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释佛图澄
释佛图澄 第 299a 页

法高僧摘要卷二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

* 释佛图澄

常劝石勒止杀。偶闲坐叹曰。后二日。当有
一小人。惊动此下。既而襄国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
骄。轻弄鲜卑那。那忿。抽刀剌杀其弟。执兄于室。以刀
拟心。若人入屋。便欲加手。谓合曰。送我还国。我活汝
释佛图澄 第 299b 页 X87-0299.png
儿。不然则共死于此。内外惊愕。莫不往观。石勒自往
视之。谓薛合曰。乡且宽情。国有常宪。命人取那。那遂
杀儿而死。鲜卑段波攻勒。其众甚盛。勒惧。问澄。澄曰。
昨寺铃鸣云。明旦食时。当擒段波。勒登城望彼军。不
见前后。失色曰。军行地倾。波岂可获。更遣[廿/(匕*白*匕)/火]安问澄。
澄曰。巳获波矣。时城北伏兵出。遇波执之。澄劝勒宥
波。遣还本国。勒从之。卒获其用。勒后僣称赵天王。行
皇帝事。改元建平。是岁晋成帝咸和五年。勒登位巳
后。事澄弥笃。石虎有子名斌。后勒为儿。勒爱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巳涉二日。勒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能
生。大和尚。国中之神人。可急往告。必能致福。澄乃取
杨枝咒之。须臾能起。有顷平复。由是勒诸稚子。多在
佛寺中养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
发愿。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
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是岁七月
勒死。子弘袭位。少时。石虎废弘自立。迁都于邺。称元
建武。虎倾心事澄。有重于勒。乃下书曰。和尚。国之大
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非顾。何以旌德。从此以
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尚升殿。常侍
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时太子石邃。图
为逆。谓内竖曰。和尚神通。倘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
除之。澄月望将入觐虎。谓弟子僧慧曰。昨夜天神呼
我曰。明日若入。还勿过人。我倘有所过。汝当止我。澄
常入必过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将上南台。僧慧
释佛图澄 第 299c 页 X87-0299.png
引衣。澄曰事不得止。坐未安便起。邃固留不住。所谋
遂差。还寺叹曰。太子作乱。其形将成。欲言难言。欲忍
难忍。乃因事从容箴虎。终不能解。俄而事发。方悟澄
言。后郭黑略。将兵征长安北山羌。堕羌伏中。时澄在
堂上坐。弟子法常在侧。澄惨然改容曰。郭公今厄。唱
云众僧咒愿。澄又自咒愿。须臾更曰。若东南出者活。
馀向则困。复更咒愿。有顷曰。脱矣。后月馀日。黑略还。
自说堕羌围中。东南走获免。推检日时。正是澄咒愿
时也。石虎儿伪大司马燕公石斌。虎以为幽州牧镇。
群凶凑聚。因以肆暴。澄戒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马
还。至秋齐当痈烂。虎不解此语。即敕诸处收马送还。
其秋有人谮斌于虎。虎召斌鞭之三百。杀其所生母
齐氏。虎弯弓捻矢。自视行斌罚。罚轻。虎乃手杀五百。
澄谏曰。心不可纵。死不可生。礼不亲杀。以伤恩也。何
有天子手行罚乎。虎乃止。后晋军出淮泗。陇北凡城
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扰。虎乃瞋曰。吾之奉佛
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
澄。澄因谏之曰。王过去世。曾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尝
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吾此微身。亦预斯会。时得道
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受鸡身。后王晋地。今王为
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
兴毒念乎。虎乃信悟。跪而谢焉。虎尝问澄。佛法不杀。
朕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
虽复事佛。讵获福耶。澄曰。帝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
释佛图澄 第 300a 页 X87-0300.png
显畅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
所迁。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
虽复轻财事佛。无解殃祸。虎虽不能尽从。而为益不
少。时久旱。自正月至六月。虎遣太子诣临漳西[父/缶]口
祈雨。久而不降。虎令澄自行。即有白龙二头。降于祠
所。其日大雨。方数千里。其年大收。澄常遣弟子向西
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曰。掌中见买香弟子。在某
处被贼垂死。因烧香咒愿。遥救护之。弟子后还云。某
月某日。于某处为贼所劫。垂当见杀。忽闻香气。贼无
故自惊曰。救兵巳至。弃之而走。虎于临漳修治旧塔。
少承露盘。澄曰。临淄城内。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
露盘。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可掘取之。即画图与使。
依言掘取。果得盘像。虎尝昼𥨊。梦见群羊负鱼。从东
北来。寤以访澄。澄曰。不祥也。鲜卑其有中原乎。慕容
氐后果都之。澄尝与虎。共升中台。澄忽惊曰。变变。幽
州当火灾。仍取酒洒之。久而笑曰。救巳得矣。虎遣验
幽州云。尔日火从四门起。西南有黑云来。骤雨灭之。
雨内颇有酒气。后月馀日。有一妖马鬣尾。皆有烧状。
入中阳门。出显阳门。走向东北。俄尔不见。澄闻而叹
曰。灾其及矣。至十一月。虎大飨群臣于太武前殿。澄
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坯人衣。虎令发殿石下
视之。有棘生焉。澄还寺视佛像曰。怅恨不得庄严。独
语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
月乎。自答不得。乃无复言。还房谓弟子法祚曰。戊申
释佛图澄 第 300b 页 X87-0300.png
岁。祸乱渐萌。已酉岁。石氏当灭。吾及其未乱。先从化
矣。即遣人与虎辞曰。物理必迁。身命非保。贫道炎幻
之躯。化期巳及。既荷殊重。故逆以仰闻。虎怆然曰。不
闻有疾。忽尔告终。即自出宫而慰喻焉。澄谓虎曰。出
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所能延。今意未尽者。
以国家心存佛理。奉法无吝。兴起寺庙。崇显壮丽。称
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滥。不自惩革。
终无福祐。若降心易虑。惠此下民。则国祚延长。道俗
庆赖。毕命就尽。没无遗恨。虎悲鸣恸泣。知其必逝。即
为凿圹营坟。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寺。是岁晋穆
帝永和四年。士庶悲恸。倾国哀号。春秋一百一十七。

* 鸠摩罗什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既道流
西域。名被东国。时苻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
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于正殿引见二王。因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乃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苻坚建元
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
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
沙门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十八年九月。坚遣
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等。将前部王。及车师
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
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
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
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
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尅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
释佛图澄 第 300c 页 X87-0300.png
未到。什对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
宜恭承之。勿抗其锋。钝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
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
到。乃饮以醇酒。不亏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
堕落。什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
下。将士巳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
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
光始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归中路。
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苻坚巳为姚苌所
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
顷之。光卒。子绍袭位。光庶子纂杀绍自立。光弟保有
子名超。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什停凉积年。苌闻
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
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
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茫-亡+臣]。以为美瑞。谓
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
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
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
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兴少崇三宝。
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
众经。尽转汉言。音译流便。渐览旧经。义多纰缪皆由
先译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僧䂮。僧迁。
释佛图澄 第 301a 页 X87-0301.png
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
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文义
圆通。众心惬伏。兴以佛道冲𨗉。乃著通三世论。以勖
示因果。王公巳下。并钦赞厥风。续出小品。金刚般若。
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
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
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
戒本。菩萨戒本。成寔。十住。中百十二门。诸论。凡三百
卷。

* 释僧实

姓程。咸阳灵武人。幼怀雅亮。清卓不偷。尝与
诸僮共戏。或摘叶献香。或聚砂成塔。知为信奉之渐。
亲眷爱结。年二十六。乃得剃落。有道原法师。擅名魏
代。实往归焉。随见孝文。便蒙降礼。大和末。从原至洛。
因遇勒那三藏。授以禅法。每处皇宫。咨问禅秘。于是
寻师问道。备经循涉。虽三学通览。偏以九次雕心。故
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兼又道契生知。化通关壤。勤
整四仪。静修三法。周太祖文皇。以魏大统中。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偏同虞舜。背隆伛偻。分似周公。德宇纯
懿。轨量难模。可昭玄三藏。言为世宝。至保定年。太祖
又曰。师才深德大。宜庇道俗。以隆礼典。乃躬致祈请。
为国三藏。实受之。益州大德。五十馀人。各怀经部。送
像至京。以真谛妙宗。条以问实。既而慧心潜运。南北
疏通。即为披决。洞出情外。并神而服之。于是陶化京
华。久而逾盛。忽一旦告僧曰。急备香火。修理法事。诵
释佛图澄 第 301b 页 X87-0301.png
观世音。以救江南。某寺堂崩厄也。当尔之时。扬都讲
堂。正论法席。数百道俗。充满其中。闻西北异香。及空
中妓乐。合堂惊出。同共闻听。堂歘摧坏。大众无损。奏
闻梁主。乃移以问周。果如实祐。大送珍宝。锡遗相续。
而实伹取三衣什物而巳。馀随散之。由尔名振二国。
事参至圣。以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 佛驮跋陀罗

此云觉贤。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
裔也。父少亡。贤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
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
诵毕。其师叹曰。贤一日敌三十夫也。及受具戒。修业
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常欲游方
弘化。会有秦沙门知严。西至罽宾。慨然东顾曰。我诸
同辈有道志。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即咨询国众。孰
能流化东土。佥曰。有佛驮跋陀者。可以振维僧徒。宣
授禅法。严要请苦至。贤遂悯而许焉。于是舍众辞师。
裹粮东逝。步骤三载。绵历寒暑。既度葱岭。路经六国。
国王矜其远化。并倾资。奉至交趾。乃附舟海行。经一
岛下。贤以手指山曰。可止于此。舶主曰。客行惜日。调
风难遇。不可停也。行二百馀里。忽风转吹舶。还向岛
下。众人方悟其神。咸师事之。听其进止。后遇便风。同
侣皆发。贤曰。不可动。舶主乃止。既而有先发者。一时
覆败。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无肯从者。贤自
释佛图澄 第 301c 页 X87-0301.png
起收缆。唯一舶独发。俄尔贼至。留者悉被抄害。顷之
至青州东莱郡。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什大
欣悦。共论法相。振发占微。多所悟益。秦太子泓。欲闻
贤说法。乃要命群僧。集论东宫。罗什与贤。数番往复
什问曰。法云何空。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唯色
常空。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复云何破一微。答曰。群
师或破析一微。我意谓不尔。又问。微是常耶。答曰。以
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时宝云译出此
语。不解其意。馀日长安学僧。复请更释。贤曰。夫法不
自生。缘会故生。缘一微。故有众微。微无自性。则为空
故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秦主姚兴。专
志佛法。供养三千馀僧。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贤
守静。不与众同。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
军褚叔度。请贤为译匠。手执华严梵文。共沙门法业。
慧义。慧严等。百有馀人。于道场译出诠定。文旨会通。
妙得经意。

* 释道融

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彩。先令
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彼巳诵。师借本覆之。
不遗一字。嗟而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
英绝。闻罗什在关。特往咨禀。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
昨见融公。复是大奇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
遥园。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并译中论。始得
两卷。融复就讲。剖析文言。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
新法华。什自听之。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
释佛图澄 第 302a 页 X87-0302.png
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辨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为
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谓其徒曰。宁
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吾等不洽东国。遂驼负
书。来入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辟。颇亦惑之。婆罗门
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遵其事。今请与秦僧捔其辩
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
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捅言必
胜。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
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吾所睹。在君一人。融自顾
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
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后尅日论义。姚兴自出。公乡
皆会阙下。关中僧众。四远毕集。融与婆罗门拟相训
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理巳屈。犹以
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
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
远来。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旬日之中。无何而
去。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依随门徒。数盈三百。后
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
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

* 释史宗

常著麻衣。世号麻衣道士。常在广陵白土埭。
凭埭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布施。栖憩无定
所。持高平檀祗。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
拘滞。博达稽古。辩说玄儒。乃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
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
释佛图澄 第 302b 页 X87-0302.png
间。汎若不系舟。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檀祗知非
常人。遗布二十疋。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常赍一杖
一箱。逼暮。来诣海盐令云。欲数日行。暂倩一人。可见
给不。令曰。随意取之。乃选取守鹅鸭小儿。形服最丑
者将去。倏忽之间。至一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
见欣然共语。小儿不解。至日中。道人为小儿就主人
索食。得一小瓯食。状如熟艾。食之饥止。向瞑。道人辞
欲还。闻屋中人问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谪何当竟。
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埭上。计其谪亦竟也。
屋中人便作书曰。因君与之。道人以书付小儿。比晓
便至县。与令相见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问箱中
有何等。答曰书疏耳。道人常在听事止眠。以箱杖著
床头。令使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巳知。暮辄高悬箱
杖。当下而卧。永不可得。后与令辞曰。吾欲小停。而君
恒欲偷人。正尔便去耳。令呼先小儿问之。小儿云。道
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并说山中人
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
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
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宗后南游吴会。尝过渔梁。
见渔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鱼皆散。后憩上虞龙
山大寺。善谈庄老。韬光隐迹。会稽谢邵魏迈之放之
等。并笃论渊博。皆师焉。后同止沙门。夜闻宗共语者。
颇说蓬莱上事。晓便不知宗之所之。陶渊明记。白土
埭。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
释佛图澄 第 302c 页 X87-0302.png

* 释慧严

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十六
出家。又糟练佛理。迄甫立年。学洞群籍。闻什公在关。
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安。要与仝行。严曰。檀
越此行。虽伐罪吊民。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
要之遂行。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秦
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何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
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
无取尧舜之道。岂惟释教而巳耶。帝悦曰。释门有卿。
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帝自是信
心乃立。始致意佛经。及见严与诸僧论道义。时颜延
之著离识。及论检。帝命严辩其仝异。往复终日。帝笑
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
注等。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严。佛国行用何
历。严云。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
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十二
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覈分至。推挍薄蚀。顾步光
影。其法甚详。宿度年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厝难。后
婆利国人来。果仝严说。初大涅槃经。品数疏简。初学
难以厝怌。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
目。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槃尊经。何以
趣加斟酌。严觉巳惕然。乃更集僧。欲收前本。时识者
释佛图澄 第 303a 页 X87-0303.png
咸云。此盖欲诫厉后人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
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
当见佛也。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八十
有一。

* 释僧亮

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用铜不少。非
细乞能办。闻湘州界铜溪。伍子胥庙。多有铜器。而庙
甚威严。无人敢近。亮闻而造焉。告剌史张劭。借健人
百头。大船十艘。劭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毙。且有蛮人
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与檀越共。如其有咎。
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日三夕。行至庙所。亮与手
力。一时俱进。去庙屋二十许步。有两铜镬。容百馀斛。
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正仪执锡。咒愿
数十言。蛇忽然而隐。俄见一人。秉竹笏而出云。闻法
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
庙铜既多。十未取一。而舫巳满。惟神床头有一唾壶。
中有一蝘蜓。长二尺许。乍出乍入。亮不取而去。遇风
利。群蛮追不能及。还都铸像既成。惟燄光未备。宋文
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宋太始中。明帝移
像湘宫寺。

* 释法愿

姓钟。颖川长社人。祖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
愿尝以镜照面云。我不久当见天子。于是出都住沈
桥。以佣相自业。宗壳沈庆之微时。经请愿相。愿曰。宗
君应为三州剌史。沈君当位极三公。如是历相。所验
非一。遂有闻于宋太祖。太祖见之。取治囚。及一仆。美
释佛图澄 第 303b 页 X87-0303.png
颜色者。饰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难。下
阶便应著钳锁。谓仆曰。君是下贱人。乃暂得免耶。帝
异之。即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后少时。启求出家。为
上定林远公弟子。及孝武龙飞。宗壳出镇广州。携愿
仝往。奉为五戒之师。会谯王搆逆。羽檄岭南。壳以咨
愿。愿曰随君来。误杀人。今太白犯南斗。法应杀大臣。
宜速改计。必得大勋。果如愿言。壳迁豫州剌史。复携
同行。及竟陵王诞举事。愿陈谏亦然。愿后与剌史。共
欲减众僧床脚。令依八指之制。时沙门僧导。独步江
西。谓愿滥匡其士。颇有不平之色。遂致闻于孝武。即
敕愿还都。帝问愿。何故诈菜食。愿答菜食巳来十馀
年。帝敕直閤沈攸之。强逼以肉。遂折前两齿。不𢌞其
操。帝大怒。敕罢道。作广武将军。直华怵佛殿。愿虽行
同俗人。而栖心禅戒。未尝亏节。有顷帝崩。昭太后令
听还道。以正胜寺居之。齐高帝亲事幼主。恒不测其
忧。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当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
位。事以师礼。武帝嗣兴。亦尽师敬。文惠太子。尝往寺
问讯。愿既不命令坐。文惠作礼而立。乃谓愿曰。葆吹
清铙。以为供养。其福云何。愿曰。昔菩萨八万妓乐供
养佛。尚不如至心。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此何足道。
其王侯妃。及四远士庶。并从受戒。悉遵师礼。愿又善
唱导。及依经说法。俄而𥨊疾。时寺侧遭烧。寺在下风。
烟𦦨将及。弟子欲舆愿出寺。愿曰。佛若被烧。我何用
活。即苦心归命。于是三面皆焚。唯寺不烬。齐永元二
释佛图澄 第 303c 页 X87-0303.png
年。年八十七卒。

* 释昙无最

姓董。武安人。少禀道化。名垂朝野。讽诵经
论。坚持律部。偏爱禅那。心虚静谧。时行汲引。咸所推
宗。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行
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徒众
千馀。并是常随门学。至四月三十日。布萨行筹。依位
授受。常计之外。增长六十。最居座端。深怪其异。既无
外众。通夕怀疑。明旦重推。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
者。并异伦大德。衣服正怙。翔步闲雅。亦有见从鼓山
东面而来。或于中路逢者。皆云往赴崇尊。听僧说戒。
如是数般节级。勘其年齿相扶。人数多少。恰满六十。
是幽灵遐降也。后敕住洛都融觉寺。廊宇充溢。周于
三里。最善弘敷导。妙达涅槃华严。僧徒千人。常业无
怠。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见而礼之。号为东土菩萨。尝
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每弹指唱善。翻为梵字。寄传
大夏。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然其常以弘法
为任。元魏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请释李两宗
上殿。斋讫。侍中刘滕宣敕。请诸法师等。与道士论义。
时清通观道士姜斌。与最对论。帝问佛与老子同时
不。姜斌曰。老子西入化胡成佛。佛以为侍者。文出老
子开天经。据此明是同时。最问曰。老子同何王而生。
何年西入。斌曰。当周定王三年。在楚国陈州苦县厉
乡曲人里。九月十四日夜生。蕳王四年为守藏吏。敬
王元年。年八十五。见周德陵迟。遂与散关令尹喜。西
释佛图澄 第 304a 页 X87-0304.png
入化胡。约斯明矣。最曰。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
八日生。昭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计入涅槃。
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巳年
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三十年。乃与尹喜西
遁。此乃年载悬殊。无乃谬乎。斌曰。若如来言。出何文
纪。最曰。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并有明文。斌曰。孔子
制法。圣人当明。于佛迥无文志何耶。最曰。孔氏三备
十经。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
何能自达。帝遗尚书令元又宣敕。道士姜斌。论无宗
旨。宜令下席。又议开天经。是谁所说。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就观取经。太尉肖综。太传李实。卫尉许
伯桃。吏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
人。读讫奏云。老子止著五千文。馀无言说。臣等所议。
姜斌罪当惑众。帝时加斌极刑。西国三藏法师。菩提
留支。苦谏乃止。配徒马邑。最学优魏史。籍甚腾声。遂
使达儒朝士。降阶设敬。接足归依。佛法中兴。惟其开
务。后不测其终。

* 释智炫者

益州城都人。姓徐。初生。室有光彩。少出家。
入京听学。数年遂擅名京洛。会周武帝废佛法。欲存
道教。乃下诏。集诸僧道士。试取优长者留。庸浅者废。
于是诏华野高僧。方岳道士。千里外有妖术者。大集
京师。于太极殿陈设高座。帝自躬临。敕道士先登。时
有道张宾。登高唱言曰。原夫人道清虚。淳一无杂。祈
恩请福。上通天曹。白日升仙。寿与天地同毕。风教先
释佛图澄 第 304b 页 X87-0304.png
被中夏。无始无终。含生赖之以得长生。岂如佛法虚
幻。言过其实。不容本土。客寓中华。百姓无知。信其诡
说。今日欲定臧否。可出头来看。襄城公何妥。自行如
意座首。少林寺等行禅师。发愤而起。诸僧止之曰。今
日事大。天帝在此。不可造次。应对之间。复须机辩。众
共谋议。若非蜀炫。无以对扬。共推如意以将付炫。炫
既执如意。谓张宾曰。先生所陈。大道清虚。淳一无杂。
又云风教先被中夏者。未知风教之起。起自何时。所
说之教。教于何处。又言佛法不容本土客寓中华。可
道辩是何时生。佛是何时出。宾曰。圣人出世。有何定
时。说教兴行。有何定处。道教旧来本有。佛法近自西
来。炫曰。若言无时。亦应无出。若无定处。亦应无说。旧
来本有。非复清虚。上请天曹。岂得无杂。寿与天地同
毕。岂得无始无终。宾曰。道人浪语。为前王无识。留汝
等辈。得至于今。今日圣帝。尽须杀却。帝恶其理屈。令
舍人谓之曰。宾师且下。宾既退。帝自升高座。言曰。佛
法中有三种不净。纳耶输陀罗。生罗睺罗。此主不净。
一也。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此教不净。二也。僧
多造罪过。好行淫泆。佛在世时。徒众不和。递相攻伐。
此众不净。三也。主法众俱不净。朕意将除之。以息虚
幻。道法中。无此事。朕将留之。以助国化。顾谓炫法师
曰。能解此三难。真是好人。炫应声谓曰。陛下所陈。并
引经论。诚非谬言。伹见道法之中。三种不净。又甚于
此。按天尊处紫微宫。恒侍五百童女。此主不净。甚于
释佛图澄 第 304c 页 X87-0304.png
耶输陀罗之一人。道士教中。章醮请福之时。必须鹿
脯百柈。清酒十斛。此教不净又甚于三种净肉。道士
罪过。代代皆有。千古乱常。姜斌犯法。此又甚于众僧。
僧众自造罪过。乃言佛法可除。犹如至尊享国。严设
科条。不妨逆子叛臣。相继而出。岂以臣逆子叛。遂欲
空于大宝之位耶。大宝之位。固不可以臣子叛逆而
空。佛法正真。岂得以众僧犯罪而废。炫雅调抑扬。言
音朗润。虽处大节。曾无惧颜。帝愕然良久。谓炫曰。所
言天尊侍五百童女。出何经。炫曰。出道三皇经。帝曰。
三皇经。何曾有此语。炫曰。陛下自不见。非是经上无
文。今欲废佛存道。犹如以庶代嫡。帝动色而下。因入
内。群臣僧众皆惊曰。语触天帝。何以自保。炫曰。王辱
臣死。就戮如归。有何可惧。乍可早亡。游神净土。岂与
无道之君。同生于世乎。众壮其言。明旦出敕。二教俱
废。法师与仝学三人。赴齐都。时周齐之界。皆被枪布
棘。有富姥姓张。铺毡三十里。令炫得过。至齐盛为三
藏。名振东国。武帝破邺。先遣追求。帝弟越王宿。与法
师厚。恐帝肆怒。横如异责。乃鞭背成痕。俗服将见。越
王先为言曰。臣恨其逃命。巳杖六十。令脱衣见帝。帝
变色曰。恐其怀惭远逝。以至死亡。所以急追。原无害
意。责越王曰。大丈夫何得以杖捶相辱。待遇弥厚。与
还京师。武帝崩。隋文作相。大弘佛法。两都归趋。一人
而巳。岁景将秋。怌土兴念。又以蜀川迥远。奥义未宣。
援首西归。心存敷畅。蜀王秀。未之知也。时长史周宣
释佛图澄 第 305a 页 X87-0305.png
明。入朝赴考。隋文帝谓之曰。炫法师安和耶。宣明惊
惶。莫知所对。文帝曰。一国名僧。卿遂不识。何成检校。
宣明稽首。陈谢死罪。及还先往寺参礼。寺旧在东。逼
于苑囿。又是鄱阳王葬母之所。王既至孝。故名孝爱
寺。宣明移就。供养无缺。法师宣扬觉倦。入三学山。触
目多感。遂游山。作诗曰。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绝
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侧石倾斜涧。𢌞流泻曲泉。野
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树锦无机炽。狷鸣讵假弦。叶
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游
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年
一百岁。不病而卒。

* 释慧思

姓李。武津人。少以弘恕慈育知名。尝梦梵僧。
劝令出俗。辞亲入道。数感神僧。训令斋戒。奉持守素。
梵行清慎。及禀具足。道志弥隆。迥栖幽静。常坐综业。
日唯一食。不受别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绝。诵法华等
经。三十馀卷。数年之间。千遍便满。又梦梵僧数百。形
服瑰异。上座命曰。汝先受戒。律仪为胜。祈请师僧四
十二人。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后忽惊悟。方知梦受。自
斯巳后。勤务更深。尅念翘专。无弃昏晓。坐诵相寻。用
为恒业。由此苦行。得见三生所行道事。又梦弥勒。弥
陀。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仝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
诸眷属。同会龙华。心自惟曰。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
华。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转复精进。灵瑞重
沓。瓶水常满。供养严备。若有天童侍卫之者。因读妙
释佛图澄 第 305b 页 X87-0305.png
胜定经。叹禅功德。便尔发心修定。时禅师慧文。道俗
高尚。乃往归依。从受正法。昼夜摄心。又于来冬。束身
长坐。系念在前。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来。善恶
业相。因此惊嗟。倍复勇猛。遂动八触。发本初禅。自此
禅障忽起。四肢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即自观察。
我今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
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巳。颠倒想灭。
心性清净。所苦消除。又自伤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
身倚壁。背未至间。霍尔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十
六特胜。便自通彻。后往鉴最等师。述已所證。皆蒙随
喜。研练逾久。前观转增。名行远闻。四方钦德。学徒日
盛。机悟日繁。乃以大小乘中。安慧等法。敷扬引喻。用
摄自他。时冥空有声曰。若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是
入道山也。以齐武平之初。背此嵩阳。领徒南逝。初至
光州。值梁孝元倾覆国乱。前路挭塞。权止大苏山。数
年之间。归从如市。其地陈齐边境。兵及所冲。佛法云
崩。五众离溃。其中英挺者。皆轻生重法。跨险而到者。
填聚山林。思供以事资。诲以理味。又以道俗福施。造
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华。琉璃宝函。壮严炫曜。
功德杰异。大发众心。又请讲二经。即而叙搆。后命江
陵智顗。代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顗有疑焉。思为
释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
旨也。吾昔夏中苦节思此。后夜一念。顿发诸法。吾既
身證。不劳致疑。顗即咨受法华。行法三七。又咨师位。
释佛图澄 第 305c 页 X87-0305.png
即是十地。思曰。非也。吾是十信铁轮位耳。时又将四
十馀僧。径趣南岳。陈光大二年。六月二十二日。至止
告曰。吾寄此山。正当十载。过此巳后。必事远游。又曰。
吾前世时。曾履此处。巡至衡阳。直一佳明。林泉疏净。
见者悦心。思曰。此古寺也。吾昔曾住。依言掘之。果获
房殿基墌。僧用器皿。又往严下。吾此坐禅。贼斩吾道
由此命终。有全身也。佥共寻觅。乃得枯体一聚。又下
细寻。便获髅骨。思得而顶之为起胜塔。敕承灵应。乃
迎下都止栖玄寺。尝往瓦官。遇雨不湿。履泥不污。僧
正慧皓。与诸学徒。相逢于路曰。此神异人。如何至此。
举朝属目。道俗倾仰。大都督吴明彻。敬重之至。奉以
屖枕。别将夏侯孝威。往寺礼觐。在道念言。吴仪同所
奉枕者。如何可见。比至思所。壮行致敬。便语威曰。欲
见犀枕。可往视之。又于一日。忽有声告。洒扫庭宇。圣
人寻至。即如其语。须臾思到。威怌仰之。人船供给。送
别江渚。思云寄于南岳。止十年耳。年满当移。每年陈
主。三信参劳。供填众积。荣盛莫加。说法倍常。临将终
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
责。闻者寒心。因屏众敛念。泯然命尽。小僧灵辩。见气
乃绝。号吼大叫。思便开目曰。汝是恶魔。我将欲去。众
圣畟然相迎。极多论受生处。何意惊动。妨乱吾耶。痴
人出去。因更摄心。谛坐至尽。咸闻异香。陈太建九年
六月二十二日。取验十年。宛同符契。

* 释智顗

字德安。姓陈。颖川人。有晋迁都。寓居荆州之
释佛图澄 第 306a 页 X87-0306.png
华容。即梁散骑益阳公第二子也。母徐氏。梦香烟五
彩。荣回在怀。及诞育之夜。室内洞明。忽有二僧扣门
曰。善哉儿德。必当出家。言讫而隐。宾客异焉。眼有重
瞳。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大以来。口不妄啖。见像便
礼。逢僧必敬。年十有八。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
出家焉。绪授以十戒道品。律仪仍摄。即诣慧旷律师。
北面横经。具蒙指诲。因潜大贤山。诵法华经。及无量
义。普贤观等。二旬未淹。三部究竟。又诣光州大苏山
慧思禅师受业。文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此
三人者。皆不测其位也。思每叹曰。昔在灵山。同听法
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
行。顗乃于此山。行法华三昧。始经三夕。诵至药王
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
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故思云非尔弗感。非我
莫识。此法华三昧前方便也。又入熙州白沙山。入观
于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尔后常令代讲。闻者
伏之。唯于三三昧三观智。用以咨审。自馀并任解裁。
曾不留意。及学成往辞。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
益。思既游南岳。顗便诣金陵。与法喜等三十馀人。在
瓦官寺。创弘禅法。仆射徐陵。尚书毛喜等。明时贵望。
学统释儒。并禀禅慧。俱传香法。欣重顶戴。时所荣仰。
长干寺大德智辩。延入宗熙。天宫寺僧晃。请居佛窟。
语默之际。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半垂。其侧沧
海。无畔泓澄。在于其下。又见一僧。摇手伸臂。至于岐
释佛图澄 第 306b 页 X87-0306.png
麓。挽顗上山。门人咸曰。此乃会稽之天台山也。有青
州僧定光。久居此山。积四十载。定慧兼习。盖神人也。
顗未至二年。预告山民曰。有大善知识。当来相就。直
种豆造酱。编蒲为席。更起屋舍。用以待之。会往天台。
既达彼山。与光相见。即陈赏要。光曰。大善知识。忆吾
早年山上摇手。相换不乎。顗惊异焉。又闻钟声满谷。
众咸怪异。光曰。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顗乃卜居
胜地。是光所住之北。佛垄山南。螺溪之源。处既闲敞。
易得寻真。地平泉清。徘徊止宿。俄见三人。皂帻绛衣。
执疏请云。可于此行道。于是聿创草庵。树以松果。数
年之间。造展相从。复成衢会。光曰。且随宜安堵。至国
清时。三方总一。当有贵人。为禅师立寺。堂宇满山矣。
时陈宣帝下诏曰。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
俗。国之望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
供薪水。天台山县。名为乐安。令陈郡袁子雄。崇信正
法。每夏常讲净名。忽见三道宝阶从空而降。有数十
梵僧。乘阶而下。入堂礼拜。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之
乃灭。雄及大众。仝见惊叹。永阳王伯智。出抚吴兴。与
其眷属。就山请戒。又建七夜方等忏法。王昼则理治。
夜便习观。顗谓门人智越。吾欲劝王更修福禳祸可
乎。越对云。府僚无旧。必应寒热。顗曰。息世讥嫌。亦复
为善。俄而王因出猎。堕马将绝。时乃悟意。躬自率众。
作观音忏法。不久王觉小醒。凭几而坐。见梵僧一人
擎炉直进。问王所苦。王流汗无答。乃绕王一匝。翕然
释佛图澄 第 306c 页 X87-0306.png
痛止。仍躬著愿文。于即化。移海岸法政瓯闽。陈疑请
道。日升山席。陈帝意欲面礼。将伸谒敬。顾问群臣。释
门谁为名胜。陈暄奏曰。瓦官禅师。德迈风霜。禅境渊
海。昔在京邑。群贤所宗。今高步天台。法云东蔼。愿陛
下诏之还都。使道俗咸荷。因降玺书。重沓徵入。前后
七使。并帝手疏。顗以道通。惟人王为法寄。遂出都焉。
迎入太极殿之东堂。请讲智论。有诏。羊车童子引导
于前。主书舍人翊从登阶。礼法一如国师璀阇梨故
事。陈主既降法筵。百僚尽敬。希闻未闻。奉法承道。因
即下敕。立禅众于灵耀寺。学徒大结。望众森然。频降
敕于太极殿。讲仁王经。天子亲临。僧正慧暅。僧都慧
旷。京师大德。皆设巨难。顗接问承对。盛启法门。暅执
炉贺曰。国十馀斋。身当四讲。分文析义。谓得其归。今
日出星收。见巧知陋矣。陈主于广德殿下敕谢云。今
以佛法仰委。亦愿示诸不逮。于时检括僧尼。无贯者
万计。朝议云。策经落第者。并合休道。顗表谏曰。调达
诵六万象经。不免地狱。盘特诵一行偈。获罗汉果。笃
论道也。岂关多诵。陈主大悦。即停搜简。末为灵耀褊
隘。更求闲静。忽梦。一人翼从严正。自称名云。余冠达
也。请住三桥。顗曰。冠达。梁武法名。三桥岂非光宅耶。
乃移居之。其年四月。陈主幸寺。修行大施。又讲仁王。
帝于众中。起拜殷勤。储后巳下。并崇戒范。会大业在
藩。任总淮海。承风佩德。钦注相承。欲遵一戒法。奉以
为师。乃致书累请。顗于扬州总管金城。设千僧会。敬
释佛图澄 第 307a 页 X87-0307.png
屈授菩萨戒。即于内第。躬传戒香。授律仪法。王顶受
其旨。顗欲返故林。王固请。拂衣而起。王不敢重邀。合
掌寻送。至于城门。王礼望目极。衔泣而返。便沂流上
江。重寻匡岭。结徒行道。频感休徵。百越边僧。闻风至
者。累迹相造。遂于当阳县玉泉山。立精舍。其地昔惟
荒崄。神兽蛇暴。创寺之后。快无忧患。是春亢旱。顗到
泉源。帅众转经。便感云兴雨注。总管宜阳公王积。到
山礼拜。战汗不安。出曰。积屡经军阵。临危更勇。未尝
怖惧。顿如今日。其年晋王。又遣手疏请还。后萧妃疾
苦。医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
疾。顗又率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
异鸟。飞入斋坛。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豖吟之声。
众并仝瞩。顗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至于翌日。患果
遂瘳。王大喜庆。时遇入朝。旋归台岳。躬率禅门。更行
前忏。仍立誓云。若于三宝有益者。当限此馀年。若其
徒生。愿速从化。不久告众曰。吾当卒此地矣。所以每
欲归山。今奉冥告。势当将尽。死后安措西南峰上。累
石周尸。植松覆坎。仍立白塔。使见者发心。

* 释慧远

姓李。燉煌人。后居上党之高都。天纵殊朗。仪
止冲和。幼丧其父。与叔同居。每见沙门。爱重崇敬。十
三辞叔。往泽州东山古贤谷寺。时有华阴沙门僧思
禅师。见而度之。初令诵经。随事训诲。六时之勤。未劳
呼策。年十六。师乃令随阇黎湛律师住邺。大小经论。
普皆博涉。偏重大乘。以为道本。年满进具。又依上统
释佛图澄 第 307b 页 X87-0307.png
證戒。更就大隐律师。听四分律。剖析约断。皆理会文
合。爽拔微奥。负笈諠集。乃携诸学侣。返就高都之清
化寺焉。众缘欢庆。叹所未闻。各出金帛。为之兴会讲
堂。寺宇一时崇敞。韩魏士庶。通共荣之。及承光二年
春。周氏尅齐。便行废教。敕前修大德。并赴殿集。武帝
自升高座。叙废立义。命章云。朕受天命。养育兆民。然
世弘三教。其风弥达。考定至理。多皆愆化。并今废之。
然其六经儒教。文弘治术。礼义忠孝。于世有宜。故须
存立。且自真佛无像。则在太虚。遥敬表心。佛经广叹。
愚民响信。倾竭珍财。广兴寺塔。既虚引费。不足以留。
凡是经像。尽皆废灭。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
国法岂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于时沙门大统法上
等。五百馀人。咸以帝为王力。决谏不从。佥各默然。下
敕频催答诏。而相看失色。都无答者。远顾以佛法之
寄。四众是依。乃出众答曰。陛下统临大域。得一居尊。
随俗致词。宪章三教。诏云真佛无像。信如诚旨。但耳
目生灵。赖经闻佛。藉像表真。若使废之。无以兴敬。帝
曰。虚空真佛。咸自知之。未假经像。远曰。汉明巳前。经
像未至此土。众生何故不知虚空真佛。帝时无答。远
曰。若不藉经教。自知有法。三皇巳前。未有文字。人应
自知五常等法。尔时诸人。何为但识其母。不识其父。
同于禽兽。帝亦无答。远又曰。若以形像无情。事之无
福。故须废者。国家七庙之像。岂是有情。而妄相尊事。
武帝不答前难。诡通后言。乃云。佛经外国之法。此国
释佛图澄 第 307c 页 X87-0307.png
不用。七庙上代所立。朕亦不以为是。将同废之。远曰。
若以外国之经。废而不用者。仲尼所说。出自鲁国。秦
晋之地。亦应废而不学。又若以七庙为非。将欲废者。
则是不尊祖考。祖考不尊。昭穆失序。昭穆失序。则五
经无用。前存儒教。其义安在。尔则三教同废。将何治
国。帝曰。鲁邦之与秦晋。虽封域乃殊。莫非王者一化。
故不类佛经七庙之难。远曰。若以秦鲁同尊一化。经
教通行者。震旦之与天竺。国界虽殊。莫不同在阎浮
四海之内。轮王一化。何不同遵佛经。而今独废。帝又
不答。远曰。陛下向云退僧还家。崇孝养者。孔经亦云。
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即是孝行。何必还家。方名为孝。
帝曰。父母恩重。交资色养。弃亲向疏。未成至孝。远曰。
陛下左右。皆有二亲。何不放之。乃使长役五年。不见
父母。武帝云。朕亦依番上下。得归侍奉。远曰。佛亦听
僧。冬夏随缘修道。春秋归家侍养。故目连乞食饷母。
如来担棺临葬。此理大通。未可独废。帝又无答。远抗
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阿鼻地狱。不拣
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大怒。面有瞋相。直视于
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何辞地狱诸苦。远曰。陛下以
邪法化人。现种苦业。当共陛下同趣阿鼻。何处有乐
可得。帝理屈无答。乃下敕云。僧等且还。后当更集。有
司录取论僧姓字。当斯时也。齐国初殄。周兵雷震。见
远抗诏。莫不流汗。咸谓粉其身骨。煮以鼎镬。而远神
气嵬然。辞色无挠。上统衍法师等。执远手。泣而谢曰。
释佛图澄 第 308a 页 X87-0308.png
天子之威。如龙火也。难以犯触。汝能穷之。大经所云。
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彼不悛革。非汝咎也。远曰。正理
须申。岂顾形命。即辞诸德曰。时运如此。圣不能违。遂
潜于汲郡西山。勤道无倦。三年之间。诵法华维摩等。
各一千遍。大象二年。天元微开佛化。东西两京。各立
陟岵大寺。置菩萨僧。颁告前德。诏令安置。大隋受禅。
天步廓清。开皇之始。蒙预落䰂。旧齿相趋。翔于雒邑。
法门初辟。远近归奔。远名驰帝阙。下敕授洛州沙门
都。匡任佛法。辞不获免。开皇五年。为泽州剌史千金
公。请赴本乡。七年春。住定州。途由上党。留连夏讲。寻
下玺书。慇勤重请。辞又不免。便达西京。帝亲临御筵。
敷述圣化。通孚家国。上大悦。敕住兴善寺。劳问丰华。
供事隆倍。又选天门之南。大街之右。东西冲要。游听
不疲。因置寺焉。名为净影。常居讲说。诸叙玄奥。辨畅
奔流。于是四方投学。七百馀人。皆海内英华。法轮前
辙。望京趣寺。为法道场。远开皇十二年春。卒于净影
寺。

* 释慧因

姓于。吴郡海盐人。晋太常宝之后胤。祖朴。梁
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人。并硕学英才。因禀灵
温裕。十二出家。听琼法师授成实。曾未具戒。便齐入
室。乃诣钟山慧晓智璀二禅师。请授调心观法。定水
既清。道思逾肃。又造长干辨法师。禀学三论。穷寔相
微言。辨后归静山林。便以学徒相委。受业弟子五百
馀人。踵武传灯。将三十载。陈太建八年。安居之始。忽
释佛图澄 第 308b 页 X87-0308.png
感幽使云。王请法师。部从相諠。丝竹交响。当即气舍。
时经七夕。若起深定。学徒请问。乃云试看箱内。见有
何物。寻检有绢两束。因曰。此为䞋遗耳。重问其故。曰
吾被阎罗王召夏坐。讲大品般若于寔道中。谓经三
月。又见地狱众相。五苦次第。悲夫慈该幽显。行极感
通。岂能赴彼冥圻。神游异域。隋仁寿三年。起禅定寺。
搜扬寓内。远招名德。遂奉因为知事上座。频讲三论。
并制文疏。要约标控。学者高举。大唐弘运。重兴佛日。
举十大德。当其一焉。因定慧两明。空有兼照。弘法四
代。常显一乘。而莫竞物情。喜怒无色。故游其道者。莫
测其位。以贞观元年二月十二日。卒于大庄严寺。春
秋八十有九。

* 释法常

姓张。南阳白水人。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
郡焉。少践儒林。情欣田家。年十九。投昙延法师剃落。
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随闻新法。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
钻覈名理。至于成寔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
轨辙。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常预法座。敷陈
至理。词义弘远。佥共美之。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
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
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贞观之译。證义所资。下敕
徵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
供给。四时随改。文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
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
释佛图澄 第 308c 页 X87-0308.png
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弘导法化。前后预听者数
千。及学成返国。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
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
船中梦想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
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
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
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
纲。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
引涅槃付嘱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
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因染馀疾。右胁而终于住寺。春
秋七十有九。乃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七月二
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 释道积

河东安邑人。姓相。其先郑大夫子产之苗裔。
积早习丘坟。神气爽烈。至年二十。遇律师洪湛。见而
异之。即为剃落。晦迹双岩。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
绝影三载。开皇十三年。辞师擐钵。周行采义。路经沧
海。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寻学涅槃。乃经四载。清通
三事。至十八年。入于京室。依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
地论。又依智凝法师。摄大乘论。于十义。熏习六分。仁
寿三年。又往并州武德寺法棱所。听采地持。故得十
法三持。四年七月。杨谅作乱。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
旋蒲坂。既达乡壤。法化大行。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先
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尺。万工才
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受
释佛图澄 第 309a 页 X87-0309.png
请之夕。𥨊梦崖傍。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
续不绝。既觉惟曰。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
涌。又喻财施不穷。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其寺蒲坂之
阳。嵩高华博。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
合。上坊下院。赫奕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而弊衣
蔬食。轻财重命。普救殷赡。追静归闲。经隋季拥闭。海
东通守尧君素。镇守荒城。偏师肆暴。欲议诸沙门登
城守固。敢谏者斩。缁素同忧。积愤叹内发。不顾形命。
谓诸属曰。时乃盛衰。法无隆替。沙门尘外之宾。迹类
高世。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门道逊
神素。历阶厉色而谏曰。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
怖之。今视死若生。伹惧不得其死。死而有益。是所甘
心。计城之存亡。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运也。岂五
三虚怯而能济乎。昔者汉钦四皓。天下隆平。魏重干
木。举国大治。今欲拘系以从军役。反天常以会灵祗。
恐纳不祥之兆耳。公若索头。与头。仍为本愿。必纵以
残生。逼充步甲者。则不知生为何生。死为何死。积陈
此语。傍为寒心。素初闻谏。重积词气。但张目直视曰。
异哉斯人也。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因舍而不问。果
诣积陈忏。尧素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兼又举意轻
陵。卒为城人薛宗所害。积以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
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

* 释玄琬

姓杨。弘农华阴人也。居雍州之新丰。青衿悟
道。履操冲明。在志学年。方游法苑。事沙门昙延法师。
释佛图澄 第 309b 页 X87-0309.png
振领宏标。隋文钦重。立寺处之。琬位居入室。恭恪据
怀。及进具后。便随洪遵律师。服膺四分。涉津三载。便
事敷演。乃旋踵本师涅槃真体。捃掇新异。妙写幽微。
又欲钦佩惟识。包举理性。于昙迁禅师。禀学摄论。并
寻阅众锋。穷其心计。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百
等。并资承茂实。研窍新闻。延师存日。愿造丈六释迦。
经略未圆。奄便物故。誓志营复。尅遂先模。于仁寿二
年。提洽有缘。便事炉锤。当时空色清朗。杲日流辉。上
天雨华。状如云母。满空飘洒。终坠像前。及开模之后。
雅相逾圆。每于静夜清朝。飞流八音之响。又造经四
藏。备尽庄严。诸有缮写。皆资本据。又以二月八日。大
圣诞沐之晨。开讲设斋。逮贞观初年。以琬戒素成治。
朝野具瞻。有召敕为皇太子及诸王等。受菩萨戒。故
储宫以下。师礼崇焉。令造普光寺。召而居之。又别敕。
延入为皇后六宫并妃主等。受戒。椒掖问德禁中。授
纳法财。日逾填委。而钦若自守。不顾有馀。䞋施所资。
悉营功德。寻敕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见在藏经。
并委监护。昔育王再集于周时。今琬定宗于唐世。厥
致齐焉。然其苦节自修。言为世范。僧尼从受具戒者。
三千馀人。王公僚佐。爰及皂隶。从法归戒者。二十馀
万。左仆射萧瑀兄弟。人伦藻镜。久厌时烦。每咨法华
会三之旨。龙树明中之教。沉吟移景。奉佩而旋。右仆
射杜如晦。临终委命。召为历劫师资。大将军薛万彻
昆季。并及母氏。并钦崇戒约。蔬素形终。琬致书皇太
释佛图澄 第 309c 页 X87-0309.png
子。请少杀生。东宫内外。咸减肉料。则历长命久。仁育
斯隆。三顺气者如经不杀曰仁。仁主肝。肝者木也。春
阳之时。万物尽生。宜育群品。用答冥造。如经年三月。
六斋能洁六根。便资五福。伏愿遵行。受持斋戒。登即
下诏断杀。起于三月。尽于五月。琬以仁育兼济。乃上
启更延。帝又特听。尽于岁暮。贞观十年杪冬遘疾。又
致启东宫。累以大法。又上遗封表。又遗诫门人。在于
道检。言极详切。读者垂泪。遂以腊月七日。卒于延兴
寺。春秋七十有五。道俗失依。皇储哀恸。天子下诏。情
深恻悼。赐物斋殡。须由天府。特进萧瑀太府。萧璟宗
正。李伯药。詹事杜正伦等。并亲奉戒约。躬尽哀礼。后
旋殡山寺。幢盖相映。香华蔽空。从者如云。众盈数万。
前傧远达于终南后尘犹继于城[门@(缺-山+止)]。四十里间。皂素
充道。弟子等五百馀人。奉遵遗旨。依法阇维。于焚所
建佛塔一区。

* 释法琳

姓陈。颖川人。少出家。游猎儒释。博综词义。金
陵楚郢。从道问津。野栖木食于青溪等山。昼则承诲
佛经。夜则吟览俗典。隋季承乱。权舍法服。武德初运。
还莅释宗。乃住京师济法寺。至武德四年。黄巾深忌
佛法。上废佛法事者。十有一条。云释经诞妄。言妖事
隐。损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
沙门。放归桑梓。则家国昌大。李孔之教行焉。武皇行
之。下诏问曰。弃父母之须发。去君臣之章服。利在何
间之中。益在何情之外。损益二宜。请动妙释。琳愤激
释佛图澄 第 310a 页 X87-0310.png
传词。侧听明敕。承有斯问。即陈对曰。琳闻至道绝言。
岂九流能辨。法身无象。非十翼所诠。但四趣茫茫。漂
沦欲海。三界蠢蠢。颠坠邪山。诸子迷以自焚。凡天溺
而不出。大圣为之兴世。至人所以降灵。遂开解脱之
门。示以安隐之路。于是中天王种。辞恩爱而出家。东
夏贵游。厌荣华而入道。誓出二种生死。志求一妙涅
槃。弘善以报四恩。立德以资三有。此其利益也。毁形
以成其志。故弃须发美容变俗。以会其道。故去君臣
华服。虽形阙奉亲。而内怀其孝。礼乖事主。而心戢其
恩。泽被怨亲以成大顺。福沾幽显岂拘小违。琳乃著
破邪论。原夫实相杳冥。法身凝寂唯我大师。量法界
而与悲。揆虚空而立誓。现生秽土。诞圣王宫。示金色
之身。吐玉毫之相。布慈云于鹫岭。则火宅𦦨销。扇慧
风于鸡峰。则幽途雾卷。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
躯。出则天主导前。入则梵王从后。声闻菩萨。俨若朝
仪。八部万神。森然翊卫。宣涅槃则地现六动。说般若
则天雨四花。百福庄严。状满月之临沧海。千光照曜。
如聚日之映宝山。师子一吼。则外道摧锋。法鼓暂鸣。
则天魔稽首。是故号佛为法王也。但以时运未融。致
令汉梵殊感。故西方先音形之奉。东国后见闻之益。
及慈云卷润。慧曰收光。乃梦金神于永平之年。睹灵
骨于赤鸟之岁。于是汉魏齐梁之政。像教勃兴。燕秦
晋宋巳来。名僧间出。或神力救世。或异迹发人。或慧
解闻神。或通感适化。及白足临刃不伤。遗法为之更
释佛图澄 第 310b 页 X87-0310.png
始。志上分身员户。帝王以之加信。并使功被将来。传
灯永劫。谨上破邪论一卷。用拟传词。东庶宫子虞世
南。详琳著论。乃为之序。贞观初年。帝于南山大和宫
旧宅。置龙田寺。琳性欣幽静。就而住之。举知寺任。从
容山服。咏歌林野。至十三年冬。有黄巾秦世英者。挟
方术以邀荣。遂程器于储贰。素嫉释种。阴陈琳论。谤
讪皇宗。罪当罔上。帝勃然下敕。沙汰僧尼。乃访琳身。
据法推勘。琳扼腕奋发。不待追徵。独诣公庭。轻生狗
理。乃絷以缧绁。下诏问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
重亲。实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首鼠两端。广引形似
之言。备陈不逊之喻。犯毁我祖祢。谤黩我先人。如此
要君。罪有不恕。琳答曰。文王大圣。周公大贤。追远慎
终。昊天靡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虽有宗周。义不争
长。何者。皇天无亲。竟由辅德。古人党理而不党亲。不
自我先。不自我后。虽亲有罪必罚。虽怨有功必赏。赏
罚理当。故天下和平。又云。吾师名佛。佛者觉一切人
也乾竺古皇。西升逝矣。讨寻老教始末可追。日授中
经。示诲子弟。言吾师者。善入泥洹。绵绵常存。吾今逝
矣。今刘李所述。谤灭老氏之师。世莫能知著兹辨正
论有八卷。略对道士六十馀条并陈史籍前言。实非
谤毁家国。具状奏闻。敕云所著辨正论。信毁交报。篇
曰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且赦七日。令尔自念。试及
刑决。能无伤不。琳外缠桎梏。内迫刑期。水火交怀。䜣
仰无路。乃缘生来所闻经教。及三圣尊名。铭诵心府。
释佛图澄 第 310c 页 X87-0310.png
拟为显应。至于限满。忽神思飘勇。横逸胸怀。欢庆相
寻。顿忘死畏。立待对问。须臾敕至。云今赦期巳满。当
至临刑。有何所念。念有灵不。琳援笔答曰。自隋季扰
攘。四海沸腾。疫毒流行。干戈竞起。兴师相伐。各擅兵
威。臣佞君荒。不为正治。遏绝王路。固执一隅。自皇王
吊伐。载清陆海。斯寔观音之力。咸资势至之恩。比德
连踪。道齐上圣救横死于帝庭免。淫刑于都市琳。于
七日巳来。不念观音。唯念陛下。敕治书侍御史韦悰
问琳有诏令念观音。何因不念。乃云唯念陛下。琳答。
伏承观音圣鉴。尘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范。然大
唐光宅四海。九州奉职。八表刑清。君圣臣贤。不为枉
滥。今陛下子育恒品。如经即是观音既其灵鉴相符。
所以唯念陛下。且琳所著正论。爰与书史伦同。一句
参差。任从斧钺。陛下若顺忠论正。琳则不损一毛。陛
下若刑滥无辜。琳则有伏尸之痛。具以事闻。遂不加
罪。有下赦。徙于益部僧寺。行至百牢关菩提寺。因疾
而卒。时年六十九。乃召诸关傍道俗。葬于东山之顶。
高树白塔。勒铭志之。

* 释智晞

姓陈。颖川人。童稚不群。幼怌物外。见老病死。
达世浮危。深加厌离。访寻胜境。伏闻智者。抗志台山。
丹诚驰仰。年登二十。始获奉值。律仪具足。禀受禅诀。
乐三昧者咸共归仰。宴坐之暇。时复指撝。创造伽蓝
殿堂房舍。悉皆严整。惟经台未搆。始欲就工。有香炉
峰。山岩峻崄。林木秀异。然彼神祇。巨有灵验。自古巳
释佛图澄 第 311a 页 X87-0311.png
来无敢视其峰崖。登践而采伐者。时众议曰。今既营
台。供养法宝。惟尚精华。岂可率尔而巳。其香炉峰柽
柏。木中精胜。可共取之。以充供养。论详既讫。往咨于
晞。良久答云。山神获惜。不可造次。尔夜梦人送疏云。
香炉峰柽柏树。尽皆舍给经台。既感冥示。即便撝略。
分部人工。入山采伐。侍者咨曰。昨日不许。今那取之。
答曰昨由他。今由我。但取无苦。从旨往取。柽柏之树。
唯崄而生。并皆取得。一无留难。先师智者陈曰。劝化
百姓。从天台渚次。讫于海际。所有江溪。并舍为放生
之池。永断采捕。隋国既亡。后生百姓。竞立梁[竺-二+(一/(尸@邑))]。满于
江溪。夭伤水族。乃共顶禅师。往先师龛房。烧香咒愿。
当有渔人。见僧在[竺-二+(一/(尸@邑))]上立。意谓堕水。将船往救。仅到
便无。因尔梁[竺-二+(一/(尸@邑))]皆不得鱼。仍停采捕。时有僧法云。欲
往香炉峰头陀。晞谏曰。彼山神刚强。卿道力微弱。向
彼必不得安。慎勿往也。云不纳旨。遂往到山。不盈二
宿。神即现形。驱云令还。自陈其事。方忆前旨。深生敬
仰。有弟子道亘。在房诵经。自往唤云。今晚当有僧来。
言竟仍向门下。即见一僧。纯著衲衣。执锡持钵。形神
爽陵自异常人。从外而来。相去三十馀步。才入路东
隐而不见。俄顷之间。即闻东山有铜钟声。大音震谷
便云。噫唤吾也。未终数日。语弟子云。吾命无几。可□
香汤洗浴适竟。山中鸟兽。异色殊形。常所不见者。并
皆来集房侧。履地腾空。悲鸣唤呼。经口方散。十二月
十七日夜。跏趺端坐。仍执如意说法。辞理深邃。既竟。
释佛图澄 第 311b 页 X87-0311.png
告弟子曰。吾将汝等造次相值。今当永别。会遇靡期
言巳寂然无声。良久诸弟子哭泣。便开眼诫曰。人生
有死。物始必终。世相如是。宁足可悲。今去。勿尔闹乱
于吾也。又云吾习禅以来。至于今日。四十九年。背不
著床。吾不负信施。不负香火。汝等可自勤策行道。力
不负人。弟子因咨当生何所。答云如吾见梦。报在兜
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见智者大师。左右有诸天人。
皆坐宝座。惟一座独空。吾问所以。答云灌顶。却后六
年。当来升此说法。春秋七十有二。以贞观元年。十二
月十八日午时。结跏安坐。如入禅定。时虚空中。有弦
管声。合众皆闻。良久乃息。春秋七十有二。所窆龛坟。
在光师智者龛前二百馀步。

* 释义褒

姓薛。常州晋陵人。齐相孟尝君之后。吴名臣
综莹之胤也天体高远。履性明朗。出家巳后。游谈在
务。周流会稽统御法筵。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师。
禀学华严大品。辞往缙云山婺州永安寺旷法师所。
传经述论。三十馀年。驰名三辅。后住东阳金华法幢
寺。弘道不倦。京邑承风。以事闻奏。下敕徵延。便即入
朝。时翻经三藏玄奘法师。时在慈恩。创开宏旨。有空
双遣。药病齐亡。乃负气盰衡。傲然乱举。褒为提纽解
决。疏刷神襟。责以三关。徵研五句。详括文义。统略悟
迷。于时英彦皆预席端。叹其疏拔之神奇。伏其辨洽
之铦利。宰辅冠盖。倾仰德音。留连言晤。写送无绝。显
庆三年冬。雩祈雪候。内设福场。敕召入宫。令与东明
释佛图澄 第 311c 页 X87-0311.png
观道士论义。有道士李荣立本际义。褒问曰。既义标
本际。为道本于际。为际本于道耶。答曰互得。又问。道
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原。答亦通。
又曰。若使道将本际。互得相反。亦可自然与道互得
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曰。若道法自然。
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荣既被
难。不能报。便下座。天子欣然。内宫嗟赏。

* 释威秀

博达多能。讲宣是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
于笔语掞张。特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
月十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罔知
所栽。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臣之慢法。乃上表。称沙
门不合拜。徵引诸史。爰历累朝。引经律论。以为量果。
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
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
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
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时京邑僧等二百馀人。往
蓬莱宫申表上请。于是大集西明寺。相与谋议。共投
启状。诸达官贵戚。若救头然。秀之批鳞。所谓以身许
法也。

* 释法明

荆楚人。博通经论。外善群书。辩给如流。戒范
坚正。中宗朝。入长安游访诸高达。适遇诏。僧道定夺
化胡成佛经真伪。时盛集内殿百官侍听诸龙象。抗
禦黄冠。翻覆未安。𦤞𦤞难定。明初不预其选。出场问
道流曰。老子化胡成佛。老子为作。汉语化。为作胡语
释佛图澄 第 312a 页 X87-0312.png
化。若汉语化胡。胡即不解。若胡语化。此经到此土。便
须翻译。未审此经是何年月。何朝代。何人诵胡语。何
人笔受。时道流绝救无对。公卿莫不叹赏。神龙元年
九月十四日。下敕曰。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刻石于
洛京白马寺。

* 释一行

姓张。钜鹿人丱岁不群。读书不再览。悟世幻。
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
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时有徵士卢鸿。
隐居于别峰。道高学富。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
赞邑社。是日鸿自袖出其文。置之几案。钟梵既作。鸿
谓寂公曰。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隽
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公呼行伸纸。览而微
笑。复置几案。鸿怪其轻脱。及僧聚于堂中。行乃攘袂
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误。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巳。
复谓寂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
学名师。罕不咨度。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深
达毗尼。兼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算术。不
下数千里。知名者往询焉。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
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
院中布算。其声簌簌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
自远求吾算法。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
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
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诀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
此声振遐迩。公卿籍甚。玄宗闻之诏入。谓行曰师有
释佛图澄 第 312b 页 X87-0312.png
何能。对曰略能记览。他无所长。帝遂命中官取宫籍
以示之。行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唱
数幅后。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
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时邢
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谓尹愔曰。一行和尚。真
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
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
闳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如是。又于金刚三藏。学陀
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同无畏三藏。译毗
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
寻诏住兴唐寺。所翻之经。遂著疏七卷。又摄调伏藏
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
编入唐书历律忘。以为不刊之典。有王媪者。行邻里
之老妪。昔多赡行之贫。及行显遇。常思报之。一日拜
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诛矣。况师帝王雅重。乞奏减死。
以供母之残龄。如是泣涕者数。四行曰。国家刑宪。岂
有论请而得免耶。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任去别图
媪戟手曼骂曰。我居邻周给。迭互绷褓间[抪-巾+巳]。乳汝长
成。何忘此惠耶。行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算毕召
净人戒之曰。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午时坐伺。
得生类投囊速归。明日果有猳彘引豚七个。净人分
头驱逐。猳母走矣。得豚而归。行巳备巨瓮。逐一入之
闭盖。以六乙泥封口。诵番语数契而止。投明。中官下
诏入问云。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
释佛图澄 第 312c 页 X87-0312.png
对曰。昔后魏曾失荧惑星。至今帝车不见。此则天将
大儆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犹陨霜天旱。
盛德所感。乃能退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依之。其夜
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又开元
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
致雨。敕令中官于内库中偏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
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
而雨。

* 释澄观

姓夏侯。越州山阴人。观俊朗高逸。不拘细务。
遍寻名山。旁求秘藏。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
学相部律。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玄璧法师。
传关河三论。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
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却复天竺诜法师门。温习
华严大经。七年。住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
十年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
经疏解。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咨
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大历十一
年。誓游五台。一一巡礼。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见普
贤。登险陟高。备观圣像。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专行
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大经。并演诸论。因慨华
严旧疏。文繁义约。惙然长想。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吾
既游普贤之境界。泊妙吉之乡原。不疏毗卢。有辜二
圣矣。观撰疏。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
释佛图澄 第 313a 页 X87-0313.png
功。成二十轴。

* 释鉴真

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人。总丱俊明。随父母入
大云寺。见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便就智
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
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
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以戒律化诱。郁为宗
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
年中。达于杨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
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
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辍此方之利乐。为
海东之导师。真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
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
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
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
地也。点许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买舟自
广陵。赍经律法。离岸。天宝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
风山。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仁-二+笺]香
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
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
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
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
且泓澄人饮甘美。次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
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
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度沙弥澄修等
释佛图澄 第 313b 页 X87-0313.png
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
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巳来。长敷律藏。受
教者多。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
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乃唐代宗广德
元年。春秋七十七。

* 释圆照

姓张。京兆蓝田人。年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
师。寻究经论。访问师承。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
观。华严新经。代宗大历十三年。承诏至齐安国寺定
夺。新旧两疏是非。敕令将二本律疏。定行一家。时照
等序奏云。按四分律部。自姚秦弘始。五年壬寅岁。罽
宾三藏佛陀耶舍。讽出梵文。沙门竺佛笔受。成四十
五卷。至十一年戊申。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于
长安中寺。重雠校。殆十四年辛亥。译毕。沙门慧辩等。
笔受成六十二卷。武德元年戊寅。有相州日光寺法
砺律师制疏。至九年丙戌。成十卷。宗依成寔论。今称
旧疏。是也。洎高宗咸亨元年庚午。有西太原寺怀素
律师。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宗依根本。一切有部。大
毗婆沙。俱舍等论。称新章疏。是也。两疏传授。各坛颛
门。学者如林。执见殊异。数兴诤论。圣慈悯念。务息其
源。使水乳无乖。时遣内给事李宪诚。镇军大将军刘
崇训。宣敕云。四分律旧疏新疏。宜令临坛大德如净
等。于安国寺律院。佥定一本流行。遣中官赵凤。敕尚
食局。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又敕安国寺三纲佥定
律疏。一切俗僧。辄不得入。其时天长寺昙𨗉。净住寺
释佛图澄 第 313c 页 X87-0313.png
崇睿。西明寺道𨗉兴此。本寺宝意。神朗。彼钊。超侪。崇
福寺超證。荐福寺如净。青龙寺惟干。章信寺希照。保
寿寺慧彻。圆照。共奉表谢。俄属德宗即位。改元建中。
敕照。依大历新定字样。杪写进本。至十二月。送祠部
新进佥定疏十卷。仍乞新旧两疏并行。敕依照搜集。
专彼研寻。著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集景云
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
二卷。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
碑表集三卷。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佥定律疏。一行
制表集三卷。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记三卷。大乘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三教法王本记三卷。
利言集二卷。释迦佛法王本记一卷。佛现八相成正
觉记一卷。忏悔罪辩瑞相记一卷。五部律翻译传授
记一卷。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无忧王寺佛骨塔
记三卷。传法三学碑记集十五卷。建中兴元贞元制
旨释门表奏记二卷。御题章信寺诗。太子百寮奉和
集三卷。续开元释教录三卷。照自序。照于律道颇有
功多。肃代二朝。尤为杰立。

* 释真表

百济人。家在金山。世为戈猎。表多蹻捷。弓矢
最便。当开元中。逐兽之馀。憩于田畎间。折柳条贯。虾
蟆成丳。置于水中。拟为食调。遂入山网捕。因逐鹿。由
山北路归家。忘取贯蟆。至明年春。猎次闻蟆鸣。就水
见去年所贯。三十许虾蟆犹活。表于时叹惋。自责曰。
苦哉。何为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乃绝柳条徐轻放纵。
释佛图澄 第 314a 页 X87-0314.png
因发意出家。自惟曰。我堂下辞亲。室中割爱。难离欲
海。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发。苦到忏悔。举身扑地。志
求戒法。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于七宵。诘旦见地藏
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戒缘。受方便。感瑞应。因
勇猛过前。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推表坠于岩
下。身无所伤。至第三七日质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
来也。乃见白云若浸粉然。更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
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
风华雨。尔时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
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卢可
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犹如
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
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二物。乃签检之制。一题曰九
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先悔
罪。更加一百八签。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人。
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满。
限终。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签
堕地以验罪灭不灭。若百八签。飞逗四畔。唯八九二
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若众签虽远。或
一二来触九八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前人重覆
忏悔巳。正将重悔烦恼签。和九八者掷。其烦恼签去
者。名中品戒。若众签埋覆九八者。则罪不灭。不得戒
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焉。慈氏重告诲云。
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焉。嘱累巳。天仗既回。山川云
释佛图澄 第 314b 页 X87-0314.png
霁。于是持天衣。执天钵。犹如五夏比丘。徇道下山。闻
空中唱言菩萨出山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脱衣
覆路。毡罽氍毹承足表咸曲副人情。一一迪践。有女
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惊亡。回避别行。女子怪
其不平等。表曰。适观氎覆间。皆是狶子。吾虑伤生。避
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
有二虎。左右随行。三十来里。就一山坡。蹲跪于前。时
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
蓝。号金山寺。后人求戒。年年忏罪者绝多。

* 释端甫

俗姓赵。天水人。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
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
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兴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
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始十岁。依崇
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
学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甫又梦梵僧。以舍利满
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
律论。无敌于当时。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
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
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复诏侍皇
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
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
承顾问。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
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以开成元年
释佛图澄 第 314c 页 X87-0314.png
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赐
谥曰大达。塔曰玄秘。

* 释良价

会稽人。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
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
何故经言无。师骇然异之。指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
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
无对。师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
雕琢。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问南阳忠国
师无情说法话。沩竖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
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
时慕道者否。沩指造云岩。举前无情说法。甚么人得
得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
不闻吾说法也。师问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
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
乎。师曰。无情说法。彰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
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
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
处闻时。方始知。

* 释希圆

姓张。姑苏人。宗亲豪富。而独舍家。从登戒法。
便游讲肆。不滞一方。勤修三学。时推俊迈。光启中。居
会稽宝林山寺。与时寡合。或问之。曰吾逍遥乎无形
之场。同师子游戏耳。景福中。于山寺演畅经论。著玄
中钞数卷。劝人急修上生之业。且曰。非知之难。行之
为难。圆六时礼忏。未尝少缺。居小房。即琅琊山顶。是
释佛图澄 第 315a 页 X87-0315.png
山也。传云从琅琊台飞来。此处先是屠坊。故皆镇于
其下。山之家有井。甚多灵怪。一云此处禹锁。浙江蛟
蜃之属。其名曰蛆。蛆有双耳。其色苍黄。或缘竹木。必
风雨至。或出石窍。入僧居。沟渠中见人不惊。握则跳
梁如怒状。唯遍入圆房。圆手执宛转屑就。乃为之受
归戒。令勿作风雹之妖。暨圆终。而多暴风雨也。圆之
修习。愿见弥勒。一日讲次。屹然坐。终于法座。时众闻
异香天乐。七日后巳。

* 释志玄

河朔人。攻五天禁咒。身衣枲麻布。行历州邑。
不居城市寺宇。唯宿郊野林薄。玄有意寻访名迹。至
绛州夜泊墓林中。其夜月色如昼。见一狐从林下。将
髑髅置之于首。摇不落者戴之。更取艿草随叶。遮蔽
其身。逡巡成一娇娆女子。浑身服素练。立于道左。微
闻东北上。有鞍马行声。女子哀泣。悲不自胜。少选。乘
马郎遇之。下马问曰。娘子野外深更号咷。何至于此
耶。女子掩泪绐之曰。贱妾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娉
与此土张氏为妇。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
所依给。二亲堂上。不知妾如此孤苦。痛割心腑。不觉
哀动。妾思归宁。又不可得。乘马郎曰。将谓娘子哀怨
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差使回还易水。娘
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收泪感谢方欲攀踏次。玄从
墓林出曰。君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也。彼曰。僧家岂
以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玄曰。君不信。可小住。吾当
与君变女子本形。玄乃振锡。诵胡语数声其女子还
释佛图澄 第 315b 页 X87-0315.png
为狐走。而髑髅草敝其身。乘马郎叩头悔过。非师之
救。几随妖死。

* 释崇惠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尘。往礼径山国
一禅师。勤禅观。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
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
山。卓小尖头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
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
教淩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三年
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
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
异道愤其遍重。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
蹑如常道焉。时缁伍亘相顾望。无敢蹑者。惠闻之。谒
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
霜雪然。增高百丈。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庭公贵。
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
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踏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
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
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
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诏授号护国三藏。敕移
安国寺居之。

* 释桂琛

俗姓李。常山人。童儿便求远俗。斋茹一餐。秉
心唯确。二亲爱缚。继踰城之武。事本府万岁寺无相
大师。登戒地。学毗尼。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
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
释佛图澄 第 315c 页 X87-0315.png
云居。后诣雪峰。参讯勤恪。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
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遂为故漳牧。太原
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
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
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傽-音+衣]勤州大保琅琅公。志
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
角立。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林。复咸传琛旨。各为
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数日。安坐而终。

* 释澄楚

姓宗。诞生之夕。光烂充室。洎七岁。亲党携之
入寺。见佛像。辄嗟叹作礼。归家问父曰。唯佛独尔。馀
者如何。父曰蠢动皆佛。何况于人。楚曰。儿愿学佛。聊
报二亲劬劳。其父许之。至十岁。于相国寺礼智明为
师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楚曰。汝何好嬉戏耶。雪山
善财亦童子。还如是否。旁有闻者奇之曰。子异日成
法门伟器必矣。受具巳来。习新章律部。辄入毗柰耶
窟穴。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瓜。时号律虎。王公大人请
益者日众。晋高祖闻而钦仰。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
号真法大师。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从楚落发度
戒。命为新章律宗主焉。以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
疾而终。

楚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律有三宗。砺素宣是。人
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
要不过戒也。定也慧也。此三为路。出其生死之乡。
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
释佛图澄 第 316a 页 X87-0316.png
尼。防闲三业。三业皆净。六尘自袪。圣贤践修。何莫
由斯。自此而推。从言索理则毗尼也。木叉也。因则
声教律焉。果则别解脱焉。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
同制也。横之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所以优波
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

* 释心道

眉州徐氏子也。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
自以为至。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今目
前万象枞然。心识安在。道茫然。遂出关。周流江淮。既
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
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
旦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便闭却门。道曰和
尚莫瞒某甲。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道即拳
破窗纸。佛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道即以两手棒鉴
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
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下根源会。觉公说
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
此中辨真假。鉴然之。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
开法天宁。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
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
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
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
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
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
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
释佛图澄 第 316b 页 X87-0316.png
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
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
城中。祇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
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閒思
想。太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较量
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
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
矫诈。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
僧尼重新披剃。寔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荣。迷仙酎。变
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
起尼师坛。昨朝稽首。今日和南祇改旧时相不改旧
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
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
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道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
何曾有此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
闰三月有贼叛。众请师南奔。道曰。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贼至道曰。速杀我以快汝心。贼即举槊残
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 释鼎需

号懒庵。姓林。幼业儒。举进士。莅政有声。年二
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
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
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公为
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尝以即心即佛话问。
释佛图澄 第 316c 页 X87-0316.png
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
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
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巳。妙喜因
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
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
其。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
排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
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
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需大悟。厉声曰。和尚
巳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
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
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自此名喧丛
席。道被遐。方后开堂。称具眼宗匠。

* 释无念深有

麻城熊氏子。往五台伏牛。遍扣名宿。至
庐山参大安。安曰。汝号甚么。师曰无念。安曰。那个是
无念。师茫然。回山对友说。数年行脚事。友曰。何不问
你自已。师曰。如何是自已。曰拿物非手。吃饭非口。一
夕闻哭笑二声相触有省。入龙湖。同卓吾居士。到驷
马山。有讲主至。士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主讲罢。士对师曰。试说看。师拟对。士将师膝上一推
曰。者个聻。师豁然。偈曰。四十馀年不住功。穷来穷去
转无踪。而今穷到无依倚。始悔从前错用功。僧问如
何是道之体。师曰。满口道不著。曰四大离散时如何。
师竖起拳曰。者个不属四大。
释佛图澄 第 317a 页 X87-0317.png

* 释无明慧经

崇仁裴氏子。初产难。祖父诵金刚经得
娩。故名。九岁入乡校。便问。浩然之气。是个甚么。授书
师异之。及长读金刚经。恍若旧习。即依廪山忠出家。
久而辞去。禁足峨峰。因阅传灯。见僧问兴善如何是
道。善曰。大好山。疑滞莫决。一日力推巨石。豁然大悟。
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
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趋呈廪山。山印为法器。
自是剃染纳具。劳形苦骨。影不出山者二十四载。万
历甲午。住宝方。有僧问师住此山。曾见何人。师曰总
未行脚。僧曰岂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师善其言。遂荷
锡远游法门老宿无不推誉。顷入五台。参瑞峰问赵
州。师乞颂。峰曰。知是般事便休。师作礼呈颂曰。暗藏
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鉴。纵智难量。到家不上长安
路。一任风花雪月扬。峰深肯师语。妙叶洞宗。而师亦
以绍续洞宗自任。未几返。锡宝方。晚主董岩寿昌二
刹。上堂云。云弗依山。山弗云。心无染境。境无心。云山
清净如心境。一道虚明烁太清。然虽如是抽筋不动
皮。换骨不见血。筋骨一齐空。游行不倒趹。达磨大士
解灭而不解生。释迦老人。解生而不解灭。要知生灭
不相干。除是当年乾屎橛。万历丁巳冬。师自田中归。
语大众曰。吾从兹不复砌石矣。众愕然。明春三日。示
微恙。至十七日。作举火偈。命侍者唱偈。复书曰。今日
分明指示。掷笔端坐而化。阇维顶骨。诸牙不坏。藏于
本寺。建窣堵波。
释佛图澄 第 317b 页 X87-0317.png

* 牧云禅师

尝熟张氏子小参云。娄江大海滨。信潮时
汇止。地灵祥必钟。杰出众居士。资生各有家。团圞有
子女。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山僧乘时来。證明如
上义。證明则不无。且道以何为验。乃卓拄杖云。佛子
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若论
此事。如海滨人家。取鱼相似。只因知得大海。有鱼思
欲取之。乃生个计较。造个船只。扯个风蓬。把定舵柄。
请个熟海路的人。为了舡师。直至大洋去处。待等鱼
来。一网撒去。大鱼小鱼。满载而归。到家市卖。养育子
孙。受用不尽。参学人。亦如是。先要知凡夫身中。决定
有佛祖广大灵明的大事。如海有鱼。不生疑惑。不肯
自昧。即思参禅。急图发明。如取海鱼生计较。放舍世
缘。打起精进。千里万里。觅访知识。亲近善友。求指路
头。切切提持。如依船师指导。忽于自已身中。悟得佛
祖的大事。归家保养。入廛垂手。兴隆法门。上可以报
佛恩德。下可以启迪将来。受用亦无有尽。虽然如是。
大海中。岂无风浪。岂无惊险。然而不生恐怖。一往直
前者。盖取鱼的念头切也。参禅何不如是。要图发明
佛祖大事。也须不顾危亡。不论境缘顺逆。千魔万难。
直往不退。不愁佛法不到手也。佛法虽是现成事。若
不如取鱼猛励。怎得到手。故参学人。须检点自已。向
来参究。能如取鱼一样急切否。能一往直前无退转
否。在丛林中。遇些小境缘。能不惊怖。不介意否。若或
未能。毕竟参禅念头。不如取鱼念头切。佛祖大事。何
释佛图澄 第 317c 页 X87-0317.png
能打彻。所以古人云。把手牵人行不得。惟人自肯乃
方亲。又云。如来于一切处成等正觉。于刀山剑树上
成等正觉。于镬汤炉炭里。成等正觉。于棒下成等正
觉。于喝下成等正觉。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
异语者。只今还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良久云。选
佛若无如是眼。假饶千载又奚为。

* 释如学

号五峰。陜西人。律身严谨。遇事精勤。一夕与
天童话次。童蓦伸脚曰。你作么生。师以脚踢。之童笑
曰未在未在。师曰和尚道看。童倒卧。师曰。也只是困。
童曰。你又与么去也。师礼拜。一日辞行。童握拂曰。唤
作拂子则触。不唤作拂子则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
不得不语。不得无语。不得错举。若不错举。即分付汝。
师连跳两跳曰。不要不要。童曰。犹是乱叫乱跳。更试
举看。师转身曰。某甲去也。童乃付。

* 释法藏

号汉月。梁溪苏氏子。十九圆顶于德庆庵。廿
九岁读高峰语录有疑。历十馀秋。闻折竹声。忽然大
彻。天启甲子春。天童悟。唱道金粟。师往参焉。值童上
堂。举僧问古德云。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
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相见。童乃顾师曰。
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师便出。童上堂。举起拄杖
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掷下拄杖曰。
落二去也。且一又如何举。便下座。师掣拄杖便行。童
归方丈。师以拄杖呈曰。此是打尽天下人底拄杖。今
日还却和尚。童接得便打。曰先打汝一个起。师曰。幸
释佛图澄 第 318a 页 X87-0318.png
得还和尚杓柄。童曰。犹嫌少在。又打数下。师作礼而
出。住后上堂云。攀跻不住忽然翻。打破吾宗向上关。
剩得一双穷相手。始知无法付人间。

* 释道忞

号木陈。潮州林氏子匡庐薙染。依悟和尚天
童座下。掌记室有年。受请继席。僧问。如何是天童境。
师曰。廿里松关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曰如何是
境中人。师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问客从何处来。曰
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看脚下。问如何是诸佛出身
处。师曰。你吃粥也未僧拟议。师曰。诸佛过去久矣。上
堂。释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古德道。才
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么有利有害。
红粉易妆端正女。无钱难做好儿郎。示众云。有一人
三头八臂。有一人无背无面。同到天童门下。且道安
下那个即是。一晚入堂。大叫曰。适来栏中不见了牛。
普请诸人把火上山寻牛去。众愕然。一僧才出。师便
归方丈。常举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话颂曰。草鞋踏遍
江南雪。归看庐山石上云。却笑閒身犹未老。寻梅几
度出松门。
法高僧摘要卷二
释佛图澄 第 318b 页 X87-031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