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十五世祖¶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4c 页

宗统编年卷之七


*** 第二十五世祖

婆舍斯多尊者。罽宾国人。姓婆罗门。父寂行。母
常安乐。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妊。既诞。拳左手。
后遇师子尊者付法。

后帝庚辰景曜三年(魏景元元年)

第二十五世祖婆舍斯多尊者嗣宗统(六十七年)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5a 页 X86-0115.png

辛巳四年。

祖化伏外道潜隐南天。

祖至中印度。国王迦胜。设礼供养。有外道无我尊。
先为王礼重。乃于王前论义。冀胜祖自重。谓祖曰。
我解默论。不假言说。祖曰。孰知胜负。彼曰。不争胜
负。但取其义。祖曰。汝以何为义。彼曰。无心为义。祖
曰。汝既无心。岂得义乎。彼曰。我说无心。当名非义。
祖曰。汝说无心。当名非义。我说非心。当义非名。彼
曰。当义非名。谁能辨义。祖曰。汝名非义。此名何名。
彼曰。为辨非义。是名无名。祖曰。名既非名。义亦非
义。辨者是名。当辨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番。外道
杜口信伏。祖念师子尊者遇难。即辞王南迈。至南
天。潜隐山谷。王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长曰德
胜。凶暴而色力充盛。次曰不如蜜多。和柔而常婴
疾苦。王以问祖。为陈因果。王敬信受。有咒术师忌
祖。置毒食中。祖知而食之。彼反受毒。遂投出家。

沙门朱士衡于洛讲道行般若经(东震讲经之始)

壬午五年。

癸未炎兴元年(是岁汉亡)

甲申(魏咸熙吴兴元)元年。

乙酉(魏咸熙二年即晋太始元年吴甘露元年)

沙门昙摩罗奈译经。

沙门昙摩罗奈。晋言法护。本姓支。月支国人。历西
域解三十六国语。及书从天竺国赍梵册来。因居
燉煌。遂称竺氏。后诣洛阳江左。起太始元年。迄永
嘉二年。译出般若法华等经。共二百一十部。合三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5b 页 X86-0115.png
百九十四卷。

(都洛阳司马氏)

武帝(讳炎废魏主奂为陈留王称帝为世祖武皇帝在位二十五年改元者三)

武帝丙戌太始二年(吴宝鼎元年)

丁亥三年。

佛教来东土二百年。

戊子四年。

己丑五年。

庚寅六年(吴建衡元年)

辛卯七年。

壬辰八年。

癸巳九年。

甲午十年。

乙未咸宁元年。

丙申二年(吴天玺元年)

丁酉三年(吴天纪元年)

戊戌四年。

己亥五年。

沙门僧会寂(书僧寂始此)

武帝庚子太康元年(是岁吴亡)

辛丑二年。

会稽鄮县舍利塔从地感见 发明(塔寺不书此书以感异也)

并州离石人刘萨诃。生畋家。戈猎为业。得病死苏。
见一梵僧语曰。汝罪重应入地狱。吾悯汝无知。且
放汝。今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古塔。及浮江石
像。悉阿育王所造。可勤求礼忏。罪得消灭。醒后改
革前习。出家学道。更名慧达。如言南行。至会稽海
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悲塞烦惋。投告无地。
忽于中夜。闻土下钟声。即迁记其处。剡木为刹。三
日间。忽宝塔及舍利。从地涌出。灵塔相状。青色似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5c 页 X86-0115.png
石而非。高一尺四寸。方七寸。五层露盘。似西域于
阗所造。面开窗宇。四周天全。中悬金磬。绕塔身上。
并是诸佛菩萨。金刚圣僧等像。状极微细。瞬目注
睛。乃有百千像见。面目手足。咸具备焉。神力圣迹。
非人智所及也。今在大铜塔内。

壬寅三年。

癸卯四年。

甲辰五年。

乙巳六年。

丙午七年。

丁未八年。

戊申九年。

己酉十年。

惠帝(讳衷武帝子在位十七年)

惠帝庚戌永熙元年。

辛亥元康元年。

壬子二年。

沙门法炬等译经。

炬等前后译出楼炭等经。共一百四十二卷。

癸丑三年。

甲寅四年。

乙卯五年。

丙辰六年。

丁巳七年。

戊午八年。

己未九年。

庚申永康元年。

辛酉永宁元年(自永宁之后所在十六国五凉四燕二赵三秦大夏并蜀为十六国杂晋魏间)

壬戌大安元年。

癸亥二年。

甲子永兴元年(汉高祖刘渊元熙元年成都王李雄建兴元年)

乙丑二年。

丙寅光熙元年(成都晏平元年)

怀帝(讳炽惠帝弟在位六年改元者一仁慈短折曰怀)

怀帝丁卯永嘉元年。

戊辰二年(汉永凤元年)

己巳三年。

庚午四年(汉烈宗刘聪光兴元年)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6a 页 X86-0116.png

沙门佛图澄自西竺至洛阳(神异不测。咒钵生青莲华。石勒石虎多所感化)

辛未五年(汉嘉平元年成玉衡元年) (是年帝为刘曜所执迁于平阳)

壬申六年(帝迁平阳书六年存正统也)

悯帝(讳业武帝孙在位四年改元者一在国遭忧曰悯)

悯帝癸酉建兴元年。

石佛像浮海至吴郡迎供通玄寺 发明(佛事云兴。塔广鼎建。
神踪异迹。不可枚称。昭垂来哲。载有典章。故不具书。此书表异也)。

吴郡吴县松江沪渎口。渔者遥见海中有二人见。
浮游水上。疑为海神。延巫祝。备牲牢迎之。风涛弥
盛。骇惧而返。有奉佛居士。吴县华里朱膺闻之曰。
将非大觉之降灵乎。乃洁斋。共东灵寺尼。及信佛
者数人。至渎口稽首迎之。风波遂静。浮游二人。随
潮入浦。渐近渐明。乃知石像。将欲捧接。人力未展。
飘然就起。便舁还通玄寺。看像背铭。一名维卫。一
名迦叶。莫测时代。而书迹分明。以事表闻朝廷。敕
听留吴郡供养(今苏州开元寺石像是)

甲戌二年。

乙亥三年(汉建元元年)

丙子四年(帝降汉西晋亡)

西晋二京。建寺一百八十所。译经一十三人。共七
十三部。

东晋。

元帝(讳睿姓牛冒司马氏在位六年始建国都曰元)

元帝丁丑建武元年。

戊寅大兴元年(汉光初元年)

己卯二年(汉改号赵后赵石勒建元)

庚辰三年。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6b 页 X86-0116.png

辛巳四年。

壬午永昌元年。

明帝(讳绍元帝子在位三年改元者一赞愬不行曰明)

明帝癸未大宁元年。

甲申二年。

乙酉三年(赵光初八年后赵七年)

祖付不如蜜多正法 示寂。

六年前德胜即位。惑外道说。因诘祖曰。师子尊者
巳遇罽宾国王难。何缘付法。祖出师子尊者所付
僧伽黎示胜。胜命焚之。衣出五色光。薪尽如故。胜
乃追悔致礼。初胜欲抑尊者。不如蜜多往谏。因囚
之。至是立出蜜多。蜜多遂求出家。祖问曰。汝欲出
家。当为何事。蜜多曰。我若出家。不为其事。祖曰。不
为何事。蜜多曰。不为俗事。祖曰。当为何事。蜜多曰。
当为佛事。祖曰。王子智慧天至。必诸圣降迹。即度
出家。侍祖六年。后于王宫受具。羯磨之际。大地震
动。乃付法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
真性。无道亦无理。不如蜜多受偈巳。问衣可传乎。
祖曰。此衣为难故。假以證明。汝身无难。化被十方。
何假传衣。不如蜜多作礼。祖见神变。化三昧火自
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建浮图閟之。

成帝(讳衍明帝子在位十七年改元者二安民立政曰成)

*** 第二十六世祖

不如蜜多尊者。姓刹帝利。南印度王子。

成帝丙戌咸和元年。

第二十六世祖不如蜜多尊者嗣宗统(六十三年)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6c 页 X86-0116.png

法师西竺惠理至杭州 发明(杭州建刹。信法之始。故书)

理自西竺来初至杭。见一山岩秀丽曰。此吾中天
竺灵鹫山之小岭也。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时。多
为仙灵所隐。洞中旧有白猿。遂呼之。应声而出。因
名其峰为飞来。即其地建两刹。曰灵鹫灵隐。杭州
佛法始此。

丁亥二年。

祖住世传法。

戊子三年(后赵太和元年)

己丑四年(是年前赵亡)

庚寅五年(后赵建平元年)

辛卯六年。

壬辰七年。

癸巳八年。

甲午九年(赵石弘延熙元年)

乙未咸康元年(赵石虎建武元年)

丙申二年。

丁酉三年。

戊戌四年。

己亥五年。

庚子六年。

辛丑七年。

壬寅八年。

廷议沙门敬礼应否尚书令何充等详议不应致拜。

庾冰议僧应致拜王者。尚书令何充等。奏曰。不变
其修善之法。所以通天下之志也。冰复谓矫形违
度。抗俗傲礼。非所以示名教也。充等复奏曰。潜操
冥修。实有裨于王化。忘身抱一。未尝见其贡高。直
以出世之法。超出情表。历代明圣。不为之制。无亏
王度。冰犹以为不可。复下制。谓国体宪章。尊卑宜
陈。略其礼敬。二之则乱。充等三上章执奏曰。汉魏
逮晋。不闻异议。尊卑宪度。无或暂亏。沙门守戒专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7a 页 X86-0117.png
一。不以形骸而慢礼敬。国家待以师法。出于自然
礼仪之外。不令致拜。是令专一守法也。冰议遂寝。

康帝(讳岳成帝弟在位二年改元者一温柔好乐曰康)

康帝癸卯建元元年。

甲辰二年。

穆帝(讳聃康帝子在位十七年改元者二布德执义曰穆)

穆帝乙巳永和元年。

丙午二年。

丁未三年。

戊申四年。

己酉五年。

庚戌六年。

辛亥七年。

佛灭后一千三百年。

壬子八年。

癸丑九年。

甲寅十年(符秦健皇始元年都长安)

乙卯十一年(秦主生寿光元年)

丙辰十二年。

丁巳升平元年(秦王符竖永兴元年)

戊午二年。

己未三年(秦甘露元年)

庚申四年。

辛酉五年。

哀帝(讳丕初封琅琊王在位四年改元者二)

哀帝壬戌隆和元年。

癸亥兴宁元年。

甲子二年。

乙丑三年(秦建元元年)

帝奕(即位五年改元者一)

帝奕丙寅太和元年。

法师剡沃州山道林支遁寂。

遁字道林。陈留关氏子。或曰河东林虑人。聪明秀
彻。太原王濛。陈郡殷融。甚雅重之。家世事佛。蚤悟
真乘。隐馀杭山。沉思卓立。涉讲肆。善标大意。而章
句或脱略。谢安闻而喜之曰。此乃九方歅之相马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7b 页 X86-0117.png
也。王洽。刘恢。殷浩。许询。郤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
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等。并一代名流。皆
深尘外之契。还吴华山。立支山寺。今号支硎。晚欲
入剡。时谢安为吴兴守。贻书曰。人生如寄。风流得
意之事。顷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怅。唯迟君来。
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王羲之时在会稽。素
闻遁名。未之信。闻遁还剡。诣之。叹服不能巳。请住
灵嘉寺。俄于沃州小岭立寺。虑众怠惰。著座右铭
以勖之。晚移石城山。又立栖光寺。木食涧饮。多所
撰述。讲维摩于山阴。许询为都讲。名流咸集。遁竖
一义。众谓询无以措。询设一难。亦谓遁不复能通。
至竟两家辨论。精晰不穷。凡在听者。无不心折。哀
帝频遣使徵请。出都止东安寺。涉三载。上书皇帝。
许还东山。资给发遣。事事丰厚。一时名流。并饯送
焉。时蔡子叔先至。近遁而坐。谢安后至。值蔡暂起。
谢便移就其处。蔡还举谢席掷地。谢不以介意。其
为时贤所慕如此。尝有遗遁马者。受而养之。或问
之。曰爱其神骏耳。后有饷鹤者。遁曰。尔冲霄之物。
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以太和元年闰四月四
日终于剡。春秋五十有三。遁善草𨽻。临寂著切悟
章。落笔而逝 发明(像法东垂以后。摩腾入汉以来。晋魏之间。硕德名流。应化
如云。难以悉书。书其道韵泠然。风标可见者。数人以槩之。若广寻高踪。有列传可考也)。

祥符荫曰。年来春秋之际。每登支硎。流览林麓。坐
放鹤亭。抚马迹坡。未尝不追怀高风逸韵于千载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7c 页 X86-0117.png
之下也。尝与品松道者。从北峰瞻礼石塔。嵯峨秀
出于古松流泉之间。制度精致。摩挲久之。传中载
窆于馀姚坞。此或公之衣钵塔也。明末清初。高松
汰如。中峰苍雪。二法师相次说法于其地。二楞堂
在焉。赵高士凡夫。勒支硎涧中石曰。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可为公千秋写照。而汰苍二公。抑遁
潜之流亚欤。

丁卯二年。

佛教来东土三百年。

戊辰三年。

己巳四年。

庚午五年。

简文帝(讳昱在位二年)

简文帝辛未咸安元年。

壬申二年。

孝武帝(讳曜简文帝子在位二十四年改元者二)

孝武帝癸酉宁康元年。

甲戌二年。

法师剡𡵙山道潜寂。

潜字法深。琅琊王氏。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年
十八出家。二十四讲法华大品。听众恒满五百。永
嘉初。避乱渡江。中宗元皇。及肃宗明帝。丞相王茂
弘。太尉庾元规。并钦风德。寻隐剡山。哀帝再诏。暂
起应之。时简文为相。弥敬潜。常于简文座中遇沛
国刘恢。恢嘲之曰。道者何以游朱门。潜曰。君自睹
其朱门。我无分于蓬户。潜素怀不乐。乃启还山。时
支公道林遣使求买𡵙山之侧。沃州小岭。欲为幽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8a 页 X86-0118.png
栖之处。潜答曰。欲来辄给。未闻巢由买山而隐。春
秋八十九。寂于山馆。烈宗诏曰。潜法师理悟虚远。
风鉴清贞。弃宰相之荣。袭染衣之素。山居人外。笃
勤匪懈。方赖宣道以济苍生。奄然迁化。用痛于怀。
可赙钱十万。驰驿送葬。孙绰以潜远大之量。似刘
伯伦。而高深之致。刘所不及也(沙门敕葬自潜始)

乙亥三年。

丙子太元元年。

栴檀佛像到长安。

丁丑二年(太史奏有德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圣人入辅)

戊寅三年。

己卯四年。

庚辰五年。

王晞出家答杨氏苕华书(书何。训俗也)

晞东莞名家子。天姿秀发。事亲以孝闻。年十六聘
同郡杨德慎女。字苕华。姿容绝代。坟籍淹通。比玉
临风。乡邻馨羡。将欲成礼。晞忽感念世相无常。舍
俗出家。更名僧度。苕华闻之。乃贻度书。谓发肤不
可伤毁。宗祀不可顿废。何不顾世名教。显自襟期。
曜翘烁之姿于盛明之世。远炰祖考之灵。近慰人
神之愿。并赠诗五章。其一曰。大道自无穷。天地长
且久。巨石故叵消。芥子亦难数。人生一世间。飘若
风过牖。荣华岂不茂。日夕就彫朽。川上有馀味。日
斜思鼓缶。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罗纨可饰躯。
华冠可曜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妄区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8b 页 X86-0118.png
区。但令君恤后。晞答书曰。夫事君以治一国。未若
弘道以济万邦。事亲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济三
界。发肤不毁。俗中之近言耳。但吾德不及远。未能
兼被。以此为愧。然积篑成山。亦冀从微之著也。且
披袈裟。振锡杖。饮清流。咏般若。虽王公之服。八珍
之膳。铿锵之声。炜晔之色。不与易也。若能悬契。则
同期于泥洹矣。且人心各异。有若其面。卿之不乐
道。犹我之不慕俗矣。长当与卿别离矣。万世因缘。
于今绝矣。岁聿云暮。时不我与。学道者。当以日损
为志。处世者。当以及时为务。卿年德并茂。愿勿以
道人为念。而坐失盛年也。又报诗五章。其一曰。机
运无停住。倏忽岁时过。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
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
歌。布衣可煖身。谁论饰绮罗。今世虽云乐。当奈后
生何。罪福良由己。宁云遑恤他。苕华得书感悟。亦
毕身矢志学道。晞专精佛法。不知所终。

祥符荫曰。世人狃于习俗。狎于宴私。贪营室家暂
时之欢。忘生死长夜之苦。观晞公此书。亦可以少
知梗槩矣。出世大人。法喜以为妻。禅悦以为乐。视
世之沾沾声色者。不啻天人之视蚁。慕膻蝇趋秽
也。故书以风世焉。

孝武帝辛巳六年。

帝初奉佛法建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居之 发明
(奉佛立寺不书。此书以帝能尊道。而不知所以尊也)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8c 页 X86-0118.png

祥符荫曰。帝王事佛。当推大道以广仁风。体一心
而周万事。区区崇奉庄严。此有为功德。梁武之所
以见绝于达摩氏也。又况建精舍于殿内。引诸沙
门居之乎。帝固不知佛法之大端。而当时无僧能
以第一义示之者。此达摩氏西来之所以不容巳
也。

壬午七年。

癸未八年(秦建元十九年)

秦遣符丕攻晋襄阳释道安入秦 发明(国事不书。此书以释
道安故也)。

祥符荫曰。沙门之法。固以弘化为务。然须风规绝
俗。与世相忘。道安虽能弘法化。倾动时流。乃至世
主劳师勤民。启端鼓衅。亦可谓不善养晦之机。而
于法华四安乐行。曾亦未之深思也巳。

释道安姓卫。常山扶柳人。世业儒。性聪而貌寝。年
十二出家。驰役于田。启师求受经。师与经可五千
言。赍入田执劳如常。因息就览。暮归更求受他经。
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答曰。巳闇诵。师虽异之。
而未信。复与经减一万言。赍还如初。师执经覆之。
不差一字。惊嗟而敬异之。遣游学。至邺师佛图澄。
与语嗟叹。众以其形。轻怪之。澄曰。此人远识。非尔
俦也。澄讲。安每覆述。众难锋起。挫锐解纷。一众折
伏。为之语曰。漆道人惊四邻。避石氏乱渡河。登陆
浑山栖隐。俄慕容俊逼陆浑。遂南投襄阳。宣通佛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9a 页 X86-0119.png
法。四方学士。竞往师之。时习凿齿以才自负。藉安
高名。先书通好。及是闻安至。造之称四海习凿齿。
安应之曰。弥天释道安。凿齿与谢安书云。来此见
释道安。故是远胜。无变化技术可以惑人之耳目。
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心之参差。而肃肃洋洋。自
相尊敬。恨足下不同日而见之。其为时贤所重。类
如此。晋孝武皇帝。承风钦德。遣使通问。诏曰。安法
师居道训俗。岂直规济当今。方乃陶津来世。俸给
一同王公。时符坚素闻安名。每欲致之。遣符丕攻
襄阳获之。谓仆射权翼曰。朕以数十万之师。临襄
阳。唯得一人半。谓安一人。习凿齿半人也。既至长
安。大弘法化。初沙门各依师姓。安以为宜以释命
氏。后见阿含。四河入海之言。遂为定式。安外涉群
书。善文辞。长安中衣冠子弟多依师之。著僧尼轨
范。佛法宪章等。天下则之。

甲申九年(姚苌自称秦王是为后王)

乙酉十年(秦王丕大安元年)

丙戌十一年(秦王登大初元年)

丁亥十二年。

法师江东瓦官寺竺法汰寂。

汰东莞人。与道安同学。才辩不逮。而仪范过之。与
安分化南北。沿江东下。时桓温镇荆州。遣使迎供
至都。止瓦官寺。太宗简文皇帝深相敬重。王侯公
卿。莫不信向。讲席之下。名士如堵。黑白填门。领军
王洽。东亭王珣。太傅谢安。尤加钦敬。春秋六十有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9b 页 X86-0119.png
八。讣闻。烈宗诏曰。汰法师道播八方。泽流后裔。奄
尔丧逝。痛贯于怀。可赙钱十万。昙壹慧远。皆从学
于汰。

戊子太元十三年。

祖至东印度度梵志 付般若多罗正法 示寂。

祖行化至东印度。其王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
祖至。王问曰。师来何为。曰将度众生。曰以何法度。
曰各以其类度之。梵志即化一大山于祖顶上。势
且下压。祖指之。山遽移在彼众顶上。复以手按地。
地动。五百外道。皆不能立。梵志怖惧忏礼。祖复按
地。地静。指山。山灭。王异日大治斋。集诸外道。恳祖
预会。祖初不欲行。而知所会地将陷。乃往。王曰。师
肯来耶。祖曰。吾非应供。来救死耳。此地巳为龙窟。
须臾当下陷。王恐。与其众如高原。反顾其地。巳渊
然成湫矣。王益敬信。祖为演法。且曰。王国有圣人。
当继我法。先是东印有婆罗门子。年二十。幼失父
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人遂名曰璎珞童子。丐
行闾里。有问汝行何急。即曰。汝行何缓。问何姓。即
曰。与汝同姓。人莫测之。一日王与祖同车而出。璎
珞稽首于前。祖曰。汝忆往事否。珞曰。我念往劫中。
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演甚深修多罗。今日
之事。盖契昔因。祖顾王曰。此大势至菩萨也。继后
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九年却返
此方。即以昔因故。名为般若多罗。付法偈曰。真性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19c 页 X86-0119.png
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付
法巳。即辞王曰。化缘巳终。将归寂灭。愿王于最上
乘。无忘外护。即还本座。见形如日。少顷复呈十八
变。出三昧火自焚。雨金色舍利。王以金塔閟之。

*** 第二十七世祖

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

己丑太元十四年。

第二十七世祖般若多罗尊者嗣宗统(六十九年)

法师道安寂。

正月二十七日。有一异僧出入安室。手指西北。即
时云开。见楼阁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二月八日。
跏趺而逝。安每疏经义。必求圣證。一日感庞眉尊
者降。安出所制似之。尊者钦叹。以为尽契佛心。仍
许以密助弘通。安识其为宾头卢。因设日供。门弟
子通其业者数十人。有法遇者传教长沙。徒众数
百。中有一人私饮。遇纵而不举。安廉知之。即封荆
以寄。遇抱荆泣曰。董众无状。远遗师忧。于是俯伏
受谴。安左臂有一肉串隆起如印。捋可上下。而不
出腕。时号印手菩萨。

祥符荫曰。弘愿度生之士。非上生内院。亲觐慈氏。
即往生安养。栖神莲胎者。盖觐慈氏。则当来辅赞。
躬承化仪。而西方。位登不退。再来娑婆。克从本愿
也。其他奉刹奉尘。虽各密行难思。然兜率西方二
途。实当前道岸之捷径。安远二公。开方便涅槃门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0a 页 X86-0120.png
于直指禅宗未来之日。可谓善治般若舟航之先
导者矣。

庚寅十五年。

祖住世传法。

祖因东印度国王请斋次。王乃问诸人尽转经。师
独为何不转。祖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
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卷两卷。

法师慧远结念佛莲社。

远雁门楼烦贾氏子。幼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博
综六经。宿儒英达。莫不服其深致。师事道安法师。
豁然而悟。曰儒氏九流。皆糠秕也。与弟慧持。投簪
受业。以大法为己任。安公叹曰。使道流东震。其在
远乎。届浔阳。见庐峰清胜。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
舍。继就法师慧永之招。居西林。剌史桓伊。寻搆东
林禅苑。延居之。背负香炉。傍临瀑布。泉壑清幽。游
者神肃。感阿育王像。自寒溪寺移至。时晋室式微。
天下奇才绝俗之士。多隐居不仕。彭城刘程之。豫
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
莱民。张季硕等。并依之。远励众精修净业。共结莲
社。一心念佛。刻志安养。程之著发愿文。王乔之等
为念佛三昧诗。以见志。

祥符荫曰。东林净业。普摄三根。莲漏芳声。于今振
响。是盖表里禅宗。广敷法化者也。然念非口诵。佛
岂持名。念即佛。而自性弥陀。不隔西方。佛即念。而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0b 页 X86-0120.png
唯心净土。非从外觅。其于禅也。又岂有阡陌之分。
水乳之别乎。况慈愿深重。不可思议。今之粔籹儿
童。井臼妇女。一称南无。皆决定当来成佛。莲胎可
期。世之浪掷时光。妄营黑业。茫茫苦海。临溺思援
者。其速于念佛一门。作救急上策哉。

辛卯十六年。

壬辰十七年。

癸巳十八年。

栴檀佛像至江南。

甲午十九年(秦符崇延初元年崇为凉灭后秦姚兴皇初元年)

乙未二十年。

丙申二十一年(后魏皇始元年)

安帝(讳德孝武帝子在位二十二年改元者三)

安帝丁酉隆安元年。

戊戌二年(魏天兴元年)

己亥三年(秦弘始元年)

庚子四年。

律僧昙翼感阿育王所造圣像见于长沙寺。

沙门昙翼。事道安。以律行见称。令分化江楚。缔构
长沙寺。取材巴陵君山。感山灵见梦。丹诚祈请。感
舍利降于金瓶。顶誓之间。光釆五色。照满一室。寺
成叹曰。寺立僧集。而圣像未严。昔阿育王所造。容
仪神瑞。皆多布在诸方。何其无感。不能招致。乃专
精恳恻。请求诚应。忽有一像。见于城北。光相冲天。
时白马寺僧先往迎接。不能令动。翼乃往礼请捧
接。飘然而起。迎归长沙寺。见像光上有梵字曰。阿
育王造。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0c 页 X86-0120.png

祥符荫曰。精诚所感。无有不通。况大慈弘应。神瑞
无方者乎。此之像见。实以翼之愿力而然。校之石
像浮海。时节因缘异矣。书之以示世之崇愿行者。

辛丑五年(秦弘始三年)

鸠摩罗什至秦长安译经。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国人。以后秦弘始三年入长
安。共译经九十八部。合四百二十五卷。

壬寅元兴元年。

癸卯二年。

法师东林慧远著沙门不礼王者论。

太尉桓玄军经庐山。要远出虎溪。远称疾。玄自入
山见之。退谓人曰。实乃生所未见。俄而玄欲沙汰
众僧。教僚属曰。沙门有能伸述经诰。畅说义理。或
禁行循整。足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者。悉皆罢
道。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列。远与玄书曰。
佛教陵迟。秽杂日久。每一寻至。慨惋盈怀。常恐运
出非意。沦胥将及。窃见清澄诸道人教。实应其本
心。夫泾以渭分。则清浊殊势。枉以直正。则不仁自
远。此命既行。必二理斯得。然后令饰伪者。绝假通
之路。怀真者。无负俗之嫌。道世交兴。三宝复隆矣。
因广玄条制。玄从之。昔成帝幼冲。庾冰辅政。以为
沙门应礼王者。尚书令何充等。奏不应敬礼。官议
悉同充等。门下承冰旨为驳。同异纷然。竟莫能定。
玄欲申前议。乃与远书。令述所以不敬意。远答书。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1a 页 X86-0121.png
谓沙门方将以兼忘之道。与天下同往。袈裟非朝
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尘外之法。不应致
敬王者。玄意遂寝。及篡位。即下书曰。佛法弘大。所
不能测。诸道人勿致礼也。远乃著沙门不敬王者
论五篇。谓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情未变俗。迹
同方内。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出家者。遁世以
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典
同。遁世则宜高尚其迹。故能拯溺俗于沉流。拔玄
根于重劫。远通三乘之津。近开人天之路。如令一
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
固巳恊契皇极。在宥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
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也。云云。

沙门竺法旷寂。

旷下邳皋氏子。事后母以孝闻。躬耕力养。丧阕出
家。事沙门昙印为师。印有道行。旷竭诚事之。印尝
疾笃。旷七日夜至诚礼祷。至第七日忽五色光发
枨印体。所苦顿愈。止于潜青山石室。栖风立操。卓
尔不迁。谢安为吴兴守。步访展敬。坐林樾间。烹泉
论道移日。谢洒然叹服。简文帝遣堂邑太守曲安
远诏问起居。并咨以妖星。旷答诏曰。昔齐景修福。
妖星移次。陛下唯当勤德政。以塞天谴。有顷灾灭。
兴宁中。东游禹穴若耶。郤超谢庆绪。并结尘外之
交。时方疫疾。旷以慈善愿力。游行村里。所至疾除。
百姓德之。沙门道邻。造无量寿佛殿。伐木值旱。不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1b 页 X86-0121.png
能运材。旷咒之。水发溪涨。孝武皇帝钦风。诏至京
事以师礼。止于长干寺。遂寂。散骑常侍顾恺之为
传赞 发明(神僧异迹。载传记者多。不胜书。书旷德行昭然。以为世则)

甲辰三年(魏天锡元年)

乙巳义熙元年。

沙门法显还自天竺。

显以安帝隆安三年发长安。游历天竺。远寻灵迹。
求晋所无经律。经涉诸国。学梵书语。抄写僧祇尼
戒本。阿毗昙心论等。共二十四卷。以是年泛海。达
于扬都。居道场寺译经。

丙午二年。

丁未三年。

戊申四年。

己酉五年(魏永兴元年秦弘始十一年)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寂于长安。

什神情鉴彻。笃性仁厚。应机领会。鲜有其匹。道生
僧肇道融僧睿等。皆从什学。姚主以伎女十人侍
之。寂后火焚。舌根不坏。

祥符荫曰。佛教东来。大法草昧。沙门自西竺至者。
多以神迹显化。启信群机。译经诠法者。尚华梵隔
碍。未尽其美。迨什广宣法义。二乘教典。始洽渊源。
什之功大矣。特以宿障之累。未罄所蕴。惜哉。

秦以道䂮为僧正资侍中(立僧统众始于此) 发明(立僧制众始于
秦。为僧受秩始于䂮。故书法如此)。

时关中出家者众。颇多愆滥。秦主患之。乃以道[(丰*力)/石]
戒律精严。遂置僧正。诏[(丰*力)/石]为之。资侍中。给侍吏。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1c 页 X86-0121.png

祥符荫曰。僧置统制。非法也。梵网经曰。凡国王大
臣。好心受佛戒者。勿作是统官制众。安籍记僧。破
坏三宝之罪。盖僧学出世法。自有佛法戒律治之。
佛法戒律。自有其宗师主之。国王大臣。但加意护
持宗师。而佛法自治。必假王法资秩。是以世间法
加于出世间法。倒置甚矣。秦主固一时权宜。而道
[(丰*力)/石]遂安受侍中之秩。致使后来硕德高流。多加卿
寺之衔。末法比邱。悉行膜拜称臣之礼。作俑之罪。
[(丰*力)/石]其难以忏哉。百丈大智祖定清规。只立法堂。而
不立佛殿。表当代主法为尊。其尊法重僧。为何如
也。凡主法与为僧者。其当知所以自尊自重。而毋
为狮虫自食。可也。

庚戌六年。

辛亥七年。

壬子八年。

癸丑九年。

甲寅十年(魏神瑞元年)

法师慧永往生净土 发明(往生净土者多。难悉书。书一二以槩其馀)

永住西林三十年。绝志尘嚣。一心安养。镇南将军
何无忌至虎溪。慧远从徒数百人。高言华论。举止
可观。而永衲衣半胫。荷锡持钵。松下飘然而来。神
气自若。无忌叹曰。永公清散之风。乃多于远公也。
义熙十年示微疾。忽敛衣合掌。求屣欲起。如有所
见。众咸惊问。永曰。佛来迎我。言讫而化。异香七日
乃歇。

乙卯十一年。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2a 页 X86-0122.png

丙辰十二年(秦永和元年魏太常元年)

法师庐山东林慧远示生净土。

远住庐山三十年。影不出山。尅志西方。三睹圣相。
沉厚不言。七月晦夕。于般若台前。方从定起。见阿
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
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
说妙法。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七日
后。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在
佛之侧。前揖远曰。师志在先。何来迟耶。远乃谓弟
子曰。吾始居此。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生净土。必
矣。至八月六日。乃端坐入寂。寿八十四。从远游者。
僧济。道敬。昙顺。皆先后生净土。远神韵严肃。凡接
近者。莫不敛慄。怀才负气者。每欲发问。辄心悸汗
流。至竟不敢出一语。其伏物盖众如此。罗什入关。
遣书通好。什答书。以护法菩萨勖之。秦主姚兴。钦
仰德风。致书道殷勤。请作大智度论序。安帝自江
陵旋京师。辅国何无忌劝远候迎。远称疾。帝遣使
劳问。远致书。帝复诏答。谢灵运负才傲俗。一见肃
然心服。所著文集。十卷行世。

祥符荫曰。净土之教。肇自远公。续其芳者。永明寿
禅师。而后。云栖宏大师。实缵东林之绪。一时士夫
信向。不减宗刘之俦。公与持公称难兄弟。而公高
风硕德。远近尊信。上下感孚。盖道德精严。内外无
间者也。当时陶元亮实预其会。闻钟攒眉。此正其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2b 页 X86-0122.png
旷达处。至沽酒延之。决无是事。后世往往以之藉
口。故削而不书。

丁巳十三年(是岁姚秦亡)

戊午十四年。

恭帝(讳德文在位二年改元者一)

恭帝己未元熙元年。

庚申二年(宋永初元年) (晋亡)

东晋立寺一千七百六十八所。译经二十七人。共
二百六十三部。

(姓刘氏都建康)

武帝(讳裕在位三年改元者一)

武帝辛酉永初二年。

壬戌三年。

少帝(讳义符在位一年)

少帝癸亥景平元年(魏主焘始光元年)

文帝(讳义隆在位三十年改元者一)

文帝甲子元嘉元年。

三藏法师求那跋摩译出沙弥威仪经律分异记七
部合三十八卷(戒法至此始备)

乙丑二年。

丙寅三年。

道人杯渡寂。

渡神化莫测。尝浮大杯以渡。故呼杯渡。跣足荷一
芦圌。游吴。掷圌于地。尽力移之不能动。有窥见四
小儿者坐圌中。眉目如四天王。见网师从乞鱼。网
师怒不与。渡乃拾两小石投水中。俄有两牛斗触。
其网碎。不复见牛。吴人朱灵期。自高丽还。阻风至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2c 页 X86-0122.png
一洲。见一宝寺。拜其僧乞速还乡。其僧问曰。识杯
渡道人否。曰识之。其僧取北壁一囊一锡。及钵并
书。著函中曰。寄杯渡。并授青竹杖。令置舫前。三日
便至石头。渡忽至。开书大笑。取钵掷空。复接曰。不
见此钵。四千年矣。遂作一钵歌。广陵村舍有李姓
者。事之甚谨。一日忽索袈裟李办未至。渡曰。暂出。
至暮不归。合境闻有异香。迹之。见渡敷一败袈裟
于地。晏然而寂。头前脚后。皆生莲花。鲜香逼人。数
日后有人从北来云。见渡负芦圌行向彭城。彭城
有贫家延麦饭渡甘之如饴 发明(杯渡盖应化圣贤也。本无
生死。何以书寂。书寂聊示化迹也。如渡者多。难以悉书。书一二。以存密化之显著者)。

丁卯四年。

戊辰五年(魏神麚元年) (魏境十月十三日昏星见竟日)

已巳六年。

庚午七年。

辛未八年。

壬申九年。

癸酉十年(魏延和元年)

甲戌十一年。

法师竺道生寂于庐山法座。

生钜鹿人。姓魏。家世仕族。颖悟异常。事汰公为师。
解义奇拔。志学之年。便登讲席。宿学名流。莫敢抗
其词辩。入庐山幽栖七年。钻仰大法。不惮勤苦。与
睿严二公同游长安。从什公受业。还都止青园寺。
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常设会。帝亲同众僧午饭。咸
疑日向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
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一众从之。叹其枢机得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3a 页 X86-0123.png
衷。王弘。范泰。颜延之。并从问道。生剖析经旨。得意
忘筌。守文之徒。多相与竞。时涅槃经。先至京都。止
六卷。生览其幽微。乃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众未
能信。讥摈之切。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
反于经义者。请于见身。即招疠疾。若与实相不相
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狮子座。拂衣游吴。登虎邱
山。旬日之中。学徒麇至。寻返庐山。后涅槃大本至。
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生所说合。生乃升法座讲
说经旨。神色开朗。德音骏发。听者莫不悦悟。法席
将毕。忽见麈尾飘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寂。颜
色不异。宛似入定。葬庐山之阜。

祥符荫曰。世传生公入虎邱。聚石讲法。顽石为之
点头。今点头石在焉。而本传不载。同时有肇睿二
公。皆讲筵义虎。姚兴称睿公乃四海之标领。非独
邺卫之松柏。肇公著般若无知论。远公抚几称叹。
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名论。皆妙达真
宗。词义圆彻。什公之门。一时蔚盛。可谓得天下英
才而教育之矣。

乙亥十二年(魏太延元年)

丙子十三年。

丁丑十四年。

戊寅十五年。

己卯十六年。

庚辰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元年)

辛巳十八年。

壬午十九年。

癸未二十年。

甲申二十一年。

乙酉二十二年。

丙戌二十三年(魏太平真君七年)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3b 页 X86-0123.png

魏主焘谬信崔浩毁像法沙门惠始杖锡至魏庭。

发明(像法之兴废者。迹也。无关宗统。曷为书此。书之以垂戒后世也)

焘先奉佛。因崔浩与道士寇谦之善。谋倾佛法。时
太子晃。被谗见疑。晃事沙门玄高为师。令太子恳
诚忏罪。崔寇遂𧮂太子。并及高。收高缢杀之。后焘
偶入僧寺。见有兵器。焘怒诛寺僧浩因进说。尽杀
沙门。焚经毁像。寇谦之不从。苦与浩争。曰卿从今
受戮灭门矣。沙门惠始甚有神异。跣行泥涂。初不
污足。而色鲜白。世号白足。在山入定。知焘毁法。乃
杖锡宫门。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云欲入
见。屡依军法。斩而不伤。遂至殿庭。焘大怒。自以所
佩剑斩之。体无馀异。取北园虎投之。虎皆潜伏不
敢视。焘方礼悔。迎上殿顶礼悔愆。始为说法。明辨
因果。焘大生愧惧。遂感疠疾。通身发疮。痛苦难忍。
崔寇二人。次发恶疾。崔后灭族。

祥符荫曰。佛法之在人心。如月之于水然。水清月
见。水浊月隐。人心无妄。佛法全彰。人心不明。佛法
不显。非佛法有隐显之殊。由人心有明暗之别也。
水虽有清浊。澄空之朗月何亏。人自造孽殃。其于
佛法也何损。况以法眼观之。顺逆无非佛事。兴废
总属空花。茫茫生死苦趣中。不知何因而得报为
人。又不知何因而得为国王。为大臣。乃不究明真
心。扶植正道。一念谬信。造孽无端。亦可悲矣。故书
之以示儆焉。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3c 页 X86-0123.png

丁亥二十四年。

戊子二十五年。

己丑二十六年。

庚寅二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十一年) 六月魏崔浩伏诛灭族。

辛卯二十八年。

佛灭后一千四百年。

壬辰二十九年 魏主焘为中常侍宗爱所弑。

癸巳三十年(魏兴安二年)

魏主成帝浚佛隆奉佛法。

孝武帝(讳骏文帝子在位十一年改元者二)

孝武帝甲午孝建元年(魏兴光元年)

乙未二年(魏太安元年)

丙申三年。

丁酉大明元年。

祖付菩提达摩正法眼藏 示寂。

祖至南印度。先是彼王名香至。尊重供馀。度越伦
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
德多罗。曰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
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月
净功德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也。菩提曰。此
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
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
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
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巳。即知是珠。既知自珠。即
名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
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4a 页 X86-0124.png
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见。众生
有道。心宝亦然。祖叹其辩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
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
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
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器。以
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
菩提多罗独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遂依祖求
出家。既受具。祖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
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
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祖付法
已。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
五色晃曜。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
中舍利如雨。大众建塔收供。

祥符荫曰。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转凡成
圣。历观诸祖。未承大法之前。种种示见。知见不一。
一经法化。如空水相融。初无剩迹。传佛密印。以绍
真宗。授受得人。能事告毕。师资相待。间不容发。时
节因缘固有自在。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宗统编年卷之七
第二十五世祖¶ 第 124b 页 X86-012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