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附传¶ 第 1127a 页
附传¶ 第 1130b 页
续清凉传卷下
传既成。遣人以锦囊盛一本。赍疏一通。以八
月二十八日。至真容院文殊前表明。疏文曰。
近者。亲诣台山。获瞻圣像。慈悲赴感。殊胜现
前。庆云纷郁于虚空。宝焰荧煌于岩谷。同僧
祇之队仗。不可说之圣贤。大风昏霾。愈彰瑞
相。赤壁峭绝。更示真身。商英。直以见闻。述
成记传。庶流通于沙界。或诱掖于信心。使知
我清凉宝山。眷属万人之常在。金色世界。天
龙八部之同居。叩梵宇以赞明。冀导师之證
察。僧正省奇。集僧众八十馀人。读疏讫。菩萨
殿内。忽现金灯四十馀遍。商英。思有以归奉
者。即自塑泥像。以十一月出按民兵。八日。赍
像于菩萨前发愿。其文曰。一切处金色世界。
真智所以无方。东北方清凉宝山。幻缘所以
有在。无方则一尘不立。有在则三界同瞻。我
是以投体归依。雨泪悲仰。伏念。商英昔在普
光殿内。或于大觉城东。一念差殊。四生流浪。
附传¶ 第 1130c 页 T51-1130.png
出没于三千刹土。缠绵于十二根尘。以往善
因。值今胜事。荷刹那之方便。开无始之光明。
揣俗垢之已深。恐慢幢之犹在。托之土偶。明
此愿轮。三界空而我性亦空。孰真孰妄。十方
幻而我形亦幻。何异何同。伏愿。菩萨。摄入悲
宫。接归智殿。起信足于妙峰山顶。资辩河于
阿耨池中。誓终分段之身。更显希奇之作。读
文讫。殿内现金灯三。其日大雪。雪止之后。五
色祥云遍空。其夕。清辉阁前。罗睺殿左右。现
银灯十四。黄嵬岭上。现大白光三。翌日。五色
云自辰及申。盘绕不散。至夜雪作。商英祝
曰。昨日银灯。光焰微细。与六七月所见不侔。
岂商英黑业所招。抑圣贤变化。亦有春夏秋
冬之异。常闻。诸佛诸大菩萨身光。蔽映魔宫。
犹如聚墨。若随时小大。则一大藏教。乃是虚
言。于是。阁前雪中。现向所见大金光三。商英
即踊跃拜辞曰。大雪现灯。非所求也。命开菩
萨殿。取续书所见于后。既开殿。爱慕不能自
已。又祝曰。待罪本路。傥未罢去。明年五六月。
乃可再来。颇更一瞻光相。满愿而去。良久。于
阁前。再见大金光四。明年夏六月。以并亢旱。
诣山祈求雨泽。因安奉罗睺菩萨圣像。乙巳
平旦。至中天阁。东南林麓。忽变金色。有青赤
光直起。鲜明夺目。移时乃隐。日昳登清凉山。
有五色异气。为菩萨骑师子之像。丙午。至真
容院。具威仪。迎所安罗睺像。比及寺门。而报
者曰。殿中灯且现矣。既谒菩萨。瞻仰之次。顶
上宝盖。忽尔明朗。主殿僧曰。此殿幡盖无数。
掩蔽稠密。而顶盖最高。隐莫能辨。今烂若
因。值今胜事。荷刹那之方便。开无始之光明。
揣俗垢之已深。恐慢幢之犹在。托之土偶。明
此愿轮。三界空而我性亦空。孰真孰妄。十方
幻而我形亦幻。何异何同。伏愿。菩萨。摄入悲
宫。接归智殿。起信足于妙峰山顶。资辩河于
阿耨池中。誓终分段之身。更显希奇之作。读
文讫。殿内现金灯三。其日大雪。雪止之后。五
色祥云遍空。其夕。清辉阁前。罗睺殿左右。现
银灯十四。黄嵬岭上。现大白光三。翌日。五色
云自辰及申。盘绕不散。至夜雪作。商英祝
曰。昨日银灯。光焰微细。与六七月所见不侔。
岂商英黑业所招。抑圣贤变化。亦有春夏秋
冬之异。常闻。诸佛诸大菩萨身光。蔽映魔宫。
犹如聚墨。若随时小大。则一大藏教。乃是虚
言。于是。阁前雪中。现向所见大金光三。商英
即踊跃拜辞曰。大雪现灯。非所求也。命开菩
萨殿。取续书所见于后。既开殿。爱慕不能自
已。又祝曰。待罪本路。傥未罢去。明年五六月。
乃可再来。颇更一瞻光相。满愿而去。良久。于
阁前。再见大金光四。明年夏六月。以并亢旱。
诣山祈求雨泽。因安奉罗睺菩萨圣像。乙巳
平旦。至中天阁。东南林麓。忽变金色。有青赤
光直起。鲜明夺目。移时乃隐。日昳登清凉山。
有五色异气。为菩萨骑师子之像。丙午。至真
容院。具威仪。迎所安罗睺像。比及寺门。而报
者曰。殿中灯且现矣。既谒菩萨。瞻仰之次。顶
上宝盖。忽尔明朗。主殿僧曰。此殿幡盖无数。
掩蔽稠密。而顶盖最高。隐莫能辨。今烂若
附传¶ 第 1131a 页 T51-1131.png
此。未之有也。是夕。东台洎罗睺殿左右。现十
馀大金灯。往来上下。或移时。或移刻。或良
久。丁未。诣菩萨前白言。华严经中。世尊八处
放光表法。此光。若是法性本有无相之光。视
之不见。则商英不疑。若是诸佛果德圆满之
光。使人可见。则愿为示现。于是。顶上宝盖。
忽然通明。孔隙流光。迸射四出。已而襟领间。
如意间。各放宝光。烨烨闪动。又于殿前。金莲
花叶。灯焰交辉。开合无数。是时。远近僧俗。
千数云集。呼而视之。欢呼震动。继以悲泪。各
各叹言。无始以来。罪戾深重。请从今日。改往
修来。戊申。诣中台。日将暝。四山青黯。忽有
异气横跨北台。山如烂银。刻划长十丈。众呼
曰。银桥现。商英曰。非也。此殆白银阶道。圣
贤所游蹑者也。俄而现宝灯一。分而为二。时
有游僧十数人。已归台屋止宿。呼而视之。众
僧叩头念佛。商英曰。此处。当有三灯。各各
谛观。良久。三灯齐现。商英取续传示之曰。吾
去年所书。如东方心宿。岂妄语邪。己酉。太原
佥判钱景山。及经略司管句机宜文字邵埙。
来会于东台。而商英已还真容院。即遣人招
二君还。二君曰。适已于东台。见圆光摄身光
矣。但未见圣灯也。是夕。遂与二君。祈灯而观
焉。庚戌。宿佛光寺。祥云异气。缤纷无数。辛
亥。往秘[(序-予+林)/女]岩。未至岩之三里。直光现。既至
岩。而卢舍那佛。面门放光。照耀满殿。初夜。
于层崖间。现大金灯五。壬子。出岩。于空中现
金桥一。此桥。不依山谷。不依云气。不假日光。
亘空黄润。如真金色。鸣呼。当处出生。当处入
馀大金灯。往来上下。或移时。或移刻。或良
久。丁未。诣菩萨前白言。华严经中。世尊八处
放光表法。此光。若是法性本有无相之光。视
之不见。则商英不疑。若是诸佛果德圆满之
光。使人可见。则愿为示现。于是。顶上宝盖。
忽然通明。孔隙流光。迸射四出。已而襟领间。
如意间。各放宝光。烨烨闪动。又于殿前。金莲
花叶。灯焰交辉。开合无数。是时。远近僧俗。
千数云集。呼而视之。欢呼震动。继以悲泪。各
各叹言。无始以来。罪戾深重。请从今日。改往
修来。戊申。诣中台。日将暝。四山青黯。忽有
异气横跨北台。山如烂银。刻划长十丈。众呼
曰。银桥现。商英曰。非也。此殆白银阶道。圣
贤所游蹑者也。俄而现宝灯一。分而为二。时
有游僧十数人。已归台屋止宿。呼而视之。众
僧叩头念佛。商英曰。此处。当有三灯。各各
谛观。良久。三灯齐现。商英取续传示之曰。吾
去年所书。如东方心宿。岂妄语邪。己酉。太原
佥判钱景山。及经略司管句机宜文字邵埙。
来会于东台。而商英已还真容院。即遣人招
二君还。二君曰。适已于东台。见圆光摄身光
矣。但未见圣灯也。是夕。遂与二君。祈灯而观
焉。庚戌。宿佛光寺。祥云异气。缤纷无数。辛
亥。往秘[(序-予+林)/女]岩。未至岩之三里。直光现。既至
岩。而卢舍那佛。面门放光。照耀满殿。初夜。
于层崖间。现大金灯五。壬子。出岩。于空中现
金桥一。此桥。不依山谷。不依云气。不假日光。
亘空黄润。如真金色。鸣呼。当处出生。当处入
附传¶ 第 1131b 页 T51-1131.png
灭。非大幻善巧方便。其孰能与于此哉。是行
也。既以旱祈雨。在山三祷三应。但须臾即霁。
癸丑。还至代州。大雨弥日。将槁之苗。变为丰
岁。商英。即以其事奏闻。其略曰。臣近以本路
亢旱。躬诣五台山文殊像前。及五龙池。祈求
雨泽昼夜所接灵光宝焰。殊形异相。赫弈显
耀。莫可名状。是时。四方僧俗千馀人。同共瞻
睹。欢呼之声。震动山谷。已而时雨大降。弥覆
数州。臣之始往。草木萎悴。农夫愁叹。及其归
也。木麻荞菽。青绿生动。村落讴歌。指俟大
稔。此盖朝延有道。众圣垂佑。有司推行诏
条。布之于名山异境。其应如响。勘会五台山
十寺。旧管四十二庄。太宗皇帝平晋之后。悉
蠲租赋。以示崇奉。比因边臣谩昧朝延。其地
为山荒。遂摽夺其良田。三百馀顷。招置弓箭
手一百馀户。因此逐寺。词讼不息。僧徒分
散。寺宇隳摧。臣累见状。乞给还。终未蒙省
察。臣窃以六合之外。盖有不可致诘之事。彼
化人者。岂规以土田得失。为成与亏。但昔人
施之为福田。后人取之养乡兵。于理疑若未
安。欲乞下本路勘会。如臣所见所陈。别无不
实。即乞检会。累奏早赐施行。虽然如是。彼大
士。以十方三界。为一毗卢遮那座体。而商英。
区区以数百顷田浼之。其志趣狭劣。不亦悲
乎。
* 附传
续传既行。信而游者。发于诚心。靡不感应。四
年二月。本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刘友
端。于罗睺殿前。雪中祈见金灯一。分而为三。
也。既以旱祈雨。在山三祷三应。但须臾即霁。
癸丑。还至代州。大雨弥日。将槁之苗。变为丰
岁。商英。即以其事奏闻。其略曰。臣近以本路
亢旱。躬诣五台山文殊像前。及五龙池。祈求
雨泽昼夜所接灵光宝焰。殊形异相。赫弈显
耀。莫可名状。是时。四方僧俗千馀人。同共瞻
睹。欢呼之声。震动山谷。已而时雨大降。弥覆
数州。臣之始往。草木萎悴。农夫愁叹。及其归
也。木麻荞菽。青绿生动。村落讴歌。指俟大
稔。此盖朝延有道。众圣垂佑。有司推行诏
条。布之于名山异境。其应如响。勘会五台山
十寺。旧管四十二庄。太宗皇帝平晋之后。悉
蠲租赋。以示崇奉。比因边臣谩昧朝延。其地
为山荒。遂摽夺其良田。三百馀顷。招置弓箭
手一百馀户。因此逐寺。词讼不息。僧徒分
散。寺宇隳摧。臣累见状。乞给还。终未蒙省
察。臣窃以六合之外。盖有不可致诘之事。彼
化人者。岂规以土田得失。为成与亏。但昔人
施之为福田。后人取之养乡兵。于理疑若未
安。欲乞下本路勘会。如臣所见所陈。别无不
实。即乞检会。累奏早赐施行。虽然如是。彼大
士。以十方三界。为一毗卢遮那座体。而商英。
区区以数百顷田浼之。其志趣狭劣。不亦悲
乎。
* 附传
续传既行。信而游者。发于诚心。靡不感应。四
年二月。本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刘友
端。于罗睺殿前。雪中祈见金灯一。分而为三。
附传¶ 第 1131c 页 T51-1131.png
跃而上者一。五月末。转运司句当公事傅君
俞。于中台。祈见圆光五。摄身光一。清辉阁
前。雨中飞金灯一。经略司准备差遣潘璟。于
清辉阁前松林中。祈见白光三道直起。万菩
萨队仗罗列。金色师子。游戏奋迅。金殿一圆
光三。圆光中现佛头。如地踊状。一菩萨骑师
子一。白衣观音一。金桥三。银灯一。而往来者
八。金灯三。而明灭者十五。璟。自以三世奉罗
汉。一生以医术济人。而未睹罗汉药王相状。
默有所祷。行至金阁。空中现大金船一。上有
罗汉数百。行者立者。礼拜者。又行至藏头。见
白云西来。药王菩萨。立于云端。心冠大袖。皂
绦皂屦。凡璟之所见。独多且异。不可具纪。六
月末。僧温约。自京来。施金襕袈裟。及赍内中
香来。监镇曹谞。晨至菩萨殿。启香之际。殿前
长明灯上。忽吐大金光。如车轮飞。照殿中。经
略司句当公事李毅。侍其母亲。及阳曲县尉
江沄之母王氏游。祈见圆光摄身光直光金
灯。毅以书来言曰。今日乃知续传非虚也。资
政殿学士知河南府李清臣。闻之曰。文殊与
释迦文。异名一体。虽已为古佛。其实寿蔽天
地。示迹垂化。尚尔老婆心。龙图阁学士本路
经略安抚使曾布曰。布昔移帅广东。游庐山
天池。登文殊台。大风振林木昏霾。咫尺不辨
道路。灯烛火炬俱灭。而下视莽苍中。金灯四
出。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隐或现。会夜分疲
寝。所见盖有未尽者。然大风所不能摧。昏霾
所不能掩。非大光明有无量神力不可思议。
其孰能若是乎。顾言之难信。不敢纪以示人。
俞。于中台。祈见圆光五。摄身光一。清辉阁
前。雨中飞金灯一。经略司准备差遣潘璟。于
清辉阁前松林中。祈见白光三道直起。万菩
萨队仗罗列。金色师子。游戏奋迅。金殿一圆
光三。圆光中现佛头。如地踊状。一菩萨骑师
子一。白衣观音一。金桥三。银灯一。而往来者
八。金灯三。而明灭者十五。璟。自以三世奉罗
汉。一生以医术济人。而未睹罗汉药王相状。
默有所祷。行至金阁。空中现大金船一。上有
罗汉数百。行者立者。礼拜者。又行至藏头。见
白云西来。药王菩萨。立于云端。心冠大袖。皂
绦皂屦。凡璟之所见。独多且异。不可具纪。六
月末。僧温约。自京来。施金襕袈裟。及赍内中
香来。监镇曹谞。晨至菩萨殿。启香之际。殿前
长明灯上。忽吐大金光。如车轮飞。照殿中。经
略司句当公事李毅。侍其母亲。及阳曲县尉
江沄之母王氏游。祈见圆光摄身光直光金
灯。毅以书来言曰。今日乃知续传非虚也。资
政殿学士知河南府李清臣。闻之曰。文殊与
释迦文。异名一体。虽已为古佛。其实寿蔽天
地。示迹垂化。尚尔老婆心。龙图阁学士本路
经略安抚使曾布曰。布昔移帅广东。游庐山
天池。登文殊台。大风振林木昏霾。咫尺不辨
道路。灯烛火炬俱灭。而下视莽苍中。金灯四
出。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隐或现。会夜分疲
寝。所见盖有未尽者。然大风所不能摧。昏霾
所不能掩。非大光明有无量神力不可思议。
其孰能若是乎。顾言之难信。不敢纪以示人。
附传¶ 第 1132a 页 T51-1132.png
及观天觉续清凉传。则布之闻见。未足怪也。
或谓商英曰。外道波旬。大力鬼神。山精木魅。
皆能为光为怪。子何信之笃邪。答曰。尔所谓
光怪。或道果垂成。见而试之。或正法将胜。出
而障之。今吾与诸人。自视决然。未有以致光
怪者。夫何疑哉。精进精进。损之又损。运木杓
于粥锅。乃吾曹之常分。
续清凉传下(终)
* 又述二颂(有序)
商英。及汾州西河宰李杰。同谒无业禅师塔。
惜其摧腐。相与修完。既而塔放光。又梦无业
从容接引。觉而阅其语。见无业问马祖西来
心印。祖云。大德。正闹在。且去。无业去。祖唤
云。大德。无业回首。祖云。是什么。商英因此。
豁然省悟台山所见。及作二颂曰。四入台山
礼吉祥。五云深处看荧煌。而今不打这鼓笛。
为报禅师莫放光。是什么是什么。罗睺殿前
灯似火。不因马祖唤回。洎被善财觑破。毗岚
风急九天高。白鹭眼盲鱼走过。
供备库使同管句河东沿边安抚司公事侍其
瓘。元祐庚午。守祁阳时。提刑张公。行部过
郡。以所续五台清凉传记。出示于瓘。乃张公。
前领宪河东日。纪五台山文殊菩萨化现之
事。殊胜奇异。寔耳所未闻。目所未睹。瓘阅之
再三。恨未得其便。以瞻礼圣境。然渠渠惓惓
之心。未忘于寤寐也。一梦高塔前。数紫衣僧
拜礼。传呼菩萨出现。瓘亦从而瞻望。久之既
觉。则以谓精神思虑所致。默且记识。是岁五
或谓商英曰。外道波旬。大力鬼神。山精木魅。
皆能为光为怪。子何信之笃邪。答曰。尔所谓
光怪。或道果垂成。见而试之。或正法将胜。出
而障之。今吾与诸人。自视决然。未有以致光
怪者。夫何疑哉。精进精进。损之又损。运木杓
于粥锅。乃吾曹之常分。
续清凉传下(终)
* 又述二颂(有序)
商英。及汾州西河宰李杰。同谒无业禅师塔。
惜其摧腐。相与修完。既而塔放光。又梦无业
从容接引。觉而阅其语。见无业问马祖西来
心印。祖云。大德。正闹在。且去。无业去。祖唤
云。大德。无业回首。祖云。是什么。商英因此。
豁然省悟台山所见。及作二颂曰。四入台山
礼吉祥。五云深处看荧煌。而今不打这鼓笛。
为报禅师莫放光。是什么是什么。罗睺殿前
灯似火。不因马祖唤回。洎被善财觑破。毗岚
风急九天高。白鹭眼盲鱼走过。
供备库使同管句河东沿边安抚司公事侍其
瓘。元祐庚午。守祁阳时。提刑张公。行部过
郡。以所续五台清凉传记。出示于瓘。乃张公。
前领宪河东日。纪五台山文殊菩萨化现之
事。殊胜奇异。寔耳所未闻。目所未睹。瓘阅之
再三。恨未得其便。以瞻礼圣境。然渠渠惓惓
之心。未忘于寤寐也。一梦高塔前。数紫衣僧
拜礼。传呼菩萨出现。瓘亦从而瞻望。久之既
觉。则以谓精神思虑所致。默且记识。是岁五
附传¶ 第 1132b 页 T51-1132.png
月。忽误恩。就移副绥之任。偶僚友相告曰。夏
暑长途可畏。白云自涧底涌出直上。省奇曰。
此祥云也。映山如银屏。壁立不动。须臾现圆
光四。最后现摄身光一。环如大车轮。五色焕
烂。无可拟比者。不假云气。不假日光。现于盘
石之上。相去目前。无数尺之地。自见己身背
影于光相之内。移刻方散。僧众咸相谓曰。现
圆光于云中。屡获瞻礼。若盘石之上咫尺之
间。从来未之见也。共睹者百馀众。莫不叩头
作礼。起敬信心。赞叹其至诚感应如此之异。
少顷。云散雾合。继之微雨。遂与众下台。逼以
之官。异日出山。瓘以自信之笃。不复语诸人。
以瓘今日所睹光相。信乎昔日张公所见圣
像殊胜。灵光宝焰。岂妄语哉。瓘遂作书。以告
其事于张公。公答书云。先自得公书。欲游台
山。出于至诚。必知有所见。始知古人无量劫
修行。因果不味。岂可与聋俗道也。续传后。可
序述所见并诗。于后不以誇人。要与天下人
生信心。此受佛记莂之意也。瓘故书之。于后
览之者。以予言是邪非邪。待信者而后信之。
予言固无妄矣。
奉议郎守尚书刑部员外郎措置会计河东路
财用钱盖。一心归命敬白。大慈大悲大圣文
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伏念。盖幸生人世。忻遇
好时。得男子身。六根完具。偶缘世赏。获齿仕
途。愧无补于事助。徒自益于过恶。而况经无
量劫。造罪等恒河沙。自非夙荷于觉慈。岂免
永沈于异趣。用是久虔一念。愿至五峰。澡雪
其心。忏扬其咎。今者。幸缘将命。恭叩灵场。
暑长途可畏。白云自涧底涌出直上。省奇曰。
此祥云也。映山如银屏。壁立不动。须臾现圆
光四。最后现摄身光一。环如大车轮。五色焕
烂。无可拟比者。不假云气。不假日光。现于盘
石之上。相去目前。无数尺之地。自见己身背
影于光相之内。移刻方散。僧众咸相谓曰。现
圆光于云中。屡获瞻礼。若盘石之上咫尺之
间。从来未之见也。共睹者百馀众。莫不叩头
作礼。起敬信心。赞叹其至诚感应如此之异。
少顷。云散雾合。继之微雨。遂与众下台。逼以
之官。异日出山。瓘以自信之笃。不复语诸人。
以瓘今日所睹光相。信乎昔日张公所见圣
像殊胜。灵光宝焰。岂妄语哉。瓘遂作书。以告
其事于张公。公答书云。先自得公书。欲游台
山。出于至诚。必知有所见。始知古人无量劫
修行。因果不味。岂可与聋俗道也。续传后。可
序述所见并诗。于后不以誇人。要与天下人
生信心。此受佛记莂之意也。瓘故书之。于后
览之者。以予言是邪非邪。待信者而后信之。
予言固无妄矣。
奉议郎守尚书刑部员外郎措置会计河东路
财用钱盖。一心归命敬白。大慈大悲大圣文
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伏念。盖幸生人世。忻遇
好时。得男子身。六根完具。偶缘世赏。获齿仕
途。愧无补于事助。徒自益于过恶。而况经无
量劫。造罪等恒河沙。自非夙荷于觉慈。岂免
永沈于异趣。用是久虔一念。愿至五峰。澡雪
其心。忏扬其咎。今者。幸缘将命。恭叩灵场。
附传¶ 第 1132c 页 T51-1132.png
瞻万德之容仪。睹千种之光相。岂惟见所未
尝见。实亦闻所未尝闻。退顾。冥顽真为容遇。
既伸庆忏谨。稽首拜手。而说偈言。稽首文殊
师。昔为七佛祖。尝发大悲愿。广度诸有情。念
彼东北方。是为清凉境。龙神五百俱。眷属万
菩萨。设化于此土。示现无量光。闻者叹希有。
何况目所见。我于曩劫中。曾种种供养。今复
得亲近。瞻睹异于常。念无始劫来。有尘沙数
罪。一获光明相。释然尽消灭。又念诸众生。与
我同体性。乘此胜妙力。离苦悉解脱。我今永
归依。敬礼发弘誓。愿尽未来际。常居佛会中。
一闻微妙音。即證无上道。十方虚空界。一切
诸有情。尽愿同我心。速悟无生忍。建中靖国
元年六月八日。拜赞。
游台录。附之于右。云建中靖国元年。吴兴钱
盖。将命河东。六月。自雁门趋定襄。三日。经
台山真容院。时乐安任良弼太原王直方。偕
行。是夕。祷于瑞应轩。有银灯现北台之西。次
日。供养真容及诸圣像己。午后。现菩萨大真
相。于白云之端。乘从悉备。又睹金色世界。辉
耀远迩。是夕。复现金灯。大如盘盂。在轩前松
林之杪。五日。先登东台。申后。现五色祥云。
如宝陀罗山状。徐现白直光三。其高亘天。红
碧直光二。横彻数里。圆光二。其一。如方出之
日。又现金灯十馀。其一。如蜡炬。有光甚明。
六日。游北台。至中台。烈日无云。未后恳祷。
先现五色祥云无数。其间。有七宝树。及宝座
芝草之状。前有人设拜者。冠带皆具。已而白
云起于真容院之上。及诸山间。遂东方现圆
尝见。实亦闻所未尝闻。退顾。冥顽真为容遇。
既伸庆忏谨。稽首拜手。而说偈言。稽首文殊
师。昔为七佛祖。尝发大悲愿。广度诸有情。念
彼东北方。是为清凉境。龙神五百俱。眷属万
菩萨。设化于此土。示现无量光。闻者叹希有。
何况目所见。我于曩劫中。曾种种供养。今复
得亲近。瞻睹异于常。念无始劫来。有尘沙数
罪。一获光明相。释然尽消灭。又念诸众生。与
我同体性。乘此胜妙力。离苦悉解脱。我今永
归依。敬礼发弘誓。愿尽未来际。常居佛会中。
一闻微妙音。即證无上道。十方虚空界。一切
诸有情。尽愿同我心。速悟无生忍。建中靖国
元年六月八日。拜赞。
游台录。附之于右。云建中靖国元年。吴兴钱
盖。将命河东。六月。自雁门趋定襄。三日。经
台山真容院。时乐安任良弼太原王直方。偕
行。是夕。祷于瑞应轩。有银灯现北台之西。次
日。供养真容及诸圣像己。午后。现菩萨大真
相。于白云之端。乘从悉备。又睹金色世界。辉
耀远迩。是夕。复现金灯。大如盘盂。在轩前松
林之杪。五日。先登东台。申后。现五色祥云。
如宝陀罗山状。徐现白直光三。其高亘天。红
碧直光二。横彻数里。圆光二。其一。如方出之
日。又现金灯十馀。其一。如蜡炬。有光甚明。
六日。游北台。至中台。烈日无云。未后恳祷。
先现五色祥云无数。其间。有七宝树。及宝座
芝草之状。前有人设拜者。冠带皆具。已而白
云起于真容院之上。及诸山间。遂东方现圆
附传¶ 第 1133a 页 T51-1133.png
光。及金桥三。道平而栏桂皆足。桥之上。现菩
萨队仗。又于云中间。现华严境界。金碧宝阶。
彩错焕烂。并现踞地白金师子。耳目形仪如
生。因祈光相附近。以表信心。遂于岩下现圆
光。或大或小无数。徐合而为一。凡三重五色
八晕中。有菩萨乘师子像。又现圆直金光抵
暮方罢。七日早。拜请摄身光相。即现于中台
之西。凡六七。别现通身光二。及五色圆光五
七十数。继而彩云起于谷口。直上遍覆西台。
久且不散。复于云中。现金桥。及岩下现数大
圆光。遇近众人上。有焰光四出者。凡种种奇
特。既异于常。又累日晴霁无雨。合道场众。欢
喜踊跃。叹未之闻见也。然。此姑纪其大概。馀
纤悉未易敷述。先是朔日离雁门。方及中涂。
已有五色直光。现于台山之北。乃兆兹日灵
迹。既还真容院。陈供饭僧。信礼敬谢而去。
* 题五台真容院濮阳李师圣述
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无炎暑。我来七
月愁尽寒。何况萧萧秋作雨。信无残暑亦无
寒。回然天界精神聚。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
之麓雄今古。西方楼观缥缈间。灿然金碧莲
花宇。悬崖峻岭架大木。神物所持凭险阻。金
珰垂空殿檐响。森森铁凤相交舞。忆昔文殊
出大宅。金刚宝窟通西土。牵牛老人饮玉泉。
二子一犬为贫女。变化无方饶益情。如是西
天七佛祖。重闻清凉之境界。无穷陈迹书妙
语。我有诚心颇出群。瑞应神奇目亲睹。须臾
光相现咫尺。玉洞金灯明可数。松杉摇空山
谷中。夜寂太阴隐龙虎。丹楼碧阁香案前。敬
萨队仗。又于云中间。现华严境界。金碧宝阶。
彩错焕烂。并现踞地白金师子。耳目形仪如
生。因祈光相附近。以表信心。遂于岩下现圆
光。或大或小无数。徐合而为一。凡三重五色
八晕中。有菩萨乘师子像。又现圆直金光抵
暮方罢。七日早。拜请摄身光相。即现于中台
之西。凡六七。别现通身光二。及五色圆光五
七十数。继而彩云起于谷口。直上遍覆西台。
久且不散。复于云中。现金桥。及岩下现数大
圆光。遇近众人上。有焰光四出者。凡种种奇
特。既异于常。又累日晴霁无雨。合道场众。欢
喜踊跃。叹未之闻见也。然。此姑纪其大概。馀
纤悉未易敷述。先是朔日离雁门。方及中涂。
已有五色直光。现于台山之北。乃兆兹日灵
迹。既还真容院。陈供饭僧。信礼敬谢而去。
* 题五台真容院濮阳李师圣述
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无炎暑。我来七
月愁尽寒。何况萧萧秋作雨。信无残暑亦无
寒。回然天界精神聚。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
之麓雄今古。西方楼观缥缈间。灿然金碧莲
花宇。悬崖峻岭架大木。神物所持凭险阻。金
珰垂空殿檐响。森森铁凤相交舞。忆昔文殊
出大宅。金刚宝窟通西土。牵牛老人饮玉泉。
二子一犬为贫女。变化无方饶益情。如是西
天七佛祖。重闻清凉之境界。无穷陈迹书妙
语。我有诚心颇出群。瑞应神奇目亲睹。须臾
光相现咫尺。玉洞金灯明可数。松杉摇空山
谷中。夜寂太阴隐龙虎。丹楼碧阁香案前。敬
附传¶ 第 1133b 页 T51-1133.png
畏生心谁敢侮。从来昏述如梦回。前三后三
慎莫取。我今不作前后想。香烟稽首清凉主。
崇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焚香拜赞。
* 台山瑞应记江东朱弁撰
诸佛菩萨与大阿罗汉。悲悯一切有情。常出
光景以。导迷起信。摄服同异。凡山地胜所。示
现境界。有趾斯至。有目斯都。以是因缘故。握
符御极宅中图本者。往往布慈云。以覆之。揭
慧日以烜之。霈法雨以濡之。而不忘嘱累之
重。如天台五台。比州郡别置僧官。使董正其
徒。而庄严宫殿。盖螺髻宝轮。威神所宅。不
可不肃也。雁门史君折侯彦文。下车未逾时。
以赤子弄兵涧谷。衣绣持斧。迹捕至台下。与
邑之令佐。奉香火。作礼于狻猊座前。五香之
烟。遍满空际崒兮直上。倏然改容。引人四顾。
目不得瞬。无小无大。各有所见。为五色云者
七。为白云者六。为黑云者一。为金桥者三。为
圆光者五。五色云有戴白云为冠。而其中有
洞者。有如圆光者。有如日晕五色六七重者。
有如孤石苍黑圆而耸出者。有如仙。花之敷
纷者。有如仙花而现菩萨像于其上者。白云
中。亦有菩萨瑞严相者。有奋迅如文殊所乘
者。有天桥如龙之上飞者。有横光青红黄绿
而相间者。有如玉石为佛冠者。黑云中。有独
现师子者。金桥有如鲸鲵负天者。有如螮崠
而中断者。有重叠如鱼鳞相次者。圆光有玉
连环者。有现金网而光耀夺人目者。史君。图
其事而谓予曰。此吾与众人所可见者也。若
其他变态百工。所不能状者。吾亦不能言也。
慎莫取。我今不作前后想。香烟稽首清凉主。
崇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焚香拜赞。
* 台山瑞应记江东朱弁撰
诸佛菩萨与大阿罗汉。悲悯一切有情。常出
光景以。导迷起信。摄服同异。凡山地胜所。示
现境界。有趾斯至。有目斯都。以是因缘故。握
符御极宅中图本者。往往布慈云。以覆之。揭
慧日以烜之。霈法雨以濡之。而不忘嘱累之
重。如天台五台。比州郡别置僧官。使董正其
徒。而庄严宫殿。盖螺髻宝轮。威神所宅。不
可不肃也。雁门史君折侯彦文。下车未逾时。
以赤子弄兵涧谷。衣绣持斧。迹捕至台下。与
邑之令佐。奉香火。作礼于狻猊座前。五香之
烟。遍满空际崒兮直上。倏然改容。引人四顾。
目不得瞬。无小无大。各有所见。为五色云者
七。为白云者六。为黑云者一。为金桥者三。为
圆光者五。五色云有戴白云为冠。而其中有
洞者。有如圆光者。有如日晕五色六七重者。
有如孤石苍黑圆而耸出者。有如仙。花之敷
纷者。有如仙花而现菩萨像于其上者。白云
中。亦有菩萨瑞严相者。有奋迅如文殊所乘
者。有天桥如龙之上飞者。有横光青红黄绿
而相间者。有如玉石为佛冠者。黑云中。有独
现师子者。金桥有如鲸鲵负天者。有如螮崠
而中断者。有重叠如鱼鳞相次者。圆光有玉
连环者。有现金网而光耀夺人目者。史君。图
其事而谓予曰。此吾与众人所可见者也。若
其他变态百工。所不能状者。吾亦不能言也。
附传¶ 第 1133c 页 T51-1133.png
子其为我记之。予曰。曼殊室利。住此山中。诱
接群迷。示此方便。史君得其开示。岂无所因
哉。昔世尊在舍卫国。举身放光。其光金色。绕
祇陀园。周遍七匝。照须达舍。犹如段云。亦作
金色。须达者。佛之大檀越也。光明所烛。先至
其舍。盖以导迷起信。摄服同异也。山之上首
僧明崇。尝谓。我侯家。世奉佛。自高曾来。尤
于兹山。开大施门。则曼殊室利。今所示现。
亦犹世尊之于须达也。可不记乎。予闻。无尽
居士。在元祐中。尝游此山矣。作清凉传。神化
变异。与身所亲睹者。靡不具载。而味禅悦者。
或有为病。予谓。无尽。平生运佛菩萨慈。以济
世拯物。清凉之述。所以化导未悟。亦为众人
设耳。以是身心无适不可故。于时为元首。则
黎民所宗仰。于法为外护。则释子所依赖。史
君能不坠世芬。以无尽之心为心。用报曼殊
室利所以开示之意。乃予素所期也。亦予之
乐书也。始予欲为史君记其事。而未果也。而
油幕诸公宛转道史君之恳。既不可辞。又尝
见其上首曰明崇者言。当是时。我与僧正精
惠大德。麟府总制折可直。暨寺众实从。史君
所共睹也。兹事不诬。于是乎书。皇统辛酉六
月辛巳日。
* 后序紫府真容院松溪老人文珫述
伏闻。大圣度生。应迹无方。所现之处。无非利
益。虽不局于形教。使归心有在。唯止一方。
故。我文殊大士。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
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区之中。示居因位。果
彻因源。不舍悲心。恒居紫府。三千界内。有清
接群迷。示此方便。史君得其开示。岂无所因
哉。昔世尊在舍卫国。举身放光。其光金色。绕
祇陀园。周遍七匝。照须达舍。犹如段云。亦作
金色。须达者。佛之大檀越也。光明所烛。先至
其舍。盖以导迷起信。摄服同异也。山之上首
僧明崇。尝谓。我侯家。世奉佛。自高曾来。尤
于兹山。开大施门。则曼殊室利。今所示现。
亦犹世尊之于须达也。可不记乎。予闻。无尽
居士。在元祐中。尝游此山矣。作清凉传。神化
变异。与身所亲睹者。靡不具载。而味禅悦者。
或有为病。予谓。无尽。平生运佛菩萨慈。以济
世拯物。清凉之述。所以化导未悟。亦为众人
设耳。以是身心无适不可故。于时为元首。则
黎民所宗仰。于法为外护。则释子所依赖。史
君能不坠世芬。以无尽之心为心。用报曼殊
室利所以开示之意。乃予素所期也。亦予之
乐书也。始予欲为史君记其事。而未果也。而
油幕诸公宛转道史君之恳。既不可辞。又尝
见其上首曰明崇者言。当是时。我与僧正精
惠大德。麟府总制折可直。暨寺众实从。史君
所共睹也。兹事不诬。于是乎书。皇统辛酉六
月辛巳日。
* 后序紫府真容院松溪老人文珫述
伏闻。大圣度生。应迹无方。所现之处。无非利
益。虽不局于形教。使归心有在。唯止一方。
故。我文殊大士。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
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区之中。示居因位。果
彻因源。不舍悲心。恒居紫府。三千界内。有清
附传¶ 第 1134a 页 T51-1134.png
凉之一名。万亿国中。无文殊之二号。净居梵
世。服道而倾心。花藏欲天。餐风而合掌。是
以。统十千之众圣。伏五百之毒龙。金灯夜灿。
爃煌于碧嶂之前。瑞气晓迎。闪灼于翠峰之
上。奇葩天坠。岂局之于春秋。明月泉生。宁分
之于晦朔。自斯历代王臣。敬礼。积著弥繁。传
照百灯。相继不绝。胡可胜言。昔宋朝丞相无
尽居士天觉。梦游紫府。既至无殊。见不思议
之境界。睹无穷数之神光。具奏。帝闻重加修
葺。庄产土田。倍加先帝。山门荣耀。缁侣汪
洋。自此洪岩巨壑。峭壁荒溪。古之伽蓝。无不
周备。可谓名高百代。道光千载。朝臣奉信。竞
趣宝方。续传流通。至今无替。迄于逝金犹存
松风。灵迹诗颂歌词。清凉等传。十有馀本。近
因兵革。屡遭火废。堕荡无遗。幸于河西僧法
幢处。得清凉传一部。余钞绿编集。校勘无
差。访诸有缘。刻板流行。本山僧义祥者。英俊
博学。崇贤好古。悯余哀恳。罄自衣盂。并诱信
士。命工镂板。不日而成。祝余曰。山门老宿。
知事多矣。序述来由。续之传后。余先劝请。今
既工毕。事不获已。聊述云耳。以此洪因。祝严
皇帝万岁。臣宰千秋。内宫天眷。福禄遐昌。助
缘施主。增添寿算。法界有情。同登觉岸。
洪武廿七年。六月十有九日。余与四众百
十馀人。游台山礼文殊化境。所睹光相。圣
灯千变万态。灵异叵测。乃踊跃无量。喜不
自胜。真所谓旷劫尘势。一时顿尽矣。游览
之间。偶遇宝峰金禅者。亦淳厚人也。就于
清凉古刹。罄舍衣资。接纳游礼缁素。三载
世。服道而倾心。花藏欲天。餐风而合掌。是
以。统十千之众圣。伏五百之毒龙。金灯夜灿。
爃煌于碧嶂之前。瑞气晓迎。闪灼于翠峰之
上。奇葩天坠。岂局之于春秋。明月泉生。宁分
之于晦朔。自斯历代王臣。敬礼。积著弥繁。传
照百灯。相继不绝。胡可胜言。昔宋朝丞相无
尽居士天觉。梦游紫府。既至无殊。见不思议
之境界。睹无穷数之神光。具奏。帝闻重加修
葺。庄产土田。倍加先帝。山门荣耀。缁侣汪
洋。自此洪岩巨壑。峭壁荒溪。古之伽蓝。无不
周备。可谓名高百代。道光千载。朝臣奉信。竞
趣宝方。续传流通。至今无替。迄于逝金犹存
松风。灵迹诗颂歌词。清凉等传。十有馀本。近
因兵革。屡遭火废。堕荡无遗。幸于河西僧法
幢处。得清凉传一部。余钞绿编集。校勘无
差。访诸有缘。刻板流行。本山僧义祥者。英俊
博学。崇贤好古。悯余哀恳。罄自衣盂。并诱信
士。命工镂板。不日而成。祝余曰。山门老宿。
知事多矣。序述来由。续之传后。余先劝请。今
既工毕。事不获已。聊述云耳。以此洪因。祝严
皇帝万岁。臣宰千秋。内宫天眷。福禄遐昌。助
缘施主。增添寿算。法界有情。同登觉岸。
洪武廿七年。六月十有九日。余与四众百
十馀人。游台山礼文殊化境。所睹光相。圣
灯千变万态。灵异叵测。乃踊跃无量。喜不
自胜。真所谓旷劫尘势。一时顿尽矣。游览
之间。偶遇宝峰金禅者。亦淳厚人也。就于
清凉古刹。罄舍衣资。接纳游礼缁素。三载
附传¶ 第 1134b 页 T51-1134.png
如初。四事之需。无所乏少。实法门中苦行
兴福僧也。余甚佳之。一日炷香作礼曰。此
山。乃大圣所居。师幸特未瞻礼。可谓千载
之难逢也。自古游观之士。率多王臣贵族。
硕德大儒。咸有诗偈。发挥圣迹。请师一
言。赞咏圣境。及策发余怀。不亦可乎。余
曰。大圣境界。以虚空为口。须弥为舌。尚
不能赞其万分之一。况大圣不思议境界。
智识岂能到乎。辞不获已。遂书拙偈。以塞
其请云。上人觐礼曼殊叟。亲闻震地金毛
吼。胸次狐疑悉荡绝。日午面南看北斗。五
峰森耸侵天长。俯视众刹如铺张。大地山
河作金色。树林池沼腾辉光。宝剑倚天寒。
圣凡情尽扫。五百贤圣僧。当下离烦恼。靠
倒释迦老子。掀翻居士净名。释迦分疏不
下。居士饮气吞声。杀活纵擒出思议。逆行
顺化超常情。刀山与媱舍。常谈四谛轮。耳
根塞却方真闻。大智洞明非外得。屠沽负
贩皆玄门。道人拟欲重相见。翻身拶倒光
明殿。顶门眼正没嫌猜。佛头佛头全体现。
从此遍游诸佛刹于诸佛所闻妙法。一一
三昧得总持。利他自利原无乏。崇善住山
雁门野衲子庵性彻。洞然。书于。台山清凉
石上。
* 古并崇善禅寺常住记
释慧祥清凉传。见宋史志。广传续传。则史
志。及诸家藏书志。俱不著录。杭州何梦华
(元锡)得之。示阮文达。文达。缮录进呈。世乃
兴福僧也。余甚佳之。一日炷香作礼曰。此
山。乃大圣所居。师幸特未瞻礼。可谓千载
之难逢也。自古游观之士。率多王臣贵族。
硕德大儒。咸有诗偈。发挥圣迹。请师一
言。赞咏圣境。及策发余怀。不亦可乎。余
曰。大圣境界。以虚空为口。须弥为舌。尚
不能赞其万分之一。况大圣不思议境界。
智识岂能到乎。辞不获已。遂书拙偈。以塞
其请云。上人觐礼曼殊叟。亲闻震地金毛
吼。胸次狐疑悉荡绝。日午面南看北斗。五
峰森耸侵天长。俯视众刹如铺张。大地山
河作金色。树林池沼腾辉光。宝剑倚天寒。
圣凡情尽扫。五百贤圣僧。当下离烦恼。靠
倒释迦老子。掀翻居士净名。释迦分疏不
下。居士饮气吞声。杀活纵擒出思议。逆行
顺化超常情。刀山与媱舍。常谈四谛轮。耳
根塞却方真闻。大智洞明非外得。屠沽负
贩皆玄门。道人拟欲重相见。翻身拶倒光
明殿。顶门眼正没嫌猜。佛头佛头全体现。
从此遍游诸佛刹于诸佛所闻妙法。一一
三昧得总持。利他自利原无乏。崇善住山
雁门野衲子庵性彻。洞然。书于。台山清凉
石上。
* 古并崇善禅寺常住记
释慧祥清凉传。见宋史志。广传续传。则史
志。及诸家藏书志。俱不著录。杭州何梦华
(元锡)得之。示阮文达。文达。缮录进呈。世乃
附传¶ 第 1134c 页 T51-1134.png
知有此书第。
天府卷轴。既非草茅能窥。阮氏文选楼书。
又燬于火。藏书家以不得见为憾闻。此书
原本。今藏归安陆氏皕宋楼。武陵赵君伯
藏(于密)为居閒得借读。纸脆殆不可触。内佚
广传中卷。(清翊)恐其日就湮没。方录付梓。
颇以佚卷为憾。适钱塘丁氏正修堂藏有
钞本。则佚卷存焉。亟合梓之。甫成全璧。钞
本讹字颇多。然无可校正。姑仍其旧。忆咸
丰同治閒。游迹淹留太原。距台山仅数百
里。尘鞅牵绊。竟未游礼灵峰。今筋力日衰。
息影东南。五顶云山。无因投迹。香火缘悭。
抚书慨叹。光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
敬臣识。
*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仪徵坑氏研经室外集)
古清凉传二卷。广清凉传三卷。续清凉传
二卷。
唐释慧祥撰古清凉传。宋释延一撰广
清凉传续清凉传。宋张商英朱弁所撰。
广续二编。藏书家。多未著录。惟古清凉
传。见宋史艺文志。凡方城名胜。及高僧
灵迹。莫不详载。延一收捃故实。推广祥
传。更记寺名胜迹。以及灵异药物。其中
多涉及儒家。且有六朝人文。如晋释支
遁文殊像赞序。又殷晋安郤济川赞。并
世所希见。而遁序。尤足补本集之所佚。
若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释迦佛赋。今
四杰集。文苑英华。俱无之。是编或以为
天府卷轴。既非草茅能窥。阮氏文选楼书。
又燬于火。藏书家以不得见为憾闻。此书
原本。今藏归安陆氏皕宋楼。武陵赵君伯
藏(于密)为居閒得借读。纸脆殆不可触。内佚
广传中卷。(清翊)恐其日就湮没。方录付梓。
颇以佚卷为憾。适钱塘丁氏正修堂藏有
钞本。则佚卷存焉。亟合梓之。甫成全璧。钞
本讹字颇多。然无可校正。姑仍其旧。忆咸
丰同治閒。游迹淹留太原。距台山仅数百
里。尘鞅牵绊。竟未游礼灵峰。今筋力日衰。
息影东南。五顶云山。无因投迹。香火缘悭。
抚书慨叹。光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
敬臣识。
*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仪徵坑氏研经室外集)
古清凉传二卷。广清凉传三卷。续清凉传
二卷。
唐释慧祥撰古清凉传。宋释延一撰广
清凉传续清凉传。宋张商英朱弁所撰。
广续二编。藏书家。多未著录。惟古清凉
传。见宋史艺文志。凡方城名胜。及高僧
灵迹。莫不详载。延一收捃故实。推广祥
传。更记寺名胜迹。以及灵异药物。其中
多涉及儒家。且有六朝人文。如晋释支
遁文殊像赞序。又殷晋安郤济川赞。并
世所希见。而遁序。尤足补本集之所佚。
若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释迦佛赋。今
四杰集。文苑英华。俱无之。是编或以为
附传¶ 第 1135a 页 T51-1135.png
金大定时。寺中藏版。末附补陀传峨嵋
赞。乃元人所集。明释。又从而附缀之也。
案。是书原本。今在归安陆氏皕宋楼。
实洪武丙子。山西崇善寺所刊。末缀
寺僧性彻募刊缘起云。重刊释迦赋。
帝王崇教事迹。成道记。补陀传。清凉
传。合部印施。其王勃文二首。各自为
书。不在延一传。又郤济川。宋嘉祐时
人。广清凉传序。是其撰。亦非六朝
人。此皆提要之误。补陀传。为元盛熙
明撰。熙明出处。具陶九成书史会要。
提要亦未及考。性彻原刊。无峨嵋赞。
天顺壬午。五台广缘寺。重刊此书。始
附缀之(钱塘丁氏正修堂。有钞本。乃据天顺本影写者。行字悉同洪武本。惟版
缝刊施钱人姓名为异)今王勃释迦佛赋。成道记。
已刊入(清翊)所注王子安集。二十卷内。
崇教事迹。多佞佛语。峨眉赞尤鄙俚。
概削不刊。惟刊清凉传补陀传云。光
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敬臣识。
赞。乃元人所集。明释。又从而附缀之也。
案。是书原本。今在归安陆氏皕宋楼。
实洪武丙子。山西崇善寺所刊。末缀
寺僧性彻募刊缘起云。重刊释迦赋。
帝王崇教事迹。成道记。补陀传。清凉
传。合部印施。其王勃文二首。各自为
书。不在延一传。又郤济川。宋嘉祐时
人。广清凉传序。是其撰。亦非六朝
人。此皆提要之误。补陀传。为元盛熙
明撰。熙明出处。具陶九成书史会要。
提要亦未及考。性彻原刊。无峨嵋赞。
天顺壬午。五台广缘寺。重刊此书。始
附缀之(钱塘丁氏正修堂。有钞本。乃据天顺本影写者。行字悉同洪武本。惟版
缝刊施钱人姓名为异)今王勃释迦佛赋。成道记。
已刊入(清翊)所注王子安集。二十卷内。
崇教事迹。多佞佛语。峨眉赞尤鄙俚。
概削不刊。惟刊清凉传补陀传云。光
绪甲申十月。吴县蒋清翊字敬臣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