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a 页 WYG0819-01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目录
  第四卷
   论书四(书法/)
    元吾衍三十五举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书法三昧
    元郑枃学书次第之图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b 页 WYG0819-0133b.png
    元郑枃书法流传之图
    元应在篆法辨诀
    元董内直书诀
    明张绅名称篇
    明张绅论执笔法
    明王应电书法指要
    明王应电布字原病
    明李淳大字结搆八十四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a 页 WYG0819-0134a.png
   七十二例法
   明丰道生学书法
   明徐渭论执管法
   明徐渭七字书诀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a 页 WYG0819-013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四
  论书四(书法下/)
    元吾衍三十五举
 一举曰科斗为字之祖象虾蟆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
 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挺点漆书竹上竹
 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古谓笔为肃
 仓颉书从手持半竹加画为聿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b 页 WYG0819-0134d.png
 二举曰今之文章即古直言今之篆书即古人平常字
 历代更变遂见其异耳下古初有笔不过竹上束毛便
 为写画故篆字肥瘦均一转折无棱角也后人以真草
 行或瘦或肥以为美茂若笔无心不可成体今人以此
 笔作篆难于古人尤多若初学未能用时略于灯上烧
 过庶几便手
 三举曰学篆字必须博古能识古器则其款识中古字
 神气敦朴可以助人又可知古字象形指事会意等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a 页 WYG0819-0135a.png
变之笔皆有妙处于说文始有味矣前贤篆之气象即
此事未尝用力故也若看模文终是不及
四举曰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又当
与通释兼看
五举曰字有古今不同若检说文颇觉费力当先熟于
复古编大槩得矣
六举曰篆书多有字中包一二画如日字目字之类若
初一字内画不与两头相黏后皆如之则为首尾一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b 页 WYG0819-0135b.png
若或接或否各自相异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又员点
又员圈小篆无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作三角形不可引
用学者慎勿难写处妄意增入
七举曰篆法匾者最好谓之𧒘(音/果)匾石鼓文是也徐铉
自谓吾晚年始得𧒘匾法凡小篆喜瘦而长𧒘匾法非
老笔不能到
八举曰小篆一也而各有笔法李斯方员廓落阳冰员
活姿媚徐铉如隶无垂脚字下如钗股稍大锴如其兄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a 页 WYG0819-0135c.png
但字下如玉箸微小耳崔子玉多用隶法似乎不精然
甚有汉意阳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也当知之
九举曰写成篇章文字只用小篆二徐二李随人所便
切不可写词曲
十举曰小篆俗皆喜长然不可太长长无法但以方楷
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岂不美茂脚不
过之有无可奈何者当以正脚为主馀略收短如幡脚
可也有下无垂脚如□□□等字脚以上枝为出如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b 页 WYG0819-0135d.png
木之为物正生则上出枝倒悬则下出枝耳
十一举曰凡写碑扁字画宜肥体宜方员碑额同此但
以小篆为正不可用杂体
十二举曰以鼎篆古文错杂为用无迹为上但以小篆
法写自然一法此虽易求却甚难记不熟其法未免为
百家衣为识者笑此为逸法正用废此可也
十三举曰凡囗圈中字不可填满但如斗井中著一字
任其下空可放垂笔方不觉大圈比诸字亦须略收口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a 页 WYG0819-0136a.png
不可员亦不可方只以炭墼子为度自好若日目等字
须更放小若印文中匾口并口字及子字却须略宽使
口中见空稍多字始浑厚汉印皆如此
十四举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却伸中指在下夹衬方
员平直无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师传只如常把笔所
以字多攲斜画亦不能直且字势不活若初学时当虚
手心伸中指并二指于几上空画如此不拗方可操笔
此说最要紧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b 页 WYG0819-0136b.png
十五举曰凡篆大字当虚腕悬笔手腕皆著纸便字不
活相多有人不能用笔用棕榈条及纸筒等物皆俗夫
所为士大夫则不宜用此
十六举曰汉篆多变古法许氏作说文救其失也
十七举曰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
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多见故
家藏汉印字皆方正近隶书此即摹印篆也王球啸堂
集古录所载古印正与相合凡屈曲盘回唐篆始如此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a 页 WYG0819-0136c.png
今碑刻有颜鲁公官诰尚书省印可考其说
十八举曰汉晋印章皆用白文大不过寸许朝爵印文
皆铸盖择日封拜可缓者也军中印文多凿盖急于行
令不可缓者也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故如此
自唐用朱文古法渐废至宋南渡绝无知之者故后宋
印文皆大谬
十九举曰隶书人谓宜匾殊不知妙在不匾挑拔平硬
如折刀头方是汉隶书体括云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备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b 页 WYG0819-0136d.png
矣隶法颇深具其大略
二十举曰白文印皆用汉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员纵有
斜笔亦当取巧写过
二十一举曰三字印右一边一字左一边两字者以两
字与一字处相等不可两字中断又不可十分相接
二十二举曰四字印若前二字交界略有空后二字无
空须当空一画地别之字有有脚无脚故言及此不然
一边见分一边不分非法度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8a 页 WYG0819-0137a.png
二十三举曰轩斋等印古无此式唯唐相李泌有端居
室三字印白文玉印或可照例终是白文非古法不若
只从朱文
二十四举曰朱文印用杂体篆不可大怪择其近人情
免费词说可也
二十五举曰白文印用崔子玉写张平子碑上字及汉
器上并碑盖印章等字最为第一
二十六举曰凡姓名表字古有法式不可随俗用杂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8b 页 WYG0819-0137b.png
及朱文
二十七举曰白文印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便不古
二十八举曰朱文印不可逼边须当以字中空白得中
处为相去庶免印出与边相倚无意思耳字宜细四旁
有出笔皆带边边须细于字边若一体印出时四边虚
纸昂起未免边肥于字也非见印多不能晓此黏边朱
文建业文房之法
二十九举曰多有人依款识字式作印此大不可盖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9a 页 WYG0819-0137c.png
时印文不曾如此三代时却又无印周礼虽有玺节及
职金掌辨其美恶揭而玺之之说注曰印其实手执之
节也正面刻字如秦氏玺而不可印印则字皆反矣古
人以之表信不问字反淳朴如此若战国时苏秦六国
印制度未闻淮南子人闻训曰鲁君召子贡授以大将
军印刘安寓言而失词耳
三十举曰道号唐人虽有不曾有印故不可以道号作
印用也三字屋扁唐却有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9b 页 WYG0819-0137d.png
三十一举曰凡印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不可
映带者听其自空古印多如此
三十二举曰凡印仆有古人印式二册一为官印一为
私印具列所以实为甚详不若啸堂集古录所载只具
音释也
三十三举曰凡名印不可妄写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
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为
正也二名可回文写姓下著印字在右二名在左是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0a 页 WYG0819-0138a.png
单名者曰姓某之印却不可回文写若曰姓某私印不
可印文墨只宜封书亦不可回文写名印内不可著氏
字当详审之
三十四举曰表字印只用二字此为正式近人欲并加
姓氏于其上曰某氏某某若作姓某父古虽有此称系
他人美已却不可入印人多好古不论其原不为俗乱
可也汉人三字印非复姓及无印字者皆非名印盖字
印不当用印字以乱名耳汉张长安字幼君有印曰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0b 页 WYG0819-0138b.png
幼君唐李温字化光有印曰李化光右一字左二字此
三字表德式也
三十五举曰诸印文下有空处悬之最佳不可妄意伸
开或加屈曲务欲填满若写得有道理自然不觉空也
字多无空不必问此(学古编/)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第一执笔法
擪 大指骨下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1a 页 WYG0819-0138c.png
捺 食指著中节旁(此上二指主力/)
钩 中指著指尖钩笔下
揭 名指著指外爪肉际揭笔上
抵 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拒 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转运/)
导 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 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一指主来往/)
 右名拨镫法拨者笔管著中指名指尖员活易转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1b 页 WYG0819-0138d.png
 也镫即马镫笔管直则虎口间如马镫也足踏马镫
 浅则易出入手执笔管浅则易转动也
    右指法
枕腕 以左手枕右手腕
提腕 肘著案而虚提手腕
悬腕 悬著空中最有力(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囧之瞑目伸臂曰胆胆胆)
    右腕法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员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2a 页 WYG0819-0139a.png
    右手法
撮管 以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之书壁尤
   佳
𢳇管 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𢳇三指攒之就地书大
   幅屏障
捻管 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
   钓字
握管 四指中节握管沈著有力书诰敕榜疏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2b 页 WYG0819-0139b.png
    右变法
   第二血法
蹲 七分三折管直心员
驻 七分力到水聚
提 三分大指下节骨竦水下
捺 九分力满
过 十分疾过
抢 各有分数员蹲直抢偏蹲侧抢出锋空抢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3a 页 WYG0819-0139c.png
衄 三分三摇笔杀力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
 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豪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
 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
 衄以员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
 凝滞仍不得重改
    第三骨法
提 竦大指下节骨下端提尾驻飞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3b 页 WYG0819-0139d.png
纵 和大指下节骨下臼蹲首驻捺衄过
 字无骨为字之骨者大指下节骨是也提之则字中
 骨健矣纵之则字中骨有转轴而活络矣提者大指
 下节骨下端小竦动也纵者骨下节转轴中筋络稍
 和缓也
    第四筋法
藏 首尾蹲抢(解藏度二字则无/死笔活处在筋也)
度 中间空中飞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4a 页 WYG0819-0140a.png
 字之筋笔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藏者首尾蹲
 抢是也度者空中打势飞度笔意也
     右字法(一画亦要藏度不/专是断处连处)
中指下贯上左贯右笔中柔
名指上贯下右贯左笔中韧
     右指法
    第五肉法
捺满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4b 页 WYG0819-0140b.png
提飞
 字之肉笔豪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
 处提飞捺满即肥提飞则瘦肥者豪端分数足也瘦
 者豪端分数省也
     右字法
笔 字一寸蹲七釐提五釐捺九釐画一分以是为率
清劲递减三釐初学提活蹲轻则肉员老成提紧蹲重
则肉䟐(如万岁枯藤□趐也季海笔/在画中力出字外用此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5a 页 WYG0819-0140c.png
纸 强弱有分数笔力临时斟酌之水太渍则肉散太
燥则肉枯乾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乾点笔墨太浓
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即多累积则不匀
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远行近折
砚 池宽面细每夕一洗则水墨调匀血肉得所端石
惟取细润停水歙石惟取缜涩发墨兼之斯为宝矣
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
临时斟酌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5b 页 WYG0819-0140d.png
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初学须用佳纸令后不怯须用恶笔令后不择笔
     右用笔分数通论纸墨砚等
    第六平法
偃一首抢下尾抢上
仰一首抢上尾抢下
平一首抢平尾抢平
勒一上平中仰下偃空中远抢以杀其力如勒马之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6a 页 WYG0819-0141a.png
缰也凡尾提处观其笔燥湿何如燥则驻蹲捺而实抢
以补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驻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驻
即实抢之湿则提起即空抢可也
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
    第七直法
垂露丨首抢上尾抢上分四停各半之
悬针丨首抢上尾抢下空出分五停上二下一
乡□首抢左上右右上左尾抢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6b 页 WYG0819-0141b.png
驻侧抢侧过分五停上二下二
背□与乡反
努亅首抢右筑锋尾抢上左衄讫趯出分七停上一下
一藏趯亦可
 首抢中心上出字分尽处空中落下画分尽处蹲
之尾抢上出空中力尽止垂露悬针乡背努等笔皆有
之肥瘠以字分为称长短随偏傍所宜用
    第八员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7a 页 WYG0819-0141c.png
侧丶点之变无穷皆带侧势蹲之首尾相顾自成三过
笔有偃仰乡背飞伏立等势柳叶鼠矢蹲鸱栗子等形
散水氵上侧中偃下仰横二停以四停上内一中外二
下自外四至内三
联飞灬四点相随偃前以后横(起偃/煞横)
列火灬外相乡而偃内相随而仰
曾头丷对向贵从上开下閤
其脚八相背贵横上閤下开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7b 页 WYG0819-0141d.png
啄丿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
掠丿点首撇尾右出微仰如篦之掠发
撇 背撇丿首员蹲过作悬针法左出乡撇丿首偏蹲
右顾左转作向竖尾悬针左出如手前后撇物
波乀从乀五停首一中三尾一横乀五停首一中二尾
二大体作仰画不蹲以锋傍裹空蹲三面力到顺指攲
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
拔乀先作左撇飞笔侧打锋不蹲顺势攲下力满微驻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8a 页 WYG0819-0142a.png
仰出三过笔如手拔物
逴辶上点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取势下
拔如右足之逴沟壑
策一重提轻蹲员锋左出势尽仰收如鞭之策马力在
著物处
磔乀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藏须先作上啄取势
如裂帛力在裂外
挫□因前笔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8b 页 WYG0819-0142b.png
打丶提锋空中打下乃点法之长者
打勾□右打反趯抱腹
趯下亅前笔末蹲锋提趯抱身贵短
背抛乚乡仰勒反趯趯贵宽员或仰背偃或作垂露
平或作悬针平或作员趯如背手抛物
大背抛仰勒衄左努挑或偃勒衄右背挑长短屈伸
各随字形
挑乚右背仰勒反趯趯贵抱腹而清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9a 页 WYG0819-0142c.png
戈□提空中斫下势尽□或仰趯抱身□或收趯归腹
乀或反趯乡左大体如乡右竖而左右顾盼反趯之势
欲飞有斫戈有筑戈有反戈有飞戈
勾裹偃勒乡趯或仰勒背趯勾努勒努趯或偃
乡或仰背
双包乃左先作乡撇撇尾停笔取势飞笔随势包撇势
打间对撇首打背随勒尾平撇尾
双裹乃阝法与双包同但自撇首偏蹲取势势远则勒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19b 页 WYG0819-0142d.png
短裹撇
平方匚上平旁向下偃匚或上仰旁背下平
飞方匚上飞平旁飞向下飞偃飞者空中飞笔紧提转
腕疾出也
    第九方法
八面 俱满者方可提飞□
九宫 八面点画皆拱中心□
结搆 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0a 页 WYG0819-0143a.png
分界画均布之先于钟王虞颜法帖上以朱界画印印
讫视帖中字画分数一一临拟仍欲察其屈伸变换本
意秋豪勿使差失四家字体既熟方可旁及诸家法帖
字大以小印分数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数展之虽
以黄庭乐毅展为方丈可也又以朱界画印印纸或棐
板漆之取许慎说文偏旁字样一一依法区处务要简
易精熟外妍美而内遒健各各自佳矣
均方 长者目两减阔网短者网两减长□小者□四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0b 页 WYG0819-0143b.png
减字形□虽有长短阔狭小大行中须留空地仍须写
空中势须偏著右或亦各一分(分窠/法)
    第十分布法
布方 中展员则疏者均方中蹙员则密者均方点画
孤单者展一画大人卜之类是也重并者蹙之一旁枣
转影栾岳麓森之类是也古者所无不得擅写
映带 凡偏傍不相称者屈伸点画以避之太繁者减
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1a 页 WYG0819-0143c.png
变换 字之中点画重并者随宜屈伸以变换之点不
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子若一马三册是也字
之中偏傍重并者随宜开合而变换化之间合间开之
类林晶炎焱是也
体样 随字变体随体识样字形有孤单重并并累攒
积之体须据许慎说文为主而分布之一二为孤日月
为单枣炎为重林并为并转影为并晶焱为累墅样为
攒㸑郁为积以此为例广推求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1b 页 WYG0819-0143d.png
字间 对者宜疏疏者宜密
行白 对者宜等间者宜半
篇段 平起伏六分之一平其三起最后二分伏平者
员稳而平画多也起者振动而仰画多也伏者收敛而
多偃画也
    第十一变法
情 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
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2a 页 WYG0819-0144a.png
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气 清和肃壮奇丽古澹互有出入者是窗明几净气
自然清笔墨不滞气自然和山水仙隐气自然肃珍怪
豪杰气自然奇佳丽园池气自然丽造化上古气自然
古幽贞闲适气自然澹八种交相为用变化又无穷矣
形 字形八面迭递增换一面变形凡八变两面变形
凡五十六变三面以上变化不可胜数矣
势 形不变而势所趋背各有情态势者以一为主而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2b 页 WYG0819-0144b.png
七面之势倾乡之也
    第十二法书
真 钟繇力命尅捷宣示王羲之乐毅画赞黄庭告誓
霜寒王献之洛神六朝不知名氏曹娥羊叔子遗教序
陶弘景瘗鹤旧馆坛智永千文虞世南孔子庙碑欧阳
询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褚遂良哀册圣教张旭郎官
颜真卿麻姑坛放生池中兴颂干禄字东方朔柳公权
陀罗尼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3a 页 WYG0819-0144c.png
行 钟繇丙舍吴人羸顿雪寒长风羲之兰亭极寒苦
热官奴快雪来禽奉橘圣教序开元寺十七帖献之地
黄岁终卫军授衣阿姨鹅群岁尽夏日奉对思恋天宝
吴兴黄门山阴东家转胜相过鹅还触事夏节恨深黄
耆誉石骆驿月内尊体谢安八月五日褚遂良枯树赋
李邕岳麓娑罗树张从申玄静
淳化法帖 诸帖之祖王著模刻深得古意不见真迹
得此足矣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3b 页 WYG0819-0144d.png
绛帖 淳化之子潘师旦模刻骨法清劲足正王著肉
胜之失然骏马露骨又未免羸瘠之憾
潭帖 淳化之子宝月大师模风韵和雅血肉停匀但
形势俱员颇乏峭健之气
大观帖 淳化之弟蔡京模刻京沉酣富贵恣意粗率
笔偏手纵非复古意赖刻手精工犹胜他帖耳
太清楼续阁帖 刘焘模勒工夫精致亚于淳化肥而
多骨求备于王著乃失之粗硬遂少风韵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4a 页 WYG0819-0145a.png
戏鱼堂帖 刘次庄模在淳化翻刻中颇为有格骨者
淡墨拓尤佳
武冈脩内司福州帖 皆有可观鼎帖石硬而刻手不
精虽博而乏古意
星凤楼帖 曹士冕模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浓亚于太
清续帖也
玉麟堂帖 吴琚模刻浓而不清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帖 曹之格模刻星凤之子在诸帖为最下今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4b 页 WYG0819-0145b.png
佳帖难得学者赖此得见晋唐人髣髴耳
百一帖 王万庆模刻笔意清遒雅有胜趣恨刻手不
精妙耳
二王帖 搜拾二王行草书小帖略备但本非能书人
模勒故博而不精
 右十二章大要笔员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
 肉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毋吝纸笔
 工夫精熟久自得之矣(翰林要诀/)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5a 页 WYG0819-0145c.png
   书法三昧
楷书虽出于汉魏未见于三代其原要从篆隶而变故
其点画波磔横纵直曲员锐端侧岂徒然而为哉其中
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辨左而辨右宜偏宜中或藏
或露有起而有止当向而当背其俯仰其收驻其推让
其回折先后开合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其相
称相应然后体始成而少合乎古人变楷初意耳不然
字势虽可爱而无法之可尚不过一楷书俗吏如涪翁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5b 页 WYG0819-0145d.png
所云此编名书法三昧不知撰者谁氏其言或本于古
人之已言而书则未有能尽知也前元时见于都下馆
阁名臣家渔阳吴兴巴西康里常宝爱之参政周伯琦
来吴中久而人方知其有是编其归鄱阳也人始得而
相传之乃知诸公之宝爱果然也古人论书云一须人
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
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
是而为书焉其容止之可观进退之可度隐然自见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6a 页 WYG0819-0146a.png
毫楮之间端严而不刻温厚而难犯如邓志弘之论蔡
端明始可以为善书矣临池君子其谓然乎金华胡翰
仲申父识
    书法三昧歌
执笔之法 实指虚拳 运笔之法 意在笔先
八法立势 永字精研 一字体态 侧倚取妍
仰覆向背 开合折旋 垂缩留放 肥瘦方员
画分篆隶 锋别正偏 藏锋聚气 结构绾牵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6b 页 WYG0819-0146b.png
习与俱化 心手悠然 凡兹三昧 参透幽玄
苟非知者 不可以传
    一下笔
下笔之初有折锋有搭锋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锋第二
三字多是搭锋承上笔势故耳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
折锋应在左边故也又有平起如隶藏锋如篆大要折
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则妙矣
    二布置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7a 页 WYG0819-0146c.png
布置如中字孤单则居中龙字相并则分左右为二停
冲字则分纵为三停云字则分上下为二停凡四方八
面点画皆拱中心喉咙呼吸字左短口欲上齐和扣如
知字右短口欲下齐大要先主后宾承上接下左右相
应以大包小以少附多太繁则减省太少则增益如此
而成一字自然可观谓如宣尚高向等字须回展右肩
如其实贝真等字则长舒左足如月丹用周等字则复
峻拔一角如见目冈内等字则潜虚半腹如无字四竖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7b 页 WYG0819-0146d.png
则上开下合四点则上合下开如工并字画则上仰下
覆如三字则上画仰中画平下画覆与畺字同如爻字
则上捺留下捺放茶字则上捺放下捺留如并字则右
缩左垂斤字则右垂左缩上下亦然如毚字则下免字
除二撇悬字则除系左点辟字则除上口盛字则除成
字中勾如神字加一点辛字加一画册门字须自立向
背八州字皆潜相瞩视如字或止一画一点者须大书
以成其独立之势如昌吕爻枣等字须上小林棘羽竹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8a 页 WYG0819-0147a.png
等字须左促之类难以枚举以此类推则随字立意位
置则知结体之大槩矣
    三运用
夫作字之要下笔须沉著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
其笔方为法书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
之势一字有一字之起止朝揖顾盼一行有一行之首
尾接下承上之意此乃古人不传之妙宜加察焉
点之祖(凡点之类仿此/)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8b 页 WYG0819-0147b.png
点之祖丶蹲鸱之势此三过侧法也起自中而末锋自
中出也点有尖秃斜正随字势而用之丶仰三角点丶
覆三角点用于势当仰覆者氵旁三角点用于直波点
水丶直三角点丶直四角点用于宀□丷乱四角点起
于兰亭茂字用于立羊羔美等字丶长鼠矢点用于长
吏使更丶短鼠矢点用于夹奚契灬三往一复点用于下
四点灬向背点两旁分八字相向与中带相背立势灬
宽横波灬促横波点皆用于下四点灬急雁阵灬缓雁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9a 页 WYG0819-0147c.png
阵点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冰顺两对点用于雨巫
飞明等字□拗两对点用于米雨兆率等字上小字用
于光当尚堂等字下小字用于示系等字上八字用于
曾公下八字用于具只□垂胆点用于宁字穴字□顾
盼点用于州字心字□开三点用于糸□敛三点用于
孚三横三点用于龙也
画之祖(凡画之类仿此/)
画之祖一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29b 页 WYG0819-0147d.png
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
低中高拱覆舟样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钟
王多用篆法为画欧阳褚薛多用隶法为画秘诀云横
画须直入笔锋竖画须横入笔锋此不传之枢机也
竖画之祖(凡直落笔仿此/)
竖画之祖丨努法也柳云努过直而力败其法初横入
笔向上行而少驻复引锋下行势须作凸胸而立至末
复驻锋向上此垂露也末锋驻而不收引而伸之此悬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0a 页 WYG0819-0148a.png
针也大要画多则分仰覆以别其势竖多则分向背以
成其体目字之竖向也门字之竖背也川字中竖直左
右之竖相背册字中二竖直左右之竖相背图字六竖
相向皆须分向背以避铺算子也
钩之祖(凡钩之类仿此/)
钩之祖亅趯法也柳云趯宜存而势生其法蹲锋上出
险势旁分然亦须分三体左如氏长字须长趯以应右
右如门丹字须长趯以应左中如东乘字趯须朝上又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0b 页 WYG0819-0148b.png
有亅棘针短而有力亅虿尾如丁亭宁字皆用之亅蟹
爪殊字用之字字皆随体变化也
短画之祖(凡策之类仿此/)
短画之祖一策法也其法仰笔䟐锋轻抬而进有如鞭
策之势故言策不言勒异于勒者勒则两头下中高策
则两头高中下唐太宗云策者仰策仰收柳云策仰收
而暗揭如其天夫才之类凡短画皆为策也
撇之祖(几撇腕之类仿此/)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1a 页 WYG0819-0148c.png
撇之祖丿掠法也柳云掠左出而锋轻颜云掠髣髴以
宜肥其法曰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也宜出锋处送
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如大夫右
字之类是也又谓之腕须直下笔而弯出之如左字用
𠂇须斜硬右字用𠂇须腕转也
短撇之祖(凡啄之类仿此/)
短撇之祖丿啄法也水永字皆用之其法下笔驻锋后
即出名啄柳云啄仓皇而疾掩凡字之短撇皆用之丿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1b 页 WYG0819-0148d.png
隼尾也如立亻头上撇是也如鹰隼之立乎柱首也彡
竖三撇者则须分势如三字之画为仰平覆也此则上
撇平中撇斜下撇直状如柳穿鱼也
捺之祖(凡磔之类仿此/)
捺之祖乀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两驻虽曰三过其实
不知此法也其法首抢起中驻而右行末驻笔蹲锋而
出如兰叶之状皆含蓄而不露最为高也柳云磔䟐趞
以开撑乀又有欣字燕尾者乃急就章之波法也如水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2a 页 WYG0819-0149a.png
之自泉口流出其下遇石激而过故谓之激石波也
右上项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法备矣书法运用尽矣
但于侧倚取妍担夫争道血脉联属雄健妩媚体态横
生出入乎八法之外者又须详论非纸笔可形容用力
熟娴自诣阃奥至此不几其神乎
    四为学纲目
书法纲目万字俱全
 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2b 页 WYG0819-0149b.png
 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是矣
三静法地五动象天
 地静也故以不变者法焉天动也故以变者法焉
次及条目变点方员
 变者如高低长短阔狭其变无穷也点者下笔成点
 而后行也方者自方员者自员如置箸于案而非匾
 锋也
俯仰向背沉莹清权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3a 页 WYG0819-0149c.png
 有俯仰向背者则俯仰向背无则为之俯仰向背沉
 者下笔不浮刻入纸中也莹者如孤月流天无云翳
 也清者非谓瘦与寒也肥者亦有清气也在参古帖
 而得之权者如鬓长无点之类是也
拗者让者引焉疑焉
 拗者尔东我西而不失于相顺让者要还他地位随
 时处宜而措之也引如左詹等字引而伸之疑如有
 伏兵疑不敢动如帝带等类是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3b 页 WYG0819-0149d.png
鸟立木上雁在天边
 鸟立木上仁行之类是也雁在天边燕然樵之类是
 也
掬特员起
 掬者从本身掬出也故其上欲员囗字是也特者特
 笔写也故其上欲起口字是也二者相须为用也
抢摺回联
 抢者策类也摺则笔锋飞动翻而非硬直也回则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4a 页 WYG0819-0150a.png
 虚回实回联则有虚联实联二者不可偏废也
齐努磋驻
 齐者勒类也努者竖画也磋者左右揭腕也驻者如
 驻马无往而非此道也
屋漏蜿蜒
 屋漏痕者不见起止之迹也
乌丝阑者蔡襄所耑
 乌丝阑者锋正则两旁如界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4b 页 WYG0819-0150b.png
复有八忌切意精研枯槁生硬轻重缠绵内外是纵左
右非坚
 枯槁则无润泽生硬则无软美轻重则不典缠绵则
 不莹内纵者腹肚阔外纵者手脚不停分而长左为
 左揭腕右为右揭腕皆不可无力
知所趋舍为书中仙
 趋所当法避所当忌则为尽善
    五大结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5a 页 WYG0819-0150c.png
云空 上勾之应下如鸟视胸
九见 腕勾之应上须折锋而起
门月 右勾应左半斜以锐为精
来东 中勾应上随缩锋而微露
长民 左勾应右须尽趯其锋
黍委 上下之撇点有阴阳之分不分则无上下相承
   之意
术冲 三排之直者卓然中立而不倚其左右有拱揖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5b 页 WYG0819-0150d.png
   之情
畺三 三排之横画者截然中处而不乖其上下有仰
   覆之别
其目 四画之字上下反其情而二三但取顺
然无 四点之字左右要成八字中带可就上不可就
   下
皿四 四柱之字左右上开下合
炎茶 两捺之字或上点或下点各宜所重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6a 页 WYG0819-0151a.png
反及 两撇之字先长而斜硬后差短而腕转
庐多 此等字先腕转而后斜硬
口曰 不可横长须下画长承直末
臣巨 欲直左而右旁短直应之
旬匊 此等字里面字与勾齐方称
马长 如此短画不得与长画相黏
衣良 捺应右钩须略平起
莫矢 此等字下画宜长撇短不转而点取下之长短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6b 页 WYG0819-0151b.png
   用之
思志 心在下者欲折右足左宽方称
见贝 此等字须右长直画作小棘刺中画短不可相
   黏欲其员净匀平而啄短出以点承长直而为
   之终
远还 凡之绕里面字上大下小方称
虽难 此等字直画微向左以避右边之势
鸟乌 屈脚之势如角弓之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7a 页 WYG0819-0151c.png
门周 须初撇首尾向外次努首尾向右
同国 初直画首尾向右平画仰次直画首尾向左
戋森 重勾之字在乎先缩锋而后出锋作趯以应捺
   亦同
作行 左短而右长
于佳 右短而左长
自因 左竖短右勾微长
亦马 点之重并亦必屈伸以变换之不变谓之布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7b 页 WYG0819-0151d.png
三册 画之重并者必随宜屈伸仰覆向背以变之否
   则如布算
亹姜 繁杂者必求古人佳样用之古无则不可擅写
边尔 太繁者宜减除之
仓食 上面不可写波
上下 直画宜短点皆近上
是足 卜字居中下撇须横而波啄之中又名三牵绾
   法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8a 页 WYG0819-0152a.png
攴 初啄而画头接其尾中复以波上接掠而终之
心 初点向里横戈斜平勾向内而收中点取高势欲
  黏第三点第三点又须与勾高不可下
风 两边悉宜员名曰金剪刀
柔 下面木字左右须与直齐
者 日字不宜正对土字
十 横画较长直画宜短
七 横画较长直画转而复回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8b 页 WYG0819-0152b.png
和 偏少者伸点画以就之
毡 偏碍者屈钩以避之
井 字之孤单者展一画以书之
□ 字之重并者蹙一画以书之
画 九画之字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照映为佳当
  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反成宽疏相揖相背
  发于左者映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此不易之法
  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9a 页 WYG0819-0152c.png
辛 太疏者补续之仍必有古人佳样乃可写
左 画短而斜硬其撇
右 画长而腕转其撇
大 横画微短撇就画上直下至画下方腕转向左波
  首微出画上大要波首暗接连腕末锋则血脉联
  属
    六结构径庭(一作形势/)
错综 横暂惊坚垄 分疆 龙细路诸诗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39b 页 WYG0819-0152d.png
三匀 湘游卫辙识 疏排 分衣之大十
缜密 杰密坟苏翻 短方 则向短江和
长方 崖喜苍翠寿 让横 垂暮喜幸矣
让直 即印恒叩郎 让右 收改波号虢
让左 凿缺对颐邺 天覆 宇宫宁亨守
地载 血且盖益正 承上 更天夫夬央
盖下 今合含令佥 上尖 卷在存奉奄
下尖 动助多少人 隔水 湍流波清激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0a 页 WYG0819-0153a.png
散水 沙汰江河浊 二分 里表衷裘裳
上平 峻峰颂餐雄 下平 春眷合舂奉
从腕 虱风夙汛飞 横腕 先光见乞元
从撇 厥居户左彦 横撇 又叉大支少
从波 及友尺反爱 横波 还之远趣连
从戈 伐成哉载茂 横戈 心必恐恕悲
匀画 青书高台畺 阳画 大在辰天王
阴画 下不言六丁 平画 量童景皇黄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0b 页 WYG0819-0153b.png
趯勾 列则乘制争 绰勾 乎于亭手宁
齐撇 大合今夫奉 尖撇 庭户延见冗
肥  古七曰八公 瘦  身亨事牟了
员  比由心白回 向  目自尚圆内
背  飞北风斤非 邑  部郎乡都邦
节  仰即印卿御
回右肩 高雪两向禹 舒左足 其贝只宝贤
右占地 祠独犹怀隅 左占地 敬乱彰彫欤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1a 页 WYG0819-0153c.png
中占地 华壸卖堂芜 上占地 云雪宇宙宦
下占地 我衣是大芝 柳叶点 足复走是吏
栗子点 家方㡳亶父 翻捺点 火秋金卷来
瓜子点 亦失矢小尔
    七发笔先后
龟 先龟 次□ 次(□/) 次乂
 先 次乚 次臼
肃 先聿 次𣶒 次□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1b 页 WYG0819-0153d.png
飞 先□ 次□
兴 先目 次□ 次□ 次□
母 先 次女
留 先(□/) 次已 次田
必 先□ 次□ 或先□ 次□□
马 先(丨/) 次□ 次丨 次□
斲 先(□/) 次(片/) 次弓 次一 次斤
欧 先(□/) 次(乚/) 次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2a 页 WYG0819-0154a.png
斋 先□ 次癶 次示 次□
美 先美 次□
亩 先十 次田 次久
门 先(丨/) 次(彐/) 次(/) 次□
聚 先下 次□ 次亻 次□
匡 先主 次乚
无 先□ 次□ 次□
鼠 先臼 次(□/) 次□ 次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2b 页 WYG0819-0154b.png
右 先丿 次□ 有字同
鼎 先目 次(□/) 次□
长 先丨 次□ 次□
书 先□ 次丨 次曰
臣 先(丨/) 次□
将 先丨 次(冫/) 次寽
兮 先(□/) 次□
乌 先□ 次(丨/) 次□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3a 页 WYG0819-0154c.png
    八名人字体
此段旧有五百馀字集汉魏以来诸帖中之破体者以
其传写失真已久又不注其所出恐误后学故不录大
率破体悉从篆隶而出学者须自详考其法果合于篆
隶者取之出乎俗笔者去之岂可不知辨哉洪武十五
年三月十八日识(书法三昧/)
   元郑枃学书次第之图
(大/楷) 中兴颂 东方朔碑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3b 页 WYG0819-0154d.png
      万安桥记八岁至十岁
(中/楷) 九成宫铭 虞恭公碑
       姚恭公墓志
       遗教经十一岁至十三岁
(小/楷) 宣示表
  戎路表 乐毅论
  力命表 曹娥碑十四岁至十六岁
(行/书) 兰亭叙     圣教序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4a 页 WYG0819-0155a.png
  开皇帖十七岁十八岁 阴符经
          献之帖十九岁二十岁
(草/书) 急就章二十一岁 右军帖二十一岁至二十四岁
  旭素帖二十五岁
(篆/书) 琅邪题十三岁 峄山碑十五岁 泰山碑
             张有书
             周伯琦书
             蒋冕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4b 页 WYG0819-0155b.png
       (古/篆) 石鼓文
         钟鼎千文
       (八/分) 泰山碑铭 景君碑
          鸿都石经二十五岁
          费凤碑阴
 此图所限年岁为中人设耳若天资高者十年功可
 了众体(衍极/)
   元郑枃书法流传之图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5a 页 WYG0819-0155c.png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6a 页 WYG0819-0156a.png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6b 页 WYG0819-0156b.png
 
 
 
 
 
 
   元应在篆法辨诀
鸟迹科斗既茫昧石鼓遗文起自周其后李斯工小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7a 页 WYG0819-0156c.png
篆中生隶有从由须知六体深藏义会意谐声各可求
后世偏旁多舛谬幸存复古可旁搜试看奉奏春秦泰
隶首虽同篆不侔文市方言交永主难将点画一般求
兼并既不同前首美益何须问屰酋合辨粪身全异翼
当知差首亦殊羞夹人颇异来人迹农字原非曲字头
应鹿有头非是广岳兵同首不成丘退邀尽向彳旁取
甘白皆从口内求刀力微茫分券劵云亡髣髴别荒流
胜旁作劵原非券牵字从牢不是牟莫道塞寒同一体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7b 页 WYG0819-0156d.png
当知覆履不同谋夔形却自猱生角牛字非因午出头
若解活甜难共舌方知届宙不同由当分支丈微如攴
合辨囱西近似𠧪二或倒颠文作悖两□仰覆水成沟
丈支略异分枝杖共甲微如别戒戎若解黑头非是里
乃知熏首亦非重臼文写出微如臼思字看来近似悤
晋首还从双至得竞头当以两言充当知竞字非双克
须记曹头用两东普用并头从两立弼因弜体用双弓
弜强音别文还别普替头同足不同蝶字虫边从一疌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8a 页 WYG0819-0157a.png
蜂于逢下用双虫兹时但用双玄并友字还从两又重
摅畔用雩非用虑弥旁从长不从弓知智不可文通用
好好原来字不同昔比头皆匪廿巽同异足各非共
津旁有□原非聿骍畔从苇不是辛合省戍旁难比戌
当知畅畔不同申楚疏用疋原非足弃育从云不是云
鼎冂两虫方有蜜土行三鹿乃扬尘磷头非米炎为正
屑下如肖䏌是真冂几但分形阔狭玉王惟辨画稀匀
哂时但用弓旁欠瞬字当从目畔寅戟字非因戈畔卓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8b 页 WYG0819-0157b.png
阵图却用攴边陈草头从早通为皂木畔从屯即是椿
袜畔用韦非用革幄旁从木不从巾𠂔旁从水通为济
下从山即是岷兄允兑充皆共足独于克下不同人
句匀勺背翻俱异旬鬒军头反一如恒近于桓非共亘
没几于役不同殳雩旁著木翻成桦木畔从虖始是檴
表素责青头并异丧辰畏展足皆殊丸形近似瓜和掌
失迹全殊矢与夫下米本分㬥㬥黍旁占古别黏黏
㐌侃每乍暝人别台弁弘私厶口殊羽上从殹通作纛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9a 页 WYG0819-0157c.png
木旁从付即为桴抑文却是从反印幻字原来是倒予
赞辇替朁头并异壸壶壹橐首皆殊旅依近似衣还异
旆饰相亲希则非致畔莫差攴作攴攲旁当正欠为支
羔熊有足同鱼燕象马分蹄异廌为华叶弃乘头并异
舜爵爱受首俱奇悚时却用心旁只摆字惟从手畔卑
布用父头难比有具从拱足不同其手旁用石通为摭
足畔从奇即是羁石畔遂声谐作坠阜旁左字叠成隳
朋明胡服旁皆异要贾票堙首欲迷日畔从王非是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49b 页 WYG0819-0157d.png
口边从帝不成啼休言去吉皆从士莫道刲封尽属圭
溺字却从人畔水洗文但用水边西旨旁有首方为稽
斯下从言即是嘶郭孰有旁皆异享栗覃同首各非西
额旁用各非从客盻畔从分不是兮携本用巂非用隽
镌还从隽不从巂耗时认取微如杻棒字看来近似杯
合省眉头非用□当知面下不从回金旁用广非为矿
土畔从佳不是堆折畔却须从两屮嶭旁不可用单𠂤
薪柴便可为营寨禾䕸还堪作豆秸虫在㕚中原是蚤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0a 页 WYG0819-0158a.png
狸藏草下即为埋以糸从定非为绽绽则衣旁以旦谐
旦畔从人通作袒秃旁从页不成颓邑旁用咢通为萼
草下从宣不是萱邑内共行方是巷木边从寸不成村
将虫屰为鱼咢猿以虫爰代犬袁日落茻中原是暮
泉流□下即成源火旁从耎方为煖火畔从爰即是暄
山上有山非是出口旁从口即成喧渣查只用木旁且
蕴韫惟从草下温鬨闹䦥阄斗阋篆皆从斗不从门
女旁从耎方为软手上从臤即是悭合记卫从韦下匝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0b 页 WYG0819-0158b.png
当知巍有鬼头山刅文点画全如刃斑采王旁不类班
狭用阜旁非用犬宽非从苋却从苋苔生于水当从水
弹起于丸合用丸䌽采只须从独采栏拦只合用单阑
戌中从步方成岁禾下从千即是年戒钺微差难比戌
干于略异不同千心旁用曷方成憩目畔从冥始是眠
金本既然难作钵止舟何为却成前舄文亦可通为鹊
鹗字原来即是鸢黄梦万头皆匪草畏思胄首总非田
斌斌不用文和武妙妙当从女作玄醋酢翻呼为酢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1a 页 WYG0819-0158c.png
傅传谐附似敷专三佳有木方成集三犬无风亦是飙
最曼冕头皆是冒尞穼尉足尽如票廓文却用云头郭
寥字翻从广下胶菽字单行通作菽菽头加草却成椒
土旁尾出方为窟穴下从羔即是窑既是渚旁非用水
当知潮罢不从朝蕊头无草还非木俎畔因冰不用爻
涨胀但须从独张鳌遨只是用单敖段段写出还微异
折拆看来亦有讹冉再共形犹有异䍘穼同体亦全差
抄时只用金旁少堕字惟从阜畔多以女从叟非是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1b 页 WYG0819-0158d.png
以般从女始成婆俗讹虬纠纠为斗篆正池訑也作它
驼字从人非用马蛇文无虫并为他做时写出还同作
衰字书来却是蓑罔下去亡通作网可中无口亦成呵
刅来依井方为创刅畔从仓即是枪登发有头殊祭察
庆尘同首异庚唐非采网下非其罪女向良边无此爣
系胃自然殊甲胄行商自合异宫商雨头从彗方成雪
夕畔从生即是晴矧字但从弓畔矢亮时却用旡旁京
鬳旁从瓦通为巘山畔从青即是峥毕竟木禾尤异术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2a 页 WYG0819-0159a.png
元来烹享尽同亨冒头去目通为帽衣畔从金即是襟
卒也但从衣里觅友兮难向犮中寻忆时非用心旁意
耻字当从耳畔心夹夹微差分陜峡望䍃略异别泾淫
棹还从水非从木钗本同叉不用金须记黍黎皆用水
当知恭忝各从心历头莫以秝为林上非从外作兟
栗粟似西原是𠧪苘麻从林不从林㼝之为碗非从碗
箴则为针俗作针音咅之头皆匪立圣呈同足各非壬
金旁从钺翻成钺钺字元来不用金恼懒去心皆用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2b 页 WYG0819-0159b.png
惯悭从手不从心频边不可单从步寻畔须仍复用彡
合记博旁原用十当知影畔本无彡贯头有毌原非毋
虏下从不是男以土从占通作玷以詹从木即为檐
水旁从允通为吮水畔从占即是添人足头方作兑
雨头添足始为沾手旁用适通为掷木畔从煔即是杉
合记噀旁当用水须知饮畔合从酓王旁从占非为玷
金畔从韱即是尖宁以用心除必冉帆将风马易巾凡
木旁从广当为榥门里从音即是庵凡下用巾原是佩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3a 页 WYG0819-0159c.png
胡为夙字不以凡篆文体用皆从古点画毫釐不可差
隶法相从多简略不无于篆有偏颇堪嗟世俗无师法
臆度偏旁误愈多于此未能穷一二聊题要领正其讹
(字学丛书/)
   元董内直书诀
无垂不缩
 谓直下笔既下复上至中间则垂而头员又谓之垂
 露如露水之垂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3b 页 WYG0819-0159d.png
无往不收
 谓波拔处既往当复回不要一拔便去
如折钗股
 员健而不偏斜欲其曲折员而有力
如拆壁
 用笔端正写字有丝连处断头起笔其丝正中如新
 泥壁拆缝尖处在中间欲其布置之巧
如屋漏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4a 页 WYG0819-0160a.png
 写字之点如空屋漏孔中水滴一点员正不见起止
 之迹
如印印泥如锥画沙
 自然而然不见起止之迹
左欲去吻
 左边起笔不要有觜
右欲去肩
 右边转角不要露肩古人谓之暗过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4b 页 WYG0819-0160b.png
绵裹铁笔
 力藏在点画之内外不露圭角东坡所谓字外出力
 中藏棱者也(书法钩玄/)
   明张绅名称篇
八法之变形状不同古人遗迹往皆有名称如蹲鸱隼
尾之类其法甚多今为蒐访类聚略具用笔之旨学者
庶有考焉
点类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5a 页 WYG0819-0160c.png
 蹲鸱 早蚁 鹗口 鼠矢 栗子 柳叶 科斗
 瓜瓣 丁头 打点 散水 隔水 列火 联飞
 衮笔 暗筑 显异 奋笔 曾头 其脚 横波
 直波 雁阵
横类
 飞横 平磔 鳞勒 战行 藏头 护尾 折异
 横鳞 竖勒 三过 仰覆 鹤顶 蚕头
竖类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5b 页 WYG0819-0160d.png
 竖 悬针 垂露 玉箸 钗股 屋漏痕
 锥画沙 乌丝阑
趯类
 棘针 虿尾 蟹爪 趯钩 绰钩 勾裹 勾努
戈类
 丁头 打点 背戈 倒戈 涩出(永/)斫戈 踠脚
 背抛 卧挑 外臂 缩出 折芒(旭/)
撇类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6a 页 WYG0819-0161a.png
 隼尾 分露 缩出 穿鱼
波类
 横波 竖波 放留 交争 三过笔 激石波
总论
 解摘 揭腕 斜曲 蚕食叶 壁坼文(法书通释/)
   明张绅论执笔法
执笔之法谓之执使者执谓执笔使谓运用故孙过庭
有执使转用之法姜尧章云执谓浅深长短使谓纵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6b 页 WYG0819-0161b.png
牵掣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法书通释/)
   明王应电书法指要
 得此十法则横竖曲直方圆奇耦下笔更莫能逃天
 下字更不出此犹之昔人所称永字八法但彼止于
 丶一丨亅四法可楷而不可篆故更定十法如左
一英日切数之始也又读若鸡单即画卦之奇单字也
 因三声相混故并借用一亦借用壹伏羲画卦仓颉
 制字咸起自一画见天文四 下□□等字从一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7a 页 WYG0819-0161c.png
 上若天盖也□□□等字从一在下若地载也□□
 □从一在中若负荷也二三四从一而积□□从一
 而变
丨读若棍教稳切一以贯之也象正直顶天立地形借
 为击器名画见人容十七师云卦画一奇一耦而阴
 阳立文字一从一横而变化行 □□王从丨在中
 □□□□□从丨对列巨□□从丨在旁□□从丨
 有辅 □从丨右戾□□字从之丿从丨左戾□□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7b 页 WYG0819-0161d.png
 □□字从之
□□读若彻字见植物一此取其中画象发达透出形
  丨从□而彻于下也丿□从□而左右下出也乂
 字从之□乀从丨而左右上出也□字从之□从丨
 而左右旁出也丫从丨岐而上彻也□□等字从之
 □从丨岐而下彻也□两□□□等字从之彡从丨
 而重垂于下也
□俗作畎坤捲切田间水道即水字中画也象水流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8a 页 WYG0819-0162a.png
 形凡画活动变化者皆从之字见地理十 □□□
 从□而重□□从□而稍变左右戾也□从□而横
 气之上浮□□从□变于天□□□□从□变于人
  □□从□变于动物□□□从□变于植物□□
 从□变于用物
□读若丸象坚实圆浑形画见天文七 □□□□从
 □在天□□□从□在地□□□从□在人□□从
 □在动物□□□□从□在植物□□从□在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8b 页 WYG0819-0162b.png
 □读若主微锐而活□主字从之又读若点□字从
 之此文从●变体
○俗作圆月涓切象天体周旋虚通之形旧误传此为
 盘圜字借用之员圆并非字见天文二 □从○中
 闪烁形□从○小而连○从○小而单□从○而重
 □从○自中绕外□从○自外绕中 ︵从○而得
 其上半□□□□等字从之别作□从︵稍深□□
 等字从之又作□从︵稍杀字从之□从○而长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9a 页 WYG0819-0162c.png
 也□□等字从之□从○而文理形也□□□等字
 从之 □从○而得其右半也□□等字从之 □
 从○而得其左半也□字从之
□俗用方法羊切象地体广博平正四维之形借用方
 或误□并非字见地理二 □从□而得其下半地
 载形也□□□□等字从之□从□而得其左半匪
 匡等字从之 □从□而得其东北□直字从之□
 从□而得其东南□□等字从之□从□而得其西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59b 页 WYG0819-0162d.png
 南□从□而得其西北 凸□凹□从□而上下有
 所损益也
□俗用围月圭切四面正方而刓其四隅象九围形字
 见人道九 ○□□字失其传久矣师以袁之中从
 ○为声也取○以易员田之四至□也取□以易方
 韦之中从□为声也取□以为围 □从□而重重
 围绕也□从□谐声□□□并从□会意□从□
 而得其左半范围意也区匽等字从之□从□而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0a 页 WYG0819-0163a.png
 遗㔷匿字从之□从□右半而少变□字从之
□小篆作□义与集同字急切从三合而一之师云合
 三才之道和而同之以赞化育也字见人道十损其
 下有覆盖意凡结字在上者多从此□从□而少平
 为器之盖□□等字从之□从□而少斜草屋欲利
 水也为余舍之首介宫室之首斜于缶平于舍者也
 □从□而益锐其上为□□等字□从□而稍圆为
 弁之首□从□而垂有领为衣之首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0b 页 WYG0819-0163b.png
□义与五同又古切从一□斜而合之交错参伍以成
 事之意也以其参天两地为五数之五字见人道十
 一 □□□□从□而生□□□□从□而重 十
 从□而安定也(同文备考/)
   明王应电布字原病
 凡依形布置方为得体苟稍有增减易置遂失其义
 自明道者观之殊不入目矣今略举数法以见凡例
 须会此法乃无文之文玩之而知其为正中之奇拙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1a 页 WYG0819-0163c.png
 中之巧也
字欲充以简作烦
 □作□失覆上形 □作□失粒形 □作□误同
 于木 □作□□作□根从上生皆大病也
字欲媚以正作邪以直作曲
 □作□失端正形 □□□并正形也今作□□□
 于义何居
字欲长短相齐以方作长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1b 页 WYG0819-0163d.png
 □作□□作□□作□皆以便偏旁睹其形则全不
 类矣
字欲阔狭相匀以长作阔
 □作□□作□□作□因欲称阔字使字形失真义
 不可寻
字欲省以活作死
 □作土□作□
字欲短分合为离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2a 页 WYG0819-0164a.png
 □字分而为□□字分而为□遂讹从贝□字分为
 □遂讹□为言
相合失体致子母莫辨
 □以信为母而从川会意□以仁为母而从女会意
 今反旁折作□□□以月为母而谐霸声□以衣为
 母而会集意今反上下析之作□□唯欲字之相称
 殊失正义
字画苟简旨义不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2b 页 WYG0819-0164b.png
 危色□身并从人字建首乃与免象鱼召等字同作
 □人物不分羊昔良□通作□动植莫辨至失圆之
 形为围为方皆不精之至也(同文备考/)
   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臣幼习大字未领其要后获儒僧楚章授以李溥光永
字八法变化三十二势宝而学之渐觉有得后又获右
军王羲之八法书诀共三昧歌玩其妙用亦转觉有所
进步虽然运笔之法近得颇熟结构之道实有未明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3a 页 WYG0819-0164c.png
取陈绎曾所述之书法及徐庆祥所注之书法求其蕴
奥见有天覆地载分疆三匀及勾努勾裹之目总而集
之共有一百一十三目用而为法庶几近于规矩惜其
紊乱中间犹有未尽善者则去而不取止选五十八目
犹未尽书法之道臣忘其固陋窃取陈徐二家法外之
意续添二十六目如二段三停减捺减勾之类同前共
成八十四目就题曰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又每法取四
字为例作论一道以开字法之奥今集既成固知僣踰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3b 页 WYG0819-0164d.png
罪莫能逃臣不胜战慄之至
天覆 宇宙官宫  地载 直且至里
让左 助幼即却  让右 睛蝀绩畤
分疆 体辅愿顺  三匀 谢树卫术
二段 銮向需留  三停 章意素累
(上占/地步) 雷雪普昔  (下占/地步) 众界要禹
(左占/地步) 数敬刘对  (右占/地步) 腾施故地
(左右占/地步)弼办衍仰 (上下占/地步) 鸾莺衅丛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4a 页 WYG0819-0165a.png
(中占/地步) 蕃华冲掷  (俯仰/勾趯) 冠寇宓宅
(平四/角) 国固门阑  (开两/肩) 南丙雨而
匀画 寿畺画量  错综 馨声繁系
疏排 瓜介川不  缜密 继䌴缠䌵
悬针 车申中巾  中竖 军年单毕
上平 师明牡野  下平 朝叙叔细
上宽 宁可亨市  下宽 春眷夫太
减捺 燮癸食黍  减勾 禁野戋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4b 页 WYG0819-0165b.png
让横 喜娄吾玄  让直 甲千平市
横勒 此七也乜  均平 三云去丕
从波 丈尺吏臾  横波 道之是足
从戈 武成几夷  横戈 心思志必
屈脚 乌马焉为  承上 天文支父
曾头 曾善英羊  其脚 其具典与
长方 罔周同册  短方 西曲回田
捺勾 民氏良长  重撇 友及反夌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5a 页 WYG0819-0165c.png
攒点 采孚妥𠬪  排点 无照点然
勾努 菊萄蜀曷  勾裹 甸句勾匀
中勾 东束来未  绰勾 乎手予于
伸勾 紫訾旭勉  屈勾 鹓鸠辉頫
左垂 笄并亦弗  右垂 升□拜卯
盖下 会合金舍  趁下 琴谷吞吝
从腕 凤风飞气  横腕 见毛尤免
从撇 尹户居庶  横撇 考老省少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5b 页 WYG0819-0165d.png
联撇 参彦形彤  散水 沐波池海
肥  土止山公  瘦  了卜才寸
疏  上下士千  密  赢赍龟鼍
堆  晶品畾磊  积  爨郁䉹縻
偏  入八乙巳  圆  辔峦乐栾
斜  毋勿乃力  正  主王正本
重  哥昌吕圭  并  竹林羽弱
长  自目耳茸  短  白曰臼四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6a 页 WYG0819-0166a.png
大  囊橐  小  厶口小工
向  好妙舒饬  背  孔乳兆非
孤  一二十了  单  日月弓乍
    论
盖闻字之形体有小大疏密肥瘦长短字之点画有覆
仰向背屈伸变换尝患其浩瀚纷纭莫能尽其结搆之
道所以定此八十四法为例推广求之若无法者不失
于偏枯则失于开放不失于开放则失于犯碍不失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6b 页 WYG0819-0166b.png
犯碍则失于承载趋避鲜有合格可观者焉盖大字以
方端均称为贵偏斜放肆为忌是以此法取分界地步
为主折算边傍为用收敛肢体布置形容具注则繁略
伸大意且如一字之形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
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若上盖大者名曰天覆
书者要上面盖尽下面于法用上面清而下面浊若下
画长者名曰地载书者要下画载起上画于法用下面
重而上面轻左边高者名曰让左书者须左用昂而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7a 页 WYG0819-0166c.png
用低若右边有谦退之象右边高者名曰让右书者却
右用耸而左用平若左边有固逊之仪左右停者名曰
分疆书者取左右平而无让如两人并相立之形三排
匀者名曰三匀书者取中间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
之状二截者名曰二段书者用分为两半校其长短微
加饶减三段者名曰三停书者用分为三截量其疏密
以布均停又若上占地步者要上面阔而画清下面窄
而画浊下占地步者要下面宽而画轻上面窄而画重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7b 页 WYG0819-0166d.png
左占地步者要左边大而画细右边小而画粗右占地
步者要右边宽而画瘦左边窄而画肥左右占地步者
要左右瘦而俱长中间肥而独短上下占地步者要上
下宽而微匾中间窄而勿长中占地步者要中间宽大
而画轻两头窄小而画重俯仰勾趯者要上盖窄小而
勾短下腕宽大而勾长平四角者要上两角平而下两
角齐法忌挫肩垂脚开两肩者要上两肩开而下两脚
阖法忌直脚卸肩匀画者黑白喜得均匀错综者三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8a 页 WYG0819-0167a.png
怕成犯碍疏排之撇须展不展则寒乞孤穷缜密之画
用蹙不蹙则疏宽开散悬针之字不用中竖若中竖则
字少精神中竖之字不用悬针若悬针则字不稳重上
平者其小者在左而莫错方隅下平者其小者在右而
勿差地位上宽者下面固然难大惟长趁而方佳下宽
者上面已是成尖用短促而方好减捺者宜减不减则
重捺难观减勾者宜减不减则重勾无体让横者取横
书长而勿担让直者要直竖正而勿偏横勒者但放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8b 页 WYG0819-0167b.png
而无势均平者若兼勒以失威从波之波惟善藏头收
尾横波之波先须拓颈宽胸从戈之戈但怕弯曲力败
横戈之戈犹嫌挺直勾平屈脚之勾须要尖包两点承
上之撇宜令又对正中曾头者用上开而下閤其脚者
用上閤而下开长方者喜四直而宽大短方者贵两肩
而平开搭勾者勾须另搭不则累狗笔之态重撇者撇
须宛转不则犯排牙之名攒点之点皆宜朝向不则为
砌石之样排点之点须用变更不则为布棋之形勾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9a 页 WYG0819-0167c.png
之字不宜用裹若用裹字便不方圆勾裹之字不宜用
努若用努字最难饱满中勾绰勾但凭偏正生妍伸勾
屈勾惟在屈伸取体左垂者右边不得用长右垂者左
边须索要短盖下者左右宜乎均分趁下者两边贵乎
平展从腕横腕宜长惟怕蜂腰鹤膝从撇横撇皆忌短
仍患鼠尾牛头联撇之法取下撇之首对上撇之胸散
水之法趯下点之锋应上点之尾瘦者但须少瘦而休
反为枯瘠肥者止许略肥而莫至于浮肿密虽紧布还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69b 页 WYG0819-0167d.png
宜自在安舒疏本稀排乃用丰肥粗壮堆者累累重叠
处以铺匀积者总总繁紊中而取整偏者还须偏称圆
者则喜围圆斜者虽斜而其中要取方正正者已正而
四方无使馀偏重者下必要大并者右必用宽长者元
不喜短短者切勿求长大者既大而妙于攒簇小者虽
小而贵在丰严向者虽迎而手足亦须回避背者固扭
而脉络本自贯通孤者画孤而惟患于轻浮枯瘦单者
形单而偏重于俊丽清长是以此法非在一途而取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0a 页 WYG0819-0168a.png
全资众道以相承约方圆于规矩宜平直于准绳欲使
其四方八面俱拱中心勾撇点画皆归间架有相迎相
送照映之情无或反或背乖戾之失虽字形有千百亿
万之不同而结构亦不出乎此法之外也若夫筋骨神
气须自书法精熟中融通变化久则自然有得非但拘
拘然守于法也景泰二年二月初一日臣李淳谨上进
(王氏法书苑/)
   七十二例法(未详何人所撰明姜/立纲有正书刻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0b 页 WYG0819-0168b.png
    一侧
     化十五法
怪石丶 龙爪冫 梅核丶 杏仁□ 铁铃□
龟头□ 羊角□ 垂珠□ 悬珠灬 群鹊爫
菱米□ 鸡头□ 瓜种丶 蟹脚□ 宝盖宀
    二勒
     化十一法
玉案二 铁城囗 石楯□ 舞鹤衤 驼头□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1a 页 WYG0819-0168c.png
折钉□ 辵之□ 音阜阝 音节节 音邑阝
犁梁□
    三努
     化六法
铁柱丨 象笏丨 垂针丨 马桩巾 鸟雏乚
曲尺□
    四趯
     化十四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1b 页 WYG0819-0168d.png
绰勾亅 慢勾亅 紧勾亅 玉钩□ 竹箨犭
狮口 曲勾了 柳箕勿 浮鹅乚 龙尾乚
弯笋□ 鸾翅飞 凤翅 飞雁□
    五策
     化六法
虎牙□ 金锥□ 斸勾□ 聚水氵 散水氵
横爻卝
    六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2a 页 WYG0819-0169a.png
     化九法
犀角丿 悬戈丿 新月丿 钩镰丿 叠乌□
立人亻 飞带□ 直撇了 蛇头□
    七啄
     化七法
掠拂丿 鸟啄丿 斗鹑□ 木人亻 双竹竹
蟠龙幺 戏蝶川
    八磔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2b 页 WYG0819-0169b.png
    化四法
金刀乀 鸣鸭乀 漫游鱼乀 游鱼三折腰乀
 右七十二笔势法度虽具结构在人若夫由象识心
 则又不能以法度限也
 歌曰撇捺点勾画要熟斜长曲短势由人世间凡事
 诸般字不出七十二法寻
   明丰道生学书法
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岁即学大字以颜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3a 页 WYG0819-0169c.png
法十馀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
楷以钟王为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
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
草圣凡行草必先小而后大欲其专法二王不可遽放
也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
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大楷 童子八岁至十岁学楷书其法必先大而后小
如颜鲁公大唐中兴颂(在冰/州)东方朔碑(德/州)按此二碑当薄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3b 页 WYG0819-0169d.png
纸钩出填作墨字褙成影本每日习五十字四年之功
可得七万字则他日作题匾大字有法又宋蔡君谟书
万安桥记(闽中有石刻/亦可参看)若题匾字须求洒落不可竟学写碑
字面他的法拘著在匡子里况碑字甚小不足为匾字
用也须如虞欧作碑凡长短大小阔狭皆随形体为之
四旁尚有馀地庶不拘拘更见古意颜之满塞断不可
学且颜柳稍变其体大小侧背略存大势而偏旁清劲
亦复可喜或者赏其奇妙耳(他字乃偏旁/相照应者)须拆开看各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4a 页 WYG0819-0170a.png
成字又不可各自成了一边点亦如之皆欲有照应方
有意思大凡大字须先颜次王若米老写匾多是行书
倾攲不正便难入格以须字之洒落则善矣
中楷 童子十一岁至十三岁当学中楷书以欧阳询
九成宫及虞恭公二碑为法(俱在西/安府)钩填俱如前法日影
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万字熟此则八法具备思过半
矣进而魏晋如堂构已成丹雘何有欧阳询书姚恭公
墓志(西/安)佛遗教经(唐人书结字皆四方少古意/故习遗教为渐进于古矣)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4b 页 WYG0819-0170b.png
小楷 童子十四岁至十六岁须学小楷如王羲之临
钟繇宣示表(见淳化/阁帖)钟繇书戎路表(见星凤/楼帖)力命表王右军
书乐毅论曹娥碑
行书 凡童子十七至二十岁须学行书先学右军书
兰亭叙(取定武本钩填影/习如宣示之功)及右军开皇等帖(俱在/豫章)又怀仁集右
军书三藏圣教序及荐福等碑亦足观览又集书阴符
经献之行书诸帖
草书 童子廿二至廿五岁学草书其法亦先小而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5a 页 WYG0819-0170c.png
大须以右军书十七日等帖及怀素书圣母碑二大字
草书为法又张旭长风帖
篆书 大凡童子十三岁至廿三岁当学篆其法先大
而后小先今而后古当以阳冰书琅琊山新凿泉题(今/在)
(滁州盖少温篆本不古惟此/碑秀逸有神可以启发初学)李斯书峄山碑(在陜/西)及泰山碑(在济/南府)宋张
有书伯夷颂元周伯琦临张有书严先生祠堂记蒋冕
书小字千文为法古篆则学史籀石鼓文钟鼎千文
八分书 童子至廿四廿五岁当学八分其法先大而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5b 页 WYG0819-0170d.png
后小当法唐明皇泰山碑铭(书本不古可发/初学故录之)北海相景君碑
鸿都石经堂邑令费凤碑阴(笔道通会/)
   明徐渭论执管法
凡执管须识浅(去纸/浅)(去纸/深)(笔头长以/去纸深也)(笔头短以/去纸浅也)真书之管
其长不过四寸有奇须以三寸居于指掌之上只留一
寸一二分著纸盖去纸远则浮泛虚薄去纸近则揾锋
(是好/处)势重若中品书把笔略起大书更起草诀云须执管
去纸三寸一分当明字之大小为浅深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6a 页 WYG0819-0171a.png
执管之法须置管于大指中节之前不得当节以碍其
运动须要居于动静之际
 书法所云拓大指者大约当以笔在指端运动适意
 则腾跃顿挫生意出焉若当节则掌握如枢每每不
 得自由转动必碍凡回旋处多成棱角笔死矣安望
 字之生动乎
略略以食指齐其中指兼助为力指自然实
 世俗多以单指苞之单钩则肘臂著纸力不足而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6b 页 WYG0819-0171b.png
 神气便有拘局而不放浪的意自必以双指苞管盖
 撮中指而敛食指以助之者也虽云要齐又不必十
 分牵之使齐亦要有自在意思方得正所谓双苞而
 实指者夫双苞则坚坚则掣打劲利齐指则实实则
 筋力均平
又以名指拒前三指所执之管更以小指拒前名指
 虽用大中食三指著力亦须五指共执
令掌心虚如握卵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7a 页 WYG0819-0171c.png
 拳指塞掌便能绝其力势拳须虚则运用便易转侧
 圆顺此正所谓虚拳者也
把腕来平平挺起凡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
之力而送之
 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古人皆用此
 法若以掌帖卓上则指便黏著于纸终无气力轻重
 便当失准虽便挥运终欠圆健盖腕能挺起则觉其
 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近来又以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7b 页 WYG0819-0171d.png
 手搭卓上右手执笔按在左手背上则来往也觉通
 利腕亦自觉能悬此则今日之悬腕也比之古法非
 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犹可大真大草必须高
 悬手书如人立志要争衡古人大小皆须悬腕以求
 古人袐法似又不宜从俗矣
执之虽坚又不可令其大紧使我转运得以自由
 大凡执紧必滞今既居大指节前微而侧向于前矣
 又须执之使宽急得宜不可一味紧执盖执之愈紧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8a 页 WYG0819-0172a.png
 则愈滞于用故耳又云善书不在执笔太牢若浩然
 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善矣(此草书法真亦/可以相通者)
大要执之虽紧运之须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
故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执虽期于
重稳用必在于轻便然而轻则须沉便则须涩其道以
藏锋为主若不涩则险劲之气无由而生至于太轻不
沉则成浮滑浮滑则俗(笔玄要旨/)
   明徐渭七字书诀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8b 页 WYG0819-0172b.png
(□/也)凡擪之法盖用大指捺(擪犹/捺也)之作侧(斜/点)当用大抵侧
者侧下其笔使墨精闇坠徐乃反揭则棱利也侧须收
贵谨而重其要须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
机顿挫借势出之要棱角忌圆平贵通变疾则失中趯
又成俗借势轻揭潜出务于勒也虽叠点亦自有法不
与此同(擪音咽是点/永字第一笔)
(一/也)凡压之法作横画用之乃中指运笔以笔心压者
也画必勒贵涩而迟须以笔锋先行使中高而两头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9a 页 WYG0819-0172c.png
以笔心压之不得徒卧其笔口诀云勒之笔锋将及于
纸须微进先用仰策次即迅收若一出便去揭笔不峻
趯遂暗收则薄圆而疏且无力矣(画也永字第二笔按二/字诀曰截四字诀曰推)
(亅/也)作弩竖用之亦中指运法盖竖必弩贵战而雄弩
不宜直直则无力故其法须竖笔徐行近左就势而侧
锋顾右潜擢轻挫则揭(永第三/笔拖拽)
揭 作策啄用之大指抬腕法也大抵策须仰笔将画
势暗里潜锋揭腕归于右啄须按笔蹲锋潜蹙于右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79b 页 WYG0819-0172d.png
势收锋迅掷旋左(一永第五策/丿永第七啄)
抵 名指运法作趯及诸戈用之趯法须傍弩竖挫衄
转笔出锋借势趯之使锋涩出期于倒收若伫思消息
则神踪不坠矣诀云为环必郁贵蹙锋而缓转也诸戈
法□之谓也戈必阔贵迟疑而右顾其法潜锋暗勒势
尽然后趯之上则俯而过下则曲而就永师有涩出戈
法下以名指筑上上借势以中指遣之按笔至下以名
指衄锋潜趯者也又折芒法须潜锋紧走意尽乃收而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80a 页 WYG0819-0173a.png
 趯之若肥则质滞而钝俗矣(趯□□/□□乙)
 导 作掠用之谓撚向怀中来中指运法也须迅其锋
 笔下左出而锋利不坠则自然佳矣其法须右揭其腕
 加以迅出势旋于左法在涩而劲意欲急而婉若迟留
 则伤于缓滞矣诀云撇必掠贵险而劲(丿掠也永字第六/笔曰导即撚之义)
 送 作磔用之谓揭向右边去亦中名指运法也右送
 之波皆名磔诀云波必磔必三折而遣豪其法须右揭
 其腕逐势紧趯傍笔迅磔尽势轻揭而暗收在于迅疾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四目录 第 80b 页 WYG0819-0173b.png
 中得之其势亦贵险而涩也(乀磔也永字第八笔四字/诀或以为拽 笔玄要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