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附传¶ 第 1127a 页
附传¶ 第 1130b 页
续清凉传卷下
传既成。遣人以锦囊盛一本。赍疏一通。以八
月二十八日。至真容院文殊前表明。疏文曰。
近者。亲诣台山。获瞻圣像。慈悲赴感。殊胜现
前。庆云纷郁于虚空。宝焰荧煌于岩谷。同僧
祇之队仗。不可说之圣贤。大风昏霾。愈彰瑞
相。赤壁峭绝。更示真身。商英。直以见闻。述
成记传。庶流通于沙界。或诱掖于信心。使知
我清凉宝山。眷属万人之常在。金色世界。天
龙八部之同居。叩梵宇以赞明。冀导师之證
察。僧正省奇。集僧众八十馀人。读疏讫。菩萨
殿内。忽现金灯四十馀遍。商英。思有以归奉
者。即自塑泥像。以十一月出按民兵。八日。赍
像于菩萨前发愿。其文曰。一切处金色世界。
真智所以无方。东北方清凉宝山。幻缘所以
有在。无方则一尘不立。有在则三界同瞻。我
是以投体归依。雨泪悲仰。伏念。商英昔在普
光殿内。或于大觉城东。一念差殊。四生流浪。
附传¶ 第 1130c 页 T51-11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0.png)
因。值今胜事。荷刹那之方便。开无始之光明。
揣俗垢之已深。恐慢幢之犹在。托之土偶。明
此愿轮。三界空而我性亦空。孰真孰妄。十方
幻而我形亦幻。何异何同。伏愿。菩萨。摄入悲
宫。接归智殿。起信足于妙峰山顶。资辩河于
阿耨池中。誓终分段之身。更显希奇之作。读
文讫。殿内现金灯三。其日大雪。雪止之后。五
色祥云遍空。其夕。清辉阁前。罗睺殿左右。现
银灯十四。黄嵬岭上。现大白光三。翌日。五色
云自辰及申。盘绕不散。至夜雪作。商英祝
曰。昨日银灯。光焰微细。与六七月所见不侔。
岂商英黑业所招。抑圣贤变化。亦有春夏秋
冬之异。常闻。诸佛诸大菩萨身光。蔽映魔宫。
犹如聚墨。若随时小大。则一大藏教。乃是虚
言。于是。阁前雪中。现向所见大金光三。商英
即踊跃拜辞曰。大雪现灯。非所求也。命开菩
萨殿。取续书所见于后。既开殿。爱慕不能自
已。又祝曰。待罪本路。傥未罢去。明年五六月。
乃可再来。颇更一瞻光相。满愿而去。良久。于
阁前。再见大金光四。明年夏六月。以并亢旱。
诣山祈求雨泽。因安奉罗睺菩萨圣像。乙巳
平旦。至中天阁。东南林麓。忽变金色。有青赤
光直起。鲜明夺目。移时乃隐。日昳登清凉山。
有五色异气。为菩萨骑师子之像。丙午。至真
容院。具威仪。迎所安罗睺像。比及寺门。而报
者曰。殿中灯且现矣。既谒菩萨。瞻仰之次。顶
上宝盖。忽尔明朗。主殿僧曰。此殿幡盖无数。
掩蔽稠密。而顶盖最高。隐莫能辨。今烂若
附传¶ 第 1131a 页 T51-11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1.png)
馀大金灯。往来上下。或移时。或移刻。或良
久。丁未。诣菩萨前白言。华严经中。世尊八处
放光表法。此光。若是法性本有无相之光。视
之不见。则商英不疑。若是诸佛果德圆满之
光。使人可见。则愿为示现。于是。顶上宝盖。
忽然通明。孔隙流光。迸射四出。已而襟领间。
如意间。各放宝光。烨烨闪动。又于殿前。金莲
花叶。灯焰交辉。开合无数。是时。远近僧俗。
千数云集。呼而视之。欢呼震动。继以悲泪。各
各叹言。无始以来。罪戾深重。请从今日。改往
修来。戊申。诣中台。日将暝。四山青黯。忽有
异气横跨北台。山如烂银。刻划长十丈。众呼
曰。银桥现。商英曰。非也。此殆白银阶道。圣
贤所游蹑者也。俄而现宝灯一。分而为二。时
有游僧十数人。已归台屋止宿。呼而视之。众
僧叩头念佛。商英曰。此处。当有三灯。各各
谛观。良久。三灯齐现。商英取续传示之曰。吾
去年所书。如东方心宿。岂妄语邪。己酉。太原
佥判钱景山。及经略司管句机宜文字邵埙。
来会于东台。而商英已还真容院。即遣人招
二君还。二君曰。适已于东台。见圆光摄身光
矣。但未见圣灯也。是夕。遂与二君。祈灯而观
焉。庚戌。宿佛光寺。祥云异气。缤纷无数。辛
亥。往秘[(序-予+林)/女]岩。未至岩之三里。直光现。既至
岩。而卢舍那佛。面门放光。照耀满殿。初夜。
于层崖间。现大金灯五。壬子。出岩。于空中现
金桥一。此桥。不依山谷。不依云气。不假日光。
亘空黄润。如真金色。鸣呼。当处出生。当处入
附传¶ 第 1131b 页 T51-11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1.png)
也。既以旱祈雨。在山三祷三应。但须臾即霁。
癸丑。还至代州。大雨弥日。将槁之苗。变为丰
岁。商英。即以其事奏闻。其略曰。臣近以本路
亢旱。躬诣五台山文殊像前。及五龙池。祈求
雨泽昼夜所接灵光宝焰。殊形异相。赫弈显
耀。莫可名状。是时。四方僧俗千馀人。同共瞻
睹。欢呼之声。震动山谷。已而时雨大降。弥覆
数州。臣之始往。草木萎悴。农夫愁叹。及其归
也。木麻荞菽。青绿生动。村落讴歌。指俟大
稔。此盖朝延有道。众圣垂佑。有司推行诏
条。布之于名山异境。其应如响。勘会五台山
十寺。旧管四十二庄。太宗皇帝平晋之后。悉
蠲租赋。以示崇奉。比因边臣谩昧朝延。其地
为山荒。遂摽夺其良田。三百馀顷。招置弓箭
手一百馀户。因此逐寺。词讼不息。僧徒分
散。寺宇隳摧。臣累见状。乞给还。终未蒙省
察。臣窃以六合之外。盖有不可致诘之事。彼
化人者。岂规以土田得失。为成与亏。但昔人
施之为福田。后人取之养乡兵。于理疑若未
安。欲乞下本路勘会。如臣所见所陈。别无不
实。即乞检会。累奏早赐施行。虽然如是。彼大
士。以十方三界。为一毗卢遮那座体。而商英。
区区以数百顷田浼之。其志趣狭劣。不亦悲
乎。
* 附传
续传既行。信而游者。发于诚心。靡不感应。四
年二月。本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刘友
端。于罗睺殿前。雪中祈见金灯一。分而为三。
附传¶ 第 1131c 页 T51-11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1.png)
俞。于中台。祈见圆光五。摄身光一。清辉阁
前。雨中飞金灯一。经略司准备差遣潘璟。于
清辉阁前松林中。祈见白光三道直起。万菩
萨队仗罗列。金色师子。游戏奋迅。金殿一圆
光三。圆光中现佛头。如地踊状。一菩萨骑师
子一。白衣观音一。金桥三。银灯一。而往来者
八。金灯三。而明灭者十五。璟。自以三世奉罗
汉。一生以医术济人。而未睹罗汉药王相状。
默有所祷。行至金阁。空中现大金船一。上有
罗汉数百。行者立者。礼拜者。又行至藏头。见
白云西来。药王菩萨。立于云端。心冠大袖。皂
绦皂屦。凡璟之所见。独多且异。不可具纪。六
月末。僧温约。自京来。施金襕袈裟。及赍内中
香来。监镇曹谞。晨至菩萨殿。启香之际。殿前
长明灯上。忽吐大金光。如车轮飞。照殿中。经
略司句当公事李毅。侍其母亲。及阳曲县尉
江沄之母王氏游。祈见圆光摄身光直光金
灯。毅以书来言曰。今日乃知续传非虚也。资
政殿学士知河南府李清臣。闻之曰。文殊与
释迦文。异名一体。虽已为古佛。其实寿蔽天
地。示迹垂化。尚尔老婆心。龙图阁学士本路
经略安抚使曾布曰。布昔移帅广东。游庐山
天池。登文殊台。大风振林木昏霾。咫尺不辨
道路。灯烛火炬俱灭。而下视莽苍中。金灯四
出。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隐或现。会夜分疲
寝。所见盖有未尽者。然大风所不能摧。昏霾
所不能掩。非大光明有无量神力不可思议。
其孰能若是乎。顾言之难信。不敢纪以示人。
附传¶ 第 1132a 页 T51-11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2.png)
或谓商英曰。外道波旬。大力鬼神。山精木魅。
皆能为光为怪。子何信之笃邪。答曰。尔所谓
光怪。或道果垂成。见而试之。或正法将胜。出
而障之。今吾与诸人。自视决然。未有以致光
怪者。夫何疑哉。精进精进。损之又损。运木杓
于粥锅。乃吾曹之常分。
续清凉传下(终)
* 又述二颂(有序)
商英。及汾州西河宰李杰。同谒无业禅师塔。
惜其摧腐。相与修完。既而塔放光。又梦无业
从容接引。觉而阅其语。见无业问马祖西来
心印。祖云。大德。正闹在。且去。无业去。祖唤
云。大德。无业回首。祖云。是什么。商英因此。
豁然省悟台山所见。及作二颂曰。四入台山
礼吉祥。五云深处看荧煌。而今不打这鼓笛。
为报禅师莫放光。是什么是什么。罗睺殿前
灯似火。不因马祖唤回。洎被善财觑破。毗岚
风急九天高。白鹭眼盲鱼走过。
供备库使同管句河东沿边安抚司公事侍其
瓘。元祐庚午。守祁阳时。提刑张公。行部过
郡。以所续五台清凉传记。出示于瓘。乃张公。
前领宪河东日。纪五台山文殊菩萨化现之
事。殊胜奇异。寔耳所未闻。目所未睹。瓘阅之
再三。恨未得其便。以瞻礼圣境。然渠渠惓惓
之心。未忘于寤寐也。一梦高塔前。数紫衣僧
拜礼。传呼菩萨出现。瓘亦从而瞻望。久之既
觉。则以谓精神思虑所致。默且记识。是岁五
附传¶ 第 1132b 页 T51-11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2.png)
暑长途可畏。白云自涧底涌出直上。省奇曰。
此祥云也。映山如银屏。壁立不动。须臾现圆
光四。最后现摄身光一。环如大车轮。五色焕
烂。无可拟比者。不假云气。不假日光。现于盘
石之上。相去目前。无数尺之地。自见己身背
影于光相之内。移刻方散。僧众咸相谓曰。现
圆光于云中。屡获瞻礼。若盘石之上咫尺之
间。从来未之见也。共睹者百馀众。莫不叩头
作礼。起敬信心。赞叹其至诚感应如此之异。
少顷。云散雾合。继之微雨。遂与众下台。逼以
之官。异日出山。瓘以自信之笃。不复语诸人。
以瓘今日所睹光相。信乎昔日张公所见圣
像殊胜。灵光宝焰。岂妄语哉。瓘遂作书。以告
其事于张公。公答书云。先自得公书。欲游台
山。出于至诚。必知有所见。始知古人无量劫
修行。因果不味。岂可与聋俗道也。续传后。可
序述所见并诗。于后不以誇人。要与天下人
生信心。此受佛记莂之意也。瓘故书之。于后
览之者。以予言是邪非邪。待信者而后信之。
予言固无妄矣。
奉议郎守尚书刑部员外郎措置会计河东路
财用钱盖。一心归命敬白。大慈大悲大圣文
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伏念。盖幸生人世。忻遇
好时。得男子身。六根完具。偶缘世赏。获齿仕
途。愧无补于事助。徒自益于过恶。而况经无
量劫。造罪等恒河沙。自非夙荷于觉慈。岂免
永沈于异趣。用是久虔一念。愿至五峰。澡雪
其心。忏扬其咎。今者。幸缘将命。恭叩灵场。
附传¶ 第 1132c 页 T51-11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2.png)
尝见。实亦闻所未尝闻。退顾。冥顽真为容遇。
既伸庆忏谨。稽首拜手。而说偈言。稽首文殊
师。昔为七佛祖。尝发大悲愿。广度诸有情。念
彼东北方。是为清凉境。龙神五百俱。眷属万
菩萨。设化于此土。示现无量光。闻者叹希有。
何况目所见。我于曩劫中。曾种种供养。今复
得亲近。瞻睹异于常。念无始劫来。有尘沙数
罪。一获光明相。释然尽消灭。又念诸众生。与
我同体性。乘此胜妙力。离苦悉解脱。我今永
归依。敬礼发弘誓。愿尽未来际。常居佛会中。
一闻微妙音。即證无上道。十方虚空界。一切
诸有情。尽愿同我心。速悟无生忍。建中靖国
元年六月八日。拜赞。
游台录。附之于右。云建中靖国元年。吴兴钱
盖。将命河东。六月。自雁门趋定襄。三日。经
台山真容院。时乐安任良弼太原王直方。偕
行。是夕。祷于瑞应轩。有银灯现北台之西。次
日。供养真容及诸圣像己。午后。现菩萨大真
相。于白云之端。乘从悉备。又睹金色世界。辉
耀远迩。是夕。复现金灯。大如盘盂。在轩前松
林之杪。五日。先登东台。申后。现五色祥云。
如宝陀罗山状。徐现白直光三。其高亘天。红
碧直光二。横彻数里。圆光二。其一。如方出之
日。又现金灯十馀。其一。如蜡炬。有光甚明。
六日。游北台。至中台。烈日无云。未后恳祷。
先现五色祥云无数。其间。有七宝树。及宝座
芝草之状。前有人设拜者。冠带皆具。已而白
云起于真容院之上。及诸山间。遂东方现圆
附传¶ 第 1133a 页 T51-11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3.png)
萨队仗。又于云中间。现华严境界。金碧宝阶。
彩错焕烂。并现踞地白金师子。耳目形仪如
生。因祈光相附近。以表信心。遂于岩下现圆
光。或大或小无数。徐合而为一。凡三重五色
八晕中。有菩萨乘师子像。又现圆直金光抵
暮方罢。七日早。拜请摄身光相。即现于中台
之西。凡六七。别现通身光二。及五色圆光五
七十数。继而彩云起于谷口。直上遍覆西台。
久且不散。复于云中。现金桥。及岩下现数大
圆光。遇近众人上。有焰光四出者。凡种种奇
特。既异于常。又累日晴霁无雨。合道场众。欢
喜踊跃。叹未之闻见也。然。此姑纪其大概。馀
纤悉未易敷述。先是朔日离雁门。方及中涂。
已有五色直光。现于台山之北。乃兆兹日灵
迹。既还真容院。陈供饭僧。信礼敬谢而去。
* 题五台真容院濮阳李师圣述
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无炎暑。我来七
月愁尽寒。何况萧萧秋作雨。信无残暑亦无
寒。回然天界精神聚。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
之麓雄今古。西方楼观缥缈间。灿然金碧莲
花宇。悬崖峻岭架大木。神物所持凭险阻。金
珰垂空殿檐响。森森铁凤相交舞。忆昔文殊
出大宅。金刚宝窟通西土。牵牛老人饮玉泉。
二子一犬为贫女。变化无方饶益情。如是西
天七佛祖。重闻清凉之境界。无穷陈迹书妙
语。我有诚心颇出群。瑞应神奇目亲睹。须臾
光相现咫尺。玉洞金灯明可数。松杉摇空山
谷中。夜寂太阴隐龙虎。丹楼碧阁香案前。敬
附传¶ 第 1133b 页 T51-11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3.png)
慎莫取。我今不作前后想。香烟稽首清凉主。
崇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焚香拜赞。
* 台山瑞应记江东朱弁撰
诸佛菩萨与大阿罗汉。悲悯一切有情。常出
光景以。导迷起信。摄服同异。凡山地胜所。示
现境界。有趾斯至。有目斯都。以是因缘故。握
符御极宅中图本者。往往布慈云。以覆之。揭
慧日以烜之。霈法雨以濡之。而不忘嘱累之
重。如天台五台。比州郡别置僧官。使董正其
徒。而庄严宫殿。盖螺髻宝轮。威神所宅。不
可不肃也。雁门史君折侯彦文。下车未逾时。
以赤子弄兵涧谷。衣绣持斧。迹捕至台下。与
邑之令佐。奉香火。作礼于狻猊座前。五香之
烟。遍满空际崒兮直上。倏然改容。引人四顾。
目不得瞬。无小无大。各有所见。为五色云者
七。为白云者六。为黑云者一。为金桥者三。为
圆光者五。五色云有戴白云为冠。而其中有
洞者。有如圆光者。有如日晕五色六七重者。
有如孤石苍黑圆而耸出者。有如仙。花之敷
纷者。有如仙花而现菩萨像于其上者。白云
中。亦有菩萨瑞严相者。有奋迅如文殊所乘
者。有天桥如龙之上飞者。有横光青红黄绿
而相间者。有如玉石为佛冠者。黑云中。有独
现师子者。金桥有如鲸鲵负天者。有如螮崠
而中断者。有重叠如鱼鳞相次者。圆光有玉
连环者。有现金网而光耀夺人目者。史君。图
其事而谓予曰。此吾与众人所可见者也。若
其他变态百工。所不能状者。吾亦不能言也。
附传¶ 第 1133c 页 T51-11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3.png)
接群迷。示此方便。史君得其开示。岂无所因
哉。昔世尊在舍卫国。举身放光。其光金色。绕
祇陀园。周遍七匝。照须达舍。犹如段云。亦作
金色。须达者。佛之大檀越也。光明所烛。先至
其舍。盖以导迷起信。摄服同异也。山之上首
僧明崇。尝谓。我侯家。世奉佛。自高曾来。尤
于兹山。开大施门。则曼殊室利。今所示现。
亦犹世尊之于须达也。可不记乎。予闻。无尽
居士。在元祐中。尝游此山矣。作清凉传。神化
变异。与身所亲睹者。靡不具载。而味禅悦者。
或有为病。予谓。无尽。平生运佛菩萨慈。以济
世拯物。清凉之述。所以化导未悟。亦为众人
设耳。以是身心无适不可故。于时为元首。则
黎民所宗仰。于法为外护。则释子所依赖。史
君能不坠世芬。以无尽之心为心。用报曼殊
室利所以开示之意。乃予素所期也。亦予之
乐书也。始予欲为史君记其事。而未果也。而
油幕诸公宛转道史君之恳。既不可辞。又尝
见其上首曰明崇者言。当是时。我与僧正精
惠大德。麟府总制折可直。暨寺众实从。史君
所共睹也。兹事不诬。于是乎书。皇统辛酉六
月辛巳日。
* 后序紫府真容院松溪老人文珫述
伏闻。大圣度生。应迹无方。所现之处。无非利
益。虽不局于形教。使归心有在。唯止一方。
故。我文殊大士。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
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区之中。示居因位。果
彻因源。不舍悲心。恒居紫府。三千界内。有清
附传¶ 第 1134a 页 T51-11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4.png)
世。服道而倾心。花藏欲天。餐风而合掌。是
以。统十千之众圣。伏五百之毒龙。金灯夜灿。
爃煌于碧嶂之前。瑞气晓迎。闪灼于翠峰之
上。奇葩天坠。岂局之于春秋。明月泉生。宁分
之于晦朔。自斯历代王臣。敬礼。积著弥繁。传
照百灯。相继不绝。胡可胜言。昔宋朝丞相无
尽居士天觉。梦游紫府。既至无殊。见不思议
之境界。睹无穷数之神光。具奏。帝闻重加修
葺。庄产土田。倍加先帝。山门荣耀。缁侣汪
洋。自此洪岩巨壑。峭壁荒溪。古之伽蓝。无不
周备。可谓名高百代。道光千载。朝臣奉信。竞
趣宝方。续传流通。至今无替。迄于逝金犹存
松风。灵迹诗颂歌词。清凉等传。十有馀本。近
因兵革。屡遭火废。堕荡无遗。幸于河西僧法
幢处。得清凉传一部。余钞绿编集。校勘无
差。访诸有缘。刻板流行。本山僧义祥者。英俊
博学。崇贤好古。悯余哀恳。罄自衣盂。并诱信
士。命工镂板。不日而成。祝余曰。山门老宿。
知事多矣。序述来由。续之传后。余先劝请。今
既工毕。事不获已。聊述云耳。以此洪因。祝严
皇帝万岁。臣宰千秋。内宫天眷。福禄遐昌。助
缘施主。增添寿算。法界有情。同登觉岸。
洪武廿七年。六月十有九日。余与四众百
十馀人。游台山礼文殊化境。所睹光相。圣
灯千变万态。灵异叵测。乃踊跃无量。喜不
自胜。真所谓旷劫尘势。一时顿尽矣。游览
之间。偶遇宝峰金禅者。亦淳厚人也。就于
清凉古刹。罄舍衣资。接纳游礼缁素。三载
附传¶ 第 1134b 页 T51-11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4.png)
兴福僧也。余甚佳之。一日炷香作礼曰。此
山。乃大圣所居。师幸特未瞻礼。可谓千载
之难逢也。自古游观之士。率多王臣贵族。
硕德大儒。咸有诗偈。发挥圣迹。请师一
言。赞咏圣境。及策发余怀。不亦可乎。余
曰。大圣境界。以虚空为口。须弥为舌。尚
不能赞其万分之一。况大圣不思议境界。
智识岂能到乎。辞不获已。遂书拙偈。以塞
其请云。上人觐礼曼殊叟。亲闻震地金毛
吼。胸次狐疑悉荡绝。日午面南看北斗。五
峰森耸侵天长。俯视众刹如铺张。大地山
河作金色。树林池沼腾辉光。宝剑倚天寒。
圣凡情尽扫。五百贤圣僧。当下离烦恼。靠
倒释迦老子。掀翻居士净名。释迦分疏不
下。居士饮气吞声。杀活纵擒出思议。逆行
顺化超常情。刀山与媱舍。常谈四谛轮。耳
根塞却方真闻。大智洞明非外得。屠沽负
贩皆玄门。道人拟欲重相见。翻身拶倒光
明殿。顶门眼正没嫌猜。佛头佛头全体现。
从此遍游诸佛刹于诸佛所闻妙法。一一
三昧得总持。利他自利原无乏。崇善住山
雁门野衲子庵性彻。洞然。书于。台山清凉
石上。
* 古并崇善禅寺常住记
释慧祥清凉传。见宋史志。广传续传。则史
志。及诸家藏书志。俱不著录。杭州何梦华
(元锡)得之。示阮文达。文达。缮录进呈。世乃
附传¶ 第 1134c 页 T51-11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4.png)
天府卷轴。既非草茅能窥。阮氏文选楼书。
又燬于火。藏书家以不得见为憾闻。此书
原本。今藏归安陆氏皕宋楼。武陵赵君伯
藏(于密)为居閒得借读。纸脆殆不可触。内佚
广传中卷。(清翊)恐其日就湮没。方录付梓。
颇以佚卷为憾。适钱塘丁氏正修堂藏有
钞本。则佚卷存焉。亟合梓之。甫成全璧。钞
本讹字颇多。然无可校正。姑仍其旧。忆咸
丰同治閒。游迹淹留太原。距台山仅数百
里。尘鞅牵绊。竟未游礼灵峰。今筋力日衰。
息影东南。五顶云山。无因投迹。香火缘悭。
抚书慨叹。光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
敬臣识。
*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仪徵坑氏研经室外集)
古清凉传二卷。广清凉传三卷。续清凉传
二卷。
唐释慧祥撰古清凉传。宋释延一撰广
清凉传续清凉传。宋张商英朱弁所撰。
广续二编。藏书家。多未著录。惟古清凉
传。见宋史艺文志。凡方城名胜。及高僧
灵迹。莫不详载。延一收捃故实。推广祥
传。更记寺名胜迹。以及灵异药物。其中
多涉及儒家。且有六朝人文。如晋释支
遁文殊像赞序。又殷晋安郤济川赞。并
世所希见。而遁序。尤足补本集之所佚。
若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释迦佛赋。今
四杰集。文苑英华。俱无之。是编或以为
附传¶ 第 1135a 页 T51-11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35/buddhist/T51-1135.png)
赞。乃元人所集。明释。又从而附缀之也。
案。是书原本。今在归安陆氏皕宋楼。
实洪武丙子。山西崇善寺所刊。末缀
寺僧性彻募刊缘起云。重刊释迦赋。
帝王崇教事迹。成道记。补陀传。清凉
传。合部印施。其王勃文二首。各自为
书。不在延一传。又郤济川。宋嘉祐时
人。广清凉传序。是其撰。亦非六朝
人。此皆提要之误。补陀传。为元盛熙
明撰。熙明出处。具陶九成书史会要。
提要亦未及考。性彻原刊。无峨嵋赞。
天顺壬午。五台广缘寺。重刊此书。始
附缀之(钱塘丁氏正修堂。有钞本。乃据天顺本影写者。行字悉同洪武本。惟版
缝刊施钱人姓名为异)今王勃释迦佛赋。成道记。
已刊入(清翊)所注王子安集。二十卷内。
崇教事迹。多佞佛语。峨眉赞尤鄙俚。
概削不刊。惟刊清凉传补陀传云。光
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敬臣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