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信毁交报篇第八¶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489c 页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7b 页



辩正论卷第七

唐沙门释法琳撰

* 信毁交报篇第八

儒生问曰。造像书经本期现福。持斋行道贵
益眼前。何为念地藏而无徵。唤观音而不救。
七难之殃留连竞集。二求之愿携手莫从。冯
士干有诘圣之文。杨衒之致咎灵之论。徒劳
辛苦枉费珠玑。专事誇谈罕闻实录。非唯为
善者不蒙其效。亦乃作恶者翻受其荣。岂意
释门反成乌有。开士喻曰。夫幽揵难开唯信
能入。玄波浩荡唯智能度。智为超圣之基。信
是越凡之本。本因信而行立。度藉智而神澄。
信以招福为功。智以反源为术。故曰。有智者
可以所闻会理。抱信者可以师资道成。夫子
云。兵食可忘。信不可去。今当为尔论斯旨也。
夫感在精诚道由恳苦。意不专道何以剋心。
不至感无以通。是故邹衍长叹夏日零霜。李
广注心箭羽没石。将军拜井疏勒泉飞。明府
叩头江陵火灭。若披肝露胆委命投骸。福福
相资念念不倦者。便可还年转障。何但获
福受恩者欤。外既有然内亦无爽。若谓观音
不神。士干从何免死。地藏无力。孝谦由谁得
全。至如建安感梦而疾瘳(感应传云。齐建安王患瘘。念观音不忌。夜见观
音手为拊药。明旦疮愈)文宣降灵而病愈(齐竟陵王内传云王得热病。夜中再。
死。梦见金像手灌神汤。因遂平复也)
高王行刑而刀折(齐世有囚罪当极法。梦见圣僧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7c 页 T52-0537.png
口授其经。至心诵念数盈千遍。临刑刀折。因遂免死。今高王观世音经是也)金尊代戮而
项伤(感应传云。张逸为事至死。预造金像朝夕祈命。临刑刀折而项不伤。官问其故。答曰。唯以礼像为业。
其像项上有二刀痕。痕赤如血。因而得免耳)谢氏通魂。见亡子而祈福
(晋录曰。琅琊王凝之夫人。陈郡谢氏名韬。元奕女也。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丧二男痛甚。六年不开帷幕。忽见二
儿还钳锁大械。劝母自宽。云罪无得脱。为福德可免耳。具叙诸苦。母为祈福冀获福祐也)孙君幽
达。睹殒息而营斋(宣验记云。孙祚齐国沮阳人。位至太中大夫。少子稚字法晖。少聪
慧奉法。年十八晋咸康元年桂阳郡患亡。祚以任武昌。到三年四月八日。广置法场请佛延僧建斋行道。见稚在众
中𥩵从像后。往唤问之。稚跪拜具说兴居。便随父母归家。父先有疾。稚云。无祸崇。到五月当差。言辞委悉。云
作福可以拔魂免苦。其事不虚)长舒一唱而风回。少年四投而火
灭(晋录冥祥记云。晋世有竺长舒者。本天竺人。专心诵观世音经为业。后居吴中。于时邑内遭火。屋宇连栋
甍檐相结火至皆焚。无能为救。长舒家正在下风。分意烧毁。一心唤观世音。欲至舒家风回火灭。竟家获免。合
县惊异叹其有神。时有凶恶年少。怪其老胡有何灵应火烧不燃。到后夜风急。少年以火投屋四投皆灭。年少嗟
感。至明乃叩头首过。舒云。我无神力。常以观世音为业。每有事恒得免脱也)僧洪在禁铸
像摩头(冥祥记云。晋世沙门僧洪住京师瓦官寺。当义熙十二年。时官禁镕铸洪既发心铸丈六金像。
圆满我死无恨。便即偷铸。铸竟像犹在模。所司收洪禁在于府。锁械甚严。一念观音日诵百遍。便梦所铸金
像往狱手摩头曰无虑。其像胸前一尺许铜色燋沸。当洪禁日。国家牛马不肯入栏。时以为怪。旬日敕至彭城。
洪因放免像即破模自见)阿练托生胡音逸口(冥祥记云。琅琊王珉其妻无子。
常祈观音乞儿。珉后路行逢一胡僧。意甚悦之僧曰。我死当为君子。少时道人果亡三月间珉妻有娠。及生
能语。即解西域十六国音。大聪明有器度。即晋尚书王渊
明身也。故小名阿练。叙前生时事事有验也)
德祖一心云迷虏骑(宣验记云。荣
阳人毛祖初投江南偷道。而道逢虏骑所追伏。在道侧蓬蒿之内。草短蒿疏半身犹露。分意受死。合家默然念观
世音。俄然云起雨注。遂得免难也)
李儒默念贼马群惊(宣验记云。队主李儒
后镇虎牢。为魏虏所围。危急欲降。夜踰城出见贼。纵横并卧。儒乃一心念观世音。便过贼处趣一烧泽。贼即随来
儒便入草。未及藏伏群马向草。儒大惊恐一心专念观音焉忽然自惊。因此得脱也)郭宣许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8a 页 T52-0538.png
钱桎梏自解。处茂违誓流矢便中(晋义熙十一年。太原郡郭
宣。与蜀郡文处茂。先与梁州刺史杨收敬为友。收敬以害人被幽。宣与处茂同被桎梏。念观世音十日已后。夜三更
梦一菩萨慰喻之。告以大命无忧。亦觉而锁械自脱。及晓还著。如是数过。此二人相庆发愿。若得免罪各出钱十
万与上明西寺作功德。共立重誓少日俱免。宣依愿送钱向寺。处茂违誓不送。卢循起兵。茂在戎于查浦。为流矢
所中。未死之间曰。我有大罪。语讫而死)何瑚感圣母疾乃除(何氏传曰。瑚字
重宝。梁为北征咨议。博闻强学初有令名。治左氏春秋。略通大义。孝性淳深事亲恭谨。母病求医不乘车马。忽
感圣僧。体质殊异。手执香炉来求斋食而至无早晚。故疑其非常。如此十馀日。母病有瘳僧便辞去。留素书般若经
一卷。因执手曰。贫道是二十七贤圣不退相人。感檀越至心。故来看病。今病者已差。贫道宜还。言讫前行忽然
不见。而炉烟香气一旬方歇。精诚所感朝野嗟叹。因舍别宅。为月爱寺也)张应舍邪妻痾
遂损(灵鬼志曰。历阳郡县张应。先是魔家取佛家女为妇。咸和八年移居无瑚。妻病因为魔事。家财略
尽不差。妻曰。我本佛家女。乞为我作佛事。应便往精舍中见竺昙镜曰。佛普济众生相问君当一心受持耳。
昙镜期明当向其家。应暮梦见一人长丈五六。正向于南面趋步入门。曰此家寂乃尔不净。梦中见镜随此人后白
曰。此家始欲发意。未可一二责之。应先手巧眠觉。便把大作高座及鬼子母座。镜明食时往应。高座之属具足已
成。闻应说梦。遂夫妻受五戒。病亦寻差)
康阿得造塔放还(幽明录曰。康阿得死三日。
还苏说。初死时两人扶腋。有白马吏驱之。不知行几里见北向黑门。南入见东向黑门。西入见南向黑门。北入
见有十馀梁间瓦屋。有人皂服笼冠。边有二十馀吏。皆言府君。西南复有四五十吏。阿得便前拜府君。府君问何
所奉事。得曰。家起佛图塔寺供养道人。府君曰。卿大福德。问都录使者。此人命尽耶。见持一卷书伏地案之。其
字甚细。曰馀算三十五年。府君大怒曰。小吏何敢顿夺人命。便缚白马吏著柱。处罚一百血出流漫。问得欲归不。
得曰尔。府君曰。今当送卿归。欲便遣卿案行地狱。即给马一疋及一从人。东北出不知几里。见一城方数十里。有
满城上屋。因见未事佛时亡伯伯母亡叔叔母。皆著杻械衣裳破坏身体脓血。复前行见一城。其中有卧铁床上者。
烧床正赤。凡见十狱各有楚毒。狱名赤沙黄沙白沙。如此七沙。有刀山剑树抱赤铜柱。于是便还。复见七八十梁间
瓦屋挟道种槐。云名福舍。诸佛弟子住中。福多者上生天。福少者住此舍。遥见大殿二十馀梁。有一男子二妇
人。从殿上来下。是得事佛后亡伯伯母亡叔叔母。须臾有一道人来问得。识我不。得曰。不识。曰汝何以不识我。我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8b 页 T52-0538.png
共汝作佛图主。于是笑而忆之。还至府君所。即遣前二人送归。忽便苏活)。

石贤者饭僧蒙活(幽明录曰。石长和死。四日苏。说初死东南行见二人治道。恒去和五
十步。长和疾行亦尔。道两边棘剌皆如鹰爪。见人大小群走棘中。如被驱逐身体破坏。地有凝血。棘中人见长和独
行平道。叹息曰。佛弟子独得行大道中。前行见七八十梁瓦屋。中有阁十馀。梁上有窗内有人面辟方三尺。著
皂袍四缝腋凭向坐。唯衣衿以上。见长和即向拜。又曰。石贤者来也。一别二十馀年。和曰尔。意中便若忆。此
时也有凭收孟承夫妻先死。阁上人曰。贤者识承不。长和曰识。阁上人曰。孟承生时不精进。今恒为我扫地。承
妻精进晏然。与官家事。举手指西南一房曰。孟妻今在中。妻即开窗向见长和问。石贤者何时来。遍问其家中儿
女大小名字平安不。还时过此。当因一封书。斯须见承阁西头来。一手捉扫帚粪箕。一手捉把亦问家消息。阁上
一人曰。闻鱼龙超修精进。为信尔不。何所修行。长和曰。不食鱼肉。酒不经口。恒转尊经。救诸疾痛。阁上人
曰。所传不妄。阁上人问都录主者。石贤者命尽也。枉夺其命也。主者录馀四十年。阁上人敕主者。独车一
乘两辟车骑两吏送石贤者。须臾东向。便有车骑人从如所差之数。长和拜辞上车而归。前所行道边。所在有亭传
吏民床座饮食之具。倏忽归家。前见父母坐其尸边。见尸大如牛。闻尸臭不欲入其中。绕尸三匝长和叹息。当尸
头前。见其亡姊于后椎之。便落尸面上因即苏矣)久鬼多慧。能现怪而
饱餐。新鬼无知。入佛家而转磨(遍略云。有新鬼不得饮食。形瘦
疲顿忽逢故友。死来积年形体肥健。便相问讯。请示活方久鬼答曰。为人作怪。人必大怖。因致饮食尔乃肥健
也。新鬼便入事佛之家。其家精进常修善业。屋西有磨鬼往推之。家主大喜敕子弟曰。吾家至贫善神助磨。急辇
麦与之。至暮磨数十斛麦。既不得食疲顿乃去。复到一家上碓而舂。其家正信相与喜曰。昨日某甲家磨。今复来助
我舂。益更辇谷使婢簸之至。暮得五十斛米。如是疲弊又不得食。中心忿怒不自堪任夜见久鬼亟申怨责。久
鬼曰。君自不虑耳。此二家奉佛正信其心难动。用心一至亦能感彻。冥空我辈正当其使。今去可觅门前有竹竿
悬断索灌口者。往彼为怪。新鬼用语至一家门有竹竿。见一群女子窗前共食。中庭有一白狗。鬼便令狗在
空中行。其家惶怖竞唱云生来未见此怪。卜占云。客鬼索食。可杀狗煮饼果于庭中祠之。可得无他。便如师言。
鬼遂得食。后恒饱满也)赵泰精思唯善是求(幽明录云。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8c 页 T52-0538.png
公府辟不就。精思典籍乡党称名。年三十五晋大始五年七月三日夜半卒心痛而死。心上故煖身体屈申。停尸
十日。气从咽喉如雷声。眼开索饮食。便起说。初死时有二人。乘黄马从兵二人但言捉将去。二人扶两腋东行不
知几里。便见大城。如锡铁正崔嵬。从西城门入官府舍。有二重黑门。数十梁瓦屋。男女当五六十住立。吏著
皂单衣将五六人。注疏姓字男女有别。言莫动当入断呈府君。泰名在第三十。须臾将入。府君西向坐科出案
名。复将南入黑门。一人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前问。生时所行事。有何罪过。行何功德。作何善行。言者各各
不同。主者言。许汝等辞恒遣六部督录使者。常在人间。疏记人所作善恶以相检校。人死有三恶道。杀生祷祀最
重。奉佛法持五戒十善慈心布施。死在福舍安隐无为。泰答。一无所事亦不犯恶。科问都竟使为水官。监作吏将千
馀人接沙著岸上。昼夜勤苦啼泣悔言。生时不作善。今堕此处。当归索代。后转水馆都督。总知诸狱事给马兵。
东到地狱案行。复到泥犁地狱。男女五六千人。有大树横广五十馀步高千丈。四边皆有剑。上人著树上然火。其下
十十五五堕火剑上贯其身体。云此人咒咀骂詈。夺人财物。殿伤良善。见泰父母及二弟。在此狱中涕泣。见二人
赍文书来。敕狱吏言。有三人家事佛。为其于寺中悬幡烧香。咒愿救解生时罪过。出就福舍已见自然衣服。径诣一
门云名开光大舍。有三重黑门。皆白璧赤柱。此三人即入门。见大殿珍宝耀目。堂有二师子并伏顾负一金玉床。
云名师子之座。见一人身可长丈六。姿颜金色项有日光。坐此座上。沙门立侍甚众四坐。并真人菩萨。见泰山
府君来作礼。泰问吏人。吏曰。名佛天上天下度人之师。便闻佛云。言令欲慈度此恶道中及诸地狱中人皆令
出听。时云有百万九千人。一时得出地狱即空。徙著百里城中。其在此中者。皆奉法弟子。当过福舍七日随行。所
作功德有少有无者。又见呼十人当上生天。有车马侍从迎之升虚空而去。出复见一城云纵广二百馀里。名为
吏受变形城。云生时未闻道法。而地狱考治已毕者。当于此城更受变报。入此门见当有数千万土屋有坊巷。中央
有大瓦屋。当广五十馀步。屋下有五百馀吏。对收人名。作善恶者行状受所变身形之路。各从其所趣而去。杀生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9a 页 T52-0539.png
者云。当作蜉蝣虫朝生夕死。若出为人常当短命。偷盗者作猪羊身屠肉偿人淫逸者作鸽骜蛇身。两舌者作鸱
鸺䲮鴥。恶声人闻皆咒令死。抵债者为驴骡马牛鱼鳖之属。大屋下有地户北向一户南向。呼从北户入出南户
者。皆变身形作鸟兽。又见一城纵广百里。其中瓦屋安居快乐。云生时不作恶行。不见天道亦不受罪。名为鬼
城。手岁得出为人。又见一城广五千馀步。名为地狱。中罚谪者不堪苦痛。还归索一代家为解谪。皆在此城中。
男女五六十万。皆裸形无服。饥困相扶。见泰叩头啼哭。泰问吏。天道地狱道门相去几里。曰天道地狱道门相对
案行匝还。主者问。地狱如法不。卿无罪故相使为水官都督。不尔与地狱中人无异。泰问人死何者为乐。主者言。
唯佛弟子精进不犯禁戒为乐耳。又未奉佛时罪过山积。今奉法其过得除不。曰皆除。主者召都录使者问。赵
文和何故死来。使开縢视年纪之籍。有馀算三十年。横为恶鬼所取。今遣还家。由是大小发意奉佛。为祖父母及
二第。悬幡盖作福会也)王坦怀疑契死为验(续搜神记云。沙门竺法度者。先与
比中中郎将王坦之友善。每共论生死罪福报应之事。茫昧难明未审有无。便共为要。若先无常其神有知。及罪
福决定者。当相报语。王坦后在都忽见师来。王便惊云。上人何处来。答曰。贫道以某日月命过。罪福皆不虚。事
若影响。檀越但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先与君要故来相语。言讫而不见耳)五级未就临
刑刃断(荥阳高苟年已五十。为杀人被收锁项地牢。分意必死。同牢人云。努力共诵观世音。苟云。
我罪至重甘心受死。何由可免。同禁劝之。因始发心。誓当舍恶行善。专念观音不简造次。若得免脱。愿起五层佛
图。舍身作奴供养众僧。旬月用心钳锁自解。监司惊怪语高苟云。佛神怜汝斩应不死。临刑之日举刀未下。刀折刃断奏得原免。出宣验记也及续搜神记)
一鹅将戮得梦形全(宋吴兴太守琅
琊王袭之。有学问爱老庄而不信佛。唯事宰杀。为先初为晋西省郎中。至好宾客。于内省所养一双鹅。甚爱玩
之。以为得性。夜忽梦。鹅口衔一卷书。可十许纸。取看皆说罪福之事。明旦果见乃是佛经。因遂不杀。笃信过人。
后更富贵也)
郭铨现身令兴法集(益州剌史郭铨亡。已二十馀年。以元嘉八年。乘
舆导从如平生。见形于女婿刘疑之。曰仆谪事未了。
努力为作四十僧会法集斋。乃可得免。忽然不见。出宣验记)俞文汎海不畏洪波
(俞文载盐于南海值风。默念观音风停浪静。于是获安出宣验记也)文和得苏倾诚奉
佛(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旧不信佛法。世奉道法。沙门乞者辄诘难之。论云。若穷理尽性无过庄老。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9b 页 T52-0539.png
后因病死见阎罗王。始知佛法可崇。遂即奉佛出宣验记)张达被放至意修斋
(张达有罪系狱。分当受死。乃专念观音。锁械自脱。因遂获免。终身斋戒。出张氏别传也)吴兴尽
烧经堂如故(元嘉中吴兴郭内常失火烧数百家荡尽。唯有经堂车舍俨然不烧。时以为神
也。出宣验记也)蒲城失火精舍不然(元嘉八年河东蒲坂城大失火不可救。唯精
舍大小俨然。反白衣家经像皆不损坠。百姓惊异倍共发心。出宣验记)建康天庙鹅死
还鸣(建康郡大巷有四天王庙。常朔望日杀白牲祠祀。人为胡俗。后杀白鹅三头。治毕鹅忽惊起。哀鸣入
神座下。庙祝梦神告曰。我佛大戒弟子。本不杀生行清净戒。何以杀鹅见祭。向死鹅惊走欲悟汝心。后遂改杀不复淫祠。出建康别记)
吴郡市中刑囚免戮(吴郡人沈英被系处死。临刑市中日诵
观世音名号。心口不息。刀刃自断。因而被放。一云。吴人陆晖系狱分死。乃令家人造观世音像。冀得免死。临刑三
刀其刀皆折。官问之。故答云。恐是观世音慈力。及看像项上。乃有三刀痕。见因奏获免。出宣验记)庙神
奉绢即离蟒身(梁外兵尚书刘璆晋塔寺记云。沙门安世高者。安息国王之太子也。阴持
入经是其所出也。往豫章至宫亭湖。庙神告世高曰。吾昔在外国出家作道人。好行布施不持戒。今日在此为
宫亭湖神。周圆千里并吾所统。百姓贡献珍玩无数。是我先身损己之报。若能持戒福应生天。以毁禁故堕此神
中师是同学今得相见。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不欲于此舍命秽污湖水。当度山西空泽之中。此身灭
后恐堕地狱。吾有绢一千匹。石函中并诸杂物。可为我立塔营建三宝。使我过世得生善处。深以相托。世高闻此涕
泣流涟。便语神曰。何不现形面共言对。神曰。毁戒之罪形甚丑陋。见必惊怖。世高曰。但暂现身吾不惧也。神从
床后出头乃是大蟒蛇。至世高膝边泪如雨下。不知其尾长短所在。俄而入于床后。世高于是收取绢物。悉内船中
辞别而退。宗侣一时飏帆进路。神复出蛇身登于山顶遥望发去。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倏忽之间便达豫章。即于彼
境以起东寺。神即移。度山西过命。头尾相去四十馀里。今寻阳郡蛇村是也。世高还都以庙中馀物。于瓦官寺起
塔三层。世高后梦神来报云。蒙师作福已离蟒身。又见宣验记也)车母燃灯不期儿
至(车母者遭宋庐陵王青泥之难为佛佛虏所得。在贼营中。其母先来奉佛。即燃七灯于佛前。昼夜精心哭观
世音。愿子得脱。如是经年。其子忽得叛还。七日七夜行独自南走。值天阴不知西东。遥见有七段火光。望火而
走。似村欲投。终不可至。如是七夕不觉到家。见其母犹在佛前伏地。又见七灯。因乃发悟。母子共谈知是佛力。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39c 页 T52-0539.png
自后恳到专行檀忍。出宣验记)吏部孔琼。由放生而脱苦(吏部尚书
孔琼字彦宝。素不信佛。因与范泰四月八日至瓦官寺共放生忏悔死后数旬托梦与兄子云。吾本不信佛。因与范
泰放生。乘一善力今得脱苦。罪福报应决定不差。汝当励心为福助吾兴善。可以脱苦也。出琼别传也)道
士史俊。因灌像而能行(史俊者学识奉道而慢佛。常语人云。佛是小神不
足事耳。每见尊像恒轻诮之。后因病脚挛。种种祈福都无效验。其友人赵文谓曰。经道福中灌像福第一。可试造
观音像俊以病急如言灌像。像成梦见观音遂差。出宣验冥祥等记)陈范之妻连光曜
座(陈玄范妻张氏。精心奉佛。恒愿自作一金像终身供养。有愿莫从。专心日久。忽有观音金像。连光五
尺高座上。出宣验冥祥等记)
张导之母吐焰晖盘(张导母王氏。素笃信。四月八
日斋食感得舍利。流光出口晖映食盘出宣验记也)
仆射郑鲜感幽龄续(鲜字
道子。善相法自知命短。念无以可延。梦见沙门问之须延命也。可六斋日放生念善持斋奉戒。可以延龄得福也鲜因奉法遂获长年。出宣验记也)
尚书刘式至念像归(彭城刘式之。常供养一像。
无故失去不知所在。式之夙夜思愆自责。至念冥通。经百日后。其像忽然自见本座。神光照室。合家惊喜。倍复
倾心。出宣验记)
遗民精思勤笃。珠颜耀彩于眉间(刘遗民彭
城人。少为儒生丧亲至孝以闻。家贫卜室庐山西林中。多病不以妻子为心。绝迹往来精思禅业。半年之中见眉
间相。渐见佛一眼。及发际二色。又见全身。谓是图画。见一道人奉明珠。因遂病差。出宣验记也)吴王
围寺执僧。舍利浮光于钵上(孙皓时有王正辩上事言。佛法宜灭中国不
利胡神。皓便下诏集诸沙门。陈兵围寺欲行诛废之事。谓僧会法师曰。佛若神也。宜崇之。若其无灵。黑衣一日同
命。僧或缢死。或逃于外。会乃清斋期七日现神变。以铜钵盛水置庭中。中食毕而曦光晖耀。忽闻庭钵鎗然有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0a 页 T52-0540.png
声。忽见舍利。明照庭宇浮于钵上。皓及大众前看骇愕失措。难席改容而进。会曰。陛下使孟贲之力击以百钧之
槌。金刚之质终不毁破。皓如言。请先经呗礼拜散花烧香。高唱丹诚运踔慈氏来津未绝。则法轮将转。彻于
灵涂。威神不少。宜现今日。不然则三宝永绝。言毕壮士浑槌生风。观者战慄而气竭。槌碎舍利不损。光明挺
出辉彩充楹。皓伏投诚勤营斋讲。此塔在建康大市北。后犹光瑞。元嘉十九年秋寺刹夜放光明。鲜红彩发。有火
光侠四层上从西绕南。又见一物如雉尾扇。随其进止不详其名。观者或值或不值。二十许日。都市中咸见刹
上有大紫光也。出吴录及宣验记)丁零猖悖射月面而伏诛(宣验记云。
相州邺城中有丈六真金立像一躯。逢丁零单于。至性凶勃。无有信心。乃弯弓射像。箭中像面血下交流。虽加莹
饰血痕犹在。又选五百力士。挽令仆地。消铸为铜拟充器用。像乃口发大声向烈雷震。力士亡魂丧胆人皆仆地
迷闷宛转。怖不能起。由此贼侣心暂惶惧归信者众。丁零后时著疾被诛而死)赫连凶顽。被
像衣而震死(宣验记云。佛佛虏破冀州境内。道俗咸被歼戮凶虐暴乱残杀无𢣽。爰及关中死
者过半。妇女婴稚积骸成山。纵其害心以为快乐。仍自言曰。佛佛是人中之佛。堪受礼拜。便画作佛像。背上佩之
当殿而坐。令国内沙门向背礼像。即为拜我。后因出游。风雨暴至四面暗塞。不知所归。雷电震吼霹雳而死。既葬之
后就[冢-豖+(一/豖)]霹雳。其棺烈尸出外题背为凶虐无道等字。国人庆快嫌其死晚。少时为索头主沙圭所吞妻子被刑戮。见
箫子显齐书)
拓拔毁寺遍体脓流(魏太武帝。大毁三宝破坏寺塔。后数年间通身
发疮脓流遍体。群臣众议佛神所为出崔皓传)
宇文废僧通身疮溃(周武帝以
毁废三尊。后于望夷宫发大恶疮。经旬不差俄然致逝矣)
谢晦破塔瘠病连年(晋录
云。尚书谢晦未发心之前。为荆州刺史。谓寺塔不宜人间。当移之郭外。乃自率部下至新寺门。队士八十
人各持刀斧。毁坏浮图。尊像纵横瓦木倾坠。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勃起。晦即怖走。队人惊散莫知去所。晦等夜梦。
咸见沙门飞腾空中光明显赫。又见二人形悉丈馀。雄姿甚伟厉声瞋目。君所行违道。寻当自见。其后队人吏
皆身著癞病经时而死。馀人并犯法就终。谢晦连年瘠病。后因谋叛合家被诛皆非命而卒也)孙皓
溺像阴疼累月(宣验记云。吴主孙皓性甚暴虐。作事不近人情。与䌽女看治园地土。下忽
得一躯金像。形相明严。皓令置像厕傍。使持屏筹。到四月八日。皓乃溺像头上。笑而言曰。今是八日为你灌顶。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0b 页 T52-0540.png
对诸婇女以为戏乐。在后经时阴囊忽肿。疼痛壮热不可堪任。自夜达晨苦痛求死。名医上药治而转增。太史占曰
犯大神所为敕令祈祷灵庙。一祷一剧上下无计。中宫有一婇女。先奉佛法。内有所知。凡所记事往往甚中。奏
云。陛下求佛图未。皓问。佛大神耶。女曰。天上天下尊莫过佛。陛下前所得像犹在厕傍。请收供养。肿必立差。皓
以痛急即具香汤。手自洗像置之殿上。叩头谢过一心求哀。当夜痛止肿即随消。即于康僧会请受五戒。起大佛
寺供养众僧也)朱恭杀尼而堕厕(宋有恶人朱恭。每以杀盗为业。夜至莲花寺杀
尼盗物。一夜绕院而走不知出处。遂堕露厕而死。背犹负物。出搜神录)董礼劫僧而殒
(董礼常以盗僧为业。得财于家盛命宾客。忽有狂牛自外而入。于坐触礼戴角而死。出梁后记)平业
融像而眼盲(梁人崔平业善弓马。为武士监军。一生以偷佛融铜为业。卖铜以供酒肉心无惭惧。
至年五十妻子兄弟并亡。唯业一身。忽病目障。饥寒并至致饿而死。出梁后记也)镇恶盗钟
而舌缩(梁人道士王镇恶。有学问而无善心。出言多所非毁。亦为时人所嫌。轻慢佛法见僧必哢。后以
教学为业。时有鹿溪寺僧法满。寄铜钟一口于其学内。未取之间。镇恶盗以铸钱。后与法满对誓。经年重病而舌挛
缩口不得言。既知负誓。乃舍资财铸钟赎罪。至死口不得语。出王氏家诫也)祖深献书而
著白癫(梁人郭祖深。上梁武帝一十八条事。请废郭内小寺及无案业僧尼。梁武不纳。后梦见善神唾
之。遂著白癞。虽悔不差。出冤魂记也)
元嵩上法而患热风(卫元嵩毁法之后。
身著热风委顿而死也)
上客死而羊鸣(颜氏云。王克为永嘉郡。有人攘羊集宾
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为炙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
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复说之。还作羊鸣而死)
县令醒而疮发(梁时有人为县
令寄在寺。住民将牛酒祚令。令便以牛系刹柱。屏除佛像布设床座。于佛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
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饱醉便卧檐下。投醒即觉体痒。爬搔隐轸因。尔成癞。十年方死。出颜氏家
训也)部曲生男自然无手。朝请啖炙如剑入身
(杨思达为西阳郡。值侯景乱。时复旱俭。民盗田中麦。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臂。凡截十馀人部
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齐国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则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便见牛来触肤体。如
被刀刺叫呼而死。出颜氏家语也)
梁人沐发顶上鸡声(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0c 页 T52-0540.png
沐。云使发光。每沐辄破二三十枚鸡子。临终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儿声。出颜氏家语)刘氏卖
羹儿头似鳝(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真是鳝。自颈已下方为人身出颜氏家语)
观夫信毁之迹。寔由影之附形。谷之传响
也。耳闻之与目验。可略而言。勖哉吾子。幸能
自免。儒生曰。察师诚旨。则善恶孱然信毁
交报。窃见颜回德行反值夭年。盗蹠凶狂翻
招长命。二王事佛而诛家。三张奉道而灭族。
行善得祸作恶无愆。交报之徵岂非诡说。开
士喻曰。颜生知十。子夏起予。示隅不反实耻也。然一世局谈未能尽理。三世备举方可
穷源。圣说有业现苦有苦报有业现。乐有苦
报有业现。苦有乐报有业见。乐有乐报。或
馀福未尽恶不即加。或宿愆尚在善缘便发。
加灰覆火岂得称无。若闇寻声当知必有。且
夫善恶有归报应无爽。周孔之教皆同此说。
可以为善而偶逢祸至。行恶而或值福来。即
谓丘说必虚且谈不实耶。亦由江南吴不信
有千人帐。河北汉不信有万石船。无得以蓬
艾之小心。测扶摇之远运也。颜氏诫其子曰。
汝曹若顾存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
能出家者。犹当兼行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
世资粮。人身难得。勿虚过也。夫有子孙者。自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1a 页 T52-0541.png
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与身竟何亲乎。而乃爱
护为其勤苦。匮以产业忧其饥饱况于己之
神爽而不自念顿欲弃之哉。可谓迷大圣之
慈训。信凡人之臆说也。

* 品藻众书篇第九

儒生问曰。圣人制法皆有所因。请为详之。愿
闻厥趣。开士喻曰。昔有无名野老。不知何许
人。未详其姓字。住青溪千仞之南。紫台七盘
之北。地居形胜山号膏腴。门枕危峰檐临碧
涧。忘忧长乐。既靃靡于闲庭。荷盖莲衣。亦
纷披于曲沼。云楼暂起影丽朝川。霞锦才舒
光含近日。布濩扫坛之竹。争列翠于中园。葳
蕤覆井之桐。竞垂阴于野院。阶繁倒柳户挂
悬萝。卧石似床久横林下。飞泉若雨每洒窗
前。松风将鹤唳俱哀。春鸟共樵歌并韵。实
栖心之福地。遁世之桃源者矣。余久承灵
异始遂经过。以已未之年仲夏之月。担簦策
杖自远造焉。野老乃抚汲郡之鸣琴。动苏门
之鼓吹。因歌白雪之曲。乍咏青山之篇。其辞
曰。元淑世位卑。长卿宦情寡。二顷且营田。三
钱聊饮马。悬峰白云上。挂月青山下。中心欲
有言。未得忘言者。余因让曰。夫象以表意。得
意则象忘。言以显理。入理则言息。故知以言
得理。不待请而自谈。假象会意。必藉机而后
动。彼以无言言之。此亦无听听之。言其不言
理自玄会。听无所听归乎大通。所以口无择
言。故天下则之。言不虚运。故世界仰之。于是
野老放琴避席。执手而喜曰。仆得人矣。仆得
人矣。便引余临风亭游月馆。开文苑肆书厨。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1b 页 T52-0541.png
阅孔壁之遗经。睹汲冢之馀记。寻东观南宫
之典。讨玉函丹枕之方。寓目久之。因而问曰。
贫道受身不利。恒抱沈痾。且病入膏肓。医药
无效。累年将饵未觉有瘳。至于照雪聚萤筋
力已倦。九流七略难甚攀天。万卷百家杳犹
行海。先生既明白四达世号通人。请问。人间
之书凡有几许。窥读利己何者最益。野老闻
之怆然改容。良久而言曰。昔习郁屈弥天之
对。阚泽推登地之言。匠者之前难为斤斧。
虽然。礼云。无言不詶。岂应结舌。今粗扬礭
奉报德音。观夫遂古无书刊符著信。既龟负
文来鸟行字出。圣人命而作记。苍颉采以
成书。而无书不要无智不览。余乃又诘之曰。
未见佳人不读书。读书未必令人佳。奚斯言
之异耶。野老重答余曰。本资识敏事兼木雁
琢玉成器。岂虚言哉。昔牛首蛇身之君。结
网茹毛之后。淳朴自然曾无典则。及离连
纪号栗陆肇兴。而夫子所知七十馀代。此
外绵远圣不能忆。庖炎既降轩顼递兴。封建
骤启因存简册。及乎文质相贸道踬词华。于
是虞置上庠夏开西序。殷称右学周设东郊。
洎亡秦坑爇篇籍泯弃。鸿汉聿修尊儒重
业。有济南伏生口以传授。或逢漆书开于汲
冢。或值残经出于孔壁。寻火祚鸠聚坟素稍
多。艺文志云。六书七籍百氏九流。凡一万三
千二百六十九卷。五百九十六家。部异区分
三十六种。其内七经并乐章。自有三千三十
八卷。今之世俗不行乐章。然而训世之风唯
礼与孝。孝是立身之本。礼固为政之先。援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1c 页 T52-0541.png
神契云。孝经一部。自有五十九卷。非直时变
质文。而亦学成优劣。至后汉敬于祭酒。天
子行巾卷之仪。故桓荣拜封匪曰。武力所以
阙里聚徒华阴立市。属其将季史籍转殷。充
车兼两架藏屋溢。董卓迁徙长安载二千馀
乘。值雨损弃百无一存。于时简参绢素人又
取为縢幞。比归洛邑所收盖寡。首尾空残或
非部帙。考夫论语之记善言。毛诗以开讽
谏。尚书以明诏策。周易以陈吉凶。三礼别
于尊卑。三传详乎七地。战国叙于权正。山
经辩于丘陵。三史之录古今。三苍之谈文
字。次则韩非老子墨翟庄周管仲孟轲不害平
仲。大戴小戴共姓殊名。大冠小冠同字异氏。
统其前后著述而编轴弥盛。或二马两班玄
晏抱朴蔡雍刘向孙盛王充。逮防氏七录
王家四部。案梁武皇帝。使阮孝绪等。于文德
政御殿撰文德政御书。四万四千五百馀卷。
于时帝修内法多参佛道。又使刘杳顾协等
一十八人。于华林苑中纂要语。七百二十卷。
名之遍略。悉抄撮众书以类相聚。于是文笔
之士须便检用。致令悬发握锥缘仍懈怠。又
有寿光苑二百卷。要录六十卷。类苑一百二
十卷。终是周因殷礼损益可知。名目虽殊还
广前致。亦犹床上铺床屋下架屋也。庾信哀
江南赋云。渚宫陷夕。元帝手自烧书十四万
卷。乃当兼本窃欲疑多而校彼洪流。复非肤
浅所测。恐火布斯臻沈于典论。法师欲读想
难备有。且应随急不可遍该。但弦韦莫偶阐
约不类。至若史书所述全关俶傥。春秋之言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2a 页 T52-0542.png
弥在研射。儒风亡于攻战。老庄过于遣荡。国
语尚虚左丘讥诈。假令五经百氏莫非翰林
体骨。尔雅离骚足为缘情根本源其人伦详
备者。岂过礼与孝经乎。孝经者自庶达帝不
易之典。从生暨死终始具焉。有孝有忠有信
有义。于理习易周。于事审难忘。孝略十八
章。孝治居其一。揆吏任所奉民胥是赖。贯通
神明釐导风俗。纵五行俱下一阅兼诵。论质
乃表于精神。语才实归于伎俩。唯孝包括允
仁允恕。非家自至若斯而已。余又让曰。夫五
经浩汗百氏扶疏。义极知微理包尽性。譬北
辰之临万象。犹东溟之导百川。功不相推德
无升降。何为止叹孝经一卷耶。野老答云。三
德之基人伦为主。百行之首要道为源。是以
太昊炎皇谓之务本。武发周旦称为大哉。至
如训子夏于色难。示子游以知敬。先王奉法
则乾象著明。哲后尊亲则山川表瑞。遂有青
鹰合节白雉驯飞。坟柏春枯潜鱼冬跃。行之
邦国。政令形于四海。用之乡人。德教加于百
姓。故云。孝者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也。至如履霜露而兴感。怀荼蓼而缠悲。寒林
之恸既增。风树之心逾切。足以俯[廷-壬+(同-(一/口)+己)]上圣跂
及下愚者矣。案礼记云。孝者畜也。钩命决云。
孝者就也。度也誉也。究也畜也。尔雅云。善父
母曰孝。孝之为义继于奉亲。杂记云。畜者
为孝之道。养德顺理不逆于时。是名为畜。就
者成也。言天子之孝。谓禹之德能尽力沟洫
以成大功。菲食卑宫。故仲尼云。吾无间然。度
者诸侯之孝。上奉天子下率一国。守其法度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2b 页 T52-0542.png
义无违犯。誉者卿大夫之孝。勤德内省一心
事上。苟利社稷无法不为。邻国传芳清猷自
远。究者尽也。士者事也。能辩然否以效一
官。审德正务忠顺不失。竭诚尽事厥志匪移。
周礼师氏职云。以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
道本。二曰悯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防
恶逆。言其覆载之功。则谓之至德也。语其裁
成之用。则谓之悯德也。誉其仁爱之心。则谓
之孝德也。仲尼叙孝。先述爱亲扬名。然后天
经地义。周公论孝。先称覆焘宰割。后陈好于
父母。夫子生乎季周。长于末俗。睹孝悌之云
绝。慨礼乐之已崩。曾参笃行谨于事亲。因其
侍侧。为明孝道。弟子存录。名曰孝经。钩命决
云。百王聿修万古不易者。孝之谓欤。秦悬
吕论一字翻成可责。蜀挂杨言千金更招深
怪孝经德也。川阜无赀孝感神明功侔造化。
比重则五岳山轻。方深则四渎流浅。风雨不
能乱其波涛。虚空未足栖其令誉。言约指弘
尽美尽善。法师佛教可得闻乎。请试言之。
以开未悟。余对之曰。内将外反真与俗乖。虽
迹异九流理难一致。唯达观之士方能会通。
若欲统其指归详其始末者。则性相无以涉
其门。色心不能到其境。忘言绝虑。既杜口于
毗耶。尽照穷神。爰掩室于摩竭。冲邃幽简。羲
和之职讵知。微密希夷。上林之书不载。寻夫
真土应土皆沐慈风。上方下方咸沾圣教。创
于鹿野终彼鹤林。则有三藏三轮之文。四乘
四阶之说。半字满字之弘旨。贯花散花之别
谈。滔滔焉涌难竭之泉。湛湛焉垂长生之露。
信毁交报篇第八¶ 第 542c 页 T52-0542.png
其言巧妙其义深远。譬八河之归海。犹万象
之趋空。难解难入。称诸佛任理之经。随类
随宜。号至人权化之典。自雒水纡玺书之
颂。芳园立华盖之祠。朱士行之。高流饮耨池
之八味。郤嘉宾之。世族佩伽陀之一丸。莫不
同悟己身等有佛性。体兹烦恼即是菩提。假
令疏通知远之书。玉洞金章之字。子房授履
之术。文喜问道之篇。语未涉于空空。事终沦
于有有。并挂八魔之网。还萦四倒之笼。先生
向谈孰为尽善。野老谢曰。谓老将智耄又
及之。略听法音恍焉如失。敬闻命矣。当具奉
行。
辩正论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