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原第四世祖¶ (自动笺注)
宗統編年卷之十三
公元102年
穆宗壬寅長慶二年
祖住筠州黃檗
上堂
大眾纔集。
祖拈拄杖一時打散
復召大眾
回首
祖曰。
月似彎弓
雨多風。
一日揑拳謂眾
曰。
天下老和尚總在這裏
我若放一線道。
從汝七
八橫
若不放過
不消一揑。
時有僧問放一線
如何
祖曰。
七縱八橫
曰不放過時如何
祖曰普。
如何是道。
如何修行
祖曰。
道是何物
汝欲修行
自是黃檗門風
盛於江表
睦州道明禪師來參命居第一座
睦州人
江南陳氏之後
目有重瞳
面列七星
奇特
持戒精嚴
通三藏。
黃檗
契旨於祖。
第一座首眾(後居開元織蒲養母
諸方高其風。
咸以尊宿稱)發明(禪林職事
不書
此書。
尊宿不忝其職也)。
祥符蔭曰。
首座之職。
眼目人天
輔成師學
如廷之
一個臣
斷斷休休
盡公無私者。
方可為之。
青原
曹溪今首眾。
以不階級也。
睦州之在黃檗
推轂濟祖。
後來發悟雲門
令嗣雪峯
心眼
何如者。
叢林得人乃興。
大書曰。
睦州道明禪師
來參命居第一座
繼書義玄問法其後
啟迪
之功於首座不小
而祖之命職得人
可見矣。
義玄問法三度賜棒。
公元823年
玄參黃檗
三年
行業純一
首座顧而問之曰。
上座
在此曾參問否。
不曾參問
不知問個甚麼
座曰。
何不堂頭和尚
如何佛法的的大意
玄便去
問。
聲未絕。
祖便打。
下來
座曰。
問話作麼生
玄曰。
某問聲未絕。
和尚便打。
不會
座曰。
伹更去問。
又問。
祖又打。
如是三度問。
三度被打
祥符蔭曰。
但向問聲未絕便打處。
一覷覷破。
黃檗
臨濟
立地處矣。
安隱忍曰。
三問三打。
古今黃檗一人
又止於接
臨濟一用
若再用。
則效顰者蠭然而起矣。
況千問
千棒。
萬問萬打。
至今日而無獘乎。
昔者昭覺勤
禪師常曰。
近來諸方盡成窠臼
五祖下。
我與佛鑑
佛眼三人
結社參禪
如今蚤見漏逗出來
佛鑑下
一種狗子鵓鳩嗚。
取笑人。
佛眼下有一種
燈籠露柱
指東畫西
眼見鬼。
這裏且無這
兩般病。
妙喜曰。
石火
閃電光。
引得無限人弄業
識。
舉了便會了。
豈不是佛法大窠窟。
不覺吐舌
乃曰。
休管他。
我以契證為期
若不契證。
斷不放過
妙喜曰。
契證即得。
只恁麼傳將去。
舉了便會了。
作主
將擊石火閃電光。
業識茫茫
未有了日
深肯之。
噫。
證之一字
宗旨可以辨驗
否則金鍮
混雜
孰敢誰何
義玄不契首座啟令參大愚
白首座曰。
蚤承激勸問法
蒙和尚賜棒。
不領
深旨
願且辭去
座曰。
汝若去。
須辭和尚了去。
座先
啟祖曰。
問話上座
雖是後生
却甚奇特
若來辭。
便接伊。
巳後為一株大樹
覆蔭天下人去在。
玄來
日辭祖。
祖曰。
不須他去。
只往高安灘頭大愚
為汝說。
玄到大愚
愚曰。
甚處來。
黃檗來。
愚曰。
有何言句
曰某三度佛法的的大意
三度
打。
不知有過無過
愚曰。
黃檗與麼老婆心切。
為汝
得徹困。
更來這裏有過無過
玄於言下大悟
曰。
原來黃檗佛法無多子
愚搊住曰。
尿牀鬼子
適來有過無過
如今却道黃檗無多子
你見個
甚麼道理
速道速道。
玄於大愚肋下築三拳。
愚拓
開曰。
汝師黃檗
非干我事。
義玄大愚黃檗
玄辭大愚
却回黃檗
祖問這漢來來去去
有甚
期。
玄曰。
只為老婆心切。
祖復問甚處去來
曰奉慈
旨參大愚去來
祖曰。
大愚有何言句
舉先話。
曰。
大愚老漢饒舌
待來痛與一頓
玄曰。
說甚待來。
即今便打。
隨後便掌。
祖曰。
風顛漢。
這裏捋虎
鬚。
玄便喝。
祖喚侍者曰。
引這風顛參堂去(大愚住洪
高安
歸宗智常禪師法嗣)。
溈山舉問仰山
臨濟當時
大愚力。
黃檗力。
曰。
非但騎虎頭。
亦解把虎尾
安隱忍曰。
臨濟當時黃檗喫棒
直得大地
草木
一時放大光明
帝釋梵王
贊歎不及
可惜
大愚老婆驀面印破未免平地喫交
而今
老宿
臨濟悟得棒頭拂著的道理且道臨濟
肯麼
仁者
只如臘月三十日到來
眼光落地
了。
鋸解斧削
不知痛。
金抹香塗
不知喜。
正當
與麼時。
棒頭拂著的。
甚麼處著。
還會麼。
我恁
麼道
且作死馬醫
又曰。
睦州三勸問話
黃檗
打。
不悟
又指參大愚
正見三老鉗錘妙密處。
濟立宗旨
盡在此也。
今人但知黃檗三問三打。
倚一棒為極則
若無郢匠之手。
雖萬打安能活人
宣鑒龍潭付法
劍南周氏子。
蚤歲出家受具
精究律藏
性相
諸經。
貫通旨趣
嘗講金剛經
時謂之周金剛
後聞
南方禪席頗盛。
氣不平
乃曰。
出家兒千劫學佛
威儀
萬劫學佛細行
不得成佛
南方魔子。
敢言
人心
見性成佛
我當摟其窟穴
滅其重類。
以報
佛恩。
遂擔青龍疏鈔出蜀。
澧陽路上
見一婆子
賣餅
息肩買餅點心
婆子指擔曰。
這個甚麼
文字
鑒曰。
青龍疏鈔。
婆曰。
何經
鑒曰。
金剛經
曰。
我有一問
你若答得。
施與點心
若答不得
且別
處去。
金剛經過去不可得
見在不可得
來心不可得
未審上座那箇心。
無語
婆遂指
令去參龍潭
至法堂曰。
久嚮龍潭
及乎到來
潭又
不見
龍又不見
信於屏風後引身曰。
子親到龍潭
無語
棲止焉。
一夕侍立次。
信曰。
更深
不下
去。
鑒便揭簾而出。
見外面黑。
却回曰。
門外黑。
信點
紙燭度與鑒。
鑒擬接。
信便吹滅。
豁然大悟
便禮
拜。
信曰。
子見箇甚麼
鑒曰。
某甲從今後去。
更不疑
天下老和尚舌頭也。
至來日。
陞座曰。
可中有箇
牙如劍樹
口似血盆
一棒打不回頭
他時向孤
峯上吾道去在。
鑒遂取疏鈔於法堂舉火
曰。
窮諸玄辨。
一毫置於太虗
竭世樞機
一滴
投於巨壑
遂焚之。
癸卯三年
公元824年
甲辰四年。
禪師雙峯下第六世鳥窠道林寂。
徑山欽嗣。
秦望山長松
盤屈如葢
棲止
上。
侍者會通
一日辭曰。
會通
為法出家
和尚
慈誨
今往諸方學佛法去。
林曰。
若是佛法
吾此
間亦有少許
如何是和尚佛法
林於身上
拈起
布毛吹之
通遂領悟
(通先為六宮使
德宗甚眷遇
懇求出家
遂賜歸休下。
求師
得度
執侍精勤
後居招賢寺。
俗姓吳
名元卿
杭州人)白居易守杭時。
入山
林曰。
禪師住處危險
林曰。
太守危險尤甚
曰弟
子位鎮江山
何險之有。
林曰。
薪火相交
識性不停
得非險乎
又問。
如何佛法大意
林曰。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
林曰。
三歲
兒雖道得。
八十老人行不得
作禮而退。
二月十
日無疾。
侍者曰。
吾今報盡。
言訖坐亡
禪師石頭支下鄧州丹霞天然寂。
本業儒。
入京應舉
宿於逆旅
白光滿室
偶遇
禪者謂之曰。
選官何如選佛。
曰選佛當於何所。
者曰。
江西馬大師處。
是選佛之場。
仁者宜往。
江西
馬祖一見
顧而撫之曰。
南嶽石頭
汝師
也。
遽抵石頭
執㸑役。
三年
剗髮後再謁馬祖
號天然
杖錫參方後住丹霞
壽八十八。
六月告門
人曰。
湯沐將行矣。
戴笠策杖
受屨垂一足
未及地而化。
勅諡智通禪師
塔曰妙覺
膳部員外
劉軻撰碑
敬宗(名湛在位二年)。
公元825年
敬宗乙巳寶歷元年
禪師北宗支下壽春三峯山道樹寂。
唐州聞氏子。
多才幹。
沉靜虗豁
徧歷名山
法於北宗秀。
壽州三峯
結茅而居。
常有野人
色素樸。
言談詭異
化見種種神奇
如此十年
之者不能測。
後寂無影響
樹告眾曰。
野人作多
伎倆
眩惑於人。
只消老僧不見不聞。
伎倆
窮。
不見不聞無盡
壽九十二告寂。
公元826年
丙午二年
禪師義玄再參付法
半夏黃檗山
見祖看經。
乃曰。
我將謂是個人
元來是唵黑豆老和尚
住數日辭去
祖曰。
破夏
來。
何不去。
玄曰。
暫來禮拜和尚
祖便打趂
令去。
玄行數里。
忽疑此事。
劫回終
後又韜去。
曰。
甚處去。
不是河南
便歸河北
祖便打。
玄約住。
一掌
大笑
乃喚侍者
百丈先師禪板几案
來。
玄曰。
侍者火來
祖曰。
不然
子但將去。
後坐
天下人舌頭去在。
安隱忍曰。
濟悟後。
棒喝交馳
機鋒頴脫
諸方老宿
業巳稱之。
云中路忽疑此事。
濟上綱宗
所由
設也。
寶覺曰。
但有纖疑在。
便不得天地轉
然豈
天迴地轉
以誇耀其能。
葢以毫末不通
即是
障。
障者。
無明也。
黃檗盡其機用。
與之連根截斷
古今到此者幾人。
是故臨濟初住鎮州
便立種種
宗旨
以鍛學者之病。
曾為浪子偏憐客。
悲願
想見也。
禪師馬祖支下常州芙蓉山大寶太毓寂。
金陵范氏子
牛頭出家
內外精融。
深詣
公元818年
襟。
無能測。
受印於大寂之室。
元和十三年
止於
毗陵義興芙蓉山。
道俗歸化
相國崔羣
出鎮宣城
公元825年
寶歷元年
延居禪定寺
明年告歸齊雲山
九月
儼然示滅
壽八十。
臘五十八。
相國韋處厚奏諡
大寶禪師
楞伽之塔。
文宗(名涵在位十四年)。
公元827年
文宗丁未太和元年
禪師馬祖支下南嶽西園曇藏寂。
公元1154年
藏嗣江西
貞元二年
深入衡嶽
結茅西園
嘗東
厨有一大蟒長數丈。
張口呀氣。
毒𦦨熾然
侍者
避之。
藏曰。
死可逃乎。
彼以毒來。
我以慈受
無實
性。
激發則強。
慈苟無緣
冤親一揆
言訖
其蟒按首
徐行
倐然不見
公元828年
戊申二年
公元829年
己酉三年
公元830年
庚戌四年。
公元831年
辛亥五年
禪師馬祖支下天目山千頃院明覺寂。
河內氏子
風流蘊藉
力學性成。
大寂之室。
徧歷衡嶽天台
徑山負薪
面䵟手胝。
不以
為勞。
結茅西湖之畔。
范陽盧中丞嚮風
躬請住大
公元820年
雲寺
元和十五年
天目山
是山特秀
基跨四郡
上下龍潭
深不可測
棲遁未久。
白鹿
毛質
詭異
俯首來歸
土人謂為山神
共營禪宇
大旱
野火蔓延
將及林際。
惶懅
覺曰。
倘與此山有緣
火當速滅。
少選
雷雨驟作。
火遂熄焉。
遠近驚歎
公元832年
壬子六年
公元833年
癸丑七年
公元834年
甲寅八年
青原下第三世澧州藥山示寂
祖久不陞座
一日院主白云
大眾思和尚示誨
曰。
打鐘著。
時大眾纔集。
祖便下座歸方丈
院主
後問云。
和尚許為大眾說法
為甚麼一言不措。
曰。
經有經師
律有律師
怪得老僧
十月六日
示寂
連聲呼曰。
法堂倒。
法堂倒。
眾皆持柱撑之。
揮手曰。
不會我意。
乃告寂。
塔於院東隅
祥符蔭曰。
藥山祖於大寂言下
悟得在石頭處如
蚊子鐵牛道理
一物不為
石上栽花
一句
子。
特牛生兒即向汝道。
情識到。
甯容思慮
密用
如愚若魯。
寶鏡三昧所由立也。
故曰
力在逢緣不借中。
禪師馬祖下尊宿池州南泉普願寂。
大夫陸亘
太守護軍等。
北面尊禮
壽八十七。
臘五十八。
冬十二月二十五日示疾之時。
白虹
貫於禪室
西峯巨石崩。
數十里。
當晝有乳鹿繞
禪座而號。
眾咸異之。
門人曰。
星翳燈幻亦久矣
勿謂吾有去來也。
言訖而逝。
墨巾泣血赴喪。
會葬
者相滿道塗
哀號之聲。
震於崖谷
門弟子元文
暢等。
凡九百人
膳部夜郎史館修撰劉軻
撰次
道行
祥符蔭曰。
馬駒蹴踏之時。
王老高風大化
汪洋
大海迴瀾中。
天柱蒼寒
屹然攀仰莫及
其垂尊宿之範。
於今古者乎。
***青原四世
諱曇晟
鍾陵建昌王氏子
有自然胎服右袒
出家
百丈二十年。
後嗣藥山
潭州雲巖
公元835年
乙卯九年
青原下第四世雲巖祖嗣藥山宗統(七年)。
禪師藥山支下潭州道吾山修一大師智寂
豫章海昏氏子
密契心印藥山
長沙道
吾。
海眾歸附
年六十七。
九月十一日示疾而逝。
石霜
勅諡修一大師
寶相之塔。
南嶽高行僧玄
撰碑頌。
公元836年
丙辰開成元年
宗法師大安國寺大達端甫寂。
天水氏子
母夢梵僧囊中舍利使吞之而
娠。
唯識安國素法師
德宗徵見。
大悅
賜紫
皇太子東朝
順宗之如昆弟
恩禮特隆。
待之若賓。
數幸其寺。
常承注問。
契真乘。
由是
天子益知佛為大聖人。
其教有大不思議事
詔率
四眾迎請佛骨內供養。
內殿法儀
講涅槃唯
識以開誘道俗者。
一百六十座。
壽六十七。
西向
右脇而寂。
茶毗舍利三百餘粒。
賜諡曰大達
玄秘
裴休撰碑
柳公權書。
禪語价造雲巖有省。
价初參溈山
無情說法話不契。
溈山指令造雲
巖。
价遂承命來參。
便問無情說法
甚麼人得聞。
曰。
無情得聞。
和尚聞否。
祖曰。
我若聞。
汝即不聞
說法也。
曰某為甚麼不聞。
祖竪起拂子曰。
還聞
麼。
曰不聞。
祖曰。
說法
汝尚不聞。
豈況無情說法
乎。
無情說法
該何典教
祖曰。
豈不彌陀經云。
水鳥樹林
悉皆念佛念法
於此有省。
乃述偈曰。
大奇
大奇
無情說法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
會。
眼處聞聲得知
公元837年
丁巳二年
行僧五臺山善住無染焚身(苦行勵眾。
故書)。
公元838年
戊午三年
宗法師鎮國清涼大師澄觀寂。
觀歷九朝。
(玄宗以至文宗)為七帝門師
(代宗以下
師事之)春秋一
百有一。
臘八十有八。
身長九尺四寸
垂手過膝
目光夜發
晝視不瞬
才供二筆
聲韻如鏡。
三月六
日將寂。
謂其徒曰。
吾聞偶運無功
先聖悼歎
復質
無行
古人恥之。
昭穆動靜
無綸緒往復
穿鑿
異端
順非辨偽
勿迷陷邪心
勿固牢鬬諍
大明
不能長夜之昏。
慈母不能保身之子
取信
於佛。
取信於人
真理玄微
非言說所顯。
要以深
心體解。
朗然見前
對境無心
逢緣不動。
則不孤我
矣。
言訖而逝。
帝以聖祖崇仰
輟朝三日
臣民縞素
全身塔於終南山
賜塔號曰妙覺
相國裴休
勅撰碑。
公元839年
己未四年。
禪師良价過水覩影悟旨
雲巖祖曰。
某有餘習未盡
祖曰。
汝曾作甚麼
來。
聖諦不為
祖曰。
歡喜也無。
歡喜則不
無。
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
又問。
擬欲相見
如何
祖曰。
問取通事舍人
見問次。
祖曰。
向汝道
甚麼
又問。
百年後忽有人問。
還邈得師真否。
如何
抵對
良久曰。
祇這是。
沉吟
祖曰。
闍黎承當
個事
大須審細
价猶遲疑
過水覩影。
大悟前旨。
有偈曰。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疎。
我今獨自往。
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
方得契如
禪師馬祖支下明州大梅山法常寂。
襄陽氏子
幼通羣籍
性度剛峻
大寂
問如
何是佛。
寂曰。
即心是佛
大悟
遂之四明梅子
舊隱處。
結茅幽棲
寂聞。
僧徵驗之曰。
大師
佛法又別。
向道非心非佛。
常曰。
老漢亂人
未有了日
任他非心非佛。
我只即心即佛
寂曰。
了熟矣。
山旁有石庫。
相傳神仙藥之所。
每有靈
光怪
一夕神人語之曰。
非凡夫。
石庫中有
聖書
之者為地下主
不然
亦為帝王
常於夢
中答曰。
僧稠不顧仙經
其卷自亡。
吾以涅槃為
公元1700年
樂。
豈羨天仙耶。
四十年
衲徒六七百眾。
九月十
公元839年
九日示眾曰。
來莫可抑。
往莫可追。
從容間聞鼯鼠
聲。
乃曰。
即此物。
非他物。
汝等諸人
善自護持
吾今
逝矣。
言訖示滅
茶毗五色舍利建塔
進士江積
撰碑
公元840年
庚申五年
武宗(名炎在位六年)。
公元841年
辛酉會昌元年
禪師大鑑支下第五圭峯草堂寺定慧宗密寂。
公元85年
果州西充氏子
元和二年遂州圓。
圓曰。
大弘圓頓之教。
次謁荊南忠公
洛陽照公
皆以
大乘期之。
上都
以師資禮清凉觀
曰。
毗盧
華藏
能從我遊者。
其唯汝乎。
回住鄠縣草堂寺
幾遷終南圭峯
太和中徵至都。
天子而下
歸慕
參叩
相國裴休
獨稱入室
密以禪教相非
乃著禪
源詮以通之。
賜紫方袍
相國蕭俛
尚書溫造
咨受
法要
開成中甘露事。
宰臣中官屠戮
王涯
舒元輿李訓等。
奔入終南山
剪髮
尋趨鳳
翔。
仇士良知之。
捕密入左軍
面詰其罪。
加害
怡然曰。
識訓年深
遇厄不濟
今日之事。
甘心
中尉恒志奏釋之。
朝士聞之。
扼腕出涕
壽六十二。
臘三十四。
坐滅。
塔于圭峯
諡曰定慧禪
師。
塔號青蓮
青原下第四世潭州雲巖無住示寂
冬十一月二十六日
祖喚主事僧令備齋。
來日
上座發去。
示寂
壽六十。
茶毗舍利一千餘粒。
勅諡無住大師
淨勝之塔。
寶鏡三昧曰。
如是之法。
佛祖密付
汝今得之
宜善
保護
銀盌盛雪
明月藏鷺。
類之弗齊。
混則知處。
不在言。
來機亦赴。
動成窠臼
差落顧佇。
背觸俱非。
大火聚。
但形文彩
即屬染污
夜半正明
天曉
露。
為物作則
用拔諸苦。
雖非有為
不是無語
如臨
寶鏡
形影相覩。
不是渠。
正是汝。
如世嬰兒
完具
不去不來
不起不住
婆婆和和
有句無句。
終不得物
語未正故。
重離六爻
偏正回互
疊而為
三。
變盡成五
如荎草味。
金剛杵
正中妙挾。
敲唱
雙舉
通宗通塗
挾帶挾路。
錯然則吉。
不可犯忤
真而妙。
不屬迷悟
因緣時節
寂然昭著
細入無間
大絕方所
毫忽之差。
不應律呂
今有頓漸
緣立宗
趣。
宗趣分矣。
即是規矩
通宗趣極。
真常流注
外寂
中搖。
繫駒伏鼠
先聖悲之。
為法檀度。
隨其顛倒
緇為素。
顛倒想滅。
肯心自許
合古轍。
請觀前古
佛道垂成
十劫觀樹。
如虎之缺。
如馬之馵。
以有下
劣。
寶几珍御
以有驚異
狸奴白牯
羿以巧力。
射中
百步
箭鋒相值
巧力何預
木人方歌。
石女起舞
情識到。
甯容思慮
臣奉於君。
子順於父。
不順非孝
不奉非輔。
潛行密用
如愚若魯。
但能相續
名主中
主。
禪師惟政終南山避讐(後二年武宗毀法)。
平原氏子
得法普寂
北宗第三世。
太乙
太和中文宗蛤蜊
海民供遞甚勞。
一日
御饌中有擘不張者。
帝以其異。
焚香祝之。
乃開見
菩薩形儀
梵相具足
遂奉貯以金粟檀合。
興善
寺。
僧眾瞻禮
宣問羣臣。
何祥也。
相國李德裕
奏曰。
臣聞終南山惟政禪師
大明佛法
召問
之。
乃詔入宣問
政曰。
物無虗應。
此乃啟陛下之信
心耳
故經云。
以此得度者。
即見此身而為說
法。
帝曰。
菩薩身巳見。
未聞說法
政曰。
陛下覩此為
常耶。
非常耶。
信耶。
不信耶。
帝曰。
希有之事。
深信
焉。
政曰。
陛下聞說法竟。
大悟
天下寺院
觀音像。
留政內道場
乞歸
詔住聖壽寺
武宗
公元477年
即位
政急入終南山
或問其故。
曰吾避讐烏可巳
乎。
後廢教。
菩薩像。
失所在(高僧傳恒政)。
***曹洞宗首建第一世祖
諱良价
會稽氏子
五洩默禪師出家
受具
嵩山
首參南泉
次參溈山
嗣法雲巖
洞山
洞山法同建宗旨曹山祖。
諱本寂
泉州莆田氏子
業儒
年十九。
出家
福州靈石
二十五圓具。
尋謁洞山
得旨嗣法
曹溪祖塔
螺川還止臨川
以志慕六祖
名山為曹。
大闡洞山宗猷
設法藥。
道合
臣。
位彰偏正。
天下翕然宗之。
共稱曰曹洞宗
公元482年
壬戌二年
青原第五曹洞宗第一洞山祖嗣雲巖宗統
法嗣山首曹洞宗
書法(書嗣統
臨濟
書同建。
溈仰)。
安隱忍曰。
單傳之道。
大鑑巳後。
裂為五宗
言詮
雖異。
未有不因建立者。
據悟繇可考也。
洞山初
雲巖
巳悟無情說法之旨矣。
又於默然良久
沉吟不決
非得其半。
而昧其全乎
雲巖曰。
如臨
寶鏡
形影相覩。
不是渠。
正是汝。
過水覩影
大徹。
述偈云云
曹山亦有偈曰。
無我即死
我無
渠即餘。
渠如我即佛。
我如渠即驢。
父子祖孫
立言
垂教
何其似歟。
石頭參同契
明暗回互之旨。
巖實闡明之。
洞山父子大彰其道。
師法淵源
來尚矣。
或問祥符曰。
世尚唐虞
不聞並稱帝歷。
周開文武
何同紀王年。
溈仰曹洞
歲月後先
旺化彼此
何以並紀宗統
同編歲年
祥符曰。
法王宗統
不侔
世主治統
治統無二王之經
同時閏位
大統必有專歸。
宗統大同之化。
是以一世界
說此法。
不可世界佛說亦然
主伴圓融
遠近
合。
無邊剎境。
自他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
始終不
離於當念。
初非儱侗之言。
抑豈瞞盰之說。
一念
無量劫
無去無來亦無住。
非惟理事無礙
實乃
事事無礙
入斯法界
乃可明宗
會此宗趣。
方堪垂
統。
並行不悖
彼此之殊。
交互以相彰。
後先之別。
溈仰曹洞
並紀同編。
正如放勳重華
唐虞之盛。
文謨武烈
丕肇成周之隆。
歲年
不局歲年
在世史亦有之矣。
孟子云乎
先聖
聖。
其揆一也。
智者大師法華三昧
靈山一會
儼然未散
豈欺我哉。
禪師馬祖支下杭州鹽官海昌院悟空齊安寂。
唐系之英。
深避世榮
終秘氏族
夢日兆祥
誕。
有神下燭
數歲。
異僧欵門
見而摩頂曰。
鳳穴
振儀。
龍宮藏寶。
紹終之業。
在斯乎。
及丱。
亟請
家。
父母訶止之。
安曰。
祿利之養。
止於親耳。
冥報
利。
不其遠耶。
珪組之榮。
止於家耳。
濟拔之益。
不其
廣耶。
二親感其言。
聽依本郡琮禪師剃染。
詣南
嶽智嚴律師乞戒。
大寂開法江西
振錫造焉。
委蛻
盡禮心喪
春秋巳逾七十。
之蕭
法樂寺
古屋頹垣
荒寒可掬
宴坐烟蘿
久之間。
海昌有法昕者。
肇葺禪居
請安主法
四方
參眾。
翕然麇至
不言寒暑
不下堂廡。
無流盻。
傾聽
挺身魁岸
相好莊嚴
眉毫紺垂。
顱犀圓聳
之者如仰嵩華
而揖滄溟
曾無測其高深也。
宣宗武宗所忌。
隱曜緇林
周遊叢席。
將至海昌
懸知之。
接待有異。
乃語之曰。
時節至矣。
無滯
蟠。
囑以佛法
而津之行。
武宗崩。
左神䇿軍中尉
宰臣百官而立之。
聞安巳寂。
愴悼久之
勅諡
悟空大師
御製詩篇追悼焉。
公元543年
癸亥三年
像法望仙觀於禁中發明(書毀像法
於上。
望仙觀於下。
見為方士所惑也。
明矣)。
時有方士歸真
授帝以延年之術。
寵遇無比
一對揚。
排毀釋氏
羅浮道士鄧元起
南嶽劉玄
靖等。
同謗佛法
欲盡芟除
下詔天下釋教
法寶大師玄暢抗表論諫弗聽。
纂輯古今經史。
上表論諫
帝為趙歸真蠱惑
巳深。
不省
公元591年
祥符蔭曰。
宇文邕佛法
隋開皇辛亥歲
太府丞
趙文昌
入冥極罪
寄語文帝拔救
周世宗
澄汰勒立僧帳
大漸之時。
見招惡報
亦有入冥
其與贊成澄汰者。
受刑獄。
此皆記載聞見
彰彰
不誣
然則武宗不悔後來歸真能登於仙籍者。
未之有也。
噫。
一時愚惑
無窮之劇報。
凡諸
王臣
其慎鑒哉。
甲子四年。
公元605年
乙丑五年
公元606年
丙寅六年
宣宗(名忱在位十三年)。
公元607年
宣宗丁卯大中元年
復興法禪師龜洋慧忠隱迹入山
忠嗣草庵義。
義嗣曹山。
會昌初
天下釋氏教。
公元1425年
宣宗即位
詔重興之。
笑曰。
仙去未必
籙。
成佛未必須僧。
過中不食
不宇而禪。
迹不
出山者。
三十年。
以三自見曰。
雪後始知操。
雲收方見濟淮分。
不因世主還俗
那見雞羣
鶴羣
多年塵土騰騰
雖著伽黎未是僧。
今日
來酬本志
不妨留髮候然燈
形容雖變道常存
俗心源亦不昏。
試讀善財巡禮偈。
當時豈例是沙
門。
禪師宣鑒開法德山全奯來參。
武陵太守延望
崇德山精舍。
古德禪院
居之。
大闡玄風
上堂
若也於己無事
則勿妄求
妄求而得。
亦非得也
汝但無事於心。
無心於事。
虗而靈。
寂而妙。
毫端許言本末者。
皆為自欺
故。
毫釐繫念
三塗業因
瞥爾情生。
萬劫覊鎻
聖名
凡號
盡是虗聲
殊相劣形。
皆為幻色。
欲求之。
無累乎。
及其厭之。
又成大患
終為無益
泉州
氏子
落髮
稟戒習經律諸部。
沙汰
隱於鄂州
湖邊
來參德山
上法瞻視
山曰。
作麼
奯便喝。
曰。
老僧過在甚麼處。
兩重公案
下參堂。
山曰。
這個阿師
稍似個行脚人。
至來日上問訊
山曰。
黎是昨日新到否。
曰是。
甚麼處學得這虗頭來。
曰。
全奯終不自謾。
曰他後不得孤負老僧
禪師義存洞山來參德山有省。
泉州南安氏子
久歷禪會。
洞山飯頭
米次。
洞問淘沙去米。
淘米去沙。
曰。
沙米一時去。
洞曰。
大眾甚麼
遂覆却米盆
洞曰。
據子因緣
合在德山
遂謁德山
問從上宗乘
學人還有分也
無。
山打一棒曰。
什麼
存曰。
不會
至明請益
曰。
我宗無語句。
實無一法與人
存有省。
祥符蔭曰。
古人一言半句
洞見學者精神
洞山之於雪峯者。
不一而足
師資之間。
豈不在眼
心直哉。
德山之道。
巖頭雪峯而大。
一傳
雲門
三傳得法眼。
兩宗發源雪峰
而皆濬
洞山
阡陌無分
水乳一色
古人何嘗彼此
見乎。
公元848年
戊辰二年
十世洪州黃檗斷際示寂塔曰廣業。
晦跡洪州開元
剌史裴休延入府署
弟子禮。
及鎮宛陵
建剎延祖
亦以黃檗名之。
一日托一
尊佛於祖前跪曰。
師安名。
祖召曰。
裴休
應諾
祖曰。
與汝名竟
禮謝。
一日以所解一編
祖。
祖略不披閱
良久曰。
會麼。
裴曰未測。
祖曰。
若便
恁麼會去。
猶校些子
若也形於紙墨
何有吾宗
乃呈偈一章曰。
自從大士傳心印。
額有圓珠七尺
公元1434年
身。
掛錫十年蜀水
浮杯今日漳濵
一千龍象
高步
萬里香花勝因
欲事師為弟子
不知
將法付何人
祖答偈曰。
心如大海邊際
吐紅
養病身。
自有一雙無事手。
不曾低揖等閑人。
鹽官殿上禮佛次。
宣宗沙彌
問曰。
不著
求。
不著法求。
不著僧求。
長老禮拜
何所求。
祖曰。
不著佛求。
不著法求。
不著僧求。
常禮如是事。
沙彌
曰。
用禮何為
祖便掌。
沙彌曰。
粗生
祖曰。
這裏
甚麼所在
說麤說細。
隨後又掌。
寂音洪題祖錄曰。
斷際所養
峻嚴廣大
語言
斷斷藥石
可以治晚世學者之病。
是知其言
所養也。
卷舒放肆
驅逐邪妄
開闢正信
直明一
心。
以歸合佛祖之言。
可謂深渺宕肆。
大哉洋洋乎
光明之言也。
公元714年
歷年表曰。
南嶽青原分嗣大鑑開元二年
公元848年
大中二年
凡一百三十五年。
南嶽中更大慧大寂
大智斷際四世
大慧無相三昧
心地法眼
直接
上根
六人共證法體
大寂獨得吾心。
三十年不
曾少鹽醬
江西宗旨
從此建立
般若多羅之讖。
躬實膺之。
振威一喝
三日耳聾
大機大用
隱顯
莫測
神劍光󳵭四照
望其鋒而影懾心伏矣。
規定千古法式
譬之三代之始。
制禮作樂
而教
化備焉。
斷際三頓棒下開臨濟無多子佛法
時分付。
坐斷天下人舌頭
愈密愈嚴。
愈廣愈大。
變化
傑立弘施。
於是乎不可端倪矣。
青原中更
青原石頭藥山雲巖四世
青原一足以示石頭
石頭參同契
全提明暗回互之旨。
藥山一物
為。
石上栽花
一句子。
百味具足
特牛兒時
向汝道。
雲巖寶鏡三昧洞山
洞山得曹山。
的旨
共唱嘉猷
上玄風。
播於天下
參同契
寶鏡三昧
歷歷百言
亦如虞廷允執厥中而授
禹。
則增為一十六字也。
溈山百丈撥火得悟。
門風
仰山
父子投機
交互增輝
垂範設教
之從曹溪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中流出。
因時錯綜
設化隨機
於以護持涅槃妙心。
闡明正法眼藏
端的
體道精深
所以縱橫合妙。
絕毫絕釐。
如山
如嶽也。
宗統編年卷之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