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004c 页
洛阳城东伽蓝记卷第二
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
明悬尼寺。彭城武宣王协所立也。在建春门外石楼南。谷水周围=回【乙】围绕。城至建春门外。东入阳渠石+(槛)【丙】石桥桥=槛【乙】桥。桥有四柱。在道南。铭云。汉阳嘉四年将作大匠马宪造。逮我孝昌三年。大雨颓〔桥〕-【乙】桥。柱始=如【乙】始埋没。道北二柱至今犹存。衒之按。刘澄之山川。古今记戴延=退【乙】延之。西征记并云。晋太康元年造。此则失之远矣。按澄之等。并生在江表。未=来【乙】未游中土。假=暇【乙】假因征役暂来经过。至于旧事。多非亲览。闻诸道路便为穿凿。误我后学日月已甚围绕。城至建春门外。东
入阳渠石桥。桥有四柱。在道南。铭云。汉阳
嘉四年将作大匠马宪造。逮我孝昌三年。大
雨颓桥。柱始埋没。道北二柱至今犹存。衒
之按。刘澄之山川。古今记戴延之。西征记
并云。晋太康元年造。此则失之远矣。按澄之
等。并生在江表。未游中土。假因征役暂来
卷二 第 1005a 页 T51-10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5.png)
凿。误我后学日月已甚。有三层塔一所。未加
庄严。寺东有中朝时常满仓。高祖令为租场。
天下贡赋所聚蓄也。
龙华寺。宿卫羽林虎贲等所立也。在建春门外阳渠南。寺南有租场。阳渠北有建阳里。
里有土台高三丈。上作二精舍。赵逸云。此台
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
市。有钟一口。撞之闻五十里。太后以钟声远闻。遂移在宫内。置凝閒堂前讲内典=所与内讲【乙】前讲内典沙门。打为时节+(孝昌)【乙】【丙】节。初萧衍子豫章王(萧)+综【乙】综来降。闻此钟声。以为奇异。遂造听+(钟)【甲】【乙】【丁】听歌+(词)【乙】歌三首。〔行〕-【乙】行传于世。综字世赞。伪齐昏主宝卷遗腹子也。宝卷临政淫乱。吴人苦之。雍州刺史萧衍立南康王宝融为主。举兵向秣陵。事既克捷。遂杀宝=窦【乙】宝融。而自立宝卷。有美人吴景晖。时孕综经月。衍因幸=纳【乙】【丙】幸景晖。及综生认为己子。小名缘觉。封豫章王。综形貌举止甚似昏主。其母告之。令自方便。综遂归我圣阙。更改名曰赞。字世务。始为宝卷。追服三年丧。明帝拜综太尉公封丹阳王。永安年中。尚庄帝姊=妹【乙】姊。寿阳公主字莒犁。公主容色美丽。综甚敬之。与公主语。常自称下官授徐=后除齐【乙】授徐州刺史加开府。及京师倾覆。综弃州北走。时尔朱世隆专权。遣取公主至洛阳。世隆逼之。公主骂曰。胡狗敢辱天王女乎+(我宁受剑而死不为逆胡所污)【甲】【丁】乎。世隆怒之。遂缢杀之+(矣)【乙】之前讲内典沙
门。打为时节。初萧衍子豫章王综来降。闻
此钟声。以为奇异。遂造听歌三首。行传
于世。综字世赞。伪齐昏主宝卷遗腹子也。宝
卷临政淫乱。吴人苦之。雍州刺史萧衍立南
康王宝融为主。举兵向秣陵。事既克捷。遂杀
宝融。而自立宝卷。有美人吴景晖。时孕综
经月。衍因幸景晖。及综生认为己子。小名
缘觉。封豫章王。综形貌举止甚似昏主。其母
告之。令自方便。综遂归我圣阙。更改名曰赞。
字世务。始为宝卷。追服三年丧。明帝拜综太
尉公封丹阳王。永安年中。尚庄帝姊。寿阳
公主字莒犁。公主容色美丽。综甚敬之。与公
主语。常自称下官授徐州刺史加开府。及
京师倾覆。综弃州北走。时尔朱世隆专权。遣
取公主至洛阳。世隆逼之。公主骂曰。胡狗敢
辱天王女乎。世隆怒之。遂缢杀之。
璎珞寺。在建春门外御道北所谓建阳里也。
即中朝时。白社池董威辈所居处。里内有
璎珞慈善晖和通觉晖玄宗圣魏昌熙平崇
卷二 第 1005b 页 T51-10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5.png)
宝。众僧刹养。百姓所供也。
宗圣寺。有像一躯。举高三丈八尺。端严殊
特。相好毕备。士庶瞻仰。目不暂瞬。此像一
出市井。皆空炎先。腾辉赫赫。独绝世表。
妙伎杂乐。亚于刘腾。城东士女。多来此寺观
看也。
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一七日还活。经阎罗王
检阅。以错名放免。惠凝具说过去之时。有五
比丘同阅。一比丘云。是宝明寺智圣。坐禅苦
行得升天堂。有一比丘。是般若寺道品。以
诵四涅槃亦升天堂。有一比丘云是融觉
寺昙谟最。讲涅槃华严领众千人。阎罗王云。
讲经者心怀彼我以骄凌物。比丘中第一粗
行。今唯=惟【丙】唯唯试坐禅诵经。不问讲经。其昙谟最
曰。贫道立身以来唯好讲经实不闇诵。阎
罗王敕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昙谟最向
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处。有一比邱
云。是禅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辈檀越。造
一切经人中象十躯。阎罗王曰。沙门之体。
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作
有为。虽造作经象正。欲得他人财物。既得
他物贪心即起。既怀贪心便是三毒。不除具
足烦恼。亦付司。仍与昙谟最同入黑门。有一
比邱云。是灵觉寺宝明。自云。出家之前尝
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成即弃官入道。虽不
禅诵礼拜不缺。阎罗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
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此寺。非卿之力。何
劳说此。亦付司。青衣送入黑门。太后闻之。遣
卷二 第 1005c 页 T51-10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5.png)
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觉
寺。禅林灵觉等三寺。问智圣。道品。昙谟最。道
弘。宝明等。皆实有之。议曰。人死有罪福。即
请坐禅僧一百人。常在殿内供养之。诏不听。
持经象沿路乞索。若私有财物造经象者
任意。凝亦入白鹿山。居隐修道。自此以后。
京邑比丘。悉皆禅诵。不复以讲经。为意出
建春南门外一里馀。至东石桥。南北而行。
晋太康元年。造桥南有魏朝时马市刑嵇康
之所也。桥北大道西有建阳里。大道东有绥
民里。里内有河间刘宣明宅。神龟年中。以
直谏忤旨。斩于都市讫目不瞑。尸行百步。
时人谈以枉死。宣明少有名誉。精通经史。危
行及于诛死。
魏昌尼寺。阉官瀛州刺史李次寿所立也。在
里东南角即中朝牛马市处也。刑嵇康之所。
东临石桥。此桥南北行。晋太康元年中朝
时市南桥也。澄之等盖见北桥铭。因而以
桥为太康初造也。
石桥南道有景兴尼寺。亦阉官等所共立也。
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
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作工甚精。难可扬
推。像出之日。常诏羽林一百人举此像。丝竹
卷二 第 1006a 页 T51-10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6.png)
建阳里东有绥民里。里内有洛阳县临渠水
县。门外有洛阳令杨机清德碑。绥民里东崇
义里。里内有京兆人杜子休宅。地形显敞。门
临御道。时有隐士。赵逸云。是晋武时人。晋
朝旧事。多所记录。正光初来至京师。见子休
宅。叹息曰。此宅中朝时太康寺也。时人未信。
遂问寺之由绪。逸云。龙骧将军王𤀹。平吴之
后始立此寺。本有三层浮图。用塼为之。指
子休园中曰。此是故处。子休掘而验之。果得
塼数十万。兼有石铭云。晋太康六年岁次乙
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仪同三司襄阳侯
王𤀹敬造。时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乃服
逸言。号为圣人。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所
得之砖。还为三层浮图。好事者寻逐之。
问。晋朝京师。何如今日。逸曰。晋时民少于
今日。王侯第宅与今日相似。又云。自永嘉
已来二百馀年。建国称王者十有六君。皆游
其都邑。目见其事。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
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符生。虽好勇
嗜酒。亦仁而不杀。观其治典未为凶暴。及详
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符坚自是贤主。贼君
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是类也。人皆
贵远贱近。以为信然。当今之人。亦生愚死智。
惑已甚矣。人问其故。逸曰。生时中庸之人
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
大德尽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
与伊皋等迹。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
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所谓生为盗蹠死为
卷二 第 1006b 页 T51-10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6.png)
逸此言。步兵校尉李澄问曰。太尉府前塼浮
图。形制甚古。犹未崩毁。未知早晚造。逸云
晋义熙十二年刘裕伐姚泓军人所作。汝南
王闻而异之。拜为义父。因而问。何所服饵。
以致长年。逸云。吾不闲养生。自然长寿。郭
璞常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馀半。
帝给步挽车一乘。游于市里。所经之处。多
记旧迹。三年以后遁去。莫知所在。崇仪里东
有七里桥以石为之。中朝杜预之荆州出顿
之所也。七里桥东一里郭门开三道。时人号
为三门。离别者多云相送。三门外。京师士子
送去迎归常在此处。
庄严寺。在东阳门外一里御道北。所谓东安
里也。北为租场里。内有驸马都尉司马恍。
济州刺史分宣。幽州刺史李真奴。豫州刺史
公孙骧等四宅。
秦太上君寺。胡太后所立也。在东阳门二里御道北。所谓晖文里。里内有太保崔光。太
傅李延实。冀州刺史李诏。秘书监郑道昭
等四宅。并丰堂崛起。高门洞开。赵逸云。晖文里是晋马道里。延实宅是蜀主刘禅宅。延
实宅东有脩和宅。是吴王孙皓宅。李韶宅
是晋司空张华宅。当时太后正号崇训。母天
下号父。为秦太上公母。为秦太上君。为母追
福。因以名焉。中有五层浮图。一所修刹入
云。高门向街。佛事庄饰等于永宁。诵室禅堂
周流重叠。花林芳草遍满阶墀。常有大德名
僧。讲一切经。受业沙门亦有千数。太傅李
卷二 第 1006c 页 T51-10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6.png)
临去奉辞。帝谓实曰。怀砖(音专下同)之俗世号
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实答曰。臣年
迫桑榆。气同朝露。人间稍远。日近松邱。臣
已久乞閒退。陛下渭阳兴念宠及老臣。使夜
行罪人裁锦万里。谨奉明敕不敢失坠。时黄
门侍郎杨宽在帝侧。不晓怀砖之义。私问舍
人温子升。曰。闻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
刺史。问其宾客。从至青州。云齐土之民风俗
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太守初欲入境。皆
怀砖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还家。以砖击
之言。其向背速于反掌。是以京师谣语曰。狱
中无系囚。舍内无青州。假令家道恶腹中不
怀愁。怀砖之义。起在于此也。颍川荀济风流
名士。高鉴妙识。独出当世。清河崔叔仁称齐
士大夫。曰齐人。外矫仁义。内怀鄙吝。轻同羽
毛。利等锥刀。好驰虚誉。阿附成名。威势所
在。侧肩竞入。求其荣利。甜然浓于四方。慕
势最甚。号齐士。子为慕势。诸郎临淄官徒有
在京邑。闻怀塼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
人不以为意。问其故。孝忠曰。营丘风俗。太
公馀化。稷下儒林。礼义所出。今虽凌迟。足
卷二 第 1007a 页 T51-10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7.png)
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
正始寺。百官等所立也。正始中立。因以为
名。在东阳门外御道西+(一作南)夹注【甲】【丁】,西=南【乙】【丙】西。所谓敬义里也西。所谓敬义里也。里
内有典虞曹。檐宇精净美于丛林。众僧房
前。高林对牖。青松绿柽连枝交映。多有枳
树。而不中食。有石碑一枚。背〔上〕-【乙】上有侍中崔光施钱四+(一作七)夹注【甲】【丁】四十万。陈留侯李崇施钱二十万。自馀百官各有差少者。不减五千已下。后人刊之。敬义里南有昭=招【乙】昭德里。里内有尚书仆射游肇。御史尉李彪。兵部尚书=七兵书【乙】兵部尚书崔林。幽州刺史常景。司农张伦等五宅。彪景出自儒生。居室俭素。惟伦最为豪侈。斋宇光丽字乙本断缺丽服玩=玩【乙】【丙】玩精奇。车马出入。逾于邦君。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嵚崟相属。深蹊=溪【乙】【丙】蹊洞壑。逦递=逶【乙】【丙】递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天水人姜质。志性疏诞。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见偏爱之。如不能已遂造亭山赋。行传于世。其辞曰。今偏重=干童【乙】偏重者。〔爱〕-【乙】爱
昔先民之重。由朴=朴【乙】【丙】*朴由纯。然则纯朴之体。与造化而津勉=梁【甲】【乙】【丁】勉。濠上之客柱下之吏卧=史悟【甲】【乙】【丁】吏。卧无为以明心。托自然以图志=治【乙】志。辄以山水为富。不以章甫为贵。任性浮沈。若淡兮无味。今司农张氏实钟=踵【甲】【乙】【丁】钟其人。巨量接=焕【甲】【乙】【丁】接于物表。夭矫洞达其真。青松未胜其洁。白玉不比其珍=称【乙】珍。心托空而迁有情。入古以如新=心【乙】新。既不专流荡=宕【乙】【丙】荡。又不偏华上=尚【乙】【丁】上。卜居动静之间。不以山水为忘。庭起半丘半壑。听以目达心想。进不入=为【丙】入声=身【乙】【丙】声荣。退不为隐放。尔乃决石通泉拔岭。岩=檐【乙】岩前斜字乙本断缺斜与危云等曲=并【甲】【乙】【丁】曲。危与曲栋相连。下天津之高雾。纳沧海之远烟。纤列之状一如=如一【甲】【乙】一如古。崩剥之势似千年。若乃绝岭悬坡蹭蹬蹉跎+(泉)【甲】【乙】【丁】跎。水纾=未【乙】,纡【丙】纾=未【乙】,=纡【丙】纾徐如浪。峭山石字原本断缺石高下=不高【乙】高下。复字丙本断缺复危多五寻百拔=援【乙】拔十步千过。则知巫山弗及。未审原本断缺未审蓬莱如何。其中烟花露=雾【乙】露草。或倾或倒=颓【甲】【乙】【丙】【丁】倒。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叶=盖【乙】叶金茎。散满阶墀。燃目之绮裂=绮目之色列【乙】目之绮。裂鼻之馨。既共阳=绿【乙】阳春等茂。复与白雪齐清。或言神明之骨。阴阳之精。天地未觉。生此异人=人鬼【乙】异人。焉识=职【乙】识其中羽徒纷=分【乙】纷泊。色杂苍黄。绿头紫颊。好翠连芳。白𪈝生于异县。丹足出自=于【乙】自他乡。皆远来以臻此。藉水木以翱翔。不忆=意【乙】忆春于沙漠。遂忘秋于高阳。非斯人之感至。伺候鸟之迷方。岂下=不【乙】下俗之所务。入+(有)【乙】入神怪之异趣字原本丙本断缺趣。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或就饶风=尧封【乙】饶风之地。或入多云=云多【甲】【丁】多云之处。气字乙本断缺气岭与梅岑。随春之所悟字乙本断缺悟。远为神仙所赏。近为朝士所知。求解脱于服佩。预=务【乙】预参次于山垂。子英游鱼于玉质。王乔系鹄于松枝+(歌)【乙】枝。方丈不足。以妙咏〔歌〕-【乙】歌。此处态多奇。嗣宗闻之动魄。叔夜听此惊魂。恨不能钻。地一出醉。此山门别有王孙公子逊遁容仪。思山念水。命驾相随。逢=峰【乙】逢岑爱曲。值石陵欹。庭字原本断缺庭为仁智之田=由【乙】田。故能种此石山。森罗=列【乙】罗兮草木。长育=有【乙】【丙】育兮风烟。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若不坐卧兮于其侧。春夏兮其游陟。白骨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乙】心兮何所忆上有侍中崔
光施钱四十万。陈留侯李崇施钱二十万。自
馀百官各有差少者。不减五千已下。后人刊
之。敬义里南有昭德里。里内有尚书仆射游
肇。御史尉李彪。兵部尚书崔林。幽州刺史常
景。司农张伦等五宅。彪景出自儒生。居室俭
素。惟伦最为豪侈。斋宇光丽服玩精奇。车
马出入。逾于邦君。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嵚崟
相属。深蹊洞壑。逦递连接。高林巨树。足使
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
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是以山情
野兴之士游以忘归。天水人姜质。志性疏诞。
麻衣葛巾有逸民之操。见偏爱之。如不能已遂
造亭山赋。行传于世。其辞曰。今偏重者。爱
昔先民之重。由朴由纯。然则纯朴之体。与
造化而津勉。濠上之客柱下之吏。卧无为以
明心。托自然以图志。辄以山水为富。不以
章甫为贵。任性浮沈。若淡兮无味。今司农张
氏实钟其人。巨量接于物表。夭矫洞达其
真。青松未胜其洁。白玉不比其珍。心托空而
迁有情。入古以如新。既不专流荡。又不偏
华上。卜居动静之间。不以山水为忘。庭起半
卷二 第 1007b 页 T51-10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7.png)
为隐放。尔乃决石通泉拔岭。岩前斜与危
云等曲。危与曲栋相连。下天津之高雾。纳沧
海之远烟。纤列之状一如古。崩剥之势似千
年。若乃绝岭悬坡蹭蹬蹉跎。水纾徐如浪。
峭山石高下。复危多五寻百拔十步千
过。则知巫山弗及。未审蓬莱如何。其中烟
花露草。或倾或倒。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
叶金茎。散满阶墀。燃目之绮。裂鼻之馨。既
共阳春等茂。复与白雪齐清。或言神明之
骨。阴阳之精。天地未觉。生此异人。焉识其
中羽徒纷泊。色杂苍黄。绿头紫颊。好翠连
芳。白𪈝生于异县。丹足出自他乡。皆远来
以臻此。藉水木以翱翔。不忆春于沙漠。遂
忘秋于高阳。非斯人之感至。伺候鸟之迷方。
岂下俗之所务。入神怪之异趣。能造者其
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或就饶风之地。或入
多云之处。气岭与梅岑。随春之所悟。远
为神仙所赏。近为朝士所知。求解脱于服佩。
预参次于山垂。子英游鱼于玉质。王乔系鹄
于松枝。方丈不足。以妙咏歌。此处态多奇。
嗣宗闻之动魄。叔夜听此惊魂。恨不能钻。地
一出醉。此山门别有王孙公子逊遁容仪。思
山念水。命驾相随。逢岑爱曲。值石陵欹。庭
为仁智之田。故能种此石山。森罗兮草木。
长育兮风烟。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
年。若不坐卧兮于其侧。春夏兮其游陟。白骨
兮徒自朽。方寸心兮何所忆。
平等寺。广平武穆王怀舍宅所立也。在青阳门外二里御道北。所谓孝敬里也
卷二 第 1007c 页 T51-10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7.png)
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
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湿。时人号曰
佛汗。京师士女空市里往而观之。有比丘。以
净绵拭其泪。须臾之间。绵湿都尽。更换以他绵。俄然复湿。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尔朱荣入洛阳。诛戮百官。死亡涂地。永安二年三月。此像复汗。士庶复往观之。五月北海王入洛。庄帝北巡。七月北海+(王)【甲】【乙】【丁】海大败。所将=陀【乙】将江淮子弟五千尽被俘虏。无一得还。永安三年七月。此像悲泣如初。每经神验朝夕惶惧。禁人不听观之。至十二月。尔朱兆入洛阳擒庄帝。〔崩〕-【乙】崩于晋阳。在京宫殿空虚。百日无主。唯尚书令司州牧乐平王尔朱世隆镇京师。商旅四通。盗贼不作。建明二年长广王从晋阳赴京师。至郭外。世隆以长广本枝疏远政行=远行【乙】疏远。政行无闻=间【乙】闻。逼禅与=位【乙】【丙】与广陵王恭+(恭)【甲】【丁】恭。是庄帝从父兄也。正光中为黄门侍郎。见元义秉权+(辅)【丙】权政+(多)【乙】【丙】政
归近习。遂佯哑〔不语〕-【乙】不语不预世事。永安中遁于上洛〔山中〕-【乙】山。中州刺史泉企执而送之。庄帝疑恭。奸诈夜遣人盗掠衣物。〔复〕-【乙】复拔刀剑欲杀之。恭张口以手指舌竟〔乃〕-【乙】乃不言。庄帝信其真患。放令归第。恭常住=往【乙】【丙】常住龙华寺。至时=是【甲】,〔时〕-【乙】时世隆等废长广而立焉。禅文曰。皇帝咨广陵王恭。自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圣开=闻【乙】开辅。重基衍业奄有万邦。光宅四海〔故〕-【丙】故道溢百王。德渐无外。而孝明晏驾人神乏字原本断缺乏王=主【乙】【丙】【丁】王故。柱国大将军大丞相太原王荣地实封陜。任惟外相乃心王室。大惧崩沦故。推立长乐王子攸。以续绝业。庶九鼎之命日隆。七百之祚唯永。然群飞未宁。横流且及。皆狼顾鸱张岳立基趾=址【乙】【丙】趾。丞相一麾大定海内。而子攸不顾宗社。雠忌勋德。招聚轻侠。左右壬人=王【乙】壬人。遂虐甚剖=割【乙】【丙】剖心。痛齐钳齿=齿剑【乙】钳齿。岂直金板=版【乙】【丙】板。告怨大鸟感德而已。于是天下之望。俄然已移。窃以宸极不可以=久【乙】【丙】【丁】以旷神器。岂容无主故。权从众议。暂驭兆民。今六军南迈已次河浦。瞻望帝京。赧然兴愧。自惟薄寡=寡薄【乙】【丙】薄寡。本枝疏远。岂宜仰异=冀【乙】异。天情俯乖。民望惟=唯【丙】惟王。德表生民。声高万古。往以运属殷忧。时多遭=遭多【甲】【乙】【丙】【丁】多遭难。卷怀积载。括囊有年。今天眷明德。民怀奥主。历=历【乙】*历数允集。〔歌〕-【丙】歌讼=词【乙】,讼+(词)【丙】讼同臻。乃徐发枢机。副兹伫属。便敬奉玺绶。归于别邸。王其寅践。成业允执其=厥【乙】【丙】其中。虽休勿休。日慎一日敬之哉+(敬之哉)【乙】【丁】哉。恭让曰。天命至重。历数匪轻。自非德协三才功济=齐【乙】【丙】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臣既寡昧识无光=先【甲】【乙】【丁】光远。景命虽降不敢仰承=忝【乙】承。乞收成旨以允愚衷。又曰。王既德应图箓。佥属攸归。便可允执其中。入光大麓。不劳挥逊。致爽人神=神人【乙】人神。凡恭=恭凡【甲】【乙】【丙】【丁】凡恭让者三。于是即皇帝位。改号曰普泰。黄门侍郎邢子才为赦文。叙述庄帝枉杀太原王之状。广陵王曰。永安手剪强臣非为失德。直以天未厌乱+(故)【甲】【乙】【丁】乱。逢成济之祸。谓左右将诏=笔【乙】诏来。朕自作之直言门下。朕以寡德运属乐推。思与亿兆同兹大庆。肆=赐【甲】肆眚之科。一依恒式。广陵杜口八载。至是始言海内庶士咸称圣君。于是封长广为东海王。世隆加仪同三司尚书令乐平王。馀官如故。赠太原王相国晋王。加九锡。立庙于芒岭。首阳上旧有周公庙。世隆欲以太原王功比周公。故立此庙。庙成为火所灾。有一柱焚之不尽。后三日雷雨。震电霹雳击=系【丙】击为数段。柱下石及庙瓦皆碎于山下。复命百官议=设【乙】议太原王配飨。司直刘季明议云不合。世隆问其故。季明白=曰【乙】白。若配世宗于宣武无功。若配孝明亲害其母。若配庄帝为臣不终=忠【乙】【丙】终。为庄帝所戮。以此论之无所配也。世隆怒曰。卿亦合死。季明曰。下官既为议臣。依礼而言。不合圣心。俘剪惟命。议者咸叹。季明〔不避…明〕十七字-【乙】不避=畏【丙】避强禦。莫不叹伏焉。世隆既有忿言+(一本无季明不避强禦十七字)夹注【甲】【丁】言。季明终得无患。初世隆北叛。庄帝遣安东将军史仵=五【甲】【丁】,仵+(一作忤下同)夹注【甲】【丁】仵龙平北将军杨+(一作羊)夹注【甲】【丁】杨文义。各领兵三千守太行岭。侍中源=原【乙】源子恭镇河内。及尔朱兆马首南向。仵=五【甲】【丁】*仵龙文义等率众先降。子恭见仵龙文义等降。亦望风溃散。兆遂乘胜。逐北直入京师。兵及阙下。矢流王室。至是论功仵龙文义各封一千户。广陵王曰仵龙文义于王有勋。于国无功。竟不许。时人称帝刚直。彭城王尔朱仲远世隆之兄也。镇滑台。表用其下。都督瑗为西兖州刺史。先用后表。广陵答曰。已能近补何劳远闻。世隆侍宴+(帝)【乙】宴。每言。太原王贪天之功。以为已力。罪有=亦【甲】【乙】【丙】【丁】有合死。世隆等愕然。自是已后。不敢〔复〕-【乙】复入朝。辄专擅=𢫔【乙】擅国权。凶慝滋甚。坐持=符【乙】持台省+(掾)【乙】省。家总万机。事无大小。先至隆第。然后施行。天子拱已南面。无所干预。永熙元年平阳王入纂大业。始造五层塔一所。平阳王武穆王少子。诏中书侍郎魏收等。为寺碑文。至二年二月五日。土木毕工=功【甲】【乙】【丙】【丁】工。帝率百僚作万僧会。其日寺门外有石象。无故自动。低头复举。竟日乃止。帝躬来=夹【乙】来礼拜。怪其诡异。中书舍人卢=灵【乙】卢景〔宣〕-【乙】宣曰。石立社移上古有此。陛下何怪也。帝乃还宫。七月中帝为侍中斛斯椿所使=逼【甲】使。奔于〔长〕-【乙】长安。至十月终。而京师迁邺焉海大败。所将江
淮子弟五千尽被俘虏。无一得还。永安三年
七月。此像悲泣如初。每经神验朝夕惶惧。禁
人不听观之。至十二月。尔朱兆入洛阳擒庄
帝。崩于晋阳。在京宫殿空虚。百日无主。唯
尚书令司州牧乐平王尔朱世隆镇京师。商
卷二 第 1008a 页 T51-10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8.png)
赴京师。至郭外。世隆以长广本枝疏远。政行无闻。逼禅与广陵王恭。是庄帝从父
兄也。正光中为黄门侍郎。见元义秉权政
归近习。遂佯哑不语不预世事。永安中遁于
上洛山。中州刺史泉企执而送之。庄帝疑
恭。奸诈夜遣人盗掠衣物。复拔刀剑欲杀
之。恭张口以手指舌竟乃不言。庄帝信其真
患。放令归第。恭常住龙华寺。至时世隆等
废长广而立焉。禅文曰。皇帝咨广陵王恭。自
我皇魏之有天下也。累圣开辅。重基衍业奄
有万邦。光宅四海故道溢百王。德渐无外。
而孝明晏驾人神乏王故。柱国大将军大丞
相太原王荣地实封陜。任惟外相乃心王室。
大惧崩沦故。推立长乐王子攸。以续绝业。庶
九鼎之命日隆。七百之祚唯永。然群飞未宁。
横流且及。皆狼顾鸱张岳立基趾。丞相一麾
大定海内。而子攸不顾宗社。雠忌勋德。招聚
轻侠。左右壬人。遂虐甚剖心。痛齐钳齿。
岂直金板。告怨大鸟感德而已。于是天下之
望。俄然已移。窃以宸极不可以旷神器。岂
容无主故。权从众议。暂驭兆民。今六军南迈
已次河浦。瞻望帝京。赧然兴愧。自惟薄寡。
本枝疏远。岂宜仰异。天情俯乖。民望惟王。
德表生民。声高万古。往以运属殷忧。时多遭难。卷怀积载。括囊有年。今天眷明德。民怀
奥主。历数允集。歌讼同臻。乃徐发枢机。
副兹伫属。便敬奉玺绶。归于别邸。王其寅
践。成业允执其中。虽休勿休。日慎一日敬
卷二 第 1008b 页 T51-10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8.png)
协三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
锡。臣既寡昧识无光远。景命虽降不敢仰
承。乞收成旨以允愚衷。又曰。王既德应图
箓。佥属攸归。便可允执其中。入光大麓。不
劳挥逊。致爽人神。凡恭让者三。于是即皇
帝位。改号曰普泰。黄门侍郎邢子才为赦文。
叙述庄帝枉杀太原王之状。广陵王曰。永
安手剪强臣非为失德。直以天未厌乱。逢
成济之祸。谓左右将诏来。朕自作之直言门
下。朕以寡德运属乐推。思与亿兆同兹大庆。
肆眚之科。一依恒式。广陵杜口八载。至是
始言海内庶士咸称圣君。于是封长广为东
海王。世隆加仪同三司尚书令乐平王。馀官
如故。赠太原王相国晋王。加九锡。立庙于芒
岭。首阳上旧有周公庙。世隆欲以太原王功
比周公。故立此庙。庙成为火所灾。有一柱焚
之不尽。后三日雷雨。震电霹雳击为数段。
柱下石及庙瓦皆碎于山下。复命百官议太
原王配飨。司直刘季明议云不合。世隆问
其故。季明白。若配世宗于宣武无功。若配
孝明亲害其母。若配庄帝为臣不终。为庄帝
所戮。以此论之无所配也。世隆怒曰。卿亦合
死。季明曰。下官既为议臣。依礼而言。不合圣
心。俘剪惟命。议者咸叹。季明不避=畏【丙】避强禦。莫不叹伏焉。世隆既有忿言+(一本无季明不避强禦十七字)夹注【甲】【丁】言。季明避强禦。莫
不叹伏焉。世隆既有忿言。季明终得无患。
初世隆北叛。庄帝遣安东将军史仵龙平北
将军杨文义。各领兵三千守太行岭。侍中
源子恭镇河内。及尔朱兆马首南向。仵龙
卷二 第 1008c 页 T51-10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8.png)
望风溃散。兆遂乘胜。逐北直入京师。兵及阙
下。矢流王室。至是论功仵龙文义各封一千
户。广陵王曰仵龙文义于王有勋。于国无
功。竟不许。时人称帝刚直。彭城王尔朱仲远
世隆之兄也。镇滑台。表用其下。都督瑗为西
兖州刺史。先用后表。广陵答曰。已能近补何
劳远闻。世隆侍宴。每言。太原王贪天之功。
以为已力。罪有合死。世隆等愕然。自是已
后。不敢复入朝。辄专擅国权。凶慝滋甚。坐
持台省。家总万机。事无大小。先至隆第。然
后施行。天子拱已南面。无所干预。永熙元年
平阳王入纂大业。始造五层塔一所。平阳王
武穆王少子。诏中书侍郎魏收等。为寺碑文。
至二年二月五日。土木毕工。帝率百僚作
万僧会。其日寺门外有石象。无故自动。低
头复举。竟日乃止。帝躬来礼拜。怪其诡异。
中书舍人卢景宣曰。石立社移上古有此。
陛下何怪也。帝乃还宫。七月中帝为侍中斛
斯椿所使。奔于长安。至十月终。而京师迁
邺焉。
景宁寺。太保司徒公杨椿所立也。在青=清【乙】*青阳门外三里御道南。所谓景宁里也青阳
卷二 第 1009a 页 T51-100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9.png)
洛邑。椿创居此里。遂分宅为寺。因以名之。制
饰甚美。绮柱珠帘。椿弟慎冀州刺史。慎弟
津司空。并立性宽雅贵义轻财。四世同居。一
门三从朝贵义居未之有也。普泰中为尔朱
世隆所诛。后舍宅为建中寺。出青阳门外三
里御道北有孝义里。里西北角有苏秦冢。冢
傍有宝明寺。众僧常见秦出入此冢。车马羽
仪若今宰相也。孝义里东即是洛阳小寺。北
有车骑将军张景仁宅。景仁会稽山阴人也。
正光年初从萧宝夤归化。拜羽林监赐宅城
南归正里。民间号为吴人坊。南来投化者多
居其内。近伊洛二水任其习。御里三千馀家。
自立巷寺。市所卖口味多是水族。时人谓为
鱼鳖寺也。景仁住此以为耻。遂徙居孝义
里焉。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吴儿甚厚。
蹇裳渡于江者。皆居不次之位。景仁无汗马
之劳。高官通显。永安二年萧衍遣主书陈庆
之送北海。入洛阳僣帝位。庆之为侍中。景仁
在南之日。与庆之有旧。遂设酒引邀。庆之过
宅。司农卿萧彪。尚书右丞张嵩并在其座。彪
亦是南人。唯有中大夫杨元慎。给事中大夫
王眴是中原士族。庆之因醉谓萧张等曰。魏
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秦
皇玉玺今在梁朝。元慎正色曰。江左假息僻
居一隅。地多湿蛰攒育虫蚁。疆土瘴疠蛙
黾共穴。人鸟同群。短发之君无杼首之貌。
文身之民禀丛陋之质。浮于三江。棹于五湖。
礼乐所不沽。宪章弗能革。虽复秦馀汉罪杂
卷二 第 1009b 页 T51-100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9.png)
上慢下暴。是以刘劭杀父于前。休龙淫母于
后。见逆人伦。禽兽不异。加以山阴请婿卖
夫朋淫。于家不顾讥笑。卿沐其遗风。未沽
礼化。所谓阳翟之民。不知瘿之为丑。我魏
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
风易俗之典。与五常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
淩百王而独高。岂卿鱼鳖之徒。慕义来朝。
饮我池水。啄我稻梁。何为不逊。以以至于
此。庆之等见元慎清词雅句纵横奔发。杜
口流汗。合声不言。于后数日。庆之遇病。心上急痛。访人解治。元慎〔自〕-【丙】自云。能解庆之自云。能解庆之。遂
凭元慎。元慎即口含水噀。庆之曰。吴人之
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侬。
语则阿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呷啜莼羹。
唼嗍蟹黄。手把豆蔻。口嚼槟榔。乍至中土。
思忆本乡。急手速去。还尔丹阳。若其寒门之
鬼。头犹脩网鱼漉鳖在河之洲。咀嚼菱藕。
捃拾鸡头蛙羹蚌臛。以为膳羞。布袍芒履。
倒骑水牛。洗湘江汉鼓棹遨游。随波溯浪噞
喁沈浮。白苧起舞。扬波发讴。急手速去。
还尔杨州。庆之伏枕曰。杨君见辱深矣。自此
后吴儿更不敢解语。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
奔。萧衍用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于
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求。号洛
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
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
翼翼四方之则。始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
卷二 第 1009c 页 T51-100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09.png)
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褒衣慱
带。被及秣陵。元慎弘农人。晋冀州刺史峤
六世孙。曾祖泰从宋武入关。为上洛太守。七
年背伪来朝。明帝赐爵临晋侯。广武郡陈
郡太守。赠凉州刺史。谥烈侯。祖抚明经为
中博士。父辞自得丘壑。不事王侯。叔父许
河南令。蜀郡太守。世以学行著闻。名高州里。
元慎情尚卓逸。少有高操。仁心自放。不为
时羁。乐山爱水。好游林泽。博识文渊。清言
入神。造次应对。莫有称者。读老庄善言玄
理。性嗜酒饮。至一石神不乱。常慷慨叹不
得与阮籍同时生。不愿仕宦。为中散常辞
疾退闲。未常修敬诸贵。亦不庆吊亲知贵
为交友。故时人弗识也。或有人慕其高义。投
刺在门。元慎称疾高卧。加以意思深长。善于
解梦。孝昌年广陵王元渊。初除仪同三
司。总众十万讨葛荣。夜梦著衮衣。倚槐树而
立。以为吉徵。问于元慎曰。三公之祥渊甚悦
之。元慎退还告人曰。广陵死矣。槐字是木
傍鬼。死后当得三公。广陵果为葛荣所杀。追
赠司空公。终如其言。建义阳城太守薛令
卷二 第 1010a 页 T51-101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127/buddhist/T51-1010.png)
射得雁。以问元慎。元慎曰。卿执羔大夫执雁。
君当得大夫之职。俄然令伯除为谏议大夫。
京兆许超梦盗羊入狱。问于元慎。曰。君当
得阳城令。其后有功。封城阳侯。元慎解梦。
义出方途。随意会情。皆有神验。虽令与侯。
小乖按令。今百里即是古诸侯。以此论之。亦
为妙著。时人譬之周宣。及尔朱兆入洛阳。即
弃官。与华阴隐士王腾。周游上洛山孝义里。
东市北殖货里。里有太常民刘胡。兄弟四
人。以屠为业。永安年中。胡杀猪。猪忽唱乞
命。声及四邻。邻人谓胡兄弟相殴斗。而来
观之乃猪也。即舍宅为归觉寺。合家人入
道焉。普泰元年。此寺金像生毛眉发悉皆具
足。尚书左丞魏季景谓人曰。张天锡有此事。
其国遂灭。此亦不祥之徵。至明年而广陵被
废死。
洛阳城东伽蓝记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