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释佛图澄 第 299a 页
法高僧摘要卷二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
* 释佛图澄
常劝石勒止杀。偶闲坐叹曰。后二日。当有
一小人。惊动此下。既而襄国人薛合。有二子。既小且
骄。轻弄鲜卑那。那忿。抽刀剌杀其弟。执兄于室。以刀
拟心。若人入屋。便欲加手。谓合曰。送我还国。我活汝
释佛图澄 第 299b 页 X87-0299.png
儿。不然则共死于此。内外惊愕。莫不往观。石勒自往
视之。谓薛合曰。乡且宽情。国有常宪。命人取那。那遂
杀儿而死。鲜卑段波攻勒。其众甚盛。勒惧。问澄。澄曰。
昨寺铃鸣云。明旦食时。当擒段波。勒登城望彼军。不
见前后。失色曰。军行地倾。波岂可获。更遣[廿/(匕*白*匕)/火]安问澄。
澄曰。巳获波矣。时城北伏兵出。遇波执之。澄劝勒宥
波。遣还本国。勒从之。卒获其用。勒后僣称赵天王。行
皇帝事。改元建平。是岁晋成帝咸和五年。勒登位巳
后。事澄弥笃。石虎有子名斌。后勒为儿。勒爱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巳涉二日。勒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能
生。大和尚。国中之神人。可急往告。必能致福。澄乃取
杨枝咒之。须臾能起。有顷平复。由是勒诸稚子。多在
佛寺中养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
发愿。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
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是岁七月
勒死。子弘袭位。少时。石虎废弘自立。迁都于邺。称元
建武。虎倾心事澄。有重于勒。乃下书曰。和尚。国之大
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非顾。何以旌德。从此以
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尚升殿。常侍
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时太子石邃。图
为逆。谓内竖曰。和尚神通。倘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
除之。澄月望将入觐虎。谓弟子僧慧曰。昨夜天神呼
我曰。明日若入。还勿过人。我倘有所过。汝当止我。澄
常入必过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将上南台。僧慧
视之。谓薛合曰。乡且宽情。国有常宪。命人取那。那遂
杀儿而死。鲜卑段波攻勒。其众甚盛。勒惧。问澄。澄曰。
昨寺铃鸣云。明旦食时。当擒段波。勒登城望彼军。不
见前后。失色曰。军行地倾。波岂可获。更遣[廿/(匕*白*匕)/火]安问澄。
澄曰。巳获波矣。时城北伏兵出。遇波执之。澄劝勒宥
波。遣还本国。勒从之。卒获其用。勒后僣称赵天王。行
皇帝事。改元建平。是岁晋成帝咸和五年。勒登位巳
后。事澄弥笃。石虎有子名斌。后勒为儿。勒爱之甚重。
忽暴病而亡。巳涉二日。勒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能
生。大和尚。国中之神人。可急往告。必能致福。澄乃取
杨枝咒之。须臾能起。有顷平复。由是勒诸稚子。多在
佛寺中养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
发愿。至建平四年四月。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
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是岁七月
勒死。子弘袭位。少时。石虎废弘自立。迁都于邺。称元
建武。虎倾心事澄。有重于勒。乃下书曰。和尚。国之大
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非顾。何以旌德。从此以
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尚升殿。常侍
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时太子石邃。图
为逆。谓内竖曰。和尚神通。倘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
除之。澄月望将入觐虎。谓弟子僧慧曰。昨夜天神呼
我曰。明日若入。还勿过人。我倘有所过。汝当止我。澄
常入必过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将上南台。僧慧
释佛图澄 第 299c 页 X87-0299.png
引衣。澄曰事不得止。坐未安便起。邃固留不住。所谋
遂差。还寺叹曰。太子作乱。其形将成。欲言难言。欲忍
难忍。乃因事从容箴虎。终不能解。俄而事发。方悟澄
言。后郭黑略。将兵征长安北山羌。堕羌伏中。时澄在
堂上坐。弟子法常在侧。澄惨然改容曰。郭公今厄。唱
云众僧咒愿。澄又自咒愿。须臾更曰。若东南出者活。
馀向则困。复更咒愿。有顷曰。脱矣。后月馀日。黑略还。
自说堕羌围中。东南走获免。推检日时。正是澄咒愿
时也。石虎儿伪大司马燕公石斌。虎以为幽州牧镇。
群凶凑聚。因以肆暴。澄戒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马
还。至秋齐当痈烂。虎不解此语。即敕诸处收马送还。
其秋有人谮斌于虎。虎召斌鞭之三百。杀其所生母
齐氏。虎弯弓捻矢。自视行斌罚。罚轻。虎乃手杀五百。
澄谏曰。心不可纵。死不可生。礼不亲杀。以伤恩也。何
有天子手行罚乎。虎乃止。后晋军出淮泗。陇北凡城
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扰。虎乃瞋曰。吾之奉佛
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
澄。澄因谏之曰。王过去世。曾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尝
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吾此微身。亦预斯会。时得道
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受鸡身。后王晋地。今王为
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
兴毒念乎。虎乃信悟。跪而谢焉。虎尝问澄。佛法不杀。
朕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
虽复事佛。讵获福耶。澄曰。帝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
遂差。还寺叹曰。太子作乱。其形将成。欲言难言。欲忍
难忍。乃因事从容箴虎。终不能解。俄而事发。方悟澄
言。后郭黑略。将兵征长安北山羌。堕羌伏中。时澄在
堂上坐。弟子法常在侧。澄惨然改容曰。郭公今厄。唱
云众僧咒愿。澄又自咒愿。须臾更曰。若东南出者活。
馀向则困。复更咒愿。有顷曰。脱矣。后月馀日。黑略还。
自说堕羌围中。东南走获免。推检日时。正是澄咒愿
时也。石虎儿伪大司马燕公石斌。虎以为幽州牧镇。
群凶凑聚。因以肆暴。澄戒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马
还。至秋齐当痈烂。虎不解此语。即敕诸处收马送还。
其秋有人谮斌于虎。虎召斌鞭之三百。杀其所生母
齐氏。虎弯弓捻矢。自视行斌罚。罚轻。虎乃手杀五百。
澄谏曰。心不可纵。死不可生。礼不亲杀。以伤恩也。何
有天子手行罚乎。虎乃止。后晋军出淮泗。陇北凡城
皆被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扰。虎乃瞋曰。吾之奉佛
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
澄。澄因谏之曰。王过去世。曾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尝
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吾此微身。亦预斯会。时得道
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受鸡身。后王晋地。今王为
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
兴毒念乎。虎乃信悟。跪而谢焉。虎尝问澄。佛法不杀。
朕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
虽复事佛。讵获福耶。澄曰。帝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
释佛图澄 第 300a 页 X87-0300.png
显畅三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
所迁。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
虽复轻财事佛。无解殃祸。虎虽不能尽从。而为益不
少。时久旱。自正月至六月。虎遣太子诣临漳西[父/缶]口
祈雨。久而不降。虎令澄自行。即有白龙二头。降于祠
所。其日大雨。方数千里。其年大收。澄常遣弟子向西
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曰。掌中见买香弟子。在某
处被贼垂死。因烧香咒愿。遥救护之。弟子后还云。某
月某日。于某处为贼所劫。垂当见杀。忽闻香气。贼无
故自惊曰。救兵巳至。弃之而走。虎于临漳修治旧塔。
少承露盘。澄曰。临淄城内。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
露盘。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可掘取之。即画图与使。
依言掘取。果得盘像。虎尝昼𥨊。梦见群羊负鱼。从东
北来。寤以访澄。澄曰。不祥也。鲜卑其有中原乎。慕容
氐后果都之。澄尝与虎。共升中台。澄忽惊曰。变变。幽
州当火灾。仍取酒洒之。久而笑曰。救巳得矣。虎遣验
幽州云。尔日火从四门起。西南有黑云来。骤雨灭之。
雨内颇有酒气。后月馀日。有一妖马鬣尾。皆有烧状。
入中阳门。出显阳门。走向东北。俄尔不见。澄闻而叹
曰。灾其及矣。至十一月。虎大飨群臣于太武前殿。澄
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坯人衣。虎令发殿石下
视之。有棘生焉。澄还寺视佛像曰。怅恨不得庄严。独
语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
月乎。自答不得。乃无复言。还房谓弟子法祚曰。戊申
所迁。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
虽复轻财事佛。无解殃祸。虎虽不能尽从。而为益不
少。时久旱。自正月至六月。虎遣太子诣临漳西[父/缶]口
祈雨。久而不降。虎令澄自行。即有白龙二头。降于祠
所。其日大雨。方数千里。其年大收。澄常遣弟子向西
域市香。既行。澄告馀弟子曰。掌中见买香弟子。在某
处被贼垂死。因烧香咒愿。遥救护之。弟子后还云。某
月某日。于某处为贼所劫。垂当见杀。忽闻香气。贼无
故自惊曰。救兵巳至。弃之而走。虎于临漳修治旧塔。
少承露盘。澄曰。临淄城内。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
露盘。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可掘取之。即画图与使。
依言掘取。果得盘像。虎尝昼𥨊。梦见群羊负鱼。从东
北来。寤以访澄。澄曰。不祥也。鲜卑其有中原乎。慕容
氐后果都之。澄尝与虎。共升中台。澄忽惊曰。变变。幽
州当火灾。仍取酒洒之。久而笑曰。救巳得矣。虎遣验
幽州云。尔日火从四门起。西南有黑云来。骤雨灭之。
雨内颇有酒气。后月馀日。有一妖马鬣尾。皆有烧状。
入中阳门。出显阳门。走向东北。俄尔不见。澄闻而叹
曰。灾其及矣。至十一月。虎大飨群臣于太武前殿。澄
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坯人衣。虎令发殿石下
视之。有棘生焉。澄还寺视佛像曰。怅恨不得庄严。独
语曰。得三年乎。自答不得。又曰。得二年一年。百日一
月乎。自答不得。乃无复言。还房谓弟子法祚曰。戊申
释佛图澄 第 300b 页 X87-0300.png
岁。祸乱渐萌。已酉岁。石氏当灭。吾及其未乱。先从化
矣。即遣人与虎辞曰。物理必迁。身命非保。贫道炎幻
之躯。化期巳及。既荷殊重。故逆以仰闻。虎怆然曰。不
闻有疾。忽尔告终。即自出宫而慰喻焉。澄谓虎曰。出
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所能延。今意未尽者。
以国家心存佛理。奉法无吝。兴起寺庙。崇显壮丽。称
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滥。不自惩革。
终无福祐。若降心易虑。惠此下民。则国祚延长。道俗
庆赖。毕命就尽。没无遗恨。虎悲鸣恸泣。知其必逝。即
为凿圹营坟。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寺。是岁晋穆
帝永和四年。士庶悲恸。倾国哀号。春秋一百一十七。
* 鸠摩罗什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既道流
西域。名被东国。时苻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
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于正殿引见二王。因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乃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苻坚建元
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
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
沙门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十八年九月。坚遣
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等。将前部王。及车师
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
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
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
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
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尅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
矣。即遣人与虎辞曰。物理必迁。身命非保。贫道炎幻
之躯。化期巳及。既荷殊重。故逆以仰闻。虎怆然曰。不
闻有疾。忽尔告终。即自出宫而慰喻焉。澄谓虎曰。出
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所能延。今意未尽者。
以国家心存佛理。奉法无吝。兴起寺庙。崇显壮丽。称
斯德也。宜享休祉。而布政猛烈。淫刑酷滥。不自惩革。
终无福祐。若降心易虑。惠此下民。则国祚延长。道俗
庆赖。毕命就尽。没无遗恨。虎悲鸣恸泣。知其必逝。即
为凿圹营坟。至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寺。是岁晋穆
帝永和四年。士庶悲恸。倾国哀号。春秋一百一十七。
* 鸠摩罗什
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既道流
西域。名被东国。时苻坚僣号关中。有外国前部王。及
龟兹王弟。并来朝坚。坚于正殿引见二王。因说坚云。
西域多产珍奇。乃请兵往定。以求内附。至苻坚建元
十三年正月。太史奏云。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德
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
沙门道安。将非此耶。即遣使求之。十八年九月。坚遣
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等。将前部王。及车师
王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发。坚饯光
于建章宫。谓光曰。夫帝王应天而治。以子爱苍生为
本。岂贪其地而伐之。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
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
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尅龟兹。即驰驿送什。光军
释佛图澄 第 300c 页 X87-0300.png
未到。什对龟兹王白纯曰。国运衰矣。当有勍敌日下。
宜恭承之。勿抗其锋。钝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
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
到。乃饮以醇酒。不亏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
堕落。什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
下。将士巳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
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
光始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归中路。
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苻坚巳为姚苌所
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
顷之。光卒。子绍袭位。光庶子纂杀绍自立。光弟保有
子名超。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什停凉积年。苌闻
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
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
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茫-亡+臣]。以为美瑞。谓
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
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
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
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兴少崇三宝。
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
众经。尽转汉言。音译流便。渐览旧经。义多纰缪皆由
先译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僧䂮。僧迁。
宜恭承之。勿抗其锋。钝不从而战。光遂破龟兹。杀纯
立纯弟震为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
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
到。乃饮以醇酒。不亏其节。或令骑牛。及乘恶马。欲使
堕落。什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光还中路。置军于山
下。将士巳休。什曰。不可在此。必见狼狈。宜徙军陇上。
光不纳。至夜果大雨。洪潦暴起。水深数丈。死者数千。
光始异之。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归中路。
必有福地可居。光从之。至凉州。闻苻坚巳为姚苌所
害。光三军缟素。大临城南。于是窃号关外。称年太安。
顷之。光卒。子绍袭位。光庶子纂杀绍自立。光弟保有
子名超。杀纂斩首。立其兄隆为主。什停凉积年。苌闻
高名。虚心要请。诸吕以什智计多解。恐为姚谋。不许
东入。及苌卒。子兴袭位。复遣敦请。兴弘始三年三月
有树连理。生于庙庭。逍遥园。葱变为[茫-亡+臣]。以为美瑞。谓
智人应入。至五月。兴遣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
大破。至九月。隆上表归降。方得迎什入关。以其年十
二月二十日。至于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
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勌。自大
法东被。始于汉明。涉历魏晋。经论渐多。兴少崇三宝。
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
众经。尽转汉言。音译流便。渐览旧经。义多纰缪皆由
先译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于是兴使沙门僧䂮。僧迁。
释佛图澄 第 301a 页 X87-0301.png
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馀人。咨受什
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文义
圆通。众心惬伏。兴以佛道冲𨗉。乃著通三世论。以勖
示因果。王公巳下。并钦赞厥风。续出小品。金刚般若。
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
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
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
戒本。菩萨戒本。成寔。十住。中百十二门。诸论。凡三百
卷。
* 释僧实
姓程。咸阳灵武人。幼怀雅亮。清卓不偷。尝与
诸僮共戏。或摘叶献香。或聚砂成塔。知为信奉之渐。
亲眷爱结。年二十六。乃得剃落。有道原法师。擅名魏
代。实往归焉。随见孝文。便蒙降礼。大和末。从原至洛。
因遇勒那三藏。授以禅法。每处皇宫。咨问禅秘。于是
寻师问道。备经循涉。虽三学通览。偏以九次雕心。故
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兼又道契生知。化通关壤。勤
整四仪。静修三法。周太祖文皇。以魏大统中。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偏同虞舜。背隆伛偻。分似周公。德宇纯
懿。轨量难模。可昭玄三藏。言为世宝。至保定年。太祖
又曰。师才深德大。宜庇道俗。以隆礼典。乃躬致祈请。
为国三藏。实受之。益州大德。五十馀人。各怀经部。送
像至京。以真谛妙宗。条以问实。既而慧心潜运。南北
疏通。即为披决。洞出情外。并神而服之。于是陶化京
华。久而逾盛。忽一旦告僧曰。急备香火。修理法事。诵
旨。更令出大品。什持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文义
圆通。众心惬伏。兴以佛道冲𨗉。乃著通三世论。以勖
示因果。王公巳下。并钦赞厥风。续出小品。金刚般若。
十住。法华。维摩。思益。首楞严。持世。佛藏。菩萨藏。遗教。
菩提。无行。呵欲。自在王。因缘观。小无量寿。新贤劫。禅
经。禅法要。禅要解。弥勒成佛。弥勒下生。十诵律。十诵
戒本。菩萨戒本。成寔。十住。中百十二门。诸论。凡三百
卷。
* 释僧实
姓程。咸阳灵武人。幼怀雅亮。清卓不偷。尝与
诸僮共戏。或摘叶献香。或聚砂成塔。知为信奉之渐。
亲眷爱结。年二十六。乃得剃落。有道原法师。擅名魏
代。实往归焉。随见孝文。便蒙降礼。大和末。从原至洛。
因遇勒那三藏。授以禅法。每处皇宫。咨问禅秘。于是
寻师问道。备经循涉。虽三学通览。偏以九次雕心。故
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兼又道契生知。化通关壤。勤
整四仪。静修三法。周太祖文皇。以魏大统中。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偏同虞舜。背隆伛偻。分似周公。德宇纯
懿。轨量难模。可昭玄三藏。言为世宝。至保定年。太祖
又曰。师才深德大。宜庇道俗。以隆礼典。乃躬致祈请。
为国三藏。实受之。益州大德。五十馀人。各怀经部。送
像至京。以真谛妙宗。条以问实。既而慧心潜运。南北
疏通。即为披决。洞出情外。并神而服之。于是陶化京
华。久而逾盛。忽一旦告僧曰。急备香火。修理法事。诵
释佛图澄 第 301b 页 X87-0301.png
观世音。以救江南。某寺堂崩厄也。当尔之时。扬都讲
堂。正论法席。数百道俗。充满其中。闻西北异香。及空
中妓乐。合堂惊出。同共闻听。堂歘摧坏。大众无损。奏
闻梁主。乃移以问周。果如实祐。大送珍宝。锡遗相续。
而实伹取三衣什物而巳。馀随散之。由尔名振二国。
事参至圣。以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 佛驮跋陀罗
此云觉贤。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
裔也。父少亡。贤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
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
诵毕。其师叹曰。贤一日敌三十夫也。及受具戒。修业
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常欲游方
弘化。会有秦沙门知严。西至罽宾。慨然东顾曰。我诸
同辈有道志。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即咨询国众。孰
能流化东土。佥曰。有佛驮跋陀者。可以振维僧徒。宣
授禅法。严要请苦至。贤遂悯而许焉。于是舍众辞师。
裹粮东逝。步骤三载。绵历寒暑。既度葱岭。路经六国。
国王矜其远化。并倾资。奉至交趾。乃附舟海行。经一
岛下。贤以手指山曰。可止于此。舶主曰。客行惜日。调
风难遇。不可停也。行二百馀里。忽风转吹舶。还向岛
下。众人方悟其神。咸师事之。听其进止。后遇便风。同
侣皆发。贤曰。不可动。舶主乃止。既而有先发者。一时
覆败。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无肯从者。贤自
堂。正论法席。数百道俗。充满其中。闻西北异香。及空
中妓乐。合堂惊出。同共闻听。堂歘摧坏。大众无损。奏
闻梁主。乃移以问周。果如实祐。大送珍宝。锡遗相续。
而实伹取三衣什物而巳。馀随散之。由尔名振二国。
事参至圣。以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 佛驮跋陀罗
此云觉贤。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
裔也。父少亡。贤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
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
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
诵毕。其师叹曰。贤一日敌三十夫也。及受具戒。修业
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常欲游方
弘化。会有秦沙门知严。西至罽宾。慨然东顾曰。我诸
同辈有道志。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即咨询国众。孰
能流化东土。佥曰。有佛驮跋陀者。可以振维僧徒。宣
授禅法。严要请苦至。贤遂悯而许焉。于是舍众辞师。
裹粮东逝。步骤三载。绵历寒暑。既度葱岭。路经六国。
国王矜其远化。并倾资。奉至交趾。乃附舟海行。经一
岛下。贤以手指山曰。可止于此。舶主曰。客行惜日。调
风难遇。不可停也。行二百馀里。忽风转吹舶。还向岛
下。众人方悟其神。咸师事之。听其进止。后遇便风。同
侣皆发。贤曰。不可动。舶主乃止。既而有先发者。一时
覆败。后于闇夜之中。忽令众舶俱发。无肯从者。贤自
释佛图澄 第 301c 页 X87-0301.png
起收缆。唯一舶独发。俄尔贼至。留者悉被抄害。顷之
至青州东莱郡。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什大
欣悦。共论法相。振发占微。多所悟益。秦太子泓。欲闻
贤说法。乃要命群僧。集论东宫。罗什与贤。数番往复
什问曰。法云何空。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唯色
常空。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复云何破一微。答曰。群
师或破析一微。我意谓不尔。又问。微是常耶。答曰。以
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时宝云译出此
语。不解其意。馀日长安学僧。复请更释。贤曰。夫法不
自生。缘会故生。缘一微。故有众微。微无自性。则为空
故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秦主姚兴。专
志佛法。供养三千馀僧。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贤
守静。不与众同。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
军褚叔度。请贤为译匠。手执华严梵文。共沙门法业。
慧义。慧严等。百有馀人。于道场译出诠定。文旨会通。
妙得经意。
* 释道融
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彩。先令
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彼巳诵。师借本覆之。
不遗一字。嗟而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
英绝。闻罗什在关。特往咨禀。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
昨见融公。复是大奇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
遥园。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并译中论。始得
两卷。融复就讲。剖析文言。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
新法华。什自听之。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
至青州东莱郡。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什大
欣悦。共论法相。振发占微。多所悟益。秦太子泓。欲闻
贤说法。乃要命群僧。集论东宫。罗什与贤。数番往复
什问曰。法云何空。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唯色
常空。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复云何破一微。答曰。群
师或破析一微。我意谓不尔。又问。微是常耶。答曰。以
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时宝云译出此
语。不解其意。馀日长安学僧。复请更释。贤曰。夫法不
自生。缘会故生。缘一微。故有众微。微无自性。则为空
故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秦主姚兴。专
志佛法。供养三千馀僧。并往来宫阙。盛修人事。唯贤
守静。不与众同。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
军褚叔度。请贤为译匠。手执华严梵文。共沙门法业。
慧义。慧严等。百有馀人。于道场译出诠定。文旨会通。
妙得经意。
* 释道融
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彩。先令
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彼巳诵。师借本覆之。
不遗一字。嗟而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
英绝。闻罗什在关。特往咨禀。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
昨见融公。复是大奇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
遥园。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并译中论。始得
两卷。融复就讲。剖析文言。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
新法华。什自听之。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
释佛图澄 第 302a 页 X87-0302.png
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辨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为
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谓其徒曰。宁
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吾等不洽东国。遂驼负
书。来入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辟。颇亦惑之。婆罗门
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遵其事。今请与秦僧捔其辩
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
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捅言必
胜。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
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吾所睹。在君一人。融自顾
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
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后尅日论义。姚兴自出。公乡
皆会阙下。关中僧众。四远毕集。融与婆罗门拟相训
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理巳屈。犹以
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
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
远来。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旬日之中。无何而
去。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依随门徒。数盈三百。后
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
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
* 释史宗
常著麻衣。世号麻衣道士。常在广陵白土埭。
凭埭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布施。栖憩无定
所。持高平檀祗。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
拘滞。博达稽古。辩说玄儒。乃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
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
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谓其徒曰。宁
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吾等不洽东国。遂驼负
书。来入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辟。颇亦惑之。婆罗门
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遵其事。今请与秦僧捔其辩
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
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捅言必
胜。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
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吾所睹。在君一人。融自顾
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
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后尅日论义。姚兴自出。公乡
皆会阙下。关中僧众。四远毕集。融与婆罗门拟相训
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理巳屈。犹以
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
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
远来。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旬日之中。无何而
去。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依随门徒。数盈三百。后
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
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
* 释史宗
常著麻衣。世号麻衣道士。常在广陵白土埭。
凭埭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布施。栖憩无定
所。持高平檀祗。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
拘滞。博达稽古。辩说玄儒。乃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
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
释佛图澄 第 302b 页 X87-0302.png
间。汎若不系舟。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檀祗知非
常人。遗布二十疋。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常赍一杖
一箱。逼暮。来诣海盐令云。欲数日行。暂倩一人。可见
给不。令曰。随意取之。乃选取守鹅鸭小儿。形服最丑
者将去。倏忽之间。至一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
见欣然共语。小儿不解。至日中。道人为小儿就主人
索食。得一小瓯食。状如熟艾。食之饥止。向瞑。道人辞
欲还。闻屋中人问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谪何当竟。
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埭上。计其谪亦竟也。
屋中人便作书曰。因君与之。道人以书付小儿。比晓
便至县。与令相见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问箱中
有何等。答曰书疏耳。道人常在听事止眠。以箱杖著
床头。令使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巳知。暮辄高悬箱
杖。当下而卧。永不可得。后与令辞曰。吾欲小停。而君
恒欲偷人。正尔便去耳。令呼先小儿问之。小儿云。道
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并说山中人
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
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
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宗后南游吴会。尝过渔梁。
见渔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鱼皆散。后憩上虞龙
山大寺。善谈庄老。韬光隐迹。会稽谢邵魏迈之放之
等。并笃论渊博。皆师焉。后同止沙门。夜闻宗共语者。
颇说蓬莱上事。晓便不知宗之所之。陶渊明记。白土
埭。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
常人。遗布二十疋。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常赍一杖
一箱。逼暮。来诣海盐令云。欲数日行。暂倩一人。可见
给不。令曰。随意取之。乃选取守鹅鸭小儿。形服最丑
者将去。倏忽之间。至一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
见欣然共语。小儿不解。至日中。道人为小儿就主人
索食。得一小瓯食。状如熟艾。食之饥止。向瞑。道人辞
欲还。闻屋中人问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谪何当竟。
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埭上。计其谪亦竟也。
屋中人便作书曰。因君与之。道人以书付小儿。比晓
便至县。与令相见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问箱中
有何等。答曰书疏耳。道人常在听事止眠。以箱杖著
床头。令使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巳知。暮辄高悬箱
杖。当下而卧。永不可得。后与令辞曰。吾欲小停。而君
恒欲偷人。正尔便去耳。令呼先小儿问之。小儿云。道
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并说山中人
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
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
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宗后南游吴会。尝过渔梁。
见渔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鱼皆散。后憩上虞龙
山大寺。善谈庄老。韬光隐迹。会稽谢邵魏迈之放之
等。并笃论渊博。皆师焉。后同止沙门。夜闻宗共语者。
颇说蓬莱上事。晓便不知宗之所之。陶渊明记。白土
埭。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
释佛图澄 第 302c 页 X87-0302.png
* 释慧严
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十六
出家。又糟练佛理。迄甫立年。学洞群籍。闻什公在关。
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安。要与仝行。严曰。檀
越此行。虽伐罪吊民。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
要之遂行。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秦
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何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
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
无取尧舜之道。岂惟释教而巳耶。帝悦曰。释门有卿。
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帝自是信
心乃立。始致意佛经。及见严与诸僧论道义。时颜延
之著离识。及论检。帝命严辩其仝异。往复终日。帝笑
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
注等。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严。佛国行用何
历。严云。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
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十二
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覈分至。推挍薄蚀。顾步光
影。其法甚详。宿度年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厝难。后
婆利国人来。果仝严说。初大涅槃经。品数疏简。初学
难以厝怌。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
目。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槃尊经。何以
趣加斟酌。严觉巳惕然。乃更集僧。欲收前本。时识者
释佛图澄 第 303a 页 X87-0303.png
咸云。此盖欲诫厉后人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
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
当见佛也。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八十
有一。
* 释僧亮
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用铜不少。非
细乞能办。闻湘州界铜溪。伍子胥庙。多有铜器。而庙
甚威严。无人敢近。亮闻而造焉。告剌史张劭。借健人
百头。大船十艘。劭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毙。且有蛮人
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与檀越共。如其有咎。
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日三夕。行至庙所。亮与手
力。一时俱进。去庙屋二十许步。有两铜镬。容百馀斛。
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正仪执锡。咒愿
数十言。蛇忽然而隐。俄见一人。秉竹笏而出云。闻法
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
庙铜既多。十未取一。而舫巳满。惟神床头有一唾壶。
中有一蝘蜓。长二尺许。乍出乍入。亮不取而去。遇风
利。群蛮追不能及。还都铸像既成。惟燄光未备。宋文
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宋太始中。明帝移
像湘宫寺。
* 释法愿
姓钟。颖川长社人。祖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
愿尝以镜照面云。我不久当见天子。于是出都住沈
桥。以佣相自业。宗壳沈庆之微时。经请愿相。愿曰。宗
君应为三州剌史。沈君当位极三公。如是历相。所验
非一。遂有闻于宋太祖。太祖见之。取治囚。及一仆。美
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
当见佛也。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八十
有一。
* 释僧亮
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用铜不少。非
细乞能办。闻湘州界铜溪。伍子胥庙。多有铜器。而庙
甚威严。无人敢近。亮闻而造焉。告剌史张劭。借健人
百头。大船十艘。劭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毙。且有蛮人
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与檀越共。如其有咎。
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日三夕。行至庙所。亮与手
力。一时俱进。去庙屋二十许步。有两铜镬。容百馀斛。
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正仪执锡。咒愿
数十言。蛇忽然而隐。俄见一人。秉竹笏而出云。闻法
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
庙铜既多。十未取一。而舫巳满。惟神床头有一唾壶。
中有一蝘蜓。长二尺许。乍出乍入。亮不取而去。遇风
利。群蛮追不能及。还都铸像既成。惟燄光未备。宋文
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宋太始中。明帝移
像湘宫寺。
* 释法愿
姓钟。颖川长社人。祖世避难。移居吴兴长城。
愿尝以镜照面云。我不久当见天子。于是出都住沈
桥。以佣相自业。宗壳沈庆之微时。经请愿相。愿曰。宗
君应为三州剌史。沈君当位极三公。如是历相。所验
非一。遂有闻于宋太祖。太祖见之。取治囚。及一仆。美
释佛图澄 第 303b 页 X87-0303.png
颜色者。饰以衣冠。令愿相之。愿指囚曰。君多危难。下
阶便应著钳锁。谓仆曰。君是下贱人。乃暂得免耶。帝
异之。即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后少时。启求出家。为
上定林远公弟子。及孝武龙飞。宗壳出镇广州。携愿
仝往。奉为五戒之师。会谯王搆逆。羽檄岭南。壳以咨
愿。愿曰随君来。误杀人。今太白犯南斗。法应杀大臣。
宜速改计。必得大勋。果如愿言。壳迁豫州剌史。复携
同行。及竟陵王诞举事。愿陈谏亦然。愿后与剌史。共
欲减众僧床脚。令依八指之制。时沙门僧导。独步江
西。谓愿滥匡其士。颇有不平之色。遂致闻于孝武。即
敕愿还都。帝问愿。何故诈菜食。愿答菜食巳来十馀
年。帝敕直閤沈攸之。强逼以肉。遂折前两齿。不𢌞其
操。帝大怒。敕罢道。作广武将军。直华怵佛殿。愿虽行
同俗人。而栖心禅戒。未尝亏节。有顷帝崩。昭太后令
听还道。以正胜寺居之。齐高帝亲事幼主。恒不测其
忧。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当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
位。事以师礼。武帝嗣兴。亦尽师敬。文惠太子。尝往寺
问讯。愿既不命令坐。文惠作礼而立。乃谓愿曰。葆吹
清铙。以为供养。其福云何。愿曰。昔菩萨八万妓乐供
养佛。尚不如至心。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此何足道。
其王侯妃。及四远士庶。并从受戒。悉遵师礼。愿又善
唱导。及依经说法。俄而𥨊疾。时寺侧遭烧。寺在下风。
烟𦦨将及。弟子欲舆愿出寺。愿曰。佛若被烧。我何用
活。即苦心归命。于是三面皆焚。唯寺不烬。齐永元二
阶便应著钳锁。谓仆曰。君是下贱人。乃暂得免耶。帝
异之。即敕住后堂。知阴阳秘术。后少时。启求出家。为
上定林远公弟子。及孝武龙飞。宗壳出镇广州。携愿
仝往。奉为五戒之师。会谯王搆逆。羽檄岭南。壳以咨
愿。愿曰随君来。误杀人。今太白犯南斗。法应杀大臣。
宜速改计。必得大勋。果如愿言。壳迁豫州剌史。复携
同行。及竟陵王诞举事。愿陈谏亦然。愿后与剌史。共
欲减众僧床脚。令依八指之制。时沙门僧导。独步江
西。谓愿滥匡其士。颇有不平之色。遂致闻于孝武。即
敕愿还都。帝问愿。何故诈菜食。愿答菜食巳来十馀
年。帝敕直閤沈攸之。强逼以肉。遂折前两齿。不𢌞其
操。帝大怒。敕罢道。作广武将军。直华怵佛殿。愿虽行
同俗人。而栖心禅戒。未尝亏节。有顷帝崩。昭太后令
听还道。以正胜寺居之。齐高帝亲事幼主。恒不测其
忧。每以咨愿。愿曰。后七月当定。果如其言。及高帝即
位。事以师礼。武帝嗣兴。亦尽师敬。文惠太子。尝往寺
问讯。愿既不命令坐。文惠作礼而立。乃谓愿曰。葆吹
清铙。以为供养。其福云何。愿曰。昔菩萨八万妓乐供
养佛。尚不如至心。今吹竹管子。打死牛皮。此何足道。
其王侯妃。及四远士庶。并从受戒。悉遵师礼。愿又善
唱导。及依经说法。俄而𥨊疾。时寺侧遭烧。寺在下风。
烟𦦨将及。弟子欲舆愿出寺。愿曰。佛若被烧。我何用
活。即苦心归命。于是三面皆焚。唯寺不烬。齐永元二
释佛图澄 第 303c 页 X87-0303.png
年。年八十七卒。
* 释昙无最
姓董。武安人。少禀道化。名垂朝野。讽诵经
论。坚持律部。偏爱禅那。心虚静谧。时行汲引。咸所推
宗。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行
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徒众
千馀。并是常随门学。至四月三十日。布萨行筹。依位
授受。常计之外。增长六十。最居座端。深怪其异。既无
外众。通夕怀疑。明旦重推。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
者。并异伦大德。衣服正怙。翔步闲雅。亦有见从鼓山
东面而来。或于中路逢者。皆云往赴崇尊。听僧说戒。
如是数般节级。勘其年齿相扶。人数多少。恰满六十。
是幽灵遐降也。后敕住洛都融觉寺。廊宇充溢。周于
三里。最善弘敷导。妙达涅槃华严。僧徒千人。常业无
怠。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见而礼之。号为东土菩萨。尝
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每弹指唱善。翻为梵字。寄传
大夏。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然其常以弘法
为任。元魏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请释李两宗
上殿。斋讫。侍中刘滕宣敕。请诸法师等。与道士论义。
时清通观道士姜斌。与最对论。帝问佛与老子同时
不。姜斌曰。老子西入化胡成佛。佛以为侍者。文出老
子开天经。据此明是同时。最问曰。老子同何王而生。
何年西入。斌曰。当周定王三年。在楚国陈州苦县厉
乡曲人里。九月十四日夜生。蕳王四年为守藏吏。敬
王元年。年八十五。见周德陵迟。遂与散关令尹喜。西
* 释昙无最
姓董。武安人。少禀道化。名垂朝野。讽诵经
论。坚持律部。偏爱禅那。心虚静谧。时行汲引。咸所推
宗。兼博贯玄儒。尤明论道。最厌世情重。将捐四部。行
施奖诲。多以戒禁为先。曾于邯郸崇尊寺说戒。徒众
千馀。并是常随门学。至四月三十日。布萨行筹。依位
授受。常计之外。增长六十。最居座端。深怪其异。既无
外众。通夕怀疑。明旦重推。有人见从邯郸城西而来
者。并异伦大德。衣服正怙。翔步闲雅。亦有见从鼓山
东面而来。或于中路逢者。皆云往赴崇尊。听僧说戒。
如是数般节级。勘其年齿相扶。人数多少。恰满六十。
是幽灵遐降也。后敕住洛都融觉寺。廊宇充溢。周于
三里。最善弘敷导。妙达涅槃华严。僧徒千人。常业无
怠。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见而礼之。号为东土菩萨。尝
读最之所撰大乘义章。每弹指唱善。翻为梵字。寄传
大夏。彼方读者。皆东向礼之为圣人。然其常以弘法
为任。元魏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请释李两宗
上殿。斋讫。侍中刘滕宣敕。请诸法师等。与道士论义。
时清通观道士姜斌。与最对论。帝问佛与老子同时
不。姜斌曰。老子西入化胡成佛。佛以为侍者。文出老
子开天经。据此明是同时。最问曰。老子同何王而生。
何年西入。斌曰。当周定王三年。在楚国陈州苦县厉
乡曲人里。九月十四日夜生。蕳王四年为守藏吏。敬
王元年。年八十五。见周德陵迟。遂与散关令尹喜。西
释佛图澄 第 304a 页 X87-0304.png
入化胡。约斯明矣。最曰。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
八日生。昭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计入涅槃。
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巳年
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三十年。乃与尹喜西
遁。此乃年载悬殊。无乃谬乎。斌曰。若如来言。出何文
纪。最曰。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并有明文。斌曰。孔子
制法。圣人当明。于佛迥无文志何耶。最曰。孔氏三备
十经。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
何能自达。帝遗尚书令元又宣敕。道士姜斌。论无宗
旨。宜令下席。又议开天经。是谁所说。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就观取经。太尉肖综。太传李实。卫尉许
伯桃。吏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
人。读讫奏云。老子止著五千文。馀无言说。臣等所议。
姜斌罪当惑众。帝时加斌极刑。西国三藏法师。菩提
留支。苦谏乃止。配徒马邑。最学优魏史。籍甚腾声。遂
使达儒朝士。降阶设敬。接足归依。佛法中兴。惟其开
务。后不测其终。
* 释智炫者
益州城都人。姓徐。初生。室有光彩。少出家。
入京听学。数年遂擅名京洛。会周武帝废佛法。欲存
道教。乃下诏。集诸僧道士。试取优长者留。庸浅者废。
于是诏华野高僧。方岳道士。千里外有妖术者。大集
京师。于太极殿陈设高座。帝自躬临。敕道士先登。时
有道张宾。登高唱言曰。原夫人道清虚。淳一无杂。祈
恩请福。上通天曹。白日升仙。寿与天地同毕。风教先
八日生。昭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计入涅槃。
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生巳年
八十五。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三十年。乃与尹喜西
遁。此乃年载悬殊。无乃谬乎。斌曰。若如来言。出何文
纪。最曰。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并有明文。斌曰。孔子
制法。圣人当明。于佛迥无文志何耶。最曰。孔氏三备
十经。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
何能自达。帝遗尚书令元又宣敕。道士姜斌。论无宗
旨。宜令下席。又议开天经。是谁所说。中书侍郎魏收。
尚书郎祖莹。就观取经。太尉肖综。太传李实。卫尉许
伯桃。吏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
人。读讫奏云。老子止著五千文。馀无言说。臣等所议。
姜斌罪当惑众。帝时加斌极刑。西国三藏法师。菩提
留支。苦谏乃止。配徒马邑。最学优魏史。籍甚腾声。遂
使达儒朝士。降阶设敬。接足归依。佛法中兴。惟其开
务。后不测其终。
* 释智炫者
益州城都人。姓徐。初生。室有光彩。少出家。
入京听学。数年遂擅名京洛。会周武帝废佛法。欲存
道教。乃下诏。集诸僧道士。试取优长者留。庸浅者废。
于是诏华野高僧。方岳道士。千里外有妖术者。大集
京师。于太极殿陈设高座。帝自躬临。敕道士先登。时
有道张宾。登高唱言曰。原夫人道清虚。淳一无杂。祈
恩请福。上通天曹。白日升仙。寿与天地同毕。风教先
释佛图澄 第 304b 页 X87-0304.png
被中夏。无始无终。含生赖之以得长生。岂如佛法虚
幻。言过其实。不容本土。客寓中华。百姓无知。信其诡
说。今日欲定臧否。可出头来看。襄城公何妥。自行如
意座首。少林寺等行禅师。发愤而起。诸僧止之曰。今
日事大。天帝在此。不可造次。应对之间。复须机辩。众
共谋议。若非蜀炫。无以对扬。共推如意以将付炫。炫
既执如意。谓张宾曰。先生所陈。大道清虚。淳一无杂。
又云风教先被中夏者。未知风教之起。起自何时。所
说之教。教于何处。又言佛法不容本土客寓中华。可
道辩是何时生。佛是何时出。宾曰。圣人出世。有何定
时。说教兴行。有何定处。道教旧来本有。佛法近自西
来。炫曰。若言无时。亦应无出。若无定处。亦应无说。旧
来本有。非复清虚。上请天曹。岂得无杂。寿与天地同
毕。岂得无始无终。宾曰。道人浪语。为前王无识。留汝
等辈。得至于今。今日圣帝。尽须杀却。帝恶其理屈。令
舍人谓之曰。宾师且下。宾既退。帝自升高座。言曰。佛
法中有三种不净。纳耶输陀罗。生罗睺罗。此主不净。
一也。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此教不净。二也。僧
多造罪过。好行淫泆。佛在世时。徒众不和。递相攻伐。
此众不净。三也。主法众俱不净。朕意将除之。以息虚
幻。道法中。无此事。朕将留之。以助国化。顾谓炫法师
曰。能解此三难。真是好人。炫应声谓曰。陛下所陈。并
引经论。诚非谬言。伹见道法之中。三种不净。又甚于
此。按天尊处紫微宫。恒侍五百童女。此主不净。甚于
幻。言过其实。不容本土。客寓中华。百姓无知。信其诡
说。今日欲定臧否。可出头来看。襄城公何妥。自行如
意座首。少林寺等行禅师。发愤而起。诸僧止之曰。今
日事大。天帝在此。不可造次。应对之间。复须机辩。众
共谋议。若非蜀炫。无以对扬。共推如意以将付炫。炫
既执如意。谓张宾曰。先生所陈。大道清虚。淳一无杂。
又云风教先被中夏者。未知风教之起。起自何时。所
说之教。教于何处。又言佛法不容本土客寓中华。可
道辩是何时生。佛是何时出。宾曰。圣人出世。有何定
时。说教兴行。有何定处。道教旧来本有。佛法近自西
来。炫曰。若言无时。亦应无出。若无定处。亦应无说。旧
来本有。非复清虚。上请天曹。岂得无杂。寿与天地同
毕。岂得无始无终。宾曰。道人浪语。为前王无识。留汝
等辈。得至于今。今日圣帝。尽须杀却。帝恶其理屈。令
舍人谓之曰。宾师且下。宾既退。帝自升高座。言曰。佛
法中有三种不净。纳耶输陀罗。生罗睺罗。此主不净。
一也。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此教不净。二也。僧
多造罪过。好行淫泆。佛在世时。徒众不和。递相攻伐。
此众不净。三也。主法众俱不净。朕意将除之。以息虚
幻。道法中。无此事。朕将留之。以助国化。顾谓炫法师
曰。能解此三难。真是好人。炫应声谓曰。陛下所陈。并
引经论。诚非谬言。伹见道法之中。三种不净。又甚于
此。按天尊处紫微宫。恒侍五百童女。此主不净。甚于
释佛图澄 第 304c 页 X87-0304.png
耶输陀罗之一人。道士教中。章醮请福之时。必须鹿
脯百柈。清酒十斛。此教不净又甚于三种净肉。道士
罪过。代代皆有。千古乱常。姜斌犯法。此又甚于众僧。
僧众自造罪过。乃言佛法可除。犹如至尊享国。严设
科条。不妨逆子叛臣。相继而出。岂以臣逆子叛。遂欲
空于大宝之位耶。大宝之位。固不可以臣子叛逆而
空。佛法正真。岂得以众僧犯罪而废。炫雅调抑扬。言
音朗润。虽处大节。曾无惧颜。帝愕然良久。谓炫曰。所
言天尊侍五百童女。出何经。炫曰。出道三皇经。帝曰。
三皇经。何曾有此语。炫曰。陛下自不见。非是经上无
文。今欲废佛存道。犹如以庶代嫡。帝动色而下。因入
内。群臣僧众皆惊曰。语触天帝。何以自保。炫曰。王辱
臣死。就戮如归。有何可惧。乍可早亡。游神净土。岂与
无道之君。同生于世乎。众壮其言。明旦出敕。二教俱
废。法师与仝学三人。赴齐都。时周齐之界。皆被枪布
棘。有富姥姓张。铺毡三十里。令炫得过。至齐盛为三
藏。名振东国。武帝破邺。先遣追求。帝弟越王宿。与法
师厚。恐帝肆怒。横如异责。乃鞭背成痕。俗服将见。越
王先为言曰。臣恨其逃命。巳杖六十。令脱衣见帝。帝
变色曰。恐其怀惭远逝。以至死亡。所以急追。原无害
意。责越王曰。大丈夫何得以杖捶相辱。待遇弥厚。与
还京师。武帝崩。隋文作相。大弘佛法。两都归趋。一人
而巳。岁景将秋。怌土兴念。又以蜀川迥远。奥义未宣。
援首西归。心存敷畅。蜀王秀。未之知也。时长史周宣
脯百柈。清酒十斛。此教不净又甚于三种净肉。道士
罪过。代代皆有。千古乱常。姜斌犯法。此又甚于众僧。
僧众自造罪过。乃言佛法可除。犹如至尊享国。严设
科条。不妨逆子叛臣。相继而出。岂以臣逆子叛。遂欲
空于大宝之位耶。大宝之位。固不可以臣子叛逆而
空。佛法正真。岂得以众僧犯罪而废。炫雅调抑扬。言
音朗润。虽处大节。曾无惧颜。帝愕然良久。谓炫曰。所
言天尊侍五百童女。出何经。炫曰。出道三皇经。帝曰。
三皇经。何曾有此语。炫曰。陛下自不见。非是经上无
文。今欲废佛存道。犹如以庶代嫡。帝动色而下。因入
内。群臣僧众皆惊曰。语触天帝。何以自保。炫曰。王辱
臣死。就戮如归。有何可惧。乍可早亡。游神净土。岂与
无道之君。同生于世乎。众壮其言。明旦出敕。二教俱
废。法师与仝学三人。赴齐都。时周齐之界。皆被枪布
棘。有富姥姓张。铺毡三十里。令炫得过。至齐盛为三
藏。名振东国。武帝破邺。先遣追求。帝弟越王宿。与法
师厚。恐帝肆怒。横如异责。乃鞭背成痕。俗服将见。越
王先为言曰。臣恨其逃命。巳杖六十。令脱衣见帝。帝
变色曰。恐其怀惭远逝。以至死亡。所以急追。原无害
意。责越王曰。大丈夫何得以杖捶相辱。待遇弥厚。与
还京师。武帝崩。隋文作相。大弘佛法。两都归趋。一人
而巳。岁景将秋。怌土兴念。又以蜀川迥远。奥义未宣。
援首西归。心存敷畅。蜀王秀。未之知也。时长史周宣
释佛图澄 第 305a 页 X87-0305.png
明。入朝赴考。隋文帝谓之曰。炫法师安和耶。宣明惊
惶。莫知所对。文帝曰。一国名僧。卿遂不识。何成检校。
宣明稽首。陈谢死罪。及还先往寺参礼。寺旧在东。逼
于苑囿。又是鄱阳王葬母之所。王既至孝。故名孝爱
寺。宣明移就。供养无缺。法师宣扬觉倦。入三学山。触
目多感。遂游山。作诗曰。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绝
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侧石倾斜涧。𢌞流泻曲泉。野
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树锦无机炽。狷鸣讵假弦。叶
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游
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年
一百岁。不病而卒。
* 释慧思
姓李。武津人。少以弘恕慈育知名。尝梦梵僧。
劝令出俗。辞亲入道。数感神僧。训令斋戒。奉持守素。
梵行清慎。及禀具足。道志弥隆。迥栖幽静。常坐综业。
日唯一食。不受别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绝。诵法华等
经。三十馀卷。数年之间。千遍便满。又梦梵僧数百。形
服瑰异。上座命曰。汝先受戒。律仪为胜。祈请师僧四
十二人。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后忽惊悟。方知梦受。自
斯巳后。勤务更深。尅念翘专。无弃昏晓。坐诵相寻。用
为恒业。由此苦行。得见三生所行道事。又梦弥勒。弥
陀。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仝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
诸眷属。同会龙华。心自惟曰。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
华。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转复精进。灵瑞重
沓。瓶水常满。供养严备。若有天童侍卫之者。因读妙
惶。莫知所对。文帝曰。一国名僧。卿遂不识。何成检校。
宣明稽首。陈谢死罪。及还先往寺参礼。寺旧在东。逼
于苑囿。又是鄱阳王葬母之所。王既至孝。故名孝爱
寺。宣明移就。供养无缺。法师宣扬觉倦。入三学山。触
目多感。遂游山。作诗曰。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绝
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侧石倾斜涧。𢌞流泻曲泉。野
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树锦无机炽。狷鸣讵假弦。叶
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游
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年
一百岁。不病而卒。
* 释慧思
姓李。武津人。少以弘恕慈育知名。尝梦梵僧。
劝令出俗。辞亲入道。数感神僧。训令斋戒。奉持守素。
梵行清慎。及禀具足。道志弥隆。迥栖幽静。常坐综业。
日唯一食。不受别供。周旋迎送。都皆杜绝。诵法华等
经。三十馀卷。数年之间。千遍便满。又梦梵僧数百。形
服瑰异。上座命曰。汝先受戒。律仪为胜。祈请师僧四
十二人。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后忽惊悟。方知梦受。自
斯巳后。勤务更深。尅念翘专。无弃昏晓。坐诵相寻。用
为恒业。由此苦行。得见三生所行道事。又梦弥勒。弥
陀。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仝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
诸眷属。同会龙华。心自惟曰。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
华。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转复精进。灵瑞重
沓。瓶水常满。供养严备。若有天童侍卫之者。因读妙
释佛图澄 第 305b 页 X87-0305.png
胜定经。叹禅功德。便尔发心修定。时禅师慧文。道俗
高尚。乃往归依。从受正法。昼夜摄心。又于来冬。束身
长坐。系念在前。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来。善恶
业相。因此惊嗟。倍复勇猛。遂动八触。发本初禅。自此
禅障忽起。四肢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即自观察。
我今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
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巳。颠倒想灭。
心性清净。所苦消除。又自伤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
身倚壁。背未至间。霍尔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十
六特胜。便自通彻。后往鉴最等师。述已所證。皆蒙随
喜。研练逾久。前观转增。名行远闻。四方钦德。学徒日
盛。机悟日繁。乃以大小乘中。安慧等法。敷扬引喻。用
摄自他。时冥空有声曰。若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是
入道山也。以齐武平之初。背此嵩阳。领徒南逝。初至
光州。值梁孝元倾覆国乱。前路挭塞。权止大苏山。数
年之间。归从如市。其地陈齐边境。兵及所冲。佛法云
崩。五众离溃。其中英挺者。皆轻生重法。跨险而到者。
填聚山林。思供以事资。诲以理味。又以道俗福施。造
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华。琉璃宝函。壮严炫曜。
功德杰异。大发众心。又请讲二经。即而叙搆。后命江
陵智顗。代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顗有疑焉。思为
释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
旨也。吾昔夏中苦节思此。后夜一念。顿发诸法。吾既
身證。不劳致疑。顗即咨受法华。行法三七。又咨师位。
高尚。乃往归依。从受正法。昼夜摄心。又于来冬。束身
长坐。系念在前。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生来。善恶
业相。因此惊嗟。倍复勇猛。遂动八触。发本初禅。自此
禅障忽起。四肢缓弱。不胜行步。身不随心。即自观察。
我今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
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巳。颠倒想灭。
心性清净。所苦消除。又自伤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
身倚壁。背未至间。霍尔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十
六特胜。便自通彻。后往鉴最等师。述已所證。皆蒙随
喜。研练逾久。前观转增。名行远闻。四方钦德。学徒日
盛。机悟日繁。乃以大小乘中。安慧等法。敷扬引喻。用
摄自他。时冥空有声曰。若欲修定。可往武当南岳。是
入道山也。以齐武平之初。背此嵩阳。领徒南逝。初至
光州。值梁孝元倾覆国乱。前路挭塞。权止大苏山。数
年之间。归从如市。其地陈齐边境。兵及所冲。佛法云
崩。五众离溃。其中英挺者。皆轻生重法。跨险而到者。
填聚山林。思供以事资。诲以理味。又以道俗福施。造
金字般若。二十七卷。金字法华。琉璃宝函。壮严炫曜。
功德杰异。大发众心。又请讲二经。即而叙搆。后命江
陵智顗。代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顗有疑焉。思为
释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
旨也。吾昔夏中苦节思此。后夜一念。顿发诸法。吾既
身證。不劳致疑。顗即咨受法华。行法三七。又咨师位。
释佛图澄 第 305c 页 X87-0305.png
即是十地。思曰。非也。吾是十信铁轮位耳。时又将四
十馀僧。径趣南岳。陈光大二年。六月二十二日。至止
告曰。吾寄此山。正当十载。过此巳后。必事远游。又曰。
吾前世时。曾履此处。巡至衡阳。直一佳明。林泉疏净。
见者悦心。思曰。此古寺也。吾昔曾住。依言掘之。果获
房殿基墌。僧用器皿。又往严下。吾此坐禅。贼斩吾道
由此命终。有全身也。佥共寻觅。乃得枯体一聚。又下
细寻。便获髅骨。思得而顶之为起胜塔。敕承灵应。乃
迎下都止栖玄寺。尝往瓦官。遇雨不湿。履泥不污。僧
正慧皓。与诸学徒。相逢于路曰。此神异人。如何至此。
举朝属目。道俗倾仰。大都督吴明彻。敬重之至。奉以
屖枕。别将夏侯孝威。往寺礼觐。在道念言。吴仪同所
奉枕者。如何可见。比至思所。壮行致敬。便语威曰。欲
见犀枕。可往视之。又于一日。忽有声告。洒扫庭宇。圣
人寻至。即如其语。须臾思到。威怌仰之。人船供给。送
别江渚。思云寄于南岳。止十年耳。年满当移。每年陈
主。三信参劳。供填众积。荣盛莫加。说法倍常。临将终
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
责。闻者寒心。因屏众敛念。泯然命尽。小僧灵辩。见气
乃绝。号吼大叫。思便开目曰。汝是恶魔。我将欲去。众
圣畟然相迎。极多论受生处。何意惊动。妨乱吾耶。痴
人出去。因更摄心。谛坐至尽。咸闻异香。陈太建九年
六月二十二日。取验十年。宛同符契。
* 释智顗
字德安。姓陈。颖川人。有晋迁都。寓居荆州之
十馀僧。径趣南岳。陈光大二年。六月二十二日。至止
告曰。吾寄此山。正当十载。过此巳后。必事远游。又曰。
吾前世时。曾履此处。巡至衡阳。直一佳明。林泉疏净。
见者悦心。思曰。此古寺也。吾昔曾住。依言掘之。果获
房殿基墌。僧用器皿。又往严下。吾此坐禅。贼斩吾道
由此命终。有全身也。佥共寻觅。乃得枯体一聚。又下
细寻。便获髅骨。思得而顶之为起胜塔。敕承灵应。乃
迎下都止栖玄寺。尝往瓦官。遇雨不湿。履泥不污。僧
正慧皓。与诸学徒。相逢于路曰。此神异人。如何至此。
举朝属目。道俗倾仰。大都督吴明彻。敬重之至。奉以
屖枕。别将夏侯孝威。往寺礼觐。在道念言。吴仪同所
奉枕者。如何可见。比至思所。壮行致敬。便语威曰。欲
见犀枕。可往视之。又于一日。忽有声告。洒扫庭宇。圣
人寻至。即如其语。须臾思到。威怌仰之。人船供给。送
别江渚。思云寄于南岳。止十年耳。年满当移。每年陈
主。三信参劳。供填众积。荣盛莫加。说法倍常。临将终
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
责。闻者寒心。因屏众敛念。泯然命尽。小僧灵辩。见气
乃绝。号吼大叫。思便开目曰。汝是恶魔。我将欲去。众
圣畟然相迎。极多论受生处。何意惊动。妨乱吾耶。痴
人出去。因更摄心。谛坐至尽。咸闻异香。陈太建九年
六月二十二日。取验十年。宛同符契。
* 释智顗
字德安。姓陈。颖川人。有晋迁都。寓居荆州之
释佛图澄 第 306a 页 X87-0306.png
华容。即梁散骑益阳公第二子也。母徐氏。梦香烟五
彩。荣回在怀。及诞育之夜。室内洞明。忽有二僧扣门
曰。善哉儿德。必当出家。言讫而隐。宾客异焉。眼有重
瞳。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大以来。口不妄啖。见像便
礼。逢僧必敬。年十有八。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
出家焉。绪授以十戒道品。律仪仍摄。即诣慧旷律师。
北面横经。具蒙指诲。因潜大贤山。诵法华经。及无量
义。普贤观等。二旬未淹。三部究竟。又诣光州大苏山
慧思禅师受业。文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此
三人者。皆不测其位也。思每叹曰。昔在灵山。同听法
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
行。顗乃于此山。行法华三昧。始经三夕。诵至药王
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
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故思云非尔弗感。非我
莫识。此法华三昧前方便也。又入熙州白沙山。入观
于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尔后常令代讲。闻者
伏之。唯于三三昧三观智。用以咨审。自馀并任解裁。
曾不留意。及学成往辞。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
益。思既游南岳。顗便诣金陵。与法喜等三十馀人。在
瓦官寺。创弘禅法。仆射徐陵。尚书毛喜等。明时贵望。
学统释儒。并禀禅慧。俱传香法。欣重顶戴。时所荣仰。
长干寺大德智辩。延入宗熙。天宫寺僧晃。请居佛窟。
语默之际。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半垂。其侧沧
海。无畔泓澄。在于其下。又见一僧。摇手伸臂。至于岐
彩。荣回在怀。及诞育之夜。室内洞明。忽有二僧扣门
曰。善哉儿德。必当出家。言讫而隐。宾客异焉。眼有重
瞳。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大以来。口不妄啖。见像便
礼。逢僧必敬。年十有八。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而
出家焉。绪授以十戒道品。律仪仍摄。即诣慧旷律师。
北面横经。具蒙指诲。因潜大贤山。诵法华经。及无量
义。普贤观等。二旬未淹。三部究竟。又诣光州大苏山
慧思禅师受业。文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此
三人者。皆不测其位也。思每叹曰。昔在灵山。同听法
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
行。顗乃于此山。行法华三昧。始经三夕。诵至药王
品。心缘苦行。至是真精进句。解悟便发。见共思师处。
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故思云非尔弗感。非我
莫识。此法华三昧前方便也。又入熙州白沙山。入观
于经有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尔后常令代讲。闻者
伏之。唯于三三昧三观智。用以咨审。自馀并任解裁。
曾不留意。及学成往辞。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
益。思既游南岳。顗便诣金陵。与法喜等三十馀人。在
瓦官寺。创弘禅法。仆射徐陵。尚书毛喜等。明时贵望。
学统释儒。并禀禅慧。俱传香法。欣重顶戴。时所荣仰。
长干寺大德智辩。延入宗熙。天宫寺僧晃。请居佛窟。
语默之际。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半垂。其侧沧
海。无畔泓澄。在于其下。又见一僧。摇手伸臂。至于岐
释佛图澄 第 306b 页 X87-0306.png
麓。挽顗上山。门人咸曰。此乃会稽之天台山也。有青
州僧定光。久居此山。积四十载。定慧兼习。盖神人也。
顗未至二年。预告山民曰。有大善知识。当来相就。直
种豆造酱。编蒲为席。更起屋舍。用以待之。会往天台。
既达彼山。与光相见。即陈赏要。光曰。大善知识。忆吾
早年山上摇手。相换不乎。顗惊异焉。又闻钟声满谷。
众咸怪异。光曰。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顗乃卜居
胜地。是光所住之北。佛垄山南。螺溪之源。处既闲敞。
易得寻真。地平泉清。徘徊止宿。俄见三人。皂帻绛衣。
执疏请云。可于此行道。于是聿创草庵。树以松果。数
年之间。造展相从。复成衢会。光曰。且随宜安堵。至国
清时。三方总一。当有贵人。为禅师立寺。堂宇满山矣。
时陈宣帝下诏曰。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
俗。国之望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
供薪水。天台山县。名为乐安。令陈郡袁子雄。崇信正
法。每夏常讲净名。忽见三道宝阶从空而降。有数十
梵僧。乘阶而下。入堂礼拜。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之
乃灭。雄及大众。仝见惊叹。永阳王伯智。出抚吴兴。与
其眷属。就山请戒。又建七夜方等忏法。王昼则理治。
夜便习观。顗谓门人智越。吾欲劝王更修福禳祸可
乎。越对云。府僚无旧。必应寒热。顗曰。息世讥嫌。亦复
为善。俄而王因出猎。堕马将绝。时乃悟意。躬自率众。
作观音忏法。不久王觉小醒。凭几而坐。见梵僧一人
擎炉直进。问王所苦。王流汗无答。乃绕王一匝。翕然
州僧定光。久居此山。积四十载。定慧兼习。盖神人也。
顗未至二年。预告山民曰。有大善知识。当来相就。直
种豆造酱。编蒲为席。更起屋舍。用以待之。会往天台。
既达彼山。与光相见。即陈赏要。光曰。大善知识。忆吾
早年山上摇手。相换不乎。顗惊异焉。又闻钟声满谷。
众咸怪异。光曰。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顗乃卜居
胜地。是光所住之北。佛垄山南。螺溪之源。处既闲敞。
易得寻真。地平泉清。徘徊止宿。俄见三人。皂帻绛衣。
执疏请云。可于此行道。于是聿创草庵。树以松果。数
年之间。造展相从。复成衢会。光曰。且随宜安堵。至国
清时。三方总一。当有贵人。为禅师立寺。堂宇满山矣。
时陈宣帝下诏曰。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
俗。国之望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
供薪水。天台山县。名为乐安。令陈郡袁子雄。崇信正
法。每夏常讲净名。忽见三道宝阶从空而降。有数十
梵僧。乘阶而下。入堂礼拜。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之
乃灭。雄及大众。仝见惊叹。永阳王伯智。出抚吴兴。与
其眷属。就山请戒。又建七夜方等忏法。王昼则理治。
夜便习观。顗谓门人智越。吾欲劝王更修福禳祸可
乎。越对云。府僚无旧。必应寒热。顗曰。息世讥嫌。亦复
为善。俄而王因出猎。堕马将绝。时乃悟意。躬自率众。
作观音忏法。不久王觉小醒。凭几而坐。见梵僧一人
擎炉直进。问王所苦。王流汗无答。乃绕王一匝。翕然
释佛图澄 第 306c 页 X87-0306.png
痛止。仍躬著愿文。于即化。移海岸法政瓯闽。陈疑请
道。日升山席。陈帝意欲面礼。将伸谒敬。顾问群臣。释
门谁为名胜。陈暄奏曰。瓦官禅师。德迈风霜。禅境渊
海。昔在京邑。群贤所宗。今高步天台。法云东蔼。愿陛
下诏之还都。使道俗咸荷。因降玺书。重沓徵入。前后
七使。并帝手疏。顗以道通。惟人王为法寄。遂出都焉。
迎入太极殿之东堂。请讲智论。有诏。羊车童子引导
于前。主书舍人翊从登阶。礼法一如国师璀阇梨故
事。陈主既降法筵。百僚尽敬。希闻未闻。奉法承道。因
即下敕。立禅众于灵耀寺。学徒大结。望众森然。频降
敕于太极殿。讲仁王经。天子亲临。僧正慧暅。僧都慧
旷。京师大德。皆设巨难。顗接问承对。盛启法门。暅执
炉贺曰。国十馀斋。身当四讲。分文析义。谓得其归。今
日出星收。见巧知陋矣。陈主于广德殿下敕谢云。今
以佛法仰委。亦愿示诸不逮。于时检括僧尼。无贯者
万计。朝议云。策经落第者。并合休道。顗表谏曰。调达
诵六万象经。不免地狱。盘特诵一行偈。获罗汉果。笃
论道也。岂关多诵。陈主大悦。即停搜简。末为灵耀褊
隘。更求闲静。忽梦。一人翼从严正。自称名云。余冠达
也。请住三桥。顗曰。冠达。梁武法名。三桥岂非光宅耶。
乃移居之。其年四月。陈主幸寺。修行大施。又讲仁王。
帝于众中。起拜殷勤。储后巳下。并崇戒范。会大业在
藩。任总淮海。承风佩德。钦注相承。欲遵一戒法。奉以
为师。乃致书累请。顗于扬州总管金城。设千僧会。敬
道。日升山席。陈帝意欲面礼。将伸谒敬。顾问群臣。释
门谁为名胜。陈暄奏曰。瓦官禅师。德迈风霜。禅境渊
海。昔在京邑。群贤所宗。今高步天台。法云东蔼。愿陛
下诏之还都。使道俗咸荷。因降玺书。重沓徵入。前后
七使。并帝手疏。顗以道通。惟人王为法寄。遂出都焉。
迎入太极殿之东堂。请讲智论。有诏。羊车童子引导
于前。主书舍人翊从登阶。礼法一如国师璀阇梨故
事。陈主既降法筵。百僚尽敬。希闻未闻。奉法承道。因
即下敕。立禅众于灵耀寺。学徒大结。望众森然。频降
敕于太极殿。讲仁王经。天子亲临。僧正慧暅。僧都慧
旷。京师大德。皆设巨难。顗接问承对。盛启法门。暅执
炉贺曰。国十馀斋。身当四讲。分文析义。谓得其归。今
日出星收。见巧知陋矣。陈主于广德殿下敕谢云。今
以佛法仰委。亦愿示诸不逮。于时检括僧尼。无贯者
万计。朝议云。策经落第者。并合休道。顗表谏曰。调达
诵六万象经。不免地狱。盘特诵一行偈。获罗汉果。笃
论道也。岂关多诵。陈主大悦。即停搜简。末为灵耀褊
隘。更求闲静。忽梦。一人翼从严正。自称名云。余冠达
也。请住三桥。顗曰。冠达。梁武法名。三桥岂非光宅耶。
乃移居之。其年四月。陈主幸寺。修行大施。又讲仁王。
帝于众中。起拜殷勤。储后巳下。并崇戒范。会大业在
藩。任总淮海。承风佩德。钦注相承。欲遵一戒法。奉以
为师。乃致书累请。顗于扬州总管金城。设千僧会。敬
释佛图澄 第 307a 页 X87-0307.png
屈授菩萨戒。即于内第。躬传戒香。授律仪法。王顶受
其旨。顗欲返故林。王固请。拂衣而起。王不敢重邀。合
掌寻送。至于城门。王礼望目极。衔泣而返。便沂流上
江。重寻匡岭。结徒行道。频感休徵。百越边僧。闻风至
者。累迹相造。遂于当阳县玉泉山。立精舍。其地昔惟
荒崄。神兽蛇暴。创寺之后。快无忧患。是春亢旱。顗到
泉源。帅众转经。便感云兴雨注。总管宜阳公王积。到
山礼拜。战汗不安。出曰。积屡经军阵。临危更勇。未尝
怖惧。顿如今日。其年晋王。又遣手疏请还。后萧妃疾
苦。医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
疾。顗又率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
异鸟。飞入斋坛。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豖吟之声。
众并仝瞩。顗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至于翌日。患果
遂瘳。王大喜庆。时遇入朝。旋归台岳。躬率禅门。更行
前忏。仍立誓云。若于三宝有益者。当限此馀年。若其
徒生。愿速从化。不久告众曰。吾当卒此地矣。所以每
欲归山。今奉冥告。势当将尽。死后安措西南峰上。累
石周尸。植松覆坎。仍立白塔。使见者发心。
* 释慧远
姓李。燉煌人。后居上党之高都。天纵殊朗。仪
止冲和。幼丧其父。与叔同居。每见沙门。爱重崇敬。十
三辞叔。往泽州东山古贤谷寺。时有华阴沙门僧思
禅师。见而度之。初令诵经。随事训诲。六时之勤。未劳
呼策。年十六。师乃令随阇黎湛律师住邺。大小经论。
普皆博涉。偏重大乘。以为道本。年满进具。又依上统
其旨。顗欲返故林。王固请。拂衣而起。王不敢重邀。合
掌寻送。至于城门。王礼望目极。衔泣而返。便沂流上
江。重寻匡岭。结徒行道。频感休徵。百越边僧。闻风至
者。累迹相造。遂于当阳县玉泉山。立精舍。其地昔惟
荒崄。神兽蛇暴。创寺之后。快无忧患。是春亢旱。顗到
泉源。帅众转经。便感云兴雨注。总管宜阳公王积。到
山礼拜。战汗不安。出曰。积屡经军阵。临危更勇。未尝
怖惧。顿如今日。其年晋王。又遣手疏请还。后萧妃疾
苦。医治无术。王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
疾。顗又率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
异鸟。飞入斋坛。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豖吟之声。
众并仝瞩。顗曰。此相现者。妃当愈矣。至于翌日。患果
遂瘳。王大喜庆。时遇入朝。旋归台岳。躬率禅门。更行
前忏。仍立誓云。若于三宝有益者。当限此馀年。若其
徒生。愿速从化。不久告众曰。吾当卒此地矣。所以每
欲归山。今奉冥告。势当将尽。死后安措西南峰上。累
石周尸。植松覆坎。仍立白塔。使见者发心。
* 释慧远
姓李。燉煌人。后居上党之高都。天纵殊朗。仪
止冲和。幼丧其父。与叔同居。每见沙门。爱重崇敬。十
三辞叔。往泽州东山古贤谷寺。时有华阴沙门僧思
禅师。见而度之。初令诵经。随事训诲。六时之勤。未劳
呼策。年十六。师乃令随阇黎湛律师住邺。大小经论。
普皆博涉。偏重大乘。以为道本。年满进具。又依上统
释佛图澄 第 307b 页 X87-0307.png
證戒。更就大隐律师。听四分律。剖析约断。皆理会文
合。爽拔微奥。负笈諠集。乃携诸学侣。返就高都之清
化寺焉。众缘欢庆。叹所未闻。各出金帛。为之兴会讲
堂。寺宇一时崇敞。韩魏士庶。通共荣之。及承光二年
春。周氏尅齐。便行废教。敕前修大德。并赴殿集。武帝
自升高座。叙废立义。命章云。朕受天命。养育兆民。然
世弘三教。其风弥达。考定至理。多皆愆化。并今废之。
然其六经儒教。文弘治术。礼义忠孝。于世有宜。故须
存立。且自真佛无像。则在太虚。遥敬表心。佛经广叹。
愚民响信。倾竭珍财。广兴寺塔。既虚引费。不足以留。
凡是经像。尽皆废灭。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
国法岂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于时沙门大统法上
等。五百馀人。咸以帝为王力。决谏不从。佥各默然。下
敕频催答诏。而相看失色。都无答者。远顾以佛法之
寄。四众是依。乃出众答曰。陛下统临大域。得一居尊。
随俗致词。宪章三教。诏云真佛无像。信如诚旨。但耳
目生灵。赖经闻佛。藉像表真。若使废之。无以兴敬。帝
曰。虚空真佛。咸自知之。未假经像。远曰。汉明巳前。经
像未至此土。众生何故不知虚空真佛。帝时无答。远
曰。若不藉经教。自知有法。三皇巳前。未有文字。人应
自知五常等法。尔时诸人。何为但识其母。不识其父。
同于禽兽。帝亦无答。远又曰。若以形像无情。事之无
福。故须废者。国家七庙之像。岂是有情。而妄相尊事。
武帝不答前难。诡通后言。乃云。佛经外国之法。此国
合。爽拔微奥。负笈諠集。乃携诸学侣。返就高都之清
化寺焉。众缘欢庆。叹所未闻。各出金帛。为之兴会讲
堂。寺宇一时崇敞。韩魏士庶。通共荣之。及承光二年
春。周氏尅齐。便行废教。敕前修大德。并赴殿集。武帝
自升高座。叙废立义。命章云。朕受天命。养育兆民。然
世弘三教。其风弥达。考定至理。多皆愆化。并今废之。
然其六经儒教。文弘治术。礼义忠孝。于世有宜。故须
存立。且自真佛无像。则在太虚。遥敬表心。佛经广叹。
愚民响信。倾竭珍财。广兴寺塔。既虚引费。不足以留。
凡是经像。尽皆废灭。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
国法岂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于时沙门大统法上
等。五百馀人。咸以帝为王力。决谏不从。佥各默然。下
敕频催答诏。而相看失色。都无答者。远顾以佛法之
寄。四众是依。乃出众答曰。陛下统临大域。得一居尊。
随俗致词。宪章三教。诏云真佛无像。信如诚旨。但耳
目生灵。赖经闻佛。藉像表真。若使废之。无以兴敬。帝
曰。虚空真佛。咸自知之。未假经像。远曰。汉明巳前。经
像未至此土。众生何故不知虚空真佛。帝时无答。远
曰。若不藉经教。自知有法。三皇巳前。未有文字。人应
自知五常等法。尔时诸人。何为但识其母。不识其父。
同于禽兽。帝亦无答。远又曰。若以形像无情。事之无
福。故须废者。国家七庙之像。岂是有情。而妄相尊事。
武帝不答前难。诡通后言。乃云。佛经外国之法。此国
释佛图澄 第 307c 页 X87-0307.png
不用。七庙上代所立。朕亦不以为是。将同废之。远曰。
若以外国之经。废而不用者。仲尼所说。出自鲁国。秦
晋之地。亦应废而不学。又若以七庙为非。将欲废者。
则是不尊祖考。祖考不尊。昭穆失序。昭穆失序。则五
经无用。前存儒教。其义安在。尔则三教同废。将何治
国。帝曰。鲁邦之与秦晋。虽封域乃殊。莫非王者一化。
故不类佛经七庙之难。远曰。若以秦鲁同尊一化。经
教通行者。震旦之与天竺。国界虽殊。莫不同在阎浮
四海之内。轮王一化。何不同遵佛经。而今独废。帝又
不答。远曰。陛下向云退僧还家。崇孝养者。孔经亦云。
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即是孝行。何必还家。方名为孝。
帝曰。父母恩重。交资色养。弃亲向疏。未成至孝。远曰。
陛下左右。皆有二亲。何不放之。乃使长役五年。不见
父母。武帝云。朕亦依番上下。得归侍奉。远曰。佛亦听
僧。冬夏随缘修道。春秋归家侍养。故目连乞食饷母。
如来担棺临葬。此理大通。未可独废。帝又无答。远抗
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阿鼻地狱。不拣
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大怒。面有瞋相。直视于
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何辞地狱诸苦。远曰。陛下以
邪法化人。现种苦业。当共陛下同趣阿鼻。何处有乐
可得。帝理屈无答。乃下敕云。僧等且还。后当更集。有
司录取论僧姓字。当斯时也。齐国初殄。周兵雷震。见
远抗诏。莫不流汗。咸谓粉其身骨。煮以鼎镬。而远神
气嵬然。辞色无挠。上统衍法师等。执远手。泣而谢曰。
若以外国之经。废而不用者。仲尼所说。出自鲁国。秦
晋之地。亦应废而不学。又若以七庙为非。将欲废者。
则是不尊祖考。祖考不尊。昭穆失序。昭穆失序。则五
经无用。前存儒教。其义安在。尔则三教同废。将何治
国。帝曰。鲁邦之与秦晋。虽封域乃殊。莫非王者一化。
故不类佛经七庙之难。远曰。若以秦鲁同尊一化。经
教通行者。震旦之与天竺。国界虽殊。莫不同在阎浮
四海之内。轮王一化。何不同遵佛经。而今独废。帝又
不答。远曰。陛下向云退僧还家。崇孝养者。孔经亦云。
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即是孝行。何必还家。方名为孝。
帝曰。父母恩重。交资色养。弃亲向疏。未成至孝。远曰。
陛下左右。皆有二亲。何不放之。乃使长役五年。不见
父母。武帝云。朕亦依番上下。得归侍奉。远曰。佛亦听
僧。冬夏随缘修道。春秋归家侍养。故目连乞食饷母。
如来担棺临葬。此理大通。未可独废。帝又无答。远抗
声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阿鼻地狱。不拣
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大怒。面有瞋相。直视于
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何辞地狱诸苦。远曰。陛下以
邪法化人。现种苦业。当共陛下同趣阿鼻。何处有乐
可得。帝理屈无答。乃下敕云。僧等且还。后当更集。有
司录取论僧姓字。当斯时也。齐国初殄。周兵雷震。见
远抗诏。莫不流汗。咸谓粉其身骨。煮以鼎镬。而远神
气嵬然。辞色无挠。上统衍法师等。执远手。泣而谢曰。
释佛图澄 第 308a 页 X87-0308.png
天子之威。如龙火也。难以犯触。汝能穷之。大经所云。
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彼不悛革。非汝咎也。远曰。正理
须申。岂顾形命。即辞诸德曰。时运如此。圣不能违。遂
潜于汲郡西山。勤道无倦。三年之间。诵法华维摩等。
各一千遍。大象二年。天元微开佛化。东西两京。各立
陟岵大寺。置菩萨僧。颁告前德。诏令安置。大隋受禅。
天步廓清。开皇之始。蒙预落䰂。旧齿相趋。翔于雒邑。
法门初辟。远近归奔。远名驰帝阙。下敕授洛州沙门
都。匡任佛法。辞不获免。开皇五年。为泽州剌史千金
公。请赴本乡。七年春。住定州。途由上党。留连夏讲。寻
下玺书。慇勤重请。辞又不免。便达西京。帝亲临御筵。
敷述圣化。通孚家国。上大悦。敕住兴善寺。劳问丰华。
供事隆倍。又选天门之南。大街之右。东西冲要。游听
不疲。因置寺焉。名为净影。常居讲说。诸叙玄奥。辨畅
奔流。于是四方投学。七百馀人。皆海内英华。法轮前
辙。望京趣寺。为法道场。远开皇十二年春。卒于净影
寺。
* 释慧因
姓于。吴郡海盐人。晋太常宝之后胤。祖朴。梁
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人。并硕学英才。因禀灵
温裕。十二出家。听琼法师授成实。曾未具戒。便齐入
室。乃诣钟山慧晓智璀二禅师。请授调心观法。定水
既清。道思逾肃。又造长干辨法师。禀学三论。穷寔相
微言。辨后归静山林。便以学徒相委。受业弟子五百
馀人。踵武传灯。将三十载。陈太建八年。安居之始。忽
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彼不悛革。非汝咎也。远曰。正理
须申。岂顾形命。即辞诸德曰。时运如此。圣不能违。遂
潜于汲郡西山。勤道无倦。三年之间。诵法华维摩等。
各一千遍。大象二年。天元微开佛化。东西两京。各立
陟岵大寺。置菩萨僧。颁告前德。诏令安置。大隋受禅。
天步廓清。开皇之始。蒙预落䰂。旧齿相趋。翔于雒邑。
法门初辟。远近归奔。远名驰帝阙。下敕授洛州沙门
都。匡任佛法。辞不获免。开皇五年。为泽州剌史千金
公。请赴本乡。七年春。住定州。途由上党。留连夏讲。寻
下玺书。慇勤重请。辞又不免。便达西京。帝亲临御筵。
敷述圣化。通孚家国。上大悦。敕住兴善寺。劳问丰华。
供事隆倍。又选天门之南。大街之右。东西冲要。游听
不疲。因置寺焉。名为净影。常居讲说。诸叙玄奥。辨畅
奔流。于是四方投学。七百馀人。皆海内英华。法轮前
辙。望京趣寺。为法道场。远开皇十二年春。卒于净影
寺。
* 释慧因
姓于。吴郡海盐人。晋太常宝之后胤。祖朴。梁
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人。并硕学英才。因禀灵
温裕。十二出家。听琼法师授成实。曾未具戒。便齐入
室。乃诣钟山慧晓智璀二禅师。请授调心观法。定水
既清。道思逾肃。又造长干辨法师。禀学三论。穷寔相
微言。辨后归静山林。便以学徒相委。受业弟子五百
馀人。踵武传灯。将三十载。陈太建八年。安居之始。忽
释佛图澄 第 308b 页 X87-0308.png
感幽使云。王请法师。部从相諠。丝竹交响。当即气舍。
时经七夕。若起深定。学徒请问。乃云试看箱内。见有
何物。寻检有绢两束。因曰。此为䞋遗耳。重问其故。曰
吾被阎罗王召夏坐。讲大品般若于寔道中。谓经三
月。又见地狱众相。五苦次第。悲夫慈该幽显。行极感
通。岂能赴彼冥圻。神游异域。隋仁寿三年。起禅定寺。
搜扬寓内。远招名德。遂奉因为知事上座。频讲三论。
并制文疏。要约标控。学者高举。大唐弘运。重兴佛日。
举十大德。当其一焉。因定慧两明。空有兼照。弘法四
代。常显一乘。而莫竞物情。喜怒无色。故游其道者。莫
测其位。以贞观元年二月十二日。卒于大庄严寺。春
秋八十有九。
* 释法常
姓张。南阳白水人。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
郡焉。少践儒林。情欣田家。年十九。投昙延法师剃落。
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随闻新法。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
钻覈名理。至于成寔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
轨辙。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常预法座。敷陈
至理。词义弘远。佥共美之。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
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
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贞观之译。證义所资。下敕
徵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
供给。四时随改。文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
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
时经七夕。若起深定。学徒请问。乃云试看箱内。见有
何物。寻检有绢两束。因曰。此为䞋遗耳。重问其故。曰
吾被阎罗王召夏坐。讲大品般若于寔道中。谓经三
月。又见地狱众相。五苦次第。悲夫慈该幽显。行极感
通。岂能赴彼冥圻。神游异域。隋仁寿三年。起禅定寺。
搜扬寓内。远招名德。遂奉因为知事上座。频讲三论。
并制文疏。要约标控。学者高举。大唐弘运。重兴佛日。
举十大德。当其一焉。因定慧两明。空有兼照。弘法四
代。常显一乘。而莫竞物情。喜怒无色。故游其道者。莫
测其位。以贞观元年二月十二日。卒于大庄严寺。春
秋八十有九。
* 释法常
姓张。南阳白水人。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
郡焉。少践儒林。情欣田家。年十九。投昙延法师剃落。
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年二十二。
摄论初兴。随闻新法。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
钻覈名理。至于成寔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
轨辙。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常预法座。敷陈
至理。词义弘远。佥共美之。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
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
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贞观之译。證义所资。下敕
徵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
供给。四时随改。文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
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
释佛图澄 第 308c 页 X87-0308.png
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弘导法化。前后预听者数
千。及学成返国。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
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
船中梦想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
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
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
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
纲。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
引涅槃付嘱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
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因染馀疾。右胁而终于住寺。春
秋七十有九。乃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七月二
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 释道积
河东安邑人。姓相。其先郑大夫子产之苗裔。
积早习丘坟。神气爽烈。至年二十。遇律师洪湛。见而
异之。即为剃落。晦迹双岩。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
绝影三载。开皇十三年。辞师擐钵。周行采义。路经沧
海。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寻学涅槃。乃经四载。清通
三事。至十八年。入于京室。依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
地论。又依智凝法师。摄大乘论。于十义。熏习六分。仁
寿三年。又往并州武德寺法棱所。听采地持。故得十
法三持。四年七月。杨谅作乱。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
旋蒲坂。既达乡壤。法化大行。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先
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尺。万工才
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受
千。及学成返国。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
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
船中梦想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
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
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
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
纲。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
引涅槃付嘱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
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因染馀疾。右胁而终于住寺。春
秋七十有九。乃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七月二
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 释道积
河东安邑人。姓相。其先郑大夫子产之苗裔。
积早习丘坟。神气爽烈。至年二十。遇律师洪湛。见而
异之。即为剃落。晦迹双岩。又依法朗禅师。希求心学。
绝影三载。开皇十三年。辞师擐钵。周行采义。路经沧
海。冀就远行寺普兴法师。寻学涅槃。乃经四载。清通
三事。至十八年。入于京室。依宝昌寺明及法师。咨习
地论。又依智凝法师。摄大乘论。于十义。熏习六分。仁
寿三年。又往并州武德寺法棱所。听采地持。故得十
法三持。四年七月。杨谅作乱。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
旋蒲坂。既达乡壤。法化大行。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先
是沙门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大像百尺。万工才
登其一。不卒此愿。而澄早逝。乡邑耆艾。请积继之。受
释佛图澄 第 309a 页 X87-0309.png
请之夕。𥨊梦崖傍。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
续不绝。既觉惟曰。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
涌。又喻财施不穷。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其寺蒲坂之
阳。嵩高华博。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
合。上坊下院。赫奕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而弊衣
蔬食。轻财重命。普救殷赡。追静归闲。经隋季拥闭。海
东通守尧君素。镇守荒城。偏师肆暴。欲议诸沙门登
城守固。敢谏者斩。缁素同忧。积愤叹内发。不顾形命。
谓诸属曰。时乃盛衰。法无隆替。沙门尘外之宾。迹类
高世。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门道逊
神素。历阶厉色而谏曰。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
怖之。今视死若生。伹惧不得其死。死而有益。是所甘
心。计城之存亡。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运也。岂五
三虚怯而能济乎。昔者汉钦四皓。天下隆平。魏重干
木。举国大治。今欲拘系以从军役。反天常以会灵祗。
恐纳不祥之兆耳。公若索头。与头。仍为本愿。必纵以
残生。逼充步甲者。则不知生为何生。死为何死。积陈
此语。傍为寒心。素初闻谏。重积词气。但张目直视曰。
异哉斯人也。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因舍而不问。果
诣积陈忏。尧素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兼又举意轻
陵。卒为城人薛宗所害。积以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
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
* 释玄琬
姓杨。弘农华阴人也。居雍州之新丰。青衿悟
道。履操冲明。在志学年。方游法苑。事沙门昙延法师。
续不绝。既觉惟曰。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
涌。又喻财施不穷。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其寺蒲坂之
阳。嵩高华博。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
合。上坊下院。赫奕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而弊衣
蔬食。轻财重命。普救殷赡。追静归闲。经隋季拥闭。海
东通守尧君素。镇守荒城。偏师肆暴。欲议诸沙门登
城守固。敢谏者斩。缁素同忧。积愤叹内发。不顾形命。
谓诸属曰。时乃盛衰。法无隆替。沙门尘外之宾。迹类
高世。何得执戈擐甲。为禦侮之卒乎。遂引沙门道逊
神素。历阶厉色而谏曰。贫道闻。人不畏死。不可以死
怖之。今视死若生。伹惧不得其死。死而有益。是所甘
心。计城之存亡。公之略也。世之否泰。公之运也。岂五
三虚怯而能济乎。昔者汉钦四皓。天下隆平。魏重干
木。举国大治。今欲拘系以从军役。反天常以会灵祗。
恐纳不祥之兆耳。公若索头。与头。仍为本愿。必纵以
残生。逼充步甲者。则不知生为何生。死为何死。积陈
此语。傍为寒心。素初闻谏。重积词气。但张目直视曰。
异哉斯人也。何乃心气若斯之壮耶。因舍而不问。果
诣积陈忏。尧素以杀戮无度。骋其毒心。兼又举意轻
陵。卒为城人薛宗所害。积以贞观十年九月十七日。
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
* 释玄琬
姓杨。弘农华阴人也。居雍州之新丰。青衿悟
道。履操冲明。在志学年。方游法苑。事沙门昙延法师。
释佛图澄 第 309b 页 X87-0309.png
振领宏标。隋文钦重。立寺处之。琬位居入室。恭恪据
怀。及进具后。便随洪遵律师。服膺四分。涉津三载。便
事敷演。乃旋踵本师涅槃真体。捃掇新异。妙写幽微。
又欲钦佩惟识。包举理性。于昙迁禅师。禀学摄论。并
寻阅众锋。穷其心计。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百
等。并资承茂实。研窍新闻。延师存日。愿造丈六释迦。
经略未圆。奄便物故。誓志营复。尅遂先模。于仁寿二
年。提洽有缘。便事炉锤。当时空色清朗。杲日流辉。上
天雨华。状如云母。满空飘洒。终坠像前。及开模之后。
雅相逾圆。每于静夜清朝。飞流八音之响。又造经四
藏。备尽庄严。诸有缮写。皆资本据。又以二月八日。大
圣诞沐之晨。开讲设斋。逮贞观初年。以琬戒素成治。
朝野具瞻。有召敕为皇太子及诸王等。受菩萨戒。故
储宫以下。师礼崇焉。令造普光寺。召而居之。又别敕。
延入为皇后六宫并妃主等。受戒。椒掖问德禁中。授
纳法财。日逾填委。而钦若自守。不顾有馀。䞋施所资。
悉营功德。寻敕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见在藏经。
并委监护。昔育王再集于周时。今琬定宗于唐世。厥
致齐焉。然其苦节自修。言为世范。僧尼从受具戒者。
三千馀人。王公僚佐。爰及皂隶。从法归戒者。二十馀
万。左仆射萧瑀兄弟。人伦藻镜。久厌时烦。每咨法华
会三之旨。龙树明中之教。沉吟移景。奉佩而旋。右仆
射杜如晦。临终委命。召为历劫师资。大将军薛万彻
昆季。并及母氏。并钦崇戒约。蔬素形终。琬致书皇太
怀。及进具后。便随洪遵律师。服膺四分。涉津三载。便
事敷演。乃旋踵本师涅槃真体。捃掇新异。妙写幽微。
又欲钦佩惟识。包举理性。于昙迁禅师。禀学摄论。并
寻阅众锋。穷其心计。法华大集。楞伽胜鬘。地论中百
等。并资承茂实。研窍新闻。延师存日。愿造丈六释迦。
经略未圆。奄便物故。誓志营复。尅遂先模。于仁寿二
年。提洽有缘。便事炉锤。当时空色清朗。杲日流辉。上
天雨华。状如云母。满空飘洒。终坠像前。及开模之后。
雅相逾圆。每于静夜清朝。飞流八音之响。又造经四
藏。备尽庄严。诸有缮写。皆资本据。又以二月八日。大
圣诞沐之晨。开讲设斋。逮贞观初年。以琬戒素成治。
朝野具瞻。有召敕为皇太子及诸王等。受菩萨戒。故
储宫以下。师礼崇焉。令造普光寺。召而居之。又别敕。
延入为皇后六宫并妃主等。受戒。椒掖问德禁中。授
纳法财。日逾填委。而钦若自守。不顾有馀。䞋施所资。
悉营功德。寻敕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见在藏经。
并委监护。昔育王再集于周时。今琬定宗于唐世。厥
致齐焉。然其苦节自修。言为世范。僧尼从受具戒者。
三千馀人。王公僚佐。爰及皂隶。从法归戒者。二十馀
万。左仆射萧瑀兄弟。人伦藻镜。久厌时烦。每咨法华
会三之旨。龙树明中之教。沉吟移景。奉佩而旋。右仆
射杜如晦。临终委命。召为历劫师资。大将军薛万彻
昆季。并及母氏。并钦崇戒约。蔬素形终。琬致书皇太
释佛图澄 第 309c 页 X87-0309.png
子。请少杀生。东宫内外。咸减肉料。则历长命久。仁育
斯隆。三顺气者如经不杀曰仁。仁主肝。肝者木也。春
阳之时。万物尽生。宜育群品。用答冥造。如经年三月。
六斋能洁六根。便资五福。伏愿遵行。受持斋戒。登即
下诏断杀。起于三月。尽于五月。琬以仁育兼济。乃上
启更延。帝又特听。尽于岁暮。贞观十年杪冬遘疾。又
致启东宫。累以大法。又上遗封表。又遗诫门人。在于
道检。言极详切。读者垂泪。遂以腊月七日。卒于延兴
寺。春秋七十有五。道俗失依。皇储哀恸。天子下诏。情
深恻悼。赐物斋殡。须由天府。特进萧瑀太府。萧璟宗
正。李伯药。詹事杜正伦等。并亲奉戒约。躬尽哀礼。后
旋殡山寺。幢盖相映。香华蔽空。从者如云。众盈数万。
前傧远达于终南后尘犹继于城[门@(缺-山+止)]。四十里间。皂素
充道。弟子等五百馀人。奉遵遗旨。依法阇维。于焚所
建佛塔一区。
* 释法琳
姓陈。颖川人。少出家。游猎儒释。博综词义。金
陵楚郢。从道问津。野栖木食于青溪等山。昼则承诲
佛经。夜则吟览俗典。隋季承乱。权舍法服。武德初运。
还莅释宗。乃住京师济法寺。至武德四年。黄巾深忌
佛法。上废佛法事者。十有一条。云释经诞妄。言妖事
隐。损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
沙门。放归桑梓。则家国昌大。李孔之教行焉。武皇行
之。下诏问曰。弃父母之须发。去君臣之章服。利在何
间之中。益在何情之外。损益二宜。请动妙释。琳愤激
斯隆。三顺气者如经不杀曰仁。仁主肝。肝者木也。春
阳之时。万物尽生。宜育群品。用答冥造。如经年三月。
六斋能洁六根。便资五福。伏愿遵行。受持斋戒。登即
下诏断杀。起于三月。尽于五月。琬以仁育兼济。乃上
启更延。帝又特听。尽于岁暮。贞观十年杪冬遘疾。又
致启东宫。累以大法。又上遗封表。又遗诫门人。在于
道检。言极详切。读者垂泪。遂以腊月七日。卒于延兴
寺。春秋七十有五。道俗失依。皇储哀恸。天子下诏。情
深恻悼。赐物斋殡。须由天府。特进萧瑀太府。萧璟宗
正。李伯药。詹事杜正伦等。并亲奉戒约。躬尽哀礼。后
旋殡山寺。幢盖相映。香华蔽空。从者如云。众盈数万。
前傧远达于终南后尘犹继于城[门@(缺-山+止)]。四十里间。皂素
充道。弟子等五百馀人。奉遵遗旨。依法阇维。于焚所
建佛塔一区。
* 释法琳
姓陈。颖川人。少出家。游猎儒释。博综词义。金
陵楚郢。从道问津。野栖木食于青溪等山。昼则承诲
佛经。夜则吟览俗典。隋季承乱。权舍法服。武德初运。
还莅释宗。乃住京师济法寺。至武德四年。黄巾深忌
佛法。上废佛法事者。十有一条。云释经诞妄。言妖事
隐。损国破家。未闻益世。请胡佛邪教。退还天竺。凡是
沙门。放归桑梓。则家国昌大。李孔之教行焉。武皇行
之。下诏问曰。弃父母之须发。去君臣之章服。利在何
间之中。益在何情之外。损益二宜。请动妙释。琳愤激
释佛图澄 第 310a 页 X87-0310.png
传词。侧听明敕。承有斯问。即陈对曰。琳闻至道绝言。
岂九流能辨。法身无象。非十翼所诠。但四趣茫茫。漂
沦欲海。三界蠢蠢。颠坠邪山。诸子迷以自焚。凡天溺
而不出。大圣为之兴世。至人所以降灵。遂开解脱之
门。示以安隐之路。于是中天王种。辞恩爱而出家。东
夏贵游。厌荣华而入道。誓出二种生死。志求一妙涅
槃。弘善以报四恩。立德以资三有。此其利益也。毁形
以成其志。故弃须发美容变俗。以会其道。故去君臣
华服。虽形阙奉亲。而内怀其孝。礼乖事主。而心戢其
恩。泽被怨亲以成大顺。福沾幽显岂拘小违。琳乃著
破邪论。原夫实相杳冥。法身凝寂唯我大师。量法界
而与悲。揆虚空而立誓。现生秽土。诞圣王宫。示金色
之身。吐玉毫之相。布慈云于鹫岭。则火宅𦦨销。扇慧
风于鸡峰。则幽途雾卷。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
躯。出则天主导前。入则梵王从后。声闻菩萨。俨若朝
仪。八部万神。森然翊卫。宣涅槃则地现六动。说般若
则天雨四花。百福庄严。状满月之临沧海。千光照曜。
如聚日之映宝山。师子一吼。则外道摧锋。法鼓暂鸣。
则天魔稽首。是故号佛为法王也。但以时运未融。致
令汉梵殊感。故西方先音形之奉。东国后见闻之益。
及慈云卷润。慧曰收光。乃梦金神于永平之年。睹灵
骨于赤鸟之岁。于是汉魏齐梁之政。像教勃兴。燕秦
晋宋巳来。名僧间出。或神力救世。或异迹发人。或慧
解闻神。或通感适化。及白足临刃不伤。遗法为之更
岂九流能辨。法身无象。非十翼所诠。但四趣茫茫。漂
沦欲海。三界蠢蠢。颠坠邪山。诸子迷以自焚。凡天溺
而不出。大圣为之兴世。至人所以降灵。遂开解脱之
门。示以安隐之路。于是中天王种。辞恩爱而出家。东
夏贵游。厌荣华而入道。誓出二种生死。志求一妙涅
槃。弘善以报四恩。立德以资三有。此其利益也。毁形
以成其志。故弃须发美容变俗。以会其道。故去君臣
华服。虽形阙奉亲。而内怀其孝。礼乖事主。而心戢其
恩。泽被怨亲以成大顺。福沾幽显岂拘小违。琳乃著
破邪论。原夫实相杳冥。法身凝寂唯我大师。量法界
而与悲。揆虚空而立誓。现生秽土。诞圣王宫。示金色
之身。吐玉毫之相。布慈云于鹫岭。则火宅𦦨销。扇慧
风于鸡峰。则幽途雾卷。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
躯。出则天主导前。入则梵王从后。声闻菩萨。俨若朝
仪。八部万神。森然翊卫。宣涅槃则地现六动。说般若
则天雨四花。百福庄严。状满月之临沧海。千光照曜。
如聚日之映宝山。师子一吼。则外道摧锋。法鼓暂鸣。
则天魔稽首。是故号佛为法王也。但以时运未融。致
令汉梵殊感。故西方先音形之奉。东国后见闻之益。
及慈云卷润。慧曰收光。乃梦金神于永平之年。睹灵
骨于赤鸟之岁。于是汉魏齐梁之政。像教勃兴。燕秦
晋宋巳来。名僧间出。或神力救世。或异迹发人。或慧
解闻神。或通感适化。及白足临刃不伤。遗法为之更
释佛图澄 第 310b 页 X87-0310.png
始。志上分身员户。帝王以之加信。并使功被将来。传
灯永劫。谨上破邪论一卷。用拟传词。东庶宫子虞世
南。详琳著论。乃为之序。贞观初年。帝于南山大和宫
旧宅。置龙田寺。琳性欣幽静。就而住之。举知寺任。从
容山服。咏歌林野。至十三年冬。有黄巾秦世英者。挟
方术以邀荣。遂程器于储贰。素嫉释种。阴陈琳论。谤
讪皇宗。罪当罔上。帝勃然下敕。沙汰僧尼。乃访琳身。
据法推勘。琳扼腕奋发。不待追徵。独诣公庭。轻生狗
理。乃絷以缧绁。下诏问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
重亲。实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首鼠两端。广引形似
之言。备陈不逊之喻。犯毁我祖祢。谤黩我先人。如此
要君。罪有不恕。琳答曰。文王大圣。周公大贤。追远慎
终。昊天靡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虽有宗周。义不争
长。何者。皇天无亲。竟由辅德。古人党理而不党亲。不
自我先。不自我后。虽亲有罪必罚。虽怨有功必赏。赏
罚理当。故天下和平。又云。吾师名佛。佛者觉一切人
也乾竺古皇。西升逝矣。讨寻老教始末可追。日授中
经。示诲子弟。言吾师者。善入泥洹。绵绵常存。吾今逝
矣。今刘李所述。谤灭老氏之师。世莫能知著兹辨正
论有八卷。略对道士六十馀条并陈史籍前言。实非
谤毁家国。具状奏闻。敕云所著辨正论。信毁交报。篇
曰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且赦七日。令尔自念。试及
刑决。能无伤不。琳外缠桎梏。内迫刑期。水火交怀。䜣
仰无路。乃缘生来所闻经教。及三圣尊名。铭诵心府。
灯永劫。谨上破邪论一卷。用拟传词。东庶宫子虞世
南。详琳著论。乃为之序。贞观初年。帝于南山大和宫
旧宅。置龙田寺。琳性欣幽静。就而住之。举知寺任。从
容山服。咏歌林野。至十三年冬。有黄巾秦世英者。挟
方术以邀荣。遂程器于储贰。素嫉释种。阴陈琳论。谤
讪皇宗。罪当罔上。帝勃然下敕。沙汰僧尼。乃访琳身。
据法推勘。琳扼腕奋发。不待追徵。独诣公庭。轻生狗
理。乃絷以缧绁。下诏问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
重亲。实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首鼠两端。广引形似
之言。备陈不逊之喻。犯毁我祖祢。谤黩我先人。如此
要君。罪有不恕。琳答曰。文王大圣。周公大贤。追远慎
终。昊天靡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虽有宗周。义不争
长。何者。皇天无亲。竟由辅德。古人党理而不党亲。不
自我先。不自我后。虽亲有罪必罚。虽怨有功必赏。赏
罚理当。故天下和平。又云。吾师名佛。佛者觉一切人
也乾竺古皇。西升逝矣。讨寻老教始末可追。日授中
经。示诲子弟。言吾师者。善入泥洹。绵绵常存。吾今逝
矣。今刘李所述。谤灭老氏之师。世莫能知著兹辨正
论有八卷。略对道士六十馀条并陈史籍前言。实非
谤毁家国。具状奏闻。敕云所著辨正论。信毁交报。篇
曰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且赦七日。令尔自念。试及
刑决。能无伤不。琳外缠桎梏。内迫刑期。水火交怀。䜣
仰无路。乃缘生来所闻经教。及三圣尊名。铭诵心府。
释佛图澄 第 310c 页 X87-0310.png
拟为显应。至于限满。忽神思飘勇。横逸胸怀。欢庆相
寻。顿忘死畏。立待对问。须臾敕至。云今赦期巳满。当
至临刑。有何所念。念有灵不。琳援笔答曰。自隋季扰
攘。四海沸腾。疫毒流行。干戈竞起。兴师相伐。各擅兵
威。臣佞君荒。不为正治。遏绝王路。固执一隅。自皇王
吊伐。载清陆海。斯寔观音之力。咸资势至之恩。比德
连踪。道齐上圣救横死于帝庭免。淫刑于都市琳。于
七日巳来。不念观音。唯念陛下。敕治书侍御史韦悰。
问琳有诏令念观音。何因不念。乃云唯念陛下。琳答。
伏承观音圣鉴。尘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范。然大
唐光宅四海。九州奉职。八表刑清。君圣臣贤。不为枉
滥。今陛下子育恒品。如经即是观音既其灵鉴相符。
所以唯念陛下。且琳所著正论。爰与书史伦同。一句
参差。任从斧钺。陛下若顺忠论正。琳则不损一毛。陛
下若刑滥无辜。琳则有伏尸之痛。具以事闻。遂不加
罪。有下赦。徙于益部僧寺。行至百牢关菩提寺。因疾
而卒。时年六十九。乃召诸关傍道俗。葬于东山之顶。
高树白塔。勒铭志之。
* 释智晞
姓陈。颖川人。童稚不群。幼怌物外。见老病死。
达世浮危。深加厌离。访寻胜境。伏闻智者。抗志台山。
丹诚驰仰。年登二十。始获奉值。律仪具足。禀受禅诀。
乐三昧者咸共归仰。宴坐之暇。时复指撝。创造伽蓝
殿堂房舍。悉皆严整。惟经台未搆。始欲就工。有香炉
峰。山岩峻崄。林木秀异。然彼神祇。巨有灵验。自古巳
寻。顿忘死畏。立待对问。须臾敕至。云今赦期巳满。当
至临刑。有何所念。念有灵不。琳援笔答曰。自隋季扰
攘。四海沸腾。疫毒流行。干戈竞起。兴师相伐。各擅兵
威。臣佞君荒。不为正治。遏绝王路。固执一隅。自皇王
吊伐。载清陆海。斯寔观音之力。咸资势至之恩。比德
连踪。道齐上圣救横死于帝庭免。淫刑于都市琳。于
七日巳来。不念观音。唯念陛下。敕治书侍御史韦悰。
问琳有诏令念观音。何因不念。乃云唯念陛下。琳答。
伏承观音圣鉴。尘形六道。上天下地。皆为师范。然大
唐光宅四海。九州奉职。八表刑清。君圣臣贤。不为枉
滥。今陛下子育恒品。如经即是观音既其灵鉴相符。
所以唯念陛下。且琳所著正论。爰与书史伦同。一句
参差。任从斧钺。陛下若顺忠论正。琳则不损一毛。陛
下若刑滥无辜。琳则有伏尸之痛。具以事闻。遂不加
罪。有下赦。徙于益部僧寺。行至百牢关菩提寺。因疾
而卒。时年六十九。乃召诸关傍道俗。葬于东山之顶。
高树白塔。勒铭志之。
* 释智晞
姓陈。颖川人。童稚不群。幼怌物外。见老病死。
达世浮危。深加厌离。访寻胜境。伏闻智者。抗志台山。
丹诚驰仰。年登二十。始获奉值。律仪具足。禀受禅诀。
乐三昧者咸共归仰。宴坐之暇。时复指撝。创造伽蓝
殿堂房舍。悉皆严整。惟经台未搆。始欲就工。有香炉
峰。山岩峻崄。林木秀异。然彼神祇。巨有灵验。自古巳
释佛图澄 第 311a 页 X87-0311.png
来无敢视其峰崖。登践而采伐者。时众议曰。今既营
台。供养法宝。惟尚精华。岂可率尔而巳。其香炉峰柽
柏。木中精胜。可共取之。以充供养。论详既讫。往咨于
晞。良久答云。山神获惜。不可造次。尔夜梦人送疏云。
香炉峰柽柏树。尽皆舍给经台。既感冥示。即便撝略。
分部人工。入山采伐。侍者咨曰。昨日不许。今那取之。
答曰昨由他。今由我。但取无苦。从旨往取。柽柏之树。
唯崄而生。并皆取得。一无留难。先师智者陈曰。劝化
百姓。从天台渚次。讫于海际。所有江溪。并舍为放生
之池。永断采捕。隋国既亡。后生百姓。竞立梁[竺-二+(一/(尸@邑))]。满于
江溪。夭伤水族。乃共顶禅师。往先师龛房。烧香咒愿。
当有渔人。见僧在[竺-二+(一/(尸@邑))]上立。意谓堕水。将船往救。仅到
便无。因尔梁[竺-二+(一/(尸@邑))]皆不得鱼。仍停采捕。时有僧法云。欲
往香炉峰头陀。晞谏曰。彼山神刚强。卿道力微弱。向
彼必不得安。慎勿往也。云不纳旨。遂往到山。不盈二
宿。神即现形。驱云令还。自陈其事。方忆前旨。深生敬
仰。有弟子道亘。在房诵经。自往唤云。今晚当有僧来。
言竟仍向门下。即见一僧。纯著衲衣。执锡持钵。形神
爽陵自异常人。从外而来。相去三十馀步。才入路东
隐而不见。俄顷之间。即闻东山有铜钟声。大音震谷
便云。噫唤吾也。未终数日。语弟子云。吾命无几。可□
香汤洗浴适竟。山中鸟兽。异色殊形。常所不见者。并
皆来集房侧。履地腾空。悲鸣唤呼。经口方散。十二月
十七日夜。跏趺端坐。仍执如意说法。辞理深邃。既竟。
台。供养法宝。惟尚精华。岂可率尔而巳。其香炉峰柽
柏。木中精胜。可共取之。以充供养。论详既讫。往咨于
晞。良久答云。山神获惜。不可造次。尔夜梦人送疏云。
香炉峰柽柏树。尽皆舍给经台。既感冥示。即便撝略。
分部人工。入山采伐。侍者咨曰。昨日不许。今那取之。
答曰昨由他。今由我。但取无苦。从旨往取。柽柏之树。
唯崄而生。并皆取得。一无留难。先师智者陈曰。劝化
百姓。从天台渚次。讫于海际。所有江溪。并舍为放生
之池。永断采捕。隋国既亡。后生百姓。竞立梁[竺-二+(一/(尸@邑))]。满于
江溪。夭伤水族。乃共顶禅师。往先师龛房。烧香咒愿。
当有渔人。见僧在[竺-二+(一/(尸@邑))]上立。意谓堕水。将船往救。仅到
便无。因尔梁[竺-二+(一/(尸@邑))]皆不得鱼。仍停采捕。时有僧法云。欲
往香炉峰头陀。晞谏曰。彼山神刚强。卿道力微弱。向
彼必不得安。慎勿往也。云不纳旨。遂往到山。不盈二
宿。神即现形。驱云令还。自陈其事。方忆前旨。深生敬
仰。有弟子道亘。在房诵经。自往唤云。今晚当有僧来。
言竟仍向门下。即见一僧。纯著衲衣。执锡持钵。形神
爽陵自异常人。从外而来。相去三十馀步。才入路东
隐而不见。俄顷之间。即闻东山有铜钟声。大音震谷
便云。噫唤吾也。未终数日。语弟子云。吾命无几。可□
香汤洗浴适竟。山中鸟兽。异色殊形。常所不见者。并
皆来集房侧。履地腾空。悲鸣唤呼。经口方散。十二月
十七日夜。跏趺端坐。仍执如意说法。辞理深邃。既竟。
释佛图澄 第 311b 页 X87-0311.png
告弟子曰。吾将汝等造次相值。今当永别。会遇靡期
言巳寂然无声。良久诸弟子哭泣。便开眼诫曰。人生
有死。物始必终。世相如是。宁足可悲。今去。勿尔闹乱
于吾也。又云吾习禅以来。至于今日。四十九年。背不
著床。吾不负信施。不负香火。汝等可自勤策行道。力
不负人。弟子因咨当生何所。答云如吾见梦。报在兜
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见智者大师。左右有诸天人。
皆坐宝座。惟一座独空。吾问所以。答云灌顶。却后六
年。当来升此说法。春秋七十有二。以贞观元年。十二
月十八日午时。结跏安坐。如入禅定。时虚空中。有弦
管声。合众皆闻。良久乃息。春秋七十有二。所窆龛坟。
在光师智者龛前二百馀步。
* 释义褒
姓薛。常州晋陵人。齐相孟尝君之后。吴名臣
综莹之胤也天体高远。履性明朗。出家巳后。游谈在
务。周流会稽统御法筵。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师。
禀学华严大品。辞往缙云山婺州永安寺旷法师所。
传经述论。三十馀年。驰名三辅。后住东阳金华法幢
寺。弘道不倦。京邑承风。以事闻奏。下敕徵延。便即入
朝。时翻经三藏玄奘法师。时在慈恩。创开宏旨。有空
双遣。药病齐亡。乃负气盰衡。傲然乱举。褒为提纽解
决。疏刷神襟。责以三关。徵研五句。详括文义。统略悟
迷。于时英彦皆预席端。叹其疏拔之神奇。伏其辨洽
之铦利。宰辅冠盖。倾仰德音。留连言晤。写送无绝。显
庆三年冬。雩祈雪候。内设福场。敕召入宫。令与东明
言巳寂然无声。良久诸弟子哭泣。便开眼诫曰。人生
有死。物始必终。世相如是。宁足可悲。今去。勿尔闹乱
于吾也。又云吾习禅以来。至于今日。四十九年。背不
著床。吾不负信施。不负香火。汝等可自勤策行道。力
不负人。弟子因咨当生何所。答云如吾见梦。报在兜
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见智者大师。左右有诸天人。
皆坐宝座。惟一座独空。吾问所以。答云灌顶。却后六
年。当来升此说法。春秋七十有二。以贞观元年。十二
月十八日午时。结跏安坐。如入禅定。时虚空中。有弦
管声。合众皆闻。良久乃息。春秋七十有二。所窆龛坟。
在光师智者龛前二百馀步。
* 释义褒
姓薛。常州晋陵人。齐相孟尝君之后。吴名臣
综莹之胤也天体高远。履性明朗。出家巳后。游谈在
务。周流会稽统御法筵。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师。
禀学华严大品。辞往缙云山婺州永安寺旷法师所。
传经述论。三十馀年。驰名三辅。后住东阳金华法幢
寺。弘道不倦。京邑承风。以事闻奏。下敕徵延。便即入
朝。时翻经三藏玄奘法师。时在慈恩。创开宏旨。有空
双遣。药病齐亡。乃负气盰衡。傲然乱举。褒为提纽解
决。疏刷神襟。责以三关。徵研五句。详括文义。统略悟
迷。于时英彦皆预席端。叹其疏拔之神奇。伏其辨洽
之铦利。宰辅冠盖。倾仰德音。留连言晤。写送无绝。显
庆三年冬。雩祈雪候。内设福场。敕召入宫。令与东明
释佛图澄 第 311c 页 X87-0311.png
观道士论义。有道士李荣立本际义。褒问曰。既义标
本际。为道本于际。为际本于道耶。答曰互得。又问。道
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原。答亦通。
又曰。若使道将本际。互得相反。亦可自然与道互得
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曰。若道法自然。
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荣既被
难。不能报。便下座。天子欣然。内宫嗟赏。
* 释威秀
博达多能。讲宣是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
于笔语掞张。特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
月十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罔知
所栽。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臣之慢法。乃上表。称沙
门不合拜。徵引诸史。爰历累朝。引经律论。以为量果。
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
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
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
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时京邑僧等二百馀人。往
蓬莱宫申表上请。于是大集西明寺。相与谋议。共投
启状。诸达官贵戚。若救头然。秀之批鳞。所谓以身许
法也。
* 释法明
荆楚人。博通经论。外善群书。辩给如流。戒范
坚正。中宗朝。入长安游访诸高达。适遇诏。僧道定夺
化胡成佛经真伪。时盛集内殿百官侍听诸龙象。抗
禦黄冠。翻覆未安。𦤞𦤞难定。明初不预其选。出场问
道流曰。老子化胡成佛。老子为作。汉语化。为作胡语
本际。为道本于际。为际本于道耶。答曰互得。又问。道
本于际。际为道本。亦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原。答亦通。
又曰。若使道将本际。互得相反。亦可自然与道互得
相法。答曰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又曰。若道法自然。
自然不法道。亦可道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荣既被
难。不能报。便下座。天子欣然。内宫嗟赏。
* 释威秀
博达多能。讲宣是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
于笔语掞张。特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
月十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罔知
所栽。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臣之慢法。乃上表。称沙
门不合拜。徵引诸史。爰历累朝。引经律论。以为量果。
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
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
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
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时京邑僧等二百馀人。往
蓬莱宫申表上请。于是大集西明寺。相与谋议。共投
启状。诸达官贵戚。若救头然。秀之批鳞。所谓以身许
法也。
* 释法明
荆楚人。博通经论。外善群书。辩给如流。戒范
坚正。中宗朝。入长安游访诸高达。适遇诏。僧道定夺
化胡成佛经真伪。时盛集内殿百官侍听诸龙象。抗
禦黄冠。翻覆未安。𦤞𦤞难定。明初不预其选。出场问
道流曰。老子化胡成佛。老子为作。汉语化。为作胡语
释佛图澄 第 312a 页 X87-0312.png
化。若汉语化胡。胡即不解。若胡语化。此经到此土。便
须翻译。未审此经是何年月。何朝代。何人诵胡语。何
人笔受。时道流绝救无对。公卿莫不叹赏。神龙元年
九月十四日。下敕曰。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刻石于
洛京白马寺。
* 释一行
姓张。钜鹿人丱岁不群。读书不再览。悟世幻。
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
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时有徵士卢鸿。
隐居于别峰。道高学富。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
赞邑社。是日鸿自袖出其文。置之几案。钟梵既作。鸿
谓寂公曰。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隽
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公呼行伸纸。览而微
笑。复置几案。鸿怪其轻脱。及僧聚于堂中。行乃攘袂
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误。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巳。
复谓寂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
学名师。罕不咨度。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深
达毗尼。兼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算术。不
下数千里。知名者往询焉。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
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
院中布算。其声簌簌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
自远求吾算法。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
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
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诀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
此声振遐迩。公卿籍甚。玄宗闻之诏入。谓行曰师有
须翻译。未审此经是何年月。何朝代。何人诵胡语。何
人笔受。时道流绝救无对。公卿莫不叹赏。神龙元年
九月十四日。下敕曰。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刻石于
洛京白马寺。
* 释一行
姓张。钜鹿人丱岁不群。读书不再览。悟世幻。
礼寂为师。出家剃染。所诵经法。无不精讽。寂师尝设
大会。远近沙门。如期必至。计逾千众。时有徵士卢鸿。
隐居于别峰。道高学富。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
赞邑社。是日鸿自袖出其文。置之几案。钟梵既作。鸿
谓寂公曰。某为数千百言。况其字僻文古。请求朗隽
者宣之。当须面指擿而授之。寂公呼行伸纸。览而微
笑。复置几案。鸿怪其轻脱。及僧聚于堂中。行乃攘袂
而进。抗音典裁。一无遗误。鸿愕视久之。降叹不能巳。
复谓寂公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自是三
学名师。罕不咨度。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深
达毗尼。兼有阴阳谶纬之书。一皆详究。寻访算术。不
下数千里。知名者往询焉。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
院。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行立于门屏。闻
院中布算。其声簌簌然。僧谓侍者曰。今日当有弟子。
自远求吾算法。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
子。又谓侍者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行承其
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诀焉。门前水复东流矣。自
此声振遐迩。公卿籍甚。玄宗闻之诏入。谓行曰师有
释佛图澄 第 312b 页 X87-0312.png
何能。对曰略能记览。他无所长。帝遂命中官取宫籍
以示之。行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唱
数幅后。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
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时邢
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谓尹愔曰。一行和尚。真
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
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
闳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如是。又于金刚三藏。学陀
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同无畏三藏。译毗
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
寻诏住兴唐寺。所翻之经。遂著疏七卷。又摄调伏藏
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
编入唐书历律忘。以为不刊之典。有王媪者。行邻里
之老妪。昔多赡行之贫。及行显遇。常思报之。一日拜
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诛矣。况师帝王雅重。乞奏减死。
以供母之残龄。如是泣涕者数。四行曰。国家刑宪。岂
有论请而得免耶。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任去别图
媪戟手曼骂曰。我居邻周给。迭互绷褓间[抪-巾+巳]。乳汝长
成。何忘此惠耶。行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算毕召
净人戒之曰。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午时坐伺。
得生类投囊速归。明日果有猳彘引豚七个。净人分
头驱逐。猳母走矣。得豚而归。行巳备巨瓮。逐一入之
闭盖。以六乙泥封口。诵番语数契而止。投明。中官下
诏入问云。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
以示之。行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唱
数幅后。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良久。
寻乃诏对无恒。占其灾福。若指于掌。言多补益。时邢
和璞者道术。人莫窥其际。尝谓尹愔曰。一行和尚。真
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云。八百岁当差一日。则有圣
人定之。今年期毕矣。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
闳之言可信。非圣人孰能如是。又于金刚三藏。学陀
罗尼秘印。登前佛坛。受法王宝。复同无畏三藏。译毗
卢遮那佛经。开后佛国。睿宗玄宗并请入内集贤院。
寻诏住兴唐寺。所翻之经。遂著疏七卷。又摄调伏藏
六十卷。释氏系录一卷。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其历
编入唐书历律忘。以为不刊之典。有王媪者。行邻里
之老妪。昔多赡行之贫。及行显遇。常思报之。一日拜
谒云。儿子杀人。即就诛矣。况师帝王雅重。乞奏减死。
以供母之残龄。如是泣涕者数。四行曰。国家刑宪。岂
有论请而得免耶。命侍僧给与若干钱物。任去别图
媪戟手曼骂曰。我居邻周给。迭互绷褓间[抪-巾+巳]。乳汝长
成。何忘此惠耶。行心慈爱。终夕不乐。于是运算毕召
净人戒之曰。汝曹挈布囊。于某坊闲静地。午时坐伺。
得生类投囊速归。明日果有猳彘引豚七个。净人分
头驱逐。猳母走矣。得豚而归。行巳备巨瓮。逐一入之
闭盖。以六乙泥封口。诵番语数契而止。投明。中官下
诏入问云。司天监奏。昨夜北斗七座星全不见。何耶
释佛图澄 第 312c 页 X87-0312.png
对曰。昔后魏曾失荧惑星。至今帝车不见。此则天将
大儆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犹陨霜天旱。
盛德所感。乃能退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依之。其夜
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又开元
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
致雨。敕令中官于内库中偏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
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
而雨。
* 释澄观
姓夏侯。越州山阴人。观俊朗高逸。不拘细务。
遍寻名山。旁求秘藏。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
学相部律。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玄璧法师。
传关河三论。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
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却复天竺诜法师门。温习
华严大经。七年。住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
十年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
经疏解。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咨
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大历十一
年。誓游五台。一一巡礼。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见普
贤。登险陟高。备观圣像。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专行
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大经。并演诸论。因慨华
严旧疏。文繁义约。惙然长想。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吾
既游普贤之境界。泊妙吉之乡原。不疏毗卢。有辜二
圣矣。观撰疏。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
大儆于陛下也。夫匹夫匹妇不得其所。犹陨霜天旱。
盛德所感。乃能退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依之。其夜
占奏北斗一星见。七夜复初。其术不可测也。又开元
中尝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
致雨。敕令中官于内库中偏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
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
而雨。
* 释澄观
姓夏侯。越州山阴人。观俊朗高逸。不拘细务。
遍寻名山。旁求秘藏。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
学相部律。本州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玄璧法师。
传关河三论。大历中。就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
南法藏。受海东起信疏义。却复天竺诜法师门。温习
华严大经。七年。住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覆寻三论。
十年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维摩等
经疏解。又谒牛头山忠师。径山钦师。洛阳无名师。咨
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了北宗玄理。大历十一
年。誓游五台。一一巡礼。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见普
贤。登险陟高。备观圣像。却还五台。居大华严寺。专行
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大经。并演诸论。因慨华
严旧疏。文繁义约。惙然长想。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
二圣合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即是华严之义也。吾
既游普贤之境界。泊妙吉之乡原。不疏毗卢。有辜二
圣矣。观撰疏。起兴元元年正月。贞元三年十二月毕
释佛图澄 第 313a 页 X87-0313.png
功。成二十轴。
* 释鉴真
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人。总丱俊明。随父母入
大云寺。见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便就智
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
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
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以戒律化诱。郁为宗
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
年中。达于杨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
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
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辍此方之利乐。为
海东之导师。真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
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
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
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
地也。点许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买舟自
广陵。赍经律法。离岸。天宝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
风山。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仁-二+笺]香
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
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
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
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
且泓澄人饮甘美。次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
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
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度沙弥澄修等
* 释鉴真
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人。总丱俊明。随父母入
大云寺。见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便就智
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
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
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以戒律化诱。郁为宗
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
年中。达于杨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
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
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辍此方之利乐。为
海东之导师。真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
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
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
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
地也。点许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买舟自
广陵。赍经律法。离岸。天宝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
风山。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仁-二+笺]香
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
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
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
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
且泓澄人饮甘美。次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
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
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度沙弥澄修等
释佛图澄 第 313b 页 X87-0313.png
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
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巳来。长敷律藏。受
教者多。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
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乃唐代宗广德
元年。春秋七十七。
* 释圆照
姓张。京兆蓝田人。年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
师。寻究经论。访问师承。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
观。华严新经。代宗大历十三年。承诏至齐安国寺定
夺。新旧两疏是非。敕令将二本律疏。定行一家。时照
等序奏云。按四分律部。自姚秦弘始。五年壬寅岁。罽
宾三藏佛陀耶舍。讽出梵文。沙门竺佛笔受。成四十
五卷。至十一年戊申。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于
长安中寺。重雠校。殆十四年辛亥。译毕。沙门慧辩等。
笔受成六十二卷。武德元年戊寅。有相州日光寺法
砺律师制疏。至九年丙戌。成十卷。宗依成寔论。今称
旧疏。是也。洎高宗咸亨元年庚午。有西太原寺怀素
律师。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宗依根本。一切有部。大
毗婆沙。俱舍等论。称新章疏。是也。两疏传授。各坛颛
门。学者如林。执见殊异。数兴诤论。圣慈悯念。务息其
源。使水乳无乖。时遣内给事李宪诚。镇军大将军刘
崇训。宣敕云。四分律旧疏新疏。宜令临坛大德如净
等。于安国寺律院。佥定一本流行。遣中官赵凤。敕尚
食局。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又敕安国寺三纲佥定
律疏。一切俗僧。辄不得入。其时天长寺昙𨗉。净住寺
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巳来。长敷律藏。受
教者多。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
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乃唐代宗广德
元年。春秋七十七。
* 释圆照
姓张。京兆蓝田人。年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
师。寻究经论。访问师承。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
观。华严新经。代宗大历十三年。承诏至齐安国寺定
夺。新旧两疏是非。敕令将二本律疏。定行一家。时照
等序奏云。按四分律部。自姚秦弘始。五年壬寅岁。罽
宾三藏佛陀耶舍。讽出梵文。沙门竺佛笔受。成四十
五卷。至十一年戊申。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于
长安中寺。重雠校。殆十四年辛亥。译毕。沙门慧辩等。
笔受成六十二卷。武德元年戊寅。有相州日光寺法
砺律师制疏。至九年丙戌。成十卷。宗依成寔论。今称
旧疏。是也。洎高宗咸亨元年庚午。有西太原寺怀素
律师。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宗依根本。一切有部。大
毗婆沙。俱舍等论。称新章疏。是也。两疏传授。各坛颛
门。学者如林。执见殊异。数兴诤论。圣慈悯念。务息其
源。使水乳无乖。时遣内给事李宪诚。镇军大将军刘
崇训。宣敕云。四分律旧疏新疏。宜令临坛大德如净
等。于安国寺律院。佥定一本流行。遣中官赵凤。敕尚
食局。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又敕安国寺三纲佥定
律疏。一切俗僧。辄不得入。其时天长寺昙𨗉。净住寺
释佛图澄 第 313c 页 X87-0313.png
崇睿。西明寺道𨗉兴此。本寺宝意。神朗。彼钊。超侪。崇
福寺超證。荐福寺如净。青龙寺惟干。章信寺希照。保
寿寺慧彻。圆照。共奉表谢。俄属德宗即位。改元建中。
敕照。依大历新定字样。杪写进本。至十二月。送祠部
新进佥定疏十卷。仍乞新旧两疏并行。敕依照搜集。
专彼研寻。著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集景云
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
二卷。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
碑表集三卷。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佥定律疏。一行
制表集三卷。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记三卷。大乘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三教法王本记三卷。
利言集二卷。释迦佛法王本记一卷。佛现八相成正
觉记一卷。忏悔罪辩瑞相记一卷。五部律翻译传授
记一卷。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无忧王寺佛骨塔
记三卷。传法三学碑记集十五卷。建中兴元贞元制
旨释门表奏记二卷。御题章信寺诗。太子百寮奉和
集三卷。续开元释教录三卷。照自序。照于律道颇有
功多。肃代二朝。尤为杰立。
* 释真表
百济人。家在金山。世为戈猎。表多蹻捷。弓矢
最便。当开元中。逐兽之馀。憩于田畎间。折柳条贯。虾
蟆成丳。置于水中。拟为食调。遂入山网捕。因逐鹿。由
山北路归家。忘取贯蟆。至明年春。猎次闻蟆鸣。就水
见去年所贯。三十许虾蟆犹活。表于时叹惋。自责曰。
苦哉。何为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乃绝柳条徐轻放纵。
福寺超證。荐福寺如净。青龙寺惟干。章信寺希照。保
寿寺慧彻。圆照。共奉表谢。俄属德宗即位。改元建中。
敕照。依大历新定字样。杪写进本。至十二月。送祠部
新进佥定疏十卷。仍乞新旧两疏并行。敕依照搜集。
专彼研寻。著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集景云
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
二卷。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
碑表集三卷。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佥定律疏。一行
制表集三卷。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记三卷。大乘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三教法王本记三卷。
利言集二卷。释迦佛法王本记一卷。佛现八相成正
觉记一卷。忏悔罪辩瑞相记一卷。五部律翻译传授
记一卷。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无忧王寺佛骨塔
记三卷。传法三学碑记集十五卷。建中兴元贞元制
旨释门表奏记二卷。御题章信寺诗。太子百寮奉和
集三卷。续开元释教录三卷。照自序。照于律道颇有
功多。肃代二朝。尤为杰立。
* 释真表
百济人。家在金山。世为戈猎。表多蹻捷。弓矢
最便。当开元中。逐兽之馀。憩于田畎间。折柳条贯。虾
蟆成丳。置于水中。拟为食调。遂入山网捕。因逐鹿。由
山北路归家。忘取贯蟆。至明年春。猎次闻蟆鸣。就水
见去年所贯。三十许虾蟆犹活。表于时叹惋。自责曰。
苦哉。何为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乃绝柳条徐轻放纵。
释佛图澄 第 314a 页 X87-0314.png
因发意出家。自惟曰。我堂下辞亲。室中割爱。难离欲
海。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发。苦到忏悔。举身扑地。志
求戒法。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于七宵。诘旦见地藏
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戒缘。受方便。感瑞应。因
勇猛过前。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推表坠于岩
下。身无所伤。至第三七日质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
来也。乃见白云若浸粉然。更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
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
风华雨。尔时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
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卢可
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犹如
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
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二物。乃签检之制。一题曰九
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先悔
罪。更加一百八签。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人。
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满。
限终。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签
堕地以验罪灭不灭。若百八签。飞逗四畔。唯八九二
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若众签虽远。或
一二来触九八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前人重覆
忏悔巳。正将重悔烦恼签。和九八者掷。其烦恼签去
者。名中品戒。若众签埋覆九八者。则罪不灭。不得戒
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焉。慈氏重告诲云。
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焉。嘱累巳。天仗既回。山川云
海。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发。苦到忏悔。举身扑地。志
求戒法。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于七宵。诘旦见地藏
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戒缘。受方便。感瑞应。因
勇猛过前。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推表坠于岩
下。身无所伤。至第三七日质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
来也。乃见白云若浸粉然。更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
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
风华雨。尔时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
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卢可
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犹如
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
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二物。乃签检之制。一题曰九
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先悔
罪。更加一百八签。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人。
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满。
限终。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签
堕地以验罪灭不灭。若百八签。飞逗四畔。唯八九二
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若众签虽远。或
一二来触九八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前人重覆
忏悔巳。正将重悔烦恼签。和九八者掷。其烦恼签去
者。名中品戒。若众签埋覆九八者。则罪不灭。不得戒
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焉。慈氏重告诲云。
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焉。嘱累巳。天仗既回。山川云
释佛图澄 第 314b 页 X87-0314.png
霁。于是持天衣。执天钵。犹如五夏比丘。徇道下山。闻
空中唱言菩萨出山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脱衣
覆路。毡罽氍毹承足表咸曲副人情。一一迪践。有女
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惊亡。回避别行。女子怪
其不平等。表曰。适观氎覆间。皆是狶子。吾虑伤生。避
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
有二虎。左右随行。三十来里。就一山坡。蹲跪于前。时
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
蓝。号金山寺。后人求戒。年年忏罪者绝多。
* 释端甫
俗姓赵。天水人。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
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
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兴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
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始十岁。依崇
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
学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甫又梦梵僧。以舍利满
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
律论。无敌于当时。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
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
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复诏侍皇
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
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
承顾问。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
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以开成元年
空中唱言菩萨出山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脱衣
覆路。毡罽氍毹承足表咸曲副人情。一一迪践。有女
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惊亡。回避别行。女子怪
其不平等。表曰。适观氎覆间。皆是狶子。吾虑伤生。避
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
有二虎。左右随行。三十来里。就一山坡。蹲跪于前。时
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
蓝。号金山寺。后人求戒。年年忏罪者绝多。
* 释端甫
俗姓赵。天水人。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
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
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兴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
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始十岁。依崇
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受具于西明寺照律师。
学毗尼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甫又梦梵僧。以舍利满
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
律论。无敌于当时。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
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
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复诏侍皇
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
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
承顾问。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
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以开成元年
释佛图澄 第 314c 页 X87-0314.png
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赐
谥曰大达。塔曰玄秘。
* 释良价
会稽人。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
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
何故经言无。师骇然异之。指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
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
无对。师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
雕琢。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问南阳忠国
师无情说法话。沩竖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
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
时慕道者否。沩指造云岩。举前无情说法。甚么人得
得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
不闻吾说法也。师问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
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
乎。师曰。无情说法。彰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
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
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
处闻时。方始知。
* 释希圆
姓张。姑苏人。宗亲豪富。而独舍家。从登戒法。
便游讲肆。不滞一方。勤修三学。时推俊迈。光启中。居
会稽宝林山寺。与时寡合。或问之。曰吾逍遥乎无形
之场。同师子游戏耳。景福中。于山寺演畅经论。著玄
中钞数卷。劝人急修上生之业。且曰。非知之难。行之
为难。圆六时礼忏。未尝少缺。居小房。即琅琊山顶。是
谥曰大达。塔曰玄秘。
* 释良价
会稽人。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
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
何故经言无。师骇然异之。指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
斋。泉问众曰。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
无对。师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
雕琢。师曰。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沩山。问南阳忠国
师无情说法话。沩竖拂子。曰会么。师曰不会。请和尚
说。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曰。还有与师同
时慕道者否。沩指造云岩。举前无情说法。甚么人得
得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
不闻吾说法也。师问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
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
乎。师曰。无情说法。彰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
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
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
处闻时。方始知。
* 释希圆
姓张。姑苏人。宗亲豪富。而独舍家。从登戒法。
便游讲肆。不滞一方。勤修三学。时推俊迈。光启中。居
会稽宝林山寺。与时寡合。或问之。曰吾逍遥乎无形
之场。同师子游戏耳。景福中。于山寺演畅经论。著玄
中钞数卷。劝人急修上生之业。且曰。非知之难。行之
为难。圆六时礼忏。未尝少缺。居小房。即琅琊山顶。是
释佛图澄 第 315a 页 X87-0315.png
山也。传云从琅琊台飞来。此处先是屠坊。故皆镇于
其下。山之家有井。甚多灵怪。一云此处禹锁。浙江蛟
蜃之属。其名曰蛆。蛆有双耳。其色苍黄。或缘竹木。必
风雨至。或出石窍。入僧居。沟渠中见人不惊。握则跳
梁如怒状。唯遍入圆房。圆手执宛转屑就。乃为之受
归戒。令勿作风雹之妖。暨圆终。而多暴风雨也。圆之
修习。愿见弥勒。一日讲次。屹然坐。终于法座。时众闻
异香天乐。七日后巳。
* 释志玄
河朔人。攻五天禁咒。身衣枲麻布。行历州邑。
不居城市寺宇。唯宿郊野林薄。玄有意寻访名迹。至
绛州夜泊墓林中。其夜月色如昼。见一狐从林下。将
髑髅置之于首。摇不落者戴之。更取艿草随叶。遮蔽
其身。逡巡成一娇娆女子。浑身服素练。立于道左。微
闻东北上。有鞍马行声。女子哀泣。悲不自胜。少选。乘
马郎遇之。下马问曰。娘子野外深更号咷。何至于此
耶。女子掩泪绐之曰。贱妾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娉
与此土张氏为妇。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
所依给。二亲堂上。不知妾如此孤苦。痛割心腑。不觉
哀动。妾思归宁。又不可得。乘马郎曰。将谓娘子哀怨
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差使回还易水。娘
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收泪感谢方欲攀踏次。玄从
墓林出曰。君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也。彼曰。僧家岂
以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玄曰。君不信。可小住。吾当
与君变女子本形。玄乃振锡。诵胡语数声其女子还
其下。山之家有井。甚多灵怪。一云此处禹锁。浙江蛟
蜃之属。其名曰蛆。蛆有双耳。其色苍黄。或缘竹木。必
风雨至。或出石窍。入僧居。沟渠中见人不惊。握则跳
梁如怒状。唯遍入圆房。圆手执宛转屑就。乃为之受
归戒。令勿作风雹之妖。暨圆终。而多暴风雨也。圆之
修习。愿见弥勒。一日讲次。屹然坐。终于法座。时众闻
异香天乐。七日后巳。
* 释志玄
河朔人。攻五天禁咒。身衣枲麻布。行历州邑。
不居城市寺宇。唯宿郊野林薄。玄有意寻访名迹。至
绛州夜泊墓林中。其夜月色如昼。见一狐从林下。将
髑髅置之于首。摇不落者戴之。更取艿草随叶。遮蔽
其身。逡巡成一娇娆女子。浑身服素练。立于道左。微
闻东北上。有鞍马行声。女子哀泣。悲不自胜。少选。乘
马郎遇之。下马问曰。娘子野外深更号咷。何至于此
耶。女子掩泪绐之曰。贱妾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娉
与此土张氏为妇。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
所依给。二亲堂上。不知妾如此孤苦。痛割心腑。不觉
哀动。妾思归宁。又不可得。乘马郎曰。将谓娘子哀怨
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差使回还易水。娘
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收泪感谢方欲攀踏次。玄从
墓林出曰。君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也。彼曰。僧家岂
以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玄曰。君不信。可小住。吾当
与君变女子本形。玄乃振锡。诵胡语数声其女子还
释佛图澄 第 315b 页 X87-0315.png
为狐走。而髑髅草敝其身。乘马郎叩头悔过。非师之
救。几随妖死。
* 释崇惠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尘。往礼径山国
一禅师。勤禅观。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
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
山。卓小尖头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
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
教淩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三年
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
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
异道愤其遍重。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
蹑如常道焉。时缁伍亘相顾望。无敢蹑者。惠闻之。谒
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
霜雪然。增高百丈。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庭公贵。
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
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踏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
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
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
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诏授号护国三藏。敕移
安国寺居之。
* 释桂琛
俗姓李。常山人。童儿便求远俗。斋茹一餐。秉
心唯确。二亲爱缚。继踰城之武。事本府万岁寺无相
大师。登戒地。学毗尼。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
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
救。几随妖死。
* 释崇惠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尘。往礼径山国
一禅师。勤禅观。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
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
山。卓小尖头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
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
教淩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三年
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
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
异道愤其遍重。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
蹑如常道焉。时缁伍亘相顾望。无敢蹑者。惠闻之。谒
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
霜雪然。增高百丈。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庭公贵。
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
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踏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
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
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
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诏授号护国三藏。敕移
安国寺居之。
* 释桂琛
俗姓李。常山人。童儿便求远俗。斋茹一餐。秉
心唯确。二亲爱缚。继踰城之武。事本府万岁寺无相
大师。登戒地。学毗尼。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
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
释佛图澄 第 315c 页 X87-0315.png
云居。后诣雪峰。参讯勤恪。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
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遂为故漳牧。太原
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
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
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傽-音+衣]勤州大保琅琅公。志
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
角立。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林。复咸传琛旨。各为
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数日。安坐而终。
* 释澄楚
姓宗。诞生之夕。光烂充室。洎七岁。亲党携之
入寺。见佛像。辄嗟叹作礼。归家问父曰。唯佛独尔。馀
者如何。父曰蠢动皆佛。何况于人。楚曰。儿愿学佛。聊
报二亲劬劳。其父许之。至十岁。于相国寺礼智明为
师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楚曰。汝何好嬉戏耶。雪山
善财亦童子。还如是否。旁有闻者奇之曰。子异日成
法门伟器必矣。受具巳来。习新章律部。辄入毗柰耶
窟穴。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瓜。时号律虎。王公大人请
益者日众。晋高祖闻而钦仰。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
号真法大师。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从楚落发度
戒。命为新章律宗主焉。以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
疾而终。
楚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律有三宗。砺素宣是。人
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
要不过戒也。定也慧也。此三为路。出其生死之乡。
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
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遂为故漳牧。太原
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
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
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傽-音+衣]勤州大保琅琅公。志
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
角立。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林。复咸传琛旨。各为
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数日。安坐而终。
* 释澄楚
姓宗。诞生之夕。光烂充室。洎七岁。亲党携之
入寺。见佛像。辄嗟叹作礼。归家问父曰。唯佛独尔。馀
者如何。父曰蠢动皆佛。何况于人。楚曰。儿愿学佛。聊
报二亲劬劳。其父许之。至十岁。于相国寺礼智明为
师有童子聚戏而招诱之。楚曰。汝何好嬉戏耶。雪山
善财亦童子。还如是否。旁有闻者奇之曰。子异日成
法门伟器必矣。受具巳来。习新章律部。辄入毗柰耶
窟穴。其击难酬答。露牙伸瓜。时号律虎。王公大人请
益者日众。晋高祖闻而钦仰。诏入内道场。赐紫袈裟。
号真法大师。自此皇宫妃主。有慕法者。从楚落发度
戒。命为新章律宗主焉。以显德六年十月十一日无
疾而终。
楚师明律。时号宗主者何。律有三宗。砺素宣是。人
有人法。禁戒威仪是也。天有天法。光洁静虑是也。
要不过戒也。定也慧也。此三为路。出其生死之乡。
专一为门。通其涅槃之域。若乃资乎急用。在乎毗
释佛图澄 第 316a 页 X87-0316.png
尼。防闲三业。三业皆净。六尘自袪。圣贤践修。何莫
由斯。自此而推。从言索理则毗尼也。木叉也。因则
声教律焉。果则别解脱焉。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
同制也。横之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所以优波
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
* 释心道
眉州徐氏子也。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
自以为至。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今目
前万象枞然。心识安在。道茫然。遂出关。周流江淮。既
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
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
旦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便闭却门。道曰和
尚莫瞒某甲。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道即拳
破窗纸。佛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道即以两手棒鉴
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
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下根源会。觉公说
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
此中辨真假。鉴然之。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
开法天宁。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
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
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
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
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
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
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
由斯。自此而推。从言索理则毗尼也。木叉也。因则
声教律焉。果则别解脱焉。直以时论。三世诸佛。咸
同制也。横之界说。十方净刹。悉共行之。所以优波
离过去七佛。咸以戒律嘱累之。
* 释心道
眉州徐氏子也。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
自以为至。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今目
前万象枞然。心识安在。道茫然。遂出关。周流江淮。既
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
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
旦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悟。鉴见便闭却门。道曰和
尚莫瞒某甲。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道即拳
破窗纸。佛鉴即开门搊住云。道道。道即以两手棒鉴
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
遍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下根源会。觉公说
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
此中辨真假。鉴然之。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
开法天宁。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
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
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
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
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一人
既尔。众人亦然。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
迷仙酎。同唱步虚词。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
释佛图澄 第 316b 页 X87-0316.png
死药。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
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
城中。祇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
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閒思
想。太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较量
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
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
矫诈。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
僧尼重新披剃。寔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荣。迷仙酎。变
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
起尼师坛。昨朝稽首。今日和南祇改旧时相不改旧
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
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
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道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
何曾有此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
闰三月有贼叛。众请师南奔。道曰。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贼至道曰。速杀我以快汝心。贼即举槊残
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 释鼎需
号懒庵。姓林。幼业儒。举进士。莅政有声。年二
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
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
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公为
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尝以即心即佛话问。
神机之外。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
城中。祇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道。直饶羽化三
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一年半内閒思
想。太抵兴衰。各有时。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较量
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
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铙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
矫诈。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
僧尼重新披剃。寔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荣。迷仙酎。变
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放下银木简。拈
起尼师坛。昨朝稽首。今日和南祇改旧时相不改旧
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良久曰。秋风
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建炎三年春示众。举
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道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
何曾有此说。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至
闰三月有贼叛。众请师南奔。道曰。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贼至道曰。速杀我以快汝心。贼即举槊残
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 释鼎需
号懒庵。姓林。幼业儒。举进士。莅政有声。年二
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
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
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公为
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尝以即心即佛话问。
释佛图澄 第 316c 页 X87-0316.png
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
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
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巳。妙喜因
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
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
其。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
排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
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
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需大悟。厉声曰。和尚
巳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
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
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自此名喧丛
席。道被遐。方后开堂。称具眼宗匠。
* 释无念深有
麻城熊氏子。往五台伏牛。遍扣名宿。至
庐山参大安。安曰。汝号甚么。师曰无念。安曰。那个是
无念。师茫然。回山对友说。数年行脚事。友曰。何不问
你自已。师曰。如何是自已。曰拿物非手。吃饭非口。一
夕闻哭笑二声相触有省。入龙湖。同卓吾居士。到驷
马山。有讲主至。士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主讲罢。士对师曰。试说看。师拟对。士将师膝上一推
曰。者个聻。师豁然。偈曰。四十馀年不住功。穷来穷去
转无踪。而今穷到无依倚。始悔从前错用功。僧问如
何是道之体。师曰。满口道不著。曰四大离散时如何。
师竖起拳曰。者个不属四大。
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
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巳。妙喜因
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
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
其。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
排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
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
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需大悟。厉声曰。和尚
巳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
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
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自此名喧丛
席。道被遐。方后开堂。称具眼宗匠。
* 释无念深有
麻城熊氏子。往五台伏牛。遍扣名宿。至
庐山参大安。安曰。汝号甚么。师曰无念。安曰。那个是
无念。师茫然。回山对友说。数年行脚事。友曰。何不问
你自已。师曰。如何是自已。曰拿物非手。吃饭非口。一
夕闻哭笑二声相触有省。入龙湖。同卓吾居士。到驷
马山。有讲主至。士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主讲罢。士对师曰。试说看。师拟对。士将师膝上一推
曰。者个聻。师豁然。偈曰。四十馀年不住功。穷来穷去
转无踪。而今穷到无依倚。始悔从前错用功。僧问如
何是道之体。师曰。满口道不著。曰四大离散时如何。
师竖起拳曰。者个不属四大。
释佛图澄 第 317a 页 X87-0317.png
* 释无明慧经
崇仁裴氏子。初产难。祖父诵金刚经得
娩。故名。九岁入乡校。便问。浩然之气。是个甚么。授书
师异之。及长读金刚经。恍若旧习。即依廪山忠出家。
久而辞去。禁足峨峰。因阅传灯。见僧问兴善如何是
道。善曰。大好山。疑滞莫决。一日力推巨石。豁然大悟。
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
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趋呈廪山。山印为法器。
自是剃染纳具。劳形苦骨。影不出山者二十四载。万
历甲午。住宝方。有僧问师住此山。曾见何人。师曰总
未行脚。僧曰岂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师善其言。遂荷
锡远游法门老宿无不推誉。顷入五台。参瑞峰问赵
州。师乞颂。峰曰。知是般事便休。师作礼呈颂曰。暗藏
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鉴。纵智难量。到家不上长安
路。一任风花雪月扬。峰深肯师语。妙叶洞宗。而师亦
以绍续洞宗自任。未几返。锡宝方。晚主董岩寿昌二
刹。上堂云。云弗依山。山弗云。心无染境。境无心。云山
清净如心境。一道虚明烁太清。然虽如是抽筋不动
皮。换骨不见血。筋骨一齐空。游行不倒趹。达磨大士
解灭而不解生。释迦老人。解生而不解灭。要知生灭
不相干。除是当年乾屎橛。万历丁巳冬。师自田中归。
语大众曰。吾从兹不复砌石矣。众愕然。明春三日。示
微恙。至十七日。作举火偈。命侍者唱偈。复书曰。今日
分明指示。掷笔端坐而化。阇维顶骨。诸牙不坏。藏于
本寺。建窣堵波。
释佛图澄 第 317b 页 X87-0317.png
* 牧云禅师
尝熟张氏子小参云。娄江大海滨。信潮时
汇止。地灵祥必钟。杰出众居士。资生各有家。团圞有
子女。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山僧乘时来。證明如
上义。證明则不无。且道以何为验。乃卓拄杖云。佛子
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若论
此事。如海滨人家。取鱼相似。只因知得大海。有鱼思
欲取之。乃生个计较。造个船只。扯个风蓬。把定舵柄。
请个熟海路的人。为了舡师。直至大洋去处。待等鱼
来。一网撒去。大鱼小鱼。满载而归。到家市卖。养育子
孙。受用不尽。参学人。亦如是。先要知凡夫身中。决定
有佛祖广大灵明的大事。如海有鱼。不生疑惑。不肯
自昧。即思参禅。急图发明。如取海鱼生计较。放舍世
缘。打起精进。千里万里。觅访知识。亲近善友。求指路
头。切切提持。如依船师指导。忽于自已身中。悟得佛
祖的大事。归家保养。入廛垂手。兴隆法门。上可以报
佛恩德。下可以启迪将来。受用亦无有尽。虽然如是。
大海中。岂无风浪。岂无惊险。然而不生恐怖。一往直
前者。盖取鱼的念头切也。参禅何不如是。要图发明
佛祖大事。也须不顾危亡。不论境缘顺逆。千魔万难。
直往不退。不愁佛法不到手也。佛法虽是现成事。若
不如取鱼猛励。怎得到手。故参学人。须检点自已。向
来参究。能如取鱼一样急切否。能一往直前无退转
否。在丛林中。遇些小境缘。能不惊怖。不介意否。若或
未能。毕竟参禅念头。不如取鱼念头切。佛祖大事。何
释佛图澄 第 317c 页 X87-0317.png
能打彻。所以古人云。把手牵人行不得。惟人自肯乃
方亲。又云。如来于一切处成等正觉。于刀山剑树上
成等正觉。于镬汤炉炭里。成等正觉。于棒下成等正
觉。于喝下成等正觉。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
异语者。只今还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良久云。选
佛若无如是眼。假饶千载又奚为。
* 释如学
号五峰。陜西人。律身严谨。遇事精勤。一夕与
天童话次。童蓦伸脚曰。你作么生。师以脚踢。之童笑
曰未在未在。师曰和尚道看。童倒卧。师曰。也只是困。
童曰。你又与么去也。师礼拜。一日辞行。童握拂曰。唤
作拂子则触。不唤作拂子则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
不得不语。不得无语。不得错举。若不错举。即分付汝。
师连跳两跳曰。不要不要。童曰。犹是乱叫乱跳。更试
举看。师转身曰。某甲去也。童乃付。
* 释法藏
号汉月。梁溪苏氏子。十九圆顶于德庆庵。廿
九岁读高峰语录有疑。历十馀秋。闻折竹声。忽然大
彻。天启甲子春。天童悟。唱道金粟。师往参焉。值童上
堂。举僧问古德云。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
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相见。童乃顾师曰。
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师便出。童上堂。举起拄杖
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掷下拄杖曰。
落二去也。且一又如何举。便下座。师掣拄杖便行。童
归方丈。师以拄杖呈曰。此是打尽天下人底拄杖。今
日还却和尚。童接得便打。曰先打汝一个起。师曰。幸
方亲。又云。如来于一切处成等正觉。于刀山剑树上
成等正觉。于镬汤炉炭里。成等正觉。于棒下成等正
觉。于喝下成等正觉。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
异语者。只今还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良久云。选
佛若无如是眼。假饶千载又奚为。
* 释如学
号五峰。陜西人。律身严谨。遇事精勤。一夕与
天童话次。童蓦伸脚曰。你作么生。师以脚踢。之童笑
曰未在未在。师曰和尚道看。童倒卧。师曰。也只是困。
童曰。你又与么去也。师礼拜。一日辞行。童握拂曰。唤
作拂子则触。不唤作拂子则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
不得不语。不得无语。不得错举。若不错举。即分付汝。
师连跳两跳曰。不要不要。童曰。犹是乱叫乱跳。更试
举看。师转身曰。某甲去也。童乃付。
* 释法藏
号汉月。梁溪苏氏子。十九圆顶于德庆庵。廿
九岁读高峰语录有疑。历十馀秋。闻折竹声。忽然大
彻。天启甲子春。天童悟。唱道金粟。师往参焉。值童上
堂。举僧问古德云。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
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相见。童乃顾师曰。
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师便出。童上堂。举起拄杖
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掷下拄杖曰。
落二去也。且一又如何举。便下座。师掣拄杖便行。童
归方丈。师以拄杖呈曰。此是打尽天下人底拄杖。今
日还却和尚。童接得便打。曰先打汝一个起。师曰。幸
释佛图澄 第 318a 页 X87-0318.png
得还和尚杓柄。童曰。犹嫌少在。又打数下。师作礼而
出。住后上堂云。攀跻不住忽然翻。打破吾宗向上关。
剩得一双穷相手。始知无法付人间。
* 释道忞
号木陈。潮州林氏子匡庐薙染。依悟和尚天
童座下。掌记室有年。受请继席。僧问。如何是天童境。
师曰。廿里松关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曰如何是
境中人。师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问客从何处来。曰
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看脚下。问如何是诸佛出身
处。师曰。你吃粥也未僧拟议。师曰。诸佛过去久矣。上
堂。释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古德道。才
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么有利有害。
红粉易妆端正女。无钱难做好儿郎。示众云。有一人
三头八臂。有一人无背无面。同到天童门下。且道安
下那个即是。一晚入堂。大叫曰。适来栏中不见了牛。
普请诸人把火上山寻牛去。众愕然。一僧才出。师便
归方丈。常举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话颂曰。草鞋踏遍
江南雪。归看庐山石上云。却笑閒身犹未老。寻梅几
度出松门。
法高僧摘要卷二
出。住后上堂云。攀跻不住忽然翻。打破吾宗向上关。
剩得一双穷相手。始知无法付人间。
* 释道忞
号木陈。潮州林氏子匡庐薙染。依悟和尚天
童座下。掌记室有年。受请继席。僧问。如何是天童境。
师曰。廿里松关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曰如何是
境中人。师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问客从何处来。曰
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看脚下。问如何是诸佛出身
处。师曰。你吃粥也未僧拟议。师曰。诸佛过去久矣。上
堂。释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古德道。才
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么有利有害。
红粉易妆端正女。无钱难做好儿郎。示众云。有一人
三头八臂。有一人无背无面。同到天童门下。且道安
下那个即是。一晚入堂。大叫曰。适来栏中不见了牛。
普请诸人把火上山寻牛去。众愕然。一僧才出。师便
归方丈。常举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话颂曰。草鞋踏遍
江南雪。归看庐山石上云。却笑閒身犹未老。寻梅几
度出松门。
法高僧摘要卷二
释佛图澄 第 318b 页 X87-031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