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610-B¶
1610-B¶ 第 671c 页
云卧纪谈卷下


东都妙慧尼寺住持净智大师慧光。出于成都范氏。
其著书号唐鉴。乃其叔父也。 徽庙时。禁中以法衣
施诸禅长老。光亦与焉。因命资次说法。而光受当其
末。升座问答罢。顾视大众曰。若论说禅说道。则诸大
禅师巳说了也。教山僧到这里说个甚么即得。岂不
见先德道。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既然如
是。毕竟如何。光遂以法衣覆顶。良久。云。衲帔蒙头万
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便下座。于日。缁素听者万计。
靡不叹服。所以韩舍人子苍铭光之塔。称其多闻善
辩焉。塔创于豫章西山。圣相之原。

幸宗皇帝御重华宫时。制原道辩曰。朕观韩愈原道。
因言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辨之者。且文
繁而理迂。揆圣人之用心。则未昭然矣。何则。释氏专
穷姓命。弃外形骸。不著名相。而于世事自不相关。又
何与礼乐仁义哉。然尚立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饮
酒.不妄语。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义也。不饮酒。
知也。不妄语。信也。如此于仲尼。夫何远乎。夫子从容
中道圣人也。圣人所为。孰非礼乐。孰非仁义。又乌得
而名焉。譬如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意春
夏秋冬之别哉。此圣人强名之耳。亦犹礼乐仁义之
别。圣人所以设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
求之则道也。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
1610-B¶ 第 672a 页 X86-0672.png
道之用也。彼扬雄谓老氏槌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
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
曰温.良.恭.俭.让。又曰唯仁为大。老子之所谓慈。岂非
仁之大者耶。曰不敢为天下先。岂非逊之大者耶。至
其会道。则互相偏举。所贵者。清净宁一。而于孔圣果
相背驰乎。盖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夫佛老
绝念无为。修心身而巳矣。孔子教以治天下者。特所
施不同耳。譬犹耒耜而织。机杼而耕。后世徒纷纷而
惑。固失其理。或曰。当如之何去其惑哉。曰。以佛修心。
以老治身。以儒治世。斯可也。唯圣人为能同之。不可
不论也。

闲禅师者。熙宁中庐陵太守张公鉴命出世隆庆。未
期月。王公韶帅豫章。延居西山龙泉。不逾年。以病谢
事。庐陵缁素具舟迎归隆庆。馆于西堂。阅二寒暑。以
元丰四年三月十三日。遗偈曰。露质浮世。奄质浮灭。
五十三岁。六七八月。南岳天台。松风涧雪。珍重知音。
红炉优钵。遂泊然坐逝。俾𦘕工就写其真。首忽自举。
次日仍旧平视。其语录才数端。刊于泉南。有室中垂
问曰。祖师心印。篆作何文。诸佛本源。深之多小。又曰。
十二时中上来下去。开单展钵。此是五蕴败坏之身。
那个是清净法身。又曰。不用指东画西。实地上道将
一句来。又曰。十二时中著衣吃饭。承甚么人恩力。又
曰。鱼行水浊。鸟飞毛落。亮座主一入西山。为甚么杳
无消息。闲之阇维奇瑞。详于苏黄门子由之记。故兹
1610-B¶ 第 672b 页 X86-0672.png
略录遗偈.垂语。庶不殒其实云。

南岳芭蕉庵主。世呼为泉大道。以其歌颂间有大道
为题。如六巴鼻颂曰。大道巴鼻。问著瞌睡。背负葫芦。
狂歌逸戏。散圣巴鼻。逢场作戏。东涌西没。南州北里。
禅师巴鼻。有利无利。碧岳崔嵬。龙行虎视。衲僧巴鼻。
坐具尺二。休寻短长。风高云起。座主巴鼻。悬河无滞。
地涌金莲。手擎如意。山童巴鼻。金将火试。客问山居。
远来不易。一日。斐然成狂歌曰。阿呵呵。忆著我前年
在青州吃个枣。如今立地忽思量。独笑独歌任得倒。
张颠李八伯。黄婆郑九嫂。心草草。床头失却大猫儿。
走下门前捉蛤蚾。休更讨。南山云引北山云。归去来
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朵。其言虽似放。旨则有归。
既自以为适。亦足照映丛林矣。

福州闽县般若精舍。绍兴甲寅岁。有西堂乃洞江大
悲闲长老。时年八十有四。大慧老师居洋屿。与般若
一水之隔。闲虽老而尤笃参究。日来随众入室。大慧
因问曰。不与万法为侣是甚么人。闲曰。扶不起。大慧
曰。扶不起底是甚么人。速道。速道。闲拟对。大慧以竹
篦便打。闲忽契悟。大慧说偈印之曰。一棒打破生死
窟。当时凡圣绝行踪。返笑赵州心不歇。老来犹自走
西东。而闽中有嘲之以偈曰。八十老翁闲灌顶。只说
如今行路难。海门洋屿烟波里。依旧渔翁把钓竿。大
慧演为四偈。曰。八十老翁闲灌顶。鹅王择乳自家知。
寄语丛林瞎漆桶。莫将鹤唳作莺啼。只说如今行路
1610-B¶ 第 672c 页 X86-0672.png
难。前三三与后三三。寄语丛林瞎漆桶。云头放下更
来参。海门洋屿烟波里。得到其中有几人。寄语丛林
瞎漆桶。不须背后起贪瞋。依旧渔翁把钓竿。锦鳞虾
蟹不颟顸。寄语丛林瞎漆桶。休将生灭话头看。

佛印禅师。元丰五年九月。自庐山归宗赴金山之命。
维舟秦准。谒王荆公于定林。公以双林傅大士像需
赞。佛印掇笔书曰。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
家。忘却率陀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公虽为佛印
所调。而终服其词理至到。故小行书弥勒发愿偈数
百字为酬。山谷为跋。佛印既住云居。而刊于石。尚复
存焉。

魏府老华严者。讳怀洞。五季时。初弘华严之教。晚参
兴化存奘禅师。得教外别传之旨。遂出世天钵。次徙
压沙禅苑。河朔缁素尊事之。故称老华严。禅门宗派
图有天钵和尚系出兴化者是也。洞尝有示众语曰。
佛法在你日用处。在你行住坐卧处。吃茶吃饭处。语
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若举心动念。又却不是也。还
会么。你若会得。即是担枷带锁重罪之人。何故如此。
佛法不远。隔尘沙劫。一念中见得。在你眉毛鼻孔上。
你若见不得。如接竹点月相似。无有是处。你究竟么。
切莫思惟。不可言论。时中承何恩力。你若知得。须有
欢喜处。所以古人道。寂寂常历历。诸佛不求觅。众生
断消息。你还会么。一切诸佛本无情。一切诸佛本无
名。一切众生本自灵。混然如太虚空。无欠无馀。你若
1610-B¶ 第 673a 页 X86-0673.png
不会。直得触途成滞。今林间录以此为天钵元公语。
又元为老华严则误矣。元嗣天衣怀。乃云门五世孙。
洞以大父事临济。其说法旨趣端可验矣。

无际道人。乃张侍郎渊道之女。超宗道人。乃刘侍郎
季高犹子之母。其于大慧老师之门俱受记莂者。无
际尝诣径山扫塔。有颂曰。衣湿灵山泪。炉焚少室香。
云山空满目。不见法中王。时超宗不至。无际督之。超
宗以偈答曰。塔本无尘。何用去扫。扫即尘生。所以不
到。初。无际居家。日有相者过之。曰。此宝座说法之人
也。后果为尼。名慧照。晚。继其落发师资寿无著之法
席。尝以渔家傲赞圜悟禅师曰。七坐道场三奉诏。空
花水月何时了。小玉声中曾悟道。真堪笑。从来谩得
儿孙好。辩涌海潮声浩浩。明如皓月当空照。飞锡西
归云杳渺。巴猿啸。大家唱起还乡调。乾道七年。迁住
临平明因。淳熙四年六月。于无为军忽别其子梁签
判。径往光孝。坐绳床而逝。及剃发。舍利无数。时当伏
暑。留数日。室貌俨然。住资寿小师觉真迎归姑苏。暂
菆楞伽山。阅十一秋。其子迁还三衢。龛才出穴。而泉
亦随涌。缁白骇敬。非般若之验欤。

惟正禅师。秀之华亭黄氏子。甫五岁。见佛书能指识
其字。才诱读。则琅然成诵。逮冠。入杭之北山资圣。师
事本如。郡人朱绍安欲启帑金为补僧籍。掉头不诺。
乃怅然曰。古之度人以清机密旨。今殊不然。正以舍
去老幼。童其颠。褐其身而巳。奈何真不胜伪。滔滔皆
1610-B¶ 第 673b 页 X86-0673.png
是耶。居无何。沾祥符覃渥。独拥毳袍且弊。同列慢之。
正曰。佛乎。佛乎。仪相云乎哉。僧乎。僧乎。盛服云乎哉。
厥后有愿输奉岁时用度。俾继如之院务。亦复谢曰。
闻托钵乞食。未闻安坐以享。闻历谒诸祖。未闻废学
自任。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非从事屋庐之
秋也。于是提策东引。学三观于天台。复旋径山。咨单
传之旨于老宿居素。寻参侍素。董临安功臣山净土
院。戮力为集百事。天禧中。素示寂。正从佥议嗣其席。
正雅富于学。作诗有陶谢趣。临羲献书。益尚简淳。至
于吐论卓荦。推为辩博之雄。如王文康.胥内翰.吴宣
献.蔡密学。皆乐与为方外游。然平居识虑洒然。不牵
世累。处已清尚。于诗尤可见矣。溪行绝句曰。小溪一
曲一诗成。吸尽诗源句愈清。行到上流聊憩寂。云披
烟断月初明。皇祐元年孟夏八日。语众曰。夫动以对
静。未始有极。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今静矣。然动静
本何有哉。于是泊然而逝。

南和尚居黄檗时。答邹长者偈五章。曰。短序长书皆
典雅。五言七字更工夫。若能言行长相顾。万古新昌
君子儒。二曰。日往月来如掷梭。年颜不觉暗消磨。劝
君早践菩提路。世谛喽啰不用多。三曰。时人心地长
蒿芜。受报因兹错道涂。举世不论僧洎俗。要须言行
与相符。四曰。久闻斋素好持经。钦羡莲华火里生。浮
世劳劳皆梦幻。叮咛只此是前程。五曰。仆者言归不
暂居。聊成数偈答君书。烟霞幸得为邻并。从此相知
1610-B¶ 第 673c 页 X86-0673.png
德不孤。南禅师以伽陀复寒温之问。如此可谓造次
不忘于诱道矣。

饶州教授严公朝康。问道于荐福雪堂。报恩应庵尝
有颂曰。赵州狗子无佛性。我道狗子佛性有。蓦然言
下自知归。从兹不信赵州口。著精神。自抖擞。随人背
后无好手。骑牛觅牛笑杀人。如今始觉从前谬。时大
慧老师在梅阳。严以其颂寄呈。而大慧答以书。略曰。
随人背后无好手。此八万四千皆公活路。严乃湖州
长兴人也。

鼎州文殊道禅师。初游成都讲肆。究唯识论几十稔。
有诘之者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森然。心识
安在。道茫然不知对。乃出峡。周流江淮。既氐舒之太
平。闻佛鉴禅师夜参。举赵州庭前柏树话。至觉公言。
先师无此语。处而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以颂发
挥之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多是摘
叶与寻枝。不能直自根源会。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
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斯中辨真假。及
佛鉴示寂于钟山。为举哀拈香曰。悲想今年十月八。
钟阜先师示寂灭。石女号咷恨离别。木人眼里泪流
血。师资之道情何切。一度追思一哽咽。唯凭一炷紫
檀香。珍重当年说不说。道。享年七十有二。于建炎已
酉上巳日。为湖南巨寇钟相者所害。典牛庵主游公
以偈悼之曰。苦竹穿心透脊。满路生血滴滴。大龙涧
水山花。何似白乳三尺。刀锵林里休休。报德酬恩巳
1610-B¶ 第 674a 页 X86-0674.png
毕。他时后日相逢。饭台更与一趯。

倚松庵主乃临川饶节。字德操者。政和间。裂儒衣。从
释氏。名如璧。无何。朝廷建议以僧为德士。使加冠巾。
德操有颂曰。德士旧来称进士。黄冠初不异儒冠。种
种是名名是假。世人谁不被名谩。又尝次韵答吕居
仁曰。向来浪说济时功。大似频伽饷远空。我巳定交
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
排两颊红。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其山
居颂曰。禅堂茶散卷残经。竹杖芒鞋信脚行。山尽路
回人迹绝。竹鸡时作两三声。石楠子熟雪微乾。曾向
人家画里看。觌面似君君未领。问君何处有遮阑。几
被儒冠误此身。偶然随分作闲人。二时斋粥随缘饱。
长短高低一任君。律师持律笑禅虚。禅客参禅笑律
拘。禅律二途俱不学。几个男儿是丈夫。陈莹中有偈
寄之曰。旧知饶措大。今日璧头陀。为问安心法。禅儒
较几何。

大沩佛性禅师。为其嗣者潭州慧通旦公。尝颂觉铁
觜先师无此语话曰。谁道先师无此语。焦尾大虫元
是虎。胡蜂不恋旧时窠。猛将不归家里死。急著眼。勿
回顾。若会截流那下行。匝地清风随步武。佛性见而
谕之曰。颂古拈古要奢俭得所。如人解使钱。不必多
也。及颂黄檗示众噇酒糟话曰。荆棘林中宣妙义。蒺
藜园里放毫光。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佛性颔之。大慧老师婴难居衡阳。旦寄以偈曰。出岫
1610-B¶ 第 674b 页 X86-0674.png
孤云岂系怀。致令猿鹤有馀哀。吾皇讵肯忘吾道。不
日恩光动地来。二曰。佛祖嫌来不肯做。却言无位可
安排。笑他用力区区者。刚把虚空取次埋。三曰。异类
中行世莫猜。故教佛日暂云霾。度生悲愿曾无间。却
作南安再出来。公讳清旦。字明及。蓬州人也。

苏文忠公。以绍圣甲戌夏为潮州麻田吴子野赞泗
州像曰。盲人有眼不自知。忽然见日喜而舞。非谓日
月有存亡。实自庆我眼根在。泗州大士谁不见。而有
熟视不见者。彼岂无眼业障故。以知见者皆希有。若
能便作希有见。从此成佛如翻掌。传摹世间千万亿。
皆自大士法身出。麻田供养东坡赞。见者无数悉成
佛。公既安置惠州。于丁丑岁被命责儋耳。专守方子
容自𢹂告身而吊之曰。此皆前定。无可恨者。吾室沈
氏事泗州甚谨。一夕梦泗州告别。问何所往。答以当
与苏子瞻同往。在七十二日之后也。今日如其数。岂
非前定乎。苏曰。事孰非前定者。不待梦知矣。然余何
人。辱与泗州和尚同行。得非夙世有缘契乎。参寥子
尝有偈为纪之曰。临淮大士本无私。应物长于险处
施。亲护舟航渡南海。知公盛德未全衰。

南昌信无言者。早以诗鸣于丛林。徐公师川.洪公玉
父。品第其诗。韵致高古。出廋权癞可一头地。由是收
名定价于二公。及参大慧老师于泉南小溪。俱康.南
二道者事蔬供众。因钁地次。南曰。钁头边道将一句
来。信擎起钁头。康以土块掷中柄上。信忽有省。故尝
1610-B¶ 第 674c 页 X86-0674.png
有诗曰。新庵小溪上。英俊颇浩浩。从渠作佛祖。任渠
会禅道。荷锄向东园。事蔬誓毕老。乘月始抱瓮。破午
正杀草。芥蓝被虫食。秋茄亦旱槁。斋盂从此去。但愿
蔓菁好。士大夫游小溪。喜言诗者。大慧必曰。此间有
个园头能诗。然信之议论尤高。聆其绪馀者莫不屈
服。自是随侍之径山。过衡阳。寻放浪于衡岳。栖迟道
吾为最久。削木以蔽风雨。于院之西偏。榜以版庵。禅
燕自牧于湖。居士张公帅潭。闻其高风。力致出世湘
西鹿苑。赠之以诗曰。诗卷随身四十年。忙中参得竹
篦禅。而今投老湖西寺。卧看湘江水拍天。句中有眼
悟方知。悟处还应痛著锥。一个身心无两用。鸟窠拈
起布毛吹。信和之。今记其一曰。竹篦子话选当年。直
下无私不是禅。既遇状元真眼目。敢拈沈水向人天。
平时制作名为南昌园夫集。胡侍郎明仲易之曰奇
葩。以序冠集首云。

无尽居士张公为玉泉皓禅师撰塔碑。纪其入厨。见
馔晚膳。问。待过客耶。为众僧耶。既以实对。即呼知事
杖而数之曰。吾昔参禅。为人汲水舂米。今现成米面。
焏炊造作。与供养诸佛菩萨无异。饱吃了。并不留心
参学。百般想念五味馨香。假作驴肠鳝生.羊骨鳖[腕-夗+隹]。
喂饲八万四千户虫。开眼随境摄。阖眼随梦转。不知
注禄判官.掠剩大夫。随汝抄劄。消凿禄簿。教汝受苦
有日在。徒众不堪其枯寂。谮于县宰曰。长老不能安
众。唯上来下去。点捡零碎。县宰召皓至。语之曰。大善
1610-B¶ 第 675a 页 X86-0675.png
知识何不在丈室端坐。两廊下三门前来去得许多
耶。皓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长官以坐是佛耶。
坐杀佛去也。县宰笑而巳。噫。皓布裈平居凡圣莫测。
而无尽公欲其传世。得非借古以警今耶。

关西除馑女。名真如者。早进入官。以才能选为内夫
人。隶乔贵妃閤。乔氏崇佛。容其剪䰂参道四方。既入
闽。与大慧老师泉南小溪云门法会。一日。作偈曰。平
地偶然著攧。起来都无可说。若人更问如何。笑指清
风明月。大慧为小参对众说偈曰。今日如师姑。昔时
王师父。身居罗绮丛。只著粗麻布。开口便高谈。嫌佛
不肯做。跳出是非坑。截断生死路。入虎穴魔宫。心中
无怕怖。杜撰八阳经。自有三千部。爱吟落韵诗。偏不
勒字数。行脚走天下。参禅无所悟。近日到云门。一时
都败露。错认碓觜头。唤作冬瓜瓠。如此作师姑。劝君
少吃醋。更有一处乖。且道那一处。嘉州大像吃炙麸。
陜府铁牛撑破肚。如之施为。可槩见矣。

保宁玑道者。天资精勤。谈噱有味。大慧老师谓其为
惺惺道者。江东漕使以威临诸禅。因以过水罗汉画
像与玑观玩。而指其作老态过不得者问曰。保宁莫
过得否。对曰。合眼便过得。漕使为之解颜。巳而。诸禅
毕集于保宁宝公庵。有设问曰。既是宝公庵。为甚么
无宝公。然须次第下转语。以为胜集之乐。玑曰。从年
腊下而上。盖在座唯玑为年腊长也。及至于玑。有曰。
当老和尚下语矣。玑遽离坐。顾诸禅曰。请去方丈里
1610-B¶ 第 675b 页 X86-0675.png
吃茶。闻者莫不大噱。玑见僧来必问。近离何许。夏在
甚处。待其祇对毕。却问。人人有个生缘。作么生是上
座生缘。于时。寂音尝请益于玑曰。和尚与兄弟相见。
何不便问生缘。玑曰。且要伊开得口。其存诚及物又
如此。

冯公济川。绍兴戊午。坐夏径山。有宣城广心上座以
大慧老师画像请冯赞之。曰。要识径山长老。强项更
无伦匹。安却百千大众。常住元无颗粒。若论说道说
禅。果是纵横难敌。一味性气不常。佛也理会不得。隔
江一见便回。敢保上上大吉。大慧见而题其后曰。妙
喜。妙喜。济川赞你。广心会么。隘是。隘是。盖宣城乡谚
有路上行人隘是耶之句。又济川适中风而口喎斜。
大慧以偈问候曰。未解野犴鸣。先作狮子吼。只因谤
般若。喎却一边口。观其道术相忘。未易以常情测度
耳。

明州奉化县岳林寺。乃布袋和尚道场。崇宁间。董氏
造阁。而任氏塑布袋像奉安其上。后董氏不平。移下
其像而自塑焉。寻有善数术者云。董氏所舍者。只得
六十年运。任氏始发耳。绍兴末。阁经回禄。像俱为灰
烬。逆其数。如所谓也。于时饶道者然一臂。募缘重建
阁。以任氏之像居中。祷祈必应。主僧莹禅师。字温叟。
以三偈遗饶。曰。忘身一臂等闲然。勇猛头陀了胜缘。
闹市门前打得著。始知无手解行拳。二曰。汝将粉骨
报谁恩。稽首龙华补处尊。无指可弹犹省力。重重楼
1610-B¶ 第 675c 页 X86-0675.png
阁自开门。三曰。我亦将头入闹蓝。且图香火有同龛。
布囊贮满一落索。巷尾街头学放憨。其号布袋者。以
其杖荷布囊。而供身之具尽贮于中。自称名契此。示
寂于五季之梁贞明二年丙子岁也。

徽州简上座者。径山颜首座因问之曰。一二三四五
六七。明眼衲僧数不足。你试数看。简便喝。颜复曰。七
六五四三二一。你又作么生。简拟对。颜便打出。即曰。
你且莫乱道。简于言下有省。遽说偈曰。你且莫乱道。
皮毛卓竖寒。只知梅子熟。不觉鼻头酸。尝颂狗子无
佛性话曰。赵州老汉。浑无面目。言下乖宗。神号鬼哭。
先是。大慧老师揭榜于佛殿。不许凭栏干。简既犯所
戒。遭删去。未几而卒。年未三十。交朋靡不伤悼之。

海昏逸人。号日涉园夫者。李彭商老。参道于宝峰湛
堂。遇山舒水缓。必拉大慧老师为禅悦之乐。故尝有
语曰。日涉园夫与杲上人同泛烟艇。溯脩江而上。游
炭妇港诸野寺。杲击棹歌渔父。声韵清越。令人意界
萧然。因语园夫曰。子其为我作颂尊宿渔父歌之。自
汾阳巳下。戏成十首。付杲上人。谈笑而就。故不复窜
也。一.汾阳曰。南院嫡孙唯此个。西河狮子当门坐。绢
扇清凉随手簸。君知么。无端吃棒休寻过。二.慈明曰。
掌握千差都照破。石霜这汉难关锁。水出高源酬佛
陀。哩棱逻。须弥作舞虚空和。三.云峰曰。孤硬云峰无
计较。大愚滩上曾垂钓。佛法何曾愁烂了。桶箍爆。通
身汗出呵呵笑。四.老南曰。万古黄龙真夭矫。斩新勘
1610-B¶ 第 676a 页 X86-0676.png
破台山媪。佛手驴蹄人不晓。无关窍。胡家一曲非凡
调。五.晦堂曰。宝觉禅河波浩浩。五湖衲子来求宝。忽
竖拳头宜速道。茫然讨。难逃背触君须到。六.真净曰。
贬剥诸方真净老。顶门眼正形枯槁。一点深藏人莫
造。由来妙。光明烜赫机锋峭。七.潜庵曰。积翠十年丹
凤穴。当时亲得黄龙钵。掣电之机难把撮。真奇绝。分
明水底天边月。八.死心曰。骂佛骂人新孟八。是非窟
里和身拶。不惜眉毛言便发。门庭滑。红炉大鞴能生
杀。九.灵源曰。绝唱灵源求和寡。失牛寻得西家马。顾
陆笔端难拟画。千林谢。吟风摆雪真萧洒。十.湛堂曰。
选佛堂中川藞苴。衲僧鼻孔头垂下。独秀握来无一
把。杖头挂。从教四海禅徒讶。

丞相张公天觉。眼明机峻。慧辩难敌。宣和二年春。大
慧老师再访之于荆南。一日。公问。佛具正遍知。亦有
漏网处。师曰。何谓也。公曰。吾儒尚云。西方有大圣人。
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化。然尧.舜.禹.汤皆圣人也。佛
竟不言之。何耶。师曰。尧.舜.禹.汤。比梵王.帝释有优劣
否。公曰。尧.舜.禹.汤。岂可比梵王.帝释哉。师曰。佛以梵.
释为凡夫。馀可知矣。公曰。何以知之。师曰。吾教备言。
佛出则梵王前引。帝释后随。公乃击节以为高论。后
绍兴九年秋。尹侍讲访师于径山。夜话及此。尹亦首
肯再三。

大慧老师先住径山日。遣谦首座往零陵问讯张魏
公。是时竹原庵主宗元者。与谦有维桑契分。元于道
1610-B¶ 第 676b 页 X86-0676.png
先有所證。谦因慨然谓元曰。一生参禅见知识。不得
了当。而今只管奔波。如何则是。元笑而语之曰。不可
路上行便参禅不得也。你但平日参得底.悟得底及
长灵.圜悟.佛日三老为你说底。都不须理会。我今偕
行途中。可替底都替你了。其替不得有五件事。你自
管取。谦曰。何谓五事。元曰。著衣.吃饭.屙屎.送尿.驼个
死尸路上行。谦未逮半途。忽有契悟。元贺曰。今日且
喜大事了当。我巳见清河公竟。兄当独往。宗元从此
归乡矣。魏公尝为谦识其悟。为名庵曰自信而记之。
略曰。余氐湖湘。佛日又使谦来。发武林。越衡阳。崎岖
三千馀里。曾不惮烦。中途缘契。悟彻真理。一见神色
怡然。若碍膺之疾巳除者。仍以笔诰寄元曰。余谪居
零陵。径山佛日禅师遣谦师上人来问动止。僧宗元
因佛日室中举竹篦话。心地先有发明处。毅然与谦
偕来。既至。抚信问。谦亦因缘契会。放下从前参学窠
窟。元喜曰。我巳见清河公矣。径归东阳。为众办众事。
余嘉其行止近道。书此寄元。因勉以护持云。绍兴戊
午四月二十三日。紫岩居士张浚德远书及谦回。大
慧逆自半山望见。便曰。这汉和骨都换了。谦后归建
阳。结茅于仙洲山。闻其风者。悦而归之。如曾侍郎天
游.吕舍人居仁.刘宝学彦脩。朱提刑元晦以书牍问
道。时至山中。有答元晦。其略曰。十二时中。有事时随
事应变。无事时便回头。向这一念子上提撕。狗子还
有佛性也无。赵州云。无。将这话头只管提撕。不要思
1610-B¶ 第 676c 页 X86-0676.png
量。不要穿凿。不要生知见。不要强承当。如合眼跳黄
河。莫问跳得过跳不过。尽十二分气力打一跳。若真
个跳得这一跳。便百了千当也。若跳未过。但管跳。莫
论得失。莫顾危亡。勇猛向前。更休拟议。若迟疑动念。
便没交涉也。谦有出山相赞曰。芦膝鹊巢成底事。蓬
头垢面出山来。若言悟道今成佛。当甚街头破草鞋。
又颂即心是佛曰。谁家饭。挂空梁。指与小儿令看。解
开见。是灰囊。当下命根便断。又衡阳道中示同行曰。
月照天心古馆明。衡阳春色为谁青。不知雪拥鳌山
后。庆快平生有几人。大慧先住径山语要。乃谦有衡
阳编次。谦尝从刘宝学所请。出世建之开善。

南海僧守端。字介然。为人高简。持律严甚。于书史无
不博究。商搉古今。动有典据。丛林目为端故事。亦喜
工诗。务以雅实。其题石盆庵曰。庵额初颁挂树头。树
摧庵朽几经脩。石盆不减数升水。野菜时添一筋油。
童子面承天子问。老师心与祖师俦。我来蹭蹬思高
躅。万壑云横楚甸秋。尝栖养于佛手岩。洪谏议是时
监太平观。施以米。有疏曰。太平散吏洪刍。谨月舍俸
米入佛手岩供介然禅师。惟佛手岩不二之台。真庐
山间第一之境。自因公之既往。何作者之无闻。恭惟
禅师杖锡来仪。解包戾止。影不出山久矣。胁不至席
有焉。居士闻风而悦之。俗子望崖而退耳。室有生尘
之甑。爨无欲清之人。初无半菽之粮。孰置五斗之饭。
刍今者食供日中之一。月输斗米之三。厥数虽减于
1610-B¶ 第 677a 页 X86-0677.png
渊明。但索犹贤于方朔。定有诸天之办供。岂无野鹿
之衔花。折脚铛中。拾枯松而煮瀑布。掉头吟处。破明
月而抹清风。丈室虽受于一床。绕腹岂须于三篾。盖
自是台无馈也。孰谓继粟之徒欤。旋予授子之粲兮。
请嗣缁衣之好耳。岩在庐山之北。李氏有国日行因
师居焉。

苏州辩禅师。初参穹窿圆公。有所省发。既入京。与天
宁圜悟法席。愈臻奥阃。因大慧老师颂船子接夹山
话曰。蓦口一桡除作解。从兹夹岭气冲天。离钩三寸
无消息。独向沧溟泛铁船。辩属其韵曰。合头著语酬
船子。恰似堀地觅青天。直饶楫下通明彻。也是华亭
破漏船。辩之为人疏放。丛林目为辩粗。尝有四威仪
颂曰。山中行。穿林野鸟乱纵横。往往山僧杀心重。猿
猱惊得堕深坑。山中住。密室俨然念无数。可怜穷鬼
出家儿。觅得盐来又无醋。山中坐。叠足跏趺似推磨。
草鞋踏破几千双。惹得通身都是过。山中卧榾䂐。枕
头豁然破。突出金刚正眼睛。宇宙知音无一个。其后
出世。未尝开堂而终。

大觉禅师以治平三年上表辞 英庙。乞归山。曰。臣
闻大道无为。万物备求其应。圣人在宥。百姓各遂其
生。矧当熙洽之辰。得豫便安之理。仰蕲俞允。俯集凌
兢。臣怀琏(中谢)伏念。臣爰自顷年误知先帝。忝绍隆于
祖席。尤沾被于宸庥。久历岁华。未忘山薮。屡尝引退。
靡获报音。膺陛下纂服之秋。属海内向风之旦。愿宣
1610-B¶ 第 677b 页 X86-0677.png
佛事。上答尧仁。奈以暮龄益衰。夙疾增剧。昨捐众务。
权止寺居。伏蒙皇帝陛下特遣使华送回本院。仍传
圣谕。且驻神京。自惟无用之躯。实出非常之遇。是天
地有再生之德。而草莱谢重茂之心。伏望圣慈。垂雨
露之恩。均日月之照。俯从人欲。下徇愚衷。庶令朽钝
之姿。得遂林泉之志。然而微虫得计。诚无易水之情。
疲马增鸣。但起恋轩之思。誓勤焚诵。式报生成。将远
宸庭。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奏辞以
闻。大觉既渡江。少留金山而氐西湖。四明郡守以育
王虚席迎致。是时奉化九峰韶公作缁素劝请疏曰。
鄮岭特秀。佛祠颇严。烟云蔽亏。金碧焕烂。胜绝若此。
宜待乎谁。不然皓月流空。遇暗即破。至人应世。随方
即居。岂以小奇汩彼大度。钦惟禅师道恊主上。名落
天下。伦辈显赫。何莫由斯。当念东南以来。吾宗颓𡉏。
纵有扶救之者。如操朽索。御彼奔轮。渐使异徒坐观
倾覆。禅师闻此。当如之何。良谓道高位崇。理不可免。
沥诚露胆。言不敢文。众等但加归投。遐听其足音耳。
大觉阅罢。悯其详切。欣然允从。自是丛林靡不谓大
觉为九峰一疏而来。究其所自。岂不然耶。

佛印禅师平居与东坡昆仲过从。必以诗颂为禅悦
之乐。住金山时。苏黄门子由欲谒之。而先寄以颂曰。
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远来还要
否。更无一物可增添。佛印即酬以偈云。空手持来放
下难。三贤十圣聚头看。此般供养能歆享。木马泥牛
1610-B¶ 第 677c 页 X86-0677.png
亦喜欢。然黄门.佛印以斯道为际见之欢。视老杜赞
公来往。风流则有间矣。

雪堂行禅师。禀性和易。不倦随机开导。住括苍乾明
时。有僧问曰。宗门中事。望师直指。对曰。门前石塔子。
僧不契。久而复请益。因以偈示之曰。门前石塔子。八
白仍九紫。方位巳分明。莫被巡官使。寻有优婆塞问
曰。一切事临身。处置不下时如何。行曰。此不能转物。
正是我家禅和子用工夫处。岂不见观音经云。咒咀
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只这
本人两字。极是难会。若非透向上关棙者不识。所以
法眼和尚颂曰。咒咀毒药。形身之逆。眼耳若通。本人
何适。

云峰悦禅师为芝禅师充维那于豫章翠岩。时命蜀
僧绘达磨祖师像龛于堂司。岁月既久。尘蒙蛛丝。有
赣上比丘慧空出力妆治之。由是神明还旧观。生气
凛然。绍兴戊午。南城童藻之敏德尝为赞曰。昔从西
天。鼎来东土。为佛法心印未传。面壁而坐九伏腊。一
华既开。只履乃归。道巳洽道如广厦。有梁有栋不倾
厌。今睹遗像。龙章凤姿离尘杂。巍巍堂堂。犹想无语
踞禅榻。去古滋远。异端横流少检狎。九原可作。吾欲
起公主盟歃。徐枢密师川出知上饶。因焚黄次。经由
翠岩。俾门生读赞而不能句。遂自三复击节其格之
新也。

苏黄门子由。元丰间左迁高安榷筦之任。而于公馀
1610-B¶ 第 678a 页 X86-0678.png
必与诸山讲道为乐。景福顺禅师者。尤笃维桑世契。
顺有三偈寄公。故尝和曰。融却无穷事。都成一片心。
此心仍不有。从古到如今。如今亦如忘。相逢笑一场。
此间无首尾。尺寸不烦量。要识东坡老。堂堂古丈夫。
近来知此事。也不读文书。公将移绩溪。以书别顺曰。
自来高安。唯有二三老僧相知。既又蒙公远来相访。
方今南老门人。公为第一。因此又识南公遗风。为幸
多矣。前日得告。当往绩溪。旦暮成行。不获面违。怅仰
无穷。凝寒法候何如。更冀以道自重。顺后住西山香
城。其徒以公偈并书刊石。尚复存焉。

陈文惠公。阆中人。平居于释氏留心。因游山寺。恍然
有得。而成偈曰。殿古寒炉空。流尘暗金碧。独坐了无
人。又得真消息。景祐间拜相。寻出判郑州。以太子太
师致仕。居于郑圃。阅四寒暑而薨。临终。自志其墓曰。
有宋颖川先生尧佐。字希元。号知馀子。年八十二不
为夭。官一品不为贱。卿相纳禄不为辱。三者粗可归
息于父母栖神之域矣。吁。公于幻妄境中了无遗恨。
其自谓又得真消息。固可与知者道欤。

湖州报本元禅师。其见于林间录。谓开法吴江圣寿。
投黄龙法嗣书。南公视其名曰。吾偶忘此僧。书未欲
开。可以亲至。元遂辍住持事。即日腰包而来。然南公
书尺集有答元曰。手书达吴江圣寿长老。前年永上
人自二浙迎金像回。得书一封。因念汝离黄檗十有
馀年。一锡飘然。孤踪不定。虽知白而守黑。奈果熟而
1610-B¶ 第 678b 页 X86-0678.png
自香。缘在吴江。应时而出。宜遵圣贤规范。如说而行。
勿效庸鄙之流。唐言自恣。凡百住持。必须慎护。此不
尽书也。今观其委曲如是。岂偶忘其名耶。元尝有三
颂示学者曰。你问西来意。傍人意巳彰。病嫌春冷淡。
老见事寻常。睡里游三界。惺来梦一场。言应言不及。
得坐细思量。你问西来意。余生在广南。官人须汉语。
百姓只乡谈。九夏须纨扇。三冬厌绤衫。曹溪门大启。
应不阻人参。你问西来意。同声了了知。博闻非智慧。
寡学岂愚痴。拾得能烧火。寒山解作诗。咄哉颠蹶汉。
谁唱罗罗哩。

中际可遵禅师。号野轩。早于江湖以诗颂暴所长。故
丛林目之为遵大言。因题庐山汤泉。东坡见而和之。
自是名愈彰。无为子杨杰。字次公。以为道交。杨以偈
调之曰。无孔铁锤太重。堕在野轩诗颂。酸豏气息全
无。一向扑入󳶘瓮。遵即继其韵曰。无为不甚尊重。到
处吟诗作颂。直饶百发百中。未免唤钟作瓮。居无何。
有僧往无为军持钵。遵以偈送其行。且简次公曰。今
去无为化有情。野轩无物赠君行。若从杨杰门前过。
为我高声喝一声。杨尝问道于雪窦门下诸公。而遵
嗣报本兰。以雪窦为大父云。

武宁徐龙图禧。字德占。早参黄龙晦堂和尚而受印
可。遂与灵源为法友。因致问于灵源曰。昔有老宿见
人便唤为倒骑牛汉。且道如何得不被佗恁么唤。灵
源对以是佗巴鼻在我手里。仍有颂发挥之曰。涂中
1610-B¶ 第 678c 页 X86-0678.png
作主。门里出身。倒骑顺骑。谁为最亲。莫嫌土面尘埃
甚。百尺竿头步步新。

大洪恩禅师与无尽居士张公以禅教之要。相与徵
诘。无尽因谓之曰。华严注释。古人各有所长。如题目
七字。大清凉得之妙矣。始成正觉。李长者所具剿绝。
佛智既无尽无量。信乎名句文字所不能诠。输他临
济劈耳便掌。三人公案未知如何。试论之。恩遂答曰。
伏蒙剖示清凉.李长者.临济一宗公案。理事分明。谁
敢异议。可怜个不了事汉子被无尽居士一时勘破
了也。虽然罪不重科。既往不咎。要之犹有责情三十
棒。若据令而行。转见尽法无民。若放一线道。又恐知
而故犯。于此二途。如何即是。彼上人者。难为酬对。只
应倒走三千里。如别纸故叙。乃罄此意也。恩仍封别
纸示之。无尽于封来白纸上书一偈寄恩曰。不须倒
走三千里。何必重科三十藤。尽是河沙真宝藏。夜寒
挑起读书灯。恩乃疏为四偈答之曰。不须倒走三千
里。浩浩清波平地走。百尺竿头笑不休。临济德山徒
侧耳。何必重科三十藤。放行把住此为凭。居士传来
应有在。三峰鼎峙碧层层。尽是河沙真宝藏。聊与人
间作归向。来时无口问卢能。惊怪泥牛吞大象。夜寒
挑起读书灯。坏衲蒙头个老僧。惭愧净名多意气。自
怜多病百无能。恩嗣投子青公也。

永道法师者。出于东颖沈丘毛氏。礼顺昌府南罗汉
院僧安恭为师。既而怅然曰。佛之设教。广度群品。今
1610-B¶ 第 679a 页 X86-0679.png
不扶护教门。力究大乘。饶益有情。则徒为耳。遂趋上
都讲席。业唯识.百法二论。获臻其奥。继主左街香积
院。于天宁节恩例得宝觉大师之号。宣和元年正
月诏下。改僧为德士。道偕律师悟明.华严讲师慧
日。与道士林灵素抗辨邪正。诉于朝廷。忤旨流道州。
二年六月。依赦量移。经由长沙。邂逅寂音尊者。以诗
遗之曰。道公胆大过身躯。敢逆龙鳞上谏书。只欲袒
肩担佛法。故甘引颈受诛锄。三年窜逐心无愧。万里
归来貌不枯。佗日教门纲纪者。近闻靴笏趁朝趋。寻
令逐便。七年五月。奉旨。前宝觉大师毛永道。累经赦
宥。特与依旧披剃。自尔屡蒙恩渥。无何。建炎初。京城
留寺元帅宗公服道德义。令借补宣教郎充留守司
招谕官兼总管。使司参谋军事。护佐军旅。俾往淮颖
劝慕豪右。得钱数万。助国赡军。累蒙召起。行在都堂
议事。于是宰执力勉返。初补授文官兼带武职。分领
兵权以佐王室。遂成偈辞之曰。昔年为法致遭黥。大
使监防用将兵。禁锢南行经半纪。往还万里计途程。
冰霜未易松筠操。炉炭难移铁石情。愿与佛陀为弟
子。不堪辅佐作公卿。语虽非工。纪实而巳。寻准三省
枢密院赏功司劄子。奉圣旨特赐宝觉圆通法济大
师。尚书礼部公据云。前件师号。据祖宗法。系是试鸿
胪卿。崇观之后。改赐六字师号。比视品官。又承都省
劄子旌其护法。赐名法道。绍兴三年二月诣朝廷。与
道士刘若谦等。正祈祷道场所僧.道班次。其劄略曰。
1610-B¶ 第 679b 页 X86-0679.png
缘崇宁大观间。道士王资息.林灵素等。叨冒资品。紊
乱朝纲。由是起例。道压僧班。窃见靖康.建炎巳来。所
有道士官资巳行追毁。既无官荫。须合遵依祖宗旧
制。伏望朝廷明降指挥。特赐改正。颁行天下。以正风
俗。是时未蒙与决施行。逮绍兴十三年十月。再行整
会僧.道班次。僧并居东。永为定制。道于十七年七月
二十有七日示寂于临安府祥符兰若。其辞世偈曰。
万法本空。一真绝妄。如彼太虚。元同谷响。若夫东都
事略。谓道士林灵素以左道得幸。势倾一时。而道与
之抗辨。略无挠辞。其扶护教门。利益有情。真不孤初
志耳。

世以伊蒲塞误为蘋藻。无乃沿袭而未之考。今观东
汉.楚王英传。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
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藩辅。
过恶累积。欢喜天恩。奉送缣帛以赎罪愆。国相以闻
诏报曰。楚王讲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
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常有悔吝。其还赎缯。以助伊
蒲塞.桑门之盛馔。其传注曰。伊蒲塞。即优婆塞。中华
译为近住。乃禀戒行。堪近僧住。以是可见非蘋藻矣。
又桑门即沙门。译为息心。瑞应云。息心达本源。故号
为沙门。然天竺之国有五。所至。方言音讹不同。若夫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谓之四众。既具盛馔而
飨。则称为四众斋亦可矣。

金山达观颖禅师。为人奇逸。智识敏妙。书史无不观。
1610-B¶ 第 679c 页 X86-0679.png
词章亦雅丽。与夏英公.王文康公.欧阳文忠公.赵参
政平叔游。殊相乐也。尝著性辩曰。今古圣贤言性者。
只得情也。脱能穷理。不能尽性。何也。不知三才万物
皆性也。天性上.人性下。金利.水湿.木直.火热.土厚。此
五行性也。统而论之。精而察之。万物之性。皎然可见
矣。就中最灵者。人也。阴阳交遘而生。变化而动者。情
也。约人情纯粹者也。其所以可上可下。为贤为愚。受
性上者。君子也。外情不能惑性。虽混于小人。犹金玉
之中土石耳。至于尧.舜.禹.汤。垂名万古。乃当时保高
位。守常道而察人情。随性立法也。桀.纣.幽.厉。惑富贵。
失大宝。纵自性。被情迁也。天地虽无情。风云四时易
其候。山川万物乱其形。唯人居中。度天时。随地利而
不失其节。所以人为天地心也。情.意.识皆本乎性也。
随物所显。故外有多名耳。馀不可备叙也。情者。心也。
牵于用。意者。志也。记于事。识者。知也。辨于物。爱恶喜
怒皆情也。夫为大圣人者。性决定也。不被外惑。不为
情牵。性制于情也。所以我教谓之正觉者也。易唯知
穷理尽性之说。而未见乎出古入今之道者也。

苏翰林子瞻。以绍圣元年秋。经由南华。著衲衣与长
老辩公坐次。忽客来谒。乃著公服。遂谓辩曰。里面著
衲衣。外面著公服。大似压良为贱。辩曰。外护也少不
得。苏曰。言中有响。辩曰。灵山付属。不要忘却。巳而。为
作苏程庵铭。其引曰。程公庵。南华长老辩公为余表
弟程德孺作也。余南迁过之。更其名曰苏程。且铭之。
1610-B¶ 第 680a 页 X86-0680.png
辩作庵。宝林南。程取之。不为贪。苏后到。住者三。苏既
住。程则去。一弹指。三世具。如我说。无是处。百千灯。同
一光。一尘中。两道场。齐说法。不相妨。本无通。安有碍。
程不去。苏不在。各遍满。无杂坏。程为广东漕使。而辩
作是庵也。

闲禅师者。初参高庵悟公于云居。悟问。乡里甚处。对
曰。天台。悟曰。天台石桥倒。是否。闲趋前。以手掖。悟笑
而巳。悟平居喜举玄沙示众。因我得礼你话。闲闻有
省。以颂呈悟曰。因我礼你。鱼腮鸟觜。更问如何。白云
万里。未几。辞归故居。高自标致。继通安。问于悟。得其
所报曰。此事须是力行。久久自然灵验。向来因我得
礼你颂。可谓通古冠今矣。自尔道价四驰。为时宗仰。
郡守革万年律居而为禅席。命闲权舆焉。乌巨雪堂
行禅师视闲为犹子。游天台。闲请其升座。行有颂曰。
因我得礼你。天台石略彴。今古往来人。几个亲踏著。
闲之为人庄重。能踪迹其高庵。迁数刹。而终老于云
居三塔云。

蒋山佛慧禅师。丛林号泉万卷者。有北邙行曰。前山
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哀歌幽怨满岩谷。闻
者潜悲薤露歌。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
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人生还如露易
晞。从来有会终别离。苦乐哀戚不暂辍。况复百年惊
电驰。去人悠悠不复至。今人不会古人意。栽松起石
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
1610-B¶ 第 680b 页 X86-0680.png
茫井轮度。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洛阳
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沈迷不记归时路。为
君孤坐长悲辛。昔日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
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老木萧萧生野
风。东西坏冢连晴空。寒食巳过谁享祀。冢畔馀华寂
寞红。日月相催若流矢。贫富贤愚尽如此。安得同游
长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观其词理悽壮。有关教化。
世之持暴气.溺欲乐者见之。宜自警省焉。

西蜀政书记居百丈山最久。而内外典坟靡不该洽。
至于诗词。虽不雅丽。尤多德言。圭禅师早从之游。政
以诗赠之曰。少年诗律如春雨。点染万物发佳处。时
复一篇出新意。澜锦轻纱脱机杼。自知文意费雕刻。
日益巧伪蔽心腑。翻然洗心谋大道。超然不与万法
侣。车轮峰下从吾游。杲杲素练濯秋渚。一染灿然得
正色。不为朱紫所等伍。妙高无处见德云。梦中楼阁
启钥户。了然心腑不可蔽。无烦彫刻得巧语。谪仙人
在一尘中。一一尘中有杜甫。根尘界处皆腹藁。八万
四千无数句。意句圆美若弹丸。咏歌不足欲起舞。秋
风绕树扫苍颜。园林失翠作岣嵝。远追清兴别吾游。
泠然不待风为御。招此百年未归客。送行天地一逆
旅。要收春雨点新意。佗日相逢为君举。圭遂行。诣佛
眼而得法。后住和之褒禅。东偏植竹。因为退居。名曰
竹庵。有诗。种竹百馀个。结茅三两间。才通溪上路。不
碍屋头山。黄叶水去住。白云风往还。平生只这是。道
1610-B¶ 第 680c 页 X86-0680.png
者少机关。竹庵讳士圭。诗选收为道圭作。则误也。

云卧纪谈卷下(终)
* No. 1610-B
云卧庵主书

十一月七日。丰城曲江感山云卧庵主晓莹上状问
讯径山遁庵无言首座禅师友兄。日者。禋兄居上蓝。
时蒙以函翰附其递至。展绎真旨。开慰之深。何啻执
热而濯清风。第以相望阔远。殊乏雅便。无繇略具禀
报。可胜愧怍。唐顾况有言。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
与兄之违异。偻指则踰其数又七寒暑。其何以堪耶。
追怀畴昔道义琢磨之益。炯炯此心。恍如隔世矣。窃
承坐分法施。开悟多众。苟非辣手段.大钳锤。未易及
此。故尝以祇夜寄意于歆艳曰。径山突兀上云烟。高
遁山颠绝世缘。握以黑蛇分半座。却将毒气喷人天。
其实祖室重寄有在于是。钦仰。钦仰。即兹冬仲。寒冷
浸严。必然觉体于四威仪中。日享龙天恭敬之福。为
乐无涯涘也。愚自量命薄才疏。跨短步窄。难追逐诸
友高躅于丛林。未免禀志遵分。于乾道辛卯缚屋荒
山。既高寒孤迥。老病不堪。至淳熙戊戌冬。以徒弟隶
名感山小寺而徙居焉。寺基税钱三十有一。并无常
产。唯破屋数间。如玉川子洛城之居耳。亲旧怜其谋
1610-B¶ 第 681a 页 X86-0681.png
生计拙。奉养清甚。相与出资创小轮藏。庶几财法互
陈。补其日给。岁在癸卯。徒弟遽殁。遂自任其洒扫之
责。而量柴头.数米颗之外。无佗念装怀。且图睡快而
巳。禋兄谢事上蓝。既到山间。乐其幽寂。为留十有一
月。应南源命而迁青原祖席。缘法颇盛。亦有二三衲
子。不孤其竹篦用事。所用竹篦。乃大慧老师在梅阳。
来报恩。为兄弟入室者。无著尝作铭纪其由。铭有引
曰。大慧老师以竹篦揭示佛祖不传之妙。几四十年。
遂使临济正派勃兴焉。至于居患难中。亦不倦提击。
所以梅州报恩有竹篦在堂司也。江西莹仲温尝掌
其职。得之而归。岂特为丛林千载之荣观邪。无著妙
总谨稽首为之铭曰。南山有竹。不削自异。状若黑蚖。
喷喷毒气。如尺之捶。用之无匮。锻圣烹凡。经天纬地。
仲温得之。尤宜保秘。照映丛林。千古不坠。愚涡沈乡
井。收得诚为闲家具。溘然后。定被摩那辈将去拨火。
何如于未盖棺前。以竹篦及无著亲写之铭。并归于
禋兄。所幸其用得灵验。想兄闻而必为之喜也。其山
头兄弟与兄契分厚而过江西。愚得复见者。唯古冈
永兄。受仰山命。时取道礼城。来庵所相访。因送其入
院。其后迁大沩。二年而示寂。长溪晦兄住香城。亦至
山舍。及董大沩。阅一月而委顺。建昌圆兄自鹅湖移
仰山。迂路相寻。亦送其至临江慧力。无何。领院事七
日而西迈。然晦.圆二兄。世缘不假借如此。在其分上。
又何憾焉。育王光兄。道福如是之盛。向来朝游夕处。
1610-B¶ 第 681b 页 X86-0681.png
而不识韦皇是贵人者多矣。自其出世。收书三四。其
在灵隐。故尝问之以书曰。兄今羽凡骨为飞仙。起故
鱼为云龙。之时如演.圆二兄。尚未闻人天推毂。何邪。
兄虽不藉其齿牙馀论。而道香德风自然蔼著。其所
以问之者。庶其不忘持天下丛林之公论也。今丛林
无公论。奈何。奈何。前夏净慈密兄以书见寄。󳵧诚尽
意。不替畴昔祖道。正赖其主盟。为本色衲子所归。岂
谓去夏遽尔踰葱岭而去。兄必为短气耳。况江湖朋
旧彫零如霜叶脱木。亦无几矣。殊使人怆然也。今华
藏琏兄住保安。日有书来云。祖咏住越之兴善巳数
年。在临安时。缀集大慧始末。作年谱一册。不肯上径
山与前辈看详。急于刊行。亦多疏脱。愚于是答其书。
纠其年谱之谬。今试为兄略举数端。谱云。师再至荆
南。张无尽问以。尧.舜.禹.汤。古之圣君。而释典不言。何
也。师云梵王.帝释说法因缘为对。其所取简脱如此。
适足以增排佛者之诮。若据当时所问所答。极有理
趣。而老师尝于绍兴九年间与尹侍讲彦明说。尹首
肯者再三。即非对以梵王请佛说法因缘。愚以其详
具于云卧纪谈。兹不欲缕陈。又赞草堂像。则是十年
宝峰化主求之于径山。其时草堂尚无恙。故有小根
魔子还知否。此是吾家真白眉之句。乃非十三年作
于衡阳也。又李参政泰发所赠绝句。其引云。适衡。闻
州郡欲免旬呈。师毅然不可曰。无以我累人。此意岂
流俗泛泛者所能窥之哉。感叹成小诗曰。十亩荒园
1610-B¶ 第 681c 页 X86-0681.png
旋结茅。芥菘挑尽到同蒿。圣恩未许还磨衲。且向阶
前转几遭。盖十一年冬间。非二十年也。大慧初到衡
阳。庵于城中廖司户西园。其谱改十亩作十里。在衡
阳城岂容十里园邪。又改同蒿作蓬蒿。且蓬非可食
之菜。然参政公之诗。如唐高力士责峡州。咏荠菜而
寄意焉。其谱中有作说疏谬处。谩为兄略言其数段。
如云。梅为南方烟瘴之郡。医药极少。东归而不沾霈
泽者。六十有三。既无人字。则是何物。若是人而死烟
瘴。盖为法忘躯之士。既非罪责。岂可不沾霈泽邪。昔
徐师川在昭州有诗曰。岭外昭州最瘴烟。华人罪大
此为迁。老夫无罪缘何事。也向昭州住半年。其死于
梅州六十有三人。可比类徐公在昭州也。又云。师居
梅州。衲子追随于荒寒寂寞之滨。丐一言。冀一盼。以
为终身慰幸。足可下视诸方。若尔。则适足取笑诸方。
以老师参徒非标志于宗门本分事。乃东山颂今者
丛林走大声之谓也。又云。绍兴甲戌。在梅州。以临济
正宗法语付法宏首座.道先侍者。宏既不得。其死于
梅阳。而先亦死于径山侍寮。宏.先既死。则正宗法语
付之谁邪。今不得正宗法语付授。而嗣法者则何以
藉口。此所谓华词损实耳。昔圜悟在蜀。尝以衣并钵
寄来泉南与老师。是时老师有偈曰。付来铁钵盛猫
饭。磨衲袈裟入墨盆。祖宗活计都坏了。不知将底付
儿孙。老师既施为如此。何必独收正宗法语付宏.先
也。又云。兄与琏密禋。于老师语录节其纲要。离为五
1610-B¶ 第 682a 页 X86-0682.png
册。既节。则是删繁去冗。然其间不无去取。似不当揭
示于世徒。使丛林增阿难眊矣之叹也。又有按事出
武库者。却不叙武库所出端由。今略叙武库之权舆。
乃绍兴十年春。信无言数辈在径山。以前后闻老师
语古道今。聚而成编。福清真兄戏以晋书.杜预传中
武库二字为名。至十一年四月间。老师升座。而张侍
郎与法会。老师因说。张魏公之兄昭远参圜悟。而圜
悟谓其为铁刬禅。今山僧却谓侍郎禅为神臂弓。未
免以偈见意曰。神臂弓一发。穿过千重甲。子细拈来
看。当甚臭皮袜。次日。侍郎请升座。而台州了因禅客
致问曰。神臂弓一发。千重关锁一时开。吹毛剑一挥。
万劫疑情悉皆破。犹是生死岸头事。作家相见时如
何。师曰。拖出这死尸。进云。和尚为谁恁么道。师云。棺
木里瞠眼。进云。此未是学人问处。师云。你问处又作
么生。进云。把手上高山。师云。非你境界。进云。毒蛇头
上也要揩痒。师云。你不是这般人。进云。若不登龙门。
焉知沧海阔。师云。争奈巳遭点额。逮五月间。侍郎遭
台评。被及老师有衡阳之行。盖是时。朝廷议兵。而神
臂弓之论颇纷纭。所以侍郎答何中丞书。有除帅在
月末之语。巳而。张徽猷昭远有偈嘲老师曰。小庵庵
主放憨痴。爱向人前说是非。只因一句臭皮袜。几乎
断送老头皮。由是山头识者。莫不以武库二字为忧。
故千僧阁首座江州能兄揭榜子于阁门曰。近见兄
弟录得老师寻常说话。编成册子。题名武库。恐于老
1610-B¶ 第 682b 页 X86-0682.png
师有所不便。可改为杂录。则无害焉。其后。又伪作李
参政汉老跋。而以绍兴辛酉上元日书于小溪草堂
之上。其实老师则不知有武库。及于绍兴庚午。在衡
阳见一道者写册。取而读。则曰。其间亦有是我说话。
何得名为武库。遂曰。今后得暇。说百件与丛林结缘。
而易其名。未几。移梅阳。至癸酉夏。宏首座以前语伸
请。于是闲坐间有说。则宏录之。自大吕申公执政。至
保宁勇禅师。四明人。乃五十五段而罢兴。时福州礼
兄亦与编次。宏遂以老师洋屿众寮榜其门。有兄弟
参禅不得。多是杂毒入心之语。取禀而立为杂毒海。
宏之亲录。为德侍者收。礼之亲录。在愚处。礼之录。其
中尚有说云盖古和尚。丛林谓古慕固者。颂狗子无
佛性话曰。赵州狗子无佛性。终日庭前睡不惊。狂风
打落古松子。起来连吠两三声。老师曰。此吟狗子诗
也。礼之小楷。笔力精劲。殊有风韵。盖出之于晋宋法
帖耳。又谱中于二十年收四句诗而不叙其由。但云。
皆预谶岭海之意。诗曰。雁回始觉潇湘远。石鼓滩头
莫怨天。一住十年秦楚隔。木弓重续旧因缘。盖是雪
峰闻兄于绍兴十二年从衡阳来临安。见有以西蜀
费孝先之术。设肆而为人决休咎。闻因以老师问焉。
故有是诗也。衡阳有回雁峰。潇湘有石鼓滩。而辛酉
至庚午。移梅阳则十年。或云。古以梅木为弓。未详所
出。若以卦诗较老师衡阳之事。可谓奇中矣。又谱中
收而使人不可晓者。如云华药寺庆忏钟楼小参说
1610-B¶ 第 682c 页 X86-0682.png
偈。戏操闽音。用其里语。后以杜牧之诗。惊起暮天沙
上雁为断句。愚尝闻筠阳瑫兄说仰山钟楼壁间。旧
有题云。突然架起一间屋。中心悬个铁琅珰。惊起暮
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以老师与竹庵在仰山
时。尝登楼读而为笑。及于华药小参。举以为法乐。若
谓海门为谶。则老师未尝过海门。何谶之有哉。又谱
收祭圜悟文。不动轩记。巳见于泉南刊舟峰文集。则
是其代亦不必收为老师作也。至于临示寂。遗奏四
十二字。乃亲迹。而却不收。遂收愚所录嘱嗣法委曲
之语。然愚是时于丧。司职在掌记。所以于语之结尾。
明说是口授。侍者令录以为别。此所谓老夫常谈。何
足收邪。又谱云师隆兴癸未三月。闻王师凯旋作偈。
有氛埃一扫荡然空之句。然偈初欲以进而未果。真
迹在贤兄处。贤卒而流落为仰山权兄收。偈前有臣
某甲上进五字。氛埃一扫荡然空。百二山河在掌中。
世出世间俱了了。当阳不昧主人公。若此偈可全收
而却不尔。谱末云。夺食驱耕。断桥塞路。盖游戏耳。若
以是为游戏。可乎。此所谓妄言伤正也。前辈曰。夺食
驱耕手段辣。兹可见宗师体裁耳。又云。其所摄化。倾
仓倒廪。堕珥遗簪。唯恐不适师意。则人情相奉。而非
归依至道。从其摄化也。其堕珥遗簪。则是遗失堕落。
而非韩文公所谓越商胡贾脱身献耳。谱中间有按
塔铭而并无按正续传。至于有数段按师谓侍者。若
是说话初无定论。既非上纸笔。何可言按。俗谚所谓
1610-B¶ 第 683a 页 X86-0683.png
口说无凭也。又谱跋云。采摭正续传所不载者。集为
年谱。及观谱之所收。尽出于正续传。何得为不载邪。
兴国军安兄。作建康出队先驰。归谓愚曰。老师缘秦
太师有亲戚命升座。乃言。我虽被太师编管十七年。
未尝敢怨佗。其实事有前定也。遂引。东山受业院。于
崇宁甲申塑佛。有异人丁生便谓像有难。则人来出
家。像毁。则人有难。若较我平生事。时日无差。岂不是
前定邪。士大夫闻者。靡不服其达也。正续传首载此
事。而谱却按为定上座普说而说。然说事有由。不若
为秦太师亲戚说者为优耳。试于广录检寻。于定普
说有无。便见其凿空造端。欺诳于世也。绍兴丙子秋。
老师曾于鄂渚舟中。以愚生缘洪州。顾而谓曰。洪州
出得几个尊宿。如。宝峰月.海会从.云峰悦辈。甚生次
第。又云。我年十九游隐静杯渡庵。其庵主说所梦。便
谓我是云峰悦和尚后身。及到瑞竹珵和尚处。却道
我是再来人。是时老师说得甚详。故尝备载于云卧
纪谈。而谱中只说珵说为再来人。却不能收云峰后
身之事。然老师屡说。而丛林知者亦众也。所以向来
对灵文。故云举世知云峰悦老之后身。逢时获南岳
让公之前号。盖让公亦赐大慧禅师也。江西近有一
僧撰隆兴佛运统纪。凡两巨编印行。以初祖迦叶于
周懿王四年庚寅入鸡足山。而传灯录载却是孝王
五年丙辰也。其差紊二十八年。于迦叶尚如此。馀可
知矣。又收晋怀帝为刘曜使衣青衣而行酒。及东晋
1610-B¶ 第 683b 页 X86-0683.png
孝武帝晚年。长星现而举酒祝曰。长星劝尔一杯酒。
观其二事。何与佛运邪。愚因见统纪无足取。遂用小
青江纸一幅。上𦘕小佛。两旁𦘕八十眼。于每眼中只
写四字。如甲寅示生。至壬申入灭之数。其下叙化迹
七百馀字。名曰释迦文佛住世图。其叙说法年时。略
曰。初诣鹿苑开演二乘。其癸未至甲午唯谈生灭。是
为阿含经声闻小乘也。其次乙未至壬寅说方等诸
大乘经。弹诃二乘。令耻小慕大。其次癸卯至甲子说
般若诸经。融通二乘。令心通泰。其次乙丑至壬申说
法华.涅槃等经。开权显实。指小即大。混而为一。所谓
身住世七十九年。而教谈三百馀会也。愚向尝与池
州南道者议。欲撰老师住世图。今亦不复措意矣。南
与述首座。字无巳者。是乡人也。述同老师在京师圜
悟会中而至云居。知老师出处之详。无如述也。南与
之同行。其闻见可知也。老师初住径山。述作先驰。与
首座勘辨亦有机语。由是丛林只呼为述先驰。尝随
过衡阳。既移梅阳。而述归乡。首众僧于梅山愚丘禅
师席端而卒。愚平时与南亲密。每闻其语丛林典故
也。愚又因见吉州禾山方和尚。令福唐祖一书记所
编死心行状。及较舟峰续僧宝传。则没交涉。其传则
谓。初谒栖贤秀。次之黄龙参晦堂。会坐下板知事捶
行者。闻杖声而悟。晚住黄龙。退居晦堂。夜参。有乞末
后句。与偈。泊然而逝。而行状则谓。初谒晦堂于黄龙。
阅九载。一夕。燕坐微困。闻雷大震。廓然契悟。又经九
1610-B¶ 第 683c 页 X86-0683.png
载。方离黄龙遍参。而至栖贤谒秀铁面。及再住黄龙。
往大庄写鼓楼牌为安心阁。体中不佳。院众来请归。
遂厉声曰。吾以大千为家。何院之归乎。况衲僧家胡
往不利哉。藏主僧慧宣曰。和尚宜自警省。师蹶起曰。
川僧。我这里事定。于是泊然而逝。是时灵源居昭默
堂。以偈告死心灵席。其偈有叙曰。伏念十三日承降
弊寮。碾茶具食。笑语甚欢。且举昨日答舒州朝请徐
师川甘露真乘书。其语委曲和软。异乎平时。复举今
早答隐静祖印书。云渠巳作寿塔。云彼此老大。今后
不必寄书来也。食罢。从容说话乃去。至次日晚閒。报
和尚早晨出庄。斋后似不快。恐今夕不归。十五日早。
闻巳归寂。某力病登方丈。见趺坐颜貌睟然如平常。
身体温软。但问不复应矣。唯是不应。亦涉呶呶然。知
者方知。其如未具无耳之听者。何因著偈以告于灵
席。噫。慈音正色尚能为我发忉忉之诮乎。偈曰。平生
诋真语。正色无忌讳。垂灭流软音。向人真有谓。于余
尤更勤。煮茗罗珍味。那知越夕閒。遽作翻身势。闻登
方丈观。跏趺皃和睟。问焉不余应。即承亲说示。其如
有耳人。难听无声义。何当妙寂中。等复演玄秘。然其
偈叙与行状同。而与传则不同矣。其传既行。其行状
则无闻于丛林也。死心可谓命世大宗师。其平时出
处。丛林不得闻其详。是可太息也。愚向虽谬用其心。
以所闻所见缀成大慧正续传.无垢闻道传.无著投
机传。庶几于后文章宗工如孙尚书仲益作圜悟传.
1610-B¶ 第 684a 页 X86-0684.png
秀紫芝作欧阳文忠公传。而不至如舟峰作死心传
之疏脱耳。中昨雪峰闻兄.云居熙兄。并欲以传锓木。
而力拒其不可者。其中必有不合舆议处。若不锓木。
尚可改易。若锓木。则是以管见而欺当时会中朋旧。
谓秦无人也。灵源作晦堂行状有云早不奉戒律。且
逢横逆。天柱静公以书力诋其不当言。又疏山如公
编次草堂行录。有日持心经一藏。以般若力资云岩
造藏。而东山空公以书纠其非。是其灵源.疏山智高
识博。尚取诟于同列。况佗人哉。然正续所收嗣法。止
于在洋屿.小溪前住径山受记莂者。其衡梅与再住
径山并无与焉。至于收无著者。盖依彷达磨传载尼
总持。在于无著。则不忝耳。今闻.光二兄法子法孙棋
布名山。以传不收。其师必怒骂生灭也。昔灵源著五
祖演和尚正续铭。而无圜悟名。但佛鉴.佛眼而巳。盖
是时。圜悟出世西蜀。而道声未及南方。孟子所谓尽
信书不如无书也。雪堂作佛眼正续记。久巳刊行。兄
曾见否。前得兄书有言。不附承动静巳十年。登时口
占一偈曰。吴楚相望亦远哉。十年方得一书来。世无
百岁之人也。纵有书来能几回。彼此书尺疏得往复。
其道义于大圆镜中岂有疏阔哉。昨于待来之人。剽
闻兄力却秀峰之命。而今而后。设使有援薛廷望请
德山故事。必难施其计。故尝有二偈奉怀。曰。自从相
别几经年。湖海唯闻道价传。以遁名庵真个遁。献华
无路在诸天。又曰。闻道秀峰招不去。想于双径作终
1610-B¶ 第 684b 页 X86-0684.png
焉。既然穴鼻图高卧。敢问时人作么穿。谩录去。聊博
一笑耳。愚行年六十有八。而来□无多。前辈所谓人
生七十鬼为邻。则近之矣。今俱老大。相望阔远。必无
荐见之因。怀抱何由轩豁。既形于纸笔。未免䌤缕相
告。以兄为知言之人故也。即日愿言。斋息是卫。永永
眉寿。以副丛林依向。此外无可为祝。不宣。晓莹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