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765c 页
辩伪录卷第三
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
祥迈奉 敕实录撰
夫三圣人教列于中国。犹鼎足而峙以扶皇
化。夫子之言仁义者。轨于不道之士也。老子
之守谦退者。息于躁竞之徒也。释氏之谈性
命者。欲令返源也。而叔叶纷论独师己见。自
矜自胜迷本迷宗。盖不达道之通途。守于一
岐之说也。殊不知仁义行则人人蹈于君子
之径矣。谦退行则人人杜于贪吝之求矣。性
命明则人人达于妙道之源矣。不如是者何
为达士君子乎。仲尼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
一变至于道。几于此矣。而晚世道士专尚誇
诞。以谲诡不经为奇异。以诳妄不真为妙门。
弃二篇之醇浓。杂三张之秽术。王害风以颠
狂为至德。不识道之渊源。丘处机以行鸾为
神奇。失全真之要妙。西行万里。不明对主
之谈。东回三年。偶合标其殊异。欺人誷圣
矜衒自高。始为乌有之谈。终成无是之说。古
来矫妄且略不言。今朝行事且陈数段。我太
祖成吉思皇帝。龙飞朔野虎步中原。膺宝历
以匡图。赴昌期而司牧顺天革命戡乱定功。
军国虽烦留心觉路。首颁恩诏护持佛门。大
圣神化不可测量。所在形仪无得损坏。随处
寺宇所有田地。水浇上地水碾水磨寺用什
物凡是佛底并令归还莫得侵占。大小科役
铺马祇应并休出者。出家僧人是佛弟子。与
卷三 第 766a 页 T52-0766.png

僧人去住自在休遮当者。有歹人每倚著气
力搔扰佛寺。奏将名姓来者。后代明君咸遵
此式。而魔辩逼真妄生高下。咸言丘公开三
教之基为儒释本地。试叙首末请详臧否。初
全真之兴事非振古。按元裕之重阳真人碑
云。金朝正隆中有王世雄者。三辅人也。少
以任侠见称。中岁忽有所得。遂弃家事浮沈
酒间。谑浪无节猖狂妄行咄空独笑。时人以
为病狂。遂目王害风焉。后遇毡裘二道士。汲
水饮酒。狂纵愈甚狡狯难测。于县东撅墓止
之。以活死人目之。居之二年。移于刘奖庵。
大众不聚于三人。庵不搆于二屋。自是栖迟
土窟托处穷巷。破裘败絮以里其身。执杖操
瓢乞食自济。效痴禅之守默。坐环墙而自拘。
尝谓禅僧达性而不明命。儒人谈命而不言
性。余今兼而修之。故号全真。行丐而东至
宁海军。得弟子马丹阳丘处机刘谭郝凡七
人。全真之教乃大行焉。后其徒潘志源等致
范君幕府致之。王君书数命。元裕之述碑赞。
德裕之引。葛洪稚川之于晋。陶(弘景)贞白之于
梁。寇辅真(谦之)之于魏。司马子微之于唐。陈
图南(抟)之于宋。叙此数贤皆不及之。曲成其
美。而全真之辈谓不光。故好问之文立而复
毁其徒又发杜顺宝塔联环金骨。埋于世雄
圹中。为王害风之舍利焉(金朝世宗章庙禁断其风使杨尚书就海州竟
杖断丘公八十而音不绝世之共闻非妄言也)道士丘处机字通密。登州
栖霞人号长春子。师王害风继唱全真。本无
道术。有刘温字仲禄者。以作鸣镝幸于太祖。
卷三 第 766b 页 T52-0766.png

行年三百馀岁。有保养长生之术。乃奏举之。
戊寅中应召北行。丘公倦于跋涉。闻上西征
表求待回。使中书湛然温诏召之。丘公遂行。
初上西征大石林牙。及可弗叉国。尽有其地
唯算端汗。夺破乃满之地。军马强盛。据有
寻思干城(或云邪木思干辽之河中府也)闻上西讨即南走入铁
门。遁于大雪山南。潜趋印度。上率众袭之。
驻跸大雪山南。辛已冬十一月十八日丘公
至。寻思干城以雪山大雪屯谷可有二丈深
不可行。且止城中。壬午夏四月初五日。始
过雪山达于行宫。至上前数拜退身致敬。礼
毕然后入帐。上问。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躬。
丘公逡巡拱身答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
之药。上以言实赐以马乳。时回纥山贼乱于
密迩。且令丘公还寻思干城。期以十月再诏。
八月后旬丘公复至行宫。凡有所对皆平平
之语。无可采听。问其年甲多少伪云不知。考
问神仙之要。唯论固精养气。出神入梦。以
为道之极致。美林灵素之神游。爱王害风之
入梦。又举马丹阳恒云。屡蒙圣贤提奖。真性
遨游异域。又非禅家多恶梦境。盖由福薄不
能致好梦也。又问湛然居士观音赞意。中书
轻而不答。而有识闻之莫不绝倒。既而东回
表求牌符。自出师号私给观额。自填圣旨谩
昧主上。独免丘公门人科役。不及僧人及馀
道众。古无体例之事。恣欲施行。上之所说。
湛然居士编入西游录中。备明丘公十谬。回
至宣德等州。屈僧人迎拜。后至燕城左右鼓
卷三 第 766c 页 T52-0766.png

入驰跃诸州便欲通管僧尼。丘公自往蓟州
特开圣旨抑欲追摄甘泉本无玄和尚望其屈
节竟不能行。西京天城毁夫子庙为文成观。
景州夺龙角山贾先生改为冲虚观。后僧欲
争。丘公移书从乐居士文过饰非。平谷县水
谷寺正殿三身。皆刘鸾绝手悉打涧中改观
居之。太原府丘公弟子宋德芳占净居山。穿
石作洞改为道院立碑树号。相州黄华山隋
唐古刹。碑刻存焉。道士占定。混源西道院
本崇福寺道士占讫。滦州下县数座佛殿道
士拆讫并毁佛像。檀州黍谷山灵岩寺。昔是
邹衍吹律之处。堂殿廊庑悉皆完足。全真贾
志卒。王志钦倚著丘公气力。荡除佛像塑起
三清石幢子。推入涧中。有底田园占佃为主。
改名大同观。檀州木林寺正殿县壁。壬子年
全真许知观。拆毁塑像改立三清。号为天宝
万寿宫。良乡县东南张谢村兴禅寺地土。枣
树林檎园并外白地。丘公弟子孔志童强占
种佃欺侮尼众。如此等例略有数百。虽庄蹻
狼戾于南荆。盗蹠跋扈于东鲁。方今剽劫未
为过也。不以道德为心。专以攘夺为务。后
毒痢发作卧于厕中。经停七日。弟子移之而
不肯动。疲困羸极乃诈之曰。且偃之与寝何
异哉。又经二日。竟据厕而卒。而门弟子外
诳人云。师父求福。编丘公录者(李浩然集来)即日
登葆光而化异香满室。此皆人人具知尚变
其说。馀不公者例皆如此。故当时之人为之
语曰。一把形骸瘦骨头。长春一旦变为秋。和
卷三 第 767a 页 T52-0767.png

(大道四祖之语也)即丁亥年七月初九日也。后道士志
常字浩然。号真常子。簪冠自整绍复前踪。敛
道士之财。买王臣之意。媮薄巧饰趋媚时流。
虚冒全真之名。不行道德之实。枭鸣正道虎
视释家。挟邪作威侵占佛寺。袭丘公之伪迹。
扇残贼之馀风。纵群下之剽夺。任私情之毁
撤。打佛像而安老像。废菩萨而作天尊。贪
得忘仁窥求无度。他处辽远恐人未凭。且叙
京城及内属州县。占夺寺舍侵植田园。磨毁
碑幢损灭佛像。略举一二验知虚实。京通玄
关观音院正殿三间塑画完具。李志常遣本
观道众。打绝圣像塑著三清。虽屡陈诉抗诏
不与。今虽革正而街西院舍近三十楹尚未
分付。京净恩禅寺正殿房寮方丈库舍五十
馀楹。殿内无量寿佛。十六观像。金碧炫目。
女冠改作修真观。永占住持京悯忠寺东塔。
院大道信道姑占守住坐。京慈圣院长春宫
薛道录改为玄都观占住。京宝塔寺经藏院
天长观下任道姑福童占定住坐。京资圣寺
唐辽旧刹。前后通街。地有三十馀亩。房有
百十馀间。全真巩志。朗改作葆真观占定住
持。京颢花门外金桥寺正殿释迦浑金成就。
全真张知观拆毁大殿平治基址。安先生丘
冢改作坟地。京铜马坊建福院全真鬅头张
先生占改住坐。京春台坊西万盈坊弘教院。
正殿圣堂僧寮厨库菜园石碑。尽被樊先生
拆打讫。却将木石于戴外郎宅东盖讫天齐
仁圣庙。京西北隅吉祥院长春宫。占作窑场
卷三 第 767b 页 T52-0767.png

妙峰院。全真荣道士尽行拆讫。于田家庄盖
女冠杨道姑路道姑住坐。通州在城观音院
前后正殿厨库僧房。全真陈和童打坏观音
改塑老君易名通仙观。宛平县斋堂村灵乐
寺。全真刘知观把释迦太子卖与他人。火爆
石碑。藏了铜钟。拆讫佛殿。坏了舍利宝塔。
平荡坟林改作通仙观塑起三清。𣵠州在城
设济院。有舍利塔七层五十馀尺。全真贾先
生夜间折了塔尖。本官诘责逃了。甲寅年改
为齐仙观。𣵠州行满寺观音殿。有白玉石观
音菩萨。坐高三尺。有糠禅任志坚。夜中打
碎共十一块。并占讫寺院改为永宁观住坐。
广因寺常住位旧堂咸备。全真梁先生改作
十方观住坐。平谷县历西寺正殿圣容。全真
王知观打坏塑像。占植栗园。磨了石碑。耕
了地土。文家庄水谷寺殿宇三门。云堂库房
水碾园土。全真王知观打了塑像。却塑老君。
并独波寺正殿拆讫。占植栗园改作道院。顺
州年丰龙泉寺。麻地枣园并馀白地。尽被马
法师占定改为大道观。安次县北台寺。全真
羊皮李占佃。普慈寺杨道姑占讫。遵化县台
山寺下院。灵应山栗园刘先生占。净因院罗
文谷栗园张先生占。植县东北般若院大殿
中疃寺云堂。净家谷云堂三门。尽被张先生
拆了。盖作开阳观。蓟州天香寺栗园地土。尽
被王道政占佃。舍利宝塔高四十尺。王道政
拆讫。塔上铁竿亦自使了。又拆了坟塔十三
座。甘泉山下院水碾一所。孙先生强行盖了。
卷三 第 767c 页 T52-0767.png

田地栗园。吴先生盖观占守。如此等例宁可
具词。其馀东平济南益都真定河南关西平
阳太原武朔云中白霫辽东肥水等路。打拆
夺占碎幢磨碑难可胜言略知名者五百馀
处。皆李志常之所主行。又自览贡献圆米果
木蜜煎茶姜驰驿马疋每岁上下要君取荣。
不以谦退为心。专以衒名为务。壬辰中合罕
皇帝。吊民洛汭问罪汴梁。急于外征未遑内
整。而志常奸心狙妒欲欺佛家蔑视朝廷敢
为不轨。乘国军扰攘之际。当羽檄交驰之辰。
纵庸鄙之徒。作无稽之典。今狐璋首集伪说
史志经。又广邪文。菽麦不分古今匡辩。采
王浮之诡说。取西升之鄙谈。学佛家八十二
龛。糅老子八十一化。要合九九之数。簧鼓
二篇之风。乃举李耳在虚无之前。屈迦文降
周庄之代。倚窃佛教增阐多端。欲高释氏之
前。乃说李耳在阳甲之岁。欲登儒者之上。乃
立九岁在太易之先。欲同佛家五方如来。乃
说五方出法度人。拟偷佛经世界初成风轮
下布。乃说气射往来变作弥罗之气。如此之
事一一难陈。秖欲混自浊流滥彼清济。金鍮
相杂泾渭难分。誷圣欺贤蔽蒙天下。瞎他正
眼昧自心灵。夭遏佛门沟壑正道。傲慢典宪
不惧朝章。使秦川道众暗板流传。远地发扬
欲妨自害。不遇明圣真假孰分。佛法中兴待
时而显。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我蒙哥皇帝。克
岐克嶷曰圣曰明。布政简严聪达神武。修祖
宗之令典。酌先代之洪规。率由旧章不忘外
卷三 第 768a 页 T52-0768.png

圣旨特赐那摩国师白金二千定(计钞二十万两)修福
佛门。又令胜庵主发黄金五百两白金万两
于昊天寺大作佛事(七日方满饭僧万馀也)道门志常以八
十一化图刻板既成广张其本。若不远近咸
布。宁知李老君之胜。宜先上播朝廷。则馀
者自然草靡。乃使金坡王先生道人温的罕
广赍其本遍散朝廷近臣。土鲁及乞台普华
等并授其本。时少林长老裕公建寺鹘林。皇
上钦仰。因见其本谤讪佛门。使学士安藏献
呈阿里不哥大王诉其伪妄。大王披图验理
阅实甚虚。乃奏天子备陈诈冒。破灭佛法败
伤风化。天子未详真伪。俾召少林长老及道
士李志常于大内万安阁下。共丞相钵刺海
亲王贵戚等译语合剌合孙并学士安藏。帝
御正座对面穷考。按图徵诘。志常一词罔措。
拱身叉手唯称乞儿不会而已。推以不知。少
林让曰。汝既不知。何以掌教。志常又默无
言。少林因曰。道士欺负国家敢为不轨。今此
图中说李老君生于五运之前。如此妄言从
何而得。且史记老子与孔子同时出衰周之
际。故唐初秀才胡曾咏史诗云。七雄戈戟乱
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老氏却思天竺住。便
将徐甲去流沙。此则周末时人明矣。何乃妄
搆此说谩昧主上乎。志常曰。此是下面歹人
做来。弟子实不知也。少林又曰。老子既是
大贤。宜当佐国安民匡君不逮。何乃坐视乱
亡西去流沙忍而不救乎。自己家乡而不能
整。且欲远化羌胡。不亦谬哉。此同头上火
卷三 第 768b 页 T52-0768.png

亦知迂诞。志常拱默无言面𧹞汗出。少林重
奏曰。道士欺谩朝廷。辽远倚著钱财壮盛。广
买臣下取媚人情。恃方凶愎占夺佛寺。损毁
佛像打碎石塔。玉泉山白玉石观音像先生
打了。随处石幢先生推倒。占植寺家园果梨
栗水土田地。大略言之。知其名者可有五百
馀处。今对天子悉要归还。而志常情愿吐退
别无詶答。少林又曰。此化胡图本是伪造。若
不烧板难塞邪源。志常唯言情愿烧却。更无
伸说。上曰。我为皇帝。未登位时旧来有底。
依古行之。我登位后先来无底。不宜添出。既
是说谎道人新集。不可行之。时胜讲主瞋目
詈之。指为畜类。块然无对。帝谓群臣曰。道
士理短不敢詶答也。少林翌日。复上表云。和
林上都北少林寺嗣祖雪庭野人诚惶诚恐顿
首顿首谨言。闻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
枉错诸直能使直者枉。此二者赏罚之源。治
乱之机。莫不发乎其中矣。自生民以来淳朴
未散。故三皇五帝垂拱南面。其政教不肃而
成。不严而治。是以圣人观天文以察时变。观
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及三代以降奸宄日萠。
故圣贤间生应时设教。或洗之以道德。或封
之以仁义。以防微后世之弊也。于是我释迦
大觉以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
日生于天竺。父曰净饭皇帝。母曰大术圣后。
梦感白象驾日轮忽坠于怀。觉时乃娠诞弥
厥月。圣母攀枝右胁神化而生。列宿衬于红
莲。九龙沐以香水。三十二相以严体。八十
卷三 第 768c 页 T52-0768.png

四门观苦午夜逾城。六年苦行。以圆旷劫之
因。万德周身。以克多生之果。教谈三百馀
会。化扬八万之门。受波旬请而入涅槃。顺众
生机而示圆寂。由是道超凡圣化被人天。凡
声教所及。莫不波荡风靡而从之。冠其位于
列圣之首也。学其道者持五戒则备于五常。
修十善则杜其十恶。存者安于王道。亡者托
于人天。其大则顿息生死之源。独出圣凡之
表也。继有东夏贤者。是曰老君。以周第二
十二帝定王二年丙辰九月十四日生于楚国
苦县厉乡曲仁里。父曰韩乾。母曰精敷。孕八
十一年而生于李树下。因以姓李名耳字伯
阳。身长四尺六寸。额凸眉粗反唇骞鼻。膊尖
胯阔聃耳鬅头。生而皓首故曰老聃。以疑独
之道秘于心。以三宝之德资于用。曰慈曰俭
曰不敢为天下先。至简王二年。官至守藏吏
十四年迁太史。及景王二十三年己卯。以七
雄分霸天下扰攘。老氏不忍坐视其弊。有紫
气浮关。欲西涉流沙。而访至函谷得关令尹
喜。授以道德二篇。深造妙道之理。已而弗
克流沙。死于槐里。即而葬焉。乃京兆之兴平
也。后之学其道者。虚心实腹。游于道德黜于
聪明。高蹈烟霞迥出尘世。声利不能屈。刑
势莫能移。虽二圣贤时有先后教有浅深。观
其圣贤之心。未尝有间也。自我皇朝圣祖开
辟大统以来。兵烬之际。有学者兴肇起其门。
是曰全真。冠伯阳之衣冠。称伯阳之徒党。弃
伯阳之宗庙。悖伯阳之道德。浸漫四方不可
卷三 第 769a 页 T52-0769.png

章。肆其异端以干时惑众。残贼圣人之道。辄
以无稽之言。自彫入藏目之为经。良可笑也。
如新集老氏八十一化图化胡经等。百端诬
诞之说使识者诵之则齿寒闻之则鼻掩。图
云。老君以殷第十八王阳甲庚申岁。真妙玉
女昼寝。梦日精驾九龙而下化五色流珠。吞
之而孕。八十一年。至二十一王武丁庚辰二
月十五日。其母攀李树剖左胁而生。九步生
莲四方乘足。日童扬辉月妃散华。七元流景
祥云荫庭。四灵翊卫玉女捧接。其母攀枝。万
鹤翔空九龙吐水。七十二相八十一好。指天
指地唯道独尊。及长为文王守藏吏。至成康
为柱下史而弃周爵。不知此语何从所出也。
又云。老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上
升太微。复生于成都李氏家。与尹喜会。复上
升适西竺。使尹喜作佛以化胡人。剃须发为
僧。誓而归之。如此谬妄数端皆儿戏之语也。
嘻噫佛生周昭。老生于定。尹喜受道德于景
王之己卯。相去五百有七年。何尹喜之为佛
耶。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无乃太诞乎。夫
老氏之首末具载周史而今以为殷阳甲真妙
玉女所生者。然则真妙者凡耶圣耶。若圣则
老氏岂复仕周为吏耶。若凡则何族耶。况老
氏之圣也。有万种祯祥。而世人岂不知。复以
为吏耶。何舍明趣味如此。可不愧欤。况今
槐里冢墓在焉。其徒以为老氏白日上升。何
冢墓之有哉。乃弃于荆棘之间而不祀。此皆
具人眉目者之所不为也。其庄列氏亦伯阳
卷三 第 769b 页 T52-0769.png

之三号而出。独不言上升太微之事乎。子列
子虽关尹喜一言之善又尝舍之。又喜仲尼
答西方有大圣人。以为至言。独不言化胡之
事乎。略举其两端则众谬斯释矣。以前后所
说。全与本史相违。似非老聃者也。然则老聃
外别有太上老君者成圣耶。何设伪以非圣
人者如此。且夫世亦有至不肖者。然樵牧之
竖安敢辄欺之。况大圣人乎。仲尼曰。非圣
人者无法。此大乱之道也。又许昌新作三教
碑。以老氏正席佛儒翼之。亦不稽古之甚也。
且三教之位。自汉至今千有馀载。如指之据
于掌。短长左右固有定处。岂匹夫匹妇能异
哉。观此效颦忘本之徒。必欲毁灭大觉之道。
非毁而能灭。惜乎伯阳之道扫地矣。何哉犹
藤萝倚于乔松枝叶繁荣荫及顷亩。樵牧过
之仰而叹曰。大哉郁郁乎。藤之茂且盛矣。如
此而不言松柏之大本也。既而松无以施其
枝叶则枯。枯则绝藤萝委地。靡所不致。虽深
根固蒂。而复欲望之于云汉。不亦远乎。于戏
伯阳之道。其若是而已矣。幸遇主上英雄。绍
圣聪哲御天。轩鉴洞乎八方。舜日照于四海。
察纤毫而莫隐。临大统以无私。仰愿正三教
之典谟训诰保合大和。为万世之规矩准绳
固非小补。但野人福裕无任瞻天望圣。诚惶
诚恐顿首顿首谨言。即乙卯年八月也。帝既
目览是非具知臧否。乃传圣旨曰。那摩大师
少林长老奏来。先生毁坏了释迦牟尼佛底
经教。做出假经来有。毁坏了释迦牟尼佛底
卷三 第 769c 页 T52-0769.png

老君下面坐有。共李真人一处对證问来。李
真人道我并不理会得来。今委布只儿众断
事官。那造假经人及印板木。不拣是谁根的
有。呵与对證过。若实新造此说谎经。分付
那摩大师者。那造假经底先生。布只儿为头
众断事官。一处当面对證倒时。决断罪过。要
轻重那摩大师识者。又毁坏释迦佛像及观
音像。改塑李老君底却。教那先生依前旧塑
释迦观音之像。改塑功了却分付与和尚每
者。那坏佛的先生依理要罪过者。断事宫前
立下證见交那摩大师识者若。是和尚每坏
了老子塑著佛像。亦依前体例要罪过者。即
乙卯年九月二十九日。君脑儿里行此圣旨。
那摩大师缘此圣旨。见奉福寺先生侵了馀
占寺院。先生不肯分付。及玉泉山白玉观音。
先生打了不肯陪还。使少林长老金灯长老。
就德兴府对今上皇帝。宣前圣旨即要陪偿。
少林长老先与执结。而张权教志敬。妄欲支
吾不肯分付。今上大怒令刘侍中活者思欧
击骂之。头面流血全无愧耻。明年遣使胡睹
孙下来。依著皇帝圣旨本意。尽行归断时筑
界墙。分付奉福寺。家初蒙哥皇帝圣旨里。委
付布只儿为头众断事官。随路合退。先生住
著寺院地面三十七处并令分付释门而李志
常不依归断。差道士樊道录。再奏圣旨别生
情见依著胡睹虎那演。抄数已后不许改正。
虽如是奏上未允许。而道士樊志应但向乞
台普花处说。便诈传皇帝圣旨。一面却都夺
卷三 第 770a 页 T52-0770.png

少林长老。奉福亨长老。统摄温庵主。开觉迈
长老。大名津长老。上方云长老。资福朗讲
主。塔必小大师苏摩室利。中山提领要阿失
真定译言蒙古歹并上合刺。鹘林预待李志
常等。共对朝廷。与先生每大行辩论。以七
月十六日。觐帝于鹘林城之南昔刺行宫。帝
引诸师入内。温颜接话。并赐金帛。专待道士
辩明真伪。而李志常怯不敢去。自念前对天
子唯推不知。今更相抗虑恐堕负。乃使权教
张志敬(字义卿)魏仲平温的罕等迁延缓进。狙僧
远近竟不面会。觇闻诸师退朝即复趋程。天
子阿里不哥大王知此道士无理。虽复多语
竟不与言。而李志常见僧上行。进退狼狈愁
思内郁。变成脑疽。股慄魂惊。又感雷震。因
而殂焉。故常时之人。为诗咏云。楂子店前
不死方。老丘传与李真常。三千王女长春馆。
十二琼楼偃月堂。服气变为休息痢。吞霞化
作脑疽疮。全真业贯年来满。霹雳掀檐罪玉
皇。闻者以为实言(即戊午年六月日也)帝以诸王大会封
赏事殷僧道对辩之事。且令阿里不哥大王
替行问当所有事件一一奏闻。初盘山中盘
法兴寺。亥子年间天兵始过。罕有僧人。海
山本无老师之嗣。振公长老首居上方。橡栗
充粮。以度朝夕。全真之徒挟丘公之力。谋占
中盘。乃就振公假言借住。振公以谓道人栖
宿犹胜荒凉。且令权止占居既久遂规永定
王道政陈知观吴先生等。乃改拆殿宇打损
佛像。又冒奏国母太后娘娘。立碑改额为栖
卷三 第 770b 页 T52-0770.png

荡。影堂正殿三门云堂。悉皆拆坏。屡僧争
夺而不能革。乙卯年圣旨断与和尚。不肯分
付。后上方长老云公忿其无理。破碎其碑。奏
告今上皇帝。又共那摩大师少林长老朝觐
蒙哥皇帝具陈其事。圣旨委付今上皇帝。改
正其弊却为僧院。即戊午年九月初四日也。
德兴府水谷寺旧来佛像及十六罗汉。并是
石作。妙尽奇功。兵火之后无僧看守。有诸道
士窃而居之。日久绵远恐僧争夺。故泯其迹
遂毁诸像填于水堑。后僧争之讳本道院僧
搜刷像出道士乃伏。上方提领云长老负坏
像首上奏朝廷。阿里不哥大王。见而悲感。即
唤金坡王先生道人右法箓。鸣镝射之。以石
打之。道士头皆流血。谓道士曰。佛之真身
杳然绝朕。犹如虚空不可破坏。眼尚不睹岂
能损耶。但汝无知作地狱种子。纵汝邪愚世
中有底汝能坏了。还曾损著真佛身耶。明知
道士侵占佛寺坏了佛像。故不虚语。又燕北
玉泉山旧有白玉石观音像。被道士打坏。身
首分离。击碎石塔穿石作洞。内刻道像。上谄
朝廷为国家修善之所。投简福地欲永占定。
恐后争夺。李志常后脑疽既发。雷震而卒。遂
假葬棺柩内盛笠。子柱杖埋于玉泉。而实尸
葬于五华观中。图欲移年迁葬。但显空棺妄
待传播。效他达磨尸解仙去。而神不容奸欲
隐弥露。因赛典赤使人贡伞具陈其事。蕃汉
闻之哂其奸佞。皇弟大王闻斯矫诈。乃诉于
帝曰。道士从来欺谩国家。昔年说为投简福
卷三 第 770c 页 T52-0770.png

乃遣驿使何会必阇赤及阿斯兰下来发掘。
果掊出空棺。鞫问实尸埋在五华观内。剖而
视之已成腐烂。如此伪妄天下共知。而道士
刻图出神上升。而天长观内千片云板自破
无声。万人之镬不觉罅裂。琉璃巨阁忽尔崩
摧。不祥之事难以具数。斯亦积伪谩之所致
也。而玉泉山水地土圣旨尽付那摩国师。跨
崖据泉上盖。观音重阁内塑其像。金涂䌽绘
巧妙丹青却为释有。帝对诸师曰。我国家依
著佛力光阐洪基。佛之圣旨敢不随奉。而先
生每见俺皇帝人家归依佛法。起憎嫉心。横
欲遮当佛之道子。这释道两路各不相妨。只
欲专擅自家遏他门户。非通论也。今先生言
道门最高。秀才人言儒门第一。迭屑人奉弥
失。诃言得生天。达失蛮叫空谢天赐与。细思
根本皆难与佛齐。帝时举手而喻之曰。譬如
五指皆从掌出。佛门如掌。馀皆如指。不观其
本各自誇衒。皆是群盲摸象之说也。时逼冬
寒而先生每终不肯到路上淹留。帝谓诸师
曰。道家既不肯来。必是理短不敢持论。却
令僧众乘驿还燕。乃丙辰年九月十日也。丁
巳年秋八月少林长老金灯长老再上朝廷。
阿里不哥大王特传圣旨。道家前来做下八
十一化图。破坏佛法并馀谤佛文字有底板
木。烧毁了者。有塑著底画著底。石头上刻
著底。先生每不依旧时体例里底。并与坏了
者刷洗了者。磨了者委付今上皇帝如法行
了者。帝念此处已定汉地不知若不就彼广
卷三 第 771a 页 T52-0771.png

上皇帝建城上都。为国东藩皇帝圣旨。倚付
将来。令大集九流名士。再加考论。俾僧道
两路邪正分明。今上皇帝承前圣旨事意。普
召释道两宗。少林长老为头众。和尚每张真
人为头众。先生每就上都宫中大阁之下。座
前对论内众即有那摩国师。拔合斯八国师。
西蕃国师。河西国僧。外五路僧。大理国僧。
汉地中都圆福超长老。奉福亨长老。平滦路
开觉迈长老。大名津长老。塔必小大师。提
点苏摩室利译言真定。蒙古歹北京询讲主。
大名圭讲主。中都寿僧录。资福朗讲主。龙门
育讲主。太保聪公等三百馀僧。儒士窦汉卿
姚公茂等。丞相蒙速速廉平章。丞相没鲁花
赤。张仲谦等。二百馀人共为證义。道士张
真人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道判魏志阳。
讲师周志立等。二百馀人共僧抗论。今上问
曰。道家所造八十一化图。并馀谤佛文字。李
志常先于蒙哥皇帝面前。共少林辩论。已屈
伏了。招承烧却。
辩伪录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