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辩正论序¶ 第 489c 页
辩正论序¶ 第 489c 页
No. 2110
* 辩正论序
颖川陈子良撰
盖闻。宣尼入梦十翼之理克彰。伯阳出关二
篇之义爰著。或钩深系象。或探赜希夷。名
言之所不宣。阴阳之所不测。犹能弥纶天地
包括鬼神。道无洽于大千。言未超于域内。况
乎法身圆寂妙出有无。至理凝玄迹泯真俗
体绝三相累尽七生。无心即心。非色为色。无
心即心。故能心斯心矣。非色为色。故能色
斯色矣。藤蛇于是并空。形名所以俱寂。筌
蹄之外岂可言乎。若夫西伯拘羑遂显精微。
子长蚕室卒成先志。故易曰。古之作易者。其
有忧乎。论之兴焉。良有以矣。法师俗姓陈氏。
汉太丘长仲弓之后也。远祖宦游播迁江左。
近因流寓又处襄州。隋世入关从师请业。玉
辩正论序¶ 第 490a 页 T52-0490.png
移荆岫。皎洁之性弥彰。[示*圭]徙幽林。芬芳之
风更远。法师应真人之祥。禀黄裳之吉。内该
三藏外综九流。既善缘情尤工体物。篇章婉
丽理致遒华。郁郁间缛锦之文。飘飘耸凌云
之气。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
驾。至如庄生墨生之学。黄子老子之书。三
清三洞之文。九府九仙之箓。登真隐决之秘。
灵宝度命之仪。吞若胸中说犹指掌。加以旧
习中观少蕴法华。既有闻持比专著述。运思
之外汲引无疲。辩中观则龙树可期。谈自然
则老庄非远。于是四方杂还。如归长者之
园。七贵纷纶。若赴华阴之市。固以学侔安远
才迈肇生。实开士之栋梁。法城之墙堑者也。
乃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等。并作庸文谤毁
正法。在俗人士或生邪信。法师悯其盲瞽恐
入泥犁。爰发大悲遂制斯论。可谓鼓兹法海
振彼词峰。碧鸡之锐竞驰。黄马之骏争骛。莫
不叶坠柯摧云销雾卷。状鸿炉之焚纤羽。犹
炎景之铄轻冰。负胜之俦于斯可见。暂归慈
定已破魔军。聊奋慧刀即降愚贼。佛日于是
重晖。法云由其广被。然法师所作诗赋启颂
碑诔章表大乘教法及破邪论等三十馀卷。
在世久传。然此论凡八卷十二篇二百馀纸。
穷释老之教源。极品藻之名理。修述多年仍
未流布。昔秦孝公听说帝而寐。闻谈霸而兴。
阳春和寡。深可悲叹。但法师所述内外兼该。
恐好事后生致有未谕。弟子颖川陈子良近
伸顶礼。从而问津烂然溢目。若明月之入怀。
寂乎应机。譬宝珠之瞩物。既悟四衢之幻。便
风更远。法师应真人之祥。禀黄裳之吉。内该
三藏外综九流。既善缘情尤工体物。篇章婉
丽理致遒华。郁郁间缛锦之文。飘飘耸凌云
之气。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
驾。至如庄生墨生之学。黄子老子之书。三
清三洞之文。九府九仙之箓。登真隐决之秘。
灵宝度命之仪。吞若胸中说犹指掌。加以旧
习中观少蕴法华。既有闻持比专著述。运思
之外汲引无疲。辩中观则龙树可期。谈自然
则老庄非远。于是四方杂还。如归长者之
园。七贵纷纶。若赴华阴之市。固以学侔安远
才迈肇生。实开士之栋梁。法城之墙堑者也。
乃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等。并作庸文谤毁
正法。在俗人士或生邪信。法师悯其盲瞽恐
入泥犁。爰发大悲遂制斯论。可谓鼓兹法海
振彼词峰。碧鸡之锐竞驰。黄马之骏争骛。莫
不叶坠柯摧云销雾卷。状鸿炉之焚纤羽。犹
炎景之铄轻冰。负胜之俦于斯可见。暂归慈
定已破魔军。聊奋慧刀即降愚贼。佛日于是
重晖。法云由其广被。然法师所作诗赋启颂
碑诔章表大乘教法及破邪论等三十馀卷。
在世久传。然此论凡八卷十二篇二百馀纸。
穷释老之教源。极品藻之名理。修述多年仍
未流布。昔秦孝公听说帝而寐。闻谈霸而兴。
阳春和寡。深可悲叹。但法师所述内外兼该。
恐好事后生致有未谕。弟子颖川陈子良近
伸顶礼。从而问津烂然溢目。若明月之入怀。
寂乎应机。譬宝珠之瞩物。既悟四衢之幻。便
辩正论序¶ 第 490b 页 T52-0490.png
息百城之游。于是启所未闻。聊为注解。庶将
来同好。幸详其致焉。
辩正论卷第一
唐沙门释法琳撰
* 三教治道篇第一(上下)
* 十代奉佛篇第二(上下)
* 佛道先后篇第三(卷第五)
* 释李师资篇第四
* 十喻篇第五(卷第六)
* 九箴篇第六
* 气为道本篇第七
* 信毁交报篇第八(卷第七)
* 品藻众书篇第九
* 出道伪谬篇第十(卷第八)
* 历世相承篇第十一
* 归心有地篇第十二
** 三教治道篇第一(上)
有上庠公子问于古学通人曰。盖闻。气象变
通莫过乎阴阳。埏埴覆焘莫过乎天地。寻夫
五运未形本无人物(易钩命决云。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有太极。为五运也。气象未形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已具
谓之太极。转变五气故称五运。言气形质具而未相离。皆
太易之名有五种也。尔时空虚。未有人物也)三才既立乃叙尊卑(乾凿度云。太
极太素太一名别其理一也。易纬通卦云。大极是生两仪。言气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以人参之谓之三
才。易序卦云。有天地万物。然后立君臣。定父子长幼夫妇之礼尊卑上下之别也)自然之化已
兴。无为之风广被(河图括地象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极同道。身佩
九翼。以木德王。无所施为自然而化。开山图云。地皇兴于熊耳龙门之山。以火德王。命历序云。人皇驾六羽。
乘云车出谷口。分九州长天下。兄弟九人。依山川地势分为九域。各居一州。帝系谱云。天皇治各一万八千岁。地
来同好。幸详其致焉。
辩正论卷第一
唐沙门释法琳撰
* 三教治道篇第一(上下)
* 十代奉佛篇第二(上下)
* 佛道先后篇第三(卷第五)
* 释李师资篇第四
* 十喻篇第五(卷第六)
* 九箴篇第六
* 气为道本篇第七
* 信毁交报篇第八(卷第七)
* 品藻众书篇第九
* 出道伪谬篇第十(卷第八)
* 历世相承篇第十一
* 归心有地篇第十二
** 三教治道篇第一(上)
有上庠公子问于古学通人曰。盖闻。气象变
通莫过乎阴阳。埏埴覆焘莫过乎天地。寻夫
五运未形本无人物(易钩命决云。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有太极。为五运也。气象未形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已具
谓之太极。转变五气故称五运。言气形质具而未相离。皆
太易之名有五种也。尔时空虚。未有人物也)三才既立乃叙尊卑(乾凿度云。太
极太素太一名别其理一也。易纬通卦云。大极是生两仪。言气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以人参之谓之三
才。易序卦云。有天地万物。然后立君臣。定父子长幼夫妇之礼尊卑上下之别也)自然之化已
兴。无为之风广被(河图括地象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极同道。身佩
九翼。以木德王。无所施为自然而化。开山图云。地皇兴于熊耳龙门之山。以火德王。命历序云。人皇驾六羽。
乘云车出谷口。分九州长天下。兄弟九人。依山川地势分为九域。各居一州。帝系谱云。天皇治各一万八千岁。地
辩正论序¶ 第 490c 页 T52-0490.png
皇凡一百五十世治天下。合五万四千岁。次五龙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兄弟五人。并乘龙上下。凡一百八十
世治天下。合九百二十七万三千六百年。即灵威仰等五神是也。次有神农氏。驾六龙甄度四海寒暑均以布人
民通风雨。凡十世各治九百岁。次有四姓。次有不终一世次有七十二姓。次有三姓。或乘飞羊飞鹿。始教民穴处。
食鸟兽肉。衣皮毛衣。次有巢氏驾龙麟乘凤虎。构木为巢教民居之。以避禽兽之害。次燧人氏。教民钻燧出火变生
为熟。以避腥臊之属。铸作金刃而民大悦。此凡六纪有九十三代。一千二百八十九世。合一千一十万一千八百
四十年。自天化下总谓三皇也)次则蛇躯牛首之圣(六艺论云。太昊帝庖牺氏姓风。
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殁宓羲皇生。其世有五十九姓。羲皇始序制。作法度。皆以木德王也。制嫁娶之礼。受龙
图。以龙纪官。故曰龙师。在位合一万一千一十二年。炎帝神农氏姓姜。人身牛首。有火瑞。即以火德王。有七世
合五百年也)珠衡日角之皇(六艺论云。轩皇姓公孙二十五月而生。有珠衡日角之相。以
土德王天下。建寅月为岁首。生子二十五人。有十二姓。凡十三世。合治一千七十二年。梦受帝箓。遂与天老巡
河而受之。得河图书师于牧马小童拜广成丈人于崆峒山。帝王世纪云三皇之世。合二万二百九十七年也)
始画八卦而重八纯(河图括地象曰宓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始画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神农氏。重八卦为六十四焉)设云官而陈鸟纪(六艺论云。轩
皇有景云之瑞。用云纪官。少昊帝有凤鸟之瑞。故以鸟名官焉)教畋渔以济俗。作
耒耜以资民(六艺论云。宓羲氏为网罟以畋以渔。取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神农断木为
耜。揉木为耒始教天下种五谷。故号为神农氏)立市(神农所建也)铸器服牛乘
马。营宫室垂衣裳。为杵臼置舟楫。模鸟迹以
造文字。因化通而裁礼乐(并黄帝时也。六艺论云。黄帝佐官有七人。苍颉
造书字。大挠造甲子。隶首造算数。容成造历岐伯造医方。鬼申区造占候。奚仲造车作律管。兴墠坛礼也)
暨乎翼善传圣之君。仁盛圣明之后。举八元
八恺之职(舜摄政举高阳氏高辛氏。才子各八人。以掌司牧之任也)命羲和
羲仲之官(羲氏和氏。为尧掌日月四时之官也)种百谷以勤农(后稷播种百谷)
敷五教以轨物。允恭克让庶绩咸熙。协和万
邦平章百姓。流四凶于四裔。窜三苗于三
世治天下。合九百二十七万三千六百年。即灵威仰等五神是也。次有神农氏。驾六龙甄度四海寒暑均以布人
民通风雨。凡十世各治九百岁。次有四姓。次有不终一世次有七十二姓。次有三姓。或乘飞羊飞鹿。始教民穴处。
食鸟兽肉。衣皮毛衣。次有巢氏驾龙麟乘凤虎。构木为巢教民居之。以避禽兽之害。次燧人氏。教民钻燧出火变生
为熟。以避腥臊之属。铸作金刃而民大悦。此凡六纪有九十三代。一千二百八十九世。合一千一十万一千八百
四十年。自天化下总谓三皇也)次则蛇躯牛首之圣(六艺论云。太昊帝庖牺氏姓风。
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殁宓羲皇生。其世有五十九姓。羲皇始序制。作法度。皆以木德王也。制嫁娶之礼。受龙
图。以龙纪官。故曰龙师。在位合一万一千一十二年。炎帝神农氏姓姜。人身牛首。有火瑞。即以火德王。有七世
合五百年也)珠衡日角之皇(六艺论云。轩皇姓公孙二十五月而生。有珠衡日角之相。以
土德王天下。建寅月为岁首。生子二十五人。有十二姓。凡十三世。合治一千七十二年。梦受帝箓。遂与天老巡
河而受之。得河图书师于牧马小童拜广成丈人于崆峒山。帝王世纪云三皇之世。合二万二百九十七年也)
始画八卦而重八纯(河图括地象曰宓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始画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神农氏。重八卦为六十四焉)设云官而陈鸟纪(六艺论云。轩
皇有景云之瑞。用云纪官。少昊帝有凤鸟之瑞。故以鸟名官焉)教畋渔以济俗。作
耒耜以资民(六艺论云。宓羲氏为网罟以畋以渔。取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神农断木为
耜。揉木为耒始教天下种五谷。故号为神农氏)立市(神农所建也)铸器服牛乘
马。营宫室垂衣裳。为杵臼置舟楫。模鸟迹以
造文字。因化通而裁礼乐(并黄帝时也。六艺论云。黄帝佐官有七人。苍颉
造书字。大挠造甲子。隶首造算数。容成造历岐伯造医方。鬼申区造占候。奚仲造车作律管。兴墠坛礼也)
暨乎翼善传圣之君。仁盛圣明之后。举八元
八恺之职(舜摄政举高阳氏高辛氏。才子各八人。以掌司牧之任也)命羲和
羲仲之官(羲氏和氏。为尧掌日月四时之官也)种百谷以勤农(后稷播种百谷)
敷五教以轨物。允恭克让庶绩咸熙。协和万
邦平章百姓。流四凶于四裔。窜三苗于三
辩正论序¶ 第 491a 页 T52-0491.png
危(浑沌梼杌穷奇饕餮。为四凶也。尧流之于国四外。有苗氏叛。舜放之于三危之山也)调律吕
以畅八风。察璇玑以齐七政。夏禹导九河(代父
治水。平九州名山大川。受洪范九畴于河神。获地理于洞府。九州贡铜铸作九鼎。以八家为邻。三邻为明。三明为
里也)乘四载(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任土作贡疏山奠
川。殷王伐罪吊民(有黄鱼黑鸟集于坛。化为黑玉。乃伐桀。色尚黑白。迁九鼎于毫以百
户为里也)平暴静乱。解网剪发。拯溺救焚。爰至赫
赫隆周济济多士。关睢麟趾之德(季历妃大任梦长人感已而生
文王。文王妃大姒生武王发。建子之月为岁首色尚赤。以五家为邻。畿内则有比闾族党州乡。周公居摄罪人斯
得。秋有雷风之变。偃禾拔木。启金縢之书。遂迎周公。卜宅于洛。度土定鼎。制礼作乐。死于酆葬于毕。关睢称
王后之德。麟趾兴仁人之族名也)周南邵南之风(言周邵风化自北而南也)列五
行六正之仪(木金水火土为五行。预见来事。进善举贤。恭勤不堕。明察法律。辞禄让赐。君失
则谏。是为六政也)布九田四井之法(三等为九田。三屋为四井)陈服锡
之礼(叙五等之服制九锡之礼也)广革车之节(通十为城。城出革车一乘)为世
揩范作物典谟。遐逖阔迥年移三古。旷远绵
邈时经百王。圣德所覃神化所洽。龙庭凤穴
候气输琛。日域麟洲占风款塞。泉露呈其珍
味。草木变其嘉形。燕颔鱼身。昭彰于羽族。
狼蹄牛尾。辉焕于毛群。惟德动天休徵允集。
元首延明哉之美。股肱肆良哉之歌。周卜永
年殷称奕叶。其为道也。人伦禀以利建。庶物
资以有生。邦国赖以无他。君臣藉以致治。德
教天下化被华夷。道贯五天恩加百姓。立功立
事可大可久。时义备矣。世用足矣。至如李老
仙方意存羽化。释迦梵本期自涅槃。纵体于
太清之中。游神于常乐之境。贵练形以不死。
求寂照于无生。构鹏鴳之寓言。张过未之虚
说。何异邹衍谈天终归眇莽。虞丘辩梦徒骋
以畅八风。察璇玑以齐七政。夏禹导九河(代父
治水。平九州名山大川。受洪范九畴于河神。获地理于洞府。九州贡铜铸作九鼎。以八家为邻。三邻为明。三明为
里也)乘四载(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任土作贡疏山奠
川。殷王伐罪吊民(有黄鱼黑鸟集于坛。化为黑玉。乃伐桀。色尚黑白。迁九鼎于毫以百
户为里也)平暴静乱。解网剪发。拯溺救焚。爰至赫
赫隆周济济多士。关睢麟趾之德(季历妃大任梦长人感已而生
文王。文王妃大姒生武王发。建子之月为岁首色尚赤。以五家为邻。畿内则有比闾族党州乡。周公居摄罪人斯
得。秋有雷风之变。偃禾拔木。启金縢之书。遂迎周公。卜宅于洛。度土定鼎。制礼作乐。死于酆葬于毕。关睢称
王后之德。麟趾兴仁人之族名也)周南邵南之风(言周邵风化自北而南也)列五
行六正之仪(木金水火土为五行。预见来事。进善举贤。恭勤不堕。明察法律。辞禄让赐。君失
则谏。是为六政也)布九田四井之法(三等为九田。三屋为四井)陈服锡
之礼(叙五等之服制九锡之礼也)广革车之节(通十为城。城出革车一乘)为世
揩范作物典谟。遐逖阔迥年移三古。旷远绵
邈时经百王。圣德所覃神化所洽。龙庭凤穴
候气输琛。日域麟洲占风款塞。泉露呈其珍
味。草木变其嘉形。燕颔鱼身。昭彰于羽族。
狼蹄牛尾。辉焕于毛群。惟德动天休徵允集。
元首延明哉之美。股肱肆良哉之歌。周卜永
年殷称奕叶。其为道也。人伦禀以利建。庶物
资以有生。邦国赖以无他。君臣藉以致治。德
教天下化被华夷。道贯五天恩加百姓。立功立
事可大可久。时义备矣。世用足矣。至如李老
仙方意存羽化。释迦梵本期自涅槃。纵体于
太清之中。游神于常乐之境。贵练形以不死。
求寂照于无生。构鹏鴳之寓言。张过未之虚
说。何异邹衍谈天终归眇莽。虞丘辩梦徒骋
辩正论序¶ 第 491b 页 T52-0491.png
华词。今大唐驭极圣皇垂拱。尚贤尚齿贵德
贵仁。反正之化已弘。还淳之风广扇。理须舍
繁就简去伪归真。愚谓佛道二流在政非急。
久欲闻奏。请试论之。不揆所疑敢陈未喻。夫
子多识前古深究学源。献替可否幸详其要。
于是右学通人敛容峻坐。良久而谓曰。异乎
吾所闻也。论云。观天之象。则见日月五星
次度之分。观地之象。则知百川四渎所归之
处。观古今之迹。上形太极混元之前。却睹将
来未萌之事。秋毫不疑。乃曰智也。子既知而
故问。余亦述而略说。考周孔六书之训。忠孝
履其端。李老二篇之萌。道德创其首。瞿昙
三藏之文。慈悲为其本。事迹乃异理数不殊。
皆尽美尽善。可崇可慕也。是以谈众妙以虚
心。开善权以汲引。吾往尝见远游先生。颇亦
闻之。说通方论。具叙三教兼陈九流。先生遁
逸岩阿莫知氏讳。容仪闲雅进退可观。言笑
温弘动止有则。虽语有品藻而志无褒贬。饭
饵松朮靡测其年。栖寝烟霞熟详其世。至
于三古本末焕若镜中。百氏枝条明如掌内。
穷周孔之令典。究佛道之弘规。察其所怀在
乎逍遥齐物。观其所尚。归乎平等性空。先生
燕默之馀。顾谓仆曰。世不达者多相是非。以
是其所是。而非其所不是。不非其所非。而非
其所不非。此则是其所非。而非彼所是矣。夫
论儒之教也。意在居家理治长幼顺序。在上
不骄为下不乱。臣子尽其忠孝。仆妾竭其欢
心。大则配天祀帝尊亲享祖。欲使天地昭察
鬼神效灵。灾害不兴祸乱不作。小则就利乘
贵仁。反正之化已弘。还淳之风广扇。理须舍
繁就简去伪归真。愚谓佛道二流在政非急。
久欲闻奏。请试论之。不揆所疑敢陈未喻。夫
子多识前古深究学源。献替可否幸详其要。
于是右学通人敛容峻坐。良久而谓曰。异乎
吾所闻也。论云。观天之象。则见日月五星
次度之分。观地之象。则知百川四渎所归之
处。观古今之迹。上形太极混元之前。却睹将
来未萌之事。秋毫不疑。乃曰智也。子既知而
故问。余亦述而略说。考周孔六书之训。忠孝
履其端。李老二篇之萌。道德创其首。瞿昙
三藏之文。慈悲为其本。事迹乃异理数不殊。
皆尽美尽善。可崇可慕也。是以谈众妙以虚
心。开善权以汲引。吾往尝见远游先生。颇亦
闻之。说通方论。具叙三教兼陈九流。先生遁
逸岩阿莫知氏讳。容仪闲雅进退可观。言笑
温弘动止有则。虽语有品藻而志无褒贬。饭
饵松朮靡测其年。栖寝烟霞熟详其世。至
于三古本末焕若镜中。百氏枝条明如掌内。
穷周孔之令典。究佛道之弘规。察其所怀在
乎逍遥齐物。观其所尚。归乎平等性空。先生
燕默之馀。顾谓仆曰。世不达者多相是非。以
是其所是。而非其所不是。不非其所非。而非
其所不非。此则是其所非。而非彼所是矣。夫
论儒之教也。意在居家理治长幼顺序。在上
不骄为下不乱。臣子尽其忠孝。仆妾竭其欢
心。大则配天祀帝尊亲享祖。欲使天地昭察
鬼神效灵。灾害不兴祸乱不作。小则就利乘
辩正论序¶ 第 491c 页 T52-0491.png
时谨身节用。施政闺门之内。流恩仆隶之下。
咸奉其事各得其宜也。道之教也。言万物之
所以生。至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
名。然而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叙道则为
始为母。谈教则有徼有妙。是以元始拱默于
金台。太上垂衣于紫殿。遣二真以导俗。命五
老以披图。履幽而明抱一而贞。寂魄乎大罗。
偃仰乎太清。然后设无为之化。行不言之教。
布黄庭紫府之文。授金版银绳之箓。玄霜绛
雪之妙。玉液云英之奇。九云明镜之华。八
练神丹之彩。足以还年却老。足以羽驾长生。
游阆苑而忘归。沐咸池而不返。乍披褐于阊
阖。或控鹤于蓬莱。静虑姑射之阿。思微崆峒
之上。与天地而遐久。共阴阳而晦明。佛之教
也。大矣哉。牢笼华藏。出九重圆盖之表。照灼
云台。吞八维方质之外。非色妙色。流光混元
之前。分身化身。列影太虚之始。故以旁薄
而造阴阳。炉锤以成天地。大象之象。含育
于四象。刚材之材。通运于五材。玉衡转眇眇乎。不测其机。合璧悬茫茫乎。熟详其化。
不皦不昧惟微惟彰。统众圣之灵府。赴群生
之嘉会也。于是出火宅而御三车。入爱河而
挥八棹现希有事。岂独庵罗树园。说不思议。
非但摩伽陀国。种种方便一一慈悲。破生死
之樊笼。济涅槃之彼岸。莫不意珠腾曜智炬
凝辉。总纳百川。浚东溟之在地。纲维万象。
逾北极之居天。宁与高下相倾儒墨交竞。诚
固推之于真际。反之于玄源。玄源也者。则境
智俱亡。真际也者。则权实斯泯。大宣究竟之
咸奉其事各得其宜也。道之教也。言万物之
所以生。至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
名。然而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叙道则为
始为母。谈教则有徼有妙。是以元始拱默于
金台。太上垂衣于紫殿。遣二真以导俗。命五
老以披图。履幽而明抱一而贞。寂魄乎大罗。
偃仰乎太清。然后设无为之化。行不言之教。
布黄庭紫府之文。授金版银绳之箓。玄霜绛
雪之妙。玉液云英之奇。九云明镜之华。八
练神丹之彩。足以还年却老。足以羽驾长生。
游阆苑而忘归。沐咸池而不返。乍披褐于阊
阖。或控鹤于蓬莱。静虑姑射之阿。思微崆峒
之上。与天地而遐久。共阴阳而晦明。佛之教
也。大矣哉。牢笼华藏。出九重圆盖之表。照灼
云台。吞八维方质之外。非色妙色。流光混元
之前。分身化身。列影太虚之始。故以旁薄
而造阴阳。炉锤以成天地。大象之象。含育
于四象。刚材之材。通运于五材。玉衡转眇眇乎。不测其机。合璧悬茫茫乎。熟详其化。
不皦不昧惟微惟彰。统众圣之灵府。赴群生
之嘉会也。于是出火宅而御三车。入爱河而
挥八棹现希有事。岂独庵罗树园。说不思议。
非但摩伽陀国。种种方便一一慈悲。破生死
之樊笼。济涅槃之彼岸。莫不意珠腾曜智炬
凝辉。总纳百川。浚东溟之在地。纲维万象。
逾北极之居天。宁与高下相倾儒墨交竞。诚
固推之于真际。反之于玄源。玄源也者。则境
智俱亡。真际也者。则权实斯泯。大宣究竟之
辩正论序¶ 第 492a 页 T52-0492.png
旨。普运神通之力。寻其善巧讴和之致。陶
钧负荷之功。造化无以方。日用莫能拟。足
以括囊四大超忽三景。子当书绅以自镜
也。
公子曰。美则美矣。疑且疑焉。夫能匡社稷者
莫过怀忠。养至亲者莫过奉孝。经天地者莫
过修文。定祸乱者莫过讲武。安上下者莫过
弘礼。移风俗者莫过习乐。此固皇王之要训。
亦治道之大方。维摩竭慈悲之谈。厉乡垂
道德之论。未为济世之急。犹涉木雁之词。非
唯仆之未宾。抑亦贤之同去通人曰。讷言
敏行君子所称。无以己之寡闻取况于典论。
子不闻鲁侯之诫乎。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
害。多事多患。若事亲殉主则以忠孝为初。远
害全身则以道德居始。利生救苦则以慈悲
统源。奉孝怀忠可以全家国。行道立德可以
播身名。兴慈运悲可以济群品。济群品则恩
均六趣。播身名止荣被一门。全家国乃功包
九合。故忠孝为训俗之教。道德为持身之术。
慈悲盖育物之行。亦犹天有三光鼎有三足。
各称其德并著其功。遵而奉之。可以致嘉祐
也。
公子曰。前汉艺文志云。全身保国凡有九
流。一曰儒流。谓顺阴阳陈教化。述唐虞之政。
宗伸尼之道也。二曰道流。谓守弱自卑。陈
尧舜揖让之德。明南面为政之术。奉易之谦
谦也。三曰阴阳流。谓顺天历象敬授民时
也。四曰法流。谓明赏敕法以助礼制也。五曰
名流。谓正名列位言顺事成也。六曰墨流。谓
钧负荷之功。造化无以方。日用莫能拟。足
以括囊四大超忽三景。子当书绅以自镜
也。
公子曰。美则美矣。疑且疑焉。夫能匡社稷者
莫过怀忠。养至亲者莫过奉孝。经天地者莫
过修文。定祸乱者莫过讲武。安上下者莫过
弘礼。移风俗者莫过习乐。此固皇王之要训。
亦治道之大方。维摩竭慈悲之谈。厉乡垂
道德之论。未为济世之急。犹涉木雁之词。非
唯仆之未宾。抑亦贤之同去通人曰。讷言
敏行君子所称。无以己之寡闻取况于典论。
子不闻鲁侯之诫乎。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
害。多事多患。若事亲殉主则以忠孝为初。远
害全身则以道德居始。利生救苦则以慈悲
统源。奉孝怀忠可以全家国。行道立德可以
播身名。兴慈运悲可以济群品。济群品则恩
均六趣。播身名止荣被一门。全家国乃功包
九合。故忠孝为训俗之教。道德为持身之术。
慈悲盖育物之行。亦犹天有三光鼎有三足。
各称其德并著其功。遵而奉之。可以致嘉祐
也。
公子曰。前汉艺文志云。全身保国凡有九
流。一曰儒流。谓顺阴阳陈教化。述唐虞之政。
宗伸尼之道也。二曰道流。谓守弱自卑。陈
尧舜揖让之德。明南面为政之术。奉易之谦
谦也。三曰阴阳流。谓顺天历象敬授民时
也。四曰法流。谓明赏敕法以助礼制也。五曰
名流。谓正名列位言顺事成也。六曰墨流。谓
辩正论序¶ 第 492b 页 T52-0492.png
清庙宗祀养老施惠也。七曰纵横流。谓受命
使乎专对权事也。八曰杂流。谓兼儒墨之
铨。含名法之训。知国大体事无不贯也。九
曰农流。谓劝励耕桑备陈食货也。遵其道可
以安庶品。行其事可以利国家。为政备矣。于
民足矣。纵先生通方之说。右学尽善之词。
恐类风牛不相及也。
通人曰。观一可以知百。睹此足以明彼。但
佛教冲旷名义弘多。总而言之具有玄录。今
为吾子略举大猷。自祥云散空瑞莲现海。半
满之门洞启。空有之策兼扬。毗城有回情入
法之谟。灵山有摄末归本之训。在用如水分
千月。为体若镜鉴万形。斩筹含识共荫慈云。
尘沙佛土咸沾甘露。及收光白氎韬影提河。
于是乎五百应供摇象扇而闻持。八万修多
拂龙床而器写。珠函宝印既溢王宫。贝叶梵
文还盈海藏。升堂万计兢[汰-大+木]身田。负墙百亿
争开心树。爰至摩腾入洛僧会游吴。远流法
鼓之音。俱传慧风之业。以类相聚亦有九流。
显其嘉名称为九箓。一曰真诠。二曰权旨。
三曰戒品。四曰禅门。五曰咒术。六曰论部。
七曰注解。八曰章疏。九曰传记。言真诠者。盖
方等之中心。诸佛之要观也。事无不统理无
不穷。其言巧妙其义深远。包十仙之奥行。总
八藏之玄文。缘觉涉求迷同汎海。声闻在听
恍若窥天。此华严之引致也。裂见网之宏
宗。破邪军之要术。珠清浊水药现深丛。迷乱
乳之色既分。回天之醉俄醒。乐民剋满常
果仍圆。斯涅槃之极旨也。三兽混迹一乘总
使乎专对权事也。八曰杂流。谓兼儒墨之
铨。含名法之训。知国大体事无不贯也。九
曰农流。谓劝励耕桑备陈食货也。遵其道可
以安庶品。行其事可以利国家。为政备矣。于
民足矣。纵先生通方之说。右学尽善之词。
恐类风牛不相及也。
通人曰。观一可以知百。睹此足以明彼。但
佛教冲旷名义弘多。总而言之具有玄录。今
为吾子略举大猷。自祥云散空瑞莲现海。半
满之门洞启。空有之策兼扬。毗城有回情入
法之谟。灵山有摄末归本之训。在用如水分
千月。为体若镜鉴万形。斩筹含识共荫慈云。
尘沙佛土咸沾甘露。及收光白氎韬影提河。
于是乎五百应供摇象扇而闻持。八万修多
拂龙床而器写。珠函宝印既溢王宫。贝叶梵
文还盈海藏。升堂万计兢[汰-大+木]身田。负墙百亿
争开心树。爰至摩腾入洛僧会游吴。远流法
鼓之音。俱传慧风之业。以类相聚亦有九流。
显其嘉名称为九箓。一曰真诠。二曰权旨。
三曰戒品。四曰禅门。五曰咒术。六曰论部。
七曰注解。八曰章疏。九曰传记。言真诠者。盖
方等之中心。诸佛之要观也。事无不统理无
不穷。其言巧妙其义深远。包十仙之奥行。总
八藏之玄文。缘觉涉求迷同汎海。声闻在听
恍若窥天。此华严之引致也。裂见网之宏
宗。破邪军之要术。珠清浊水药现深丛。迷乱
乳之色既分。回天之醉俄醒。乐民剋满常
果仍圆。斯涅槃之极旨也。三兽混迹一乘总
辩正论序¶ 第 492c 页 T52-0492.png
辔。衣珠已现髻宝仍传。十无上之冲规。四
安乐之妙行。鉴多宝之所为。悟长者之本心。
乃法华之会归也。布此十如冥兹四绝。即色
非色离名无名。昭昭乎汎六度之舟。㳽㳽焉
登三空之岸。谓般若之玄锋也。理之包举在
此四焉。
权旨者。世雄方便之教也。诱五浊之众。逗
三乘之机。接疲侣而置化城。引穷子而持粪
器。如来殁后迦叶集经。所谓四种阿含八部
譬喻。本生本事之旨。贯华散华之谈。王宗之
所分判。安睿之所编录。为缘散说部帙弥多。
言戒品者。代佛之为师。训僧之令范也。亦
出必由户济剋待舟。盖万善之梯基。五乘之
脚足也。或约时约处随事随根。致有七聚别
名五篇殊旨。开遮之说既异。轻重之相靡同。
天竺流行乃分五部。中华传习今有四焉。迦
叶创其纲维。崛多分其条贯。教训正俗。既非
礼不成。灭恶生善。亦非戒不剋。佛在住持
爰因憍梵。灭后传授实启波离。寔三业之司
辰。乃六根之御史也。言禅门者。三学修心之
纪也。能为得圣之因。最称尽漏之要。是以声
闻系想则水净心池。菩萨熏修则华开意树。
禅能发慧佛有诚言。四等六通。憩禅林而始
就。八除十入。依定窟而方成。智度论云。以禅
定力服智慧药。得神通已还化众生。况复置
世界于一毛。凝海水为五味。故曰。缘法察境
唯寂乃照。其斯之谓欤。言咒术者。众生灭
罪之训。毒害消伏之方。挫慢摧凶救危起
死。如禅提逐鬼若先尼敕神。六字之除灾。
安乐之妙行。鉴多宝之所为。悟长者之本心。
乃法华之会归也。布此十如冥兹四绝。即色
非色离名无名。昭昭乎汎六度之舟。㳽㳽焉
登三空之岸。谓般若之玄锋也。理之包举在
此四焉。
权旨者。世雄方便之教也。诱五浊之众。逗
三乘之机。接疲侣而置化城。引穷子而持粪
器。如来殁后迦叶集经。所谓四种阿含八部
譬喻。本生本事之旨。贯华散华之谈。王宗之
所分判。安睿之所编录。为缘散说部帙弥多。
言戒品者。代佛之为师。训僧之令范也。亦
出必由户济剋待舟。盖万善之梯基。五乘之
脚足也。或约时约处随事随根。致有七聚别
名五篇殊旨。开遮之说既异。轻重之相靡同。
天竺流行乃分五部。中华传习今有四焉。迦
叶创其纲维。崛多分其条贯。教训正俗。既非
礼不成。灭恶生善。亦非戒不剋。佛在住持
爰因憍梵。灭后传授实启波离。寔三业之司
辰。乃六根之御史也。言禅门者。三学修心之
纪也。能为得圣之因。最称尽漏之要。是以声
闻系想则水净心池。菩萨熏修则华开意树。
禅能发慧佛有诚言。四等六通。憩禅林而始
就。八除十入。依定窟而方成。智度论云。以禅
定力服智慧药。得神通已还化众生。况复置
世界于一毛。凝海水为五味。故曰。缘法察境
唯寂乃照。其斯之谓欤。言咒术者。众生灭
罪之训。毒害消伏之方。挫慢摧凶救危起
死。如禅提逐鬼若先尼敕神。六字之除灾。
辩正论序¶ 第 493a 页 T52-0493.png
七佛之护命。反常合道因物成务。济世之术
孰若是乎。言论部者。摧邪立正。释滞开矇
之义府也。良以代移正像人变浇淳。直路难
登邪途易入。致令雪山采药争收毒草。深水
求珠竞持瓦砾。故有通法声闻传灯菩萨。折
彼邪论申此正经。鲸鲵既剪。五翳所以云亡。
雰雾廓清。三光于焉遂朗。古录序云。至圣绳
墨曰经。弟子述经曰论。论者如丘明之作传
也。呵梨曰。经若有论义则易解。旃延以深了
实谛。创乾度之文。诸圣以富洽名理。继婆沙
之说。次则成实毗昙锋颖精密。考而详之。盖
小乘之英华也。至于建无畏幢。马鸣标其称
首。然正法炬。龙树统其机源。百论破外以
简邪。中观袪内之偏执。十二玄门之精诣。
摩诃衍义之宏深。并大教之栋干也。言注解
者。就文现义。述而不作之俦也。并立像以取
形。即事而出理。若生肇之注净名。支陆之
训般若。属词洒落抗意标奇。昔仲尼既殁。寄
微言于荀孟。大觉已逝。传法印于通人。高山
仰止实开矇滞者也。言章疏者。举网提纲拾
遗补阙。通一部之文义。亦所以备遗忘也。大
法初度未遑解释。卫安帛远创启玄章。自斯
厥后竞撝谈柄。至于凭敷大品爱亮涅槃。集
镜毗昙静琳成实。何但词省意深。固亦义周
文惬。犹丹青之写状。若水镜之图形也。并悬
诸日月足称樽俎矣。言传记者。释门记事之
尽也。如斑马述作陈范修文。王隐之序晋
仪。袁宏之著汉纪。斯并治民小术。动硕学之
奇才。忠孝片善。摇史臣之芳翰。况三达易隐
孰若是乎。言论部者。摧邪立正。释滞开矇
之义府也。良以代移正像人变浇淳。直路难
登邪途易入。致令雪山采药争收毒草。深水
求珠竞持瓦砾。故有通法声闻传灯菩萨。折
彼邪论申此正经。鲸鲵既剪。五翳所以云亡。
雰雾廓清。三光于焉遂朗。古录序云。至圣绳
墨曰经。弟子述经曰论。论者如丘明之作传
也。呵梨曰。经若有论义则易解。旃延以深了
实谛。创乾度之文。诸圣以富洽名理。继婆沙
之说。次则成实毗昙锋颖精密。考而详之。盖
小乘之英华也。至于建无畏幢。马鸣标其称
首。然正法炬。龙树统其机源。百论破外以
简邪。中观袪内之偏执。十二玄门之精诣。
摩诃衍义之宏深。并大教之栋干也。言注解
者。就文现义。述而不作之俦也。并立像以取
形。即事而出理。若生肇之注净名。支陆之
训般若。属词洒落抗意标奇。昔仲尼既殁。寄
微言于荀孟。大觉已逝。传法印于通人。高山
仰止实开矇滞者也。言章疏者。举网提纲拾
遗补阙。通一部之文义。亦所以备遗忘也。大
法初度未遑解释。卫安帛远创启玄章。自斯
厥后竞撝谈柄。至于凭敷大品爱亮涅槃。集
镜毗昙静琳成实。何但词省意深。固亦义周
文惬。犹丹青之写状。若水镜之图形也。并悬
诸日月足称樽俎矣。言传记者。释门记事之
尽也。如斑马述作陈范修文。王隐之序晋
仪。袁宏之著汉纪。斯并治民小术。动硕学之
奇才。忠孝片善。摇史臣之芳翰。况三达易隐
辩正论序¶ 第 493b 页 T52-0493.png
八戒难思。卓朗擅其嘉声。法开播其清辩。
帛祖既方诸嵇阮。支遁亦匹彼王何。高逸隐
节之文。遁世游方之录。十科导世之士。五部
利物之贤。美德形容简素斯在矣。寻法王垂
轨为息苦轮。既病有万殊。故药非一准致使
牒盈天府偈积龙宫。香象八亿。负初分而莫
胜。罗汉五千。阅散华而靡遍。况乎数尘宝轴
墨点玄言。十地睹而未详。八恒观而不测。
岂儒道名法之类。能拟议其性海之门乎。
公子曰。古哲云。文繁者失其要。理寡者丧其
实。今见之矣。纵释氏铨旨禅戒之谈。咒术传
记之典。自是一家励己之谟。未为五常经国
之训。犹方孔圆衲。虽美于形而阙于事矣。
且书有五常之教。谓仁义礼智信也。悯伤不
杀曰仁。防害不淫曰义。持心禁酒曰礼。清察
不盗曰智。非法不言曰信。此五德者。不可造
次而亏。不可须臾而废。王者履之以治国。君
子奉之以立身。用无暂替。故云常也。夫子。向
序佛教。言缓而义迂。非不愕然。太为濩落
矣。五常也者。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岳。在处
为五方。在人为五藏。在物为五行。广而言之。
无所不统。仰观俯察。其能有加焉。于是通人
听尔而笑。沈吟久之。徐而喻曰。世云。千金
易倾一言难吐。徒费指掌。恐子夜游不免失
言。强复论其大较。案沈氏均圣论云。炎昊之
初。纯厖之始。人未粒食。非肉非皮。死亡立
至。虽复圣德慇勤恩存救免。而身命是资。
理难顿夺。寔宜导之以渐稍启其源。故燧人
改火变腥为熟。腥熟既变。盖佛教之萌兆也。
帛祖既方诸嵇阮。支遁亦匹彼王何。高逸隐
节之文。遁世游方之录。十科导世之士。五部
利物之贤。美德形容简素斯在矣。寻法王垂
轨为息苦轮。既病有万殊。故药非一准致使
牒盈天府偈积龙宫。香象八亿。负初分而莫
胜。罗汉五千。阅散华而靡遍。况乎数尘宝轴
墨点玄言。十地睹而未详。八恒观而不测。
岂儒道名法之类。能拟议其性海之门乎。
公子曰。古哲云。文繁者失其要。理寡者丧其
实。今见之矣。纵释氏铨旨禅戒之谈。咒术传
记之典。自是一家励己之谟。未为五常经国
之训。犹方孔圆衲。虽美于形而阙于事矣。
且书有五常之教。谓仁义礼智信也。悯伤不
杀曰仁。防害不淫曰义。持心禁酒曰礼。清察
不盗曰智。非法不言曰信。此五德者。不可造
次而亏。不可须臾而废。王者履之以治国。君
子奉之以立身。用无暂替。故云常也。夫子。向
序佛教。言缓而义迂。非不愕然。太为濩落
矣。五常也者。在天为五纬。在地为五岳。在处
为五方。在人为五藏。在物为五行。广而言之。
无所不统。仰观俯察。其能有加焉。于是通人
听尔而笑。沈吟久之。徐而喻曰。世云。千金
易倾一言难吐。徒费指掌。恐子夜游不免失
言。强复论其大较。案沈氏均圣论云。炎昊之
初。纯厖之始。人未粒食。非肉非皮。死亡立
至。虽复圣德慇勤恩存救免。而身命是资。
理难顿夺。寔宜导之以渐稍启其源。故燧人
改火变腥为熟。腥熟既变。盖佛教之萌兆也。
辩正论序¶ 第 493c 页 T52-0493.png
君子曰。沈侯学综玄儒理兼孔释。匪斯人子
奚有斯论乎。所以尔者。太昊本应声大士。仲
尼即儒童菩萨。先游兹土权行渐化。悯济五
浊宣布五常。而吾子未访所闻。今粗为陈其
本。何者。佛初成道。近接下凡。爰开小教。因
尸利而说三归。因末伽而说五戒。为迦王而
说十善。为长者而说六斋。此四者何耶。三归
劝其舍邪。五戒防其行恶。十善使其招贵。六
斋令其得乐。释名云。归向也。戒止也。善嘉
也。斋肃也。言三归者。教其归向三尊防止五
欲。备延嘉贶肃敬容仪。则冥祇欣萃徵庆允
洽者矣。一曰不杀。二谓不盗。三不邪淫。四不
妄语。五不饮酒为五戒也。戒者。禁也。勒也。
勒身口如马著辔。禁情欲如猴带锁。智度论
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
死闇冥中戒为明灯。三恶道中戒为桥梁。生死海中戒为大船也。夫不杀者。如负天蹐地
之属。圆首方足之俦。水陆山空胎卵湿化。语
其种类凡有四生。一一生中皆有八万四千形
状不等。然而人畜乃殊贵贱。云别至于颙颙
怖死汲汲贪生。避苦以乐其身。求安以养其
命。此情一种斯理万均。何有枉害忠贞滥诛
淳善。所以良士歼其神被发赵同死大厉
抟膺。邙阜积怨魂之悲。秦坑肆无辜之酷。
乘舟之歌已作。黄鸟之咏徒哀。次则列围灞
川从禽梦泽。张罗亘野布网连山。火逐岭以
高低。烟随草而疏密。奔电之鹰争举。追风之
马竞前。猿睹箭以虚惊。雁看弓而迥坠。洞胸
达腋之痛。解脰陷脑之酸。奚独丧蚌池空。遂
奚有斯论乎。所以尔者。太昊本应声大士。仲
尼即儒童菩萨。先游兹土权行渐化。悯济五
浊宣布五常。而吾子未访所闻。今粗为陈其
本。何者。佛初成道。近接下凡。爰开小教。因
尸利而说三归。因末伽而说五戒。为迦王而
说十善。为长者而说六斋。此四者何耶。三归
劝其舍邪。五戒防其行恶。十善使其招贵。六
斋令其得乐。释名云。归向也。戒止也。善嘉
也。斋肃也。言三归者。教其归向三尊防止五
欲。备延嘉贶肃敬容仪。则冥祇欣萃徵庆允
洽者矣。一曰不杀。二谓不盗。三不邪淫。四不
妄语。五不饮酒为五戒也。戒者。禁也。勒也。
勒身口如马著辔。禁情欲如猴带锁。智度论
云。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
死闇冥中戒为明灯。三恶道中戒为桥梁。生死海中戒为大船也。夫不杀者。如负天蹐地
之属。圆首方足之俦。水陆山空胎卵湿化。语
其种类凡有四生。一一生中皆有八万四千形
状不等。然而人畜乃殊贵贱。云别至于颙颙
怖死汲汲贪生。避苦以乐其身。求安以养其
命。此情一种斯理万均。何有枉害忠贞滥诛
淳善。所以良士歼其神被发赵同死大厉
抟膺。邙阜积怨魂之悲。秦坑肆无辜之酷。
乘舟之歌已作。黄鸟之咏徒哀。次则列围灞
川从禽梦泽。张罗亘野布网连山。火逐岭以
高低。烟随草而疏密。奔电之鹰争举。追风之
马竞前。猿睹箭以虚惊。雁看弓而迥坠。洞胸
达腋之痛。解脰陷脑之酸。奚独丧蚌池空。遂
辩正论序¶ 第 494a 页 T52-0494.png
使士狙林尽。加以垂丝曲渚下钩深潭。获朱
鲤于河湍。收紫鳞于井谷。斯等并禀五常俱
含四气。同沾佛性共有神明。何忍陈此肉山
树兹炮烙。极鳞羽之命。尽刍豢之群。臛染指
之鼋。缹如朱之鳖。供何曾之盛馔。备娄护之
珍羞。美彼心肝充其口腹。欢他燕尔乐我嘉
宾。庆七德之光荣。悦九功之繁会。寔乃伤
大慈之本意。故至圣以禁焉。所以饲鱼长者
睡感天花(见金光明经)救蚁沙弥冥延促算(见贤愚经也)爰
致金刚之体。终为长寿之因(护法因缘得金刚体不杀果报为长命因。
见涅槃金光明等经)此则永断宿嫌。其德一也。言不盗
者。盗蹠之行举世不容。梁上之顽是人皆患。
囊装无孑遗之货。胠箧有绝本之贫。遂使布
被莫充葛袍奚拟。长者惭寄口之累精民羞
屠贩之劳。岂止犯菜偷鱼窃瓜私枣。兼以盗
僧鬘物用常住财。恶求多求以利生利。曾无
愧邑都不介怀。何独带累见前信。亦殃咎
后世(智度论云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大圣慈悯制戒
遏之。其德二也。言不邪淫者。败德灭身淫
辜为甚。所以妹妃亡夏妲后丧殷。褒姒之仆
隆周。丽姬之倾皇晋。神仙遭骑颈之辱。天庙
致焚躯之灾。故称众罪之根。是曰搆殃之本。
近乖梵世远障菩提。断而不行。其德三也。言
不饮者。酒为乱本。亦称狂药。遍兴三毒之愆。
备造六根之衅。裸露形体咆哱言声。贵贱
悉欺亲疏等骂。既梼既杌或哭或歌。殷王牛
饮而丧朝。楚子虎酣以败德。成都萦累月之
醉。中山困千日之眠。体澒澒其如泥。心昏昏
鲤于河湍。收紫鳞于井谷。斯等并禀五常俱
含四气。同沾佛性共有神明。何忍陈此肉山
树兹炮烙。极鳞羽之命。尽刍豢之群。臛染指
之鼋。缹如朱之鳖。供何曾之盛馔。备娄护之
珍羞。美彼心肝充其口腹。欢他燕尔乐我嘉
宾。庆七德之光荣。悦九功之繁会。寔乃伤
大慈之本意。故至圣以禁焉。所以饲鱼长者
睡感天花(见金光明经)救蚁沙弥冥延促算(见贤愚经也)爰
致金刚之体。终为长寿之因(护法因缘得金刚体不杀果报为长命因。
见涅槃金光明等经)此则永断宿嫌。其德一也。言不盗
者。盗蹠之行举世不容。梁上之顽是人皆患。
囊装无孑遗之货。胠箧有绝本之贫。遂使布
被莫充葛袍奚拟。长者惭寄口之累精民羞
屠贩之劳。岂止犯菜偷鱼窃瓜私枣。兼以盗
僧鬘物用常住财。恶求多求以利生利。曾无
愧邑都不介怀。何独带累见前信。亦殃咎
后世(智度论云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大圣慈悯制戒
遏之。其德二也。言不邪淫者。败德灭身淫
辜为甚。所以妹妃亡夏妲后丧殷。褒姒之仆
隆周。丽姬之倾皇晋。神仙遭骑颈之辱。天庙
致焚躯之灾。故称众罪之根。是曰搆殃之本。
近乖梵世远障菩提。断而不行。其德三也。言
不饮者。酒为乱本。亦称狂药。遍兴三毒之愆。
备造六根之衅。裸露形体咆哱言声。贵贱
悉欺亲疏等骂。既梼既杌或哭或歌。殷王牛
饮而丧朝。楚子虎酣以败德。成都萦累月之
醉。中山困千日之眠。体澒澒其如泥。心昏昏
辩正论序¶ 第 494b 页 T52-0494.png
其似夜。三十五失过患并生(见智度论等)八万四千
尘劳俱起。现在遮智慧之业。将来获愚痴之
报。此罪最深。故佛不许。诚能奉戒获福无穷。
其德四也。言不妄者。口是祸媒舌称斗本。能
为伐身之斧。厥号众恶之门。刀剑起咽喉之
间。绳索居唇齿之际。语寒风足使翠柯零叶。
谈芳节能令槁木舒华。褒贬由其一言。生死
出其三寸。友于因之以水火。室家为此而乖
离。大害则灭族倾邦。小愆则危身致命。招未
来之重报。结现在之深怨。实四过之根株。
乃十恶之林薮。释典述如鼻之诫。周庙书铜
人之铭。福无以加。其德五也。
公子喜而对曰。鄙闻海无异咸汤无异热。仁
者所谈杀盗等戒。亦犹先王仁义之教也。终
是眼目之异号。头首之别名耳。将知殊途同
归百虑一致。斯之谓矣。五教已足何烦五
戒。
通人曰。五教之职禁其现非。五戒之谟防
其来过。五教事彰为罪(言杀盗事露获贼状者官始结正而成罪也)五
戒口动成辜。书但息其一刑。经乃遮其三报
(谓现报生报后报)息一刑免一时之现罪。遮三报断三
世之来殃。亦如六宗七庙之义。三饔四郊之
礼。时月朔望之奠。吉凶庆吊之羞。礼王制云。
庶人荐韭以卵。荐麦以鱼。荐黍以豚。荐稻以
雁。诸侯用牛。大夫用羊。士用犬豕。祭天地以
茧栗。飨宗庙角握。皆谓有故而私杀也。是
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教谓
礼义。政谓刑禁。纵礼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
声不取其肉。抑亦渐断之谈。未为极慈之
尘劳俱起。现在遮智慧之业。将来获愚痴之
报。此罪最深。故佛不许。诚能奉戒获福无穷。
其德四也。言不妄者。口是祸媒舌称斗本。能
为伐身之斧。厥号众恶之门。刀剑起咽喉之
间。绳索居唇齿之际。语寒风足使翠柯零叶。
谈芳节能令槁木舒华。褒贬由其一言。生死
出其三寸。友于因之以水火。室家为此而乖
离。大害则灭族倾邦。小愆则危身致命。招未
来之重报。结现在之深怨。实四过之根株。
乃十恶之林薮。释典述如鼻之诫。周庙书铜
人之铭。福无以加。其德五也。
公子喜而对曰。鄙闻海无异咸汤无异热。仁
者所谈杀盗等戒。亦犹先王仁义之教也。终
是眼目之异号。头首之别名耳。将知殊途同
归百虑一致。斯之谓矣。五教已足何烦五
戒。
通人曰。五教之职禁其现非。五戒之谟防
其来过。五教事彰为罪(言杀盗事露获贼状者官始结正而成罪也)五
戒口动成辜。书但息其一刑。经乃遮其三报
(谓现报生报后报)息一刑免一时之现罪。遮三报断三
世之来殃。亦如六宗七庙之义。三饔四郊之
礼。时月朔望之奠。吉凶庆吊之羞。礼王制云。
庶人荐韭以卵。荐麦以鱼。荐黍以豚。荐稻以
雁。诸侯用牛。大夫用羊。士用犬豕。祭天地以
茧栗。飨宗庙角握。皆谓有故而私杀也。是
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教谓
礼义。政谓刑禁。纵礼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
声不取其肉。抑亦渐断之谈。未为极慈之
辩正论序¶ 第 494c 页 T52-0494.png
训。
原夫释氏之教也。劝之以善。化之以仁。行不
杀以止杀。断其杀业。以断杀故而民畏罪。王
者为政。闭之以狱。齐之以刑。将杀以止杀。不
断杀业。以不断故而民弗禁。智度论云。杀有
十罪。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者众生憎
恶眼不喜见。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者
众生恶之如见毒蛇。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
安。六者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
八者种短命业。九者身坏命终在泥犁中。十
者若出为人常当贫穷短命矣。
夫惧十罪于将来。而杀自止。制五刑于现在。
而过不惩(书防目下经遮未来)立验目前此之谓也。法句
经云。杀生求生去生道远。提谓经云。不杀曰
仁。仁主肝木之位。春阳之时万物尽生。正月
二月少阳用事。养育群品。好生恶杀杀者无
仁。不邪曰义。义主肺金之位。七月八月少阴
用事。外防嫉妒危身之害。内存性命竭精之
患。禁私不淫。淫者无义。不饮酒曰礼。礼主心
火之位。四月五月太阳用事。天下太热万物
发狂。饮酒致醉心亦发狂。口为妄语乱道之
本。身致危亡不尽天命。故禁以酒。酒者无礼。
不盗曰智。智主肾水之位。十月十一月太阴
用事。万物收藏。盗者不顺。天以得物藏之。故
禁以盗。盗者无智。不妄曰信。信主脾土之位。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央用事。制禦四域
恶口。伤人祸在口中。言出则殃至。气发则
形伤。危身速命。故禁以舌。舌者无信譬喻
经云。安持净戒马巧捉坚辔勒。身被精进
原夫释氏之教也。劝之以善。化之以仁。行不
杀以止杀。断其杀业。以断杀故而民畏罪。王
者为政。闭之以狱。齐之以刑。将杀以止杀。不
断杀业。以不断故而民弗禁。智度论云。杀有
十罪。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者众生憎
恶眼不喜见。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者
众生恶之如见毒蛇。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
安。六者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
八者种短命业。九者身坏命终在泥犁中。十
者若出为人常当贫穷短命矣。
夫惧十罪于将来。而杀自止。制五刑于现在。
而过不惩(书防目下经遮未来)立验目前此之谓也。法句
经云。杀生求生去生道远。提谓经云。不杀曰
仁。仁主肝木之位。春阳之时万物尽生。正月
二月少阳用事。养育群品。好生恶杀杀者无
仁。不邪曰义。义主肺金之位。七月八月少阴
用事。外防嫉妒危身之害。内存性命竭精之
患。禁私不淫。淫者无义。不饮酒曰礼。礼主心
火之位。四月五月太阳用事。天下太热万物
发狂。饮酒致醉心亦发狂。口为妄语乱道之
本。身致危亡不尽天命。故禁以酒。酒者无礼。
不盗曰智。智主肾水之位。十月十一月太阴
用事。万物收藏。盗者不顺。天以得物藏之。故
禁以盗。盗者无智。不妄曰信。信主脾土之位。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央用事。制禦四域
恶口。伤人祸在口中。言出则殃至。气发则
形伤。危身速命。故禁以舌。舌者无信譬喻
经云。安持净戒马巧捉坚辔勒。身被精进
辩正论序¶ 第 495a 页 T52-0495.png
铠。乃脱魔王贼。百句譬喻经云。五根之祸。剧
于毒龙。过于醉象。五根纳受。如海吞流。如火
得薪。未尝厌足。五根如箭。意想如弓。思念如
矢。以五戒仗守护六根。如视逸马。天地本起
经云。劫初之时人食地肥。有一众生。顿取五
日之食。因制盗戒以禁之也。以食地肥而生
贪欲。因制淫戒。以淫欲故。共相欺夺。因制
杀戒。以求欲故。妄语谄曲。因制不妄语戒。以
饮酒故。昏乱行非。因制酒戒。计五戒之兴。其
来已久。萌于天地之始。形于万物之先。细入
无间。大弥八极。众生之父。人道之根。包括三
才。牢笼三世。含育群有。统御阴阳者也。四天
王经云。一戒有五善神。若有归向三宝守斋
持戒。四王上启天帝。天帝令二十五神营卫
门户。临其命终往生天上云云。于是曳七宝
之妙衣。罗百味之香食。明珠类月。美女如云。
花合花开。既无终始。目迎目送。自有周旋。魔
化比丘经云。五戒人根。十善天种云云。言持
五戒当得人身。修行十善必获天报。十善者。
所谓身三口四意业三种。合为十也。智度论
云。无放口之四害。无恣身之三患。发菩提心
经云。以此十戒防身口意。持身戒者。永断一
切杀盗淫行。不断物命。不侵他财。不犯外色。
又亦不为杀等因缘及其方便。不以杖木瓦
石伤害众生。若物属他。他所受用一草一叶。
不与不取。又亦未曾攀睐细色。于四威仪
恭谨详审。是名身戒。持口戒者。断除一切妄
言两舌恶口绮语离间和合诽谤毁呰文饰言
词。及造方便恼触于人。言必至诚柔软忠信。
于毒龙。过于醉象。五根纳受。如海吞流。如火
得薪。未尝厌足。五根如箭。意想如弓。思念如
矢。以五戒仗守护六根。如视逸马。天地本起
经云。劫初之时人食地肥。有一众生。顿取五
日之食。因制盗戒以禁之也。以食地肥而生
贪欲。因制淫戒。以淫欲故。共相欺夺。因制
杀戒。以求欲故。妄语谄曲。因制不妄语戒。以
饮酒故。昏乱行非。因制酒戒。计五戒之兴。其
来已久。萌于天地之始。形于万物之先。细入
无间。大弥八极。众生之父。人道之根。包括三
才。牢笼三世。含育群有。统御阴阳者也。四天
王经云。一戒有五善神。若有归向三宝守斋
持戒。四王上启天帝。天帝令二十五神营卫
门户。临其命终往生天上云云。于是曳七宝
之妙衣。罗百味之香食。明珠类月。美女如云。
花合花开。既无终始。目迎目送。自有周旋。魔
化比丘经云。五戒人根。十善天种云云。言持
五戒当得人身。修行十善必获天报。十善者。
所谓身三口四意业三种。合为十也。智度论
云。无放口之四害。无恣身之三患。发菩提心
经云。以此十戒防身口意。持身戒者。永断一
切杀盗淫行。不断物命。不侵他财。不犯外色。
又亦不为杀等因缘及其方便。不以杖木瓦
石伤害众生。若物属他。他所受用一草一叶。
不与不取。又亦未曾攀睐细色。于四威仪
恭谨详审。是名身戒。持口戒者。断除一切妄
言两舌恶口绮语离间和合诽谤毁呰文饰言
词。及造方便恼触于人。言必至诚柔软忠信。
辩正论序¶ 第 495b 页 T52-0495.png
言常饶益教化修善。是名口戒。持心戒者。除
灭贪欲瞋恚邪见。常修软心不作过罪。信是
罪业得恶果报。思惟力故。不造众恶。于轻罪
中生极重想。设误作者恐怖思悔。知恩报恩
心无悭吝。乐作福德常以化他。恒生慈悲怜
悯一切。是名心戒。持十善戒死得生天受上
妙乐云云。是以披五色之云衣。曳三铢之绮
服。质多树下妙胜堂中。随天众而优游。步香
园而容与。坐间一劫瞬顷千年。光华丽日月
之辉。芬郁美旃檀之气。
育王经云。王令国中人民悉行十善持五戒。
月六斋年三长斋。牛马犬猪一切皆斋云云。
净土经云。当持九斋。所谓岁三月六。九斋
应九神除九恼。灭九恶愈九病。三斋出三界
求三道。制三流断三苦。治三毒塞三途应三
尊。六斋制六情禁六贼。止六衰得六和。起六
行成六德。
譬喻经云。天主帝释敕四天王。以六斋日案
行天下。伺求人间所造善恶。见大国王以十
善四等治化天下。天主欢喜。即赐人王金轮
千辐雕文刻镂众宝厕填光明洞达绝日月光
金银铜铁凡四轮宝。空中自下。八斛明珠光
焰如日。能除热气。在王宫中。复有女宝。从空
而降。纯肉无骨具满女姿。腹圆不现。耳软
而垂。容态闲美。六十四变。𥇒毛青致。发泽不
乱。能知王心应时供奉。奇异七宝水中涌出。
宝马八万白象六牙。四大天王捉七宝瓶香
汤灌顶。持天宝冠为王著之。王若行时七宝
导前四兵从后云云。
灭贪欲瞋恚邪见。常修软心不作过罪。信是
罪业得恶果报。思惟力故。不造众恶。于轻罪
中生极重想。设误作者恐怖思悔。知恩报恩
心无悭吝。乐作福德常以化他。恒生慈悲怜
悯一切。是名心戒。持十善戒死得生天受上
妙乐云云。是以披五色之云衣。曳三铢之绮
服。质多树下妙胜堂中。随天众而优游。步香
园而容与。坐间一劫瞬顷千年。光华丽日月
之辉。芬郁美旃檀之气。
育王经云。王令国中人民悉行十善持五戒。
月六斋年三长斋。牛马犬猪一切皆斋云云。
净土经云。当持九斋。所谓岁三月六。九斋
应九神除九恼。灭九恶愈九病。三斋出三界
求三道。制三流断三苦。治三毒塞三途应三
尊。六斋制六情禁六贼。止六衰得六和。起六
行成六德。
譬喻经云。天主帝释敕四天王。以六斋日案
行天下。伺求人间所造善恶。见大国王以十
善四等治化天下。天主欢喜。即赐人王金轮
千辐雕文刻镂众宝厕填光明洞达绝日月光
金银铜铁凡四轮宝。空中自下。八斛明珠光
焰如日。能除热气。在王宫中。复有女宝。从空
而降。纯肉无骨具满女姿。腹圆不现。耳软
而垂。容态闲美。六十四变。𥇒毛青致。发泽不
乱。能知王心应时供奉。奇异七宝水中涌出。
宝马八万白象六牙。四大天王捉七宝瓶香
汤灌顶。持天宝冠为王著之。王若行时七宝
导前四兵从后云云。
辩正论序¶ 第 495c 页 T52-0495.png
又育王经云。育王夫人宝璎二具珠衣千领。
虽处王妃受天服御云云。所谓珠光列后
玉女罗前。风生雾縠之裙。香起云罗之袖。大
论云。奉戒持斋见得五利。刀不能伤毒不能
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没。于一切瞋恚怒害恶
众生中见者欢喜。譬喻经云。一日持斋有六
十万岁粮。得五种福。少病。身安。少淫。少睡。
生天。
净土经云。八王者。谓八节日也。言天王所
奏文书一岁八出。故称八王。此日最急。言岁
终事毕考课结定。上言天帝三十二臣四镇
司命司录阎罗所司神明听察。疏记罪福不
问尊卑。一月六奏。六斋日是。一岁三覆。即三
长斋月也。今人左右肩上有左右契。左神男
右神女。男神疏善女神疏恶。先前一日夜半
上天。校定罪福各自求功。争了罪福毛发不
差。如来大悲为拔彼苦。劝修斋戒令其得乐。
余今明以语子。子当回也无违。勿为下士自
取笑也。宋典云。文帝以元嘉中。问何侍中曰。
范泰谢灵运云。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
则以佛经为指南。文帝又云。如其率土之滨
皆纯此化。吾坐致太平矣。尚之对曰。臣闻
自渡江已来。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王濛谢
尚人伦之羽仪。郤超王谧等。或号绝伦或称
独步。略数十人靡非时俊。清信之士无乏于
时。窃谓释氏之化无所不可。何者夫百家之
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
修十善则百人和厚。传此风训已遍宇内。编
户千万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
辩正论序¶ 第 496a 页 T52-0496.png
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刑息于
国。陛下所谓坐致太平也(凡人一日受八戒。则一日不杀生。而一日无杀
罪。一日不偷盗。则一日无盗罪。一日敬三宝。则一日为善人。一日事二亲。则一日为孝子。一日不妄语。则一日不
失信。一日不绮语。则一日不失礼。一日不两舌。则一日兄弟睦。一日不恶骂。则一日室家和。一身一日尚获此功。
况一月至十月。一年至十年。自作教他展转相续。从一人以至百人。从一郡以至百郡。小善则闾阎士女。大善则卿
相王公。校而言之。足以立身辅化匡国保家。若以此立身。无身不立。以此匡国无国不匡。乃得圣之远图。岂
辅治之洪范也)公子曰。周孔设教。必导之以德齐之
以刑。故有五刑之属三千之罪。民犹罕遵法
度多陷刑网。若依佛语护戒舍刑则日长奸
盗。若存公用罚又偏负大慈。进退两楹幸闻
厥中。
通人曰。赵书云。石虎尝问国师佛图澄曰。
佛法既不许杀罚。今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
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虽复事佛讵获福
耶。澄答曰。帝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显畅三
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
所迁不能改恶且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
不刑。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
害非罪。虽复倾财事佛。无解殃祸。愿陛下省
欲兴慈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帝祚方远。石
虽不能尽行而为益不少。
宋典云。文帝之世。外国沙门求那跋摩。导
化之声播于遐迩。以宋元嘉八年至于建邺。
文帝劳问慇勤。又因言曰。弟子常欲持戒不
杀以身殉物不获从志。法师不远万里来化
此国。将何以教之。跋摩对曰。夫道在心不在
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
匹夫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剋己苦躬将
国。陛下所谓坐致太平也(凡人一日受八戒。则一日不杀生。而一日无杀
罪。一日不偷盗。则一日无盗罪。一日敬三宝。则一日为善人。一日事二亲。则一日为孝子。一日不妄语。则一日不
失信。一日不绮语。则一日不失礼。一日不两舌。则一日兄弟睦。一日不恶骂。则一日室家和。一身一日尚获此功。
况一月至十月。一年至十年。自作教他展转相续。从一人以至百人。从一郡以至百郡。小善则闾阎士女。大善则卿
相王公。校而言之。足以立身辅化匡国保家。若以此立身。无身不立。以此匡国无国不匡。乃得圣之远图。岂
辅治之洪范也)公子曰。周孔设教。必导之以德齐之
以刑。故有五刑之属三千之罪。民犹罕遵法
度多陷刑网。若依佛语护戒舍刑则日长奸
盗。若存公用罚又偏负大慈。进退两楹幸闻
厥中。
通人曰。赵书云。石虎尝问国师佛图澄曰。
佛法既不许杀罚。今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
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虽复事佛讵获福
耶。澄答曰。帝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显畅三
宝。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
所迁不能改恶且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
不刑。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
害非罪。虽复倾财事佛。无解殃祸。愿陛下省
欲兴慈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帝祚方远。石
虽不能尽行而为益不少。
宋典云。文帝之世。外国沙门求那跋摩。导
化之声播于遐迩。以宋元嘉八年至于建邺。
文帝劳问慇勤。又因言曰。弟子常欲持戒不
杀以身殉物不获从志。法师不远万里来化
此国。将何以教之。跋摩对曰。夫道在心不在
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
匹夫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剋己苦躬将
辩正论序¶ 第 496b 页 T52-0496.png
何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
言则士女以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
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
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斋斋亦大矣。如此
不杀德以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
命。然后方为弘济耶。帝大喜焉。尝试论之。可
为永鉴。必能存至治之本者。当坐朝问道奉
法无亲。宽猛相资威惠兼举。弘通三宝怜悯
四生。则百姓畏而爱之。九有不严斯治。周官
无以陈其薄效。洪范不足比其玄功。
公子问曰。奉佛能有益者。何故三方云挠四
海鼎沸。行道转经而无福耶。
通人对曰。赵书云。晋军出临淮泗。人情危惧
莫知所之。石虎瞋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
外寇。佛无神也。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澄。澄
因对曰。王过去世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常供
大众。会中有六千罗汉。吾此微躯亦豫斯会。
时得道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更受鸡身。
后霸晋地今得为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
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虎乃悟
而愧焉。仁王经云。佛告波斯匿王。一切国土
安立万姓。快乐皆由般若波罗蜜。是故付嘱
诸国王。不付嘱四部众。何以故。无王力故。此
阎浮提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千小国。其
国土中有七种难。一切国王为是难故。讲读
般若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帝王欢
喜。云何为七难。一者日月失度时节反逆。或
赤日出黑日出。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
或日轮一重二三四五重轮现。当变怪时读
言则士女以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
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
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斋斋亦大矣。如此
不杀德以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
命。然后方为弘济耶。帝大喜焉。尝试论之。可
为永鉴。必能存至治之本者。当坐朝问道奉
法无亲。宽猛相资威惠兼举。弘通三宝怜悯
四生。则百姓畏而爱之。九有不严斯治。周官
无以陈其薄效。洪范不足比其玄功。
公子问曰。奉佛能有益者。何故三方云挠四
海鼎沸。行道转经而无福耶。
通人对曰。赵书云。晋军出临淮泗。人情危惧
莫知所之。石虎瞋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
外寇。佛无神也。澄明旦早入虎以事问澄。澄
因对曰。王过去世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常供
大众。会中有六千罗汉。吾此微躯亦豫斯会。
时得道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尽当更受鸡身。
后霸晋地今得为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
之常耳。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虎乃悟
而愧焉。仁王经云。佛告波斯匿王。一切国土
安立万姓。快乐皆由般若波罗蜜。是故付嘱
诸国王。不付嘱四部众。何以故。无王力故。此
阎浮提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千小国。其
国土中有七种难。一切国王为是难故。讲读
般若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帝王欢
喜。云何为七难。一者日月失度时节反逆。或
赤日出黑日出。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
或日轮一重二三四五重轮现。当变怪时读
辩正论序¶ 第 496c 页 T52-0496.png
诵此经。二者二十八宿失度。金星彗星轮星
鬼星。火星水星刀星风星。南斗北斗五镇大
星。一切国主星三公星百官星。如是星等
各各变现。亦读此经。三者大火烧国万姓烧
尽。或鬼火龙火天火山火。人火木火贼火变
怪。亦读此经。四者大水漂没百姓。时节反逆
冬雨夏雪。冬时雷电霹雳。六月雨冰霜雹。雨
赤水黑水青水。雨土山石雨沙砾石。江河逆
流浮山流石。如是变时。亦读此经。五者大
风吹杀万姓。国土山河树木一时灭没。非时
大风黑风赤风青风天风地风火风。如是变
时。亦读此经。六者地国土亢阳炎火洞然万
草亢旱五谷不登土地赫然万姓灭尽。如是变
时。亦读此经。七者四方贼来侵国内外贼起
火贼水贼风贼鬼贼。百姓荒乱刀兵劫起。如
是怪时。亦读此经。是名七难。禳七难法。当作
九色幡长九丈。九色华高二丈。千枝灯高五
丈。九玉巾作七宝案七宝高座。置经案上。于
七宝帐中其国王等烧香散华。日日供养如
事父母如事帝释云云。若未来世国王护持
三宝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名金
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二名龙王吼菩萨。
手持金轮灯。三名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
刚杵。四名雷电吼菩萨。手持千宝罗网。五名
无量力吼菩萨。手持五千剑轮。并五千大神
王等。往护彼国作大利益。当立其形像而供
养之云云。夫水积浮船风积运鸟。护国土者
须凭五力(天龙鬼神人为五力也)匪唯世策独恃六军五力。
必幽显同心。故获安隐。六军或表里殊计。便
鬼星。火星水星刀星风星。南斗北斗五镇大
星。一切国主星三公星百官星。如是星等
各各变现。亦读此经。三者大火烧国万姓烧
尽。或鬼火龙火天火山火。人火木火贼火变
怪。亦读此经。四者大水漂没百姓。时节反逆
冬雨夏雪。冬时雷电霹雳。六月雨冰霜雹。雨
赤水黑水青水。雨土山石雨沙砾石。江河逆
流浮山流石。如是变时。亦读此经。五者大
风吹杀万姓。国土山河树木一时灭没。非时
大风黑风赤风青风天风地风火风。如是变
时。亦读此经。六者地国土亢阳炎火洞然万
草亢旱五谷不登土地赫然万姓灭尽。如是变
时。亦读此经。七者四方贼来侵国内外贼起
火贼水贼风贼鬼贼。百姓荒乱刀兵劫起。如
是怪时。亦读此经。是名七难。禳七难法。当作
九色幡长九丈。九色华高二丈。千枝灯高五
丈。九玉巾作七宝案七宝高座。置经案上。于
七宝帐中其国王等烧香散华。日日供养如
事父母如事帝释云云。若未来世国王护持
三宝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名金
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二名龙王吼菩萨。
手持金轮灯。三名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
刚杵。四名雷电吼菩萨。手持千宝罗网。五名
无量力吼菩萨。手持五千剑轮。并五千大神
王等。往护彼国作大利益。当立其形像而供
养之云云。夫水积浮船风积运鸟。护国土者
须凭五力(天龙鬼神人为五力也)匪唯世策独恃六军五力。
必幽显同心。故获安隐。六军或表里殊计。便
辩正论序¶ 第 497a 页 T52-0497.png
致危亡。所以降伏修罗。远因般若。招延丰乐。
近寄宝冥。但能依王论正论以字民(出金光明仁王等经)
奉日藏月藏而宁国。务兴七善增长三气。则
有五千大将各振剑轮。四大夜叉俱领神众。
敬顺佛语守护人王(大集经月藏分云。佛以震旦国土付嘱毗首羯磨天子。迦毗罗
夜叉大将。须摩那龙王。双目大天女等。各将眷属主领神兵共护震旦。所有斗诤怨雠。忿竞言讼。两阵交战。
饥馑疾病。非时风雨。冰寒毒热。悉令休息。令我法眼得久住故。绍三宝种不断绝故。三种精气得增长故云云。
王者用心则无不果也)星辰流景而正行。日月重光以合
度。阴阳和而无变。雨水浃以应时。有感斯通
无灵不契。至如业称过现福说重轻。但非定
报皆可攘也。终不徒然。枉为功德。
辩正论卷第一
近寄宝冥。但能依王论正论以字民(出金光明仁王等经)
奉日藏月藏而宁国。务兴七善增长三气。则
有五千大将各振剑轮。四大夜叉俱领神众。
敬顺佛语守护人王(大集经月藏分云。佛以震旦国土付嘱毗首羯磨天子。迦毗罗
夜叉大将。须摩那龙王。双目大天女等。各将眷属主领神兵共护震旦。所有斗诤怨雠。忿竞言讼。两阵交战。
饥馑疾病。非时风雨。冰寒毒热。悉令休息。令我法眼得久住故。绍三宝种不断绝故。三种精气得增长故云云。
王者用心则无不果也)星辰流景而正行。日月重光以合
度。阴阳和而无变。雨水浃以应时。有感斯通
无灵不契。至如业称过现福说重轻。但非定
报皆可攘也。终不徒然。枉为功德。
辩正论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