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610-A¶
1610-A¶ 第 659a 页

* No. 1610-A
感山云卧纪谈

始予出自南闽。远归江表。分甘与草木俱腐。诛茅城
山。以尚书孙公仲益所书云卧庵字而揭焉。公又以
诗见寄。有身世两相违。云閒卧不飞之句。盖其知予
者也。山顶高寒。非老者所宜。八见青黄。病随日生。繇
是徙居曲江之感山。年运既往。与世日益疏阔。顺时
制宜。以待溢然。或逃可畏之暑于松坞。或暴可爱之
日于茆檐。身閒无事。遇宾朋过访。无可藉口。则以畴
昔所见所闻公卿宿衲遗言逸迹。举而资乎物外谈
笑之乐。不谓二三子剽闻。而耳亦熟矣。遂相与记诸。
以云卧纪谈名之。然予所谈。未必世之贤者以为善。
令会稡成编。无乃重予之过欤。若夫文字性空。言语
道断。以予终日谈为未尝谈。则庶几焉。

云卧庵老僧
自叙
1610-A¶ 第 659b 页 X86-0659.png

* 云卧纪谭目录



* 卷上

* 富弼颂书
* 秀紫芝文
* 东山吉
* 仁宗问大觉
* 黄龙颂三关
* 周茂叔青松社
* 禅公颂古
* 齐巳粥疏
* 查道僧堂记
* 佛心才
* 无尽送羽士
* 明大禅持钵
* 修演入定
* 鼓山刊录
* 回石头录叙
* 道潜参寥子
* 自云厨堂记
* 大慧寓韩驹斋
* 慈云陈词
* 罗汉系南
* 饭僧嚫金
* 泉入黄龙室
* 雪窦持
* 龙牙从密
* 英铁觜
* 西湖清淳
* 汪藻会诸山
* 严阳尊者
* 大慧云峰后身
* 程辟招老南
* 刘公观音石像
* 净逊烧虱法语
* 喻弥陀
* 温公修造
* 莫将谒南堂
* 妙应风鉴
* 李觏恭伯
* 脩仰书记
* 讷叔至东林
* 果公示欺客
* 真净行宝莲
* 径山本首座
1610-A¶ 第 659c 页 X86-0659.png
* 才苏噜
* 宣首座
* 圆悟书王梵志颂
* 楚安方
* 舟峰庆老
* 御注圆觉经
* 海会守从
* 杨麟出家
* 圆鉴远公
* 寂音获谴
* 卷下

* 尼慧光说法
* 孝宗原道辨
* 隆庆闲
* 泉大道颂
* 大悲闲长老
* 佛印谒王荆公
* 老华严出世
* 无际扫塔
* 惟正禅师
* 南老答邹长者
* 严朝康颂古
* 文殊道
* 饶节从释氏
* 且公颂古
* 苏轼赞泗州
* 信园头能诗
* 皓布裈塔铭
* 尼真如参道
* 保宁玑道者
* 冯氏赞大慧
* 岳林寺重建
* 简上座
* 尊宿渔歌
* 大慧再访无尽
* 谦问张浚
* 端故事
* 辩粗
* 大觉乞归山
* 苏辙谒佛印
* 雪堂行
* 达磨赞
* 苏辙左迁
* 陈尧佐志墓
* 报本元嗣书
* 野轩诗颂
* 徐禧问灵源
1610-A¶ 第 660a 页 X86-0660.png
* 无尽徵诘
* 永道抗辩
* 伊蒲塞
* 达观性辩
* 苏轼衲衣
* 无著道闲
* 佛慧北邙行
* 政书记诗
* 卷末

* 云卧长书

云卧纪谭目录(终)No. 1610
感山云卧纪谈卷上


富郑公。熙宁间。镇亳州。迎致颖州华严禅苑颙禅师。
获闻心法。及致仕居洛。以颂述志。寄颙得法之师姑
苏圆照禅师。曰。亲见颙师悟入深。夤缘传得老师心。
东南谩说江山远。目对灵光与妙音。仍有书曰。弼留
心祖道。为日巳久。常恨不遇明眼人开发蒙陋。虽久
闻盛德。而无由瞻谒。昨幸出守亳社。与颖州接境。因
里人张北部景山请得颙师下访。相聚几一月。以慈
悲方便之力。令有悟处。会结夏逼日。四月初。遽且归
颖。其于揩磨淘汰。则殊未有功。衰病相仍。昏钝难入。
昔古灵师所谓不期临老得闻极则事。见之于弼今
1610-A¶ 第 660b 页 X86-0660.png
日矣。天幸。天幸。弼虽得法于颙师。然本源由老和尚
而来。宗派甚的。必须亦欲成持。更望垂慈摄受。远赐
接引。未至令至。即为南岳下庞蕴.百丈下裴休。何以
异哉。公之贵极人臣。顿明此道。可谓没量大人矣。又
能讲法义于圆照。叙陈宗派。援古灵师临老得闻极
则事以自谓。岂欺人哉。

蜀僧祖秀。字紫芝。蚤以文鸣于士大夫间。慕嵩明教
之风。著欧阳文忠公外传。苏养直庠为序冠其首。略
曰。君子以佛之教不见證于尧.舜.禹.汤之世。而孔子.
孟轲之后。历代先儒虽当国。不少禁。亦听其横流宇
内。古今持此论者有矣。独秀公以谓尧之丹朱。不足
以授政而禅舜。舜亦忧商均而禅禹。至汤武革命。斯
教之所始。使孔子行事。亦何以异此。由尧迄武王。佛
未诞生。有以也。成康既没。佛于是显迹。然而未被中
华。以俟圣人生于鲁。集大成于古帝王之教也。甚矣。
圣人困于鲁卫.陈宋。欲居九夷。乘桴浮海。当是时。以
外数万里之教。加于中国。天子.诸侯畴听之哉。佛之
法不苟传。非显宗感而求诸远。恐未能速应耳。此皆
秀公京师之书。其骇古震今之论。溢数万言。特未传
于世。又秀尝赞东坡像曰。汉之司马.杨.王。唐之太白.
子昂。是五君子者。皆生乎蜀郡。未若夫子而有耿光。
夫子之诗。抗衡者。其唯子美。夫子之文。并轸者。其唯
子长。赋亦贤于屈贾。字乃健于钟王。此夫子之绝技。
盖至道之秕糠。夫子之道。是为后稷.伊尹。可以致其
1610-A¶ 第 660c 页 X86-0660.png
君于尧.汤。时议将加之于鈇钺。而夫子尤讽于典章。
海表之迁。如还故乡。信蜀郡之五杰者。莫得窥夫子
之垣墙。秀之言论风旨。不特此而巳。尝一脔可以知
鼎味也。靖康初。秀尚留京师。著华阳宫记。极为详备。
其东都事略以为朱勔传赞。盖勔董役读之者。所谓
寿山艮岳则昭然矣。岂待寄目耶。张丞相德远判福
唐。致秀住长乐光严兰若。后归老蜀山。翛然燕处。一
话一言未尝忘卫宗护教。既福不逮慧。为时论所惜
焉。

新淦东山吉禅师。闽人。佛照光公受业师也。道学充
茂。谈辩洒落。高明士夫喜与之过从。有李朝请者。乃
芗林居士之舅氏。尝偕芗林谒之语道。李曰。家贼恼
人时如何。吉曰。谁是家贼。李竖起拳。吉曰。贼身巳露。
李曰。和尚莫荼糊人好。吉曰。赃證现在。李愕眙不荐。
吉冲口成偈曰。家贼恼人孰如何。千圣回机只为佗。
遍界遍空无影迹。无依无住绝笼罗。贼。贼。猛将雄兵
收不得。疑杀天下老禅和。笑倒闹市古弥勒。休。休。不
用将心向外求。回头瞥尔贼身露。并赃捉获世无俦。
世无俦。真可仰。从兹不复誇技俩。怙怙安家乐业时。
万象森罗齐抚掌。吉又尝以二颂发挥德山.临济棒
喝之旨。曰。入门便棒。七颠八倒。匝地普天。一时勘破。
入门便喝。夜叉罗刹。大地山河。一时恶发。吉乃道场
山琳公之嗣。𣆶于南闽。首众开元。就云堂午斋次。说
偈曰。八十四年老比丘。万般施设不如休。今朝廓尔
1610-A¶ 第 661a 页 X86-0661.png
忘缘去。任听桥流水不流。遂泊然而逝。其临大变。殊
异如此。

仁宗皇帝以皇祐四年十二月九日遣中使降御问
于净因大觉禅师怀琏曰。才去竖拂。人立难当。琏方
与众晨粥。遂起谢恩。延中使粥。粥罢。即以颂回进曰。
有节非干竹。三星绕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
于是皇情大悦。既而复赐颂曰。最好坐禅僧。忘机念
不生。无心焰巳息。珍重往来今。琏和而进之曰。最好
坐禅僧。无念亦无生。空潭明月现。谁说古兼今。于时
华严隆公尝谓琏即心是佛颂乃虚空钉橛。然琏公
仰酬御问。应机而然。隆公言之。亦各有旨哉。

黄龙南禅师平时见学者来。必问生缘.佛手.驴脚。故
丛林目为三关。亦尝自作三颂。发明其旨。世只传其
佛手.驴脚。而遗却生缘。庐山圆通旻公。乃黄龙法孙。
于南岳广辩首座处。见南公亲笔三颂曰。我手佛手
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著无生。会得云收日卷。方知
此道纵横。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伹见
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若以林间录所载佛
手驴脚颂校辩之本。十有一字不同。无乃先后改更
而然。且如南公颂勘婆话呈慈明。尚以有.没字见工
拙。由是而观。岂无优劣哉。

舂陵有水曰濂。周公茂叔先世所居。既乐庐山之幽
胜而筑室。则以濂名其溪。盖识不忘本矣。于时佛印
1610-A¶ 第 661b 页 X86-0661.png
禅师元公寓鸾溪之上。相与讲道。为方外友。由是命
佛印作青松社主。追[媲-囟+(色-巴+囚)]白莲故事。嘉祐中。公通守赣
上。寻有谮公于部使者。临之甚威。公处之超然。佛印
闻而述庐山移文寄之曰。仕路风波尽可惊。唯君心
地坦然平。未谈世利眉先皱。才顾云山眼便明。湖宅
近分堤柳色。田斋新占石溪声。青松巳约为禅社。莫
遣归时白发生。公未归。间复趣之曰。常思湖口绸缪
别。又忆匡庐烂漫游。两地山川频在目。十年风月澹
经秋。仙家丹药谁能致。佛国乾坤自可休。况有天池
莲社约。何时𢹂手话峰头。公虽为穷理之学。而推佛
印为社主。苟道之不同。岂能相与为谋耶。

庐山汤泉在山南。为小刹。熙宁间。禅公住持丛林亦
雍肃。因举。南泉同归宗.麻谷去礼觐国师。路次。于地
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宗便于相中坐。谷便作女人
拜。泉云。与么则不去也。宗云。是甚么心行。泉于是唤
回。禅乃颂曰。独掌不浪鸣。灵光各自有。梵刹一才兴。
大家出只手。大慧老师再董径山。因勉学徒持钵。亦
尝举此。禅公乃真净之嗣云。

仰山小释迦。住豫章观音。僧齐巳为总辖庶务。有粥
疏曰。粥名良药。佛所赞扬。义冠三檀。功标十利。更祈
英哲。各遂愿心。既备清晨。永资白业。昔刊于石。既经
建炎兵火。无复存矣。豫章职方乘但云。诗僧齐巳粥
疏。已之所书。文墨可观。不收其词。今禅林晨粥唯唱
前四句。且不知谁作也。已世姓胡。潭之益阳人。幼捐
1610-A¶ 第 661c 页 X86-0661.png
俗于大沩。依祐公。盖与寂公为同门友。其后居西山
金鼓而示寂。塔尚存龙盘。乃其书堂。元祐间。马都运
醇有小诗题院壁。曰。支遁逍遥不我逢。等閒下马憩
莲宫。欲询齐已幽栖事。七十山僧两耳聋。

慈照禅师聪公。住襄州石门。请待制查公为撰僧堂
记。曰。乾明寺者。去郡百里。古曰石门。因敕易之。高山
崚谷。虎豹所伏。岐路硗确。人烟夐绝。非志于道者。罔
能栖其心也。游官之徒。羁束利名。虽观其胜绝而罕
能陟其境。道守郡日。知有学者法。字守荣。自雍熙三
年参寻而至。后安禅之堂卑隘隳坏。于是发心重构。
克坚其志。聚落求化。多历年所。召良工。市美材。迄景
德三年始告成。凡五间十一架。春有学徒慧果。𢹂锡
至京。请余识之。将刊于石。乃书曰。自佛法广被。达磨
西来。具信根者。求證本源。星居旷野。蔽身草木。衣不
禦寒。食不充腹。及正法渐漓。人法替怠。百丈禅师乃
营其栋宇以安老病。迩来禅刹竞构宏壮。少年初学
恣卧其间。殊不知化缘者劳形苦骨。施财者邀福忏
罪。明因果者如卧铁床。若当冤敌。自非朝夕密密增
长圣胎。其次亲善知识者。志求解脱。可以暂容其形。
龙神攸护。其或心汩盖缠。身利温煖。不察无明。不知
命缩。唯记语言。自谓究竟。韶尽迁谢。堕彼恶趣。丈夫
猛利。得不动心者哉。荣公。生凤翔虢邑。出家于雍州
鄠县白云山净居禅院。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八日。记
世之所传。只从佛法广被。至得不动心者哉而止矣。
1610-A¶ 第 662a 页 X86-0662.png
所以黄太史答芝昙秀手简曰。查公前朝名士。游杨
文公.王文惠公之门。参禅学道有气息者也。然此僧
堂记。恐尚有首尾耳。公早参琅邪觉禅师。躬事薪水。
因琅邪示以注三祖信心铭。于上大写一句。而下细
写一句。至数句之后。豁然悟旨。觉遂告之曰。老僧一
期描𦘕虚空。直须吐却始得。妙喜老师尝谓。大观间。
闻太平州耆宿言其如此。

佛心禅师才公。始于受业院袭声梵。应时俗。因如城
置法器。遇一叟语之曰。汝自是法器。何用更佗觅。才
忽猛省。即趋西禅法席。闻方丈海印隆禅师云。平生
睡不落人前。起不落人后。遂窃慕焉。及见老宿达道
者看经。至一毛头狮子。百亿毛头一时现。才指问曰。
一毛头狮子作么生得百亿毛头一时现。达曰。汝乍
入丛林。岂可便理会许事。寻又问以。不在内.不在外.
不在中间。此何理哉。达使其自看。才由是凡出入门。
必跨定其限。默思。不在内.外.中间。却在那里。其纯诚
若此。于时西禅众逾万指。才发心领净头职。一夕汛
扫次。隆适夜参。至则遇结座。掷拄杖云。了即毛端吞
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才豁然有省。及出闽。造豫章
黄龙山。与死心禅师机不契。乃参灵源禅师。凡入室。
出必挥泪自讼曰。此事我见得甚分明。只是临机吐
不出。若为奈何。灵源知其勤笃。告以。须是大彻。方得
自在也。居无何。窃观邻案僧读曹洞广录。至药山采
薪归。有僧问。甚么处来。山曰。讨柴来。僧指山腰下刀
1610-A¶ 第 662b 页 X86-0662.png
曰。鸣剥剥是个甚么。山拔刀作斫势。才忽欣然掴邻
案僧一掌。揭帘趋出寮门。冲口说偈曰。彻。彻。大海乾
枯。虚空迸裂。四方八面绝遮栏。万象森罗齐漏泄。才
之生缘长溪县。出世南岳上封。归闽。住东山.大乘.福
清.灵石。后迁鼓山而示寂。其为人褊急。丛林蚤目之
为才煎云。

丞相张无尽居士。平居与庐山东林照觉总禅师为
方外侣。元丰辛酉秋。以序送羽士。蹇拱辰。字翊之。往
参问于总。曰。成都道士蹇翊之来。言于余曰。吾乡羽
衣之族。世相与为婚姻。娶妻生子与俗流无异。拱辰
因观道藏.神仙传记。翻然觉悟。当吾血气刚强。视听
聪明。喔咿哇呜顺吾耳。青黄赤白炫吾目。甘脆膏腴
爽吾口。馨香馥烈适吾鼻。滑泽纤柔佚吾体。欢欣动
荡感吾意。此六寇者。乘吾瞀乱。昼夜与吾相亲而未
尝相释也。一旦吾之形秏而羸。气秏而衰。精秏而萎。
神秏而疲。八风寒暑之所薄。百邪鬼崇之所欺。阴魄
欲沈。阳魂欲飞。则六寇者。曾莫吾代。而天下之至苦。
吾独当之。房闼之恋莫如妇。血肉之恩莫如女。拱辰
于是悉囊中之所有与之而谢去。绐以佗事出游百
里。遂泛涪江。下濮水。历缙云。出涂山。访岑公之洞府。
瞻神女之祠观。而达于渚宫也。将泛九江。入庐山。结
茅于锦绣之谷。长啸乎香炉之顶。抚陶石以遥想。挹
远溪以濯足。盖吾之术以性为基。以命为依。始乎有
作。终乎无为。窃闻先生究离微之旨。穷心迹之归。奏
1610-A¶ 第 662c 页 X86-0662.png
无弦之曲。驾铁牛之机。故不远而来见先生也。当试
为余言之。余曰。壮哉。子之志乎。难行能行。难弃能弃。
吾弗及子矣。余适有口疾。不能答子。吾有方外之侣
曰常总。居于东林。必能决子之疑。请持吾之说而往
问之。噫。无尽不指蹇见道家流。而指往东林。厥有旨
哉。

径山明禅师。绍兴辛酉。随侍大慧老师过衡阳。日化
于市。以赡庵众须。一绳为率。癸亥秋。辞往浙西持钵。
期明年上元回。大慧以偈送之。曰。藞苴明大禅。孟浪
绝方比。识得玄中玄。作得主中主。赤脚走长街。一日
数百里。色力既勇猛。殊不畏寒暑。如是二三年。日日
只如此。人皆谓渠狂。渠只笑而巳。秋阳方炽然。忽来
辞妙喜。持钵入闹市。普化乃知己。肩横楖𣗖杖。其兴
不可止。临行赠汝言。汝令须记取。甲子上元前。却要
到这里。仍求得大慧像赞曰。直饶画得十分。犹是真
常流注。普化倒翻筋斗。爬著了明痒处。有个末后句。
当机难禁制。咄。且不要絮。明。道貌丰硕。气宇雄迈。应
机施设。必以法为乐。故得丛林大禅之誉。至于偈颂。
多率尔而成。亦有新意。隆兴元年春。自庄山被旨住
径山。由广德军开法院僧首宗俨求颂发挥其修造。
明掇笔书曰。这个俨僧首。灵机常在手。𡎺著磕著处。
塞却娘生口。言外领略得。三三不成九。僧首如是传。
大作狮子吼。诸佛亦如是。喝下须弥走。做起参天大
梵刹。千年万岁摩星斗。今径山姑苏别业。岁入二万
1610-A¶ 第 663a 页 X86-0663.png
斛。乃明化于杨和王府。未几而示寂。既撰田记。明无
与焉。昔韩昌黎奉诏撰平淮西碑。为李愬部卒石孝
忠推仆。以其纪功不及于愬。以是方于田事。大略相
似。惜丛林无孝忠之作耳。

豫章东山僧修演。里中刘氏子。得法于石门谦公。有
偈曰。未悟之日要参禅。一见石门便坦然。蒙师指个
真消息。方知盐咸醋是酸。自尔修杜多行。常于夏夜
裸体以饲蚊蚋。有施与衣。则受而转济无者。亦尝说
偈见意曰。四十年来常跣足。不剃头兮不澡浴。郡官
为我换衣衫。只恐平生愿不足。以故世称为刘道者。
居无何。告其徒曰。吾将入定。可以砖泥为护。须三年
后与汝相见。及期果出定。显化异常。落成梵宇。至天
禧二年岁馀二日。复将入定。遂嘱徒属以。四十九寒
暑。当启吾圹。即瞑目焉。治平三年。如其所嘱之数。由
是寺僧以其事闻于太守程公辟。率僚属就视。而趺
坐俨然。遂傅以香泥。奉安佛殿之西庑。以应民庶祈
祷。夫演公悲愿宏深。而能回首尘劳。曲开方便如
此。

福州鼓山于绍兴之初刊行古尊宿语录二十有二。
洪之翠嵓芝禅师者。其一焉。芝开堂于郡城。有问。如
何是洪州境。答曰。滕王阁下千峰秀。孺子亭前薄雾
生。又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曰。出入敲金镫。朱衣对锦
屏。其刊本漏却答境一联。与问人一句。乃以对人而
酬境。其颠错若此。绍兴甲子逮今。模印流通天下不
1610-A¶ 第 663b 页 X86-0663.png
知其几许。遂使标志此道者。不见古人大全。可不惜
哉。

西蜀钓鱼山回禅师。早为石工。而有契證。故丛林目
之为回石头。蜀之名士冯当可.唐文若与数客语论
次。举。孔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回缄默静听。徐曰。古人意莫不如此。坐客
骇异。且命回释其大意。回即说偈曰。会得知之为知
之。步步踏著上天梯。叵耐古人无意智。刚惹閒人说
是非。举座倾服。后冯公当可叙回语录曰。五祖晚得
南堂。慥暴生狞。凌跨勤远。天遒地窄。投老大隋。回道
者以运锤攻石之手。仰击坚高。出力既粗。一锤便透。
归坐钓鱼山下。乖崖峭壁十倍其师。狼毒砒霜不容
下口。其徒彦文更不瞥地。要取馀毒。散施诸方。余恐
后人不著便宜。自取僵仆。故为叙引。以冠前文。绍兴
间。卐庵颜公自径山首众归蜀。经钓鱼山。值回为众
入室。颜直前酬酢而出。少顷。回询于众曰。适来黥面
僧子安在。有识颜者曰。其僧乃径山颜首座。巳登舟
矣。回使侍者邀颜上山。讲丛林之礼。颜尝为剧寇虏
而黥面也。

钱塘僧道潜者。以诗见知于苏文忠公。号其为参寥
子。凡诗词迭唱更和形于翰墨。必曰参寥。及吕丞相
为奏妙总师名之。后与简牍。则曰妙总老师。江浙石
刻具存者多。今略记公离钱塘。以长短句别之曰。有
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
1610-A¶ 第 663c 页 X86-0663.png
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俛仰昔人非。谁似东坡
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佗年东还海道。愿谢公
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噫。今世之
小生。于有道宗师。必名呼而示其忽慢。亦安知文忠
于一诗僧尚尔。况道德崇重者耶。

白云端和尚。住浔阳能仁。新其堂与厨。略记其实曰。
古之称善知识者。盖专以祖法为务。旦夕坐于方丈
间。应诸学者之问而决疑焉。若院之事。则有学者分
而集之。故善知识之称。得其实而有尊矣。愚嘉祐丙
申孟夏。自圆通应命来继兹席。虽不揆其实而至。且
患其法堂.厨舍悉皆颓𡉏。有风雨不堪之忧。何足以
容众而继人之后者哉。巳而。得州人周氏怀义大新
其堂。明年。有慕蔺来者。又新其厨。然后风雨不足忧。
而徒众得以安焉。周氏素达于吾教。不欲书以自显。
愚谓厨资出诸远近之人。不书之。无以嘉其善。乃并
以二善刻于厨壁。噫。考于古之称善知识者之义。愚
尚有愧焉。己亥九月十七日住持沙门守端述。石刻
既毁。前辈典刑无复见矣。今立根椽片瓦。便彰饰说。
邀功归己。欺于后世。安肯自书其愧耶。

待制韩公子苍。与大慧老师厚善。及公侨寓临川广
寿精舍。大慧入闽。取道过公。馆于书斋几半年。晨兴
相揖外。非时不许讲。行不让先后。坐不问宾主。盖相
忘于道术也。故公诗有禅心如密付。更为少淹留之
1610-A¶ 第 664a 页 X86-0664.png
句。公因话次。谓少从苏黄门问作文之法。黄门告以
熟读楞严.圆觉等经。则自然词诣而理达。东坡家兄
谪居黄州。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
至。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
不见其涯。故为其载于墓志。隆兴改元仲夏。东莱吕
伯恭登径山。谒大慧。为两月留。大慧语及韩公得斯
论于苏黄门。伯恭亦谓闻所未闻也。

右街僧录慈云大师善因。以政和五年夏诣庙堂。陈
词曰。伏为教门。于四月十六日。奉 圣旨指挥。为道
录董南运诉释教所有毁汉天师等事。下有司取藏
经。见行捡寻焚毁次。今不避冒渎朝廷。辄有陈述。切
缘天下寺院大藏经文。元系 太祖.太宗圣旨彫
造印行流通。及都城寺院并后妃之家功德院藏经。
又系本朝所赐。其辩正论。尝蒙 仁宗皇帝收入崇
总录。若御府之书遽然焚毁。在臣子之心。有所不忍。
恭惟国家功成治定。政教兴隆。崇奉祖宗。凡所旧书
未闻焚毁。只如扬子搥提仁义。灭绝礼学之言。世人
谓之指斥老氏。庄子作盗蹠.渔父之篇。世人谓之毁
摈孔圣。然而老子之道愈兴。孔子之教益著。此所以
孟子有戒尽信书之言也。明矣。岂非毁之者适所以
尊之。今道教中有辅正除邪等论。毁斥释氏切害甚
多。而教门未尝取乞除毁。伏望钧慈特赐详察。使释.
道二教不许互相排诋。以专柔无诤为事。各守一道。
上助清朝兴化之万一。乞特降朝旨。禁止引用斥道
1610-A¶ 第 664b 页 X86-0664.png
教之言。免焚毁藏经。则天下幸甚。由是庙堂奏闻。至
六月十一日奉 圣旨依奏。呜呼。靖康之乱。推原其
端。实由林灵素之徒。私于快己。黩紊朝纲。卒致生民
堕于涂炭。悲夫。

庐山罗汉系南禅师。临汀张氏子。母妊时。梦烈丈夫
擐金甲巡行庭隅。遂诘其由。对以。有善知识寄生汝
家。故来卫护耳。逮生而恃怙。拊抱即啼。遂从保母乳
育。甫十岁。依金泉院僧德廉出家。廉于俗。则伯父也。
虽距里闬不远。阅三霜未尝归省。适其父𢹂世味与
廉。讲手足之敬。南怅然曰。清净伽蓝以荤茹秽污。其
可耶。廉闻而诟其礼违敬顺。深加屏斥。于时役者疏
剪庭柏。南冲口成洗柏偈以见意曰。两株寒柏种阶
前。翠叶灵根渐次坚。自禀万年高操在。等閒霜雪莫
相煎。廉骇异之。至年十九。占僧籍。因与同院僧海评
为檀越礼梁武忏。忽感慨谓评曰。佛菩萨既是吾徒
之祖。悉不能知其从来。至于读忏文。字句尚差。况奥
义乎。今肖类以为胤嗣。宁无愧心耶。既而谒郡之开
元潭公。赏月次。潭使其徒著语以见志。南遽应曰。中
秋十五夜。明月碧溪流。不独鄞江上。光充四百州。潭
欣然谓其未易量也。寻出游江国。首造庐陵隆庆闲
公之室。次诣仰山伟公。咸器重焉。元丰己未。至长沙
道林参礼祐禅师。于言下疑情顿释。祐既谢院事。随
侍氐庐岳。逮元祐丙寅。祐住罗汉。南辅相建立丛林。
雄冠江表。祐因告老。南继其席。则年三十有九。处事
1610-A¶ 第 664c 页 X86-0664.png
抚众。风规峻整。道誉四驰。阅于七白。忽升堂告众曰。
罗汉今日倒骑铁马。逆上须弥。踏破虚空。不留朕迹。
乃归方丈。跏趺而逝。实绍圣改元甲戌。门人行初摭
其事。命蜀僧允平纪次。可谓备矣。续僧宝传以南为
首。既不得其详。无乃摸象耶。

池州梅山愚丘宗禅师。因练塘居士洪庆善持江东
使节夜宿山间。相与夜话。洪问以。饭僧见于何经。其
旨安在。宗曰。四十二章经有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
善人。乃至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住.无作.无
證之者。其无修證则是正念独脱。能饭斯人则功超
诸佛。然前辈知此旨者多矣。洪曰。其为谁乎。宗曰。且
以近说。如秦少游。滕州贬所。自作挽章。有谁为饭黄
缁之句。东坡既闻秦计。以书送银五两。嘱范元长为
秦饭僧。及东坡北归至毗陵。以疾不起。太学生裒钱
于东京慧林饭僧。苏黄门撰东坡墓志首载之。洪曰。
嚫金有据乎。宗曰。公岂不见毛诗.小雅鹿鸣。燕群臣
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盖饮
食不足以尽敬。而加赠遗以致慇勤也。于是为诵丁
晋公斋僧疏曰。佛垂遍智。道育群生。凡欲救于倾危。
必预形于景贶。谓白衣干禄。叨冢宰之重权。丹陛宣
恩。忝先皇之优渥。补仲山之衮。曲尽巧心。和傅说之
羹。难调众口。尝于安寝。忽梦清容。妙训泠泠。俾尘心
而早悟。真仪隐隐。恨凡目以那知。盖智未周身。事乖
远害。至祸临而莫测。成灾及以非常。黜向西京。感圣
1610-A¶ 第 665a 页 X86-0665.png
恩而宽宥。窜于南裔。当忠宪以甘心。咎实自贻。孽非
佗作。念一家上散地。望万里以何归。既为负国之臣。
永绝经邦之术。程游湘土。道假灵山。正当烦恼之身。
忽接清凉之众。方知富贵难保始终。直饶鼎食之荣。
岂若盂羹之美。特形归命。恭发精诚。虔施白金。充修
净供。饭苾刍之高德。答懒瓒之深慈。冀保此行。乞无
他恙。伏愿天回南眷。泽赐下临。免置边夷。白日便同
于鬼趣。赐归中夏。黄泉再感于天恩。虔罄丹诚。永繄
法力。洪曰。向读名臣传。只见补仲山衮.和傅说羹一
联而巳。今获全闻。其精祷若此。

黄龙死心禅师。因蜀僧泉法涌入室次。死心曰。闻汝
解吟诗。试吟一篇。泉曰。请师题目。死心竖起拂子。泉
曰。一句坐中得。片心天外来。死心曰。川藞苴落韵了
也。泉曰。杜撰试官。如麻似粟。拂袖而出。无何。死心有
语曰。黄龙长老。触著烦恼。若论心地。红日杲杲。有易
触著烦恼为无头无脑者。死心闻而怒诟。泉曰。此正
与老师出光彩。死心曰。川僧休来胡胫。泉曰。祖师偈
云。真性心地藏。无头又无尾。亦胡胫耶。死心不觉解
颜。死心尝赞六祖曰。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
涂糊。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佗家一钵盂。是时依其
韵而和者亦众。死心复次元韵酬泉曰。绝句精明胜
丈夫。出言吐气不麻胡。须知得意如流水。笑杀黄梅
争钵盂。泉寻以颂辞别。有祖意西来我不知之句。死
心即拈其句送之曰。祖意西来我不知。知时未得入
1610-A¶ 第 665b 页 X86-0665.png
离微。离微彻了离微旨。始信心源独自归。

雪窦持禅师嗣象田卿公。乃东林照觉之孙。平居偈
颂。冲口而成。其赋纸帐曰。不犯条丝不涉机。细揉霜
楮净相宜。半轩秋月难分夜。一榻寒云未散时。睡去
浩然忘混沌。坐来虚白称无为。绵绵不许纤尘入。任
汝风从八面吹。又假山曰。数拳幽石叠嵯峨。池水泓
然一寸波。识得山川无限意。目前萧洒不消多。又闲
居曰。年来趋世勿心情。阁锡孤峰计巳成。快活有时
无奈何。绕松长啸两三声。大慧老师前住径山。法席
雄盛。诸山未尝敢有登其门者。独持造谒。大慧为上
堂讲法眷之礼。相与观𦘕工图临济像次。持且欲传
其本。大慧令为揎肘作𡎺拳之势。持遂命为赞曰。面
似淋了灰堆。喝似旱天怒雷。虽然粗粗慥慥。且不隈
隈𣯧𣯧。咄。是甚么。若不得这个道理。定作一枚渠魁。
其后。诸方有𦘕顶相。效颦作露肘握拳之状。未免取
诮识者。持公尤善滑稽。谈对峻捷。有范生。乃攫士之
雄者。入寺饕餐不巳。范一日饭罢。摩腹而行。持问以。
腹有疾耶。范遽言。忝从事于道家流养生之诀。所谓
饭了行百步。急以手摩肚。持即应之曰。你要学长生。
不易我常住。由是范惭而退。遂不复至矣。

龙牙禅师。讳从密。字世疏。以草圣。为世所珍。舒人张
怀素自号落魄野人。以幻术游公卿间。崇宁四年。怀
素谋反事败。陵迟处斩。检其橐。有密草书。洪公觉范
跋其后。由是二公连累获谴。密后归闽。因有偈曰。长
1610-A¶ 第 665c 页 X86-0665.png
汀有个老头陀。猛省思量恶业多。怕老人中添白发。
惊翻浪里走黄河。天涯海角藏身去。剑树刀山眨眼
过。今日南归犹活在。从佗笑不似禅和。尝有四大颂
曰。地风火水本无根。今藉其元作尔尊。六用停时人
不见。一机空处我何存。休于燥湿寻宗祖。勿向坚摇
认子孙。记得曾郎言谛当。都卢似个破沙盆。密晚住
福之东禅。一日。招郑编修尚明饭。手自瀹茗。乃曰。某
大事到来。屈公證明。又云。曾得某草书千字文否。郑
云。未蒙见贶。师乃命笔草千字。大胜平时所作。又索
纸书偈云。阅尽人间七十秋。万缘今日一时休。虚空
扑破浑闲事。惊起全身露地牛。投笔而逝。茶毗。烟所
至处。皆五色舍利。

衡州花药英禅师。江之湖口李氏子也。初于真净处
受记莂。乃往云居。佛印命首众僧。一日。佛印握拳问
曰。首座如何。英曰。佗日不敢忘和尚。佛印私以为喜。
有偈遗之曰。谁人识得吉州英。觜是新罗铁打成。终
不随佗乌鹊队。望云闲叫两三声。盖美其机辩矣。由
是丛林呼为英铁觜。绍圣元年秋。于云居受潭之开
福命而为真净之嗣。自是。岁之冬夏。必致安问而献
衣须。戒去仆候。孟朔投书。然真净殊无物为报。唯临
迁寂。嘱付黄伽梨。英既得讣受衣。哀号仆地。大慧
老师称其如此。且谓。于师笃法义。未有过英铁觜
者。

熙宁间。西湖有僧清顺。字怡然。居湖山胜处。往来灵
1610-A¶ 第 666a 页 X86-0666.png
隐.天竺。以偈句陶写閒中趣味曰。浪宕闲吟下翠微。
更无一法可思惟。有人问我出山意。藜杖头挑破衲
衣。又曰。事事无能一不前。喜归天竺过残年。饥餐困
卧无馀事。休说壶中别有天。石林叶丞相少蕴谓。顺
为人清约介静。不妄与人交。无大故不至城市。士大
夫多往就见。时有馈之米者。所取不过数斗。以瓶贮
置几上。日三二合食之。虽蔬茹。亦不常有。东坡在岭
南。时因人往西湖。有笔语曰。垂云顺阇梨。乃余监郡
日往还诗友也。清介贫甚。食仅足而巳。几于不足也。
然未尝有忧色。老矣。不知尚健不。噫。今吾党以清贫
为耻。以厚蓄为荣。及溘然。则不致其徒于缧绁者几
希。若使其少慕顺之风。岂至遗臭耶。

汪翰林彦章。牧苕溪时。于道有闻晚之叹。遇休沐日。
必会诸山长老道话。因思溪慈受.道场普明.何山佛
灯。坐于书斋。其壁间有布袋和尚像。盖名𦘕也。公遂
指而问诸山曰。𦘕得如何。慈受曰。此可谓出新意于
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者。公曰。佗还会禅否。
佛灯曰。不会。公曰。为甚么不会。佛灯曰。会则不问
也。公于是大笑。苕溪郑禹功参道于佛灯。亦尝言
之。

严阳山在武宁县东南四十里。有赵州和尚嗣法上
首讳善信者。乐山之奇秀。结庵其间。信以道德崇重。
世不欲名。故称严阳尊者。二虎一蛇。驯绕左右。尊者
尝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曰。放下著。尊者
1610-A¶ 第 666b 页 X86-0666.png
曰。既是一物不将来。又放下个甚么。赵州曰。放不下
便担取去。黄龙南禅师有颂发挥之曰。一物不将来。
肩头担不起。言下忽知非。心中无限喜。毒恶既忘怀。
蛇虎为知己。光阴几百年。清风犹未巳。唐天祐间。江
西制置刘公于县治之西创新兴院。迎尊者居焉。僧
致问曰。如何是新兴水。答曰。面前江里。今院之额改
为明心。国初。有僧道宁于尊者祠堂作分书。写尊者
送僧偈。大观中。尚存败壁间。曰。身如云兮貌如祖。及
至身中无伴侣。楖𣗖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
今丛林唯诵后二句。亦不知为谁作。至于传灯录遗
脱尊者之名。诚可大息也。

大慧老师。以大观丁亥。时年十有九。经大平州隐静。
与二僧游杯渡庵。有犬逸。怒吠。二僧惧而返。大慧径
前。犬则如迎宿客。而庵之主僧延遇特厚。大慧曰。某
甲晚生。岂足以当盛意。主僧顾伽蓝土偶而言曰。昨
宵将三鼓。梦此人告以今日云峰悦禅师来。且戒其
为待耳。大慧谢不敏。及回隐静。询云峰于老宿。有以
云峰语录为示。开卷恍然。过目诚诵终不忘。自时丛
林传大慧为云峰后身。逮圜寂。尝有对灵文。略曰。举
世知云峰悦老之后身。逢时获南岳让公之前号。盖
南岳让和尚。谥大慧禅师云。

南禅师。居黄檗积翠庵。时豫章帅程公辟以诗招住
翠岩。曰。翠岩泉石冠西山。欲得高人住此间。曾是早
年听法者。今生更欲见师颜。南和之曰。白发满头如
1610-A¶ 第 666c 页 X86-0666.png
雪山。尪羸无力出人间。翻思有负公侯命。旦夕彷徨
益厚颜。及程归朝。阅二年。复除江西漕。南以颂寄之
曰。洪井分飞早二年。林间仕路两相悬。近闻北阙明
君诏。又领江西漕使权。列郡望风皆草偃。故人高枕
得云眠。马尘未卜趋何日。预把音书作信传。程和答
曰。七字新吟忆旧年。此时怀抱极悬悬。师今有道居
禅首。我本何人掌吏权。明月每思云下坐。青山一任
日高眠。庵前弟子知多少。来者如灯续续传。程之帅
豫章。乃治平三年丙午岁。奏准明堂赦。勘会未有名
额院宇例赐之。由是豫章管内律院并获其额。今鲜
有知程之措意焉。然非取重南公之道德。岂能外护
法门如是勤笃耶。

潮阳刘方明。绍兴间帅夔府。夜登郡阁。见有白光发
于地。乃使人物色其处。即军营教场中。待旦。掘数尺
间。得石大如斗。剖而中分。莹洁有圆相。刘为之喜。作
瑞石赞欲刊其上。适有鉴禅者过焉。因告以。何不镌
圣像于圆光中。使人瞻仰。盖其光非圣像不能显发
也。刘然其言。以李伯时所𦘕观音大士像模勒。是时。
大慧老师居衡阳。因命而为之赞曰。非因非缘非自
然。此石此𦘕亦复尔。是光非摄此身相。是相非从是
光里。二俱难以意测量。大士度生亦如是。我作此偈
助发挥。观者当净身口意。赞虽收广录。而遗其缘起。
则不见赞意之大全也。

丰城净逊监寺与庐陵道一维那辅相泉南教忠光
1610-A¶ 第 667a 页 X86-0667.png
禅师法席。有声于江湖。光乃大慧老师号为禅状元
者。逊有渊才雅思。谈噱有味。因天寒岁晚。诸友拥炉。
逊适扪虱戏爇于炉。有调之者曰。端狮子尚能为报
晓鸡作文以祭。兄既烧虱。岂可不说法语而升济乎。
逊冲口成颂曰。虱子听我语。自今宜记取。汝堕于虱
中。为贪血肉故。天堂不去生。来生我裈裤。养儿名作
虮。其虮多无数。我身亦非坚。汝岂能长固。当知梦幻
躯。如电亦如露。我今开方便。示汝转身处。向此一炉
中。切莫生惊怖。尽此一报身。莫复来时路。毕竟教伊
向甚么处去。烈焰堆中爆一声。尘尘刹刹无回互。于
是诸友哗然。称其贤于端狮子文远矣。逊寻旋乡。示
寂于力士岸之超果。一过其庐。悼以偈曰。出处丛林
二十春。孜孜矻矻道为邻。金牛几度遭涂炭。鼻孔方
知搭上唇。才藉瞎驴开正眼。岂期狮子遽翻身。死生
既了显何憾。万古秋空月色新。一至梅阳。省觐大慧。
辞往洋屿。侍光之病。大慧送以偈曰。不忘道义闽中
去。洋屿庵中看病僧。跳出梅阳烟瘴窟。千山万水一
条藤。光谢事福唐龟山。养病于海上洋屿也。

钱塘喻弥陀者。早专𦘕弥陀佛为业。杨杰次公赏识
其精妙。以姓呼之为喻弥陀。由是得名。有部使者问
以。能𦘕弥陀。何不参禅。答以偈曰。平生只解𦘕弥陀。
不解参禅可奈何。幸有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
戈。寻于西湖七宝山镌石为佛。使水陆往来悉得瞻
仰。既及百尺。而门下侍郎薛公问之曰。彼弥勒佛见
1610-A¶ 第 667b 页 X86-0667.png
在天宫为诸天说法。于此凿顽石将奚以为耶。亦以
偈对曰。咄哉顽石头。全凭巧匠修。只今弥勒佛。莫待
下生求。年三十五。占僧籍。名思净。乃于城北僦舍。日
持钵乞食。期以饭百万僧。不二十寒暑。及八百万。郡
移妙行院额于其处。以旌其勤。方腊之乱。所至无噍
类。既犯钱塘。净造其前。愿以一身代一城之命。诚心
感动。贼锋为之少戢焉。

苏州枫桥温禅师。初参鼓山老禅。因随侍过雁荡能
仁。未至间。寺罹回禄。一夕而烬。温为干修造事。老禅
以偈将其行。曰。老禅不打鼓山鼓。投老来归雁荡山。
杰阁隆楼浑不见。溪边茅屋两三间。二曰。温禅单打
布衫过。口硬如铁说诸方。肯为老禅持钵去。信之有
麝自然香。三曰。七百间屋几时了。十万贯钱何日归。
除是腰缠更骑鹤。道人方了目前机。温至虎丘。有遗
白金数百星于僧堂前。温以衲蒙首坐其处。伺访者
来。果仓皇窘甚。问其故。不以告。但怅然而巳。温徐曰。
呆汉。若遗却物。就山门具名件交取。其人曰。果尔。敢
以三之一资公干缘。温曰。佛谓行丐摧我慢。结佗缘。
乌用是哉。温之固穷。单打布衫而不苟受施。且援先
训以拒。可谓知本者欤。

莫尚书将。字少虚。家世豫章分宁。因于西蜀谒南堂
静禅师咨决心要。静使其向一处提撕。适如厕。俄闻
秽气。急以手掩鼻。遂有省。即以偈呈静曰。从来姿韵
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
1610-A¶ 第 667c 页 X86-0667.png
在鼻尖头。静答之曰。一法才通法法周。纵横妙用更
何求。青蛇出匣魔军伏。碧眼胡僧笑点头。

真州六合县释迦院妙应大师伯华者。以风鉴之术
游士夫间。决祸福寿夭。多奇中。孙尚书仲益与叔诣
内翰兄手牍。略曰。觌过全州。遇妙应。𢹂被从之。通夕
语。谓觌去死尚远也。其信从可见于此。而尚书果享
寿几及期颐。华虽蕴异能解。笃为杜多之行。如张魏
公尤深知遇。题其肖像曰。坦然心地元无物。萧洒容
仪自出尘。日诵观音咒一藏。不妨功行拯迷津。润之
焦山虚席。有欲延华为东道主。华力辞曰。愚不曾参
禅。何敢妄为许事耶。闻者贤其言。李参政泰发尝遗
以诗曰。要知耳目是真梯。寿骨穹隆贯伏犀。老去不
传梅岭信。生年似与赵州齐。恒沙经论心常转。古佛
钳锤手自𢹂。二广山川踏应遍。打包同过浙东西。华
年九十九而逝。塔于湘西。世之挟术盗名。滥踞大刹。
顾华所为。盍少贬焉。

李觏。字泰伯。旴江人。时称大儒。皇祐二年。范文正公
以表荐之。其略曰。臣伏见建昌军草泽李觏。前应制
科首。被召试。有司失之。遂退而隐。竭力养亲。不复干
禄。乡曲俊异。从而师之。善讲论六经。辩博明连。释然
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轲.杨雄之风。实无愧于
天下之士。而朝廷未赐釆收。议者嗟惜。可谓遗逸矣。
臣今取刻本人所业礼论七篇.明堂定制图序一篇.
平土书三篇.易论十三篇。共二十四篇。编为十卷。缮
1610-A¶ 第 668a 页 X86-0668.png
写上进。伏乞圣慈。当乙夜之勤。一赐御览。则知斯人
之才之学非常儒也。由是就门除一官。复差充太学
说书。未几而卒。泰伯先尝著潜书。又广潜书。力于排
佛。嵩明教𢹂所著辅教论谒之辩明。泰伯方留意读
佛书。乃怅然曰。吾辈议论尚未及一卷般若心经。佛
道岂易知耶。有门下士黄汉杰者。以书诘其然。泰伯
答之。略曰。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
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
异端何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
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无所主。舍浮图何适哉。噫。
心经乃唐太宗诏玄奘法师所译。才五十四句二百
六十七字耳。该夫大般若经六百卷。而理穷根极。泰
伯所言。非其自肯。安能尔哉。

南闽脩仰书记。绍兴间为草堂和尚掌记室于泐潭。
尝题净发图。体类俳优。而用事切当。其词曰。垢污蓬
首。笑志公堕声闻之乡。特地洗头。嗟庵主入雪峰之
彀。为当时之游戏。属后世之品量。谁知透石门关。别
有弃繻手段。饮泐潭水。总是突雾爪牙。更不效从前
来两家。直要用顶𩕳上一著。锋铓才动。心手相应。一
搦一抬。谁管藏头白。海头黑。或擒或纵。说甚胡须赤。
赤须胡。曾无犯手伤锋。不用扬眉瞬目。一新光彩。迥
绝廉纤。休寻头上七宝冠。好看顶后万里相。一时胜
集七日良期。不须到佛殿阶前。彼处无草。普请向大
智堂里。此间有人逮参大慧老师于衡阳。未几。随侍
1610-A¶ 第 668b 页 X86-0668.png
迁梅阳。郡守谢朝议以大慧语僚属曰。朝廷编置所
谓长老者。但一僧耳。兵马司东偏之隙地。从其居止。
既而僧行。日至几数百指。施锹钁而平基址。运竹木
而缚屋庐。听其指呼。无敢怠者。守虽闻其服勤如此。
亦未知果何人也。于是延见一二。观其能为。仰适承
命。乃与从容弥日。语论英发。搉古商今。逢原左右。守
复徵。等伍更有蕴异能者否。仰遂告以。负大经论者
有之。博极书史者有之。诗词高妙者有之。翰墨飘逸
者有之。其所以未能明彻。则佛祖大事因缘而巳。是
以不惮艰险。随侍而来。得依仁政。幸莫大焉。守且骇
异。知其徒皆为法忘躯之士。自是于大慧日益加敬。
遣其子纯粹求入道捷径。大慧示以法语八篇。仰之
学富才高。于文无所不能。既罹瘴毒。卒于潮阳光孝。
畴不为太息也。

太平州芜湖吉祥讷禅师。初出游方。至庐山东林。是
时法席雄盛。英俊毕集。讷制照觉禅师𦘕像赞而为
绍介曰。雪眉昂藏。犀骨挺峻。象王回旋。狮子奋迅。驾
铁牛机。佩毗卢印。坐断炉峰。巍巍独镇。黄金阙下诏
不来。白莲社里清风震。照觉见而喜。待以异礼。讷后
参圆通禅师秀公。遂为其嗣。晚年多依圆通法属。故
得讷叔之誉于丛林。尝有偈曰。啸月吟风水石间。忘
机赢得此心闲。无端打破空狼藉。羞对白云归旧山。
讷有禅馀集。载名卿宿衲言论之胜。丛林秘其传也。

庐山栖贤真教果禅师。以南康守𢹂客游山。客肆其
1610-A¶ 第 668c 页 X86-0668.png
忽慢。果遂著示欺客文曰。凡人之所爱人者。必取其
道德之渊奥。言行之粹美。出一言。则千里服膺而不
倦。立一行。则百世景仰而不忘。逃名于盛世。匿耀于
灵府。返淳复朴。终日如愚。虽天地至大。不足方其志。
日月至明。不足类其达。却崇高莫大之富贵。若一毫
之轻。保光辉非常之事业。若千钧之重。厉而修。勤而
行。至其所至。闻其所闻。彻众智之源。造绝学之域。允
蹈乎六合之外。冥运乎万机之内。酬酢往来。若空谷
之答响。此乃吾之深爱者也。若夫骋虚声。被殊服。私
一位之雄。踞百人之上。又乌足为惊骇焉。客庸讵欺
我其无能为。而我且不知其所以为者也。欺客若此。
其智小哉。果尝注辅教编。洪驹父为后序。又题其像
曰。鹤鸣峰前。声闻于天。瀑布之下。思如涌泉。望之毅
然。即之温然。双剑屹立。香炉生烟。之人也。之德也。与
兹山而俱传。江西宗派中。有僧可正平者。乃果之徒
弟也。

真净和尚。住宝峰日。洪明.一祖同在侍寮。祖请暂假。
真净不许。及上巳日。呼俱侍行。为宝莲庄主具饭。真
净题偈于壁曰。元符二年三月三。春饼撮餤桐饭兼。
真净来看信道者。洪明一祖相随参。祖匿笑。谓同列
曰。元来老和尚以我名厕于偈。故不给假也。洪乃觉
范。祖即超然。超然为仰山东道主。而与大慧.竹庵心.
虚量.珍布衲亦于上巳之晨游獭径桥。话宝莲事。未
免以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耳。
1610-A¶ 第 669a 页 X86-0669.png

径山本首座。自号无住叟。因桐庐陈居士求指示。遂
有偈曰。修禅入定元非佛。垢污佯狂不是魔。一句脱
然如道得。桐庐江上逆翻波。大慧老师见而为之喜。
本出世。住信之博山。以偈寄乌巨行和尚。乌巨山头
老大虫。爪牙何啻利如锋。等闲坐断三衢路。哮吼一
声天地空。及移住鄱阳荐福。赞开山伏虎师曰。人无
人而虎也。虎无虎而人也。毒恶无所发乎中。物我无
所形乎外。莫知其为人也。莫知其为虎也。盖道之所
在而巳。人虎于是乎如如也。又平居以颂发明古今
因缘。凡三十馀解。既迁寂。则为侍僧所匿。今只记其
颂华亭船子话曰。生涯来往华亭上。钓尽烟波获锦
鳞。蓑笠既穿船亦破。更无一法在江滨。

龙牙才禅师。早服勤于佛鉴法席。而局务不辞难。名
巳闻于丛林。及游方。迫暮至黄龙。适死心在三门。问
其所从来。既称名。则知为舒州太平才庄主矣。翌日
入室。死心问曰。会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会得末后
句。便会最初句。最初末后拈放一边。百丈野狐话作
么生会。才曰。入户巳知来见解。何须更举轹中泥。死
心曰。新长老死在上座手里也。才曰。语言虽有异。至
理且无差。死心曰。如何是无差底事。才曰。不扣黄龙
角。焉知颔下珠。死心便打。是时。死心自题其像曰。齿
缺面黑。广南正贼。空腹高心。不识文墨。才疏为四偈
以献曰。齿缺面黑。达磨重来。人心直指。大施门开。广
南正贼。曾经海阵。夺得骊珠。受用无尽。空腹高心。骂
1610-A¶ 第 669b 页 X86-0669.png
佛骂人。名传天下。越古超今。不识文墨。六祖同参。虽
不踏碓。见解一般。死心见而喜。才既住龙牙。开堂于
潭府。有问。多答苏嚧。由是丛林雅呼为才苏嚧。

怀玉山宣首座。初于筠阳黄檗。闻祥和尚夜参。举一
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啾啾。忽有省。寻造径山。
或有谓大慧老师曰。明州宣来探宗旨。大慧曰。我禅
如蚌蛤。开则五脏皆露。何用探焉。宣闻而骇异。暨随
侍过衡阳。服勤久之。尝颂竹篦话曰。背触太乖张。痴
禅眼似羊。贪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雪峰慧日禅师
闻公于衡阳。受怀玉命。宣与偕行。相与建保社。汪圣
锡半剌宜春。时以疏致宣住南源曰。佛法至于慈明。
卷舒作用。极其变化。得度者四十有六人。既巳多矣。
至其枝分派别。披敷演迤。愈久愈多。又独能不失其
真。宣公禅师。其五世孙也。不由阶梯。直入妙觉。得不
自得。珍不自珍。方且韬光休影。唯恐人之保我。然其
名字膻芗。终不可掩。今萍乡南源。实慈明所坐道场。
甘棠勿剪。三径就荒。为之子孙。当不忍坐视。知恩报
恩。势不可巳。以此为请。尚其肯来。宣揶揄曰。我粥饭
僧。实不愿出人间世矣。王舍人洋登山谒之。赠以诗
曰。衲帔腾腾粥饭师。无人曾见下山时。相逢只道无
能解。肯作红楼应制诗。宣之大槩。于诗疏可见矣。

建炎三年元日。圜悟禅师在云居。尝曰。隐士王梵志
颂。城外土馒头。豏草在城里。每人吃一个。莫嫌没滋
味。而黄鲁直谓。已且为土馒头。当使谁食之。由是东
1610-A¶ 第 669c 页 X86-0669.png
坡为易其后两句。预先著酒浇。使教有滋味。然王梵
志作前颂。殊有意思。但语差背。而东坡革后句。终未
尽馀兴。今足成四韵。不唯警世。亦以自警。城外土馒
头。豏草在城里。著群哭相送。入在土皮里。次第作豏
草。相送无穷巳。以兹警世人。莫开眼瞌睡。圜悟遂手
写以遗一书记。乃住万年。号村僧者是也。

楚安方禅师。参道和尚于大别。未几。改寺为神霄宫。
方附商舟过湘南。于舟中闻岸人操乡音厉声云。叫
那。由是有省。即说偈曰。沔水江心唤一声。此时方得
契平生。多年相别重相见。千圣同归一路行。后道住
文殊。方为首众。尝作三颂。曰。太彻犹如铁壁山。有谁
曾透文殊关。金圈栗棘都拈出。公验分明道者难。二
曰。太彻犹如铁壁山。佗家曾踏上头关。通身手眼全
锋刃。满口知音吐露难。三曰。太彻犹如铁壁山。离言
离相显重关。当年断臂规模在。三拜才终开口难。既
出世楚安。有颂送僧作丐曰。自住楚安穷彻骨。搜罗
净尽都无物。令僧未免登檀门。直须深入苍龙窟。拿
取骊龙颔下珠。任运卷舒频出没。归来呈似住山翁。
令我安居坐兀兀。觉华严以其具正眼而居荒僻小
刹。由是疾世无公议。为作小传赞之。略曰。其悟处谛
当。如人善射。所发皆中的。其应机如鸣珂佩玉。徐行
于坦途。举止皆可法。其偈颂如驱市人以战。不问怯
勇。举无遗策。世以觉为知言也。

泉州北山之顶。有横石如舟。世以舟峰名之。大比丘
1610-A¶ 第 670a 页 X86-0670.png
讳庆老。字龟年。既结茅山麓。号舟峰庵主。然其蚤以
道德文章为泉南缁素歆艳。李参政汉老尝访之。不
值。有诗。略曰。慧远过溪应送陆。玉川入寺不逢曦。于
时。大慧庵小溪之上。百衲所栖。舟峰亦与焉。舟峰因
谓大慧老师曰。和尚竹篦话。如民家被科胥。产业巳
籍没。犹要其纳。大慧曰。公只道得一半在。若无得纳。
何不投河自缢。放身舍命去也。舟峰自是于道日臻
其奥。大慧迁径山。遂与俱行。为掌记室。词章华赡。殊
增丛林光润。舟峰尝自题记容曰。捡点眉毛太通真。
伏犀插脑见精神。霜髭渐茁何妨老。褛褐长披却耐
贫。一壑平生专畏影。十方从此倦分身。君看逐块纷
无数。孰与清源独角麟。绍兴癸亥孟秋。委顺。李参政
汉老祭之。其文曰。我初来泉。块然寡俦。有谒于门。曰
老比丘。其出诗文。锵然琳璆。今洪觉范。古汤慧休。徐
叩所有。载籍兼收。公才吏用。孰与子侔。晚遇宗师。针
芥相投。千山不惮。一钵孤游。才高者忌。众言所咻。我
独不然。既拔其尤。金石不迁。万物波流。佛法衰微。裨
贩相求。屈迹府县。僒若拘囚。公独先觉。与道为谋。再
挽不出。归安岩幽。我老落莫。赖以忘忧。有疑斯讲。有
唱斯酬。胡为舍我。逝去莫留。白云无郛。明月无辀。去
来昨梦。起灭浮沤。唯馀窣堵。揭示千秋。

孝宗皇帝。淳熙十年二月乙丑。以御注圆觉经赐径
山。传法僧宝印具表奏谢。仍进颂曰。古佛与今佛。同
一广长舌。于无途辙中。为物启途辙。拨开千嶂云。放
1610-A¶ 第 670b 页 X86-0670.png
出一天月。普令大地人。言下悉照彻。觉亦无可圆。幻
亦无可灭。只此无亦无。红炉一点雪。稽首佛与佛。字
字无异说。既经乙夜之览。皇情大悦。巳而宣对降御。
问曰。庄老何如人。印奏云。只作得佛门中小乘声闻
人。盖小乘人。厌身如桎梏。弃智如杂毒。化火焚身。入
无为界。正如庄子所谓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
如死灰也。于是称旨。逮印示寂。谥曰慧辨禅师云。

白云海会守从禅师。丰城朱氏子。于里中西龙院依
德真薙发。神宇靖深。颀长貌古。舌有异相。覆绕鼻端。
如红菡萏。早同庐山系南禅师参潭之道林祐公。南
临顺寂。顾谓众曰。应首座.从藏主久在先师会下。深
明此道。且俾众咨决焉。从即师矣。既而绝九江。入皖
山。遁迹于山谷寺。出世白云海会。有白云关颂曰。白
云关广藏法界。入圣出凡无挂碍。等闲把住问来由。
底事分明却不会。又自号竹灵叟。有颂曰。白云竹灵
叟。狞似子湖狗。衲子拟思量。当头著一口。更欲取腹
心。圣凡皆倒走。住住住乘时。脱却娘生裤。大慧老师
游方时。曾与从法席施编正法眼藏。访寻语录而不
得。故尝言之。

太学上舍生杨麟。以绍兴丁丑夏诣育王。冠带拜大
慧于无异堂。垂泣云。愿从和尚出家。语未竟。掷下巾
帽。袖中出剪刀。自落其发。大慧亟呼左右执其手。问
其故。乃以实对。因摄受之。次日升堂。示众曰。巳著槽
厂。将错就错。骑却圣僧。不妨快乐。龙象蹴踏。非驴所
1610-A¶ 第 670c 页 X86-0670.png
作。堪笑诸方。妄生穿凿。休穿凿。祥麟只有一只角。麟
便膜拜曰。谢师安名。即名祖麟。大慧复语以六祖于
大庾岭示明上座不思善恶。乃至密语密意尽在汝
边之话。使其于日用提撕。自是。除大慧有问则答。其
士夫衲子并不与交一词。然麟之仪状雄伟。既毅然
自处。人亦不得而亲疏。唐舍人立夫以偈寄大慧曰。
蚤岁屠龙晚获麟。西风一夜海生尘。掀天搅地难寻
提。阿育山前失却身。大慧迁径山。麟亦随侍于道。既
有彻證。忽尔违和。大慧遣了德侍者往问之。麟以片
纸书偈曰。衣冠不御发齐眉。一室翛然自不知。薄相
等闲聊示疾。起佗菩萨几多疑。寻市香三瓣。随爇而
誓曰。后世身为男子。遇明眼宗师。童真入道。既爇罢。
泊然而化。大慧为秉炬曰。担却一片睦州版。一去万
牛不可挽。祖师门下真祥麟。堪作人天正法眼。无何
时节忽到来。援毫写偈自催趱。杨道者。休催趱。火里
蝍蟟吞铁刬。麟家世建阳。乃文公裔。

浮山圆鉴远禅师。天圣中。许公式漕淮南。命出世太
平兴国寺。逮庆历癸未。逸居天柱山月华庵。至丙戌
岁。吕翰林济叔以浮山延致。皇祐辛卯。谢事。而庵于
寺西。癸巳岁。应姑苏天平之招。至和中。复旋浮山旧
隐。然三住持并革故创新为禅林。于治平丁未。年七
十有七。以仲春六日。有遗语曰。法远以一幻身。旅泊
三界。虽职导利。实无一法与人。深惭诳世。实愧虚称。
兹乃形质朽败。四大将离。聚沫之躯。有何久计。既当
1610-A¶ 第 671a 页 X86-0671.png
风烛。何叹逝川。又念幻身在世。仁信多有供须。耻无
道业升消。曷有胜缘报答。忖量唯已自知。湛寂真元。
却还本道。忍死半刻。援笔陈谢。观其词杂而理到。可
见为临行亲笔矣。至于谦损。亦足警诫吾徒耳。又颂
曰。幻世出没有何穷。幻化本来体自空。南山起云北
山雨。楼头鼓动庆阳钟。又曰。来时无物去亦无。譬似
浮云布太虚。抛下一条皮袋骨。还如霜雪入洪炉。又
自叹曰。孤舟夜静泛波澜。两岸芦华对月圆。金鳞自
入深潭去。空使渔翁执钓竿。师之嗣法云者。继席浮
山。录师行实。劖于石。世姓沈。年十七。占僧籍。及僧宝
传所收。以沈为王。以十七为十九。庆历皇祐间。师之
道大显著。接投子青续洞上宗派。指老东山参白云
端。于宗门可谓有功矣。出处差紊。其可乎。

寂音尊者。崇宁元年夏。于长沙云盖。是时陈公瓘莹
中谪岭外。以偈见寄。且欲其为负华严经入岭。偈曰。
大士游方兴尽回。家山风月绝谶埃。杖头多少闲田
地。挑取华严入岭来。寂音和之曰。因法相逢一笑开。
俯看人世过飞埃。湖湘岭外休分别。圜寂光中共往
来。其后。寂音坐与公游而获谴。靖康元年。尝诣刑部
陈词曰。放停僧慧洪。见年五十六岁。本贯筠州人。元
系右街香积院僧籍。先因崇宁初。谏官陈瓘论列蔡
京事忤旨。编管连州。慧洪为见陈瓘当官尽节。投窜
岭海。一身万里。恐致疏虞。调护前去。往来海上。前后
四年。因与陈瓘厚善。又缘得度为僧。元系故宰相张
1610-A¶ 第 671b 页 X86-0671.png
商英奏名。政和元年。商英奏取陈瓘所撰尊尧录。是
时内官梁师成与蔡交结。见宰相荐引蔡京。仇人陈
瓘百计挤陷。旬月之间。果遭斥逐。猜疑是慧洪与陈
瓘为地。发怒讽谕开封尹李孝寿勾慧洪下狱。非理
考鞠。特配吉阳军。后来因患。不堪执役。蒙恩放令逐
便。经今一十四年。近闻朝廷追赠张商英.陈瓘官爵。
旌其忠节。流窜蔡京.梁师成岭外。正其罪恶。显见慧
洪前顷所坐。情节委实冤枉。慧洪切见绍圣间杭州
僧道潜。缘与苏轼内翰相善。仇家吕升卿任浙西使
者。收捉道潜。付苏州狱。枉法编管兖州。后来经朝廷
雪理。改正为僧。近见右街僧永道。宣和初。因改德士。
上书争救。开封尹盛章收捉。决配道州。去年内亦蒙
改正讫。切念慧洪别无犯由。只缘开封官吏观望内
臣权势。遂将慧洪枉法行遣。与道潜.永道冤枉情理
前后比类相同。今来具状告投判部尚书。欲乞依道
潜.永道例。别赐改正为僧。未敢专擅。伏听台旨。是时
朝廷事属多故。未果举行。而明年夏。寂音委顺于同
安。韩舍人子苍为铭其塔。谓其友贤招怨。真知言矣。

云卧纪谈卷上
1610-A¶ 第 671c 页 X86-0671.png