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请于兴善当院两道场各置持诵僧¶ (自动笺注)
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
和上表制集卷第
上都長安西明寺沙門釋圓照
凡一十九首答制三首二十二首
*請於興善寺當院兩道各置持誦僧制一首
*加開府儀同三司及封肅國公告牒一首
*三藏和上臨終陳情表一首(并答)
*和上初薨賜賻贈物制一首
*勅諸孝子守法教制一首
*勅諸孝子服喪儀制一首
*賜孝子米麵擇地手詔一首
*和上寫真影讚并序一首
*恩賜起造靈塔絹制一首
*謝恩賜造塔絹表一首(并答)
*鄧國夫人張氏祭文一首
*弟子苾芻慧勝祭文一首
*五日李相公祭文一首
*賜司空謚號制一首
*大廣智三藏行碑一首(沙門飛錫文)
*大廣智不空三藏和尚影贊一首(飛錫文)
*六日勅遣中使祭文一首
*六日元相公祭文一首
*謝追贈司空謚號表一首
*請於興善當院兩道各置持誦
一首
弟子僧慧朗慧超.慧璨.慧海.慧見.慧覺
慧暉.右件僧等請於當院灌頂道場常為
念誦
僧慧幹.慧果慧嚴慧雲信.
珍.慧勝.慧深.應.行.積.慧俊賢.
右件僧等請於大聖文殊閣下為國轉讀
 勅賜一切經
以前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
不空奏。
住此寺院二十餘年。
建立道場
 國持誦
靈應非一
不可名言
大聖文殊
恩命賜錢修造向畢。
既安梵夾
又有御
經。
理合弘持以資景福
其惠朗等二十一人
並久探秘藏
深達真乘
戒行圓明
法門標準
依前常令念誦轉經
如後有事故。
即請
簡擇灼然有道行僧填闕。
法燈不絕
聖壽
無疆
中書門下牒大廣智不空
奉勅宜依牒至准勅故牒
公元774年
大曆九年六月六日
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門下侍郎平章事王縉
兵部尚書平章事李抱玉
司徒中書令使
*加開府及封肅國公一首
勅。
大道之行同合異相
王者至理歸於
正法
化城之齊致。
儒釋殊途
前代
帝王罔不崇奉法教弘闡與時偕行
特進
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
宗師
人之舟檝
超誦三學坐離於見取。
萬行常示於化滅。
執律捨縛。
護戒為儀繼
明善教之志。
來受人王請。
朕往在先朝。
聞道要。
及當付囑
常所歸依
執經內殿
法前廗。
憑几膠序之禮。
順風崆峒之問。
妙音圓演。
密行內持
待扣如說。
自涯皆晤。
滌除昏妄
調伏魔冤。
天人洗心於度門。
龍鬼
受軄於神印。
固以氣消災癘。
福致吉祥
實惟
弘我之多。
寧止利吾之美。
有命帙用申優
禮而得為師。
味道滋。
深恩復強。
名載明前
志。
夫妙界有莊嚴之土。
內品有果地之殊。
大乎尚德。
敬順時典。
開府儀同三司
封肅國公
食邑三千戶。
如故
大曆九年六月十一日
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
司徒中書命使
中書舍人揚炎奉行
奉勅如右牒到奉行
大曆九年六月
侍中
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縉
朝議郎給事中趙涓
六月日時都事
左司郎中
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上柱國彭城郡開國
晏吏部侍郎
尚書左丞
告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食邑三千戶大興
三歲沙門大廣智不空
奉勅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光遠
令史廗晟
大曆九年六月日下
*三藏和上臨終陳情辭表一首
沙門空言
不空事先師。
已過二紀
早承
天澤
三十餘年演瑜伽法門
累聖恩眄
自從陛下臨御殊私轉深。
黃閣宴居
紫微問道
積恩重疊
日月相繼。
雖復
精懇
豈酬萬一。
露電難駐。
蒲柳易衰。
一從
伏枕
陛下深[目*奏]。
存問再三
中使
名醫相望道路
但以膏盲之病雖針藥而難
生。
生滅之質寧戀惜而能固。
忽從昨夜已來
頓覺氣力彌惙身非己有。
瞬息掩掩
心神
寖微
違謝聖朝
不任戀慕
不空今者年過
中壽
未為夭逝
以往越度南海
周遊
天。
尋其未聞。
習其未解。
所得金剛瑜伽
十萬頌諸部真言經論等五十餘萬頌。
翻譯少答國恩
夙願之未終。
生涯
已盡。
不空所以為恨也。
伏惟陛下降諸
佛之慈惠
下從人之所願
不空先進大聖
佛剎經。
聖情尋許頒示中外
伏願哀愍
臨終一言
冀福皇家
吉祥萬劫
實為
僧人
生死榮幸
五鈷金剛鈴杵先師所傳并
銀盤菩提子水精念珠并合子並謹隨
進奉
臨紙涕泣悲淚交流
永辭聖代
不勝
戀慕之至。
謹附監使李憲奉表陳辭以聞。
沙門不空誠悲誠戀謹言
大曆九年六月十五日開府儀同三司試鴻
臚卿肅國公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
空表上
寶應元聖武皇帝
和上行登十地
來自五天
敷演瑜伽
宣流
夾。
周遊萬里
踐曆三朝
先譯聖言。
親承師
授。
當下武之興運
前薪火傳
而弘菩薩
心。
眾生彌留有問
宸悼增深。
並宜依所
請也爾時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肅國公
大廣智不空三藏和上上陳聖恩
涕。
墨制旋降
所請皆依和上情意
獲申
一心觀行
右脇累足恬然而薨。
弟子號慕
使奏聞聖上宸悼殊深。
輟朝三日
爰降
使。
詣于僧伽藍
宣慰眾徒。
及錫賻贈
奉勅絹三百疋。
布二百端。
宜送大興善寺
故大廣智不空三藏院充賻贈物。
大曆九年六月十六日
*勅諸孝子守法教制一首
奉勅語諸孝子等。
和上三代國師
徒稍眾。
各相和順瑜伽觀行
本教
行。
如有違諍者即錄名奏來。
大曆九年六月十六日內謁者監李憲
 宣
*勅諸孝子服喪儀制一首
奉勅語諸孝子
着服哭泣葬送威儀立靈
塔置圖寫影來等。
除此之外餘一切並依遺
書。
大曆九年六月十八日中使李憲誠宣
*手詔孝子米麵擇地葬日等制一首
奉手詔。
孝子等糧米麵
并並擇地塔及
日葬事等。
白米五車粳米五車白麵五車柴十
車油七石炭三車
並如京宣索如無準元奏
來當別支送。
*三藏和上影讚并序一首
大唐大廣智三藏和上影讚(并序)
弟子朝散大夫撿挍左庶子嚴郢
和上不空聖上尊之曰大廣智三藏
南天竺阿闍梨金剛智法化也。
毘盧
那佛以瑜伽無上秘密大乘教傳於金剛
埵。
金剛薩埵百歲得龍菩薩傳授
焉。
龍猛又數百歲乃傳龍智阿闍梨
龍智
百歲金剛智阿闍梨
金剛智振錫東來
傳於和上
法身如來至于和上傳此道者
六人而已矣。
和上童孺出家
聰明卓異
服勤
精苦晝夜不息
經耳閱目咸誦無遺
聞一知
十若有神告。
先師歎曰。
吾道東矣
先師既歿
和上泛海天竺師子等國。
龍智阿闍
更得瑜伽十八會法五部秘藏三乘遺典
莫不究其精奧焉。
與人同。
心與佛齊矣。
天寶初歸至上都
玄宗深敬遇之。
遂為三代
國師
出入禁闥
聖上每延至內殿順風
請益
玄言啟沃
宗仰日深
大曆九年示疾
臥。
詔使結轍
侍醫甞藥
虛日恩旨
臥。
開府儀同三司
依前試鴻臚卿
封肅國
公。
食邑三千戶。
累讓不允
至六月十五日
浴蘭湯
換潔衣服
抗表辭主。
奄然而化。
春秋七十矣。
臘五十矣聖上追慟廢朝
三日
和上所居寺有荷池
迴數十畝
傍無
灌注
中湧甘泉
醴甘鏡清
冬夏常滿
和上
遷化之日。
池水先夕而涸。
與夫雙林白事
異而感同矣。
法體堅固無來無去。
俗緣
則現於人世
道品歸於涅槃。
常情
所能測乎。
繢事如生
梁木其壞
綴序本行
善言
重宣此義而作讚曰。
瑜伽上乘秘密
之門。
度諸禪定頓入佛身。
法化正嫡迄今
人。
惟和尚為時而出。
演教救世如揭月日
三聖宗師優曇再發。
甘露方注涅槃不待
後學心沒憂海。
畫圖惟肖瞻仰如在
*恩賜靈塔絹制一首
奉勅
絹七百五十二匹。
宜賜興善寺故三
藏大廣智不空和尚院。
先師靈塔直。
大曆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內侍韋守宗宣
*恩賜絹七百五十二匹造塔謝表一首(并答)
僧曇貞等言。
今日內侍韋守宗奉宣恩
勅。
賜絹七百五十二匹。
先師塔直。
捧戴
咸被哀榮
使有展敬之地。
始起舍利之塔。
竊謂微言尚存
聖朝增福
陛下道崇
著。
門人之孝克招。
曇貞等不勝號擗
之至。
奉表陳謝以聞。
曇貞等誠哀誠懼謹
言。
大曆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大興善寺僧曇貞表
寶應元聖武皇帝
和上領袖緇門
弘宣妙旨
永歸寂滅
宗慕良
深。
遠日有期
遷神斯近。
施縑起塔
何有謝恩
*臨葬日鄧國夫人張氏祭文一首
維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七月戊戌朔五日
寅。
鄧國夫人張氏。
謹以乳藥之奠奉祭于故
國大三藏空和尚之靈。
惟和尚
劫增修已超三界之表。
現身行化恒遊億土
之中。
像教東來
微言北極
九重
沃。
萬乘虔恭
無價香。
無價寶
方欲陶甄
甿俗潤色聰明
平皇運於泰階
蒼生於彼
岸。
豈謂川無停逝日不再示滅同凡歸真
遽促。
嗚呼哀哉
悲慟震襟。
涕橫朝市
甘露
死。
飄風起而江海波。
有學無學諮稟
如何
嗚呼哀哉
弟子幸以夫尊忝茲國號
業易集。
一善難成。
賴和上弘慈
垂訓誘。
受法
心實驚惶
內省驕癡
外非奢縱
雖萬
分而未去。
九變知言
倏忽永乖。
痛戀空
積。
帝里素輿行。
雁塔白露生。
將申
哀於薄奠
靈鑒微誠
嗚呼哀哉
伏惟
尚饗
*弟子苾芻慧勝祭文一首
維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七月戊戌朔五日
寅。
弟子慧勝
謹以乳藥之奠敢昭告于亡
和尚之靈。
竊惟父母之孝。
師資亦然
況乎
深感前緣
侍其几杖二十餘年。
自慚愚滯
沐眷殊偏。
恩載我兮如地。
德覆我兮如天。
照我如日
法潤我兮如泉。
一朝天裂
中路而地翻。
一晝日落
中路而枯
泉。
觸目淚盈。
攀號氣噎
生滅而是常。
終酸
慟而交切
梵音一息
尊顏永違。
學徒相視
會何依。
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三藏和上葬日李相公祭文一首
維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七月戊戌朔五日
寅。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抱玉
香華供奉祭于故三藏大和上之靈。
法器之主。
釋教之尊。
生靈獨覺無以希聖
道。
崇德廣業無以定門
伏惟上神
晤藏本。
密詣真言
圓合內照
智涵清涼
即空
雖有示想忘色。
花會王宮
燈傳淨國
惟我
 聖后敷求教式。
諮學為師。
依仁輔德
開演
秘旨
決明慈識。
龍天効靈
怪魅潛匿
應期
于世。
轉此風力
柰何厭苦示我形息。
嗚呼
有必盡。
神而去之湧塔來見。
雙林變衰。
迷途
未返。
後學空悲
緬懷初會
哀慟無期
伏惟
 尚饗
*贈司空大辨三藏和上一首
勅。
寂滅為樂
所以歸於真。
付屬有緣
所以
其稱。
修諸故事
其或強名開府儀同三司
試鴻臚卿肅國公大興善寺三藏大廣智不
空。
德盛道高
朕所師仰
心密法印
超度
門。
精微有說。
廣大無相
一雨之潤溥洽於群
生。
百燈所傳遍明於正覺
達義趣。
通儒
玄。
聖人之情合若符契
順風前廗積有歲
年。
慈航不留
梁木其壞
徽音永隔
震悼
深。
論道之官嚴師禮。
仍加謚號
用副名實
可贈司空仍謐號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
上。
大曆九年七月五日
司徒中書令汾陽郡王使
中書侍郎平章事頴川郡開國公元載
中書舍人孫宿奉行
奉勅如右牒到奉行
大曆九年七月六日
侍中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平章事上柱
國臣王縉朝議大夫給事中趙涓
七月日時都事
(一本)左司郎中
金紫光祿吏部尚書上柱國左司郎中彭城
開國中公晏
吏部侍郎
尚書左丞
告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上
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光遠
令史廗晟
書令史
郎中書令史書令史
大曆九年七月六日
*大唐大德開府儀同三司試鴻臚卿
國公大興善寺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
撿挍福安兩塔法華道場沙門
錫撰
一月飛空
萬流不閟。
五天垂象
三藏降生
其謂焉。
大師矣。
大師法諱不空
天竺
羅門子也。
母氏相者曰。
爾汝當生
薩埵也。
已便失。
數日之後
果夢佛微笑
灌頂
既寐猶覺。
室明如晝
因而孕焉。
早喪
所天
十歲舅氏武威郡
十三遊太原府
尋入長安
以求出要。
見大弘教金剛三藏
為真吾師。
初試悉曇章。
令誦梵經
梵言
切。
一聞無墜。
便許入壇。
授發菩提心戒
年甫
十五與出家焉。
弱冠從有部進具成大苾芻
律相洞閑。
知而不住
將欲聲明論窮瑜
伽宗。
以白先師
師未之許。
夜夢菩薩像悉
皆來行。
乃曰。
我之所夢法藏有付矣。
遂授以
公元777年
三密
談於五智。
十二年六月而就。
開元
二十九年
先師厭代入塔之後
詔令
國信使師子國
白波連山
巨鱗橫海
洪濤
湧。
猛風振激。
凡諸難起。
金剛杵
諷隨求
章。
辟災靜然
船達彼國矣。
弟子僧含光慧辯
目擊焉。
師子國郊迎宮中七日供養
真金沐浴大師
肘步問安以存梵禮。
王諸
眷屬宰輔大臣備盡虔敬
國有普賢阿遮
聖者
位隣聖地
為時尊。
從而問津
無展
乃誠
奉獻金貝寶曰。
吾所寶者心也。
非此寶
也。
尋即授以十八會金剛瑜伽毘盧
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真言秘典經論梵夾
百餘部。
以為得其所傳也。
他日王作調象
戲以試大師
大師佛眼印。
慈心定。
真言門以却之。
其象顛仆不能前進
王甚敬
異。
與夫指降醉象有何殊哉。
則知七葉之花
本無香氣
五陰之舍豈有我人
三摩地中示
公元747年
其能慧。
至天寶六載
師子國玄宗
入建壇。
親授灌頂
淨影寺
于時愆亢
慮於隍。
大師結壇應期
油雲四起
霈然
澍。
內出寶箱
賜紫袈裟一副絹二百匹。
神用
大風拔樹之災。
祆星失度之沴。
公元754年
默念影響焉。
至十三載
勅令往武
威走節度使哥舒翰請。
大道場。
與梵僧含
光并俗弟子開府應李元琮等授五部灌頂
金剛界曼荼羅法。
時道場地為之大動。
業障散花不下
上著子蓋。
猶如群蜂味之
香蘂
不能却之。
事訖方墜。
何神之若此耶。
紫眼月勅還京住大興善寺
至德中
肅宗皇帝行在靈武
大師密進不動尊八方
神旗經。
并定收京之日如符印焉。
乾元中
入內殿建護摩。
親授灌頂
渥恩荐至
有殊
禮。
尋令於智炬寺念誦
本尊玉毫劃然
明照巖谷
及我寶應臨朝金輪馭歷
滕彌積。
師事道尊
特進試鴻臚卿
加大廣
智之號。
躬稟秘妙
吉祥至止
普賢神光
紫殿
六宮作禮
文殊呈瑞相於金閣
萬乘修崇
或翻密嚴護國之梵文
雲飛五色
或譯虛空庫藏之貝偈。
霧擁千僧
大師
 命而陟彼清涼
承恩旋歸帝邑。
凡諸應
驗。
差難備陳
方悟夫虛空之花體無生滅。
真如之用豈有去來
前後奉詔所譯諸經
總八十三部計一百二十卷
並已頒行入藏
目錄
兼奏天下諸寺文殊上座
仍置院
公元773年
立像
保釐國界
申殷敬焉。
至大曆八年
 進止
興善本院又造文殊金閣
禁財
出。
工人子來
寶傘自九霄而懸。
御香亦一人
所錫。
微塵之眾如從地涌
鈞天之樂若在空
公元774年
臨。
至九年六月十一日
制加大師開府儀同
三司
封肅國公
食邑三千戶。
如故
榮問
洽。
寵光便繁
降北極之尊為師宗之禮。
幡像
之惠。
玉帛之施勅書盈篋
中使相望
前古
已來未有如我皇之清信也。
吾師之丹誠也。
大師爰自二十歲迄于從心五十餘年。
每日
四時道場念誦
上升御殿
下至凡榻。
那之頃曾無間焉。
萬嶺寒松嚴霜黛色
者。
有以見之於直操矣。
矧夫入朱門如蓽戶。
五載三若鶉衣
雖馳于騏驎
常在九禪之清
淨。
獨立不及
同夫大通眾色摩尼本無定彩。
彩止自彼。
於我何為
寔謂真言之玄匠。
王之大寶者也。
於戲菩薩見成不住心。
堅林有情輩。
示以微疾
自知去辰。
以其
十五日爰命弟子進表上辭。
以後事。
湯沐
右脇累足
泊焉薨逝
春秋七十。
法臘
五十。
驟雨滂注
小方天開
哀悼九重
輟朝
三日
贈絹三百匹布二百端錢三十萬米麵
四百石香油薪炭及諸齋七外支給。
賜錢
二百二十五萬。
建以靈塔
㝢內式瞻
又勅
高品李憲勾當功德使開府儀同三司
元琮監護
即以七月六日法葬于鳳之南少
陵原
其日中門下勅牒司空
謚大辨正
廣智不空三藏和上
又遣內給事仙鶴
致祭
內出香木
焚之靈棺
荼毘之禮也。
池涸而華萎者告終之象。
夢幢傾而閣倒
者驚誡之期。
雙林變白之徵。
洞水逆流
感。
昔時也。
宰臣百辟受法印者罔不哀
慟。
門人勅常修功德使撿校殿中監大興
善寺沙門大濟四部弟子凡數萬人
痛大
夜之還昏悲慧燈之永滅。
不以才拙令紀芳
猷。
飛錫謬接羅什之筵。
叨承秦帝之會。
想高
柴之泣哭
盡同奢花之血見。
式揚無說之說
以頌龍中之龍。
其詞曰。
文字解說即真言兮
 天生我師貝葉翻兮
 龍宮閭闔本源
 象駕透迆仙樂繁兮
 所作已辦吾將滅兮
 空留梵夾花鬘
 冕旒增悼合會葬兮
 人慟地振聲何諠兮
 金剛之杵夢西土
 以表吾師安養國兮
 法王之子驚牛軒兮
 永度生死破魔怨兮」
大曆九年歲甲寅七月六日丁酉
*唐贈司空大興善寺大辨正廣智不空
和上影贊
灌頂弟子紫閣草堂寺苾芻飛錫撰(并書)
天子灌頂阿遮
 道傳上國家本耆闍
 其望如龍人如玉
 貝多在手梵字攸矚
 心同皓月光映碧池
 蟬蛻而去麟臺畫之」
三密寂寥
 九重哀悼
 笳簫駟馬
 皆承明詔
萬里雲慘千山松悲
 蒼蒼何忍奪我宗師
 瞻雪顏則無示無說
 傳浩浩劫斯焉取斯」
*勅使仙鶴致祭一首
維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七月戊戌朔六日
卯。
皇帝內給事仙鶴
香茶之奠。
敬祭
于故大辨正廣智三藏和尚之靈。
惟靈智識
明晤天姿聰達
夙殖梵行
生知勝因
挺秀
天。
周遊萬里
心蘊海藏
音通華夷
貝葉
經。
瑜伽演教
弘利兆庶
出入三朝
道在不
言。
理均無迹
涅盤常寂
至聖同歸
焚香
身。
與化而盡。
朕承了義
禮具師資
永訣之辰
攸深震慟
香茶之奠有靈昭之。
*三藏和上日元相公祭文一首
維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七月戊戌朔六日
卯。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載
謹以
香花供養祭于故三藏大和上之靈。
嗚呼
寓形遊化風動輪。
地水之大皆為我身。
人知存而不守委于寂滅之境。
得度而常厭
離于染愛之塵。
於戲大師紹佛明因。
玄覽
覺。
弘悲會仁。
色心同徹。
功學惟新明明
后與道冥順。
孔德時生
真宗啟運
繼後葉。
寔傳密印
心閑館。
降廗延問
嚮尊師
三進
惟聖儲福。
神會祥。
凡我四眾雲從
道場
次承付囑
仰負津梁
曷云報盡。
宗極
亡。
嗚呼法體圓照際於前後
非待形以生。
緣聚而有。
靈山重會。
坐劫將久
愴戀神儀
永懷慈誘
尚饗
*謝恩追贈先師謚號表一首(并答)
草土沙門慧朗等言。
六日先師荼毘之夕。
聖慈哀悼
追贈司空
謚號大辨正廣智不
空三藏和上
昭宣國禮
寵光神道
三公之贈
有越舊章
和上之稱先經未載。
是知高天
澤。
江海無涯
幽途靈象日月而下照。
凡百弟子數千眾人
悲感聖恩
無任
謹附中使李憲誠。
奉表陳謝以聞。
沙門
朗等誠惶誠愧謹言
大曆九年七月七日大興善寺草土沙門
朗等上表
寶應元聖武皇帝
和上發迹五天
周遊萬里
宣演正法
拯晤生
靈。
涅槃歸常。
行崇謚。
禮經斯在。
煩以謝恩
大辨正廣智三藏表制集卷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