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18a 页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一(调字号)


*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庚子(改上元)壬寅(改宝应)癸卯(代宗广德元年)乙巳(改永泰)丙午
(改大历)庚申(德宗建中元年)癸亥(唐德宗建中四年止)

** (乙丑)普寂禅师住唐兴寺

普寂。受记于神秀。开元十三年。玄宗诏居都城唐兴
寺。王公士庶。争来礼谒。

** (已巳)牛头山智威禅师入寂

开元已巳。牛头山智威将入灭。谓门弟子曰。将尸林
中。施诸鸟兽○宣州安国寺玄挺。初参智威。侍立次。
有讲僧问威曰。真性缘起。其义云何。威良久。挺遽召
曰。大德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中缘起。其僧言下大
悟○玄素。住鹤林。一日有屠者。礼谒。愿就所居办供。
素欣然而往。众皆讶之。素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
可度者。吾即度之。复何差别之有○李通玄。日食一
柏叶枣十颗。因呼枣柏大士。开元七年。大原高仙奴
馆之斋中造论。逾三年。迁马氏古佛堂侧。阅十年。负
经书而去。山行三十里。偶一虎当途。玄抚之曰。吾著
华严论。汝能为择栖止处否。即以经囊。负其背。随至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18b 页 X85-0618.png
神福山原下土龛前。蹲驻。玄取囊置龛。虎摇尾而去。
龛广六七肘。玄著论。每夕口出白光。以代烛。日有二
女子布衣白巾。汲水炷香。食时辄具馔。斋毕。撤器而
去。如是五载。著论毕。遂灭迹不见。

** (庚辰)普寂禅师入寂(北宗神秀法嗣)

普寂。住都城。远近参学者辐辏。开元庚辰入灭○道
树。亦秀嗣。得法后。结茅寿州三峰山。尝有野人。服色
素朴。言谈诡异。时忽化作佛。及菩萨罗汉天仙等形。
或放神光。或呈声响。学徒皆不能测。十数年后。寂无
影响。树告众曰。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
僧不见不闻。彼之伎俩有穷。吾之不见不闻无尽。

** ○行思禅师传法希迁

行思。一日令希迁。持书与怀。让曰。汝达书了速回。吾
有个鈯斧子。与汝住山。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慕诸
圣。不重已灵时如何。曰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曰
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让便休。迁回。思
问。子返何速。书信达否。曰书亦不通。信亦不达。去日
蒙和尚许个鈯斧子。只今便请。思垂一足。迁便礼拜
○李通玄。美髭髯。朗眉目。丹唇紫腮。冠桦皮衣。麻衣
长裙。博袖散腰。徒跣而行。放旷人天。靡所拘束。开元
庚辰三月间。一日出山。遇里人高会燕乐。玄就语曰。
汝等好住。吾将归矣。众惊其去。有送入山者。至龛而
谢遣之。即于是夕。烟云凝布。岩谷震荡。有二白鹤。翔
空哀唳。其馀飞走。悲鸣满山。翼日里人争往候之。则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18c 页 X85-0618.png
巳端坐示寂于龛中矣。奉九十五。著华严论四十卷。
又著决疑论。会释十门玄义。排科释略。及缘生解迷
十明等论。十玄六相。百门义海等书。并传于世。

** ○青原行思禅师入寂(六祖法嗣)

行思。住青原。庚辰十二月日。示众毕。跏趺而逝。

** (壬午)怀玉法师往生净土

怀玉。台州人。布衣一食。常坐不卧。诵弥陀经三十万
遍。日课佛号五万声。天宝元年。见佛菩萨满虚空中。
一人持银台来迎。玉曰。吾一生念佛。誓取金台。何为
不然。圣众遂隐。玉弥加精进。三七日后。向擎台者来
云。师以精进。得升上品。宜趺坐以俟。三日后。异光满
室。谓弟子曰。吾生净土矣。含笑而逝○自觉。住真州。
常发愿。愿因观音。得见阿弥陀佛。于是铸观音像。高
四十九尺。既成。祝愿。夜三更。忽有金光二道。阿弥陀
佛自光中而下。二大士左右随之。佛垂手。摩觉顶曰。
守愿勿易。利物为先。宝池生处。孰不如愿。后十一年。
七月望夕。见一人形似天王。云间现身。谓觉曰。安养
之期。至矣。即于观音像前。趺坐而化。

** ○希迁禅师开法石头

希迁。得法后。旋住南岳。鬼神多显迹听法。天宝初。至
衡山。结庵于石头之上。时号石头和尚。作草庵歌曰。
吾结草庵无宝贝。晚来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
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
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19a 页 X85-0619.png
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
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
东西。基址坚牢以为最。青林下明窗内。玉殿琼楼未
为对。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住此庵休
作解。谁誇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
非向背。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
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
长不昧。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

** (癸未)杨庭光参本净禅师

本净。绛州张氏子。幼岁披缁。曹溪受记。住司空山。癸
未。玄宗遣中使杨庭光入山。采常春藤。光因参净。问
曰。弟子慕道斯久。愿和尚慈悲。略垂开示。净曰。天下
禅宗硕学。咸会京城。天使足可咨决。贫道猥山傍水。
无所用心。光再拜。净曰。天使休礼贫道。天使为求佛
耶问道耶。曰弟子昏昧。未审佛与道。其义云何。曰若
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曰云何即心
是佛。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曰
云何无心是道。曰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
心即道。光拜受。回阙具奏。敕诏起净。是冬到京。

** (甲申)本净禅师说法内道场

天宝三载。正月上元日。玄宗诏两街名僧硕学。赴内
道场。共本净阐扬佛理。有远禅师。问曰。如禅师所见。
以何为道。曰无心是道。曰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
道。曰道本无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虚然。穷心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19b 页 X85-0619.png
既无。道凭何立。二俱虚妄。总是假名。曰禅师见有身
心。是道巳否。曰山僧身心本来是道。曰适言无心是
道。今又言身心本来是道。岂不相违。曰无心是道。心
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
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曰观禅
师形体甚小。却会此理。曰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
僧无相。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
妄。若见诸相非相。只见其道。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
见道。曰今请禅师于相上说于无相。曰净名经云。四
大无主。身亦无我。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
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见。穷劫不可会道也。远闻语失
色。净示偈曰。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净
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触境但似水无心。
在世纵横有何事。帝及四众莫不称善。

** ○南岳怀让禅师示寂(六祖能法嗣)

怀让。入室弟子。总有六人。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證
吾身。各契一路。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
善顾盻。(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
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谭说。(岩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又曰。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
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其慎辞哉。天宝三载。八月十
一日。入灭。塔于衡岳。敕谥大慧最胜轮之塔。

** (乙酉)神会禅师著显宗记

六祖灭后二十年间。曹溪顿宗沉废荆吴。嵩岳渐门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19c 页 X85-0619.png
盛行秦洛。神会乃著显宗记。以定两宗。南能顿宗。北
秀渐宗。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风。深得玄旨。遇会问曰。
三祖大师。葬在何处。或闻入罗浮不回。戒说终于山
谷。未知孰是。曰璨大师自罗浮归山谷。得月馀。方示
灭。今舒州见有三祖墓。常未之信。后谪舒州别驾。果
得三祖墓。遂与僚佐。同往瞻礼。又启真仪阇维。得五
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已俸建塔。百粒寄会。百粒
随身。后于洛中私第。设斋庆之。时有西域三藏犍那
等与会。常问。天竺禅门祖师多少。曰自迦叶至般若
多罗。有二十七祖。若叙师子尊者傍出达磨达。四世
二十二人。总有四十九祖。若从七佛。至此璨大师。不
括横枝。凡三十七世。常曰。尝见祖图。或引五十馀祖。
至于支派差殊宗族不定。或但有空名者。以何为验。
时有六祖门人智本。答曰。斯乃后魏初。佛法沦替。有
沙门昙曜。纷纭中。以素绢单录。得诸祖名字。或忘失
次第。藏衣领中。隐于岩穴。经三十五载。至文成帝即
位。法门中兴。曜为僧统。乃集诸沙门。重议结集。目为
付法藏传。其间小有差互。即曜抄录时。怖惧所致○
法钦。自受玄素记后。抵临安。行次。东北山下。问樵者
曰。此何山。曰此径山也。乃驻锡焉。有僧问。如何是道。
钦曰。山上有鲤鱼。水底有蓬尘。马祖令人送书到。书
中作一圆相。钦开缄。于圆相中作一画。却封回。又令
智藏来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曰待汝回去时有信。
曰如今便回。曰传语却须问取曹溪○澄观。山阴夏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0a 页 X85-0620.png
侯氏子。字大休。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
目光夜发。昼乃不眴。十一岁出家。十四岁得度。尝以
十事自励曰。体不捐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
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
胁不触居士之榻。目不视非仪之䌽。舌不味过午之
肴。手不什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侧。又尝从牛头
忠径山钦。问西来宗旨。皆默受印记。

** (壬辰)鹤林玄素禅师入寂(智威法嗣牛头宗第六世)

玄素。住鹤林。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曰会即不会。疑
即不疑。又曰。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有僧扣门。素
问。什么人。曰是僧。曰非但是僧。佛来亦不著。曰佛来
为什么不著。曰无汝栖泊处。天宝壬辰十一月入寂。
寿八十五。夏六十一。

** (甲午)左溪玄朗法师入寂(东阳威法嗣天台宗第七世)

玄朗。师事惠威。尽传其道。独处岩穴。凡三十年。宴坐
左溪。因以为号。建立精舍。约而不陋。跪忏其间。心不
离定。口不尝药。或衣弊食绝。布纸而绽。掬泉而斋。或
问。万行俱空。云何苦行。曰本无苦乐。妄习为因。众生
妄除。我苦随尽。天宝甲午。忽一日告门人曰。吾五印
道成。万行无得。戒为心本。尔等师之。言讫而逝○李
泌。字长源。京兆人。七岁知为文。玄宗召见。呼为奇童。
使与太子为布衣交。乾元中。辞入衡岳。时明瓒隐居
上封。人号懒残。泌往谒之。闻其经声。先悲怆而后悦
豫。泌隐知音。因谓曰。将非避隐者。有云霄意乎。瓒唾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0b 页 X85-0620.png
之曰。莫相贼。莫相贼。泌色不为动。候之良久。匍匍问
道。瓒曰。碎却笔砚。方可谈此。遂拨火。出芋食之。泌至
中夜。复请曰。终无一言见教乎。瓒抚其背曰。好做十
年宰相。后德宗朝。进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封邺侯。

王维。字摩诘。官尚书右丞。与弟缙皆笃志奉佛。不茹
荤血。不衣文䌽。得辋口蓝田别墅。弹琴啸咏。留连终
日。母丧。上表于朝。请以辋川地为佛寺。在京师日。饭
十数名僧。以玄谭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
案绳床而巳。退朝焚香独坐。一心禅诵。妻亡不再娶。
三十年孤处一室。屏绝尘累。临终索笔。作别弟缙书。
又与亲故数幅。多劝勉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尝
作能禅师碑云。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
空本。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

** ○崇慧住天柱山

崇慧。彭州陈氏子。得法智威。乾元元年。住舒州天柱
山。僧问。达磨未来时。还有佛法也无。曰未来且置。即
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会。乞师指示。曰万古长空。一
朝风月。良久曰。阇黎会么。曰不会。曰自已分上作么
生。干他达磨来与未来作么。他家来大似卖卜汉。见
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
自看。曰如何是解卜底人。曰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

** (庚子)荷泽神会禅师入寂(六祖旁出法嗣)

神会。住荷泽。一日乡信至。报二亲亡。会入堂白槌曰。
父母俱丧。请大众念摩诃般若。众才集。会便打槌曰。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0c 页 X85-0620.png
劳烦大众。下座。弟子光宝问。眼耳缘声色时。为复抗
行。为有回互。曰抗互且置。汝指何法。为声色之体。曰
如师所说。即无有声色可得。曰汝若了声色体空。亦
信眼耳诸根。及与凡与圣。平等如幻。抗行回互。其理
昭然。宝顿领悟。上元元年五月日。中夜奄然而化。

** (辛丑)慧忠禅师说法千福寺

慧忠。住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馀年。不下山。上元
二年。肃宗以师礼迎。居千福寺。一日帝问。如何是十
身调御。忠曰。檀越踏毗卢顶上行。帝曰。寡人不会。忠
曰。莫认自已清净法身。帝益不晓。

** (甲辰)希迁禅师著参同契

希迁。因看肇论。至会万物为己者其惟圣人乎。乃拊
几曰。圣人无已。靡所不已。法身无象。谁云自他。圆鉴
灵照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境智非一。孰云去来。
至哉斯语也。遂掩卷不觉𥨊。梦与六祖。同乘一龟。游
泳深池之内。觉而念曰。灵龟者智也。深池者性海也。
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游性海矣。遂著参同契。曰。竺土
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
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
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
殊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大
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眼色
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
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1a 页 X85-0621.png
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万物
自有功。当言及用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
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
非远近。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广德
二年。偶一日见负米登山者。迁问之。知为送供。因悯
其劳苦。即移庵下梁端。

** ○慧忠国师为代宗说法

慧忠。住京城。代宗尝问。师得何法。曰陛下还见空中
一片云么。曰见。曰钉钉著悬挂著。又每问忠。忠都不
视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师何以殊不顾视。曰还见虚
空么。曰见。曰他还贬眼视陛下否。帝益疑骇。于是斋
沐。别致十问。一见性巳后。用布施作福否。曰无相而
施合见性。二日夕作何行业。合得此道。曰无功而修
合此道。三或有病难。将何道理。修行抵拟。曰无功而
修。了业本空。得不动转。四临终时作么生得清凉。自
在无疑。忠以努力自信道为对。五烦恼起时。将何止
息。忠对本心湛然烦恼回归妙用。六见性后用持戒
念佛。求生净土否。忠对性即是佛性即是净土。七舍
此阴了。当生何处。忠以无舍无生自在生为对。八临
终时。有花台宝座来迎。可赴否。忠以不取相为对。九
作么生得神通似佛。忠以见性如贫得宝。如民得王
对。十只依此本性修。定得作佛否。忠对定得作佛。佛
亦无相。无得乃为真得。

** (丙午)无住禅师为杜鸿渐说法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1b 页 X85-0621.png

无住。法嗣无法。居白崖山。专务宴寂。经累岁。学者渐
至。勤请不巳。自此垂诲。宰相杜鸿渐。出抚巴蜀。至益
州。遣使延请至。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
三句法门。未审此三句是一是三。曰无忆名戒。无念
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时
庭树鸦鸣。渐问。师闻否。曰闻。鸦去巳。又问。师闻否。曰
闻。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曰闻与不闻。非关闻性。有
声之时。声尘自生。无声之时。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
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流转。当知闻
无生灭。闻无去来。又问。弟子曾撰起信论疏两卷。可
称佛法否。曰夫造章疏。皆用识心思量分别。据论文
云。当知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
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惟有一心。故名真如。今相
公既著种种相。云何是佛法。渐起作礼曰。弟子尝问
诸大德。皆赞为不可思议。当知彼等伹徇人情。师独
从理解说。是真不可思议。然云何不生。云何不灭。云
何得解脱。曰见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灭。既无
生灭。即不被前尘所缚。当处解脱。举要而言。识心即
离念。见性即解脱。离识心见性外。更有法门。證无上
菩提者。无有是处。何以故。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
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
浮。无为无相。活活泼泼。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
得。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渐喜跃称敬。自是栖心禅
悦。临终沐浴。俨朝服加僧伽黎。剃须发而逝。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1c 页 X85-0621.png

** ○马祖道一开法钟陵

马祖。𨽻名钟陵开元寺。连帅路嗣恭。聆风景慕。亲受
宗旨。四方学者。云集座下。示众。汝等诸人。各信自心
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
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
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
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
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
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
故三界惟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
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伹随时言说。即事即理。
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
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心。乃可随时著衣吃饭。
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地随时说。菩提亦祇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僧问。如何修道。曰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
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
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
得法王无上珍宝○邓隐峰辞。祖曰。甚处去。曰石头
去。曰石头路滑。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才到石
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头曰。苍天
苍天。峰无语。回举似祖。祖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
便嘘两声。峰又去。依前问。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
举似祖。祖曰。向汝道。石头路滑。峰屡参二大士法席。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2a 页 X85-0622.png
后于祖言下相契。一日峰推车次。祖展脚在路上坐。
峰曰。请师收足。祖曰。巳展不缩。峰曰。巳进不退。乃推
车。碾损祖脚。祖归法堂。执斧子曰。适来碾损老僧脚
底出来。峰便出于祖前引颈。祖乃置斧○慧藏。本以
弋猎为务。恶见沙门。因逐鹿从祖庵前过。祖迎之。藏
遂问。和尚还见鹿过否。曰汝是何人。曰猎者。曰汝解
射否。曰解射。曰汝一箭射几个。曰一箭射一个。曰汝
不解射。曰和尚解射否。曰解射。曰和尚一箭射几个。
曰一箭射一群。曰彼此是生命。何用射他一群。曰汝
既知如是。何不自射。曰若教某甲自射。直是无下手
处。曰这汉旷劫无明烦恼。今日顿息。藏掷下弓箭。投
祖出家。一日在厨作务次。祖问。汝作甚么。曰牧牛。曰
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曰子真牧牛。
藏尝问智藏。汝还解捉得虚空否。智藏曰捉得。曰作
么生捉。智藏以手撮虚空。藏曰。汝不解捉。智藏却问。
师兄作么生捉。藏把智藏鼻孔拽。智藏作忍痛声。曰
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脱去。藏曰。直须恁么捉。虚空始
得。后住抚州石巩山。常以弓箭接机○亮座主。本蜀
人。颇讲经论。因参祖。祖问。见说座主大讲得经论。是
否。曰不敢。曰将甚么讲。曰将心讲。曰心如工伎儿。意
如和伎者。争解讲得。亮抗声曰。心既讲不得。虚空莫
讲得么。曰却是虚空讲得。亮不肯。便出。将下阶。祖召
曰座主。亮回首。祖曰。是甚么。亮豁然大悟。便礼拜。祖
曰。这钝根阿师。礼拜作么。曰某甲所讲经论。将谓无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2b 页 X85-0622.png
人及得。今日被大师一问。平生功业。一时冰释。礼谢
而退。乃散徒众。隐于西山○石臼。初参祖。祖问。甚处
来。曰乌臼来。曰乌臼近日有何言句。曰几人于此茫
然。曰茫然且置。悄然一句作么生。臼乃近前三步。祖
曰。我有七棒寄打乌臼。你还甘否。曰和尚先吃。某甲
后甘。一日僧问。臼如何是地藏手中珠。曰你手中还
有么。曰不会。曰莫谩大众。复颂曰。不识自家宝。随他
认外尘。日中逃影质。镜里失头人○水潦。初参祖。问
如何是西来的的意。曰礼拜著。潦才礼拜。祖便与一
蹋蹋倒。潦大悟。起来拊掌呵呵大笑曰。也大奇也大
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一时识得根
源去。乃作礼而退。后告众曰。自从一吃马师踏。直至
如今笑不休○自在。吴兴李氏子。参祖发明心地。祖
令送书与慧忠。忠曰。马大师以何法示徒。曰即心即
佛。忠曰。是甚么语话。良久又问。此外更有甚么言教。
曰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忠曰。犹较
些子。曰马大师即甚么。未审和尚此间如何。忠曰。三
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在后隐伏牛山。示众曰。即心
即佛。是无病求药句。非心非佛。是药病对治句。僧问。
如何是脱洒底句。在曰。伏牛山下古今传。后入灭。寿
八十一○大珠。建州朱氏子。名慧海。初至江西参祖。
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曰来此拟须何事。
曰来求佛法。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
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那个是慧海宝藏。曰即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2c 页 X85-0622.png
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
何假外求。海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繇知觉。踊跃礼谢。
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老。遂归奉养。晦迹藏用。人莫
能识。潜著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侄玄晏。窃呈祖。
祖览讫。示众曰。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
处也。众知海姓朱。迭相寻访。时号大珠和尚○普愿。
郑州王氏子。幼慕空宗。出家受具。初习相部。及究毗
尼。次游讲肆。历听楞伽华严。入中百门观。精练玄义。
后参祖。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一日为众僧行粥次。
祖问。桶里是什么。曰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祖
便休。自是同参。无敢诘问。

** (已酉)径山法钦禅师至京

代宗留神空门。道众愤嫉。大历三年九月。道士史华
奏。与释氏觕法。遂于东明观。架刀为梯。华登蹑而上。
如履磴道。缁侣相顾。无敢蹑者。时章敬寺沙门崇慧。
奉敕于本寺庭树间。梯架锋刃。铦白如霜。增东明观
之梯百尺。慧跣足而登。至绝梯而止。复蹑而下。如行
平地。以至蹈烈火。探沸油。餐铁叶。嚼钉线。道众见之。
骇汗掩袂而走。四众赞仰。声若雷电。帝遣中贵。传宣
慰劳。嘉叹再三。赐紫衣。号曰护国三藏。寻被召。对问。
师承何人。曰径山高道僧法钦。臣之师也。臣未具戒。
不敢受紫衣之赐。帝特命开坛。方羯磨。慧隐身坛上。
莫知所往。帝益骇异。遂礼钦为师。遣内侍。特诏敦请。
既至。帝躬迎问法。同弟子之礼。钦一日在内庭。见帝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3a 页 X85-0623.png
起立。帝曰。师何以起。钦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
贫道。帝悦。赐号国一。顷之欲辞归。帝曰。此众生有当
度者。彼众生岂有殊乎。钦曰。实无有法。以度众生○
初法照止衡州云峰寺。尝于僧堂食钵内。睹五色云
中一梵刹。当东北有山涧石门。复见一寺。金书其额
曰。大圣竹林寺。他日复见云中数寺。池台楼观。万菩
萨众。杂处其中。大历三年。起五会念佛道场。感祥云
弥覆。云中复现楼阁。睹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身满虚
空。复见老人谓曰。汝先发愿。于金色界。礼觐大僧。今
何辄止。遂与同志启行。四年四月。到五台佛光寺。一
如钵中所见。夜四更见一道光。从北山下来射照。照
急入堂内。问众曰。此何祥光。有僧曰。此大圣不思议
光。照即寻光至寺。东北五里。果有大山。山有涧。涧北
有石门。二青衣立于门首。一称善财。一称难陀。引照
入门。北行见金门楼观。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寺方
二十里。一百院。皆有金地宝塔华台玉树。入讲堂。见
文殊在西。普贤在东。踞师子座。为众说法。照前作礼。
问曰。末代凡夫。未审修何法门。文殊告曰。诸修行门。
无如念佛。阿弥陀佛愿力难思。汝当系念。决取往生。
时二大士同舒金臂。摩照顶授记曰。汝今以念佛力
故。毕竟證无上觉。复命往诣诸菩萨院。巡礼竟。乃回。
作礼辞退。向二青衣送至门外。照复作礼。举头俱失○
慧忠。住牛头。平生一衲不易。器用惟一铛。县令张逊
谒忠问。弟子几人。曰有三五人。曰可得见乎。忠敲禅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3b 页 X85-0623.png
床三下。有三虎哮吼而出。逊惊怖而退。后众请入城。
居庄严寺。于殿东。别创法堂。先有古木。群鹊巢其上。
工人将伐之。忠曰。此地建堂。汝等何不速去。言讫。群
鹊迁巢他树。自是学徒云集。得法者三十四人。有安
心偈曰。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大
历三年。石室前挂铛树。挂衣藤。方盛夏忽枯死。四年
六月日。集僧布萨讫。命侍者净发浴身。至夜有瑞云。
覆其精舍。空中复闻天乐声。诘旦怡然坐化。俄风雨
暴作。震折林木。复有白虹贯岩壑。茶毗。舍利不可胜
计。寿八十七○道林。富阳潘氏子。母梦吞日光而有
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受戒。
后诣长安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
颂。俾修禅那。林问曰。初云何观。云何用心。礼久而无
言。林乃三礼而退。属法钦至阙。林造谒。遂得正法。

** (庚戌)法钦禅师还径山

法钦。在京居内。仅一年。代宗每赐缯䌽。设御馔。皆不
受。惟布衣蔬食。器用陶匏。如平时。相国杨绾。见而叹
曰。此方外之高士也。难得而名焉。崔赵公群。尝问钦。
弟子出家得否。钦曰。出家是大丈夫事。岂将相之所
能为。群叹赏其言。巳而力辞。南还旧山○西域大耳三
藏。到京云。得他心通。代宗令与慧忠试验。藏才见忠。
便礼拜。立于右边。忠问。汝得他心通耶。曰不敢。曰汝
道老僧即今在甚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
西川看竞渡。良久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处。曰和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3c 页 X85-0623.png
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良久
复问。汝道老僧只今在甚处。藏罔测。忠叱曰。这野狐
精。他心通在甚么处。一日紫璘供奉来参。忠问。甚处
来。曰城南来。曰城南草作何色。曰作黄色。忠乃问童
子。城南草作何色。曰作黄色。曰只这童子。亦可帘前
赐紫。对御谈玄。又供奉注思益经。忠曰。凡注经须会
佛意始得。曰不会佛意。争解注经。忠令侍者盛一碗
水。中著七粒米。碗面安一只箸。问供奉。是甚么义。供
奉无语。忠曰。老僧意尚不会。何况佛意。

** ○马祖道一传法道悟

道悟。渚宫崔氏子。年十五出家。二十三受戒。三十三
参希迁。频沐指示。曾未投机。次谒慧忠。年三十四。与
忠侍者应真南还。谒道一。一曰。识取自心本来是佛。
不属渐次。不假修持。体自如如。万德圆满。悟于言下
大彻。一嘱曰。汝若住持。莫离旧处。悟蒙授记。便返荆
州。去郭不远。结草为庐。

** (辛亥)天然参马祖道一

天然。本习儒业。将入长安应举。宿于逆旅。忽梦白光
满室。占者曰。解空之祥。偶禅者曰。仁者何往。曰选官
去。禅者曰。选官何如选佛。曰选佛当往何所。禅者曰。
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之场。仁者可往。遂抵江
西。才见马祖。便以手托幞头额。祖顾视。良久曰。南岳
石头。是汝师也。复抵石头。仍以手托额。头曰。著槽厂
去。然礼谢。入行者房。随次执㸑役。凡三年。忽一日头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4a 页 X85-0624.png
告众曰。来日刬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各备锹钁刬
草。独然以盆盛水。胡跪头前。头笑之。便与剃发。又为
说戒。然掩耳而出。再往江西。路逢一老人。与一童子。
然问。公住何处。曰上是天。下是地。曰忽遇天崩地陷。
又作么生。曰苍天苍天。童子嘘一声。然曰。非父不生
其子。老人便与童子。入山去。然到祖处。未参礼。便入
僧堂内。骑圣僧颈而坐。时大众惊愕。遽报祖。祖躬入
堂。视之曰。我子天然。然即下地礼拜曰。谢师赐法号。
因名天然。祖问。甚处来。曰石头。曰石头路滑。还跶倒
汝么。曰若跶倒即不来也。乃杖锡观方。后居丹霞山
○智藏。虔化廖氏子。出家受具戒。有相者。睹其殊表。
谓之曰。师骨气非凡。当为法王辅佐。遂往佛迹岩。参
礼马祖。为入室弟子。一日祖谓藏曰。子何不看经。曰
经岂异耶。曰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曰智藏
病思自养。敢言为人。曰子末年必兴于世。藏便礼拜。
属路嗣恭。延祖开法时。藏请回郡。祖付以袈裟。后住
虔州西堂○智坚。初与普愿智常行脚时。路逢一虎
各从虎边过了。愿问常。适来见虎。似个甚么。常曰。似
个猫儿。常却问坚。坚曰。似个狗子。又问愿。愿曰。我见
是个大虫。一日坚吃饭次。愿收生饭。乃曰生聻。坚曰
无生。愿曰。无生犹是末。愿行数步。坚召曰长老。愿回
头曰作么。坚曰。莫道是末。坚后住杉山。

** (壬子)法照大师往生净土

大历五年。法照复与五十僧。往诣金刚窟。忽睹众宝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4b 页 X85-0624.png
宫殿。文殊普贤。及万菩萨。照方作礼。举头皆失。后复
于华严院。念二大士记我往生。乃一心念佛。忽见佛
陀波利。谓曰。汝华台巳生。后三年华开矣。汝见竹林
诸寺。何不使群生共知之。照因命匠。刻石为图。于见
处。建竹林寺。既毕。谓众曰。吾事毕矣。数日别众。坐逝
○宝通。潮州杨氏子。号大颠。初参希迁。迁问。那个是
汝心。曰见言语者是。迁便喝出。经旬日。通却问。前者
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
曰无心可将来。曰元来有心。何言无心。无心尽同谤。
通于言下大悟。异日侍立次。迁问。汝是参禅僧。是州
县白蹋僧。曰是参禅僧。曰何者是禅。曰扬眉瞬目。曰
除却扬眉瞬目外。将你本来面目呈看。曰请和尚除
扬眉瞬目外。鉴某甲。曰我除竟。曰将呈和尚了也。曰
汝既将呈我心如何。曰不异和尚。曰不关汝事。曰本
无物。曰汝亦无物。曰既无物即真物。曰真物不可得。
汝心见量如此。大须护持。一日通问。道有道无俱是
谤。请师除。曰一物亦无。除个甚么。迁却问。并却咽喉
唇吻道将来。曰无这个。曰若恁么。汝只得入门。

** (癸丑)惟俨参希迁禅师

惟俨。绛州韩氏子。自幼不与群儿伍。往往独坐。如念
如思。出家受具。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叹曰。大丈
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事细行于巾布耶。首参石
头。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头曰。恁么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4c 页 X85-0624.png
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
生。俨罔措。头曰。子因缘不在此。且往马大师处去。俨
便往参祖。仍伸前问。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
时不教伊扬目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
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俨于言下契悟。便礼拜。祖曰。
你见甚道理。便礼拜。曰某甲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
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护持○天然。辞马祖。游方。居
天台华顶峰三年。往径山。礼法钦。又至京谒慧忠。一
见便展坐具。忠曰。不用不用。然退后。忠曰。如是如是。
然却进前。忠曰。不是不是。然乃绕忠一匝便出。忠曰。
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此汉。也难得○
普愿宝云智常智坚四人。离马祖处。各谋住庵。于中
路相别次。愿插下拄杖曰。道得也被这个碍。道不得
也被这个碍。常拽拄杖。打愿一下曰。也只是这个王
老师。说甚碍不碍。云曰。只此一句语。大播天下。常曰。
还有不播者么。云曰有。常曰。作么生是不播者。云作
掌势。又四人同吃茶。云提起茶盏曰。世界未成时。便
有这个。愿曰。今人祇识这个。未识世界。常曰是。愿曰。
师兄莫同此见么。常却拈起盏曰。向世界未成时。道
得么。愿作掌势。常以面作承掌势。云后住鲁祖山。

** (乙卯)惟俨还石头

惟俨。侍奉马祖凡三年。一日祖问曰。子近日见处作
么生。曰皮肤脱略尽。惟有一真实。曰子之所得。可谓
协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5a 页 X85-0625.png
随处住山去。曰惟俨又是何人。敢言住山。曰不然。未
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
无所为。宜作舟航。无久住此。俨乃辞返石头。一日在
石上座。头问。汝在这里作么。曰一物不为。曰恁么即
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曰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
曰千圣亦不识。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
相将祇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他
日头谓曰。言语动用没交涉。曰非言语动用。亦没交
涉。曰我这里针劄不入。曰我这里如石上栽花○
慧忠。将入灭。弟子应真问。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作
么生。曰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乃入辞
代宗。帝曰。师灭度后。弟子将何所记。曰告檀越。造取
一所无缝塔。曰就师请取塔样。忠良久曰。会么。曰不
会。曰贫道去后。弟子应真却知此事。乞诏问之。遂右
胁而寂。忠既殁。帝召应真入内。问无塔缝话。真良久
曰。圣上会么。曰不会。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
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 (戊午)马祖道一传法怀海

怀海。长乐王氏子。童稚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
曰。此为谁。曰佛也。曰形容与人无异。我后亦当作佛。
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值马祖阐化江西。乃往参叩。祖
命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海才揭开盘盖。祖便拈
起一片胡饼。示众云。是甚么。经三年。一日侍祖行次。
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曰野鸭子。曰甚么去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5b 页 X85-0625.png
也。曰飞过去也。祖遂把海鼻。扭一扭。海不觉负痛失
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海于言下大悟。却归侍者寮。
哀哀大哭。同事问曰。汝忆父母耶。曰无。曰被人骂耶。
曰无。曰哭作甚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曰
有甚因缘不契。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祖曰。海侍
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曰是
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
我自问汝。海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
却笑。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惘然。次日祖升座。众才
集。海出捲却席。祖便下座。海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
未曾说话。汝为甚便捲却席。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
头痛。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
曰汝深明昨日事。海作礼而退。他日再参。侍立次。祖
取绳床角拂子竖起。海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
于旧处。海良久。祖曰。你巳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海
遂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海挂拂子于旧
处。祖振威一喝。海直得三日耳聋○齐安。海门李氏
子。唐皇宗枝生时。异光照室。后有异僧。谓曰。建无胜
幢。使佛日回照者。岂非汝乎。落发受具。后闻马祖道
化。乃振锡而造。祖一见。深器之。乃命入室。密示正法。
后住盐官○宝积。初参祖。作街坊。一日于市肆行。见
一客人买猪肉。语屠家曰。精底割一斤来。屠家放下
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底。积于此有省。又一日
出门。见人舁丧。歌郎振铃云。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审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5c 页 X85-0625.png
魂灵往那方。幕下孝子哭曰哀哀。积身心踊跃。归举
似祖。祖印可之。后住盘山○崇慧。居天柱。演法凡二
十二载。大历十四年入灭。塔于本寺。肉身不坏○
道悟。东阳张氏子。幼而生知。年十四。恳父母出家。不
许。遂减饮食。父母不得巳许之。二十五受戒。精修梵
行。风雨昏夜。宴坐丘冢。离诸怖畏。初参法钦。服勤五
载。隐于大梅山。建中元年。谒马祖。二年谒石头。问曰。
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曰我这里无奴婢。离个甚么。
曰如何明得。曰汝还撮得虚空么。曰恁么则不从今
日去也。曰未审汝早晚从那边来。曰道悟不是那边
人。曰我早知汝来处也。曰师何以赃诬于人。曰汝身
现在。曰虽然如是。毕竟如何示于后人。曰汝道谁是
后人。一日悟问。曹溪意旨谁人得。曰会佛法人得。曰
师还得否。曰不得。曰为甚么不得。曰我不会佛法。又
一日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曰不得不知。曰向上更有
转处也无。曰长空不碍白云飞。悟从此顿彻。罄殚前
二哲匠言下有所得心。遂隐当阳。

** (壬戌)马祖道一传法无业

无业。上洛杜氏子。初母闻空中言。愿寄居。便觉有娠。
诞生之夕。神光满室。丱岁行必直视。坐即跏趺。九岁
出家。受大乘经。五行俱下。一览无遗。落发受具。每为
众僧讲经。冬夏无废。后闻马祖禅门鼎盛。特往参叩。
祖睹其状貌奇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堂堂。其中无
佛。业礼跪。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6a 页 X85-0626.png
是佛。实未能了。曰祇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不了
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
众生。岂更有别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又问。如何
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
业才出。祖召曰大德。业回首。祖曰。是甚么。业豁然领
悟。涕泪悲泣曰。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
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
但有名字。无有实者。祖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
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若如是知。举足下足。不离
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
者也。业乃礼拜。祖曰。这钝汉。礼拜作么○澄观。入内
译经。既而辞入五台大华严寺。覃思华严。以五地圣
人。栖身佛境。心体真如。犹于后得智。起世俗心。学世
间解。繇是博览六艺图史。九流异学。华夏训诂。竺经
梵字。及四围五明。圣教世典等书。靡不该洽。至是下
笔著疏。先求瑞应。屡徵异梦。乃以信解行證。分华严
为四科。观每慨。旧疏未尽经旨。惟贤首颇涉渊源。遂
宗承之。历四年而文成。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一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 第 626b 页 X85-06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