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3c 页
传法正宗记卷第九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 旁出略传二百五人
* 宗證略传十一人
** 旁出略传(并序)
序曰。旁出善知识者。已载于他书。此复见之。
盖以其皆出于正宗。的庶虽异。其法一也。周
封同姓之国。以贵其宗。亲亲之义。则文武成
康为正。方之大迦叶直下之相承者。亦可知
矣。其传起于末田底。而止乎益州神会禅师
者。凡二百有五人。
第二祖阿难尊者。其旁出法嗣一人。曰末田
底迦者。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其旁出法嗣一人。曰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4a 页 T51-0764.png

师子之二世。曰达磨达尊者。罽宾国人也。不
祥姓氏。初师其国之波梨迦尊者出家。颇聪
敏有智辩。而德冠诸应真之士。及波梨迦之
法离为五家。而尊者首冠于禅定宗。晚与师
子尊者辩论。遂伏其道。复宗之为师。及师子
遇害。达磨达乃与其二弟子隐于其国之象白
山。年寿甚高出于常数。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因陀罗者。一曰瞿罗忌利婆者。
评曰。始愚未得證于出三藏记时。有曰吾疑。
祖位至师子绝。而其法普传。犹此六祖大鉴
禅师不其然乎。因尝与其论曰。夫祖位之绝
盖非常事。前后贤圣亦当言之。若此祖数止
于大鉴者。乃有般若多罗与夫达磨大士而
预记之。六祖虽各授其法亦有人焉。若子所
谓祖世绝于师子。必何以證之。其前祖孰尝
记耶。而分传法者果何人。将之东乎。非人
则其法安得至此。虽其旁出达磨达者自为
枝派。其所出各不过四五人耳。非普传也。亦
未始闻其徒以法而东扬者。苟以达磨达为
之普传者。则达磨达何乃独指二十五祖曰。
我有同学号婆舍斯多。先师预以法付之。复
授衣为信。已适南天竺也。其他同学者曷弃
而不言耶。是不然也。子宜以理求之。不可恣
其臆度。曰若然则达磨达既宗师子。安得不
承之为其正祖。乃推于斯多乎。曰此盖圣人
宜其机缘而命之祖矣。亦以其悟之浅深而
授之法印耳。若五祖传之大鉴。而不付比秀。
不其然哉。或者然之。适得僧祐之书。而吾言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4b 页 T51-0764.png

师子尊者之三世。曰因陀罗。其所出法嗣四
人。一曰达磨尸利帝者。一曰那伽难提者。一
曰破楼求多罗者。一曰婆罗婆提者。
师子尊者之三世。曰瞿罗忌利婆。其所出法
嗣二人。一曰婆罗跋摩者。一曰僧伽罗叉者。
师子尊者之四世。曰达磨尸利帝。其所出法
嗣二人。一曰摩帝隶披罗者。一曰诃利跋
茂者。
师子尊者之四世。曰破楼求多罗。其所出法
嗣三人。一曰和修盘头者。一曰达磨诃帝者。
一曰旃陀罗多者。
师子尊者之四世。曰波罗跋摩。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勒那多罗者。一曰盘头多罗者。一
曰婆罗婆多者。
师子尊者之四世。曰僧伽罗叉。其所出法嗣
五人。一曰毗舍也多罗者。一曰毗楼罗多摩
者。一曰毗栗刍多罗者。一曰优波膻驮者。一
曰婆难提多者。
二十八祖达磨尊者(此土之初祖也)旁出法嗣九人。
一曰有相宗首萨婆罗者。一曰无相宗首波
罗提者。一曰定慧宗首婆兰陀者。一曰戒行
宗首(亡名)一曰无得宗首宝静者。一曰寂静宗
首(亡名)一曰道育者。一曰道副者一曰尼总持
者。
二十九祖慧可尊者(此土之二祖也)旁出法嗣三人。
一曰僧那者。一曰向居士者。一曰相州慧满
者。
二十九祖之二世。曰相州慧满禅师。其所出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4c 页 T51-0764.png

者。一曰华闲居士者。一曰大士化公者。一曰
和公者。一曰廖居士者。
二十九祖之三世华闲居士。其所出法嗣一
人。曰昙邃者。
二十九祖之四世。曰昙邃禅师。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延陵慧简者。一曰彭城慧瑳者。一
曰定林慧纲者。
二十九祖之五世。曰慧纲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六合大觉者。
二十九祖之六世。曰大觉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高邮昙影者。
二十九祖之七世。曰昙影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泰山明练者。
二十九祖之八世。曰明练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杨州静泰者。
三十一祖道信尊者(此土之四祖也)旁出法嗣一人。
曰牛头法融者。
三十一祖之二世。曰金陵牛头法融禅师。其
所出法嗣一人。曰智岩者。
三十一祖之三世。曰智岩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慧方者。
三十一祖之四世。曰慧方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法持者。
三十一祖之五世。曰法持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智威者。
三十一祖之六世。曰智威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慧忠者。
三十一祖之二世。曰法融禅师。旁出法嗣凡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5a 页 T51-0765.png

者。一曰幽栖月空者。一曰白马道演者。一曰
新安定庄者。一曰彭城智瑳者。一曰广州道
树者。一曰湖州智爽者。一曰新州杜默者。
一曰上元智诚者。
三十一祖之三世。曰智岩禅师。其旁出法嗣
八人。一曰东都镜潭者。一曰襄州志长者。一
曰益州端伏者。一曰龙光龟仁者。一曰襄阳
辩才者。一曰汉南法俊者。一曰西川敏古者。
三十一祖之三世。曰智诚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定真者。
三十一祖之四世。曰定真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如度者。
三十一祖之五世。曰法持禅师。其旁出法嗣
二人。一曰牛头玄素者。一曰天柱弘仁者。
三十一祖之六世。曰智威禅师。其旁出法嗣
三人。一曰宣州安国玄挺者。一曰润州鹤林
玄素者。一曰舒州天柱崇慧者。
三十一祖之七世。曰慧忠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天台惟则者。
三十一祖之七世。曰玄素禅师。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径山道钦者。一曰金华昙益者。
一曰吴门圆镜者。
三十一祖之八世。曰径山国一禅师道钦。其
所出法嗣四人。一曰鸟窠道林者。一曰木
渚山悟禅师者。一曰青阳广敷者。一曰杭州
巾子山崇慧者。
三十一祖之八世。曰天台佛窟岩惟则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曰天台云居智禅师者。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5b 页 T51-0765.png

三十一祖之九世。曰杭州鸟窠道林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杭州招贤会通者。一曰灵岩宝观者。
三十一祖之九世。曰天台山云居智禅师。其
所出法嗣凡三十三人。一曰牛头山道性者
一曰江宁智灯者。一曰解玄(解玄或山与寺名未详)怀信
者。一曰鹤林全禅师者。一曰北山怀古者。一
曰明州观宗者。一曰牛头大智者。一曰白马
善道者。一曰牛头智真者。一曰牛头谭颙者。
一曰牛头云韬者。一曰牛头山凝禅师者。一
曰牛头法梁者。一曰江宁行应者。一曰牛头
山惠良者。一曰兴善道融者。一曰蒋山照明
者。一曰牛头法灯者。一曰牛头定空者。一曰
牛头山慧涉者。一曰幽栖道遇者。一曰牛头
山凝空者。一曰蒋山道初者。一曰幽机藏禅
师者。一曰牛头灵晖者。一曰幽栖道颖者。一
曰牛头巨英者。一曰释山法常者。一曰龙门
凝寂者。一曰庄严远禅师者。一曰襄州道坚
者。一曰尼明悟者。一曰居士殷净者。
三十一祖之十世。曰慧涉禅师。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润州栖霞清源者。
第三十二祖弘忍尊者(此土之五祖也)旁出法嗣十有
三人。其一曰北宗神秀者。一曰嵩岳慧安者。
一曰蒙山道明者。一曰杨州昙光者。一曰随
州神慥神。一曰金州法持者。一曰资州智侁
者。一曰舒州法照者。一曰越州义方者。一曰枝江道俊者。一曰常州玄赜者。一曰越州僧
达者。一曰白松山刘主簿者。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神秀禅师。其所出法嗣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5c 页 T51-0765.png

智封者。一曰兖州降魔藏禅师者。一曰寿州
道树者。一曰淮南全植者。一曰荆州辞朗
者。一曰嵩山普寂者。一曰大佛香育者。一曰
西京义福者。一曰忽雷澄禅师者。一曰东京
日禅师者。一曰太原遍净者。一曰南岳元观
者。一曰汝南杜禅师者。一曰嵩山敬禅师者。
一曰京兆小福禅师者。一曰晋州霍山观禅
师者。一曰润洲崇圭者。一曰安陆怀空者。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嵩岳慧安国师。其所出
法嗣六人。一曰洛京福先仁俭者。一曰嵩岳
破灶堕者。一曰嵩岳元圭者。一曰常山坦然
者。一曰邺都圆寂者。一曰西京道亮者。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蒙山道明禅师。其所出
法嗣三人。一曰洪州崇寂者。一曰江西环禅
师者。一曰抚州神正者。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随州神慥禅师。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正寿者。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资州智侁禅师。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资州处寂者。
三十二祖之二世。曰玄赜禅师。其所出法嗣
二人。一曰义兴神斐者。一曰湖州畅禅师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降魔藏禅师。其所出法
嗣三人。一曰西京寂满者。一曰西京定庄者。
一曰南岳慧隐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荆州辞朗禅师。其所出
法嗣三人。一曰紫金玄宗者。一曰大梅车禅
师者。一曰抟界慎徽者。
三十二十之三世。曰嵩山普寂禅师。其所出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6a 页 T51-0766.png

广福慧空者。一曰越州禅师者。一曰襄州夹
石思禅师者。一曰明瓒者。一曰敬爱真禅师
者。一曰兖州守贤者。一曰定州石藏者。一曰
南岳澄心者。一曰南岳日照者。一曰洛京干
禅师者。一曰苏州真亮者。一曰瓦官璿禅师
者。一曰弋阳法融者。一曰广陵演禅师者。一
曰陜州慧空者。一曰洛京真亮者。一曰泽州
亘月者。一曰毫州昙真者。一曰都梁山崇演
者。一曰京兆澄禅师者。一曰嵩阳寺一行者。
一曰京兆融禅师者。一曰曹州定陶丁居十
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西京义福禅师。其所出
法嗣八人。一曰大雄猛禅师者。一曰西京大
震动禅师者。一曰神斐禅师者。一曰西京大
悲光禅师者。一曰西京大隐者。一曰定境者。
一曰道播者。一曰玄證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南岳元观禅师。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神照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小福禅师。其所出法嗣
三人。一曰京兆蓝田深寂者。一曰太白云禅
师者。一曰东白山法超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霍山观禅师。其所出法
嗣一人。曰岘山幽禅师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西京道亮禅师。其所出
法嗣五人。一曰扬州大总管李孝逸者。一曰
工部尚书张锡者。一曰国子祭酒崔融者。一
曰秘书监贺知章者。一曰睦州刺史康诜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资州处寂禅师。其所出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6b 页 T51-0766.png

师者。一曰超禅师者。一曰梓州晓了者。
三十二祖之三世。曰义兴斐禅师。其所出法
嗣二人。一曰西京智游者。一曰东都深智者。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兴善惟政禅师。其所出
法嗣二人。一曰衡州定心禅师者。一曰志真
禅师者。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敬爱寺志真禅师。其所
出法嗣一人。曰嵩山照禅师者。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塼界慎徽禅师。其所出
法嗣一人。曰武诫禅师者。
三十二祖之四世。曰无相禅师。其所出法嗣
四人。一曰益州无住者。一曰荆州融禅师者。
一曰汉州王头陀者。一曰益州神会者。
* 宗證略传(并序)
序曰。涅槃曰。复至他方有诸烦恼毒箭之处。
示现作祖为其疗治。又曰。我有无上正法悉
已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
依止。此吾道之有祖宗尚矣。但支竺相远传
之者不真。致令圣人之德不甚明效。加之暴
君嫉善毁弃大教。而佛子不善属书。妄谓其
祖绝于二十四世。乃生后世者之疑。圣德益
屈。余尝慨之。适因治书。乃得众贤所道祖宗
之事凡十家。故并其人。列为宗證传云尔。
月支国沙门竺大力者。盖第二十三祖鹤勒
那之弟子也。性素聪晤。能通大小乘学。其国
号为三藏。以汉献帝之世至乎雒邑。尝与沙
门康孟详。译正二本起经。一日所馆有白光
一道忽发于前。大力敛容曰。此光乃我师鹤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6c 页 T51-0766.png

志之。其时已丑岁也。寻游江南。适值孙权
称王于建康方向佛法。乃置寺礼沙门康僧
会于其国。僧会初见大力。甚不德之。寻用问
答。遂相推重。因曰。仁者何师乃能如是。大力
曰。我师鹤勒那。故得此妙悟。乃通他心。僧会
曰。鹤勒之徒如师利智凡几何人。复有过之
者乎。大力曰。似我之俦三千。若其颖达离伦
唯一上人耳。号师子比丘。其人密受正法与
师继世。方扬化于北天竺国。僧会遂引见于
吴主。称道其异。吴主乃问力曰。孤忝此有土。
国祚其有几何。力遂说偈答之曰。清宵吃饭。
云间斗走。十四年末。必逢猪口。当时权不晓
其言。而亦甚礼之。大力留吴久之。及权死其
子亮即位。益相见问。而言皆有效验。大力寻
至孙休之世庚辰岁复还西域。
中印度沙门昙摩迦罗者。以魏黄初壬寅之
三年。至乎许昌。初视僧威仪不整颇叹之。谓
其不识法律。当时许昌有僧曰光璨者。贤于
其众能善遇之。乃礼而问迦罗曰。师于西国
所见何者胜师。乃以何法住持。幸以见教。迦
罗曰。西土凡有二大胜僧。一曰摩拿罗。二曰
鹤勒那。我皆礼遇。二大士者皆传正法以法
住持。预其众者寡不庄整。然二大士俱得圣
道。而异德皆不可测。摩拿罗者。始于那提
国以神通力一鼓其腹。乃能威伏百万恶象。
及其出家。教化于西印度。于其国辨塔指泉。
皆有验效(事具其本传)鹤勒那乃其继世之弟子
也。大兴佛事于中天竺国。及其寂灭四众焚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7a 页 T51-0767.png

之。不容其分(偈亦具其本传)光璨曰。其灭度久耶近
乎。迦罗曰。十二年矣。光璨曰。西国岁历颇与
此同乎。迦罗曰。号谓虽异。而气候不别也。遂
说五天竺之历数云云。迦叶寻亦西还。光璨
即传其事。后之为僧传者。得以书之。
中天竺国沙门支彊梁楼者。实得果不测之
人也。方前魏陈留王曹奂之世至洛。初馆于
白马寺。盖景元二年之辛巳也。是时魏室方
危。奂辈忧之。闻支彊异僧。数从问其国之盛
衰。支彊遂为奂说偈曰。二公赖虚位。猕猴正
当路。五人抱一鸡。鸡鸣猴不措。及奂去支彊
复说偈曰。二人好好去。两两岁平安。女子生
河内。朱轮上进坛。当时虽不晓其说。而后
皆验之。寻会昙谛康僧铠昙松白。延诸沙门
翻译众经。一曰。支彊谓诸僧曰。我在西时。尝
往罽宾国至葱涂源。入其象白山。行之极远。
俄见一茅茨。居僧甚老。有弟子事之。我乃就
而礼之。因问之曰。仁者居此几久。名字谓谁
其僧曰。我号达磨达者也。本北天竺之人。初
从波梨迦比丘受学。晚遇师子尊者。为之出
世之师。自弥罗崛王起难横害师子。而我遂
隐此。久已谢绝人世。岂意复得与汝相遇。然
我其闻其名。及是益更敬之。复问师子尊者。
诚知其无辜被害。然其所传之法为何宗乘。
方欲访其端由。而未尝得之。今幸遇仁者。可
得而闻乎。达磨达曰。昔如来用教乘而普传
众圣。独以最上乘心印微妙正法付嘱摩诃
迦叶。迭传至我师子尊者。然师子知其自不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7b 页 T51-0767.png

者。复授衣为信。斯多当时遵师之命。即往化
于南天竺。支彊然之。曰我亦尝会是师(婆舍斯多也)
于南印度。因以祖事与诸沙门译之。夫自七
佛至乎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乃此支彊梁楼
之所译也。中天竺国沙门婆罗芬多者。亦神
异不测人也。或谓其前身为龙。以听经故得
今所生。齐王嘉平二年庚午至洛。洛僧多从
其重受大戒。及晋武大始乙酉之元年。会其
弟子曰。摩迦陀复来。芬多因问曰。汝在西时
颇游北天竺耶。或谓师子尊者无辜为其国
王所戮是乎。今复有传法者与其相继耶。摩
迦陀曰然。师子诛死今已二十三白。有沙门
号婆舍斯多者。本罽宾国人。先难得其付法
授衣。即日去之。方于中天竺大隆佛事。其国
王迦胜甚器重之。虽外道强辩者。皆亦屈伏。
与王辩其苑中业泉。国人异之。复号为婆罗
多那(事见其本传)芬多谓其弟子曰。我亦知之。适
验汝说。诚有所合。当时好事者。即书于白马
寺。后有沙门号贤朗法师者。得于其寺乃传
于世(以芬多到中国在齐王之世。则当列支彊之前。为其始显于晋太始中故次之也)。
佛驮跋陀罗。天竺人也。此云觉贤。本姓释迦
氏。甘露饭王之后。少时出家。本国度为沙弥。
受业于大禅师佛大先。极聪明隶。业习诵凡
一日敌众人一月所为。尤以禅业自任。尝与
僧伽达多共游罽宾国。达多始未测其人。一
日达多禅坐于密室。忽睹跋陀在前。惊而问
曰。何来。跋陀曰。暂往兜率致敬弥勒。即隐不
见达多异之。他日以是问之。乃知其已得不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7c 页 T51-0767.png

偕来诸夏。传授禅法。其师佛大先。时亦在罽
宾。因谓智严曰。弘持禅法跋陀其人也。遂
与智严东来。初至长安与罗什相遇甚善。尝
谓什公曰。君所释不出人意。而特致高名何
耶。什曰。吾年老故尔。何必能称美谈。跋陀议
论多高简。颇为什之徒所忌。其后因自言。玄
见五舶自其国来。其弟子复言。自得阿那含
果。跋陀不即验问。以此致谤。秦僧以跋陀为
诳。众遂摈之不容同处。跋陀即日与其弟子
慧观等出关南适庐山。而慧远法师素闻其
名。见跋陀至待之甚善。因致书秦王。为其解
摈。遂请跋陀出其禅经同译。译成远为之序。
因问跋陀曰。天竺传法诸祖凡有几何。跋陀
曰。西土传法祖师。自大迦叶直下相承。凡有
二十七人。其二十六祖近世灭度。号不如密
多者。所出其继世弟子曰般若多罗者。方在
南天竺盛行教化。吾尝遇之(般若尚在达磨多罗未继世作祖故
未称之。宝林传所称跋陀说其祖事与此并同)会其西之江陵。远公未
及以之为书。跋陀后会刘太尉裕罢镇荆州。
相将同还都下。住道场寺。卒于本寺。当元嘉
六年春秋七十有一。
僧祐者。本齐人。归梁以持律知名。尝著出三
藏记。其萨婆多部相承传目录。曰婆罗多罗
(二十五祖)弗若密多(二十六祖)不若多罗(二十七祖)达磨多罗(二十
八祖)祐寻终于梁。
罽宾沙门那连耶舍者。以东魏孝静之世至
于邺都。专务翻译。及高氏更魏称齐。耶舍乃
益译出众经。初与处士万天懿者。共译出尊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8a 页 T51-0768.png

西土颇有大士奉此教乎。耶舍曰。西国诸祖
二十七大士。皆亦受持。然其二十七祖号般
若多罗。所出继世弟子曰达磨多罗者。昔当
此明帝正光元年。至此雒阳。其人亦善此经。
万天懿曰。然此大士我亦闻其当于祖位传
佛正法。不悉其后复有继之者乎。耶舍遂说
偈而答天懿曰。尊胜今藏古。无肱又有肱。龙
来方受宝。奉物复嫌名。天懿复问如前。耶
舍又说偈曰。初首不称名。风狂又有声。人来
不喜见。白宝初平平。天懿复闻。耶舍复说偈
曰。自起求无碍。师传我设绳。路上逢僧礼。脚
下六支生。天懿复问。耶舍复说偈曰。三四金
无我。隔水受心灯。尊号过诸量。徒瞋不起憎。
天懿复间。耶舍复说偈曰。奉物何曾奉。言勤
又不勤。唯书四句偈。将劝瑞田人。天懿复问。
耶舍复说偈曰。心里能藏事。说向汉江滨。湖
波探一月。将照二三人。天懿复问。耶舍复说
偈曰。领得珍勤语。离乡日日敷。米梁移近路。
馀算脚天徒。天懿复问。耶舍曰。前所记者。将
有国德间生。吾不复语。然其后之事。为汝
并以六偈记之。其一曰。艮地生玄旨。通尊媚
亦尊。比肩三九族。足下一屯分。其二曰。灵集
愧天恩。生牙二六人。法中无气味。石上有功
勋。其三曰。本是大虫男。回成师子谈。官家封
冯岭。同详三十三。其四日。九女出人伦。八个
绝婚姻。朽床添六脚。心祖众中尊。其五曰。走
戊与潮邻。媥乌子出身。二天虽有感。三化寂
无尘。其六曰。说少何曾少。言流又不流。草若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8b 页 T51-0768.png

凡二百八十年。是国有大王者。善治其民。风
俗安乐。前之所记贤圣。相次皆出。大益群品。
然因一胜师始开其甘露门。而致后如此。万
天懿即从耶舍译其谶偈。耶舍复出其所谓
二十七祖与般若多罗之继世弟子二十八
祖。菩提达磨之事者。与天懿正之(亡当时为书之名)耶
舍寻悠然独往庐山。遂入灭于山中。其后梁
简文帝闻之。因使臣刘县运往齐取其书归
国。诏沙门宝唱。编入续法记(梁简文。当齐有国。方一戴馀即
崩。然其死阨在贼臣暴乱之际。乃暇求法事耶。岂先此因使北聘已得是书手。又不见宝唱作续法记年月尚
疑之。但取其文字。自北而传南。其来有因。且从旧录而笔之耳)然自七佛至乎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盖此那连耶舍之所译
也。西域沙门犍那者。不知其果何国人。亦不
详何时至于中国也。唐天宝中。会河南尹李
常者。得三祖璨大师舍利。遂集沙门于其家。
置斋落之。而犍那与焉。李常因问犍那曰。天
竺禅门祖师多少。犍那曰。自迦叶直至般若
多罗。凡有二十七祖。若叙师子尊者傍出。达
磨达之四世二十二人。总有四十九祖若从
七佛至。此璨大师。不括横枝凡有三十七
祖。常又问席间他僧曰。余尝见祖图。或引
五十馀祖。至其支派差杀。宗族不定。或但有
空名。此何以然。适有六祖弟子曰智本禅师
者。对曰。斯盖后魏之世佛法毁废。当时沙门
有曰昙曜者。于仓卒间单录诸祖名目。不暇
全写。怀之亡于山泽。及魏之文成复教。前后
历三十载。至孝文帝之世。昙曜乃进为僧统。
寻出其事授众沙门。修之目为付法藏传。其
旁出略传(并序)¶ 第 768c 页 T51-0768.png

所终。
裴休。字公美。事唐。会昌中以兵部侍郎御史
大夫同平章事。号为名相。撰圭峰密师传法
碑曰。释迦如来最后以法眼付大迦叶。令祖
祖相传别行于世。非私于迦叶而外人天声
闻菩萨也。自大迦叶至于达磨。凡二十八世。
达磨传可。可传璨。璨传信。信传忍。忍传能为
六祖。
刘煦。字耀远。涿州归义人也。天祐中。始以军
事衙推仕。及开运初。授司空平章事。又监修
国史。故其撰唐书神秀传曰。昔后魏末有僧
达磨者。本天竺国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
得禅宗妙法。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
付授。初来至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达
磨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而卒。其年
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见
衣履而已。达磨传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
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神秀。煦卒于
宋太保。
传法正宗记卷第九(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