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七
卷七十七 第 1a 页 WYG0534-001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卷七十七
  古迹志(寺观附/)
  古称三不朽迹其微者也然历千百年未湮则亦
  附是三者以传焉楚地兰台冠盖君臣之迹也岘
  首名宦迹也玉米田迹以忠显也灵竹院刻木谷
  孝子迹也双凤亭兄弟迹也渐台榴花塔夫人城
  烈女孝妇贤媛迹也宋玉庞公诸葛杜甫之宅乡
卷七十七 第 1b 页 WYG0534-0011d.png
  贤迹也浩然亭仲宣楼迹以人名尔雅台文选楼
  迹以书名者也岳阳黄鹤仙迹也月岩鲁台石鼓
  岳麓则又大儒之所游息者也德功言三者必居
  一焉𩔖而录之夫非好古之一助哉而二氏之宫
  亦附于此
武昌府
  江夏县
 夏口城在县西黄鹄山荆州图记江夏郡所治其西
卷七十七 第 2a 页 WYG0534-0012a.png
 南角因矶为高墉枕流上则回眺山川下则激浪崎
 岖是曰黄鹄矶水经注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依山
 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对岸则入沔津
 故城以夏口为名刘宋顺帝时柳世隆等守之沈攸
 之攻之不克梁末陈初周将史宁为土山长梯攻之
 不能破黄巢之乱止陷外郭盖其城依山负险周回
 不过二三里乃知古人筑城欲坚不欲广也
 汝南城在县南涂口宋书地理志汝南侯相本沙羡
卷七十七 第 2b 页 WYG0534-0012b.png
 土晋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立为汝南县
 郢城在黄鹄山刘宋郢州治此南史纪梁武帝自襄
 阳起兵攻郢城夜见数百毛人踰堞且泣因投黄鹄
 矶盖城之精也及旦城降
 曹公城在县东北二里梁武帝起义兵遣曹景宗筑
 曲水城梁书武帝纪高祖命王世兴顿曲水故城即
 此
 万人敌城在黄鹄山顶旧有城宋建炎间草寇犯城
卷七十七 第 3a 页 WYG0534-0012c.png
 郡守命其上以彊弩射之寇退因名
 楚王故宫旧志在高观山下前临大朝街甃石为城
 内二山东曰紫金西曰梅山明季兵燹殿寝池馆俱
 废所传旧制仅正阳端礼东华西华后宰诸门及梳
 妆台
 延福宫在楚府左三里许天启时垦得一玉蟾径五
 尺长一丈三足一夕忽遁墙外复移殿左墀中至今
 存
卷七十七 第 3b 页 WYG0534-0012d.png
 稽古阁在府学内宋绍兴间教授许中应建藏绍兴
 石经两朝宸翰又取板本九经诸史百氏列置其旁
 朱文公有记
 涌月台在黄鹤楼旁有石刻涌月二字相传汉曹孟
 德遗笔
 郊天台在县东磨儿山汉昭烈祭天于此
 静春台在旧通判厅即江汉楼故址
 龙床台一名凤凰窝在高观山第一峰明太祖驻旌
卷七十七 第 4a 页 WYG0534-0013a.png
 受降碎镂金床处
 焦度楼在县东南子城上南史宋明帝时度为武陵
 王赞参军沈攸之起兵至夏口度于城楼上辱骂攸
 之怒攻城度力战攸之与众蒙楯将登度投以秽器
 敌不能冒后遂呼为焦度楼
 黄鹤楼在黄鹄矶上南齐书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
 又世传费文祎登仙驾鹤憩此唐阎伯珵作记以文
 祎事为信按述异记荀怀字叔祎憩楼上西望有物
卷七十七 第 4b 页 WYG0534-0013b.png
 飘然降自云端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
 腾空渺然烟灭后人误为文祎也宋张栻亦辨其非
 唐崔颢有诗南楼在黄鹄山顶一名白云楼宋陆游
 记楼在郡仪门之南石城上一曰黄鹤山制度闳伟
 登望尤胜鄂州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山
 谷所谓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是也
 和丰楼在县东南旧名南楼宋淳熙间燬总管刘邦
 翰重建改今名
卷七十七 第 5a 页 WYG0534-0013c.png
 楚楼在平湖门外宋绍熙间建
 雄楚楼在旧抚院后明季兵燬康熙间布政司徐惺
 重建枯树再荣
 读书堂在县南三十里李白读书处又头陀寺有皮
 日休读书堂
 奇章堂在布政司署即古楚观楼旧趾宋知州陈邦
 光建初名戏䌽堂后知州汪叔詹梦前身为奇章公
 改名又黄鹄山有奇章亭奇章公牛僧孺也
卷七十七 第 5b 页 WYG0534-0013d.png
 四贤堂在府学宋嘉定间教授石继谕建杞周子二
 程子朱子黄干有记
 吕仙亭在黄鹄山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
 旧传亭前枣木未尝实一岁忽有实如瓜太守命小
 吏采进吏私啖之遂仙去又传太守与倅奕有仙人
 忽至云太守奕败果然仙于楼前吹笛随笛声至楼
 上迹之唯见石镜题诗末书吕字故今名吕仙亭
 江汉亭在府倅厅宋张栻倅记张芸叟南迁录云鄂
卷七十七 第 6a 页 WYG0534-0014a.png
 倅公宇因古城作亭榭俯瞰江汉景物最秀
 曲水亭在布政司东北又有乔木等亭即古所谓楚
 望乖崖亭在布政司署宋李焘记并设张咏像于内
 压云亭在黄鹄山椒旧为头陀寺顶院元世祖至鄂
 尝驻此观览形胜至正间建亭
 封建亭明一统志在南门外明太祖平江夏驻跸于
 此适报第六皇子生谓他日当封楚王后果然
 吕洞宾仙迹一在黄鹄矶石壁上遗像宛然一在紫
卷七十七 第 6b 页 WYG0534-0014b.png
 金山西石壁上卧迹尚存并有洞宾仙迹四字镵石
 西爽二字在黄鹤楼后西岩石壁上又有静春台读
 书台石刻
 元御书碑在府学元至顺间御书远志万里归程六
 字二碑刻欧阳元为赞
 古无影塔黄鹄矶石上
 岳柏在大东门外鄂王庙墀左围可三尺枝干疏老
 不繁人号为独柏每值辰戌丑未年楚士有掇巍科
卷七十七 第 7a 页 WYG0534-0014c.png
 者柏预吐一奇枝
  武昌县
 鄂王城在县西南二里史记楚世家熊渠封中子红
 于鄂即此城
 吴王城在县东本汉灌婴所筑晋陶侃为刺史理其
 地又相传孙吴故宫城遗趾今宫城前有御沟内有
 庙唐刘长卿诗宋张耒诗皆同此说
 黄石城在县东江表传刘勋走入樊口闻皖巳没及
卷七十七 第 7b 页 WYG0534-0014d.png
 西塞将兵救皖为孙权所破遂奔曹公即此城
 鄂县故城水经注右岸有鄂县故城盖旧樊楚也
 郊天坛在县西山郊坛冈又名即位坛水经注吴主
 孙权即位告天于此
 南郊坛在县南孙权郊天之所
 安乐宫在县东吴王城中明一统志吴黄龙间徙都
 建业赤乌中始移武昌旧传宫瓦皆澄泥为之可以
 作砚
卷七十七 第 8a 页 WYG0534-0015a.png
 避暑宫在寒溪上相传吴王避暑于此即西山寺基
 至今无暑气宋王伯虎诗闻说吴王避暑宫满山六
 月绛纱红
 太极殿在安乐宫前盖吴宫正殿
 松风阁在西山寺寺旧有松林盛茂黄庭坚自黄州
 游西山爱之因名
 钓台在县北门外大江中吴志孙权于武昌临钓台
 饮酒大醉使人以酒洒群臣面曰今日饮惟醉堕台
卷七十七 第 8b 页 WYG0534-0015b.png
 下乃止耳张昭谏之遂罢酒谢朓蒋之奇俱有诗
 凤凰台在虎头山吴王因凤凰见筑台于此周瑜鲁
 肃以定建都之计今废
 南楼即今县城楼九江录庾亮镇武昌诸佐吏殷浩
 辈乘秋夜登高楼亮至众将避之亮曰老子于此兴
 复不浅便坐谈咏至今名庾公楼
 东坡读书堂在寒溪山
 殊亭在县后山巅唐令马珦建元结作记取其才殊
卷七十七 第 9a 页 WYG0534-0015c.png
 人殊行殊迹殊此亭又殊命曰殊亭记后有诗
 广晏亭在樊山唐广德中樊口津吏欲为候舍元结
 验之图记以为故孙吴晏游地乃谕县令马珦为亭
 取谢朓樊山开广晏之句以名结为记
 怡亭在殊亭东唐裴鸥作宋蒋之奇云怡亭铭刻于
 江滨巨石上乃唐李阳冰篆李莒八分书裴虬为铭
 世谓三绝
 九曲亭在九曲岭下苏轼记子瞻适西山行于松柏
卷七十七 第 9b 页 WYG0534-0015d.png
 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有废亭遗址甚狭其旁古
 木数十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斧斤一旦大风雷
 雨拔去其一子瞻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亭建而西
 山之胜始具
 解剑亭在县东北通淮门外江次与五洲相对齐安
 拾遗谓伍员渡江解剑谢渔父于此
 陶侃宅在县西内有黑石中坳如樽状唐孟仕源命
 为抔樽
卷七十七 第 10a 页 WYG0534-0016a.png
 武昌西门晋书陶侃传侃镇武昌课种柳都尉夜盗
 柳为已种侃问西门柳何以盗种尉惊谢罪即此地
 刘禹锡诗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孟浩然诗行看
 武昌柳彷佛映楼台宋李豸诗官柳不知兴废事春
 来还是绿纤纤
 瓜圻在县西五十里吴王种瓜于此
 蛮市土俗编晋西阳有豫川五水蛮陶侃为武昌太
 守作蛮市于吴城东为交易之所大获其利
卷七十七 第 10b 页 WYG0534-0016b.png
  嘉鱼县
 吕蒙城在石头口孙权征零陵时筑
 岳公城在县东北岳飞征杨么于此筑城屯兵
 祭风台在赤壁山下世传诸葛亮祭风之处
  蒲圻县
 太平城在县西南八十里孙权遣鲁肃征零陵于此
 筑城
 舜帝庙碑县治有断碑载二妃事字漫灭不可考
卷七十七 第 11a 页 WYG0534-0016c.png
  咸宁县
 李邕读书堂在钟台山
 冯京读书堂在潜山
  崇阳县
 葛仙坛在县北葛仙山上坛西有清泉岁旱环数百
 里来祷挹杯杓以去则阴雨随之
 美美亭在上津台顶张咏建傍有春谷园
  通城县
卷七十七 第 11b 页 WYG0534-0016d.png
 子磐幕在县东南幕阜山巅吴太史慈拒刘表从子
 磐于此置营幕
  兴国州
 子胥城在州东六十里俗传子胥所筑即永兴故城
 废奉新县在州西南百二十里吴置隋废入富川县
 废安昌县在州西北九十里梁置隋并入富川县
 废富川县在州西南五十里隋书地理志陈阳新县
 平陈改曰富川开皇十一年废
卷七十七 第 12a 页 WYG0534-0017a.png
 怀坡阁在县东濒湖宋元丰间苏轼自黄来访李仲
 览留其家久之览登第后因置此阁画东坡像于上
 王十朋过之为赋怀东坡诗
 叠山书堂在州东湖堤上谢枋得寓此著书人称其
 地曰谢公墩
 沧浪亭在州治后放生池上莲花弥望夹堤皆垂柳
 群山环列有浮图突兀在云烟紫翠间旧称江山之胜
 颇似武林西湖王十朋诗荷有香能凝燕寝缨无尘
卷七十七 第 12b 页 WYG0534-0017b.png
 可濯沧浪
  大冶县
 钓台在道士洑矶上断岩千仞小洞临江相传张志
 和钓鱼处
  通山县
 乖崖读书堂在县南三十里张咏号乖崖令崇阳筑
 室于此扁曰休心其址及钓月台犹存
汉阳府
卷七十七 第 13a 页 WYG0534-0017c.png
  汉阳县
 却月城在县北七里寰宇记与梁城相对以形如却
 月故名旧传黄祖所守处水经注沔左有却月城然
 亦曰偃月叠戴监军筑故曲陵县也后乃沙羡县治
 昔魏将黄祖所守遣董袭凌统攻而擒之祢衡亦遇
 害于此
 梁城在县东北梁书武帝纪帝自襄阳趋建业遣冠
 军将军邓元起军主王世兴田安等数千人会大军
卷七十七 第 13b 页 WYG0534-0017d.png
 于夏口筑汉口城以守鲁山今大别顶横城即其旧
 基
 萧公城在县北五里梁武帝筑城戍兵于此故名
 马骑城荆州记郤月城西一里周回五里高一丈今
 长棚冈即其故址
 汉阴城在县西四十五里因汉阴山而名未详所始
 废沌阳县在县西六十里临嶂山下宋书地理志沌
 阳子相江左置后废
卷七十七 第 14a 页 WYG0534-0018a.png
 废滠阳县在县北四十里晋书朱伺传张昌败走滠
 上伺攻灭之求别立县因割安陆东界为滠阳县
 凤栖阁在凤栖山唐建宋知军刘辟疆有记
 晴川阁在城东五里明建以崔颢句得名明袁宏道
 楚四楼咏引晴川阁与黄鹤楼分岸立尽会城之山
 川林薮朱门绣陌若为之设色者亦奇观也
 三山阁在县北远对三峰故名
 仁风台在秋兴亭东旧有台号曰寥廓宋知军蔡纯
卷七十七 第 14b 页 WYG0534-0018b.png
 臣更其名曰仁风久废
 汉广台在县西宋时郡僚莅事之所遗址尚存
 三峰台在汉南山
 秋兴亭在凤栖山巅唐贾至记刺史贾载建宋元祐
 初郡守吴处厚新之明景泰四年重修
 双松亭在秋兴亭东唐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尝于
 此地别族弟浮屠法浩有诗
 清光亭在郎官湖上本名郎官亭宋咸淳间改今名
卷七十七 第 15a 页 WYG0534-0018c.png
 涌月亭在凤栖山上宋黄清老建今巨石上有涌月
 二字
 烟波亭在烟波湾
 楚波亭在吴王矶上
 春风楼在县西宋知军胡介在任政和民安乃建楼
 标曰熙春后守徐安民更名春风元陈益稷又改名
 拱北今废
 南纪楼在县治宋蔡纯臣重修今改建为南纪门楼
卷七十七 第 15b 页 WYG0534-0018d.png
 白云楼即府前门楼唐李群玉有诗
 太白楼在城北十里唐李群玉有诗
 锁穴在大别山阴按汉董袭传孙权征黄祖祖乃于
 大江中横两艨冲挟守沔口以栟榈大绁系石为碇
 又晋书王浚传晋伐吴吴人于碛险要害处皆以铁
 锁横截之故名今山阴二处石穴俱存
 铁钱监在大别山下地名静江营宋知军皇甫焕奉
 命鼓铸于此
卷七十七 第 16a 页 WYG0534-0019a.png
 石榴花塔在城西一里宋史五行志有孝妇杀鸡奉
 姑姑食鸡而死姑女诉于官妇坐罪无以自明临刑
 折榴花一枝插地祝曰妾若毒姑花即枯瘁若属诬
 枉花可复生其后花果生时人谓天彰其冤遂立塔
 花侧以表其事
 古柏在晴川楼侧
  汉川县
 甑山城在县东南十里晋朱伺与李横杜曾相持甑
卷七十七 第 16b 页 WYG0534-0019b.png
 山下筑城戍守故名隋书地理志后周置甑山县治
 此
 和公城在县东北十七里周所筑隋末贼董道冲起
 和操领兵捍此城故名
 梁褒城在县南五里周宣政中筑土人梁褒主之故
 名
 郝城在县南十五里
 废汊川县在县界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析汉阳置
卷七十七 第 17a 页 WYG0534-0019c.png
 宋改曰汉川
 宝花台明一统志在县西南五里上有雷使君庙
  黄陂县
 石阳城在县北十五里吴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
 即此
 安昌城在县北十五里元和郡县志齐高帝筑以捍
 陈冠隋书地理志黄陂有安昌郡开皇初废
 冶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梁武为刺史治兵器于此
卷七十七 第 17b 页 WYG0534-0019d.png
 今火迹犹存
 南司州在县北独家村北齐置后周改曰黄州隋废
 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以县置南司州七年废苏轼
 云五年一梦南司川谓此
 双凤亭在县东即二程读书处后人慕之作此亭
 思贤堂在县治尉厅宋邑人建以思程珦及其子颢
 颐
 石柱在县治西县旧无公署迁徙靡常宋嘉定三年
卷七十七 第 18a 页 WYG0534-0020a.png
 县簿应行之始迁今治刘倓代秋砻石柱以记其事
  孝感县
 汝南城古吉阳县地隋书地理志梁立汝南郡西魏
 改郡曰董城寻废
 义阳城在县北百里隋书地理志梁置西魏改为南
 司州寻废
 废澴岳郡在县西隋书地理志西魏置开皇初废
 三军台在县东十里
卷七十七 第 18b 页 WYG0534-0020b.png
 读书台明一统志在县东董湖西南宋二程读书处
 地名程子巷县志二程祖名遹令黄陂时娶于孝感
 张氏生珦珦生二程常游孝感揽胜者以程台夜月
 为八景之一
 升仙台在董家湖昔织女升仙处
 岁丰楼在横乐乡
 东坡亭在县东五十里东坡谪黄州憩此
 尧夫亭在九嵏山范纯仁字尧夫倅安州尝宴客于
卷七十七 第 19a 页 WYG0534-0020c.png
 此后人因建此亭
 小隐庵在白云山元察罕隐居处
 西湖村在县西九十里方舆胜览宋太祖微时尝索
 酒村姥家姥持酒以进言𣙜禁甚严此私酿幸密之
 与金不受后太祖登极特宽西湖酒禁
 东湖村在县东宋徽宗时村农视夜有光烛天闻之
 于官掘地得周时九鼎贡于朝左传楚子问鼎疑迁
 楚地
卷七十七 第 19b 页 WYG0534-0020d.png
黄州府
  黄冈县
 邾城在县西北百二十里地道记楚宣王灭邾俘其
 民徙其君居此城水经注汉高帝三年项羽封吴芮
 为衡山王都此吴赤乌二年陆逊筑城今遗址尚存
 名旧州城明刘基有诗
 永安城在县北即楚黄歇所都隋书地理志旧置永
 安郡开皇初废或谓楚王以此封其女名女王城又名
卷七十七 第 20a 页 WYG0534-0021a.png
 吕王城城中土堆甚多苏轼有诗
 西阳城水经江水又东径西阳郡南郡治即西阳县
 也注晋书地道记以为弦子国
 大活城在县北二百三十五里隋唐于此建大活关
 按唐书地理志大活关在黄陂县
 木兰废县在县西隋书地理志梁置梁安郡后齐置
 湘州后改为北江州开皇初别置廉城县寻州郡俱
 废又八年改县曰木兰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省入
卷七十七 第 20b 页 WYG0534-0021b.png
 黄冈
 定惠院在县东苏轼游记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
 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醉其下又
 手书开啸二字勒石下有快哉亭前有海棠轩后有
 洗墨池又有扪腹轩睡足堂文忠祠今俱废
 高寒楼在县东唐太和中刘应之筑四望亭于郡西
 南高阜李绅为记苏轼有步至四望亭鱼池上诗张
 激摄令日更今名取杜甫诗玉山高并两峰寒之义
卷七十七 第 21a 页 WYG0534-0021c.png
 竹楼在县西南城上宋郡守王禹偁建有记
 月波楼在县西北城上王禹偁建今改为汉川门
 栖霞楼在县西南宋李显守黄州时建坐挹江山之
 胜孙载诗地据淮西尽江吞石壁宽又苏轼诗云黄
 州在何许与子上栖霞
 涵辉楼在县内韩琦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
 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张安国取赤壁赋中语大书
 其榜曰无尽藏楼后又有坐啸堂及无倦味道二斋
卷七十七 第 21b 页 WYG0534-0021d.png
 瑞庆堂在清源门外王禹偁建按陆游东坡记堂为
 故相所生之地后毁以新栖霞楼
 睡足堂明一统志王禹偁建取杜牧诗平生睡足处
 云梦泽南州之义
 雪堂在县东苏轼雪堂记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
 筑而垣之作堂焉号曰雪堂以大雪中为因绘雪于
 四壁之间故名
 相隐堂在旧司理厅宋庞籍尝为司理后人为建此
卷七十七 第 22a 页 WYG0534-0022a.png
 堂
 读书堂在城外安国寺韩琦读书处
 一枝堂宋建前有大梅树取一枝向暖之义
 寒碧堂在东门外宋有何氏弟兄作此堂以待苏轼
 之至轼为画竹石且赋诗
 如画亭在县东王禹偁建苏轼词望江山如画故名
 会远亭在县北王禹偁建
 览春亭在县南宋韩琦建作诗序又建春草亭于东
卷七十七 第 22b 页 WYG0534-0022b.png
 门外
 遗爱亭在县南宋元丰时徐猷为守有善政既去民
 建此亭苏辙因名之
 快哉亭在县南苏辙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
 其庐之西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余兄子瞻名之曰
 快哉
 横江馆在赤𡽶山南晋龙骧将军蒯恩建杜牧有诗
 临皋馆在县南原名亭后改为馆苏轼閒题临皋亭
卷七十七 第 23a 页 WYG0534-0022c.png
 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江风山月本无常主閒者便
 是主人又诗云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越清明改新火
 西隩在县西南二里宋夏竦守黄州凿水入陂以藏
 舟故名
 东坡故居在县东宋陆游东坡记自州门而东冈垄
 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
 三间曰居士亭
  蕲水县
卷七十七 第 23b 页 WYG0534-0022d.png
 回澜亭在县南兰溪岸苏轼过此见水盘旋书二字
 于石壁后人立亭
 垒嶂亭苏轼所名流光亭石上有溯流光三字
 笔沼俗名洗笔池在县东清泉寺世传晋王羲之洗
 笔于此
  罗田县
 义州隋书地理志梁置义州义城郡开皇初并废其
 址在今奉泰乡魁山下元迁今治
卷七十七 第 24a 页 WYG0534-0023a.png
 凤凰台在县西三十里相传有凤栖其上旁环高山
 下临深谷俗呼为钓鱼台
 仙女台在县西世传有仙女于此祷雨故名
 孝子里在县西北元吴大中所居
  麻城县
 岐亭废县见九域志
 白云台在县北十五里麻姑洞前
 桃花坞在七里桥濒河数百亩皆植桃花今废
卷七十七 第 24b 页 WYG0534-0023b.png
 万松亭在县西百里宋邑令张毅夹道植松万株立
 亭其中苏轼有诗
 杏花村在岐亭有杏林杏泉陈慥隐居处旁为苏步
 桥
 桃黄庵在岐亭镇苏轼记有王翊者得雄黄于桃核
 内吞之甚甘自是断荤肉翊有庵名桃黄自号桃黄
 山人
 香草园在县东五十里俗传嘉靖间两见白鹿
卷七十七 第 25a 页 WYG0534-0023c.png
 立浪园在石牛冲堰北松谷中曹应昌构
  黄安县
 钓台在县南七里矶距溪上明耿定理置一时名宿
 尝寓其中
  蕲州
 江夏城𩔖要晋江夏王筑
 涵辉阁在子城上宋郭祥正诗天垂星斗数寻近地
 捲云山千里来冰壶倒影露华洗玉宝溶雪蟾光颓
卷七十七 第 25b 页 WYG0534-0023d.png
 苏轼在黄州客有道阁之胜而诵其赋霁容天在水
 春态柳藏桥之句轼欣然为以色易态
 仙人台在州东百六十里大桴山巅旧传刘五刘六
 两真人飞升之地其山有九十九峰
 凤凰台在州北凤凰山下相传罗仙飞升处
 烟霏楼 见山楼俱在旧蕲春县圃内
 岂弟堂 忠恕堂 安民堂俱在州城内宋建又有
 思政贵简双桂双莲四堂皆宋时建
卷七十七 第 26a 页 WYG0534-0024a.png
 环翠亭在子城上宋时建
 四见亭原在旧治白云山宋范纯仁建后迁今治移
 于麒麟山阴久废
 康茂才宅在青山上乡
  广济县
 樊哙城在武山湖滨世传高祖命哙征九江王黥布
 筑此屯兵
 黄牛院在县东冲山景鼻谈卜筑处
卷七十七 第 26b 页 WYG0534-0024b.png
 鲍照读书台在东冲第一峰
 环翠楼在县北玉枕山下
 四高楼在县西门外下植梅千树
 生春堂在县东宋建
 石牛在县西二十里元姚楚山有诗
  黄梅县
 九江城在县西南七十里九江王黥布所筑
 南晋州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以县置南晋州又析
卷七十七 第 27a 页 WYG0534-0024c.png
 置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寻废
 俊逸亭在鲍照墓前取杜甫诗俊逸鲍参军之意
 太子驿在县南七十里旧传梁武帝于此得子故名
安陆府
  钟祥县
 竟陵故城在县南汉为县属江夏郡后废
 汉城在县南七十里滨汉江旧传关忠义尝屯兵于
 此
卷七十七 第 27b 页 WYG0534-0024d.png
 石城即县西城水经注城因山为固晋太傅羊祜镇
 荆州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四部治此明初筑城
 浚池以为城垣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
 散石城荒江人依旧棹舴艋江岸还飞双鸳鸯
 长寿废县在县东南郭内晋书元康初立西魏分属
 安州唐于县置郢州今省元祐宫即其故址
 放鹰台有二一在县南五十里薮泽间四边空阔极
 目无际一在荆门州北百二十里相传皆楚昭王放鹰
卷七十七 第 28a 页 WYG0534-0025a.png
 之处
 兰台在县治东昔楚王与宋玉游于台上披襟当风
 即此
 梅台在县东相传汉梅福所筑
 子胥台在城北伍员入楚屯兵于此
 白雪楼在石城下临汉江取阳春白雪为名
 楚望楼在县城内旧与广盈仓对
 五客堂在白雪楼后宋李昉守郡时画五禽于壁间
卷七十七 第 28b 页 WYG0534-0025b.png
 鹤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鹦鹉曰西客鹭鹚曰雪客白
 鹇曰閒客
 阳春亭在府通判厅与白雪楼相望
 解佩亭在县北十里汉江滨列仙传江妃二女游于
 江滨逢郑交甫遂解佩与之交甫受佩而去数十步
 怀中无佩女亦不见即此处旁有汉皋亭宋孔彝诗
 苍茫遗佩怜交甫零落清歌送莫愁
 孟亭在白雪楼侧唐皮日休记王右丞笔先生于郢
卷七十七 第 29a 页 WYG0534-0025c.png
 之亭荥阳郑公诚刺是州先是亭之名取先生之讳
 公曰焉有贤者之名为趋厮走养言于刺史前耶命
 易之以姓为孟亭
 宝香亭在县龙兴寺北兰台之西皮日休有记
 莫愁村在县治汉江西相传卢家有女子名莫愁善
 歌唱后入楚王宫因以名村宋项安世诗冉冉水上
 云曾听屈宋鸣娟娟水中月曾照莫愁行王璜诗村
 近莫愁连竹坞人歌楚些下蘋州
卷七十七 第 29b 页 WYG0534-0025d.png
  京山县
 新市城在县南三十里后汉书光武帝纪伯升于是
 招新市平林兵注云新市县属江夏郡故城在今郢
 州富水县东北
 富水废县在县北七十里其地平坦可容千馀家隋
 书地理志西魏改为富水又置富人郡开皇初郡废
 宋志并入京山县
 读书台郡志在子陵洞侧相传严子陵读书处
卷七十七 第 30a 页 WYG0534-0026a.png
 武台在县北六十里枕山临水相传魏武习兵处
  潜江县
 俞潭城在棠林冈俞潭铺汉关帝曾屯兵于此
 白鹤楼在旧县北元姚燧藏书之所白鹤巢其上因
 名
  沔阳州
 复州城在州北二里唐置宋端平初徙治沔阳镇即
 今州
卷七十七 第 30b 页 WYG0534-0026b.png
 江北城宋乾德三年置玉沙县有玉沙草堂
 鱼复城在州东五十里
 石楼城在旧州城西十五里
 青林城在州东十里
 却月城在沔水口黄蓬山
 沔阳废县故志楚王城元和志云杜县地图经宋至
 道二年省沔阳县为镇并其地入玉沙
 宝香阁在州治宋韩遹建后为湖山堂
卷七十七 第 31a 页 WYG0534-0026c.png
 云章阁在州学
 五乐台在古州城东北相传楚昭王游猎之所
 烟雨楼在州治宋郡守王知新有诗
 望仙楼在州城上宋晏殊𩔖要刺史郑肇建
 仰北楼在州北景泰中建
 仁风楼在州子城上旧名汉江楼
 读书堂在州北紫极观唐陆龟蒙读书于此皮日休
 诗既见陆夫子驽心却伏厩结彼世外交遇之于邂
卷七十七 第 31b 页 WYG0534-0026d.png
 逅
 宣化堂在州学宋建
 绿波亭在州城内宋建
 延宾亭在州东宋建
 迎恩亭在州东门外红花堤上宣德三年建
 南亭在州南门外又有北亭在州之北西亭在罗城外
 范溉市在州西四十里滨汉江相传晋郑交甫遇神
 女解佩于此
卷七十七 第 32a 页 WYG0534-0027a.png
 大隐林 小隐林在州南相传屈原遇渔父处
  天门县
 风城在县五华山古风氏国相传伏羲之后封此
 云杜城在县西北汉志县属江夏郡梁于此置沔阳
 郡旧志以巾口古郧为云杜
 却月城江口相传汉黄祖所守处
 云梦城明一统志在县西即古云梦泽地
 笑城在县东六十里相传宋将毕再遇与金兵对垒
卷七十七 第 32b 页 WYG0534-0027b.png
 夜遁惟系羊击鼓金兵觉欲追不及为之大笑故名
 散花台在县东南六里广百馀丈尝有异香散焉
 梦野亭在县治东南隅亭在台上一目可尽云梦之
 野最为郡中胜处宋景祐中州守王琪建有记晏殊
 宋祁吴育苏绅石延年皆有诗张耒诗高甍巨桷压
 城闉平视如将七泽吞几度春光招宋玉碧阑干外
 独消魂
 鸿轩在县北古城内宋张耒谪居日建其侧植蔷薇
卷七十七 第 33a 页 WYG0534-0027c.png
 后起倅黄州临别题诗云单车又向黄州去风月相
 望一叹嗟又在黄州云他年若问鸿轩人堂下蔷薇
 应解语
 珍珠坡在县西五里土中有珠俗传昔有贾人贩珠
 覆舟于此颇著灵异乡人立祠祀之一名覆船冈
 金鸡冢在县西十里高十馀丈相传昔有金鸡斗其
 上黄巢破郢复二郡欲发之蛇蝎蜂虿群起伤人不
 可近遂止
卷七十七 第 33b 页 WYG0534-0027d.png
  荆门州
 荆台城在州东六十里隋书地理志梁置安居县开
 皇十八年改曰昭邱大业初又改曰荆台寻废入当
 阳县
 基州城在内方山东北马良口唐志武德四年置并
 置章山县七年州废
 春申君故宅州东二百里
 子陵宅州北三十五里石板桥
卷七十七 第 34a 页 WYG0534-0028a.png
 读书堂在州东山下宋孙何与弟仅读书之所后相
 继擢大魁政和间朱震与弟巽亦读书于此
 古塔在州东南一里东山隋智者禅师以其顶平号太
 平顶
  当阳县
 麦城在县东六十里相传楚昭王所筑关忠义为吕
 蒙所袭走麦城即此水经注沮水又东南径驴城西
 磨城东又南径麦城西昔关忠义诈降处
卷七十七 第 34b 页 WYG0534-0028b.png
 磨城在县东四十里荆州记麦城东有驴城沮水西
 有磨城伍子胥造此二城以攻麦城谚云东驴西磨
 麦城自破
 麋城明一统志在县东南六十里地名八渠相传蜀
 将麋芳所筑
 方城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郭子仪筑
 仲宣楼即县城楼水经注王粲登其东南隅临漳水
 而赋之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流是也按今当
卷七十七 第 35a 页 WYG0534-0028c.png
 阳正在沮漳之间唐杜甫诗春风回首仲宣楼指此
 乳窟在玉泉寺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栖则倒悬饮乳
 水李白有记又有仙人掌茶
 铁鼎形制奇古隋大业十一年铸重三千觔
 铁塔高五丈馀宋嘉祐六年铸重十万馀觔俱在玉
 泉寺
德安府
  安陆县
卷七十七 第 35b 页 WYG0534-0028d.png
 郧子国元和郡县志安州春秋郧子国后为楚所灭
 封斗辛为郧公即此
 桓温城在县东十五里石子村
 钓鱼台在县西三十里石淙村唐郝处俊遗迹
 凤凤台在县东唐罗隐诗昔年丹穴凤翔集高台端
 浮云楼在府治内郑獬诗楼在浮云缥缈间浮云破
 处见朱阑
 毓秀阁县西南三里
卷七十七 第 36a 页 WYG0534-0029a.png
 七相堂在县东宋郡守陆世良建七相者唐郝处俊
 宋张齐贤寇准宋庠吕大防范纯仁蔡确
 黄堂在府治内宋神宗潜邸建为节度府今八郭尚
 存滕甫记踞紫金之秀面白玉之奇涢溪凤台如拱
 如揖
 五桂堂在县西宋元丰中范愉为安州掌书记官舍
 西有桂甚茂后其子致君致明致虚致祥致厚相继
 登第因建五桂堂周必大作记
卷七十七 第 36b 页 WYG0534-0029b.png
 跨鳌堂在县北二十里宋郑昂记平沙回岸萦带城
 郭商帆渔舟出没烟波楚国山水之观未有以易此
 者也李楫有诗
 范公亭在府治中宋吕大防谪居时建名吕公亭后
 范致尧再寓此读书改名
 车盖亭在县西北魏文帝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
 盖亭以此名
 司马书室即晒书台相传温公晒书于此
卷七十七 第 37a 页 WYG0534-0029c.png
 锦标坊在县西宋庠宋祁居此
  云梦县
 楚王城在县东左传定公四年吴入郢楚昭王奔郧
 筑此城以自保
 江夏郡城在县城北一十四里按宋书地理志江夏郡
 治安陆后移夏口
 废西陵县在县境内西汉地理志江夏西陵县有云
 梦宫则云梦即西陵县地而云梦宫疑在此
卷七十七 第 37b 页 WYG0534-0029d.png
 越王台相传越王所筑
 于菟乡在县北史记楚令尹子文生时父母弃梦泽
 中有虎乳之楚人谓虎为于菟乡以此名
  应城县
 蒲骚城在县北三十里左传莫敖狃于蒲骚之役郧
 人军于蒲骚即此后魏于此置浮城县隋废
 废城阳郡在县西隋书地理志西魏置开皇初废
 铁牛坝在县西南二里旧有铁牛镇水不知何代铸
卷七十七 第 38a 页 WYG0534-0030a.png
 今没
  随州
 楚子城在州城东南三十里故光化县之北春秋桓
 公八年楚子会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
 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因筑城以逼随故号楚子城
 平林城在州东北八十里后汉书王莽末关东平林
 人陈牧廖堪起兵号平林兵注地名在今随州随县
 东北
卷七十七 第 38b 页 WYG0534-0030b.png
 清暑阁在子城西南
 餐霞阁在州西
 随侯台在州北八里寰宇记随侯放弹之所
 读书台在州东晋张衡读书处
 汉东楼即今南门楼唐李白诗彼美汉东国川藏明
 月辉
 白云楼在州西宋邢居实有赋元刘秉忠有诗
 尹公亭在州东宋曾巩记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
卷七十七 第 39a 页 WYG0534-0030c.png
 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
 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尝于其居之北阜竹
 柏之间结茅为亭岁馀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
 理之因名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纪其事
 涢阴亭在州西宋张商英有诗
 汉东馆在州东
 隋文帝宅在龙居山文帝微时所居
 犬冢州东一百八十里昔光武被兵甚急一犬引入
卷七十七 第 39b 页 WYG0534-0030d.png
 土窖跑土封之力尽而毙光武得脱乃瘗故名
  应山县
 云公城在县东七里
 应州城在县东礼山下隋书地理志梁置永阳县及
 此州大业初州废
 废平靖郡在县西隋书地理志平靖郡西魏置又置
 县大业初省入
 废吉阳县元和郡县志木汉安陆县地梁于此置平
卷七十七 第 40a 页 WYG0534-0031a.png
 阳县西魏改京池县隋改吉阳县宋废
 四贤堂县治西南绘二宋二连像祀之宋郊宋祁连
 庶连庠也张表有记
 王世则故居在县西世则广西临桂人寓居于此宋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一自是宋庠郑獬相继大魁
 郑宅亦在县北一百二十里
荆州府
  江陵县
卷七十七 第 40b 页 WYG0534-0031b.png
 郢城在县东北三里即楚旧都楚文王自丹阳迁此
 未有城左传子囊还自伐吴疾将死遗言谓子庚必
 城郢及平王时遂城之元志又云郢城在安陆州盖
 安陆乃楚之郊郢左传斗廉谓屈瑕曰君次于郊郢
 以禦四邑是也
 纪南城在县北十里史记注楚都于郢今江陵县北
 纪南城是至平王更城郢在江陵东北故郢城是荆
 州记昭王十年吴通漳水灌纪南入赤湖进灌郢城
卷七十七 第 41a 页 WYG0534-0031c.png
 遂破楚则郢与纪实为二城
 郧城在县南二百里楚昭王封郧公所筑今松滋之
 楚城亦号郧城
 赤湖城在郡西北十里纪南城与郢城之间
 马牧城在府城南即马牧口梁元帝赋荆榛生于龙
 门之下狐兔穴于马牧之旁
 冶父城水经注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东岸有冶
 父城左传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今疆理未
卷七十七 第 41b 页 WYG0534-0031d.png
 可详考
 蚌城在马牧城东三里燕尾洲上相传三国时蜀筑
 以防吴魏
 江陵城即府城水经注江陵旧城关忠义所筑忠义
 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拒之关公曰此城吾所筑不可
 攻也乃引退
 万城在府城西俗谓之方万城左传方城以为城古
 本作万盖万字也唐勒奏士论楚世霸南土自越以
卷七十七 第 42a 页 WYG0534-0032a.png
 至叶境弘万里故号万城水经注楚盛周衰欲争强
 列国多筑列城于北方因号叶城为方城此土方城
 殆后人沿袭而名郡志以为宋赵葵避父讳始改方
 为万失之矣
 子城高氏南城也在府城西隅倪福可所筑五代史
 江陵当唐之末为诸道所侵兵火之后井邑凋零高
 季兴招集人士大筑重城民苦其役明初湘献王封
 此号湘城未几国除天启丁卯惠王至又曰惠城
卷七十七 第 42b 页 WYG0534-0032b.png
 沙市城在县东南十五里相传为楚故城元末增筑
 旧址尚存
 俞潭城在府东北七十里翼城左右大冢对峙状如
 偃月一曰偃月城
 句亶王国史记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张莹注
 今江陵地
 夏州在中夏口上梼杌史庄王灭陈僇夏徵舒乡取
 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苏秦曰楚东有夏州梁元帝
卷七十七 第 43a 页 WYG0534-0032c.png
 赋分沙羡而启镇即开藩于夏州
 安兴县唐贞观中省入江陵今尚有安兴桥沿故名
 也桥之水曰安兴港港近市曰城河口皆以旧县得
 名
 中兴县在鹤穴北地名赤岸元时置县于此明初废
 长林县本汉江陵地晋安帝分置以地有栎林长坂
 也洪武九年省入荆门又唐上元元年置长林与江
 陵分治郭内今废
卷七十七 第 43b 页 WYG0534-0032d.png
 渚宫在江陵故城东南水经注左传子革曰我先君
 僻处荆山以供禦王事遂迁纪郢今城楚船官地也
 春秋之渚宫矣按梁元帝即位于楚宫即此
 万卷阁在县东宋史咸平初朱昂与弟协致仕于所
 居建阁藏其手抄古今书万卷故名
 钓台在县西南水经注龙陂北有楚庄王钓台高三
 丈四尺南北六丈东西九丈
 清暑台水经注赤湖东有大台高六丈馀纵广八丈
卷七十七 第 44a 页 WYG0534-0033a.png
 玉宇层明通望周博游者登之以畅远情
 天井台荆州图记县东有天井台飞轩光映背邑面
 河实游憩之佳处也
 章华台有二一在县城外沙市一在监利县东北国
 语楚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登焉即此其在监利
 者又名三休台贾谊新书翟王使使至楚楚王誇
 之飨于章华之台三休乃至台名三休疑取诸此唐
 胡曾有诗
卷七十七 第 44b 页 WYG0534-0033b.png
 绛帐台在县西南汉马融教授之所
 落帽台在龙山后人因孟嘉落帽筑台其上唐李群
 玉诗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梁家台在县东四十里上旧有百花亭
 栖霞楼荆州记江陵城西百馀步有栖霞楼宋临川
 王义庆置水经注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
 仲宣楼在城东先贤传云荆州有王粲宅
 曲江楼在府学前旧名南楼唐长史张九龄尝登楼
卷七十七 第 45a 页 WYG0534-0033c.png
 赋诗宋张栻重建因易今名朱文公有记
 雄楚楼五代时高氏内城楼也今城虽迁改而名仍
 存按唐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杜甫为赋二诗
 其一云西北楼成雄楚都后人盖因此立名
 明月楼城东北隅
 博古堂在草市姓谱宋燕人田伟归朝授江陵尉因
 家焉建此堂藏书三万七千卷无重复者
 罗含宅在城内今承天寺即其故址庾信亦居之唐
卷七十七 第 45b 页 WYG0534-0033d.png
 杜甫诗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落谁家按李义
 山诗却将宋玉临江宅异代仍教庾信居宋玉宅亦
 在此
 段文昌宅录异记文昌负才傲俗落拓荆楚间江陵
 家侧有大宅门枕流渠文昌醉于渠上脱履濯足自
 言我作江陵节度必买此宅门者皆笑其后果镇荆
 南遂买此宅
 胡安国宅在县北新店子孙世居之
卷七十七 第 46a 页 WYG0534-0034a.png
 老莱子里在城西
 忠臣里 孝子巷俱在沙市
 草市古东关也
 蒲胥市故南齐校尉府左传车及于蒲胥之市疑即
 此
 沙头古江津也一曰沙市
 石函铁契昔荆州掘地得石函铁契云楚都郢邑代
 无绝
卷七十七 第 46b 页 WYG0534-0034b.png
 马头在南城水经注昔陆抗屯此与羊祜相对
 钟离山石穴在县西南后汉书巴蛮有五姓皆出于
 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
 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
 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独中之众
 皆服因共立是为廪君
 息壤山海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溟洪录云江
 陵府南门有息壤唐元和中裴宇牧荆州掘地得一
卷七十七 第 47a 页 WYG0534-0034c.png
 石其状与江陵城同径六尺八寸徙筑之是年霖雨
 不止复埋此石乃止
 海匮在城东北江陵以水为险陆抗筑大堰高保融
 名为北海宋孝宗时知府吴猎刘甲皆修筑之宋史
 孟珙传淳祐二年珙知江陵府修复内隘十一别作
 十隘于外又障沮漳水而东之绕城北入汉三海遂
 通为一渺然巨浸又为八匮蓄泄水势金人尝犯荆
 门州距江陵才百里而去以有三海之险故也
卷七十七 第 47b 页 WYG0534-0034d.png
 地肺郡志在荆州济江西岸洪潦常浮不没故云地
 肺
  公安县
 孱陵城在县东三十里前汉置县于此水经注孙夫
 人权妹也又更修之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省孱陵
 永安二县入公安今油江口遗址犹存
 古城在旧县南十五里大光村
 吕蒙城在县北三十里唐杜甫诗野旷吕蒙营山深蜀
卷七十七 第 48a 页 WYG0534-0035a.png
 帝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先主营在县东北九十里油河口板桥一带荒丘颓
 垒溪流宛转即其故址地多美箭佳树郊游称最胜
 莱公竹宋史寇准传准贬雷州卒归葬西京道出公
 安邑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枯竹
 尽生笋
 吕仙亭在县东北九十里当斗湖胜处相传吕仙曾
 游此后人追而亭之
卷七十七 第 48b 页 WYG0534-0035b.png
 仙女台距吕仙亭半里许相传洞宾度一女子于此
 今大光村有仙女堆祷雨辄应
 荷叶山房在县南三十里袁宗道兄弟读书处入门
 老松数十株高古入画涧水出其下曰松风涧跨以
 木桥古槐压涧生荫可十馀丈其下为台曰清荫台
 黄山葱然一点在望渡涧而北为荷叶山蜿蜒皆土
 岭远见澧阳诸山及谷升一带湖水浩淼晶莹摇荡
 晓日山中古松千本翠盖如云大者可三人围山前
卷七十七 第 49a 页 WYG0534-0035c.png
 有池阔可四十馀亩曰荷叶池经兵火后村落林木
 毁伐殆尽独此地岿然如旧
 龙墙县东四里
 鼍穴在廖解村三国孙亮时有灵鼍鸣此其穴也
  石首县
 土城壕县西三十里汉昭烈曾于此屯兵基址尚存
 系马台在县南八十里相传岳飞讨杨么系马于此
 调弦亭在县东六十里相传伯牙鼓琴于此
卷七十七 第 49b 页 WYG0534-0035d.png
 麒麟冢在县西白杨铺旧有麒麟产此人以为怪扑
 而瘗之因名
  监利县
 华容城在县东汉志华容县属南郡注今监利县即
 其地
 监利故城在上坊东村今曰旧县
 成都王国水经注晋永嘉中西蜀阻乱割华容江陵
 监利丰都四县为成都王颖国
卷七十七 第 50a 页 WYG0534-0036a.png
 荆台在县西三十里土洲南孔子家语楚王游荆台
 即此
 申包胥旧台在北门外
 濯缨台在县北七十里旧志屈原濯缨处
 伍员宅在县西北中有倒插槐员奔吴时所插
  松滋县
 郧城楚昭王时郧公筑
 诸葛城孔明筑
卷七十七 第 50b 页 WYG0534-0036b.png
 乐乡城在县东七十里即陆抗与羊祜对垒处
 上明城水经注晋太元中苻坚寇荆州刺吏桓冲徙
 渡江南刘波筑之移州治城也
 南极亭在县东三十里旧名江亭唐杜甫有诗
 一柱观在县东邱家湖中渚宫故事刘宋临川王义
 庆在镇于罗公洲立观甚大而惟一柱梁刘孝绰诗
 经从一柱观出入三休台唐杜甫诗孤城一柱观落
 月九江秋
卷七十七 第 51a 页 WYG0534-0036c.png
  枝江县
 庾台在百里洲北岸六十里世传庾亮讲经处一名
 讲经台又江陵县有庾信台
  夷陵州
 临江城在州南二十里水经注魏武分南郡置临江
 郡即此后周置临州隋州郡俱废
 步骘城 步阐城俱在下牢溪前
 宜都城晋书地理志吴置晋于此置郡唐为县后废
卷七十七 第 51b 页 WYG0534-0036d.png
 刘封城在三游洞顶
 陆抗城在州西五里赤溪其址尚存荆州图记夷陵
 县南对岸有陆抗故城周回十里三百四十步即山
 为墉四面天险
 陆法和城在峡口
 安蜀城陈宣帝征江陵后周军于峡口筑垒以备陈
 名安蜀城
 夷陵故城唐书地理志本治下牢戊贞观九年徙治
卷七十七 第 52a 页 WYG0534-0037a.png
 步阐垒后宋建炎中徙治石鼻山绍兴中复旧端平
 初徙治江南元复徙于江北即此
 尔雅台在州北郭璞注尔雅之所后人祀之祠废址
 存
 楚塞楼在州后宋寇准诗道路连巴塞风烟接此丘
 许自诚诗雄当蜀道三千里巍压荆南十五州
 绛雪堂在楚塞楼前宋知州朱庆基会饮红梨花下
 命坐客赋诗欧阳修诗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
卷七十七 第 52b 页 WYG0534-0037b.png
 露下闻因名其堂曰绛雪
 六一堂在州治后宋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有碑记今
 移州学
 至喜亭在州南宋守朱庆基建欧阳修记夷陵州当
 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舟人至此必沥酒再拜相
 庆以为更生朱因作至喜亭于下津以为舟行者留
 停之处
 来丰亭在楚塞楼后宋朱庆基为郡岁属大丰人作
卷七十七 第 53a 页 WYG0534-0037c.png
 亭以志之
 四贤堂州治东祀欧阳修二苏黄庭坚
 黄金藏州故有宝轴秘函藏崖窦中宋陈膺访故老
 谓崖书皆金版陈得一书以归乃古易传其书但曰
 易无周字经文与今绝异
 武侯遗笔书忠孝廉节四字
  宜都县
 夷道城汉志县属南郡晋志属宜都郡唐废水经注
卷七十七 第 53b 页 WYG0534-0037d.png
 宜都郡治在夷道县东四百步吴丞相陆逊所筑也
 宜都记按陆逊所筑为宜都故城则夷道又自为一
 城矣
 鼓城在虎脑背滨江相传张飞旧迹
 吴相台在县西三里吴相陆逊领兵屯此因名
 望亭水经注夷道城东北有望亭地特峻下临亦游
 瞩之名处也
 合江亭在县城东清江自恩施县至宜都城北更宽
卷七十七 第 54a 页 WYG0534-0038a.png
 一望澄碧迥异他水稍过城东并入大江即无此色
 矣元县尹谭文德登览二水合流因建此亭
  远安县
 南襄城在县北九十里汉关忠义屯兵处
 高安故城晋邑名在亭子山高处后周迁于山下以
 其近猺而远故名远安
 石马槽在县东三十里汉关忠义屯兵于此凿石为
 槽故名
卷七十七 第 54b 页 WYG0534-0038b.png
襄阳府
  襄阳县
 樊城县北汉江上与襄阳对峙水经注樊仲山甫所
 封也关忠义围于禁于此城西魏立安养县唐改为
 临汉县
 邓城在县东北二十里本春秋邓国地水经注县故
 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晋书地理
 志邓城县属襄阳郡隋志为襄阳安养二县地唐志
卷七十七 第 55a 页 WYG0534-0038c.png
 贞元中改临汉县又改邓城县宋志废入襄阳其傍
 近又有牛首安阳古城红崖白河沙河渔兰新城淳
 河滚河十城宋末元兵围襄阳筑此于要津以绝其
 援故址尚存
 鄾城在邓城南八里水经注古鄾子国盖邓之南鄙
 也左传桓九年楚师围鄾即此
 夫人城在县西北晋书朱序传序镇襄阳苻坚遣将
 攻城序母韩谓城西北角必先受敝领百馀婢并城
卷七十七 第 55b 页 WYG0534-0038d.png
 中妇女于其角筑城二十馀丈贼攻西北角果溃移
 守新城贼遂引退因名夫人城
 大堤城在县城外宋曾巩记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
 宜城之大堤为城今县治是也唐李白大堤曲汉水
 横襄阳花开大堤暖刘禹锡诗酒旗相望大堤头堤
 下连樯堤上楼
 牵羊坛在县城中旧传刺史初至必牵一羊诣坛绕
 之以其所绕之数验治州之年多寡晋文帝为刺史
卷七十七 第 56a 页 WYG0534-0039a.png
 羊行六次不止果八年
 爱岘阁在县北二十里水经注沔水南有层台号曰
 景升台刘表治襄阳之所筑也言表盛游于此常所
 止憩表好鹰鸣尝登此台歌野鹰来曲其声韵似孟
 达上堵吟矣宋苏轼诗莫上呼鹰台平生笑刘表李
 豸诗呼鹰复何用卧龙独不顾
 刘𤦺台在县东二里即刘表子𤦺与诸葛亮谋自安
 计登楼去梯处
卷七十七 第 56b 页 WYG0534-0039b.png
 文选楼在县东南昭明台上襄阳记襄阳有文选楼
 金城内刺史院有高斋昭明太子于此斋造文选南
 史庾肩吾初为晋安王国常侍每徙镇肩吾常随在
 雍州被命与徐防江伯操孔敬通惠子悦徐陵王囿
 孔铄鲍至等十馀人抄撰众书号高斋学士明末楼
 燬
皇清顺治初都御史赵兆麟重建仍名古昭明台有记
 山南东道楼在旧府治有唐李阳冰篆山南东道四
卷七十七 第 57a 页 WYG0534-0039c.png
 大字并碑文宋端平间襄阳失守碑芜没淳祐间高
 达复襄之后程士元复创层楼下跨市路南观群山
 北望中原为一郡之胜
 南平楼在县治前元守帅杨圭建姚燧为之名
 狮子楼在县西南洪武初建绘狮子于上以镇楚山
 故名后燬今置石狮于上作亭覆焉
 学业堂在县南旧传诸葛亮读书之所
 乐善堂在县城梁简文为晋安王镇襄州日画前刺
卷七十七 第 57b 页 WYG0534-0039d.png
 史李阳等十三人像于堂故名
 光禄堂在县南宋史中煇以光禄卿守襄阳时建故
 名
 雄览堂在府治宋建又有雅歌筹边二堂亦在焉
 岘山亭在岘山上宋欧阳修记以为羊叔子之所游
 止也熙宁元年史中煇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闻喜亭在县南三里唐太守裴坦建赵璘撰记
 望海亭在县南卧龙山上唐李绅诗湖月上时看雁
卷七十七 第 58a 页 WYG0534-0040a.png
 满海涛生处辨云齐
 汉广亭在县南群山环绕汉水映带平陆万里使人
 感慨一名北顾亭唐徐商建李骘记
 涌月亭在城南岘山
 渔乐亭在城南竹柳阴森清流贯其间
 张柬之园在县南五里园址尚存
 庞德公宅在岘山南广昌里水经注庞德公所居在
 南白沙世故谓是地为白沙曲矣士元居汉之阴司
卷七十七 第 58b 页 WYG0534-0040b.png
 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
 尔休畅
 诸葛亮宅在县西二十里南雍州记隆中诸葛亮故
 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
 尺堂前有二间屋地基极高云是孔明避暑台宅面
 山临水孔明尝登之鼓琴以为梁甫吟因名此为乐
 山旧志载因昭烈三顾草庐有三顾门
 宋孝武宅明一统志在县东南马鞍山刘宋孝武帝
卷七十七 第 59a 页 WYG0534-0040c.png
 所生处
 孟浩然故居在县东南鹿门山浩然尝自赋诗云山
 水观形势襄阳美会稽唐白居易诗南历鹿门山霭
 若有馀香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铜鞮坊在县山南东道楼左楚人好唱白铜鞮词因
 以名坊李太白诗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
 绿水花月使人迷宋查道诗白铜鞮侧花迷坞解佩
 江边柳拂青
卷七十七 第 59b 页 WYG0534-0040d.png
 冠盖里在县治南水经注县有太山山下有庙汉末
 多士其中刺史二千石卿长数十人朱轩华盖同会
 于庙下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叹其盛号为冠盖里
 而刻石铭之此碑于永嘉中为人所毁唐杜审言诗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甫故里甫回棹诗云清思汉水上凉意岘山巅吾
 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桃林在县南六里晋桓冲北伐屯军于此是时食桃
卷七十七 第 60a 页 WYG0534-0041a.png
 至春其核萌生遂成茂林按荆州图副襄阳县南有
 桃林馆是饯行送归之所萃也疑即此处
 堕泪碑在县东九里晋书羊祜传祜镇襄阳有功德
 于人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
 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堕泪碑唐李
 白诗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贾岛诗若肯登高岘
 看碑定泪流
  宜城县
卷七十七 第 60b 页 WYG0534-0041b.png
 楚王城括地志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
 十三里
 罗州城在县西水经注故罗国地
 故襄城在县南十五里即古郾子城
 宜城故城在县南九里本楚鄢县汉志惠帝三年改
 曰宜城属南郡其地出美酒张华轻薄篇云苍梧竹
 叶宜城九酝梁元帝诗宜城酝酒今朝熟停鞍系马
 暂栖宿
卷七十七 第 61a 页 WYG0534-0041c.png
 观林城在县南五十五里地名王城港城迹犹存
 黎丘城在县东汉志邔县下有此城水经注其城下
 对缮洲秦丰居之故更名秦洲王莽之败也秦丰阻
 兵于黎丘城在观城西二里建武三年光武遣征南
 岑彭击丰二年朱祐自观城瀹丰于黎丘是也
 乌耳城在县北四十五里
 楚王宫见韩昌黎宜城驿记
 宋玉宅在县南三十里宋玉墓之南
卷七十七 第 61b 页 WYG0534-0041d.png
 王逸宅在故宜城西北二十里
 杜康台在县东杜康造酒于此
 木香村地志在县西六十里唐段成式别业
 善谑驿在县北史记齐使淳于髡献鹄于楚王至此
 地放其鹄乃揭空笼往见王曰臣不忍鹄渴出而饮
 之俄飞去吾欲死恐人议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杀
 买而代之是欺吾王也楚王曰齐有信臣若此乃厚
 赐而归
卷七十七 第 62a 页 WYG0534-0042a.png
 破河脑在县南四十里楚平王葬石子湖水中即子
 胥鞭尸处
  南漳县
 中庐城在县南襄阳耆旧传本卢戎也汉为县东汉
 时为侯国隋改曰次庐宋省入南漳县今城址在南
 漳县东五十里
 罗国城县东南八十里春秋楚使莫敖伐罗即此后
 罗国徙枝江
卷七十七 第 62b 页 WYG0534-0042b.png
 山都城在中庐镇秦置东汉为侯国
 临沮城在县境前汉志属南郡东汉志为侯国晋志
 属襄阳郡
 分经台在明教寺梁昭明太子同隐士刘虬法慧注
 经之所
 御书阁在县学内贮御书
 刻木谷在县南十五里汉孝子丁兰所居
  枣阳县
卷七十七 第 63a 页 WYG0534-0042c.png
 舂陵城在县西三十里东观汉记元朔五年以零陵
 率道舂陵乡封长沙王子买为舂陵侯至戴侯仁请
 徙南阳元帝时乃徙蔡阳白水乡为舂陵望气者苏
 伯阿见舂陵城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及光武即位
 改曰章陵蔡阳汉为南阳郡今属枣阳
 岑彭城在县东北三十里汉岑彭牧马处
 南阳城在县东南三十二里旧传晋司马周侣所筑
 卧牛台县境汉光武尝骑青牛于此
卷七十七 第 63b 页 WYG0534-0042d.png
 夕阳馆在县东唐孟浩然诗听歌知近楚投馆忽如
 归鱼堰田畴广章陵气象微
 广昌馆在县北唐韩愈诗白水龙飞度几春偶逢遗
 迹问行人邱坟发掘当官道何处南阳有近亲
 汉光武宅在县东南宅南有白水东观汉记建武十
 七年幸舂陵修园庙旧宅田里舍因置酒于旧宅大
 会父老故人即此
  榖城县
卷七十七 第 64a 页 WYG0534-0043a.png
 洛阳城在县东十三里不知何时筑址尚存
 谷城在县西北五里盛弘之荆州记樊城西北有鄾
 城西百馀里有谷城谷伯绥之国城门有石人刋其
 腹云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此亦周太史庙金人缄
 口铭背之流也
 阴城在县北左传迁阴于下阴即此汉为阴县属南
 阳郡西魏改曰阴城县今城存
 延岑城在县西南八里岑汉南阳人起兵武当于此
卷七十七 第 64b 页 WYG0534-0043b.png
 筑城
 张飞城在县西南五里相传张飞筑址存
 废筑阳县在县东四里汉为县汉书萧何之子封筑
 阳侯即此梁置郡隋废郡改县曰谷城
 废乾德县在县治宋史地理志分谷城置此县后改
 为光化县
  光化县
 酂城在县东北汉江上秦为酂县汉书萧何封此梁
卷七十七 第 65a 页 WYG0534-0043c.png
 立酂城郡后周废入阴城
 顺阳王城固封山下
 空城在县北五里
 古城在县东北三十里基地尚存
 古阴城即阴城镇为北集街明万历间迁城改为西
 集街
 霁景楼在旧县前宋李豸诗层楼压清汉初上便忘
 归夕霭藏平野晴烟漏翠微
卷七十七 第 65b 页 WYG0534-0043d.png
  均州
 三王城在州前汉末王莽支庶王康王常王凤三人
 各筑一城故名
 濮王宫在州内今报恩寺即其地
 飞升台真武飞升之所明方升太岳记从大殿后西
 望舍身崖空悬若垂天之翼状甚可怖其上为飞升
 台元帝改服于此
 元始台 礼斗台以上三台俱在太和山
卷七十七 第 66a 页 WYG0534-0044a.png
 宗海楼在州东一里宋陆恺记下临清汉江山映带
 景物之变无穷
 太和楼在州城上面太和峰为一州壮观
 紫云亭州志在净乐宫内宋眺端夫云面迎武当之
 叠嶂左瞰汉江之巨浸明永乐十七年奉敕重建太
 岳记净乐宫左紫云亭亭之制八棱其上去梁桷重
 檐叠拱而旋结于顶如揽囊口圆起城中状𩔖垂盖
 江行者皆见之
卷七十七 第 66b 页 WYG0534-0044b.png
 望仙亭在州治内旧记西南纪胜之境
 沧浪亭在州东北三里滨阳江
 舜耕迹在土陂窑子铺去州九里舜碣仅存螭首不
 知何代立
 社柏树水经注南阳武当有社柏树大四十围梁萧
 欣为守伐之忽有一大蛇从树中出群蛇随之入南
 山声如风雨之撼树人皆惊异旧治树在州前
郧阳府
卷七十七 第 67a 页 WYG0534-0044c.png
  郧县
 濮王城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唐太宗第三子泰封此
 梳妆台在县东六十里王震诗俗缘磨未尽空上傍
 妆台溪云惹粉黛岩花宝靥开
 镇郧楼在县治前弘治中建初为谯楼正德中易今
 名
 葬履坛在县西北百里龙山之顶昔有张黄二羽士
 飞升遗履而去后葬履于坛有二石道士侍立坛所
卷七十七 第 67b 页 WYG0534-0044d.png
 天马山字在城南一里下临汉江传有白马昼夜出
 啮田稻土人逐之急即投崖下水中久之崖忽崩裂
 如劈壁上有天马山三字甚明马不复见字至今存
  房县
 庐陵王城在县南门外唐中宗废为庐陵王迁房州
 时居此
 废永清县在县东一百一十里隋书地理志本曰大
 洪后周改焉宋并入房陵
卷七十七 第 68a 页 WYG0534-0045a.png
 望花台在县治东
 熙春楼在旧州圃
 围春堂在县治后圃
 梅来亭在县北二十里今名至喜铺
 尹吉甫宅在县南去庐陵王城一里
 忠孝里在县内嘉靖中知县夏维宁立坊名以邑有
 吉甫之忠黄香之孝也
 袁天纲迹在县东北百里高冢尚存林木森然
卷七十七 第 68b 页 WYG0534-0045b.png
  竹山县
 方城在县东三十里古县址存又名庸城山上平坦
 四面险固围护如城方舆胜览山南有城周十馀里
 春秋庸地楚使卢戢黎侵庸方城即此
 秦城在县南昔人浚塘掘地得石云秦白起伐楚屯
 兵于此
 子房城在县南一百里无心者至之有丹炉铁棋莫
 可举大竹二根垂叶扫地有心往谒即不见
卷七十七 第 69a 页 WYG0534-0045c.png
 废上庸县后汉书郡国志上庸本庸国属汉中郡隋
 唐属房州宋省入竹山
 喜丰亭在县东宋庆元间建
 登爽亭在县东宋姚叔勉诗有登临安乐襟怀爽之
 句
 学古洞在县北七十里洞极幽邃其规制像学舍深
 阔容众台橙砚俱石相传夫子适楚讲学于此
 鬼田在县东二里有地二顷不生树木惟有茅茨每岁
卷七十七 第 69b 页 WYG0534-0045d.png
 清明日祭而燎之预卜岁丰歉燎草尽即丰多验
  竹溪县
 白云岩吕洞宾题诗剑昼尚在
 北天断剑县西南三十里偏头山上传北帝飞升于
 此至今断剑犹存
  郧西县
 黄土城在县东六十里隋书地理志西魏置济阳郡
 后周置县曰长冈后郡省置县曰黄土郡志设县时
卷七十七 第 70a 页 WYG0534-0046a.png
 掘地得断碑上有登云县三字
 去思亭明一统志在县东南明知县侯爵有善政去
 后民思之立此亭
  保康县
 九斤城在县北五十里相传昔人建城于此同器量
 土秤之他土较重此土九斤以为风水轻故弃之遗
 址尚存
直𨽻归州
卷七十七 第 70b 页 WYG0534-0046b.png
 丹阳城在州东七里水经注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
 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
 江崄峭壁立信天固也楚熊绎始封所都元和郡县
 志周成王封楚熊绎于荆丹阳之地即此后又移枝
 江亦曰丹阳
 夔子城在州东二十里春秋夔子之国水经江水又
 东南径夔城南注熊挚始治巫城后移此春秋僖公
 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城夔是也
卷七十七 第 71a 页 WYG0534-0046c.png
 高阳城在州境旧兴山县西楚自以为高阳之裔故
 名
 蜀帝城水经注秭归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
 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蜀帝城盖征
 吴所筑也
 归州故城初在江北宋端平中徙治江南曲沱次徙
 新滩又徙白沙又徙南浦明初徙丹阳
 清风阁晏殊𩔖要在州城戟门东南
卷七十七 第 71b 页 WYG0534-0046d.png
 望高楼在州城南
 瀼西草堂在三闾乡杜甫寓处
 屈原宅荆州记县北百里方七顷累石为基今名乐
 平宅其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𢷬衣石犹存外传云
 时当秋风夜雨之际砧声隐隐可听也
 宋玉宅按水经注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通志在归
 州旧治东五里
 三闾乡在州东八十里屈原所居
卷七十七 第 72a 页 WYG0534-0047a.png
 昭君村在州东北四十里昭君名嫱郡人王穰女
 玉米田在三闾乡外传云屈原蒙谗负讥遂放而耕
 倚耒号泣于天时楚大荒原堕泪处独产白米如玉
 故名
 插灶宜都记宜都山绝崖壁立数百丈有一火烬插
 其崖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时人泊舟此旁爨
 馀故曰插灶崖又云禹治水爨此所插
  长阳县
卷七十七 第 72b 页 WYG0534-0047b.png
 睦州城在县东隋开皇中置寻废
 廪君土舟世本廪君名务相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
 氏郑氏凡五姓皆争事鬼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
 浮于水内约船浮者当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廪
 君船浮因立以为君水经注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
 即很山清江也今在长阳县
 仙人室在龙角山东北可容数百人相传昔有仙人
 憩此村人因采蜜见之俄失所在
卷七十七 第 73a 页 WYG0534-0047c.png
  兴山县
 昭君台在县前南山之阳图经在兴州山南汉掖庭
 待诏王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邑人悯昭君不回立
 台以祭今有昭君村
  巴东县
 信陵城在县西十五里隋书地理志归乡梁置信陵
 郡后周郡废改曰乐乡县开皇末改巴东
 乐乡城县治东后周置县又有罗平城双城新化城
卷七十七 第 73b 页 WYG0534-0047d.png
 土城
 秋风亭在县大江左宋寇准建苏辙有诗
 白云亭在城内宋寇准建
 莱公柏在县庭前宋寇准为令手植二柏人比甘棠
 苏轼有诗
  恩施县
 清江废县在县东十里后周于此置清江郡隋初郡
 废置清江县后废
卷七十七 第 74a 页 WYG0534-0048a.png
 旧施州在城东十里城基碑碣尚存
 盐水废县在县东四十里后周置并置资田郡隋初
 郡废大业初以县属清江郡
 废亭州在县东一百七十里后周置以都亭山为名
 隋并为庸州徙治盐水县
 开夷废县距县六十里后周置飞乌县隋初改曰开
 夷唐废
 很山废县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卷七十七 第 74b 页 WYG0534-0048b.png
 观澜台在县南石镌观澜二字
 白坡书室在县南二十里邓梗建
 客星山房在县西童昶读书处
 问月亭在城北有台独出碧波峰之中旧建亭于上
 李白谪夜郎尝过此酬月
 施王屯在县南二十五里广舆记州有施王馀址故以
 为名
 湖广通志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