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19c 页
北山录卷第八
*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觉皇有业智力(佛有无漏净业。八识四智等。又示相门中有九业报。一梵志女孙陀利
谤佛。二旃遮婆女系木杅谤佛怀妊。三提婆达多推山厌佛。四迸木枪剌佛足。五琉璃王害释种佛亦头痛。六受阿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0a 页 T52-0620.png

夜寒索衣。又患热令阿难在后执扇等)哀哉有生貌异音殊苦乐愚智
尊卑寿夭。故大昭业理。用启人惑(良由起异类见。造异类
业受异类报也)小圣之所不及。况非圣者乎。而有诪张
忿懫者(诪张诳也。忿质怒也)自谓得一之见人莫吾之若
也所谓命矣。非业之由也(有一类背悷之。徒不信业报。皆言天命者也)
礼曰。天命之谓性。得之自是。不得之自是。以
听天命(外典称业为天命。子云。命矣。夫修短之性命。皆自是天之所注也)仲尼曰。道
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命也。公伯
僚其如命何(公伯僚鲁人毁仲尼于叔孙武叔夫子故有是言也)子夏曰。死生
有命。富贵在天(死生总报业。富贵别报业)鲁公欲见孟子(鲁平
公将见孟轲。以其贤德故也)嬖人臧仓毁于公而止。孟子闻之
曰。天也(孟子云。君不见我。自是天命未会。非臧仓能止)是知由业故不然
矣(以缘业为天命也)且仁者克己。不仁者害人。仁者危
甚累棋。不仁者安过覆盂(积善殃咎。若比干之徒。为恶谐偶。若曹操之类)
祸福篾徵。其在耳目。故唐虞圣德。但自一己
(翼善传圣。曰尧以丹朱不肖而绝。仁圣盛明。曰舜以商均不嗣而绝也)厉幽昏淫。祚延
七百(暴虐无亲曰厉。壅遏不通曰幽。皆周王也。虽昏犹延数世)三桓陵僣。世
执鲁政(季孙上卿。叔孙中卿。孟孙下卿)夷吾匡辅。嗣绝齐史(夷吾齐管
仲也。佐桓公九合诸侯。尊奖王室。齐国音无后嗣也)骚为天问(三闾大夫屈原也。著离骚经。
故谓骚人有天问也)班赋通幽(班固。字孟坚。著通幽赋。伤贤良不用也。并在文选也)李
推运命。其不为此欤(李萧远有运命论也)故金仙之门。其
孰能辩之。由是群言师师。若妖厉凭舌(前有诪张之士
述之。皆言是命。不是于业。后之承信。若巫觋之传妖厉也)使君子大人闻之。
犹若投杼(曾参母织。有告参杀人。母初不信。再告。母疑。三告。母投杼而走。以参仁孝。报者
不过三。母尚信之。今此不经之言。传者不过三。达人君子亦须信之。况馀者)时袒右肩士。
愀然不怿。徂履砺刃。将斩其疑(时有偏祖释子。洞明业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0b 页 T52-0620.png

(蔽塞固执也)夫业者生乎运动者也(运动者即发行之谓也)动有
违顺(善与善顺。恶与善违)成乎善恶(福业为善。非福为恶)善恶钟乎
报施(施戒善相应。杀盗恶际会)然后有性命穷通生焉(于总报外有穷
通。贫富脩短聪暗端正丑陋。皆名别报业也)但机运之业。有于轻重。
而性命之报。有于今后(顺现业名今重也。顺生顺后业名后则轻也)必若
弗假乎业。而受命惟天。则何天道之赋命。
而不均其厚薄(若人等皆由天命。何故其道不均)必若业唯运
动。不能招命。则祭岂有福。暴岂有伤乎(今以宿行
定招名业。善恶现感名命。若唯有业者则合宿缘。感无移改岂得现见。祭祀者获福。凶暴者受殃。皆非宿业所感也
祀者但是冥助而已。凶暴者亦是顺现别报也)诗曰。莫莫葛藟。施于条
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斯言何设欤(诗大雅旱麓之卒章
也。旱山名。麓足也。取其不违先祖求福之道。回违也)然往世之业有定不
定。而感今世性命有变不变(业于时报有定不定。性命有变不变。若顺
现变为蛇等。别报则变。总报不变也)其业若定。所感之命确乎不
改。其业若不定。而所感之命则可损益之耳
(如凭善力转重令轻等恶亦如是)然今世之业有定不定。而令昔
世所感性命有变不变。其业若定。能改昔因
(如善业能改昔世之恶日)不定之命致有穷通(不定之命。谓别报也。本以恶故穷。今
以善力改之故通也)其业若不定。则一乎否泰耳(谓不定能改也)夫
舍利弗.阿那律。遇佛为法医。遇耆婆为世医
而不蠲于宿瘵(瘵病也。如舍利弗血痢。良医云可食藕。乃令目连往漫陀罗池中取藕
食之等。阿那律丧目等。皆宿业也)颜回.闵损。遇孔丘著德行。遇
诸侯务贤智。而不去其贫夭。盖往世所感
之命定也。故今世行善。不能益之也(颜回。字子渊。弟
子鲁人也。颜路之子。家贫。三十早亡。闵损。字子骞亦鲁人。有孝行家贫。遭后母所苦。为李氏家费宰)跋
难陀忮求而福盛(跋难陀比丘。富盛有金钱数亿也)阿育王酷恣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0c 页 T52-0620.png

出君死于牖下(季桓子逐出鲁昭公音死于乾侯而摄祭祀终获死于鲁国)盗蹠
餔肠终于上寿(盗蹠为贼。于东陵日杀行人。取心肝为餔。孔子不能化之。竟获其死也)
盖往世所感之命定也。今世不善不能损之
也(此以宿有善业现。恶不能掩之也)末利献食为国夫人(末利夫人。释
官庶生极丑。父王不欲见。乃咨蹉供佛。念诵不暇。佛为见身。变获端严。波斯匿王取为夫人)舡板让
死为海神授命(大庄严论说。有比丘。泛海遇风损舡。少年比丘获一舡板。见上座没。念云。
佛今敬上座。遂以板让之。海神睹见欢喜。俱推出海而得存活也)赵盾悯于翳桑(赵宣
子出见翳桑饿人问之。云不食三日矣。乃取食以饲之。后为晋灵嗾獓咬之。翳桑灵辄杀獓扶轮救之而出也)
漂母哀于淮阴(淮阴侯韩信。未遇饥甚。见老母漂絮投之。母饷之。后佐汉封淮阴侯。
母已死。开坟以千金投内也)皆今世善业之定也。往世之命不
定。故能变衰从盛也(自末利已下。此顺现善业也)樵客指熊而
臂落(经律异相云。有樵夫入山。值大雪寒极。白熊收入窟。至雪霁下山见猎人。刀引之示其熊处。举
手指之。随指臂落也)比丘啖[夕/肉]而肠穿(有逐羊奔寺见比丘指示之乃杀之以䏑啖比
丘食已䏑遍于皮下走穿肠而卒。出辩正论)里克见讨于弑君(晋献公宠孋姬。而逐群
公子。杀申生太子立奚齐。里克杀之。国人又立卓子。克又杀之而迎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至自秦。谓里
克曰。子杀二君与一大夫。谓荀息也。乃自杀。即惠公讨之故也)张禄逞志于魏相
(张禄。范睢也。与须贾入秦。秦悦之。须贾归谮之于魏齐。魏齐乃饮酒。次打之齿折。沈溷中活而奔秦。改称张禄。
秦拜为相。后谋收魏。魏齐令须贾奉使禄。乃令须贾作驴。仍今取魏齐。魏齐出奔至死。竟丧于魏也)皆
今世不善业之定也(此皆顺现业不善之报也)往世之命不定。
故能化存为亡也(前世寿本未尽为今世业令尽而受现果故也)提婆达多
害圣出足血(推山伤佛足)破僧伦必受泥犁之一劫。
盖方生不善业之定也(亦顺现不善定业也)阿阇世弑父。
见于佛。信于法。免无择之大苦(阿阇世王弑父频婆娑罗王。
地狱苦见身患恶疮。归心告佛。佛以光照而疮愈。反为说法。免地狱之苦也。无择狱名。不择善恶故也)盖
方生不善业之不定也(因忏悔而罪灭矣。此乃时报俱不定也)故颜闵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1a 页 T52-0621.png

善报。季蹠之富寿。酬往因之善业。其逆暴
可为来生之重苦。诚不足疑矣。夫不龟手药
是一。而荣贱各异(龟皴坼也。有卖药以治之。所获甚少。南人鬻其方。归而献于君。
值征所用。大得其禄也。出庄子)削诸侯地是一。而兴亡不同
(秦始皇削夺诸侯地而不封。汉军入秦。无救者而亡也。丽食其见汉王劝令封诸侯地。及张良至。遽止之。于帐
中借筋为筹画之言不可。遂不封。汉果兴也)实由机运有工拙。而性命
有可易不可易也。故君子知运命之不可易。
而乐天知命。小人不知则踰己躁动(不知道无以为君子)
是以祸福安危居然可见矣。其有谓吉凶恒
理由命不由运者。斯不足断矣(运有否泰吉凶山人者也)夫冬
草覆而不死。何尝不由运乎(由运用而可免也)有以性
能则命通由运不由命者。斯亦不足断矣(有便倚运
动不信宿。业则亦不可也)夫寒木溉而不滋(滋润灌也。如古柏浇水。岂便滋茂。
盖力坚故也)何尝不由命乎。夫两信完。方可谓之达
奥。是以信有运则业之信矣。信有命则果之
信矣(运乃业因。命则业果)信运命而不信业果者。何异
闻朝三暮四则怒。闻朝四暮三则喜乎(庄子云。如云朝
三暮四之言。众狙皆怒。却云朝四暮三。则众狙尽喜。而不知名异而事同者也)故此方先圣
儒。虽不显言于业果。而阴以运命[阿-可+(止/少/马)]之(骘定也。
以运命暗定业理故也)名殊而义一耳。易曰。知几其神乎。
庄氏云。万物出于几。阴符云。心生于几死于
几(本作物见物而几生也。心能发几。目能见几。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几见于目也。张湛云。几者群
有之始。动之所崇也)几者动之微。盖言于业运也。或曰
业兴于动其报理均。曷有轻重定不定乎(所发业是
同。何有轻重等受报不定者乎)曰。心有喜怒。事有恩酷(能发之心行有
不同)故形不忍乎色。逞炮烙于心(纣之无道。改炮烙之刑。行刳斮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1b 页 T52-0621.png

赦不以过小而不杀也)经云。为团铁小亦沈水。为钵铁大
亦能浮。莫不以是(业虽重而悔猛亦免。业虽轻而不忏亦受)又若以三
业三时合离为八(身口意单名离三业俱等名合离合二种兼三业三时为入三时三世也)
兼之则重。差之则轻(三业同发名重。不同发名轻)轻则不定。
重乃定矣。由是瓶沙馁于逆子(瓶沙即频婆娑罗王)释党
死于凶王(琉璃王也)尧聪明而洪水(汤汤洪水荡荡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等)
汤仁德而大旱(汤以仁德而有天下。七年大旱。祷于桑林等也)张毅.单豹.
以养求生。俱不能生(齐人张毅者。畏慎之士也。见高门悬簿无不走也。年四十以
内热之病而卒。此过之于躁滞外也。单豹者。鲁人。岩居饮水不与民共利。年七十而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食
之。此滞于内也。豹养其内。虎食其外。毅养其外。病攻其内。俱求生不得生也)薄俱罗周
后稷。不以养求生。俱反其生。盖运命之定也
(薄俱罗。此云善容。曾施一诃梨勒。九十一劫不患头痛。遭后母方便杀之。经五难不死。出家后。目不视女人。身
不入尼寺。不为女人说一句法。无忧王知其少欲。施其塔一金钱。涌地不受也。周后稷。帝喾之子。姜原所生。生而
毛。遂弃之深山寒冰陋巷。三弃不死。因名弃。善播种仕尧。至十五代孙文王得天下)黑风飘
而获济(有商人入海。遇黑风飘入罗刹鬼国。俱念佛而皆获免也)富罗正而长
谢(有比丘。见轮王威势爱之。昼夜精勤求之。佛恐不得解脱。欲谢其千轮之福。乃为一正富罗。富罗矩
靴轮王业谢也)桑谷匪殷宗之祸(殷太戊以伊尹子伊陟为相。桑谷共生于朝一且大拱惧
而修德。桑谷死三年。重译而至者十六国。乃称中宗)荧惑退宋都之灾(火星见宋
之分野。景公惧而修德。火星乃退三舍也)文王锡武王三龄(龄寿也。武王梦上帝之
九龄文王赐之三龄故至九十三也)秦穆赦孟明再死。盖运命之不
定也(秦将孟盟伐晋两度。过河不利。秦穆赦之。后焚舟而往晋不出。乃雪前耻而归)摭兹理
例考之人事。岂云无业哉(此皆业理分明之事)其有恃重
玄者。以为雁序。羽羔跪乳。乌黝鹇白。棘尖𪙉
方。兰馨莸臭。彼则自然之数也(此皆外道所计自然义故也)。
岂由业乎。重空人抚衽告之曰。不然也。夫老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1c 页 T52-0621.png

万物自然(万物与至道不即离)即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寂然
无体也。神无方而易无体在阴以生在阳以成。故曰一阴一阳之谓也)庄氏云。在瓦砾
在稊稗。非谓万物无因缘之义也(触目皆道故也)夫禀
性命者。以业运为因缘(有情者。皆凭宿业熏习为因缘也)处外物
者。以气数为因缘(无情者。凭根种为因。阴阳气数为缘也)故羔雁徵
之于业习(雁序羔跪皆由业习也)𪙉棘求之于水土(假水土为增上缘也)
乌反哺枭反噬。盖前生之行逆顺之馀习也。
橘荣南而枳蕃北。盖随风土之所变也(江南种之成橘。
江北种之成枳也)夫水润下。火炎上。金从革。木曲直。土
爰稼穑。水䶢。火苦。金辛。木酸。土甘。因五气
成五质。播为五味。凝为五色流五音。然后错
而杂之。刚柔强微。所禀有异。万象生焉。何异
因缘之义乎(上皆洪范文义也)若又责以造化之本。阴
阳何施。而孕育繁。委使玄黄异视宫微分听
者。则其酷矣(若一一穷究。则其品类繁酷矣)夫万物始于太极。
无因缘相构触类成象不生而生(万物本不生。缘会而生)
生于不生(道本无生。万物凭之而生)阴阳无心(造之非我。理自玄应。故曰无心)
天地无功(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宰(故云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掷玉毁珠小盗不起也)今古莫知梦幻之理。于焉得矣。故
老氏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者。
妙道之本。权舆天地也。有名者。滋生万物。故名曰母也)庄氏云。大块噫气。
其名为风(文如海云。大块自然也。噫吐气貌也)由是。象帝之先。不
可得而有始也。若又责以外物触气流形。内
命亦何业之由者(外云如因无情击触。内命而起爱憎。岂是业耶)诚不足
类也。夫外物无心。无心则业。内命怀情。怀情
则业起。故飘瓦之与投瓦。俱及于人则有怒
不怒也。何斯之无别乎(刘子云。飘瓦击人。虚舟触己。虽有忮心。而不怒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2a 页 T52-0622.png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何瞽生舜。舜生均。鲧生禹耶(瞽之顽而生舜圣。舜之圣而生均不
肖。鲧之凶而生禹圣。此义何在)对曰。圣人举天理而立教。语其
多而不语其少也。语其顺而不语其违也(圣人举庆
善殃恶者。乃天地常理也。又言之则顺不可言善招恶岂导物乎)故公刘洎王季克
生圣嗣。至于文王大造于周邦(周自后稷播种。德及黎民。公刘世守
其官不窟迂西戎。至季历生圣子文王生武王。而得天下三十七帝八百馀年。皆积善流庆之道故也)弗父
何洎正考父克迈仁德。至仲尼光定文教(汤之后微
子启封宋。至弗父何让位厉公。因赐孔姓。至正考父三命益恭世修仁德。至孔子蕴圣多能光显文教者也)是
以考历象授人时者贞其所次式恒其纪(贞正式用
也。历象日月五星为七政也)其或俶扰错乱变化为凶。祉诚则
灾异也。若又或以声不代响。形不贸影(贸易也。
形不能代易于影)安有祖考施而子孙当其报者(自作自受。各
不相均)则义可得详焉。夫善恶以类相资而不
相代。故先人以福施。后世以福继之。非无福
者而为其子孙矣。先人以祸施。后世以祸继
之。非无祸者而为其子孙矣。故龙与云合。
虎与风合(龙吟则云起。虎啸则风生)铜山崩而景钟震(汉殿钟震。蜀
铜山崩。似类相应也)葭灰消而月晕缺(淮南子云。随灰而月晕缺。注云。以取芦灰
环月缺其一面。则月晕亦阙)盖应会之数矣(以类相感故也)。常俚以残
淫坏寇。伤生破产。方谓身之罪也(常俚鄙俗也。坏寇盗
劫也。则淫盗杀皆身业行也)訾言勃诈。凌犯君亲。方谓口之罪
也(语集也)机虑无法。潜毒怀虐。方谓心之罪也(意业
也)曾不知有百行乖仪。五常失守。处俗于忠
孝不至。出家于慈悲不厚。衅生于微。积而成
形。则为罪矣(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常俚以徇物捐躯。蹲膜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2b 页 T52-0622.png

人进己。方谓口之福也。爱恶绝向。忌剋不
入。方谓心之福也。曾不知手足之所措。词论
之所及。念虑之所经。兴意介益。孚于惠心。省
罪引慝(所谓忏悔也)则谓福矣。故五谷不易。其种
百行。不反其报。仲尼庄生云夷齐仁而饿死
(伯夷叔齐。辽东孤竹君之二子。父死让位归周。闻武王伐纣。叩马首而谏不从。乃隐首山之阳。不食周粟以至饿
卒也)尾生信而溺死(尾生与女子约于桥下。未至而水爆涨生。恐失信不移而至溺死也)
伍胥忠而伏剑死(伍员字子胥相吴谏夫差不纳西施王不听。乃伏剑死。越音收吴也)
以为外事无必(必专也定也)斯实滞名害德。失乎中
庸之道。非谓以善召祸也。昔大士坐道树战
天魔。业之然也(如来于菩提树下成道破四魔所谓天魔蕴魔烦恼魔死魔)处岩
穴洒足血。业之然也。造滨州食马麦。业之然
也。故语今报则善酬往业岂灭。礼曰。子夏
丧其子而丧其明(自睛也)曾子吊之曰。吾闻朋友
丧其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余
之无罪曾子怒曰。商尔何为无罪也(商子夏名)吾与
尔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
(华阴之地也)使西河之人疑尔为夫子。尔罪一也。丧
尔亲使民未有闻。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
尔罪三也(一不称师。二于亲恩薄。三于子厚是罪也)而曰何自谓无罪
欤。夫如曾氏始谓见天地之心。知祸福之萌
矣。石骀仲卒(卫太夫石碏之后)无嫡子有庶子六人。卜
所以为后者(吉者从之)沐浴佩王则兆(齐洁求吉兆也)五人沐
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
玉者乎。不沐浴佩玉(心王且知礼)石祁子兆卫人。以
龟为有知也。是知业理冥奥。儒辨此世。释通
三世。一张一弛范围天下备矣。而经亦云误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2c 页 T52-0622.png

豕触石而崩。比丘亦误死于是也。而世有色
虽仁而行违。言虽泽而心诐(诐险也。所谓色厉而内荏言伪而辩也)
衒声名冒禄利。知善且蔽。忌恶而党。舍人急
己。辅高弱下。力行僣贤。畏罪矫容。灭裂行
其事。恢张希其报。都不见其功过相磨恩害
相补。上智审诸己。中智求诸人。下智昏昏
然。皆谓其损益自然也。夫李广不封侯(李广。陇西
人。号汉飞将军。善射手不虚发。尝射石虎。应弦没羽。战蕃杀戮至甚。以此竟不封侯)白起死杜
卸(白起。秦将。善野战坑。赵降卒四十万。竟死于杜卸驿也)虞诩相朝歌(汉虞经善断狱。
诩即其后也。诩奏帝以雍州三郡为屯田省也。竟不得其死)虽保节忠主。而皆
要功害物。故将死之日方始省其前过者
也。
* 住持行第十四(泥龛塑像佛宝也。黄卷赤轴法宝。圆顶方袍僧宝。此乃住持
之道也)
簠簋俎豆(皆宗庙祭器也)制度文章。为礼之器。升降上
下。周旋褐袭(褐裘上服也。礼云。袭所不人公门上必加褐狐白裘锦衣以褐之是也)为礼
之文。钟鼓管磬(钟金鼓革管竹磬石也)羽籥干戚(羽翟牌也。籥如笛而三
孔。此文舞之礼也。干楯也。戚玉戚钺斧也。此武舞之礼也)为乐之器。屈伸俯
仰。缀兆舒疾。为乐之文。置兹则礼乐废矣。缮
写缋刻。香台法几。为道德之器。髡袒拜绕。禅
讲斋戒。为道之文。弛兹则道德微矣(弛废也。微匿也)
音佛升忉利三月(佛生七日。摩耶生忉利天。佛往过夏为母说法也)优陀
延王(南海王也)怀不归之咏。目连以三十二匠往
瞻相好。刻紫檀为像。王洎国人若与神对。像
设之兴。自此始也。佛初成道。居树王下。贾
人奉食(佛初成道。帝履富婆长者。将五百乘车贾贩至山下。风雨甚。山神告之。如来成道。可往
供养。遂至山也)请示作福。大圣授以发爪。令归国起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3a 页 T52-0623.png

行。降象头山。入王舍大城(此云上第。瓶沙所统)瓶沙王
率统内官士庶。御于郊野。因以迦兰陀竹园
为佛宝舍(迦兰陀。此云好声鸟。昔有王出猎树下睡。有大蛇出自树。将螫彼王。此鸟悲鸣以觉
王。因舍此园。令鸟居止。今王舍以建寺也。有云。迦兰是鼠非也)佛敕为僧居。伽蓝
之兴。自此始也。正法有二。谓教与證。教资持
说。證在修行。不持则真文阙矣。不说则至理
拥矣。不修则圣嗣绝矣。故世亲云。法无久
近。随三人住世(经师律师论师三人。又持说證三人)人在法在。人
亡法亡也。或谓正像千年。末法十倍之。此但
举其大限。示兴丧之于天下也。或以大圣云
有如法众说戒则我法住矣。由律师持律。故
佛法住寿五千年(戒经云。若不持禁戒。如所应布萨。喻如日。没时。世界皆暗瞑)
此乃举益以彰劝也。故经律论为住持之教
本。僧财食为住持之功烈。务教而法众盛矣。
宣功而金界治矣。故使至道淳懿凝味不散。
如大羹之在鼎(祭宗庙之羹也。不致五味。故左传云。大羹不致)灵神降祉。
此住持之法度也。天三学孔扬德輶鸿毛(孔甚也。
輶轻也。言所习光华。若鸿毛之轻举也)人思服道善。故能久欲使
真风玄绪取陵夷于天下。又不可得也。西域
知事僧揔曰。羯磨陀那此方为维那。亦以悦
众呼之也。彼国克艰于厥位。先圣徵贤。则
仁人次之(维那者掌事僧。西国求之甚难。多以贤人为之。其次以仁人次之也)而中国
之圣。不显于圣。惟德惟行。求诸己乎。于无恒
者轻诺者。谅则有阙(若用不恒轻易之徒信为阙。则罔有始终也)既虞
覆餗(餗糁也)亦果败类。故与夫无良为任。使下
民化之。宁为聚盗之薮也(主掌僧田。非其才器。惟贪货贿。不务修葺。若任
官非其人州县不治。宁居冠盗之薮不甚此也)佛在世。饮光统众于灵
山。身子莅事于竹林。泪沓婆摩罗年十六得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3b 页 T52-0623.png

悯其诚愿(愿谨愿也)命僧差之。既勤于职于衣食。乃
孜孜不暇给。先物后已。率吁玄侣(吁和也。玄侣僧也)流
闻畅乎八方。皇觉懿乃嘉绩。赞曰。我弟子为
僧知房舍卧具差次请食。沓婆摩罗为第一
也。罽宾有长老达磨多罗。手爨于僧厨。客
比丘二人。自远欲展勤。初不识之。就前问曰。
大圣尊德。今止何处。达磨指云。在彼最上房
住。二比丘如其言将往。而达磨遽以神力先
复本坐。比丘后至。默识是前所见者。接足
致敬已。问曰。大德名满阎浮。胡为躬燀薪蒸
(燀烧也。大曰薪。小曰蒸)任兹厮役耶。达磨喟然曰(喟然叹息也)
汝既有问。吾则何隐。吾所念累劫受生死苦。
险难长远。洎五百世为狗。惟饱两食。况馀
恶道。若使吾头可燃者。吾并燃之。矧兹燃火。
及馀支乎。中夏姚秦世。弃俗者十室而半。罗
什入关。学徒籯粮(籯笼属)不远千里而至者三千。
因立道䂮为僧正。慧远为悦众(维那也)法钦慧斌
掌僧录(主簿书。若今僧判也)给车舆吏人。僧正祑同侍
中。馀别有差。震旦有僧官。自秦始也。魏世
立监福曹又改为昭玄司。备有官属。以断僧
务。周齐革为崇玄署(北齐。后周。若功德司也)东魏高齐尚其
统。宋齐梁陈尚其正。而复寺三官(若今三纲)属其
统正焉。隋革周命。弘法尤盛。天下三藏。分
置十统。今国家罢统立两录。而司于京邑(僧录
掌京城。外州别立僧正)其三纲特以德望求人也。蓝摩国
塔。昔与诸国分舍利而营之。岁久地荒。惟野
象衔芳荐实。以牙除䕌。以鼻拚洒。而有游
方沙门。感其事。遂反戒为策勤。谛葺旧址。总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3c 页 T52-0623.png

故不可作兴葺之事也)晋道敬王右军之曾孙。栖若耶山
立悬溜精舍。反戒如蓝摩之事焉。故仁人为
善。天下同矣。不仁为不善。亦天下同矣(吉人为善。
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崔慧元营寺于武陵。既殁。武
当山下有见者。神色甚畅。寄语于寺僧曰。勿
令寺业有废。自是空中依时有磬声也(今蜀之邛州雾
中山。及彭州金阁寺。空中皆有赞呗磬声等)广州法献创寺于藏微山。有
二童子携手来。歌曰。藏微有道德。欢乐方未
央(未央秦宫)歌讫忽然不见之也。夫神以诚感。道
由神助。匪诚何德。匪神何怙。故祯应之所
翔。宜励乎未翔者耳。齐周颙于钟山雷次宗
旧馆立草堂寺。或谓之山茨。求慧约为寺任。
约以邑居虽近而萧条物外冥赏素诚。便有
终焉之托。颙叹曰。山茨约主。清虚满世。梁
武造光宅寺。诏法云为寺主。创立僧制。雅
有后范。云之有孝德。又以业行承天之休荷
国宠光。夫孝者。事殁如事生。思亲如不欲
生。曾子以事亲闻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
七日。高柴以思亲。泣血三年。未尝见齿(言泣无声。
如血出也。笑之微故不见齿)云无僧旻之让。则殆乎不胜丧
矣(法云持母丧。几至毁灭。僧旻勉之。方进食也)沙弥岁覃思法华。尝造
幽岩。竖石为听徒。执松枝独讲。故其后首出
此经。虽有众师难能偕也。尝于一寺散讲。
感得天花如雪满空而飘于堂内。罢坐乃去。
时有一僧。愿欲齐云。梦神人诫曰。云法师灯
明佛时已讲此经。宜速措汝意(措置罢也)勿图非望
也。今法门之季人向其意(各趣向己意也)前哲遗列。后
生何顾。背德向利。易进难退。恒觇常住。若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4a 页 T52-0624.png

符畅乎有位。遂致专蒙造次不肃僧命。紊六
和之秩。夷九仞之功。洎储廪空虚。田芜已绿
(此明将常住寺务句当翻致破。使庄田荒废。便则谋求退免也)或则谋老。或则辞
疾。府寺曾不察其殿最。省其奸直(汉书音义云。上功
曰最。下功曰殿。奸邪也。直正也)遽则遂其背就。致使狡夫得
计甚矣。且彼之菆尔也(菆尔小辈也)处俗犹俟乎人
治。岂服缁则能为物致治乎。但府寺始以货
选。而彼负罪亦终以货免。或众所不蔽。称
其罪以告。而讯狱者。且颇反陷于告者于理
也(蔽盖也。颇偏也。初求主持。以财而求之。及侵使后。以财而求免。或为僧讼之于官。官亦以情倖反
加罪于告者。此皆公中长恶然也)尝未谕于府邑。既籍其田业列
为庭旅(谕晓也。籍借也。古十一而税。民耕十亩之田。公借其力耕一亩为贡赋庭。实旅百则进贡也)
或以方外期之。或以飞行视之(公府顾僧侣。或谓方外出俗之士。或
谓神仙高士相顾也。则宜选贤任能也)致于政化之外。莫有选贤劝
能。俾其维葺(盖以公府以物外之人而不治之也)是使福门陨坠人
神太息。得非有土而漏其威惠耶。庶缁之狱
绳乎公府。众首罪也(众僧有罪。令公府正之。是僧之罪也)众首务
理豪势沮之。俗官之罪也(僧田无故。为公家侵挠。官人过也)有
二罪而不讨乱何有止焉。或有假释氏之官
籍。规僧田之法荫。劳务所及。雀跃掉头。以为
宁居逸体(或主持院舍。或管领庄田。减刻众僧。侵损常住。结托州县。依附形势。峻设堤防。使论讼
者莫得其胜。然后严洁鞍乘。华丽僮仆。雀跃掉头。深为得意也)得志遂性。其在我
而已。寺有损益。不驱不驰。寺有货植。不躬不
亲。寺有钟磬。不孝不击。寺有庭户。不扫不
洒。于财与难。但苟而已矣(但苟且而已)此乃法族
之悬疣。人流之骈指也(五指更生一指。谓之骈指。无用也。今以此喻之也)
夫出家者。务以行其法而为形容。不以谋其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4b 页 T52-0624.png

薰而和万品。如苍精之福一方(角宿。曰寿星。亦曰老人星。乃苍龙之
精。见则为福)何但气遏飘风。力制奔马。勇于安己。廉
于取善耶。故中人慕下浸而成俗(习以成性故也)使匡
弘统理者。终鲜其人矣。夫夏殷之末。何至皆
诛靡不化为恶也。唐虞之际。何至皆封靡不
化为善也(桀纣之民比屋可诛。唐虞之民比屋可封)今大法将坠。吾
党从媮(媮薄也又苟且也)靡不化为不肖耳。其或方将
就夫教源刬凿其弊。疏流导波。造舟为梁(造舟
维舟为桥也)复支贾之纲纽(支遁等贾惠远也)追云约之础构
(法云惠约之徒也)固亦非今之所尚也。或有业行薄崇
器望微彰(若今负一经一论之徒。或吟味蕴识之子等)裒其有利则无
所谢于众务则曰妨道去维持之意骤作辞于
饰(必为之辞以求苟免)此乃族庖之折刃。未得良庖之投
刃也(庄子族庖初学解牛必折其刃。若良庖目无全牛曰投刃无所损也)君子不器。此
器者也(不方圆也)上善若水。此不若水者也。天学道
者。先乎行后其守。行碍乃守。守通则行。当行
而守。是谓矫。窃夫庶官为理。知贤授材。省谤
申冤(得人则省谤。无滞则申冤)去苛务惠。此六者。济生民
之至矣。而师表法望镇重方隅。何莫放其徒
若是焉。至若结揽贤能。分劳析司。不润于身。
不虐于众。总百过归于己。推众善归于他。恩
先于有功。后施于平民。令行于所亲。后及于
所疏。心夷爱憎。事均荣丑。泛逸乎若不系之
舟。逍遥乎若遨若游。安得不为道哉。殷大夫
周柱史漆园吏(彭祖老子庄子也)皆禄位之士也。在浊
若珠投于水。履宠若风过于草。何尝以外事
而汨于道德乎(和其光而同其尘也)昔孔蔑为邑怨乎三失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4c 页 T52-0624.png

焉得习。是学不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丧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有此
三失)密子贱为邑喜于三得(密不齐也。孔子往问之。曰。所得者三也。始言之
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丧问疾。是朋友信荐也。孔子喟
然叹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也)仲尼称密为君子。非蔑之
有也。悲夫有累之质。百年人世。在凡籍乎官
寺。在圣隶乎仙寺。居官寺者宁辞以人事处
之耶。其有仙寺。而莫吾能适也(如邛州大邑县雾中山。有五
百罗汉居三学山圣灯。峨眉山普贤菩萨等。又如感通传。有僧亡名至竹林仙寺等是皆)昔竺昙猷
造天台。赤城圆通往邺东。石鼓慧宝寓宿岩
室(皆仙寺也)莫不有师长有威仪。将欲寄形彼不我
留。故人间往往闻绝壁深林钟声梵响神灯
奇像者。斯可徵也。是以僧居每于说戒。解夏
日不得不清严法宇。整众翼翼。俨若在乎圣
人之前。入大乘论云。宾头卢罗睺罗等一十
六人大阿罗汉。恭承遗顾。遂行人里(佛灭后。罽宾国胜
军王难提蜜多罗尊者为之举出十六大阿罗汉也)近世梓潼郡有大长老律
师胡氏。亦感通之流也。郡南鄙有灵鹫山。胡
领徒而夏安居说戒。夜人数则定。筹数每过。
众莫识其然(僧每以十五日夜及月尽夜。令一人诵戒经必行筹。先数僧有几人。沙弥几人。令
知筹数多少)夏既末有二三胡沙门。出山至路隅与
穑人挥手相别。律师闻而奔走。其徒四骋挍。
其去则不远。然而莫得见之矣。夫圣人之心
自我人心。鬼神之灵自我人灵(至诚感于神明也)慧璿
患讲居无水。将徙其属山神谓之吐溜(如梓州慧义寺
无水。有僧神晓。念金刚经。期以七日。至期果获迸泉出。今见在)僧范说戒夜寓
宿他寺。观竖义者废其事。灵祇怒而仆之。
斯诚与调不可僣矣。梁慧超为大僧正好山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5a 页 T52-0625.png

侯之不若彼岂为僧正欤。夫僧正当正己以
为政。匪廉则何有于正乎。道达之为南兖州
僧正。罢任唯五束故纸奚廉与浊之不相概
也(概犹平也。平斗斛者)僧旻不为大会。谓门人弟子曰。
大会虽有一时起发之功。吾寡乏手力。米樵
菜汤。践蹈浇炙。伤害极众。如假官力。使役虽
众。弥难尽意。故吾不为也。议者曰。静者善
其动。动者善其静。是为周济之士(形躁好静质柔爱刚之道也。
又如以宽济猛之义也)若静而行静。则庶心寂寞德不光华
(其迹沈隐故也)若处动而逾动。则物理滋彰。道德浮伪。
故贤者履动静之间。适有无之外。总万善于
无为。无善不为也。夫大禹卑宫室而尽力乎
沟洫。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岂好手足胼胝
而胫胈无毛耶(夏禹治水䠊无胈胫无毛。韦昭云。胈股上小毛也)盖不私
其安。而欲以功施天下也。长者子善德。建大
施会(维摩经说也)圣人悦而教之。显博施济众福与
心远其乐无穷也。故西域有钵遮于瑟(即大供会也)
上智行之。积而能散。归惠于我。归财于人。陈
锡载周实则兼庆(陈桓子豆区釜钟重施于民而皆周遍。终致有后于齐故也)夫
大士苟益于物。虽害于己亦所不避。况匪害
乎(菩萨修行。身为肉山鱼米。欲行大道。何视小径)若以兴功害物命。则幢
塔泥木仪像服馔所出孰罪耶。舍利弗乞食。
观空中虫。如彼驶雨。如器中粟。乃多日不食。
大圣告言。当以肉眼所见固可食也。灵裕教
诫学徒。无贵贱无少长。皆述己名。称彼仁者。
绝于呵棰。违言必谴。彼何施至于此欤。兹或
可传而不可继也。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
以色(言文王不发大声。以颜色也。又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也)仲尼曰。声色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5b 页 T52-0625.png

但今之人惧威而侮德(威胜于恩也)圣人犹其疾
之。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言君子若怒其乱众必溃散也)又
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言以威止乱也。夫良
马必假其衔策。好鸟必俟乎剪拂。良材必资
于剞劂。未有舍于此而能自致其美者也。易
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
不示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惩责也。谓责以伤害损弃之罪。而便大诫作福
兴功之利也)故御众者当达人于未显。刑人于未乱。
使人仰其威惠勉而祗惧。可谓善始矣。始既
立默若五气相宣。八风启序。济济允谐。言行
有章。虽有訾扑(訾骂责也。扑杖也)而无所用之。是谓善
终也。人鲜有终而裕则有终誉焉(唯灵裕能也。馀人则少尔)
观夫虽不挝辱而谴出众外。或则亦已甚矣
(谴谪也。若今付衣钵出堂也)经云。是杀生是杀生报。是地狱是
地狱报。律开教授毁呰不犯。夫何义耶。盖欲
以刑期于无刑故也(此乃谨诫罪犯令其不作也)故誉善则诱
善。彰恶则塞恶。爱语罗睺。叱呵调达。其不然
乎(罗睺佛子。调达佛冤)而仁者恕在心。狡者恕在口(仁者忠诚。
故恕在心。狡者诡谲。故恕在口)在心则跻物就益。在口则败物
矫慈。今之人庸细者。听于口而不知其心。以
面柔为慈惠(巧言令色足恭者人皆悦之故也)以行高为强傲。彼
不知周之夷厉(姬周乱主)下堂而朝诸侯。愚柔而
削也。炎帝轩辕起伐乱之师。不得谓之无为
之君也(炎帝伐共工氏。黄帝战蚩尤)夫为师者所利在法。何
恤人之言(恤忧也。利济不以害而不为也。喻若为国家者。宁惧于诛伐)但世有积
矫翳直德卑价重延慈悲之誉盛慕膻之党令
无节之夫则没己之行模范其事(使少贞者效己而为之也)反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5c 页 T52-0625.png

治人永坠于地矣。今吾教叔世(叔世季世也)法徒多
难。朋奸济乱。若苞桑之固矣(苞丛生也)欲由吾直当
度其可否慎厥机。亦圣人之教也。昔客三藏
见无罪覆藏。让而从革(准律。比丘犯僧残罪。则令别住十日。谓之波利婆沙。
言省罪也。十日未满。更犯僧残不覆藏。便说已发露。则不应羯磨。作覆藏罪。有客三藏。见其如此。遂责让之。
因此乃从而改也)舍利弗遇非法羯磨(昔伽蓝内净人男女长大。比丘四人作羯磨。
令其嫁娶。舍利弗知其非法。欲呵之先白佛。佛言。汝不应呵一不呵众也。又彼众汝寡。恐反致害。是以默而不
止也)其由公刘避狄国。弱而就德(公刘。后稷之后也。后稷事尧封邰为稷
官不穴出。失官窜西我。至公刘复修其职。戎人贪其土逐之。至太王迁于邠居岐山之阳。文王受命。武王克殷。
而有天下也)文王伐崇师。强而取乱(崇诸侯之国也。崇侯费仲为纣耳目之
臣不修德。故文王举戈伐之。时旱师起而雨也)皆变通精照之弘也。其有
谋不道财。营不速之福。卑崇台而改作。陋华
镛而列危(以侵虐之财。营平急之务。屋宇宏敞。钟槛辉华也)财由枉滥。事
生贪冒。诚为罪福不相补矣。夫放生者哀彼
将饩(齐将杀牛衅钟。宣王令以羊易之。孟子曰。王吝。一牛。王曰。不忍见其就死。日王但见其牛未见
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不近庖厨也)遇而存
之。是谓生生之福也。昔赵简子元日放生。
国人聚捕而献彼恩生于害。则勿若不放之
也。故维持者计德不计利则利由德博。计利
不计德则德由利削。嗟乎法既陵颓。劫极滓
下。圣凡攸隔。天龙潜戢。魑魅作威。正雅难
辩。祈塔寺以重镇。假贞哲以扶荷。岂只香
台庇影。法供泽肤。兴亡不系于肺肠。笑语
自怡于旦夕。奄若白驹过隙(白驹天窗飞尘也)窀穸沈
魂(窀厚也。穸夜也。永夜即生死长夜也。楚子语也)缁田无一篑之功。铁围
陷百刑之痛。静言此理。孰不寒心。酸鼻哉。但
玄纲久紊。绀园徒广。版籍藏于王府。井赋归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6a 页 T52-0626.png

以廉懦者避色避言而不居也(洁己以避州县)愚慝者
费力费财而无益也。金田化为枳棘。实则患
是之由。夫如是盖将废寺舍于府县也。何只
笑于二武焉(府县侵耗不让二武也)故临民者。在知人在
安人。宜察其言行。于其善者施折腰没阶之
礼。且以力援。否者当降之。使君子小人不同
日。诚则祇林郁郁布金之望如可待也。由是
寺庙之兴。兴有道者也。故入其境自大国至
子男。幢庙修整。僧徒肃穆。则亦是以见俗政
之清净矣。西域常住给僧衣食。以田园所产。
由乎施者。岂施只论于衣食哉。夫僧馔以时
击钟乃食。馂则归僧勿己有也(馂馀也。残宿食者犯戒)异界
不以法不通也。三圣之财出纳有司匪则有
吝(三宝之财典座掌之。无有秘之吝也)王臣力势肆求所备。固无
得而辞也。劫贼凶人校力不制。末违其欲也。
僧有病而无药。随有而给之。其贫无衣。即
随货而益之。死者之衣从之。既葬复于僧也
(若有三宝常住财物贮之以备王贼。贫病之僧。若贫无衣。则以衣备之。死葬之后。却取纳僧常住也)其
经务有劳者。以衣食倍之(若今主事者别与施利也)故律谓之
福饶类也。而任务者。每事匪专。举必询众。询
众不恒。宜立知法。故律谓之处分人也(若今寺院
主首)若以物非我有。纵心糜散。事自我逸。废
业堕功。鸠役计食。量衡无节(鸠聚也。量□衡秤也。尺寸无法也)
致使伤蠹众财。此职司复于罪也。昔僧伽□
舍见海上寺僧。以脓血为食。以器相击。盖
迦叶佛世同一净宇有客僧至忿怒藏食故
也。宋法丰死为不食之鬼。巡寺作饿驼声。
以专寺任刻薄故也。临邛僧孙氏见身如厕。
论业理第十三(三世行支曰业徵索求理白论)¶ 第 626b 页 T52-0626.png

众奴。以寺布借人故也(如圣寿寺僧清训念莲经。每在送终处。于行食者求
酒肉及色之以归。一日骤无声。经年不通食渐不通水。自云。生入饿鬼也)镜兹冥运。孰
莫是徵。高僧传十科(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
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以住持为兴福。余每考行其事实
则有福兴焉。昔吾闻诸梵僧问吾师曰。颓墉
衅(许近反)础必焚炙奥渫(音泄)者居焉。华轩绮疏必
怀冰澡雪者居焉(疏窗也)惜哉今验若不虚矣。
又曰。佛图澄建八百九十馀所寺。洎天台三
十有五。吾今不能兴弘一二。盖非夫也(非丈夫也)
爰在尔徒。因涕下承睫。在予狂惑。不克荷负
(尚书云。其父析薪。其子不克荷负)俾式光遗寄积行于艰难。为
法衡倚。愧瞻云日。怆然永慕耳。
北山录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