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a 页 WYG0819-00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目录
  第二卷
   论书二(书体下/)
    宋院体书
    宋郭忠恕论古文
    宋郭忠恕论王南宾三百六十体书
    宋郭忠恕论八分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b 页 WYG0819-0065b.png
    宋郭忠恕论隶书
    宋郭忠恕论书体
    宋徐锴辨草书
    宋周越论八体书
    宋勾中正论三字石经
    宋僧梦英十八体书
    宋欧阳修论字书之学
    宋欧阳修论六书之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a 页 WYG0819-0066a.png
   宋宋祁论古文
   宋苏轼论硬黄书
   宋黄庭坚论虫书
   宋米芾论隶书
   宋米芾论小八分
   宋沈括论散草
   宋黄伯思论古文奇字
   宋黄伯思论章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b 页 WYG0819-0066b.png
   宋黄伯思论院体
   宋陈瓘论六书
   宋朱长文论书学体势
   宋郑昂论文字八变
   宋范度五体书
   宋徽宗瘦金书
   宋宣和书谱叙论
   宋绍兴五体书 六体书 七体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a 页 WYG0819-0066c.png
   宋朱熹论仓颉书
   宋张栻论草书
   宋洪适论汉唐隶书
   宋洪适论西京隶书
   宋洪迈论隶书
   宋王应麟论隶书
   宋张表臣论虫鸟书
   宋章俊卿论字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b 页 WYG0819-0066d.png
   宋高似孙论楷书
   宋高似孙论花书
   辽契丹字
   金女直字
   元畏吾字 蒙古字
   元赵孟頫论书体
   元吴澄论篆隶
   元吾衍字源七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a 页 WYG0819-0067a.png
   元熊朋来论钟鼎篆
   元熊朋来论篆隶
   元郑枃论题署书
   元周伯琦论篆书
   明陶宗仪论大小篆
   明陶宗仪论隶书
   明陶宗仪记瑞华书
   明宋濂论隶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b 页 WYG0819-0067b.png
   明张绅论真书
   明王称论对待书
   明陆深论书体
   明杨慎论八分书
   明杨慎论影书
   明杨慎论擘窠书
   明李贽论古隶今隶
   明朱谋㙔论古文奇字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a 页 WYG0819-0067c.png
   明徐渭论隶书
   明丰坊论篆书
   明董其昌论行楷
   明赵宧光论九体书
   明赵宧光论真草隶篆书
   明周之士论诸体书
  附录
   汉安息国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b 页 WYG0819-0067d.png
   汉刘向记浮提国书
   后汉婆罗门书
   梁陶弘景记仙书
   梁释僧祐论东西书源
   唐逍遥楼楣书
   唐疏勒国书
   唐波斯国书
   唐盘盘国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a 页 WYG0819-0068a.png
   唐新罗国书西番书
   唐天竺国书
   唐跋禄迦国书
   唐羯霜那国书
   唐健那罗国书
   唐段成式记西域书
   唐释道世记梵书
   唐绣字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b 页 WYG0819-0068b.png
   宋占城国书
   宋勃泥国书
   宋西夏番书
   宋欧阳修论仙篆
   宋苏轼天篆记
   宋张栻论南海诸番书
   宋郑樵论华梵书
   宋王得臣记雷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7a 页 WYG0819-0068c.png
   辽西夏番书
   元盛熙明论天竺书
   元郭晦记鬼书
   明陶宗仪记神书
   明陶宗仪记外域书
   明杨慎论梵篆
   明杨慎记钿金书
   明虞淳熙记三十二体金刚经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7b 页 WYG0819-0068d.png
   明陈继儒记道家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8a 页 WYG0819-00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二
  论书二(书体下/)
    宋院体书
 翰林学士院自五代已来兵难相继待诏罕习正书以
 院体相传字势轻弱笔体无法凡诏令碑刻皆不足观
 太宗留心笔札即位之后募求善书许自言于公车置
 御书院首得蜀人王著以士人任簿尉即召为御书院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8b 页 WYG0819-0069b.png
 祗候迁翰林侍书著善草隶独步一时时智永禅师真
 草千字文阙数百字著补之刻石但见形范而无神妙
 世亦宝重之修东岳庙立碑命著书著时仕著作佐郎
 辞以官卑不题衔即日迁著作郎时吕文仲为翰林侍
 读与著更直禁中太宗每岁九月后至暮夜即召宿直
 侍书及待诏书艺于东门北偏小殿内张烛令对御书
 字或问以外事常以至一夜而罢著善大书其笔甚大
 全用劲豪号散卓笔市中鬻者一管百钱初以纸一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9a 页 WYG0819-0069c.png
令书八字又一番令书六字又一番书四字又一番两
字又一番一字皆极遒劲上称善厚赏之著后官至殿
中侍御史赐金紫太平兴国中选善者七人补翰林待
诏各赐绯银鱼袋十万并兼御书院祗候更配宿两院
馀者以次补外官自是内省书诏笔体一变灿然可观
人用传宝远追唐室矣(杨亿谈苑/)
   宋郭忠恕论古文
鸟迹科斗通谓古文历代从俗斯文患寡目论臆断可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9b 页 WYG0819-0069d.png
得而闻太史公曰礼失求诸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汗/)
(简/)
   宋郭忠恕论王南宾三百六十体书
王南宾存乂切韵首列三百六十体多失部居不可依
(佩觿/)
   宋郭忠恕论八分书
八分之说流俗有二或曰八分篆法二分隶文又云皆
似八字势有偃波臣以为二说皆非也今按书有八体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0a 页 WYG0819-0070a.png
汉蔡邕以隶作八分体盖八体之后又生此法谓之八
分近矣(佩觿/)
   宋郭忠恕论隶书
卫梦之字(本作/卫㝱)是谓隶省前宁之字(本作/前宁)是谓隶加词
朗之字(本作/词朗)是谓隶行寒无之字(本作/□□)是谓隶变(佩觿/)
   宋郭忠恕论书体
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隶书出隶书悖而行书作
行书狂而草书圣自隶以下吾不欲观(佩觿/)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0b 页 WYG0819-0070b.png
   宋徐锴辨草书
案书传多云张并作草又云齐相杜操作据说文则张
并之前已有矣萧子良云藁书者董仲舒欲言灾异藁
草未上即为藁书藁者草之初也史记上官夺屈原藁
草今云汉兴有草知所言藁草是创草非草书也(徐锴/)
(说文注/)
   宋周越论八体书
周越古今法书苑序云自仓史逮皇朝以古文大篆小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1a 页 WYG0819-0070c.png
篆隶书飞白八分行书草书通为八体附以杂书以正
书正行行草草书分为四等(中兴书目/)
   宋勾中正论三字石经
在昔汉氏营求坠典百年之间六艺渐备自武帝而及
熹平仅更数世駮杂滋甚议郎蔡邕等奏希正定乃以
古篆隶参配相检一字而骈三盖以书通假借形同而
义异互字音读理则殊贯是用交相参订示以适从非
务笔精而尚奇怪也(墨池编/)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1b 页 WYG0819-0070d.png
   宋僧梦英十八体书
古文者黄帝史仓颉之所作
回鸾篆者史佚之所作
雕虫篆者鲁秋胡妻所作秋胡随牒远仕荏苒三年鸣
垤有怀春居多思桑时閒玩集为此书亦云战笔书其
体遒律垂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形其状则玄鸟优
游落花散漫矣
飞白书者后汉蔡邕之所作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2a 页 WYG0819-0071a.png
薤叶篆者仙人务光之所作
璎珞篆者后汉刘德升所作因夜观星宿而为此法特
存古之梗槩以见规踪体类科斗而不真势同迥鸾而
宏远天假其法非学力之功虽诸家之法悉殊而此书
为之首出后汉儒士并皆致学
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之所作
柳叶篆者卫瓘之所作卫氏三世攻书善乎隶体温故
求新又为此法其迹类薤叶而不真笔势明劲莫能得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2b 页 WYG0819-0071b.png

小篆者秦相李斯之所作
芝英篆者汉陈遵之所作昔六国各以异体之书潜为
符信则芝英兴焉秦焚古典其文煨灭在汉中叶武帝
临朝爰有灵芝三本植于殿前既歌芝房之曲又述芝
英之书
龙爪篆者晋右将军王羲之游天台还至会稽值风月
清照夕止洞亭吟咏之末题柱作一飞字有龙爪之形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3a 页 WYG0819-0071c.png
焉遂称龙爪书其势若龙蹙虎振拔剑张弩
悬针篆者汉章帝郎中扶风曹喜之所作抽其势有若
针之悬锋芒故曰悬针河洛遗诰云悬针之书亦出曹
喜小篆为质垂露为纪题署五经印其三史以为楷则
传芳千祀
籀文者亦史籀之所作
云书者卫恒之所作轩辕之代庆云常见其体郁郁纷
纷为纪职文字典取诸象书品云卫恒书笔动若飞字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3b 页 WYG0819-0071d.png
张如云莫能传学
填篆者周之媒氏以仲春之月判会男女则以此书表
信往来及魏明帝使京兆韦仲将点定芳林苑中楼观
王廙王隐皆云字间满密故云填篆亦云芳填书至今
图书印记并用此书
剪刀篆者韦诞之所作亦曰金错书本古之钱名周之
泉府厥迹不存降兹以还其文可睹若汉之铢两新之
刀布今具存焉其为体状若丽匣盘龙新台舞凤自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4a 页 WYG0819-0072a.png
史游造其极焉
科斗篆者其流出于古文尚书序费氏注云书有二十
法科斗书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头似虾蟆子故谓之
科斗
垂露篆者曹喜之所作以书表章奏事谓其点缀如轻
露汉章帝常重此书悬帐内谓曰曹喜之书如金盘泻
珠风篁杂雨八分玄妙一字千金矣(墨池编/)
   宋欧阳修论字书之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4b 页 WYG0819-0072b.png
篆隶古文为体各异秦汉已来学者务极其能于是有
字书之学(崇文总目/)
   宋欧阳修论六书之学
古之始有文字也务乎记事而因物取类为其象故周
礼六艺有六书之学其点画曲直皆有其说扬子曰断
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而况书乎今虽隶字已
变于古而变古为隶者非圣人不足师法然其点画曲
直犹有准则如母毋彳亻之相近易之则乱而不可读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5a 页 WYG0819-0072c.png
(六一居士集/)
   宋宋祁论古文
唐明皇始以隶楷易尚书古文今儒者不识古文自唐
开元始(宋景文公笔记/)
   宋苏轼论硬黄书
王会稽父子书存于世者盖一二数唐人褚薛之流硬
黄临放亦足为贵(东坡集/)
   宋黄庭坚论虫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5b 页 WYG0819-0072d.png
龙眼道人于市人处得全铜戟汉制也泥金六字字家
不能读虫书妙绝于今诸家未见此一种乃知唐玄度
僧梦英皆妄作耳(山谷文集/)
   宋米芾论隶书
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
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
三代法亡矣(海岳名言/)
   宋米芾论小八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6a 页 WYG0819-0073a.png
小八分带笔如行草奇甚今无此体(画史/)
   宋沈括论散草
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
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梦溪笔/)
(谈/)
   宋黄伯思论古文奇字
古文高质而难遽造若三代鼎彝遗篆是已奇字怪巧
而差易工若汉刘棻从扬雄所学及近世夏郑公集四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6b 页 WYG0819-0073b.png
声韵所载是已今人往往不能辨之遂尽以奇字为古
文焉(东观馀论/)
   宋黄伯思论章草
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谓之草犹古隶之
生今正书故章草当在草书先然本无章名因汉建初
中杜操伯度善此书帝称之故后世目焉今便以为章
帝书误矣(东观馀论/)
   宋黄伯思论院体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7a 页 WYG0819-0073c.png
书苑云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
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剧迹咸萃其中今观
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书苑之说信然
近世翰林侍书辈多学此碑学弗能至了无高韵因自
目其书为院体由唐吴通微昆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
夫玩此者少然学弗至者自俗耳碑中字未尝俗也(东/)
(观馀论/)
   宋陈瓘论六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7b 页 WYG0819-0073d.png
专取会意者不可以了六书离析偏旁不可以见全字
求古人之心而觅糟粕固已疏矣又取一全体凿为多
字情生之说可悦可玩而不足以消人之意譬犹入海
算沙无有畔岸运筹役志迷不知改岂待达如轮扁然
后能笑其误哉(张有复古编序/)
   宋朱长文论书学体势
古之书者志于义理而体势存焉周官教国子以六书
者惟其通于书之义理也是故措笔而知意见文而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8a 页 WYG0819-0074a.png
本可以劝善可以惩恶可以明事可以辨形岂特点画
摸刻而已哉自秦灭古制书学乃缺删繁去朴以趣便
易然犹旨趣略存至行草兴而义理丧矣钟张羲献之
徒以奇笔唱士林天下独知有体势岂知有源本惟颜
鲁公作字得其正为多虽与说文未尽合盖不欲大异
时俗耳(墨池编/)
   宋郑昂论文字八变
郑昂论文字之八变一曰古文二曰大篆三曰小篆四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8b 页 WYG0819-0074b.png
曰隶书五曰八分六曰行书七曰飞白八曰草书其馀
诸体以类相从为得之(玉海/)
   宋范度五体书
任玠序范度五体书云五体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
草其体虽五其流惟三篆则统乎科斗玉箸垂露薤叶
大小之属也隶则统乎羲献钟庾欧虞颜柳真草之辈
也八分则酌乎篆隶之间(玉海/)
   宋徽宗瘦金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9a 页 WYG0819-0074c.png
宋徽宗瘦金书笔势劲逸类薛稷(周之士游鹤堂墨薮/)
   宋宣和书谱叙论
    篆书
小篆出于大篆之法改省其笔画而为之其为小篆之
祖实自李斯始然以秦穆公时诅楚文考之则字形直
是小篆疑小篆已见于往古而人未之宗师独李斯擅
有其名当时字画惟古文与大篆耳岂李斯别为小篆
以异之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19b 页 WYG0819-0074d.png
    隶书
秦并六国一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而是
今故以李斯变大篆以程邈作隶文然而或足以垂法
而利民宜后世有取焉然斯道高古非世俗通行之书
以故阙然不讲久矣唐开元年时主恹然知隶字不传
无以矜式后学乃诏作字统四十卷专明隶书于是间
得人以应其求如韩择木之徒是矣然则学之兴废系
其时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0a 页 WYG0819-0075a.png
    正书
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在汉
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
正书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
刻间杂为正书降及三国钟繇者乃有贺尅捷表备尽
法度为正书之祖东晋聿兴风流文物度越前世如王
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后日虽有作者讵能过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0b 页 WYG0819-0075b.png
    行书
自隶法埽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
有焉西汉之末有颍川刘德升者实为此体德升而下
复有钟繇胡昭者同出于德升之门然昭用笔肥重不
若繇之劲瘦故昭卒于无闻而繇独得以行书显当时
谓繇善押书此也
    草书
草之所自议者纷如或以为草藁之草或以为草行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1a 页 WYG0819-0075c.png
草或以为赴急之书或以为草昧之作然则谓之草则
非正也孔子所谓为命裨谌草创之是也
    八分书
为八分之说者多矣一曰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字改
为楷法又以楷法变八分此蔡希综之说也一曰去隶
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谓之八分此蔡
琰述父中郎邕语也然而自汉以来至于唐千百载间
金石遗文之所载特存篆隶行草所谓八分者何有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1b 页 WYG0819-0075d.png
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刑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
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邪今所存者又皆唐字盖古之
名称与今或异今所谓正书则古所谓隶书今所谓隶
书则古所谓八分至唐则犹有隶书中别为八分以名
之然则唐之所谓八分者非古之所谓八分也(宣和书/)
(谱/)
   宋绍兴五体书 六体书 七体书
宋绍兴十七年翰林院选试书学生以五体书(王虞钟/真小字)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2a 页 WYG0819-0076a.png
(批/荅)书学祗候以六体书(勾勒/书)艺学试七体书(玉箸/篆)待诏
以七体书(玉海/)
   宋朱熹论仓颉书
仓颉作字亦非自撰出亦自理如此如心性等字未有
时如何撰得只是有此理自流出(朱子语类/)
   宋张栻论草书
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劄已来便有之但写得不
谨便成草书其传已久只是法备于右军附以已书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2b 页 WYG0819-0076b.png
说既有草书则经中之字传写失其真者多矣以此诗
书之中字尽有不可通者(南轩文集/)
   宋洪适论汉唐隶书
今之言汉字者则谓之隶言唐字者则谓之分殆不知
在秦汉时分隶已兼有之唐张怀瓘云张昶八分碑在
华阴今华山所存汉碑凡四华亭一碑乃昶分书也(隶/)
(释/)
   宋洪适论西京隶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3a 页 WYG0819-0076c.png
隶法虽自秦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
未有点画俯仰之势终西京之世学士大夫不留意此
书故彝鼎所识碑碣所刻皆不复用之(隶释/)
   宋洪迈论隶书
自篆捷于汉而为隶隶变于魏八分于晋宋隋唐之间
以分视隶犹康瓠之与周鼎也而唐人笃好之汉法益
(张琏汉隶分韵/)
   宋王应麟论隶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3b 页 WYG0819-0076d.png
自唐以前皆谓楷字为隶至欧阳集古录误以八分为
隶书自是凡汉石刻皆目为汉隶东魏大觉寺碑题曰
隶书盖今楷字也(玉海/)
   宋张表臣论虫鸟书
晋黄门郎卫巨山兼善虫书或云虫书即虫鸟之书予
疑鸟书自谓雀乌之祥专作禽鸟之象当别有虫篆如
孙膑斩庞涓于古木之下作虫书以揭之今人传写虫
蛾之状殆其遗法邪(珊瑚钩诗话/)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4a 页 WYG0819-0077a.png
   宋章俊卿论字书
龙文萌蘖于伏羲穗书启轫于炎帝龟字䌷绎于陶唐
钟鼎发挥于夏后倒薤浚源于务光虎书发迹于史佚
此则字之始造者也李斯形篆换高辛仙书之骨程邈
古隶夺史籀大篆之胎汉武英芝析六国芝英之𣲖卫
恒散隶蔓蔡邕飞白之根此则字书之变易者也题延
陵则为大篆题建章宫则为复篆写始皇碑则为细书
题秦印玺则为剖符书汉家诏版则为偃波题后汉经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4b 页 WYG0819-0077b.png
目则为垂针此则字书之可验者也(山堂群书考索/)
   宋高似孙论楷书
晋中经簿曰有缃素书白缣楷书黄纸楷书白绢行书
二尺竹牒楷书白练绢楷书广内置楷书吏自晋始唐
玄宗始以隶楷书易古文尚书今儒不识古文自唐开
元始宋景文公尝言苏颋撰朝觐坛颂曰有乩虞氏馆
阁校雠官于乩字之右点曰疑不知有杨备者得古文
尚书释文知乩字为古稽字此开元以隶楷书易古文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5a 页 WYG0819-0077c.png
之失也(纬略/)
   宋高似孙论花书
齐高帝使江夏郡王学凤尾一学便工帝以玉骐驎赐
之盖诸侯笺奏皆批曰诺诺字有尾若凤焉盖花书也
(纬略/)
   辽契丹字
辽太祖神册五年始制契丹大字天赞三年诏砻辟遏
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字纪其功(辽史太祖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5b 页 WYG0819-0077d.png
阿保机服诸小国多用汉人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
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叶隆礼契丹志/)
   金女直字
金章宗明昌五年以叶鲁谷神始制女直字诏依仓颉
立庙例祠于上京(金史章宗纪/)
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
而增损之以策论进士取其国人而用女直文字以为
程文斯盖就其所长以收其用又欲行其国字使人通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6a 页 WYG0819-0078a.png
习而不废耳(金史选举志/)
自太祖举兵常在行阵间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张与
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太祖命完颜希尹撰本国字希
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太
祖大悦命颁行之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与希尹所制
字俱行希尹所撰谓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女直
小字(陶宗仪书史会要/)
   元畏吾字 蒙古字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6b 页 WYG0819-0078b.png
元初施用文字用汉楷及畏吾字世祖中统元年命国
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字仅千馀其母凡四十有一其
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而大要则以谐声为
宗也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至元十二年分置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学士
承旨撒的迷厎里主之十五年诏虎符旧用畏吾字今
易以国字二十一年敕中书省奏目及文册皆不许用
畏吾字其宣命劄付并用蒙古书文宗至顺三年命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7a 页 WYG0819-0078c.png
章阁学士院以国字译贞观政要锓板模印以赐百官
(元史/)
至元六年二月诏书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
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
文字因所模楷及卫兀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
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寖兴而字书方阙其于
一代制度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
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已往凡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7b 页 WYG0819-0078d.png
玺书颁降并用蒙古新字仍以国字副之所有公式文
书咸遵其旧(元典章/)
蒙古字法皆梵天迦卢之变也故与佛真言相类重阳
万寿宫元碑皆以蒙古字书其署年月处用双钩书如
今世传飞白字(赵崡石墨镌华/)
   元赵孟頫论书体
书契以来远矣中古以六艺为教次五曰书书有六义
书由文兴文以义起学者世习之四海之内罔不同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8a 页 WYG0819-0079a.png
秦灭典籍废先王之教李斯变古篆程邈创隶书隶之
为言徒隶之谓也言贱者所用也汉承秦弊舍繁趣简
四百年间六义存者无几汉之末年蔡邕以隶古定五
经洛阳辟雍以为复古观者车日数百两后隶法又变
而真行章草之说兴言楷法则王次仲师宜官梁鹄邯
郸淳毛宏行书则刘德升钟氏胡氏草则崔瑗崔寔张
芝张文舒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韦仲将张超之徒咸
精其能至晋而大盛渡江后右将军王羲之总百家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8b 页 WYG0819-0079b.png
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故历代称善书者
必以王氏父子为称首虽有善者蔑以加矣当是时江
左号礼乐衣冠之国而北朝尚用武其遗风流俗接于
耳目故江左人士以书名者传记相望历隋而唐文皇
尚之终唐之世善书者辈出其大者各自名家逸其名
者不可胜数亦可谓盛矣(松雪斋集/)
   元吴澄论篆隶
仓颉字世谓之古文其别出者谓之古文奇字自黄帝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9a 页 WYG0819-0079c.png
以来至于周宣王二千年间中国所通行之字惟此而
已史籀始略变古法谓之大篆李斯又略变籀法谓之
小篆小篆大篆古文名则三实则小异而大同今世字
书惟许氏说文最先然所纂皆秦小篆尔古文大篆仅
存一二宋薛氏集古钟鼎之文为五声韵虽其所据有
可信者有不可信者然使学者因是颇见三代以前之
遗文其功实多秦丞相斯燔灭圣经负罪万世而能损
益仓史二家文字为篆书至今与日月相炳焕是固不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29b 页 WYG0819-0079d.png
可以罪掩其功也斯诛之后工其书以名世者谁与七
八百年仅见唐李阳冰又二百年仅见宋初徐铉而已
宋人能者多于唐而表表者不一二盖有其故矣秦人
苟简烦碎峻迫以为治一惟刀笔吏是任至以衡石程
其书厌篆书繁难省径为隶以便官府人惟便之趣则
孰肯背时所向而甘心繁难者哉篆学之孤殆其势之
所必至噫篆之兴由于秦而篆之废亦实由于秦推所
从来任吏之过也自隶兴于秦而篆废于汉其初不过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0a 页 WYG0819-0080a.png
图简便以适巳而已秦隶之流为晋隶则又专务姿媚
以悦人妍巧千状见者无不爱学者竭其精力以摸拟
之而患不似也夫字者所以传经载道述史记事治百
官察万民贯通三才其为用大矣缩之以简便华之以
姿媚偏旁点画浸浸失真弗省弗顾惟以悦目为姝何
其小用之哉(吴文正公集/)
   元吾衍字源七辨
一曰科斗书科斗书者仓颉观三才之文及意度为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0b 页 WYG0819-0080b.png
文字之祖即今之偏旁也画文形如水虫故曰科斗
二曰籀文大篆籀文者史籀取仓颉形意配合为之大
篆是也史籀所作故曰籀文
三曰小篆小篆者李斯省籀文之法同天下书者也比
籀文体十存其八故谓之八分小篆既有小篆故谓籀
文为大篆也
四曰秦隶秦隶者程邈以文牍繁多难于用篆因减小
篆为便用之法故不为体势若汉款识篆字相近非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1a 页 WYG0819-0080c.png
挑法之隶也便于佐隶故曰隶书即是秦权汉量上刻
字人多不知亦谓之篆误矣或谓秦末有隶且疑程邈
之说故详及之
五曰八分八分者汉隶之未有挑法者也比秦隶则易
识比隶字则微似篆若用篆笔作汉隶字即得之矣八
分与隶人多不分故言其法
六曰汉隶汉隶者蔡邕石经及汉人诸碑上字是也此
体最为后出皆有挑法与秦隶同名其实则异又谓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1b 页 WYG0819-0080d.png
八分
七曰款识款识者诸侯本国之文也古者诸侯书不同
文故形体各异秦斯小篆始一其法近之学者取款识
字为用一纸之上齐楚不分人亦莫晓其谬今分作外
法故末置之不欲乱其源流使可考其先后耳(学古编/)
   元熊朋来论钟鼎篆
考工记金有六齐一曰钟鼎之齐此钟鼎之称所从始
鲁铸林钟臧武仲论所以作彝器杜氏专言钟鼎故祀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2a 页 WYG0819-0081a.png
器之款通曰彝頫为钟卬为鼎乃彝器之大者器必有
文以传远若鼎盘量铭于经可见已自仓颉象形推类
由是形声相推而文字生焉周公之时未改籀已有六
书之教孔子之时已改籀尚存科斗之书秦法贵其国
字孔氏及秦博士各藏之屋壁济南口授犹可寻声得
字安国为隶古定科斗书遂绝矣观汉所得齐器周鼎
柏寝之刻栒邑之铭皆有能按其款识者壁书半已诵
传既曰定其可知又曰时人无能知果不可知则隶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2b 页 WYG0819-0081b.png
何凭直废古从俗尔后日汉求古文遂不复可得削刓
简朽乃不如近代纸墨之传易于流布唐初盛临摹始
有以楮拓碑碣为墨本者东巡之石偃师之槃岐阳之
鼓延陵季子之墓篆石泐而墨传然犹未有能摹钟鼎
之款者皇祐始命太常摹历代器款为图三馆之士不
能尽识于是欧刘李吕考录渐广宣和以后为书遂多
博古图之外有晏慧开蔡天启赵明诚荣咨道董彦远
以至黄伯思翟耆年薛尚功诸家相继论述彝鼎古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3a 页 WYG0819-0081c.png
亦多出政宣之间物常聚于所好也(杨钧钟鼎篆韵序/)
   元熊朋来论篆隶
世有小篆谓李斯所作然黄帝刀布其文已作小篆隶
书谓王次仲所创而葛天之金币文与今隶无异临淄
人得齐胡公之铜棺有文隐起皆作今篆后汉急就章
方有波磔钩踢而钱谱所载尊卢太昊至帝喾金币文
及近世掘得周时镜铭皆古篆而有钩踢乃知后世所
用者上古已有之今人特以所见为始耳非至论也(天/)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3b 页 WYG0819-0081d.png
(慵先生集/)
   元郑枃论题署书
题署之法弊于唐使人多忌讳其原盖出于阴阳家者
流世有广成子集阴阳家应候法纂异记感应章一行
禅师释微集燕卿大师字旨明简集万仙翁勒字法应
神集音义章白云先生笔论玄鉴诸书极言题署之法
点画分豪末来去各立名字应之以阴阳象之以五行
法之以六神使术者能察人平生祸福屋之大小字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4a 页 WYG0819-0082a.png
尺寸各有程限占其喜怒休咎之祥年月远近之应可
考而知案广成子当黄帝世是时阴阳家未出葛仙翁
生晋朝题署未有此病唐一行以数学名家字非所长
其必僧简定之流所托为也(衍极/)
   元周伯琦论篆书
自古文一变而为籀篆周室既东列国争雄异政殊俗
不同文也久矣再变于李斯约为小篆古法浸微最后
程邈变省为隶秦人贵其国字狱讼滋繁籀篆尽废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4b 页 WYG0819-0082b.png
兴购求散逸尊尚古学尉律太史试学童能讽诵籀书
九千字课以八体乃得为史吏民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恐失其本也奏事下而误书马字者恐获谴死(石建为/郎中令)
(奏事下建读之惊恐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上言城
皋令尉印文不同者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东观记曰/马援上书)
(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城皋令印皋字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县长吏)
(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为信也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奏可)
时犹知考古同文而三苍凡将急就元尚训纂之书咸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5a 页 WYG0819-0082c.png
知记诵逮许慎氏以贾逵之学集古籀斯雄之迹为说
文解字十四篇上之学者始见全书焉然而隶书行之
已久八分行草纷然迭出事章句者传训诂工词藻者
资声韵日趋便易本原渐失矣(六书正讹/)
   明陶宗仪论大小篆
大篆之后又别为十有三曰殳书曰传信鸟书曰刻符
书曰箫籀曰署书曰鹤头书曰偃波书曰蚊脚书曰转
宿篆曰蚕书曰芝英书曰气候直时书曰蛇书此皆大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5b 页 WYG0819-0082d.png
篆之流𣲖也小篆之后又别为八曰鼎小篆曰薤叶篆
曰垂露篆曰悬针篆曰缨络篆曰柳叶篆曰剪刀篆曰
外国胡书此皆小篆之异体也(书史会要/)
   明陶宗仪论隶书
东汉和帝时贾鲂以隶字写三仓隶法始广而八分兼
行至蔡邕则铭刻多分书矣建初中以隶书为楷法本
一书而二名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则楷隶别
为二书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隋唐以降古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6a 页 WYG0819-0083a.png
书废遂指八分以为隶可乎盖汉有隶分唐有分楷分
之不可为隶犹楷之不可为分也(书史会要/)
   明陶宗仪记瑞华书
瑞华书齐武帝睹落英茂木而作(书史会要/)
   明宋濂论隶书
伏羲之画八卦即字之本源仓颉衍而为古文其五百
四十字列于许慎说文每部之首盖与篆籀似无大异
此固篆籀之变因之而相生岂隶书独有待于后世邪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6b 页 WYG0819-0083b.png
夏殷以来诸侯之国各有书其体制或殊或一或可辨
或不可辨然亦不越乎六书甚若沿袭为之而略加变
通者隶与篆籀虽微有不同疑其间出于古文之后各
以其名为家或自业之精者相传尔不然许慎尝病当
世学者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其虚称邪抑别有所
本邪皆不敢必其然也(宋学士集/)
   明张绅论真书
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7a 页 WYG0819-0083c.png
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执笔之际不知
即是隶法别为搆体流传既久失其本原乃至日趋妩
媚恶俗之劄不可追改今观欧颜而上往往皆从隶古
学者但不详察耳吾衍字源七辨谓隶有秦隶汉隶灼
是至论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易晓矣(法/)
(书通释/)
   明王称论对待书
唐人写字多用硬黄其次则用槌熟纸韩退之以为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7b 页 WYG0819-0083d.png
纸录文为不敏是也乌丝阑唐界黑而细宋人淡墨而
理粗此唐界宋界之别惟作方眼格子为对待书则自
唐始六朝以前无有也米元章尝病此盖一时之宜云
(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
   明陆深论书体
自有书契以来帝王御世忠质文之递迁其犹诸书乎
八卦尚忠也古文尚质也籀尚文也篆则王降而霸矣
隶其秦之法令书乎古隶隶之古文也八分隶之籀也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8a 页 WYG0819-0084a.png
楷法隶之篆也飞白八分之流也行楷之行也草楷之
走也隶以规为方草则圆其规而六书之道散矣
秦兴同天下之书而李斯遂为世宗时则赵高胡毋敬
改省籀篆同谓之小篆程邈所上务趋便捷谓之隶书
王次仲分取篆隶之间谓之八分自邈以降谓之秦隶
贾鲂三仓蔡邕石经诸作谓之汉隶钟王变体谓之今
隶合秦汉谓之古隶庾元威造为散隶羲献复变新奇
别以今隶谓之楷法黄庭乐毅谓之小楷史游解散隶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8b 页 WYG0819-0084b.png
体谓之章草张伯英之法谓之草书卫瓘复采芝法兼
乎行书谓之藁草羲献之书谓之今草搆结微眇者谓
之小草复有所谓游丝之草宋蔡襄为飞草谓之散草
刘伯升小变楷法谓之行书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
草行蔡邕所作轻微大字谓之飞白自馀诸体以类生
(陆子渊书辑/)
   明杨慎论八分书
水经注载晋世河决胡公石椁上有八分书考其时盖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9a 页 WYG0819-0084c.png
周也故知八分不始于秦矣又考庄子云丁子有尾李
颐注云谓右行曲波为尾今丁子二字虽左行皆有曲
波亦是尾也审如李说八分不始于秦又一證也(丹铅/)
(录/)
   明杨慎论影书
六朝人尚字学临摹特盛其曰廓填者即今之双钩曰
影书者如今之响拓北史赵文深少学楷隶雅有钟王
之则周明帝令至江陵影覆寺碑是也又旁书释文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39b 页 WYG0819-0084d.png
曰影唐太宗集右军帖令褚遂良帖旁黄影之(丹铅录/)
   明杨慎论擘窠书
朱长文论字体有擘窠书今书家不解其义按颜真卿
集有云点画稍细恐不堪久臣今谨据擘窠大书王恽
玉堂嘉话云东坡洗玉池铭擘窠大字极佳又云韩魏
公书杜陵画鹘诗擘窠大字此法宋人多用之墨札之
祖也(丹铅馀录/)
   明李贽论古隶今隶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0a 页 WYG0819-0085a.png
书家先有古文次有籀文籀文即大篆也次有小篆李
斯损大篆而为之也次有隶秦政时法令繁剧军期严
迫大小篆难猝就乃约之而为隶以其可施于徒隶故
曰隶或云程邈所作邈故徒隶也其法简而且易便于
佐使又曰佐书或又云王次仲所作李阳冰曰王次仲
始作八分以当时隶字少波势乃增之因其字方八分
遂以为名萧子良曰汉灵帝时上谷亦有王次仲与秦
时王次仲同姓名亦常作八分书钟元常谓之章程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0b 页 WYG0819-0085b.png
此八分书所由始也蔡文姬曰割程邈字八分取二分
割李斯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则与阳冰字方八
分之说又异汉石经者蔡邕所书即八分也元常善八
分有隼尾波今泰山铭即此体是古之隶与八分有波
势无波势微异非两法也程迥曰东汉以来碑刻皆用
八分书如程邈书是也今见古帖隶书自是今之小楷
孙过庭书谱谓元常专精于隶书伯英尤工于草体彼
之二美逸少兼之过庭所指元常隶书即今所传力命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1a 页 WYG0819-0085c.png
宣示二帖是又以真行为隶矣故萧子云启敕旨以逸
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因此研思遂悟隶式与过
庭之说相同欧阳集古录跋则以隶与八分为一赵明
诚金石录又云隶者今之楷书亦曰真书是八分也隶
也楷也似皆一体也黄长睿曰自秦易篆为隶汉世去
古不远当时正隶之体尚有篆籀意象魏晋以来元常
士季及王世将逸少子敬辈始创作小楷皆迁就汉隶
运笔结体尚圆而雅淡其字率扁而弗撱今传世者若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1b 页 WYG0819-0085d.png
元常力命宣示二表世将上晋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
大令洛神帖虽经摹拓而古隶典刑具存至江右六朝
若谢宣城萧挹辈虽不以书名世而其小楷若齐海陵
王志开善寺碑犹有钟王遗范也惟陈隋间正书则结
字渐尚方而不尚圆然犹依仿汉隶一二唐初亦尔也
及欧阳率更虞永兴出乃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后人竞
效之钟王楷法弥远而汉隶遗意无复存矣是八分与
隶及楷唐以前皆作一体唐以后隶与八分为一体而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2a 页 WYG0819-0086a.png
楷遂自为一体矣故今之楷全无隶意则欧虞坏之也
余谓今之楷书不宜谓之楷只宜谓之今隶而汉之隶
为古隶可也(李贽疑耀/)
   明朱谋㙔论古文奇字
昔扬子云好奇字而不释奇字许叔重释秦文而不释
古文夫字本于文文本形事与意各有攸当非有奇也
自我识之硗狭浅鲜遂以为奇也传写得真斯称古文
一涉讹脱遂成奇字古文得解则奇字自昭奈何两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2b 页 WYG0819-0086b.png
博雅多闻之贤舍古文不一措意顾较义例训诂于斯
邈小篆之间使后世不复知先圣人制作文字之精微
乃马头为长持十屈中之说变眩耳目锓入肝脾欲古
文宣明岂不难哉(古文奇字辑解/)
   明徐渭论隶书
字有隶变古者如省凿为□又以代凿皆是他如陋
作陋匣作匝匹作匝作匝亦从此类(笔玄要旨/)
   明丰坊论篆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3a 页 WYG0819-0086c.png
大篆变为小篆小篆变为玉箸愈趋愈巧大约石鼓诅
楚尚沿三代钟鼎款识之遗意随字画多寡而为形者
若泰山碑及汉崔子玉书张平子碑渐觉整齐李阳冰
去古又远徐铉似阳冰初放脚令长又下阳冰矣(笔道/)
(通会/)
   明董其昌论行楷
唐碑多作怀仁三藏圣教序行楷所谓小王体者以蹊
径易寻凡碑皆祖之(容台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3b 页 WYG0819-0086d.png
   明赵宧光论九体书
书体流传法非一代代非一人然徒拥其名而不见其
形者众也所可遵者常取九体欲著其妙疏之下方
一曰古文本来之形非古非今不必始于何代襐其形
似交错成文世用者虽今亦存不用者虽古亦略旁搜
奇形异状必有所据始可下笔或金石模糊传写舛谬
乃得以意正之虽未成书而篆从此出各体具在不加
彊合随大小任方圆任意为之后人取其一定法度矫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4a 页 WYG0819-0087a.png
众文而协同之始有篇章结搆此文字之本源不可废

二曰古篆三代之书睍于金石铭识不能多有所考虚
象因篆而成形实象因篆而废形篆者传也传物理以
至无穷也前此未始有篆其名其义至是始立体裁异
同竹帛兴革无法不具世或求钟鼎于一律则知大谬
有附义而成文者夏商延于象形周末渐于大篆今所
取者谓之古篆若雕戈文之类虽不尽出于圣人之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4b 页 WYG0819-0087b.png
想当文盛之时赏鉴家有蚊脚鹄头定为夏书是矣轨
度典丽即未必古始断非后及籀斯由来结搆由立恨
不多见有遗恨焉
三曰大篆石鼓十章相传史籀作宣王猎碣或谓秦穆
公时文虽无定据必非秦下可及即词藻亦岂后世可
攻汉无篆则又去之更远过此则益不能窥其门户其
周季书无疑累代播迁剥蚀殆半后大为世重世主有
以金填其文者金人剔金弃石或遭杵臼之厄或经修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5a 页 WYG0819-0087c.png
斲之异剥落之馀犹有不易者在信体结搆自成篇章
小大正攲不律而合至若钩引纷披作云卷舒依倚磊
落如危岩乍阙施用无定方立旁有成法圜不致规方
不至矩可摸者仅三百馀言赖前人释文能补其阙遂
为书家指归
四曰小篆秦斯为古今宗匠一点矩度不苟聿遒聿转
冠冕浑成藏奸婧于朴茂寄权巧于端庄乍密乍疏或
隐或显负抱向背頫仰乘承任其所之莫不中律大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5b 页 WYG0819-0087d.png
敦而圜小篆柔而方书法至此无以加矣唐李阳冰得
大篆之圜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后世莫不
由此而出各就偏长别立门户及野火煨烬之后泰山
峄碑可拓者二十馀字世有徐铉摹本而先秦之文仅
存百一矣反为所掩也
五曰缪篆阳冰独步缙云庙碑可为槩代冠冕若谦卦
强作遂入恶道其自许云李斯之后直至老夫因五百
年是蓺绝响汉人独印章擅美而篆书无闻杂王杂霸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6a 页 WYG0819-0088a.png
刀笔如之古篆隶真一皆采摘阗满为式是其用心昔
人刻符填篆用于婚媾契书以革盗伪非淳古之作也
六曰奇篆采择杂体就简避烦趋逸去拙其本来之形
与夫累代之制皆不泥也格借玉箸体间碧落情杂钟
鼎势分八分点画以大篆为宗波折以真草托迹规矩
准绳终束于斯昔之文字因脚引垂今此奇篆因垂引
脚书法之变此大谬也所尚者简洁飞动妍态取容举
世尚奇去假取此从兹而降好古之士锐其垂而为悬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6b 页 WYG0819-0088b.png
针垂露纵其垂而为柳叶收其垂而为倒䪥顿而为蝌
斗折而为蜩虫蹲墨为芝英枯笔为飞白龙蛇云鸟转
宿偃波此其滥觞也而莫知其所由师昔存其名迹则
莫考效颦臆说书法外道翰墨之厄
七曰分隶八分散隶合而为之也篆籀相向成文分隶
背隶各分其势波折左右其形连屈钩连篆势有转无
折隶笔有折无转分则兼之杜甫联称八分小篆故知
八分犹杂篆体后世因是以小篆为八分曲说有以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7a 页 WYG0819-0088c.png
损大篆十分之二为小篆者今按小篆茂密而大篆简
易其谬不辨而明今隶宗匠钟元常八分之省便而真
书之效古者古隶出于篆今隶依乎真汉孔安国以隶
写籀谓之隶古唐明皇不喜古文凡不合开元文字谓
之野书于是后人罕睹前人之迹一变曰徒隶再变曰
草隶人自为之无论也上不足考古下不合时王聊合
为一说分不骇族隶不蹈时以续古今胍络可耳然今
之真书多有取是改作者若分隶之波折真书变而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7b 页 WYG0819-0088d.png
曲直若分隶之起伏真书变而为撇拂郑樵谓篆通隶
僻篆巧隶拙真书则犹其流之愈深者也
八曰真书近代时书而国朝之所通行古文邈远小学
不兴无学者蹈俗忘本稍通者束义背时古文意义恒
同蹊径每异譬之三代文不得与秦汉合汉魏诗不得
与近体合佛老庄骚饾饤入公车掌故家语但为知者
喷饭今拟古词肖而不夺此学假行似而莫移时王之
制何得已见妄变更若用古体作今书不堪眩世但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8a 页 WYG0819-0089a.png
自惑不特义不可行而势亦难达但俗书之最谬者与
夫世俗之固加偏旁者所当正耳一以正俗一以革古
而悉协于时中真书是也
九曰草书起于列国天下有事急就为之或起草他简
然后正书皆不暇致详而作汉人遂以名家杜度钟张
飞扬俊逸其圜转得于篆籀其波折得于分隶简而有
合不大相离上古结绳而治刻契而与拄识而别剖竹
而官粗迹之于文故无足重奚以草之去古为异乎故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8b 页 WYG0819-0089b.png
文以达词词以达志草书虽去古而可达古文且有真
未必合草未必离如佳佳等字古体皆合真书有愧矣
草鹿首岐草山虚下夜前垂乍草正真讹乃至翻草书
以成俗体无以下笔岂草之罪乎(金石林绪论/)
   明赵宧光论真草隶篆书
真书中一曰正书如欧虞颜以及后世姜蒋二沈之类
一曰楷书如右军黄庭乐毅论东方赞之类一曰蝇头
书如麻姑坛文氏文赋之类一曰署书如苍龙白虎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9a 页 WYG0819-0089c.png
类此法不传而流俗后世带草则徐武功得之方正则
官家中秘郎得之然俗不堪齿矣一曰行楷如季直表
丙舍帖曹娥碑兰亭帖之类以上五种世俗通谓之真
书天地悬绝
草书中亦曰行楷如二王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
怀仁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唐人所称入院体
者是也一曰行草如二王帖中稍纵体孙过庭书谱之
类皆是也一曰章草如章帝辰宿列张帖索靖出师表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49b 页 WYG0819-0089d.png
二王帖中章草法帖皆是也一曰藁草书或真或行或
草大小疏密随宜如颜平原坐位祭侄二帖是也一曰
狂草如张芝张旭怀素诸帖是也以上五种通称草书
亦有分矣
隶书中一曰飞白篆法将变正则杂出燥润相宜故曰
飞曰白后世失传飞而不白者似隶白而不飞者似篆
皆飞白之流别也一曰分隶隶法初成十一蹈但用笔
背分与篆分途矣一曰汉隶如钟元常诸帖之类此隶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0a 页 WYG0819-0090a.png
书之最也一曰唐隶视汉似古而体稍不雅然法度实
备取裁可也一曰徒隶六朝诸碑文多作此字绝似童
子初执笔不成文者然时有古色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不可尽废近代隶书颇谓淳雅然皆倚真书为骨而遥
想汉为之虽无徒隶之短并近于真书亦其流也以上
五种通谓之隶意亦溷溷
篆书之名尤为浑乱自周太史籀始立篆名秦相效作
谓之小篆因秦书通行遂以籀称大篆亦已赘矣何乃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0b 页 WYG0819-0090b.png
无古无今槩呼作篆可怪也已籀而前但可以时代名
如古文夏书商书之类籀而后槩呼作篆可也何也籀
斯为后人趋步指归莫能出其范围即不得遍讨古昔
聊识其可摹者如左一曰古文始于象形迄于夏商代
非一人人非一体但可作文字未可合篇章也二曰彫
戈文雕虫篆刻尚文之作多不可解亦难以下笔汉章
或稍一见之亦未甚一律也一曰籀篆诅楚文钟鼎识
及啸堂录以至杨氏书统所载及古篆诸韵取其合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1a 页 WYG0819-0090c.png
许氏所取作籀书者采焉一曰大篆石鼓文是也一曰
小篆峄山会稽诸碑是也从此流传变而弱者一曰缪
篆唐宋元诸人如李阳冰僧梦英以至我明程南云李
东阳文氏父子是也变而传者曰玉箸篆如胜国周伯
琦之类是也任笔成文一曰飞白篆貌隶骨杂用古今
之法勉作草篆为器所使自我作之不得不然也一曰
刻符秦汉红文印章用之在前此任字略章者玺书诸
文皆是也一曰摹印汉白文印用之后此章不摄字者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1b 页 WYG0819-0090d.png
六代而下皆是也以上十种世俗通呼作篆失之远矣
(金石林绪论/)
   明周之士论诸体书
晋元帝为凤尾诺之书王羲之为龙爪之书齐武帝为
花草之书河东山胤为云霞之书梁孔敬通为反左之
书唐韦陟为五云之书吕向为连绵之书李后主为撮
襟之书金错刀之书宋徽宗为瘦金之书陈尧佐为堆
墨之书(游鹤堂墨薮/)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2a 页 WYG0819-0091a.png
 附录
   汉安息国书
安息国书革旁行为书记颜师古注云今西方胡国南
方林邑书皆横行不直下也(汉书西域传/)
   汉刘向记浮提国书
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
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
壶中有黑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2b 页 WYG0819-0091b.png
造化人伦之始佐老子撰道德经垂十万言写以玉牒
编以金绳贮以玉函昼夜精勤形劳神倦及金壶汁尽
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递钻脑骨取髓代为膏烛及
髓血皆竭探怀中玉管中有丹药之屑以涂其身骨乃
如故老子曰更除其繁紊存五千言及至经成工毕二
人亦不知所往(说苑/)
   后汉婆罗门书
后汉得西域胡书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谓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3a 页 WYG0819-0091c.png
婆罗门书(隋书经籍志/)
   梁陶弘景记仙书
六月二十四日夜紫微王夫人来降因下地请问真灵
既身降于尘浊之人而手足犹未尝自有所书故当是
卑高迹邈未可见乎敢咨于此愿诲蒙昧夫人因令复
坐即见授令书此以答曰夫汎景虚玄无涂可寻言发
空中无物可踪流浪乘忽化遁不滞者也此二行皆浮
沉冥沦倏迁灼寂是故放荡无津遂任鼓风柂存乎虚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3b 页 WYG0819-0091d.png
舟而行耳故实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无象矣至于
书迹之示则挥形纸札文理炳注粗好外著玄翰挺焕
而范质用显默藻斯坦形傅尘浊苟骞露有骸之物而
得与世进退上玷逸真之咏下亏有隔之禁亦我等所
不行灵法所不许也今请陈为书之本始也造文之既
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画定之时秀人民之交别阴
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群芳飞天之书又有八龙云篆
明光之章也其后逮二皇之世演八会之文为龙凤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4a 页 WYG0819-0092a.png
章拘省云篆之迹以为顺形梵书分破二道坏真从易
配别本支乃为六十四种之书也遂播之于三十六天
十方上下也各各取其篇类异而用之音典虽均蔚迹
隔异矣校而论之八会之书是书之至真建文章之祖
也云篆明光是其根宗所起有书而始也今三元八会
之书皇上太极高真清仙之所用也云篆光明之章今
所见神灵符书之字是也尔乃见华季之世生造乱真
共作巧末趣径下书皆流尸浊文淫辟之字舍本效假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4b 页 WYG0819-0092b.png
是嚣秽死迹耳夫真仙之人曷为弃本领之文迹手画
淫乱之下字邪夫得为真人者事事皆尽得真也奚独
于凡木之粗术淫浮之弊作而当守之而不改玩之而
不迁乎夫人在世先有能书善为事者得真仙之日外
书之变亦忽然随身而自反矣真事皆迩者不复废今
已得之浊书方又受学于上文而后重知真书者也鬼
道亦然但书字有小乖违耳且以灵笔真手初不敢下
交于肉人虽时当有得道之人而身未超世者亦故不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5a 页 WYG0819-0092c.png
敢下手陈书墨以显示于字迹也至乃符文神藻所求
所佩者自复始来而作耳所以尔者世人固不能了其
端绪又使吾等不有隐讳耳冥中自相参解矣内外自
相关矣又四极明科高上禁重亦自不听我等复为世
间常书也我既下手子固不解亦将何趣两为烦滥邪
此亦当闇其可否殆不足嫌想少畅豁于胸怀尽不自
书之流分矣(真诰运象篇/)
   梁释僧祐论东西书源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5b 页 WYG0819-0092d.png
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祛楼
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梵及祛楼居于天竺黄
史苍颉在于中夏梵祛取法于净天苍颉因华于鸟迹
文画诚异传理则同矣仰寻先觉所说有六十四书鹿
轮转眼笔制区分龙鬼八部字体殊式唯梵及祛楼为
世胜文故天竺诸国谓之天书西方写经虽同祖梵文
然三十六国往往有异譬诸中土犹篆籀之变体乎按
苍颉古文沿世代变古移为籀籀迁至篆篆改成隶其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6a 页 WYG0819-0093a.png
转易多矣至于旁生八体则有仙龙云芝二十四书则
有楷草针殳名实虽繁为用盖鲜然原本定义则体备
于六文适时为敏则莫要于隶法东西之书源亦可得
而略究也(出三藏记/)
   唐逍遥楼楣书
蒲州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
字训不通莫知是非(唐诗纪事/)
   唐疏勒国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6b 页 WYG0819-0093b.png
疏勒国即汉时旧地也有胡书文字(旧唐书西戎传/)
   唐波斯国书
波斯国在京师西一万五千三百里文字同于诸胡(旧/)
(唐书西戎传/)
   唐盘盘国书
盘盘国在林邑西南人皆学婆罗门书(旧唐书南蛮传/)
   唐新罗国书西番书
长庆中源寂使新罗国见其国人传写讽念冯定所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7a 页 WYG0819-0093c.png
黑水碑画鹤记韦休之使西番也见其国人写定商山
记于屏障其文名驰于戎夷如此(旧唐书冯宿传/)
   唐天竺国书
天竺国有文字善步历学悉昙章妄曰梵天法书贝多
叶以记事(唐书西域传/)
   唐跋禄迦国书
跋禄迦国字源简略本三十馀言转而相生其流浸广
粗有书记竖读其文递相传授师资无替(释玄奘大唐/西域记)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7b 页 WYG0819-0093d.png
   唐羯霜那国书
羯霜那国字源二十五言转而相生用之备物书以横
读自左向右文记渐多逾广窣利(大唐西域记/)
   唐健驮罗国书
健驮罗国有波你尼仙生知博物研精覃思攈摭群言
作为字书备有千颂颂三十二言究极古今总括文书
(大唐西域记/)
   唐段成式记西域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8a 页 WYG0819-0094a.png
西域书有驴唇书莲叶书节分书大秦书驮乘书牸牛
书树叶书起尸书右旋书覆书天书龙书鸟音书等凡
六十四种(酉阳杂俎/)
   唐释道世记梵书
净饭王令密多罗傅太子书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
牛头旃檀作于书板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
特妙香涂其背上执持至于毗奢密多罗阿阇梨所而
作是言尊者阇梨教我何书(自下太子/广为说书)或复梵天所说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8b 页 WYG0819-0094b.png
之书(今婆罗门书正/有十四音是)祛卢虱吒书(隋言/驴唇)富沙迦罗仙人
说书(隋言/华果)阿迦罗书(隋言/节分)瞢伽罗书(隋言/吉祥)邪寐(亡毗/反)
(隋言大/秦国书)鸯渠梨书(隋言/指言)邪那尼迦书(隋言/驮书)婆伽罗书
(隋言/牸牛)波罗婆尼书(隋言/树叶)波流沙书(隋言/恶言)父与书毗多茶
(隋言/起尸)陀毗荼国书(隋云南/天竺)脂罗伭书(隋言/形人)度其□那
婆多书(隋言/右旋)优波伽书(隋言/严炽)僧法书(隋言/等计)阿婆勿陀书
(隋言/覆)阿㝹卢摩书(隋言/顺)毗邪寐奢罗书(隋言/杂)陀罗多书
(乌场/边山)西瞿邪尼书(须弥/西)阿沙书(疏/勒)支那国书(即此大/唐国)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9a 页 WYG0819-0094c.png
那书(科/斗)末荼叉罗书(中/字)毗多悉底书(尺/)富数波书(华/)
婆书(天/)那伽书(龙/)夜叉书 乾闼婆书(天音/声)阿修罗书
(不饮/酒)迦娄罗书(金翅/鸟)紧那罗书(非/人)摩㬋罗伽书(天/地)弥伽
遮伽书(诸兽/音)迦迦娄多书(鸟/音)浮摩提婆书(地居/天)安多梨
叉提婆书(虚空/又)郁多罗拘卢书(须弥/北)逋娄婆毗提呵书
(须弥/东)乌差婆书(举/)腻差波书(掷/)娑伽罗书(海/)跋阇罗书
(金/刚)梨伽波罗伭梨伽书(往/复)毗弃多书(食/残)阿㝹浮多书(未/曾)
(有/)奢娑多罗跋多书(如伏/转)伽那那跋多书(等/转)优差波跋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59b 页 WYG0819-0094d.png
多书(举/转)尼差波跋多书(掷/转)波陀梨祛书(上/句)毗拘多罗波
陀那地书(从二增/上凶)邪婆陀输多罗书(增上句/已上)末荼婆哂
尼书(中/流)梨沙邪婆多波恀比多书(诸山/苦行)陀罗尼卑叉梨
(观/地)伽伽那卑丽叉尼书(观虚/空)萨蒱沙地尼山陀书(一/切)
(药草/因)沙罗僧伽何尼书(总/览)萨婆韦多书(一切/种音)尔时太子
说是书已复咨密多阿阇梨言此书凡有六十四种未
审尊者欲教我何书是时多罗闻于太子说是书已内
心欢喜悦豫熙怡密怀私惭折伏贡高我慢之心向于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0a 页 WYG0819-0095a.png
太子而说偈言希有清净智慧人善顺于诸世间法自
己该通一切论复更来入我学堂如是书名我未知其
本悉皆诵持得是为天人大导尊今复更欲觅于师(法/)
(苑珠林/)
   唐绣字
唐贞元年南海贡卢眉娘年十四眉如绿且长故有是
名眉娘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丈绢上绣法华经
七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顺宗叹其工谓之神度为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0b 页 WYG0819-0095b.png
通士赐号逍遥敕住南岳魏阁(陈田夫南岳总胜集/)
   宋占城国书
皇祐二年正月贡表二通一以本国书一以中国书(宋/)
(史/)
   宋勃泥国书
太平兴国二年其王向打遣使赍表以数重小囊缄封
之非中国纸类木皮而薄莹滑色微绿长数尺阔寸馀
横卷之仅可盈握其字细小横读之(宋史/)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1a 页 WYG0819-0095c.png
   宋西夏番书
西夏国其主李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
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纪事
用番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番语(宋史/)
   宋欧阳修论仙篆
福州永泰县无名篆在观音院后山上俗多传以为仙
篆太常博士黄孝立闽人也尝为余言其山无名上多
顽石无复镌刻之迹如人以手指画泥而成文文随圆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1b 页 WYG0819-0095d.png
石之形环布之如车轮循环莫知首尾又言孝立尝至
广州见南番人日夕焚香拜金书字号为天篆者正类
此然不能晓也(集古录/)
   宋苏轼天篆记
江淮间俗尚鬼岁正月必衣服箕帚为子姑神或能数
数画字黄州郭氏神最异予去岁作何氏录以记之今
年黄人汪若谷家神尤奇以箸为口置笔口中与人问
答如响曰吾天人也名全字德通姓李氏以若谷再世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2a 页 WYG0819-0096a.png
为人吾是以降焉著篆字笔势奇妙而字不可识曰此
天篆也与予篆三十字云是天蓬咒使以隶字释之不
(东坡续集/)
   宋张栻论南海诸番书
南海诸番书煞有好者字画遒劲如古钟鼎款识诸国
各不同风气初开时此等事到处皆有开其先者不独
中国也(南轩文集/)
   宋郑樵论华梵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2b 页 WYG0819-0096b.png
诸番文字不同而多本于梵书流入中国代有大鸿胪
之职译经润文之官恐不能尽通其旨不可不论也梵
书左旋其势向右华书右旋其势向左华以正错成文
梵以编缠成体华则一音该一事梵则一字或贯数音
华以直相随梵以横相缀华书以目传故必详于书梵
以口传如曲谱然书但识其大略华之读别声故就声
而借梵之读别音故即音而借梵人别音在音不在字
华人别字在字不在音故梵书甚简不过数个屈曲耳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3a 页 WYG0819-0096c.png
差别不多亦不成文理而有无字之音焉华人苦不别
音如切韵之学自汉以前人皆不识实自西域流入中
土所以韵图之类释子多能言之而儒者皆不识起例
以其源流出于彼耳华书制字极密点画极多梵书比
之实相辽邈故梵有无穷之音而华有无穷之字梵则
音有妙义而字无文采华则字有变通而音无锱铢梵
人长于音所得从闻入故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我昔三摩提尽从闻中入有目根功德少耳根功德多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3b 页 WYG0819-0096d.png
之说华人长于文所得从见入故天下以识字人为贤
智不识字人为愚庸(通志/)
   宋王得臣记雷书
治平中予令岳州巴陵州有岳阳楼楼上有石刻倒谢
仙火三字其序述庆历中华容县一日晦冥震雷已而
殿柱有此太守滕公宗谅子京问永州何仙姑答以雷
部中神昆弟二人并长三尺铁笔书之(麈史/)
   辽西夏番书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4a 页 WYG0819-0097a.png
西夏李继迁子德明尝观太一金鉴诀野战歌制番书
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辽史/)
   元盛熙明论天竺书
西域有五天竺文字稍异独以中天竺为正削竹为笔
以贝多树叶为纸其书广有六十四种名载释书诸番
文字虽变迁各殊然其音韵莫不祖述梵音故今曰梵
音而不曰梵书者以其音律交合而成字载音以导意
非若华文有六义也窃谓字母者犹仓颉之古文也其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4b 页 WYG0819-0097b.png
音韵会合而成字犹古文孳孕而成篆也其转变而为
诸番之书者亦犹分隶行草之变也(法书考/)
   元郭晦记鬼书
鬼书在圣果寺昔尝显于寺僧自称东汉烈士沈光有
书石刻(至元嘉禾志/)
   明陶宗仪记神书
晋太元中豫章有女巫神降之能空中与人言多验其
书类飞白而不真笔势遒劲莫能传学或云仙人吴猛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5a 页 WYG0819-0097c.png
非也(书史会要/)
   明陶宗仪记外域书
回回字横行而写自前抵后复归于前
日本国于宋景德三年尝有僧入贡不通华言善笔札
命以牍对名寂照号圆通大师国中多习王右军书照
颇得笔法后南海商人船自其国还得国王弟与照书
称野人若愚又左大臣滕原道长书又治部卿源从英
书凡三书皆二王之迹而若愚章草特妙中土能书者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5b 页 WYG0819-0097d.png
亦鲜能及纸墨光精左大臣乃国之上相治部九卿之
列也曩余与其国僧曰克全字大用者偶解后于海陬
一禅刹中颇习华言云彼中自有国字字母仅四十有
七能通识之便可解其音义因索写一过就叩其理其
联辏成字处髣髴蒙古字法也全又以彼中字体写中
国诗文虽不可读而笔埶从横龙蛇飞动俨有颠素之

西洋马八儿等国人以长细铦刀右手执用托以左母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6a 页 WYG0819-0098a.png
指横刻贝叶为字或暮夜交睫书之迅速精利皆不失
行理即古刀书之流也
流求国职贡中华所上表用木为简高八寸许厚三分
阔五分饰以髹扣以锡贯以革而横行刻字于其上其
字体科斗书
真腊国或称占腊其国自称曰甘孛智元朝按西番经
名其国曰澉浦只盖亦甘孛智之近音也寻常文字及
官府文书皆以麂鹿皮以物染黑随其大小阔狭以意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6b 页 WYG0819-0098b.png
裁之用一等粉如中国白善粉之类搓为小条子其名
为梭拈于手中就皮画以成字永不脱落用毕则插于
耳之上字迹亦可辨认为何人书写须以湿物揩拭方
去大率字样正如回鹘字凡文书皆自后向前却不自
上书下也或云其字母音声正与蒙古音声相类但所
不同者三两字耳
康国文字似胡书
云南大理国僰人蒙氏保和年间遣张志成学书于唐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7a 页 WYG0819-0098c.png
有晋人笔意故今重王羲之书(书史会要/)
   明杨慎论梵篆
唐诗服玩僧收为转经今人谓写字为转经非也西方
之俗凡荐亡以木规圆为二轮象一用梵篆牝书一用
梵篆牡书牝书自内而外牡书自外而内牝轮在下牡
轮在上以机而圆转之所谓三藐母驮也予过雅州见
西僧说如此其文亦有与中国同者如国字从口从犬
作□者牡文也作□者牝文也(丹铅录/)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7b 页 WYG0819-0098d.png
   明杨慎记钿金书
张怀瓘书录云往翰林见古钟二枚高一尺许有古之
三百馀字记夏禹功绩皆紫金钿似大篆神彩惊人盖
三代钿金为篆其精类如此又李伯时得彫戈虫鸟书
黄金文铭六字曰主用父作彫戈钿金法今亦不传唐
六典有十四种金曰销金曰拍金曰镀金曰织金曰砑
金曰披金曰泥金曰缕金曰撚金曰戗金曰圈金曰贴
金曰嵌金曰裹金而钿金不在其中今并其名亦不知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8a 页 WYG0819-0099a.png
 矣(丹铅录/)
    明虞淳熙记三十二体金刚经
 僧窅三十二体金刚经芒书七十二种华书七十一种
 贝书十一种节取三十二配三十二分(德园集/)
    明陈继儒记道家书
 道家字学详见于三洞经教部曰本文曰云篆曰八体
 六书文曰符字曰八显曰玉字诀曰皇文帝书曰天书
 曰龙章曰凤文曰玉牒金书曰石字曰题素曰玉字曰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卷二目录 第 68b 页 WYG0819-0099b.png
 玉箓曰玉篇曰文生柬曰玉札曰丹书曰玉策曰福运
 之书曰琅虬璚文曰白银之编曰赤书曰火鍊真文曰
 金壶墨汁字曰琼札曰紫字曰自然之字曰四会成字
 曰琅简蕊书曰石碽(秘笈/)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