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临济第十五世祖¶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48b 页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五


** 临济第十五世祖

讳祖先。嗣华藏。

宁宗戊午四年。

临济第十五世卧龙祖嗣宗统(一十四年)

祖住常州荐福。上堂曰。十五日以前明似镜。十五
日以后黑似漆。正当十五日。又且如何。莺迁乔木
频频语。蝶恋芳丛对对飞。

己未五年(十二月诸州大水)

庚申六年。

存考(蜀中近传大慧杲下福州西禅鼎需传鼓山安永永传净慈悟明明传苦口益益传筏渡
慈慈传一言显显传小庵密密传二仰钦钦传无念有有传荆山宝宝传铁牛远为妙喜一支未绝存之
以俟详考)。

祥符荫曰。七佛以来。不许无师自悟。佛祖付嘱。皆
人天众前心法印證。初祖东来。必以袈裟表信。示
佛祖慧命。重在传持。稍有淆讹。则以讹传讹。误人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48c 页 X86-0248.png
不小。今世有传云门源流录本者。岂云门儿孙犹
在耶。又有突出法眼宗卷子。并妙喜源流记。断桥
伦后续派。虽继绝为盛德事。然必确有真实證悟。
不违从上心眼机语。方可以上质宗祖。不然。何容
冒昧也。

灵隐岳退居东庵。

岳居灵隐六年。法道盛行。上章乞老。诏许之。

辛酉嘉泰元年。

祖迁真州灵岩。

壬戌二年。

禅师华藏支下东庵松源崇岳寂 发明(书东庵。与其退也)

陆游号放翁。官待制。封渭南伯。参岳。问曰。心传之
学。可得闻乎。岳曰。既是心传。岂从闻得。游领解。呈
偈曰。几度驰车入帝京。逢僧一例眼双青。今朝始
觉禅宗别。说有谈空要眼听。岳历住平江澄照。江
阴光孝。无为冶父。饶州荐福。明州香山。平江虎邱。
杭州灵隐。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倡道。忽
亲作书。别诸公卿。且垂二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
量人。因甚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及贻书嗣
法香山光睦。云居善开。嘱以大法。因书偈曰。来无
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实
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
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

癸亥三年 金国学士屏山李纯甫著鸣道集(甫字纯之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49a 页 X86-0249.png
号屏山。参万松秀祖有得。因取迂叟司马光。横渠张子厚。程明道颢。伊川颐。谢上蔡良佐。刘元城安世。杨
龟山时。张南轩栻。朱晦庵喜等。诸儒语论析订正。融会性理。指归大道。凡二百十七篇。曰鸣道集)。

屏山曰。儒佛之道。原本一心。其功用之殊。或出或
处。或默或语。便生分别。以为同异者。何也。如刘子
翚之洞达。张九成之精深。吕伯恭之通融。张敬夫
之醇正。朱元晦之峻洁。皆近代之伟人也。想见方
寸之地。既虚而明。四通六辟。千变万化。但其知见。
只以梦幻死生。操履只以尘垢富贵。皆学圣人而
未至者。其论佛老也。实阳挤而阴助之。盖有微意
存焉。唱千古之绝学。扫末流之尘迹。将行其说于
世。政自不得不尔。如胡寅者。诟詈不巳。嘻。其甚矣。
岂非翻著祖衣。倒用如来印者邪。吾恐白面书生
辈。不知诸老先生之心。借以为口实。则圣人之道。
几何不化而为异端也。伊川之学。今自江东浸淫
而北矣。缙绅之士。负高明之资者。皆甘心焉。余亦
出入其中。几三十年。尝欲笺注其得失而未暇也。
今撒籓篱于大方之家。汇渊谷于圣学之海。藐诸
子胸中之秘。发此书言外之机。道冠儒履。同入解
脱法门。翰墨文章。亦是神通游戏。姑以自洗其心
耳。或传于人。将有怫然而怒。惘然而疑。凝然而思。
释然而悟。哑然而笑者。必曰。此翁亦可怜矣。又曰。
仆与诸君子。生于异代。非元丰元祐之党。同为儒
者。无黄冠缁衣之私。所以呕出肺肝。苦相订正。止
以圣人之教。不绝如发。互相矛盾。痛入骨髓。欲以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49b 页 X86-0249.png
区区之力。尚鼎足而不至于颠仆耳。或又挟其众
也。哗而攻仆。则鼎覆矣。悲夫。仆非好辩也。恐圣人
之教。支离而不合。亦不得巳耳。如肤有疮疣。膏而
肉之。地有坑堑。实而土之。岂抉其肉而出其土哉。
仆与诸君子不同者。尽在此编矣。

禅师大慧下育王佛照德光寂。

光住天台鸿福天宁。杭州灵隐。明州育王。临安径
山。屡承召对。宣赐优渥。住育王。谓产薄不足赡众。
遂以所赐。及王臣长者所施之资。置田岁增谷五
千。创数椽以自处。号曰东庵。掩关自娱。接人不倦。
时许衲子入室。三月告众曰。吾世缘将尽。至十五
问左右曰。今日月半也。左右曰然。又二日。索纸作
遗书。与平昔所厚者。二十日蚤。集众叙别。皆法门
旨要。无半语及他事。索更衣大书曰。八十三年。弥
天罪过。末后殷勤。尽情说破。趺坐而逝。塔全身于
庵后。敕谥普慧宗觉。塔曰圆鉴

禅师昭觉支下天竺[仁-二+幻]堂中仁寂。

仁住大觉。迁中竺。徙灵峰。淳熙甲午。诏对说法。是
年升堂告众而寂。

甲子四年。

禅师白云下郑州普照佛光道悟寂。

悟兰州寇氏子。闻马嘶大悟。至能耳谒白云海。先
是人问海何不择法嗣。海作颂。有芝兰秀发。独出
西秦之语。比悟至。夜闻空中人言来日接相公。黎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49c 页 X86-0249.png
明海呼僧行。令持香华接我关西弟子。寺乃唐郭
子仪建。今渠自来住持也。既至。一言相契。径付衣
盂。寺前尝有剽而杀人者。来告急。悟呼众擒之曰。
即汝是贼。寻得其巢穴。贼众请命。悟与要言而释
之。数十年。路不拾遗。人以此益信是汾阳王云。悟
自后化行远迩。甲辰海迁寂。悟出世郑州普照。复
迁三乡竹阁庵。时著白衣。跨牛横笛于洛川。人莫
之测。尝谓人曰。道我是凡。向圣位里去。道我是圣。
向凡位里去。道我不是圣不是凡。才向毗卢顶上
有些行履处。五月日晚参毕。呼侍者。足未及门而
逝。方丈上有五色云如宝盖。中有红光如日者三。

乙丑开禧元年。

丙寅二年(元太祖武皇帝十二月即位于斡难河自号可汗)

祖住苏州秀峰穹窿禅师法薰来参。

上堂。举杨岐乍住屋壁疏。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
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杨岐斗胜不斗劣。秀
峰斗劣不斗胜。秀峰乍住没亲疏。个个尽怀沧海
珠。满眼湖山看不足。释迦弥勒是他奴。薰字石田。
慕祖道望来参。祖一见器之。

丁卯三年。

禅师师范自瑞岩第一座领明州清冲。

祖过天童扫密庵祖塔。范偕往。未几至瑞岩分座。
忽夜梦伟衣冠者。持把茅见授。翼日明州清冲专
使至。范受请。入院见所谓伽蓝神。茅其姓。衣冠与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0a 页 X86-0250.png
畴昔所梦无。

戊辰嘉定元年。

祖应阳和王请住湖州资福。

己巳二年。

祖应张约斋镃请开山慧云。

清凉范迁焦山。

庚午三年。

栴檀佛像至金国迎供内庭。

禅师可宣诏住径山。

宣蜀嘉定许氏子。参华藏民悟旨。诏住径山。远近
辐凑。宣悲夫重趼而来者。穷其日力。食息无所。又
于双溪之上。筑室百间。为接待庵。济其所不及。宁
宗锡化城二大字。赐号佛日。

辛未四年。

禅师道生住妙果。

临济第十五世卧龙祖示寂。

祖时客径山。将示涅槃。手书别交游。六月九日。复
书偈曰。末后一句。巳成忉怛。写出人前。千错万错。
书讫。端坐而逝。

禅师天童无用净全寂嗣径山杲。

止庵居士钱象祖。钱塘人。嗣无用全。参护国景元。
元曰。欲究此事。须得心法两忘乃可。法执未忘。契
理亦非悟也。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如何。曰本自
无疮。勿伤之也。祖涣然有得。守金陵日。专修净土。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0b 页 X86-0250.png
创止庵高僧寮。为延僧谈道之所。嘉定元年。拜左
丞相。辞归。益进净业。四年二月示微疾。书偈曰。菡
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纤埃。我心清净超于
彼。今日遥知一朵开。后三日。僧有问疾者。祖曰。我
不贪生。不怖死。不生天。不为人。惟求生净土耳。言
讫趺坐而逝。同时有饶节宇德操者。临川人。以文
章著称。往来襄邓间。尝令其仆守舍。一日见仆归。
占对异常。怪问之。仆曰。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长
老有道价。特往请一转语。忽尔开悟。身心泰然。无
他也。节叹曰。汝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白崖问
道。与其仆祝发为僧。节法名如璧。仆名如琳。节自
号倚松道人。尝劝吕紫薇专意学道诗云。向来相
许济时功。大似频伽饷远空。我巳定交木上座。君
犹求旧管城公。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排两颊
红。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发明(为道
忘分。有公叔同升之意。故附书之)。

** 临济第十六世祖

讳师范嗣卧龙。

壬申五年。

临济第十六世径山祖嗣宗统(三十八年)

祖自焦山迁雪窦别山祖智来参。

上堂曰。若论个事。直是省要。奈何诸人自作艰难。
自作障碍。所以寻常西廊东廊。见诸人和南问讯。
山僧便乃低头相接。其实无他。只要诸人识得长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0c 页 X86-0250.png
老是西川隆庆府人氏。智。蜀之杨氏子。年十四。得
度。初闻僧诵华严经。弥勒楼阁。入巳还闭。恍如梦
觉。见祖于雪窦。祖知是法器。待之弥峻。时或棒喝
交下。一语不少贷。智拟对。辄噤不能发。由是知解
都丧。曰吾平生伎俩。皆死法也。今始行活路。

癸酉六年。

法师天竺北峰惠行宗印寂 发明(讲不背宗。故书)

印字元实。生盐官陈氏。年十五具戒。谒竹庵观。明
教观之旨。凡诸祖格言。必诵满千遍。讲止观。深砭
学者支离名相之病。玄隐雷峰迁德藏。超果圆通
北禅。所至宿毙湔革。道誉盛著。学徒恒五百。诏居
灵山。召对。赐号惠行法师。

甲戌七年。

禅师灵隐大川普济纂修五灯会元。

济字大川。明州奉化人。嗣径山𤥎。住灵隐。自景德
传灯录后。有广灯。续灯。联灯。普灯。济合五为一。曰
五灯会元。至密庵杰祖止。叙集详明。学者便之。

乙亥八年。

丙子九年。

祖被诏移育王了慧侍行。

慧蓬州罗氏子。垂髫与儿群戏。必抟泥沙为佛塔
像。既长遂出家。见祖自陈来历。祖呵曰。熟睡去。既
而令充不釐务侍者。一日祖谓慧曰。觑不透处只
在鼻尖头。道不著处。不离唇皮上。讨之则千里万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1a 页 X86-0251.png
里。慧抗声曰。将谓有多少。祖迁育王。慧侍行。

丁丑十年。

戊寅十一年。

己卯十二年。

禅师道冲由径山第一座应嘉禾光孝请寻迁蒋山。

冲号痴绝。生而资性绝人。少以进士业应诏。受释
氏学于梓州妙音院。游成都习经论。出峡回翔荆
楚间。时松源岳唱密庵祖之道于饶之荐福。径造
其庐。以岁饥不受。会曹源生出世妙果。冲造其门
有省。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贷。平。知见至是都无
影响。曹源徙龟峰侍行。又三年。以偈辞游浙。其言
有曰尚馀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至京师
松源主灵隐。冲依焉。嘉定己卯。由径山第一座应
嘉禾光孝请。嗣曹源生。俊彦耆宿。多集会下。道行
闻于朝。除蒋山。濒江易涝。田多无秋。冲忍饥鸣道。
行乞养士。居十三年无倦色。

曹洞第十八世雪岩祖示寂。

** 曹洞第十九世祖

讳行秀嗣雪岩祖。

庚辰十三年。

曹洞第十九世万松祖嗣宗统(十七年)

辛巳十四年。

祖移报恩洪济。示众。向上一机。鹤冲霄汉。当阳一
路。鹞过新罗。直饶眼似流星。未免口如扁担。

法薰出世苏州高峰。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1b 页 X86-0251.png

高峰蕞尔刹。薰劳苦戢缩。以身率之。未三年。为改
观。

壬午十五年。

禅师福裕参万松祖印可之。

裕太原文水张氏子。五龄解语。日了千言。九岁入
学。一日十行。遭乱丧家。道逢老僧。令裕出家。曰汝
能诵得法华经。则一生事毕。裕曰。佛法止此乎。莫
更有向上消息否。老僧异之。遂偕谒休林古佛于
仙岩。曰此子龙象种也。得奉巾瓶。他日必成大器。
林欣纳之。乃为祝发受具。遂与双溪广同参者七
年。次参万松祖。祖一见便许入室。问子从何得个
消息。便恁么来。裕曰。老老大大。向学人纳败阙作
么。祖曰。老僧过在何处。裕曰。学人且礼拜。暂为和
尚盖覆却。祖大喜。遂为印可。

癸未十六年。

高峰薰迁枫桥旋补钟山。

薰迁枫桥寒山寺。众绳绳然。钟山虚席。庙堂精选
择。旋以熏补处。

甲申十七年。

理宗。

理宗乙酉宝庆元年。

祖被诏住径山祖智分座了慧为第二座。

祖住径山。慧侍行。将授藏主。而有以力迁是职者。
适讷侍者寂。命藏主起龛。怯众一辞不吐。祖即令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1c 页 X86-0251.png
维那请慧侍者代之。慧至龛前。连唤讷侍者者三。
乃曰。三唤不应。果然是讷。顶门放出辽天鹘。祖因
黜前藏主而以慧代其职。未几居第二座。声动丛
林。慧先依妙峰善于灵隐。两庑壁面绘五十三参
相。令禅衲各呈偈。慧亦有。而忌之者不以登卷。善
阅卷。问曰。慧侍者何无。曰有。不足登卷。善曰。试举
看。偈曰。幸是十方无壁落。谁将五彩绘虚空。善财
眼里生花翳。去却一重添一重。善亲为书之卷首。
自此声名烂熳。后慧住天童。创幻智庵别祠。奉妙
峰。用报知己 发明(书之。以为丛林忌才轧众者戒劝)

丙戌二年。

祖应诏慈明殿升座。

十月祖应诏入内。上御修政殿引见。祖奏对详明。
上为之动色。赐金襕僧伽黎。仍宣诣慈明殿升座。
上垂帘而听。乃赐佛鉴禅师号。是年径山燬。祖逆
知其数。略不动容经意。

钟山薰迁净慈。

丁亥三年。

禅师祖钦来参居侍司。

钦婺州人。初参天目礼。令看临济三顿痛棒话。一
日才上蒲团。忽觉有省。后参祖于径山。因铸钟令
著语。钦呈偈曰。通身只是一张口。百炼炉中辊出
来。断送夕阳归去后。又催明月上楼台。祖即俾居
侍司。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2a 页 X86-0252.png

戊子绍定元年。

己丑二年(元太宗文皇帝即位)

径山寺成 发明(寺之成燬不书。此书。嘉道业无营也)

祥符荫曰。禅林建立。无非佛事。自然成就。则为道
力所感。若用意经营。只成福业。于道无预也。径山
燬而祖略不动意。寺以成就。阅六年又燬。而祖不
惊不变。多助如云。复以崇成。谓非道感而能然乎。

禅师妙伦参祖得悟。

伦号断桥。黄岩徐氏子。遍叩诸方。而未透彻。参祖。
祖以狗子因何有业识令下语。凡三十转皆不契。
一日叩曰。可无方便乎。祖乃举真净颂示之。伦悚
然。良久。忽闻板声大悟。后住净慈。上堂曰。荆山有
玉。获得者不在荆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
衲僧有无位真人。證得者出入不在面门。横按拄
杖曰。会么幽州江口石人蹲。

庚寅三年。

万松祖复主中都万寿至温为侍者。

祖应元太宗诏。复主万寿。大振洞上宗风。上堂说
偈曰。莲宫特作梵宫修。圣境还须圣驾游。雨过水
澄禽汎子。霞明山静锦蒙头。成汤也展恢天网。吕
望稀垂钓月钩。试问风光甚时节。黄金世界桂花
秋。温字其玉。号全一。邢州郝氏子。幼聪敏异常儿。
六岁祝发。年十五参祖。博记多闻。论辩无碍。祖命
为侍者。凡祖偈颂法语。一闻辄了。遂得法焉。常以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2b 页 X86-0252.png
侍者代应对。机锋不可犯。太保刘秉忠长温一岁。
少时相得欢甚。忠厌世故。思学道。温劝之为僧。后
忠为元世祖知遇。荐温可大用。得召见。与语大悦。
将授以官。弗受。曰天下佛法流通。臣僧之愿。富贵
非所望也。宪宗命印简主释教。诏天下作资戒会。
温持旨宣布中外。而辅成之。

辛卯四年。

壬辰五年。

万寿祖退居从容庵禅师福裕补住万寿。

时元太宗破汴。祖刹荒乱。祖退居从容庵。朝命以
裕补之。

癸巳六年。

甲午端平元年。

乙未二年。

径山复燬。

祖不惊不变。而多助云至。

禅师育王下庐山妙峰之善寂。

善生纨绮中。姿性高洁。年十三。即辞家祝发。经论
一见辄了大意。遍参诸大老。时佛照光唱道鄮山。
往参礼。蒙印可。赠以偈曰。今日与君通一线。斩钉
截铁起吾宗。自是辩慧融释。然不以自足。游衡湘。
还入匡庐。卓锡妙高峰下。面壁坐十年。一时学者
尊称之曰妙峰禅师。分座雁荡能仁。出世慧因洪
福万年诸刹。退居皋亭。又十馀年。复领明之瑞岩。
苏之万寿。常之华藏。晚至灵隐。亦非所乐。灵隐密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2c 页 X86-0252.png
迩行阙。轮蹄凑集。善掩户若不闻。一无所将迎。公
卿贵人。或见之。寒温而巳。会天童虚席。时郑清之
秉钧轴。念非善莫宜居。因勉善行。善对曰。老僧年
踰耄矣。尚夜行不休乎。辞弗就。郑公益高之。上堂
曰。应物见形。如水中月。信手拈来。一时漏泄。以拂
子击禅床左边云。者里是镬汤炉炭。击右边云。者
里是剑树刀山。前面是观音势至。后面是文殊普
贤。中间一著。还知落处么。又击云。毗婆尸佛蚤留
心。直至如今不得妙。九月二十八日寂。火浴舍利
不可数计。塔于灵隐之西冈。郑清之铭其塔。

净慈薰迁灵隐。

丙申三年。

侍者祖钦领悟。

钦为侍者十年。每遇入室。举起衲僧巴鼻。佛祖爪
牙。更无下口处。一日偶佛殿前行。抬眸见一枝古
柏。触著向来所得境界。和底一时飏下。方始见祖
立地处。

曹洞第十九世万松祖示寂。

祖于孔老庄周百家之学。无不俱通。三阅藏教。恒
业华严。得法者一百二十人。束发执弟子礼者。不
可胜纪。编祖灯录三十二卷。又撰净土仰山洪济
万寿从容请益等录。及文集偈颂。释氏新闻。鸣道
集。辨宗说。心经风鸣。禅悦法喜集。并行于世。四月
五日。书偈曰。八十一年。只此一语。珍重诸人。切莫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3a 页 X86-0253.png
错举。侍者惊报大众。足甫及门。巳圆寂矣。寿八十
一。茶毗于通玄门外。舍利无数。诸方门人。各分建
塔。

云溪挺曰。万松有语云。雪岩先师尝举穴细金针
才露鼻。芒长玉线妙投关。此乃洞上血脉。非其中
人不易知也。云岩宝镜。石头参同。千年桃核里。觅
甚旧时仁。空拳诳惑小儿。祇要应个时节。两刃交
锋。唱出新丰一曲。毕竟如何是回互。聻。雨过水澄
禽泛子。霞明山静锦蒙头。莫谓万松不道也。万松
说法禁庭。宫人罗拜。甘露霄降。祥云绕空。丞相湛
然居士。亲承授记。语人曰。吾见万松。巍巍若干仞
峰。滔滔如万顷波。莫能涯际。当时人共称之为儒
佛兼通。宗说并到。真天人师也。

** 曹洞第二十世祖

讳福裕。嗣万松。

丁酉嘉熙元年。

曹洞第二十世雪庭祖嗣宗统。

雪庭祖奏对称旨诏总领释教。

戊戌二年。

高峰妙生。

生于苏之吴江徐氏。母梦僧乘舟投宿而诞。离襁
褓。辄喜趺坐。遇僧入门。辄爱恋欲从之。

己亥三年。

蒋山道冲应诏主天童。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3b 页 X86-0253.png

侍郎东𤱶曹公豳帅闽。闻冲道望。以鼓山来聘。未
行。雪峰牒至。领事半年。而天童诏下。众集如海。法
度修明。虽宏智盛时。殆不之过。育王虚席。摄住持
事。往来说法两山间。上堂曰。天童用底。来育王用
不著。育王用底。归天童用不著。虽然如是。用不著
处用有馀。一箭双雕随手落。

庚子四年。

辛丑淳祐元年。

壬寅二年(元定宗立)

癸卯三年。

甲辰四年。

禅师卧龙支下灵隐法薰寂。

天童冲归隐金陵。

时有旨冲移灵隐。而世故有不满其意者。伐鼓告
众。归隐金陵。京兆尹遣属官追挽至苏台。不可。朝
命以虎邱俾养老。不就。留守虚斋赵公以蒋山起
之。不应。

乙巳五年。

丙午六年。

禅师育王下北涧敬叟居简寂。

简潼川王氏子。阅卐庵语有省。后参育王佛照光
机契。迫随甚久。出世天台报恩光孝。退居飞来峰
之阴。大参真西山时为江东部使者。以东林云居
力致之。高卧不起。后奉旨还净慈。上堂。识得一。万
事毕。了事衲僧。一字不识。直饶恁么。未称全题。禹
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是年春寂。有北涧集十九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3c 页 X86-0253.png
卷行世。

丁未七年。

戊申八年。

祖退居明月池上。

祖端居径山。不数年。寺宇崇成。去寺四十里。筑至
数百楹。接待云水。额曰万年正续。正续西数百步。
结庵一区为归藏所。上建重阁。秘藏后先所赐御
翰。敞室东西偏奉祖师与先世香火。遇始生日。为
饭僧佛事。以赞冥福。盖蜀乱。祖之先祀遂绝。故兹
祠奉。以旌孝慕云。上闻而嘉叹。赐扁圆照。是秋祖
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上留之不可。
乃退居。

己酉九年。

临济第十六世径山佛鉴祖示寂。

祖居径山二十年。海众云腾。信施丰积。法席为东
南第一。三月旦。升堂示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
得与诸人东语西话。今日勉强出来。从前所说不
到底。尽情向诸人面前抖擞去也。遂起抖衣云。是
多少。十五集两班区画后事。亲书遗表及遗书十
数函。言笑谐谑如平时。其徒以遗偈为请。乃执笔
疾书云。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
台有石桥。移顷而逝。停龛二七日。遗表上闻。上遣
中使降香赐币。奉全身塔于圆照庵。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五
临济第十五世祖¶ 第 254a 页 X86-025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