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489c 页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4c 页


辩正论卷第六

唐沙门释法琳撰

*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内九箴篇第六
气为道本篇第七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5a 页 T52-0525.png

有黄巾李仲卿学谢管窥智惭信度。矜白鸟
之翼。望骇嵩华。负爝火之光。争辉日月。乃
作十异九迷贬量至圣。余慨其无识念彼何
辜。聊为十喻晓之。九箴诫之。用指诸掌。庶明
君子。详兹致焉。

外一异曰。

注太上老君托神玄妙玉女。剖左腋而生。
释迦牟尼寄胎摩耶夫人。开右胁而出。

内一喻曰。

老君逆常。托牧女而左出。世尊顺化。因圣母而右生。

开士曰。案卢景裕戴诜韦处玄等集解五千
文。及梁元帝周弘政等考义类疏云。太上有
四。谓三皇及尧舜是也。言上古有此大德之
君。临万民之上。故云太上也。郭庄云。时之所
贤者为君。材不称世者为臣。老子非帝非皇。
不在四种之限有何典据。辄称太上耶。检道
家玄妙及中台朱韬玉机等经。并出塞记云。
老是李母所生。不云有玄妙玉女。既非正说。
尤假谬谈也。按仙人玉箓云。仙人无妻玉女
无夫。虽受女形毕竟不产。若有兹瑞。诚曰可
嘉。何为史记无文。周书不载。求虚责实信矫
妄者之言耳。礼云。退官无位者左迁。论语
云。左衽者非礼也。若以左胜右者。道士行道
何不左旋而还右转耶。国之诏书皆云。如右
并顺天之常也。

外二异曰(注老君垂训。开不生灭之长生。释迦设教。示不灭生之永灭)

内二喻曰(注李聃禀质。有生有灭畏患生之生。反招白首释迦垂象。示灭示生归寂灭之灭。乃粜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5b 页 T52-0525.png
金躯)。

开士曰。老子云。贵大患莫若有身。使吾无身
吾有何患。患之所由莫若身矣。老子既患有
身。欲求无恼未免头白与世不殊。若言长生
何因早死。

外三异曰(注老君应生出兹东夏释迦降迹挺彼西戎)

内三喻曰(李耳诞形。居东周之苦县能仁降迹。出中夏之神州)

开士曰。智度论云。千千重数。故曰三千。二过
复千。故曰大千。迦维罗卫居其中也。娄炭
经云。葱河已东名为震旦。以日初出曜于东
隅。故称震旦。一本云。故得名也。诸佛出世皆
在其中州不生边邑。若生边地地为之倾。案
法苑传高僧传永初记等云。宋何承天与智
严慧观法师。共争边中。法师云。西域之地立
夏之日。一本云。夏至之日。正中时竖木无
影。汉国影台立夏之日。一本云。至期去表
犹馀阴在。依算经。天上一寸地下千里。何
乃悟焉。中边始定。约事为论。中天竺国则地
之中。震旦自可为东。一本云本自居中心方
别。距海五万馀里。若准此土。东约海滨便
可迦维未肯为西。其理验矣。

外四异曰(注老君文王之日。为隆周之宗师释迦庄王之时。为罽宾之教主)

内四喻曰(注伯阳职处小臣忝充藏吏。不在文王之日。亦非隆周之师)

牟尼位居太子。身證特尊。当昭王之盛年。
为阎浮之教主。

开士曰。前汉书云。孔子为上上流是圣老。子
为中上流是贤何。晏王弼云老未及圣。二教
论云。柱史在朝本非谐赞。出周入秦为尹言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5c 页 T52-0525.png
道。无闻诸侯不见天子。若为周师史无明證。
不符正说其可得乎。案史记王俭百家谱云。
李老高阳之后。始祖咎繇为舜理官。因遂氏
焉。李氏之兴起于聃也。自聃之前未有李姓。
唯氏理焉。以树下生乃称李氏。老子之子。名
宗。仕魏文侯。盖春秋之末。六国之时人也。文
王之世既无李姓。何得有聃出为周师。年代
参差无的依据。抱朴云。出文王世嵇康皇甫
谧并云生殷末者。盖指道之伪文。非国典所
载也。

外五异曰(注老君降迹周王之代。三隐三显五百馀年释迦应生胡国之时。一灭一生寿唯八十)

内五喻曰(注李氏三隐三显。既无的据可依。假令五百许年。犹惭龟鹄之寿)

法王一灭一生。示见微尘之容。八十年
间开诱恒沙之众。

开士曰。捡诸史正典。无三隐三显出没之文。
唯臧竞诸操等老义例云。为孔说仁义礼乐
之本。为一时。𧹞王之世千室以疾病致感。老
君授百八十戒。并太平经一百七十篇。为二
时。至汉安帝时授张天师正一明威之教。于
时自称周之柱史。为太上所遣。为三时也。夫
应形设教必藉有缘。劝化度人皆资徒众。岂
可五百年间全无弟子。三出三隐。不见门人
禀学亲承。杳然河汉乌有之说。委巷空传。在
周劣驾小车。鬓垂丝发。来汉即萧鼓云萃羽
从空浮。干宝搜神未闻其说齐谐异记不载
斯灵。抚臆论心诡妄尤甚。

外六异曰(注老君降世。始自周文之日。讫于孔丘之时释迦下生。肇于净饭之家。当我庄王之世)

内六喻曰(注迦叶生桓王丁卯之岁。终景王壬午之年。虽讫孔丘之时。不生姬昌之世。调御诞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6a 页 T52-0526.png
应昭王甲寅之年。终穆王壬申之岁。是为净饭之胤。本出庄王之前)。

开士曰。孔子至周见老聃而问礼焉。史记具
显为文王师则无典證。出于周末其事可寻。
若在周初。史文不载。又捡周礼官仪文武成
康之世。然并无柱史藏史之名。当是正品阙
条周末小吏耳。

外七异曰(注老君初生周代。晚适流沙。不测所终。莫知方所)

释迦生于西国。终彼提河。弟子槌胸群
胡大叫。

内七喻曰(注老子生于赖乡葬于槐里。详乎秦矢之吊。责在遁天之形。瞿昙出彼王宫。隐兹鹄
树。传乎汉明之世。秘在兰台之书)。

开士曰。庄子内篇云。老聃死。秦[仁-二+矢]吊焉三
号而出。弟子怪问。非夫子之徒欤。秦[仁-二+矢]曰。
向吾入见。少者哭之如哭其父。老者哭之如
哭其子。古者谓之遁天之形。始以为其人也。
而今非也。遁者隐也。天者免缚也。形者身
也。言始以老子为免缚隐形之仙。今则非也。
嗟其谄曲取人之情。故不免死非我友也。

外八异曰(注老君蹈五把十。美眉方口。双柱参漏。日角月悬。此中国圣人之相)

释迦鼻如金挺。眼类井星。睛若青莲。
头生螺发。此西域佛陀之相。

内八喻曰(注李老美眉方口。盖是长者之形。蹈五把十。未为圣人之相。婆伽聚日融金之色。既
彰希有之徵。万字千辐之奇。诚标圣人之相)。

开士曰。老子中胎等经云。老聃黄色广颡长
耳大目疏齿厚唇。手把十字之文。脚蹈二五
之画。止是人间之异相。非圣者之奇姿也。传
记并云。老子鼻隆薄头尖口高齿疏眼睐耳
擿发苍梨色厚唇长耳。其状如是。岂比佛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6b 页 T52-0526.png
耶。如来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
幽冥。顶有肉髻其发绀青。耳覆垂埵目视开
明。师子颊车七合网盈。口四十齿方白齐平。
舌能掩面莲花叶形。手内外握掌文皆成。其
语雷震八种音声。胸上万字足轮千萦。色融
紫磨相好难名。具三十二相八十种祯。放一
光而地狱休息。演一法使苦痛安宁。备列众
经不烦委指。

外九异曰(注老君设教。敬让威仪自依中夏释迦制法。恭肃仪容还遵外国)

内九喻曰(注老是俗人。官居末品。衣冠拜伏自奉朝章。佛为圣主。道与俗乖服貌威仪不同凡制)

开士曰。昔丹阳余玖与。撰明真论一十九
篇。以驳道士出其伪妄。详彼论焉。言巾褐之
服。正是古曰儒墨之所服也。在昔五帝鹿巾
许由皮冠。并俗者之服耳。褐身长三丈六尺。
有三百六十寸。言法一岁三十六旬。或像一
年三百六十日也。褐前有二带。言法阴阳。两
判巾之两角。又法二仪。余氏又云若如周秦
二世即以夏之十月为年。至于分度盈缩历
运折除。复焉得三百六十数耶。考尧舜周孔
不为此服。寻皇帝之遇皇人九真之灵又降
帝喾。至夏禹开涂钟二山之藏。穷此等服曾
无据焉。案周有赤雀之徵。且感丹书之瑞。既
符火德世服朱衣。老是周人。兼陪末吏。冠屦
拜伏。自奉恒仪即日治头。本名鬼卒。黄巾赤
录不效伯阳。咒水行符亲师张氏。非道非俗
祖习谁风。

外十异曰(注老君之教以复孝慈为德本释迦之法以舍亲戚为行先)

内十喻曰(注老训狂勃杀二亲为行先释教仁慈济四生为德本)

开士曰。汝化胡经言。喜欲从聃。聃曰。若有至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6c 页 T52-0526.png
心随我去者。当斩汝父母妻子七人头者。乃
可去耳。喜乃至心便自斩父母七人。将头到
聃前。便成七猪头。夫顺天地之道者行也。不
伤和气者孝也。丁兰感通于朽木。董永孝致
于天女。禽兽犹有母。子而知亲。况聃喜行道
于天下。斩其父母何名孝乎。戮其妻子岂谓
慈乎。

** 内十喻 答外十异


* 内从生有胜劣一
* 立教有浅深二
* 德位有高卑三
* 化缘有广狭四
* 寿夭有延促五
* 化迹有先后六
* 迁谢有显晦七
* 相好有少多八
* 威仪有同异九
* 法门有顿渐十

*** 答十异序

夫椒兰鲍肆。习久玩其先入。阳文敦洽。穷爱
缘其曲情。故咸池玉英。墨翟有非声之论。淳
皇睿后。田巴有毁圣之谈。盖其揆也。况乃麟
麇异质。鲁俗均其容。鹿马殊形。秦人一其
貌。聊感之变顿至于此。况悠悠者乎。仲乡所
以陈释老优劣。余慜而伤之。备于后论矣。答
一一牒件。上文如是。

*** 外从生左右异一

外论曰。圣人应迹异彼凡夫。或乘龙象以处
胎。乍开胁腋而出世。虽复无关两气非假二
亲。至于左右之殊。其优劣之异一也。

内从生有胜劣(李氏之母则赖乡平氏。老子来而托质。摩耶夫人即罗卫王之王后。释迦
因而降神)。

内喻曰。左衽者则戎狄所尊。右命者为中华
所尚。故春秋云。家卿无命。介卿有之。不亦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7a 页 T52-0527.png
左乎。史记云。蔺相如功大。位在廉颇右。颇耻
之。又云。张仪相右秦而左魏。犀首右韩而
左魏。盖云不便也。礼云。左道乱群杀之。岂非
右优而左劣也。皇甫谧高士传云。老子楚之
相人。家于涡水之阴。师事常枞子。及常子有
疾耳往问疾焉。嵇康云。李耳从涓子学九仙
之术。检太史公等众书。不云老子剖左腋而
生。既无正出皆是谬辞。不可承信明矣。验
知挥戈操翰。盖文武之先。五气三光。寔阴阳
之首。是以释门右转且扶人用。张陵左道信
逆天常。何者释迦起无缘之慈。应有机之召。
语其迹也。则行满三祇相圆百劫。降神而乘
玉象。掩曜而诞金姿。三十二祥。休徵开于地
府。一十八梵。祯瑞骇于天宫。灵相周于十方。
神光显于八极。述其本也。久證圆明。尘沙莫
能算其寿。早登寂照。虚空无以量其体。岂唯
就攀枝而伟瑞。徵白首而效祥。犹萤光与龙
烛竞辉。鱼目共蛇珠并耀。尔道之劣一也。

*** 外教门生灭异二

外论曰。夫等无生灭其理则均。导世引凡不
无差异。但生者物之所欣。灭者物之所恶。然
则生道难得必俟修功。灭法易求讵劳禀学。
是知腾神驾景。自可积劫身存。气尽形殂。
固当一时神逝。此教门之殊二也。

*** 内立教有浅深(老训抱一守愚。遗形灭智。始诣于无为。释教遍周圆修。众德备举。后言于
妙觉)

内喻曰。夫灭身以惧大患。绝智以避长劳。议
生灵于悬疣。齐泯性于王乐。盖老庄之谈也。
且绵绵常住。古皇则不死不终。绳绳无名。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7b 页 T52-0527.png
老氏则复归无物。然常存非永没之称。无物
岂长生之化耶。聊复明其浅深。至若保弱守
雌之文。虚心实腹之论。审浮生之有量。嗟智
水之无涯。语大则局在域中。陶钧则不出性
分。盖其志也。岂夫大觉开无穷之缘。挺圆
极之照。测微则穷乎绝隙。究理则控在无方。
美气与氛氲共和。金躯同太虚比固。语其量
也。犹嵩华与培塿殊峻溟渤将坎井异深。尔
道之劣二也。

*** 外方位东西异三

外论曰。夫东西二方。自有阴阳之别。左右两
位。便成仁义之殊。仁惟长善阳又通生。义
主裁成阴论肃杀。二气为教则阴不如阳。五
德为言则仁深义浅。此方位之殊三也。

注弹曰。乾为阳为父。莅在西北。坤为阴为
母。卜之西南。北方盛阴之乡。便为中男之
位。南方盛阳之地。翻成中女之居。男女既无
定方。阴阳不拘恒准。所以木贼土故以己为
甲妻。金剋木故以乙为庚妻。乾既位高乃居
西北。震能出帝复在东方。至如礼席。若南北
铺之。即以西方为上。言顺乾尊也。东西列之。
即以南方为上。言逐阳盛也。优劣自见。此之
谓欤。

*** 内德位有高卑

内喻曰。夫金夫木妻。阴阳孰可永执。离南
坎北。男女匪有定方。所以子午已东为阳
者。取男女生于东方也。子午已西为阴者。
言父母老于西方也。此则从生老以判阴阳。
非尊卑以言胜劣。假令父母居西。未应卑子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7c 页 T52-0527.png
男女在东。岂敢尊父。仁非义则不成。义非仁
则不养。所以子东仁也。父西义也。随处立准
无惑大方。苟局判于所生。而拘限于封域者。
亦当西羌。大禹所出。仁汎之德顿虚。东夷文
王所生。裁成之教永缺。吞江纳汉。非湫隘之
陋居。浮渭据泾。无帝皇之神宅(前折邪次叹正)夫释
氏者。天上地下介然居其尊。三界六道卓尔
推其妙。加以小学二乘之侣。太心五品之伦。
譬众星之拱北辰。若金山之丽碧海。足令鹿
头象面屈矫抗之心。六异十仙申伏膺之礼。
何止挫徐甲于庸夫。导尹喜于关吏。禀学于
齿牙之际。注高士传曰。常枞子因张其口。
老子曰。将非谓齿刚而亡舌柔而存常。子曰
尽矣。收名于藏史之间乎。尔道之劣三也。

*** 外适化华夷异四

外论曰。夫华夷礼隔。尊卑著自典信。边正
道乖。胜负存乎史册。戎狄之主。不许僣号称
王。楚越之君。故自贬之为子。岂可[仁-二+熏]鬻之
小匠。匹我天王之大师。此华夷之异四也。

*** 内化缘有广狭(老为九服清虚化主。说五千教章。释为三界遍知法王。开八万妙藏)

内喻曰。案道德序云。老子修道。自隐以无名
为务。周衰出关。二篇之教乃作。然周书典
谟无老氏所制。案二教论等云。五千文者容
成所说。老为尹谈。盖述而不作也。又职唯藏
史位非阿衡。隆周之师将非乌有(前折邪后叹正)
迦降神罗卫托质王宫。智实生知道唯遍觉。
演惠明于百亿。敷法云于大千。灵泽周于十
方。神化覃于四表。崇崖峻壁之典。龙居象负
之文。盖盈溢于兹矣。虽弘羊潜计之术。莫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8a 页 T52-0528.png
能纪其纤芥。邹衍谈天之论。无以议其涓
𤁷。岂夫章诠八十文列五千而已哉。恨子未
窥墙仞。致有武叔之毁。亦复何伤日月。故多
念其不知耳。尔道之劣四也。

*** 外禀生有夭寿异五

外论曰。夫老君道契环中。与虚空而等量。
神超象外。随变化而无穷。所以寿命固不同。
凡隐显居然异俗。释迦生涯有限。寿乃促期
一灭不能再生。注弹曰。老子既云长生今日
在何郡县也八十何期危脆。此寿夭之异五
也。

*** 内寿夭有延促(老史记云。周大史儋二百三十馀年。释法华云。受五百万亿阿僧祇微尘
数劫也)

内喻曰。序云。怀于李氏处胎八十一年。盖太
阳之数寿一百六十年。处胎已过其半。三变
五百。将非假称珍怪。太史公以为楚老莱子
及周太史儋皆老子也。或言。二百三十年。或
一百六十岁。皇甫谧云。诸子之书近为难信。
唯秦矢吊焉。老死信矣。世人见谷神不死。是
谓玄牝。故好事者遂假托焉。神仙传云。郁华
子录回子傅豫子太成子赤精子武成子尹
寿子真行子锡射子反色先生等。并是老子
身者。皆见碎书。不出神仙正经。未正可据
用也。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何时暂
乏。岂独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学之徒好奇
尚异。苟欲推崇老子使之无限。浅见道士欲
以老子为神异。使后世学者信之。故为诡说
耳。诚哉斯言。可为永鉴矣。夫妙乐资三德乃
成法身为五分所立。是以生灭顿遣。圆觉之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8b 页 T52-0528.png
性乃彰。空有兼融。灵仪之妙攸在。故得形超
视听之表。名息情尘之外。湛然常乐。文系之
所未诠。嶷尔圆明。言象之所莫测。虽西王桃
实屡熟而靡延。东海桑田数变而非永。五云
九转。悲绳鸟之暂留。飞雪玄霜。比游驹以难
固信。终馗无大椿之久。蜉蝣罕龟鹄之年。
尔道之劣五也。

*** 外从生前后异六

外论曰。道佛二经各有其说。或言劫劫出世。
竞事无先。或代代出生。争陈久远。此之眇邈
难取證知。今依传史定其时代。人伦而语。则
老尊而少卑。乡党为言。亦长兄而幼弟。此先
后之异六也。

*** 内化迹有先后

内喻曰。释诞隆周之初。老生姬季之末。论年
二百馀祀。语世一十馀王。紫气青牛。弗在昭
庄之世。神光白象。非关桓景之年。然而洞雾
昏天浊流翳地。文仲逆祀。孔子非其不智。子
禽毁圣。赐也讥其失言。言玷难磨驷不及舌。
诚不虚也(前折邪后叹圣)夫俯迹应凡。托质于危脆。
蹈机化物。同寿于百年。故果局因修信相。由
兹起惑龄促化广。慈氏以故致疑。巨岳非衡
石所量。譬寿久而犹邈。玄虚非丈尺可辨。
方劫远而未穷。岂如蛇穴求仙翻其夭世。蜺
缨待药未且延龄。盖腾鴳共鹏翼偶高驰。驽
与骥足争远。尔道之劣六也。

*** 外迁神返寂异七

外论曰。老君初诞之日既不同凡。晦迹之时
固当殊世。所以西之流沙途经函谷。青牛出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8c 页 T52-0528.png
境紫气浮天。不测始终莫知方域。释迦抱危
疾于舍卫。告殒命于双林。烧柩焚尸还同胡
法。气尽神谢会不异凡。此去世之异七也。

*** 内迁谢有显晦

内喻曰。序云。托形李氏之胎。示人有始终之
义。岂非生灭耶。即庄生所云。老聃死秦矢
吊之是也。而生依赖乡死就槐里。始终莫
测。何其瞽哉(前折邪后叹正)夫大慈化圆德满缘谢
机亡。仁舟溺于两河。慧日沈于双树。其六天
八国之位。法俦圣众之伦。且电合而风驰。既
云委而雾集。灵齿瑞骨。昭胜福于殊方。绀发
红爪。显神工于绝代。是知莫来莫往。弘济
之德美焉。非显非昧。声华之风盛矣。岂同鼎
湖望返。峤山之冢独存。流沙不归。扶风之垄
空树。注皇览云。黄帝冢在峤山。老子冢扶
风也。尔道之劣七也。

*** 外圣贤相好异八

外论曰。夫圣人妙相本异凡夫。八彩双瞳河
目海口。龙颜鹤步反宇奇毫。至如卷发绿
精。夷人之本状。高鼻深目。胡子之常形。岂
可匹我圣人用为奇相。若事佛得此报者。中
国士女翻作胡形。此相好之异八也。

*** 内相好有少多

内喻曰。圣人相质无常随方显妙。是以蛇
躯龙首之圣。道穆于上皇。双瞳四乳之君。
德昭于中古。周公反握。犹骐骥之一毛。禹耳
齐肩。乃昆山之片玉。非所类也(前释疑后叹正)夫法
身等于如如。无方理绝称谓。化体由乎应物。
妙质可涉名言。故有白毫绀睫之晖。果唇花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9a 页 T52-0529.png
目之洒。万字千辐之相。日轮月彩之殊。非色
妙色之容。离相具相之体。薄拘有而不具。轮
王具而不明。

注萨遮经云。非色生性胜。诸相百福胜。八
十种妙胜。庄严佛日身。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四生众生并成轮王。更增百倍。始就如来一
毛功德。复加百倍。始成一好功德。复加百倍。
始成一相功德。复加百倍。始成眉间白毫相
功德。复加百倍。始成一无见顶相功德。复加
百倍。始成梵蠡蠡声功德也。仙人睹而自悲。
嗟衰叶之旦暮。梵志见而兴感。叹灵华之罕
逢。何止蹈五把十而标奇。蒙倛断菑以显
异。注曹植相论云。孔子面如蒙倛。周公形
如断菑也。

岂阳文与鬷蔑比丽。孟娶与儱廉竞妍。尔道
之劣八也。

*** 外中表威仪异九

外论曰。老教容止威仪拜伏揖让。玄巾黄褐
持笏曳履。法象表明。盖华夏之古制也。注
曰。道士元来本著儒服不异俗人。至周武世
始有横披。刺二十四缝。以应阴阳二十四
气。出自人情亦无典据也。释训袈裟左铉偏
袒右肩。全幅横缦之裙。半片奇支之服。秃
发露顶狗踞狐蹲。非预人伦。寔戎狄之风也。
岂独用兹形制匹我威义。此容服之异九也。

*** 内威仪有同异

内喻曰。玉佩金貂莫施于樵野。荷衣蕙带弗
践于王庭。故应器非灵庙所陈。染衣异朝宗
之服。故乘于道者或顺机而轨物。据于德者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9b 页 T52-0529.png
或矫时而训世。是以剪发文身。仲尼称太伯
之善。反常合道。时人美棠棣之花。况将反
性澄神隔凡践圣。而不异其容服。未之有
也。故使衣象福田器量如法。丝桐弗惑于
耳。朱紫无眩于目。轻肥罔狎其体。势竞莫骇
其心。故经云。罗汉者真人也。声色不能污。荣
位不能动。何必鹖冠雀弁反拘自缚磕齿嘘
气而称道哉。登木求鱼。去之弥远。挈船待
钩。何其鄙夫。尔道之劣九也。

*** 外说规逆顺异十

外论曰。老君作范唯孝唯忠。救世度人极慈
极爱。是以声教永传百王不改。玄风长被万
古无差。所以治国治家常然楷式。释教弃义
弃亲不仁不孝。阇王杀父翻得无愆。调达射
兄无闻得罪。以此导凡更为长恶。用斯范世
何能生善。此逆顺之异十也。

*** 内法门有渐顿

内喻曰。义乃道德所卑。礼生忠信之薄。琐仁
讥于匹妇。大孝存乎不遗。然对凶歌笑。乖
中夏之容。临丧扣盆。非华俗之训(原壤母死骑棺而歌。孔
子助祭弗讥。子桑死子贡吊四子相视而笑。庄子妻死扣盆而歌也)故教之以孝。所
以敬天下之为人父也。教之以忠。敬天下之
为人君也。化周万国。乃明辟之至仁。刑于
四海。实圣王之巨孝。佛经言。识体轮回。六趣
无非父母。生死变易。三界孰辨怨亲。又言。
无明覆慧眼。来往生死中。往来多所作。更互
为父子。怨亲数为知识。知识数为怨亲。是
以沙门舍俗趣真。均庶类于天属。遗荣即
道。等含气于己亲(行普止之心。等普亲之意)且道尚清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29c 页 T52-0529.png
虚尔重恩爱。法贵平等尔简怨亲。岂非惑也。
势竞遗亲文史明事。齐桓楚穆此其流焉。欲
以訾圣岂不谬哉尔道之劣十也。

* 内九箴篇第六

** 答外九迷论


* 周世无机一
* 建造像塔二
* 威仪器服三
* 弃耕分卫四
* 教为治本五
* 忠孝靡违六
* 三宝无翻七
* 异方同制八
* 老身非佛九

外论曰。夫言者非尚于华。辞贵在乎中理。歌
者非尚于清。响贵资乎合节。佛经。如来说法
之时。诸国天子普来集听。或放光明遍大千
土。但释迦在世之日。当我周朝。史册所书固
无遗漏。未闻天王诣彼葱岭。岂于中华之帝。
无善不预道场。边鄙之君。有缘普沾法座。
光明所照则众生离苦。而此土何辜偏无人
悟独隔恩外曾不见闻。仰度能仁不容私简。
注曰。汝无见佛业有谤圣愆。何得怨神。唯
自咎也。求心责实事。舛言乖妄诡。皎然足
称虚伪。凡夫莫悟逐影吠声。而世不能知。其
迷一也。

*** 内周世无机指一

内箴曰。夫淳曦丽天。曚叟莫鉴其色。震
霆骇地。聋夫弗聆其响者。盖机感之绝也。作
暴凶蹠。孔智无以遏其心。结愤野人。赐辩
莫能蠲其忿。亦情性之殊也。注庄子云。孔子
见盗蹠。盗蹠返责孔子。孔子惧逡巡而退。刘
子云。孔子马侵野人之苗。野人怒止其马。孔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0a 页 T52-0530.png
子使子贡悦解焉。野人逾忿。乃遣马圉者
辞。焉野人乃悦之也。故道合则万里悬应。势
乖则肝胆楚越。况无始结旷。恼爱与沧海校
深。有为业广。尘劳将巨岳争峻。群情不能顿
至。故导之以积渐。众行不可备修。故策之
以限分。犹天地三化始合于自然注老云。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也。齐鲁再变乃臻于至
道。密云导于时雨。坚冰创于履霜。皆渐积之
谓也。故三皇统化。注须弥四域经云。应声
菩萨为伏羲。吉祥菩萨为女娲。居淳风之初。
三圣立言。注空寂所问经云。迦叶为老子。
儒童为孔子。光净为颜回。兴已浇之末。玄虚
冲一之旨。黄老盛其谈。诗书礼乐之文。周
孔隆其教。明谦守质。乃登圣之阶梯。三畏五
常。为人天之由渐。盖冥符于佛理。非正辩之
极谈。犹访道于瘖聋。麾方而莫穷远迩。问津
于兔马。知济而不测浅深。因斯而谈殷周之
世。非释教所宜行也。犹炎盛赫耀。童子不
能正目而视。迅雷奋击懦夫不能张耳而听。
是以河池涌泛。昭王欢于诞神。云霓四变。
穆后欣于亡圣。注周书异记云。昭王二十
四年四月八日。江河泉池悉皆泛涨。穆王五
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暴风卒起树木摧折。天
阴云黑有白虹之怪也。岂能越葱河而禀化。
踰雪岭而效诚。净名云。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适欲穷其凿窍之辩。恐伤吾子混沌之性。非
尔所知。其盲一也。

外论曰。夫铜山崩洛钟应。葭灰缺月晕[虚*予]。
未见虎啸而风不生。龙腾而云不起。今释迦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0b 页 T52-0530.png
所说佛力最尊。一念运心无不来应。故凡俗
各倾财产竞造塔庙。不吝珠玑争陈堂宇。或
范土刻檀。写獯胡之状。镕金织素。代夷狄之
容。妙尽丹青巧穷剞劂。一拜一礼冀望感通。
自胡法南渐以来六百馀载。未闻一人言能
见佛。岂胡人顶礼即感如来。汉国虔恭不逢
调御。若化不到此即是无灵。诳惑人间空谈
威力。而世不能知。其迷二也。

*** 内建造像塔指二

内箴曰。左彻慕圣。刻像而拜轩皇。勾践思贤。
铸金而模范蠡。丁兰克孝凭剞劂以代亲。
颜在资仁采璧珰而图圣。故使忧喜形乎
容色。精诚通于梦寐。亦其至矣。岂如忉利不
还。优填以兹镂木。坚林晦影阿输于是铸金。
托妙相于丹青。寄灵仪于铣[(沷-乂+又)/金]。或睹真避座
写貌回躯。注感应传云。杨州长干寺有育王
像。人欲模写。寺僧恐损金色不许。造像主乃
至心发愿。若精诚有感。乞像转身西向。于是
琐闭高阁。明旦开视。像身宛已西向。遂许图
之。神应不穷由来尚矣。自像流东被正化南
移。夕梦金人河浮玉马。神光导于湘水。瑞
彩发于檀溪。注感应传云。庐陵发蒙寺育王
像记云。像身出庐陵三曲。瑞光趺出湘州昭
潭。并放光明照曜崖岸。武昌檀溪寺瑞像。身
出檀溪光映水上也。长沙标聚日之姿。庐岳
显融金之质。其事广焉。略而言矣。如干宝搜
神临川宣验及徵应冥祥幽明录感应传等。自
汉明已下讫于齐梁。王公守牧清信士女。及
比丘比丘尼等。冥感至圣目睹神光者。凡二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0c 页 T52-0530.png
百馀人。至如见迹万山浮晖沪渎。清台之下
睹满月之容。雍门之外观相轮之影。南平获
应于瑞像。文宣感梦于圣牙。箫后一铸而剋
成。宋皇四摸而不就。其例甚多。不可具陈。
岂以尔之无目而斥彼之有灵哉。然德无不
备者。谓之为涅槃。道无不通者。名之为菩提。
智无不周者。称之为佛陀。以此汉语译彼梵
言。则彼此之佛昭然可信也。何以明之。夫佛
陀者。汉言大觉也。菩提者。汉言大道也。涅槃
者。汉言无为也。而吾子终日践菩提之地。不
知大道即菩提之异号也。禀形于大觉之境。
未闲大觉即佛陀之译名也。故庄周云。且有
大觉者而后知其大梦也。郭注云。觉者圣人
也。言患在怀者皆梦也郭注云夫子与子
游未能忘言而神解。故非大觉也。君子曰。孔
丘之谈兹亦尽矣。涅槃寂照不可识识不可
智知。则言语道断而心行处灭。故忘言也。
法身乃三点四德名言所成。萧然无累。故
称解脱。此其神解而患息也。夫子虽圣遥以
推功于佛。何者案刘向古旧二录云。经流于
中夏一百五十年。后老子方说五千文。然则
周之与老。并见佛经所说言教。往往可验故。
夫子有言曰。夫易者无为也无思也。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余今提耳语子。当舍其积迷而荷其晚悟也。
支提之制其流盖远夫。且封且树。比干以忠
劲显坟。勿剪勿伐。展季以清贞禁垄。四民怀
于十善。缅邈轮王之恩。三界尊于六通。昭
彰罗汉之德。正法念经云。四种人得树偷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1a 页 T52-0531.png
婆。偷婆汉言冢。谓轮王罗汉辟支如来。况
智周十力德满四弘。妙辩契于忘言。能垂训
于不测大明穷于勿照。乃畅烛于无幽。故有
香炭金瓶。全身遍乎八国。光螺鲜贝。散体周
于十方。乍五色凝辉。旋空彰于汉世。八彩分
耀。神应显于吴宫。尔其百镜灵龛千花妙塔。
掌承云露铎韵高风。紫柱红梁遥浮空界。翔
鹍跂凤远接虚方。尽壮丽之容。穷轮奂之美。
岂夫高山仰止不忘景行。崇表峻阙标树鸿
猷而已哉。无以栏甃之辩。讥沧海之广狭。榆
枋之智。测昆阆之高卑乎。而汝莫知。其盲二
也。

外论曰。夫礼义成德之妙训。忠孝立身之行
本。未见臣民失礼其国可存。子孙不孝而家
可立。今瞿昙制法必令衣同胡服。即是人中
之师。口诵夷言。便为世间之贵。致使无赖之
徒因斯勃逆。箕踞父兄之上。自号桑门。傲
慢君王之前。乃称释种。不仁不孝已著于家。
无乐无恭复形于国。

注曰。礼云子冠父亲醮之。母亲拜之。所为
处高。可亦无礼无孝斯则门门出枭镜之子。
人人养豺狼之儿。抚臆论心良可痛矣。天道
无亲华夷讵隔。唯德是辅岂分胡汉。岂可戴
巾修善偏无胜福。秃顶行檀独能感果。仁惠
岂在髡头。守真无劳毁貌。世不能知。其迷
三也。

*** 内威仪器服指三

内箴曰。夫玄圣创典。以因果为宗。素王陈训。
以名教为本。名教存乎治成。因果期乎道立。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1b 页 T52-0531.png
立道既舍爱居首。成治亦忠孝宜先。二义天
殊。安可同日而言也。沙门者。乃行超俗表心
游尘外。威仪进趣非法不动。容服应器非道
不行。故污染乃万质同归。缁衣为众䌽坏
色。简易遵于解脱。条隔象于福田。偏服未
有执劳(礼云执者袒也)缺袂便于运役。论语云。亵裘
长短右袂。言便于执作也。圣制有以。终不徒
然。是以舍爱捐亲。仰众圣也。摧弃声色。遵梵
行也。剃除须发。去华竞也。俯容肃质。不忘敬
也。分卫扫衣。支身命也。言无隐曲。离邪佞
也。和声怡气。入无诤也。吐纳安祥。慎辞令
也。世贵莫屈。守贞劲也。清虚恬漠。顺道性
也。邪相不挠。住八政也。正颜下色。悯众病
也。人天崇仰。三业净也。穷玄极真。取究竟
也。广仁弘济亦忠孝之盛也。道士则不然。言
慕道而心不染真。谓舍家而形不变俗。戴圆
冠无玄象之鉴。履方屦阙地理之明。著南郑
反汉之巾。把公旗诛家之笏。饰道昱祸宋之
服。曳孙恩败晋之裳。生常之业莫废庸隶之
役无耻。狎世则忠孝之礼亏。求仙则高尚之
风缺。犹苍蝇招白黑之论。蝙蝠有鸟鼠之讥。
盖妖惑之俦矣。尔不自见。其盲三也。

注正法念经云。譬如蝙蝠。人捕鸟时入穴为
鼠。人捕鼠时出穴为鸟。今之祭酒盖然。畜妻
子谓有慈爱。勤耕稼谓不毁发肤。王役课调
则谓出家。亦犹蝙蝠之出入也。

外论曰。夫圣人应世本以济益苍生。仰观俯
察利安群品。是以味草木合五谷之精。植桑
柘充八蚕之纩。故垂衣裳存稼穑。立社正置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1c 页 T52-0531.png
司衣。以利百姓。于是乎在。若一女不织。天下
为之苦寒。一男不耕。天下为之少食。今释迦
垂法不织不耕。经无绝粒之法。田空耕稼之
夫。教阙转练之方。业废机维之妇。是知持
盂振锡糊口谁凭。左衽偏衣于何取托。故当
一岁之中饥寒总至。未闻利益且见困穷。世
不能知。其迷四也。

*** 内弃耕分卫指四

内箴曰。谋道不先于食。守信必后于饥。是以
桀溺务耕。孔子譬诸禽兽。樊须学稼。仲尼
讥于小人。稷下无位而招禄。高其贤也。黔娄
非仕而获赐。尚其清也。善人之道何必耕
稼。请为吾子言之。释教验于因果。该三世
之洪源。仙道尚于金玉。劳一生之虚费。何者
夫贤愚寿夭信于指掌。贫富贵贱昭于目前。
报应则形影无差。业缘亦声响不异。此其指
也。未见服丹不死饵液长生。古诗云。服食求
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
素。寄语后世人。道士慎莫作。言虚弃功夫。浪
夭年寿也。汝有转练之方。何因更请田地。
又谈织纴之妇。必知并畜妻房。故应道士专
耕女官勤织。何为莫充糊口恒阙资身。如其
不织不耕即堕贫处。窃见楼观黄巾。脱鹿皮
而[耒*(世/冉)]地。玄都鬼卒。舍横帔而偶耕。既无绝
粒之人。颇惭客作之倦。自舂自磨喂在其
中。劳形怵心何道之有。寻汉安元年岁在壬
午。道士张陵分别黄书云。男女有和合之法。
三五七九交接之道。其道真决在于丹田。丹
田者玉门也。唯以禁秘为急。不许泄于道路。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2a 页 T52-0532.png
道路溺孔也。呼为师友父母臭根之名。又
云。女儿未嫁者。十四已上有决明之道。故注
五千文云。道可道者。谓朝食美也。非常道者。
谓暮成屎也。两者同出而异名。谓人根生
溺。溺出精也。玄之又玄者。谓鼻与口也。陵美
此术子孙三世相继行之。汝法如是秽乱生
民。若观百姓依汝法行。则不孝不恭。世出
豺狼之种。无礼无义。家生枭镜之儿明矣。
夫辨奇货者。采骊珠不忌九洄之深。求华璞
者。追蓝琰无惮三袭之险。贵其宝也。慕至道
者。窥其户牖。轻势利于鸿毛。入其隩隅。忽荣
位于脱屣。重其真也。故能使勌夫不爱其力。
贫客不吝其财。盖希冥益非其迷也。至若仙
术诞妄源流久矣。韩终徐市始诈于秦邦。文
成五利绍伪于汉国。叙控鹤弗克陵云之实。
言餐霞莫睹疗饥之信。致有猱猿蜃蛤之论。
注曹植辨道论云。仙人者党猱猿之属。与
世人得道化为仙人。夫雉入海化为蛤。燕入
海化为蜃。当其徘徊其翼差池其羽犹自识
也。忽然自投神化体变。乃更为鱼鳖。岂复识
翻翔林薄巢垣屋之娱乎。牛哀病而为虎。逢
其兄而噬之。若此者何贵于变化耶。系风
捕影之谈。故弃实瓠者。以非器也。废石田者。
以难垦也。贱左道者。以虚伪也。盖检实则
称其所同。究虚则集其所异。理符则世重。情
诡则物违。故常事耳。岂曰迷乎。卑道尊佛不
亦可矣。而弗自知。其盲四也。

外论曰。夫国以民为本。本固则邦宁。是以赐
及育子之门。恩流孕妇之室。故子孙享祀世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2b 页 T52-0532.png
载不亏。虽至孝毁躬不令绝祀。故得国家富
强天下昌盛。未闻人民凋尽家国可存。今佛
教即不妻不娶。名为奉法。唯事早逝号得涅
槃。既阙长生之方。又无不死之术。期则一
世之中。家国空矣。俗人虽欲求福。不知形命
已残。竞慕家安。岂觉宗禋久灭。可谓畏死而
服句吻。惧溺而赴长河。且天皇地皇之先
世。无佛而祚延。后赵后魏已来。有僧而促运。正由真伪混杂礼乐不调。世不能知。其迷
五也。

*** 内教为治本指五

内箴曰。夫澄神反性。入道之要门。绝情弃欲。
登圣之遐本。故云。道高者尚。德弘者赏。以道
传神以德授圣。神圣相传。是谓良嗣。塞道之
源伐德之根。此谓无后。非云弃欲为无后也。
子不闻乎。昔何尚之言释氏之化。无所不可。
谅入道之教源。识济俗之称首。夫行一善则
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
刑息于国。故知五戒十善为正治之本矣。又
五戒修而恶趣减。十善畅而人天滋。人天滋
则正化隆。恶趣衰而灾害殄。注正法念经云。
人不持戒。诸天减少阿修罗盛。善龙无力。恶
龙有力。有力则降霜雹。非时暴风疾雨。五谷
不登。疾疫竞起人民饥馑。互相残害。若人持
戒。多诸天增。足威光。修罗减少。恶龙无力善
能有力。善龙有力风雨顺时。四气和畅甘雨
时降。百谷稔丰人民安乐。兵戈戢息。疫疾不
行者犹屏薪去草益重而难彰。绝焰息煨绩
微而易显。且强骨弱气。李叟之至谈。保髓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2c 页 T52-0532.png
爱精。仙家之奥旨。今反谓淫欲为妙训。妻子
为化源。宗老而毁其言。敩仙而弃其术。且爱
犬马者。贵其识思。嫉枭镜者。恶其反噬。尔
则警夜代劳。功劣于犬马。逆麟反舌。衅深于
枭镜。雄虺九首。不其然乎。载鬼一车。吁可
畏矣。且运祚脩短虽曰天命。兴替延促抑亦
人符。故尧舜禹汤咸享嘉寿。桀纣幽厉无终
永年。姬发履道而龄长羸政淫刑而祚短。
陈思论云。昔尧舜禹汤文武周邵大公。并
享百年之寿。七圣三贤并行道。修政治天下。
不足损神。贤宰一国不足劳思。是以各尽其
天年。桀放鸣条。纣死牧野。犬戎杀幽。厉王不
终。周祚八百。秦灭于二世。此时本无佛僧。谟
诰在目非曰虚谈。岂敢无佛而祚延。有僧而
运局。谈何容易。谈何容易。惜哉吾子自胎伊
戚。良足叹矣。昏若夜游。尔盲五也。

外论曰。夫孝为德本。人伦所先。莫大之宗。
固惟恃怙。昊天之泽。岂曰能酬。故生尽温清
之恭。终备坟陵之礼。今佛垂训。必令弃尔骸
骨损兹草野。多出财贿营我塔庙。遂使愚夫
惑乱废兹典礼。考妣棺柩曾无封树之心。

注曰。观夫上皇之世。不行殡葬之礼。始于
暨周[穴/乇]穸之事。故有藤缄槥椟瓦掩虞棺。
皆起于中古也。暨周文之日。以骸骨暴露于
野。因收而藏之。始行葬礼。故云葬者藏也。欲
人之不见。是以夫子病笃。门人欲厚葬之。
孔子曰。吾其欺天乎。当选不毛之地。不封不
树唯棘唯栾。俯同末世行于葬礼。盖未能免
俗也。戎狄尸灵翻尽彫装之妙。且神不享非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3a 页 T52-0533.png
其族。物不祀非其先。不敬其亲而敬他人其
此之谓矣。且水葬火葬风俗不同。埋尸露尸
乡邦本异。舍己殉他用为求福。岂知土壤斯
异各自而然。世不能知。其迷六也。

*** 内忠孝无违指六

内箴曰。导嗄聋者。必俯仰而指撝。启愚滞
者。亦提耳而举掌。夫人伦本于孝敬。孝敬资
于生成。故云非父母不生。非圣人不立。非圣
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则生成之义通。师亲
之情显。故颜回死。颜路请子之车。孔子云。回
也视余犹父。余不得视回犹子。盖其义也。且
爱敬之礼异。容不出于二理。贤愚之性殊。品
无越于三阶。故生则孝养无违。死则葬祭以
礼。此礼制之异也。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
不匮。此性分之殊也。比夫释教其义在焉。
至如洒血焚躯之流。宝塔仁祀之礼。亦敬始
慎终之谓也。暨于轮王八万释主三千。

阿育王经云。王杀八万四千宫人。夜闻宫外
哭声。王悔为造八万四千塔。今此震旦亦有
在此者。释提桓因天上造三千伦婆也。竭溟
海而求珠。净康衢而徙石。盖劳力也。总群生
为己任。等含气于天属。栖遑有漏之壤。负荷
无赖之俦。盖劳心也。回轩实相之域。凝神寂
照之场。指泥洹而长归。乘法身而遐览。斯
不匮之道也。暨乃母氏降天。剖金棺而演
句。父王即世。执宝床而送终。

智度论云。净饭王终。佛自执绳床一脚。至
阇维处。示于后世一切众生报生养之恩也。
孝敬表仪兹亦备矣。教弃骸骨从何而至哉。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3b 页 T52-0533.png
且经劝尸陀普施飞走。意存宿债冀免将来。
不若庄周非末代厚葬失礼之本。而云蝼蚁
何亲禽兽何疏。生既以身为逆旅。死当以天
地为棺椁。还依上古不许埋藏嫌物轻生重
死之弊也。求仙道者。或负笈从师担簦远岳。
披萝绢蕙鸟曳熊经。金灶罕成玉华难觏。凝
髓化骨空致斯谈。戴蜺凭螭末睹其实。或捐
骸地胇丧骨天台。生阙蒸养之恩。死无冥益
之利。倒心危于庶物。邪网挂于群生。九族
延毁正之殃。六亲招罔圣之业攀危据朽谅
足寒心。傲然不惧。何愚之甚。悠悠未觉。尔
盲六也。

外论曰。夫华夷语别音韵不同。然佛经释迦
称牟尼。此是胡语。此土翻译。乃曰能儒。能
儒之名位卑周孔。故没其能儒之劣名。而存
释迦之戎号。所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汉言阿无也。耨多罗言上也。三藐三正遍知
也。菩提道也。此土先有无上正真之道。老庄
之教胡法。无以为异。故不翻译。又菩萨摩诃
萨者。汉言大善心众生。此名下劣。非为上
士。掩其鄙称。亦又不翻。凡不译之流。其例
如是。覆蔽世俗惑乱物心。然厌旧尚新流荡
之常弊。恶同好异恒俗之鄙情。是以邯郸有
匍匐之宾。溺丧有忘归之客世不能知。其迷
七也。

*** 内三宝无翻指七

内箴曰。夫名无得物盖谓实宾。岂以顺世之
假谈。格玄圣之优劣。夫荀家以首召质。仲氏
将山制名。山高于丘。仲仁未弘夫子。首总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3c 页 T52-0533.png
于耳。荀德不逮老聃。能儒之名何容遂卑周
孔。然释迦之号义含多种。遍能贯于万德。不
可以仁偏训。通仁绝于四句。安得将能定翻
述者。事不得已。强复存其旧号耳。又云。言
道家旧有正遍知道与菩提不异者。信是正
教流后伪窃此名。覈实寻源岂得斯号。夫上
法高胜道义通玄。正实翻邪真由反伪。今符
书咒咀不可谓正。薰莸混杂不可谓真。道士
畏鬼符云。左佩太极章。右带昆吾铁。指日
即停晖。拟鬼千里血。造黄神越章杀鬼。又
造赤章法亦杀人也。

守雌羡下非名为上(老子云。莫若守雌又云。道性近水)

钳口胶目安得称道(庄子云。胶离朱之目。钳杨黑之口)

犹春鸟啭哢或似于歌。鸟无能歌之实。秋
虫蠹木或近于字。虫阙解字之真。名实斯
滥。盖此之谓也。又疑菩萨不翻兹谬益甚。书
云。上圣达于鹪螟。皆有虫称。经言。多足
二足如来最尊。然蜫蛰通于含灵。众生岂越
凡圣。大心之称。非为下劣。子虽洗垢求疵。无
损南威之丽。捧心敩疾。未变西施之妍。当更
为尔陈其指掌。释迦是佛显名。菩提是法尊
称。菩萨为僧导首。三宝胜号译人存其本名。
非如朱门玉柱之谶。阳父阴母之淫。黄书
云。开命门抱真人。婴回龙彪载三五七九。天
罗地网开朱门进玉柱。阳思阴母白如玉。阴
思阳父手摩捉也。号马屎为灵薪。呼口唾为
玉液。扣齿为天鼓。咽唾为醴泉。马屎为灵
薪。老鼠为玉璞。出上清经。事鄙而怯彰。辞
秽而难显。犹灵凤以容德希睹。鼢鼠以丑惧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4a 页 T52-0534.png
潜形。虽隐质事同蚩妍异矣。冥焉不知。尔
盲七也。

外论曰。夫圣人应化随方接引。在胡则秃发
露顶。处汉则端委缙绅。此华夷之常形。非
教方之胜负。若佛苟令去兹冠冕皂服被缁。
弃我华风远同胡俗。则不能兼通冠冤。便是
智力不周。何谓天竺随方现形而为设教。苟
若不能。则佛自是天竺之胡神。非中华之大
圣。岂有秃发之训施于正国。若汉学胡形。
剪发便名事佛。则应故习汉法。著巾亦为
奉道。是知露顶。括发乡俗不同。嗟乎士民用
为修善。可谓贵邻室之弊襜。贱自家之黼黻。
世不能知。迷之八也。

*** 内异方同制指八

内箴曰。夫至道应运无方。圣贤乘机引物。子
居九夷不患其陋。禹入裸国欣然解裳。姬伯
适越而文身。武灵顺世而胡服。虽复筌蹄异
术。而鱼兔之功齐矣。况变俗缄心毁形结志。
去簪缨以会道。弃须发以修真。圣制不徒其
有致矣。但仁义变于三游。盗蹠资于五善。圣
教绵远。终使鼠璞滥名(刘子云。周人谓死鼠为玉璞也)玄化幽
微。遂令鸡凤混质(文心云。楚人以山鸡为凤)故九十五种腾
翥于西𠃵。三十六部淆乱于东国。至如优娄
祛子之论。卫世师主之经(涅槃经云。卫世师论也)吉头
夷罗之仙(火仙外道名吉波头水仙外道名夷叔罗也)末伽阇夜之道
(若提子断见外道也)或托水火而要圣。凭日月而敩神。执
四大以非因。指三业为无报。滞识将冥山等
闇。邪心与昧谷同昏。如斯之流。西土之邪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4b 页 T52-0534.png
论也。其次鬼笑灵谈安歌浩唱。吞刀吐火。
骇仲卿之庸心。漱雨嘘风。惊刘安之浅虑。或
身佩中黄之箓。口诵灵飞之符。蹈金阙而游
神。凭玉京而洗累。若此之例。东区之异学也。
并皆邪网覆心倒针刺眼。深持惑堑高筑疑
城。各抱一隅迷沦于三界。争守二见沈晦于
九流。识体轮回。无明翳其住本。心用浮动。
取相溺其长源。大圣道眼预观随机设药。诞
质西土正教东流。疾重则亲降医王。患轻则
寄方遥授。偏裨以剪枭镜。重将而戮鲸
鲵。此亦释门和扁之术。法王孙吴之势也。圣
无二制容服义均。犹清济浊河。归沧海而同
味。绿膺绛颡。集须弥而共色。冲和子曰。琁
玑文者。皆是求神仙不死之道。其次道则养
我。今日身命驻彩延华。傥至三五百年以此
为真耳。长生久视义在于斯。今之道士所学
之法。不复以此为念。然大都止令如佛家身
死神明更生胜地耳。若不复贵此身者不如
专心学佛道。佛道营练精神日明日益甚有
名理定慧之法孱然可修。何劳勤苦。自名道
士而实是学佛家僧法邪学又不专。盖是图
龙画虎之俦耳。何不去鹿巾释黄褐。剃须发
染袈裟。而归依世尊耶。世间道士经及行道。
义理则约数论而后通。言偷佛家经论。改作
道书。如黄庭元阳灵宝上清等经。及三皇之
典。并改换法华及无量寿等经而作者也。修
心则依坐禅而望感。言改坐禅之名。为精思
之号也。上清尤高。师未踰上界之域。太清仙
法。又弃置而不论。未知何法取异佛家而称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4c 页 T52-0534.png
为道士也。其得意者当师佛矣。子是南人。躬
学茅山道士冲和子之法。冲和子与陶隐
居。常以敬重佛法为业。但逢众僧莫不礼拜。
岩穴之内悉安佛像。自率门徒受学之士。朝
夕忏悔恒读佛经。案琁玑抄。文冲和子所
制。以非当世道士不敬佛者。故陶隐居答大
鸾法师书云。去朔耳闻音声。兹晨眼受文字。
或由顶礼岁积。故致真应。来仪正尔。整拂藤
蒲采汲花水。端襟俨思伫聆警锡也。弟子华
阳陶弘景和南。汝师事佛敬僧。曾无异说。尔
何自陷违背本宗。不义不仁罪招极法。牟子
论云。尧舜周孔老氏之化。比之于佛。犹白鹿
之与麒麟。而子不能悟。其盲八也。

外论曰。天皇九纪之前。书契未作。太昊六爻
之后。文字乃兴。自尔已来渐弘载籍。前贤往
圣皆著典坟。揖让干戈备陈篆册。所以左史
记事古史记辞古史记辞。直笔直言无矫无妄。魏书外
国传皇甫谧高士传。并曰。桑门浮图经。老子
所作。

注曰。浮图经者。魏略及西域传云。临猊国
有神人。名曰沙律之所传也。沙律年老发白。
常教人为浮图。人有灾祸及无子者。劝行浮
图。斋戒令舍财赎愆。临倪王久无太子。其
妃莫耶。因祀浮图而生太子。遂名其子为浮
图焉。前汉哀帝时秦景使月氏。国王令太子
口授于景。所以浮图经教前汉早行。六十三
年之后明帝方感瑞梦也。考秦景传。经不云
老说。案晋世道士王浮。改西域传为明威化
胡经。乃称老子渡流沙教胡王为浮图。变身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5a 页 T52-0535.png
作佛方有佛兴。盖诬誷之甚极也。但罽宾去
此万里已还。秦汉至今商人蕃使相继不绝。
莫传老子在彼化胡。况浮图经。及变身作佛
未之闻也。纵使老子为浮图。始是报恩供养
舍利方显圣德。何名诞哉。袁宏汉后纪云。
老子入胡分身作佛。道家经诰。其说甚多。
检袁宏汉纪。本无老子作佛之文。即日朝廷
博识者多。岂可塞耳。偷铃指鹿为马。何愚之
甚也。

明威化胡等经并云。胡王不信老子。老子神
力伏之。方求悔过。自髡自剪谢愆谢罪。老
君大慈悯其愚昧。为说权教随机戒约。皆令
头陀乞食。以制凶顽之心。赭服偏衣。用挫强
梁之性。割毁形貌。示为黥劓之身。禁约妻房。
绝其勃逆之种。

注曰。汝以禁约妻房而为罪者。玄都会圣仍
为燕尔之坊至德清虚。便是同牢之观也。既
学长生。汝恒对妇亲慕李氏。皆须养儿。但李
耳李宗。人人取妇。张陵张鲁世世畜妻。故有
男官女官之两名。系师嗣师之别号。魏晋已
来馆中生子。陈梁之日静内养儿。唤妇女
为朱门。呼丈夫为玉柱。淫欲猥慢生自道家。
外假清虚内专秽绁。可耻之甚也。所谓重病
加于毒药。宜令刳腹洗肠。深罪约以严刑。必
须诛宗灭祀。但此土君子夙禀道真。

捡汉官仪云。景帝已来于国学内。始立道
馆。以教学徒。不许人间别立馆舍。考梁陈
齐魏之前。唯以瓠卢成经本。无天尊形像。
案任子道论及杜氏幽求。并云。道无形质。盖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5b 页 T52-0535.png
阴阳之精也。陶隐居内传云。在茅山中立佛
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王淳
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
学佛家制立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
置之道堂。以凭衣食。梁陆修静之为此形
也。

无劳秃顶。本遵至训。讵假髡头。可谓身无愆
疵而乐著杻械。家无丧祸而爱居缞绖。昏戆
之甚。良可悲痛。昔汉明感梦此法始来。还令
胡人立庙。汉士不许遵行。魏承汉轨还依旧
贯。石勒之日念其胡风为佛澄道人矫世且凡下。避役之流竞为剪剃。世不能知。其
迷九也。

*** 内老子身非佛指〔九〕-【明】九九

内箴曰。大厦为众材所成。群生非一人可化。
故十方圣智。比尘沙而不穷。八万法门。倾河
海而莫测。故有此圣彼圣。殊方类于比肩。前
佛后佛异世同于继踵。虽像正差降净秽区
分。惩恶劝善其流一也。且周孔世训。尚无改
于百王。邹孟剧谈。犹垂美于千载。岂容周姬
一代而三变三迁。老氏一身而成道成佛。即
是馀人无践圣之理。群朋绝登道之望。又先
讥十异后谐一同。首轴之间毁誉矛楯。卷
舒之际自皆参商。掩目盗裘信有斯谚。夫真
伪相形。犹禾莠之相类。善耘者存禾而去莠。
求道者亦依真而舍伪。沙门之胜宗流久矣。
至如汉帝降礼于摩腾(如法本传)

**** 吴王屈节于康会

吴录云。吴王问僧会曰。佛法何以异俗。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5c 页 T52-0535.png
答曰。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为恶于隐鬼得
而诛之。易云。积善馀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
俗之格言。亦佛法之渐训也。

**** 昙始延魏君之席

魏录云。拓拔焘用崔寇之说。遂灭法。悉毁
像烧经。驱僧还俗。始正旦杖锡法衣立于城
门。门者白焘。焘命斩之。三刀而始不伤。刑者
白焘。焘自取佩刀。又如前斩之不伤。乃内
始于虎圈。虎闭眼伏头。焘乃试置天师圈
侧。虎鸣吼欲噬。焘乃知佛化清高黄老所不
及。延始上席谢过。道林登晋主之床。秦世道
安荣参共辇。赵邦澄上宠懋锦衣。符书云。
符主出游。命安师共辇坐。高僧传云。石虎号
澄师为大和上。衣以锦绣。每上殿敕诸王
公以下扶舆。皆道降极尊德回万乘。良有以
也。黄老之术由来不竞者。费才以捔胜殒躬。
崔浩以邪诬丧质。

魏书云。崔浩寇谦之劝拓拔焘毁灭正教。
焘后身发恶疾。乃诛崔寇二人。姜斌以集诈
徙质。王浮以造伪诛身。皆验之于耳目。非取
与之虚谈。其崇敬也如此。其疵谴也如彼。夫
颜闵遇于孔门。标德行之首。苏张逢于鬼谷。
居浮诈之先。非独人性之优劣。亦所习之真
伪也。且贤倿相滥。倿泄而贤彰。圣诈难分。
诈穷而圣显。犹蛇床与蘼芜类质。达芳者辨
其容。釰刎与素华齐根。晓药者分其性。是
以公旦黜而还辅。孔门虚而复盈。有自来矣。
自汉明捔试。邪见折锋。慧日凝晖。法云舒荫。
姜潘舍家入道。吕集弃伪归真。曹马传灯而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6a 页 T52-0536.png
不穷。秦魏涌泉而无竭。汝言始于澄石。不亦
诬哉。自黄老风浇容服亦变。非道非俗。谚号
阉人善咀善骂。古名鬼卒。其救苦也。则探
发系颈以绳自缚。牛粪涂身互相鞭打。其法
律也。若失符录则倒衔手板逆风扫地。柳
枝百束自斫自负。盗奏章也。则匍匐灰狱背
负水塸(出道士孙氏法仪也)责罚尤重。同奴隶之法。罪
谴渝伏。比畜生之类。然释门钟磬集众警
时。汉魏已来。道家未有金刚师子护法善神。
盖佛教之所明。非黄领之先构。亦效胜范窃
我圣踪乎。故颜之推云。神仙之事有金玉
之费。颇为虚放。华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
得仙之理。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
劝汝曹学之。佛家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业
归心。勿轻慢也。原夫四尘五荫剖析形有。六
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
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
老庄所及。故著归心篇以诫子弟。尔不能知。
其盲九也。

* 气为道本篇第七

有考古通人与占衡君子。观李卿诽谤之论。
阅开士辩正之谈。详而议之。发愤兴叹。欲
使邪正异辙真伪分流。定其是非以明得失。
冀后进者永无疑焉。通人曰。余观造化本乎
阴阳。物类所生超乎天地。历三古之世。寻五
圣之文。不见天尊之神。亦无大道之像。案灵
宝九天生神章云。气清高澄积阳成天。气结
凝滓积滞成地。人之生也。皆由三元养育九
气经形。然后生也。是知阴阳者人之本也。天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6b 页 T52-0536.png
地者物之根也。根生是气无别道神。君子曰。
道士大霄隐书无上真书等云。无上大道君
治在五十五重无极大罗天中玉京之上。七
宝玄台金床玉机。仙童玉女之所侍卫。住在
三十三天三界之外。案神仙五岳图云。大道
天尊治太玄之都。玉光之州。金真之郡。天保
之县。元明之乡。定志之里。灾所不及。灵书经
云。大罗是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天
之上天也。五岳图云。都者睹也。太上大道道
中上道神明君最守静居太玄之都。诸天
内音云。天与诸仙鸣楼都之鼓。朝宴玉京以
乐道君。推此谬谈。则道君是天之神明。既属
州县。则天尊复是天之民伍。如佛家经论。三
界之外名出生死。无分段之形。离色心之境。
何得更有宝台玉山州郡乡里。虚妄之甚转
复难矜。但道家伪说为迹可观。习俗生常为
日已久。众邪竞叙互有不同。如欲正名理须
详悉。今略出缘起随而判之。案周礼。自尧已
前未有郡县。舜巡五岳始见州名。尚书。禹贡
已来方陈州号。春秋之时。县大郡小乡属
于县。汉高已来以县属郡。典诰所明。九州
禹迹百郡秦并是也。纵有道在天上犹应独
事无为。何因户属乡居与凡不异。既有州县
即有官长。州牧郡守姓何名何。乡长里司谁
子谁弟。并是官学道士无识黄巾。不悉古今
未窥经史。见人间置立州县。亦言天上与世
符同。保伪为真。良可羞耻。其根脉本末。并如
笑道论中委出也。

通人曰。庄周云。察其始而无生也。非徒无生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6c 页 T52-0536.png
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茫忽之间变
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人之生也
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有无相生
也。万物一也。何为一也。天下一气也。推此
而谈。无别有道。高处大罗独称尊贵。

君子曰。阴阳二气黄精经云。流丹九转结气
成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阳气赤名曰玄丹。
阴气黄名曰黄精。阴阳交合二气降精。精化
为神。精神凝结上应九天。九天之气下于丹
田。与神合凝临于命门。要须九过是为九丹。
上化下凝以成于人。不云别有道神能宰万
物使之生也。

通人曰。古来名儒及河上公注五千文。视之
不见。名曰夷。夷者精也。听之不闻。名曰希。
希者神也。抟之不得。名曰微。微者气也。是谓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故知气体眇莽。所以
迎之不见其首。气形清虚。故云随之不见其
后。此则叙道之本从气而生。所以上清经云。
吾生眇莽之中甚幽冥。幽冥之中生于空
同。空同之内生于太元。太元变化三气明焉。
一气清。一气白。一气黄。故云。一生二。二生
三。案生神章云。老子以元始三气合而为一。
是至人法体。精是精灵。神是变化。气是气象。
如陆简寂藏矜顾欢诸揉孟智周等。老子义
云。合此三气以成圣体。又云。自然为通相
之体。三气为别相之体。检道所宗以气为本。
考三气之内有色有心。既为色心所成。未免
生死之患。何得称常。

君子曰。原道所先以气为体。何以明之。案养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7a 页 T52-0537.png
生服气经云。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
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
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府。精去则骨枯。
骨枯则死矣。故庄周云。吹呴呼吸吐故纳
新。彭祖修之以得寿考。校此而言。能养和气
以致长生。谓得道也。

通人曰。纵使有道不能自生。从自然生从自
然出。道本自然则道有所待。既因他有。即是
无常。故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王弼云。言天地之道并不相违。故称
法也。自然无称穷极之辞。道是智慧灵知之
号。用智不及无智。有形不及无形。道是有义。
不及自然之无义也。

君子曰。易乾凿度云。昔燧人氏仰观斗极以
定方名。庖牺因之而画八卦。黄帝受命使大
挠造甲子。容成次历数。五行九宫之说自此
而兴。故说卦云。阳数九者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阴二阳一则天有三焉。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柔二刚一则地亦有三。立人之道。曰仁与
义。义二仁一则人亦有三。三三合九。阴阳相
通以成万物。不闻别有道神处太玄都坐高。
盖天上罗三清下包三界。居七映之房。出九
宫之上。行神布气造作万物。岂非惑乱陷坠
人间耶。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沙门旌
德而靡违。道士言行而有过。立不刊之遐
迹。建不测之玄猷。洋洋乎弗可尚也。其唯
释教欤。岂以坳堂小水匹凭夷大波者哉。非
所类矣。
辩正论卷第六
十喻篇第五(答传道士十异)¶ 第 537b 页 T52-05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