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489c 页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2c 页
辩正论卷第三
唐沙门释法琳撰
**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儒生曰。信心渐发邪执稍回。又问曰。汉地君
王奉佛至信。久而弥笃。为福有徵者。可得闻
乎。
开士喻曰。自项日降灵摩蕂入洛。归心奉法
不可殚言。今当为子略陈十代君王三公宰
辅通儒博识敬信佛者。以告子也。
* 晋世祖武皇帝(龙颜奇伟盛明革运大弘佛事广树伽蓝)
* 晋惠帝(归心妙道。契意玄宗。仍于洛下造兴圣寺。供养百僧)
* 晋敏帝(笃意冥感远降神仪。仍于长安造通灵白马二寺)
右西晋二京。合寺一百八十所。译经一
十三人七十三部。僧尼三千七百馀人
* 晋中宗元皇帝(文轨大同中兴江左。造瓦官龙宫二寺。度丹阳建业千僧)
* 晋肃宗明皇帝(聪圣玄览设斋兴福。造皇兴道场二寺。集义学名称百僧)
* 晋显宗成皇帝(至意冥通圣德遐感。造中兴鹿野二寺。集翻经义学千僧)
* 晋孝哀皇帝(延问侍臣回心妙理嘉宾切对大启龙光)
* 晋太宗简文皇帝(仁恕温含。作圣钦明。造像建斋度僧立寺于长干故塔起木浮图壮丽殊伟)
* 晋烈宗孝武皇帝(精心奉法。志念冥符。师子国王钦其怀道。故遣沙门昙摩撮。远送玉像以表丹情。召义解僧。造皇泰寺仍舍旧第为本起寺)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3a 页 T52-0503.png
* 晋安皇帝(笃信无怠。福兴皇丛于育王塔立大石寺)
右东晋一百四载。合寺一千七百六十
八所。译经二十七人二百六十三部。僧
尼二万四千人。
* 宋高祖武皇帝(启圣建元。还淳反朴。口诵梵本手写戒经。造灵根法王二寺。供招贤圣遍学千僧也)
* 宋太宗明皇帝(至治克昌。口诵般若。造丈八金像四躯铸不成改为丈四。立即圆满。庄严成就。还高丈八。旦食解斋。爰感舍利。造弘普中寺以召名僧)
* 宋太祖文皇帝(奉斋不杀。精心慕道。尚之雅对佛戒为宗。坐致太平允如圣旨。钦仰求那务兴大法。造禅云寺。常供养千僧)
右宋世合寺一千九百一十三所。译经
二十三人二百一十部。名僧智士郁。若
稻麻。宝刹金轮森如竹苇。释教隆盛笃
信倍多。僧尼三万六千人。
* 齐太祖高皇帝(手写法华。口诵般若。四月八日常铸金像。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三百名僧。立陟屺正观二寺)
* 齐世祖武皇帝(造招贤游玄二寺。集义学翻经三百僧。三教格量四年考校)
* 齐高宗明皇帝(写一切经。造千金像。口诵般若常转法花经造归依寺召习禅僧。身持六斋。务修十善)
右齐世合寺二千一十五所。译经一十
六人七十二部。僧尼三万二千五百人。
* 梁高祖武皇帝(性度弘伟。风鉴朗拔。游心七觉。陶思八禅。制五时论。转四方等。造光宅同泰等五寺。集重云殿讲众千僧国内普持六斋。兆民皆受八戒)
* 梁太宗简文皇帝(天姿高朗。风神超迈委心妙法。遍览玄章。造资敬报恩二寺。刺血自书般若十部。太后讳日不食而斋。撰法集记二百馀卷。法宝连璧四百许篇)
右东晋一百四载。合寺一千七百六十
八所。译经二十七人二百六十三部。僧
尼二万四千人。
* 宋高祖武皇帝(启圣建元。还淳反朴。口诵梵本手写戒经。造灵根法王二寺。供招贤圣遍学千僧也)
* 宋太宗明皇帝(至治克昌。口诵般若。造丈八金像四躯铸不成改为丈四。立即圆满。庄严成就。还高丈八。旦食解斋。爰感舍利。造弘普中寺以召名僧)
* 宋太祖文皇帝(奉斋不杀。精心慕道。尚之雅对佛戒为宗。坐致太平允如圣旨。钦仰求那务兴大法。造禅云寺。常供养千僧)
右宋世合寺一千九百一十三所。译经
二十三人二百一十部。名僧智士郁。若
稻麻。宝刹金轮森如竹苇。释教隆盛笃
信倍多。僧尼三万六千人。
* 齐太祖高皇帝(手写法华。口诵般若。四月八日常铸金像。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三百名僧。立陟屺正观二寺)
* 齐世祖武皇帝(造招贤游玄二寺。集义学翻经三百僧。三教格量四年考校)
* 齐高宗明皇帝(写一切经。造千金像。口诵般若常转法花经造归依寺召习禅僧。身持六斋。务修十善)
右齐世合寺二千一十五所。译经一十
六人七十二部。僧尼三万二千五百人。
* 梁高祖武皇帝(性度弘伟。风鉴朗拔。游心七觉。陶思八禅。制五时论。转四方等。造光宅同泰等五寺。集重云殿讲众千僧国内普持六斋。兆民皆受八戒)
* 梁太宗简文皇帝(天姿高朗。风神超迈委心妙法。遍览玄章。造资敬报恩二寺。刺血自书般若十部。太后讳日不食而斋。撰法集记二百馀卷。法宝连璧四百许篇)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3b 页 T52-0503.png
* 梁中宗孝元皇帝(体圣多能入微灵悟。造天居天宫二寺。召高名高行千僧。自讲法花每解成实)
右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所。译经
四十二人二百三十八部。僧尼八万二
千七百馀人。
* 梁孝宣皇帝
* 梁孝明皇帝(文明在政。中兴大宝。后梁社稷光被生民。于荆州造天皇陟屺大明宝光四望等寺)
右后梁二帝治在江陵三十五年。寺有
一百八所。山寺有青溪鹿溪覆船龙山
韭山等。并佛事严丽堂宇雕奇。睹即发
心见便忘返。僧尼三千二百人。
陈高祖武皇帝
膺宝历以君临赴会昌而司牧。身长八尺。
须长三尺。旋毛覆耳。垂手过膝。以大愿力康
济群生。以大庄严戡剪多难。永言沛邑思报
地恩。愿使谯都同斯嘉庆。永定二年于杨州
造东安寺。复为家国爰逮群生。于杨都治下
造兴皇天居等四寺。皆绣棋雕楹文𣗽粉壁。
三阶肃而宛转。千柱赫以玲珑。长表列于康
衢。高门临于驰道。美音精舍未或可俦。善德
仁祠。讵能为比。写一切经一十二藏。造金铜
等身像一百万躯。度僧尼七千人。修治故寺
三十二所。
陈世祖文皇帝绍隆三宝。弘化五乘。盛泽比
于慈云。大明方于慧日。美誉形于四海。仁心
贯于三灵。刁斗无虞。干戈戴戢。修治故寺六
十所。写一切经五十藏。度僧尼三千人。
陈高宗孝宣皇帝执玉版而导中麾。乘金轮
右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所。译经
四十二人二百三十八部。僧尼八万二
千七百馀人。
* 梁孝宣皇帝
* 梁孝明皇帝(文明在政。中兴大宝。后梁社稷光被生民。于荆州造天皇陟屺大明宝光四望等寺)
右后梁二帝治在江陵三十五年。寺有
一百八所。山寺有青溪鹿溪覆船龙山
韭山等。并佛事严丽堂宇雕奇。睹即发
心见便忘返。僧尼三千二百人。
陈高祖武皇帝
膺宝历以君临赴会昌而司牧。身长八尺。
须长三尺。旋毛覆耳。垂手过膝。以大愿力康
济群生。以大庄严戡剪多难。永言沛邑思报
地恩。愿使谯都同斯嘉庆。永定二年于杨州
造东安寺。复为家国爰逮群生。于杨都治下
造兴皇天居等四寺。皆绣棋雕楹文𣗽粉壁。
三阶肃而宛转。千柱赫以玲珑。长表列于康
衢。高门临于驰道。美音精舍未或可俦。善德
仁祠。讵能为比。写一切经一十二藏。造金铜
等身像一百万躯。度僧尼七千人。修治故寺
三十二所。
陈世祖文皇帝绍隆三宝。弘化五乘。盛泽比
于慈云。大明方于慧日。美誉形于四海。仁心
贯于三灵。刁斗无虞。干戈戴戢。修治故寺六
十所。写一切经五十藏。度僧尼三千人。
陈高宗孝宣皇帝执玉版而导中麾。乘金轮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3c 页 T52-0503.png
而指上国。地居旦奭任总机衡。岁有丰年。民
惟大蓄。域中无事。天下咸康。于扬州禁中
里造太皇寺。然以慎终追远情切。章陵为
始兴昭烈王孝太妃。于太皇寺造七级木浮
图。金盘将曜灵比色。珠轮与合璧争晖。又以
汉光禅位。代丕承家。式树福田造崇皇寺。
太建二年重为始兴昭烈王孝太妃。奚逮苍
生。奉建灵刹高一十五丈。下安佛爪。长二寸。
阔一寸。饰莹珍龛藏诸宝箧。或光飞五色焰
起一寻。神变不穷。睹者改旦。造金铜像等
二万躯。修理故像一百三十万躯。写一切经
十二藏。修补故寺五十所。度僧尼万人。
右陈世五主。合三十四年。寺有一千二百三
十二所。国家新寺一十七所。百官造者六十
八所。郭内大寺三百馀所。舆地图云。都下旧
有七百馀寺。属侯景作乱。焚烧荡尽。有陈大
统国。及细民备皆修造。连甍接栋栉比皇
居。表塔相望星罗治下。书经造像不可纪言。
无遮大会供僧布施。放生宥罪。弘宣十善汲
引四民。难得称矣。僧尼三万二千人。译经三
人十有一部。此五代君。笃美玄宗广弘佛事。
立寺造像招集名僧。晋世祖来苏家给。晋中
宗富有江表。皇明丕丞宝运。孝武光启德
风。宋高祖殷忧稍移天步犹阻。二年涂鲠四
战兵劳。百虑畅于胸中。万机总于襟内。不倦
檀那之业。常持护法之心。崇重大乘瞻仰螺
髻。讽诵龙宫弘圣不疲。清音无辍。宋太祖运
兹日用布此天下太平。每兴解网之仁。思反
结绳之政。齐高祖洞真假之玄妙。尽儒墨之
惟大蓄。域中无事。天下咸康。于扬州禁中
里造太皇寺。然以慎终追远情切。章陵为
始兴昭烈王孝太妃。于太皇寺造七级木浮
图。金盘将曜灵比色。珠轮与合璧争晖。又以
汉光禅位。代丕承家。式树福田造崇皇寺。
太建二年重为始兴昭烈王孝太妃。奚逮苍
生。奉建灵刹高一十五丈。下安佛爪。长二寸。
阔一寸。饰莹珍龛藏诸宝箧。或光飞五色焰
起一寻。神变不穷。睹者改旦。造金铜像等
二万躯。修理故像一百三十万躯。写一切经
十二藏。修补故寺五十所。度僧尼万人。
右陈世五主。合三十四年。寺有一千二百三
十二所。国家新寺一十七所。百官造者六十
八所。郭内大寺三百馀所。舆地图云。都下旧
有七百馀寺。属侯景作乱。焚烧荡尽。有陈大
统国。及细民备皆修造。连甍接栋栉比皇
居。表塔相望星罗治下。书经造像不可纪言。
无遮大会供僧布施。放生宥罪。弘宣十善汲
引四民。难得称矣。僧尼三万二千人。译经三
人十有一部。此五代君。笃美玄宗广弘佛事。
立寺造像招集名僧。晋世祖来苏家给。晋中
宗富有江表。皇明丕丞宝运。孝武光启德
风。宋高祖殷忧稍移天步犹阻。二年涂鲠四
战兵劳。百虑畅于胸中。万机总于襟内。不倦
檀那之业。常持护法之心。崇重大乘瞻仰螺
髻。讽诵龙宫弘圣不疲。清音无辍。宋太祖运
兹日用布此天下太平。每兴解网之仁。思反
结绳之政。齐高祖洞真假之玄妙。尽儒墨之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4a 页 T52-0504.png
菁华。聿修上善光隆下武。梁高祖迈有德之
前踪。蹑净名之圣轨。纽地维之既裂。振天网
之云颓。未明求衣坐以待旦。自强不息敦缉
彝伦。至于鹫峰奥典鸡园密义。二谛五乘之
旨。三藏九部之文。赤髭之所未详。青目由来
不释。并得。文无重览义弗再思。鄙周孔之俗
谟。讥老庄之名理。能令先儒解体。足使时彦
伏膺。罕入户庭孰窥墙隩。独开圣览迥发天
情。大智闲闲外斋八则。小心翼翼内敛四仪。
临赤县而溢慈悲。寄玄扈以孚弘誓。泽周有
顶道被无垠。灵应嘉祥兆符先见。宽仁德孝
史备后书。显护之所不传。聂支之所未录。
并编之金简。藏诸宝印。覆以珠帐。擎以玉
床。莲花之台妙于四柱。师子之座起于九
级。非直软草之宾。书皮代纸。亦见众香之客。
洒血淹尘。梁记云。武帝在位四十九年。每以
庭荫早倾常怀感思恒加。叹曰。虽有四海之
尊。无以得申罔极。故留心释典。以八部般若
十方诸佛之母。能除罪障善涤烦劳。故采众
经躬述注解。法轮相继斋讲不绝。藉兹胜福
望展孝心。频代二皇舍身以祈冥祐。每舍身
时地为震动。于钟山起爱敬寺。青溪起智度
寺。舍旧茅居为光宅寺。至普通八年。更造
同泰寺。殿台华绮房廊彩饰。陵云九级丽魏
永宁。又于宫内立至敬殿。景阳台起七庙室。
月中再设净馔。每及宗庙蒸尝。未曾不流咽
涕泗。预从左右潸欷交怀。虽亿兆务殷而卷
不辍手。披阅内外以夜达晨。著通史书苑及
经律异相。三教义类五典文言。数千馀卷。至
前踪。蹑净名之圣轨。纽地维之既裂。振天网
之云颓。未明求衣坐以待旦。自强不息敦缉
彝伦。至于鹫峰奥典鸡园密义。二谛五乘之
旨。三藏九部之文。赤髭之所未详。青目由来
不释。并得。文无重览义弗再思。鄙周孔之俗
谟。讥老庄之名理。能令先儒解体。足使时彦
伏膺。罕入户庭孰窥墙隩。独开圣览迥发天
情。大智闲闲外斋八则。小心翼翼内敛四仪。
临赤县而溢慈悲。寄玄扈以孚弘誓。泽周有
顶道被无垠。灵应嘉祥兆符先见。宽仁德孝
史备后书。显护之所不传。聂支之所未录。
并编之金简。藏诸宝印。覆以珠帐。擎以玉
床。莲花之台妙于四柱。师子之座起于九
级。非直软草之宾。书皮代纸。亦见众香之客。
洒血淹尘。梁记云。武帝在位四十九年。每以
庭荫早倾常怀感思恒加。叹曰。虽有四海之
尊。无以得申罔极。故留心释典。以八部般若
十方诸佛之母。能除罪障善涤烦劳。故采众
经躬述注解。法轮相继斋讲不绝。藉兹胜福
望展孝心。频代二皇舍身以祈冥祐。每舍身
时地为震动。于钟山起爱敬寺。青溪起智度
寺。舍旧茅居为光宅寺。至普通八年。更造
同泰寺。殿台华绮房廊彩饰。陵云九级丽魏
永宁。又于宫内立至敬殿。景阳台起七庙室。
月中再设净馔。每及宗庙蒸尝。未曾不流咽
涕泗。预从左右潸欷交怀。虽亿兆务殷而卷
不辍手。披阅内外以夜达晨。著通史书苑及
经律异相。三教义类五典文言。数千馀卷。至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4b 页 T52-0504.png
于流恩狱市多行慈恕。其有罪不可原者。改
容久之。然后下笔。察奸听讼。明若通神。自非
享宴不许音乐。后宫侍御皆无罗绮。内殿寝
处衣衾率素。布被莞席草履葛巾。天鉴年来
口味备断。日唯一食。食止菜蔬。蜀献芋蒻。
讶其香美似肉。因复出敕禁之。自古帝王莫
能尔者(信不可思议之君父也)。
晋齐王大猷(雅度清简) 晋秦王弘度(器局淹和)
晋安平王(志节峻举) 晋义阳王(理思入神)
晋下邳王(笃志经术) 晋高密王(节俭孤标)
晋南平王(信而有徵) 晋建平王(立身雄勇)
此等诸王。莫不翼佐勋业广崇佛教。左右部
落咸使六斋。合第尊卑皆受五戒。
宋临川王义庆 宋彭城王义康 宋南谯
王义宣 宋临川嗣王道规 宋建安王休仁
右宋世诸王。并怀文藻大习佛经。每月六
斋自持八戒。笃习文雅义庆最优。炙輠不
穷。霞明日朗。悬河无竭雨散烟飞。閤内夫
娘并令修戒。麾下将士咸使诵经。著宣验记
赞述三宝。
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博览六经。游心七籍。
世称笔海。时号儒宗。回向桑门。遵崇释典。讲
成实论。诵法华经。著净住子二十馀卷。国俸
之资悉营功德。冥感雅梵有类陈王。躬说芸
若还同帝释。金言暂启已迈前心。玉轴才披
先燋后焰。褰帷东夏。变越绝之风。拥瑞西河。
改隆中之俗。
梁昭明太子 梁晋安殿下
容久之。然后下笔。察奸听讼。明若通神。自非
享宴不许音乐。后宫侍御皆无罗绮。内殿寝
处衣衾率素。布被莞席草履葛巾。天鉴年来
口味备断。日唯一食。食止菜蔬。蜀献芋蒻。
讶其香美似肉。因复出敕禁之。自古帝王莫
能尔者(信不可思议之君父也)。
晋齐王大猷(雅度清简) 晋秦王弘度(器局淹和)
晋安平王(志节峻举) 晋义阳王(理思入神)
晋下邳王(笃志经术) 晋高密王(节俭孤标)
晋南平王(信而有徵) 晋建平王(立身雄勇)
此等诸王。莫不翼佐勋业广崇佛教。左右部
落咸使六斋。合第尊卑皆受五戒。
宋临川王义庆 宋彭城王义康 宋南谯
王义宣 宋临川嗣王道规 宋建安王休仁
右宋世诸王。并怀文藻大习佛经。每月六
斋自持八戒。笃习文雅义庆最优。炙輠不
穷。霞明日朗。悬河无竭雨散烟飞。閤内夫
娘并令修戒。麾下将士咸使诵经。著宣验记
赞述三宝。
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博览六经。游心七籍。
世称笔海。时号儒宗。回向桑门。遵崇释典。讲
成实论。诵法华经。著净住子二十馀卷。国俸
之资悉营功德。冥感雅梵有类陈王。躬说芸
若还同帝释。金言暂启已迈前心。玉轴才披
先燋后焰。褰帷东夏。变越绝之风。拥瑞西河。
改隆中之俗。
梁昭明太子 梁晋安殿下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4c 页 T52-0504.png
昭明道契生知。晋安德光天纵。邀游礼乐之
囿。驰骋仁义之场。洛滨之誉。振古莫俦。河曲
之文。于焉靡逮。夏开方而且愧姬诵拟以多
惭。昆季八王。连枝十俊。并学穷百氏。文统九
流。绚气逸于风云。好词光于日月。尊重妙法。
钦敬福门。至如承华旦启。肃城晓辟。名僧
结侣。通儒总萃。吐纳辞理。品藻内外。能令硕
德折谈先贤称疾。无劳拥经入巷。不假羊车
诣门。
陈鄱阳王 陈豫章王 陈衡阳王 陈
桂阳王 陈义阳王 陈新蔡王
右六王。并渔猎坟典游戏篇章。崇奉释门。研
精妙理。书经造像。受戒持斋。每事悲田。相仍
檀舍。
晋彭城侯刘遗民(撰五时教著九想诗)晋豫章太
守雷次宗(精心慕法造栖灵寺)晋临淮令周续之(服道日新)晋
新蔡侯毕颖之(心期净域)晋南阳长宗炳之(如事恳苦)。
右五贤。谢职遗荣。策名神府。从远师游憩。意
志隐沦。等布一心。俱履幽极。藉芙蓉于中流。
荫琼柯以咏言。飘云气于八极。汎香风于百
年。体忘安以弥穆。心超乐以自然。
晋尚书令何充(忠素简质)晋尚书左仆射褚翌(志操冰霜)
晋尚书右仆射诸葛恢(履道贞固)晋尚书凭怀(不避声
色)晋尚书谢广(抱诚直谏)。
右自桓玄庾冰辅政之
日。共扇邪风嫌僧抗礼。充等五贤与议官博
士等建议云。寻汉魏逮晋不闻异议。尊卑宪
章无或暂替令沙门守戒之笃者。每烧香
咒愿。必先国家。欲福祐之。隆情无极已。奉上
崇善出于自然。礼仪之简盖由守法。是以先
皇御世因而弗革。所谓因其所利而惠之。贤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5a 页 T52-0505.png
愚莫敢不用情。上有天覆地载之施。下有守
一修善之人。宜遵先帝故事佥议为长。众莫
不允。
晋司徒公王谧。谧见东掖寺门辄有金光烛
地。因往掘之得一金像。合光七尺。别起精
舍终身供养。又感瑞呈真造东安寺。
晋护军将军王默 晋后将军刘抑
晋江州刺史庾悦 晋寻阳太守阮侃
右四贤皆立寺造像归命释门。
晋辅国大将军何无忌(崇信克终造枳园寺)忌以安帝西
还皇运凯泰。道俗同庆。江表会昌。劝帝兴启
释门修功德。晋雍州刺史史郤恢(弥陀出游造金像寺)
晋武昌太守陶侃。侃临广州日。有渔人于海
中见神光经旬弥盛。恢以白侃。侃就看乃
是阿育王像。接归武昌送寒溪寺。感动功德
远近发心侃之力也。
晋丹阳尹高悝(奉福感灵造灵应寺)
咸和中悝行至张侯桥。望浦内有五色光。出
水上高数尺。悝往看之。乃得金像。无有光趺。
灵颜希世。工制殊常。悝大发心劝。民功德。
晋清信士张继世。继世以捕鱼为业。见水上
有光。乃是金像花趺。简成帝送安悝像。齐
同如一。世遂发心弃其本业。终日策勤。成帝
回向信佛威灵。
晋清信士董宗之 宗之本合浦渔人。每见
水底光耀就取。乃得佛光。文帝送安像背。宛
然符合。因尔渐。诚舍恶归善。终身行道。自
写大品。月转一遍。三十许年专意为业。
晋太常卿朱鹰。鹰在松江沪渎口。感二石
一修善之人。宜遵先帝故事佥议为长。众莫
不允。
晋司徒公王谧。谧见东掖寺门辄有金光烛
地。因往掘之得一金像。合光七尺。别起精
舍终身供养。又感瑞呈真造东安寺。
晋护军将军王默 晋后将军刘抑
晋江州刺史庾悦 晋寻阳太守阮侃
右四贤皆立寺造像归命释门。
晋辅国大将军何无忌(崇信克终造枳园寺)忌以安帝西
还皇运凯泰。道俗同庆。江表会昌。劝帝兴启
释门修功德。晋雍州刺史史郤恢(弥陀出游造金像寺)
晋武昌太守陶侃。侃临广州日。有渔人于海
中见神光经旬弥盛。恢以白侃。侃就看乃
是阿育王像。接归武昌送寒溪寺。感动功德
远近发心侃之力也。
晋丹阳尹高悝(奉福感灵造灵应寺)
咸和中悝行至张侯桥。望浦内有五色光。出
水上高数尺。悝往看之。乃得金像。无有光趺。
灵颜希世。工制殊常。悝大发心劝。民功德。
晋清信士张继世。继世以捕鱼为业。见水上
有光。乃是金像花趺。简成帝送安悝像。齐
同如一。世遂发心弃其本业。终日策勤。成帝
回向信佛威灵。
晋清信士董宗之 宗之本合浦渔人。每见
水底光耀就取。乃得佛光。文帝送安像背。宛
然符合。因尔渐。诚舍恶归善。终身行道。自
写大品。月转一遍。三十许年专意为业。
晋太常卿朱鹰。鹰在松江沪渎口。感二石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5b 页 T52-0505.png
像水上浮来慜帝奉迎于通玄寺供养。鹰遂
委命法桥。以为自任。
晋常侍戴安道(学艺优达造招隐寺。手自刺五夹纻像。并相好无比。恒放身光)
晋符玺郎李通(守志一心) 晋彭城侯黄欣(至信纯厚) 晋
太仆卿王珣(剋意令终造石涧寺) 晋豫章太守范宁(檀舍不倦
结志慧持于鹄岭山造栖禅寺) 晋太常殷仲堪(至孝克终灵文为感) 晋东
海何承天(博览内外师表严公) 晋吴郡张恭(恳诚奉戒) 晋兖州
刺史王恭(钦胜重德延敬持公) 晋丞相王导(缉谐妙理) 晋琅琊
王[王*氏](直而无侮) 晋太尉庾元规(淳性不渝) 晋廷尉桓茂
(德及有情) 晋太常谢幼舆(显仁藏用) 晋陈郡谢混(风彩映俗)
晋光禄周伯仁(特达生崖。清风自扇)晋中丞郤超(钦贤重法
托意远林)晋右卫将军褚叔度(风雅通赡)晋长广太守
李嶷(硕信怀道)晋尚书大原公王濛(仁厚济世)晋陈郡
殷融(英俊罕匹)晋尚书卫玠(敦雅绝伦)晋寻阳刺史桓伊
(忘己济物。造东林寺)晋侍中袁彦伯(清风通举)晋东阳太守
谢安石(神彩韶迈)晋尚书殷仲文(风流儒雅抗志云霄)晋会稽
内史王羲之(文翰惊绝)晋益州刺史毛璩(倾慕顶礼托志持公)
晋文学王洽。刘恢。殷浩。许询。孙绰等。并一
代名流千里骏骥。学无弃日。洛东知其博文。
手不释卷。傍人惧其为疾。英声跨俗逸气超
群。至若彦伯著后汉书嘉赞佛理。玄阙义府
崇慕道林。
宋尚书宗敬(恳至感人)宋中书令沈庆(倾诚动物)宋光禄
卿戴颙(巧思通神。颙手制治丈六金像。相好无比。后放光明) 宋新亭侯刘
绍(至愿冥符) 宋徐州刺史王仲德(精诚感彻) 宋中书范泰
(博物玄通) 宋御史王弘(清通迈俗) 宋侍中司空昭公刘勔
委命法桥。以为自任。
晋常侍戴安道(学艺优达造招隐寺。手自刺五夹纻像。并相好无比。恒放身光)
晋符玺郎李通(守志一心) 晋彭城侯黄欣(至信纯厚) 晋
太仆卿王珣(剋意令终造石涧寺) 晋豫章太守范宁(檀舍不倦
结志慧持于鹄岭山造栖禅寺) 晋太常殷仲堪(至孝克终灵文为感) 晋东
海何承天(博览内外师表严公) 晋吴郡张恭(恳诚奉戒) 晋兖州
刺史王恭(钦胜重德延敬持公) 晋丞相王导(缉谐妙理) 晋琅琊
王[王*氏](直而无侮) 晋太尉庾元规(淳性不渝) 晋廷尉桓茂
(德及有情) 晋太常谢幼舆(显仁藏用) 晋陈郡谢混(风彩映俗)
晋光禄周伯仁(特达生崖。清风自扇)晋中丞郤超(钦贤重法
托意远林)晋右卫将军褚叔度(风雅通赡)晋长广太守
李嶷(硕信怀道)晋尚书大原公王濛(仁厚济世)晋陈郡
殷融(英俊罕匹)晋尚书卫玠(敦雅绝伦)晋寻阳刺史桓伊
(忘己济物。造东林寺)晋侍中袁彦伯(清风通举)晋东阳太守
谢安石(神彩韶迈)晋尚书殷仲文(风流儒雅抗志云霄)晋会稽
内史王羲之(文翰惊绝)晋益州刺史毛璩(倾慕顶礼托志持公)
晋文学王洽。刘恢。殷浩。许询。孙绰等。并一
代名流千里骏骥。学无弃日。洛东知其博文。
手不释卷。傍人惧其为疾。英声跨俗逸气超
群。至若彦伯著后汉书嘉赞佛理。玄阙义府
崇慕道林。
宋尚书宗敬(恳至感人)宋中书令沈庆(倾诚动物)宋光禄
卿戴颙(巧思通神。颙手制治丈六金像。相好无比。后放光明) 宋新亭侯刘
绍(至愿冥符) 宋徐州刺史王仲德(精诚感彻) 宋中书范泰
(博物玄通) 宋御史王弘(清通迈俗) 宋侍中司空昭公刘勔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5c 页 T52-0505.png
(谋佐王室) 宋始兴公王恢(敬重弥至委质严师) 宋仪同萧思
活(子弟合门剋己护戒) 宋尚书谢庄(聪悟特达) 齐御史袁敏孙
(奉戒无怠) 齐吏部谢眺(缘情冠世敬信绝伦) 齐太尉文忠公徐
孝嗣
齐太尉文宪公王俭
右二公。文忠有柱石之材。文宪怀伊霍之
量。经纶备举朝野具瞻。笃信甚于嘉宾。识悟
方之灵运。佛法光显寔寄其人。
齐特进张绪(发心至理)齐中书令周颙(解玄盖世)齐侍
中左尚书中书令太子中庶子国子祭酒徵
君何胤。右素履忠密风力闲赡。抱玉烛之祯
气膺大贤之一期。学穷经史。心苞玄奥。和
天变序之乐。后成曲台之礼。淹淳稷下之
论。欧阳萧子之书。易剖京施。诗分韩楚。皆
为训释靡不必该。请业质疑。虚至实返。聚
徒教授。学治成群。于般若寺立明珠柱。深向
释氏。雅敦内教。珠柱放光七日七夜。
梁侍中尚书左仆射中卫将军特进右光
禄简肃子徐勉。温雅夙闻。圭璋早著。明堂曲
台之典。左夏韩益之书。风飞焱竖之文。淹
中稷下之学。龙宫半珠之道。鹫山华水之卷。
莫不穷源尽奥。递为留心。
梁侍中护军将军简子周舍。右岐嶷夙成
圭璋幼发。蒸蒸色难。无劳孟武之问。謇謇敬
劝。不待季康所疑。事显闺庭。名传邦邑。九
流百氏之记。六诗五礼之文。皆博穷前古为
准当世。兼以受持佛戒。回向释门。绝彼膻腥。
甘兹蔬素。究龙宫之金牒。殚鹄林之玉旨。每
活(子弟合门剋己护戒) 宋尚书谢庄(聪悟特达) 齐御史袁敏孙
(奉戒无怠) 齐吏部谢眺(缘情冠世敬信绝伦) 齐太尉文忠公徐
孝嗣
齐太尉文宪公王俭
右二公。文忠有柱石之材。文宪怀伊霍之
量。经纶备举朝野具瞻。笃信甚于嘉宾。识悟
方之灵运。佛法光显寔寄其人。
齐特进张绪(发心至理)齐中书令周颙(解玄盖世)齐侍
中左尚书中书令太子中庶子国子祭酒徵
君何胤。右素履忠密风力闲赡。抱玉烛之祯
气膺大贤之一期。学穷经史。心苞玄奥。和
天变序之乐。后成曲台之礼。淹淳稷下之
论。欧阳萧子之书。易剖京施。诗分韩楚。皆
为训释靡不必该。请业质疑。虚至实返。聚
徒教授。学治成群。于般若寺立明珠柱。深向
释氏。雅敦内教。珠柱放光七日七夜。
梁侍中尚书左仆射中卫将军特进右光
禄简肃子徐勉。温雅夙闻。圭璋早著。明堂曲
台之典。左夏韩益之书。风飞焱竖之文。淹
中稷下之学。龙宫半珠之道。鹫山华水之卷。
莫不穷源尽奥。递为留心。
梁侍中护军将军简子周舍。右岐嶷夙成
圭璋幼发。蒸蒸色难。无劳孟武之问。謇謇敬
劝。不待季康所疑。事显闺庭。名传邦邑。九
流百氏之记。六诗五礼之文。皆博穷前古为
准当世。兼以受持佛戒。回向释门。绝彼膻腥。
甘兹蔬素。究龙宫之金牒。殚鹄林之玉旨。每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6a 页 T52-0506.png
以毗城胜集摩竭微言。折角解颐。独高时彦。
梁尚书令沈约(文苑翰林。独推江表。学为世范。才盖时英)梁尚书仆
射朱异(弼谐帝道。建立法幢)梁始兴令陆咸(颖锐出群。倾心正觉)梁
侍中袁粲(操履明直。每树法筵)梁国子祭酒张充(硕学钩深。笃
志玄道) 梁太子侍读王晔(绝世无偶) 梁东宫太子庶子
柳澄(谈玄不穷) 梁中书令王僧孺(学综玄儒) 梁著作箫
子显(品藻内外) 梁度支尚书箫子恪(安心玄道) 梁秘书
监何敬客(不坠彝伦) 梁吏部尚书谢举(面折延诤) 梁行
军下簿刘孝威(有安国之详谨蹈灵运之玄风) 梁黄门陈伯之(信而
好古) 梁中庶子孔休源(立身忠正行己清恪) 梁中庶子平西
安北戎昭将军襄阳令刘遵。仪表温润。风
姿韶朗。趋步生光久而可敬。芝叶银钩之巧。
堪悬帐中。龟文鸟足之奇。信安台上。梁天
官尚书刘孝绰(声名盖世)梁襄州太守柳津(誓舍簪缨崇玄履道)
梁文学王元长(俊气无前)梁领军将军刘孝仪(素履忠密
远崇出世)梁左丞张稷(识真通理)。
梁宁蛮长史徐摛(风雅闲澹。清辩入神)梁中书颜之推
(恭俭笃信)梁侍中中庶子温子王训(神用韶朗。风仪闲俊。出忠入孝。勇
义尚廉。坟素必该。流略斯总)梁散骑常侍章侯王规(朝廷羽仪。廊庙祀
梓昂昂后进。飞缨石渠。婉婉来仪。抠衣金马)。
梁东阳郡乌阳县双林寺傅大士。常转法
轮。绍隆尊位。分身世界济度群生。或胸臆之
间。乍表金色。拳握之内。时吐异香。或现身
长丈馀。臂过于膝。脚长二尺指长五寸。两目
分明双瞳照耀。颜貌端严有大人之相。遣使
赍书。赠梁武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惠大
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
梁尚书令沈约(文苑翰林。独推江表。学为世范。才盖时英)梁尚书仆
射朱异(弼谐帝道。建立法幢)梁始兴令陆咸(颖锐出群。倾心正觉)梁
侍中袁粲(操履明直。每树法筵)梁国子祭酒张充(硕学钩深。笃
志玄道) 梁太子侍读王晔(绝世无偶) 梁东宫太子庶子
柳澄(谈玄不穷) 梁中书令王僧孺(学综玄儒) 梁著作箫
子显(品藻内外) 梁度支尚书箫子恪(安心玄道) 梁秘书
监何敬客(不坠彝伦) 梁吏部尚书谢举(面折延诤) 梁行
军下簿刘孝威(有安国之详谨蹈灵运之玄风) 梁黄门陈伯之(信而
好古) 梁中庶子孔休源(立身忠正行己清恪) 梁中庶子平西
安北戎昭将军襄阳令刘遵。仪表温润。风
姿韶朗。趋步生光久而可敬。芝叶银钩之巧。
堪悬帐中。龟文鸟足之奇。信安台上。梁天
官尚书刘孝绰(声名盖世)梁襄州太守柳津(誓舍簪缨崇玄履道)
梁文学王元长(俊气无前)梁领军将军刘孝仪(素履忠密
远崇出世)梁左丞张稷(识真通理)。
梁宁蛮长史徐摛(风雅闲澹。清辩入神)梁中书颜之推
(恭俭笃信)梁侍中中庶子温子王训(神用韶朗。风仪闲俊。出忠入孝。勇
义尚廉。坟素必该。流略斯总)梁散骑常侍章侯王规(朝廷羽仪。廊庙祀
梓昂昂后进。飞缨石渠。婉婉来仪。抠衣金马)。
梁东阳郡乌阳县双林寺傅大士。常转法
轮。绍隆尊位。分身世界济度群生。或胸臆之
间。乍表金色。拳握之内。时吐异香。或现身
长丈馀。臂过于膝。脚长二尺指长五寸。两目
分明双瞳照耀。颜貌端严有大人之相。遣使
赍书。赠梁武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惠大
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6b 页 T52-0506.png
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忘相
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
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
众生。梁武延之。仍居钟山之下定林寺。坐荫
高松。卧依盘石。四彻之中恒注甘露。六旬之
内常雨天花。梁武于华林园重云殿开般若
题。独设一榻与天旨对扬。及玉辇升殿。晏然
箕坐。宪司讥问。但云。法地若动则一切不安。
且知梁运将终。救悯兵灾。乃燃臂为灯。冀
攘来祸。至太建元年夏。右胁而卧奄然涅槃。
于时隆暑赫曦。温暖无异。色貌敷愉。光彩
鲜洁。香气充满。屈伸如恒。观者发心叹未
曾有。
陈尚书右仆射章侯徐陵(文章冠绝。敬信罕俦。造像万躯。写经一藏)
陈少保尚书左仆射袁宪(忠节罕辈。笃信莫过于上定林寺造夹纻像十
躯)陈尚书仆射江总(缘情颖拔。形于前代。于匡山造弥勒像。高八十尺写一切经
一藏。三千七百五十二卷)陈吏部尚书廷尉卿毛嘉(志节高峻。仁厚
兼隆。书运二王。学侔三贾。躬自运笔写维摩经。梁世子云不能加之也)陈东宫舍人
傅縡(学侔王郑。才方谢陆。备闲三教。妙解一乘。拔萃超群。海内推揖)此等所引。
并有录者。具在史籍。不复委言。至如谢朏谢
览舍生存义柳忼柳惔推功弗有。江淹任昉
终始宜哉。刘杳顾协著述尽美。张弘策之慎
密。吕僧珍之匪懈。郑绍叔忠诚。王业萧颖胄。
首膺义举。咸为世宝。抑又通家皆一代之大
儒。寔四海之名胄。并蕴经国之略。俱称君
子之门。社稷由其乃安。上下赖其方穆。有文
有武匡世匡家。人标九合之功。并树千秋之
业。莫不委其五体敬我三尊。忍辱慈悲恕己
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
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
众生。梁武延之。仍居钟山之下定林寺。坐荫
高松。卧依盘石。四彻之中恒注甘露。六旬之
内常雨天花。梁武于华林园重云殿开般若
题。独设一榻与天旨对扬。及玉辇升殿。晏然
箕坐。宪司讥问。但云。法地若动则一切不安。
且知梁运将终。救悯兵灾。乃燃臂为灯。冀
攘来祸。至太建元年夏。右胁而卧奄然涅槃。
于时隆暑赫曦。温暖无异。色貌敷愉。光彩
鲜洁。香气充满。屈伸如恒。观者发心叹未
曾有。
陈尚书右仆射章侯徐陵(文章冠绝。敬信罕俦。造像万躯。写经一藏)
陈少保尚书左仆射袁宪(忠节罕辈。笃信莫过于上定林寺造夹纻像十
躯)陈尚书仆射江总(缘情颖拔。形于前代。于匡山造弥勒像。高八十尺写一切经
一藏。三千七百五十二卷)陈吏部尚书廷尉卿毛嘉(志节高峻。仁厚
兼隆。书运二王。学侔三贾。躬自运笔写维摩经。梁世子云不能加之也)陈东宫舍人
傅縡(学侔王郑。才方谢陆。备闲三教。妙解一乘。拔萃超群。海内推揖)此等所引。
并有录者。具在史籍。不复委言。至如谢朏谢
览舍生存义柳忼柳惔推功弗有。江淹任昉
终始宜哉。刘杳顾协著述尽美。张弘策之慎
密。吕僧珍之匪懈。郑绍叔忠诚。王业萧颖胄。
首膺义举。咸为世宝。抑又通家皆一代之大
儒。寔四海之名胄。并蕴经国之略。俱称君
子之门。社稷由其乃安。上下赖其方穆。有文
有武匡世匡家。人标九合之功。并树千秋之
业。莫不委其五体敬我三尊。忍辱慈悲恕己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6c 页 T52-0506.png
推物。视玄黄其若梦。听钟鼓其如聋。贱尺
璧而重片言。投发肤而祈半偈。蒙笔屡尽。
不能记其所行。蔡纸徒穷。未易陈其为益。兹
例甚众罕以究言。蜀陈隋世。贵时英闾阎士
女。高门连阊阖。崇基接太阶。戚里之皇亲。
帝京之富室。颙颙慕道各各横经。口诵金言
手披玉轴。其众也。如草木之依大地。其遇也。
犹鳞介之汎长川。至于白屋农夫无名野老。
薄知希向。少发信心者。不可称计。胡得纪言。
所以福祐于四生。庆资于三世。允仁允恕及
子及孙。其能行之德。无不至也。
元魏太祖道武皇帝(讳圭)运钟丧乱宇内分崩。
生民不见俎豆之容。黔首时睹戎马之迹。礼
乐文章扫地将尽。太祖以雄杰之深姿。包大君之雅量。克平朔野。奄有中州。大启龙光。
潜被日用。天兴元年下诏曰。佛法之兴其来
尚矣。于京邑建饰容范修整寺舍。又于虞虢
之地造十五级浮图。起开泰定国二寺。写一
切经。铸千金像。召三百名僧。每月法集。
魏太宗明元皇帝(讳嗣)明睿宽雅非礼不言。悯
念四生。敬重三宝。仍于邺下大度僧尼。
魏世祖太武皇帝(讳焘)气盖当时。威振天下。
匣牍四海牢笼万邦。回向一乘归依三宝。复
伽蓝之胜地。创招提之净宫。仍于邺城造宗
正寺。后因崔皓始沦正法。
魏高宗文武皇帝(讳浚)聪达颖悟。风格异伦。
重兴佛教修复寺宇。释门广被始自文成。凡
度僧尼三万许人。
魏显祖献文皇帝(讳弘)德配彼天。道邻极圣。
璧而重片言。投发肤而祈半偈。蒙笔屡尽。
不能记其所行。蔡纸徒穷。未易陈其为益。兹
例甚众罕以究言。蜀陈隋世。贵时英闾阎士
女。高门连阊阖。崇基接太阶。戚里之皇亲。
帝京之富室。颙颙慕道各各横经。口诵金言
手披玉轴。其众也。如草木之依大地。其遇也。
犹鳞介之汎长川。至于白屋农夫无名野老。
薄知希向。少发信心者。不可称计。胡得纪言。
所以福祐于四生。庆资于三世。允仁允恕及
子及孙。其能行之德。无不至也。
元魏太祖道武皇帝(讳圭)运钟丧乱宇内分崩。
生民不见俎豆之容。黔首时睹戎马之迹。礼
乐文章扫地将尽。太祖以雄杰之深姿。包大君之雅量。克平朔野。奄有中州。大启龙光。
潜被日用。天兴元年下诏曰。佛法之兴其来
尚矣。于京邑建饰容范修整寺舍。又于虞虢
之地造十五级浮图。起开泰定国二寺。写一
切经。铸千金像。召三百名僧。每月法集。
魏太宗明元皇帝(讳嗣)明睿宽雅非礼不言。悯
念四生。敬重三宝。仍于邺下大度僧尼。
魏世祖太武皇帝(讳焘)气盖当时。威振天下。
匣牍四海牢笼万邦。回向一乘归依三宝。复
伽蓝之胜地。创招提之净宫。仍于邺城造宗
正寺。后因崔皓始沦正法。
魏高宗文武皇帝(讳浚)聪达颖悟。风格异伦。
重兴佛教修复寺宇。释门广被始自文成。凡
度僧尼三万许人。
魏显祖献文皇帝(讳弘)德配彼天。道邻极圣。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7a 页 T52-0507.png
造招隐寺。召坐禅僧。
魏高祖孝文皇帝(讳宏)神光照室。和气充庭。
仁孝绰然。岐嶷显著。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哀
矜百姓。恒思济益。以太后忌日哭于陵左。绝
膳二日。哭不辍声。仍于邺都造安养寺。硕德
高僧四方云集。六宫侍女皆持年三月六。其
精进诵经者并度出家。事无大小务于赒给。
常谓史官无讳国恶。手不释卷。览之便讲。
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善谈庄老。尤敦释义。才
藻富赡。文章百篇。悠然远迈。不以世务妨道。
而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
优游。拱已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
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
间曾不暇给。钦明稽古。叶御天人。帝王制作。
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文章。然而尽圣穷
神继天绍历。奉为先皇。于大觉寺修葺堂宇。
䞋施隆厚供给丰华。影塔经台粲然备举。上
标金刹下列银楹。雁翼临云。龙首承日。名僧
继踵法侣排肩。朝步莲池暮栖香阁。风流慧
苑。梵响禅林。召三百许僧六时不坠。所度僧
尼一万四千人。
魏世宗宣武皇帝(讳恪)于式乾殿为诸僧朝
臣。讲维摩经。喜怒不形。雅爱经史。尤长释
义。善风仪美容貌。德格阴阳。明并日月。播文
教以怀远人。调礼乐以旌俊达。于三河六郡
之地。泾渭灞浐之区。造普通大定等四寺。供
养三学千僧。
魏肃宗孝明皇帝(讳诩)得一居贞。体二邻极。
总三乘以驰骋。临四衢而闲步。仍于邺下造
魏高祖孝文皇帝(讳宏)神光照室。和气充庭。
仁孝绰然。岐嶷显著。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哀
矜百姓。恒思济益。以太后忌日哭于陵左。绝
膳二日。哭不辍声。仍于邺都造安养寺。硕德
高僧四方云集。六宫侍女皆持年三月六。其
精进诵经者并度出家。事无大小务于赒给。
常谓史官无讳国恶。手不释卷。览之便讲。
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善谈庄老。尤敦释义。才
藻富赡。文章百篇。悠然远迈。不以世务妨道。
而幼承洪绪。早著睿圣之风。时以文明摄事
优游。拱已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
以符于冥化。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
间曾不暇给。钦明稽古。叶御天人。帝王制作。
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文章。然而尽圣穷
神继天绍历。奉为先皇。于大觉寺修葺堂宇。
䞋施隆厚供给丰华。影塔经台粲然备举。上
标金刹下列银楹。雁翼临云。龙首承日。名僧
继踵法侣排肩。朝步莲池暮栖香阁。风流慧
苑。梵响禅林。召三百许僧六时不坠。所度僧
尼一万四千人。
魏世宗宣武皇帝(讳恪)于式乾殿为诸僧朝
臣。讲维摩经。喜怒不形。雅爱经史。尤长释
义。善风仪美容貌。德格阴阳。明并日月。播文
教以怀远人。调礼乐以旌俊达。于三河六郡
之地。泾渭灞浐之区。造普通大定等四寺。供
养三学千僧。
魏肃宗孝明皇帝(讳诩)得一居贞。体二邻极。
总三乘以驰骋。临四衢而闲步。仍于邺下造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7b 页 T52-0507.png
大觉寺。窈窕曲房参差复殿。风飙出其户牖。
云霞起于檐楹。见珍木之相缭。视芳草其
如积须达金地差得相方。迦兰竹园犹难比
拟。
魏敬宗孝庄皇帝(讳悠一本讳假)风神秀迈姿貌
瑰伟。素履忠贞。夙称民望。造五精舍。刻万石
像。
西魏武皇帝(讳修)善穷数术兼闲武艺。纂登真
之要旨。钦出世之玄猷。永熙元年于长安造
陟𡴾寺。供养二百名僧。四时讲诵略无弃
日。
魏文皇帝(讳宝炬)立德立仁。允文允武。常行信
舍。每运慈悲。大统元年造般若寺。拯济孤老
供给病僧。口诵法花。身持净戒。起七觉殿。为
四禅室。供养无辍。檀忍不穷魏孝靖皇帝
(讳善见)。
右魏肇膺王瑞远叶冥符。庆集寿丘神照若
水。九围仁被四海威加。继三皇之茂绪。
纂五帝之徽踪。高祖以藏圣御天徙京定鼎。
世宗以睿明承业廓宁区夏。绍累圣之基。
资则天之业。式观乾象俯协人谋远遵古式
深知时事。考龟袭吉迁宅漳滏。再昌宝历剋
树洪基。圣德重光。暨于九叶而受终。文祖运
钟靖帝。
右元魏君临一十七帝。一百七十年。国家
大寺四十七所。又于北代恒安治西。旁各
上下三十馀里。镌石置龛遍罗佛像。计非可
尽庄严弘观。今见存焉。虽屡遭法灭斯龛不
坏。其王公贵室五等诸侯寺八百三十九所。
云霞起于檐楹。见珍木之相缭。视芳草其
如积须达金地差得相方。迦兰竹园犹难比
拟。
魏敬宗孝庄皇帝(讳悠一本讳假)风神秀迈姿貌
瑰伟。素履忠贞。夙称民望。造五精舍。刻万石
像。
西魏武皇帝(讳修)善穷数术兼闲武艺。纂登真
之要旨。钦出世之玄猷。永熙元年于长安造
陟𡴾寺。供养二百名僧。四时讲诵略无弃
日。
魏文皇帝(讳宝炬)立德立仁。允文允武。常行信
舍。每运慈悲。大统元年造般若寺。拯济孤老
供给病僧。口诵法花。身持净戒。起七觉殿。为
四禅室。供养无辍。檀忍不穷魏孝靖皇帝
(讳善见)。
右魏肇膺王瑞远叶冥符。庆集寿丘神照若
水。九围仁被四海威加。继三皇之茂绪。
纂五帝之徽踪。高祖以藏圣御天徙京定鼎。
世宗以睿明承业廓宁区夏。绍累圣之基。
资则天之业。式观乾象俯协人谋远遵古式
深知时事。考龟袭吉迁宅漳滏。再昌宝历剋
树洪基。圣德重光。暨于九叶而受终。文祖运
钟靖帝。
右元魏君临一十七帝。一百七十年。国家
大寺四十七所。又于北代恒安治西。旁各
上下三十馀里。镌石置龛遍罗佛像。计非可
尽庄严弘观。今见存焉。虽屡遭法灭斯龛不
坏。其王公贵室五等诸侯寺八百三十九所。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7c 页 T52-0507.png
百姓造寺三万馀所。总度僧尼二百万人。译
经一十九人四十九部。
高齐高祖文宣皇帝(讳洋)降就日之灵。垂望云
之庆。河图负字。验帝录之祯符。海外占风。
知中国之有圣。九牧来贡。百神咸袟。贵道尚
德。藏用显仁。或出或处。非小节之所量。乍智
乍。愚故大人之所鉴。至如弘通象法。庄严
金地。机来深浅。并赴泥洹之门。土随净秽。
皆等琉璃之色。至如折伏憍慢。殊丹水之战。
厌离缠缚。异昭华之礼。所以斟酌能仁。碎
波旬之众。宪章觉者。轻轮王之尊。固是大权
应物弘誓利生者也。天保之始请稠禅师。受
菩萨戒。于是又断肉禁酒。放舍鹰鹞。去官渔
网。又断天下屠杀。月六年三劝民斋戒。诸官
园及六坊公私荤菜皆悉除之。外有者不许
入。大起寺塔。度僧尼满于诸州。又以昭玄
大统法上为戒师。常布发于地令师践之。天
保二年诏曰。仰惟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
正觉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其
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宝塔。废鹰师曹为
报德寺。所度僧尼八千馀人。十年之中佛法
大盛。
齐肃宗孝昭皇帝(讳演)袭枢电之徵。继星虹
之庆。光被四表。叶顺三辰。体道居尊。显仁作
圣。奉崇至教。情寄玄门。奈国法轮。尼园广
说。四谛八揵之旨。五乘十行之诠。香山巨
力且日难胜。表里皮书犹云未备。随世间之
行业。应群生之弘誓。奉为先皇写一切经。一
十二藏。合三万八千四十七卷。青首紫绦。
经一十九人四十九部。
高齐高祖文宣皇帝(讳洋)降就日之灵。垂望云
之庆。河图负字。验帝录之祯符。海外占风。
知中国之有圣。九牧来贡。百神咸袟。贵道尚
德。藏用显仁。或出或处。非小节之所量。乍智
乍。愚故大人之所鉴。至如弘通象法。庄严
金地。机来深浅。并赴泥洹之门。土随净秽。
皆等琉璃之色。至如折伏憍慢。殊丹水之战。
厌离缠缚。异昭华之礼。所以斟酌能仁。碎
波旬之众。宪章觉者。轻轮王之尊。固是大权
应物弘誓利生者也。天保之始请稠禅师。受
菩萨戒。于是又断肉禁酒。放舍鹰鹞。去官渔
网。又断天下屠杀。月六年三劝民斋戒。诸官
园及六坊公私荤菜皆悉除之。外有者不许
入。大起寺塔。度僧尼满于诸州。又以昭玄
大统法上为戒师。常布发于地令师践之。天
保二年诏曰。仰惟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
正觉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其
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宝塔。废鹰师曹为
报德寺。所度僧尼八千馀人。十年之中佛法
大盛。
齐肃宗孝昭皇帝(讳演)袭枢电之徵。继星虹
之庆。光被四表。叶顺三辰。体道居尊。显仁作
圣。奉崇至教。情寄玄门。奈国法轮。尼园广
说。四谛八揵之旨。五乘十行之诠。香山巨
力且日难胜。表里皮书犹云未备。随世间之
行业。应群生之弘誓。奉为先皇写一切经。一
十二藏。合三万八千四十七卷。青首紫绦。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8a 页 T52-0508.png
银绳金缕。覆以莲花之帐。擎以师子之台。
文与日月俱悬。功将造化同广。凡度僧尼三
千许人。
齐世祖武成皇帝(讳湛)广济群生。应游佛刹。
芳林园内。更兴花盖之词。洛邑城旁。还纡玺
书之颂。层台别观并树伽蓝。璧玉珠玑咸充
供具。躬自顶礼。每事经行。大宁元年创营宝
塔。脱珍御服并入檀财。转大品经月盈数遍。
右高齐六君二十八年。皇家立寺四十三
所。译经六人一十四部。
周孝悯皇帝(讳觉)明裕研机。疏通弘远。天纵神
武。民归狱讼。握金镜以居尊。齐玉衡以建极。
时逢剥丧。世距云雷。地络绝维。曦轮掩曜。邅
回九服。震骇百灵。既而象纬重章。宸枢再纽。
惟睿作圣。知机曰神。周保元年大弘像化。
海内名德慕义归仁广开解脱之门。洞启菩
提之路。欲使天穷有顶等被慈云。地极无边
俱蒙慧日。
周孝明皇帝(讳毓)君临万国。平章百姓。内亲九
族。外穆四门。封介丘之琼珍。观涂山之玉帛。
乃至本枝维翰列辟诸官。五向十行。俱识
归依之道。外观内觉。同登解脱之门。世界有
边弘誓无尽。二年奉为先皇敬造卢舍那织
成像一躯。并二菩萨。高二丈六尺。等身檀像
一十二躯。各二菩萨及金刚师子等。丽极天
成妙同神制。
周太祖文皇帝(讳泰)聪明藏智。岐嶷继体。四
门允穆。百揆时序。上降休宝。下叶祯祥。于
长安立追远陟屺大乘魏国安定中兴等六
文与日月俱悬。功将造化同广。凡度僧尼三
千许人。
齐世祖武成皇帝(讳湛)广济群生。应游佛刹。
芳林园内。更兴花盖之词。洛邑城旁。还纡玺
书之颂。层台别观并树伽蓝。璧玉珠玑咸充
供具。躬自顶礼。每事经行。大宁元年创营宝
塔。脱珍御服并入檀财。转大品经月盈数遍。
右高齐六君二十八年。皇家立寺四十三
所。译经六人一十四部。
周孝悯皇帝(讳觉)明裕研机。疏通弘远。天纵神
武。民归狱讼。握金镜以居尊。齐玉衡以建极。
时逢剥丧。世距云雷。地络绝维。曦轮掩曜。邅
回九服。震骇百灵。既而象纬重章。宸枢再纽。
惟睿作圣。知机曰神。周保元年大弘像化。
海内名德慕义归仁广开解脱之门。洞启菩
提之路。欲使天穷有顶等被慈云。地极无边
俱蒙慧日。
周孝明皇帝(讳毓)君临万国。平章百姓。内亲九
族。外穆四门。封介丘之琼珍。观涂山之玉帛。
乃至本枝维翰列辟诸官。五向十行。俱识
归依之道。外观内觉。同登解脱之门。世界有
边弘誓无尽。二年奉为先皇敬造卢舍那织
成像一躯。并二菩萨。高二丈六尺。等身檀像
一十二躯。各二菩萨及金刚师子等。丽极天
成妙同神制。
周太祖文皇帝(讳泰)聪明藏智。岐嶷继体。四
门允穆。百揆时序。上降休宝。下叶祯祥。于
长安立追远陟屺大乘魏国安定中兴等六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8b 页 T52-0508.png
寺。度一千僧。又造天保寺。供养玮法师及弟
子七十馀人。于安州造寿山梵云二寺。又造
大福田寺。供养国师实禅师。又于实师墓所
造福田寺。又为大可汗大伊尼。造突厥寺。
周高祖武皇帝(讳邕)膺期御辩。握镜乘乾。登
上格下之训。天经地义之则。五纬殊方则御
以天挈。四维失纽则援之地轴。移风易俗安
上治民。道被震门。昭华陈赐舜之玉。功开
伊阙。疏河降锡禹之圭。山渎效灵。中外褆福。
武成二年为文皇帝。造锦释迦像。高一丈六
尺。并菩萨圣僧。金刚师子周回宝塔二百二
十躯。莫不云图龙气。俄成组织之工。水濯江
波。非假操刀之制。照净土于神光开化佛于
圆影。仍于京下造宁国会昌永宁等三寺。飞
阁跨中天之台。重门承列仙之观。云甍藻棁
绣柱文𣗽。夏户秋窗。莲池柰苑。处处精洁一
一妍华。见者忘归。睹之眩目。凡度僧尼一千
八百人。所写经论一千七百馀部。后遇张宾。
始为不善。
周孝宣皇帝(讳赟)重隆佛日。光后超前。造素
像四龛一万馀躯。写般若经三千许部。六斋
不替。八戒靡渝。永夜清晨经行诵念。立四
大愿志三菩提。
右周世宇文氏。五帝二十五年。合寺九百三
十一所。译经四人一十六部。
隋高祖文皇帝(讳坚)膺千龄之运。当百王之末。
玄德通于神明。至功包于造化。揖让之始未
动戎衣。乐推之辰咸熙庶绩。于是握璿玑而
运乾象。履文昌而齐斗极。经天纬地之业。重
子七十馀人。于安州造寿山梵云二寺。又造
大福田寺。供养国师实禅师。又于实师墓所
造福田寺。又为大可汗大伊尼。造突厥寺。
周高祖武皇帝(讳邕)膺期御辩。握镜乘乾。登
上格下之训。天经地义之则。五纬殊方则御
以天挈。四维失纽则援之地轴。移风易俗安
上治民。道被震门。昭华陈赐舜之玉。功开
伊阙。疏河降锡禹之圭。山渎效灵。中外褆福。
武成二年为文皇帝。造锦释迦像。高一丈六
尺。并菩萨圣僧。金刚师子周回宝塔二百二
十躯。莫不云图龙气。俄成组织之工。水濯江
波。非假操刀之制。照净土于神光开化佛于
圆影。仍于京下造宁国会昌永宁等三寺。飞
阁跨中天之台。重门承列仙之观。云甍藻棁
绣柱文𣗽。夏户秋窗。莲池柰苑。处处精洁一
一妍华。见者忘归。睹之眩目。凡度僧尼一千
八百人。所写经论一千七百馀部。后遇张宾。
始为不善。
周孝宣皇帝(讳赟)重隆佛日。光后超前。造素
像四龛一万馀躯。写般若经三千许部。六斋
不替。八戒靡渝。永夜清晨经行诵念。立四
大愿志三菩提。
右周世宇文氏。五帝二十五年。合寺九百三
十一所。译经四人一十六部。
隋高祖文皇帝(讳坚)膺千龄之运。当百王之末。
玄德通于神明。至功包于造化。揖让之始未
动戎衣。乐推之辰咸熙庶绩。于是握璿玑而
运乾象。履文昌而齐斗极。经天纬地之业。重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8c 页 T52-0508.png
光紫微。仁盛圣明之姿。联华日月。至德被于
人鬼。神化合于阴阳。威振九围。泽沾四海。
绍三皇之懋绪。纂五帝之徽踪。文景成汤莫
能及也。故有玄龟赤雀瑞鹿祥龙。总萃于江
滩。俱游于兰圃。致驺虞于平乐。降麒麟于
富昌。东鲽西鹣纷纶上苑。丹乌翠凤焕烂华
林。殿阙产于灵芝。柱础成于美玉。石开奇字。
山出嘉声。甘露垂醴。泉涌景星。曜浪井浮。朱
草丛生。嘉苗合秀。挛者能步。瘖者能言。慈洽
九垠。泽润八表。明筹以合变往。幽计以知年
来。乃圣乃神。多能多艺。无为之政远嗣离连。
有道之风寔方炎昊。闻思息讼比屋可封。弘
护居心。汲引兴念。栋梁三宝。荷负四生。开皇
三年诏曰。朕钦崇圣教。念存神宇。其周朝所
废之寺咸可修复。京兆太守苏威奉敕。于京
城之内。选形胜之地。安置伽蓝。于是合京城
内无问宽狭。有僧行处皆许立事。并得公名
昔者。高祖以后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生
于同州般若尼寺神尼之房。于时正气冥符
赤光满室。浮辉溢户。紫焰烛天。其内睹者莫
不惊异。互相禁约不许外闻。比至三日紫气
充庭。其人物在内皆成紫色。四邻望之气如
回盖。或似高楼。复有景风甘露。合颖连枝。池
发异花。林生奇果。毒虫隐伏。吉鸟翔鸣。仍为
神尼护持保养。及登大位爰忆旧居。开皇四
年奉为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太后。以般若
故基造大兴国寺焉。般若寺往遭建德内外
荒凉。寸梠尺椽扫地皆尽。乃开拓规摹备加
轮焕。七重周亘百栱相持。龛室高竦。栏宇连
人鬼。神化合于阴阳。威振九围。泽沾四海。
绍三皇之懋绪。纂五帝之徽踪。文景成汤莫
能及也。故有玄龟赤雀瑞鹿祥龙。总萃于江
滩。俱游于兰圃。致驺虞于平乐。降麒麟于
富昌。东鲽西鹣纷纶上苑。丹乌翠凤焕烂华
林。殿阙产于灵芝。柱础成于美玉。石开奇字。
山出嘉声。甘露垂醴。泉涌景星。曜浪井浮。朱
草丛生。嘉苗合秀。挛者能步。瘖者能言。慈洽
九垠。泽润八表。明筹以合变往。幽计以知年
来。乃圣乃神。多能多艺。无为之政远嗣离连。
有道之风寔方炎昊。闻思息讼比屋可封。弘
护居心。汲引兴念。栋梁三宝。荷负四生。开皇
三年诏曰。朕钦崇圣教。念存神宇。其周朝所
废之寺咸可修复。京兆太守苏威奉敕。于京
城之内。选形胜之地。安置伽蓝。于是合京城
内无问宽狭。有僧行处皆许立事。并得公名
昔者。高祖以后魏大统七年六月癸丑。生
于同州般若尼寺神尼之房。于时正气冥符
赤光满室。浮辉溢户。紫焰烛天。其内睹者莫
不惊异。互相禁约不许外闻。比至三日紫气
充庭。其人物在内皆成紫色。四邻望之气如
回盖。或似高楼。复有景风甘露。合颖连枝。池
发异花。林生奇果。毒虫隐伏。吉鸟翔鸣。仍为
神尼护持保养。及登大位爰忆旧居。开皇四
年奉为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太后。以般若
故基造大兴国寺焉。般若寺往遭建德内外
荒凉。寸梠尺椽扫地皆尽。乃开拓规摹备加
轮焕。七重周亘百栱相持。龛室高竦。栏宇连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9a 页 T52-0509.png
袤。金盘捧云表之露。宝铎摇天上之风。又以
太祖往任隋州。亦造大兴国寺。京师造大兴
善寺。大启灵塔。广置天宫。像设凭虚。梅梁架
迥。璧珰曜彩。玉题含晖。画栱承云。丹栌捧
日。风和宝铎。雨润珠幡。林开七觉之花。池漾
八功之水。召六大德及四海名僧。常有三百
许人。四事供养。开皇五年爰请大德经法师。
受菩萨戒。因放狱囚。仍下诏曰。朕夙膺多祉
嗣恭宝命。方欲归依种觉敦崇胜果。以今月
二十三日。请经法师于大兴善殿受菩萨戒。
然菩萨之教。以解脱为先。戒行之本以慈悲
为始。今囹圄幽闭有恸于怀。自流罪已下悉
可原放。计天下轻囚预得放者。二万四千九
百馀人。其死罪蒙降者。三千七百馀人。含齿
戴发相趋舞蹈。门门受福人人称庆。意欲革
此蒙心明兹慧日。有生之类同知迁善也。其
年敕云。佛以正法付嘱国王。朕是人尊受佛
付嘱。自今以后讫朕一世。每月常请二七僧。
随番上下。经师四人大德三人。于大兴善殿
读一切经。虽目览万机。而耳餐法味。每夜
行道。皇后及宫人亲听读经。若有疑处问三
大德。又于亳州造天居寺。并州造武德寺。前
后各一十二院。四周闾舍一千馀间。供养三百
许僧。始龙潜之日。所经行处四十五州。皆造
大兴国寺。于仁寿宫造三善寺。为献皇后造
东禅定寺。又诏曰。若能高蹈清虚勤求出世。
咸可奖劝诒训垂范。山谷闲远含灵韫异。幽
隐所好。仙圣攸居。学道之人趣向者广。石泉
栖息岩薮去来。形骸所待有须资给。其五岳
太祖往任隋州。亦造大兴国寺。京师造大兴
善寺。大启灵塔。广置天宫。像设凭虚。梅梁架
迥。璧珰曜彩。玉题含晖。画栱承云。丹栌捧
日。风和宝铎。雨润珠幡。林开七觉之花。池漾
八功之水。召六大德及四海名僧。常有三百
许人。四事供养。开皇五年爰请大德经法师。
受菩萨戒。因放狱囚。仍下诏曰。朕夙膺多祉
嗣恭宝命。方欲归依种觉敦崇胜果。以今月
二十三日。请经法师于大兴善殿受菩萨戒。
然菩萨之教。以解脱为先。戒行之本以慈悲
为始。今囹圄幽闭有恸于怀。自流罪已下悉
可原放。计天下轻囚预得放者。二万四千九
百馀人。其死罪蒙降者。三千七百馀人。含齿
戴发相趋舞蹈。门门受福人人称庆。意欲革
此蒙心明兹慧日。有生之类同知迁善也。其
年敕云。佛以正法付嘱国王。朕是人尊受佛
付嘱。自今以后讫朕一世。每月常请二七僧。
随番上下。经师四人大德三人。于大兴善殿
读一切经。虽目览万机。而耳餐法味。每夜
行道。皇后及宫人亲听读经。若有疑处问三
大德。又于亳州造天居寺。并州造武德寺。前
后各一十二院。四周闾舍一千馀间。供养三百
许僧。始龙潜之日。所经行处四十五州。皆造
大兴国寺。于仁寿宫造三善寺。为献皇后造
东禅定寺。又诏曰。若能高蹈清虚勤求出世。
咸可奖劝诒训垂范。山谷闲远含灵韫异。幽
隐所好。仙圣攸居。学道之人趣向者广。石泉
栖息岩薮去来。形骸所待有须资给。其五岳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9b 页 T52-0509.png
及诸州名山之下。各置僧寺一所并田庄。仁
寿元年文帝献后及宫人等。咸感舍利普放
光明。砧搥试之宛然无损。于四十州各造宝
塔。光曜显发神变殊常。具如王劭所纪。自开
皇之初终于仁寿之末。所度僧尼二十三万
人。海内诸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凡写经论
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修治故
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金铜檀香夹纻牙
石像等。大小一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修治
故像一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四十许躯。宫内
常造刺绣织成像及画像。五色珠幡五彩画
幡等不可称计。二十四年营造功德。弘羊莫
能纪。隶首无以知。
隋炀帝(讳广)嗣膺下武丞承大业。至德光被于
亿兆。神化覃洽于黎元。占风候雨之乡。梯山
请朔。蟠木流沙之地。汎海输琛。外洞九流内
穷三藏。究真如之妙理。殚造化之幽源。体物
超前缘情冠古。每以鼎湖之驾邈矣宁追。长
陵之魂悠然兹永。乃聿兴净业标树福田。大
业元年为文皇帝造西禅定寺。并式规大壮
备准宏模。起如意之台。列神通之室。仁祠切
汉。灵刹干霄。宝树八行和铃四角。巃嵷三
层之格。悬自响之钟。布护千叶之莲。捧飞
来之座。危吞琅琊之殿。陵夸鲁恭之空。尽
世珍奇具诸文物。又于高阳造隆圣寺。碑文
秘书郎虞世南撰。尔乃俨香阁以远临。暧花
台之相踞。金波夜上徘徊璧珰之侧。玉绳晓
映的历珠网之间。澹虚白于房帷。生风云于
轩牖。灵龛禅室像设化城。涌塔宝台极图神
寿元年文帝献后及宫人等。咸感舍利普放
光明。砧搥试之宛然无损。于四十州各造宝
塔。光曜显发神变殊常。具如王劭所纪。自开
皇之初终于仁寿之末。所度僧尼二十三万
人。海内诸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凡写经论
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修治故
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金铜檀香夹纻牙
石像等。大小一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修治
故像一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四十许躯。宫内
常造刺绣织成像及画像。五色珠幡五彩画
幡等不可称计。二十四年营造功德。弘羊莫
能纪。隶首无以知。
隋炀帝(讳广)嗣膺下武丞承大业。至德光被于
亿兆。神化覃洽于黎元。占风候雨之乡。梯山
请朔。蟠木流沙之地。汎海输琛。外洞九流内
穷三藏。究真如之妙理。殚造化之幽源。体物
超前缘情冠古。每以鼎湖之驾邈矣宁追。长
陵之魂悠然兹永。乃聿兴净业标树福田。大
业元年为文皇帝造西禅定寺。并式规大壮
备准宏模。起如意之台。列神通之室。仁祠切
汉。灵刹干霄。宝树八行和铃四角。巃嵷三
层之格。悬自响之钟。布护千叶之莲。捧飞
来之座。危吞琅琊之殿。陵夸鲁恭之空。尽
世珍奇具诸文物。又于高阳造隆圣寺。碑文
秘书郎虞世南撰。尔乃俨香阁以远临。暧花
台之相踞。金波夜上徘徊璧珰之侧。玉绳晓
映的历珠网之间。澹虚白于房帷。生风云于
轩牖。灵龛禅室像设化城。涌塔宝台极图神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09c 页 T52-0509.png
变。又于道场设无遮大会。度清信士女。百二
十人。奉为文皇帝敬造金铜释迦坐像一躯。
通光趺七尺二寸。未及庄严。而顶凝绀翠体
耀紫金。放大光明照映堂宇。既感通于嘉瑞。
敕诸州郡各图写焉。又于并州造弘善寺。傍
龙山作弥陀坐像。高一百三十尺。扬州造慧
日道场。京师造清禅寺日严寺香台寺。又舍
九宫为九寺。于泰陵庄陵二所并各造寺。平
陈之后于扬州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合六百
一十二藏。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三部。九十万
三千五百八十卷。修治故像一十万一千躯。
铸刻新像三千八百五十躯。所度僧尼一万
六千二百人。
右隋普六茄杨氏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
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
人。译经二十六人八十二部。然有隋建国佛
教会昌。文帝创启灵仪祯瑞重沓。炀帝嗣
膺宝历兴建弥多。自昔在蕃邸立四道场。释
老双标内外资给。爰至登极更广搜扬。一艺
惠于有生。三徵居于别馆。四事供养二千馀
人。年别诸讳普建大斋。各度僧尼永充常式。
大业末岁妖寇勃生。虽郊垒多虞干戈竞接。
而隆敬尽一终始无亏。毗赞佛理勒诸铭碣。
辩正论卷第三
十人。奉为文皇帝敬造金铜释迦坐像一躯。
通光趺七尺二寸。未及庄严。而顶凝绀翠体
耀紫金。放大光明照映堂宇。既感通于嘉瑞。
敕诸州郡各图写焉。又于并州造弘善寺。傍
龙山作弥陀坐像。高一百三十尺。扬州造慧
日道场。京师造清禅寺日严寺香台寺。又舍
九宫为九寺。于泰陵庄陵二所并各造寺。平
陈之后于扬州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合六百
一十二藏。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三部。九十万
三千五百八十卷。修治故像一十万一千躯。
铸刻新像三千八百五十躯。所度僧尼一万
六千二百人。
右隋普六茄杨氏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
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
人。译经二十六人八十二部。然有隋建国佛
教会昌。文帝创启灵仪祯瑞重沓。炀帝嗣
膺宝历兴建弥多。自昔在蕃邸立四道场。释
老双标内外资给。爰至登极更广搜扬。一艺
惠于有生。三徵居于别馆。四事供养二千馀
人。年别诸讳普建大斋。各度僧尼永充常式。
大业末岁妖寇勃生。虽郊垒多虞干戈竞接。
而隆敬尽一终始无亏。毗赞佛理勒诸铭碣。
辩正论卷第三
十代奉佛上篇第三¶ 第 510a 页 T52-05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