉。兴发大愿。恰至下期。冬日垂照。时正在
午。道俗同庆。及安覆讫。还复云合。大众共叹。大业元
年。营大禅定。下敕召真为道场主。大业九年。因疾卒
于住寺。
* 释道密
姓周。相州人。初投耶舍三藏师。习方艺。又从
邺下听大乘。通衍西梵文言。隋运兴法。翻译为任。敕
召入京。住大兴善寺。师资道成。复弘梵语。会仁寿塔
兴。下敕召。送舍利于同州大兴国寺。寺即文帝所生
之地。其处本基。般若尼寺也。帝以后魏大统七年。六
月十三日。生于此寺中。于时赤光照室。流溢外户。紫
气满庭。状如楼阁。色染人衣。内外惊禁。奶母以时炎
热。就而扇之。寒甚几绝。困不能啼。有神尼者。名曰智
仙。河东蒲坂刘氏女也。少出家。有戒行。以禅观为业。
释安清 第 341b 页 X87-0341.png
及帝诞日。无因而至。语太祖曰。儿天物所祐。勿忧也。
尼遂名帝为那罗延。言如金刚。不可坏也。又曰。此儿
来处异伦。俗家秽杂。自为养之。太祖乃割宅为寺。内
通小门。以儿委尼。不敢名问。后皇妃来抱。忽见化而
为龙。惊惶堕地。尼曰。何因妄触我儿。遂令晚得天下
及年七岁。告帝曰。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
儿兴之。而尼沉静寡言。时道成败吉凶。莫不符验。初
在寺养。帝年至十三。方始还家。积三十馀岁。略不出
门。及周灭二教。尼隐皇家。内著法衣。戒行不改。帝后
果自山东。入为天子。重兴佛法。皆如尼言。及登位后。
每顾群臣。追念阿阇梨。以为口实。又云。我兴由佛法。
而好食麻豆。前身以从道人里来。由小时在寺。至今
乐闻钟声。乃命史官王劭。为尼作传。其龙潜所经。四
十五州。皆悉同时为大兴国寺。因改般若为其一焉。
仁寿元年。帝及后宫。同感舍利。并放光明。砧锤试之。
宛然无损。遂散于州郡。前后建塔。百有馀所。随有塔
下。皆图神尼。多有灵相。密以洽闻之举。送此寺中。初
下塔时。一院之内。光明充塞。黄白相间。兼赤斑气。旋
绕朗彻。久而乃灭。仁寿之末。又敕密送于鄂州黄鹄
山晋安寺。掘基至水。获金像一躯。高尺许。仪制特异。
正下塔时。野鸟群飞。旋绕塔上。事了便散。又见金花
三枚腾空。久之下没。基内又放萤光。后遂广大。绕塔
三匝。寺本高显。素无泉水。须便下汲。一夕之间。去塔
五步。飞泉自涌。有同浪井。及大业伊始。密徙雒阳上
尼遂名帝为那罗延。言如金刚。不可坏也。又曰。此儿
来处异伦。俗家秽杂。自为养之。太祖乃割宅为寺。内
通小门。以儿委尼。不敢名问。后皇妃来抱。忽见化而
为龙。惊惶堕地。尼曰。何因妄触我儿。遂令晚得天下
及年七岁。告帝曰。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
儿兴之。而尼沉静寡言。时道成败吉凶。莫不符验。初
在寺养。帝年至十三。方始还家。积三十馀岁。略不出
门。及周灭二教。尼隐皇家。内著法衣。戒行不改。帝后
果自山东。入为天子。重兴佛法。皆如尼言。及登位后。
每顾群臣。追念阿阇梨。以为口实。又云。我兴由佛法。
而好食麻豆。前身以从道人里来。由小时在寺。至今
乐闻钟声。乃命史官王劭。为尼作传。其龙潜所经。四
十五州。皆悉同时为大兴国寺。因改般若为其一焉。
仁寿元年。帝及后宫。同感舍利。并放光明。砧锤试之。
宛然无损。遂散于州郡。前后建塔。百有馀所。随有塔
下。皆图神尼。多有灵相。密以洽闻之举。送此寺中。初
下塔时。一院之内。光明充塞。黄白相间。兼赤斑气。旋
绕朗彻。久而乃灭。仁寿之末。又敕密送于鄂州黄鹄
山晋安寺。掘基至水。获金像一躯。高尺许。仪制特异。
正下塔时。野鸟群飞。旋绕塔上。事了便散。又见金花
三枚腾空。久之下没。基内又放萤光。后遂广大。绕塔
三匝。寺本高显。素无泉水。须便下汲。一夕之间。去塔
五步。飞泉自涌。有同浪井。及大业伊始。密徙雒阳上
释安清 第 341c 页 X87-0341.png
林园中。置翻经馆。因以传译。遂卒于彼所。
* 释昙荣
俗缘张氏。定州九门人。年十九时为书生。刻
意玄理。因灵裕法师。讲华严经。试往听之。便彻悟。乃
投裕为师。裕观荣勤摄。遂即度之。及受具后。专业律
宗。以地持为学。先属周废二教。韬形俗壤。强外同其
尘。而内服道味。及隋初再教。随缘通化。曾无执著。年
登四十。务道西游。行至上党。潞城黎城诸山。依岩结
宇。即求潜遁。既懿德是充。缁素归仰。荣形解雄邃。称
病设方。诸有餐饮。咸韵至泽。礼供日隆。投造填委。以
隋末陵乱。希全戒德。极力护持。躬当法主。每年春夏。
立方等般舟。秋冬各兴坐禅念诵。僧尼别院。致使五
众烟随。百供鳞集。自晋魏韩赵周郑等邦。释种更新
其戒。常往韩州乡邑县延圣寺。立忏悔法。剌史风同
仁。素奉释门。家传供养。送舍利三粒。遗行道众。荣年
垂八十。亲率道俗三千人。步野迎路。由二十馀里。傧
从之盛。誉满当时。既达寺中。乃告众曰。舍利之德。挺
变无方。若累业有销。请所可遂。乃人人前。别置水钵。
加以香炉。通夜苦求。至期钵内。总获舍利。四百馀粒。
声名达于乡邑。县令惧其聚众。有坠条章。捺停其事。
当夕怪兽。鸣其厅宇。官民竟夜不安。明旦陈悔。方从
荣法。武德九年夏。于潞城交障村。立法行道。所住堂
舍。忽自崩坏。龛像舍利。宛然挺出。布在庭中。一无所
损。又贞观七年。清信士常疑保等。请荣于州治法住
寺。行方等悔法。至七月十四日。有本寺沙门僧定者。
* 释昙荣
俗缘张氏。定州九门人。年十九时为书生。刻
意玄理。因灵裕法师。讲华严经。试往听之。便彻悟。乃
投裕为师。裕观荣勤摄。遂即度之。及受具后。专业律
宗。以地持为学。先属周废二教。韬形俗壤。强外同其
尘。而内服道味。及隋初再教。随缘通化。曾无执著。年
登四十。务道西游。行至上党。潞城黎城诸山。依岩结
宇。即求潜遁。既懿德是充。缁素归仰。荣形解雄邃。称
病设方。诸有餐饮。咸韵至泽。礼供日隆。投造填委。以
隋末陵乱。希全戒德。极力护持。躬当法主。每年春夏。
立方等般舟。秋冬各兴坐禅念诵。僧尼别院。致使五
众烟随。百供鳞集。自晋魏韩赵周郑等邦。释种更新
其戒。常往韩州乡邑县延圣寺。立忏悔法。剌史风同
仁。素奉释门。家传供养。送舍利三粒。遗行道众。荣年
垂八十。亲率道俗三千人。步野迎路。由二十馀里。傧
从之盛。誉满当时。既达寺中。乃告众曰。舍利之德。挺
变无方。若累业有销。请所可遂。乃人人前。别置水钵。
加以香炉。通夜苦求。至期钵内。总获舍利。四百馀粒。
声名达于乡邑。县令惧其聚众。有坠条章。捺停其事。
当夕怪兽。鸣其厅宇。官民竟夜不安。明旦陈悔。方从
荣法。武德九年夏。于潞城交障村。立法行道。所住堂
舍。忽自崩坏。龛像舍利。宛然挺出。布在庭中。一无所
损。又贞观七年。清信士常疑保等。请荣于州治法住
寺。行方等悔法。至七月十四日。有本寺沙门僧定者。
释安清 第 342a 页 X87-0342.png
戒行精固。于道场内。见大光明。五色间起。从上而下。
中有七佛。相好非常。语僧定云。我是毗婆尸如来。真
等正觉。以汝罪销。故来为證。然非本师。不与授记。如
是六佛。皆同此词。最后一佛云。我是汝本师释迦牟
尼也。为汝罪销。故来授记。昙荣是汝灭罪良缘。于贤
劫中名普宁佛。汝身器清净。后当作佛。名为普明。若
斯之应。现感灵祥。后卧疾于床。眼中流泪。弟子圆宗
曰。和尚生来念慧。必无不意。何事悲泣。答曰。吾死日
将逼。恨更不得为诸大众洗濯罪累耳。以贞观十三
年十二月。终于法住寺。春秋八十有五。
* 释明净
高密人。少出家。味定为业。洁志忠恪。谨厚澄
肃。常居海畔蒙山宴坐。经数十载。人莫测之。后南游
东越天台诸山。禅观在怀。动止适时。同侣禅徒。未之
弘仰。山粒致绝。日至村中。每从乞食。赍还中路。值于
群虎。皆张口闭目。若有饥相。净曰。吾经行山泽多矣。
虎兕无心畏之。今列于路旁。岂非为食耶。乃以匙抄
饭内其口中。馀者对而啖尽。明日乞食。虎又如前。频
有此缘。同伴乃异其度。尝值亢旱。苗稼并枯。淫祀之
流。妄祈邀请。虽加恳恻。终不能致。净曰。可罢诸邪祷。
吾独能降。遂结斋静室。七日平旦。云布雨施。高下滂
注。百姓利焉。顶戴若圣。贞观三年。从去冬至来夏。六
月迥然无雨。天子下诏。释李两门。岳渎诸庙。爰及淫
祀。普令雩祭。于时万里赫然。全无有应。朝野相顾。惨
怆无赖。有潘侍郎者。曾任密州。知净能感。以状奏闻。
中有七佛。相好非常。语僧定云。我是毗婆尸如来。真
等正觉。以汝罪销。故来为證。然非本师。不与授记。如
是六佛。皆同此词。最后一佛云。我是汝本师释迦牟
尼也。为汝罪销。故来授记。昙荣是汝灭罪良缘。于贤
劫中名普宁佛。汝身器清净。后当作佛。名为普明。若
斯之应。现感灵祥。后卧疾于床。眼中流泪。弟子圆宗
曰。和尚生来念慧。必无不意。何事悲泣。答曰。吾死日
将逼。恨更不得为诸大众洗濯罪累耳。以贞观十三
年十二月。终于法住寺。春秋八十有五。
* 释明净
高密人。少出家。味定为业。洁志忠恪。谨厚澄
肃。常居海畔蒙山宴坐。经数十载。人莫测之。后南游
东越天台诸山。禅观在怀。动止适时。同侣禅徒。未之
弘仰。山粒致绝。日至村中。每从乞食。赍还中路。值于
群虎。皆张口闭目。若有饥相。净曰。吾经行山泽多矣。
虎兕无心畏之。今列于路旁。岂非为食耶。乃以匙抄
饭内其口中。馀者对而啖尽。明日乞食。虎又如前。频
有此缘。同伴乃异其度。尝值亢旱。苗稼并枯。淫祀之
流。妄祈邀请。虽加恳恻。终不能致。净曰。可罢诸邪祷。
吾独能降。遂结斋静室。七日平旦。云布雨施。高下滂
注。百姓利焉。顶戴若圣。贞观三年。从去冬至来夏。六
月迥然无雨。天子下诏。释李两门。岳渎诸庙。爰及淫
祀。普令雩祭。于时万里赫然。全无有应。朝野相顾。惨
怆无赖。有潘侍郎者。曾任密州。知净能感。以状奏闻。
释安清 第 342b 页 X87-0342.png
敕召至京。令住祈雨。告以所须。一无损费。唯愿静念
三宝。慈济四生。七日之后。必降甘泽。若欲酬德。可国
内空寺并私度僧。并施其名。得弘圣道。有敕许焉。虽
无供给。而别赐香油。于庄严寺。静房禅默。至七日向
晓。问守卫者曰。天之西北应有白虹。可试观之。寻声
便见。净曰。雨必至矣。须臾云合。骤雨忽零。比至日晡。
海内通洽。新雨初晴。农作并务。苗出陇。而无雨嗣。萎
仆将死。投计无所。左仆射房玄龄。躬造净所。请重祈
雨。净曰。雨之升降。自出帝臣。净有何德。敢当诚寄。前
许无报。幽显同忧。若修素请。雨亦应至。以事闻奏。帝
又许焉。乃敕权停俗务。合朝受斋。净乃依前静坐。七
日之末。又降前泽。四民欢泰。遂以有年。敕乃总度三
千僧。用酬净德。但以京辇諠杂。性不狎之。请还本乡
之义胜寺。山居继业。竟不测其存没。
* 释道宣
姓钱。丹徒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盛
德百代。母娠而梦月贯怀。复梦梵僧语曰。汝所妊者。
即梁朝僧祐律师。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
家。四月八日降诞。九岁能赋十五厌俗。诵习诸经。依
智頵律师受业。十六落发。日严道场。专精克念。感舍
利现于宝函。隋大业年中。从智首律师受具。习律才
听一遍。方议修禅。頵师呵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
修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即去律也。抑令听二十遍
巳。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所居乏
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馀。其泉迸涌。时号为白泉寺。猛
三宝。慈济四生。七日之后。必降甘泽。若欲酬德。可国
内空寺并私度僧。并施其名。得弘圣道。有敕许焉。虽
无供给。而别赐香油。于庄严寺。静房禅默。至七日向
晓。问守卫者曰。天之西北应有白虹。可试观之。寻声
便见。净曰。雨必至矣。须臾云合。骤雨忽零。比至日晡。
海内通洽。新雨初晴。农作并务。苗出陇。而无雨嗣。萎
仆将死。投计无所。左仆射房玄龄。躬造净所。请重祈
雨。净曰。雨之升降。自出帝臣。净有何德。敢当诚寄。前
许无报。幽显同忧。若修素请。雨亦应至。以事闻奏。帝
又许焉。乃敕权停俗务。合朝受斋。净乃依前静坐。七
日之末。又降前泽。四民欢泰。遂以有年。敕乃总度三
千僧。用酬净德。但以京辇諠杂。性不狎之。请还本乡
之义胜寺。山居继业。竟不测其存没。
* 释道宣
姓钱。丹徒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盛
德百代。母娠而梦月贯怀。复梦梵僧语曰。汝所妊者。
即梁朝僧祐律师。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宜从出
家。四月八日降诞。九岁能赋十五厌俗。诵习诸经。依
智頵律师受业。十六落发。日严道场。专精克念。感舍
利现于宝函。隋大业年中。从智首律师受具。习律才
听一遍。方议修禅。頵师呵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
修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即去律也。抑令听二十遍
巳。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所居乏
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馀。其泉迸涌。时号为白泉寺。猛
释安清 第 342c 页 X87-0342.png
兽驯伏。每有所依。名华芬芳。奇草蔓延。隋末徙崇义
精舍。载迁丰德寺。尝因独坐。护法神告曰。彼清宫村。
故净业寺地。道可习成。闻斯卜焉。焚功德香。行般舟
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形。沙弥散心。顾
盻邪视。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寻追悔。吐毒井中。宣
知封闭。人或潜开。往往烟上。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
奁。形似枣华。大如榆荚。香气馝馟。又供奇果。梨柰。味
甘色洁。非人间所遇也。有处士孙思邈。常隐于终南
山。与宣相接。结林下之交。每一往来。议论终夕。时天
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供
具。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有老人夜诣宣求救。颇形
仓卒之状。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时之无雨。乃天意
也。非由弟子。今西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乞法力加护。宣曰。吾无能救尔。尔可急求
孙先生。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宣律师示我。
故敢相投也。邈曰。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
示余。余乃救尔。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许辄传。今事急
矣。固何所吝。少选。捧方而至。邈曰。尔速还。无惧番僧
也。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西僧术尽。及西明寺初
就。诏宣充上座。三藏奘师至止。诏与翻译。贞观中。于
西明寺行道。足跌。前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视之。乃
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
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久矣。宣曰。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
精舍。载迁丰德寺。尝因独坐。护法神告曰。彼清宫村。
故净业寺地。道可习成。闻斯卜焉。焚功德香。行般舟
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形。沙弥散心。顾
盻邪视。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寻追悔。吐毒井中。宣
知封闭。人或潜开。往往烟上。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
奁。形似枣华。大如榆荚。香气馝馟。又供奇果。梨柰。味
甘色洁。非人间所遇也。有处士孙思邈。常隐于终南
山。与宣相接。结林下之交。每一往来。议论终夕。时天
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供
具。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有老人夜诣宣求救。颇形
仓卒之状。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时之无雨。乃天意
也。非由弟子。今西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乞法力加护。宣曰。吾无能救尔。尔可急求
孙先生。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宣律师示我。
故敢相投也。邈曰。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
示余。余乃救尔。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许辄传。今事急
矣。固何所吝。少选。捧方而至。邈曰。尔速还。无惧番僧
也。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西僧术尽。及西明寺初
就。诏宣充上座。三藏奘师至止。诏与翻译。贞观中。于
西明寺行道。足跌。前有物扶持。履空无害。熟视之。乃
少年也。宣遽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
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久矣。宣曰。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
释安清 第 343a 页 X87-0343.png
佛事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俄授于宣。
宣保录供养焉。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谓宣曰。律
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苞。云是棘林香。后十旬安
坐而化。门人窆于坛谷石室。其后树塔三所。高宗下
诏。令饰图写宣之(宣著续高僧传)。
* 释义湘
俗姓朴。鸡林府人。生且英奇。长而出离。逍遥
入道。年临弱冠。闻唐土教宗鼎盛。与元晓法师。同志
西游。行至本国海门唐州界。计求巨舰。将越沧波。倏
于中途遭其苦雨。遂依道旁土龛间隐身。以避飘湿。
迨乎明旦。相视乃古坟骸骨旁也。天犹霢霖。地且泥
涂。尺寸难前。逗留不进。又寄埏甓之中。夜之未央。俄
有鬼物为怪。晓公叹曰。前之寓宿。谓土龛而且安。此
夜留宵。托鬼乡而多崇。则知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
故龛坟不二。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胡用
别求。我不入唐。却𢹂囊返国。湘乃只影孤征。誓死无
退。以总章二年。附商𦨣达登州分卫。到一信士家。见
湘容色挺拔。留连门下。既久。有少女丽服艳妆。名曰
善妙。巧媚诲之。湘之心石。不可转也。女调不见答。顿
发道心。于前矢大愿言。生生世世。归命和尚。习学大
乘。成就大事。弟子必为檀越供给资缘。湘乃径趋长
安终南山。智俨三藏所。综习华严经。时康藏国师为
同学也。乃议回程。传法开诱。复至文登旧檀越家。谢
其数稔供施。便募商𦨣。逡巡解缆。其女善妙。预为湘
办集法服。并诸什器。可盈箧笥。运临海岸。湘𦨣巳远。
宣保录供养焉。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谓宣曰。律
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苞。云是棘林香。后十旬安
坐而化。门人窆于坛谷石室。其后树塔三所。高宗下
诏。令饰图写宣之(宣著续高僧传)。
* 释义湘
俗姓朴。鸡林府人。生且英奇。长而出离。逍遥
入道。年临弱冠。闻唐土教宗鼎盛。与元晓法师。同志
西游。行至本国海门唐州界。计求巨舰。将越沧波。倏
于中途遭其苦雨。遂依道旁土龛间隐身。以避飘湿。
迨乎明旦。相视乃古坟骸骨旁也。天犹霢霖。地且泥
涂。尺寸难前。逗留不进。又寄埏甓之中。夜之未央。俄
有鬼物为怪。晓公叹曰。前之寓宿。谓土龛而且安。此
夜留宵。托鬼乡而多崇。则知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
故龛坟不二。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胡用
别求。我不入唐。却𢹂囊返国。湘乃只影孤征。誓死无
退。以总章二年。附商𦨣达登州分卫。到一信士家。见
湘容色挺拔。留连门下。既久。有少女丽服艳妆。名曰
善妙。巧媚诲之。湘之心石。不可转也。女调不见答。顿
发道心。于前矢大愿言。生生世世。归命和尚。习学大
乘。成就大事。弟子必为檀越供给资缘。湘乃径趋长
安终南山。智俨三藏所。综习华严经。时康藏国师为
同学也。乃议回程。传法开诱。复至文登旧檀越家。谢
其数稔供施。便募商𦨣。逡巡解缆。其女善妙。预为湘
办集法服。并诸什器。可盈箧笥。运临海岸。湘𦨣巳远。
释安清 第 343b 页 X87-0343.png
其女咒之曰。我本实心供养法师。愿是衣箧。跳入前
𦨣。言讫。投箧于骇浪。有顷疾风吹之。遥望径跳入𦨣
矣。其女复誓之。我愿自身化为大龙。扶翼舳舻。到国
传法。于是攘袂投身于海。果然身形夭矫。或跃蜿蜒。
其舟底宁。达于彼岸。湘入国之后。遍历山川。于驹丽
百济。地灵山秀。真转法轮之所。无何权宗异部。聚徒
可半千众矣。湘默作是念。大华严教。非福善之地。不
可兴焉。时善妙龙。恒随作护。潜知此念。乃现大神变。
于虚空中。化成巨石。纵广一里。盖于伽蓝之顶。作将
堕不堕之状。群僧惊骇。罔知攸趣。四面奔散。湘遂入
寺中。敷阐斯经。冬阳夏阴。不召自至者多。国王钦重。
讲树开花。谈丛结果。登堂睹奥者。则智通表训梵体
道身等数人。皆啄巨㲉飞出迦留罗鸟焉。凡弟子请
益。随疑解滞。必无滓核。自是巳来。云游不定。卓锡而
居。学似蜂屯。执笔怀铅。抄如结集录。载言如是义门。
随弟子为口。如云道身章是也。或以处为名。如云锥
穴问答等数章疏。皆明华严性海。毗卢遮那无边契
经义例也。湘终于本国。塔亦存焉。号海东华严初祖
也。
* 释鉴元
素行甄明。范围律道。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
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其
山寺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
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拟其妖妄。躬
自入山宿。见山四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
𦨣。言讫。投箧于骇浪。有顷疾风吹之。遥望径跳入𦨣
矣。其女复誓之。我愿自身化为大龙。扶翼舳舻。到国
传法。于是攘袂投身于海。果然身形夭矫。或跃蜿蜒。
其舟底宁。达于彼岸。湘入国之后。遍历山川。于驹丽
百济。地灵山秀。真转法轮之所。无何权宗异部。聚徒
可半千众矣。湘默作是念。大华严教。非福善之地。不
可兴焉。时善妙龙。恒随作护。潜知此念。乃现大神变。
于虚空中。化成巨石。纵广一里。盖于伽蓝之顶。作将
堕不堕之状。群僧惊骇。罔知攸趣。四面奔散。湘遂入
寺中。敷阐斯经。冬阳夏阴。不召自至者多。国王钦重。
讲树开花。谈丛结果。登堂睹奥者。则智通表训梵体
道身等数人。皆啄巨㲉飞出迦留罗鸟焉。凡弟子请
益。随疑解滞。必无滓核。自是巳来。云游不定。卓锡而
居。学似蜂屯。执笔怀铅。抄如结集录。载言如是义门。
随弟子为口。如云道身章是也。或以处为名。如云锥
穴问答等数章疏。皆明华严性海。毗卢遮那无边契
经义例也。湘终于本国。塔亦存焉。号海东华严初祖
也。
* 释鉴元
素行甄明。范围律道。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
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其
山寺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
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拟其妖妄。躬
自入山宿。见山四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
释安清 第 343c 页 X87-0343.png
馀支灯现。兼红光千尺馀。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
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
烁。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王*梨]山。宝
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
梵僧童子老叟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
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高六七十
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
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
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
菩萨大斋。菩萨现形捧灯。僧持香灯引挹之。大中八
年。改额曰开照。
* 释法秀
居于京寺。游咸镐间。以劝率众缘为务。开元
末。梦人云。将手巾袈裟。各五百条。可于𢌞向寺中布
施。觉后问左右。并云无回向寺。及募人制造巾衣。又
遍询老旧僧俗。莫有此伽蓝否。时有一僧。形质魁梧。
人都不识。报云。我知回向寺处。问何所须。答曰。但赍
所施物。名香一觔即可矣。遂依言授物。与秀偕行。其
僧径入终南山。约行二日。至极深峻。初无所睹。复进
程。见碾石一具。惊曰。此人迹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
上。焚所赍香。再三至礼哀诉。从午至夕。谷中雾气弥
浸。咫尺不辨。逡巡开霁。当半崖间。有朱门粉壁。绿牖
琁题。见一寺分明云际。三门悬巨榜。曰回向寺。秀与
僧喜甚。攀陟遂到。时巳黄昏。闻钟磬唱萨之声。门者
诘其所从。迟回引入。见一老僧。慰问再三。倡言曰。唐
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
烁。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王*梨]山。宝
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
梵僧童子老叟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
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高六七十
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
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
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
菩萨大斋。菩萨现形捧灯。僧持香灯引挹之。大中八
年。改额曰开照。
* 释法秀
居于京寺。游咸镐间。以劝率众缘为务。开元
末。梦人云。将手巾袈裟。各五百条。可于𢌞向寺中布
施。觉后问左右。并云无回向寺。及募人制造巾衣。又
遍询老旧僧俗。莫有此伽蓝否。时有一僧。形质魁梧。
人都不识。报云。我知回向寺处。问何所须。答曰。但赍
所施物。名香一觔即可矣。遂依言授物。与秀偕行。其
僧径入终南山。约行二日。至极深峻。初无所睹。复进
程。见碾石一具。惊曰。此人迹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
上。焚所赍香。再三至礼哀诉。从午至夕。谷中雾气弥
浸。咫尺不辨。逡巡开霁。当半崖间。有朱门粉壁。绿牖
琁题。见一寺分明云际。三门悬巨榜。曰回向寺。秀与
僧喜甚。攀陟遂到。时巳黄昏。闻钟磬唱萨之声。门者
诘其所从。迟回引入。见一老僧。慰问再三。倡言曰。唐
释安清 第 344a 页 X87-0344.png
皇帝万福否。处分令别僧相随。历房散手巾袈裟。唯
馀一分。指一房空榻无人。有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
既而却见老僧。若纲任之首。曰其往外者当巳来矣。
其僧与秀。复欲至彼。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
人也。又具言之。老僧笑令坐顾彼房内。取尺八来。至
乃玉尺八也。老僧曰。汝见彼番僧否。曰见巳。曰此是
将来权代汝主者。京师当乱。人死无数。此僧。名磨灭
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罚在
人间。此常所吹者也。今限将满。即却来矣。明日遣就
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并袈裟手巾。与汝主
自收也。秀礼拜而还。童子送出。才数十步。云雾四合。
不复见寺。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进上。玄宗召见。具
述本末。帝大感悦。凝神久之。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
者。后数年。果有禄山之祸。秀所见番僧。即禄山也。秀
感其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世传终南山圣寺。又
有回向寺也。
* 释灵坦
姓武。太原文水人。则天太后侄孙。父讳宣。洛
阳县令。母夏侯氏初妊坦。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
然。且曰。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及诞。亲无所苦。年甫
七岁。诵习毕通。应童子举。恒嗟朽宅。誓入空门。于时
荷泽寺神会禅师。洛都盛化。坦往参焉。会施善诱。顿
见其心。天宝初载。召坦曰。吾有一句。是祖祖相传至
曹溪。曹溪付吾。汝谛受之。吾当有留难。遂辞游方焉。
未几果敕移会于戈阳。坦遂向卢州浮槎寺。览大藏
馀一分。指一房空榻无人。有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
既而却见老僧。若纲任之首。曰其往外者当巳来矣。
其僧与秀。复欲至彼。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
人也。又具言之。老僧笑令坐顾彼房内。取尺八来。至
乃玉尺八也。老僧曰。汝见彼番僧否。曰见巳。曰此是
将来权代汝主者。京师当乱。人死无数。此僧。名磨灭
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罚在
人间。此常所吹者也。今限将满。即却来矣。明日遣就
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并袈裟手巾。与汝主
自收也。秀礼拜而还。童子送出。才数十步。云雾四合。
不复见寺。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进上。玄宗召见。具
述本末。帝大感悦。凝神久之。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
者。后数年。果有禄山之祸。秀所见番僧。即禄山也。秀
感其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世传终南山圣寺。又
有回向寺也。
* 释灵坦
姓武。太原文水人。则天太后侄孙。父讳宣。洛
阳县令。母夏侯氏初妊坦。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
然。且曰。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及诞。亲无所苦。年甫
七岁。诵习毕通。应童子举。恒嗟朽宅。誓入空门。于时
荷泽寺神会禅师。洛都盛化。坦往参焉。会施善诱。顿
见其心。天宝初载。召坦曰。吾有一句。是祖祖相传至
曹溪。曹溪付吾。汝谛受之。吾当有留难。遂辞游方焉。
未几果敕移会于戈阳。坦遂向卢州浮槎寺。览大藏
释安清 第 344b 页 X87-0344.png
经。后闻忠国师。自南阳诏入。于大历五年礼觐之。八
年欲出关。忠奏曰。此人是贫道同门。俱神会弟子。敕
赐号曰大悲。兼赍墨敕。行化至梁国。时相国田公。神
功供养。逦迤适维杨六合。方叹大法凌替。忽闻空中
声云。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与汝印验。令举
顶以掌按之。寻观有四指赤痕。其印迹恒现。又止润
州江中金山。今泽心也。其山北面。有一龙穴。常吐毒
气如云。有近者多病或毙。坦居之。毒云灭迹。又于江
阴定山结庵。俄闻有赞叹之声。视之则白龟二。坦为
受归戒。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亦为受戒忏悔。后
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有三丈夫。衣金紫。趋步徐正。
称叹道场唯善。村落之民。多弃罟网。元和五年。相国
李公鄘。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基。寺僧多
为鬼物惑乱。坦居。湫然无朕矣。又杨州人。多患山妖
水怪之所荧惑。坦皆遏禦焉。人争归信。至十年。忽见
二僧人。称自龟兹国来。彼无至教。远请和尚敷演。十
一年五月十三日。于荷泽忌斋告众。吾赴远请。至季
秋八日。果寂而终。迁塔于杨州西驯翟坊之南冈。越
州掾郑詹建塔。报龄一百八岁。
* 释道悟
姓张。婺州东阳人。生而神俊。长而谨愿。年十
四求出家。慈爱不听。辄损常膳。日唯一食。父母不获
巳许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
寺大德具戒。投径山国一禅师。密受宗要。于语言处。
识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断诸疑滞。直见佛性。
年欲出关。忠奏曰。此人是贫道同门。俱神会弟子。敕
赐号曰大悲。兼赍墨敕。行化至梁国。时相国田公。神
功供养。逦迤适维杨六合。方叹大法凌替。忽闻空中
声云。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与汝印验。令举
顶以掌按之。寻观有四指赤痕。其印迹恒现。又止润
州江中金山。今泽心也。其山北面。有一龙穴。常吐毒
气如云。有近者多病或毙。坦居之。毒云灭迹。又于江
阴定山结庵。俄闻有赞叹之声。视之则白龟二。坦为
受归戒。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亦为受戒忏悔。后
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有三丈夫。衣金紫。趋步徐正。
称叹道场唯善。村落之民。多弃罟网。元和五年。相国
李公鄘。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基。寺僧多
为鬼物惑乱。坦居。湫然无朕矣。又杨州人。多患山妖
水怪之所荧惑。坦皆遏禦焉。人争归信。至十年。忽见
二僧人。称自龟兹国来。彼无至教。远请和尚敷演。十
一年五月十三日。于荷泽忌斋告众。吾赴远请。至季
秋八日。果寂而终。迁塔于杨州西驯翟坊之南冈。越
州掾郑詹建塔。报龄一百八岁。
* 释道悟
姓张。婺州东阳人。生而神俊。长而谨愿。年十
四求出家。慈爱不听。辄损常膳。日唯一食。父母不获
巳许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
寺大德具戒。投径山国一禅师。密受宗要。于语言处。
识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断诸疑滞。直见佛性。
释安清 第 344c 页 X87-0344.png
服勤五载。转遁馀姚大梅山。时大历十一年。层崖绝
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七日不食。猱㹶豰玃。更馈橡
栗。野夫伐楚。睹骇悚息。谕为神奇。诣者成市。凭嵌倚
峭。且构危栋。资粮供具。环绕方丈。猛虎耽耽。侣出族
游。一来座侧。敛折肢体。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二年
秋。谒石头上士。自径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始卜于
澧阳。次居于澋口。终栖于当阳柴紫山。即五百罗汉
翱翔地也。柽松蓊郁。崖巘巉岩。或接武林樾。或饼肩
庐舍。户外之履常盈。荆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动亿万
计。莫不擎跪。稽首响风。天皇寺者。据郡之左。标异他
刹。号为名蓝。一火荡为煨烬。缁褐且亏瞻礼。禅宴之
际。若值神物。祠舍滨江。富于松梓。悉愿倾倒。施僧伽
蓝。于是斩栋修楹。云屯井构。时值水涸。徒众敛手。会
一夕雨至。万株并进。晨发江浒。暮抵寺门。剞劂之际。
动无乏者。其馀廊庑床案。靡非幽赞。
* 释元晓
姓薛。东海湘州人。三学淹通。彼土谓为万人
之敌。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德。本州以
名望举进之。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
工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不至。有
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是疾方瘳。王乃发使
泛海入唐。募其医术。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
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
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
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今托仗夫人
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七日不食。猱㹶豰玃。更馈橡
栗。野夫伐楚。睹骇悚息。谕为神奇。诣者成市。凭嵌倚
峭。且构危栋。资粮供具。环绕方丈。猛虎耽耽。侣出族
游。一来座侧。敛折肢体。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二年
秋。谒石头上士。自径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始卜于
澧阳。次居于澋口。终栖于当阳柴紫山。即五百罗汉
翱翔地也。柽松蓊郁。崖巘巉岩。或接武林樾。或饼肩
庐舍。户外之履常盈。荆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动亿万
计。莫不擎跪。稽首响风。天皇寺者。据郡之左。标异他
刹。号为名蓝。一火荡为煨烬。缁褐且亏瞻礼。禅宴之
际。若值神物。祠舍滨江。富于松梓。悉愿倾倒。施僧伽
蓝。于是斩栋修楹。云屯井构。时值水涸。徒众敛手。会
一夕雨至。万株并进。晨发江浒。暮抵寺门。剞劂之际。
动无乏者。其馀廊庑床案。靡非幽赞。
* 释元晓
姓薛。东海湘州人。三学淹通。彼土谓为万人
之敌。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德。本州以
名望举进之。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
工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不至。有
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是疾方瘳。王乃发使
泛海入唐。募其医术。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
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
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
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今托仗夫人
释安清 第 345a 页 X87-0345.png
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出彼国流布耳。于是将三
十来纸。重沓散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
魔事。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缠縢。
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元晓法师造疏讲
释之。夫人疾愈无疑。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
王闻而欢喜。乃召元晓。造疏成五卷。王请剋日于黄
龙寺敷演。号为略疏。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扬
弹指。声沸于空。疏有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中
华。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 释法照
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于僧
堂内粥钵中。忽睹五彩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东北五
十里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入五里有寺。金榜
题云。大圣竹林寺。虽目击分明。而心怀陨穫。他日斋
时。还于钵中。五色云内。现其五台。诸寺尽是金地。无
有山林秽恶。纯是池台楼观。众宝庄严。文殊一万圣
众。处其中。又现诸佛净国。食毕方灭。心疑未决。归院
问僧。还有曾游五台山者否。时有嘉延。昙晖。二师言
曾到。言与钵内所见。一皆符合。四年夏。于衡州湖东
寺内。有高楼台九旬。起五会念佛道场。六月二日。遥
见祥云弥覆台寺。云中有诸楼阁。阁中有数梵僧。各
长丈许。执锡行道。衡州举郭咸见。弥陀佛。与文殊普
贤。一万菩萨。俱在此会。其身高大。见之者皆泣血设
礼。至酉方灭。日晚照于道场外。遇一老人。告照云。师
先发愿。往金色世界。奉觐大圣。今何不去。照怪而答
十来纸。重沓散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
魔事。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缠縢。
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元晓法师造疏讲
释之。夫人疾愈无疑。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
王闻而欢喜。乃召元晓。造疏成五卷。王请剋日于黄
龙寺敷演。号为略疏。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扬
弹指。声沸于空。疏有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中
华。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 释法照
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于僧
堂内粥钵中。忽睹五彩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东北五
十里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入五里有寺。金榜
题云。大圣竹林寺。虽目击分明。而心怀陨穫。他日斋
时。还于钵中。五色云内。现其五台。诸寺尽是金地。无
有山林秽恶。纯是池台楼观。众宝庄严。文殊一万圣
众。处其中。又现诸佛净国。食毕方灭。心疑未决。归院
问僧。还有曾游五台山者否。时有嘉延。昙晖。二师言
曾到。言与钵内所见。一皆符合。四年夏。于衡州湖东
寺内。有高楼台九旬。起五会念佛道场。六月二日。遥
见祥云弥覆台寺。云中有诸楼阁。阁中有数梵僧。各
长丈许。执锡行道。衡州举郭咸见。弥陀佛。与文殊普
贤。一万菩萨。俱在此会。其身高大。见之者皆泣血设
礼。至酉方灭。日晚照于道场外。遇一老人。告照云。师
先发愿。往金色世界。奉觐大圣。今何不去。照怪而答
释安清 第 345b 页 X87-0345.png
曰。时难路艰。何可往也。老人言伹亟去。道路固无留
难。言讫不见。照惊入道场。重发诚愿。夏满约往。至八
月十三日。于南岳同志数人。惠然前来。果无沮碍。五
年四月五日到五台县。遥见佛光寺南数道白光。六
日到佛光寺。果如钵中所见。其夜四更。见一道光。从
北山下来射照。照忙入堂内。问众云。有何祥也。有僧
答言。此大圣不思议光。常答有缘。照闻巳。即具威仪。
寻光至寺东北五十里间。果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
一石门。见二青衣。年八九岁。颜貌端正。立于门首。一
称善财。二曰难陀。相见欢喜。问讯设礼。引照入门。向
北行五里巳来。见一金门楼。渐至门所。乃是一寺。寺
前有大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一如钵中所见。方圆
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有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
流渠华树。充满其中。照入寺。至讲堂中。见文殊在西。
普贤在东。各据师子之座。说法之音。历历可听文殊
左右。菩萨万馀。普贤亦无数菩萨围绕。照至二贤前
作礼。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
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
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
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
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
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
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
知念佛。请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
难。言讫不见。照惊入道场。重发诚愿。夏满约往。至八
月十三日。于南岳同志数人。惠然前来。果无沮碍。五
年四月五日到五台县。遥见佛光寺南数道白光。六
日到佛光寺。果如钵中所见。其夜四更。见一道光。从
北山下来射照。照忙入堂内。问众云。有何祥也。有僧
答言。此大圣不思议光。常答有缘。照闻巳。即具威仪。
寻光至寺东北五十里间。果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
一石门。见二青衣。年八九岁。颜貌端正。立于门首。一
称善财。二曰难陀。相见欢喜。问讯设礼。引照入门。向
北行五里巳来。见一金门楼。渐至门所。乃是一寺。寺
前有大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一如钵中所见。方圆
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有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
流渠华树。充满其中。照入寺。至讲堂中。见文殊在西。
普贤在东。各据师子之座。说法之音。历历可听文殊
左右。菩萨万馀。普贤亦无数菩萨围绕。照至二贤前
作礼。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
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
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
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
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
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
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
知念佛。请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
释安清 第 345c 页 X87-0345.png
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
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则能速證无上
菩提。语巳。时二大圣。互说伽陀。照闻巳。欢喜踊跃。疑
网悉除。又更作礼。礼巳合掌。文殊言。汝可往诣诸菩
萨院。次第巡礼。授教巳。次第瞻礼。遂至七宝果园。其
果才熟。其大如碗。便取食之。食巳。身意泰然。造大圣
前。作礼辞退。还见二青衣。送至门外。礼巳举头。遂失
所在。倍增悲感。乃立石记。
* 释藏奂
姓朱。苏州华亭人。母娠及诞。常闻异香。为儿
时。尝堕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
及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视。迨其归
省。即日而明。母丧。哀毁庐墓间。寻游方访道。复诣五
泄山遇灵默大师一言辨析。旨趣符合。洎周洛再构
长寿寺敕度居焉。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手缉散落。
实为大藏。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为院。
迎奂居之。剡𡨥求甫。率徒二千。执兵昼入。奂瞑目宴
坐。色且无挠。盗众皆悸慑。叩头谢过。寇平。州奏请。改
额为栖心寺。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以咸通七年秋
八月三日。现疾告绝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巳周
三载。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弟子相谓曰。昔师嘱
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今异香若此。乃发塔视之俨
若平生亦以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获舍利数千
粒。其色红翠。弟子戒休。赍舍利奉敕诔。易名曰心鉴。
塔曰寿相。
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则能速證无上
菩提。语巳。时二大圣。互说伽陀。照闻巳。欢喜踊跃。疑
网悉除。又更作礼。礼巳合掌。文殊言。汝可往诣诸菩
萨院。次第巡礼。授教巳。次第瞻礼。遂至七宝果园。其
果才熟。其大如碗。便取食之。食巳。身意泰然。造大圣
前。作礼辞退。还见二青衣。送至门外。礼巳举头。遂失
所在。倍增悲感。乃立石记。
* 释藏奂
姓朱。苏州华亭人。母娠及诞。常闻异香。为儿
时。尝堕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
及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视。迨其归
省。即日而明。母丧。哀毁庐墓间。寻游方访道。复诣五
泄山遇灵默大师一言辨析。旨趣符合。洎周洛再构
长寿寺敕度居焉。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手缉散落。
实为大藏。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为院。
迎奂居之。剡𡨥求甫。率徒二千。执兵昼入。奂瞑目宴
坐。色且无挠。盗众皆悸慑。叩头谢过。寇平。州奏请。改
额为栖心寺。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以咸通七年秋
八月三日。现疾告绝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巳周
三载。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弟子相谓曰。昔师嘱
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今异香若此。乃发塔视之俨
若平生亦以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获舍利数千
粒。其色红翠。弟子戒休。赍舍利奉敕诔。易名曰心鉴。
塔曰寿相。
释安清 第 346a 页 X87-0346.png
* 良准大师
法喜之神僧也。往山中化木。起造法喜。单
身回。巨细木。俱从河出。迄今河底有木。人不能动。一
生形迹。隐显不常。疑为圣贤应化。按经幢石刻。大中
十四年。咸通五年。俱系良准题名。复考景祐重修寺
碑云。异人间出。有如良准。业四分律。慧行精通。塔在
寺之东廊。距殿五十步。飞鸟不栖。游尘弗立。时时合
利放光现瑞。宣和四年王春正月。欲起塔亭。迁就西
庑。灵像袈裟。腾掣远去。光怪华煜。贯穿户牖。众惧祈
诵。方复如初。
* 释知玄
字后觉。姓陈。眉州洪雅人。母魏氏。梦月入怀
而诞。七岁遇法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槃经。寺与居
邻。玄日就讲集所。一聆法语。若睹前因。是夕梦其寺
殿佛手摩其顶。窹启祖父。乞为勤策。亲党听之。年十
一削发。乃随师诣唐兴邑四安寺。授大经四十二卷。
远公义疏。空师圆旨。共一百二十五万言。皆囊括深
奥。方年十三。指擿缁徒。露老成之气。时丞相杜公元
颖作镇西蜀。闻玄名。命升堂讲谈于大慈寺。普贤阁
下。黑白众。日计万人。注听倾心。骇叹无巳。自此蜀人
重其名。号陈菩萨。于净众寺辩贞律师所。受具戒。才
听毗尼。续通俱舍。复从本师下三峡。历荆襄。抵于神
京资圣寺。文宗皇帝闻之。宣入顾问。甚惬皇情。后学
唯识论于安国信法师。叉研外典经籍。百家之言。无
不该综。玄每恨乡音不堪讲贯。乃于象耳山。诵大悲
咒。梦神僧截舌换之。明日俄变秦语。武宗御宇。初尚
释安清 第 346b 页 X87-0346.png
钦释氏。后纳蛊惑。议祀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化。虽
谏官抗疏。宰臣屡言。终不回上意。因诏玄与道门敌
言。神仙为可学。不可学耶。帝又手。付老氏中。理大国
若烹小鲜义。共黄冠往复。玄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
言神仙之术。乃山林间。匹夫独擅高尚之事业。而又
必资宿因。非王者所宜。辞河下倾。辩海横注。凡数千
言。闻者为之股慄。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杨钦义。惜
其才辩。恐有厈逐之命。乃密讽贡祝尧诗。玄立成五
篇。末章云。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
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帝览诗微解。方扁舟
入湖湘间时杨给事汉公。廉问桂岭。延至开元佛寺。
属宣宗龙飞。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以册定功高。请
复兴天竺教。奏公访玄声迹。玄归上国宝应寺。属寿
昌节。讲赞。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座。帝以旧藩邸。造
法乾寺诏玄居寺之。玉虚亭。大中三年诞节。诏谏议
李贻孙。给事杨汉公。缁黄鼎列论议。大悦帝情。因奏
天下废寺基。各敕重建。大兴梵刹。命𦘕工。图形于禁
中。其优重如是。与相国裴公休友善。同激扬中。兴教
法事。八年。上章公归故山。大行利济。受益者多。僖宗
令诸学士。撰玄师号。赐悟达国师。玄陈让不遂。乃乞
归九陇旧庐。于正月二十一日卧内。见所曾游历。圣
境名迹。皆见在前。二月七日。闻空声曰。必生净土乃
讯云。孰之语耶。空又应曰。佛也。七月中闻户外有声。
逡巡一菩萨。降于庭前。渐迫玄身。叮咛赞喻。勿以此
谏官抗疏。宰臣屡言。终不回上意。因诏玄与道门敌
言。神仙为可学。不可学耶。帝又手。付老氏中。理大国
若烹小鲜义。共黄冠往复。玄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
言神仙之术。乃山林间。匹夫独擅高尚之事业。而又
必资宿因。非王者所宜。辞河下倾。辩海横注。凡数千
言。闻者为之股慄。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杨钦义。惜
其才辩。恐有厈逐之命。乃密讽贡祝尧诗。玄立成五
篇。末章云。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
倾危龙背滑。君王且住一千年。帝览诗微解。方扁舟
入湖湘间时杨给事汉公。廉问桂岭。延至开元佛寺。
属宣宗龙飞。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以册定功高。请
复兴天竺教。奏公访玄声迹。玄归上国宝应寺。属寿
昌节。讲赞。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座。帝以旧藩邸。造
法乾寺诏玄居寺之。玉虚亭。大中三年诞节。诏谏议
李贻孙。给事杨汉公。缁黄鼎列论议。大悦帝情。因奏
天下废寺基。各敕重建。大兴梵刹。命𦘕工。图形于禁
中。其优重如是。与相国裴公休友善。同激扬中。兴教
法事。八年。上章公归故山。大行利济。受益者多。僖宗
令诸学士。撰玄师号。赐悟达国师。玄陈让不遂。乃乞
归九陇旧庐。于正月二十一日卧内。见所曾游历。圣
境名迹。皆见在前。二月七日。闻空声曰。必生净土乃
讯云。孰之语耶。空又应曰。佛也。七月中闻户外有声。
逡巡一菩萨。降于庭前。渐迫玄身。叮咛赞喻。勿以此
释安清 第 346c 页 X87-0346.png
苦为累也。言讫而没。又于一夕有一珠。自玄左足下
流去。苦楚万端。谛视其珠中。明明有晁错二字。乃知
玄是袁盎也。曾因七国反。盎奏斩错。以谢吴楚诸王。
故为婴挠耳。召弟子慈灯。附口上遗表。嘱令弃尸。半
饲鱼腹。半啖鸟兽。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言讫。右胁
面西而逝。
* 释慧寂
姓叶。韶州须昌人。年十五。恳出家。父母不听
允。十七再求。堂亲犹豫未决。其夜有白光二道。从曹
溪发来。直贯其舍。时父母乃悟。是子至诚之所感也。
寂乃断左无名指。及小指。器藉跪致堂阶曰。答谢劬
劳。父母知不可留舍之。依南华寺通禅师削染。年十
八营持道具。先见耽源。有所得。后参大沩山禅师。提
诱哀之。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跛。时号跛脚驱乌。凡于
商攉。多示其相。时韦胄就寂请伽陀。乃将纸𦘕规圆
相。圆围下注云。思而知之落第二头。不思而知。落第
四首。乃封呈达。自尔有若干势。以示学人。谓之仰山
门风。海众抠衣。得道者不可胜计。往往有神异之者。
倏来忽去。人皆不测。后敕追谥曰智通。塔号妙光。
* 释僧妙
本住冀州。后居河东蒲坂。禁行精苦。聪慧夙
成。遍览群籍。尤通讲论。而禀性谦退。喜愠不干其抱。
故每讲下座。必合掌忏悔云。佛意难知。岂凡夫所测。
今所说者。传受先师。未敢专辄。乞大众于斯法义。若
是若非。布施欢喜。时中解冠前彦。行隆端达。睹其虚
巳。皆服其德义。众益从之。后住本乡仁寿寺。聚徒集
流去。苦楚万端。谛视其珠中。明明有晁错二字。乃知
玄是袁盎也。曾因七国反。盎奏斩错。以谢吴楚诸王。
故为婴挠耳。召弟子慈灯。附口上遗表。嘱令弃尸。半
饲鱼腹。半啖鸟兽。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言讫。右胁
面西而逝。
* 释慧寂
姓叶。韶州须昌人。年十五。恳出家。父母不听
允。十七再求。堂亲犹豫未决。其夜有白光二道。从曹
溪发来。直贯其舍。时父母乃悟。是子至诚之所感也。
寂乃断左无名指。及小指。器藉跪致堂阶曰。答谢劬
劳。父母知不可留舍之。依南华寺通禅师削染。年十
八营持道具。先见耽源。有所得。后参大沩山禅师。提
诱哀之。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跛。时号跛脚驱乌。凡于
商攉。多示其相。时韦胄就寂请伽陀。乃将纸𦘕规圆
相。圆围下注云。思而知之落第二头。不思而知。落第
四首。乃封呈达。自尔有若干势。以示学人。谓之仰山
门风。海众抠衣。得道者不可胜计。往往有神异之者。
倏来忽去。人皆不测。后敕追谥曰智通。塔号妙光。
* 释僧妙
本住冀州。后居河东蒲坂。禁行精苦。聪慧夙
成。遍览群籍。尤通讲论。而禀性谦退。喜愠不干其抱。
故每讲下座。必合掌忏悔云。佛意难知。岂凡夫所测。
今所说者。传受先师。未敢专辄。乞大众于斯法义。若
是若非。布施欢喜。时中解冠前彦。行隆端达。睹其虚
巳。皆服其德义。众益从之。后住本乡仁寿寺。聚徒集
释安清 第 347a 页 X87-0347.png
业。甚高名望。周太祖特加尊敬。大统年。时西域献佛
舍利。太祖以妙弘赞佛法。送令供养。因奉以顶戴。晓
夜旋仰。经于一年。忽于中宵。放光满室。螺旋出窗。渐
延于外。须臾光照四远。腾扇其焰。照属天地。当有见
者。谓寺家失火。竞来救之。及睹神光。乃从金瓶而出。
皆叹未曾有。妙仰瞻灵相。涕泗交横。乃烧香跪而启
曰。法界众生。巳睹圣迹。伏愿韬秘灵景。反寂归空。于
是光还螺旋。卷入瓶内。尔夜州治士女。烧香赞叹之
声。闻于数十馀里。寺有一僧。睡居房内。众共唤之。悯
悯不觉。竟不见光相。未几便遇疠疾。咸言宿业所致。
遂有感见之嗟。自妙之云亡。光不复现。
* 释净真
从松江兴圣寺若平法师薙染。习贤首宗。嘉
熙三年。游逝江诸刹。因钱塘江坝毁。江涛泛溢灾民。
师以偈呈安抚使赵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连。居民
冲荡益忧煎。投身直入龙宫去。要止惊涛浪拍天。遂
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谓居民曰。我在龙宫说法。龙神
听受。此塘不复毁矣。语讫。复投于海。赵端明感其德。
具闻于朝。敕赐护国净真法师。立祠于杭之会祠。
* 释教亨
字虚明。济州任城王氏子也。先有汴京慈济
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业。缁素仰重。一日赴
斋于芒山村。乃倚树化去。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
村。见其众白马而下。曰我生于西陈村王光道家。冯
觉。语母及其子。三人梦皆同。诘旦至光道家询之。其
母刘氏。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是日果诞亨。乃拳
舍利。太祖以妙弘赞佛法。送令供养。因奉以顶戴。晓
夜旋仰。经于一年。忽于中宵。放光满室。螺旋出窗。渐
延于外。须臾光照四远。腾扇其焰。照属天地。当有见
者。谓寺家失火。竞来救之。及睹神光。乃从金瓶而出。
皆叹未曾有。妙仰瞻灵相。涕泗交横。乃烧香跪而启
曰。法界众生。巳睹圣迹。伏愿韬秘灵景。反寂归空。于
是光还螺旋。卷入瓶内。尔夜州治士女。烧香赞叹之
声。闻于数十馀里。寺有一僧。睡居房内。众共唤之。悯
悯不觉。竟不见光相。未几便遇疠疾。咸言宿业所致。
遂有感见之嗟。自妙之云亡。光不复现。
* 释净真
从松江兴圣寺若平法师薙染。习贤首宗。嘉
熙三年。游逝江诸刹。因钱塘江坝毁。江涛泛溢灾民。
师以偈呈安抚使赵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连。居民
冲荡益忧煎。投身直入龙宫去。要止惊涛浪拍天。遂
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谓居民曰。我在龙宫说法。龙神
听受。此塘不复毁矣。语讫。复投于海。赵端明感其德。
具闻于朝。敕赐护国净真法师。立祠于杭之会祠。
* 释教亨
字虚明。济州任城王氏子也。先有汴京慈济
寺僧福安。居任城有年。精修白业。缁素仰重。一日赴
斋于芒山村。乃倚树化去。是夕示梦于女弟冯自彭
村。见其众白马而下。曰我生于西陈村王光道家。冯
觉。语母及其子。三人梦皆同。诘旦至光道家询之。其
母刘氏。先夕亦梦安公求寄宿焉。是日果诞亨。乃拳
释安清 第 347b 页 X87-0347.png
右拇指。似不能伸。但瞬而未笑。次日有同业僧福广
福坚。闻而来谒。见即呼云。安兄无恙耶。亨熟视举手。
伸指而笑。其母尝卧师于室中。若有人诵摩诃般若
之声。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竟取经卷。素不茹荤
血。见僧喜从之。游人皆呼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
师事碑于石。纪其异。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和
尚薙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儿他日
坐道场。必领僧万指。年十五游方。开郑州普照宝法
席之盛。于是荷锡。自汴发足宝公夜梦庆云。如金芙
蕖。缤纷乱坠。因语众曰。吾十年无梦矣。今有此。是何
祥也。翼日亨至。宝独异之师朝夕参叩。宝亦痛劄之。
一日往雎阳。忽马上忆击竹因缘。疑情不散。如入禅
定。将抵河津。浑无知觉。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亨
惊。遂下马悲喜交集。及归涕以语宝公。宝曰。此僵人
耳。切须更苏。转动始得。曾看日面佛公案否。曰儿时
巳念得。宝公笑曰。我只教你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
参去。自有得力处。一日亨于云堂静坐。忽闻打板声。
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
面前著箭。咄。宝公曰。我谩汝不得也。师后出世乃五
坐道场。若嵩山之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
溪之大觉。嵩山之法王。次因金国丞相夹谷清臣请。
主中都潭柘。迁济州普照。未几忽方丈后丛林中。有
一株亭亭高丈馀。而群鸦以次来巢。状若浮图。上下
十二级。众贺曰。和尚佛法愈大振乎。不十日。诏住庆
福坚。闻而来谒。见即呼云。安兄无恙耶。亨熟视举手。
伸指而笑。其母尝卧师于室中。若有人诵摩诃般若
之声。及睟。或以佛经酒杯试之。竟取经卷。素不茹荤
血。见僧喜从之。游人皆呼为安山主。故芒山村。乃以
师事碑于石。纪其异。七岁出家。依州之崇觉寺圆和
尚薙染。十三受大戒。遇苦瓜先生相之曰。此儿他日
坐道场。必领僧万指。年十五游方。开郑州普照宝法
席之盛。于是荷锡。自汴发足宝公夜梦庆云。如金芙
蕖。缤纷乱坠。因语众曰。吾十年无梦矣。今有此。是何
祥也。翼日亨至。宝独异之师朝夕参叩。宝亦痛劄之。
一日往雎阳。忽马上忆击竹因缘。疑情不散。如入禅
定。将抵河津。浑无知觉。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亨
惊。遂下马悲喜交集。及归涕以语宝公。宝曰。此僵人
耳。切须更苏。转动始得。曾看日面佛公案否。曰儿时
巳念得。宝公笑曰。我只教你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
参去。自有得力处。一日亨于云堂静坐。忽闻打板声。
霍然證入。遂呈偈曰。日面月面。流星闪电。若更迟疑。
面前著箭。咄。宝公曰。我谩汝不得也。师后出世乃五
坐道场。若嵩山之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
溪之大觉。嵩山之法王。次因金国丞相夹谷清臣请。
主中都潭柘。迁济州普照。未几忽方丈后丛林中。有
一株亭亭高丈馀。而群鸦以次来巢。状若浮图。上下
十二级。众贺曰。和尚佛法愈大振乎。不十日。诏住庆
释安清 第 347c 页 X87-0347.png
寿寺。众常万人。三年继主少林。法席大盛。无何师引
去。乃倘徉于嵩少之间。或放歌。或长啸。如是数年。一
日忽觉四大弦缓。杜门坚坐。谢绝宾客。至金兴定已
卯七月十日。诫其众曰。汝辈各自勤修。索浴说偈。
端
坐而逝。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阇维。舍利无算。师自
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至是爆然飞去。弟子分
舍利。罗以建塔焉。
* 释法忠
号牧庵。四明姚氏子也。十九试经得度。习天
台教。悟一心三观之旨。后至龙门。观水磨旋转发明。
述偈呈佛眼曰。转大法轮。目前包裹。更问如何。水推
石磨。佛眼曰。其中事作么生。忠曰涧下水长流。眼曰
我有末后一句待分付汝。忠即掩耳而去。后至庐山。
于同安枯树中。绝食清坐。宣和间。湘潭大旱。祷弗应。
忠跃入龙渊。呼曰。业畜当雨一尺。雨随至。尝居南岳。
每跨虎出游。儒释皆望尘而拜。上堂。我有一句子。不
借诸圣口。不动自已舌。非声气呼吸。非情识分别。假
使净名杜口毗耶。释迦掩室摩竭。大似掩耳偷铃。未
免天机漏泄。直饶德山棒。临济喝。若向牧庵门下。祇
得一橛千种。言万般说。祇要教君自家歇。一任大地
虚空。七凹八凸。
* 释道悟
号佛光。陜西兰州冠氏子也。生即齿发俱长。
具大人相。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听。乃绝食几死。
遂舍入里中寺祝发。阅二年。偶宿临洮湾子店。梦梵
僧。振声唤觉。忽闻马嘶。豁然大悟。喜不自胜。遂归告
去。乃倘徉于嵩少之间。或放歌。或长啸。如是数年。一
日忽觉四大弦缓。杜门坚坐。谢绝宾客。至金兴定已
卯七月十日。诫其众曰。汝辈各自勤修。索浴说偈。
端
坐而逝。年七十。坐夏五十有八。阇维。舍利无算。师自
儿时。额有圆珠。涌现于皮间。至是爆然飞去。弟子分
舍利。罗以建塔焉。
* 释法忠
号牧庵。四明姚氏子也。十九试经得度。习天
台教。悟一心三观之旨。后至龙门。观水磨旋转发明。
述偈呈佛眼曰。转大法轮。目前包裹。更问如何。水推
石磨。佛眼曰。其中事作么生。忠曰涧下水长流。眼曰
我有末后一句待分付汝。忠即掩耳而去。后至庐山。
于同安枯树中。绝食清坐。宣和间。湘潭大旱。祷弗应。
忠跃入龙渊。呼曰。业畜当雨一尺。雨随至。尝居南岳。
每跨虎出游。儒释皆望尘而拜。上堂。我有一句子。不
借诸圣口。不动自已舌。非声气呼吸。非情识分别。假
使净名杜口毗耶。释迦掩室摩竭。大似掩耳偷铃。未
免天机漏泄。直饶德山棒。临济喝。若向牧庵门下。祇
得一橛千种。言万般说。祇要教君自家歇。一任大地
虚空。七凹八凸。
* 释道悟
号佛光。陜西兰州冠氏子也。生即齿发俱长。
具大人相。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听。乃绝食几死。
遂舍入里中寺祝发。阅二年。偶宿临洮湾子店。梦梵
僧。振声唤觉。忽闻马嘶。豁然大悟。喜不自胜。遂归告
释安清 第 348a 页 X87-0348.png
母曰。某于途中拾一物。母问何物。师曰。无始来不见
的。遂辞。欲参方去。母问汝将何之。答曰。水流须到海。
鹤出白云头。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禅师。虽住古刹。
不畜一徒。入或问何不择一法嗣去。海曰芝兰秀发。
独出西秦。曰几时至。海曰。行脚了也。师腰包将至。海
命侍者鸣钟集众。曰我关西弟子来也。然此寺原是
郭子仪所建。今渠自来住持。汝当迎之。师方入门。海
遥见便云。相公来何暮也。师进前曰。诺。海大笑。竟授
与衣法。令继其席。自即退隐寺侧。先有群盗踞劫。民
受其害。或请海捕之。海曰。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
至。必自捕也。民弗解其说。后师居寺方三日。乃率众
往擒。尽縳之。破其穴。将欲尽诛。贼哀乞命师从容谓
曰。汝劫财物。伤人命。分当死矣。今汝乞命。独不念彼
命乎。贼叩首流血。愿从三宝。戒誓不为非。师为说偈
剃发释之。自是路不拾遗者。数十年人。始信师实郭
令公之再来也。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殁。师方出主
郑州普照。又迁三乡竹阁庵。身著白衣。跨黄犊吹短
笛游于洛中。尝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来。道我圣
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却向毗卢顶上。
别有行处。泰和五年。于临洮大势寺结夏。阐圆觉经。
谓众曰。此席将半。吾当行矣。五月十二日晚小参。为
众谈第一义。晨兴。呼侍僧曰。我病觅药去。侍僧将出
门。师巳蜕矣。上有五色祥云。盘结似盖。红光如日。弥
塞四维。三日不散。世寿五十五。僧腊三十有九。弟子
的。遂辞。欲参方去。母问汝将何之。答曰。水流须到海。
鹤出白云头。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禅师。虽住古刹。
不畜一徒。入或问何不择一法嗣去。海曰芝兰秀发。
独出西秦。曰几时至。海曰。行脚了也。师腰包将至。海
命侍者鸣钟集众。曰我关西弟子来也。然此寺原是
郭子仪所建。今渠自来住持。汝当迎之。师方入门。海
遥见便云。相公来何暮也。师进前曰。诺。海大笑。竟授
与衣法。令继其席。自即退隐寺侧。先有群盗踞劫。民
受其害。或请海捕之。海曰。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
至。必自捕也。民弗解其说。后师居寺方三日。乃率众
往擒。尽縳之。破其穴。将欲尽诛。贼哀乞命师从容谓
曰。汝劫财物。伤人命。分当死矣。今汝乞命。独不念彼
命乎。贼叩首流血。愿从三宝。戒誓不为非。师为说偈
剃发释之。自是路不拾遗者。数十年人。始信师实郭
令公之再来也。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殁。师方出主
郑州普照。又迁三乡竹阁庵。身著白衣。跨黄犊吹短
笛游于洛中。尝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来。道我圣
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却向毗卢顶上。
别有行处。泰和五年。于临洮大势寺结夏。阐圆觉经。
谓众曰。此席将半。吾当行矣。五月十二日晚小参。为
众谈第一义。晨兴。呼侍僧曰。我病觅药去。侍僧将出
门。师巳蜕矣。上有五色祥云。盘结似盖。红光如日。弥
塞四维。三日不散。世寿五十五。僧腊三十有九。弟子
释安清 第 348b 页 X87-0348.png
举全身建塔焉。
* 释真净
字如庵。云间华亭姚氏子也。母朱氏。梦月自
海升。堕于怀。觉而有娠。及诞时。瑞光满室。有异僧过。
指谓其母曰。此儿海月法师再来也。九岁依化城寺
明净志法师。授法华经。历耳成诵。十六得度。博究诸
乘。夙慧顿发乃以性学自许。首谒杭之广福云梦泽
公。闻无极度法师。化声大振。遂造其室。尽得其学。元
大德住海盐德藏。其寺方𡉏。净竭力扶树。众散复聚。
田为豪门所夺。复归。不数年翕然成旧式也。至治迁
松江超果。泰定乙丑。元相晚驩。举住下竺。居七䆊。讲
席不倦。辟寺前之径。高大其门。书佛国山以揭之。至
顺辛未。上竺湛堂澄公。以老告休。举净自代。先是净
因疾昼𥨊。梦白衣大士。持金瓶水。灌其口曰。汝勿忧。
非久自愈矣。叩以未来休咎。示云汝却后二年。当避
喧大树之下。觉疾果差。切疑避喧树下。非入灭之谶
耶。及乎澄举住上竺至见𥨊堂西有大树。堂匾曰静
处。始悟梦之所示。由是殚心弘法。学者常数千指。元
主慕其道。赐佛心弘辩之号。及金纹紫伽黎衣。未几
示疾。书偈而逝。阅世七十有二。坐五十有六夏。阇维。
得舌根顶骨不坏。舍利五色。
* 释弘济
字同舟。别号天岸。越之馀姚人。姓姚。幼孤从
里之宝积寺舜田满和尚出家。丱时骏发绝伦。满授
以法华经。辄成诵。年十六。持四分律。踬步之间。不敢
违越绳尺。巳而叹曰。戒固不可缓。而精研教乘。以资
* 释真净
字如庵。云间华亭姚氏子也。母朱氏。梦月自
海升。堕于怀。觉而有娠。及诞时。瑞光满室。有异僧过。
指谓其母曰。此儿海月法师再来也。九岁依化城寺
明净志法师。授法华经。历耳成诵。十六得度。博究诸
乘。夙慧顿发乃以性学自许。首谒杭之广福云梦泽
公。闻无极度法师。化声大振。遂造其室。尽得其学。元
大德住海盐德藏。其寺方𡉏。净竭力扶树。众散复聚。
田为豪门所夺。复归。不数年翕然成旧式也。至治迁
松江超果。泰定乙丑。元相晚驩。举住下竺。居七䆊。讲
席不倦。辟寺前之径。高大其门。书佛国山以揭之。至
顺辛未。上竺湛堂澄公。以老告休。举净自代。先是净
因疾昼𥨊。梦白衣大士。持金瓶水。灌其口曰。汝勿忧。
非久自愈矣。叩以未来休咎。示云汝却后二年。当避
喧大树之下。觉疾果差。切疑避喧树下。非入灭之谶
耶。及乎澄举住上竺至见𥨊堂西有大树。堂匾曰静
处。始悟梦之所示。由是殚心弘法。学者常数千指。元
主慕其道。赐佛心弘辩之号。及金纹紫伽黎衣。未几
示疾。书偈而逝。阅世七十有二。坐五十有六夏。阇维。
得舌根顶骨不坏。舍利五色。
* 释弘济
字同舟。别号天岸。越之馀姚人。姓姚。幼孤从
里之宝积寺舜田满和尚出家。丱时骏发绝伦。满授
以法华经。辄成诵。年十六。持四分律。踬步之间。不敢
违越绳尺。巳而叹曰。戒固不可缓。而精研教乘。以资
释安清 第 348c 页 X87-0348.png
行解。又可后乎。于是往鄞。依半山全法师。习台教。久
之悉通其旨。尝修法华金光明净土等忏。一日于定
中。彷佛睹四明尊者。付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辩日溢。
若河悬泉涌。了无留滞。元泰定元年出世。住万寿圆
觉。明年盐官海岸毁。居民朝夕惴惴。恐为鱼鳖之宅。
元丞相脱驩甚忧之。乃祷观音大士于上竺。命济即。
海岸。建水陆大斋。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诵大悲陀罗
尼。帅众遍撒其处。凡足迹所及。岸皆复固。人称神焉。
天历迁集。庆显慈二寺。适当岁俭。退处别室。苏人聘
兴大德万寿寺。阅六寒暑。寺告成。至正五年。宣政请
主会稽之圆通。居四载。还宝积。七年元主降旨。命主
杭之普福。济坚卧不起。书偈而逝。阅世八十有六。坐
七十有一夏。越七日。颜如生。众以陶器葬里之蛾眉
山松花坞。
* 释蒙润
字玉冈。嘉禾之海盐人。姓顾。父敏。隐君子也。
母孙氏。古源清法师之甥女。娠及诞。俱感异梦。润年
十四。依古源于郡之白莲。方礼伽蓝神。土偶皆仆。一
众惊异。古源命从祥公祝发进具。源授以天台止观。
金刚錍十不二门诸书。即能了大意。会古源归寂。乃
事竹堂传法师。因苦学婴奇疾。修请观音忏。七七日。
既获灵应。疾愈而心倍明利。湛堂澄公来莅南竺。润
居第一座。无何出世。主海盐之当湖德藏。夏讲法华。
众常千指。屠酤为之易业。迁演福。宗风益振。六年退
院事。高卧于龙井风篁岭之白莲庵。以下竺寺方灾。
之悉通其旨。尝修法华金光明净土等忏。一日于定
中。彷佛睹四明尊者。付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辩日溢。
若河悬泉涌。了无留滞。元泰定元年出世。住万寿圆
觉。明年盐官海岸毁。居民朝夕惴惴。恐为鱼鳖之宅。
元丞相脱驩甚忧之。乃祷观音大士于上竺。命济即。
海岸。建水陆大斋。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诵大悲陀罗
尼。帅众遍撒其处。凡足迹所及。岸皆复固。人称神焉。
天历迁集。庆显慈二寺。适当岁俭。退处别室。苏人聘
兴大德万寿寺。阅六寒暑。寺告成。至正五年。宣政请
主会稽之圆通。居四载。还宝积。七年元主降旨。命主
杭之普福。济坚卧不起。书偈而逝。阅世八十有六。坐
七十有一夏。越七日。颜如生。众以陶器葬里之蛾眉
山松花坞。
* 释蒙润
字玉冈。嘉禾之海盐人。姓顾。父敏。隐君子也。
母孙氏。古源清法师之甥女。娠及诞。俱感异梦。润年
十四。依古源于郡之白莲。方礼伽蓝神。土偶皆仆。一
众惊异。古源命从祥公祝发进具。源授以天台止观。
金刚錍十不二门诸书。即能了大意。会古源归寂。乃
事竹堂传法师。因苦学婴奇疾。修请观音忏。七七日。
既获灵应。疾愈而心倍明利。湛堂澄公来莅南竺。润
居第一座。无何出世。主海盐之当湖德藏。夏讲法华。
众常千指。屠酤为之易业。迁演福。宗风益振。六年退
院事。高卧于龙井风篁岭之白莲庵。以下竺寺方灾。
释安清 第 349a 页 X87-0349.png
惟普贤殿。岿然荆棘瓦砾中。因慨然谓众曰。兹寺成
于慈云。今殿尚存。则祖师之愿力有在矣。乃为次第
葺治而新之。听夕演说无倦。率众修法华三昧。感普
贤放光。现诸瑞相。居三䆊。一日呼门弟子实法明策
等。示止观安心之旨。巳而告曰。吾生缘殆尽。兹惟其
时。骤称佛号数百声。泊然而化。
* 释惟则
字天真。姓费。吴兴人。父君泽。母沈氏。梦异僧
分卫。觉而有娠。及诞。异香袭人。其父卒。随母适秦川
澉上髫年志求出家。礼本郡祐福高林寿公为师。十
六岁受具。二十三首谒楚石琦公。次谒千岩长公。无
见睹公。无用宽公等。一十八人。皆因缘不契。后之匡
庐。闻无极源者。乃雪岩钦禅师之子。年巳百岁。独坐
茅庵。终日不语。师径造之。值源厕上。乃趋问云。如何
是祖师西来意。被擒住云。道道。师于言下释然顿悟。
但摇手而巳。源曰。子有所得耶。疾答之云。何得之有。
源又云。子作道理耶。师拂袖而出。自是机辩澜翻。有
不可婴之锋。遂服勤月馀。日益玄奥。诸方闻而咸畏
服之。灵隐平山林公招致。俾掌藏钥。后众请开法于
海门祐福禅院。千指围绕。如示众云。鱼吹浪。鸢掀风。
鸡鸣犬吠异不同。于斯荐得未为切。俯仰黑云千匝
蒙。若要彻。急下工。慎勿解会。须磨砻。不因立志久无
变。一喝安能三日聋。显机用。奚有穷。铁壁银山一拶
通。生擒活捉不留迹。吞吐回互称大雄。若向秋风江
上过。芦花定白蓼定红。洪武初。徵天下高僧赴京。师
于慈云。今殿尚存。则祖师之愿力有在矣。乃为次第
葺治而新之。听夕演说无倦。率众修法华三昧。感普
贤放光。现诸瑞相。居三䆊。一日呼门弟子实法明策
等。示止观安心之旨。巳而告曰。吾生缘殆尽。兹惟其
时。骤称佛号数百声。泊然而化。
* 释惟则
字天真。姓费。吴兴人。父君泽。母沈氏。梦异僧
分卫。觉而有娠。及诞。异香袭人。其父卒。随母适秦川
澉上髫年志求出家。礼本郡祐福高林寿公为师。十
六岁受具。二十三首谒楚石琦公。次谒千岩长公。无
见睹公。无用宽公等。一十八人。皆因缘不契。后之匡
庐。闻无极源者。乃雪岩钦禅师之子。年巳百岁。独坐
茅庵。终日不语。师径造之。值源厕上。乃趋问云。如何
是祖师西来意。被擒住云。道道。师于言下释然顿悟。
但摇手而巳。源曰。子有所得耶。疾答之云。何得之有。
源又云。子作道理耶。师拂袖而出。自是机辩澜翻。有
不可婴之锋。遂服勤月馀。日益玄奥。诸方闻而咸畏
服之。灵隐平山林公招致。俾掌藏钥。后众请开法于
海门祐福禅院。千指围绕。如示众云。鱼吹浪。鸢掀风。
鸡鸣犬吠异不同。于斯荐得未为切。俯仰黑云千匝
蒙。若要彻。急下工。慎勿解会。须磨砻。不因立志久无
变。一喝安能三日聋。显机用。奚有穷。铁壁银山一拶
通。生擒活捉不留迹。吞吐回互称大雄。若向秋风江
上过。芦花定白蓼定红。洪武初。徵天下高僧赴京。师
释安清 第 349b 页 X87-0349.png
列首名。俄以足疾还海上。化木造禅院。神输鬼运。木
从井中出。时值大旱。澉盐至嘉兴。河涸不通。本府太
尊。闻师名。特诣澉川祈雨。师许太尊备座船回去。即
时书一小匙。付一童子。出澉城东门。投之海中。嘱童
子竟归。莫转头观望。此童不及入城。而大雨如注。河
路尽通。太尊乘鹢而返。
* 释祖住
字幻依。丹徒人姓杨。母朱氏。梦梵比丘入其
室。觉而诞师。少沉密。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龙蟠
山。依朝阳和尚。受法华华严诸大部经。十七薙染。十
九受具。通晓诸经大义。自谓觉识所依。非关真际。遂
担簦游少室。依大章和尚。五载复至伏牛。依高安。十
二夏。先后所得。二师印可。次游都下。谒松秀二法师。
尽得清凉宗旨。淮安胡给事。延住钵池山。造大藏经。
作水陆无遮会。至南京访无极法师。居第二座。犍搥
之暇。即入众作务。事竣。往京口万寿寺。演华严大钞。
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宝华。时无极率徒与焉。
妙峰承印二禅衲。亦居座下。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
挹。提奖唱诱。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宝坊。师演四十八
愿。时有异人。顶白冠冠。有蛇四足。来听说法。忽不见。
万历甲申憩锡苏之莲华峰下。建精舍居之。丁亥九
月忽示疾。至二十二日。晨起沐浴。跏趺说偈曰。虚空
无面目。无位强安排。话头不话头。处处是如来。言讫
而逝。异香积时不散。茶毗。敛遗骨。塔于莲华峰之阴。
寿六十有六。腊五十有四。王世贞作铭。
从井中出。时值大旱。澉盐至嘉兴。河涸不通。本府太
尊。闻师名。特诣澉川祈雨。师许太尊备座船回去。即
时书一小匙。付一童子。出澉城东门。投之海中。嘱童
子竟归。莫转头观望。此童不及入城。而大雨如注。河
路尽通。太尊乘鹢而返。
* 释祖住
字幻依。丹徒人姓杨。母朱氏。梦梵比丘入其
室。觉而诞师。少沉密。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龙蟠
山。依朝阳和尚。受法华华严诸大部经。十七薙染。十
九受具。通晓诸经大义。自谓觉识所依。非关真际。遂
担簦游少室。依大章和尚。五载复至伏牛。依高安。十
二夏。先后所得。二师印可。次游都下。谒松秀二法师。
尽得清凉宗旨。淮安胡给事。延住钵池山。造大藏经。
作水陆无遮会。至南京访无极法师。居第二座。犍搥
之暇。即入众作务。事竣。往京口万寿寺。演华严大钞。
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宝华。时无极率徒与焉。
妙峰承印二禅衲。亦居座下。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
挹。提奖唱诱。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宝坊。师演四十八
愿。时有异人。顶白冠冠。有蛇四足。来听说法。忽不见。
万历甲申憩锡苏之莲华峰下。建精舍居之。丁亥九
月忽示疾。至二十二日。晨起沐浴。跏趺说偈曰。虚空
无面目。无位强安排。话头不话头。处处是如来。言讫
而逝。异香积时不散。茶毗。敛遗骨。塔于莲华峰之阴。
寿六十有六。腊五十有四。王世贞作铭。
释安清 第 349c 页 X87-0349.png
* 释明德
号月亭。以绍万松林禅师法嗣。故又号千松。
湖州乌程周氏子也。生即颖异。岐然不凡。髫时随父
入西资道场。遂指壁间𦘕罗汉像。问父曰。僧耶俗耶。
父曰。僧也。慨然曰。吾愿为是矣。年十三。投郡之双林
庆善庵。从僧真祥习瑜珈教。越四载祝发。闻有向上
事。乃首参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单衣芒[尸@乔]。遍游丛席。
备历艰辛。自念般若缘薄。拟投天竺。哀恳观音大士。
祈值明师。道经中竺。闻万松说法。先入礼谒。万松问
曰。大德何来。欲求何事。对曰。欲叩普门。求良导耳。松
竖一指。曰且去礼大士。却来相见。师泫然。再拜。求决
生死大事。松曰。子欲脱生死。须知生死无著始得。师
闻罔然。依受具足戒。自尔朝参夕叩。久无所入。松不
得巳。授以楞严大旨。于是苦心研究。至清净本然。云
何忽生山河大地处。恍然若云散长空。寒蟾独朗。遂
作偈呈曰。楞严经内本无经。觌面何须问姓名。六月
炎天炎似火。寒冬腊月冷如冰。松颔之。嘱曰。汝既悟
教乘。异日江南讲肆。无出尔右。向上大事。藉此可明。
松住径山。师为众。负米采薪。不惮劳苦。偶行林麓间。
有虎踞道。师卓锡而前。虎遁去。常阅枣柏合论。至十
地品。中宵隐几而坐。梦游兜罗锦世界。登座阐华严
奥旨。至于结座说偈。窹白松。松抚之曰。此圣力冥被
耳。非惟吾道将行。清凉一宗。亦大振矣。无何松化去。
师守塔三载。闻佛慧祇园法师讲席之盛。戴笠投之。
祇园亦默识而爱重。其弟子沙泉。颇自负不籍师名。
释安清 第 350a 页 X87-0350.png
师遂挂锡报先寺。报先与佛慧。咫尺之间。故晨则持
钵。午则听讲。夕则与同参十馀人。敷其义趣。于是众
日渐益。香积不继。师阴祷于伽蓝神曰。倘吾与圣教
有缘。神其无吝诃护。移时有外道。自云间来。施米百
石。自是报先之盛。过于佛慧。开堂之日。祇园命侍僧
奉以衣拂。师谢还之。瓣香为万松拈出。巳而孑身复
径山凌霄峰。为碍膺未破。又力参三年。一夕初夜趺
坐。豁尔心境冥会。疑滞冰释。乃跃然说偈曰。千年翠
竹万年松。叶叶枝枝是宗风。云岳高岑栖隐处。无言
杲日普皆同。趋礼万松塔曰。老汉不我欺也。自此道
誉益隆。学者辐辏。四方交聘。岁无虚日。开堂灵隐。门
庭严峻。无赖僧彻空天然辈。睨视不敢近。竟以不测
事诬师。不终日事白。天然坐诬。遁。馀党笞死者二十
人。师南游赤城。外道归化者。不可胜纪。台郡教乘之
被。实师始也。阐玄谈于大中庵。三日庵灾。独师之丈
室。岿然无恙。讲圆觉疏钞于法海地。产白莲华。紫芝
生于厕。五台居士因匾其堂曰。通莲。师居东禅。夜梦
文殊跨狮出。乃遗狮。乘空而去。狮忽化为童子。师故
问曰。尔方狮。今童耶。试开口。童子启颊。口如丹朱。师
抚其背曰。尔犹狮也。童曰。师口何如。师张口示之。童
跃入咽。师惊觉而汗。且喜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
不数月。五台陆公。率众命讲华严大钞。众常千指。妙
峰觉法师入室弟子也。遥宗四明。弘天台教观之道。
以师阐贤首。未谙台衡。故质六即蛣𧏙之义。师曰。天
钵。午则听讲。夕则与同参十馀人。敷其义趣。于是众
日渐益。香积不继。师阴祷于伽蓝神曰。倘吾与圣教
有缘。神其无吝诃护。移时有外道。自云间来。施米百
石。自是报先之盛。过于佛慧。开堂之日。祇园命侍僧
奉以衣拂。师谢还之。瓣香为万松拈出。巳而孑身复
径山凌霄峰。为碍膺未破。又力参三年。一夕初夜趺
坐。豁尔心境冥会。疑滞冰释。乃跃然说偈曰。千年翠
竹万年松。叶叶枝枝是宗风。云岳高岑栖隐处。无言
杲日普皆同。趋礼万松塔曰。老汉不我欺也。自此道
誉益隆。学者辐辏。四方交聘。岁无虚日。开堂灵隐。门
庭严峻。无赖僧彻空天然辈。睨视不敢近。竟以不测
事诬师。不终日事白。天然坐诬。遁。馀党笞死者二十
人。师南游赤城。外道归化者。不可胜纪。台郡教乘之
被。实师始也。阐玄谈于大中庵。三日庵灾。独师之丈
室。岿然无恙。讲圆觉疏钞于法海地。产白莲华。紫芝
生于厕。五台居士因匾其堂曰。通莲。师居东禅。夜梦
文殊跨狮出。乃遗狮。乘空而去。狮忽化为童子。师故
问曰。尔方狮。今童耶。试开口。童子启颊。口如丹朱。师
抚其背曰。尔犹狮也。童曰。师口何如。师张口示之。童
跃入咽。师惊觉而汗。且喜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
不数月。五台陆公。率众命讲华严大钞。众常千指。妙
峰觉法师入室弟子也。遥宗四明。弘天台教观之道。
以师阐贤首。未谙台衡。故质六即蛣𧏙之义。师曰。天
释安清 第 350b 页 X87-0350.png
台六即。在行人迷悟之分耳。如我在名字。则十界皆
名字。我證究竟。则十界皆究竟。若我蛣𧏙。十界皆蛣
𧏙也。非蛣𧏙上。别有六即。觉曰不然。天台六即。不论
世出世间。有情无情。物物皆具。随举一法。六即在焉。
何必以我迷悟。观彼优劣哉。师曰。圣人设教。诚为汲
引迷途。若云。随举一法。六即在焉。是为惟谈世谛。成
于戏论。学人何有哉。前五即置弗论。如云究竟。一究
竟则一切皆究竟。如金出矿。似璧离璞。是故如来初
成正觉。观于九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非惟九界正
报。全体遮那。则九界依报。无非寂光。所以叹云。奇哉
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不自證得。岂非
以我成佛观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究竟蛣𧏙。永
无成佛日矣。一切众生。而无一人发菩提心。所谓十
法界。都为一队无孔铁锤。若言究竟蛣𧏙。容有成佛。
如来何日复迷。而作众生。金重为矿。其失孰大。觉曰。
究竟蛣𧏙。非是说也。以其心体本具。故曰。理即色相
巳成。方称究竟。一界既尔。界界总然。当界而论。六即
自备。何必以其成佛不成佛难耶。师笑曰。子去做一
个究竟蛣𧏙也。闻者无不高其论。万历丁亥秋。告众
示疾。谆谆嘱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后二日。吉祥而
逝。世寿五十有八。腊四十有六。茶毗塔于径山。
* 释无异元来
舒城沙氏子。生而白衣重包。荤酒不入
于口。十六游金陵。听讲法华。叹曰。求之在我。岂可循
文逐句哉。遂礼五台静庵通剃发。次参寿昌。机语弗
名字。我證究竟。则十界皆究竟。若我蛣𧏙。十界皆蛣
𧏙也。非蛣𧏙上。别有六即。觉曰不然。天台六即。不论
世出世间。有情无情。物物皆具。随举一法。六即在焉。
何必以我迷悟。观彼优劣哉。师曰。圣人设教。诚为汲
引迷途。若云。随举一法。六即在焉。是为惟谈世谛。成
于戏论。学人何有哉。前五即置弗论。如云究竟。一究
竟则一切皆究竟。如金出矿。似璧离璞。是故如来初
成正觉。观于九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非惟九界正
报。全体遮那。则九界依报。无非寂光。所以叹云。奇哉
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不自證得。岂非
以我成佛观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究竟蛣𧏙。永
无成佛日矣。一切众生。而无一人发菩提心。所谓十
法界。都为一队无孔铁锤。若言究竟蛣𧏙。容有成佛。
如来何日复迷。而作众生。金重为矿。其失孰大。觉曰。
究竟蛣𧏙。非是说也。以其心体本具。故曰。理即色相
巳成。方称究竟。一界既尔。界界总然。当界而论。六即
自备。何必以其成佛不成佛难耶。师笑曰。子去做一
个究竟蛣𧏙也。闻者无不高其论。万历丁亥秋。告众
示疾。谆谆嘱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后二日。吉祥而
逝。世寿五十有八。腊四十有六。茶毗塔于径山。
* 释无异元来
舒城沙氏子。生而白衣重包。荤酒不入
于口。十六游金陵。听讲法华。叹曰。求之在我。岂可循
文逐句哉。遂礼五台静庵通剃发。次参寿昌。机语弗
释安清 第 350c 页 X87-0350.png
契。入闽。一日阅赵州有佛不得住因缘。有省。再谒昌。
昌问。蚁子解寻腥处走。苍蝇偏向臭边飞。是君边事。
臣边事。师曰。臣边事。昌呵曰。大有人笑汝在。一日登
厕。睹登树人大悟。趣见昌。昌问子近日何如。师曰。有
个活路。只是不许人知。昌曰。因甚不许人知。师曰。不
知不知昌问。婆子具什么手眼。便烧庵趁僧去。师曰。
黄金增色尔。又举僧问玄则。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公
案。命作颂。师颂曰。杀活争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
知。吐光不遂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蹄。昌笑曰。子今
日方信。吾不汝欺也。万历三十年。住博山云。此事不
从功行得。不从修證得。不从思议得。不从学问得。不
从禅定得。有一等人。闭门作活。暗里休心。将自已身
心。炼得如枯木寒灰。虫唼衣而不知。蛛结网而不顾。
纵是百年在定。终如一个死人。于本分事中。全无交
涉。所以玄沙曰。直饶如澄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系
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此犹是生死岸头事。道人行
处。如火烧冰。箭既离弦。无返回势。须就明中取则。向
花柳街前。逴得九衢春色。于芙蓉岸上。带来八面秋
风。应用无亏。随缘自在。且道作么生。是博山行履处。
良久曰。祇有一双穷相手。不曾轻揖等閒人。况博山
与诸人。同途不同彻。诸人向正位中来。博山不在正
位。诸人在博山。拂子里许。诸人向偏位中来。博山。不
在偏位。拂子在诸人袈袈里许。所以道。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若向这里彻去。当下知归。不留朕兆。故
昌问。蚁子解寻腥处走。苍蝇偏向臭边飞。是君边事。
臣边事。师曰。臣边事。昌呵曰。大有人笑汝在。一日登
厕。睹登树人大悟。趣见昌。昌问子近日何如。师曰。有
个活路。只是不许人知。昌曰。因甚不许人知。师曰。不
知不知昌问。婆子具什么手眼。便烧庵趁僧去。师曰。
黄金增色尔。又举僧问玄则。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公
案。命作颂。师颂曰。杀活争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
知。吐光不遂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蹄。昌笑曰。子今
日方信。吾不汝欺也。万历三十年。住博山云。此事不
从功行得。不从修證得。不从思议得。不从学问得。不
从禅定得。有一等人。闭门作活。暗里休心。将自已身
心。炼得如枯木寒灰。虫唼衣而不知。蛛结网而不顾。
纵是百年在定。终如一个死人。于本分事中。全无交
涉。所以玄沙曰。直饶如澄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系
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此犹是生死岸头事。道人行
处。如火烧冰。箭既离弦。无返回势。须就明中取则。向
花柳街前。逴得九衢春色。于芙蓉岸上。带来八面秋
风。应用无亏。随缘自在。且道作么生。是博山行履处。
良久曰。祇有一双穷相手。不曾轻揖等閒人。况博山
与诸人。同途不同彻。诸人向正位中来。博山不在正
位。诸人在博山。拂子里许。诸人向偏位中来。博山。不
在偏位。拂子在诸人袈袈里许。所以道。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若向这里彻去。当下知归。不留朕兆。故
释安清 第 351a 页 X87-0351.png
我释迦大师。为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顷。为懈怠众
生。得果满僧祇劫。博山。恁么道。犹是葛藤。诸人也须
绊断始得。且道绊断后。作么生行履。卓拄杖曰。不因
樵子径。争到葛洪家。崇祯三年秋示疾。首座问。和尚
尊体如何。师曰。尽有些子受用。座曰。还有不病者也
无。师曰。热大作么。座曰。来去自繇。请道一句。师书历
历分明。四字。投笔坐化。塔全身于本山。
* 释隆琦
字隐元。福建东林林氏子也。父在田。母龚氏。
琦生六岁。父客于湘。家产日耗。难以攻读。渐以耕樵
为业。每静夜与二三友。坐卧松下。仰观天河运转。星
月流辉。谁系谁主。缠度不忒。心甚骇焉。遂有慕佛之
念。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自思身为男子。不知父
之游踪。急于娶。非孝也。因告母兄。将聘金为路用。直
往豫章。抵南京。至宁波舟山。见族叔。又至绍兴。经历
一载。囊巳空。随香船至南海。朝观音。见佛地庄严。一
时凡念冰释。遂发心持斋。投潮音洞主出家。明年二
月。航海归闽省母。母以为自天降下。喜不自胜。劝母
奉斋归佛。越明年。母归寂。会鉴源于印林寺。方便接
引。遂从削发。即发愿精修。辛酉。往绍兴显圣寺。听涅
槃经。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因遍处参寻。壬戌。鹦窝
顶听法华。冬在夹石碧云。听楞严。忽闻密老和尚。来
应金粟。即往参见。随问学人初入禅门。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密云。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坐
便坐。要卧便卧。师云。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一
生。得果满僧祇劫。博山。恁么道。犹是葛藤。诸人也须
绊断始得。且道绊断后。作么生行履。卓拄杖曰。不因
樵子径。争到葛洪家。崇祯三年秋示疾。首座问。和尚
尊体如何。师曰。尽有些子受用。座曰。还有不病者也
无。师曰。热大作么。座曰。来去自繇。请道一句。师书历
历分明。四字。投笔坐化。塔全身于本山。
* 释隆琦
字隐元。福建东林林氏子也。父在田。母龚氏。
琦生六岁。父客于湘。家产日耗。难以攻读。渐以耕樵
为业。每静夜与二三友。坐卧松下。仰观天河运转。星
月流辉。谁系谁主。缠度不忒。心甚骇焉。遂有慕佛之
念。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自思身为男子。不知父
之游踪。急于娶。非孝也。因告母兄。将聘金为路用。直
往豫章。抵南京。至宁波舟山。见族叔。又至绍兴。经历
一载。囊巳空。随香船至南海。朝观音。见佛地庄严。一
时凡念冰释。遂发心持斋。投潮音洞主出家。明年二
月。航海归闽省母。母以为自天降下。喜不自胜。劝母
奉斋归佛。越明年。母归寂。会鉴源于印林寺。方便接
引。遂从削发。即发愿精修。辛酉。往绍兴显圣寺。听涅
槃经。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因遍处参寻。壬戌。鹦窝
顶听法华。冬在夹石碧云。听楞严。忽闻密老和尚。来
应金粟。即往参见。随问学人初入禅门。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密云。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坐
便坐。要卧便卧。师云。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一
释安清 第 351b 页 X87-0351.png
巴掌。师有省。便拜云。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和尚云
道看。师便喝。和尚云。再道看。师又喝和尚云。三喝四
喝后如何。师云。今岁盐贵如米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寒毛卓竖。通身白汗。大彻源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情与无情。尽
在。一毫头。了了分明。无二无别。不可举似于人。庚午
春。黄檗本寺。请老和尚进山。师同回寺。辛未。众请住
狮子岩。癸酉冬。马峰请费和尚主席。命师为西堂。一
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一喝三日耳聋。黄檗闻
之不觉吐舌因缘。师亦颂云。一声涂毒闻皆丧。遍野
髑髅没处藏。三寸舌申安国剑。千秋凛凛白如霜。呈
上。费老人即圈出示众。升座云。吾有一枝拂子。是从
上用不尽的。顾师云。汝作么生奉持。师喝便出。到方
丈。师礼拜。老人举拂云。汝且将去行持。师接著。便打
一拂。老人云。将为报恩那。又打一拂。便归寮。甲戌回
狮岩隐静。丙子夏。本山请继黄檗法席。却之不能。岩
下有侧石如舟。俱以不平为叹。师一夜在石中坐。持
大悲咒三遍。默祝龙天。此去黄檗。吾道大行。为山增
色。此石可平。默坐注香。归室次。蚤徒良哉报云。石巳
自平。师乃名为自平石。适法通专使送大衣源流至。
丁丑仲冬。至山开堂。如腊八示云。昔日世尊升忉利
天。为母说法。说甚么法。蓦竖拂云。也只是这个。今日
山僧不动本际。为诸父老谈禅。谈甚么禅。也只是这
个。这个又是个什么。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真诚不
道看。师便喝。和尚云。再道看。师又喝和尚云。三喝四
喝后如何。师云。今岁盐贵如米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寒毛卓竖。通身白汗。大彻源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情与无情。尽
在。一毫头。了了分明。无二无别。不可举似于人。庚午
春。黄檗本寺。请老和尚进山。师同回寺。辛未。众请住
狮子岩。癸酉冬。马峰请费和尚主席。命师为西堂。一
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一喝三日耳聋。黄檗闻
之不觉吐舌因缘。师亦颂云。一声涂毒闻皆丧。遍野
髑髅没处藏。三寸舌申安国剑。千秋凛凛白如霜。呈
上。费老人即圈出示众。升座云。吾有一枝拂子。是从
上用不尽的。顾师云。汝作么生奉持。师喝便出。到方
丈。师礼拜。老人举拂云。汝且将去行持。师接著。便打
一拂。老人云。将为报恩那。又打一拂。便归寮。甲戌回
狮岩隐静。丙子夏。本山请继黄檗法席。却之不能。岩
下有侧石如舟。俱以不平为叹。师一夜在石中坐。持
大悲咒三遍。默祝龙天。此去黄檗。吾道大行。为山增
色。此石可平。默坐注香。归室次。蚤徒良哉报云。石巳
自平。师乃名为自平石。适法通专使送大衣源流至。
丁丑仲冬。至山开堂。如腊八示云。昔日世尊升忉利
天。为母说法。说甚么法。蓦竖拂云。也只是这个。今日
山僧不动本际。为诸父老谈禅。谈甚么禅。也只是这
个。这个又是个什么。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真诚不
释安清 第 351c 页 X87-0351.png
是小儿戏。向个里消息得恰好去。许汝入黄檗门。见
黄檗人。与黄檗同条合命。共气连枝。不然。尽是门外
之绕汉。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化高僧摘要卷四(终)
黄檗人。与黄檗同条合命。共气连枝。不然。尽是门外
之绕汉。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化高僧摘要卷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