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474c 页
卷二 第 483a 页


破邪论卷下

唐济法寺沙门释法琳撰

答秦仲已下三十五世六百馀年者。对曰。
史记云。自殷已前。诸侯不可得而谱。为多失
次等年代难知。故尚书但以甲子为次第而
无年月者。良以史阙不记也。邪见。乃云于
秦仲迄于二世有六百馀年者。一往似长。出
何的證。按春秋已前。秦本未有。春秋已来。
始有秦伯。当春秋时。秦虽渐霸。但是周之小
邑。孝王之世。令非子放马于汧渭之间。不
承天命未有正朔。曾孙秦仲宣王之世。始受
车马为侍御之臣。仲孙襄公以送。平王东迁
进爵为伯。文公已下始见史记。自兹讫灭不
卷二 第 483b 页 T52-0483.png
过二百馀年。史记竹书及陶公年纪等皆云
秦无历数。周世陪臣。故隐居列之在诸侯之
下。何因得有年纪。续至胡亥。史记但厉公
列之。一百一年终乎二世。纵有年代皆附春
秋。自无别记。𧹞王之末。秦昭襄王。因周微弱
始灭周国。僭号称王。诸史相承。秦唯五世四
十九年。齐秘书杨玢史目云。秦自始封至
灭。凡三十五世六百馀年者。盖取始封秦号
经六百馀年非霸中国经多年也。邪见。乃
延秦短祚冒上长年。一何虚妄哉 答帝王
无佛年长有佛祚短自庖牺已下爰至汉高
二十九代君明臣忠者。对曰。何故庖牺独
治不及子孙。尧舜二君位居五帝。尧则翼善
传圣。舜则仁盛圣明。如尚书二典论。其化
民治道功业最高。民无能名则天之明君也。
尧又废兄自立。其子丹朱不肖。舜则父顽母
嚚。并止一身不能及嗣。尔时无佛。何不世世
相传。遽早磨灭。隐居年纪云。夏禹治五年。
羿篡十五年。浞篡十二年。睪十一年。夏
癸五十二年。又对曰。书云。舜禹之有天
下。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大禹
谟云。禹能卑宫菲食。皂帐绨衣而尽力于
沟洫。为民治水。于民有功。若皇天辅德。何为
天祚不永。止治九年。勘年纪云。夏后相及
少康之世。其臣有穷羿寒浞及风夷淮夷黄
夷斟寻等国。并相次作乱。凡二十六年。篡
夏自立。当时无佛。篡逆由谁 殷汤治(十三年)
外丁治(三年)仲壬治(四年)太甲治(十年)沃丁治(十三年)
戊治(十年)外壬治(三年)沃甲治(四年)盘庚治(九年)小辛治(七年)
卷二 第 483c 页 T52-0483.png
武乙治四年祖庚治七年祖乙治十年又(四年)(七年)(十年)对曰。汤仁不
杀。开三面之网。放夏桀于鸣条。甚有仁德。尔
时无佛。何以天历不长。外丁外壬其年转
促。尚书云。汤行九伐。太甲五征。伊尹立汤次
子胜又立。胜弟仲壬又放太甲于桐宫。汲
冢书云。尹自篡立。后太甲潜出亲杀伊尹而
用其子。既称忠朴之世。尔时无佛。何为亹起
萧墙君臣无道。周武王治(十一年)懿王治(三年绝嗣)
王治(五年绝嗣)倾王治(六年)匡王治(六年)元王治(八年)烈王
(七年)静王治(六年)贞王治(八年)悼王治(一百一日)哀王治(三月)
思王治(五月)

对曰。武王伐纣师渡孟津。白鱼入舟应天嘉
命。谥法曰。剋定祸乱曰武。民赖来稣轼闾
封墓。休牛放马治致太平。汝言无佛年长。
何因祚短治十一年。懿王僖王更复绝嗣
 一答佛未出前世无篡逆者 对曰。何故周烈
王弟显王篡位四十八年。悼王立一百一日。
为庶弟子朝所害。敬王弟哀王治三月。弟
思王外杀之思王治五月。小弟考王隗复杀之三王共治一年。此出杨玢史目陶公年纪秦五世六君四十九年 昭王五年(灭周后始
称王在位五载)孝文王式(一年)襄王楚(三年)始皇政(三十七年)胡
(三年)殇帝子婴(四十六日)又对曰。显王五年秦穆
公始霸。三十四年秦权周政。竹书云。自仲
之前本无年。世世纪。陶公并云。秦是篡君
卷二 第 484a 页 T52-0484.png
不依德政。次第不在五运之限。纵年长远终
非帝王。以短为长指虚为实。有何意见。秦
时北筑备胡伪杀扶苏矫立二世。陈胜蚁
聚作乱关东 汉时凶奴入塞。烽火照甘泉
宫。南越不宾。乃习水战。

汉高祖在位(十二年)惠帝(七年)文帝高祖第四子(非嫡)
帝本胶东王景帝第六子(非嫡)孝景帝时吴楚等
七国皆反。昭帝崩立兄子昌邑王即位二十
七日。凡有一千一百二十七罪。霍光废之。
后立宣帝。此时无佛。何为乃尔。

后汉凡十二帝。一百九十五年。

光武(三十三年)孝明(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安帝(十九年)
顺帝(十九年)桓帝(二十一年)灵帝(三十一年)献帝(三十年)隐居云
自魏黄初元年。至萧齐之末。凡二百八十
岁。

拓跋元魏十七君。合一百七十九年。尔时佛
来何故年久对曰。后汉书云。光武拨乱反正。
明帝致治升平。民无百里之忧。吏无出门之
役。麒麟入囿神凤栖桐。赤雀文龟苍乌白鹿。
嘉瑞备臻兆民胥悦。垂沕滑磅𥗔𥗔之恩。布通
天漏泉之泽。八方饮化万国钦风。论衡等
书并云。后汉徵祥不惭周夏。汝言有佛祚短。
何故年。长奕云西域胡旦末国兵三百二十
人。小苑国兵二百人。戎卢国兵三百人。渠
勒国兵三百人。依耐国兵三百五十人。郁立
师国兵三百三十一人。单相国兵三十五人。
孤湖国兵四十五人。凡八国胡兵。合有一千
八百九十一人。皆得绍其王业据其土地。自
相征伐屠戮人国。况今大唐僧尼二十万众。
卷二 第 484b 页 T52-0484.png
共结胡法足得人心。宁可不备预之哉 对
曰。检汉书西域传云。旦末小苑等八国。并
是葱岭已东。汉域胡国计去长安不过万里。
本非天竺佛生之地。又无僧尼在中谋叛。纵
彼造恶何关此僧。但奕狂鬼入心外兴邪说。
虚引往事假谤今贤。达者知其浪言。愚人必
生异见。惑乱朝野深可痛哉 一答佛来汉
地有损无益入家破家入国破国。汉明之世
佛法始来者 大唐圣朝正信君子。论曰。诸
佛大人出俗高士游涅槃之妙苑。住般若之
真空。不可以言像求。不可以情虑揆。形同法
性寿等太虚。但应物现身如水中月。所以瞿
师见三尺之貌。罗汉睹丈六之容。大满虚空
小入丝发。随缘应质化无常仪。寻释迦之肇。
基依汉东都郊祀晋魏等书及王俭史录费
长房三宝录考校普曜本行等经。并云。佛是
周时第十五主庄王他九年癸巳之岁四月
八日。乘栴檀楼阁现白象形。从兜率下降中
天竺国迦毗罗城刹利。王种净饭大王第一夫
人摩耶之胎。至十年甲午岁四月八日夜鬼
宿合时。于岚毗园波罗树下。从摩耶夫人右
胁而生。放大光明照三千世界。瑞应经云。沸
星下现时太子生本行经又云。虚空无云
自然而雨。左传云。星殒如雨。杜氏注解。盖时
无云。然与佛经符合。通儒以为佛生时也。
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四十九年处世说法。利
益天人度脱群品。至周匡王四年壬子二月
十五日后夜。于拘尸城入般涅槃。自灭度已
来。至今大唐武德五年壬午之岁。计得一千
卷二 第 484c 页 T52-0484.png
二百二十一岁。灭后一百一十六年。东天竺
国有阿育王。收佛舍利。役使鬼兵散起八万
四千宝塔。遍阎浮提。我此汉地九州之内。并
有宝塔。建塔之时。当此周敬王二十六年丁
未岁也。塔兴周世。经十二王。至秦始皇三
十四年。焚烧典籍。育王诸塔由此隐亡。佛
家经传靡知所在。如释道安朱士行等经录
目云。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房等一
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始皇弗从。遂
囚禁房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
始皇惊怖。稽首谢焉。问曰。虽有此说年纪莫
知。以何为證。请陈其决也。答曰。前汉成帝
时。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传云。向博观史
籍备览经书。每自称曰。余遍寻典策。往往见
有佛经。及著列仙传云。吾搜检藏书缅寻太
史创撰列仙图。自黄帝已下六代迄到于今。
得仙道者七百馀人。向检虚实。定得一百四
十六人又云。其七十四人。已见佛经矣。推刘
向言藏书者。盖始皇时人间藏书也。或云。
夫子宅内所藏之书。据此而论。岂非秦汉已
前早有佛法流行震旦也。寻道安所载。一
十二贤者。亦在七十之数。今列仙传见有七
十二人。案文殊师利般泥洹经云。佛灭度后。
四百五十年。文殊至雪山中。为五百仙人宣
说十二部经讫。还归本土。入于涅槃。恒星之
瑞即其时也。检地理志西域传云。雪山者。即
葱岭也。其下三十六国先来奉汉。以葱岭多
雪。故号雪山。文殊往化仙人。即其处也。详而
验之。刘向所论。可为验矣。虽遭秦世焚除。
卷二 第 485a 页 T52-0485.png
汉兴复出。所以荆杨吴蜀扶风洛阳。有宝塔
处。皆发神瑞具在众书非徒臆说。检成帝鸿
嘉三年岁在癸卯刘向撰列仙传明矣。故知周
世佛法久来。生盲人云。有佛祚短良可悼
矣。依经律云。释迦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
万年。五千年已还四众学者得三达智證四
道果。末法已去犹披袈裟。勘周书异记云。穆
王闻西方有佛。遂乘骅骡八骏之马。西行求
佛。因以禳之。据此而推。同齐时上统法师答
高丽使云。佛是西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四年
甲寅岁生。至今武德五年。得一千五百七十
七年也。信穆王之世。法已东行。刘向之言。
益为明矣。又汉武凿昆明池得黑灰。问东
方朔。朔云。非臣所知。可问西域胡人。后外国
沙门竺法兰来。因以事问。兰云。是劫烧之馀
灰也。方朔既博识通人生知俊异。无问不
酬。无言不答。岂容不达逆记胡人。盖是方朔
久知佛法兴行胜人必降。故有斯对也。佛
既去世。阿难总持。一言不失。迦叶结集。罗汉
千人咸书皮纸。并题木叶。致令五百中国各
共奉持。十六大王同时起塔。逮于汉世东流
二京所经帝王十有六代。翻胡梵本为汉正
言。相承至今垂六百祀。是以佛日再曜。起自
永平之初。经像重兴。发于开皇之始。魏人朱
士行沙门卫道安等。并为纪录。总其华戎
道俗。合有一百八十二人。所译经律戒论大
小乘三藏杂记等。凡二千一百七十一部。总
有六千四百四十六卷。莫不垂甘露于八魔
之境。流慧日于三有之中。汲引将来永传胜
卷二 第 485b 页 T52-0485.png
业。教人舍恶行善佛法最先。益国利人无能
及者。汝言破家破谁家破国破何国。邪见竖
子无角畜生。夙结豺心久怀虿毒。无丝发之
善。负山岳之辜。长恶不悛老而弥笃。乃以
生盲之虑忖度圣尊。何异尺鴳之笑大鹏。井
蛙不信沧海。可谓阐提逆种地狱罪人。伤而
悯之。故为论也。寻夫七十二君三皇五帝孔
丘李老汉地圣贤。莫不葬骨三泉横尸九壤。
未有如佛舍利现瑞放光。火烧不然砧槌不
碎。于今见在立试可明矣。且据此一条足
知佛法之神德也。震旦诸圣孰与为俦。乃欲
毁而灭之事难容忍。伤风败俗亏损福田。诳
惑生民点污朝廷。实可叹也。

沙门安世高译(一百七十六部) 沙门鸠摩罗什译(九十八部)
 沙门卫道安译(二十四部) 沙门严佛调译(七部) 沙门宝
唱译(众经目录四卷译一千四百三十三部) 吴人支谦译(一百二十九部) 晋人
聂承远译(三部) 晋人聂道真译(五十四部) 宋人谢灵运译
(三十六卷涅槃) 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三十五部) 元魏期
城郡守杨衒之译(一部) 元魏李廓撰众经目录
(四百七十部) 魏人万天懿译(一部) 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
(一十七部) 齐常侍庾颉译(一部) 梁人木道贤译(一部)
 梁武帝注(大品经五十卷) 梁人袁昙允撰(论抄一部) 梁简文
帝撰(法集记一部二百卷) 梁记室虞孝敬内要(一部) 隋人洋
川郡守昙法智译(一部) 右古来翻经人。

宋临川康王义庆撰(宣验纪一部又撰幽明录一部) 太原王琰
撰(冥祥记一部) 琅琊王巾撰(僧史) 齐竟陵文宣王造(三宝记传
一部) 齐著作斐子野撰(高僧传) 淮南刘俊撰(益部寺记) 晋
卷二 第 485c 页 T52-0485.png
中书令郤景兴撰(东山僧传) 中书令陆明霞撰(沙门传)
 治中形孝秀撰(庐山僧传) 太原王延秀撰(感应传) 吴兴
朱君台撰(徵应传) 晋中书侍郎干宝撰(搜神录) 彭泽令
陶元亮撰(搜神录) 道士陶隐居作(发菩提心礼佛文) 道士陆
修静作(对沙门记) 宋光禄颜延之作(庭诘文) 齐隐士周
颙撰(三宗二谛论) 周仪同甄鸾撰(笑道论一部) 隋成都费长
房撰(三宝录) 右古来博通君子识量王公尊敬三
宝撰沙门记传者。对曰。此等先贤并皆翻译
佛经为目录记传悉学穷稽右精谙内外。
信道俗之白眉。为群英之称首。咸遵敬三宝
研味一乘。弃世辞荣钦承胜轨邪见朋党一
口不论一人不说太剧苦剋诽毁酷毒秽言自
保萤辉欲张蚊翼。何殊朝菌之知晦朔。蟪蛄
之暗春秋信其管窥轻忽大道。足令洗耳。安
可信乎。请付朝官博通君子。检内外典籍。
明邪见人谬妄之罪。若言佛法来汉无益世
者。

对曰。案孔子周灵王时生。敬王时卒。计其在
世七十馀年。既是圣人。必能匡弼时主。何以
十四年中行七十国。至宋伐树。相卫削迹。
陈蔡绝粮。避桓魋之杀。惭丧狗之呼。虽应
聘诸侯莫之能用。当春秋之世。文武道坠。
君暗臣奸礼崩乐坏尔时无佛。何为逆乱滋
甚。篡弑由生。孔子乃婉娩顺时逡巡避患
难保妻子。终寿百年亦无取矣。或发匏瓜之
卷二 第 486a 页 T52-0486.png
言。或兴逝川之叹。然复逊辞于季氏。伤凤鸟
不至河不出图。及西狩获麟。遂反袂拭面。称
吾道穷。虽门徒三千删诗定礼。亦疾没世而
名不称。吾何以见于后世矣。遭盗蹠之辱。
被丈人之讥。校此而论足可知也。若以无
利于世。孔老二圣其亦病诸。何为讷其木石
而不陈弹也 一答寺多僧众妖㜸必作。如
后赵沙门张光。后燕沙门法长。南凉道密。
魏孝文时法秀。太和时惠仰等。并皆反乱
者。

对曰。检崔鸿十六国春秋。并无此色人。出何
史籍。苟生诬抂诳惑君王。请勘国史知其妄
奏。案前后汉书。即有昆阳常山青泥绿林黑
山白马黄巾赤眉等数十群贼。并是俗人。不
关释子。如何不论。后汉书云。沛人道士张鲁
母有姿色。兼挟鬼道。住来刘焉之家。焉后为
益州刺史。任鲁为督义司马。鲁共别部司马
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
汉使者。鲁既得汉中。又杀张修而并其众。于
时假托神言。黄衣当王。鲁因与张角等相应
合集部众。并戴黄巾披道士之服。数十万人。
贼害天下。自据汉中。垂三十载。后为曹公所
破。黄衣始灭。尔时无一沙门。独饶道士。何默
不论。然汉魏名僧德行者众。益国甚多。何以
不说。但能扬恶专论人短。岂是君子乎。

魏必曰。张鲁。字公旗。祖父陵。客蜀学道在
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
米五斗。世号米贼。陵死子衡传业。衡死鲁复
传之。陵为天师。衡为嗣师。鲁为系师。自号三
卷二 第 486b 页 T52-0486.png
师也。素与刘焉善。焉死子璋立。以鲁不顺。杀
鲁母及室家。鲁遂据汉中。以鬼道化民。符
书章禁为本。其来学者初名鬼卒。受道用金
帛之物。号为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治
头。有病者令首过大都与张角相似。

后汉皇甫嵩传云。钜鹿张角自称大贤郎师。
奉事黄老行张陵之术。用符水咒说以治病。
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行教化。转相诳惑
十馀年间。众数十万。自青除幽冀荆杨兖豫
八州之民。莫不必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
将军之号也。大方万馀人。小方六千人。讹言。
苍天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
土书京邑寺门。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三月
五日。内外俱起皆著道士黄巾黄褐。或杀人
祠天。于时贼徒数十万众。初起颖川作乱天
下。并为皇甫嵩讨灭。南郑反汉而蜀亡(事在魏书)
孙恩习仙而败晋(事在晋书)。道育醮祭因而祸宋(事在
宋书)。于吉行禁殆以危吴(事在吴书)。公旗学仙而诛家
(事在华阳国志)。陈瑞习道而灭族(事在晋阳秋)。魏华叛夫(事在
灵宝经序)。张陵弃妇(事在陵传)。子登背父卫叔去兄(出神仙传)。右
上古来道士为逆乱者。

对曰。自陵三世专行鬼道。符书章醮出自道
家。禁厌妖㜸妄谈吉凶。奸由兹起。然吴魏
已下。晋宋已来。道俗为妖数亦不少。何以独
引众僧。不论儒道二教。至如大业末年王世
充李密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卢明月李
轨朱粲唐弼薛举等。亦是俗人。曾无释氏。何
为不道。事偏理曲党恶嫉贤。为臣不忠明矣
卷二 第 486c 页 T52-0486.png
 奕云。自开辟已来。至今武德四年辛巳。积
二百七十六万一千一百八岁者。对曰。汝
云。庖牺氏凡三十世。治二万二百九十七年。
少昊至汉高有三千二百一年。从庖牺至汉
高二十九代计之不过二万三千四百九十八
年何因爰初开辟。迄之武德四年。顿有二百
七十六万馀岁耶。勘帝系谱云。天地初起状
如鸡子。槃古在其中。经九万年。次三皇及
燧人氏治二万二百九十七年。安齐秘书杨
玢史目云。伏牺元年甲寅。至开皇元年辛
丑。有六万一千六百八年总而言之。一十七
万一千九百五年。校此而论。太悬殊矣。请勘
年纪定其修短也。检正史所载。伏羲氏始画
八卦陈甲子造书契。乃有世年。庖牺已前。
本无纪历。进退何依。

奕云。请胡佛邪教退还西域。凡是僧尼悉令
归俗者 对曰庄周云。六合之内圣人论而
不议。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老子云。域中
有四大而道居其一。考诗书礼乐之致。但欲
攸叙彝伦明忠烈孝慈之先意在敬。事君父
纵称至德。唯是安上治民。假令要道。不出
移风变俗。自卫反鲁。讵述解脱之言。六府
九畴。未宣究竟之旨。及养生济物之谈。龙
图凤纪之说。亦可怀仁抱信遵厉乡之志。删
经赞象肆阙里之文。次曰九流。末云七略。
案前汉艺文之所纪众书。一万三千二百六
十九卷。莫不功在近益但未畅远途。皆自局
于一生之内。非迥拔于三世之表者矣。遂使
当现因果理涉旦而犹昏。业报吉凶义经丘
卷二 第 487a 页 T52-0487.png
而未晓。故知逍遥一部。犹迷有有之情。道德
二篇。未入空空之境。斯乃六合之寰块。五常
之俗谟。讵免四流浩汗。为烦恼之场。六趣諠
哗。造尘劳之业也。原夫实相杳冥。逾要道之
道。法身凝绝。出玄之又玄。唯我大师体斯
妙觉。二边顿遣万德俱融。不喧不寂。安能
以境智求非爽非昧。胡可以形名取。为小
则小而无内。处大则大也。无垠故能量法界
而兴悲。揆虚空而立誓。所以现生秽土诞圣
王宫。示金色之身。吐玉毫之相。布慈云于鹫
岭。则火宅炎销。扇慧风于鸡峰。则幽途雾
卷。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盖承躯。出则帝
释居前。入则梵王从后。左辅密述以灭恶为
功。右弼金刚以长善为务。声闻菩萨俨若侍
臣。八部万灵森然翊卫。演涅槃则地现六
动。说波若则天雨四华。百福庄严。状满月
之临苍海。千光照曜。犹聚日之映宝山。师子
一吼则外道摧锋。法鼓暂鸣则天魔稽首。是
故号佛为法王也。岂得与衰周迦叶比德争
衡。末世儒童辄相连类者也。是以天上天
下。独称调御之尊。三千大千。咸仰慈悲之泽。
然而理趣深远。假筌蹄而后悟。教门善巧。凭
师友而方通。统其教也。八万四千之藏。稽其道也二谛十地之基。祇园鹿苑之谈。海殿
龙宫之旨。玉牒金书之字。七处八会之言。莫
不垂至道于百王。扇玄风于万古。如语实语
不可思议也。近则安国利民。远则超凡證
圣。故能形遍六道教满十方。实为世界福田。
盖是苍生归处。于时敬信之侣。犹七曜之环
卷二 第 487b 页 T52-0487.png
北辰。受化之徒。如万川之投巨海。考其神变
功业利益天人。故无得而名也。既满恒沙之
因。故得常乐之果。善矣哉不可测也。但以时
运未融。遂令胡汉殊感。所以西方先音形之
奉。东国暂见闻之益。及慈云卷润慧日收光。
乃梦金人于永平之年。睹舍利于赤乌之岁。
于是汉魏齐梁之政像教勃兴。燕秦晋宋已
来名僧间出。或画满月于清台之侧。或表
相轮于雍门之外。逮河北翻词汉南著录。道
兴三辅信洽九州。跨江左而弥殷。历金行而
转盛。渭水备逍遥之苑。庐岳总般若之台。
深文奥旨发越来仪。硕学高僧蝉联远至。暨
梁武之世。三教连衡隋文初三乘并驾虽
居紫极情契汾阳。屏洒正而撤饔人。熏戒
香而味法喜。恐四流难拔躬以七辩能持。
乃轻衮饰而御染衣。舍彫辇而敷草座。于时
广创惠台之业。大启表塔之基(梁记云。东台西府相继八十馀年。都邑大寺七百馀所。僧尼讲众常有万人。讨论内典共遵圣业。孜孜无倦各压世荣也)。遂
令五都豪族厌冠冕而投诚。四海名家弃荣
华而入道。自皇王所居之土。声教所覃之域。
莫不顶礼回向五体归依。利物之深其来久
矣。孔老垂化安能与京。案十六国三十国
春秋高僧名僧牟子等记传。始后汉明帝永
平十年已来佛法东流。政经十代年将六百。
其名僧大德世所尊敬者。凡二百五十七人。
傍出附见者及燕赵王公齐梁卿相等凡二百
五十一人。合五百八人。陈其行业大开十例。
一曰译经。二曰义解。三曰神异。四曰习禅。
卷二 第 487c 页 T52-0487.png
五曰明律。六曰遗身。七曰诵经。八曰兴福。九
曰经师。十曰唱导。此等高僧皆德效四依功
备三业。法传震旦实所赖焉。邪见隐而不论。
但说五三恶者。夫雪山之内。本多甘露亦有
毒草。大海之中。既足明珠亦饶罗刹。喻昆
山缺于片石。比邓林损于一枝耳。何可为怪
而使废之。

译经沙门第一(五十二人) 义解沙门第二(九十九人)

神异沙门第三(二十人) 习禅沙门第四(二十三人)

明律沙门第五(十三人) 遗身沙门第六(十一人)

诵经沙门第七(二十二人) 兴福沙门第八(十四人)

经师沙门第九(十一人) 唱导沙门第十(十人)

此等沙门。或踰越沙险或汎漾洪波。皆能委
命弘经亡形殉道。或以神力救世。或以异迹
发人。或慧解开襟。或通感适化。安禅湛虑则
功德如林。禁行清高则冰霜弥洁。树兴福善
则冥卫可祈。讽诵法言则幽显沾庆。于是三
藏四含功用邃广。方等般若取信尤多。但神
化所该无远必届。葱河由跬步之间。声光有
见闻之限。岂非时也。及缘运将感像教遐
通。或号为西域大神。或称为浮阎之主。所
以摩腾挟策而来仪。法兰怀道而降德。什师
硕学钩深神监奥远。及游中土备悉方言。受
学者三千。入室者八俊。生融影睿严观恒
卷二 第 488a 页 T52-0488.png
肇。皆领悟言前词芬兰桂执笔承旨任得
其人。晋有道安擅名当世。资学图澄传业惠
远。门人日盛世不乏贤。足使陈郡谢安推其
神俊。襄阳习郁屈我弥天。自晋惠蒙尘怀敏
迁播羯胡纵毒寇荡中州刘曜篡虐于前。石
勒僣凶于后。华夏分崩。人民涂炭。圣师佛图
澄悯伤杀之方始。痛刑害之未央。遂设神
化于葛陂。示悬记于襄邺。藉秘咒以济将
尽。拟香气而拔临危。占铃映掌坐定吉凶。
终令二石发心四民免害(澄传云澄在汉地二十五年所历郡县兴立佛
寺八百九十三所年一百十七岁亡当石氏凶强虐害无道若不与澄同日孰可言乎百姓危亡得存性命者不可称
纪)及白足临刃不伤。遗法为之更始志上分
身圜户。帝王以之加信具诸史籍其可详乎。
莫不功被将来传灯永劫。议者佥曰。僧者绍
隆圣种。佛则冥卫国家福荫皇基必无退废
之理也。应我大唐之有天下也。当四七之
辰。安九五之运。扶危济世之德。越汤武而
独高。夷凶拨乱之功。逾汉魏而孤显。荡荡
乎巍巍乎难以揄扬者矣。加以留情佛法降
意玄门。造像书经度僧立寺。种种功德处处
檀那。利益华戎汲引黎献。方欲兴上皇之
正。开正觉之道。蔑兹五帝跨彼三王。治致
太平永隆淳化。上来邪见所述秽言。盖是天
地之所不容。人伦之所同弃。恐尘黩圣览不
足可观。伏惟陛下。布含弘之恩。垂鞠育之惠。
乞审其逆顺议以真虚。涅槃经云。佛灭度后
法付国王。陛下君临正当付嘱。伏愿杜其邪
说。使像教兴行。博雅君子正见道人闻之。
乃共扼腕抵掌盱衡而作论云尔。孟子有
卷二 第 488b 页 T52-0488.png
言曰。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夫虚妄显
于真。实录乱于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朱紫。
杂厕瓦玉参糅以情言之。岂余心所能忍
也。孔子又曰。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
伏。是以论也。夫玉乱于石。人不能别。是反为
非虚转为实。安能不言乎。考王者之降灵也。
或流星贯月。或长虹绕电。或赤雀衔书。或素
灵夜哭。带云龙之气。含奇异之象。皆有天
命。非由人也。或问曰。何以周过其历。秦不
及期。答曰。夫冥理难知。人情易惑。校其指
归。略详之矣。何者昔宋景修德守心便退。丁
兰笃孝木母舒颜。但使专精嘉祥可致。必能
洁己灾祸自亡。信哉斯言也。观夫文武成康
之世治道隆平。盖积善所资福钟来叶。所以
过历也。始皇在位焚书坑儒酷毒天下。逮于
二世诛戮更甚。生民寒心手足无措。上天降
祸。故不及期也。易曰。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也此之谓矣。故知兴灭之理。非关力能。咸
禀先因。颇由行业信为明證也。近如周武错
见毁寺废僧。旋踵之间后嗣磨灭。窃见隋文
皇帝初生。即有神尼抚养。后为宝禅师观
见。当为霸王。及其即位。普兴佛法大度僧尼。
四部诜诜三学济济。安心行道以报国恩。登
即渐息干戈日就丰乐。嘉祥灵应史不绝书。
四海无波六合同庆。后封禅岱岳世致太平。
比至炀帝屏除寺塔流摈僧尼。缮造奢华万
事过度。天陲海外亲自征行。祸及无辜殃钟
身世。目前可验。何待将来 论曰论衡云。
俗儒好长古而短今。言瑞则渥前而薄后。不
卷二 第 488c 页 T52-0488.png
非言之虚美而责今之实论。信久远之伪词。
忽近今之实事。不知指马之要而竞儒墨之
谈。膏肓之病固难治矣。大矣哉。释氏之为教也包罗三世囊括四流。方万像之列太空。
譬八河之归沧海。至于博寻子史夐览经
诰。六宗七庙之典。五岳四望之仪。丹笥金
版之文。名山石室之记。玉检芝泥之册。云
台驎阁之书。清分浊判已来。鸟谟虫迹之
后。赫胥栗陆之旷。天皇人帝之前。斗杓之所
指撝。轮乌之所临照。地舆迥阔天角辽
长。补鳌折柱之灵。刊山刬海之异。立功立
德之道。一阴一阳之言禾黍药石之所基。衣
裳宫室之所肇。参玄祀黄之典。制礼作乐
之训。勋揖华让之则。汤征武伐之威。金縢
零雨之翁。泣麟伤凤之叟。莫不事极寰中而
理穷域内者也。岂知上界萦二死之患。下方
抱三涂之忧。苦海漂沦爱河绵远。是以大悲
出世导彼生盲。开八正之关。辟五乘之路。
宣忍服戒珠之旨。启优波木叉之规。遂使体
施飞禽躯投野兽。列国都城方之脱屣。娇娥
𥊑睑弃似遗尘。正欲去此四蛇息兹八苦。永
断生老病死。无复怨会爱离。一罢受形长辞毒
器。况千花宝殿近号天宫。六合珍楼远称净
卷二 第 489a 页 T52-0489.png
国。八行玉树四柱金楼。百味香餐三铢软服
奕奕轻举。无烦列子之风。雍雍笑歌讵因箫史之吹。故知缘舆琼轮惭晖于紫府。玄霜绛雪恧彩于玉京矣。

夫释迦者。译云能仁。言德充道备堪济万物
也。然法身二义。一曰真实。二谓权应。真身谓
至极之体。妙绝拘累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
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应身者。积劫行
因亿生求果。和光六道同尘万类。生灭随时
脩短为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法
体不迁。但时无妙感。故莫得常见也 世说
云。鲁人尚不贵东家丘。邪见岂信有西方
佛。根深难拔。悲夫。或者问曰。岂其然耶。请
喻斯旨。论者对曰。子不闻乎。夫瞽者无以
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盖
知十恶波浪易动心源。万善枝条难抽意树。
良以凡夫颠倒渴爱所烧。妄想攀缘身心放
逸。激五欲浪漂二死河。常在黑闇崖下无明
波底。长夜睡眠处于梦宅。莫醒回天之醉。讵
知迷乱之色。昏昏永劫役役偷生。乃复随逐
邪师亲近恶友。咆𠷺狂象放恣心猿。起六十
二之见山。汎九十八之使海。耽湎行厕恋
著画瓶。扇八魔风吹三毒火。纵六入贼盗五
阴城。不忧二鼠之危。恒兴四蛇之怒。信其牛
羊之眼。发其枭镜之凶。于是立我慢幢声自
大鼓翻覆毁誉之口。誇企儒墨之谈。反表为
里颠裳为衣。败俗伤真间朋乱友。陵辱三
宝欺侮二亲。轻忽冥祇呵骂风雨。与鬼神为
雠隙。与骨肉为怨憎。自矜自高不仁不孝。恃
卷二 第 489b 页 T52-0489.png
其管见愚谓指南。何异蝍蛆之甘臭螮。鸱
枭之嗜腐鼠。以毒为美。深可畏哉。靡虑将来
之辜。不愁地狱之报。嗟乎肆一言之祸。招万
劫之殃。致使沈滞幽涂沦历恶道。入铜狗铜
蛇之网。居八寒八热之城。锯解磨磨炉烧镬
煮。餐灰食火啖雪吞冰。处处燋然心心苦楚。
百骸九窍撩乱刀锋。五脏四肢纷披剑锷。所
以然者。皆由拨无因果谤出世间破和合僧不
信正法邪见根深之所致也。况复舍身受身常
婴三界。从狱至狱不离三涂。大圣观已兴
悲。至人为之流恸。故知善恶之理如响应声。
报施之徵似形带影。可不慎欤。可不慎欤。

诏云。弃父母之须发。去君臣之服章。利在
何门之中。益在何情之外。损益二宜请动妙
释 答法琳闻至道绝言。岂九流能辩。法身
无象。非十翼所诠。但以四趣茫茫漂沦欲
海。三界蠢蠢颠坠邪山。诸子迷以自焚。凡夫
溺而不出。大圣为之兴世。至仁所以降灵。遂
开解脱之门。示以安隐之路。于是刹利王种
辞恩爱而出家。天竺贵族厌荣华而入道。是
以悉达太子去衮龙之衣。就福田之服。誓出
二种生死。志求一妙涅槃。弘道以报四恩。育
德以资三有。此其利益也。案佛本行经剃发
出家品偈云。

「 假使恩爱久共处
 时至命尽会别离
 见是无常须臾间
 是故我今求解脱」


于后慕其德者断恶以立身。钦其风者洁己
而修善。毁形以成其志。故弃须发美容。变俗
以会其道。故去君臣华报。虽形阙奉亲而内
卷二 第 489c 页 T52-0489.png
怀其孝。礼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泽被怨亲以
成大顺。福沾幽显岂拘小违。上智之人依佛
语故为益。下凡之类违圣教故为损。惩恶则
滥者自新。进善则通人感化。伏惟陛下。至德
含弘仁心鞠育。爰复降情正法留意出家。广
布慈云重兴佛日。利益之道难得而称。此即
大唐帝业慈被百灵。圣种洪基惠流千祀。不
敢辄以愚意轻测天心。谨课庸词略申管见。
尘黩御览。伏深战越。谨对。
破邪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